You are on page 1of 2

只有相互依存;没有独立存在

只有相似相续;没有常一不变
只有能诠名言;没有所诠实义
只有离言空性;没有丝毫法生
《维摩诘经》导读 004
毗耶离里城五百位长者子每人都持七宝盖来供养佛,佛陀显神通把五百个伞盖合成一个,而
且遍覆三千大千世界以及十方诸佛的净土,大家看到佛陀的神力都叹未曾有,那么这五百长者
子当中领头的长者子叫宝积,因此宝积就到了佛前赞颂佛陀,我们上一讲就是在学习宝积对佛
陀的赞偈,下边继续看经文,宝积赞佛陀毀譽不動如須彌,於善不善等以慈,心行平等如虛空,孰
聞人寶不敬承?这段偈颂说的是佛陀对于毁、誉这些种种的境界都能够安然的不动如须弥山
一般,他会以平等的慈心对待一切的善和不善的众生。注意是对善与不善的众生平等的对待,
等以慈这个等是平等的意思,心行平等如虚空,佛陀的心行平等犹如虚空一般的广阔,那么
谁听闻到人中这样的至宝能够不恭敬呢,看下一段今奉世尊此微蓋,於中現我三千界,諸天龍神
所居宮,乾闥婆等及夜叉,悉見世間諸所有,十力哀現是化變,眾覩(dǔ)希有皆歎佛,今我稽首三
界尊。说今天我们供养奉献世尊这样一个小小的宝盖,但是佛陀以他的神通在这宝盖当中显
现出了我们的三千大千世界以及天龙、药叉、乾闥婆等众生,这世间的一切的众生都在当中,
这都是佛陀您老人家以您的十力,十力我们前面讨论过了,以您的十力哀悯我们众生而化现
的啊~那么我们今天我们大众们看到如此稀有的景象我们都在这里赞叹佛,那么我要稽首、礼
敬这三界当中的最尊贵的佛陀大聖法王眾所歸,淨心觀佛靡(mǐ)不欣,各見世尊在其前,斯則
神力不共法。大聖法王这指的就是佛陀,佛陀是众生的心所皈依的地方,我们以清净的心观
佛靡不欣,靡:就是没有的意思;欣:就是快乐,没有不快乐的,我们各个都见到了佛陀,說
这就是佛陀的神力与其他的菩萨、阿罗汉、凡夫所不同的地方啊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
得解,皆謂世尊同其語,斯則神力不共法。说佛陀以一个音声说法但是众生虽不同的类别,这个
类指的是六道众生,这六道众生听了以后都能够得到自己的理解而且都说世尊是用我们的语
言在说法这就是佛陀的神力,与其他的菩萨、阿罗汉、凡夫所不同之处啊佛以一音演說法,眾
生各各隨所解,普得受行獲其利,斯則神力不共法。佛陀以一个音声说法那么各种不同的众生都
能够得到它的理解,那么大家都能够普遍的去信受,去奉行获得利益,这就是佛陀的神力与
菩萨、阿罗汉、凡夫的不同之处啊佛以一音演說法,或有恐畏或歡喜,或生厭離或斷疑,斯則神
力不共法。也就是佛陀以一个音声说法那么不同的众生听了这个法有生起恐畏的心,比如说
对于生死轮回之苦的那种恐畏;有的众生能够生起欢喜的心,为什么呢?因为他看到了我们
有可能走向解脱的可能性了,有的众生生起了出离的心、厌离的心,有的众生能够断除了凡
夫无明给我们带来的种种的疑惑,这就是佛陀的神力与菩萨、阿罗汉、凡夫的不同之处啊稽
首十力大精進,稽首已得無所畏,稽首住於不共法,稽首一切大導師。这里边有十力,无所畏就
是四无畏,不共法就是十八不共法,这都是佛陀的特点。佛陀通过大精进的修行获得了十力
啊,所以我今天向您致敬;佛陀具四无畏啊,所以我今天向您致敬;佛陀安住于十八不共法
啊,所以我们今天向您致敬;您是一切众生的导师啊,所以向您致敬稽首能斷眾結縛,稽首已
到於彼岸,稽首能度諸世間,稽首永離生死道。说佛陀您是能够斷除众生的种种的結縛啊,所以
向您致敬;佛陀您已到达了彼岸啊,所以向您致敬;佛陀您能救度这世界一切苦难的众生啊,
所以向您致敬;佛陀啊您永远摆脱了生死的轮回啊,所以向您致敬悉知眾生來去相,善於諸法
得解脫,不著世間如蓮華,常善入於空寂行。佛陀您知晓众生的前世后世的这些个六道的轮回;
您善于以凡夫的这样的境界而获得解脱;您不著于世间犹如莲华,您恒常的善于入于空寂行,
空寂行:就是在空性上行一切善法達諸法相無罣礙,稽首如空無所依。您佛陀是通达了一切法
的无相之法相,因此无有挂碍;您无所依,似于虚空一般,所以今天向您致敬、向您敬礼。
上面这一大段都是长者子宝积对佛陀的赞叹,看下边的经文爾時長者子寶積說此偈已,白佛言
就是赞叹完佛陀后他又对佛陀说:“世尊!是五百長者子,皆已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願聞得
佛國土清淨。这句话很重要,这句话就表明了这五百个长者子此时的修行境界是什么?是发
1
只有相互依存;没有独立存在
只有相似相续;没有常一不变
只有能诠名言;没有所诠实义
只有离言空性;没有丝毫法生
了菩提心,因此这五百位长者子是资粮位的修行者,他们非常愿意听佛国净土的清净的境界,
看下边经文唯願世尊說諸菩薩淨土之行!”他向老师提了个问题,说我们这些五百个长者子现
在特别想听您老人家给我们说一说那些菩萨们他庄严净土的那些修行啊,也就是菩萨们是以
什么样的修行而庄严他的净土的。这是宝积向佛陀提出的问题佛言:“善哉!寶積!乃能為諸菩
薩,問於如來淨土之行。你是能为这些菩萨们向我,向如来问这些菩萨们所修行的净土之行諦
聽,諦聽! 你现在要认真认真的听善思念之,當為汝說!”你还要认真的想我现在给你说,我就要
告诉你菩萨的净土之行,如来成就佛国净土的那些修行於是寶積及五百長者子受教而聽。宝
积和这五百个长者子接受教诲的这种心愿,以这样的心愿在这里准备聆听佛的教诲。看佛陀
是怎么回答宝积的问题的佛言:“寶積!眾生之類是菩薩佛土。这句话什么意思?说种种的众
生这样的土它那就是菩萨的净土。大家要注意凡夫总是以为菩萨是在凡夫世界之外,在我们
凡夫的这个秽土之外庄严了一个清净的佛土,可是在这里佛陀首先就告诉宝积,菩萨庄严净
土根本就没有离开凡夫众生的这块土地,众生的秽土即是菩萨的净土,这句话说的非常严重
所以者何?佛陀说我为什么会这么说呢?菩薩隨所化眾生而取佛土;菩萨是随着他所度化的众
生而获得佛土的,这个取:就是是获取,获得的意思。这是第一点。第二隨所調伏眾生而取
佛土;调伏:就是教化的意思,就是菩萨是随着教化众生而获得他清净的佛土,第三隨諸眾
生應以何國入佛智慧而取佛土;这个何国,国:梵文还是佛土,就是菩萨是随着众生以什么
样的佛土而能够获得佛的智慧,因此而获得佛土。第四隨諸眾生應以何國起菩薩(提)根而
取佛土。菩萨是随着众生应该以什么样的佛国净土才能生起菩萨的他的根性,以此菩萨来获
取佛土,大家注意,这是四条所以者何?那么做总结了菩薩取於淨國,皆為饒益諸眾生故。说
菩萨他获得净土为什么?只是为了饶益众生的缘故,所以大家可以理解了,菩萨是在利益众
生的过程当中而建立他的净土,离开众生菩萨是无法建立净土的,我们可以说众生是菩萨修
行净土的所依。下面佛陀做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譬如有人,欲於空地造立宮室,隨意無礙。说
在一块空地上建个宫殿,建个房子那怎么建都可以若於虛空,終不能成!你在天空上建个房子
这是建不成的,也就是说菩萨构建他的净土要有根基,是要利于大地的,大地是谁?就是众
生,所以佛陀说菩薩如是,為成就眾生故,願取佛國。願取佛國者,非於空也。”所以大家注意,
菩萨建立净土就是为了度化众生,这是从因上说,那么也正是在度化众生的过程当中菩萨才
建立起他的净土,这是从果上说。所以,菩萨是为成就众生而取佛国。上面这一段是佛陀对
宝积提的问题,说这个菩萨是怎么修行而建立他的净土的,佛陀做了一个纲领性的回答。就
是菩萨是以度众生的方式来成就他的净土的。下面就是具体讲,菩萨是如何修行度化众生,
具体是什么样的方式,手段而成就净土的。可以讲前面这一段是总说,下面这一段是具体的分
说。看经文寶積,當知直心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不諂眾生來生其國;说什么是菩萨的净土?
直心就是菩萨的净土,直心:就是正直的心,坦荡的心,正是菩萨是以这种正直的,坦荡的
心成就净土,因此菩萨成佛以后只有那些不諂(chǎn)众生才能够生到菩萨这样的国土,这个
諂,从字面上讲就是奉承、巴结,那么我们对照梵文,其实这个不諂众生:就是不虚伪,不
诡诈。大家要知道众生往生菩萨净土,他之所以能够往生這個菩萨的净土,这个佛的净土一
定是这个众生与菩萨修行的愿行相应,才能往生他的净土。比如说我们要想往生阿弥陀佛的
净土那我们就是要努力与阿弥陀佛的四十八个大愿这种愿心去相应;如果我们发愿往生东方
净琉世界的药师佛的净土,那我们就要努力的与药师佛的十二个大愿去相应;如果我们发愿
往生见弥勒菩萨的兜率内院,我们要去见弥勒菩萨,那么我们就必须与大慈的弥勒菩萨的愿
心去相应。
所以说什么是菩萨的净土,直心就是菩萨净土,因此那些不谄媚的众生、坦荡的、不虚
伪、不诡诈的众生能够跟菩萨这种正直的心相应,因此“菩萨成佛时,不谄众生来生其国”。
2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