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

只有相互依存;没有独立存在

只有相似相续;没有常一不变
只有能诠名言;没有所诠实义
只有离言空性;没有丝毫法生
《维摩诘经》导读 006

我们在学习《金刚经》的时候已经学习过说菩萨的修行其实就是庄严净土,因此在《维摩诘
经》里边佛陀借长者子宝积提出的这个问题菩萨庄严净土的修行是什么?佛陀借回答这个问题,
回答了菩萨的修行,菩萨的修行在纲领上就是度众生,离开了度众生没有菩萨的修行而把菩萨度
众生的具体是修行法门佛陀在《维摩诘经》的这段经文里做了一个高度的概括,把它表达为十
项修行的法门:
第一,发心——直心、深心、菩提心;做为大乘佛法的修行者发菩提心是最重要的.
第二,修六度;
第三,四无量心;
第四,四摄法;
第五,方便;
第六,三十七道品;
第七,回向心;
第八,说除八难;
第九,自守戒行,不讥彼阙;
第十,十善法。
佛陀在这里概括的大乘佛法的这十个修行的内容,几乎概括了大乘佛法修行法门的全部。
因此发心修行大乘佛法的人如何修行?其实你应该从这段经文里找到答案。那么大家注意,佛
陀在这十项修行大的法门把谁摆在第一了呢?首先是发心,发心是修行的根本.继续往下看经文.
佛陀做总结了说如是,寶積!菩薩隨其直心,則能發行;隨其發行正是因为菩萨们发起了这种正直
的心,坦荡的心,在这种心的驱使下他才会有行,注意这个地方的“行”是初步的行,那随其发行
則得深心随着他的行,他会渐渐的生起对佛陀教法的深深的信心,因此,这里的“行”可以理
解为听闻佛法,如理思维,那隨其深心,則意調伏随着他的对佛陀教法的这种信心的加深就能够
做到意调伏,大家还记得在《金刚经》一开始须菩提向提了一个问题说,老师啊,一个发大乘心
的人应云何住?云何修行? 云何降服其心,大家注意这个“降服其心”就是这里的意调伏,那
我们学习《金刚经》的时候,我们理解了在《金刚经》当中佛陀给的答案就是一个大乘心的
人,他应该怎样的降服自己的心呢?怎么样做到意调伏呢? 《金刚经》的回答就是发菩提心,
以发菩提心来降服,来调伏自己的心意隨意調伏,則如說行这里的“行”指的就是一个修行大乘
佛法的人的正行,就是你必须应该的修行。那么这些修行里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六度,就是四
摄。隨如說行,則能迴向那么我们修六度,修四摄法具有无量的功德,这无量的功德回向一切
众生隨其迴向,則有方便;隨其方便,則成就眾生;隨成就眾生,則佛土淨前边佛陀已经回答了,所
谓的菩萨成就净土就是度化众生,成就众生。隨佛土淨,則說法淨佛陀在净土说法是清清静静
的隨說法淨,則智慧淨;隨智慧淨,則其心淨大家注意,修行从发心开始以至于达到心静。因上是
发心,果上是心净隨其心淨,則一切功德淨。是故寶積若菩薩欲得淨土,當淨其心说菩萨要得净
土,那么就是要净其心隨其心淨,則佛土淨。最后这八个字是经常被人引用的,所以大家可以
看到菩萨所成就的净土就是随其的发心净,修行净,智慧净,说法净而成就的,核心一个字
在“心”,所以菩萨的一切修行的核心就在于发心。生起清净的心。而发心的根本就是菩提心。
所以,在学习《金刚经》的时候,我们曾经引了一句《华严经》的经文说:“忘失菩提心修
诸善法是为魔业”。所以发心、修心、净心,这是大乘佛法修行的根本。在因上发心净,果上
佛土净。这是佛陀对长者子宝积所提的问题的回答,看下边的经文爾時,舍利子承佛威神作如
是念舍利弗这时候想“若菩薩心淨,則佛土淨者,我世尊本為菩薩時,意豈不淨,而是佛土不淨若
此?”大家注意,释迦摩尼所成就的这块土地我们被称为娑婆世界,这是个秽土,秽:就是不
1
只有相互依存;没有独立存在
只有相似相续;没有常一不变
只有能诠名言;没有所诠实义
只有离言空性;没有丝毫法生
干净,是个秽土。甚至佛教说这是个五浊恶世,这不是净土。所以大家注意,释迦摩尼是在秽
土成就的,因此这个时候舍利弗就生起了一个念头,说他既然是因为菩萨的心净,所以他最
终所成就的佛土是净,那释迦摩尼老师所成就的这方土,这么样的不净,那难道是因为佛陀
在因地做菩萨的时候,他的心不净吗?这是舍利弗的念头。佛知其念所以弟子一动念佛就知
道了,都不用舍利弗说,那么佛陀即告之言:佛陀就跟舍利弗说“於意云何?日月豈不淨耶?而
盲者不見。”说那个盲着看不见日月的清净难道是因为日月不净吗?對曰舍利弗回答:“不也,
世尊!是盲者過,非日月咎。”哎呀,老师不是不是,这是因为盲人的缘故,不是日月的缘故啊,
老师说“舍利弗!眾生罪故,不見如來佛土嚴淨,非如來咎是因为众生往昔的多生累劫的恶业的
缘故,因此才使得你们不能见到佛的这种庄严净土的土地,这可不是佛、如来的过错舍利弗!
我此土淨,而汝不見。”说我所成就的土地依然是净土,那是因为你看不见,因为舍利弗是小
乘的修行人,他的境界,他的愿心,没有跟菩萨,跟佛陀的愿心相应,所以他见不到佛土的
净土。爾時螺髻梵王語舍利弗不是有一万位梵天王来参加会议了嘛,有个叫螺髻梵王的他就
跟舍利弗说:“勿作是意,謂此佛土以為不淨。你可别那么想,你认为释迦摩尼佛土是不净的。
所以者何?我見釋迦牟尼佛土清淨,譬如自在天宮。”那我见到的释迦摩尼的佛土的清净就跟自
在天宫一样的啊~从螺髻梵王的对舍利弗的这句话来讲这位螺髻梵王是依然发了菩提心的修大
乘佛法的众生,那舍利弗言:“我見此土丘陵、坑坎、荊蕀、沙礫、土石、諸山、穢惡充滿。”
那我看的怎么跟你看的不一样呢,这里边丘陵、坑坎, 起起伏伏的,这里充满了这些个秽恶啊,我
怎么看的不是净土呢?螺髻梵王言:“仁者心有高下,不依佛慧仁者,这是螺髻梵王对舍利弗的
尊称为仁者,说你舍利弗先生你的心中有高下,你现在不能依于佛陀的智慧故見此土為不淨耳所
以你才看见佛土是不净的舍利弗!菩薩於一切眾生,悉皆平等, 深心清淨,依佛智慧,則能見此佛
土清淨。”菩萨是发了大乘心的人,度一切众生的心,因此这一切众生在菩萨的心中是平等的,这
种平等的,清净的心才是依于佛智慧的心,正是这种心的平等佛土才是清净的。而这句话也衬托
出舍利弗作为小乘佛法的修行者,他的心量还不够大,还没有那种广阔的度一切众生的心。因
此心有不平等;因此心有高下;所以不依佛慧,所以他见到的这个土地是坑坑坎坎, 高高低低是秽
恶充满。那么螺髻梵王对舍利弗说了这些话,舍利弗能理解吗?能信受吗?咱们看佛陀采取了什
么办法於是佛以足指按地佛陀用脚的指头一按地,哇~显神通了即時三千大千世界,若干百千珍
寶嚴飾,譬如寶莊嚴佛,無量功德寶莊嚴土佛陀脚指一按地那我们这个三千大千世界一下子就变
成了百千珍宝庄严的一个清净的净土,这个清净的像那个宝庄严佛的无量功德的宝庄严的净土。
一切大眾歎未曾有大家看了这个景象哇~太稀奇了从来没见过而皆自見坐寶蓮華。而且在场的
每一位都看到自己坐到了一个非常庄严的宝莲华的座子上,也就是自己的座的椅子全变了,非常
的庄严。佛告舍利弗:“汝且觀是佛土嚴淨?”那你现在就看看我的佛土是不是庄严清净呢?你
看看舍利弗言:“唯然,世尊!本所不見,本所不聞,今佛國土嚴淨悉現。” 哎呀,老师啊,过去我
根本没看见、没听到啊~哎呀~现在我看到了您老人家的佛土他的庄严、他的清净呈现出来了,
我看到了。佛語舍利弗:“我佛國土常淨若此我的佛国净土一直是这样。為欲度斯下劣人故,示
是眾惡不淨土耳!我只是为了度那些下劣的人,就是根性弱的人,往下多生累劫恶业很重的人
为了度化这样的众生才示现出很不干净的土地。佛陀举了个例子譬如諸天,共寶器食,隨其福德,
飯色有異。这个天人吃饭叫做共宝器食,什么意思?就是大家公用一个宝器从一个宝器里取
食,说的通俗点天人是用一个碗吃饭,都是从一个碗里拿饭,但是随其天人的各个不同的福
德,这些天人们所见到的饭色是不一样的。佛陀是想告诉我们正是由于众生的根性的下劣你
才见不到佛土的净土而看到了一个秽恶的不净的土地。佛陀继续说如是,舍利弗!若人心淨,便
見此土功德莊嚴。只有你的心是净的,你才能跟菩萨的清净的愿心相应你才能见到佛陀的功
德庄严的净土。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