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59

大学生就业防骗指南

目录
就业指导|如何应对就业骗局.................................................. 1

注意!出境工作千万别踩这些“坑”........................................ 53

防陷阱 避雷坑 网络招聘使用指南请收好!..........................9

警惕就业陷阱,预防上当受骗!............................................16

职场小白找工作常犯的 5 大错误!希望你不会再有........... 18

警惕!“留白”的劳动合同里留的多是“坑”............................. 19

求职中,请学会维护你的合法权益........................................22

网上找工作,避开这些“坑”.....................................................25

骗术升级 看看伪招聘的新套路..............................................27

毕业生签订劳动合同,务必知道这些注意事项!!........... 30

@高校毕业生:找工作时一定要注意这些!........................ 53

警惕这 3 个试用期陷阱............................................................ 54
就业指导|如何应对就业骗局
不法分子针对部分毕业生求职心切的心理,抛出种种“诱饵”,引诱应聘者上钩以
骗取钱财。常见的招聘骗术有哪些?毕业生应聘要注意些什么?我们请专家来给
大家支支招。
骗局一:“皮包公司”虚假招聘。
见招拆招:核查信息真实性,明确求职定位。
某理工大学研三毕业生张同学,如今正奔波在大大小小的招聘会之间。她认为在
找工作、投简历之前,最重要的是通过上网了解或是查询工商登记等方式,核实
招聘单位的经营状况和资质。张同学说:“看他公司的性质吧,首先看看它的规
模规模有多大。我一般就是看,如果它小于 150 人,150 人以下的我就不考虑
了。感觉这种公司随时都有跑路的可能,担心是皮包公司。”
某理工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副主任告诉记者,像张同学这样找工作看公
司大小,属于个人选择,可以因人而异,但是判断用人单位资质是否合法,经营
状况是否正常,可以说是找工作的第一要素,谨防“皮包公司”虚假招聘。
为了让学生在招聘大潮中更加得心应手、提高警惕、避免上当,学校专门开设了
职业规划、就业指导等必选课,甚至举办模拟招聘比赛,让学生扫除应聘盲区、
积累实战经验。
某理工大学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副主任说:“前期我们也对学生进行了针对性
的指导,学生你首先要有自己的一个求职定位。你的意向岗位是什么,你的意向
地区是什么?你意向的行业是什么?做好这一块,学生在求职的时候就避免了一
些盲目性。”
骗局二:网络招聘骗取钱财或个人信息。
见招拆招:选择权威求职平台。
除了忙于参加面对面的招聘会,不少毕业生青睐求职网站,通过网络发布的招聘
信息海量投递电子简历,这样一来既方便又省事,但是风险也随之而来。
某理工大学一位研三毕业生告诉记者:“可能有的公司在上海,在北京,在广州。
我们就可以通过网申,为我们学生找工作提供了方便,也提供了我们更多选择的
机会。弊端就是网上可能会有很多虚假的广告、虚假公司,像我们学生没什么社
会经验,可能会上当受骗。”还有一位毕业生表示:“我经常会收到企业发一些短

1
信,某某学校有某某招聘会,其实我根本就没有投那个企业,但他也会给你发。
我就想,应该是一些信息暴露了。”
警方表示,当前大学校园的就业招聘诈骗已从以前的面对面的接触性模式,逐渐
转变为非接触性的网络诈骗。由于轻信网络信息,大学生被骗取钱财、个人信息
被泄露盗用的案例屡见不鲜。
为此,专家提醒学生们,尽量把学校就业指导中心提供的需求信息、校内或政府
部门组织举办的招聘会作为求职主渠道。某理工大学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副主
任表示:“我们学校的学生 80%到 90%,是通过我们学校请的招聘会和宣讲会
来完成求职工作的。”
专家提醒毕业生,对网上求职或通过其他途径获取的需求信息要注意甄别,特别
注意防范缴交各种名义的费用。提供身份证复印件时,一定要在复印件上写明用
途和复印时间,避免被转做他用。
骗局三:巧立收费名目。
见招拆招:要钱坚决不给。
在招聘过程中,还有一些公司打着“高薪招聘”的幌子诱骗求职者面试,面试后,
以缴纳服装费、体检费、培训费、保险费、押金、手续费等名义收取应聘者钱款。
浙江省嘉兴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副主任说:“到一个地方工作,他许诺你多少多
少高薪,然后还告诉你交报名费多少服装费多少,这一类往往都是有问题的。有
单位会提出来交保证金,或者先实习两天,实习了说我们还有培训,你交个培训
费等等,以各种名义,不可能简单让学生感觉就是一个骗子公司,所以他会以各
种名字骗取学生的信任,然后再逐步去达到他的目的。但是我们其实就告诉学生
一点,你记住一点就行了,就是他问你要钱的时候,你得把自己的口袋捂紧就行
了。”
骗局四:粉饰岗位、试用无期限。
见招拆招:收集证据,保护自身权益。
此外,在求职市场上,“粉饰岗位”也是常见的骗局之一。招聘单位在招聘广告上
把职位写成是“市场总监”、“保险事业部经理”,结果到了岗位,应聘者却发现其
实是去做“业务员”、“保险代理员”等。有的单位也会以“到基层先锻炼锻炼”为幌

2
子,欺骗求职者,使他们继续工作下去。或是一再拖延实习期、试用期,让你陷
入无限期等待状态。
某理工大学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副主任表示:“一个要签实习协议,第二个你
有权利去申请一定报酬,不能说给这个企业利用,虽然说你感觉自己锻炼了,但
是你也应该去自己去申请,(合法)权益应该是去积极争取的。试用期这块也是
有明文规定的,比如三个月或者是六个月,如果过了这个试用期,学生应该就要
去向劳动部门反映这个问题。”
专家建议,毕业生求职的时候要搞清楚职位的具体内容,仔细分析,询问工作细
节。某些用人单位提供虚而不实的职位,常常冠以好听的头衔,但是却强调无需
经验,这里面肯定大有文章。不少毕业生在求职中受骗,大多是侥幸心理导致,
我们再次提醒大家勿轻信、存疑问、留后路、强保护,脚踏实地、把握机会,找
到合适的工作岗位。

注意!出境工作千万别踩这些“坑”
出国打工虽不是什么新鲜事,也不算人生大事,但是,也算一段特殊的人生经历。
值得您花时间好好了解和规划一下,避免“入坑”。
小编将带您避开常见的三大坑,也是在您办理出国(境)工作的路上最关键的三
点。
1 虚假宣传的“坑”
“保底工资 2 万以上”、“干三年赚 100 万”……
这些诱人的广告词是真的吗?我们来看一下实际情况。
以传统的境外打工目的地——日本、新加坡、中国澳门为例。
日 本
根据 2019 年 9 月,日本外国人技能实习机构(OTIT)向各监理团体发出通知,
日本各都道府县劳动局已就新年度的最低工资标准进行调整。自 2019 年 10 月
1 日起,各地的最低小时工资从 790 日元至 1013 日元不等。

3
按此标准计算,以及结合实际情况来看,赴日技能实习的收入在 11 万-18 万元
人民币/年是一个通常且合理的范围。具体根据岗位的性质、工作的地点、加班
的时间等会有所差异,但如果你显著高于或者低于这个收入范围的,您就要擦亮
眼睛了。
新 加 坡
根据新加坡人力部官网的信息,申请 EP 类签证的最低工资为 3900 新元/月,
申请 SP 类签证的最低工资为 2400 新元/月,申请 WP 类签证暂无最低工资要
求。

4
按此标准计算,以及结合实际情况来看,在新加坡工作的合理收入为 10 万-30
万元人民币/年是一个通常且合理的范围。一定要根据自己申请的准证对应合理
的收入哦。
澳 门
根据 2020 年 4 月,澳门特区立法会通过的《雇员的最低工资》法案,明确了
从 2020 年 11 月 1 日起,澳门法定最低工资时薪为 32 澳门元。最低工资金额
按月计算的,不低于每月 6656 澳门元。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您申请的工
作属于建筑工程类的施工人员,最低工资不得低于每月 13000 澳门元。

5
2 黑中介的“坑”
出国(境)打工一定要找有资质的公司!
出国(境)打工一定要找有资质的公司!
出国(境)打工一定要找有资质的公司!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有资质的公司在哪里?

6
http://zsmbhzs.mofcom.gov.cn/fecp/zsmb/corp/corp_ml_i
ndex.jsp
(长按复制链接,查看对外劳务合作企业名录)
为什么一定要找有资质的企业?权威回答在这里——保护您的合法权益!

7
3 签证(签注)的“坑”
目前,中国公民在境外工作的目的地,有数据统计的已经超过 140 个国家和地
区,实际数量可能更多。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签证制度虽然都不一样,但是,签证
都可以分为移民签证、非移民签证、留学签证、旅游签证、工作签证、商务签
证和家属签证等。
如果为您办理出国(境)工作手续的机构给您办理的是留学签证、旅游签证、短
期商务签证的,建议您一定要多留一个心眼了。

8
防陷阱 避雷坑 网络招聘使用指南请收好!

9
10
11
12
13
14
15
警惕就业陷阱,预防上当受骗!

16
17
职场小白找工作常犯的 5 大错误!希望你不会再有~
大多数毕业生在职业选择和求职方法上都还处在不及格的水平。学姐整理了找工
作时候常见的几个思维误区,希望给大家一些帮助和启发。

01
不做求职准备
每一个毕业生都会觉得找工作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但几乎没有人给予对等的准
备。前期漠不关心等到临近求职的时候迷茫和焦虑。和其他事情一样,找工作准
备不准备差别很大,不敢说一定能取得什么样的结果,但至少不会迷茫。

02
大公司情结
在毕业生眼里,什么工作高级投什么,什么热门选什么。只要岗位够热门,我就
能觉得自己是合适的。嘴上说着擅长沟通和从事与人打交道的工作,但投简历的
时候都要先投分析和研究的。
找工作不是买包包,虚荣感支撑不了职业发展。适合你的职业方向无外乎两点,
能够使用到你具有优势的能力和特质,以及能够持续激发你的热情和投入。三百
六十行,行行出状元,鸡头凤尾的道理也能考虑一下。

03
情绪支配脑子
如果我问你为什么喜欢这个工作?你会怎么回答。
我们来看看这几种回答:
因为我觉得老板人特别好特别重视我。
我觉得 hr 描述的公司业务非常有前景。
我不管,我就喜欢这个工作,兴趣是第一生产力。
很多时候刚刚找工作时,我们并不知道工作需求什么,会被公司和领导对你灌输
的情绪和感知,支配脑子,你为什么喜欢这个工作,主要是看工作满足了你的
哪些需求,并且是否能持续性的满足你的需求。

18
04
理想主义
“愿意要我的公司我都看不上,我想去的公司都不理我”
首先,充分了解市场的客观环境,充分认识自己,认识现状,认识问题。我们也
需要意识到有些东西没法改变,有些东西是可以努力去争取的。
那么对于现在这个“我看上的看不上我,看上我的我又看不上“的尴尬的境地,我
们的解决思路是:先确定自己清晰的目标,然后找出目前存在的问题,拆解问题,
对症下药。

05
不想浪费了自己的专业
你可能会惊讶这也能算个误区?这还真的有可能是个误区。
如果你 18 岁的时候做了一个错误的选择,那么纠正这个错误的最好时机除了
19 岁就是现在。
“不想浪费了自己的专业”这个想法其实就是把第一个选择和第二个选择捆绑在
了一起, 这种捆绑会让你失去一次审视和纠错的机会(当然也可能是不需要纠
错的)。
最可怕的是我们的大脑会拼命寻找理由去合理化我们的选择,“那个工作虽然收
入高但是压力太大了,那个行业虽然机会多但是不稳定,那个机会虽然发展快但
是不知道以后怎么样……”
最终,你的专业给你带来的这个工作轻闲、收入一般、发展有限、圈子狭窄、转
行困难的工作理所应当地成为了你的最佳选择。好的决策应该尽力排除沉没成本
的干扰,道理我们都懂,但经常转不过这个弯来。
警惕!“留白”的劳动合同里留的多是“坑”
发布时间:2021-01-13 来源:工人日报 阅读量:13
为降低违法用工的风险,一些企业常在劳动报酬、社会保险、休息休假、劳动保
护等劳动合同必备条款处留白,方便任意“填空”。劳动者往往因法律意识不足或

19
迫于就业压力在这样的“空白劳动合同”上签字,导致自身权益得不到保障,日后
或陷入“维权难”。
前不久,江西籍保洁员丁翠竹与福州一家企业的 3 年劳动合同期满。其间,她
因调休被人事部门认定为旷工并遭辞退。申请劳动仲裁时,她才发现,3 年前她
与单位所签订的劳动合同中关键条款留有空白,如今该合同上盖的是另一家劳务
派遣公司的章,且收入一栏所填数字比实际收入少了近一半。
《工人日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丁翠竹的遭遇并非个例。为达到少缴社保、逃
避工伤责任等目的,一些企业常将劳动合同中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工作时间和
休息休假等必备条款处空白不填,待劳动者签订合同后再“填空”。劳动合同中这
样的“留白”使得劳动者在维权时困难重重。
拿着这样一份“留白”的劳动合同,丁翠竹来到福州市职工服务中心的法律咨询窗
口申请法律援助:“当时我们 30 多个保洁阿姨一起入职,她们都能证明,我们
不是劳务派遣工。现在这家劳务派遣公司倒闭了,我应该怎样申请赔偿?”
工人:“只关心钱拿到手,不在乎合同空不空白”
建筑业存在层层转包现象,一些企业用工不够规范,导致签订“留白”的劳动合同
的情况更容易发生。
临近元旦,在福州市长乐区滨海新城附近的一处在建工地上,记者见到了 46 岁
的河南籍钢筋工李天淦。17 时,他和工友准点下班。离开脚手架后,他们一起
去签领了当天 500 元的工资。
和不少工人一样,李天淦的劳动合同是由老乡帮忙和劳务派遣公司签的。合同上
写了什么,他不知道也不在乎:“这个月干完这个项目,下个月说不定就走了,
只要钱能拿到手,谁还在乎合同空不空白。”在李天淦看来,每天能收到当天的
工资、拿到钱,才最踏实。
记者采访了建筑行业多家劳务派遣公司后发现,不少工人和李天淦的想法一致。
“3 年前,一名小工每天工钱 300 元。现在学徒一天就要 350 元,钱还必须当
天结,工人收不到钱,第二天就不来了。”福州市一家劳务派遣公司人事主管陆
霖透露,近年来有经验的建筑工人成了“香饽饽”,年轻建筑工人是稀缺资源,劳
动力市场逐渐从买方市场转向卖方市场,签不签合同、怎么签合同不再由劳务派
遣公司一方说了算。

20
据了解,不少建筑行业的劳务公司愿意与当地稳定从业、长期合作的“老工人”
签订劳务派遣合同。但由于劳动力价格连年上涨,工人常主动要求合同中劳动报
酬一栏“留白”处理。
而在与“临时工”签订合同时,劳务公司也倾向于将合同中的时间、工资、休假等
信息处留白,以便日后发生劳动纠纷尤其是出现工伤时随意修改,获得更有利于
企业的协商空间,降低其违法用工成本。
企业任意“填空”或致工人权益受损
“不仅是建筑行业,现在很多劳务派遣公司都与劳动者签订‘留白’的劳动合同,而
且空白的部分更专业,也更隐蔽。”在福州市某公司人力资源经理薛斌看来,“留
白”的劳动合同是不少劳务派遣公司降低用工风险的选择。
记者了解到,一些用人单位时常和劳动者签订两份劳动合同。一份合乎法律规范,
用来应付检查;另一份关键信息空白,遇有劳动纠纷或将结束劳动关系时,就按
照有利于企业的标准“填空”。
薛斌告诉记者,由于劳动者已经在合同上签字,因此后期维权时,他们常因无法
提供权益受损的有效证据难以维权。
福建谨而信律师事务所律师朱柏涛和记者分享了一个案例:从事外墙高空清洁的
“蜘蛛人”朱某,在一次作业中从高处跌落,造成腰部以下瘫痪。直到申请工伤赔
偿时,他才发现当初与劳务派遣公司签订的是空白劳动合同,原本每月 1.3 万
元的工资在合同中“打折”为不足 1700 元,这导致其工伤待遇大大缩水。
丁翠竹的遭遇也是一例。直至记者发稿时,丁翠竹都未能拿到赔偿金。
“按照合同,丁翠竹的劳动合同是和派遣公司签订的。在派遣过程中,实际用工
单位不能直接开除或辞退被派遣员工。但这家劳务派遣公司已经倒闭,所以案件
陷入了僵局。”福州市职工服务中心法律援助律师傅继林表示,中心的法律咨询
窗口每年都会接到 2~3 起类似争议,但由于当事人大多无法自证确为空白劳动
合同,最终多数职工难以维权。
“在劳动争议中,无论是计算社保,还是追讨欠薪,抑或是工伤认定,首先要确
定的就是劳动关系,而劳动合同是确定劳动关系的重要依据。”朱柏涛表示,一
些劳动者较多关注实际到手的钱,而忽略了劳动合同中的条款,使得其在维权中
陷入“有理说不清”的困境。

21
有关部门须加强监管
对企业而言,签订“留白”的劳动合同表面上让企业赚了“便宜”。“但实际上,这
种行为不仅无法降低企业的违法风险,还会影响其稳定用工。”朱柏涛告诉记者。
他以社保条款处留白举例,一旦发生纠纷,即便单位在空白处自行补填“系劳动
者自愿放弃缴纳社保”,但因其内容违法,往往被判无效。“类似的情况屡见不鲜。”
朱柏涛说。
记者从福州市总工会日前组织的一项问卷调查中了解到,参与调查的 1350 名一
线工人中,有 37.4%的受访者表示“迫于就业压力,会签订‘留白’的劳动合同”,
31.8%的受访者表示“身边有人签订了‘留白’的劳动合同”,只有 11.4%的职工
表示“会投诉企业的违法行为” 。
对此,厦门某文化创意公司人力资源总监吴丽琳认为,要整治“留白”的劳动合同
乱象,须加强监管,相关部门应加大检查劳动合同力度,同时在检查时不仅要关
注“是否签订劳动合同”,还应详细审查合同内容。
“订立劳动合同应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用
人单位要求劳动者签订必备条款全部或部分缺失的劳动合同时,劳动者有权拒
签。”傅继林提醒劳动者,劳动合同中的工作内容、地点要具体明确,劳动报酬
要约定清楚,切勿与用工单位签订“双面合同”,劳动者可以在合同的空白处写上
“空白”字样,防止用人单位事后单方面篡改。

求职中,请学会维护你的合法权益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春招的大潮已经开始了。
最近,有学生转发了一则深圳市某知名中学发布的一则招聘启事,在“招聘岗位
及条件”一栏中明确拒绝暂缓就业的大学生参加应聘。该中学的招聘特别强调,
只要 2020 届应届毕业生,对于 2018 年后暂缓就业或者择业期内的往届毕业生,
连报名应聘的资格都没有。

那么,该学校发布这样的招聘启事是否属于就业歧视?是否违反我国现行的法律
法规?学生又该如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呢?何为择业期?
疑问:应届生和择业期内的往届生有何区别?

22
解答:应届生和往届生在本质上最大的不同,就是应届毕业生的人事和档案关系
都在大学,没有被派遣过,招聘后报到证可以直接出到用人单位,加上大学校招
有规模效应,可以成批办理政审和调档手续,方便统一入职。
按照国家公务员局解读,国家统一招生的普通高校毕业生离校时和在择业期内
(国家规定择业期为二年)未落实工作单位,其户口、档案、组织关系仍保留在
原毕业学校,或保留在各级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
各级人才交流服务机构和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毕业生,可按应届高校毕业生
对待。
以广东省为例,2019 年出台择业期政策取代暂缓就业政策,所有毕业生在毕业
时都会统一出具报到证,如果没有落实具体单位的,档案和人事关系会派遣到生
源地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所以,到了第二年再应聘,用人单位就需要到毕
业生生生源地的人社局政审和调档,确定招聘后,毕业生也需回生源地办理报到
证的改派手续。在择业期内,毕业生也不等于不能工作,可以选择档案回生源地,
然后留广州等城市从事没有编制,不需要人事档案的各类工作,并不会影响择业
期的身份政策优惠。
如 2019 届广东省大学毕业生张三,档案回了四川南充,留在广州的一家游戏公
司工作。年底看到广东省公务员选调生的招聘,要求要应届生。咨询了招考单位,
张三这种情况属于择业期内,是符合报名条件的。最后顺利考上了,回大学找辅
导员帮忙出具政审意见,然后回四川办理报到证改派手续。
因为择业期政策是广东省教育厅、人社厅、公安厅联合推出的,所以,广东省内
公职单位的招聘,应该遵守这一政策要求。事业单位是否有自己设定招聘条件的
自由呢?有,但前提是,设定的条件不能构成就业歧视。
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副部长翁铁慧表示,将适当
延长择业时间,对离校时未落实工作单位的高校毕业生,可按规定将户口档案在
学校保留两年,在落实工作单位后再及时办理就业手续。所以,应届生也同样用
于符合要求的当年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
疑问:只招应届生是否属于“就业歧视”?
解答:什么是“就业歧视”?依据中国政府 2006 年 1 月 12 日批准的由国际劳工
大会制定并通过的《歧视(就业及职业)公约》,所谓的“就业歧视”是指基于种

23
族、肤色、性别、宗教、政治见解、民族血统或社会出身的任何区别、排斥或特
惠,其效果为取消或损害就业或职业方面的机会平等或待遇平等;但是,基于特
殊工作本身的要求的任何区别、排斥或特惠,不应视为歧视。据此我们可以认为,
若招聘公告中设置了与胜任该工作所需的技能无关的排除性条件,那就是赤裸裸
的就业歧视。
那么“应届生”身份是否与胜任中学教师工作有着必然的联系呢?答案是否定的。
前文已经说过,应届生的本质就是未被派遣,可以第一次就把人事关系直接派遣
到招聘单位,而暂缓就业也有相同效果,不需要改派,特意排除暂缓就业学生毫
无依据。若用人单位排除“非应届生”是基于年龄方面的考虑,则有可能涉嫌年龄
歧视,况且非应届生并未比应届生年龄大,因此这一理由也同样不成立。
综上所述,用人单位可以设立有关工作经验、职业技能证书、甚至是绩点方面的
门槛,但直接将非应届生排除在外则属于明显的就业歧视。
疑问:校招排除暂缓就业学生是否违法?学生应该如何维权?
解答:既然直接在招聘公告中明确排除非应届生属于就业歧视,同学们想要维权
是否有法可依呢?当然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第二十六条规定:用
人单位招用人员、职业中介机构从事职业中介活动,应当向劳动者提供平等的就
业机会和公平的就业条件,不得实施就业歧视。此外,2019 年 3 月 18 日广东
省政府发布的《广东省教育厅 广东省公安厅 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
实行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择业期政策(试行)的通知》,该文件属于省政府所
发布的规范性文件,具有法律效力,可以约束省内的用人单位。该通知规定,自
2019 年 4 月 8 日起,广东省实行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择业期政策,同时取
消暂缓就业政策。
凡是广东省内就读的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在广东省外就读的回粤就业广东省生
源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以及出国(境)留学回粤就业的广东省户籍高校毕业生,
都是择业期政策的适用对象。择业期内,高校毕业生在广东省就业、升学方面享
有与应届毕业生同等的待遇。其中,硕士研究生、本科生和专科生的择业期为毕
业两年内,博士研究生的择业期为毕业五年内。对于此前已办理暂缓就业手续的
毕业生仍按《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暂缓就业档案户口管理暂行规定》(粤
教毕〔2001〕10 号)执行。择业期政策实施前已毕业仍符合文件第三点“适用

24
期限”的毕业生也可享受择业期的各项优惠政策。也即是说,择业期或者暂缓就
业期内学生,应当享有与当年毕业学生同等权利和享受相同优惠政策。
广东省推出择业期政策的目的,就是要保证近两年内毕业的学生享有同等的就业
机会,提高就业满意度。
我们呼吁,作为国家事业单位的公办学校,更应该带头执行政府的政策,守住
公平的底线。也许用人单位有自身考虑,但是在招聘公告中直接剥夺择业期学生
的权利,有违法的嫌疑。
我们建议,同学们如果在各中小学应聘中,若遇到招聘公告中直接排除非应届生
的,要据理力争。作为暂缓就业或者择业期内的学生,可以同等参加求职应聘,
如果用人单位以不符合应届毕业生的招聘要求拒绝的,直接截图,保留证据,然
后投诉到教育局或者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

网上找工作,避开这些“坑”
互联网招聘市场规模快速增长,网络招聘已成为人们求职和单位招聘的主渠道。
网络招聘在为求职者提供快捷便利服务的同时,也出现了部分求职者投递简历后
屡遭陌生来电和短信骚扰甚至陷入非法传销、情色招聘陷阱等现象。针对此类问
题,人社部近日出台《网络招聘服务管理规定》(下文简称《规定》),对网络
招聘服务活动准入、服务规范、监督管理、法律责任等作出规定。据悉,该《规
定》是中国网络招聘服务领域的首部部门规章,自 2021 年 3 月 1 日起施行。
简历倒卖成产业链
“你最近在找工作吗?”“最近有贷款需要吗?”“我们这里刚推出的楼盘要不要了
解一下?”……即将大学毕业的小邓准备找工作,在网络招聘网站投递了简历,之
后却频繁接到刷单、贷款、卖车、卖房等骚扰电话和短信。
简历倒卖现象已形成一条完整的黑色产业链。据悉,简历按时效性被分为一手和
二手简历,实时一手简历最高能卖到一条 5 元。从通过“中介”花钱购买招聘平台
企业账号、发布虚假招聘信息,到借企业招聘账户的便利,通过“提取器”和“采
集系统”不间断地从招聘网站及接收简历的邮箱批量下载简历,再到通过贴吧、
聊天群等公然叫卖简历,将其提供给专门倒卖简历的“工作室”,用于招聘刷单等
兼职人员,这条黑色产业链可谓环环相扣。

25
在售卖简历的产业链中,无论是售卖简历者、售卖企业账号者、提供简历提取技
术者还是购买简历者,其行为都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法学专家表示,公民个
人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件号码、通信通讯联系方式、行踪轨迹等,中国相关法
律直接或间接保护个人信息。刑法规定:“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
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
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而作为求职者简历接收者的网络招聘平台,也应承担一定的责任。业内人士指出,
网络招聘平台应认识到自身的管理和技术漏洞,及时采取措施,防止不法分子有
机可乘。
求职诈骗须当心
除了个人信息泄露,求职者通过网络求职被骗的现象也时有发生。打算从事电商
行业的小林看到一条月薪 1.2 万元招采购经理的招聘广告,有些心动。他面试
两次后才得知月薪仅 6000 元,通过各种考核再加上绩效奖金才有可能接近
8000 元。
更有甚者,假借招聘的名义骗取钱财。合肥学生小刘在招聘网上看到一份招聘模
特的工作,面试官声称“工作自由”“每小时 200 元”,但需要交 5980 元制作一
张“模卡”,方便小刘接单。小刘一时拿不出钱,对方就建议她从借款平台上贷款,
并承诺她很快就可以赚回来,而当小刘贷款交了所谓的“模卡”制作费后,迎来的
却是“钱职两空”。类似情况还有很多,不法分子往往以高薪、收益快等作为诱饵,
成功骗取求职者信任后,再以各种名义收取服装费、技能培训费、保险费、押金、
手续费等,得逞后逃之夭夭。
有的平台声称可以帮助求职者找工作:号称“一条龙”服务,需要缴纳一定费用;
推出高价培训课程,吸引求职者购买;宣称可进行“付费内推”,承诺直推求职者
去各知名企业实习……对此,有企业回应,并未委托一些平台进行“付费内推”,
也绝不会以任何名义向应聘者收取任何费用。
更严重的是,求职者还可能陷入非法传销、情色招聘的陷阱中,对身心健康带来
巨大危害。日前数家网络招聘平台涉嫌情色招聘,随后相关负责人回应称,涉事
企业已经封禁,相关岗位全部下线。
新规出台强监管

26
为有效打击网络招聘中存在的种种乱象,规范和保障网络招聘服务活动,人社部
出台的《网络招聘服务管理规定》指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将运用大数
据等技术,推行远程监管、移动监管、预警防控等非现场监管,提升网络招聘服
务监管精准化、智能化水平。
针对目前网络招聘中存在的求职者信息泄露、被收取费用等问题,《规定》明确,
从事网络招聘服务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应当建立完备的网络招聘信息管理制度,
依法对用人单位提供材料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审查,不得泄露、篡改、毁损或
者非法出售、非法向他人提供其收集的个人信息和用人单位经营状况等信息,经
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不得向劳动者收取押金,应当明示其服务项目、收费标准
等事项。
《规定》要求,从事网络招聘服务的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应当依法在其网站、
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等首页显著位置,持续公示营业执照、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
等信息,或者上述信息的链接标识。这有助于求职者快速辨别招聘网站的真伪。
人社部相关负责人指出,《规定》颁布后,关键是要做好贯彻实施工作:一是做
好《规定》的宣传解释,在全社会扩大政策知晓度;二是加强对各地的指导、培
训;三是加大网络招聘服务监管力度;四是进一步培育和发展网络招聘服务。

骗术升级 看看伪招聘的新套路
想为简历“贴金”却高价办了“山寨”证书;追求高薪工作却陷入“美容贷”骗局;加
入“兼职群”却上了当,甚至成了电信网络诈骗帮凶……记者调查发现,一些不法
分子盯上急于找工作的年轻人,通过各种手段非法牟利,为刚刚步入社会的菜鸟
设置了诸多陷阱。

27
诈骗链条变长 让人越陷越深
记者调查发现,招聘骗局中一些骗术不但迷惑性大、链条长,还让人越陷越深……
虚构政府网站,颁发“山寨”证书,套牢投机取巧的人。疫情期间,正在找工作的
刘先生接到电话,称可以帮助找工作,但刘先生资质较浅,建议办一张国家住建
部门认可的“全国建筑工程专业”认证报告,而且这份证书还能在“官方网站”上查
询验真。听说报名费 300 元,通过审核后再交 7500 元“入库注册费”,审核未
通过退还报名费,刘先生便报了名。几天后,工作人员告知他审核通过,为刘先
生颁发了证书。而在刘先生应聘时却被告知,根本不存在这个证书,找工作没有
任何作用。
记者了解到,全国有上千名像刘先生一样的当事人上当。5 月,北京市公安局丰
台分局将嫌疑人杜某某等 19 人抓获,涉案金额近千万元。记者发现,这个所谓
的“官网”域名为“www.cncpi.cn”,不但使用了国旗、国徽以及相关领导人照片、
讲话文章、政策法规,还专门设有“查询入口”。
又如,以“兼职”为由骗人入群。记者在一个微信群中看到,有人以免费领取电饭
煲为名义拉人入群,并发送兼职广告,称为某些电商平台刷单,而记者根据提示
操作后,却发现所谓的“兼职”是在一个名为“玖彩网”的 app 中跟投下注。

28
记者在一些投诉网站上看到,不少人反映本想兼职赚钱,却“误入”此类的“彩票”
网站,一开始可以提现,但随着投入大到几万、十几万之后便发现不能再提现。
更可悲的是,遭遇招工美容贷骗局后反被“拐”入团伙。毕业后的李女士收到“招
聘总经理助理,月薪 8 万元”的信息,就参加了招聘。“面试官说条件符合,只是
形象欠佳,需要做微整形手术,入职后手术费用能报销。”李女士说,在贷款 10
万元做了整形后,咨询入职事宜时却被百般糊弄,还欠下高额债务。
记者了解到,北京警方今年打掉招工美容贷诈骗团伙 10 余个。办案民警告诉记
者,有的受骗女子因为无力偿还贷款,还被“拐”入团伙当“托儿”,伙同其他成员
欺骗其他女孩。
套取信息 相互勾结 施骗更“精准”
收取上岗培训费、服装费等招聘惯用的诈骗方式已是老套路了,现在,骗术升级,
诈骗者施骗更“精准”了。
丰台公安分局刑侦支队民警赵雷告诉记者,在“假证书”案件中,嫌疑人事先冒充
建筑公司在招聘网站中发布招聘信息,接受应聘者的简历,随后再以可以办证的
名义给投简历的事主打电话,与“广撒网”相比大大提升了“成功率”。
据一位业内人士称,招聘平台上企业数量较多,虽然会审核基本的经营执照、招
聘信息内容等,但企业数量太多,而且实际运营状况、招人动机等不可能全部了
解,有些不法分子甚至注册了正常的公司,但在平台上发布招聘信息是为了套取
简历。此外,部分社交软件群组中还存在倒卖简历的情况,那些除了姓名、性别、
联系方式等信息外还包括了微信号、居住地、工作单位、工作经历、教育经历、
期望薪资等详细信息的简历售价近 20 元一份。
不法分子还利用年轻人没有积蓄的特点,通过骗局引诱贷款。在招工美容贷的套
路中,医美诊所与网贷 app 公司便是合作关系,在一名自称是负责贷款审核员
的男子“帮助”下,当事人伪造工作信息申请贷款。办案民警说,一旦产生了纠纷,
网贷 app 也会“喊冤”说借款人提供假信息,把责任转嫁给受害人。
记者采访发现,由于一些小额贷款 app 对申请信息审核不严,放款快、利息高,
不法分子便引诱当事人进行贷款。一位遭遇过兼职刷单类骗局的受害人告诉记
者,在其前期已经被骗 2 万多元、手头已经没钱的情况下,群里的联系人推荐
她在小贷 app 上贷款 5 万元,这笔钱也打了水漂。

29
齐抓共管、提高防范意识方能破解骗术
根据相关机构此前发布的信息,互联网招聘市场规模快速增长,而涉及招聘类的
诈骗黑色产业规模也日趋扩大。受访人士表示,相关部门要不断严厉打击各类违
法违规行为,依法查处发布虚假招聘广告、提供虚假招聘信息、以担保等名义收
取押金财物、以招聘为名牟取不正当利益、未经许可擅自从事职业中介等违法活
动。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认为,网络平台理应负有主管责任,对
于在平台上发布招聘信息的用户,平台要起到监管责任;如加强事前审核,核实
发布者信息的真实性,强化事中、事后的监管与惩治,对于发布不实信息、利用
网络平台实行诈骗的,要依据情况做出处罚,或是注销、拉入黑名单等,对于发
现涉嫌违法犯罪的,要移交相关部门处理。
受访者还认为,求职者要尽可能多了解应聘公司及应聘岗位信息,对于工作内容、
条件、地点、劳动报酬等关键信息无法提供或含糊其词的,应聘者应提高警惕。
同时,在求职过程中,应妥善保存招聘信息、聊天记录、邮件往来记录等证据,
这样,在发生纠纷时,才能依法保护自身权益。

毕业生签订劳动合同,务必知道这些注意事项!!
从校园步入职场,从学生的角色转换成职场工作者。拿到 offer,订立劳动合同
应该注意些什么?劳动合同中又应当包含哪些条款呢?职场新人们注意啦!这些
问题你要弄清楚↓↓↓

签订劳动合同要注意以下事项

01、为什么要签订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法》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
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书面劳动合同记载了劳动者工作的岗位、工资标准、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以及工
作时间和休息休假等内容,有了书面劳动合同劳动者在用人单位工作期间就有了

30
保障,即使日后发生劳动争议,书面劳动合同也是证明劳动者身份和确定双方权
利义务关系的重要文件。

02、劳动合同条款
毕业生在签订劳动合同之前,应与用人单位认真协商,不可以草率签订,特别要
注意劳动合同是否具备《劳动合同法》规定的必备条款,以及有关用人单位义务
和劳动者权利的条款是否缺失。
《劳动合同法》对劳动合同必备条款的规定包括这几个方面:
①用人单位的基本情况:如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
②劳动者的主要情况:如姓名、住址、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
③劳动合同期限;
④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
⑤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⑥劳动报酬;
⑦社会保险;
⑧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
⑨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
*除以上必备条款外,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可以约定试用期、培训、保密、补充保
险和福利待遇等其他事项。

03、劳动合同签订时间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在建立劳动关系的一个月内签订劳动合同。
如果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须向劳动者支付双倍工
资;如果超过一年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需要向劳动者支付 11 个月的
双倍工资,同时,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如果在就业过程中,求职者遇到了
上述情况,可以通过协商、申诉、仲裁直至诉讼的渠道要求赔偿。

04、劳动合同的类型
劳动合同分为以下三种:

31
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合同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
②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无确定终止时间的劳动合
同。
③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以某项工
作的完成为合同期限的劳动合同。
需要注意的是,无固定期限合同是指劳动合同没有一个确切的终止时间,合同期
限长短不做约定,但并不是没有终止时间。事实上,除了没有“合同期满”这一终
止条件外,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与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并没有很大区别。只要符合
法律规定的条件,劳动者与用人单位都可以依法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退休、死
亡,用人单位破产、注销等法定事宜出现也会终止劳动合同。

05、劳动合同何时生效
通常情况下,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经协商一致,双方在劳动合同文本上签字盖章后
劳动合同即生效。如果双方对劳动合同生效时间或生效条件有约定的,到达约定
的时间或约定的条件成立时劳动合同生效。
但不论劳动合同何时生效,并不直接产生劳动关系建立的法律效果。劳动关系的
建立与订立书面劳动合同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
动合同,但订立了书面劳动合同并不一定建立了劳动关系。劳动关系的建立以用
工开始为标志。

06、关于试用期的规定
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
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
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如果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
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另外,非全日制用工双方不
得约定试用期。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如果劳动合同只约定试用期的,
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所以,找到工作的第一件事就是签订劳
动合同,而试用期最长不能超过六个月。

32
另外,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的 80%或者
不得低于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 80%,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
准。
《劳动合同法》还明文规定,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

毕业生重点问题关注

关于劳动合同,毕业生往往会遇到许多问题,我们重点关注以下四个:
Q:单位在我工作一段时间后,根据我的表现决定是否签订劳动合同,可以么?
A:答案是不可以,按照规定,用人单位从用工之日起就应该签订书面的劳动合
同,最晚也应该在用工之日起 1 个月内签合同。就算有试用期,也要签合同。
Q:有劳动关系,但没有及时签订劳动合同是不是只能自认倒霉?
A:答案是否定的。遇到这种情况,按照有关规定,如果工作不满 1 年,单位应
支付双倍工资并补签合同,如果劳动者不愿意续签合同,单位还要支付经济补偿。
Q:试用期是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么?
A:答案同样是否定的,是否约定试用期由合同双方当事人根据情况协商,也可
以不约定。没有约定试用期的劳动合同不影响其成立与生效。
Q:试用期需要交社保吗?
A:试用期要交社保,根据《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劳动关系存续期间,用
人单位应当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试用期期间包含在劳动合同的期限内。
因此,用人单位应当为处于试用期的员工依法缴纳社会保险。

七类合同要慎签

在合同签订过程当中,有些用人单位为降低用人成本而侵犯毕业生合法权益,初
入职场的毕业生要慎签七类合同:
1. 慎签口头合同。口头合同也叫口头协议,是指双方当事人以谈话,电话等口
头形式对合同内容达成一致,无任何书面或其他有形载体来表现合同内容。一旦
发生纠纷,举证困难,维权也很不容易。

33
2. 慎签简单合同。这类合同没有细节条文约束,看似没有什么问题,一旦在遭
遇解除劳动合同等问题时,合法的权益往往得不到充分的保障。
3. 慎签要求缴纳证件或者财务的抵押合同。劳动合同法明确规定,用人单位招
用劳动者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
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
4. 慎签阴阳合同。有的单位为了应付检查,以可以少缴税款为理由,同时准备
了一份低薪的假合同,和另一份高薪的真合同。而当发生劳动纠纷时,如果牵涉
到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的数额,很有可能按照低薪假合同来计算。而且我们还应
注意到,看似少交的个税,其实毕业生五险一金的缴费基数也跟着变低,导致实
际权益受损,对此,毕业生务必谨慎行事。
5. 慎签含有工伤概不负责的生死合同。防止用人单位在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后,
逃避应该承担的赔偿责任,特别是在建筑,化工,采矿等高危行业,求职毕业生
一定不可以抱有侥幸的心理,不认真阅读合同条款。当然啦,即使签订了此类合
同,只要是工作原因造成的工伤,劳动者仍然可以申请工伤认定。
6. 慎签暗箱合同。这类合同往往不向求职者讲明合同的内容,更多的只规定用
人单位的权利和劳动者的义务,很少或者不规定用人单位的义务和劳动者的权
利,是一种故意隐瞒劳动合同内容的做法,签订时要仔细查看。
7. 慎签霸王合同。这个合同往往只从单位角度出发,迫使毕业生在违背真实意
志的情况下签订合同,求职者处于很被动的地位。如要求入职非涉密岗位的求职
者,几年内不可跳槽至同行业公司工作,女职工在合同期内不得结婚生子,劳动
者试用期离职的不结算工资。劳动者要无条件服从加班安排等等,这些内容于法
无据,我们也要慎重对待。

来看劳动合同范本

以下合同范本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于 2019 年 11 月发布,根据《中华人民共


和国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编制。

劳动合同范本(通用)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劳动合同范本(劳务派遣)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高校毕业生:找工作时一定要注意这些!

53
警惕这 3 个试用期陷阱
有网友表示,自己的试用期马上到了,该转正却反被辞退。

引发不少有过相同经历的职场人们的感慨。
我们都知道,试用期实际上是公司与员工之间的一个磨合期。在这期间,员工如
果感觉不满意,可以迅速离职;公司如果对员工不满意,也可以以不符合录用条
件为由,来解除劳动合同。

54
但在这同时,不乏有个别用人单位,将试用期视为“用人廉价期”,甚至“白用期”。
旨在降低用人成本,打着“试用”的幌子,侵占员工本该享有的权益。
另外,许多求职者因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以及对相关劳动法规的了解,也在一定
程度上让一些用人单位有了可乘之机。
特别是以下这三个“坑”,对于初入社会的职场人来说,尤其需要提高警惕。
警惕试用期的三个坑
1 试用期无限延长
有不少人职场人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面试时说好了试用期间,可到期不给转正,
又延长时间。

实际上,按照《劳动合同法》规定: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
用期,其次是延长后累计的试用期限是不能超过法定期限的。
即使是要调整岗位,或是转正,用人单位依旧无权要求二次试用。所以,在试用
期开始前,一定要提前了解试用期间的具体时间规定,别稀里糊涂让自己陷入试
用期的循环往复。
2 试用期到期就“扔”

55
试用期间,如果公司不满意员工,可以用不符合录用条件来解除劳动合同。但有
个别用人单位,正是利用这一点,在试用期刚到,即将转正的时候与劳动者解除
劳动合同。
该转正却被辞退,打了许多求职者一个措手不及。
对此,不少职场人只能自认倒霉,另寻出路。
但实际上,单位对不符合录用条件的员工,是需要承担举证责任的,并非随便一
个理由就能和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如果没有相应的证据予以佐证,很有可能就
被认为违反劳动合同。
3 试用期没工资或工资低
求职者樊女士表示,毕业时找的第一个工作,实习工资仅 1800 元,最后还在第
二个月底的时候被辞退。

还有求职者表示,试用期前还有 7 天试岗,未通过没有任何工资。之前还做过
试用期不过不发工资的工作。

事实上,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是不得低于本单位
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
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的。
因此,过低的试用期工资不但侵犯了劳动者的权益,也违反了《劳动合同法》中
对试用期工资的规定。
另外,像试岗期也是违反劳工法规的。

56
面对用人单位不合理的试用期操作我们该如何应对?
1 入职前摸清情况,避开陷阱
入职前,通过公司背景搜索、征信情况、职场社群等渠道,提前了解企业的规章
制度、工作流程,及外界评价。
通过这些,基本可以看出一个企业的好坏,大致估算出其管理水平怎么样,日常
的工作流程是怎么样,还有对待求职者怎么样的。
与此同时,对于征信情况差、外界评价低、负面消息多的公司,及时进行规避,
可以大概率避免踩坑。
2 即使是试用阶段,也要签劳动合同
根据我国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自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之日起一个月内必须与
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
与此同时,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合同期限为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
不得超过一个月;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合同
期限为三年以上或是无固定期限的不得超过六个月。
因此,即使在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协商延长的情形下,试用期的最长期限也不可超
过法定的 6 个月。
如果用人单位在转正前,拒绝和你签订劳动合同,或是要和你签订时间长于法律
规定的期限,一定要勇敢的“say no”。
3 及时沟通,提出合理化建议
虽然现在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注意试用期的规范问题,但不可避免某些单位仍然
存在“顶风作案”的现象。
如果同学们不幸遇到“顶风作案”的单位,可以利用劳动合同法规中的具体约定,
先尝试给予其合理化的建议,或是选择通过选择其它的平台发展,及时止损。
无论是去是留,建议求职者们尽量选择用平和的方式解决问题,友好协商解决。
4 申请劳动仲裁,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对于严重违反规章制度的用人单位,且情况比较严重,或是涉及到金钱,且与用
人单位协商无效的,可考虑申请劳动仲裁。
在这之前,翻翻自己的劳动合同,看看符不符合上面的规定。

57
如果发现自己不幸被坑,别着急。及时收集并保留好证据,该拍照拍照、该截图
截图、该录像录像、该曝光曝光。
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带上材料,到用人单位所在地劳动部门投诉。也可以去劳
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动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并依法要求
用人单位支付赔偿金。
毕竟,对于初入社会的职场人来说,我们的“试用”是为自己有用。试用期不是“随
意期”,更不是“白用期”。在这之前,只有先学会好好保护自己,才能让自己的
试用期发挥最大的作用,不被“压榨一空”。

58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