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72

18.

1 新能源红利有多大?
你好,我是何刚,欢迎来到《何刚·全球投资报告》的第 18 场直播,本期直
播主题聚焦“新能源红利有多大?”

2022 年以来,地区冲突加剧了能源短缺,欧洲或将率先摆脱对化石能源的依
赖。不只是欧洲,推进能源清洁化,大力发展新能源,已经成为全球共识。
但是,最近巴菲特连续减持了比亚迪的股票,套现超 8 亿港币。不少人好奇,
比亚迪还值得投资吗?未来,新能源的红利有多大?本期主题,我将系统为
你分析。
主题概览

新能源这个主题,讨论的维度非常多,话题也很广泛,本期主题,我们主要
从四个方面来看:
一、新能源的股价和业绩。呈现近期新能源重要企业的业绩,新能源板块的
股价表现,以及新能源未来的全球发展趋势。
二、新能源行业分析。通过新能源车、动力电池和行业创新三个维度分析新
能源行业。
三、头部新能源公司解读。重点分析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两家公司的投资价值。
四、新能源的投资机遇。呈现《巴伦周刊》及分析师们对新能源未来投资价
值的趋势判断。

一、为何关注新能源?

新能源车业绩好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2022 年 8 月,国内几家新能源车交付量的同比涨跌幅度
都比较大。8 月,比亚迪的交付量在国内以绝对优势排名第一,约 17.4 万辆,
同比增 157.2%;蔚来汽车 8 月交付超 1 万辆,同比增幅超过 80%;小鹏汽车
8 月交付超 9500 辆,同比增 33%;理想汽车 8 月交付量较少,4571 辆,同比
降幅超 50%。
可以看出,比亚迪在 2022 年 all in 到新能源汽车之后,在中国的新能源汽车
里面,它的产量规模可以说是傲视群雄。即使是特斯拉在中国的产能跟比亚
迪也没法比。当然特斯拉已经非常牛了,8 月份交付了将近 7.7 万辆新能源车。

整体来说,这是一个非常令人振奋的数据。我们前面几期讲到银行的稳健增
长、房地产的低迷和消费领域的萎缩,但是新能源汽车领域真可谓产销两旺。
从这角度来说,业绩是不错的,疫情对新能源领域没有产生致命的影响。

新能源股业绩好

接下来,我们看看新能源车的关键零部件:电池。新能源车 1/3 的成本在电


池。锂电池的头部企业有,宁德时代、国轩高科、亿纬锂能和比亚迪。
这几家头部企业的半年报普遍亮眼,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业绩猛增。具体而言,
宁德时代上半年营收近 1130 亿元,同比增长 156.32%;上半年净利润 81.68
亿元,同比增长 82.17%。比亚迪上半年营收超 1500 亿元,同比增 65.71%;
上半年净利润近 36 亿元,同比增长 206.35%。

这四家公司有一个共性,它们的产品规模和收入扩张的速度都非常快,但是
利润的增长远远不如营收的增长。除了宁德时代,其他的几家还处于“跑马
圈地”,毛利和净利润不够高的情况。

这个领域的企业的利润增长明显慢于收入规模的增长,这就说明为了抢占市
场,它们不惜在成本控制、利润等方面做出一些牺牲。这些现象说明,新能
源行业正处在一个典型的高速增长的发展阶段。这些企业把抢占市场份额放
在了第一优先级。

有意思的是,比亚迪不仅是新能源整车领域中国最大的玩家,在世界上也是
排名领先的玩家。同时,在锂电池领域,比亚迪也是一个重要的参与者。

市场反应分歧

虽然新能源车和电池行业的龙头公司的营收和业绩整体表现不错,但股价反
映出了一些有意思的反差。2022 年 1 月至 9 月上旬,新能源车板块的股价走
势起伏动荡,累计跌幅超过 15%。
新能源领域出现股价和业绩的反差,是因为市场对新能源领域的良好预期,
包括价值的挖掘,在 2021 年下半年已经提前兑现。2022 年由于疫情的影响,
加上对未来相对不乐观的预期,反而导致了新能源车指数的下跌。但是,如
果 8 月、9 月,新能源车和电池的业绩数据继续高涨,我认为,第四季度,
新能源车板块股价和估值的恢复,有可能是大概率事件。

电池板块跌得更多

相较而言,电池板块指数跌幅更大。2022 年 1 月至 9 月初,申万电池指数累
计下跌超过 20%。这里面同样有几个因素,一个是去年的股价表现对今年预
期增长的提前兑现,另外一个是疫情导致对未来的悲观预期。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电池行业整体的盈利能力和盈利水平是有问题的。
虽然整体规模在扩大,但是行业竞争在增加。同行的竞争,和上游原材料价
格的上涨,对相关企业有非常致命的影响。所以,谁能在扩大规模的同时,
较好地控制成本,提升管理效率,能够让净利润保持比较好的增长。那么,
在电池领域,它的投资估值就容易更好。

伯克希尔·哈撒韦减持比亚迪

近期,巴菲特的公司伯克希尔·哈撒韦连续减持比亚迪股票,引发普遍关注。
8 月 24 日,巴菲特卖出比亚迪港股 133 万股,套现约 3.7 亿港币。9 月 1 日,
再次卖出 171.6 万股,套现约 4.5 亿港币。巴菲特两次减持,累计套现超 8 亿
港币。

这 8 亿港币单看绝对值,数目不小。但相较于他们已经赚到的钱,是一笔小
钱。同时,我们应该看到,两次减持卖出的股票差不多 300 万股,但当初巴
菲特买进的是 2.25 亿股。所以,我认为,这点减持其实不算什么。
对此,比亚迪回应表示,巴菲特减持比亚迪股票是基于股东自身的投资决策,
公司经营情况一切正常。也就是说,比亚迪认为,公司的基本面没有发生变
化。

还有一个重要的背景信息是,伯克希尔·哈撒韦 2022 年上半年的业绩有重大


问题。它的投资账面亏损其实是比较大的。所以,我们看美股,这家公司本
身的股价跌幅很大。

我认为,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减持比亚迪股票兑现一部分的投资收益,增加
现金储备,对伯克希尔·哈撒韦这家公司来说,不是一件坏事。

新能源大势所趋

除了这些动态的背景之外,我们要看到一个更大的背景。2022 年以来,俄乌
冲突、全球气候变暖,包括疫情后续的影响,导致传统化石能源的供应存在
很大的问题。
美国的化石能源占比差不多 60%,中国的化石能源占比超过 80%。可以看出
中美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是非常强的,同时也可以看出新能源在中美的发
展潜力是巨大的。

经济学家任泽平曾说,你现在不投新能源,就像 2002 年不投房地产一样,可


能会错过历史性的机会。

欧洲抢跑新能源

接下来,我们再看一下欧洲,欧洲在 10 年前的能源结构,跟中国和美国的能
源结构是差不多的。欧洲曾经的传统化石能源占比是很大的。

2022 年以来,俄乌冲突加重能源短缺,欧洲或将率先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从 2016 年至 2020 年,欧洲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比从 30%左右,攀升至近
40%。化石能源的发电量占比从 2016 年的超 40%降至 2020 年的 35%左右。
欧洲的能源结构关键变化发生在 2020 年,这一年,欧洲传统化石能源的电力
供应量,首次低于可再生能源的电力供应量。其中,水电在欧洲的占比非常
大,其次是风电等。

从全球整体情况来看,化石能源消费整体占比高,能源供应的不确定性大。
推进能源清洁化,大力发展新能源,已经成为全球共识。

二、新能源行业分析框架

接下来,我们具体来看一看新能源行业的价值分析、商业逻辑和投资逻辑。
我们重点看三个方面: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和行业创新。其中,动力电池
是新能源汽车最关键的应用和最大的成本。行业创新展现的是这个行业的复
杂性,及其面临的管理挑战。
新能源车供需两旺

供需方面,截至 2022 年 6 月底,国内的汽车保有量超 3 亿辆,其中新能源汽


车占 1001 万辆。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终于突破了千万辆关口。

按照相关的预测,2024 年,中国的新能源车年度产销量将有望冲破 1000 万


辆大关。冲破这个数字的时候,我们可以说,新能源车的大时代就已经无可
置疑了。

另外,我们说渗透率的问题。现在,中国每年大概 2800-3000 万辆的汽车产


量。如果,新能源车能占到 25%,那确实是令人欣喜的。

研发核心是三电

研发方面,核心在电池、电机和电控。目前,行业市场驱动、稳定发展趋势
已经明确。中国电动化供应链,尤其是锂电池产业链,最为完善且具备全球
竞争力。相关技术演变步伐仍在加速。智能驾驶层面,科技巨头和初创公司
同台竞技。
新能源车智能化

我们说新能源汽车,它不仅是一次能源的革命,还是整个汽车的应用模式和
场景,包括技术化、数字化、智能化、移动化的一个全新的革命。因为在新
能源汽车产生的同时,新能源车的智能化也是一个重要的话题,甚至它延展
到了其他的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等方方面面。
中国的工业和互联网企业,无论是腾讯、阿里、百度,还是华为,它们都在
汽车智能化方面,正在花大力气,并且获得了关键而重要的突破。这里面的
核心是,大算力的芯片、激光雷达和域控制器。

在这里边非常重要的一点是,科技巨头和初创公司之间,并没有本质的竞争
力的差别。初创公司的单点突破和局部领先,往往让科技巨头手忙脚乱。所
以,科技巨头如果傲慢、偏见仍然很多,未来新能源车的智能化,可能初创
公司有更大的机会。

生产管理和行业竞争

接下来的两点,是我们从投资角度分析公司,比较容易忽略的两个因素。一
个是公司的内部管理,另一个是行业的激烈竞争。

新能源车行业整个产业链长、涵盖行业广,同时运营压力比较大。因此,生
产管理方面,新能源车企需要在厂房、供应链、整车组装和资金管理等方面
下功夫。
总之,新能源汽车的生产管理非常复杂,每一个环节的拖沓和低效,都会导
致这个公司的整体效率和价值大打折扣。

新能源车领域,目前面临着复杂、激烈和交错的竞争格局。企业维度,新能
源车企需要跟传统车企和科技企业竞争;品牌维度,国产新能源车需要跟国
际品牌竞争;动力类型维度,纯电动要跟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竞争。

动力电池空间大

多年来,经过激烈的发展和淘汰,中国可以说完全主导了全球动力电池的产
业链。从原材料的获取,生产材料的组装,以及应用集成等各方面来说,我
认为是可圈可点的。
需要注意的是,动力电池的原材料,有很多中国不能完全自给自足的。所以
大宗商品这一轮的涨价里面,有一些金属原材料的涨价,跟新能源行业的发
展,尤其跟动力电池的发展有很大的关系。

反过来说,当你看好新能源汽车和电池行业发展的时候,相关的原材料长期
的景气和供不应求也是确定的。

新能源行业创新

行业创新重点在三个方向,材料体系创新、结构体系创新和模式应用创新。
材料体系创新是电池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不同材料代表不同的技术方向。结
构体系创新是生产成本和整车性能的关键。模式应用创新是车企和动力电池
公司发展的核心。
三、谁是新能源之王?

接下来,我们聚焦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展开分析。

根据 Wind 的数据统计,2021 年,宁德时代营收 1303.56 亿元,比亚迪营收


2161.42 亿元。2021 年归母净利润的数据,宁德时代为 159.31 亿元,比亚迪
为 30.45 亿元。2021 年,宁德时代和比亚迪的每股收益分别为,6.88 元和
1.06 元。
截至 2022 年 9 月 9 日,宁德时代的市值约 1.1 万亿元,市盈率为 56.26,市净
率为 7.9。比亚迪(A 股)的市值为 8142.47 亿元,市盈率为 148.94,市净率
为 8.43。

简单总结一下这两家公司,宁德时代是大市值、高净利。比亚迪是高市盈率,
净利润还有待提高。

宁德时代登顶

宁德时代的异军突起,应该说在很多人的意料之外。如果没有这两年新能源
车的“狂飙突进”,可能很多人对这家公司完全不了解。

2011 年,宁德时代正式创立做动力电池。2017 年,宁德时代的出货量全球


领先。2018 年,在深交所上市。2019 年,正式在德国建工厂。截至 2021 年,
宁德时代动力电池使用量连续 5 年排名全球第一。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宁德
时代有了自己的核心产品,也具备了一定的全球竞争力。

宁德时代的业务

根据宁德时代 2022 年中报的数据,按照业务分类看,动力电池系统的营收超


过 790 亿元,占比超过总营收的 70%;按照全球不同市场的营收来统计,境
内电池业务营收 696.24 亿元,在总营收中占比 61.63%;境外的电池业务营收
222.54 亿元,营收占比近 20%。由此看来,它在境外的收入已经占到了相当
大的比重。
宁德时代虽然起家于福建宁德,但是它已经初步实现了业务的全球布局。因
为全球很多知名的汽车巨头用的都是宁德时代的动力电池。从业务结构和收
入规模来讲,宁德时代已经是动力电池领域,有核心产品,有全球竞争力的
全球引领者。

宁德时代的营收

过去这两年,尤其是 2021 年以来,宁德时代在不断巩固它的行业地位、市场


份额,以及它作为全球引领者的角色。

回顾宁德时代 2017 财年至 2021 财年的营收情况,可以发现,它的业务规模


持续扩张。2021 财年,实现了超高速增长,营收 1303.56 亿元,同比增长近
160%。
宁德时代的利润

2022 年中报,宁德时代的收入同比增 156.32%,净利润同比增 82.17%。但是,


毛利率从 2017 财年开始逐年下降。
前面我们提到了,宁德时代的收入增长速度快于净利润的增长速度。这其中,
确实有上游原材料成本上升的原因,但也跟它扩充市场份额,不得不牺牲一
定的利润有关。回顾过去 5 个财年的净利润和毛利率,你会发现,它的毛利
率是逐年下降,不是今年疫情才开始的。

宁德时代的对手

宁德时代在中国市场地位领先,在全球的市场份额仍居榜首。同时,宁德时
代在全球也面临越来越多的对手,尤其是来自日韩两国的一些新能源公司。
它最大的对手是 LG 新能源。
根据 2021 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及市场份额的数据统计,宁德时代的市场份
额高居榜首(32.6%),紧随其后的分别是 LG 新能源和松下,市场份额占比
分别为 20.3%和 12.2%。所以,日韩企业新能源动力电池的应用,宁德时代的
机会是相对比较小的。从全球市场来看,宁德时代在欧洲市场、中国内地市
场有很好的战友。

另外一点需要注意,比亚迪不仅是一家整车公司,它也是全球的动力电池领
域,非常重要的玩家。所以说,比亚迪和宁德时代加在一起,中国的动力电
池产业在全球来说,总体还是非常强大的。

宁德时代的优势

总体来说,相较于同类企业,宁德时代的竞争力主要有三大支柱:市场大、
模式新和技术强。同时,宁德时代主要具备以下 3 点优势:
1.市场够大。率先在全球布局,在印尼投资电池产业链,在德国和匈牙利建
厂。

2.抢占电池回收,采取换电模式的商业模式。

3.储能电池研发,太阳能、风能的输配电和用电。

宁德时代的价值

最后,我们来看一下宁德时代的投资价值。从 2018 年以来,它究竟给投资者


带来了多大的回报?

2018 年至 2022 年,宁德时代的股价从最初的 30 元左右,最高涨到近 700 元。


虽然,2022 年以来,跌了 23%左右。但整体算下来,四年来宁德时代的股价
最高涨了 23 倍。
目前来看,从投资分析的角度来讲,宁德时代的市值虽然已经很高了,但是
它的市盈率并没有明显的脱钩于行业。跟宁德时代的历史水平相比,它还处
于相对比较低的状态。

我们看宁德时代收入规模的增长,净利润的高速增长,可以说宁德时代的时
代还远远没有结束,它仍然处在刚刚爆发的早期,我认为我们对它可以有更
多的期待。

比亚迪全面崛起

在正式开始分析比亚迪这家公司之前,我先简要回顾一下比亚迪的发展历程。
1995 年,比亚迪在深圳创立。随后几年,比亚迪进入锂电池行业并实现量产,
在欧洲开分公司。

2000 年以后,比亚迪进入半导体行业,入局新能源汽车。

2002 年,比亚迪在香港上市;2007 年,比亚迪电子在香港上市;

2008 年,伯克希尔·哈撒韦入股比亚迪;

2011 年,比亚迪在深交所上市。
根据比亚迪 2022 年中报数据显示,汽车、相关产品及其他产品的营收为
1092.67 亿元,占总营收的 72.55%。手机部件、组装及其他产品的营收超过
410 亿元,营收占比 27.27%。按照全球市场营收来统计,2022 年上半年,比
亚迪的境外营收近 334 亿元,占比超过 22%。我认为,海外市场对比亚迪来
说,已经越来越重要。

比亚迪的产业链

比亚迪做到了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闭环,从上游的原材料到中游的零部件,
再到下游的整车,形成了垂直产业链的完整闭环。
比亚迪的产品比较多元化,新能源车的车型丰富、销量也在攀升。动力电池
方面,刀片电池方案已实现快速装车应用,弗迪电池已开始拓展外供业务。
它的半导体业务实现突破,分拆上市在即。

我认为,比亚迪拥有较好的智能化前景。比亚迪电子已在港股上市,由于兼
具半导体业务的实力,比亚迪有望在新能源领域实现智能化突破。

整体来看,比亚迪完整而复杂的产业链,以及它多元业务的内在关联性,这
两点加在一起,使得比亚迪的商业价值和投资价值,它的稳健性和支撑度可
能是值得你关注的。它的净利润可能没有那么高,但是它的收入规模的增长,
能够让它成为一个巨无霸的公司。

比亚迪汽车主业

把比亚迪的汽车业务放置到全球市场来看,2021 年全球新能源车销量及市场
份额排名,特斯拉销量超 93.6 万辆,市场份额为 14.4%。比亚迪销量近 59.4
万辆,市场份额 9.1%。我认为,从电动车的产品来说,特斯拉相较而言更有
优势。从产业链来说,比亚迪更强。
比亚迪动力电池

在中国,比亚迪的动力电池业务,仅次于宁德时代。在全球排名第四。它独
特的刀片电池和内生的车电联动能力,值得高度关注。
比亚迪营收提速

回看比亚迪过去几年的营收情况,年度营收加速增长,2022 年提速明显。同
时,比亚迪押注电动车赛道的发展取得明显的效果。2022 年 1 月-6 月,比亚
迪新能源车销量超 64 万辆,特斯拉销量超 56 万辆。比亚迪以近 8 万辆的销
量优势领先特斯拉,成为 2022 年上半年全球新能源车销冠。
比亚迪盈利有待改善

比亚迪的盈利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比亚迪在规模增长的同时,能不能提升
盈利能力,这值得我们高度关注,也值得我们高度警惕。2022 年以来,比亚
迪的盈利能力正在恢复和加速。如果今年下来,比亚迪能进一步证明它的赚
钱能力,那么无论是股神还是投资者,都可能会进一步看好比亚迪。否则,
比亚迪可能在 2023 年面临进一步的估值压力。
比亚迪有多赚钱?

比亚迪上市 20 年,它的回报总体很高,但真正大的回报在过去 3 年。巴菲特


长线的投资确实赚钱了,但是真正获利的实现是在这两年。所以,让比亚迪
真正变得有价值的,是新能源的风口和新能源车的规模化。
四、新能源未来如何?

《巴伦周刊》看中国新能源
《巴伦周刊》长期看好新能源,认为传统能源难以为继,可再生能源将主导
未来。

《巴伦周刊》看重宁德时代,认为它是全球最大、也是最有价值的动力电池
生产商。宁德时代今年遇到了运营挑战,但公司上调了产品价格,利润率反
弹惊人。

《巴伦周刊》认为比亚迪已经成长为特斯拉和其他老牌汽车制造商的强大竞
争对手。

对宁德时代的分析
浙商证券看好宁德时代,认为动力电池已实现价格顺导,储能电池顺导有望
跟进,上调了对宁德时代的盈利预测。

财信证券认为,宁德时代是全球动力电池的龙头,看好公司中长期的发展机
遇。

中银国际提出了宁德时代存在的五大风险:供应链紧张,产业链价格竞争超
预期,需求不达预期,新能源汽车产品力和产业政策不达预期。

对比亚迪的分析
花旗认为,比亚迪港股是行业首选。

兴业证券看好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的综合实力,维持“审慎增持”的
评级。

长城证券分析,比亚迪行业季节性承压明显,但动力电池业务未来可期。

总结:新能源投资长期看好
传统能源向可再生能源的转换不可逆,这一点我坚信,新能源一定是未来。

电池巨头拥有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新能源越来越好,做动力电池的肯定是
越来越好的。

新能源车市场整体增长快,这是很确定的,尤其在中国。

同时新能源赛道的长线布局才刚刚开始,面对中国新能源车未来可能的千万
级的产量,现在三五百万的年产量不算什么。

所以,我的结论是,新能源行业和电动汽车公司,可能真的是我们这一代人
能够赶上的中长线的历史性的投资机会。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