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6

講道真諦

不單是講,是要宣講

講道不單是講出來,更重要是宣講出來的。所謂宣講就是宣揚從神而來的真理,
並期待會眾與這真理接軌,校準他們的言行,以致能與這真理對齊。前文〈要講出來的
才是講道〉1 指出,從口講出來的才是講道,強調講道要用口語,本文接續這觀念進一
步指出,道是要公開宣講的,重點是宣講的的行動、內容、講道的姿態和教會相應的
運作。

講道是宣告神的真理
倫思學牧師 講道是神向人說話,一個垂直縱向的關係;不是人向人講話,一個平面橫向的關係。
Papyrus #51 我們活在一個反權威的社會中,加上神學、聖經知識的普及,導致我們喜愛查經、網
2021年三月 上靈修和小組討論等,也使我們分析、拆解、研究和討論經文。這些研討經文的活動
無疑加深我們對聖經的認識,看起來百利而無一害,但長久只有這類活動,而沒有其
他的實踐,那麼在思維意識上,有如把聖經看成生物實驗室裏的標本般,可以由我們
主動操控,而經文則是處於被動的地位。

然而,講道則不一樣,是由神主動的,是祂挑選使者向那特定的群體去宣講祂的
信息。正如昔日神吩咐先知以賽亞要“大聲喊叫,不可止息;揚起聲來,好像吹角。向
我百姓說明他們的過犯……”(賽 58 : 1 )一樣,這是神主動透過祂的使者向祂的子民
說話。

從這角度來看,講道的特點是刻意單向的,不是討論、傾談或問答,而是單向的
宣告行為。講道中有教導的部分,但教導卻不是講道,因講道是超乎知識的傳遞,是
神的代言人向一個群體宣告神的話和神的工作,並要求這群體積極地回應。

什麼是宣講( Proclamation )?
宣告的行動
講道是一個宣告的行動。聖經在新約一開始就指出“傳道”的重要,記載了第一位傳
道者施洗約翰宣告“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太3:2),耶穌亦曾宣講同一信息(太
4:17;參可1:15),並宣告祂是為傳道而來(可1:38);使徒時期,福音是藉著宣講基督
(徒8:5、9:20)而擴散;保羅勉勵晚輩提摩太“務要傳道,無論得時不得時,總要專
心”(提後4:2),作為牧養的主導事工,由此可見基督教是藉宣講神的道而不斷擴展。

以上的經文中的“傳道”(太 3:1、4:17;可1:38;提後4:2;羅10:14)、“宣
講”(徒8:5)、“宣傳”(徒9:20;啟5:2)等,都是同一個希臘文κηρύσσω,是新約中
最常形容“講道”的字詞,又可譯成“傳開”(可1:45)、“報告”(路4:18-19)、“宣
18 | PAPYRUS•51
揚”(路12:3)、“傳遍”(徒10:37)、“講說”(羅2:21)。這個字詞由κῆρυξ(名詞)而來,κῆρυξ 的本意是
“先鋒宣告者”,是羅馬帝國時期的傳令官,以凱撒的名義權威地宣告王所頒布的信息,如戰爭勝利、王室繼位
等,今變為動詞描繪這宣告的行動。這傳令官有如中國古時的欽差大臣,是皇帝派出辦理要事的官員,能代表
皇帝,因而地位崇高。當欽差帶著聖旨去不同省縣頒布皇帝的旨令,不會與市民討論或辯論這聖旨,而市民也
知道這是從皇上而來的旨令,只得接受和服從。

同樣,現今受神差派站在講台的傳道人也是代表神講話的“欽差大臣”,所宣講的是神藉他宣講的,
是一個宣告,而不是建議、提醒,更不用討論或辯論,會眾要以信心、相應的順服來接受。宣講的內容既
是從神而來,故講道者不用迴避、忌諱、可直接把從神而來的信息勇敢地公開聲明,這也是聖經中先知
的其中一項工作。因此,從κηρύσσω一詞的用法來看,講道不是查經、註釋經文,又或論文,更不是指導
(instruction),而是宣告神的話和祂所作的工。

權威的告示
講道者是神的代言人,所講的必要是出於神。若要證明他所講的都是神的話,就必須有經文作依據,也
就是現今講道者的權威是來自經文,而經文的權威是出於神。εὐαγγελίζω是κηρύσσω的近義詞,強調的是信
息的內容和使者的使命,κηρύσσω所強調的則是宣講的行動和傳令者的權威。εὐαγγελίζω每次出現都是宣告
好的消息,和合本多把它翻譯成“傳……福音”(路 3 : 18 、 4 : 18 ;徒 8 : 40 )、“傳講”(徒 8 : 25 、 11 :
20 )、“報……好信息”(徒 13 : 32 )等。在羅馬書 10 章 15 節中,εὐαγγελίζω和κηρύσσω同時出現,“若沒有
奉差遣,怎能傳道(κηρύσσω)呢?如經上所記: ‘報福音、傳喜信(εὐαγγελίζω)的人,他們的腳蹤何等佳
美!’”這兩個字指出,講道是從神而來的告示,但不是硬梆梆的命令,而是因著耶穌基督所做的,以及祂
的死和復活所帶來的好消息。

由此看來,講道是有命題(proposition)的宣告,有肯定的概念(idea)、立論和立場。它不是開放式
的演說,任由會眾自由臆測其意義,更不是單單陳述聖經的故事,讓人置身其中,從自己的經歷當中隨意理
解教訓,或更有甚者只強調當中的經歷而放棄了當有的教訓。講道是宣講,既是宣講,就必有宣告;既是宣
告,就有概念(命題);有概念就有要求,要求會眾接受、相信、擁抱、實踐這由神而來的信息。有命題的
講道,當發生效應時自然是針對會眾來宣告。若講者能善用修辭技巧,便能一針見血,一拳一拳地打進會眾
的心裏,叫他們聽到神對他們的要求,要悔改的悔改、要順服的順服、要立志的立志。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我們可以說,宣講一定有其對象,並對他們有所要求( claim )。這是神話語的內嵌


力量,神所講的話決不會徒然返回(賽 55 : 11 ),故此講道者宣講時,當配合經文的力量,要求會眾回應神
的話。講道不是無的放矢,神的頒佈是有原因的,就是祂在特定的時刻,對特定的群體所發出的要求。“有
要求”是衡量一篇信息其中一個法則,當會眾聽完道後,有沒有感到神要求他們改變思想行為?要求他們立
志更新?還是要求他們配合神的工作和計劃生活?從神而來的告示是一個好消息,並要求會眾積極認真地回
應。

現今崇拜主席介紹講員時,都會用不同的詞語表達講壇的職事,而這正反映出他對這職事的了解和認
知,有人稱這為講道(講解從神而來的道)、有人稱為證道(見證主道的真實可信)、有些則稱為分享(與
會眾分享自己所得著的)。你認為哪一個詞語最適合?哪一詞語又是你教會常常使用呢?

對宣講的誤解
有些講道者抗拒以“宣講”形容講道,他們覺得站在道德高台上,老氣橫秋地講話已經過時,不是一
般會眾所能接受的,這樣做不但吃力不討好,所得的成效也不大。這樣的觀察是正確的,上一個世紀的講

講道真諦 | 19
道姿態和語調已不適合現今的信徒,但這與“宣講”無關,因為“宣講”所指的是講道的本質和內容,不
是講道的形式和方法。以下從三方面澄清一些對“宣講”常見的誤解:

不是反溝通
講道是宣講神的信息,不能妥協,但這不等如講道者要以站在道德高處的姿態,用嚴厲的聲調、譴責
的態度宣講信息。相反地,他要採用最有效的溝通技巧,把信息傳遞給會眾,而不應該讓宣講的本質與溝
通是否有效混為一談。

講道強調的是內容,權威在於耶和華的話語,講道者以肯定、有信心的口吻宣講,當中有立論,有立
場,並對會眾有要求,而講道傳遞信息的過程卻是溝通。溝通注重果效,也就是聽眾能否接收信息,因此
講道者不能無視聽眾的存在,而是需要以聽眾能理解的說話傳達信息。兩者的導向是不一樣的,不可混
淆。

雖說講道的權威來自經文,但依照經文的宣講不一定是沉悶的。盡責的講道者會使用不同的技巧讓信
息生動有趣,但是,無論一篇信息如何有趣和貼地,也一定要傳達神對會眾的信息,不然這仍是一篇失敗
的講道。另一方面,權威的宣講不一定是嚴肅激動。講道的語調必須與經文相配,忠於“耶和華如此說”
的宣告都必須配合經文的體裁、氣勢、意韻、語調。安慰的信息(如詩篇 23 篇),應用安慰的語調宣講;
勸勉的經文(如箴言;羅 12 : 1 - 8 ),就用勸勉的語調;若經文是帶有命令的(如腓 4 : 5 - 6 ;提後 4 : 1 -
5 ),那就用命令的語氣宣講。故此,當我們說講道是宣講出來的時候,指的是講道的內容、姿態(stance,
posture),並非指講道時以先知斥責的語調,聲嘶力竭地訓話。這是形與實的分別:講道的內容本質是
實、不變的;講道的方式是形、是多元的,隨著時代而轉變,正如講道者可以用談話的語調、格局(form,
format)來宣講權威的信息。

不是反對話
喜歡以“對話式講道”(dialogical preaching)的傳道人,一定要把界線劃分清楚,持守講道(內容)
權威宣告的本質,認定信息是由神(聖經)而來,並非從會眾中集思廣益下討論出來。至於表達方式,傳
道人可以按情境,以最有效的修辭技巧說服會眾。正如耶穌多以對話教導眾人,講論是帶有權柄,信息毫
不含糊,針對聽祂說話的人。簡單地說,“對話”不是主宰講道的實體內容,但可以“對話”的技巧宣講。
前者有違反講道的宣講本質,後者則是因時制宜,在某些情況下是合宜的,並可收到溝通的成效。

教育界已清楚表明多元化、綜合觀感的學習遠比單純聆聽有效。因此,傳道人需要了解自己的會眾,
並在講道中創造出微妙無聲的對話。一位經驗豐富的傳道人會經常與會眾保持聯繫,在準備宣講的過程中
與他們進行真實和內心的對話。一篇理想的信息是能默默詢問,並回答會眾心中的問題。簡而言之,講道
者需要培養講道的對話元素,使一個看來是獨白的場合,變成思維對話的活動。

不是反修辭
講道是宣講,但不要混淆講道的內容、傳遞方式和修辭技巧。講道可以用非肯定的語句表達肯定的概
念,如講者能以反問句傳遞肯定的概念,使用反問不是因講者不明白,或對所講的內容有疑惑、缺乏信
心,而是以此修辭技巧帶出宣講的概念。正如耶穌用比喻宣講天國的真理一樣,有肯定的內容、結論、命
題,只不過是以另一種方式表達,以致有效地把信息說入人的心底。

比喻是虛構的日常故事,但所傳的信息是真實的。耶穌所講的故事都是有清晰的概念(命題)的,對
聽眾是有要求的,但他們要留心聽才能聽出那個要求。要宣講的概念不一定開宗明義地講出來,講道者可

20 | PAPYRUS•51
以借用不同的修辭技巧,如隱喻、借喻等。也就是,講道可用不同的方式宣講,但內容一定要有概念,因
只有概念才可傳遞,有了概念才會對聽眾有要求。

怎樣的宣講
權威地宣講
講者站上講台,是代表神說話,也就是權威,故宣講時不用諸多解釋,也不用多辯護或維護什麼似
的,或把釋經的理據逐一陳列出來,只要理直氣壯地說出來便可。因此,講道者不用說:“學者對這段經
文有三個解釋,我所選取的是這個解釋,因為……”講道者可以直接以他接納的解釋宣講,指出當中的理
據,不用辯護,不用踹低別的解釋,也不用過份引經據典呈示他如何得出這結論,只要展示這是神的話。
若聽眾有其他想法,可在講道以外請講道者進一步解釋,那時便可引經據典陳明理據,這樣不但可保持講
壇的尊嚴,也能善用時間,不會令其他人分神。

舉一個例子。若要宣講馬可福音 1 章 35 節時,講道者不用說:“一般人解釋靈修要在早上,去‘曠野’
是指遠離人群,單獨與神見面……但我卻說……”而是直接說:“作者使用‘曠野’一詞預示一個試探的來
臨,如同第 12 、 13 節中的‘曠野’代表了試探的出現。‘曠野’一詞在這章已出現了四次(可 1 : 3, 4, 12,
13 ),這一節(可 1 : 35 )是第五次,所以作者在這節再使用‘曠野’一詞是有特定的用意。那時,耶穌的名
聲傳遍加利利,極受歡迎。若按一般推理,當事工發展順利、迅速,極可能是神的賜福,理當留下來,但
耶穌禱告後,就認定了神的心意,知道自己不應繼續留在迦百農一帶趕鬼治病。因此,祂選擇往別處繼續
宣講神的福音。請大家注意,這‘曠野’不單帶有試探的意味,亦有選擇的意思。有試探就有選擇,要選
擇就要作出尊重神心意的抉擇。神要求我們受試探的時候,要禱告了解神的心意,然後作出遵從神的抉擇
……”這樣說,比講出“這段經文教訓我們受試探的時候……”來得更清晰有力。只要指出經文出處和當中
的論據,直接宣告從神而來的信息,就是每篇講道應有的取向。

講道既是宣講從神而來的信息,因此要求高一層次的權威,有別於一般的教導。就像查考約翰福音 4 章
耶穌與撒瑪利亞婦人談道,我們可從中學會一些傳福音的步驟和技巧,但這卻不是帶著“耶和華如此說”的
權威,也不是作者主力傳遞的信息,故不宜在講台上宣講出來。若這段經文不是指示讀者如何見證主名,那
是要宣講什麼呢?其實,這段信息說明,耶穌是世人的救主 2(約 4 : 42 ):耶穌無時無刻都以主託付的救世
事工為優先(約 4 : 34 ),向撒瑪利亞婦人傳道(約 4 : 1 - 26 ),教訓和命令門徒去傳道(約 4 : 27 - 38 ),更
差派他們實踐(約 4 : 39 - 42 )。

也就是,這段經文的權威信息不是為主作見證的步驟,而是在我們日常生活中,見證耶穌的優先和重要。
前者的信息是照著“如何”(how)、方法、技巧等的方向發展,後者則是環繞“什麼”( what )、“為什麼”
(why)。講壇上的宣講不單須有經文的依據,還要按作者的意圖,符合上文下理和應用,這才是權威的信息。至
於作者寫作意圖以外而經文又有記載的事情、言行等,只可提供其可行性及作參考,不宜成為講道的主要信息。
傳講者必須份外嚴謹、細心,剝絲抽繭地從經文中找出作者藉著經文傳遞的信息。要不就以一套不正當解經的方
法釋經,誤導會眾,是一個嚴重失德、失職、失責的事宜。

滿懷信心地宣講
欽差大臣知道所傳的聖旨,是皇上直接頒布的,宣告時自是理直氣壯。同樣,講道者若深信聖經是神的
話語,是真實無誤的,當他代表神傳揚信息時,也應理直氣壯、滿懷信心地宣講出來。反過來說,當講道者
未能準確拿捏從神而來的信息,或沒有從神和祂話語中支取信心,宣講時自會有所缺失。

明白宣講的本質有助演繹經文。若以創世記 1 章為例,你會如何傳講當中的信息?與會眾討論創造與
講道真諦 | 21
進化的分別?解釋創造論的可信性?還是尊重經文的意韻和調子來宣告神的創造,就是神藉著祂的話把空
虛混沌創造成有秩序的宇宙?如此的宣告讓會眾認定無論在何等惡劣的環境中,神都會用光照亮我們,以
至整個世界。無論事情如何混沌、黑暗,神仍是創造者,全權掌控的神,可使無變為有、混亂的變為有序
的,這正是作者記下創世記第 1 章時所宣告的,並不是辯證創造論較進化論更有理據,或是向讀者提供創造
論的優越等。

隨著作者原意,有著經文的支撐,講道者便能有信心地講下去。若信息取向是為創造論辯證,就超越
了作者的意圖,缺乏了經文的支持。當然討論創造與進化的分別,解釋創造論的可信性是重要的,但這課
題不應在主日講道宣講,而是另找其他機會討論,如主日學。事實上這類的專題,邀請有特別研究的專業
人士講解更見成效,既可維持講壇的尊嚴,也可滿足會眾理性上的要求。

有些講道者把講道的大綱投射在螢幕上,看來像簡報,實質是公開的“貓紙”,不是低下頭看講稿,而
是抬起頭來注目在螢光幕上的大綱,但兩者同樣是減少與聽眾眼目交流的機會。這不但讓簡報操控了口語
的宣講,也令講道者難有自然的表達,削弱了“宣講”的本質,未能發揮一篇信息當有的力量,以及與聽眾
的互動,反成了宣講的絆腳石。

事實上,神希望祂的代言人能充分地掌握信息,把整篇信息內化,透過他們的生命宣講出來。若然要
使用簡報,只是輔助作用,作為點綴。講道者在宣講的過程需要暢順外,還應主導整個投影的過程,親自
控制轉換投影片,也能夠在沒有投射影像輔助下完成整篇的信息。

當講道者清楚知道神要藉這段經文對會眾傳遞的信息時,就意識到神用他的口,傳講祂的話語,不論
他是如何拙口笨舌,只要講出從神而來的信息,就是忠於託付。我不是反對用簡報輔助宣講,我反對的是
讓這些投射簡報主導了講道的流程,寄望簡報可提升講道的信心,實在是緣木求魚。科技不能增加我們講
道的信心,只有從神和祂話語而來的才能賦予講道的信心。

清晰概念的宣講
從神而來的告示一定是言中有物,是清晰的,並要求會眾相應地改變。因此,宣講的內容一定要有命
題和概念,反映出神的心意、經文的立論,會眾明白後就有了立場,並能立志謹守。

這些客觀命題的內容,並非要密密麻麻地由頭到尾填滿講道的每一分每一秒。講道者可以仿效博物館
的導賞員,提供足夠的資料給觀賞者後,便退站一旁,讓展品直接向觀賞者說話;同樣,講道者宣講到某
一刻時,也可“退站一旁”,讓神藉著經文直接向會眾說話,讓他們直接回應神。“退站一旁”當然是喻意
的說法,指一篇合神心意的道,必然引領會眾由“我們”轉至“你”的時刻,那時聽者已清楚理解神藉著
經文對他們作出的要求,把所接收的信息個人化和內化。若從整個崇拜程序來看,主領敬拜的人開始崇拜
時,代表會眾向神乞恩、致敬,留心聽祂的信息。當會眾明白信息後,便是回應神的時候,講道者就代表
神責令會眾謹守遵行神所吩咐的。

有經驗的講道者會創造及善用“退站一旁”的時段,預留空間讓聽眾沉澱、思考和回應。若他不留這
些空間,大部分會眾回家後都不會再撥出時間,繼續思考所聽的道。至於怎樣能為會眾準備沉澱思考的空
間?講道者可以舉一、兩個生活實例,指出若明白這信息後可有的行動。這些實例愈貼切會眾的生活愈理
想,一個可以是正面的例子,一個是負面的例子。當然,講道者分享自己先前準備信息時神對他的提醒、
責令,通常會眾聽到這些例子時,內心多少有自省。許多時候,例子不一定可直接應用在他們身上,但舉
一反三,在聖靈的光照下,他們會聯想自己可應用的情況和需要改善的地方。另一個製造反思的方法是,

22 | PAPYRUS•51
提舉一些在教會或他們生活中常遇見的現象,針對這信息概念的認同或忽視。這樣,有清晰命題的信息才
會有具體的回應行動。

配合宣講的姿態
按著對宣講的瞭解,合神心意的講壇職事理當反映神宣告的本質,也限制了它的取向、方式以及姿
態。隨著時代的變遷,講道的方式層出不窮,若要效法保羅以諸般的智慧傳揚祂(西 1 : 28 ),究竟哪些
方式是可以接受,而哪些是妥協了講壇的職事呢?我相信深諳以上的宣講觀念可為我們提供一些衡量的
標準。

坊間新興的講道方式日新月異,有棟篤笑、有對話、有調查問卷、有話劇、有短片,多不勝數。若是
用得不妥善,或經長年累月成了習慣,變為必要杖賴的媒介,則會留下一個不良的印象,或誤導聽眾以為
神所宣告的是娛樂、兒戲、可以更改的,甚至為迎合聽眾的口味,讓大眾的意見主導講道的取向和內容
等。其實,這些方式很多時候在本質上都違反了講道的“宣講”意識,若是採用時,要萬二分的謹慎,切
不可喧賓奪主。

反過來說,講道者可以接受不同的傳遞方式,例如以第一身敍事式講道,或以故事形式把信息宣講。
這些方式使用恰當時,沒有違反信息的權威和宣講的本質,而能增加講道的效益。但是,經驗告訴我,以
這種方式的表達,若要有成效,必須要有更高的講道情操、花上更多的心思和時間準備,因為可以出錯的
地方比直接宣講更多。若你認為這些方法是比較容易、省時省力,那麼你可能仍未真正掌握當中的竅門,
明白當中艱難的地方。

又有一些教會,在主日崇拜之後,安排一段問答時段,一起討論當天的信息。若能處理得宜,這些討
論應集中在生活實踐,探索如何在不同層面中積極地回應神的道。若處理得不當,很容易會變成質疑經文
的可信性,又或評論講者的講道技巧等,這是弊多於利。若真的要有問答或討論的時刻,建議放在團契或
小組中進行,並有明確指示討論的取向和內容,以免偏差。講道完畢,馬上在會眾中進行研討,總會削減
信息是由神頒布下來的意識;又因在主日舉行,參與研討的可能有來賓、訪客,甚或新朋友,故此盡可能
避免在講道後隨即進行,以免帶來錯覺。

結論
綜合以上的論據,講道不單是講出來,更是由神主動,委任祂的使者向特定的群體,在特定的時刻,把
祂的信息宣告出來。這信息是有命題(概念)的,是有對象的頒布,也對會眾有要求,遵行當中的指引。明
白道是要宣講出來的,教會就會在講壇職事的運作上有相應的尊重和行動,以致顯出對神的敬畏。

1 本文是講道真諦系列的第二篇文章。第一篇〈要講出來的才是講道〉原載在《Papyrus》第50期(2020年11月),13-18頁。
2 約翰福音的作者在第4章意圖指出耶穌是世人的救主(約4:42),整個段落強調的不是撒瑪利亞婦人信主(4:29, 39),而是撒瑪利亞人認定耶穌
是救世主。整個段落是配合約翰福音3章16節“神愛世人”的信息推展,並對比第3章中的尼哥底母,代表社會上最高和最低階層的人士,在這光譜中同
是神所愛的世人。

講道真諦 | 23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