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1

桃 夭

詩經選 2023
時代:西周-春秋
最早的文學形式-歌謠
• 文學是人類意志情緒的表露,由人的思想和性靈
交融而產生,是真、善、美的表現。

• 文學的分類在古典文學中,以「韻文」及「無韻
文」為基本的區分方式。其中就起源而言, 韻文
的出現要早於無韻文。

• 在文字尚未產生的原始社會裡,民間歌謠是最早
的文學形式,與舞蹈、音樂合而為一。而詩的前
身即為民間歌謠。
關於「經」
• 古代所謂的「經」(經典),意即有特殊價值,
被尊為典範的著作。而「經」字本意為織布機或
編織物上的直線(橫線叫「緯」),引申為「經
常」、「常道」,亦即永久不變的道理。

• 古代的書籍四部分類:
– 經部:即經典,如《詩經》、《尚書》……
– 史部:即史籍,如《史記》、《漢書》……
– 子部:「子」本義為對男子的美稱,多指有學問、道德或地位的
人,引申為先秦諸子百家相關著作
– 集部:純文學著作,分「總集」(集合多人著作)、「別集」
(單人著作)
所謂「十三經」
• 十三經是十三部先秦經典統稱,以儒家為中心。
由漢《五經》開始,到南宋時集合叫《十三經》。

• 五經:詩、書、禮、易、春秋

• 十三經:詩經、尚書、禮記、周禮、儀禮、易經、
春秋左氏傳、春秋穀梁傳、春秋公羊傳、論語、
孟子、爾雅、孝經
– 禮分化為:周禮、儀禮、禮記
– 春秋分三種版本:左氏傳、穀梁傳、公羊傳
– 再加上論語、孟子、爾雅、孝經
中國兩大文明發源地
先秦時北方與南方文學
詩經 楚辭
時代 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 戰國時代

地域 北方(黃河流域) 南方(長江流域)

作者 由採詩、獻詩而來,作者多不 作者為屈原、宋玉、景差、賈誼、
可考 東方朔等人
句式 以四言詩為主 以六言、七言參差句最多
多疊字 多虛字
題材 以廣闊的社會生活為題材(生 採擷自歷史、神話(個人情懷)
活寫實)
風格 溫柔敦厚 浪漫神祕
《詩經》形式
• 以四言為主。
• 大多數為四言,但也有五言、六言、七言、八言等。

• 多採「連章疊詠」章法。
• 詩中每一段稱「章」,章與章之間常採反覆歌詠的形式,
即所謂「連章疊詠」,又叫「重章疊唱」。

• 多疊字、疊句

• 有押韻,但沒有固定規則
漢代的「四家詩」
• 所謂的「四家詩」,即《詩經》在漢代流傳的四
種版本,每種版本都有編者對《詩經》的註解。

• 今文經
• 齊人轅固生:齊詩(佚) 以國命名
• 魯人申培公:魯詩(佚)
• 燕人韓嬰:韓詩(佚)
以姓命名
• 古文經
• 魯人毛亨:毛詩
今古文經
• 今文:漢代隸書
• 古文:戰國文字(大篆及六國文字)

• 今文經:
– 漢代時由於秦火的關係,由老輩讀書人憑記憶以隸書寫出先前經
書,叫今文經。

• 古文經:
– 魯恭王壞孔子宅,發現以戰國文字書寫的古經書,叫古文經。
《詩經》的六義:風
• 《詩經》的體裁內容中的「風」多為抒情詩、
敘事詩、社會詩等作品。

• 〈風〉又稱〈國風〉,意即「各國民間歌
謠」。收納了十五個國家的民間歌謠。內容
帶有地方色彩,多情歌與社會現況的描寫。
為《詩經》的內容篇目中數量最多的。
十五國風的地理分佈
• 三種篇目中,數量最多的風(民間歌謠),約
共160篇作品,超過總數一半。
《詩經》的六義:雅
• 〈雅〉則是周朝京畿(國都範圍內)的樂聲,
多為宮廷舞樂,無個人情愛之作。

• 〈雅〉分〈大雅〉、〈小雅〉,〈小雅〉
為宴饗樂歌,〈大雅〉為朝會樂歌。
《詩經》的六義:頌
• 〈頌〉則以祭祀用樂為主,通常會搭配舞蹈,
分為〈周頌〉、〈魯頌〉和〈商頌〉。

• 此類收錄的多為祭祖、祭神之作品,故多不
常被引用、歌唱。
《詩經》的六義:賦比興
• 《詩經》的寫作方法可分為賦、比、興三種。

• 賦:直接描寫意思,不作隱喻。
– 例句:夏天天氣好熱,大家都熱昏了頭
• 比:間接比喻,以彼譬此。
– 例句:在太陽下曝曬,簡直像熱鍋上的螞蟻
• 興:借物起興,接近聯想,通常用於詩的開端
– 例句:和煦的陽光,使人有溫暖、光明的感覺

• 風、雅、頌、賦、比、興六者統稱為「六義」
《詩經》的詩怎麼來的?採詩與獻詩
• 傳說是古時採集音樂的樂官,搜集各地歌謠,一方面因應
祭祀、典禮和教學的需要,另一方面則便利王侯考察民情。

• 除了採詩,另外也有獻詩的說法,《國語.周語》裡提及
天子聽政,必使公卿至於列士獻詩,向天子歌功頌德或諷
刺勸諫。

• 《詩經》的編定,應在孔子以前,約西元前六世紀左右。
孔子以之為教科書,或許也曾對《詩經》下過功夫。
《詩經》的功用
• 《論語‧陽貨》:「子曰,小子何莫學夫詩。詩
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
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論語.陽
貨》)
– 意思是說,讀《詩經》好處是:可以興發聯想力、觀
察人事物、使人合群、抒怨(涵養性情)。近一點說侍
奉父母的道理(修身),遠一點說事奉君王的道理(從政)
都在其中,甚至也可以多認識些動植物的名字(博物見
聞)。

• 孔子又說:「不學《詩》,無以言(鍛鍊辭令);不
學《禮》,無以立。」(《論語.季氏》)
《詩經》的特色
• 《詩經》的內容有怨而不怒,哀而不傷,樂而不
淫,平實質樸、溫柔敦厚的特色。(《論語.八佾》:
「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意指其作品多發乎情、止
乎禮,溫柔敦厚,能抒發怨、哀、樂之情,又不
過度。

• 孔子說:「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論語.為政》)要言之,意即「真誠」二字。
《詩經》的價值
• (一)純文學之袓
• (二)韻文之祖
• (三)最早的詩歌總集
• (四)北方文學的代表
• (五)四言古詩的代表
• (六)十三經之一

• 戰國末期,始被視為經書。(《莊子‧天運》:「孔子謂
老聃曰:『丘治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
• 西漢初年,才定名《詩經》。早期叫「詩」、「詩三百」。
古書
詩經

圖片出處: http://www.baike.com/wiki/%E3%80%8A%E8%AF%97%E7%BB%8F%C2%B7%E5%B0%8F%E9%9B%85%E3%80%8B
• 〈桃夭〉篇
題解
• 〈桃夭〉是一首祝賀少女出嫁的詩。
• 《周禮》云:「仲春,令會男女。」周代一般在
春光明媚桃花盛開的時候姑娘出嫁,故詩人以桃
花比喻(興),為新娘唱了一首讚歌。
• 也有人提出了新的說法,認爲這首詩是先民進行
驅鬼祭祀時的唱詞,其內容是驅趕鬼神,使之回
到歸處,並祈求它賜福人間親人。

• 今多採用前一種說法。
題解-2
• 春秋戰國時期,在封建社會的傳統士大夫思想下,
家庭是社會的最基本單位,每個人都仰仗着家庭
來迎接困難,戰勝天災,爭取幸福生活,當然希
望家庭和睦、團結。

• 結婚娶親歷來是一件大事,因爲它關係到家庭未
來的前途,所以,對新人最主要的希望就是「宜
其室家」,並且由於「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
思維,於是將「宜其室家」的想望寄託到女人身
上。
題解-3
• 唯有齊家才能治天下,《禮記·大學》引到
〈桃夭〉這首詩時說:「宜其家人,而後
可以教國人。」宜家和治國在彼時本質上
就是同一件事。
桃花🡪 桃果🡪 桃樹
影響
• 〈桃夭〉一詩以桃花喻女子帶動了後世此
類形容,清.姚際恆《詩經通論》:「桃
花色最豔,故以喻女子,開千古詞賦詠美
人之祖。」諸多詩詞作品皆受到影響,例
如:
– 唐·崔護〈題都城南莊〉:「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
花相映紅。」
– 宋·陳師道〈菩薩蠻〉詞:「玉腕枕香腮,桃花臉上
開。」
• 後世也常以「桃夭之喜」、「宜其室家」來作為
婚禮賀詞。
賞析
• 全詩分三章,分別以桃樹的花、果、葉比
喻女子在適當年紀,及時婚嫁。
• 首章以桃花之盛美比(興)新娘子年輕貌美;
以艷麗的青春畫面激盪起讀者的審美情思,
喚起人們對美和幸福的嚮往。然後再祝福
女子燕爾新婚,能夠幸福美滿。
• 二三章仍以桃子、桃葉作比喻(興),並加
入了作者的想像,進一步祝福她家庭和睦,
早生貴子,未來生活幸福。
賞析-2
• 全詩採用重章疊唱的手法,夾以疊句,形成一種輕快旋律,
與比興營造的歡樂氣氛相融合,構成一幅有花有人,有聲
有色,景情俱佳的美麗畫面,表現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熱
烈追求,也體現了周代的民間婚俗。

• 全詩語言極為簡鍊優美。不僅巧妙地將「室家」變化為各
種倒文和同義詞,而且反覆用一「宜」字。一個「宜」字,
揭示了新嫁娘與家人和睦相處的美好品德,也寫出了她的
美好品德給新組的家庭注入新鮮的血液,帶來和諧歡樂的
氣氛。
修辭
• 類句:同一個語句,接二連三反復間隔出現的修辭方式(一般而言,
連續出現稱為「疊句」)
– 桃之夭夭、之子于歸
• 疊字
– 夭夭、灼灼、蓁蓁
• 層遞
– 灼灼其華—有蕡其實—其葉蓁蓁
• 譬(比)喻
– 桃花—女子、果實—子孫、葉子—家族
韻腳

•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 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
•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歌曲欣賞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