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53

第二单元一湖心亭看雪

学习目标

1. 理解作者在文中所流露的故国之思。
2. 学习本文细致入微和富有诗情画意的描写技
巧。
3. 学习本文运用对比刻画形象的艺术手法。
4. 学习本文将记叙、描写、抒情融为一体的写
法。
新课导入

湖心亭:位于杭州西湖之中,据说是宋代

整修西湖时,以湖泥堆成小山,成为一岛,

是西湖三岛之一,后于山上建成亭阁,叫

湖心亭。这是观赏西湖风景的好地方,因

此常有文人墨客到此赏景。 
走近作者 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
号陶庵,明朝山阴(今浙江绍
兴)人。明末以前未曾出仕,一
直过着布衣优游的生活。明亡以
后,消极避居浙江剡 (shàn) 溪
山中,专心从事著述,穷困以终。
代表作 : 《陶庵梦忆》和
《西湖梦寻》即写于明亡以后,
书中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
尘往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
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总带有淡
淡的哀愁。文学创作以小品文见
长。
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明朝灭亡后,大约 1645 年,

它是张岱小品的传世之作。作者追忆在西湖

乘舟看雪的一次经历,写出了雪后西湖之景

清新雅致的特点,表现了深挚的隐逸之思,

寄寓了幽深的眷恋和感伤的情怀。
穿越时空直播室
聆听范读
字词学习

崇 (chóng ) 祯 (zhēn ) 毳 (cuì )



雾凇 ( sōng ) 沆 ( hàng ) 砀dàng
( )
更 ( gēng ) 铺毡 ( zhān )

更 (gèng ) 有此 强 (qiǎng ) 饮

翻译指导
翻译
“五”字法:

留 替 调
补 删
翻译指导
翻译“五”字法:
“ 留”: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等、保留不译;

“ 替”:用现代汉语替代古义词;

“ 调”:调整倒装句的语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
 

“ 补”:补出省略句中所省略的内容;

“ 删”:删去没有实在意义的词。
课文翻译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
湖。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
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
失了。
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这一天晚上初更时,我划着
一叶扁舟,穿着毛皮衣服、
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
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
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
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
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 湖上)弥漫着水气凝成的冰
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
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
(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
(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
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
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
影罢了。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到了亭子上,看见有两个
人已铺好了毡子,相对而
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
的酒烧得滚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 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
“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
(有闲情雅趣)的人呢!” 拉着
我一同饮酒。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我尽力饮了三大杯,然后
(和他们)道别。问他们的
姓氏,是金陵人,在此地客
居。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等到(回来时)下了船,
船夫喃喃说:“不要说
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
样痴的人呢!” 
重点积累

一、通假字

余拏一小舟

通“桡”,撑(船)。
二、一词多义

是日更定 这
是金陵人 判断动词,是

是日更定 古代夜间计时单位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还
上下一白 白色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指酒杯

见余大喜 非常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大
三、词类活用

1. 大雪三日

名词作动词,下大雪。

2. 是金陵人,客此

名词作动词,客居。
3. 拥毳衣炉火
名词作动词,带着炉火。

4. 与余舟一芥
名词作状语,像小草一样的微小。
四、古今异义

1. 余住西湖

古义:我。 今义:剩下。

2.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古义:古代罚酒用的酒杯。
今义:白色。
细读感悟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哪两件事情?

 独往湖心亭看雪

 湖心亭偶遇佳客
再读课文,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看雪的具体时间,描写所见西湖
雪景。

第二段:亭中会客经过。
第三段:借舟子之口,抒发感慨。
找出文中写雪景的句子,分析其特点
及作者的感情。

“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舟中
人两三粒而已。”

特点:用白描手法,简练朴素 , 不加渲染。
白 描
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是一种不
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线在白底上勾
勒物象的画法。
写作中是一种描写的方法,指抓住事物的
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事物
形象的描写方法。
(1) 看雪的时间:
晚上 7 点至 9 点
(2) 看雪的地点:
湖心亭
(3) 看雪的人物:
我及在湖心亭上碰到的两人
(4) 看雪的氛围:
寂静、空旷、混沌、孤独的氛围 第二单元
(5) 看雪的方式: 生活乐章
第一课
划一小船独往
明 · 张岱 dài
(6) 看到的雪景: 《湖心亭看雪》
白茫茫一片
单元二第一课《湖心亭看雪》研讨与拓展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以上句子写出了什么意境?此
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
[2.2.1]
以上句子写出了路
无行人,天无飞鸟,
天寒地冻,万籁俱
寂的意境。其作用
是为下文“独往湖
心亭看雪”作铺垫。
2. 你如何理解“独往湖心亭看
雪”中的“独”字? [2.2.1]
[5.3.1]
“ 独”字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
旷,也暗示作者不同凡响的
“痴” ,为下文作伏笔。
3. 作者的文字简练朴素,
不加渲染,作者运用了
什么写作手法? [2.2.1]
作者用了白描的手法,
以记叙开头,以议论结
尾,借景抒情,情景交
融,静中有动,寂中有
声。
4. 为什么作者和在湖心亭
赏雪的人相遇时,对方
喜出望外? [2.2.1]
作者深夜偶遇知音非常惊
喜,还有和他一样闲情雅
致的人,表明作者不虚此
行,深夜赏雪,收获颇大,
所以印象极深。
5. 将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
语。 [2.2.1]
( a ) 是日更定矣,余挐一

舟,拥毳衣炉火,独

湖心亭看雪。
( b )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
痕、
湖心亭一点、与余舟
a )这一天初更以后,我乘着一
只小船,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
独自前往湖心亭欣赏雪景。

b )湖上能清晰地见到的影子,
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
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
舟,船上两三个人罢了。
课文赏析
整体感知课文
1 、本文写谁做什么?他是个什么样的人?(用文中相关字词回答)

(张岱,半夜到湖心亭看雪。他是个“痴人”。)

2 、你从哪些地方能看出作者是个“痴人”?
(痴而出游,痴而绘景,痴而表露情
意。)
3 、“痴”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内心世界?
(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醉情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
致。)
看雪景

1 、找出文中具体描写西湖雪景的句子。
( 1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 2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
白。
( 3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

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看雪景

2 、想一想:这些景物描写是否运用了
大量的形容词加以修饰?有什么特点?
这些景物描写没有运用大量的形容词加以
修饰,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这种写作手法
就是白描。运用白描,由远及近,写出“湖
上”雪后最有代表性的景物,寥寥几笔,传达出
景物的形与神。
写景的方法:

白描
  “白描”是一种描写的方法。原是中
国画的一种技法,是指一种不加色彩或很少
用色彩,而只用墨线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画
法。作为一种描写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
征,不用形容词加以修饰,只以质朴的文字,
寥廖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可
写景,可写人。
3 、课文是从哪几个角度写西湖雪景的。

未游西湖时,概写: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 (游西湖时)先总写: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游西湖时)后具体描写: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
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课堂小结
痴行 大雪独行
(叙事)
痴人
上下一白
痴景 痴迷于天人
(写景)
一痕、一点、 合一的山水
(白描) 一芥、两三粒 之乐,醉情
于世俗之外
的闲情雅致。
痴情 喜—知己之乐
(抒情) 痴—醉情自然
后 记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像张岱这样的古代
文人,他们在现实中被压弯了腰,透不过气来。
于是,只有在大自然中来舒展自己。他们宁愿
自己是山是水是树是花是草是一朵云是一片冰。
他们寄情于山水,在山水中来寻找心灵的依托。
雪是其节,冰是其志,苍茫天地是其归宿,凌
寒独立是其人格。
同学们,下课啦!
谢谢你们专心听课。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