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5

摘要

1. 基礎設施對生活的重要性:
它不僅促進物質流動,還改變生活的動態,產生非人類的流動性和固定性。
2. 基礎設施的生態融合:
基礎設施與自然生態相互融合,成為生活的媒介,影響設計、建築、規劃和
治理的理念。
3. 非人類生命的重要性:
非人類生命本身也可以被視為基礎設施,這具有生物政治意義,影響未來的
預測和管理。
4. 新的政治觀點:
這種觀點挑戰了以人類為中心的基礎設施理論,並為管理人類和非人類生命
的政治提供新的分析和開放性思考。

基礎設施與非人類生命:
1. 基礎設施與非人類生命:
白蟻等非人類生物與基礎設施之間的相互關係是,它們影響了基礎設施的運
作和生態系統。
2. 基礎設施作為生命的媒介:
基礎設施不僅是人類的工程項目,還成為非人類生命的生存媒介,重新定義
了生活環境。
3. 非人類生命作為基礎設施:
討論一些動物物種如何成為基礎設施,並評估它們在政治、經濟和生態方面
的重要性。
4. 超越人類中心主義:
批評以人類為中心的基礎設施觀點,提出一種更廣泛的基礎設施本體論,將
非人類生命納入分析,並關注多種生活方式。
5. 基礎設施的多種定義和角度:
基礎設施被討論為建築、流通建築、生活環境基礎和政治框架,並且有多種
不同的概念和角度。
這些主題一起探討基礎設施和非人類生命之間的關係,並挑戰以人類為中心的
基礎設施本體論,拓展對基礎設施的理解。

基礎設施流通:非人類的流動性和固定性
主要談到基礎設施如道路、船舶等對非人類生命流動性和固定性的影響。
1. 基礎設施的重要性:
基礎設施(如道路、船舶)加速全球發展,但其對非人類生命流動性的影響
往往被忽視。
2. 動物基礎設施糾纏:
動物通過基礎設施進行生物流動,改變生態系統格局。例如,猴子通過城市
道路和電線流動,影響城市環境。
3. 動物行為特徵的改變:
動物因基礎設施的存在而改變行為特徵,如道路上的食物獲取行為或利用電
線的猿猴行為。
4. 不動性和運動性的影響:
基礎設施同時增加了動物的移動和限制了動物的流動,形成不動性,這在紐
約市的白足鼠案例中可見。
5. 船舶對生態影響:
全球貨運船隊運輸數十億噸貨物,影響海洋生態系統,尤其是透過水生物種
的分散。
6. 基礎設施的維護和修復:
基礎設施的存在要求對非人類影響的維護和修復,引發新的生態和政治挑戰。
7. 未來方向:
透過社會科學和生態學交叉研究,基礎設施的生態和政治影響需要更多的跨
學科研究,以理解非人類中心基礎設施本體論。
總之,強調基礎設施對生態和動物行為的影響,以及這些影響如何重新定義生
物地理組合,引發新的挑戰和議題。

基礎設施作為媒介:非人類習慣
 將基礎設施視為非人類生命的媒介,強調生命與基礎設施之間的糾纏。
 基礎設施在生活的形塑和周圍環境產生的效果中發揮關鍵作用。
 利用習慣概念,探索基礎設施如何塑造動物的生活方式,透過調節習慣和提
供棲息地來配置生物的生活世界。
 拓展習慣的理解包括非人類,需要將動物如何感知世界、有媒介性的工作納
入討論。
 探討基礎設施如何成為生活媒介,以理解生物的生活世界如何與基礎設施糾
纏。
 強調非人類習慣的發展需要跨領域合作,涉及城市生態學、情感解釋、動物
適應建築環境等領域。
 介紹三種與習慣概念相關的模式:重新利用、重組和和解基礎設施,比較不
同機構的角色。
 這些模式揭示基礎設施如何成為非人類生活媒介的共性,同時指出分歧和差
異。
以上有助於理解基礎設施如何與非人類生命互動,並深入探討基礎設施的生態
學和設計對生活世界的影響。

重新利用基礎設施
 白蟻是一個案例,展示基礎設施如何被重新利用,而不是只有人文主義的視
角。
 白蟻將建築基礎設施納入其生活環境,使用網狀軌道導航和改造建設。
 他們留下痕跡,形成一種“外部記憶”,使基礎設施成為居住景觀和媒體基
礎設施。
 白蟻以非設計的方式形成材料,基礎設施環境影響白蟻的行為和運動。
 白蟻作為媒介,使基礎設施以非人類方式被感知,透過感知和新陳代謝。
 重新利用帶來不同的地理,基礎設施成長、枯萎和修復方式。
 這種重新利用可能引發城市生態與建築之間的新協同作用,考慮建築和基礎
設施的生物互動。
 白蟻的案例顯示基礎設施維護和修理工作,並影響政治決策,尤其是在控制
白蟻侵擾方面。
 白蟻的行動與政治環境相互影響,包括基礎設施私有化和廢棄的影響。
以上突顯白蟻如何成為基礎設施的重要參與者,以及如何重新利用影響城市生
態和政治決策。

重組基礎設施
 重組是基礎設施如何成為生命媒介的過程,它可能涉及到物種的增加、刪除
或重新組合。
 重組系統通常不具有過去的共同演化歷史,它們是新穎組合的產物,常常涉
及不同地區的物種聚集在一起。
 重組可以是自發的,也可能是由基礎設施設計的新條件引發的,而這些條件
可能影響生態系統的繁殖。
 重組是基礎設施與生態系統的互動,基礎設施改變了生物的生活條件,物種
組合隨著時間不斷變化。
 重組基礎設施不僅影響生物,還調節人類以外的生命,並影響生命政治。
 重組的案例包括胡椒蛾的進化和與污染地衣的互動,以及基礎設施與地衣和
胡椒蛾的關係。
 化學基礎設施引起的重組可能帶來緩慢的暴力,尤其是對於生活中的最脆弱
身體。
 重組基礎設施的廢墟涉及多層資本主義、殖民主義和環境破壞,塑造未來生
活的可能性。
以上突顯重組基礎設施如何改變生態系統,並涉及政治生態學和生命政治的問
題。

和解基礎設施
1. 和解基礎設施是積極設計基礎設施環境,以支持和調節非人類生命的流動、
繁殖和進化。
2. 這種方法叫做和解生態學,強調人類事業中的合作,以保護和協助非人類生
態系統。
3. 協調基礎設施的目標是為物種提供棲息地,例如通過生態橋樑和生態屋頂等
項目。
4. 設計協調基礎設施需要考慮不同物種的需求和習性,以促進其使用。
5. 和解基礎設施可以是實驗性的,可以通過創建新穎的生態組合,使基礎設施
與自然產生新聯繫。
6. 協調基礎設施需要關注多種代理力量之間的協同作用,包括非人類、動物行
為學和建築如何影響生態環境。
7. 這種方法可能具有政治和環境影響,可能產生新的管理和監控策略,涉及大
量數據,以及資本主義的使用價值轉化。
8. 和解基礎設施與習慣的觀念緊密相關,習慣對於理解基礎設施如何支持非人
類生命、如何受到修改和如何參與生命政治至關重要。
以上強調和解基礎設施的核心概念和其對生態和政治的影響。

作為基礎設施的非人類生命
講述非人類生命如何成為基礎設施的一部分,並探討生物政治、生態系統工程
師和其他相關主題。
1. 動物作為基礎設施:
文中提到動物被納入城市和基礎設施建設,被稱為“動物作為基礎設施的時
代”。
2. 生物政治影響:
動物被用作勞動力、媒體感測器和機器人助手,這對基礎設施和資本主義的
發展產生影響,將生命轉化為工作能力。
3. 不同基礎設施模式:
提出不同模式,包括供應、生態、生物安全和彈性基礎設施,這些模式利用
非人類生物的活力來應對現代資本主義的需求。
4. 生態系統工程師:
動物被視為生態系統工程師,改變環境並創建生態基礎設施以支持人類需求。
5. 基礎設施的不確定性和崩潰:
文中探討基礎設施的不確定性,以及非人類生命在基礎設施運作中的角色,
包括當基礎設施崩潰時如何恢復到“自然”狀態。
6. 彈性基礎設施:
描述動物如何成為基礎設施,以應對城市中的風險和動盪,如火災等。
7. 開放性基礎設施:
提到一些基礎設施的例子,超越資本主義邏輯,並提供不同形式的生活可能
性。
更廣泛的基礎設施本體
提到拓寬基礎設施本體論的主題,強調基礎設施不僅涉及人類,還牽涉到非人
類生命和多樣的機構。
1. 基礎設施多元對話:
這種方法提倡基礎設施主題應包含關於非人類生命和不同機構的討論,並強
調這是一場值得向非人類開放的對話。
2. 非人類生命的角色:
文章探討基礎設施如何作為非人類生命的媒介,提出以非人類為目標的當代
生物權力的概念。
3. 重新定義基礎設施:
更廣泛的基礎設施本體論將基礎設施的理解推向新領域,包括基礎設施作為
世界系統的一部分、生態和基礎設施的交界、對未來的重新評估以及基礎設
施的即興創作。
4. 政治和經濟趨勢:
強調基礎設施的政治和經濟影響,以及如何重新思考超越人類地理學,生物
政治學和設計方面的新興趨勢。
5. 基礎設施本體論的潛在影響:
文章指出,這種方法有望對動物流動性、管理生物循環、新興的規劃和設計、
以及非人類生命的政治經濟趨勢產生影響。
總之,更廣泛的基礎設施本體論提供一種以非人類為中心的觀點,重新定義基
礎設施的角色和影響,並且可能推動新的政治和經濟趨勢。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