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

电荷灵敏前置放大器

陈暄增 21 级核科学与技术系,213002000004
摘要:本文
关键词:示波器;信号发生器;可编程电源;NIM 机箱。

一、引言
核电子学
二、实验原理
2.1 电荷灵敏度

2.2 分布参数下的信号传输

分布参数传输线的特征阻抗 Z 0=
√ L
C
,在始端匹配的情况下,传输线中电信号的传

播方程为:
1
(
u ( x , t )= ui t−
2
x td ρv
l ) [ (
+ ui t− t d +
2
l−x
l
td ) ]
( 1)

i (x , t)=
1
2 Z0 (
ui t−
xtd
l )+
ρv
2 Z0 [ (
ui t− t d +
l−x
l )
td
]
( 2)
其 中 , t d= √ LC 为 单 程 延 迟 时 间 ; L、 C 是 传 输 线 单 位 长 度 的 电 感 、 电 容 量 ;
Z 1−Z0
ρ v= 为终端电压反射系数[1]。
Z 1 +Z 0
在这种情况下,终端不匹配会产生反射系数,若适当调整 Z1 ,使 Z1 =Z 0就可以达到
阻抗匹配,即消除反射。设法测出负载电阻就可定出特征阻抗 Z 0,当 Z1 =∞ 或 Z1 =0时,
产生相同或者反相全反射,入射波和反射波的迭加,造成波形畸变。由所得到的波形
载有的时间信息参数就可以知道传输线的延迟时间 t d及电信号在传输线中的速度 v 。人
为地选用长短不同的传输线,接成适应的始、末端连接形式,利用反射后的叠加合成,
即可得到所需要的窄脉冲信号,这就是传输线成型[1]。
当始端、终端都不匹配的时候,会产生多次反射,产生信号震荡。在经过始端和末
Z s−Z 0
端时,反射系数会作用于信号上使其发生变化,始端反射系数为 ρ0 = ,终端反射
Zs+ Z0
Z1 −Z 0
系数为 ρ1= 。
Z 1+ Z 0

1
三、实验装置及过程
3.1 实验装置
MSO2202 数字示波器 1 台、CAKE151 型电荷前放 1 台、DG4102 脉冲发生器 1 台、
CAKE611 型放大器 1 台、SP2217 超高频毫伏表 1 台、自制电容调整器 1 个。
3.2 实验电路

3.3 实验内容及步骤[1]
3.3.1 测量电荷灵敏前放的电荷变换增益
本实验采用 CAKE151 型电荷前放, 8 ,最大输出
R f =5.0 ×10 Ω, C f =1 pF , C C =1 pF

7V。脉冲发生器为 DG4102,设置周期为 100Hz 方波,幅度为 4V。


根据图 1 连接实验电路,正确选择输入信号和各旋钮位置,用示波器测出 U I 、U O
和衰减时间常数τ ,并算出 AC 值。(需要注意的是示波器测出的是 U O 的下降时间t f ,根
据指数衰减规律 τ =t f / 2.2 ,电荷灵敏检验端输入阻抗为 50Ω ,计算 U I 时,注意阻抗匹
配时实际输入的U I 值大小)
3.3.2 判断放大器的工作状态,测量放大倍数 A
按照图 2 连接电路,断开电容调整器和高频毫伏表,正确选择输入信号参数和放大
器工作条件(放大倍数 500 倍、成型时间常数为3 μ s ),自前放检验端输入信号U I ,用
示波器测量前放输出幅度 U O 1和主放输出幅度U O 2 ,并根据波形分析各部分工作是否正
常,计算主放大器的放大倍数 A 。
3.3.3 测量前放的噪声和噪声斜率
断 开 脉 冲 发 生 器 , 在 前 放 输 入 端 接 入 电 容 调 整 器 , 在 外 接 电 容 C等 于
0,20,40,60,80,100,150,200,250,300pF 时,用高频毫伏表测出主放大器输
出端的噪声电压 U n 2。计算以上各外接电容时的 FWH M E 值,画出 FWH M E值随外接电
容C 变化的关系曲线,用最小二乘法处理数据,并给出电容的零电容噪声和噪声斜率,
写出噪声特性的表达式。若用示波器测量噪声电压,所读数值为峰峰值 V PP,则噪声电

V pp
压有效值为U n =
2 √2

四、实验结果及分析
2
4.1 测量电荷灵敏前放的电荷变换增益
调整使信号发生器产生 100Hz,幅度 4V,正极性的方波;设置示波器触发电平为
2.06V,得到较为稳定的波形。可以发现,电荷前放的输入电阻并非为 50Ω 。在信号发
生器设置为高阻的情况下,测得电荷前放输入端电压为 2.640V;信号发生器设置为 50
Ω 的情况下,电荷前放输入端电压为 5.480V。调整信号发生器阻抗为 95Ω 时,测得输

入 端 电 压 为 4.04V , 推 测 电 荷 前 放 的 输 入 阻 抗 约 为 95Ω 。 测 量 得 到

U I =4.04 V ,U O=3.400 V , t f =4.1ns 。计算得到τ =t f / 2.2=1.86 ns, AC =8.42× 1012 V / C 。

4.2 判断放大器的工作状态,测量放大倍数 A
将主动放大器设置为粗调 100 倍,细调 0.0,即 50 倍,成形时间常数为 3 μs,信号
发生器输出电平为 200mV,测量得U O 1=160 mV , U O 2=7.6 V ,放大倍数 A ≈ 47.5 倍,与
理论值相差约5 %。推测是由于电路其它部分的分压导致了放大倍数的缩小,其次也可
能是主放大器上面的调节旋钮不准确导致的。
4.3 测量前放的噪声和噪声斜率
在测量噪声时,由于噪声受外界影响较大,外界的一点不稳定因素都会导致本底的
改变导致测量失败,所以本次实验进行了多次测量;前几次测量发现噪声的变化趋势
很不明显且无明显规律,推测原因是放大倍数较低造成的噪声不明显。
在利用高频毫伏表时发现在放大倍数较大时与示波器链接可以正常的显示电压,但
当放大倍数大于 200 倍左右时,高频毫伏表数值直接变道 6V 左右,但实际电压值(示
波器测量)在 2V 左右,推测是由于本次使用的高频毫伏表在变换量程时有问题,可能
是机器原因。

五、实验结论
实验测
六、参考文献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