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

(二)不同之处

由于历史发展和生活环境的不同,中国及越南这两个国家中将蕴藏着极
多自己的特点。例如从语言角度上可知,在某些特定的方面详细地比较时,
人们就发现两种语言具备种种的相似点与不同点。汉语“上/下”与越南语
“trên/dưới”也同样的,在结构与用法上两者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
不同之处就将表示几点:
汉、越方位词空间表达的不同之处
汉语中之“上/下”与越南语中之“trên/dưới”作为名词时的基本意思都
是 “位置在高于或低于某个参照位置”。但两者的方位短语结构的语序在
语法结构形式上是完全相反的。
 形式 1:具体空间的名词 +“上/下”
汉语方位词“上/下”和越南语方位词“trên/dưới”的主要用法是充当方
位短语、介词短语的成分。汉语中之“上/下”一般位于名词之后组成方位
短语或介词短语,而越南语中之“trên/dưới”在这一点上与前者恰恰相反,
其位于名词之前组成方位短语或介词短语,例如:
例如 (1) 汉语:桌子上放着一盆鲜花。
越南语:Trên bàn đặt một chậu hoa tươi.
词译: 上 桌子 放 一盆 鲜花
句译:桌子上放着一盆鲜花。
例如(1)中,前者的方位词“上”放于名词“桌子”后置充任方位短
语,而后者的方位词“ trên”(上)在充当方位短语时却放于名词“ bàn”(桌
子)前置。
例如 (2) 汉语:有人在楼下等你。
越南语:Có người đợi bạn ở dưới lầu.
词译: 有 人 等 你 在 下 楼
句译:有人等你在楼下。
例如(2)中,在两者的方位词构成介词短语时,前者的方位词“下”
在于介词“在”与名词“楼”之后,组成介词结构。而后者存在着相反的情
况,方位词“dưới”在于介词“ở”之后与名词“lầu”之前,构成介词结构。
总而言之,在方位词与介词结构中,汉语方位词“上/下”位于名词后
置,而越南语方位词“trên/dưới”并位于名词前置。但在这个形式上两者却有
唯一的相同点,就是在两者方位结构前置加上这些介词如:在( ở )、到
(đến)、从(từ)的时候,此结构将组成介词短语。
 形式 2:方位词短语作为定语
从形式 1 可见,在表达空间时,两者方位词与前面的名词将构成方位结
构。除了充当句子的主语,此结构还能作为定语而用来修饰、说明名词或代
词的位置,例如:
例如 (3) 汉语:山下的风景十分迷人。
越南语:Phong cảnh dưới chân núi rất hữu tình.
词译: 风景 (在)下 脚 山 十分 迷人
句译:风景在山下十分迷人。
例如(3)中,名词“风景”当做中心语,“山下”此方位结构当做句
子的定语,其说明名词“风景”的具体位置(山下的风景)。汉语中之“山
上”放在“风景”之前,构成定中短语。但越南语与汉语相反,越南语的方
位短语“dưới chân núi”(山下)却置于名词“phong cảnh”(风景)之后,构
成定中短语。由此可见,汉语中之短语充当定语时,不仅方位短语作为定语
这个成分置于中心语前置,而且其他短语都遵守此语序。越南语也同如此,
短语充当定语时,其都在于中心语后置。
 形式 3:“上/下”+“面、边、方、头……”
相同其他单音方位词,汉语中之“上/下”的后面加上“面、边、方、
头……”这些词语时将构成合成方位词,也叫双音节方位词。由于越南语中
之“trên/dưới”也有这个结构。因此,本组对前者“上 /下”与后者“trên/
dưới”进行对比,结果发现在意思上,两者合成方位词比较相同,但从合成
结构中的语序上看,两者并恰好相反,例如:
例如 (4) 汉语:下边有一本书。
越南语:Bên dưới có một quyển sách.
词译: 边 下 有 一 本 书
句译:下边有一本书。
例如(4)里,前者中之“下”放于“边”前置,而后者中之“ dưới”
(下)却放于“bên”(边)后置。
此外,为了明确指出两者在这个形式上的不同点,本组还把两者的合成
方位词构成方式组成表 1-1,用来仔细解释此不同点。
表 1-1 汉、越的合成方位词构成方式
汉语中之合成方位词构成方式 越南语中之合成方位词构成方式
“上/下”+ 边 Bên + “trên/dưới”
“上/下”+ 面 Mặt + “trên/dưới”
“上/下”+ 方 Phía + “trên/dưới”
表 1-1 显示,前者的合成方位词结构方式是“上/下”+ X ,但后者中之
存在着相反的情况,就是 X +“上/下”,从而形成合成方位词方式。尽管如
此,两者中之合成方位词的成分拥有对应的意思,如:前者的“上”、
“下”对应后者的“trên”、“dưới”,前者的“边”、“面”、“方”对应
后者的“bên”、“mặt”、“phía”。
汉、越方位词时间表达的不同之处:
汉语中之“上/下”这两个方位词除了用于表达空间以外,既可以与许
多时间单位或某些名词组合成“词”或“短语”,而用表示时间概念。 在
《从汉语“上/下 + X 时间单位”的泰译看汉泰时间认知差异》 1 中两者徐利新,
张小克把此结构统一称为“上/下 + X 时间单位”。
实际上,“上”和“下”表达时间概念时最主要的功能是用于划分各类
特定的时间段,也指时间的位移。在一般情况下,“上 + X 时间单位 ”当做描
述时间概念最早的,而“下 + X 时间单位 ”却用在描述时间概念最晚的。值得
注意,“上/下 + X 时 间 单 位 ”在汉语中有广泛且系统的运用,但越南语
“trên/dưới”完全不能表达时间的意思。如,其中《现代汉语词典(第6
版)》2 列出的词条包括:
表 1-2 汉语中之“上/下 + 时间单位”
上 上 上 上 上 上 上 上 上 上 上 上 上
+ 半 半 半 半 辈 辈 代 古 年 世 午 旬
X 晌 时 天 夜 子
下 下 下 下 下 下 下 下 下
3
+ 半 半 半 半 辈 辈 - - - - 午 旬
X 晌 时 天 夜 子
(X: 时间单位)
例如 (5) 女儿是爸爸上辈子的情人。
例如 (6) 6 岁时,谢尔豪每天都是上半天学,下半天棋,到 9 岁时就
专攻围棋。

1
从汉语“上/下 + X 时间单位”的泰译看汉泰时间认知差异
2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564
3
“-”表示该书并未列出相应表达。另,《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列出“下世”一词
为动词,意思是“去世”,不属于本文讨论范围。
除此以外,《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 4 中也列举了“上/下 +
名”的用法,包括:
表 1-3 汉语中之“上/下 + 名”
上 上 上 上 上 上 上 上
+ 半 半 半 星 两 一 个
X 夜 个 年 期 个
-
季 世
月 二 月 度 纪
下 下 下 下 下 下 下 下 下
+ 半 半 半 星 两 一 一 个
X 夜 个 年 期 个 年 季 世
月 三 月 度 纪
(X: 名词)
例如 (7) 今年上半年电子商务销售额达 5.66 万亿人民币。
例如 (8) 下两个月我将来上海出差。
汉、越方位词数量表达的不同之处:

4
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