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8

顺藤摸瓜寻线索

教学目标

1.掌握记叙文中常见的线索类型

2. 准确抓住文章线索,理清文章结构

一、 知识讲解

初步感知

①从我家去外婆家的路上,要经过一座桥。

②小时候,有一次我跟妈妈去外婆家。在过桥的时候,妈妈紧紧地抱起了我,小心翼翼地上了桥。
伏在妈妈的肩上,我看到了一座危桥:桥面窄窄的,好像容不得三人并行;桥的两边没有护栏,让人看

到桥下十来米处的湍急的流水会觉得心惊胆寒,举步艰难。到了桥中心,我看到一个老奶奶正吃力地挪
动着脚步。妈妈走过去,用另一只手搀起了她,我们一块儿过了河。听妈妈说,以前有一个小孩因为到

河对岸去买冰棍,在桥上就曾被刮进了河里,人们好不容易才救起了他。想起这件事,我就觉得害怕。
③今年我又去了外婆家。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出现在我面前的这座桥两边都竖起了坚固的水泥栏

杆,桥面也加阔了许多,桥上不光有来来往往的行人,还有自行车、摩托车,看这样子还可以行汽车
呢!

④我不由得感慨万千,看了现在的桥,以前的那座桥还能算桥吗?桥的变化不正反映了社会的变化
吗?而这些变化是与劳动和智慧不可分的。只要我们不断努力,运用我们的大脑和双手,就会有更多意

想不到的变化,我们的社会才会更美好。

1. 何为线索
线索是贯穿全文、将材料串联起来的一条主线,是贯穿在整篇文章中的情节脉络,以及可以用来表
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起伏变化。

2. 线索的类型
以时间为线索

以地点变换为线索

【教法备注】
可简称为:以地点为线索

【互动提问】你觉得在什么样的文章中,作者会写很多地点?
【答案】游记、写景、参观访问。

1
【互动提问】以《北京一日游》为题目,以地点为线索,如果是你,你会在文章中出现哪些地点词语?
【答案】天安门、故宫、颐和园、长城等等

【笔记】所以遇见游记、写景、参观访问的文章,咱们就多注意一下地点的词语。

以物品为线索

以一句话为线索

以情感变化为线索

以事件发展过程为线索

【教法备注】
【知识讲解】以事件发展过程(起因、经过、结果)为线索——文章没有以上明显时间标志,只写一件
核心事件的,就是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经过和结果的顺序,进行叙述。

【举例子】《草船借箭》就是按着事情的发展过程为线索组织文章的,先写了事件的起因:周瑜妒忌诸
葛亮的才干,要他十天赶制十万只箭。然后写了事件的经过:诸葛亮在鲁肃的帮助,用草船向曹操借

箭。最后写了事件的结果:诸葛亮在规定的时间内赶制了十万只箭,周瑜自愧不如。

【总结】如何寻找线索?

【教法备注】
首先明确线索的种类有:时间线索、地点线索、物品线索、一句话线索、情感线索、事情发展过程线

索。
所以在寻找文章线索的时候重点关注:时间词、地点词、反复出现的物品词、反复出现的一句话、表示

心理情感的词。

3. 线索的作用
从结构的角度:

从人物的角度:
从情节的角度:

从主题的角度:

4. 线索常考题型
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2.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3.本文在叙事时,作者的情感也发生了变化,请把下面作者的情感变化补充完整。

1. 公德

①在汉堡定居的一个中国人,对我讲了他的一次亲身感受。

2
②他刚到汉堡时,随着几个德国青年驾车到郊外游玩。他在车里吃香蕉,看车窗外没,人,就顺
手把香蕉皮扔了出去。驾车的德国青年马上“吱”地来了个急刹车,下车拾起香蕉皮塞到一个废纸兜

里,放进车中,对他说:“这样别人会滑倒的。”这件事给他印象很深,从此再不敢随便乱丢废物。

③在欧美国家的快餐店里,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吃完东西要把用过的纸盘纸杯吸管扔进店内设置
的大塑料箱内,以保持环境的整洁。为了使别人舒适,不妨害别人,这叫公德。

④在美国碰到过两件小事,我记得非常深。
⑤一次是在华盛顿艺术博物馆前的开阔地上,一个身穿大衣的男人猫腰在地上拾废纸。当风吹起

一块废纸时,他就像捉蝴蝶一样跟着跑,抓住后放在垃圾筒内,直到把地上的乱纸拾净,拍拍手上的

土,走了。这人是谁,不知道。大概他看不惯这些废纸满地,就这样做了。
⑥另一次在芝加哥的音乐厅。休息室的一角是可以抽烟的,摆着几个脸盆大小坐地的烟缸,里边

全是银色的细砂,为了不叫里边的烟灰显出来难看。但大烟缸里没有一个烟蒂。柔和的银沙很柔美。

我用手一拂,几个烟蒂被指尖勾起来。原来人们都把烟蒂埋在下面,为了怕看上去杂乱。值得深思的
是,没有一个人不这样做。

⑦有人说,美国人的文化很浅,但教育很好。我十分赞同这见解。教育好,可以使文化浅的国家

的人很文明;教育不好,却能使文化古老国家的人文明程度很低,素质很差。教育中的“德”,一个重
要成分是公德。公德的根本是重视他人的存在。

⑧我坐在布鲁塞尔一家旅店的大厅内等候一个朋友。我点着烟,看到对面一个人面前放个烟碟,
就伸手拉过来。不一会儿那人起身伸长胳膊往我面前的烟碟里磕烟灰,我才知道他也正在抽烟,赶紧

把烟碟推过去。他很高兴,马上谢谢我,并和我极友好地谈起天来。我想当我把烟碟拉过来时,他为

什么不粗声粗气地说:“哎,你没看见我正在抽烟!”
⑨美好的环境培养着人们的公德。比如清洁的新加坡,有随地吐痰恶习的人也不会张口把一口痰

唾在光洁如洗的地面上。相反,混乱肮脏的环境败坏人们的公德,比如纽约地铁,墙壁和车厢内外到

处胡涂乱抹,污秽不堪,人们的烟头乱纸也就随手抛了。
⑩好的招致好的,坏的传染坏的,善的感染善的,恶的刺激恶的,世上万事皆同此理。

亲爱的同学们,你找到下面这篇文章的线索了吗?

2. 我们是一家人

(1)我进中学那年就开始盼望独立,甚至跟母亲提出要在大房间中隔出一方天地,安个门,并
在门上贴一张“闲人免进”的纸条。不用说,母亲坚决不同意,她最有力的话就是:我们是一家人。

(2)当时,我在学校的交际圈不小,有位姓毛的圈内女生是个孤女,借居在婶婶家,但不在那
儿搭伙,每月拿一笔救济金自己安排。我看她的那种生活很洒脱,常在小吃店买吃的,最主要是有一
种自己做主的豪气,这正是我最向往的。

(3)也许我叙说这一切时的表情刺痛了母亲的心,她怪我身在福中不知福,我说为何不让我试
试呢?见母亲摇头,我很伤心,干脆静坐示威,饿了一顿。母亲那时对我怀了种复杂的情感,她认为
我有叛逆倾向,所以也硬下心肠,准备让我碰壁,然后回心转意当个好女儿。当晚,母亲改变初衷,

3
答应让我分伙一个月。我把母亲给我的钱分成30份,有了这个朴素的分配,我想就不会沦为挨饿
者。

(4)刚开始那几天,我感觉好极了,买些面包、红肠独自吃着,进餐时还铺上餐巾,捧一本
书,就像一个独立的女孩。家人在饭桌上吃饭,不时地看我,有了好菜,母亲也邀我去尝尝,但我一
概婉拒。倒不是不领情,而是怕退一步,就会前功尽弃。

(5)我还和好朋友一起去小吃店,对面而坐。虽吃些简单的面食,但周围都是大人,所以感觉
到能和成年人平起平坐,心里还是充满那种自由的快乐。
(6)这样当了半个来月单身贵族后,我忽然发现自己与家人没什么关系了。过去大家总在饭桌
上说笑,现在这些欢乐消失了,我仿佛只是个寄宿者。有时,我踏进家门,发现家人在饭桌上面面相

觑,心里就会愣一愣,仿佛被抛弃了。
(7)天气忽然冷下来,好友患了重感冒,我也传染上了,头昏脑胀,牙还疼个没完没了,出了
校门就奔回家。

(8)家人正在灯下聚首,饭桌上是热气腾腾的排骨汤。母亲并不知道我还饿着,只顾忙碌着。
这时候,我的泪水掉下来,深深地感觉到与亲人有隔阂、怄气,是何等的凄楚。我翻着书,把书竖起
来挡住家人的视线,咬着牙,悄悄地吞食书包里那块隔夜的硬面包,心想:无论如何得挨过这一个

月。
(9)可惜,事违人愿,因为一项特殊的事,离一个月还剩三天,身无分文了。我想向好友借,
但她因为饥一顿,饱一顿,胃出了毛病,都没来学校。我只能向母亲开口借三天伙食费。可她对这一

切保持沉默,只顾冷冷地看我。
(10)被母亲拒绝是个周末。早晨我就断了炊,喝了点开水,中午时,感觉双膝发软。那时是
周末,中午就放假了,我没有理由不回家,因为在街上闻到食物的香味,更觉得饥肠辘辘。推开房

门,不由大吃一惊,母亲没去上班,正一碗一碗地往桌上端菜,家里香气四溢,仿佛要宴请什么贵
宾。
(11)母亲在我以往坐的位置上放了一副筷子,示意我可以坐到桌边吃饭。我犹豫着感觉到这
样一来就成了可笑的话柄。母亲没有强拉,悄悄地递给我一只面包,说:“你不愿意破例,就吃面包

吧,只是别饿坏了。”
(12)我接过面包,手无力地颤抖着,心里涌动着一种酸楚的感觉,不由想起母亲常说我们是
一家人,那句话刻骨铭心,永世难忘。

(13)事后我才知道,母亲那天没心思上班,请假在家,要帮助她的孩子走出困境。
(14)当晚,一家人又在灯下共进晚餐,与亲人同心同德,就如沐浴在阳光下,松弛而又温
暖。

(15)如今,我早已真正另立门户,可我时常会走很远的路回到母亲身边,一家人围坐在灯下
吃一顿,饭菜虽朴素但心中充满温情。就因为我们是一家人,是一家人。
(16)人长大后都是要独立的,可家和家人却是永远的大后方,永远的爱和永远的归宿。

(选自《中国当代散文精华经典阅读》,作者秦文君,有改动)
( 1 ) 简要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作者想要独⽴,⺟亲并不同意但同意先分开⼀个⽉试试,最
后作者身⽆分⽂并且⼜⽣病才回家但⼜担⼼⾯⼦⺟亲并不
4
在意,只是担⼼他吃不饱
( 2 ) “母亲那时对我怀了种复杂的感情,她认为我有叛逆倾向”,请你在文中找出三个“我有叛逆倾
向”的例子,简要地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1)
和⺟亲分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不允许别⼈进⼊房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向往独⽴的⽣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 结合上下文简要描述一下(11)段画线句子中“犹豫”一词表现的人物内心活动。
很在意⾃⼰的⾯⼦
( 4 ) 选文是以什么为线索组织材料的? 情感线索
( 5 ) 仔细阅读全文并简要回答“母亲没去上班”的原因。知道作者会回来,所以在准备⼤餐
( 6 ) 选文用“我”的经历,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在没有⼀定能⼒之前,不要轻易的尝试独⽴

3.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桃花心木
乡下老家屋旁,有一块非常大的空地,租给人家种桃花心木的树苗。

桃花心木是一种特别的树,树形优美,高大而笔直,从前老家林场种了许多,已长成几丈高的一
片树林。所以当我看到桃花心木仅及膝盖的树苗,有点儿难以相信自己的眼睛。
种桃花心木苗的是一个个子很高的人,他弯腰种树的时候,感觉就像插秧一样。

树苗种下以后,他常来浇水。奇怪的是,他来得并没有规律,有时隔三天,有时隔五天,有时十
几天才来一次;浇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时浇得多,有时浇得少。
我住在乡下时,天天都会在桃花心木苗旁的小路上散步,种树苗的人偶尔会来家里喝茶.他有时

早上来,有时下午来,时间也不一定。
我越来越感到奇怪。
更奇怪的是,桃花心木苗有时莫名其妙地枯萎了。

所以,他来的时候总会带几株树苗来补种。 我起先以为他太懒,有时隔那么久才给树浇水。
但是,懒人怎么知道有几棵树会枯萎呢? 后来我以为他太忙,才会做什么事都不按规律。但是,
忙人怎么可能做事那么从从容容?

我忍不住问他:到底应该什么时间来?多久浇一次水?桃花心木为什么无缘无故会枯萎?如果你
每天来浇水,桃花心木苗该不会枯萎吧?
种树的人笑了,他说:“种树不是种菜或种稻子,种树是百年的基业,不像青菜几个星期就可以收
成。所以,树木自己要学会在土里找水源.我浇水只是模仿老天下雨,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它几天

下一次?上午或下午?一次下多少?如果无法在这种不确定中汲水生长,树苗自然就枯萎了。但是,
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的树,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
种树人语重心长地说:“如果我每天都来浇水,每天定时浇一定的量,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心,根

就会浮在地表上,无法深入地下,一旦我停止浇水,树苗会枯萎得更多。幸而存活的树苗,遇到狂风

5
暴雨,也会一吹就倒.” 种树人的一番话,使我非常感动。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
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

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现在,窗前的桃花心木苗已经长得与屋顶一般高,是那么优雅自在,显示出勃勃生机。
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

文中“我”的情感发生了哪些变化?

4. 温暖的雪书
①清晨出门,才惊喜地发现,昨夜下了一场大雪,地上积起了厚厚的一层。

②这几年,杭州难得下雪,即使下雪,落地就融化了。这场意外的大雪,立即引起了早起的人们
一阵阵的惊呼。
③雪景很美,可是,一出门,我开始担心起来,路上的积雪已经冻结,很滑,不知道汽车还能不

能开。开了几年车,还从没有在雪地上行驶过,我担心自己的技术和安全。
④小区外,停在室外的汽车上,都堆积了厚厚的积雪,就像覆盖着一床厚实的棉絮。找到自己的
小车,挡风玻璃上,也都积上了一层厚雪,必须先将积雪铲掉。忽然发现,我的车前挡风玻璃上,有

人在积雪上写了一个字,细细分辨,是个“慢”字。字写得歪歪扭扭,估计是用树枝写的。他是在提醒
我吗?他会是谁呢?我的心里暖暖的。
⑤我发动了车子,打开暖气。趁预热的时间,将车上的积雪,一点一点慢慢铲除。

⑥这时候,小区里陆续有人走出来。
⑦身后忽然传来一声惊呼,谁在我的车上画画了,回头一看,是停在我后面的一辆车。我好奇地

走过去,只见她的车前挡风玻璃上,画着一幅画,是一座房子,还有一只高高的烟囱。女车主不解地

看着画,这是什么意思啊?联想起我车上的那个“慢”字,我笑着对她说,这是一座房子,一个家,画
画的人可能是要提醒你小心开车吧。女车主也笑了笑,对对,是得慢点。

⑧会不会还有其他的字或者画,我突然很想知道。

⑨一辆辆车看过去,果然,每辆车的前挡风玻璃的积雪上,都被写上了字,诸如小心、慢、安这
些字;有的车上,画着一座房子、一颗心、一个孩童什么的;还有一辆车上,画着几个大大的惊叹

号。

⑩这个人,他是在提醒我们啊。
⑪大家就此议论开来,猜着那个写字画画的人,会是谁呢?我们的一位邻居?社区里的保安?晨

练的老人?路过的行人?

⑫猜不透。大家恍然明白,是谁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提醒和问候,是大家的安全啊。一
个有经验的老驾驶员,告诉我们雪天开车的注意事项,大家听了直点头。

⑬这是我搬到这个小区以来,第一次感受到大家离得这么近,是大雪拉近了我们的距离啊。

⑭启动车子,缓慢地驶离小区,赶往单位。车前挡风玻璃上的“慢”字和积雪,都已经消融,可
是,一个陌生人无声的问候,暖暖地,留在了我的心里。

6
文章以什么为线索?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二、 课后测

5. 线索的类型有哪些?线索最最重要的作用是什么?

6. 荔枝蜜

①花鸟草虫,凡是上得画的,那原物往往也叫人喜爱。蜜蜂是画家的爱物,我却总不大喜欢。孩

子时候,有一回上树掐海棠花,不想叫蜜蜂蛰了一下,痛得我差点儿跌下来。大人告诉我说:蜜蜂轻
易不蛰人,准是误以为你要伤害它,才蛰。一蛰,它自己耗尽生命,也活不久了。我听了,觉得那蜜

蜂可怜,原谅它了。可是从此以后,每逢看见蜜蜂,总不怎么舒服。

②今年四月,我到广东从化温泉小住了几天,正赶上吃荔枝蜜的时候。
③有人也许没听说这稀罕物儿吧?从化的荔枝树多得像汪洋大海,开花时节,满野嘤嘤嗡嗡,忙得那

蜜蜂忘记早晚,有时趁着月色还采花酿蜜。荔枝蜜的特点是成色纯,养分大。住在温泉的人多半喜欢

吃这种蜜,滋养精神。热心肠的同志为我也弄到两瓶。一开瓶子塞儿,就是那么一股甜香;调上半杯
一喝,甜香里带着股清气,很有点鲜荔枝味儿。喝着这样的好蜜,你会觉得生活都是甜的呢。

④我不觉动了情,想去看看自己一向不大喜欢的蜜蜂。 荔枝林深处,隐隐露出一角白屋,那是

温泉公社的养蜂场,却起了个有趣的名儿,叫“蜜蜂大厦”。正当十分春色,花开得正闹。养蜂员老梁
领我走进“大厦”,小心揭开一个木头蜂箱,箱里隔着一排板,每块板上满是蜜蜂,蠕蠕地爬着。蜂王

是黑褐色的,身量特别细长,每只蜜蜂都愿意用采来的花精供养它。

⑤我问老梁:“像这样一窝蜂,一年能割多少蜜?”
⑥老梁说:“能割几十斤。蜜蜂这物件,最爱劳动。广东天气好,花又多,蜜蜂一年四季都不闲

着。酿的蜜多,自己吃的可有限。每回割蜜,给它们留一点点糖,够它们吃的就行了。它们从来不

争,也不计较什么,还是继续劳动、继续酿蜜,整日整月不辞辛苦……”
⑦我又问道:“这样好蜜,不怕什么东西来糟害么?”

⑧老梁说:“怎么不怕?你得提防虫子爬进来,还得提防大黄蜂。大黄蜂这贼最恶,常常落在蜜
蜂窝洞口,专干坏事。”

⑨我不觉笑道:“噢!自然界也有侵略者。该怎么对付大黄蜂呢?”

⑩老梁说:“赶!赶不走就打死它。要让它待在那儿,会咬死蜜蜂的。”
⑪我想起一个问题,就问:“可是呢,一只蜜蜂能活多久?”

⑫老梁回答说:“蜂王可以活三年,一只工蜂最多能活六个月。”

⑬我说:“原来寿命这样短。你不是总得往蜂房外边打扫死蜜蜂么?”
⑭老梁摇一摇头说:“从来不用。蜜蜂是很懂事的,活到限数,自己就悄悄死在外边,再也不回

来了。”

7
⑮我的心不禁一颤:多可爱的小生灵啊,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蜜蜂是在酿蜜,
又是在酿造生活;不是为自己,而是在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又多么高尚

啊!

⑯透过荔枝树林,我沉吟地望着远远的田野,那儿正有农民立在水田里,辛辛勤勤地分秧插秧。
他们正用劳力建设自己的生活,实际也是在酿蜜——为自己,为别人,也为后世子孙酿造着生活的

蜜。

⑰这黑夜,我做了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

请用恰当的词语概括作者对蜜蜂的情感的过程。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