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

故宮參觀作品分析報告-無紋水仙盆

112082034 邱睿瑀 醫科 27 級

外觀
其高 6.9 公分,長 23,寬 16.4 公分,口徑 23 公分,重 670 公克。盆呈橢圓
狀,口部略寬於底,呈現上大下小的趨勢。底部有四雲頭形足作為支撐。盆整
體佈滿天青釉,色澤極為勻潤,只稜角或轉折處呈淡粉色。通體乾淨無瑕,無
開片之紋路,底部則有乾隆命人所刻之詩文及兩枚鈐印。

圖/轉折處呈淡粉
特色
青瓷無紋水仙盆為北宋時期由汝窯燒製之瓷器。目前傳世之汝窯水仙盆有六
件,其中四件收藏於台北故宮,而此件作品又為其中唯一無開片紋路(蟹爪紋)
者,可說是明代鑑賞家曹昭所言:「有蟹爪紋者真,無紋者尤好」之最好例證。
清朝時乾隆帝對於此件作品可說是愛不釋手,甚至降旨在其底部加刻御製詩、鈐
印,並設計陳設之木座。

圖/底部刻有詩句、印章

底部加刻之詩句:
官窯莫辨宋還唐 火氣都無有葆光
便是訛傳猧食器 蹵枰卻識豢恩償
龍腦香薰蜀錦裾 華清無事飼康居
亂碁解釋三郎急 誰識黃虬正不如
乾隆御題
比德 朗潤
其中,木座內建一抽屜,而抽屜內又放了《乾隆御筆書畫合璧》圖冊,共八
開,每開一幅,為乾隆臨摹四大書法家之各作品、畫作。

圖/木座中抽屜內放有乾隆臨摹名家之作品
製作背景:北宋汝窯

由來
宋代五大名窯:汝哥官定鈞,而其中汝(官)窯便是青瓷之首,南宋葉寘在
《坦齋筆衡》所說:「本朝以定州白瓷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窯器,故河
北、唐、鄧、耀州悉有之,汝窯為魁。」可為其證。其實,在北宋末年宋徽宗
時期汝窯才開始作為進貢皇宮之瓷器,而前後時間不超過 20 年。其實在古時並
沒有汝窯這個名詞,實為後人所命名。現在所看到的汝瓷,指的是北宋時期汝
州(今河南)窯廠所燒製的瓷器,而我們所熟知的汝窯即為「汝官窯」,為宮廷之
御用瓷器,民間禁燒,其他窯廠所作之瓷器則稱臨汝窯或汝民窰。

特色
講到汝窯,不可不提的就是其開片過後的紋路,又稱做蟹爪紋、魚子紋或龜甲
紋。因為汝州的窯土與所用的釉料膨脹係數不同,導致這些瓷器自然而然的出
現這些細小的裂紋。雖說是瑕疵,但卻為汝瓷增添了另一種獨特的美,相較
「瑕不掩瑜」,「瑕而添瑜」或許更適合些。

釉色方面,與其他兩者不同的是其代表色為天青色,而這個顏色也不只一種,
有著各式各樣的細節變化,宋徽宗曾引用後周世宗「雨過天青」來形容汝窯的
顏色。以這次的主角無紋水仙盆來說,其綠色較少,更多的是藍色的色調;瓷器
本身也不會太大件,符合北宋宮廷中重文輕武、充滿文氣的文人氣質。

另一個的特色,就是汝瓷的支釘燒。工匠們以小小的支釘作為瓷器的支撐點,
而通常支釘數量會是 3 或是 5 個(對於 4 的忌諱)。然而,支釘與瓷器底部的接
觸面在燒製完成後都會留下小小的芒點,還需要將其磨平,不論是在外觀還是
觸感都是物理性的破壞,因此後來此工法並沒有成為主流,在現代的工藝中也
已經幾乎無人使用了。但為什麼支釘燒會成為汝瓷的一大特色呢?其主要是因
為對於「滿釉」的追求。支撐點接觸面積越小,越能將釉料完整的包覆於瓷器
之上,因此汝窯的上釉稱為「滿釉支燒」。另外,支釘燒也能讓瓷器幾乎完整的
燒製,最後的成品也能事整件光滑了。然而無紋水仙盆是唯一無開片痕跡之水
仙盆,可見其彌足稀有,顯現其珍貴。
參考資料
㚕磬窯 h0ps://reurl.cc/E1LO3v
維基百科 h0ps://reurl.cc/ZyqYpl
故宮網站 h0ps://reurl.cc/5OZ0eV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