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

中四中國語文

《論仁論孝論君子》課文工作紙(1):《論孝》

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別:___________( ) 日期:_____________

1、 內容重點

內在誠敬之情 外在禮節行為

父母在生時:
1尊敬父母,所以不只在物 1. 「能養」:供養父母(層次較低)
質上供養父母,也在精神上 「事之以禮」 按禮節來侍奉父母(層次較高)
心存敬意地侍奉父母
2.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2時刻關心父母身體狀況 」:將父母之年齡記在心上,因雙親長壽而高興,
也因他們逐漸衰老而憂戚

父母有不對之處時:
1指出父母的錯誤 並非愚孝 1. 「幾諫」 委婉勸告
2在勸諫的形式上 顧全父母
的感受 2. 「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父母即使不
3在勸諫後 仍尊重父母的個 聽勸告,也要恭敬地不冒犯他們,擔憂而不怨恨
人選擇

父母去世後:
感念父母多年的養育恩情 「葬之以禮」:按禮節安葬和拜祭父母

層次大意:「論孝」部分論述了孝子的行為表現,以及其背後反映的內心態度

2、 體裁
文章出處 《論語》
文體 語錄體散文
文體特點 直接用說話形式記錄下來的文字。
《論語》記錄了孔子與弟子的日常對話,表現孔子的哲學思想

3、 問答(見課本頁4.10)

初階題型:內容分析

1
1 《論語》用詞簡練、準確,能以寥寥數字表達深刻道理。試據課文內容,回答下列問題

(1) 孔子用哪兩個字概括「孝」的含義?試從第5則摘錄該兩個字 1分)
無 違

(2) 承上題,試據課文的脈絡 分析上述兩個字的具體意思,試引文並略作說明 3分)


「無違」的真正意思是對待父母時,不可違反禮節。(1分)
在課文第5則,孔子就「無違」作進一步的解說,指出「無違」即「生,事之以禮;
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1分
由此可見,孔子所說的「無違」,當指無論父母生前死後,子女侍奉他們時都不可
以違反禮節。(1分)

2 根據第8則的內容,為甚麼孔子認為子女知道父母的年齡,會感到「一則以喜,一則以
懼」?試略加說明。 4分)
(1) 喜是因為:父母壽命長久,子女感到慶幸。(2分)
(2) 懼是因為:父母年事已高,子女害怕父母會患病或離世。(2分)

進階題型 應用題、評論題

3. 細閱下列資料,然後回答問題。
(1) 根據第6則的內容,孔子認為孝必須具備哪兩個層次的條件? 2分
孔子認為孝子不但要在物質上供養父母,更重要的是在精神態度上尊敬父母。(2分

(2) 承上題,試根據孔子對孝的看法,說明下列資料中少女的行為是否合乎孝。 5分)


臉書上載照顧老父照片 少女被指博取同情
【本報訊】上星期三,一名少女在臉書上載一系列照顧老父時的自拍照片,
標題為「我在努力照顧爸爸啊!」照片中的父親目光呆滯,步行、進食都需
要女兒幫助。照片上載後迅即被廣泛轉載,不少網民批評少女博取同情,目
的是為臉書爭取更多「like」,少女則矢口否認。
有網民指該少女把患病的老父當成宣傳工具,也有網民直言不能理解少
女的想法,父親身患重病,作為女兒的不但沒有擔憂之情,竟然還有興致自
拍,稱讚自己「努力照顧爸爸」。
少女其後在臉書澄清,上載照片的目的絕非博取同情,而是希望保留更
多與父親相處的珍貴回憶,希望網民不要曲解其原意。

答題指引:
第一步:立場
第二步:引述並解釋孔子對孝的看法
第三步:扣緊孔子的看法,從少女的行為找出兩項論據支持立場。
上品答案 中品至下品答案
少女的行為合乎孔子所述的孝道。(立場) 該名少女的行為符合孝

2
孔子說:「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 道,因為她願意照顧行
不敬,何以別乎?」他認為孝子不但要供養父母,更重要 動不便的父親。現今社
的是尊敬父母。(1分) (引述孔子觀點) 會中,願意照顧年老父
母的子女已經不多,可
文中雖未顯示少女在金錢上供養父親,但她願意為行動不 見資料中的少女是難得
便的父親提供所需的幫助和照顧,如不厭其煩地協助其進 的孝女。(1分)
食 已符合孔子在精神態度上孝敬的要求。(2分) (論據1)

至於有人批評少女,把照顧父親的照片上載至社交網站是
對父親不敬,少女已澄清這樣做是為了保留珍貴回憶 由此 該名少女的行為不符合
可見,她不但沒有違反孔子「尊敬父母」的精神,更有愛 孝道,因為她把照顧父
惜父親之情,所以她的行為合乎孝道。(2分)(論據2) 親的照片上載至社交網
站,實有自誇或博取同
情之嫌。 1分)我認為
少女的行為不合乎孔子所述的孝道。(1分) 把父親當成宣傳工具,
絕非孝順的行為。(1
孔子說:「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 分)
不敬,何以別乎?」他認為孝子不但要供養父母,更重要
的是尊敬父母。 1分)

她雖然照顧行動不便的老父,但卻沒有敬意,照顧父親時 學生評論少女的行為時
,拍攝照片自娛,心態似乎是兒戲多於敬愛。 2分) ,只以個人想法或現今
子女的行為作為評價標
此外,她把相關照片上載至社交網站,不僅有自誇孝順或 準,卻沒有根據孔子所
博取同情之嫌,更令父親患病的窘態公諸於世,這是 不敬 述的孝道精神作出判斷
之舉,違背了孔子提出的孝道精神。(2分) ,明顯犯了審題不周的
錯誤。

4. 根據第7則的內容,回答下列問題。
(1) 孔子認為如果父母犯錯,子女應該怎樣做? 2分)
答 子女首先要委婉規勸父母。(1分)如果父母不聽從,子女也不可違逆、冒犯他們,
要尊敬他們,為他們憂慮而不心生怨恨。(1分)

(2) 承上題,有人認為孔子的想法不合時宜,你同意嗎?試說明你的見解。 5分)


答題指引:
第一步:立場;
第二步:引述孔子對父母犯錯的看法;
第三步:「不合時宜」指不合現代思想、不符現時社會需要等,故應指出何謂時宜
第四步:結合上述思想,分析孔子說法是否不合時宜。第一步:立場;

上品答案 中品至下品答案

3
我同意孔子的想法不合時宜。(立場) 我同意孔子的想法不合
時宜。孔子是春秋時代
對於父母犯錯,孔子說:「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 的人,跟二十一世紀相
又敬不違,勞而不怨。」(1分) (引述孔子觀點) 距甚遠,其中很多人和
事都改變了。現今的父
現今社會講求公平、公正,犯錯的人不論輩分高低, 母子女關係變得平等,
都不可姑息縱容,父母也不例外。(1分) (現今社會觀點 孔子的主張當然不合時
) 宜了。(1分)

孔子認為犯錯的父母如果冥頑不靈,子女不但不可直 雖能表明立場,並點出
斥其非,更要懷着敬意地接受,這種姑息錯誤的做法 現今社會的特點,但未
,只會令社會瀰漫習非成是的風氣,打擊公平、公正 能具體說明所述特點跟
的價值觀。(2分)(提出論據) 孔子看法的關係,論述
流於空泛。

我不同意孔子的想法不合時宜。
我不同意孔子的看法不
對於父母犯錯,孔子說:「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 合時宜。孔子生活的年
又敬不違,勞而不怨。」(1分) 代固然跟我們相去甚遠
,但親子關係沒有改變
現今社會講求互相尊重,即使身邊的朋友犯了錯,我
,父母養育子女的恩情
們也會好言相勸,留有餘地;對待有養育之恩的父母
哪會改變?所以孔子的
,我們不是應該更加尊重嗎?(1分)
看法仍切合現今社會
。(0分)
故此我認同孔子所說,如果父母犯錯,子女應該委婉
地表達意見,不應冒犯他們,以顧全他們的尊嚴。(2
未能針對父母犯錯一事
分)
加以回應, 只泛論一般親
子關係, 文不對題。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