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22

内容简介

曾谨言主编的《量子力学教程》是我国高校采用较多的量子力学权威教材之一。作为该教材的配套辅导书,本书具有以
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整理名校笔记,浓缩内容精华。

本书每章的复习笔记均对该章的重难点进行了整理,并参考了国内名校名师讲授该教材的课堂笔记。因此,本书的内容
几乎浓缩了该教材的知识精华。

2.解析课后习题,提供详尽答案。

本书参考大量量子力学相关资料,对曾谨言《量子力学教程》(第3版)的课后习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

3.精选考研真题,巩固重难点知识。

为了强化对重要知识点的理解,本书精选了部分名校近年的量子力学考研真题和相关典型习题,这些学校均以该教材作
为考研参考教材。所选考研真题基本涵盖了每章的考点和难点,特别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凸显当前热点。
目 录

第1章 波函数与Schrödinger方程

1.1 复习笔记

1.2 课后习题详解

1.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第2章 一维势场中的粒子

2.1 复习笔记

2.2 课后习题详解

2.3 名校真题详解

第3章 力学量用算符表达

3.1 复习笔记

3.2 课后习题详解

3.3 名校真题详解

第4章 力学量随时间的演化与对称性

4.1 复习笔记

4.2 课后习题详解

4.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第5章 中心力场

5.1 复习笔记

5.2 课后习题详解

5.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第6章 电磁场中粒子的运动

6.1 复习笔记

6.2 课后习题详解

6.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第7章 量子力学的矩阵形式与表象变换

7.1 复习笔记

7.2 课后习题详解

7.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第8章 自 旋
8.1 复习笔记

8.2 课后习题详解

8.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第9章 力学量本征值问题的代数解法

9.1 复习笔记

9.2 课后习题详解

9.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第10章 微扰论

10.1 复习笔记

10.2 课后习题详解

10.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第11章 量子跃迁

11.1 复习笔记

11.2 课后习题详解

11.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第12章 其他近似方法

12.1 复习笔记

12.2 课后习题详解

12.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第1章 波函数与Schrödinger方程

1.1 复习笔记

本章介绍了量子力学中最基本的波函数概念和表达形式,并且介绍了波函数的统计诠释和量子态的叠加原理,相应的引
入描述量子态动力学过程的薛定谔方程,相比较于经典物理中的牛顿定律,在量子力学中,非相对论情况下的薛定谔方
程同样占据了重要地位,对于有限几种可解模型,包括势阱、势垒和线性谐振子,以及氢原子情形,薛定谔方程可以求
解出波函数和能级的具体形式,其结果可以完美解释物理实验中相关现象和数据,而对于不可精确求出解析解的模型,
针对具体不同的模型,在物理背景的考虑下可以进行相应的近似处理,由薛定谔方程得出的近似解也可以比较满意地对
实验现象和结果做出解释,后面的章节微扰理论部分会对近似求解详细阐述,在高等量子力学中,将会介绍相对论情形
下的狄拉克方程。

一、波函数的统计诠释

1 实物粒子的波动性

de Broglie(1923)提出了实物粒子(静质量m≠0的粒子,如电子)也具有波粒二象性(wave-particle duality)的假设,即
与动量为p和能量为E的粒子相应的波的波长λ和频率ν为

λ=h/p,ν=E/h

并称之为物质波(matter wave)。

2 概率波,多粒子体系的波函数

Born提出的波函数的概率诠释:|ψ(r)|2ΔxΔyΔz表征在r点处的体积元ΔxΔyΔz中找到粒子的概率,根据波函数的统计诠
释,要求波函数ψ(r)满足下列条件

这称为波函数的归一化(normalization)条件。

归一化条件就可以简单表示为

(ψ,ψ)=1

3 动量分布概率(三维情况下)

动量分布概率密度即|φ(p)|2。

4 不确定性原理与不确定度关系
位置(坐标)和动量的不确定性关系

上式表明粒子处于任何量子态下,它的位置(坐标)和动量不能同时具有完全确定的值,x和p是一对对偶量,同理,能
量E和时间t也具有相同的关系式。

5 力学量的平均值与算符的引进

p为动量算符,在坐标表象中其具体表达形式为

→ → ∧
l=r×p(角动量算符)

l是一个矢量算符,它的三个分量可以表示为


A是与力学量A相应的算符,其平均值为

如波函数未归一化,则
与经典Hamilton量H=T+V相应的算符表示为

其中,T为粒子的动能,V为粒子在势场中的势能。

6 统计诠释对波函数提出的要求

根据统计诠释,对波函数ψ(r)的要求为

(1)|ψ(r)|2取有限值,即要求ψ(r)取有限值。

(2)波函数需要满足归一化条件(平方可积)

但概率描述中实质的问题是相对概率,因此,在量子力学中并不排除使用某些不能归一化的理想的波函数,比如平面
波。

(3)|ψ(r)|2单值,但ψ(r)不一定取单值。

(4)波函数ψ(r)及其各阶微商的连续性(一般情形可以这样考虑,但遇到特殊情况要视具体的势能而定)。

7 索末菲量子化条件的推广

8 波粒二象性(见表1-1-1)

表1-1-1 波粒二象性相关概念
二、Schrödinger方程

1 Schrödinger方程的引进

在势场V(r)中的粒子的波函数满足的微分方程,称为Schrödinger波动方程。

2 Schrödinger方程的讨论

定域的概率守恒

对于一个粒子(非相对论情形)来说,在全空间中找到它的概率之总和应不随时间改变,即

① 式为概率守恒的微分表达式,其形式与流体力学中的连续性方程相同。

3 能量本征方程

假设势能V不显含t,则波函数可以写为

其中ψE(r)满足下列方程:

在有的条件下,特别是束缚态边条件,只有某些离散的E值所对应的解才是物理上可以接受的,这些E值称为体系的能量
本征值(energy eigenvalue),而相应的解ψ(r)称为能量本征函数(energy eigen function),方程② 就是势场V(r)中
粒子的能量本征方程,也称为不含时(time-independent)Schrödinger方程。

不同的能量本征值相应的本征函数是正交归一化的(设E取离散值),即

Schrödinger方程的更普遍的表示是

∧ ∧
H是体系的Hamilton算符,当H不显含t时,体系的能量是守恒量,方程③ 可以分离变量,此时,不含时Schrödinger方
程,即能量本征方程,为

Hψ=Eψ

4 定态与非定态

若在初始时刻(t=0)体系处于某一个能量本征态ψ(r,0)=ψE(r),则

形式如式④ 的波函数所描述的态,称为定态(stationary state),处于定态下的

粒子具有如下特征:

(1)粒子在空间的概率密度ρ(r)=|ψ(r)|2以及概率流密度j显然不随时间改变

(2)任何(不显含t的)力学量的平均值不随时间改变。
(3)任何(不显含t的)力学量的测量概率分布也不随时间改变。

由若干个能量不同的本征态的叠加所形成的态,称为非定态(non stationary state)。

5 多粒子体系的Schrödinger方程

设体系由N个粒子组成,粒子质量分别为mi(i=1,2,3,…,N),体系的波函数表示为ψ(r1,…,rN,t),设第i个
粒子受到的外势场为Ui(ri),粒子之间相互作用为V(r1,…,rN,t),则Schrödinger方程表示为

其中

而不含时Schrödinger方程表示为

E为多粒子体系的本征能量。

三、量子态叠加原理

1 量子态及其表象

当ψ(r)给定后,三维空间中一个粒子所有力学量的测值概率分布就确定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讲,ψ(r)完全描述了一
个三维空间中粒子的量子态,所以波函数也称为态函数。

2 量子态叠加原理,测量与波函数坍缩

(1)设体系处于ψ描述的态下,测量力学量A所得结果是一个确切值a1(ψ1也称为A的本征态,A的本征值为a1),又假设
在ψ2态下,测量A得的结果是另一个确切值a2(ψ2也是A的一个本征态,本征值为a2),则在ψ=c1ψ1+c2ψ2所描述的状态
下,测量A所得结果,既可能为a1,也可能为a2(但不会是另外的值),而测得结果为a1或a2的相对概率是完全确定的,
我们称ψ态是ψ1态和ψ2态的相干叠加态。

(2)按照von Neumann的看法,量子态坍缩(collapse)即在测量过程中,粒子的状态从叠加态坍缩成为某一能量本征态
ψ1态或者ψ2态。
1.2 课后习题详解

1-1 设质量为m的粒子在势场V(r)中运动。

(a)证明粒子的能量平均值为E=∫Wd3r,式中

(b)证明能量守恒公式

证明:(a)由力学量的平均值可得:粒子能量平均值为(设ψ已归一化)

其中第一项可化为面积分,对于归一化的波函数,可以证明此面积分为零(见《量子力学教程》,18页脚注),所以

(b)按能量密度W和能流密度s的定义和含时薛定谔方程
因此

1-2 考虑单粒子的Schrodinger方程

V1与V2为实函数。

(a)证明粒子的概率(粒子数)不守恒。

(b)证明粒子在空间体积τ内的概率随时间的变化为

证明:由已知Schrodinger方程

取复共轭

① ×ψ*-② ×ψ得
利用Stokes定理将体积分转化为面积分,可得

对于可归一化波函数,当τ→∞,上式第一项(面积分)为0,而V2≠0,所以 不为0,即粒子数不守恒。

1-3 对于一维自由粒子

(a)设波函数为

试用Hamilton算符

对ψp(x)运算,验证

说明动量本征态ψp(x)是Hamilton量(能量)本征态,能量本征值为E=p2/(2m)

(b)设粒子在初始(t=0)时刻,ψ(x,0)=ψp(x),求ψ(x,t)

(c)设波函数为

可以看成无穷多个平面波eikx的叠加,即无穷多个动量本征态 的叠加,试问ψ(x)=δ(x)是否是能量本征态?

(d)设粒子在t=0时刻ψ(x,0)=δ(x),求ψ(x,t)。

解:(a)利用已知条件带入可得
所以动量本征态ψp(x)是Hamilton量(能量)的本征态,能量本征值为E=p2/(2m)。

(b) 其Fourier变换为

由于ψ(x,0)是能量本征态,因此,

(c)对于自由粒子,动量本征态,亦即能量本征态,由于δ(x)是无穷多个动量本征态 的叠加,所以ψ(x)=
δ(x)不是动量本征态,即可以推知它也不是能量本征态。

(d)因为ψ(x,0)=δ(x),由傅里叶变换可得:

所以

计算中利用了积分公式


所以

1-4 设一维自由粒子的初态为一个Gauss波包

(1)证明初始时刻, ,

(2)计算t时刻的波函数

解:(1)在坐标表象中,利用力学量的平均值公式可得,初始时刻

由傅里叶变换的逆变换可得
所以,在动量表象中,利用力学量的平均值公式可得:

(2)利用傅里叶变换和已知条件可得,在t>0时的波函数
可见随时间的增加,波包逐渐扩散,振幅逐渐减小,对比上面所求x的改变量的平均值逐渐增大。

1-5 设一维自由粒子的初态为ψ(x,0),证明在足够长时间后,

式中

是ψ(x,0)的Fourier变换

提示:利用

证明:根据自由粒子的动量(能量)本征态随时间变化的规律eikx→ei(kx-ωt),式中

所以利用傅里叶变换可得时刻t的波函数为

当时间足够长后(t→∞),利用积分公式
对比可知,上式被积函数中指数函数具有δ函数的性质,即

1-6 按照粒子密度分布ρ和粒子流密度分布j的表示式[1-2节式(13),(14)]

定义粒子的速度分布v

证明 设想v描述一个速度场,则v为一个无旋场。

证明:利用粒子的速度分布v公式,可知

1-7 处于势场V(r)中的粒子,在坐标表象中的能量本征方程表示成
试在动量表象中写出相应的能量本征方程。

解:利用ψ(r)的Fourier变换

将其带入定态薛定谔方程可知

所以在动量表象中相应的能量本征方程为
1.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一、选择题

1 光子和电子的波长都为5.0埃,光子的动量与电子的动量之比是多少?[中南大学2009研]

A.1

B.3×1010

C.3.3×10-11

D.8.7×10-21

【答案】A

【解析】由德布罗意波长公式p=h/λ可知,由于普朗克常数h为常量,所以粒子的动量仅与其对应的波长有关,并且成反
比关系,当粒子的波长相同时,则二者动量大小必定相同,选A。

2 考虑如图1-3-1所示的电子干涉实验,电子从距屏为L的电子枪发射,屏上有两个特别窄的狭缝(缝宽为电子的德布
罗意波长数量级),观察干涉图样的探测器置于屏的另一侧L处,如果电子枪向上移动(沿y方向)距离d,则干涉图样
( )。[中南大学2009研]

A.向上移动距离d

B.向下移动距离d

C.向上移动距离d/2

D.向下移动距离d/2

图1-3-1

【答案】B

【解析】分析未移动前位于屏幕正中间的点,令偏上的光线为a,偏下的光线为b,未移动前,a和b的光程相等,电子枪上
移后,a在狭缝左边光程减小,b在狭缝右边光程增加,为保证a和b光程再次相等,应该使a在狭缝右边光程相对于b在狭
缝右边光程增加,于是干涉图样只能下移,再考虑到狭缝与电子枪和屏幕距离相等,于是整个装置具有对称性,为保证a
和b的光程相等,干涉图样只能向下移动距离d。
3 题2中,如果电子枪开始以较太的能量向屏发射电子,则( )。[中南大学2009研]

A.干涉图样中相邻最大值之间的距离减小

B.干涉图样向上移动

C.干涉图样变蓝

D.干涉图样消失

【答案】A

【解析】A项,由德布罗意波长公式λ=h/p以及E2=me2c4+p2c2(当电子速度未接近光速时,可以不考虑相对论效应,直
接使用E=P2/(2m)来分析)可知,当能量E增加后,动量p增加,导致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λ减小,而干涉条纹间距
Δx∝λ,因而增加电子能量将导致干涉条纹间距减小。B项,电子能量增加并不会对光程产生影响,故不影响干涉图像位
置。C项,电子能量增加并不会改变屏的特征光谱,不会变蓝。D项,题中提到狭缝间距尺寸在德布罗意波长数量级,在
电子能量变化不是很大时,电子波长应该仍与狭缝间距相当,干涉图样不会消失。

4 题2中,如果两缝之间距离加倍,则干涉图样中相邻最大值之间距离( )。[中南大学2009研]

A.加倍

B.为原来的四倍

C.为原来的二分之一

D.不变

【答案】C

【解析】设狭缝间距为d,则由双缝干涉条纹间距公式有条纹间距Δx=Lλ/d,则显然当d加倍时,必定导致条纹间距变为
原来的二分之一。

5 题2中,如果每个缝宽度加倍,则干涉图样中相邻最大值之间距离( )。[中南大学2009研]

A.加倍

B.为原来的四倍

C.为原来的二分之一

D.不变

【答案】D

【解析】设狭缝间距为d,则由双缝干涉条纹间距公式有条纹间距Δx=Lλ/d,则显然条纹间距与缝的宽度无关,即条纹间
距不变。

6 题2中,如果只有一个缝的宽度加倍(原来两缝宽度相同),则( )。[中南大学2009研]

A.干涉图样消失

B.干涉图样中相邻最大值之间距离改变

C.干涉图样向变宽狭缝移动
D.干涉图样的最大强度与最小强度之差减小

【答案】D

【解析】A项,缝宽度的变化并不会影响产生干涉图样的条件——电子波长与缝的间距相近,干涉条纹不会消失。B项,
同样由条纹间距Δx=Lλ/d可知,条纹间距也不会有变化。C项,缝宽度变化也不会影响光程,干涉图样位置也不会因此
发生变化。D项,只改变一个缝的宽度将导致从缝射出的两列光波振幅不同,因而最小强度无法变为0,最终导致干涉图
样的最大强度与最小强度之差减小。

7 题2中,如果探测器置于某一狭缝的旁边,由此可确定某一电子是否通过该狭缝,则( )。[中南大学2009研]

A.干涉图样向装探测器的狭缝移动

B.干涉图样中相邻最大值之间距离改变

C.干涉图样消失

D.干涉图样变弱

【答案】C

【解析】

当电子枪以极慢速度发射电子,单个电子经过双狭缝,最终达到屏幕,经过一段时间后,数目可观的电子在屏幕上的亮
斑形成干涉条纹,这完全是量子效应,这可以用量子力学来解释,对于单个电子,其经过上狭缝的波函数为ψ1,电子经
过下狭缝的波函数为ψ2,电子到达屏幕的总的波函数为ψ=c1ψ1+c2ψ2,所以当求解电子在屏幕上某一点的几率密度时,
就会出现干涉项,这就是量子干涉的最重要的原因,针对本题题意,当将探测器置于某一狭缝的旁边来探测电子是否通
过该狭缝时,这就会破坏量子干涉,干涉项消失,所以导致干涉图样消失。

【注】量子干涉是初学量子力学者区分经典物理和量子力学的比较好的示例,也包含了很丰富的量子力学的物理图像和
机制,关于量子干涉的精彩论述可以参考费曼物理学讲义Ⅲ第一章。

二、填空题

1 普朗克的量子假说揭示了微观粒子______特性,爱因斯坦的光量子假说揭示了光的______性。[中南大学2010研]

【答案】量子;波粒二象性

【解析】普朗克为解释黑体辐射规律而提出量子假说E=hν,爱因斯坦后来将此应用到了光电效应上,并因此获得诺贝尔
奖,二人为解释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作出了重大贡献,这位量子力学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2 对一个量子体系进行某一物理量的测量时,所得到的测量值肯定是______当中的某一个,测量结果一般来说是不确
定的,除非体系处于______。[中南大学2010研]

【答案】本征值;力学量的本征态

【解析】物理量的测量值应该对应其本征值中的一个,对于任一波函数,因为可以用力学量的本征态叠加而成,这就导
致物理量的测量值可以是它的任一本征值,测得各个本征值满足一定概率分布,只有当体系处于力学量本征态时,测量
值才为确定值,即力学量的本征值。

三、简答题

1 什么是定态?若系统的波函数的形式为
问Ψ(x,t)是否处于定态?[湖南大学2009研]

答:体系能量确定且不随时间变化的状态叫定态,定态的概率密度和概率流密度均不随时间变化。

不是,体系能量有E和-E两个值,体系能量满足一定概率分布而并非确定值。

2 试表述量子态的叠加原理并说明叠加系数是否依赖于时空变量及其理由。[南京大学2009研]

答:量子态的叠加原理:若φ1,φ2,φ3,…,φn为粒子可能处于的态,那么这些态的任意线性组合仍然为粒子可能处于
的态。

叠加系数不依赖于时空变量,因为量子态的叠加原理已经明确说明了是任意线性组合,即表明了叠加系数不依赖于任何
变量。

四、计算题

设一维谐振子的初态为ψ(x,0)=cos(θ/2)Φ0(x)+sin(θ/2)Φ1(x)即基态与第一激发态叠加,其中θ为实参数。

(1)求t时刻的波函数ψ(x,t)。

(2)求t时刻处于基态及第一激发态的概率。

(3)求演化成-ψ(x,t)所需的最短时间tmin。[中科院2010研]

解:(1)一维谐振子定态能量和波函数:

任意时刻t的波函数可表示为

已知t=0时刻的波函数是

ψ(x,0)=cos(θ/2)Φ0(x)+sin(θ/2)Φ1(x)

得,C0=cos(θ/2),C1=sin(θ/2)。

在n=0,1的本征态的相应能量分别为:

则任意时刻t的波函数可以表示为

【注】因为Φ0(x)和Φ1(x)分别为一维谐振子的基态与第一激发态,所以可以直接使用

求解任意时刻t的波函数。

(2)t时刻处于基态的几率为|C0|2=cos2(θ/2),处于第一激发态的几率|C1|2=sin2(θ/2)。

(3)设t′时刻粒子的波函数是ψ(x,t′)=-ψ(x,t),即

可得-iωt′/2=-iωt/2-i(2n-1)π,解得Δt=2(2n-1)π/ω。

所以当n=1时有最小时间,即tmin=2π/ω。
第2章 一维势场中的粒子

2.1 复习笔记

本章介绍了应用薛定谔方程的几种物理模型,包括方形势垒、方形势阱、δ势和一维谐振子,通过求解薛定谔方程,可以
相应的得出本征值和本征波函数,并且由波函数对于一些物理模型的性质进行讨论,比如反射和透射,一方面,通过薛
定谔方程所求解的本征值和本征波函数可以加深对经典物理学和量子力学巨大的差异的理解,另外一方面,在非相对论
的情形下,对典型物理模型的量子特性进行实际研究。

一、一维势场中粒子能量本征态的一般性质

此即一维粒子的能量本征方程,以下定理1到4,不仅对一维问题成立,对于三维问题也同样适用。

1 定理1

当势函数V为实数时,设φ(x)是方程① 的一个解,对应的能量本征值为E,则φ*(x)也是方程① 的一个解,对应的能


量也是E。

2 定理2

对应于能量的某个本征值E,总可以找到方程① 的一组实解,凡是属于E的任何解,均可表示为这一组实解的线性叠加。

3 定理3

设V(x)具有空间反射不变性,V(-x)=v(x),如φ(x)是方程① 的对应于能量本征值E的解,则φ(-x)也是方
程① 的对应于能量E的解。

(1)空间反射算符P

空间反射算符P定义为

Pψ(r)=ψ(-r)

(2)偶宇称与奇宇称

如果对应于某能量E,方程①

的解无简并,则解必有确定的宇称(parity)
Pψ(x)=Cψ(x)

对于上式中C=+1的解

Pψ(x)=ψ(-x)=ψ(x)

称为偶字称(even parity)解。

对于C=-1的解

Pψ(x)=ψ(-x)=-ψ(x)

称为奇宇称(odd parity)解。

4 定理4

设V(-x)=V(X),则对应于任何一个能量本征值E,总可以找到方程①

的一组解(每一个解都有确定的宇称),而属于能量本征值E的任何解,都可用它们来展开。

5 定理5

对于阶梯形方位势

(V2-V1)有限,则能量本征函数φ(x)及其导数φ′(x)必定是连续的(但如|V2-V1|→∞,则定理不成立)。

6 定理6

对于一维粒子,设φ1(x)与φ2(x)均为方程① 的属于同一能量E的解,则

ψ1ψ2′-ψ2ψ1′=常数(与x无关)②

特殊情况:对于束缚态(bound state ,指粒子局限在有限空间中,即在无穷远处找到粒子的概率为0),当|x|→∞,所以


式② 中常数必为0,因此,对于同属于能量E的任何两个束缚态波函数φ1,与φ2,

ψ1ψ2′=ψ2ψ1′

7 定理7

设粒子在规则(regular)势场v(χ)(v(χ)无奇点)中运动,如存在束缚态,则必定是不简并的。

二、方势
1 无限深方势阱,离散谱

(1)无限深方势阱本征能量

该本征能量表达式说明:并非任何E值所相应的波函数都满足本问题所要求的边条件,一维无限深方势阱中粒子的能量
是量子化的,即构成的能谱是离散的(discrete)。

(2)无限深方势阱本征波函数

归一化波函数表示为

2 束缚态与离散谱

只当粒子能量取某些离散值E1,E2,E3,…时,相应的波函数φ1(x),φ2(x),φ3(x),…才满足束缚态边条件:|x|
→∞处,φ(x)→0,这些能量值即能量本征值,相应波函数即能量本征函数。

3 势垒贯穿(隧道效应)

方形势垒

在量子力学中,与经典物理显著不同的是,能量E大于U0的粒子有可能越过势垒,但也有可能被反射回来;而能量E小于
U0的粒子有可能被势垒反射回来,但也有可能贯穿势垒而运动到势垒右边x>a的区域中去。当E>U0,透射系数D表示贯
穿到x>a区域的粒子在单位时间内流过垂直于x方向的单位面积的数目,与入射粒子(在x<0区域)单位时间内流过垂直
于x方向的单位面积的数目之比。反射系数R表示反射波概率流密度与入射波概率流密度之比。

有R+D=1,D和R都小于1,这说明入射粒子一部分贯穿势垒到x>a区域,另一部分被势垒反射回去。

当E<U0,粒子的能量E很小,以致k3a>>1(其中, )时,贯穿系数为

对于任意势垒U(x),贯穿系数为
当a趋近无限小,U0趋近无限大时,这时候的势垒就是δ函数,这种情况下对薛定谔方程在a点附近做一次积分可得

其余的求解步骤和一般的势垒相同。

三、δ势

1 δ势的穿透

设质量为m的粒子(能量E>0)从左入射,碰到δ势垒(图2-1-1)

图2-1-1

V(x)=γδ(x)(常数γ>0)

利用薛定谔方程在x=0附近积分可以得出δ势中φ′的跃变条件为

δ势垒的反射系数和透射系数如下:

2 势阱中的束缚态

要求束缚能量本征态(不简并)具有确定宇称,以下分别讨论。
(1)偶宇称态

归一化的束缚能量本征态波函数可表示为(取C为实数)

(2)奇宇称态

波函数应表示为:

3 δ势波函数微商的跃变条件

δ势波函数微商的跃变条件如下:

四、粒子流密度和粒子数守恒定律

1 粒子流密度定义

2 概率密度
→ → →
在时刻t在r点周围单位体积内粒子出现的概率(即概率密度)是ω(r,t)=y*(r,t)y(r,t)。

3 概率(粒子数)守恒

概率(粒子数)守恒定律的微分形式

【注】上式和经典物理的连续性方程形式一样,但不能完全用经典物理的方式去理解量子力学,上面的概率守恒定律正
是体现了波函数要满足的三个条件,即有限性、单质性和连续性。

五、一维谐振子
1 一维谐振子本征能量

此即谐振子的能量本征值,可以看出,谐振子的能级是均匀分布的,相邻的两条能级的间距为 。

2 一维谐振子本征波函数

一维谐振子波函数常用的关系式如下

其中

一维线性谐振子波函数满足关系如下:ψn(-x)=(-1)nψn(x)。

显而易见,n为偶数时,波函数具有偶宇称的性质,n为奇数时,波函数具有奇宇称的性质,波函数的这些特性都是因为
一维线性谐振子的势能函数U(-x)=U(x)引起的,类似的情况在硬壳模型中也会出现,当势能函数具有确定宇称
时,灵活应用这个特点,把波函数分成奇、偶宇称两种情况来讨论,求解波函数会更快捷清晰,所有这些都是由薛定谔
方程的线性性质决定的。
2.2 课后习题详解

2-1 设粒子限制在矩形匣子中运动,即

求粒子的能量本征值和本征波函数,如a=b=c,讨论能级的简并度。

解:由已知条件可知,粒子在匣子内的薛定谔方程为

其中

采用直角坐标系,方程的解可以分离变量。

再考虑到边条件ψ(x=0,y=0,z=0)=0,能量本征函数可表示为

ψ(x,y,z)=Asinkxx·sinkyy·sinkzz

由边界条件ψ(x=a,y=b,z=c)=0可以求出

kx=n1π/a,ky=n2π/b,kz=n3π/c,n1,n2,n3=1,2,3,…

粒子的能量本征值为

而归一化的能量本征函数为

对于方匣子a=b=c。
能级的简并度为满足

条件的正整数(n1,n2,n3)解的个数。

2-2 设粒子处于一维无限深方势阱中,

证明处于能量本征态ψn(x)的粒子,

讨论n→∞的情况,并与经典力学计算结果比较。

证明:利用薛定谔方程求解处于一维无限深势阱中的粒子,其本征函数为

由此利用力学量的平均值公式可得
在经典情况下,在区域(0,a)中粒子处于dx范围中的概率为dx/a,所以

显而易见,当n→∞,量子力学的结果与经典力学计算值一致。

2-3 设粒子处于一维无限深方势阱中

处于基态(n=1),求粒子的动量分布。

解:利用薛定谔方程求解处于一维无限深势阱中的粒子,基态波函数

因此利用傅里叶变换可得
由玻恩的波函数的概率诠释可知,测量粒子的动量的概率密度分布为|φ(p)|2。

2-4 设粒子处于无限深方势阱

中,粒子波函数为ψ(x)=Ax(a-x)A为归一化常数,(a)求A;(b)求测得粒子处于能量本征态

的概率Pn特别是P1;(c)作图,比较ψ(x)与ψ1(x)曲线,从P1>>Pn(n≠1)来说明两条曲线非常相似,即ψ(x)几
乎与基态ψ1(x)完全相同。

解:(a)根据波函数的归一化条件可知

可得

所以
(b)由本征函数的完备性可知,ψ(x)用ψn(x)展开

因此

Pn=|Cn|2=240[1-(-1)n]2/(n6π6)

只当n=1,3,5,…时,Pn才不为0,特别是P1=960/π6≈0.999,非常接近于1。考虑到归一化条件

可知Pn(n≠1)概率几乎为0,即ψ(x)与ψ1(x)概率几乎完全相同。

(c)
2-5 同上题,设粒子处于基态(n=1)

设t=0时刻阱宽突然变为2a,粒子波函数来不及改变,即

试问:对于加宽了的无限深方势阱

ψ(x,0)是否还是能量本征态?求测得粒子处于能量本征值E1的概率。

解:利用薛定谔方程可以求解无限深势阱,对于加宽了的无限深方势阱,能量本征值和能量本征态分别为

可见ψ(x,0)不再是它的能量本征态,由于势阱突然变宽,粒子波函数和能量来不及改变,粒子能量仍保持为

这是绝热过程,而ψ(x,0)可以按φn(x)展开,
经过计算可得

所以粒子处于φ2,即能量仍为E1=ε2的概率为|C2|2=1/2。

2-6 设粒子(能量E>0)从左入射,碰到下图所示的势阱,求透射系数与反射系数。

解:首先利用薛定谔方程求解粒子的波函数,然后根据粒子的透射系数和反射系数定义可得:

其中

反射系数为
其中

由上面所求解的R和T,不难验证概率守恒关系式

R+T=1

2-7 利用Hermite多项式的递推关系(附录A3,式(13)),证明谐振子波函数满足下列关系:

并由此证明,在φn态下 ,

证明:已知

Hn+1(x)-2xHn(x)+2nHn-1(x)=0
所以

利用本征函数的正交性,可得

同样,利用本征函数的正交归一性,可得
2-8 同上题,利用Hermite多项式的求导公式(附录A3,式(14)),证明

并由此证明,在ψn态下 ,

证明:利用谐振子波函数满足下列关系:

Hn′(x)=2nHn-1(x)

所以

(利用2-7题)

利用本征函数的正交性归一性,可知
类似,利用本征函数的正交归一性,可得

所以

2-9 谐振子处于ψn态下,计算

ΔxΔp。

解:当粒子处于谐振子的本征态ψn态时,

所以粒子的坐标和动量的涨落公式可得
因而

2-10 电荷为q的自由谐振子,能量算符为

H0=p2/(2m)+mω2x2/2①

能量本征函数记为ψn(x),能级记为En(0),如外加均匀电场ε,使振子额外受力f=qε,从而总能量算符变成

H=p2/(2m)+mω2x2/2-qεx②

新的能级记为En,本征函数记为φn(x),求En和φn,并将φn用ψn表示出来。

解: 分析题意,式② 中势能项可以变形为

其中

x0=qε/(mω2) ③

如作坐标平移,令

x′=x-x0 ④

由于

H可以表示成

H=p′2/(2m)+mω2x′2/2-mω2x02/2 ⑥

比较式① 和⑥ ,易见H和H0的差别在于变量由x换成x′,并添加了常数项(-mω2x02/2),由此可知

En=En(0)-mω2x02/2

φn(x)=ψn(x′)=ψn(x-x0)

所以,自由振子的能级为
因此

如引入坐标平移算符

它对波函数的作用是

Dx(x0)ψ(x)=ψ(x-x0)

则H和H0的本征函数可用平移算符联系起来:

φn(x)=ψn(x-x0)=Dx(x0)ψn(x)

反之

ψn(x)=φn(x+x0)=Dx(-x0)φn(x)

2-11 设粒子在下列势阱中运动,求粒子的能级,

解:由粒子在势阱中所受的势能可以得出定态Schrodinger方程为

此即Hermite多项式所满足的微分方程,但要求ψ(x)满足ψ(x)=0,x<0②

要保证ξ→+∞,ψ(ξ)→0则必须λ=2n+1,方程① 解为

An为归一化常数,相应能量本征值为
但根据x=0点的边界条件ψn(0)=0,n只能取奇数(n=2m+1,m=0,1,2…)因此能量本征值只能取

即只包含谐振子解中的奇宇称解,对于奇宇称解ψ(-x)=-ψ(x),自动保证ψ(0)=0。

2-12 一维无限深方势阱中的粒子,设初始时刻(t=0)处于

ψ1(x)与ψ2(x)分别为基态和第一激发态,求

(a)ψ(x,t),ρ(x,t)=ψ*(x,t)ψ(x,t)。

(b)能量平均值

(c)能量平方平均值

(d)能量的涨落

(e)体系的特征时间Δt计算ΔE·Δt。

解:(a)分析题意,由定态薛定谔方程可以求解出波函数的演变方程,可以直接使用

求解任意时刻t的波函数,因此可知

所以波函数的概率密度为
(b)因此由力学量的平均值公式可得

(c)因此由力学量的平均值公式可得

(d)因此能量的涨落为

(e)由ρ(x,t)可以求出周期τ

特征时间

所以

2-13 设粒子处于半壁无限高的势场中
求粒子能量本征值,以及至少存在一条束缚能级的条件。

图2-2-1

解:考虑-V0<E<0情况,分三个区域讨论:

① x<0区域的无穷大势能,根据定态薛定谔方程,有ψ≡0。

② 0<x<a区域根据定态薛定谔方程求解得ψ=Asin(kx+δ)

利用ψ(0)=0的边条件,可知δ=0所以ψ=Asinkx。

③ x>a区域,根据定态薛定谔方程求解得ψ∝e±βx,其中
考虑到x→+∞处,要求ψ为0的边界条件,只能取ψ(x)=Be-βx(x>a),然后根据x=a处(lnψ)′的连续条件,可求
出kcotka=-β,因此cotka=-β/k<0,所以ka处在第Ⅱ,Ⅳ象限中。

上式还可改为

sinka=±k/k0=±ka/(k0a)①

其中

用图解法可以近似求出方程① 的根,下图是有5个根的情况,这5个根是y=ka/(k0a)与y=|sinka|的交点(交点在Ⅱ,Ⅳ
象限中者)。

当V0→∞(k0→∞),即无限深方势阱情况,直线y=ka/(k0a)变成y=0(横轴),它与y=|sinka|的交点(在Ⅱ,Ⅳ象限
中者)为ka=nπ,n=1,2,3,…

图2-2-2

与对称势阱不同,半壁无限深势阱中的粒子,并不一定存在束缚态,而至少有一个束缚态存在的充要条件为:在ka=π/2
处,y=ka/k0a≤1,即

所以k0a≥π/2,因此

2-14 求不对称势阱(见图2-2-3)中粒子的能量本征值。
图2-2-3

解:讨论离散能级,即E<V2束缚态情况,这时,Schrodinger方程为

考虑到束缚态ψ(x)的边条件x→±∞,ψ(x)→0,ψ(x)可表示为

由dlnψ/dx在x=0和a处的连续条件,得出

k1=kcotδ,k2=-kcot(ka+δ)①

① 式等价于

从② 式中的两式消去δ得

当V2≠V1时,并不是任何条件下都有束缚态,由③ 式可知,仅当

时才有束缚态解,如能从③ 式求出k的可能取值kn则相应的能量本征值为
2-15 设谐振子初态为与基态相同的Gauss波包,但波包中心不在x=0点,而是在x=x0点

(1)计算ψ(x,t)。

(2)讨论波包中心的运动规律,与经典谐振子比较,考虑波包形状(波包宽度Ax)是否随时间改变?试与自由粒子的
Gauss波包随时间的演化比较。

解:分析题意,由题设可知

从量子力学来看,这个态就不可能是一个定态(处于定态的粒子,其空间分布概率密度不随时间改变),是无限多个能
量本征态按一定的权重的相干叠加,即

ξ=x/L

ψn(x)即

的能量本征态,可以证明

按式① ② 及 ,可得出t时刻的波函数

因此

相比,可见|ψ(x,t)|2是一个围绕x=0点振荡的Gauss波包,波形不变(波包不扩散),波包中心位置在xc=x(t)=
x0cosωt处,与经典振子(初位置在X=x0处)的振动规律完全相同,所以相干态是一个最理想的准经典态。
2.3 名校真题详解

一、选择题

一维自由电子被限制在x和x+Δx处两个不可穿透壁之间,Δx=0.5埃,如果E0是电子最低能态的能量,则电子的较高一
级能态的能量是多少?[中南大学2009研]

A.2E0

B.3E0

C.4E0

D.8E0

【答案】C

【解析】一维无限深方势阱中能级公式为

则可知,En与n2成正比,所以较高级能量与基态能量比值为E2/E1=(2/1)2=4,由题意,基态能量为E1=E0,则第一激
发态能量为E2=4E0

二、选择题

1 自由粒子被限制在x和x+1处两个不可穿透壁之间,按照经典物理,如果没有给出其他资料,则粒子在x和x+1/3之
间的概率是( )。[中南大学2010研]

A.0.25

B.0.33

C.0.11

D.0.67

【答案】B

【解析】按照经典力学,对于自由粒子而言,粒子处于空间的概率密度为常数,故概率与体积成正比,即所求概率为
(1/3)/1=1/3。

2 上题中,按照量子力学,处于最低能态的粒子在x和x+1/3之间被找到的概率是( )。[中南大学2010研]

A.0.19

B.0.72

C.0.33

D.0.50
【答案】A

【解析】取x为原点,则有波函数为

所求概率即

三、计算题

1 在一维情况下,若用Pab(t)表示时刻t在a<x<b区间内发现粒子的几率。

(a)从薛定谔方程出发,证明dPab/dt=J(a,t)-J(b,t),其中J(x,t)是几率流密度。

(b)对于定态,证明几率流密度与时间无关。[华南理工大2009研]

解:(a)设t时刻粒子的波函数ψ(x,t),波函数满足薛定谔方程:

对① 两端取复共轭得

做运算ψ*(x,t)×① -ψ(x,t)×② 得

上式两边同除以 移项得
则几率流密度公式为

上式可表示为

两端积分得:

又由于t时刻在区间(a,b)内发现粒子的几率为:

代入上式可得

(b)对于定态波函数

代入几率流密度方程

可得

是一个与t无关的量,故定态的几率流密度与时间无关。
2 证明

是线性谐振子的本征波函数,并求此本征态对应的本征能量,式中A为归一化常数, [华南理工大2009研]

解:已知线性谐振子的定态波函数和本征能量为

H0(αx)=1,H1(αx)=2αx,H2(αx)=4α2x2-2,…

本题中波函数

所以ψ(x)是线性谐振子的本征波函数,对应量子数n=2,因此容易得到其本征能量为

3 质量为m的粒子在宽度为a的一维无限深势阱中运动。

(a)建立适当的坐标系,写出哈密顿算符,求解定态薛定谔方程。

(b)当粒子处于状态

时,求测量粒子能量时的可能取得及相应的概率,其中ψ1(x)和ψ2(x)分别是基态和第一激发态。

(c)若上式的ψ(x)是t=0时刻的波函数,求粒子在其后任意时刻的波函数。[华南理工大学2010研]

解:(a)如图2-3-1建立坐标系,
图2-3-1

哈密顿算符

波函数ψ(x)满足薛定谔方程

当x<0,x>a时,ψ(x)=0。

当0<x<a时

的通解可表示为

ψ(x)=Asinkx+Bcoskx

利用边界条件ψ(0)=0,ψ(a)=0得,B=0,k=nπ/a,n=1,2,3,…,ψ(x)=Asinkx
由归一化可解得 ,定态薛定谔方程的解为

对应的定态能量为

(b)当粒子处于态

时,能量的可能值及几率为:

几率1/4。

几率3/4。

(c)任意时刻t的波函数可以表示为下面形式

其中

在此题中C1=1/2, 。

故任意时刻t的波函数
其中

【注】因为ψ1(x)和ψ2(x)分别是一维无限深势阱的基态和第一激发态,所以可以直接使用

求解任意时刻t的波函数。

4 粒子的一维运动满足薛定谔方程:

(1)若ψ1(x,t)和ψ2(x,t)是薛定谔方程的两个解,证明

与时间无关。

(2)若势能V不显含时间t,用分离变数法导出不含时的薛定谔方程,并写出含时薛定谔方程的通解形式。[华南理工大学
2011研]

解:(1)证明:

取式① 之复共轭,得

ψ2×③ -ψ1*×② ,得

对全空间积分:

所以与时间无关。

(2)设ψ(r,t)=ψ(r)f(t),代入薛定谔方程,分离变量后,得

E为既不依赖t,也不依赖r的常数。

这样

所以

因此,通解可以表示为

其中,ψE(r)是满足不含时的薛定谔方程
5 考虑一维双δ势阱:V(x)=-V0[δ(x+a)+δ(x-a)],其中V0>0,a>0。

(1)推导在x=a处波函数的连接条件。

(2)对于偶宇称的解,即ψ(-x)=ψ(x),求束缚态能量本征值满足的方程,并用图解法说明本征值的数目。[华南
理工大学2011研]

解:(1)薛定谔方程可表示为

m为粒子质量。

x=±a为方程的奇点,在x=a点处ψ″不存在,表现为ψ′不连续。

对上述方程积分

得出

(2)由题意知当x>a时,ψ″-k2ψ=0,其中

考虑到束缚态,因此解为ψ=Ae-kx。

当-a<x<a时,ψ″-k2ψ=0,其中

考虑到偶宇称ψ″-k2ψ=0,其中
考虑到偶宇称,因此解为ψ=Ce-kx+Cekx。

结合x=a处的边界条件和此处的波函数连续条件,可得

化去A,C后可得

此即能量本征值所需要满足的方程。

图2-3-2

所以满足此方程的本征值只有一个。

6 验证球面波

满足自由粒子的薛定谔方程:

(注: ,其中 代表仅与角度有关的微分算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8研]

解:

p2/(2m)=E③

由① ② ③ 式可得

此即所需证明方程。
7 一粒子在一维无限深势阱

中运动,求粒子的能级和对应的波函数。[湖南大学2009研]

解:由一维定态薛定谔方程有

又在边界处应该满足连续条件φ(0)=φ(2a)=0,故

由归一化条件有

对应能量为

8 设一维简谐振子的初始(t=0)波函数为

其中φn(x)为简谐振子的三个(n=0,1,2)最低能量的定态波函数,试求

(1)系数A=?

(2)t时刻的波函数φ(x,t)。

(3)t时刻的能量平均值。[南京大学2009研]

解:(1)由波函数的正交归一化条件有

(2)一维谐振子能量为

可以求解t时刻波函数为

(3)
各自对应概率为

均与时间无关,故t时刻粒子能量平均值为

9 设无外势场时,质量为μ能量为E>0的粒子的状态用球面波描写,试

(1)导出决定S波(l=0)波函数的常微分方程。

(2)求出所有S波的球面波波函数。

(3)计算对应于S波解的速度流矢量并作出图示。[南京大学2009研]

解:(1)无外势场可看作有心势场的特殊情况。

则粒子在球坐标系中薛定谔方程为

在s波情况下,l=0。

(2)u(r)=eikr,e-ikr,故对应波函数为

Ψ1(r,θ,φ)=Aeikr/r

Ψ2(r,θ,φ)=Ae-ikr/r

其中A为归一化系数。

(3)概率流密度公式为

球坐标系中

Ψ1(r,θ,φ)=Aeikr/r明显与角度无关,故对应概率流密度的三个分量为

jθ1=jφ1=0
而 ,故jr1=|A|2·ν/r2,jθ1=jφ1=0,同理jr2=-|A|2·ν/r2,jθ2=jφ2=0。

10 设粒子从x=-∞入射,进入一维阶跃势场:当x<0时,V(x)=0;而当x>0时,V(x)=V0(V0>0),如果粒
子能量E>V0,试

(1)写出波动方程式并求解。

(2)求透射系数。

(3)求反射系数并求与透射系数之和。[南京大学2009研]

解:(1)粒子波动方程为

当x<0时,

当x>0时,

则方程的解为

φ1(x)=eikx+Ae-ikx,x<0

其中第一部分为入射波,第二部分为反射波

φ2(x)=Beiαx,x>0,此即透射波函数。

由波函数连续及波函数导数连续有


解得

则波函数为

其中

(2)由概率流密度公式

可知

入射波函数概率流密度为

反射波函数概率流密度为
透射波函数概率流密度为

透射系数即

(3)反射系数即

T=jre/jin=|A|2=|(α-k)/(α+k)|2=(α-k)2/(α+k)2

显然R+T=1。

11 一质量为m的粒子,可在宽为a无限深势阱当中自由运动,在t=0的初始时刻其波函数为

其中A为实常数。

(1)求A使ψ(x,0)满足归一化条件。

(2)如果进行能量测量,则能得到哪些能量值?相应取这些能量值的概率又是多少?再计算能量的平均值?

(3)求t时刻的波函数ψ(x,t)。[中南大学2010研]

解:(1)无限深方势阱中粒子的本征波函数为

初始时刻波函数可化为

由归一化条件有

解得
(2)无限深方势阱中粒子的本征能量为

故粒子可能测得能量即

测得能量的平均值为

(3)t时刻波函数为

【注】可以使用
求解t时刻波函数。
第3章 力学量用算符表达

3.1 复习笔记

本章继上两章中介绍的量子力学中波函数的概念和描述量子态动力学过程的薛定谔方程,引出了与经典物理中的力学量
所对应的量子力学中的算符表示,并介绍了一些力学量算符的具体形式和性质,着重阐释了厄米算符及其本征函数的正
交归一。随着力学量算符的引入,介绍了它们之间的对易关系,推导出了海森伯不确定性原理,以及量子力学中力学量
期望值随时间的改变,由此明确了对称性和守恒律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且对特殊情形下的连续谱本征函数的归一化进行
了详细解释说明。

一、表示力学量的算符

1 算符

算符是指作用在一个函数上得出另一个函数的运算符号,例如,Fu=v。

2 力学量平均值
∧ → → → ∧
在量子力学中,如果算符F有对应的经典物理中的力学量F(r,p),这把经典物理中的动量p换成算符p即可,并且

如果量子力学中某算符在经典物理中不存在对应的力学量,比如自旋算符,将在第七章自旋部分讨论。

在某一表象下,算符F在ψ态中的平均值为:

3 算符具有的基本性质
⌒ ⌒ ⌒ ⌒
(1)算符相等:如果对任意函数u,满足 Fu=Gu,则称算符 F=G。

(2)单位算符作用于任意函数u上,u不变。

(3)算符之和
⌒ ⌒ ⌒ ⌒
对于任意函数u,有( F+G)u= Fu+Gu,满足:
⌒ ⌒ ⌒ ⌒
① 交换律: F+G=G+ F。
⌒ ⌒ ⌒ ⌒ ⌒ ⌒
② 结合律:( F+G)+ M= F+(G+ M)。
⌒⌒ ⌒ ⌒ ⌒⌒ ⌒⌒ ⌒ ⌒ ⌒⌒ ⌒⌒ ∧∧
(4)算符乘积:( FG)u= F(Gu),一般不存在 FG=GF,除非 F,G对易,算符对易: FG=GF,算符反对易:FG=
∧∧
-GF。
⌒⌒ ⌒ ⌒ ⌒ ⌒ ⌒ ⌒ ⌒ ⌒⌒ ⌒ ⌒
(5)逆算符:如果 FG=I,则称 F,G互为逆算符,记 F-1=G,G-1= F,两个算符的乘积的逆满足:( FG)-1=G-1 F
-1

(6)复共轭、转置、厄米共轭、厄米算符
⌒ ⌒ ⌒ ⌒
① 复共轭算符 F*由 F式中复量换成共轭复量构成,例如,p*=-p。
⌒ ⌒
② 转置算符 : ,对任意算符,满足A, B, 。

⌒ ⌒ ⌒
③ 厄米共轭算符 F+:(u, F+v)=( Fu,v), 。

⌒ ⌒ ⌒ ⌒ ⌒
④ 厄米算符 F: F+= F,即对任意函数u,v,满足(u, F+v)=(u, Fv),利用上述厄米共轭算符的定义,上式可以
⌒ ⌒
进一步写为( Fu,v)=(u, Fv)。

【注】量子力学中表示力学量的算符都是厄米算符,它的平均值是实数,其本征函数构成完全系,即总可以利用这些本
征函数找到一组正交归一化的基矢,使得任意函数都能按此基矢展开。
⌒ ⌒ ⌒ ⌒ ⌒
(7)线性算符:如果算符 F和任意函数u1,u2,满足 F(c1u+c2v)=c1 Fu+c2 Fv,其中c1,c2为任意常数,则称 F为线性
算符。

4 量子力学的基本对易式

(1)对易式

定义对易式(commutator)

[Â,B̂]≡ÂB̂-B̂Â

对空间坐标算符和动量算符有下面的基本对易式

[xα,pβ]=i δαβ

(2)常用对易运算关系式

对易式满足下列代数恒等式:

[Â,B̂]=-[B̂,Â]

[Â,B̂+Ĉ]=[Â,B̂]+[Â,Ĉ]

[Â,B̂Ĉ]=B̂[Â,Ĉ]+[Â,B̂]Ĉ

[ÂB̂,Ĉ]=Â[B̂,Ĉ]+[Â,Ĉ]B̂

[Â,[B̂,Ĉ]]+[B̂,[Ĉ,Â]]+[Ĉ,[Â,B̂]]=0

(Jacobi恒等式)

(3)角动量的对易式

角动最算符定义为
各分量表为

① 角动量算符与空间坐标算符的对易关系

[l̂α,xβ]=εαβγi xγ

式中εαβγ称为Levi-Civita符号,是一个三阶反对称张量,定义如下:

② 角动量算符与动量算符之间的对易关系

[l̂α,p̂β]=εαβγi pγ

③ 角动量算符之间的对易关系

[l̂α,l̂β]=εαβγi l̂γ

分开写出,即

[l̂x,l̂x]=0,[l̂y,l̂y]=0,[l̂z,l̂z]=0

[l̂x,l̂y]=i l̂z,[l̂y,l̂z]=i l̂x,[l̂z,l̂x]=i l̂y

5 逆算符

设Âψ=φ能够唯一地解出ψ,则可以定义算符Â之逆Â-1为Â-1φ=ψ。

6 算符的函数与标积

(1)算符函数

给定一函数F(x),其各阶导数均存在,幂级数展开收敛,
则可定义算符Â的函数F(Â)为

(2)算符的标积

定义一个量子体系的任意两个波函数(态)ψ与φ的“标积”

(ψ,φ)=∫dτψ*φ

以下为常用算符标积运算公式:

式中c1与c2为任意常数。

二、厄米算符的本征值与本征函数

1 涨落

涨落定义为

2 算符的本征值和本征函数

Âψn=Anψn①

An称为A的一个本征值,ψn为相应的本征态,式① 即算符A的本征方程。

3 厄米算符本征函数的正交性

厄米算符的属于不同本征值的两个本征函数相互正交。

(1)当算符 F的本征函数组成分立谱时,有



(2)当算符 F的本征函数组成连续谱时,有

满足上面关系的函数系称为正交归一系,常见系统的正交归一系见表3-1-1。

表3-1-1 常见系统的正交归一系

4 厄米算符与力学量的关系

(1)量子力学中表示力学量的算符都是厄米算符,它们的本征函数组成完全系。

(2)任一函数ψ(x)可以用一组完全系{fn(x)}来表示

其中,cn常被称为概率振幅,可由下式计算

同时满足

⌒ ⌒
其物理意义是:当体系处于波函数ψ(x)描写的状态时,测量力学量 F所得的值,必定是算符 F的本征值之一,测得F=
λn的概率为|cn|2。

(3)力学量 F的平均值称为期望值,可表示成


【注】上面只是针对 F本征值为分立谱的情形,若同时存在连续谱和分立谱时,则ψ(x)可表示为

其中,


力学量 F的平均值可以表示为:

三、共同本征函数

1 两力学算符间的不确定度关系

特例 对于Â=x,B̂=px,利用 [x,px]=i ,则有

Δx·Δpx≥ /2

2 (l2,lz)的共同本征态

称为球谐(spherical harmonic)函数,它们满足

l 2Ylm=l(l+1)ħ2Ylm

lzYlm=mħYlm
l=0,1,2,…,m=l,l-1,…,-l+1,-l

l2和lz的本征值者都是量子化的,l称为轨道角动量量子数,m称为磁量子数。

3 关于本征态的完备性的一个定理

定理:设Ĥ为体系的一个厄米算符,对于体系的任一态ψ,(ψ,Ĥψ)/(ψ,ψ)有下界(即总是大于某一个固定的数
C),但无上界,则Ĥ的本征态的集合,构成体系的态空间中的一个完备集,即体系的任何一个量子态都可以用这一组本
征态完全集来展开。

4 量子力学中力学量用厄米算符表达

量子体系的可观测量(力学量)用一个线性厄米算符来描述,也是量子力学的一个基本假定,它们的正确性应该由实验
来判定。

该假设的含义如下:

(1)在给定状态ψ之下,力学量A的平均值A由下式确定

A=(ψ,Âψ)/(ψ,ψ)

(2)在实验上观测某力学量A,它的可能取值A’就是算符Â的某一个本征值,由于力学量观测值总是实数,所以要求相应
的算符为厄米算符。

(3)力学量之间关系也通过相应的算符之间的关系反映出来,例如,两个力学量A与B,在一般情况下,可以同时具有确
定的观测值的必要条件为[Â,B̂]=0。

四、连续谱本征函数的“归一化”

1 δ函数

δ函数定义为

2 箱归一化

正交完备的箱归一化波函数为

→ →→

ψp(r)=1/(L3/2)·e( p· r)/h
式中px=hn/L,py=hl/L,pz=hm/L,n,l,m=0,±1,±2,…

而δ函数可如下构成

上式表明相空间一个体积元h3相当于有一个量子态。
3.2 课后习题详解

3-1 设A与B为厄米算符,则(AB+BA)/2和(AB-BA)/(2i)也是厄米算符,由此证明:任何一个算符F均可分解
为F=F++iF-

F+=(F+F+)/2,F-=(F-F+)/(2i)

F+与F-均为厄米算符。

证明:因为A与B为厄米算符,即A+=A,B+=B所以

(AB+BA)+/2=(B+A++A+B+)/2=(BA+AB)/2=(AB+BA)/2

[(AB-BA)/(2i)]+=-(B+A+-A+B+)/(2i)=-(BA-AB)/(2i)=(AB-BA)/(2i)

即(AB+BA)/2和(AB-BA)/(2i)均为厄米算符。

F=F/2+F/2=(F+F+)/2+(F-F+)/2=F++iF-

由厄米算符的定义可知

而F+与F均为厄米算符。

→ → → →→ → → → →
3-2 已知粒子的坐标r和动量p为厄米算符,判断下列算符是否为厄米算符: l=r×p,r·p,p× l,r× l如果不是,试构造相
应的厄米算符。
→ → →
解:对于 l=r×p,有

lx=ypz-zpy

lx+=(ypz-zpy)+=(pz+y+-py+z+)=(pzy-pyz)=ypz-zpy=lx

同理

ly+=ly,lz+=lz
→ → → → →→
由厄米算符的定义可知 l=r×p= l +是厄米算符,对于r·p,有
→→
(r·p)+=(xpx+ypy+zpz)+=px+x++py+y++pz+z+=pxx+pyy+pzz≠xpx+ypy+zpz
→→
由厄米算符的定义可知r·p不是厄米算符,而
→→ →→ →→
(r·p)+=p·r=pxx+pyy+pzz=(xpx-iħ)+(ypy-iħ)+(zpz-iħ)=r·p-3iħ
→→ →→ →→
相应的厄米算符为 [r·p+p·r]/2=r·p-3iħ/2
→ → → →
类似有(p× l)+=-( l×p),本身非厄米算符,由厄米算符的定义构造相应的厄米算符如下:
→ → → → → → →
[(p× l)-( l×p)]/2=p× l-iħp
→ → → →
(r× l)+=-( l×r)
本身也非厄米算符,由厄米算符的定义构造相应的厄米算符如下:
→ → → → → → →
[(r× l)-( l×r)]/2=r× l-iħr

3-3 设F(x,p)是x和p的整函数,证明

整函数是指F(x,p)可以展开成

证明:利用算符的对易关系可得

[p,xm]=-miħxm-1,[x,pn]=niħpn-1

同理可得:

3-4 定义反对易式 [A,B]+≡AB+BA,证明

[AB,C]=A[B,C]+-[A,C]+B,[A,BC]=[A,B]+C-B[A,C]+

证明:由算符的对易式展开可得:

[AB,C]≡ABC-CAB

A[B,C]+-[A,C]+B=ABC+ACB-ACB-CAB=ABC-CAB
所以

[AB,C]=A[B,C]+-[A,C]+B

同理可得

[A,BC]≡ABC-BCA

[A,B]+C-B[A,C]+=ABC+BAC-BAC-BCA=ABC-BCA

所以

[A,BC]=[A,B]+C-B[A,C]+

3-5 设A、B、C为矢量算符,A和B的标积和矢积定义为

α、β、γ分别取为x、y、z,εαβγ为Levi-Civita符号,试验证

【证明见《量子力学习题精选与剖析》[上],4-1题】

4-1 设A、B、C为矢量算符,其直角坐标系分量为

A=(Ax,Ay,Az)=(A1,A2,A3)

等等.A、B的标积和矢积定义为

等等.试验证下列各式:
A·(B×C)=(A×B)·C ③

[A×(B×C)]α=A·(BαF)-(A·B)Cα ④

[(A×B)×C]α=A·(BαC)-Aα(B·C) ⑤

证明:式③ 左端由向量的乘积规则写成分量形式,为

其中εαβγ为Levi-CiVita符号,即

ε123=ε231=ε312=1

ε132=ε213=ε321=-1 ⑥

εαβγ=α、β、γ中有两个或三个相同

式③ 右端为

故得

验证式④ ,以第一分量为例,左端为

[A×(B×C)]1=A2(B×C)3 A3(B×C)2=A2(B1C2-B2C1)-A3(B3C1-B1C3)=A2B1C2+A3B1C3-(A2B2+
A383)C1 ⑧

而式④ 右端第一分量为

A(B1C)-(A·B)C1=A1B1C1+A2B1C2+A3b1C3-(A1B1+A2B2+A3B3)C1=A2B1C2+A3B1C3-(A2B2+A3B3)
C1

和式⑧ 相等,故式④ 成立。

同样可以验证式⑤ 。

3-6 设A与B为矢量算符,F为标量算符,证明
→ → → → → →
[F,A· B]=[F,A]· B+A·[F, B]
→ → → → → →
[F,A× B]=[F,A]× B+A×[F, B]

【证明见《量子力学习题精选与剖析》[上],4-2题】
4-2 设A、B为矢量算符,F为标量算符,证明

[F,A·B]=[F,A]·B+A·[F,B] ①

[F,A×B]=[F,A]×B+A×[F,B] ②

证明:式① 右端等于

(FA-AF)·B+A·(FB-BF)=FA·B-A·BF=[F,A·B]

这正是式① 左端,故式① 成立,同样可以证明式② 。

3-7 设F是由r与p的整函数算符,证明

【证明见《量子力学习题精选与剖析》[上],4-3题】

4-3 以,r、 表示位置和动量算符, 为轨道角动量算符, 为由r、 构成的标量算符,

证明

证明:利用对易式可得

因此,

得证。

3-8 证明
→ → → → →
p× l+ l×p=2iħp
→ → → → → →
iħ(p× l+ l×p)=[ l 2, p]

【证明见《量子力学习题精选与剖析》[上],4-6题】

4-6 证明
→ → → → →
p× l+ l×p=2iħp
→ → → → → →
iħ(p× l+ l×p)=[ l 2, p]

证明:对于x分量的展开式有
→ → → →
(p× l+ l×p)x=pylz-pzly+lypz-lzpy=[Py,lz]+[ly,pz]
→ → → → → → → → →
利用基本对易式[lα,pβ]=[pα,lβ]=iħεαβγpγ,即得(p× l+ l×p)x=2iħpx,因此p× l+ l×p=2iħp①

其次,由于px和lx对易,所以

→ → → → → →
因此iħ(p× l+ l×p)=[ l 2,p]②

3-9 计算[[▽2,xlymzn],r2]

解:利用对易式的代数恒等式[[A,B],C]=[A,[B,C]]+[B,[C,A]]得
→→ →→
3-10 定义径向动量算符pr=(r·p/r+p·r/r)/2

证明:

(a)pr+=pr。

(b)

(c) [r,pr]=iħ。

(d)


(e)p2= l 2/r2+pr2。

【证明见《量子力学习题精选与剖析》[上],4-5题】
^ → → →→ ^ ^
4-5 定义径向动量算符pr=(r/r·p+p·r/r)/2,试求其球坐标表达式,并求pr2及 [r,pr]。
→ ^
解:在量子力学中,动量算符为 ,由于 和r/r不对易,为了保证径向动量算符是Hermite算符,应取pr=
→ → →→
(r/r·p+p·r/r)/2,所以

^
此即pr的球坐标表达式。

3-11 利用不确定度关系估算谐振子的基态能量

解:由于一维谐振子势具有对坐标原点的反射对称性,以及波函数的对称性,所以可得
— —
x=0,p=0

因而坐标和动量的涨落为

所以在能量本征态下

按不确定度关系
所以

它取极小值的条件为

由此得出

用此值代入③ 式,可知E≥ħω/2,所以谐振子基态能量E≥ħω/2。

3-12 证明在离散的能量本征态下动量平均值为零。

证明:体系的Hamilton量为
→ →
H=p2/(2m)+V(r)
→ → → →
[r,H]=[r,p2/(2m)]=iħp/m

所以可得
→ →
p=-im/ħ[r,H]

对于束缚态,能量本征值是离散的,本征波函数ψ满足Hψ=Eψ,由归一化可得(ψ,ψ)=1,所以

3-13 证明力学量x与F(px)的不确定度关系
→ →
以Hamilton量H=p2/(2m)+V(r)为例,结合3-12题进行讨论

证明:利用力学量的对易关系可得

可以得出

3-14 证明在lx的本征态下

证明:假设ψm是lz的本征态,相应的本征值是mħ,lzψm=mħψm,根据角动量ly和lz的对易关系, lylz-lzly=iħlx可得


同理可得,利用lzlx-lxlz=iħly,可以证明 l y=0。

3-15 设粒子处于Ylm(θ,φ)状态下,求 和 。

解:Ylm(θ,φ)是l2及lx的本征函数,即

l 2 Ylm(θ,φ)=l(l+1)ħ2 Ylm(θ,φ),lz Ylm(θ,φ)=mħYlm(θ,φ)
— —
因为, l x= l y=0,所以
利用

lx=(l++l-)/2,ly=(l+-l-)/(2i)

所以


再利用lx2+ly2= l 2-lz2,可得

所以

3-16 设体系处于ψ=c1Y11+c2Y20状态(已归一化,即| c1|2+| c2|2=1)

(a)lz的可能测值及平均值。

(b)l2的可能测值及相应的概率。

(c)lx的可能测值及相应的概率。

解:Y11和Y20是l2和lz的共同本征函数,即
→ →
l 2Y11=2 ħ2Y11, l 2Y20=6ħ2Y20
lzY11=ħY11,lzY20=0

(a)lz的可能测值为ħ,0,所相应的测值概率分别为| c1|2,| c2|2所以lz的平均值为 l z=ħ| c1|2。

(b)l2的可能测值为2ħ2和6ħ,相应的测值概率分别为| c1|2,| c2|2。

(c)在(l2,lz)表象中lx的矩阵元公式,

^
可求出l=1的3维子空间中l x的矩阵表示为

由此可求出其本征值和本征态如下:

Y11态按这3个本征态展开的系数分别为1/2, ,1/2,所以在c1Y11态下,测量lx得ħ,0,-ħ的概率分别
是|c1|2/4,|c1|2/2,|c1|2/4。
^
同理可得,在l=2的3维子空间中,l x的矩阵表示为

其本征值和本征态如下:
Y20态按这5个本征态展开的系数分别为 ,0, ,0, ,所以在c2Y20态下,测量l,得2 ħ,ħ,0,
-ħ,-2 ħ的概率分别为3|c2|2/8,0,|c2|2/4,0,3|c2|2/8,而在ψ=c1Y11+c2Y20态下测量得lx的可能值和概率分别为

3-17 算符A与B不对易, [A,B]=C,但[C,A]=[C,B]=0。证明

eA+B=eAeBe-C/2=eBeA eC/2(Baker-Hausdorff公式)

(对于A与B对易情况,即C=0,显然eA+B=eA·eB=eBeA)

【证明见《量子力学习题精选与剖析》[下],3-7题】

3-7 设算符A与B不对易,[A,B]=C,但是C与A及B对易,即[A,C]=0,[B,C]=0。试证明Baker—Hausdorff公式:

eA+B=eAeBe-C/2=eBeA eC/2

证明:引入参变数λ,作

f(λ)=eλAeλB

注意f(0)=1,f(1)=eAeB,上式对λ求导,得到

df(λ)/dλ=eλA(A+B)eλB ①

因为

AeλB=eλB(A+λC)

代入式① ,即得

df(λ)/dλ=eλAeλB(A+B+λC)=f(λ)(A+B+λC)

以f-1(λ)乘之,得到

1/ f(λ)·[df(λ)/dλ]=A+B+Cλ

积分,即得

ln f(λ)=lnf(0)+(A+B)λ+1/2Cλ2

因此
由于f(0)=1,故得

以 右乘上式,即得

如令A→B,B→A,则C→[B,A]=-C,上式变成

式② 和③ 中取λ=1,即得

3-18 设A与B是两个不对易的算符,α为一个参数,证明

e-αABeαA=B-α[A,B]+α2/2![A, [A,B]]+…

【证明见《量子力学习题精选与剖析》[下],3-5题】
^ ^
3-5 给定算符A、 B,令
^ ^
C 0= B
^ ^ ^ ^ ^ ^ ^
C 1=[A, B]=AB- BA
^ ^ ^ ^ ^ ^
C 2=[A, C 1]=[A,[A, B]]

……

试证明

证明:引入参变数ξ,作

对ξ求导,即得

……

根据Taylor公式

而由式② ,令ξ→0即得

代入式③ ,并顾及式① ,即得

亦即
3.3 名校真题详解

一、选择题

1 量子谐振子的能量是( )[中南大学2010研]

A.En=hω(n+1/2)

B.En=ħω(n+1/2)

C.En=hv(n+1/2)

D.En=ħv(n+1/2)

【答案】B
^ ^ ^
【解析】由于谐振子的哈密顿算符为H=(N+1/2)ħω,而N本征值为n,于是谐振子能量为E =(n+1/2)ħω。
n

2 下面关于厄米算符的定义式中,正确的为( )[中南大学2010研]
^ ^
A.(ψ,Aφ)=(Aψ,φ)
^ ^
B.(ψ,Aφ)=(Aφ,ψ)
^ ^
C.(ψ,Aφ)=(φ,Aψ)
^ ^
D.(ψ,Aφ)=(ψ,Aφ)

【答案】A

【解析】量子力学中力学量对应的算符必须为厄米算符,这是因为力学量算符的本征值必须为实数,厄米算符定义式为
^ ^
(ψ,Aφ)=(Aψ,φ)。

二、填空题

1 力学量算符必须是______算符,以保证它的本征值为______。[中南大学2010研]

【答案】厄米;实数

【解析】力学量的测量值必须为实数,即力学量算符的本征值必须为实数,而厄米算符的本征值为实数,于是量子力学
中就有了一条基本假设——量子力学中所有力学量算符都是厄米算符。

2 在量子力学原理中,体系的量子态用希尔伯特空间中的______来描述,而力学量用______描述,力学量算符必为
______算符,以保证其______为实数。[中南大学2010研]

【答案】函数矢量(波函数);算符(在特定的表象中表示为张量,一般是二阶张量,即矩阵);厄米;本征值

【解析】希尔伯特空间中的函数矢量/波函数对应体系的量子态,力学量对应算符,一般情况下力学量对应二阶张量,也
就是矩阵,力学量算符必须保证其厄米性,否则将导致测量值即其本征值不是实数,这显然不符合事实。
3 当对体系进行某一力学量Â的测量时,测量结果一般来说是不确定的,测量结果的不确定性来源于______。[中南大
学2010研]

【答案】波函数的叠加原理

【解析】对于任意体系的波函数都可以由某一力学量Â的完备的本征波函数叠加构成,当对体系进行力学量Â的测量时,
波函数发生波包塌缩,对于测量结果为力学量Â的某一个本征值具有一定的概率性,所对应的概率可以由所叠加的本征
波函数前面的振幅的模平方得出。

三、简答题

1 写出角动量的三个分量

的对易关系。[湖南大学2009研]
^ ^ ^ ^ ^ ^ ^ ^ ^
答:这三个算符的对易关系为 [Lx,Ly]=i ħLz, [Ly,Lz]=i ħLx, [Lz,Lx]=i ħLy。

2 量子力学中的力学量算符有哪些性质?为什么需要这些性质?[南京大学2009研]

答:量子力学中力学量算符为厄米算符,具有厄米性。

量子力学中力学量算符为厄米算符是由力学量算符本征值必须为实数决定的,比如,力学量的平均值为实数,因而对求
平均值的式子求共轭后,其值应该不变,而求平均值时算符求共轭后式子值不变即要求算符为厄米算符。

四、计算题
→ → →
1 对于角动量算符L=r×p

(a)在直角坐标系中,推导各分量之间的对易关系,并归纳出统一的表达式。

(b)定义升降算符L±=Lx±iLy,利用对易关系[Lz,L±]和[L2,L±]证明:若f是L2和Lz的共同本征态,则L±f也是L2和Lz的
本征态。

(c)在球坐标系中,求解Lz的本征方程。[华南理工大学2010研]

解:(a)由

^ ^ ^ ^ ^ ^
同理可得 [Ly,Lz]=iħLx,[Lz,Lx]=iħLy。
^ ^ ^
则 的三个分量之间的关系通式为: [Lα,Lβ]=εαβγiħLγ,其中εαβγ是Levi-Civita符号,α,β,γ=(1,2,3)。

^ ^ ^ ^ ^ ^ ^ ^ ^ ^ ^ ^ ^ ^
(b) [Lz,L±]=[Lz,Lx±iLy]=[Lz,Lx]±i[Lz,Ly]=iħLy±ħLx=±ħ(Lx±iLy)=±ħL±
^ ^ ^ ^ ^
[L2,L±]=[L2,Lx±iLy]=0
^ ^
若f是L2和Lz的共同本征函数,可设f=ψlm,则
^ ^ ^
L2f=L2ψlm=l(l+1)ħ2ψlm, Lzψlm=mħψlm
^ ^ ^ ^ ^
L2L±ψjm=L±L2ψjm=l(l+1)ħ2L±ψjm
^ ^ ^ ^ ^ ^
LzL±ψlm=(L±Lz±ħL±)ψlm=(m±1)ħL±ψlm
^ ^ ^
可见L±ψlm是L2和Lz的共同本征函数,本征值分别为l(l+1)ħ和(m±1)ħ。

(c)在球坐标中

^ ^
代入Lz的本征方程LzΦ(φ)=lzΦ(φ)得

利用周期性边界条件Φ(φ)=Φ(φ+2π)可得lz=mħ,m=0,±1,±2,…

由归一化条件可得
^
则Lz的本征态为

^
相应的本征方程为Lzf(φ)=m ħ f(φ)。

2 设一维运动粒子的坐标和动量分别为q和p,c为常数。

(1)求力学量p和exp(icq)的对易关系。

(2)若p0是算符p的本征值,证明 也是p的本征值。[中国科学院2000研]

解:(1)在坐标表象中

所以

(2)设算符p的本征方程为

因为

所以

因此, 是算符p的本征值,其相应的本征函数为 。
【注】① 正如平面几何中选择合适的坐标系来解决相关问题,在量子力学中,表象的选择同样可以影响问题的求解,在
解决问题时,一定要牢记所取用的表象,不要混淆。

② 力学量p和exp(icq)的对易关系也可以把exp(icq)指数展开,利用 ,可以得出同样的答案。

③ 算符p本征值p0对应的本征函数为ψ,算符p的本征值 本征函数为 , 称为平移函数,将本


征值移动 。

3 (1)对于任意的厄米算符,证明其本征值为实数。

(2)证明厄米算符属于不同本征值的本征函数彼此正交。

(3)对于角动量算符

证明它是厄米算符,并且求解其本征方程。[华南理工大学2011研]

解:(1)证:对于厄米算符
^
Aψ=λψ
^ ^
(Aψ,ψ)=λ*(ψ,ψ)=(ψ,Aψ)=(ψ,λψ)=λ(ψ,ψ)

因为存在(ψ,ψ)≠0,所以λ*=λ,即本征值为实数。
^ ^
(2)证:Aψn=Anψn,Aψm=Amψm,因为
^ ^
(ψn,Aψm)=Am(ψn,ψm)=(Aψn,ψm)=An*(ψn,ψm)=An(ψn,ψm)

而Am≠An,所以(ψn,ψm)=0,即正交。

(3)因为ψ(φ)具有周期性,ψ(0)=ψ(2π)。


所以
^ ^
(Lzψm(f),ψm(f))=(ψm(f),Lzψm(f))
^
即Lz为厄米算符。

设本征方程为

其中lz′为本征值,上式可改写为

易解出 ,C为积分常数,可由归一化条件决定。

又因为波函数满足周期性边界条件的限制,f(φ+2π)=f(φ),由此可得lz′/ħ=m(m=0,±1,±2,…),即角动量z
分量的本征值为lz′=mħ,是量子化的,相应本征函数记为fm(φ)=Ceimφ。

再利用归一化条件可得

^
即为其本征函数,相应的本征方程为l z′fm(φ)=mħfm(φ)。

4 对于单个电子的运动:

(1)证明轨道角动量算符L和动量平方算符p2对易。

(2)论答:运动于球对称场V中束缚态的力学量完全集合是什么?(不计自旋)

(3)设 ,用测不准关系估计其基态能量。[中国科学院2000研]

解:(1)由对易关系

因为


所以

同理可得, 和 ,因此,轨道角动量算符L和动量平方算符p2对易。

(2)球对称场V是中心力场,所以束缚态的力学量完全集合是H,L2,Lz,其相应的量子数为n,l,ml。

(3)对于单个电子在势场

中的基态,假设势场坐标为r,则由测不准关系

可得

因此体系的能量为


所以基态能量为

5 设算符H具有连续本征值ω,其本征函数 构成正交完备系.求方程

的解,其中 为已知函数,ω′为某个特定的本征值。[中国科学院2002研]

解:因为算符H具有连续本征值ω,其本征函数为 ,所以其本征方程为 。

由本征函数 完备性:

任意波函数可以表示为

因为 为已知函数,并且有

所以

上式两边同时乘以 并积分可得

由本征函数 正交性可得

所以

因此
因为,当 时,由 和 可得 。

因此,

并且 。

【注】在解决力学量算符问题时,要充分利用波函数的正交完备系性,比如恒等式 在力学量的矩阵问题是
经常使用的。

6 一个质量为m的粒子做一维无限运动,当其哈密顿算符为

时,能级为En.如果哈密顿算符变为

求此时的能级 。[中国科学院2002研]

解:在动量表象中, , 。

哈密顿算符为

的本征能量为 En,即本征方程为 ,所以

因为
所以

因此

【说明】本题解是将 对 中的动量部分配方,最后多出一个常数项,在替换变量的情况下即可简单求

出本征值和本征方程,如果所给出的变化部分满足微扰条件,即 相比于体系的原能量是小量,即可使用微扰理论求

解,或者也可以根据本题能量改变的特殊形式,即 ,选取 为变量,利用F-H定理,最终也可以求解答案。

【拓展】这种类型的考题,一般会提供具体的势场形式,比如线性谐振子,或者电场势能,然后给出变化部分的能量形
式,通常情况下,通过原势场和改变部分的能量将哈密顿量配方运算,改写成原哈密顿量加减常数的形式,最终可以方
便求解本征函数和本征能量。

→ →
7 (1)设A, B与pauli算符对易,证明

^ ^ ^ ^ ^ ^ ^
(2)试将(I,σX,iσy)1/2表示成I,σX,σy,σz的线性叠加,其中为单位算符[中科院2010研]

解:

(1)证明:

利用σx2=σy2=σz2=1,σxσy=iσz,σyσx=-iσz,σyσz=iσx,σzσy=-iσx,σzσx=iσy,σxσz=-iσy,化简可得:

(2)
^ ^
8 (1)求算符F=-ieix(d/dx)和Q=eix的对易关系。
^ ^ ^
(2)证明 [[H,x],x]=- ħ2 /m,其中H=Px2/(2m)+V(x)。[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研]
^ ^ ^
解:(1)根据Q的表达式,F的表达式可以改写为F=Qpx·2π/h

^ ^
即算符F与Q不对易。

(2)证:
^ ^ ^ ^ ^
[H,x]=[px2/(2m),x]=-[x,px2/(2m)]=-ih/(2π)·2px/(2m)=-ih/(2π)·px/m

得证。

9 一粒子处于势场V(x)中,且势V(x)没有奇点,假设ψn(x)与ψm(x)是束缚态的波函数,相应的本征能量
En≠Em,试证明这两个波函数对应的态矢正交。[武汉大学2008研]

解:由题意
^
HΨn(x)=EnΨn(x)①
^
HΨm(x)=EmΨm(x)②

Ψm*(x)×① 并在方程两边同时积分∫dx有
考虑到哈密顿算符的厄米算符性质并利用式② 有

又Em≠En,则

设粒子本征波函数完备集为{φk},则由正交归一化条件有

Ψm(x)态矢为

Ψn(x)态矢为

Ψm(x)=∑ckφk,Ψn(x)=∑diφi ⑤

④ ⑤ 代入③ 有

此即C+D=0,亦即两个波函数对应态矢正交。

10 一体系初始时刻的态为
^ ^ ^ ^
(1)求(ψ, L+ψ)=?其中L+=Lx+ iLy。
^
(2)如果对Lz测量,能得到哪些结果?相应的概率又是多少?
^
(3)如果对Lz进行了测量,并得到结果lz=-ħ,计算不确定度△Lx和△Ly及它们的乘积△Lx △Ly。[中南大学2010研]

解:(1)由公式

可得

^ ^
(2)由题意,m= 1,0,1而Lz本征值为mħ,故Lz可能测得值为

Lz=-ħ,概率

Lz=0,概率

Lz=ħ,概率

^
(3)因为对Lz进行了测量,lz=-ħ,且 为Lz的本征波函数,所以
易知

于是有

因此
第4章 力学量随时间的演化与对称性

4.1 复习笔记

本章通过薛定谔方程和力学量的对易关系,介绍了力学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并明确守恒量和对称性的关系,通过对波
包运动的研究,详细介绍了重要的Ehrenfest定理,除此之外,本章还引入了和经典物理学中经典统计完全不同的量子统
计,即解释全同粒子性质的费米统计和玻色统计,它们对应的全同粒子分别为费米子和玻色子,并且由此得出它们各自
的波函数的交换对称性。

一、力学量随时间的演化

1 守恒量

对于力学量A,其平均值随时间变化关系式如下

故对于Hamilton量H不含时的量子体系,如果力学量A与H对易,力学量A对应算符不显含时间t,则无论体系处于什么状
态(定态或非定态),A的平均值及其测值的概率分布均不随时间改变,则把A称为量子体系的一个守恒量。

2 能级简并与守恒量的关系

(1)守恒量与简并关系的定理

定理 设体系有两个彼此不对易的守恒量F和G,即[F,H]=0,[G,H]=0,但[F,G]≠0,则体系能级一般是简并的。

推论 如果体系有一个守恒量F,而体系的某条能级部简并(即对应于某能量本征值E只有一个本征态ΨE),则ΨE必为F
的本征态。

(2)位力(virial)定理

当体系处于定态下,设粒子处于势场V(r)中,Hamilton量为

H=p2/(2m)+V(r)

则位力定理表述如下

位力定理推论:若势场函数V(r)为r的n次齐次式,则
— —
T=nV/2

二、波包的运动,Ehrenfest定理

设质量为m的粒子在势场V(r)中运动,用波包ψ(r,t)描述,设粒子的Hamilton量为
H=p2/(2m)+V(r)

则有:

则Ehrenfest定理表述如下:

三、Schrödinger图像与Heisenberg图像

Schrodinger图像:态矢(波函数)随时间演化,算符不随时间的变化。

Heisenberg图像:态矢(波函数)不随时间演化,算符随时间的变化。

四、体系中的守恒力学量

如果存在力学量F,对于力学量F有[F,H]=0,其中H为系统的哈密顿量,则力学量F为守恒量。

【注】对称和守恒是量子力学中很重要的一块,涉及群论和角动量的很多知识,对于考生复习而言,首要保证的是准确
把握考点,通过习题的训练更加熟练地做题。

五、全同粒子体系与波函数的交换对称性

1 全同粒子体系的交换对称性

(1)全同性原理

全同性原理:任何可观测量,特别是Hamilton量,对于任何两个粒子交换是不变的,即交换对称性。

凡满足Pijψ=ψ的,称为对称(symmetric)波函数;满足Pijψ=-ψ的称为反对称(anti—symmetric)波函数。

(2)玻色子与费米子

凡自旋为ħ整数倍(s=0,1,2,…)的粒子,波函数对于两个粒子交换总是对称的,如π介子(s=0),光子(s=
1),它们遵守Bose-Einstein统计,故称为Bose子。

凡自旋为h的半奇数倍(s=1/2,3/2,…)的粒子,波函数对于两粒子交换总是反对称的,如电子,质子,中子等,它们
遵守Fermi-Dirac统计,故称为Fermi子。

2 两个全同粒子组成的体系

Pauli不相容原理:不允许有两个全同的Fermi子处于同一个单粒子态。
3 N个全同Fermi子组成的体系

设N个Fermi子分别处于k2<kz<…<kN态下,则反对称波函数可如下构成

P代表N个粒子的一个置换(permutation),式① 常称为slater行列式, 是归一化因子。

4 N个全同Bose子组成的体系

Bose子不受Pauli原理限制,可以有任意数目的Bose子处于相同的单粒子态,对于Boson,当温度低于某一个临界温度
时,Boson会聚集到最低能态,这就是Bose-Einstein condensation,BEC是宏观量子现象。设有ni个Bose子处于k,态上(i

=1,2,…,N), ,则该体系的归一化的对称波函数可表为
4.2 课后习题详解

4-1 判断下列提法的正误:(正确○,错误×)

(a)在非定态下,力学量的平均值随时间变化;(×)

(b)设体系处于定态,则不含时力学量的测值的概率分布不随时间变化;(○)

(c)设Hamilton量为守恒量,则体系处于定态;(×)

(d)中心力场中的粒子,处于定态,则角动量取确定值;(×)

(e)自由粒子处于定态,则动量取确定值;(×)

(f)一维粒子的能量本征态无简并;(×)

(g)中心力场中的粒子能级的简并度至少为(2ι/+1),ι=0,1,2,…(○)

4-2 设体系有两个粒子,每个粒子可处于三个单粒子态φ1、φ2、φ3中的任何一个态,试求体系可能态的数目,分三种情
况讨论:(a)两个全同Bose子;(b)两个全同Fermi子;(c)两个不同粒子。

【解答与分析见《量子力学习题精选与剖析》[下],7-1题】

7-1 考虑由两个全同粒子组成的体系,设可能的单粒子态为φ 1、φ2、φ3,试求体系的可能态数目,分三种情况讨论:


(a)粒子为Bose子(Bose统计);(b)粒子为Fermi子(Fermi统计);(c)粒子为经典粒子(Boltzmann统计)。

解:以符号△、○、口分别表示φ1、φ2、φ3态,由量子统计性质可知,玻色爱因斯坦统计要求Bose子体系的量子态对于两
个粒子的交换必须是对称的,费米狄拉克统计要求Fermi子体系则必须是反对称的,相对而言,经典粒子被认为是可区分
的,体系状态没有对称性的限制。

当两个粒子处于相同的单粒子态时,体系的状态必然是交换对称的,这种状态只能出现于Bose子体系和经典粒子体系,
体系波函数的构造方式为

ψ(1,2)=φi(1)φi(2),i=1,2,3

当两个粒子处于不同的单粒子态(φi和φj,i≠j)时,如果是经典粒子,有两种体系态,即

ψ(1,2)=φi(1)φj(2),φi(2)φj(1),i≠j

由单粒子态φi和φj可以构成对称和反对称的体系态各一种,即

对称态适用于Bose子体系,反对称态适用于Fermi子体系。

对于两粒子体系来说,Bose子体系的可能态总数与Fermi子体系的可能态总数之和,显然正好等于经典粒子(可区分粒
子)体系的可能态总数,如可能的单粒子态为k个,则三种两粒子体系的可能态数目如表4-2-1:

表4-2-1
本题k=3,Fermi子、Bose子、经典粒子体系的可能态数目分别为3、6、9,体系态的构造方式如图4-2-1:

图4-2-1

Bose子体系态(共6种,均为交换对称态)有

φ1(1)φ1(2),φ2(1)φ2(2),φ3(1)φ3(2)

Fermi子体系态(反对称态)只有3种:

当全同粒子体系的粒子数超过两个时,一般来说,对于粒子间的交换完全对称的状态(适用于Bose子)数目与完全反对
称的状态(适用于Fermi子)数目之和,总是小于没有对称性限制的体系状态(适用于经典粒子)总数,亦即,后者除了
完全对称态和完全反对称态,还有一些没有对称性或只有混杂对称性的状态,例如,由三个全同粒子组成的体系,如可
能的单粒子态有3种,则在Boltzmann统计、Bose统计、Fermi统计下,体系的可能态数目分别为27、10和1。

4-3 设体系由3个粒子组成,每个粒子可能处于3个单粒子态(φ1,φ2和φ3)中任何一个态,分析体系的可能态的数目,
分三种情况:

(a)不计及波函数的交换对称性。

(b)要求波函数对于交换是反对称。
(c)要求波函数对于交换是对称,试问:对称态和反对称态的总数为多少?与(a)的结果是否相同?对此做出说明。

解:(a)不计及波函数的交换对称性,其可能态的数目为27。

(b)要求波函数对于交换是反对称的,其可能态的数目为1。

(c)要求波函数对于交换是对称的,其可能态的数目为1+6+3=10。

对称态和反对称态的总数=10+1=11,而不计及交换对称性的量子态的数目(即(a)的结果)为27,两者并不相同,
原因在于全同粒子的交换对称性对量子态的限制所造成。

4-4 设力学量A不显含t,H为体系的Hamilton量,证明

证明:根据力学量和哈密顿量的对易关系可得,对于不显含t的力学量A,有

上式两边再对t求导,则有


4-5 设力学量A不显含t,证明在束缚定态下dA/dt=0。

证明:假设定态ψ是能量本征态,满足Hψ=Eψ,对于束缚态,波函数是归一化的,即(ψ,ψ)取有限值,根据力学量和
哈密顿量的对易关系可得,

因此
4-6

表示沿z方向平移距离口的算符,证明下列形式波函数(Bloch波函数):ψ(x)=eikxφk(x),φk(x+a)=φk(x)是
Dx(a)的本征态,相应本征值为e-ika。

证明:利用指数函数的级数展开可得

因此

而对于形式为ψ(x)=eikxφk(x),φk(x+a)=φk(x)的波函数

ψ(x-a)=eik(x-a)φk(x-a)=e-ikaeikxφk(x)=e-ikaψ(x)

所以Dx(a)ψ(x)=e-ikaψ(x),即ψ(x)是Dx(a)的本征态,相应本征值为e-ika。

4-7 设体系的束缚能级和归一化能量本征态分别为En和ψn,n为标记包含Hamilton量H在内的力学量完全集的本征态的一
组好量子数,设H含有一个参数A,证明

此即Feynman-Hellmann定理。

【证明见《量子力学习题精选与剖析》[下],5-1题】
5-1 设量子体系的束缚态能级和归一化能量本征态分别为En和ψn(n为量子数或编号数),设λ为Hamilton算符H含有的
任何一个参数,证明

这称为Feynman-Hellmann定理,以后简称F-H定理。

证明:因为体系的束缚能级和归一化能量本征态分别为En和ψn,所以ψn满足能量本征方程,因此可得

(H-En)|ψn〉=0 ②

其共轭方程为

〈ψn|(H-En)=0 ③

视λ为参变量,式② 对λ求导,得到

以〈ψn|左乘式④ ,利用式③ 和归一化条件〈ψn|ψn〉=1,即得式① 。

4-8 设包含Hamilton量H在内的一组守恒量完全集的共同本征态和本征值分别为|n〉和En,n为一组完备好量子数。证
明,力学量(算符)F随时间的变化,在此能量表象中表示为

(dF/dt)nn′=iωnn′Enn′,ωnn′=(En-En′)/ ħ

【证明见《量子力学习题精选与剖析》[下],2-1题】

2-1 给定总能量算符H(r,p),以En、ψn表示其本征值和本征函数,态矢量|ψn 〉简记为|n 〉,按照Heisenber9运动方


程,力学量算符A(r,p)的时间变化率为

dA/dt=[A,H]/(iħ)=(AH-HA)/(iħ) ①

定义能量表象中矩阵元

Akn≡〈ψk|A|ψn〉≡〈k|A|n〉 ②

证明

(dA/dt)kn=iωknAkn ③

其中

ωkn=(Ek-En)/ħ

证明:因为哈密顿量的本征态和本征值分别为丨n〉和En,所以ψn满足本征方程H|ψn〉=En|ψn〉④ ,其共轭方程为〈ψn
|H=En〈ψn|,式① 两端取能量表象中矩阵元,即得
此即式③ 。


4-9 设Hamilton量H=p2/(2μ)+V(r)证明下列求和规则:


x是r的一个分量, 是对一切能量本征态求和,En是相应于n态的能量本征值,H|n〉=En|n〉

提示:计算[[H,z],z],并求〈m丨[[H,x],x]丨m〉。

【证明见《量子力学习题精选与剖析》[下],2-2题】

2-2 设H=p2/(2μ)+V(r)证明求和规则

证明:利用算符x的Heisenberg运动方程,可得

dx/dt=1/(iħ)[x,H]=1/(2iħμ)[x,p2]=px/μ ②

取矩阵元,即得

(px)kn=iμωknxkn ③

再利用坐标和动量的基本对易式

[x, px]=xpx-pxx=iħ ④

在能量本征态丨k〉下求平均值,即得
两端各乘[-iħ/(2μ)],即得式(1)。

4-10 设F(r,p)为厄米算符,证明在能量表象中的求和规则

【证明见《量子力学习题精选与剖析》[下],2-4题】

2-4 设F(r,p)为厄米算符,证明在能量表象中下式成立:

证明:式① 左端为

因为能量本征态满足完备性条件,即

由于H、F是厄米算符,所以可得

[H,F]+=[F,H]=-[H,F] ④

式② 取共轭,得到

和式② 相加,即得式① 。
4.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一、选择题

对力学量Â进行测量,要能得到确定结果的条件是( )[中南大学2010研]

A.体系可以处于任一态

B.体系必须处于Â宏观态

C.力学量Â必须是守恒量

D.体系必须处于Â的本征态

【答案】D

【解析】若对力学量的测量得到的是确定结果,则要求体系必须处于力学量的本征态。

【注】对于量子力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必须要理解清楚,比如本题的力学量的本征态,它和定态是没有必然联系的,定态
可以通过含时薛定谔方程到定态薛定谔方程来理解,力学量的本征态可以通过力学量的本征方程来理解。

二、简答题

什么是费米子?什么是玻色子?两者各自服从什么样的统计分布规律?[湖南大学2009研]

答:费米子是自旋为半奇数的粒子,玻色子是自旋为整数的粒子,费米子遵守费米-狄拉克统计规律,玻色子遵从玻色-
爱因斯坦统计规律。

三、计算题

设限制在边长为L的立方体中的单粒子的本征能量与本征波函数是已知的,其中基态是非简并的,而第一激发态与第二

激发态都是3重简并的,具体而言,基态的本征能量与轨道波函数分别为E(1)与yorbit(1)(x);第1激发态的本征能量
→ → →
与轨道波函数分别为E(2)与yorbit,1(2)(x)、yorbit,2(2)(x)与yorbit,3(2)(x):第2激发态的本征能量与轨道波
→ → →
函数分别为E(3)与yorbit,1(3)(x), yorbit,2(3)(x)与yorbit,3(3)(x),且前三个单粒子能级是等间隔的。

设由4个上述单粒子构成的全同粒子体系,限制在边长为L的立方体中,计算体系的较低的2个本征能量及相应的简并
度。[武汉大学2008研]

解:题中并未给出粒子是费米子还是玻色子,故分两种情况讨论。

由题意E(1)+E(3)=2 E(2)

(1)当全同粒子为费米子时,粒子应该遵守泡利不相容原理,不允许有两个全同的费米子处于同一个单粒子态,即一个
量子状态中只能有一个费米子,这可以通过电子自旋来理解。

体系最低能量E1=E(1)+3 E(2),对应波函数满足反对称关系,具体形式可以用Slater行列式表示,其简并度为1。

体系第一激发态能量E2=E(1)+2E(2)+E(3),其简并度为1。

(2)当全同粒子为玻色子时,此时粒子不受泡利不相容原理约束,体系最低能量E1=4E(1),其简并度为1。

体系第一激发态能量为E2=3E(1)+E(2),其简并度为1。
【注】经典粒子和全同粒子的区别就是是否可区分,对于本题同样题设的经典粒子会有不同的答案。
第5章 中心力场

5.1 复习笔记

本章节利用薛定谔方程求解中心力场问题,并得出相应的本征波函数和本征能量,由此讨论了中心力场中粒子运动的一
般性质,除此之外,还利用薛定谔方程求解一些相对比较复杂的物理模型,包括无限深球方势阱、三维各向同性谐振子
和氢原子,因此得出本征波函数和本征能量,并讨论它们的量子特性。

一、中心力场中粒子运动的一般性质

1 角动量守恒与径向方程

设质量为μ的粒子在中心势V(r)中运动,则Hamilton量表示为

H=p2/(2μ)+V(r)=-ħ2▽▽2/(2μ)+V(r)

则该粒子的能量本征方程可表示为

上式左边第二项称为离心势能(centrifugal potential),第一项称为径向动能算符。

径向波函数Rl(r)满足的方程:

令Rl(r)=χl(r)/r,则χl(r)满足

χ′′l(r)+[2μ/ ħ2(E-V(r))-l(l+1)/r2] χl(r)=0 ②

径向方程① 中不出现刻画l z本征值的磁量子数m,因此能量本征值E与m无关,所以能级有m简并,这是由中心力场的势


能的对称性决定的。

2 径向波函数在r→0邻域的渐近行为

求解径向方程① 时,r→0处只有Rl(r)∝rl的解才是物理上可以接受的,或等价地,要求径向方程② 的解χl(r)=


rRl(r):满足

二、无限深球方势阱

质量为μ的粒子在半径为n的球形匣子中运动,这相当于
l=0的情况:粒子的能量本征值为

相应的归一化波函数可表示为

三、三维各向同性谐振子

考虑质量为μ的粒子在三维各向同性谐振子势V(r)中运动,V(r)=μω2r2/2,ω是刻画势阱强度的参量。

三维各向同性谐振子的能量本征值如下:

E=EN=(N+3/2)ħω,N=0,1,2,…

与之相应的径向波函数经归一化后,

nr表示径向波函数的节点数(不包括r=0,∞点)。

讨论:

1 能级简并度

对于给定能级EN的简并度为

fN=(N+1)(N+2)/2

2 Cartesian坐标系中求解
如采用直角坐标系,它们的共同本征态为:

Φn,n,n(x,y,z)=ψn(x)ψn(y)ψn(z);nx,ny,nz=0,1,2,…

即三个一维谐振子的能量本征函数之积,相应的能量本征值为:

N=nx+ny+nz=0,1,2,…

能级简并度为:

1+2+…+N+(N+1)=1/2(N+1)(N+2)

四、氢原子

氢原子的能量本征值

E=En=-μe4/(2ħ2)·1/n2=-e2/(2a)·1/n2,n=1,2,3,…

a=ħ2/(μe2)(Bohr半径)

此即著名的Bohr氢原子能级公式,称为主量子数。

氢原子的束缚态能量本征函数为:

ψnlm(r,θ,φ)=Rnl(r)Ylm(θ,φ)

讨论:

1 能级简并度

此即En能级的简并度。

2 径向位置概率分布

rn=n2a,n=1,2,3,…

rn称为最可几半径。

对于基态氢原子,量子力学给出的最可几半径与Bohr早期量子论给出的半径a相同。

3 概率密度随角度的变化

在ψnlm(r,θ,φ)态下,在(θ,φ)方向的立体角dΩ中(不管径向位置)找到电子的概率为
|Ylm(θ,φ)|2dΩ∝| Plm(cosθ)|2dΩ

它与φ角无关,即对绕z轴旋转是对称的。

4 电流分布与磁矩

在ψnlm(r,θ,φ)态下,从统计意义上说,电子的电流密度由下式给出(电子荷电-e):

j=ieħ/(2μ)(ψnlm*▽ψnlm-ψnlm▽ψnlm*)

Mz/(mħ)=-e/(2μc)

mħ是轨道角动量的z分量,上式比值称为回转磁比值(gyromagnetic ratio),或称g因子,取e/(2μc)为单位,则电子的
g因子为-l。

5 类氢离子

类氢离子的能级公式为

En=-μe4Z2/(2 ħ2n2);n=1,2,3,…
5.2 课后习题详解

5-1 利用《量子力学教程》5.1.3节中式(17),(18),证明下列关系:

相对动量:

总动量:

→ → → → → → → → → → →
总轨道角动量:L= l 1+ l 2=r 1×p1+r 2×p2= R× P+r×p。
→ → → →
总动能:T=p12/(2m1)+p22/(2m2)= P2/(2M)+p2/(2μ)。

反之,有
→ → → → → →
r 1= R+μ/m1r,r 2= R-μ/m2r
→ → → → → →
p1=μ/m2 P+p,p2=μ/m1 P-p

以上各式中, M=m1+m2,μ=m1m2/(m1+m2)。
→ → → → → →
证明:利用质心和相对坐标公式可得, R=(m1r 1+m2r 2)/(m1+m2),r=r 1-r 2,以及M和μ的定义,可得出
因此,由角动量的定义式可得
→ → → → → → → → → → →
L= l 1+ l 2=r 1×p1+r 2×p2= R× P+r× P

因而
→ → → →
T=p12/(2m1)+p22/(2m2)= P2/(2M)+p2/(2μ)
→ → → → → → →
R+μ/ m1r=(m1r 1+m2r 2)/(m1+m2)+m1m2/[m1(m1+m2)](r 1-r 2)=r 1
→ → → → → → →
μ/ m2 P+p=m1m2/[m2(m1+m2)](p1+p2)+(m2p1-m1p2)/(m1+m2)=p1

同理可得
→ → → → → →
R-μ/ m2r=r 2,μ/ m1 P-p=p2

所以
→ → → → → →
r 1= R+μ/ m1r,r 2= R-μ/ m2r
→ → → → → →
p1=μ/ m2 P+p,p2=μ/ m1 P-p

5-2 同上题,求坐标表象中p、P和L的算符表示式
→ → → → → → →
p=-iħ△r, P=-iħ△R,L= R× P+r×p

解:
5-3 利用氢原子能级公式,讨论下列体系的能谱:

(a)电子偶素(positronium,指e+-e-束缚体系

(b)μ原子(muonicatom),指平常原子中有一个电子e-被一个μ-粒子代替。

(c)μ子偶素(muonium,指μ+-μ-束缚体系)。

解:(a)由于正负电子的质量均为me,由约化质量公式可得,电子偶素的约化质量为

μ=meme/(me+me)=me/2

此体系的能谱为

E=En=-e2/(2a)·1/n2=-μe4/(2ħ2)·1/n2=-mee4/(4ħ2)·1/n2,n=1,2,3

(b)μ原子中μ子质量为mμ≈207me,原子核的质量为M,而约化质量为:

μ=mμM/(mμ+M)≈207me/(1+207me/M)

体系的能谱为

(c)设μ子质量为mμ,则μ子偶素的约化质量为μ=mμ/2,体系的能谱为
E=En=-e2/(2a)·1/n2=-μe4/(2ħ2)·1/n2=-mμe4/(4 ħ2)·1/n2;n=1,2,3,…

5-4 对于氢原子基态,计算△x△p。

解:氢原子基态波函数为ψ100=[1/(πa3)]1/2e-r/a,考虑到氢原子波函数具有空间旋转和空间反射不变性,必有

利用力学量的平均值公式可得

— — — —
对氢原子(coulomb势),按位力定理,动能平均值T=-V/2(势能平均值),而对于能量本征态, E=T+V,由此可

得T=-E,由氢原子的能量公式可知,对于氢原子基态

E=E1=-me4/(2ħ2)

因此

由氢原子基态波函数(l=0)的球对称性,有

所以
5-5 对于氢原子基态,求电子处于经典禁区(r>2a)(即E-V<0区域)的概率。

解:氢原子基态波函数为

a=ħ2/(μe2)是Bohr半径,基态能量E1=-μe4/(2ħ2)=-e2/(2a),而V(r)=-e2/r,(E1-V)<0区域相当于r>
2a,此即经典力学所不允许的区域,因此处于经典禁区的概率为

5-6 对于类氢原子(核电荷Ze)的“圆轨道”(指nr=0,即l=n-1的轨道),计算

(a)最概然半径;(n2a/Z)

(b)平均半径;(〈r〉nn-1m=(n2+n/2)a/Z)

(c)涨落△r=[〈r2〉-〈r〉2]1/2。[(n3/2+n2/4)1/2a/Z]

【详细计算见《量子力学习题精选与剖析》[上],5-17题】

5-17 对于类氢离子(核电荷ze)的1=n-1(nr=0)状态,计算

(a)最概然半径r概。

(b)平均半径〈r〉

(c)涨落Δr,并和〈r〉比较。

解:类氢离子中电子波函数ψnlm可以表示成

(a)最概然半径由径向概率分布的极值条件

决定,l=n-1时,nr=0


利用极值条件② ,容易求得r概=n2a0/Z ④

(b)r的平均值已在题5.9中普遍算出,对于本题

〈r〉n,n-1,m=(n2+n/2)a0/Z ⑤

(c)r2的平均值也已在题5.9中算出,对于本题

〈r2〉n,n-1,m=(n4+3/2n3+n2/2)(a0/Z)2=n2(n+1/2)(n+1)(a0/Z)2 ⑥

因此,r的涨落为

△r=[〈r2〉-〈r〉2]1/2=(n3/2+n2/4)1/2a0/Z ⑦

可见,n越大,△r/〈r〉越小,量子力学的结果和Bohr量子化轨道的图像越加接近。

5-7 按(5.1)节,式(8),中心力场V(r)中的粒子的径向方程可以写成

利用Feynman-Hellmann定理(见4-7题),证明对于处在能量本征态下的三维各向同性谐振子,有

〈r-2〉Nlm=1/(l+1/2)(μω/ħ)

〈r2〉Nlm=(N+3/2)ħ/μω

证明:三维各向同性谐振子能级公式为EN=(N+3/2)ħω,N=(2nr+l),nr,l,N=0,1,2,…,所以

【证明,见《量子力学》,卷l,6.5节,343页,式(24)】

5-8 对于类氢原子(核电荷为ze),计算处于束缚态ψnlm下的电子的〈r-1〉和〈r-2〉。

提示 分别利用位力定理和Feynman-Hellmann定理(见习题4-3题)。

【分析与解答见《量子力学习题精选与剖析》[上],5-8题】
5-8 类氢离子(核电荷Ze)中电子处于束缚态ψnlm,计算〈rλ〉,λ=-1,-2,-3。

解:已知类氢离子的能级为

Enlm=En=-Z2e2/(2n2a0),n=nr+l+1

其中a0= /(μe2)为Bohr半径,根据位力定理,

所以

En=1/2〈V〉nlm=-Ze2/2·〈1/r〉nlm

〈1/r〉nlm=-2En/(Ze2)=Z/(n2a0),n=1,2,3,…

其次,ψnlm的球坐标表示式为

ψnlm(r,θ,φ)=Rnl(r)Ylm(θ,φ)

它是(H,l2,lz)的共同本征函数,满足能量本征方程

总能量算符等价于

视l为参变量,式① 对l求导,利用F-H定理,即得

由于n=nr+l+1,所以

代入式② ,并利用a0=ħ2 /(μe2),即得

最后,计算(r-3)。
对于S态(l=0),r→0处φ→C(常数),所以〈r-3〉n00→∞。

当l≠0,利用力学量的平均值公式可得

因此

当l→0,上式右端→∞,所以上式实际上适用于一切l值。

*5.9 设碱金属原子中的价电子所受原子实(原子核+满壳电子)的作用近似表为

V(r)=-e2/r-λe2a/r2(0<λ<<1)

a为Bohr半径,上式右边第2项为屏蔽Coulomb势,求价电子的能级。

提示:令 l(l+1)-2λ=l′(l′+1),解出l′

l′=-1/2+(l+1/2)[1-8λ/(2l+1)2]1/2

答:能级可表成En′=-e2/(2a)·1/n′2,n′=nr+l′+1,nr=0,1,2,…,对于λ<<1,可令

l′=l+△l,△l≈-λ/(l+1/2)<<1

En′≈Enl=-e2/(2a)·1/(n+△l)2,n=1,2,3,…

*5.10 设质子(自旋为h/2)处于三维各向同性谐振子势中,能级EN=(N+3/2)ħω,简并度(计及自旋)fN=(N+
1)(N+2)。

(a)利用位力定理,求第N壳的质子的r2的平均值。

(b)设质子按Pauli原理从N=0壳开始一直填满第N=K壳,求质子总数以及r2的平均值〈r2〉。

(c)设质子总数为Z,试求 与z的函数关系。

【分析与解答见《量子力学习题精选与剖析》[下],7-24题】

7-24 在原子核的壳模型理论中,原子核被看成是在三维各向同性谐振子势V(r)=mω2r2/2中运动的全同粒子(中子或
质子)系,讨论此全同粒子系的性质。

解:单粒子能级为Ek=(k+3/2)ħω,k=0,1,2,…

简并度(计及核子自旋态)为fk=(k+1)(k+2),设核子从k=0能级开始,一直填满k=K壳层,则核子(中子或质
子)总数为
体系的总能量为

每粒子的能量平均值为

E=Et/N≈3K3 ħω/8∝Nω

Fermi能量为

EF=(K+3/2)ħω

E/EF≈3/8K2∝N2/3

根据位力定理,对于处于Ek能壳的核子

1/2mω2〈r2〉k=1/2Ek=1/2(k+3/2)ħω

所以

〈r2〉k=(k+3/2)ħ /(mω)

而原子核的,r2平均值为

核子在空间的平均密度为(设Ω为核体积)n=N/Ω∝K3/〈r2〉3/2∝K3/2ω3/2∝N1/2ω3/2 ①
按① 式,均匀空间密度的要求,可得ω∝N-1/3。

对于轻核,中子数N=质子数Z,核子总数A=N+Z=2N,因此ω∝A-1/3。

这正是核壳模型理论中习惯采用的关系式。

在这种假定下,原子核的〈r2〉∝A1/3/ω∝A2/3,因而核半径

即核半径的A1/3律。

5-11 仿照5.3节,在直角坐标系中求解二维各向同性谐振子的能级和简并度,与三维各向同性谐振子比较。

【分析与解答见《量子力学习题精选与剖析》[上],3-9题】

3-9 二维各向同性谐振子,势能为V=1/2μω2(x2+y2)=1/2μω2ρ2,μ为粒子质量。

(a)在直角坐标系(x,y)中写出能级和能量本征函数,讨论本征态的宇称和简并度。

(b)在平面极坐标系(ρ,φ)中求能级和能量本征函数。

解:(a)在直角坐标系中,能量算符可以写成

H=H1+H2

显然H、H1、H2互相对易,而且都是守恒量,H1或H2的本征值问题,即一维谐振子的能量本征值问题, 由薛定谔方程可
以求解出线性谐振子的能量本征值和波函数,分别为


其中Hn(ξ)是Hermite多项式(n次多项式)

H的本征函数和本征值显然是

E=(n1+n2+1)ħω=(N+1)ħω=EN

N=n1+n2=0,1,2,…

N给定后,(n1,n2)显然有下列(N+1)种可能组合方式:

故能级EN的简并度为(N+1),与EN相应的(N+1)个本征态的宇称显然均为

基态(n1=n2=0,N=0)为偶宇称。

(b)由坐标变换可得,平面极坐标和直角坐标的关系为

在极坐标系中,H可以写成

守恒量完全集可以选

后者即三维问题中的轨道角动量x分量lz。
的共同本征函数可以表示成

ψ=R(ρ)eimφ,m=0,±1,±2,… ③

当(x,y)→(-x,-y),ρ不变,ω→φ+π,而

ψ(ρ,φ+π)=R(ρ)eim(φ+π)=(-1)mψ(ρ,φ)

所以波函数的宇称为(-1)m。

将式③ 代入能量本征方程Hψ=Eψ,易得R(ρ)满足的径向方程为

仿照一维谐振子和氢原子问题,不难确定R(1D)的极限行为是

ρ→0,R(ρ)→ρ|m|

ρ→∞,R(ρ)~e-α²ρ²/2

因此可令

R(ρ)=ρ|m|u(ρ)e-α²ρ²/2 ⑤

ψ=ρ|m|u(ρ)e-α²ρ²/2 eimφ ⑥

能谱、宇称、简并度等物理量应该和坐标系的选择无关,因此,在极坐标系中,能级仍应为EN,相应的本征函数的宇称
仍应为(-1)N,比较关于宇称的两种结果,可知N-m=偶数。

至于极坐标系中的能量本征函数,当然不一定简单地直接等于式② 所表示的 ,但是一定可以表示成它们的


线性叠加,由式① 和② 可知,和能级EN相应的能量本征函数的普遍形式是

(x,y的N次多项式)×e-α²(x²+y²)/2

而在式⑥ 中,

ρ|m|eimφ=ρ|m|(cosmφ+isinmφ)=(x,y的|m|次多项式)

因此u(ρ)必可表示成(x,y)的(N-|m|)次多项式,但是,只有ρ的偶次幂才能表示成(x,y)的多项式,ρ的奇次
幂则不能,因此可以进一步断定,u(ρ)必为ρ2的n次多项式,而

N-|m|=2n,n=0,1,2,…

基于以上分析,令ε=E/(ħω),x=α2ρ2,和式⑤ 一起代入式④ ,得到u满足的方程是


这正是合流超几何方程,在x→0处有限的解为

u=F[(|m|+1-ε)/2,|m|+1,x]

F(a,c,x)为合流超几何级数,定义为

F(a,c,x)=1+a/cx+[a(a+1)]/[c(c+1)] x2/2!+…

当a=-n,则F(a,c,x)中断成n次多项式,由于u(ρ)必须是ρ2的n次多项式,即x的n次多项式,因此

(|m|+1-ε)/2=-n

ε=2n+|m|+1=N+1

E=(2n+|m|+1)ħω=(N+1)ħω

本征函数[式⑥ ]现在可以写成

ψnm(ρ,φ)=ρ|m| F(-n,|m|+1,α2ρ2)e-α²ρ²/2 eimφ

给定N后,|m|,n的可能取值为

N=偶数,|m|=N,N-2,…,0,n=0,1,…,N/2

N=奇数,|m|=N,N-2,…,1,n=0,1,…,(N-1)/2

注意,除|m|=0外,对于任何|m|≥1,均有两个相应的m值(m=|m|,-|m|),因此,无论N是偶数还是奇数,能级EN的
简并度都是(N+1)。

5-12 二维谐振子势V(x,y)=1/2mωx2x2+1/2 mωy2y2,设ωx/ωy=1/2,求能级的分布和简并度,能级是否均匀分布?


简并度有何规律?

【分析与解答见《量子力学习题精选与剖析》[下],7-14题】

7-14 粒子在二维谐振子势场中运动,讨论能级的简并度。

解:二维谐振子势的一般形式为

V(x,y)=μ/2(ωx2x2+ωy2y2)

由薛定谔方程可得,能量本征方程为

由于可以分离变量,其能级可以利用一维谐振子的结果而得出,为

如ωx/ωy为无理数,则所有能级都是非简并的。

ωx=(1-ε)ω0,ωy=(1+ε)ω0

ω0=(ωx+ωy)/2

ε=(ωy-ωx)/(2ω0)=(ωy-ωx)/(ωy+ωx)

ωxωy=(1-ε2)ω02

ε称为形变度(注意,|ε|<1)。

当ε=0,ωx=ωy=ω0,成为二维各向同性谐振子,这种对称性导致能级简并,能级公式为

En=(n+1)ħω0,n=nx+ny=0,1,2,…

能级值取决于,nx,ny的一种特殊组合n=nx+ny,给定n后,(nx,ny)有(n+1)种组合方式,所以能级En的简并度为
(n+1),它比一般的二维中心力场V(ρ)( )的能级简并度(等于2,但基态不简并)高,其原因是二

维各向同性谐振子势V(ρ)ccρ2,具有比一般中心力场的02对称性更高的对称性(SU2)。

如ωx/ωy为有理数,能级仍可能简并,特别是当ωx/ωy=1/2,1/3,…等简单分数时,低激发能级就会出现简并,以ωx/ωy
=1/2(即ε=1/3)为例,能级为

EN=2/3(nx+2ny+3/2)ħω0=2/3(N+3/2)ħω0

N=nx+2ny=0,1,2,…

能级取决于nx,ny的特殊组合N=nx+2ny,能级简并度为

有些书上将这种简并称为“偶然简并”,其实这种简并仍是系统地出现,是体系的某种对称性的反映。

*5.13 分析二维Coulomb引力势(自然单位)V(ρ)=-1/ρ中电子的能级分布和简并度,与三维情况比较。

解:采用平面极坐标,Coulomb势表示为

V(ρ)=-κ/ρ(κ=Ze2,Z=1,2,3,…)

由极坐标下的Schrödinger方程表示为

显然

是守恒量,取ψ为守恒量完全集(H,lz)的共同本征态,即令

ψ(ρ,φ)=eimφR(ρ),m=0,±1,±2,…
则径向方程表示为(自然单位,ħ=μ=κ=1)

ρ=0,∞为方程的奇点。

在ρ→0时,方程① 渐近地表示为

令R∝ρs代入上式,得s2-m2=0,所以s=±|m|。

可以证明,ρ→0时渐近行为R∝ρ-|m|的解是物理上不能接受的,予以抛弃。

当ρ→∞时,方程① 化为

可以看出

但满足束缚态边条件的解只能是

因此,令

R(ρ)=ρ|m|e-βρu(ρ)

其中

代入式① ,得

令x=2βρ,得
是合流超几何方程。

它在ε≈0邻域的解析解表为F(α,γ,ε),相应参数

α=|m|+1/2-1/β,γ=2|m|+1

束缚态边条件要求

α=-nρ,nρ=0,1,2,…

因此有

代入式② ,即得出能量本征值,为(自然单位)

E=-1/(2n22),n2=nρ+|m|+1/2=1/2,3/2,5/2,…

相应的波函数(未归一化)表示为

m=0,±1,±2,…,nρ=0,1,2,…

n2=nρ+|m|+1/2=1/2,3/2,5/2,…

容易证明能级简并度为
5.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一、选择题
^ ^
中心力场中,算符L2和Lz的共同征函数为Ylm(θ,φ),则关于这两个算符的本征值方程正确的式子是( )[中南大
学2010研]
^
A. ,LzYlm(θ,φ)=mħYlm(θ,φ)

^
B. ,LzYlm(θ,φ)=m2ħ2Ylm(θ,φ)

^
C. ,LzYlm(θ,φ)=mħYlm(θ,φ)

^
D. ,LzYlm(θ,φ)=mħYlm(θ,φ)

【答案】C

【解析】角动量的平方算符以及叫动量算符在z方向分量有着共同本征波函数,即球谐函数。

二、简答题

1 下列算符哪些是厄米算符?

(1)d/dx;(2)i(d/dx);(3)4(d2/dx2);(4)i(d2/dx2)。[电子科技大学2006研]

答:(1)d/dx不是厄米算符。

算符F是厄密算符的定义是

其中ψ与φ是任意波函数。

当ψ(x)与φ(x)满足束缚态条件:ψ(±∞)=φ(±∞)=0。

于是上式变为

所以(d/dx)不是厄米算符。

(2)当波函数满足束缚态条件或者周期边界条件时,i(d/dx)是厄米算符。
如果ψ(x)与φ(x)满足束缚态条件:ψ(±∞)=φ(±∞)=0,于是上式变为

(3)4(d2/dx2)是厄米算符。

如果ψ(x)与φ(x)满足束缚态条件:ψ(±∞)=φ(±∞)=0,于是上式变成

所以4(d2/dx2)为厄米算符。

(4)i(d2/dx2)不是厄米算符,同理可证i(d2/dx2)并不是厄米算符。

2 设氢原子处于状态:

(1)测得该原子的能量的可能值为多少?相应的概率又为多少?
^
(2)测得的角动量分量Lz的可能值和相应概率为多少?[湖南大学2009研]

解:(1)氢原子能级En=-e2/(2an2),a为玻尔半径。

故氢原子可能能量为

E2=-e2/(8a),对应概率为
E3=-e2/(18a),对应概率为

^ ^
(2)由题意,m=1,-1,0,而Lz可能取值为mħ,故Lz可能取值有

Lz=ħ,对应概率(1/4)2=1/16。

Lz=0,对应概率

Lz=-ħ,对应概率

三、计算题

1 设氢原子处于状态

求氢原子能量、角动量平方及角动量z分量的可能值,这些可能值出现的几率和这些力学量的平均值。[华南理工大学
2009研]

解:氢原子的定态能量为

En=-e2/(2an2),n=1,2,3,…

由于氢原子所处的态函数

主量子数n=1,所以氢原子能量的取值为E=-e2/(8a),几率为1,能量的平均值为-e2/(8a)。
^
角动量平方的取值为L2=l(l+1)ħ2=2ħ2,几率为1,其平均值为2ħ2。

角动量z分量的取值为:
^
Lz=0,几率1/4。
^
Lz=-ħ,几率3/4。

其平均值
^
〈Lz〉=1/4×0+3/4×(-ħ)=-3 ħ2 /4

2 已知氢原子的径向波函数R21=Arexp[-r/(2a)],其中a为波尔半径。

(1)求归一化常数A。

(2)已知连带勒让德函数P10=cosθ,P11=sinθ,求氢原子的归一化本征函数ψ210,ψ211,ψ21-1。

(3)对于本征态ψ21-1,其对应的能量、角动量、角动量z分量各是多少?[华南理工大学2011研]

解:(1)

(2)本征函数可以表示为

ynlm(r,θ,φ)=Rnl(r)Ylm(θ,φ),l=0,1,2,…,n-1 m=l,l-1,…,-l

所以

(3)对于本征态y21-1,其对应的能量为

E=-e2/(2a)·1/22=-e2/(8a)

角动量
^
L2=l(l+1)ħ2=2ħ2
角动量的z分量
^
Lz=mħ=-ħ

3 设t=0时刻氢原子处于

状态,其中 是氢原子哈密顿算符的正交归一化本征波函数。

求:(1)t=0时刻,体系能量[En=-μe4/(2ħ2n2)]的平均值。

(2)t=0时刻,体系角动量平方L2的平均值。

(3)t=0时刻,体系角动量x分量Lx的平均值。

(4)t=t′时刻,体系所处的状态Ψ(r,t′)。[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研]

解:(1)由题意可知n=2,3

E20=-μe4/8(2π/ħ)2

E30=-μe4/18(2π/ħ)2

故t=0时,体系能量平均值为

(2)由题意知l=1,2则L102=l(l+1)ħ2/(2π)2=ħ2/(2π)2,L202=6ħ2/(2π)2

L2的平均值为L2=L102/4+3 L202/4=(19/4)ħ2 /(2π)2。

(3)由关系式



^ ^ ^
Lx=1/2(L++L-) ②

另外,由正交归一条件有

(Ψnlm,Ψn′l′m′)=δnn′δll′δmm′ ③
^
故t=0时Lx平均值为

(4)t′时刻体系所处的状态为

4 计算算符的对易关系 (I为虚数单位)[电子科技大学2006研]

答:设ψ为任意波函数
所以,对易关系为:[eix,eix(d/dx)]=-e2ix。

5 氢原子处在基态

求:

(1)r的平均值。

(2)动能的平均值。

(3)动量的概率分布函数。[湖南大学2009研]

提示:

解:(1)r的平均值即

— — — —
(2)由维里定理T=u /2V(u为势能关于r的幂次)有动能平均值T=-1/2V。
— —
(3)氢原子基态能量为E1=-e2/(2a0)=T+V,其中玻尔半径a0=ħ2/(μe2),故

T=-E1=e2/(2a0)=ħ2/(2μa02)
第6章 电磁场中粒子的运动

6.1 复习笔记

本章节进一步利用薛定谔方程求解电磁场中粒子的运动问题,并讨论电磁场中特殊性质,引进两类动量和规范不变性,
除此之外,介绍了正常zeeman效应,反映出电磁场中能级的劈裂,作为进一步对量子力学的理解,本章还介绍了Landau
能级以及其物理机制。

一、电磁场中荷电粒子的运动,两类动量

电磁场中荷电q的粒子的Hamilton算符为

H=[P-(q/c)A]2/(2μ)+qf

因而Schrödinger方程为

但若利用电磁场的横波条件▽·A=0,则荷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薛定谔方程也可以表示为

讨论:

1 定域的概率守恒与流密度

概率流密度守恒的微分式即

式中

ρ=ψ*ψ
∧ ∧
v=[P-(q/c)A]/μ=[-iħ▽-(q/c)A]/μ

上式中 可理解为粒子的速度算符,而j为流密度算符。

2 规范不变性

电磁场具有规范不变性,即当A,f作下列规范变换时,

电场强度E和磁场强度B都不改变。

二、正常Zeeman效应

1 何为正常Zeeman效应

原子中的电子,可近似看成在一个中心平均场中运动,能级一般有m简并,实验发现,如把原子(光源)置于强磁场
中,原子发出的每条光谱线都分裂为三条,此即正常Zeeman效应。

2 正常Zeeman效应的理论解释

由于实验室中B通常较小,故可略去B的二次方项,碱金属价电子的Hamilton算符为
∧ ∧
H=P2/(2μ)+V(r)+eBl z/(2μc)

能量本征函数仍可以选为对易守恒量完全集(H,l2,lZ)的共同本征函数,即

nr,l=0,1,2,…;m=l,l-1,…,-l

相应的能量本征值为
ωL=eB/(2μc)称为Larmor频率,ωL∝B, 就是屏蔽Coulomb场V(r)中粒子的能量本征值,在加上外磁场之后,球
对称性被破坏,能级简并被全部解除,能量本征值与nr,l,m都有关,原来能级 分裂成(2l+1)条,分裂后的相邻
能级的间距为ħωL由于能级分裂,相应的光谱线也发生分裂,这就导致了正常Zeeman效应。
6.2 课后习题详解

6-1 证明粒子速度算符[见《量子力学教程》6.1节,式(15)]各分量满足下列对易关系
∧ ∧ ∧ ∧ ∧ ∧
[vx,vy]=[iħq/(μ2c)]Bz,[vy,vz]=[iħq/(μ2c)]Bx,[vz,vx]=[iħq/(μ2c)]By


∧ ∧
v×v=[iħq/(μ2c)]B

再证明
∧ ∧ ∧ ∧
[v,v2]=[iħq/(μ2c)](v×B-B×v)

在只有磁场的情况下,把Hamilton量写成H=(μ/2)v2,由此证明

解释其物理意义。

证明:

(1)因为由粒子的速度算符

v=[P-(q/c)A]/μ

即它们的分量为
∧ ∧
vx=[Px-(q/c)Ax]/μ
∧ ∧
vy=[Py-(q/c)Ay]/μ
∧ ∧
vz=[Pz-(q/c)Az]/μ

所以利用对易关系可得
∧ ∧ ∧ ∧
[vx,vy]=-[q/(μ2c)]{[Px,Ay]+[Ax,Py]}

利用公式

[P,F(r)]=-iħ▽F(r)

可得

同理

∧ ∧
∧ ∧
[vy,vz]=[iħq/(μ2c)]Bx
∧ ∧
[vz,vx]=[iħq/(μ2c)]By

写成矢量形式

(2)

同理
∧ ∧ ∧ ∧
[vy,v2]=[iħq/(μ2c)]·{(v×B)y-(B×v)y}
∧ ∧ ∧ ∧
[vz,v2]=[iħq/(μ2c)]·{(v×B)z-(B×v)z}


∧ ∧ ∧ ∧
[v,v2]=[iħq/(μ2c)]·(v×B-B×v)

(3)在只有磁场的情况下,H=(μ/2)v2,由此可以得出

6-2 荷电q质量为μ的粒子在均匀外磁场B中运动,Hamilton量为
∧ ∧
H=[P-(q/c)A]2/(2μ)=μv2/2
∧ ∧
v=[P-(q/c)A]/μ

速度算符v的三个分量满足的对易式,见上题,假设B沿z轴方向,只考虑粒子在xy平面中的运动,则有
∧ ∧
[vx,vy]=[iħq/(μ2c)]B
设q>0,令


∧ ∧
[Q,P]=i


∧ ∧ ∧ ∧
H=μ(vx2+vy2)/2=(Q2+p2)ħωc/2

式中ωc=qB/(μc)为回转角频率,上式与谐振子的Hamilton量(自然单位)相似,由此可以求出其能量本征值(即
Landau能级)

En=(n+1/2)ħωc

【详细计算与分析见《量子力学习题精选与剖析》[上],3-10题】

3-10 质量μ,电荷q,自旋为0的非相对论性粒子,在均匀磁场B=▽×A中运动,求能量本征值。

解:以磁场B的方向为z轴,并取

A=1/2×B×r=(-By/2,Bx/2,0)

Hamilton算符为

H=[p-(q/c)A]2/(2μ)=(μ/2)v2

其中

v=[p-(q/c)A]/μ

是速度算符。

利用动量和矢势的对易关系可以求出v的各分量间的对易式为

[vx,vz]=0

[vy,vz]=0

如q>0,令
(如q<0,则Q、P的定义互换)显然就有关系[Q,P]=i ①

而Hamilton算符则可以写成

H=[ħ|q|B/(2μc)](Q2+P2)+pz2/(2μ)=ħω(Q2+P2)/2+pz2/(2μ) ②

其中ω=|q|B/(μc),ω/2即经典Larrnor频率。

pz(即μvz)和Q,P对易。

式② 中第一项以及对易式① 和一维谐振子完全类似(参看题3.1),其本征值为

(n+1/2)ħω,n=0,1,2,…

pz的本征值则可以连续变化,-∞<pz<∞,因此,总能量本征值为

E=(n+1/2)ħω+pz2/(2μ)

n=0,1,2,…,-∞<pz<∞

ω=|q|B/(μc)

6-3 求互相垂直的均匀电场和磁场中的带电粒子的能量本征值。

【详细计算与分析见《量子力学习题精选与剖析》[上],3-13题】

3-13 质量μ、电荷q的粒子在方向互相垂直的均匀电场ε和均匀磁场B中运动,求能级和能量本征函数。

解:以电场方向为x轴,磁场方向为z轴,则

ε=(ε,0,0),B=(0,0,B)

取电磁场的标势和矢势为

f=-εx,A=(0,Bx,0)

满足关系

ε=-▽f,β=▽×A

粒子的Hamilton量为

取守恒量完全集为(H,Py,Pz),它们的共同本征函数可以写成

其中py和pz为本征值,可取任意实数。

φ(x,y,z)满足能量本征方程

Hψ(x,y,z)=Eψ(x,y,z)

因此φ(x)满足方程

亦即,对于φ(x)来说,H和下式等价:

-[q2B2/(2μc2)]x02+(py2+pz2)/(2μ)②

其中

x0=μc2/(q2B2)·[qε+py·qB/(μc)]=μc/(qB)·(cε/B+py/μ)

式② 相当于一维谐振子能量算符

ω=|q|B/(μc)

再加上两项常数,因此,本题能级为

其中py、pz为任意实数,n=0,1,2,…。

式① 中ψ(x)为以(x-x0)为变量的一维谐振子能量本征函数,即

Hn(ξ)是Hermite多项式,ξ=[|q|B/(ħc)]1/2(x-x0)。

6-4 设电子囚禁在二维各向同性谐振子场中,V=Mω02(x2+y2)/2,如再受到沿z轴方向的均匀磁场B的作用,取矢势
A=1/2×B×r。

(1)求电子的能级和本征函数。

(2)分别讨论B→∞和B→∞两种极限情况以及能级简并度的变化。
提示:电子的Hamilton量
∧ ∧
H=H0+V,H0=1/(2M)·(Px2+Py2)+1/2·MωL2(x2+y2)+ωLlz,ωL=eB/(2Mc)

[见6.3节,式(3)]

【详细分析及解答见《量子力学》,卷I,7.4节,376~379页】

答:考虑二维各向同性谐振子势V=Mω02(x2+y2)/2中的电子(荷电-e),受到沿x轴方向的均匀磁场B的作用。

电磁矢势取为A=B/2×r,则Hamilton量表示为[见§7.3,式(3)]
∧ ∧ ∧
H=(Px2+Py2)/(2M)+Mω2(x2+y2)/2+ωLl z

式中

ω2=ω02+ωL2,ωL=eB/(2Mc)

能量本征值为

E=(2nρ+|m|+1)ħω+mħωL ①

nρ=0,1,2,…(径向量子数)

m=0,±1,±2,…

如磁场消失(B=0),则化为二维各向同性谐振子能谱

E=(2nρ+|m|+1)ħω0=(N+1)ħω0 ②

N=2nρ+|m|=0,1,2,…

简并度为fN=(N+1),是二维各向同性谐振子的SU2动力学对称性的反映。

当磁场非常强时(B→∞即ωL>>ω0,ω≈ωL),则问题化为均匀磁场中的电子,能谱即Landau能级

能级简并度为∞,上式方括号[X]表示不小于X的最小整数。

在一般情况下,式① 所示能级是不简并的,但我们有趣地注意到,在磁场强度合适的情况下,使得

ωL/ω=a/b(a,b既约,a/b为有理数)

则能级会出现新的简并和新的壳结构,以下先讨论两个特殊的情况。(一般情况下的能级分布和壳结构随磁场强度的变
化。)

(a)ωL/ω=1/3

E=(2nρ+|m|+1+m/3)ħω=ħω(N+3)/3

N=6nρ+(|m|+m)+2|m|=0,2,4,6,…

能级简并度为
fN=(N/2+1)/2=1,1,2,2,3,3,…

最低的8条能级的简并态的标记见表6-2-1:

表6-2-1

(幻数是指电子从最低能级开始填充,在Pauli原理允许下,填充到该能级时所能容纳的电子数,这里已考虑电子自旋ms
=±1/2两种量子态。)

(b)ωL/ω=1/2

E=(2nρ+|m|+1+m/2)ħω=ħω(N+2)/2

N=4nρ+(|m|+m)+|m|=0,1,2,…

能级简并度为

fN=(N+1)/3=1,1,1,2,2,2,…

能级的简并态的标记见表6-2-2:

表6-2-2
在一般情况下

E=[2nρ+|m|+1+(ωL/ω)m]ħω

nρ=0,1,2,…,m=0,±1,±2,…

式中(2nρ+|m|+1)为正整数。

当无磁场(B=0)时,ωL=0,能级如式② 所示,简并度fN=(N+1),是由于N=2nρ+|m|中m有多种可能取值造成的
简并(m简并),是二维各向同性谐振子的SU(2)动力学对称性的反映。

当加上磁场B时,ωL作连续变化,一般情况下,叫ωL/ω是无理数,mωL/ω当然也是无理数,且依赖于m,因此原来的m简
并消失,所以能级一般是不简并的。

但如ωL/ω=a/b(有理数,a/6既约),则mωL/ω=ma/b也是有理数。此时,在不同能级N中,磁场将导致m相同的能级作
同样的整体平移,它们不会相交,但不同能级N中的不同m的能级的平移并不相同,它们可能相交,从而导致简并而出
现新的壳结构。
6.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1 求电荷为q的一维谐振子在外加均匀电场E中的能级,哈密顿量为H=p2/(2μ)+μω2x2/2-qEx。[中科院2008研]

解:记x′=x-x0,x0=qE/(μω2),则哈密顿量H=p2/(2μ)+μω2x2/2-qEx与哈密顿量H0=p2/(2μ)+μω2x2/2相比,
相差一常数,且x,p换为x′,p′,对易关系不变,而这不影响原有的能级,所以

En=(n+1/2)ħω-μω2x02/2=(n+1/2)ħω-q2E2/(2μω2)

【注】当外加电场较小的时候,可以使用微扰理论求解,将-qEx视为微扰哈密顿量,然后在一维谐振子模型中求解能
级。

2 已知电子质量为m,电子电量为-e,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氢原子体系的能级公式和电子的基态波函数,这里假设原子核是不动的。

(2)假定氢原子处于基态,求电子势能 的平均值,其中r是电子的径向坐标。

[南京大学2004研]

解:(1)由定态薛定谔方程可以求解氢原子体系的能级为

其本征函数为

所以基态波函数为

(2)由维里定理

可得

对于电子势能 ,有
因为氢原子处于基态能量为

并且

所以
第7章 量子力学的矩阵形式与表象变换

7.1 复习笔记

本章介绍了表象理论,阐明了波函数和力学量算符在任一表象中的表达形式,以及在任意两种不同表象之间互相变换的
情形,由此引出幺正变换和幺正矩阵的概念,并且介绍量子力学的另外一种表达方式,矩阵形式,除此之外,还介绍了
不需要考虑具体表象的狄拉克符号,并且在态矢、算符和薛定谔方程中的应用,这使得量子力学中问题的解答更简洁。

一、量子态的不同表象,幺正变换

1 幺正矩阵

S+=S-1

【注】幺正矩阵不是厄米矩阵,厄米矩阵满足 。

2 变换矩阵

由幺正矩阵所表示的变换称为幺正变换,在量子力学中,两个表象之间的变换是幺正变换,如

中,以Snβ为矩阵元的矩阵S称为变换矩阵。

变换矩阵的作用:通过变换矩阵,将A表象的基矢ψn变换为B表象的基矢φβ。

【例】在量子力学中,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可写为:ψ(t)=U(t)ψ(0),其中,U(t)=eiHt/ħ是幺正算符。


3 力学量算符F由A表象变换到B表象

在A,B表象中,S为两表象之间的幺正变换,算符在两表象之间的变换为F′=S-1FS。

4 态矢量由A表象变换到B表象

设态ψ在A,B表象中的矩阵表示分别为a、b,S为两表象之间的幺正变换,态在两表象之间的变换为b=S-1a。

5 幺正变换的两条重要性质

(1)幺正变换不改变算符的本征值。

(2)幺正变换不改变矩阵F的迹。

6 量子力学中表象的变换矩阵

(1)表象变换矩阵的表示形式
体系的任何一个态ψ可以用力学量完全集F的共同本征态ψk展开

其中,ak=(ψk,ψ)。

另一组对易力学量完全集F′,其共同本征态记为ψa′,量子态ψ也可用它们来展开

aa′=(ψa′,ψ)

则下式为表象变换矩阵S的矩阵元。

Sak=(ψa′,ψk)

从F表象到F′表象变换的矩阵表示形式如下:

同一个量子态在F′表象中的表示与它在F表象中的表示通过一个矩阵S相联系,S矩阵的矩阵元是两个表象的基矢之间的标
积。

(2)变换矩阵为幺正矩阵

表象变换矩阵满足下式:

SS+=S+S=I

即变换矩阵S是幺正矩阵,故变换也称为幺正变换。

二、力学量(算符)的矩阵表示

设量子态ψ经过算符L运算后变成另一个态f

f=Lψ

可表示为如下矩阵形式

式中

Ljk=(ψj,Lψk)

矩阵(Ljk)即算符L在F表象中的表示,它的第n列元素


就是描述基矢ψn在L作用下如何变化的。

三、量子力学的矩阵形式

1 Schrödinger方程

F表象中的Schrödinger方程如下:

其中,Hamilton量矩阵元以如下方式得出


Hjk=(ψj,Hψk)

2 平均值

在量子态ψ下,力学量L的平均值为

此即平均值的矩阵形式。

3 本征方程

此即L的本征方程在F表象中的矩阵形式。

由上述久期方程可求出相应的解ak(j)(k=1,2,…,N),表示成列矢

它就是与本征值L相应的本征态在F表象中的表示(注意,若L′有重根,则出现简并,此时简并态还不能唯一确定)。

四、狄拉克符号

1 狄拉克符号定义

量子力学中描写态和力学量,可以不用具体的表象,这样的描写方式称为狄拉克符号。

2 狄拉克符号表示方法

量子态可以用狄拉克符号左矢和右矢来表示为|A〉或〈A|,其不依赖于表象。

3 本征矢的封闭性

【注】本征矢的封闭性是一条很重要的性质,无论是有关算符的运算或者下一章节的微扰理论有关近似能级和波函数的
计算,很多地方都会涉及,如果使用得当将会简化运算。

4 一些公式通常写法与狄拉克符号的写法对照(见表7-1-1)

表7-1-1 一些式子的通常写法与用狄拉克符号的写法对照表
5 态矢在具体表象中的表示

在F表象中(基矢记为|k〉),态矢|ψ〉可用|k〉展开,即

式中,|k〉〈k|是一个投影算符(projection operator),Pk=|k〉〈k|。

它对任何态矢|ψ〉运算后,就得到态矢|ψ〉在基矢|k〉方向上的分量矢量,Pk|ψ〉=|k〉〈k|ψ〉=ak|k〉。

另外对投影算符有如下常用关系:

〈k|ψ〉=ak, 依次排列成的列矩阵即为态矢|ψ〉在F表象中的表示形式。

6 算符在具体表象中的表示

设态矢|ψ〉经算符L运算后变成态矢|f〉,即

|f〉=L|ψ〉

在F表象中,L的矩阵表示为(Lkj)=〈k|L|j〉,此即该算符在F表象的表示形式。
上式即L的本征方程在F表象中的表述形式。

7 Schrödinger方程

在F表象中Schrödinger方程表示如下


在|ψ〉态下力学量L的平均值为

8 表象变换

(1)态的表象变换

从F→F′表象的变换亦即两个表象的基矢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矩阵形式

式中

Sak=〈α|k〉

S为幺正变换。

(2)算符的表象变换
∧ ∧
算符L在F表象中的矩阵元为Ljk,Ljk=〈j|L|k〉。

L′=SLS+=SLS-1

L′和L分别是算符L在F′和F表象中的矩阵。
9 坐标表象与动量表象

(1)坐标表象中部分量以及Schrödinger方程的表示

势能V(x)在坐标表象中表示为

〈x′|V(x)|x″〉=V(x′)δ(x′-x″)

在坐标表象中势场V(x)中的Schrö dinger方程为

(2)动量表象中部分量以及Schrödinger方程的表示

动量的本征态(本征值p′)在动量表象中表示为

〈p|p′〉=δ(p-p′)

坐标的本征态(本征值x′)在动量表象中表示为

在动量表象中,力学量的“矩阵”表示如下:例如动量p表示为

〈p′|p|p″〉=p′δ(p′-p″)

势能V(x)表示为

坐标在动量表象中的表示是

势能在动量表象中的表示是
动能在动量表象中的表示是

量子态从坐标表象变到动量表象可利用如下变换:

在动量表象中,势场V(x)中粒子的Schrödinger方程为

【提示:对于一维定态且势能可以展开为r的正幂次级数的情况,在动量表象下,可有如下常用定态方程

,E为定态本征能量】
7.2 课后习题详解

7-1 设矩阵A、B、C满足A2=B2=C2=1,BC-CB=iA

(a)证明AB+BA=AC+CA=0。

(b)在A表象中(设无简并),求出B和C的矩阵表示。

解:(a)利用矩阵A,B,C之间的关系BC-CB=iA。

分别右乘B和左乘B,利用B2=1,得

BCB-CB2=BCB-C=iAB①

B2C-BCB=C-BCB=iBA②

① +② 得

AB+BA=0

同理可得

AC+CA=0

(b)由于A2=1,可知其本征值为±1,又按假定,A本征态无简并,所以,在A表象中A的对角矩阵表示为

设B的矩阵为

由AB+BA=0,得

所以a=0,d=0,即
又由B2=1,有

所以bc=1,因而B的矩阵表示为

同理

7-2 设矩阵A和B满足A2=0,AA++A+A=1,B=A+A

(a)证明B2=B。

(b)在B表象中写出A的矩阵表示(设B本征态无简并)。

证明:(a)因为B=A+A,所以带入可得

B2=A+AA+A=A+A(1-AA+)=A+A-A+A2A+=A+A=B

(b)由B2=B,即B(B-1)=0,所以B=0,1,因为B本征态无简并,所以B矩阵表示为


可得|a|2+|c|2=0,即a=c=0,所以

所以d2=0,d=0,这样

按假设条件,① +② 得

所以|b|2=1,即b=eiα(a为实数),最后得

7-3 设一维粒子Hamilton量H=p2/(2m)+V(x),写出x表象中x、p和H的“矩阵元”。

解:x表象中的坐标本征态表示为ψx′(x)=δ(x-x′),由力学量的矩阵表示公式可得
7-4 同上题,写出P表象中x、P和H的“矩阵元”。

解:P表象中动量本征态表示为

ψp(x)=[1/(2πħ)1/2]eipx/ħ

所以由力学量的矩阵表示公式可得
7-5 利用x表象和p表象之间的“幺正变换”,从7-3题推出7-4题的结果。

解:利用完备性条件可得

7-6 设体系的Hamilton量H的本征方程为H|n〉=En|n〉,En与|n〉分别为能量本征值和本征态,n为一组完备量子数,证
明:Hamilton算符可以表示为

H=∑En|n〉〈n|

证明:利用|n〉的完备性,

可得
7-7 二态体系的Hamilton量H=H0+H′,设H0|n〉=En|n〉,n=1,2,在H0表象中

(H21′=H12′*)

证明H可以表示为

H=E1|1〉〈1|+E2|2〉〈2|+H12′|1〉〈2|+H21′|2〉〈1|

证明:利用|n〉的完备性

可得

(利用了H11′=H22′=0)

7-8 设一个二态体系的基态和激发态分别记为|g〉和|e〉,可以视为一个假想的自旋为1/2的粒子的自旋沿z轴方向“向上”
和“向下”的状态,证明假想的自旋算符(取ħ=1)在sz表象中可以表示为

sz=1/2·(|g〉〈g|-|e〉〈e|),

sx=1/2·(|g〉〈e|+|e〉〈g|),sy=-i/2·(|g〉〈e|-|e〉〈g|)

证明:按假设,sz|g〉=|g〉,sz|e〉=-|e〉,基矢的正交完备性表现为

〈g|e〉=〈e|g〉=0,|e〉〈e|+|g〉〈g|=1

不妨取
可以验证,假想的自旋算符的2维矩阵表示分别为

与《量子力学教程》8.1节,(21)式(Pauli矩阵)比较。

【参见《量子力学教程》8.1节,(21)式】

7-9 设F为体系的一个可观测量(厄米算符),H为体系的Hamilton量,证明在能量表象中的下列求和规则:

提示:利用

【详细证明见《量子力学习题精选与剖析》[下],2-4题】

2-4 设F(r,p)为厄米算符,证明在能量表象中下式成立:

证明:利用能量本征态的完备性条件

式① 左端为

由于H、F是厄米算符,有下列算符关系:

[H,F]+=[F,H]=-[H,F]

式② 取共轭,得到

和式② 相加,即得式① 。

7-10 同上题,但F不一定是厄米算符,证明下列求和规则:

提示:利用 [F+,[H,F]]=F+HF+FHF+-HFF+-F+FH

【详细证明见《量子力学习题精选与剖析》[下],2-5题】

2-5 对于任意算符F(r,p)及其共轭F+,有下列矩阵元关系:

(Fkn)*=(〈k|F|n〉)*=〈n|F+|k〉=Fnk+

试证明在能量表象中有下列求和规则:

证明:由力学量的对易关系展开规则可得

[F+,[H,F]]=F+HF+FHF+-HFF+-F+FH②

在能量本征态|k〉下逐项计算平均值,并利用能量本征态的完备性条件

即得


式③ 加式④ ,再减式⑤ 和⑥ ,即得式① 。

注意:如F≠F+,Fnk和Fkn并无简单关系,如F为厄米算符,即F=F+,则Fnk=(Fkn)*,这时|Fkn|=|Fkn|。
7.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一、选择题

下面哪组是泡利矩阵( )。[中南大学2010研]

A. ; ;

B. ; ;

C. ; ;

D. ; ;

【答案】A

【解析】泡利矩阵必须满足以下对易关系[σi,σj]=2iεijkσk再由(σi)2=1,最终推导出泡利矩阵只能为

【注】对于一些量子力学中的常识性知识点应该在复习做题的过程中有意识的记忆,比如,泡利矩阵、对易关系、微扰
公式等,这将对于考试中的解题速度的提升大有裨益。

二、计算题
∧ ∧ ∧
1 在L2和LZ的共同表象中,算符Lx的矩阵为


求Lx的本征值和归一化的本征函数,并将矩阵LX对角化。[华南理工大2009研]

∧ ∧
∧ ∧
解:(1)设Lx的本征方程为Lxy=lxy,其中本征函数


容易解得Lx的本征值和相应的本征态矢分别为:

lx=ħ

lx=0

lx=-ħ

∧ ∧ ∧ ∧ ∧ ∧ ∧
(2)将(L2,Lz)表象中Lx的三个本征矢并列,得到从(L2,Lz)表象到(L2,Lx)表象变换矩阵

∧ ∧ ∧
利用变换公式Lx′=S+LxS,得到Lx的对角化矩阵
2 质量为m的粒子处于角频率为ω的一维谐振子势中。

(1)写出在坐标表象中的哈密顿算符,本征值及本征函数(可不归一化)。

(2)写出在动量表象中的哈密顿算符。

(3)证明在动量表象中,哈密顿算符的矩阵元为。

[华南理工大学2010研]

解:(1)在坐标表象中一维谐振子的哈密顿算符为

本征值和波函数:

En=(n+1/2)ħω

(2)在动量表象中坐标算符可表示为

则一维谐振子的势能为

则哈密顿算符为

(3)证:在动量表象中哈密顿的矩阵元可表示为
3 考虑两个具有相同角频率ω的振子,哈密顿量为

记H1,H2相应于本征值 和 的本征态为 ,零点能已略去.在两个振子具有相互作用后,其哈密顿量为

其中g为正实数.因为有相互作用, 不是H的本征态.求H的本征值。

[复旦大学2004研]

解:令

可以通过幺正矩阵将H0对角化,即求解其本征值。

设幺正矩阵为S,S满足S+S=1,所以

对于

可以严格求解如下,设H0的本征方程为

求解久期方程可得

因此,幺正矩阵为

所以

因为

同理

所以

的本征值为
【注】对于上升算符和下降算符的对易关系 要熟练掌握,并能灵活应用,对于给定的相关哈密顿量可以通过

变化数学表达式从而得到类似的表示方式,最终比较快捷方便的求解有关体系的本征能量和波函数。

4 证明:(1)位置表象中动量算符的矩阵元

(2)动量表象中位置算符的矩阵元

[北京科技大学2010研]

证明:(1)在位置x表象中,动量p的厄密矩阵元表示为

(2)在动量表象中,位置x的厄密矩阵元为

【注】本题解是一种思路,也可以先求解出算符在所要求的表象下的表示形式,然后再求解矩阵元,这样的求解方法在
一些繁复的情况下会显得更简洁。
∧ ∧ ∧ ∧
5 设已知在S2和SZ的共同表象中,算符Sx和Sy的矩阵分别为

试在Sy取值为-ħ/2的本征态下求Sx的可能取值和相应的概率及Sx的平均值。[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研]

解:Sx可能取得的值有[h/(2π)]/2和-[h/(2π)]/2,设Sy=-[h/(2π)]/2的本征态矢为


则由Syψ0=Syψ0可以解得


同理由Sxψx=Sxψx可以解得Sx1=[h/(2π)]/2,态矢为

概率为P1=|ψx1+ψ0|2=1/2, Sx2=-1/2·[h/(2π)],态矢为

概率为P2=|ψx2+ψ0|2=1/2。

Sx平均值为 Sx=Sx1P1+Sx2P2=0。

6 求一宽度为a且关于原点对称的一维无限深势阱中粒子的坐标在能量表象中的矩阵元。[湖南大学2009研]

【提示:sinαsinβ=-1/2·[cos(α+β)+cos(α-β)], 】

解:【注:题中所给积化和差公式有误,正确的积化和差公式为sinαsinβ=-1/2·[cos(α+β)-cos(α-β)]】

在势阱内有定态方程
φ(±a/2)=0 ①

处于定态时有E>0,设

则有

φ(x)=sin(kx),cos(kx)

由于势函数满足V(x)=V(-x),则波函数满足奇宇称或偶宇称。

(1)满足偶宇称时有φ1(x)=Acos(k1x),注意到① 有k1=(2N-1)π/a,N=1,2,3,…

则E1=[ħ2π2/(2μa2)](2N-1)2,再考虑到归一化条件(φ1(x),φ1(x))=1有

注意到波函数乘以一个常数描述的仍为同一个状态,则

(2)同理,对奇宇称有

φ1(x)=Bsin(k2x)

k2=(2N)π/a

E2=[ħ2π2/(2μa2)](2N)2

综合(1)(2)讨论有波函数
本征能量En=[ħ2π2/(2μa2)]n2;n=1,2,3,…。

矩阵元即

若m=n,可得到

若m≠n,则可得到
第8章 自 旋

8.1 复习笔记

本章引入了自旋的概念,这是量子力学独有的,在经典物理中没有对应的力学量,自旋首先由乌伦贝克等物理学家提
出,并且在Stern-Gerlach实验中得到证实,自旋的提出也进一步扩充了薛定谔方程的应用,使得塞曼效应等物理现象在
理论上得到比较满意的解释,自旋对于现代物理的研究也是有很大影响的,比如冷原子物理中的自旋轨道耦合效应,自
旋电子学,反常量子霍尔效应等。本章首先阐述了自旋的基本概念,比如自旋算符和自旋函数,然后针对反常Zeeman效
应和碱金属原子光谱的双线结构做了解释,对实验中的光谱分裂得出满意的说明。

一、电子自旋态与自旋算符

1 电子自旋态的描述

sz的本征态 ,msħ表示sz的本征值,ms=±1/2,χ±1/2(sz)分别表示sz=±ħ/2的本征态,常简记为α与β,

α与β构成电子自旋态空间的一组正交完备基,一般自旋态可以用它们来展开,即

2 电子自旋假设的两个要点

(1)每个电子具有自旋角动量 S,它在空间任何方向上的投影只能取两个数值:

(2)每个电子具有磁矩
所以 在空间任意方向的投影数值大小(或称“内禀磁矩”)等于玻尔磁子的值,即

3 电子自旋的回旋磁比率

电子自旋磁矩和自旋角动量之比(电子自旋的回旋磁比率)为

轨道运动的回旋磁比率为

自旋回旋磁比率等于轨道运动回旋磁比率的两倍。

4 电子自旋算符,Pauli矩阵

引进Pauli算符σ(无量纲),

s=(ħ/2)σ

(1)泡利算符分量满足的对易关系

泡利算符满足以下对易关系

[σi,σj]=2iεijkσk

且泡利算符满足一下关系式

σx2=σy2=σz2=I(单位算符)

(2)泡利算符分量满足的反对易关系

σ的三个分量彼此反对易,
泡利算符的对易关系和反对易关系可以概括如下

它与σ+=σ(厄米性)概括了Pauli算符的全部代数性质。

(3)泡利矩阵

Pauli算符可用下列矩阵表示(Pauli表象)

称为Pauli矩阵。

二、总角动量的本征态

1 总角动量的本征态的选取

(1)几个重要的对易关系

l与s属于不同自由度,彼此对易,即

[lα,sβ]=0,α,β=x,y,z

j的三个分量满足下列对易关系

[jx,jy]=iħjz

[jy,jz]=iħjx

[jz,jx]=iħjy

[j2,jα]=0,α=x,y,z

(2)本征态的选取
中心力场中电子的能量本征态可以选为一组对易守恒量完全集(H,l2,j2,jz)的共同本征态,而空间角度部分与自旋
部分的波函数则可取为(l2,j2,jz)的共同本征态。

2 总角动量分量间的对易关系

体系的总角动量满足角动量的一般对易关系:
→ → →
J× J=iħ J

分量形式:
⌒ ⌒ ⌒ ⌒ ⌒ ⌒ ⌒ ⌒ ⌒
[ Jx, Jy]=iħ Jz,[ Jy, Jz]=iħ Jx,[ Jz, Jx]=iħ Jy
⌒ ⌒ ⌒
或统一写成:[ Ji, Jj]=iħεijk Jk,其中的i,j,k分别表示x,y,z分量,如果i,j,k有两者或两者以上相同则εijk为0,其他
情况则为1或-1。


3 总角动量平方与 J的三个分量对易关系

⌒ ⌒
[ J2, Jz]=0

⌒ ⌒
4 力学量( J2, Jz)的共同本征函数满足条件

|jm〉需满足

J2|jm〉=j(j+1)ħ2|jm〉

Jz|jm〉=mħ|jm〉

其中,j=|j1-j2|,…,j1+j2;m=-j,-j+1,…,j-1,j。

三、碱金属原子光谱的双线结构与反常Zeeman效应

1 碱金属原子光谱的双线结构

(1)碱金属价电子满足的方程

碱金属原子的价电子的Hamilton量为

H=p2/(2μ)+V(r)+ξ(r)s·l

可得出如下径向方程:

对于j=l+1/2,

对于j=l-1/2(l≠0),

(2)方程的解以及光谱双线粗细结构原因

电子能量本征值与量子数(n,l,j)都有关,记为Enlj,是(2j+1)重简并,可以得出

Enlj=l+1/2>Enlj=l-1/2

即j=l+1/2能级略高于j=l-1/2(l≠0)能级,但由于自旋轨道耦合很小,这两条能级很靠近,这就是造成光谱双线粗细
结构的原因。

2 反常Zeeman效应

考虑磁场后能量本征值为

Rnlj(r)与Enlj则是求解径向方程① 和② 得出的本征函数和本征值,当无外磁场时(B=0),能级Enlj是(2j+1)重简
并,当加上外磁场时,如式③ 所示,能级 将依赖于磁量子数mj,一般说来,Enlj能级分裂为(2j+1)条,(2j+
1)为偶数,这就造成了反常Zeeman分裂现象。

四、两个电子的自旋单态与三重态

(1)几个重要的对易关系

设两个电子的自旋记为s1与s2,由于s1与s2分别属于两个电子,则有对易关系式

[s1α,s2β]=0,α,β=x,y,z

令S=s1+s2表示两个电子的自旋之和,则S的三个分量满足下列对易式

[Sx,Sy]=iħSz,[Sy,Sz]=iħSx,[Sz,Sx]=iħSy

S2=Sx2+Sy2+Sz2

则有如下对易关系

[S2,Sα]=0,α=x,y,z

(2)电子的自旋单态与三重态的求解

令s1z本征态记为α(1)和β(1),s2z本征态记为α(2)和β(2),则(S1z ,S1z)的共同本征态有如下4个:

α(1)α(2),β(1)β(2),α(1)β(2),β(1)α(2)
令s2本征值记为S(S+I)h2,(S2,Sz)的共同本征态,记为 ,S=1,MS=±1,0的三个态称为自旋三重态
(triplet),而S=0,Ms=0的态称为自旋单态(sing1et),最终求解结果见表8-1-1。

表8-1-1 两个电子的自旋三重态与单态

(3)角动量非耦合表象与角动量耦合表象

自旋为ħ/2的二粒子体系的4个自旋态,可以是(s1z,s2z)的共同本征态式

α(1)α(2),β(1)β(2),α(1)β(2),β(1)α(2)

sz=±ħ/2的自旋态可以形象地记为α=|↑〉,β=|↓〉,于是(S1z ,S1z)的共同本征态可以表示为

|↑〉1|↑〉2,|↑〉1|↓〉2,|↓〉1|↑〉2,|↓〉1|↓〉2

以它们为基矢的表象,称为角动量非耦合(uncoupling)表象,而(S2,Sz)的共同本征态χSM可以表示为

χ11=|↑〉1|↑〉2

χ1-1=|↓〉1|↓〉2

以它们为基矢的表象,称为角动量耦合(coupling)表象。
8.2 课后习题详解

8-1 (1)在σz表象中,求σx的本征态。

(2)求σz表象→σx表象的变换矩阵。

(3)验证

注意:trσx=0不因表象变换而异。

解:(1)在σ z表象中

设σx的本征值为λ,因此σx本征方程为

即b=λa,a=2b,所以

b=λa=λ2b,λ2=1,λ=±1

σx的归一化的本征态为

(2)σz表象→σ x表象的变换矩阵S为

(3)
8-2 在σz表象中,求σn的本征态,n=(sinθcosφ,sinθsinφ,cosθ)是(θ,φ)方向的单位矢。

解:设σn的本征态为 本征方程为

久期方程为

可得出C2=1,C=±1。

对于C=1

类似,对于C=-1,同理可得
8-3 在Sz本征态

下,求 , 。

解:因为

所以

类似有

所以

8-4 (1)在Sz本征态
下,求σn的可能测值及相应概率。

(2)同8-2题,若电子处于σn=+1的自旋态下,求σ的各分量的可能测值和相应的概率以及σ的平均值。

解:(1)按8-2题,σn的本征态为

由力学量的本征态的完备性的性质可得:

将Sz的本征态按σn的本征态展开

因此,利用本征态的正交性可得

则σn=1的概率为P1=cos2(θ/2),σn=-1的概率为P2=sin2(θ/2)。

(2)将σn=1的本征态

按σz的本征态展开
σz的测值为1的概率cos2(θ/2),σz的测值为-1的概率sin2(θ/2),σz的平均值为

1×cos2(θ/2)+(-1)×sin2(θ/2)=cosθ

类似将σn=1的本征态,按σ x的本征态

展开

所以

σx的测值为1的概率为|ax|2=(1+sinθcosφ)/2。

σx的测值为-1的概率为|bx|2=(1-sinθcosφ)/2。

σx的平均值=|ax|2-|bx|2=sinθcosφ。

类似有

σy的测值为1的概率为(1+sinθsinφ)/2。

σy的测值为-1的概率为(1-sinθsinφ)/2。

σy的平均值=sinθsinφ。

8-5 (1)证明 (λ为常数)。

→ → → → →
(2)证明eiσ·A=cosA+i σ·nsinA,A=An,A=|A|,n为A方向的单位矢量,A为常矢量。

(3)证明
tr为求矩阵的对角元之和。

【证明见《量子力学习题精选与剖析》[上],6-22题与6-23题】

6-22 设λ为常数,证明

证明: 是σz的函数,在σz表象中可以表示成对角化矩阵,对角元等于其本征值,σz的本征值为±1, 的本征值为


e±iλ,因此,在σz表象中 的矩阵表示为

由于

故得

算符间的关系式与表象的选择无关,故上式可以脱离σz表象而普遍成立。

讨论:以上的证明过程,主要利用了σz的本征值以及σz2=1,如将σz改成σ在n方向的投影σn,由于σn的本征值仍为±l,而
且σn2=1,因此显然仍可证明

6-23 设A、B为实常数矢量,试将 和 表示成,及σx、σy、σz的线性叠加,并计算它们的迹。

→ →
解:将A写成An,n为A方向单位矢量(n=A/A),则


A=|A|

利用泰勒级数展开和泡利矩阵的性质,即得
其中第一项应理解成-IcosA,I为单位矩阵,第二项为σ的线性项,对迹无贡献,因此

treiσ·A=2cosA,A=|A|

类似地可以写出eiσ·B的表示式,因此

上式中后三项为σ的线性项,迹为0,所以
→ →
tr(eiσ·Aeiσ·B)=2cosAcosB-2[(A· B)/(AB)]sinAsinB

8-6 证明 (λ为常数)。

【证明见《量子力学习题精选与剖析》[上],6-24题】

6-24 化简 ,α=x、y,λ为常数。

解:利用公式

可得
再利用泡利矩阵的性质和对易关系

σz2=1,σzσx=-σxσz=iσy

即得

类似地,可得

8-7 电子的磁矩算符可表为μ=-[e/(2mc)](l+2s)磁矩的观测值定义为

,|ljmj〉是(l2,j2,jz)的共同本征态,计算μ。

提示:μz=-[e/(2mc)](jz+sz),利用8.2节式(24)。

【计算与分析见《量子力学习题精选与剖析》[上],6-36题】

6-36 电子的磁矩(算符)为

μ=μl+μs=-[e/(2mec)](l+2s)

试对|ljmj〉态计算μz平均值。

解:如以Bohr磁子μB=eħ/(2mec)作为磁矩单位,则电子的磁矩算符可以写成(以下取方=1)

μ=-(l+2s)=-(j+s)=-(j+σ/2)

利用上题结果,即得

〈ljmj|μz|ljmj〉=-gmj

其中

g=1+[j(j+1)-l(l+1)+3/4]/[2j(j+1)](Lande9因子)

通常以m j取最大值(m j=j)时μ z的平均值作为磁矩观测值的定义,记作μ,对于电子

μ=〈ljj|μz|ljj〉=-gj


8-8 由两个非全同粒子(自旋均为ħ/2)组成的体系,设粒子问的相互作用为H=As1·s2(不考虑轨道运动),设初始时
刻(t=0)粒子l自旋“向上”(s1z=1/2),粒子2自旋“向下”(s2z=-1/2),求时刻t(>0)时,(a)粒子1自旋向上的
概率;(b)粒子l和2自旋均向上的概率;(c)总自旋S=0和1的概率;(d)求S 1和S 2的平均值。

【解答与分析见《量子力学习题精选与剖析》[上],6-47题】

6-47 两个自旋1/2的定域非全同粒子(不考虑轨道运动),相互作用能为(取ħ=1)

H=As1·s2

t=0时,粒子1自旋“向上”(s1x=1/2),粒子2自旋“向下”(s2z=-1/2)。

求任意t>0时刻:

(a)粒子1自旋“向上”的概率。

(b)粒子1和2自旋均“向上”的概率。

(c)总自旋量子数S=1和0的概率。

(d)S1和S2的平均值。

解:由于

H=As1·s2=A/2·(S2-3/2)

易见总自旋S是守恒量,所以定态波函数可以选为S2、Sz的共同本征函数,按照总自旋量子数s的不同取值,本征函数和
能级为

t=0时,体系的自旋态为

因此,利用薛定谔方程可以得出波函数的演变,所以t>0时波函数为


(a)由式② 可知,在时刻t,粒子1自旋“向上”的概率为cos2(At/2)。

(b)粒子l和2自旋均“向上”的概率为0。

(c)由式① 可知,总自旋量子数S取1和0的概率相等,各为l/2。

(d)利用式② 容易算出S1和S2的平均值为

〈s1x〉t=〈s1y〉t=〈s2x〉t=〈s2y〉t=0

〈s1z〉t=1/2·[cos2(At/2)-sin2(At/2)]=1/2·cos(At)

〈s2z〉t=-〈s1z〉t=-1/2·cos(At)

8-9 设有一个定域电子,受到沿z方向均匀磁场B的作用,Hamilton量(不考虑轨道运动)为

H=[eB/(mc)]·sx=[eBħ/(2mc)]σx

设t=0时电子自旋“向上”(sz=ħ/2)求t>0时s的平均值。

【解答与分析见《量子力学习题精选与剖析》[上],6-27题】

6-27 有一个定域电子(作为近似模型,可以不考虑轨道运动)受到均匀磁场作用,磁场B指向正z方向,磁作用势为

H=[eB/(μc)]sx=[eħB/(2μc)]σx

设t=0时电子的自旋“向上”,即sz=ħ/2,求t>0时S的平均值。

解:在SZ表象中,Hamilton算符可以表示成

χ(t)应满足Schr6dinger方程

初始条件为

即a(0)=1,b(0)=0。

将式① 及② 代入式③ ,得到


上式相当于方程组

将两式相加、减,得到

解为

a(t)+b(t)=[a(0)+b(0)]e-iωt=e-iωt

a(t)-b(t)=[a(0)-b(0)]eiωt=eiωt

所以由上面两式求解出

a(t)=cos(ωt),b(t)=-isin(ωt)

代入式② ,即得

S的平均值为
8-10 设两个电子处于自旋单态χ00,求(σ1·ni)(σ 2·n 2)的平均值,n 1与/n 2是空间任意两个方向的单位矢量。

提示:利用(σ 1·σ 2)χ00=0

【解答与分析见《量子力学习题精选与剖析》[上],6-50题】
→ → → →
6-50 设两个电子处于自旋单态,a和b表示空间任意两个方向的单位矢,证明在自旋单态下〈( σ1· a)( σ2·b)〉=-
→ →
( a·b)。

证明:两电子体系的自旋单态可以表示成

其中α和β是单电子自旋Z分量的本征态,满足关系

σ1zα(1)=α(1),σ1zβ(1)=-β(1)

σ1xα(1)=β(1),σ1xβ(1)=α(1)

σ1yα(1)=iβ(1),σ1yβ(1)=-iα(1)

第2个电子也有类似关系,众所周知,χ00是总自旋(S=s1+s2)各分量Sx,Sy,Sz的共同本征态,本征值均为0,因此χ00
是各向同性的,这一点对于本题很重要,请读者务必悉心领会。
→ → → →
本题中,( σ1· a)( σ2·b)可以表示成
→ → → →
( σ1· a)( σ2·b)=(σ1xσ2xaxbx+σ1yσ2yayby+σ1zσ2zazbz)+[σ1xσ2zaxbz+σ1xσ2yaxby+…(共6项)] ①

χ00是式① 前3项的本征函数,即

σ1xσ2xχ00=σ1yσ2yχ00=σ1zσ2zχ00=-χ00

因此式① 前3项的平均值为
→ →
-(axbx+ayby+azbz)=- a·b

对于式① 后6项,则有
等等,总之,式① 后6项作用于χ00的结果,变成自旋三重态,(S=1,Ms=1,0,-1)它们与χ00正交,因此式① 后6
项平均值为0。

8-11 两个全同粒子处于一维谐振子V(x)=mω2x2/2中,分别下列几种情况,求此二粒子体系的最低三条能级及本征函
数。

(a)单粒子自旋为0。

(b)单粒子自旋为1/2。

(c)如果两个粒子之间还有相互作用-rS(x1-x2),(γ为正实数),讨论上述(a)和(b)两种情况下能级发生的变
动,画出能级图。

解:(a)单粒子自旋为0情况,波函数只含二粒子的空间坐标x 1和x 2,但要求对X 1←→x2变换对称,设两粒子分别处于


谐振子的E n和En′能级(n,n′=1,2,…),二粒子能量为(n+n′+1)ħω,由此可知二粒子体系的最低3条能级的能级
填布情况和对称波函数分别如下:

(b)单粒子自旋为1/2情况,波函数可写成空间波函数与自旋波函数之积,二粒子自旋波函数可以表示为,自旋单态
自旋三重态χ1M(s1z,s2z)

χ11=|↑〉1|↑〉2,χ1-1=|↓〉1|↓〉2(自旋交换对称)

(c)对于δ力,-γ6(x1-x2),只当x1=x2才有贡献,对于空间反对称波函数,ψ(x1-x2)=-ψ(x1-x2),所以
ψ(x1-x2=0)=-ψ(x1-x2=0)=0,δ力无贡献,δ力只对空间波函数对称的态才有贡献,即只对自旋单态χ00(s1z,
s2z)有贡献,吸引的δ力将使之下降。

8-12 考虑3个自旋为l/2的非全同粒子组成的体系,Hamilton量为

H=As1·s2+B(s1+s2)·s3

A与B为实常数,找出体系的守恒量,求出体系的能级和简并度。

【分析与解答见《量子力学习题精选与剖析》[上],6-48题】

6-48 考虑由三个自旋1/2的非全同粒子组成的体系,Hamilton量为

H=As1·s2+B(s1+s2)·s3

A、B为实常数,试找出体系的守恒量,确定体系的能级和简并度。(取h=1)

解:粒子1、2自旋之和记为S12,总自旋记为S123,即
S12=s1+s2,S123=s1+s2+s3=S12+s3

显然,S12和S123都具有角动量的性质,由自旋角动量的对易关系可得,满足对易式

S12×S12=iS12,[S122,S12]=0

S123×S123=iS123,[S1232,S123]=0

S1、S2、S3互相对易,而且

s12=s22=s32=3/4

因此

S122=s12+s22+2s1·s2=3/2+2s1·s2

S1232=9/4+2(s1·s2+s2·s3+s3·s1)

据此,H可以写成

H=(A-B)s1·s2+B(s1·s2+s2·s3+s3·s1)=1/2·(A-B)S122+(B/2)s1232-(3/8)(2A+B)①

由于S122和S12对易,和S3对易,所以S122和Sl23对易,因此,由式① 显而易见,S122、S123、S1232都是守恒量,作为守恒
量完全集,可取(S122,S1232,(S123)z),前二者的本征值为

S122=S′(S′+1),S′=0,1

S1232=S(S+1),S=1/2,1/2,3/2

代入式① ,就得到能级值,可以记为ESS,由于体系能量与(S123)z,即总自旋z分量的本征值[S,S-1,…,(-S)]
无关,故能级ESS′的简并度为(2S+1),量子数S′、S的可能组合以及能级和简并度如表8-2-1:

表8-2-1

如不出现偶然简并,体系将有三条能级,其中S′=0相当于S12→0,s1~-s2,所以

H→As1·s2~-As12=-(3/4)A

S=3/2相当于S1、S2、S3互相“平行”,这时

s1·s2=s2·s3=s3·s1=1/4(σ1·σ2=…=1)

所以

H→(A+2B)s1·s2→(A+2B)/4
8.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计算题

1 对于描述电子自旋的泡利矩阵σx,σy,σz,

(1)在σz表象中求σx和σy的归一化本征函数。

(2)若(cosα,cosβ,cosγ)为某一方向余弦,证明算符

σn=σxcosα+σycosβ+σzcosγ的本征值为±1,说明其物理意义。

(3)对于两个电子组成的体系,若用|↑〉和|↓〉分别表示单电子自旋平方和自旋z分量的共同本征态,证明态矢量|X〉=|
↑↓〉+|↓↑〉是体系总自旋平方的本征态。[华南理工大学2010研]

解:(1)在σz表象中

∧ ∧ ∧ ∧
由σx和由σy的本征方程 σiφ=λφ,i=x,y,很容易求得σi的本征值与本征矢:

(2)

∧ ∧
∧ ∧
σn的本征方程σnφ=λφ

可得,λ2=cos2α+cos2β+cos2γ=1,故λ=±1。

其物理意义即电子自旋的泡利算符,在空间任意一个方向的投影只能取两个值: 。
∧ ∧
(3)在耦合角动量表象中,总自旋S2与Sz的共同本征态|11〉,|10〉,|1-1|,|00〉。

其中,

|11〉=|↑↑〉,|1-1〉=|↓↓〉

则题中


故|χ〉是S2的本征态。

2 一个由三个非全同的自旋为1/2的粒子组成的体系,其哈密顿量为

其中 分别为三个粒子的自旋算符,求体系的能量和各能级相应的简并度。[复旦大学2006研]

解:对于体系的哈密顿量

因为


因此

所以

带入哈密顿量

可得

显而易见

因为
所以

因此体系的本征值为

∧ ∧
3 在Sz表象上求出Sy的本征态的表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研]
∧ ∧
解:已知在Sz表象(或σz表象)中

∧ ∧ ∧ ∧ ∧ ∧ ∧ ∧ ∧ ∧ ∧ ∧ ∧ ∧ ∧
将Sx=(ħ/2)σx,Sy=(ħ/2)σy,Sz=(ħ/2)σz代入对易关系式:[Sx,Sy]=iħSz得,[σx,σy]=2iσz① ,即得σxσy-σy
∧ ∧
σx=2iσz② 。
∧ ∧ ∧ ∧ ∧ ∧ ∧ ∧ ∧ ∧ ∧ ∧ ∧ ∧ ∧ ∧
式② 右乘σy,并利用σy2=1,得σx-σyσxσy=2iσzσy③ ;式② 式左乘σy,并利用σy2=1,得σyσxσy-σx=2iσyσz④ ,由③
∧ ∧ ∧ ∧
+④ 得σzσy+σyσz=0⑤ 。

其中a,b,c,d为待定常数,代入⑤ 得

∧ ∧ ∧
由σy是厄米性算符σy+=σy,可得


由于σy2=1,计算可得|b|2=1,得

则b=eiφ,φ可以是任意实数(存在相位不定性),可以取φ=π,b=-i,于是

∧ ∧ ∧
由 sy的本征方程syφ=λφ,可求得sy的本征值与本征矢为

∧ ∧ ∧
【注】本题也可以直接利用Sz和Sy的反对易关系来求出Sy的矩阵表示,然后根据本征方程求解本征函数。

4 两个质量为m的粒子处于一个边长为a>b>c的,不可穿透的长盒子中.求下列条件该体系能量最低态的波函数(只写
出空间部分)及对应能量。
(1)非全同离子。

(2)零自旋全同离子。

(3)自旋为1/2的全同离子。[中国科学院2010研]

解:单粒子在边长a>b>c的盒子中的定态波函数和定态能量为

(1)当两粒子是非全同离子时,体系能量最低的波函数为
→ →
ψ(r 1,r 2)=ψ111(x1,y1,z1)ψ111(x2,y2,z2)

对应能量为

E=2E111=(π2ħ2/μ)(1/a2+1/b2+1/c2)

(2)对于零自旋全同离子,为玻色子体系,体系满足玻色爱因斯坦统计,体系的波函数必须是交换对称的,则体系能量
最低的函波数是
→ →
ψ(r 1,r 2)=ψ111(x1,y1,z1)ψ111(x2,y2,z2)

对应能量为

E=2E111=(π2ħ2/μ)(1/a2+1/b2+1/c2)。

(3)对于自旋为1/2的全同粒子,为费米子统计,体系满足费米狄拉克统计,体系的波函数必须是交换反对称的。
∧ ∧
自旋S2,SZ对应的本征函数有4个:|11〉,|10〉,|1-1〉,|00〉。

已知|00〉是交换反对称的,要配对称的空间波函数;|11〉,|10〉,|1-1〉是交换对称的,要配反对称的空间波函数,
所以体系能量最低的态对应的波函数是:
→ →
ψ(r 1,r 2)=ψ111(x1,y1,z1)ψ111(x2,y2,z2)|00〉

对应能量

E=2E111=(π2ħ2/μ)(1/a2+1/b2+1/c2)

5 一个电子在沿正Z方向的均匀磁场B中运动(只考虑自旋),在t=0时测量到电子自旋沿正X方向,求在t>0时的自旋
波函数以及Sy的平均值。[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研]
∧ ∧
解:在S2和Sz表象下

由Sxψx=Sxψx可以解得Sx1=(1/2)[h/(2π)]时态矢为
即t=0时刻电子自选波函数


其中α和β分别为自旋S朝上和朝下时的波函数。

电子由于自旋产生的能量对应哈密顿量为


故α和β状态为H的本征态,对应本征值为

E1=[h/(4π)]·eB/(μc)和E2=-[h/(4π)]·eB/(μc)

t>0时刻电子自旋波函数应为

写成矩阵形式即

Sy平均值即:
6 设有三个1/2自旋算符S1,S2,S3组成的系统,其哈密顿量为

H=AS1·S2+BS2·S3+BS3·S1

试求:

(1)给出系统的力学量完全集。

(2)求解能级。

(3)给出每一个能级的简并度。

为书写简单计,可令约化普朗克常数ħ=1。[南京大学2009研]

解:哈密顿量为

对应的本征值为

其中
∧ ∧ ∧ ∧ ∧ ∧ ∧
S=S1+S2+S3,S12=S1+S2
∧ ∧ ∧
故系统的力学量完全集为H,S,S12,Sz。

能量与Sz无关,可由(S,S12)完全确定

(S,S12)=(1/2,0)时,能量为E1=-3A/4。

(S,S12)=(1/2,1)时,能量为E2=-(3/8)A+B/4。

(S,S12)=(3/2,1)时,能量为E3=A/4+B/2。

当(S,S12)完全确定时,能级简并度将仅由ms可取值个数确定,则

E1=-3A/4时, ms=-1/2,1/2,可取值的个数为2,故简并度为2。
E2=-3A/8+B/4时, ms=-1/2,1/2,可取值个数为2,故简并度为2。

E3=A/4+B/2时, ms=±3/2,±1/2,可取值个数为4,故简并度为4。

7 设Sx、Sy与Sz是自旋为1/2的粒子的沿x、y与z轴的自旋算符,而Φ是某一角度。

(1)写出粒子的自旋算符Sx、Sy与Sz在Sz-表象中的矩阵形式。

(2)将上述算符的乘积exp(iszf/ħ)syexp(-iszf/ħ)化简为粒子自旋算符的线性组合。[武汉大学2008研]

解:(1)

(2)由公式

且令

其中n为正整数

则上式即

题中
∧ ∧ ∧ ∧
A=(i2πf/h)Sz, B=Sy

利用公式
∧ ∧ ∧ ∧ ∧ ∧ ∧ ∧ ∧
[Sx,Sy]=[ih/(2π)]·Sz,[Sy,Sz]=[ih/(2π)]·Sx,[Sz,Sx]=[ih/(2π)]·Sy ③

∧ ∧ ∧ ∧ ∧ ∧
∧ ∧ ∧ ∧ ∧ ∧
a1=[A, B]=(i2πf/h)[Sz,Sy]=(i2πf/h)·[-ih/(2π)]·Sx=fSx
∧ ∧ ∧ ∧
a2=[A,a1]=(i2πf/h)[Sz,fSx]=-f2Sy
∧ ∧ ∧ ∧
a3=[A,a2]=(i2πf/h)[Sz,-f2Sy]=-f3Sx
∧ ∧ ∧ ∧
a4=[A,a3]=(i2πf/h)[Sz,-f3Sx]=f4Sy

结合② 、④ 有所求即

8 对于一个限制在边长为L的立方体中的自旋为1/2、质量为m的粒子,计算基态与第二激发态的本征能量及相应的本征
态波函数。[武汉大学2008研]

解:这是一个三维方势阱问题,粒子波函数为

φ(x,y,z)=Φ(x)Φ(y)Φ(z)S

S为自旋波函数。

可分离变量得

最终解得
α和β代表粒子自旋朝上和朝下两种状态,具体可以写为

由于粒子自旋此时并不会对粒子能量产生影响

粒子能量基态

E1=E1,1,1=3π2h2/[2μL2·(2π)2]

对应波函数为

粒子第一激发态能量

E2=E1,1,2=E1,2,1=E2,1,1=3π2h2/[μL2·(2π)2]

对应波函数有
第二激发态能量

E3=E1,2,2=E2,2,1=E2,1,2=9π2h2/[2μL2·(2π)2]

对应波函数有

∧ ∧
9 考虑一自旋量子数s=1的粒子,忽略空间自由度,并假定粒子处在外磁场B=xB中(x为x轴的单位矢量),粒子的
哈密顿算符为H=gB·S

(1)若以S2,Sz共同本征矢|s,m1〉为基,求自旋算符S的矩阵表示。

(2)如果初始时刻t=0粒子的态为|11〉,求在t>0后粒子的态?

(3)发现粒子处在|1-1〉态的概率是多少?[中南大学2010研]

解:(1)由于

∧ ∧ ∧
由于哈密顿量为H=gBSx则能量本征态对应于Sx本征态。

(2)由定态方程gBSxψ=Eψ,解得

故t>0后粒子的态为

(3)由于
故所求概率为

P=|〈1-1|y(t)〉|2=|-e-igBt/4+1/2-e-igBt/4|2=[1-cos(gBt)]2/4
第9章 力学量本征值问题的代数解法

9.1 复习笔记

本章介绍了针对谐振子模型的代数解法,具体就是利用升降算符求解本征能量,这在很大程度上简便了量子力学求解本
征值的问题,由于谐振子模型是比较常见也经常运用解释实际的物理现象,并且在量子统计中也有相对应的应用,除此
之外,还介绍了一些角动量理论,介绍了角动量的本征值和本征态,以及角动量的耦合和CG系数,并相应的讨论有关性
质。

一、谐振子的SchrOdinger因式分解法

1 一维谐振子的代数求解

采用自然单位 ,则一维谐振子的Hamilton量为

H=p2/2+x2/2

可将H表示为

其中

在任何量子态f下,

所以, 为正定厄米算符, 的本征值n为非负整数,n=0,1,2,3,…。

因此,H的本征值En,为(自然单位, )

En=[n+(1/2)],n=0,1,2,…
2 升算符与降算符

(1)升算符与降算符的定义

a+称为升算符(raising operator),而a称为降算符(lowering operator),谐振子常用于描述固体中晶格的小振动,a+与


a又称为振动声子的产生和湮没算符。

【注】对于谐振子而言,a+称为升算符,a称为降算符,对于多体玻色子系统,a+与a称为产生和湮没算符。

(2)升算符与降算符的性质

下式中|n〉为算符 的本征函数,且对应本征值为n,则|n〉与升算符和降算符有如下关系。

3 谐振子能量本征态在坐标表象中的求解

先考虑基态|0〉,它满足

a|0〉=0

(x+ip)|0〉=0

在坐标表象中基态波函数ψ0(x)=〈x|0〉满足

{x+[d/(dx)]}ψ0(x)=0

解出得(自然单位制可以通过量纲分析反推出来)

坐标表象中的激发态波函数可表示为

则可以得到

此即坐标表象中谐振子能量本征态。

二、角动量的本征值与本征态

1 几个重要关系
(1)角动量算符间的对易关系

算符jx,jy,jz满足下列对易式

定义

j2=jx2+jy2+jz2

则有对易关系式

[j2,ja]=0,α=x,y,z

(2)升算符和降算符的几个关系式

定义升算符和降算符

j±=jx±ijy

则有如下关系式

[j+,j-]+=j+j-+j-j+=2(j2-jz2)

上式说明算符j±使磁量子数m增、减l,所以称为升算符和降算符。


2 总角动量平方与 J的三个分量对易关系

⌒ ⌒
[ J2, Jz]=0

⌒ ⌒
⌒ ⌒
3 力学量( J2, Jz)的共同本征函数满足条件
⌒ ⌒
|jm〉需满足 J2|jm〉=j(j+1)ħ2|jm〉, Jz|jm〉=mħ|jm〉,其中,j=|j1-j2|,…,j1+j2;m=-j,-j+1,…,j-1,
j。

4 角动量的本征值及本征态的求得

(1)|jm〉对应本征值的求得

把(j2,jz)共同本征态记为|jm〉,则本征值求得如下

j2|jm〉=j(j+1)|jm〉,jz|jm〉=m|jm〉

(2)j±,jx及jy的矩阵元

j±的矩阵元如下

jx及jy的矩阵元如下

三、两个角动量的耦合,Clebsch-Gordan系数

1 Clebsch-Gordan系数

在给定j1和j2的子空间中,耦合表象的基矢 可以简记为ψjm(1,2)令
展开系数称为Clebsech –Gordan (CG)系数,即(2j1+1)(2j2+1)维子空间中耦合表象的基矢与非耦合表象的基矢之
间的幺正变换矩阵的矩阵元。

对m2′=m2,得

2 耦合表象和无耦合表象

(1)耦合表象

力学量组 相互对易,其共同本征矢构成正交归一系,以此本征矢为基矢的表象称为耦合表象,耦合
表象的基矢记为:|j1j2jm〉,或简记为|jm〉。

(2)无耦合表象

力学量组 也相互对易,相应的表象称为无耦合表象,无耦合表象的基矢为:|j1m1j2m2〉。

(3)CG系数

根据任一波函数都可以由某一个完全系展开可以有

其中,〈j1m1j2m2|j1j2jm〉是矢量耦合系数或者CG系数。

3 j的取值范围

j取值范围如下

j=j1+j2,j1+j2-1,…,|j1-j2|

4 CG系数性质

CG系数有下列两个基本性质:

(1)仅当m=m1+m2时,〈j1m1j2m2|jm〉才不等于0。

(2)仅当|j1-j2|≤j≤j1+j2时,〈j1m1j2m2|jm〉才不等于0。
9.2 课后习题详解

9-1 谐振子的湮没算符(自然单位)

的本征方程表示为a|α〉=α|α〉,|α〉可以表示为谐振子能量本征态的相干叠加

利用9.1节,(22)式,证明归一化的本征态|α〉可以表示为

提示:|α〉称为谐振子的相干态(coherent state)

【详细说明见《量子力学习题精选与剖析》[下],4-1题】

4-1 对于一维谐振子,求湮没算符a的本征态,将其表示成各能量本征态|n〉的线性叠加。

解:湮没算符a对于能量本征态|n〉的作用结果为

除n=0以外,一般|n〉不是算符a的本征态(根源于 和a不对易),而且,上式表明a的本征态不可能由有限个|n〉叠
加而成,必须包含所有|n〉,设

满足本征方程

a|α〉=α|α〉

α为本征值,利用式① ,即得

以〈n-1|左乘上式,并利用正交归一条件
即得

依次递推,即得

C0为归一化常数,归一化条件为

由于

所以

通常,可取C0为正实数,即取δ=0,这时

这就是算符a的本征态。

9-2 证明:(a)谐振子相干态可以表示为

|0〉是谐振子基态;提示利用[a,a+]=1,证明

(b)a为实数情况,利用
ψα(x)=〈x|α〉=ψ0(x-x0), 是相干态|α〉在x表象中的表示式,ψα(x)的波形与谐振子基态
ψ0(x)相同,但有一个往x方向的平移,波峰从x=0点挪到了x0点。

【详细证明见《量子力学习题精选与剖析》[下],4-3题】

4-3 证明谐振子相干态可以表示成

并求出|α〉在x表象中的表示式〈x|α〉(即波函数)。

解:利用产生、湮没算符的基本对易式

[a,a+]=aa+-a+a=1

即得

[a,αa+-α*a]=α[a,a+]=α②

反复利用式② ,可得

[a,(αa+-α*a)n]=nα(αa+-α*a)n-1

因此,

亦即,对于任何|ψ〉,均有

但是,对于谐振子的基态|0〉

a|0〉=0

因此,

亦即 是算符a的本征态,本征值为0,因此这就是相干态|α〉。

利用公式(参看《量子力学习题精选与剖析》[下]题3.7)
eA+B=eAeBe-[A,B]/2

可得

代入式① ,即得

其中

因此

利用公式

即得

因此

写成x表象中波函数,就是

9-3 荷电q的谐振子受到沿x方向均匀外电场E的作用

H=p2/(2m)+mω2x2/2-qE x=H0-qEx

证明:
H的本征态为

x0=qE/(mω2)本征值为

H可以表示为

式中

提示:对H中x2项和x项配平方,

mω2x2/2-qEx=mω2(x-x0)2/2-E2q2/(2mω2),x0=qE/(mω2)

【详细分析和解答见《量子力学》卷I,502~503页】

证明:在Schrödinger方程

中,令

ξ=αx

再令

η=ξ-ξ0

d2ψ/(dη2)-η2ψ+λψ=0 ①

式① 与谐振子的能量本征方程完全相同[见《量子力学》,卷Ι§3.4式(8)],只当λ=2n+1(n=0,1,2,…)时,才能
得到在全空间有界的解,即能量可能取值为

与微扰论计算结果教材式(25)完全相同,相应的本征函数为

其中

x0=ξ0/α=qE/(mω02)

是有外电场E的情况下,谐振子的新的平衡点的位置,与教材式(27)的结果是相同的,当然,波函数(9)与一级微扰
波函数(26)并不完全相同,但如式(9)对ε作Taylor展开,准确到微扰(即E)的一次幂项,并利用Hermite多项式的递
推关系,可证明与教材式(26)波函数相同。

9-4 在(l2,lz)表象(以|lm〉为基矢)中,1=1的子空间的维数为3,求lx在此三维空间中的矩阵表示,再利用矩阵
方法求出lx的本征值和本征态

提示:利用9.2节,(26)式,求lx的矩阵表示,参见3-16题的解答。

解答见《量子力学习题精选与剖析》[上],6-5题。

6-5 限于

求(l2,lx)的共同本征函数,表示成球谐函数Ylm(θ,φ)的线性叠加。

解:L=1时,LZ的本征值为0及 ,由x、y、z的轮换对称性可知Lx(以及Ly)的本征值也是0及 ,相应的(l2,lx)


的共同本征函数如记为φ11、φ10、φ1-1,它们可以利用(L2,LZ)的共同本征函数Y11、Y10、Y1-1的具体函数形式,用
x、y、z轮换的方法求出。

当z→y,y→z,z→x,有Lx→Ly,Ly→Lz,Lz→Lx,L2不变

已知

经过x、y、z轮换,成为

选择适当的相因子后,可取

它们都已经归一化。

9-5 设两个全同粒子角动量j1=j2=j,耦合成总角动量J
利用CG系数的对称性式9.3节,(22)式,证明

P12ψj2JM=(-1)2j-Jψj2JM

由此证明,无论是Bose子或Fermi子,J都必须取偶数。

[详细分析与证明见《量子力学》,卷I,487~489页,例1,或见《量子力学习题精选与剖析》[下],7-3题]

例1 设单粒子能级的定态波函数是(j2jz)的本征态,记为φjm,能级与m无关,为(2j+1)重简并.设有两个全同粒子
处于此能级上,证明:(a)交换对称态和反对称态的数目分别为(j+1)(2j+1)和j(2j+1),(b)无论粒子是
Bose子或Fermi子,体系的角动量J必为偶数。

对于Bose子(j=非负整数),J=2j,2j-2,…,2,0

对于Fermi子(j=半奇数),J=2j-1,2j-3,…,2,0

证明:(a)设两个粒子分别处于φjm1和φjm2上(j取定),则归一化的对称波函数可表示为:

m1≠m2情况,

共j(2j+1)个。

m1=m2=m情况,φjm(1)φjm(2),共(2j+1)个。

所以总数为(j+1)(2j+1)。

类似可以求出归一化的反对称波函数,m1≠m2(Pauli原理)

共j(2j+1)个,可见,交换对称与反对称态的总数为(2j+1)2,这与不计及交换对称性的波函数

,m1,m2=j,j-1,…,-j+1,-j

的总数相同。

(b)设两个粒子角动量耦合为J,波函数表示为

因此
对于Fermi子(j=半奇数),2j=奇数,但要求P12φ=-φ,即(-1)2j-J=-1,所以J=偶数,Jmax=2j-1,(Jmax=2j
情况,只能构成交换对称态,为什么?)因此

J=(2j-1),(2j-3),…,2,0

验证其总数为j(2i+1)。

对于Bose子(j=整数),2j=偶,但要求P12φ,即(-1)2j-J=1,所以J=偶数,J=2j,2j-2,…,2,0

7-3 全同粒子,处于中心外力场中,单粒子能级为Enlj(与单粒子总角动量量子数j有关)。试证明:不管它们是Bose子
(j为整数)还是Fermi子(j为半奇数),当它们处于同一个单粒子能级时,体系的总角动量量子数J必为偶数。

证明:这两粒子体系的总波函数可以取为守恒量完全集(H,J12,J22,J2,Jz)的共同本征函数

ψ(1,2)=R(r)ψ(j1j2JM)

其中R(r)为径向波函数(r=|rl—r2|)换对称的;ψ(j1j2JM)为(J12,J22,J2,Jz)的共同本征函数,它的交换对称性
和ψ(1,2)的相同,当两个粒子处于同一条能级Enlj时,j1=j2=j,按角动量耦合法则,当不考虑对称性时J的可能取值

J=2j,2j-1,…,1,0

以φjm表示单粒子角动量本征态,按照角动量耦合的理论,在非耦合表象中φ(jjJM)的表示式为

根据CG系数的对称性公式

〈jm1jm2|JM〉=(-1)2j-J〈jm2jm1|JM〉

易知:当(2j-J)为偶数

〈jm1jm2|JM〉=〈jm2jm1|JM〉

相应的φ(jjJM)为交换对称。

当(2j-J)为奇数

〈jm1jm2|JM〉=-〈jm2,jm1|JM〉

相应的φ(jjJM)为交换反对称。

对于Bose子体系,2j为偶数,而φ(jjJM)应该交换对称,故J应取偶数,对于Fermi子体系,2j为奇数,而φ(jjJM)应该
是反对称函数,故J也应取偶数。
9-6 设原子中有两个价电子,处于Enl能级上,按LS耦合方案,l1+l2=L,s1+s2=S,L+S=J(总角动量),证明:

(a)L+S必为偶数。

(b)J=L+S,…,|L-S|当S=0时,J=L(偶);而S=1时,J=L+1,L,L-1,J可以为奇,也可以为偶。

【详细分析与证明见《量子力学》,卷I,491~492页,例2,或见《量子力学习题精选与剖析》[下],7-4题】

7-4 原子中处于同一个单电子能级Enl上的两个电子,讨论其总L、S、J的可能取值,证明L+S=偶数。

解:以L1、Sl、J1及L2、S2、J2分别表示电子1、2的轨道、自旋和总角动量,以L、S、J表示两电子体系的总轨道角动
量、总自旋和总角动量。

L=L1+L2,S=S1+S2,J=L+S=J1+J2

J的构成可取L-S耦合,也可取j-j耦合,我们取L-S耦合,即取守恒量完全集为(H,L2,S2,J2,Jz),在以下的讨论
中取

总自旋量子数记为S,S2的本征值为S(S+1),S=1相应于自旋三重态(对称态)χ1MS(MS=1,0,-l),S=0相应
于自旋单态(反对称态)χ00·

总轨道角动量量子数记为L,L2的本征值为L(L+1),由于两个电子处于同一能级Enl,所以L1=L2=L,根据角动量耦
合法则,L的取值为

L=2L,2L-L,…,1,0

L为偶数时,是对称态;L为奇数时,是反对称态(参看7-2题)。

电子是Fermi子,总波函数应该是反对称的,因此

S=0,L取偶数 ①

S=1,L取奇数

体系总角动量J的平方的本征值为J2=J(J+1),按照角动量耦合法则,J的可能取值是

J=L+S,L+S-1,…,|L—S|

当S=0,J=L,必为偶数;当S=1,J=L+1,L,L-1,有偶数,也有奇数,但式① 表明,L+S必为偶数。

9-7 大小相等的两个角动量耦合成角动量为零的杰ψjj00证明j1z=-j2z=j,j-1,…,-j的概率都相等,即1/(2j+1)

提示:利用

【详细分析与证明见《量子力学习题精选与剖析》[上],6-15题】

6-15 两个大小相等的、属于不同自由度的角动量J1和J2耦合成总角动量J=J1+J2,取 ,设

J12=J22=j(j+1)

J2=J(J+1),J=2j,2j-1,…,1,0

在总角动量量子数J=0的状态下,求J1z和J2z的可能取值及相应概率。
解:(J12,J1z)的本征态记为|jm1〉1,(J22,J2z)的本征态记为|jm2〉2,(J12,J22,J2,Jz)的共同本征态记为|
jjJM〉,M为Jz的本征值,|jjJM〉也可简记为|JM〉。

J=0时,M=0,m1=-m2=m,故所讨论的状态可以表示为

Cm即j1=j2=j,J=M=0,m1=-m2=m时的CG系数〈j1m1j2m2|JM〉|Cm|2,即J1z取值m(同时J2z取值-m)的概
率,下面求Cm。

由于J2|jj00〉=0,而J2是正定的,因此必然有

J|jj00〉=0

从而

(Jx+iJy)|jj00〉=0 ②

其中

Jx+iJy=(J1x+iJ1y)+(J2x+iJ2y)=J1++J2+ ③

根据角动量升降算符的基本公式

J1+|jm〉1=(J1x+iJ1y)|jm〉1=ajm|jm+1〉1

J2+|j,-m〉2=(J2x+iJ2y)|j,-m〉2=aj,-m|j,1-m〉2 ⑤

将式② 至⑤ 代入式① ,即得

由于

因此式⑥ 即

由于各基矢是线性独立的,因此必有

(Cm+Cm+1)ajm=0

亦即
Cm=-Cm+1,m-j-1,j-2,…,(-j) ⑦

式① 中|jj00〉、|jm〉1、|j,-m〉2等都是正交归一化的,而m共有(2j+1)种取值,由归一化条件

和式⑦ ,立刻得到|Cm|2=1/(2j+1),如取

就有

代入式① 即得

显然,在J1z=-J2z的前提下,J1z和J2z取各本征值(j,j-1,…,-J)的概率相等,均为1/(2j+1)。

9-8 设j1+j2=j,在|j1j2jm〉态下,证明

〈j1x〉=〈j1y〉=〈j2x〉=〈j2y〉=0

〈j1z〉=m[j(j+1)+j1(j1+1)-j2(j2+1)]/[2j(j+1)]

〈j2z〉=m[j(j+1)+j2(j2+1)-j1(j1+1)]/[2j(j+1)]=m-〈j1z〉

【详细分析与证明见《量子力学习题精选与剖析》[下],6-19题】

6-19 设J1和J2为属于不同自由度的角动量,则它们之和J=J1+J2也是角动量,试对(J12,J22,J2、Jz)的共同本征态|
j1j2jm〉计算J1和J2的平均值。(取方=1)

解:J1、J2各自满足角动量算符基本对易式

J1×J1=iJ1,J2×J2=iJ2

J1、J2属于不同自由度,彼此对易,于是

[Jx,J1x]=[J1x+J2x,J1x]=0

[Jx,J1y]=[J1x+J2x,J1y]=iJ1z

J和J2也有类似关系,总之,J1或J2与J之间满足上题中矢量算符A和J之间的全部关系,而且

J·J1=J12+J2·J1=(J2+J12-J22)/2

J·J2=J22+J1·J2=(J2+J22-J12)/2

即得

由于在|Jz=m〉态中

〈Jx〉=〈Jy〉=0,〈Jz〉=m

所以式① 和② 给出
9.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一、选择题

在量子力学中,对每一个物理量A,都有一个厄米算符Â与之对应,若体系处在由波函数ψ(r,t)描述的态中,则在t时
刻,对物理量A测量时所得的平均值〈A〉t为( )。[中南大学2010研]

A.

B.

C.

D.

【答案】B

【解析】量子力学中,力学量的平均值的定义为

二、填空题

1 体系处在用归一化波函数ψ(x)描述的状态,且此波函数可以按力学量A所对应的厄米算符Â的本征函数系展开,即
ψ(x)=∑ckfk(x)认为fk是归一的,则决定系数ck的表达式为______。[中南大学2010研]

【答案】ck=(fk(x),ψ(x))

【解析】由题意ψ(x)=∑ckfk(x),在上式两边乘以fk*(x)并积分得

考虑到正交归一化条件(fk,fn)=δk,n有

2 题1中设ak是算符Â的本征值,则力学量A的平均值Ā=______。[中南大学2010研]

【答案】

【解析】由平均值定义式 以及正交归一化条件(fk,fn)=δk,n有
3 题1中当对体系进行力学量A测量时,测量结果一般来说是不确定的,但测量得到某一结果an的概率为______。[中南
大学2010研]

【答案】|ck|2

【解析】由题意ψ(x)=∑ckfk(x),在上式两边乘以fk*(x)并积分得

考虑到正交归一化条件(fk,fn)=δk,n有

而概率应该为|(fk(x),ψ(x))|2=|ck|2。

三、计算题

1 一粒子在力学量 的三个本征函数

所张成的三维子空间中运动,其能量算符 和另一力学量算符 的形式如


其中a,b为实数。

(1)求 的本征值和相应的归一化本征矢(用|u1〉,|u2〉和|u3〉表示):

(2)证明 的平均值不随时间变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研]

解:(1)由 ,令

可得

由久期方程可得

(2b-E)(E2-b2)=0

解得能量算符的三个本征值

E1=-b,E2=b,E3=2b ②

将II式中各个值代入I式中可以得到

E1=-b时,态矢


E2=b时,态矢

E3=2b时,态矢

即|u1〉。

(2)显然 ,故

其中k为 的平均值,而

其中Φ为3行的任意列矩阵,则 =0,k=0 ④

由式③ 和式④ 可知 ,即 的平均值不随时间变化。


【注】在任一量子系统中,和体系哈密顿量对易的力学量是守恒量。

2 设质量为m的粒子处于势场V(x)=-Kx中,K为非零常数,在动量表象中求与能量E对应的本征波函数ΦE(p)。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研]

解:显然势场不含时,属于一维定态问题,而V(x)=-Kx也属于正幂次级数

故有定态方程

式中

令A=-iKh/(2π),则式① 可以化为

上方程可化简为

(p2-2μE)y-2μA[dy/(dp)]=0 ②

式② 解得

y=(1/C)exp{-[i·2π/(hK)][Ep-p3/(6μ)]}

其中C为归一化常数。

【注】本题也可以现在坐标表象中求解波函数,然后利用傅里叶变换,将其转换到动量表象。

3 泡利矩阵表示:
对任意方向:n=(sinθcosφ,sinθsinφ,cosθ),求σn=σ·n的本征值及本征矢,验证不同本征值对应的本征矢相互正
交。[北京科技大学2010研]

解:(1)

∧ ∧
根据σn的本征方程σnφ=λφ

解得

(2)因为

故对σn的不同本征值对应的本征矢相互正交。

4 考虑由三个自旋为1/2的非全同粒子组成的体系,哈密顿为:H=J(S1·S2+S2·S3+S1·S3),J>0.求三自旋系统的
(1)能级、简并度;(2)及与之对应的本征态,并验证它们两两之间都是正交的。[北京科技大学2011研]
∧ ∧ ∧ ∧ ∧ ∧ ∧ ∧ ∧ ∧
解:(1)S2=(S1+S2+S3)2=(9/4)ħ2+2(S1S2+S1S3+S2S3),故哈密顿量可以写作
⌒ ⌒
H=J(S1·S2+S2·S3+S1·S3)=(J/2)[ S2-(9/4)ħ2]

显然H的本征态与本征值为|ψ〉=|sms〉,E=(J/2)[s(s+1)-9/4]ħ2,s=1/2,m3=±1/2;s=3/2,ms=±1/2,±3/2。

能级有两个:E3/2=3Jħ2/4,简并度2×(3/2)+1=4;E1/2=-3Jħ2/4,简并度:[2×(1/2)+1]×2=4,3个量子数s=1/2
的自旋合成为总自旋量子数s=1/2有两种方法:(1/2)⊕(1/2)→0,1;0⊕(1/2)→1/2;1⊕(1/2)→1/2,3/2,因此
括号外要乘以2。

(2)由上题知:能级为E3/2=3Jħ2/4的本征态为|3ms/2〉,ms=±1/2,±3/2;能级为E1/2=-3Jħ2/4的本征态为|ms/2〉,ms
=±1/2。

对于完备系|3ms/2〉,ms=±1/2,±3/2或者|ms/2〉,ms=±1/2,它们各自的波函数是正交的,而对于|3ms/2〉和|ms/2〉,
它们的s不同,所以也是正交的。

5 Q表像的基矢有两个:{φ1,φ2},算符 有如下性质:

(1)求Q表象中 的本征值和本征函数。

(2)已知粒子状态为

求测量力学量 的可能值及相应的概率和平均值。[湖南大学2009研]

解:(1)先算出该算符在Q表象中的矩阵元。
设其本证函数为

则有

由久期方程

解得

再代回① 可得

F1=-1,对应本征函数为

F2=4,对应本征函数为

(2)粒子的力学量 可能取值即其本征值,由题意
F1=-1时,相应概率为

F1=4时,相应概率为

6 设一维粒子的Hamiltonian H,坐标算符为x,利用能量本征态的完全性关系,将〈a′|[[H,x],x]|a′〉用〈a″|x|
a′〉和E0表出,其中

|a′〉是能量本征值为E0的本征矢。[武汉大学2008研]

解:

利用

可得

于是

与此同时,如果一维粒子的Hamiltonian H只有两个本征矢,即 和 ,所以有

因此

并且
第10章 微扰论

10.1 复习笔记

本章讲解了处理量子力学中近似问题的微扰理论,相比于前面几章的精确求解薛定谔方程,例如,势垒、势阱、线性谐
振子和氢原子模型,在量子力学中,求解近似解的微扰理论更为普遍常用,本章的微扰理论是最简单基础的近似方法,
随着量子力学学习和研究的深入,针对不同的物理系统和研究问题,会使用不同的更有效的近似方法,比如,在冷原子
物理中经常使用的平均场理论(mean field theory),本章从物理问题与时间是否有关出发,先讲述了定态的非简并和简
并情况下的微扰理论,它对氢原子在外电场微扰下发生的一级斯塔克效应能够做出满意的解释,并给出相应的近似波函
数和能级形式,之后的含时微扰理论初步处理了光和原子相互作用问题中跃迁概率和光的吸收发射,因为完美解决这类
问题还需要更多的量子力学知识,比如电磁场量子化的方法。

一、束缚态微扰论

1 束缚态微扰论

|ψ〉=|ψ(0)〉+|ψ(1)〉+|ψ(2)〉+…

E=E(0)+E(1)+E(2)+…

(1)一级近似

上式中 表示对n求和时,n=k项必须摒弃。

(2)二级近似

能量的二级修正为

能量的三级修正为

2 简并态微扰论
(1)简并态一级近似能量

假设不考虑微扰时,体系处于某简并能级Ek(0),即

E(0)=Ek(0)

与非简并态不同的是,此时零级波函数,尚不能完全确定,但其一般形式必为

零级波函数① 中的展开系数aμ满足的齐次线性方程组

它有非平庸解的充要条件为

上式是E(1)的fk次幂方程[有些书上称之为久期方程(secular equation)],方程② 必然有fk个实根,记为Ekα,α=1,2,


…,fk,这一系列值即一级修正能量,它相应的准确到一级微扰修正的能量为Ek(0)+Ekα(1)。

(2)简并态零级近似波函数

分别把每一个根Ekα(1)代入方程

即可求得相应的解,记为aαμ,μ=1,2,…,fk,于是得出新的零级波函数

如fk个根Ekα(1)无重根,则原来的fk重简并能级Ek(0)将完全解除简并,分裂为fk条,但如Ekα(1)有部分重根,则能级
简尚未完全解除,凡未完全解除简并的能量本征值,相应的零级波函数仍是不确定的。

二、散射态微扰论

1 弹性散射

如果一个粒子与另一个粒子碰撞的过程中,只有动能的交换,粒子内部状态并无改变,则称这种碰撞为弹性碰撞(弹性
散射)。
图10-1-1

2 非弹性散射

若碰撞中粒子内部状态有所改变(如原子被激发或电离),则称为非弹性碰撞(或非弹性散射)。

3 微分散射截面与散射总截面

微分散射截面q(θ,φ)是单位时间内散射到(θ,φ)方向单位立体角内的粒子数 与入射粒子流强度N之比(如图

10-1-1所示),且

总散射截面

4 散射振幅

散射粒子在离开散射中心很远的地方,波函数可表示为

其中,f(θ,φ)称为散射振幅,满足q(θ,φ)=|f(θ,φ)|2。
5 Born近似

(1)势能V(r)为一般情况

如把入射粒子与靶子相互作用V看成微扰,则作为一级近似解,微扰项中的 可以用零级近似解 代替,即

此即势散射问题的Born一级近似解。

最终得到散射振幅

q=k∫-k

(2)势能V(r)为中心势场

若V为中心势,则可得出

q=2ksin(θ/2)

图10-1-2

散射截面为

6 全同粒子的散射

(1)α粒子与氧原子核的碰撞

在θ方向测得粒子(不论是α,还是氧原子核)的微分截面为
σ(θ)=|f(θ)|2+|f(π-θ)|2

(2)α-α碰撞

散射振幅为f(θ)+f(π-θ),因此微分截面为

σ(θ)=|f(θ)+f(π-θ)|2=|f(θ)|2+|f(π-θ)|2+f*(θ)f(π-θ)+f(θ)f*(π-θ)

(3)e-e碰撞

① 极化了的自旋三重态或自旋单态电子

两个电子组成的体系,自旋态可以是单态(s=0)或三重态(S=1),前者相应的空间波函数对于交换空间坐标应要求
是对称的,因此散射振幅为f(θ)+f(π-θ),对于后者,则为f(θ)-f(π-θ),所以微分截面为

σ0(θ)=|f(θ)+f(π-θ)|2,对于S=0态

σ1(θ)=|f(θ)-f(π-θ)|2,对于S=1态

② 未极化的电子

设入射电子束与靶电子均未极化,即自旋取向是无规分布,统计说来,有1/4概率处于单态(S=0),3/4概率处于三重
态,因此,微分截面为

【注】本知识点非重点,但需要记忆它们之间的异同,在计算题的散射问题的一些细节上会运用相关知识点。
10.2 课后习题详解

10-1 设非简谐振子的Hamilton量表示为

H=H0+H′

H′=βx3(β为实数)

用微扰论求其能量本征值(准到二级近似)和本征函数(准到一级近似)。

解:

利用薛定谔方程可以求解得出能量的本征值和归一化本征态(无简并)为

利用Hermite多项式Hn(ξ)的递推关系Hn+1(ξ)-2ξHn(ξ)+2nHn-1(ξ)=0,得
对于非简并态的微扰论,利用微扰公式可得,能量的一级修正为0,因为利用积分函数的奇偶性可得

E(1)=〈ψn(0)|H′|ψn(0)〉=β〈ψn(0)|x3|ψn(0)〉=0(7)

能量的二级修正值为

由式(6)可知,只当m取(n-3),(n-1),(n+1),(n+3)四个值时才有贡献,即

|Hn-3,n′|2=n(n-1)(n-2)β2/(8a6)

|Hn+1,n′|2=(n+1)3β2/(8a6)

|Hn-1,n′|2=9n3β2/(8a6)

|Hn+3,n′|2=(n+1)(n+2)(n+3)β2/(8a6)

由此可得

在准确到二级近似下体系能量值为

在准确到一级近似下,能量本征函数为
10-2 考虑耦合谐振子

H=H0+H′

H′=-λx1x2(λ为实常数,刻画耦合强度)。

(a)求出H0的本征值及能级简并度。

(b)以第一激发态为例,用简并微扰论计算H′对能级的影响(一级近似)。

(c)严格求解H的本征值,并与微扰论计算结果比较,进行讨论,提示作坐标变换,令

ξ、η称为简正坐标,则H可化为两个独立的谐振子。

【详细分析和解答见《量子力学》卷Ⅰ,518~521页】

答:Hamilton量为

H=(p12+p22)/(2m)+mω02(x12+x22)/2-λx1x2

其中x1与x2分别表示两个谐振子的坐标,最后一项是刻画两个谐振子相互作用的耦合项λ表示耦合的强度,设λ比较小,
把H中的

H′=-λx1x2

看成微扰,而H0取为

H0=(p12+p22)/(2m)+mω02(x12+x22)/2

它表示两个彼此独立的谐振子,它的本征函数及本征能量可分别表示为
n1,n2=0,1,2,…

N=(n1+n2) ①

则能量表示式可改为

由式① 可以看出,对于N≠0情况,能级是简并的,简并度为(N+1)。

以N=1为例,能级为二重简并,能量本征值为

相应的本征函数为ψ0(x1)ψ1(x2)与ψ1(x1)ψ0(x2)(或者它们的线性叠加),为表示方便,记

ψ0(x1)ψ1(x2)=f1(x1,x2)

ψ1(x1)ψ0(x2)=f2(x1,x2)

并选f1与f2为基矢,利用谐振子的坐标的矩阵元公式,可以求得微扰W=-x1x2的矩阵元如下:

W11=W22=0

可得出能量的一级修正为

因此,原来二重简并的能级E1变成两条,能量分别为

能级简并被解除,类似还可以求其他能级的分裂,如图10-2-1所示。
图10-2-1

本题还可以严格求解,作坐标变换,令

其逆变换为

容易证明

x12+x22=ξ2+η2

x1x2=(ξ2-η2)/2

因此,Schrodinger方程

化为


ω12=ω02-λ/m=ω02[1-λ/(mω02)]

ω22=ω02+λ/m=ω02[1+λ/(mω02)] ④

于是方程③ 变为

是两个彼此独立的谐振子,其解可取为

相应的能量为

当|λ|<<mω02时,由式④ ,得

ω1=ω0[1-λ/(mω02)]1/2≈ω0[1-λ/(2mω0)]

ω2=ω0[1+λ/(mω02)]1/2≈ω0[1+λ/(2mω0)]
此时

例如,N=1的情况,(n1,n2)=(1,0)与(0,1),相应的能量分别为

能级分裂

这与微扰论计算结果式② 一致。

10-3 一维无限深势阱(0<x<a)中的粒子,受到微扰H′作用

求基态能量的一级修正。

解:一维无限深势阱中,粒子的能量本征值为

相应的能量本征函数(不简并)为

按照非简并态微扰论,能量的一级修正值为
所以基态(n=1)能量的一级修正为E1(1)=[1/2+2/π2]λ。

10-4 实际原子核不是一个点电荷,它具有一定大小,可近似视为半径为R的均匀分布球体,它产生的静电势为

Ze为核电荷,试把非点电荷效应看成微扰

计算原子的1s能级的一级微扰修正。

【解答见《量子力学习题精选与剖析》[上],8-16题】

8-16 在原子结构的计算中,通常将原子核当作点电荷处理,实际上原子核不是点电荷,它有一定的大小。

(a)以R表示原子核半径,设核电荷(Ze)均匀分布于半径为R的球内,试用微扰论(一级近似)估算这种核的有限大小
效应对原子的1s电子能级的影响,(1s电子波函数取为类氢离子波函数)

(b)设核电荷分布于半径为R的球壳上,1s电子的能级修正又如何?

解:(a)用Gauss定理不难求出球形电荷分布的静电势为
电子的势能为V(r)=-ef(r),而视核为点电荷时电子的势能为(-Ze2/r),二者之差

可以视为微扰,类氢离子中1s轨道电子波函数为

a0为Bohr半径,1s能级的微扰论一级修正为

由于核半径R远小于原子半径a0/Z积分时可取

从而求出

其中

E1s(0)=-Z2e2/(2a0)

为类氢离子基态能级。

(b)视核电荷Ze为球壳电荷分布,容易求出静电势为
因此,微扰作用势为

类似于(a)的计算,给出能级修正为

讨论:(a),(b)两种情况的能级修正,数量级相同,和E1s本身相比,约为

|E1s(1)/E1s|~Z2R2/a02

由于核半径R<10-12cm而a0=0.53×10-8cm,故上式右端不超过10-4如换成μ原子(以μ子代替电子),情况将大不一
样,如Z很大,μ-子的轨道半径可以接近甚至小于核半径,这时核的有限大小将对μ原子的1s能级产生巨大影响。

10-5 设氢原子处于n=3能级,求它的Stark分裂。

【解答见《量子力学习题精选与剖析》[上],8-23题】

8-23 将类氢离子(核电荷Ze)放在电场E(沿z方向)中,求第三条能级(n=3,不考虑自旋和相对论效应)的Slark分
裂。

解:加电场前,能级E3(0)共对应9个状态,量子数(nlm)的取值分别为

(300);(311),(310),(31-1);(322),(321),(320),(32-1),(32-2)

视外电场为微扰,微扰作用势为

H′=eE·r=ez=eErcosθ

零级波函数ψnlm,的函数形式为ψnlm=Rnl(r)Ylm(θ,φ)由于H′和lz对易,H′作用于ψnlm 的结果,磁量子数m不变,又
因为

cosθYlm=almYl+1m+al-1,mYl-1m
H′作用于ψnlm的结果,量子数1将改变±1,因此,在这9个简并态之间,在一级微扰作用下能够发生耦合的状态有下列各
组:

(300)-(310)-(320),(311)-(321),(31-1)-(32-1)

至于(322)态和(32-2)态,与之有关的H′矩阵元均为0,在一级微扰作用下,这两个态并不和其他态发生耦合,即
ψ322、ψ32-2都是正确的(稳定的)零级波函数,能级的一级微扰修正等于0,以下三种耦合均将导致能级分裂。

(1)(300)-(310)-(320),零级波函数为

ψ(0)=C0ψ300+C1ψ310+C2ψ320

由于

如令

就有

H310,300′=eEA,H320,310′=eEB

在{ψ300,ψ310,ψ320}子空间中,H′的矩阵表示为

ψ(0)应满足本征方程

H′ψ(0)=E(1)ψ(0) ①


E(1)由下式决定:

其解为

再代入式① ,就可求出C0、C1、C2,即求出ψ(0)结果为

E(1)=0

(2)(311)-(321),零级波函数为ψ(0)=C1ψ311+C2ψ321,容易算出

在{ψ311, ψ321}子空间中H′的矩阵表示为

按照题8-2讨论的第2种情形,即可得到能级修正和零级波函数为

(3)(31-1)-(32-1),类似的计算给出

数值A、B可以利用径向波函数的具体函数形式算出,如令

为Bohr半径),则
因此

由式② 、③ 、④ 可知,E3(0)共分裂成5个等距离的能级

ΔE=E(1)=0, , ,±9eEa0/Z,

如图10-2-2所示。

图10-2-2

10-6 用Born近似法计算如下势散射的微分截面:

(a)

(b)

(c)

(d)V(r)=γδ(r)。

解:在Born一级近似下,散射振幅为
q=2ksin(θ/2)

散射截面为σ(θ)=|f(θ)|2,对中心力场,因V(r)与θ,φ无关,f(θ)可化简为

(a)对于球方势阱

(b)

积分时利用了公式

(c)
积分时利用了公式

(d)

10-7 核子(自旋为1/2)在各向同性谐振子势V(r)=Mω2r2/2中,能级

EN=(N+3/2),N=2nr+l,l,nr,N=0,1,2,…

(a)讨论N=2能级的简并度,求轨道角动量l和总角动量j的可能取值。

(b)如势场中还出现一项-Dl2,(D>0),N=2能级将如何分裂?画出能级分裂图;与无限深球方势阱中相应能级比
较,并从物理上说明。

(c)再考虑核子受到如下自旋轨道耦合-Cs·l,(C>0),N=2能级又将如何分裂?画出能级分裂图,给出各能级的简
并度。

解:(a)N=2时,计及核子的自旋自由度后,能级的简并度为12,x的可能取值为0和2总角动量j的可能取值为1/2,
3/2,5/2。

(b)若势场中出现-Dl2,则N=2的能级分裂成两条。

简并度为2。

简并度为10。

见图10-2-3,可以看出,此时能级分布(能谱型)与无限深球方势阱中粒子的能级分布(见《量子力学教程》,5.2节,
101页,图5.1)很相似,这种相似性,在物理上反映了角动量不同的径向波函数的分布不同以及无限深球方势阱的特性
(请读者自己进一步分析)。
(c)进一步考虑自旋轨道耦合作用-Cs·l后,1s能级(l=0)不受影响,而0d能级(1=2)将分裂成两条,即0d3/2,0d5/2
而-Cs·l 的平均值分别为(参见《量子力学教程》,8.2节,153页,练习1,(23)式)

能级简并度为6和4(见图10-2-3)。

图10-2-3

10-8 驯平面中的转子的Hamilton量为

I为转动惯量。

(a)求转子的能级和能量本征函数(见《量子力学教程》,3.2节,例2)。

(b)设转子具有电偶极矩D,受到弱电场(xy平面内)E的作用,H′=-DE=-DEcosφ,利用一级微扰论计算转子能级
和波函数。

(c)如外加电场极强,转子将不能自由转动,只能局限在一个很窄的角度(φ~0)附近小振动

求振动能级和本征函数。
解:(a)转子能量本征方程为

本征函数可以表示为

相应能量本征值为

除m=0外,各能级为二重简并。

(b)转子与外电场相互作用H′=-DEcosφ视为微扰,按微扰论一级近似,并利用

可以求出波函数一级修正为

考虑到H′的选择定则Δm=m′-m=±1,除m=±1外,在微扰二级近似下,不可能发生ψm(0)和ψ-m(0)的耦合(因为对
于m≠±1,Hm,-m′=0,Hm,k′Hk,-m′=0),因此仍可按照非简并态微扰论计算,计算结果为

(c)对于强电场ε

除一个常量-DE外,其形式与谐振子Hamilton量相同,借助于谐振子的解法,可以严格求解,特别是基态能量
基态波函数为
10.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一、简答题

1 假设体系的哈密顿算符 不显含时间,而且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 ,它的本征值 (非简并)和本征

函数 已知:另一部分 很小,可以看作是加于 上的微扰.写出在非简并状态下考虑一级修正下的波函数的表达


式?及其包括了一级、二级能量的修正的能级表达式。[湖南大学2009研]

答:一级修正波函数为

二级近似能量为

其中

二、计算题

1 设基态氢原子处于弱电场中,微扰哈密顿量为

其中λ,T为常数。

(1)求很长时间后(t>>T)电子跃迁到激发态的概率。[中科院2010研]

已知,a基态其中为玻耳半径。

已知,基态
(2)基态电子跃迁到下列哪个激发态的概率等于零?简述理由。

(a)ψ200;(b)ψ211;(c)ψ21-1;(d)ψ200。

解:(1)根据跃迁几率公式

其中

可知,必须先求得H′mk和ωmk。

根据题意知,氢原子在t>0时所受微扰为

氢原子初态波函数为

根据选择定则Δl=+/-1,Δm=0,+/-1,终态量子数必须是(nlm)=(n10)。

由初态ψ100到末态ψ210的跃迁矩阵元为
[En=-e2/(2an2)]

将Hmk′(t)代入跃迁几率公式

(2)基态电子跃迁到 、 、 的几率均为0,因为不符合跃迁的选择定则

Δl=+/-1,Δm=0,+/-1,其次,可以通过 的矩阵元是否为零来判断。

2 粒子在一维无限深势阱中运动.设该体系受到 =λδ(x-a)的微扰作用。

(1)利用微扰理论求第n能级的准至二级的近似表达式。

(2)指出所得结果的适用条件。[中科院2010研]

解:(1)一维无限深方势阱

体系的零级近似波函数和零级近似能量:
求到二级,矩阵元一般形式

则第n能级的二级近似能量

(2)对于非简并微扰理论适用的条件为

或者

则由此可得


3 用微扰论求

的本征值,已知 ,并同精确值比较。[中国科学院2008研]

解:已知

其中

观察分析对角矩阵 可知,其对角矩阵元即为无微扰情形下的本征值,并且本征值不同,所以可以直接利用定态非简
并微扰理论得,第n个能级可近似表示为:

当 时

所以
当 时

所以

当 时

所以

可以直接求解

的本征值,设H的本征方程为

本征值为E,本征函数为
求解久期方程可得

比较近似值和精确解得,近似值等于精确解的泰勒展开式的前两项之和。

【注】本题通过求解体系哈密顿量的近似值和精确解,比较分析,在参量相对于体系的能量尺度极小时,近似解可以用
来描述体系的有关性质,所以在绝大多数物理体系中精确解是无法求得的情况下,通过各种近似求解的方法是切实可行
的,对于体系的定性和定量描述也是有效的。

4 一体系未受微扰作用时只有三个能级:E01,E02及E03,现在受到微扰 的作用,微扰矩阵元为H′11=H′22=H′33=
a,H′12=H′21=0,H′13=H′31=b,H′23=H′32=c;a,b和c都是实数.用微扰公式求能量至二级修正。[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8研]

解:至二级修正的能量公式为

En=E0n+E1n+E2n ①

其中

分别为一级和二级修正能量。

n=1时,将m=2,3代入② 式得

E11=a,E21=b2/(E01-E03) ③

n=2时,将m=1,3代入③ 式可得

E12=a,E22=b2/(E02-E03) ④

n=3时,将m=1,2代入② 式可得

E13=a,E23=b2/(E03-E01)+c2/(E03-E02) ⑤

再分别由① 式、③ 式、④ 式和⑤ V式可得

E1=E01+a+[b2/(E01-E03)]

E2=E02+a+[b2/(E02-E03)]

E3=E03+a+b2/(E03-E01)+c2/(E03-E02)

5 空间中有一势场V( ),它在r→∞时趋于零,一质量为m的自由粒子被此势场散射(弹性散射)。
(1)写出r→∞时,被散射粒子的渐近波函数 。

(2)从被散射粒子的渐近波函数 ,读出散射振幅

的表达式;如果已知散射振幅 ,求微分散射截面dσ/(dΩ)。[武汉大学2008研]

解:(1)该渐进波函数为

eiκ+f(θ,φ)(eiκ/r)

其中

令R(r)=u(r)/r为径向波函数,则有

另外r→∞时,V(r)→0,上式即

[d2u(r)/(dr2)]+[(2π)2·2μ/h2]Eu(r)=0

解得r→∞时,

u(r)=sin(kr+π/2) ②

而r→∞时,

u(r)=sin(kr+δ0) ③

故所求为

(2)散射振幅

微分散射截面dσ/(dΩ)=sin2δ0/k2=1/k2。
6 一维谐振子受到微扰

作用,式中c是常数,在粒子数表象中

且 分别为下降和上升算符,满足

(1)用微扰论,准确到二阶近似求能量的修正值。

(2)求能量的准确值,并与微扰论给出的结果相比较。[复旦大学2002研]

解:(1)对于一维谐振子受到的微扰作用 ,其在Fock态中的矩阵元为

因此,可以利用定态非简并微扰理论得

第n个能级可近似表示为

所以
(2)因为

其中

所以对应线性谐振子的本征能量为

将精确解与微扰论给出的结果相比较可知,由精确解的泰勒展开所得的第一、二、三项即为微扰论中的基态、第一级修
正能量和第二级修正能量。

7 平面转子的转动惯量为I,设绕z轴转动,受到H′=V0δ(φ-φ0)的微扰作用,求体系激发定态能量的—级近似。[中
南大学2009研]

解:受到微扰之前,系统波函数为

对应能量为

对于所有激发态能级,其简并度为二。


对应零级近似波函数为

容易得到

于是有方程

再由久期方程

解得Em(1)=0,2V0,故体系激发态定态能量的一级近似为
即能级简并消失了,每个激发态能级都分裂成了两个能级。

8 考虑相距2a、带电为e和-e的两个粒子组成的一个电偶极子,再考虑一个质量为m、带电为e的入射粒子,其入射波
矢k垂直于偶极子方向,见图10-3-1,求在玻恩近似下的散射振幅,并确定微分散射截面取最大值的方向。[中南大学
2009研]

图10-3-1

解:电偶极子势能为V=2easinθ/r2,由波恩近似有散射振幅为

散射微分截面为

式中 ,此即所求表达式。

9 一质量为m的粒子限制在宽度为2L的无限深势阱当中运动,势阱为

现在势阱的底部加一微扰Vρ(x)=λV0sin(πx/2L),其中λ<<1,试利用一阶微扰理论计算第n激发态的能量。[中南
大学2010研]

解:未施加微扰前,粒子本征波函数以及相应本证能量为
显然为非简并态。

微扰为

sinαcosβ=[sin(α+β)+sin(α-β)]/2

故激发态的一级近似能量为

10 粒子在二维无限深势阱中运动
(1)写出本征能量和本征波函数。

(2)若粒子受到微扰H’=λxy的作用,求基态和第一激发态能级的一级修正。[华南理工大学2011研]

解:(1)很容易直接写出粒子在二维无限深势阱中本征能量和波函数

(2)基态的一级能量修正

在计算第一激发态能级的一级修正时,由于存在两组简并态(nx=1,ny=2和nx=2,ny=1),所以利用简并下能级的
修正方法计算.令φ1=|12〉,φ2=|21〉,则可计算出微扰H、的矩阵表达式

所以微扰可表示成


得E(1)=[1/4±256/(81π4)]a2λ。
第11章 量子跃迁

11.1 复习笔记

本章重点讲解量子跃迁问题,讨论了量子态在相应的微扰下的变化情况,由此引出了突发微扰和绝热微扰,并介绍了量
子绝热近似和其具体的条件要求。除此之外,针对典型的含时微扰问题,周期微扰和有限时间内的常微扰从含时薛定谔
方程出发,并利用一些近似手段去处理问题,最后介绍了能量-时间的不确定关系和光的吸收与辐射的半经典理论。

一、量子态随时间的演化

1 Hamilton量不含时的体系

如体系的Hamilton量不显含t( ),则体系的能量为守恒量。

(1)定态

初始时刻体系处于能量本征态ψk,相应能量为Ek,则t时刻,体系状态为

即体系将保持在初始时刻的能量本征态,这种量子态,称为定态。

(2)非定态

如果体系在初始时刻并不处于某一个能量本征态,而是若干能量本征态的叠加,则为非定态。

2 Hamilton量含时体系的量子跃迁的微扰论

含时微扰论下的跃迁

(1)跃迁概率公式

体系在微扰作用下由初态fk跃迁到终态fm态的概率幅为:

相应的跃迁概率为


其中ωmk=(εm-εk)/ 。

此公式成立的条件是Pk→m<<1(k≠m)。
(2)关于跃迁公式需要注意的地方

① 从能级Ek到能级Em′的跃迁概率等于从能级Em到能级Ek的跃迁概率,但并不如此.由于能级一般有简并,而且简并度不
尽相同,如要计算跃迁到能级Em的跃迁概率,则需要把到Em能级的诸简并态的跃迁概率都考虑进去。

② 由于能级往往有简并,所以量子跃迁并不意味着末态能量一定与初态能量不同。

3 量子跃迁理论与定态微扰论的关系

用不含时微扰论来处理实际问题时,有两种情况:

(1)纯粹是求能量本征值问题的一种技巧,即人为地把H分成两部分,H=H0+H′,其中H0的本征值问题已有解或较容
易解出,然后逐级把H′的影响逐级考虑进去,以求得H的更为精确的解。

(2)真正加上了某种外界微扰.例如,Stark效应,Zeeman效应等,在此过程中,H′实际上是随时间t而变的,但人们通常
仍然用不含时微扰论来处理,设

H′(t)=H′exp(t/τ)(-∞<t≤0)

式中参数τ表征微扰加进来的快慢,只要τ比系统特征时间大得多,就可以这么做。

二、突发微扰

设体系受到一个突发的(但有限的)微扰的作用

即一个常微扰H′(有限大)在一个很短时间(-ε/2,+ε/2)中突发地起作用,按Schrödinger方程

即突发(瞬时但有限大)微扰并不改变体系的状态,即ψ(末态)-ψ(初态),这里所谓瞬时(ε→0)作用,是指ε远小
于体系的特征时间。

三、周期微扰 有限时间内的常微扰

1 周期微扰
⌒ ⌒
若作用于体系的是周期微扰H′= F(eiωt+e-iωt),则


Pk→m=(2πt/ )|Fmk|2δ(εm-εk±ω)

单位时间内体系由fk态跃迁到fm态的概率为


ρk→m=(2π/ )|Fmk|2δ(εm-εk±ω)

2 有限时间内的常微扰

Fermi黄金规则
设ρ(Ek′)表示体系(H0)的末态的态密度,即在(Ek′,Ek`+dEk′,)范围中的末态数为ρ(Ek′)dEk′,从初态k到Ek′≈Ek
附近一系列可能末态的跃迁速率之和为

人们习惯称之为Fermi黄金规则(golden rule)。

四、能量-时间不确定度关系

此即能量-时间不确定关系,式中△E表示体系所处状态能量的不确定度,而△t为该状态的特征时间,可理解为该状态性质
有明显改变所需要的时间间隔,或变化的周期。

五、光的吸收与辐射的半经典理论

实验上还观察到,如果原子本来处于激发能级,即使没有外界光的照射,也可能跃迁到某些较低能级而放出光来,这称
为自发辐射(spontaneous radiation)。

在光的照射F,原子可能吸收光而从低能级跃迁到较高能级,或从较高能级跃迁到较低能级并放出光,这现象分别称为
光的吸收(absorption)和受激辐射(induced radiation)。
11.2 课后习题详解

11-1 荷电q的离子在平衡位置附近作小振动(简谐振动),受到光照射而发生跃迁,设照射光的能量密度为ρ(ω),波
长较长,求:

(a)跃迁选择定则。

(b)设离子原来处于基态,求每秒跃迁到第一激发态的概率。

解:(a)具有电荷为q的离子,在波长较长的光的照射下,由跃迁公式可得,从n→n′的跃迁速率为


Wn′n=[4π2q2/(3 2)]·|xn′n|2ρ(ωn′n),ωn′n=(n′-n)ω0

而根据谐振子波函数的递推关系(见习题2.7)

可知跃迁选择定则为

Δn=n′-n=±1

(b)设初态为谐振子基态(n=0),利用

可求出


|x10|2= /(2μω0)

而每秒钟跃迁到第一激发态的概率为

11-2 氢原子处于基态,受到脉冲电场E(t)=E0δ(t)的作用,试用微扰论计算它跃迁到各激发态的概率以及仍然处于
基态的概率(取E0沿z轴方向来计算)。

【解答与分析见《量子力学习题精选与剖析》[上],10-2题,10-3题】

10-2 氢原子处于基态,受到脉冲电场 作用, 为常数,试用微扰论计算电子跃迁到各激发态的概率

以及仍停留在基态的概率。

解:自由氢原子的Hamilton量记为H0,能级记为En,能量本征态记为ψn(n)(代表nlm三个量子数),满足本征方程
H0ψn=Enψn。

如以电场方向作为Z轴,微扰作用势可以表示成
在电场作用过程中,波函数满足Schr6dinger方程

初始条件为

ψ(t=0-)=ψ1≡ψ100(r)

初始条件⑤ 亦即

Cn(0-)=δn1

以式② 代入式① ,但微扰项H′ψ中ψ取初始值ψ1(这是微扰论的实质性要点!)

即得

以ψn*左乘上式两端,并对全空间积分,即得

再对t积分,由t=0-→t>0,即得

因此t>0时(即脉冲电场作用后)电子已经跃迁到ψn态的概率为

根据选择定则(Δl=1,Δm=0),终态量子数必须是

(nlm)=(n10)

即电子只跃迁到各np态(z=1),而且磁量子数m=0。

跃迁到各激发态的概率总和为

其中z11=〈ψ1|z|ψ1〉=0,(z为奇宇称)

ao为Bohr半径,代入式③ 即得

电场作用后电子仍留在基态的概率为

10-3 氢原子处于基态,受到脉冲电场 作用, 为常数,求作用后(t>0)发现氢原子仍处于基态的概

率(精确解)。

解:基态是球对称的,所求概率显然和电场方向无关,也和自旋无关,以 方向作z轴,电场对原子的作用能可以表示

以H0表示自由氢原子的Hamilton量,则电场作用过程中总Hamilton量为

电子的波函数满足Schrödinger方程

初始条件为

ψ(t=0-)=ψ100(r)≡ψ0 ③

为了便于用初等方法求解式② ,我们采取 的下列表示形式:


的图形如下图所示,注意

式④ 显然也给出同样的结果,利用式④ ,可以将式① 等价地表示成

下面将在相互作用表象中求解方程② ,即令

代入式② ,并用算符 左乘之,得到

其中

一般来说,H′和H0不对易,但因H′仅在0≤t≤τ才不为0,故当τ→0+时

(条件是H0τ/ <<1),因此 →H′,代入式⑦ 即得

再利用式⑤ ,即得

初始条件③ 等价于

f(r,0)=f0≡ψ100(r)

方程⑧ 满足初始条件的解显然是


当t>τ(电场作用以后),f(r,t)不再变化,为
→ →
f(r,t)=f(r,τ)=f0e-ikz

代入式⑥ ,即得

这是方程② 的精确解。

t>0时(电场作用以后)发现电子仍处于基态的概率为

P=|〈ψ100|ψ(r,t)〉|2=|〈ψ100|e-ikzψ100〉|2 ⑨

计算中利用了公式

利用基态波函数的具体形式

容易算出
ao为Bohr半径,将上式代入式⑨ ,即得所求概率为

P=|〈ψ100|ψ(r,t)〉|2=1/(1+k2a02/4)4

如电场很弱,即ka0<<1,上式给出

这正是上题用微扰论求得的结果,k2a02为跃迁到各激发态的概率总和。

11-3 考虑一个二能级体系,Hamilton量H0表示为(能量表象)

设t=0时刻体系处于基态,后受到微扰H′作用

求t时刻体系跃迁到激发态的概率。

【解答与分析见《量子力学习题精选与剖析》[上],10-4题】

10-4有一个二能级体系,Hamilton量记为H0,能级和能量本征态记为E1,E2;ψ1,ψ2。设E1<E2。t≤0时,体系处于状态
ψ1,t≥0时,体系受到微扰H′作用,设

H′11=α,H22′=β,H12′=H21′=γ

求t>0时体系处于ψ2态的概率。

解:t≥0时,体系的Hamilton量为H=H0+H′,其矩阵表示(H0表象)为

设H的本征函数为
代入本征方程

HψE=EψE

得到

上式存在非平庸解的条件为

由此解出

ℏ ℏ
ω1=(E1+α)/ ,ω2=(E2+β)/ ,ω=ω2-ω1

式② 可以写成

当E=E+,由式① 求得

取C1=1,即得相应的能量本征函数(未归一化)为

当E=E一,类似地可以求得

t=0时,体系的初始状态为

其中

因此t≥0时波函数为

以式③ ④ ⑤ 代入上式,即得

体系处于ψ2态的概率为


|〈ψ2|ψ(t)〉|2=[2γ/( Ω)]2sin2(Ωt/2)

11-4 自旋为1/2的粒子,磁矩为μ,处于沿z轴方向的常磁场B0中,初始时刻粒子自旋向下(σz=-1),后来加上沿z方
向的常磁场Bl(B0),求t时刻测得粒子自旋向上的概率。

提示:磁矩算符μ=μe,与外磁场的作用
→ →
H′=- μ· B=-μ(B1σx+B0σz)

【解答与分析见《量子力学习题精选与剖析》[上],10-6题】

10-6 有一个自旋1/2,磁矩为u,电荷为0的粒子,置于磁场B中,开始时(t=0)磁场沿z方向,B=Bo=(0,0,

Bo),粒子处于σz的本征态 ,即σz=-1,t>0时再加上沿x方向的较弱的磁场B1=(B1,0,0),从而

→ → →
B= B 0+ B 1=(B1,0,B0)

求t>0时粒子的自旋态,以及测得自旋“向上”(σz=1)的概率。

解:粒子的磁矩算符可以表示成
→ →
μ=μ σ
σ为Pauli自旋算符,磁场对粒子的作用能为
→ →
H=- B· μ=-μ(B1σx+B0σz)

在σz表象中,H的矩阵表示为

以下求H的本征值和本征函数,设本征函数为

本征方程为Hψ=Eψ,即

能级方程为

ℏ ℏ
μB0= ω0,μB1= ω1

由式② 容易解出


E=± ω

将E之值代回式① ,即可求出如下本征函数:


E= ω,E=- ω ℏ
C1/C2=-ω1/(ω+ω0),C1/C2=ω1/(ω-ω0)
注意,这两个本征函数并未归一化。

将t=0时初始波函数按能量本征函数展开,

因此,t>0时波函数

注意ψ(t)满足归一化条件

〈ψ(t)|ψ(t)〉=1

在时刻t>0,测得粒子自旋“向上”(σz=1)的概率为

11-5 一维谐振子(荷电q),受到均匀外电场的作用(见10.1节,例2)

设它处于基态,在t=0时刻外电场突然撤走,求粒子处于谐振子H0的第n激发态的概率P(n)。

【H的本征态φn(x)和本征值ε n的严格解见《量子力学》卷I,502~503页(见本书附录,第9章,9-3题解答)】

提示:t=0时基态波函数φ0(z)用H0的本征函数ψn(x)展开,可以求出粒子处于ψn(x)态的概率为

Pn=|(ψn,φ0)|2=e-λλn/n!
解:在Schrödinger方程

中,令

ξ=αx

再令

η=ξ-ξ0


λ=2E/( ω0)+ξ02

式① 与谐振子的能量本征方程完全相同[见《量子力学》,卷I§3.4式(8)],只当λ=2n+1(n=0,1,2,…)时,才能
得到在全空间有界的解,即能量可能取值为

与微扰论计算结果(见教材P.501式(25))完全相同,相应的本征函数为

其中

是有外电场 的情况下,谐振子的新的平衡点的位置,与教材P.502式(27)的结果是相同的,当然,波函数② 与一级


微扰波函数(26)并不完全相同,但如式② 对ξ作Taylor展开,准确到微扰(即 )的一次幂项,并利用Hermite多项式
的递推关系,可证明与原书P.501式(26)波函数相同。


11-6 自旋为1/2的粒子,具有内禀磁矩μ,受到旋转磁场(绕z轴方向) B(t)(B1cos2ω0t,-B1sin2ω0t,B0)的作用

求粒子的瞬时本征能量和本征态。

解:设本征态为

本征值为E,瞬时能量本征方程为

由久期方程
解出

分别用E=E+和E一代入方程① 式,即下式中任何一式,并利用归一化条件

可以求出

对于E=E+

对于E=E-

上式中θ值由tan0=B1/B0确定。

11-7 同上题,设粒子初态为

求t(>0)时刻的状态χ(t)。

解:设

含时Schrodinger方程为
ℏ ℏ
记ω0=μB0/ ,ω1=μB1/ ,上式可化为

代入① 式,得

此两式相加、减,得

积分后,得

② 中两式相加、减,得

按照初态

可知c1(0)=a,c2(0)=b,代入③ 式,得

c1(t)=acosω1t+ibsinω1t

c2(t)=iasinω1t+bcosω1t


11.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1 一自由的三维转子的Hamiltonian为H0=L2/(2I)式中,L是轨道角动量算符,l是转子的转动惯量。

(1)求能谱与相应的简并度。

(2)若给此转子施加以微扰H′=λsinθ求基态能级移动(直至二阶微扰)。

已知:

[武汉大学2008研]

解:(1)显然,哈密顿算符与L2本征值对应,故三维转子能谱

其中l为轨道角动量量子数,其简并度为2l+1

(2)转子在基态非简并时,

H′12=H′21=0

一级修正能量E1(1)=H′11=πλ/(8I)·[h/(2π)]2,二级修正能量
故由微扰引起的能级移动为E1(1)+E1(2)=πλ/(8I)·[h/(2π)]2。

2 设|n〉(n=0,1,2,3,......)表示一维谐振子的能量本征态,且已知

(1)求矩阵元〈m|X2|n)。

(2)设谐振子在t=0时处于基态|0〉,从t>0开始受微扰H′=x2exp(-2kt)(k为常数,且k>0)的作用,求经充分长时
间t→∞以后体系跃迁到|2〉态的几率。[南京理工大学2011研]

解:(1)

(2)
【注】本题是对算符的简单运算和含时微扰理论的考查,x算符作用在线性谐振子能量本征态(即Fock态)可以化为上升
和下降算符的运算,这些会在以后的章节介绍。
第12章 其他近似方法

12.1 复习笔记

本章引入了解决特殊一类问题(不满足微扰法适用条件)的变分法,对于氢分子离子H2+与氢分子H2问题,变分法会给
出更接近物理实验的结果。

一、变分法

能量本征方程与变分原理

(1)分析具体的物理问题和研究对象,在微扰法的适用条件不满足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变分法求解。

(2)先根据具体的物理系统和研究者的经验选取含有参数λ的尝试波函数ψ(λ)。

(3)计算H的平均能量H(λ),它是变分参量λ的函数。

(4)由极值条件

— —
求解λ数值,并带入H(λ),求出H(λ)的最小值,所求结果即为基态能量的上限。

三、分子结构

1 Born-Oppenheimer近似

在研究分子中电子的运动时,可忽略原子核的动能,即暂时把原子核看成不动,原子核之间相对间距看成参数(而不作
为动力学变量),此即Born-Oppenheimer近似。

2 氢分子离子H2+与氢分子H2

(1)用变分法求解H2+中电子能量

首先,讨论氢分子离子H2+,H2+的Hamilton量(未计及电子自旋)为(原子单位,参见附录A7)

H=He+1/R

He=-▽2/2-1/ra-1/rb

电子平均能量为

其中
上式中的变分参数λ由

确定。

(2)用变分法求解H2中电子能量

H2分子的Hamilton量为(原子单位)

H=He+1/R

He=(-▽12/2-1/ra1-1/rb1)+(-▽22/2-1/ra2-1/rb2)-1/r12

H2分子中电子的能量如下:

E±=1/R+(ψ±,Heψ±)

参数λ由

经过较复杂的计算可求出E±。

3 双原子分子的转动与振动

按Born-Oppenheimer近似,把原子核的运动与电子的运动近似分离,这样,一个自由度较大的体系就简化为自由度较小
的两个彼此独立的体系,对于双原子分子,两原子核组成的体系的能量本征方程为
ℏ ℏ
[- 2/(2Ma)·▽12- 2/(2Mb)·▽22+V(R)]ψ=Etψ

在研究分子内部结构时,不必考虑质心运动。

令J=μR02表示双原子分子的转动惯量,双原子分子的相对运动能为

ℏ ℏ
上式右边第一项为常数项,与能谱无关,第二项为振动能,第三项为转动能,通常 2/(2J)<< ω0,能谱将出现转动
带结构。
12.2 课后习题详解

12-1 用类似于《量子力学教程》12.1节的方法讨论二维Fermi气体。

(a)设电子限制在边长为L的方框中,单粒子能级由下式给出:


E(n)=π2 2/(2mL2)·n2,n2=nx2+ny2,nx,ny=1,2,…

在大量子数(n>>1)下,在(n,n+dn)中的量子态数目(计及自旋态)为dN=πndn,计算态密度dN/dE。

(b)求二维Fermi气体的Fermi能量Ef和能量平均值Eav。

【分析与解答见《量子力学习题精选与剖析》[下],7-21题】

7-21 讨论边长为L的二维盒子中的电子气体的性质。

解:利用薛定谔方程可以求解二维盒子中的粒子的能级公式为

n2=nx2+ny2 ①

对于电子数目很大的体系,我们不妨把量子数n看成连续变化,以计算电子气的各种性质,为此,把(nx,ny)换成“平
面极坐标”(见下图),考虑到电子的自旋自由度,处于量子数(n,n+dn)中的电子数为

利用① 式,得
所以态密度

电子总数为

电子的平均能量为(利用② 式)

令ne=N/L2表示二维电子气的空间面密度,则由③ 式可得

ℏ ℏ
Ef=π 2/m·(N/L2)=(π 2/m)·ne∝ne

即Fermi能量Ef∝ne(电子气面密度)。

电子气的总能量为

ℏ ℏ

Et=NE=NEF/2=π 2
N2/(2mL2)=π 2
N2/(2mA)(A=L2,面积)

如要压缩二维电子气的面积A,则“表面张力”为

F正比于二维电子气的面密度的平方。

12-2 对于一维谐振子,取基态试探波函数形式为 ,λ为参数,用变分法求基态能量,并与严格解比较。

解:一维谐振子的Harmlton量(取自然单位)
在所取试探波函数形式下,能量的平均值为

可得λ=±λ/2=-1/2的波函数不符合束缚态边条件,取λ=1/2,此时基态能量为(用λ=1/2代入① 式)

E=H(λ=1/2)=1/2


与谐振子基态能量的严格解E0= ω/2相同,其原因是由于所取试探波函数的形式与严格解的形式相同。

12-3 对于非简谐振子

取试探波函数为

(与谐振子基态波函数形式相同),a为参数,用变分法求基态能量。

解:在所取试探波函数形式下能量的平均值为


α=(6mλ/ 2)1/6
用此值代入① 式,可求出基态能量


12-4 氢原子基态试探波函数取为e-λ(r/a),a= 2/(μe2)(Bohr半径),λ为参数,用变分法求基态能量,并与严格解
比较。

解:采用自然单位,则基态试探波函数(径向部分)为y(r)=e-λr,Harmlton量为

所以能量的平均值为

得λ=1,用此值代入① ,可求得基态能量(自然单位)为E=-1/2,与严格解相同。

12-5 设在氘核中的质子与中子的相互作用为

V(r)=-Ae-r/a(A=32MeV,a=2.2×10-15m)

设质子与中子相对运动波函数形式取为e-λr/(2a),λ为变分参数,用变分法计算氘核基态能量。

【解答见《量子力学习题精选与剖析》[上],9-12题】

9-12 设在氘核中,质子与中子的作用势表示成

V(r)=-V0e-r/a

取V0=32.7MeV,a=2.16fm(力程),试用变分法求氘核的基态能级及基态半径。

解:基态为s态(1=0),波函数为径向函数,取试探函数为
ψ(λ,r)=Ne-λr/(2a) ①

λ为变分参数,N为归一化常数,由归一化条件

求得

N2=λ3/(8πa3)

利用力学量的平均值公式可得,动能和势能平均值分别为

因此


E(λ)=〈T+V〉= 2λ2/(8μa2)-V0[λ/(1+λ)]3

其中μ为质子一中子体系约化质量,即

μ=mpmn/(mp+mn)=469.45MeV/c2

由极值条件 求得入最佳值满足的方程:


λ/(1+λ)4= 2/(12μa2V0) ②

给定了上式右端各参数之值后,可用数值解法求出入的最佳值,相应的E(λ)最小值可以表示成


E= 2/(4μa2)·λ2[1/2-(1+λ)/3] ③

式② 中,

ℏ /(12μa V )=(ℏc) /(12μc a V )=0.04531


2 2
0
2 2 2
0

由式② 求得λ最佳值为

λ=1.326

代入式③ ,即得

E=-2.15MeV

氘核基态能级的实验值为E=-2.23MeV,二者相差约3.6%。

式① 作为基态波函数的近似表达式,虽不十分准确,但简明易算,例如,由式① 易得基态最概然半径为

r0=2a/λ=3.26fm
和公认的数值基本一致,最概然半径由径向概率密度的极值条件决定,即满足

由式① 还可求出基态平均半径为

12-6 利用12-2题结果,求一维谐振子的第一激发态的能量上界。

解:由于一维谐振子具有空间反射不变性,而且能级不简并,所以能量本征态具有确定宇称,而基态宇称为偶,为保证
与基态正交,第一激发态取为如下奇宇称函数形式

λ为变分参数,因此,能量的平均值为


得λ=±1/2,λ=-1/2的波函数不符合束缚态边条件,所以取λ=1/2,用λ=1/2代入① ,得E=H(λ=1/2)=3/2所以第一

激发态能量的上界为3 ω/2。
12.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计算题

1 粒子在势场V(x)=g|x|中运动,其中g>0,试用变分法求基态能级的上限.试探波函数可取作ψ(λ,x)=Ae-λ|x|。
[华南理工大2009研]

解:利用波函数的归一化公式

将ψ(λ,x)=Ae-λ|x|代入可得,|A|2=λ。

选择λ为变分参量,由 ℏ
得,λ=[-gμ/(2 2)]1/3,重新代入E(λ)表达式,得


故基态能量的上限为(3/4)·(-2 2g2/μ)1/3。

2 取Axe-λx为试探波函数,应用变分原理估算粒子在势场

中的基态能量.以上表达式中A、λ、ε均为常数,且λ>0,ε>0。[华南理工大学2010研]

解:试探波函数ψ(x)=Axe-λx,利用波函数的归一化

可得|A|2=4λ3,从而
选择λ为变分参量


可得,λ=[3με/(2 2)]1/3,代入可得基态能量

ℏ ℏ
E(λ)= 2λ2/(2μ)+3ε/(2λ)=9ε/(4λ)=(9ε/4)[2 2/(3με)]1/3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