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2

生活 誌。生活 Live Is Life

當台灣再無法自絕於世界病毒之外,身處不同區域的我們,必須共感的是:Life 的意義已

經從「生活」進化成到「生存」。病毒阻絕了一切交流的可能性,經濟的,文化的,教育的,

不得不正視的是,因而倒下的,不止是一棵大樹,而是一片森林。

後疫情時代的我們來說,Live is Life,活著就是一種生活。與病毒共存的體會,是得和過

去的舒適與慣性說再見,眼前的病毒著實地困住了時間,卻也讓我們偷出了一點時間,有

機會嘗試那些不曾有過的體驗與學習,然後,找到自己的更多可能。與病毒共存的我們,

正慢慢地品味著新的生活秩序與樣貌,慢慢地享受「玩心」的搏動,那節奏是勇敢與大膽,

同時也是創造的養分。

透過花東跨界的狂想對話,我們希望聽聽同溫層之外的人們是如何以「玩心」料理出生活

味。讓這本雜誌像是生活食譜,跟著一步一步的放膽玩,玩出屬於自己的生活,長出獨特

的自我。

保持健康,玩心生活

01
如果 一個星期多了一天 Contents

你的生活會怎麼玩?

疫情之前的我們,無時無刻總和時間賽跑,追工作,也被生活的大小事追得喘不過氣, 小鎮生活 PLUS 展 藝術與工藝 跨界生活對談

一週七天的時間已經將我們框限在一種既定的無可奈何制約中。 《生活長出藝術?還是藝術玩出生活?》 拉飛.邵馬 vs ⿈芳琪

葉海地:藝術者的日常 Artist’s Daily 《一木一樹葉,藉由玩心與勞動和材料對話》


疫情之後,時間原地打轉,限縮的的生活範圍,關在都市叢林中不如被東岸一片自然所 拉飛.邵馬:視覺與嗅覺打造的木本空間
包圍。 吳致怡:月事! 藝術與創生 跨界生活對談
陶維均:花創有點熟! 吳致怡 vs 楊富民
因應疫情時代,變動已經成為常態我們需要哪些生活樂趣?可以撫慰人心,讓人大步 陳淑燕:日常之外的神秘感動 《多出來的一天,當然要做浪費「時間」的事》
跨過困境 2021 年的後疫情時代,我們將以「玩」為主題精神,建構出「小鎮星期八」的

原創生活節。這是一個藏在時間裡面的樂園,都以玩作為出發來進行策展規劃。
藝術與音樂 跨界生活對談 市集.講座.音樂.體驗課.交藝所
陶維均 / 台玖線樂團 一起玩市集:親子樂園與身心療癒兩大主題
玩絕對是一種天性,各種對生活的元素,或對事物的看待,絕對是因為它夠好玩,引發
《在自然中相聚,玩出一段 2300 公尺的 solo》 小鎮講堂:分享,是人與人之間最無可取代的情感
了興趣,而讓人更心生嚮往,倚著天性,倚著人對於萬事萬物的好奇產生的玩性,去挖
白日夢音樂班:用音樂替代秒針,用節奏放慢生活
掘生活中各種精彩,以致於相遇美好的人事,甚至產生欣賞,進而希望更親近或收藏、
星期八體驗課:玩心,是文化創造的原動力
保存,無形中走出了自己的舒適圈,去看見更大的世界。 藝術與市集 跨界生活對談
小鎮交藝所:藝術是一種生活共識
葉海地 / 吳翠

《在多出來的時差裡,反思自我與生命的關係》
小鎮星期八 園區導覽
《小鎮星期八》的信念
活動場館與交通資訊

02 03
“ 是生活長出藝術?

還是 藝術玩出生活?

” 生活 PLUS 展
《小鎮星期八》
我們覺得藝術家也是小鎮的一份子,讓藝術成為日常,

邀請 5 組花東各區生活圈型態創作藝術家,包含以纖

維藝術見長的陳淑燕、加拿大籍卻常居台東與自然創
邀請藝術家於佈展期間,也能是一種展覽的呈現,讓

藝術家短期進駐在小鎮的工作空間內進行創作,創作

的每一日即是空間佈展,以 OPEN STUDIO 作法,開

造共生的香港人葉海地,台東的阿美族青年拉飛.邵 放民眾在不打擾創作下,讓他們可以「接觸」、「看見」

馬,以台東漂流木為素材,從大型的地景藝術到小型 作品如何在日常的生活中被長出來。

的椅具和雕塑,以花蓮豐田老阿嬤月經的故事作出發

的吳致怡,還有從台北移居花蓮的劇場編導演評論人

陶維均。除了將以此次生活節精神「玩」開展,讓他們

在小鎮的倉庫空間內,用自己的藝術創作力,思維的創

造可能,打造一個屬於自己的「生活展」。

04 05
生活 PLUS 展
《小鎮星期八》

Heidi Yip 葉海地

香港出生,十歲移民加拿大的葉海地,畢業於安省美 藝術家的生活並沒有所謂的放假,就算多出一天,我相信我還是會繼續整理自己的靈感。從山上採集的,大潮時遇
術學院,主修繪畫的她,在 1998 年開始,開始踏上旅 到的,滿潮後收獲的都是我每天生活在這片土地的記載。每樣小物件都有一個那天發生的小故事或被延伸成為一
途,探索世界上許多古老的民族藝術與人文故事,長 道美味的料理!呈現在眼前的是藝術家本人的工作桌日常,透過時間,這些収集品也慢慢轉化成為作品裡的細胞。
達 10 年的時間,她 遊歷了南美、西藏、北非、歐 洲以

及亞洲等地,當 2006 年那一年來到台灣的東海岸,就

被這片土地給深深的吸引,找到生命的伴侶落腳開花,

更觸動了創作的靈感,繪畫之外,嘗試捏塑陶土,以古

老的阿美陶技術開始製作大型的藝術創作,將採集到

的東岸文化,再次重現在生活日常。 藝術者的日常 Ar tist’s Daily

10/23- 11/23|花創園區第 6、7 棟

06 07
生活 PLUS 展
《小鎮星期八》

Lafin Sawmah 拉飛·邵馬

從小在台東長光長大的 Lafin,和許多阿美族人一樣, 將使用木頭獨特氣味的漂流木作品引領觀者進入屬於花東小鎮星期八的視覺和嗅覺體驗。展場內除了展示木雕,


對於大自然有一種與生俱來的感知,木頭,讓他感受 也會展示木製傢俱以及完成的作品和進行中狀態的作品,讓觀者可以在這個展間裡感受到一種身處在東海岸式的
到安靜,思緒沉澱在木質地的風霜當中,就 如同他的 星期八放鬆狀態。
藝術生命早已在山海間流淌著,流動不斷,從漂流木

到大 型地 景木雕 創作,Lafin 透 過他的雙 手,重 新 創

造木頭的樣貌,將世代祖先留下的文化與智慧注入在

作品之間,時而批判反思,時而強調生活。希望將世代

祖先留給他的美好海洋文化生活價值與環境,如永不

止息的浪花輕拍礁岩一樣,優雅地分享給這個世界。 視覺與嗅覺打造的木本空間

10/23- 11/23|花創園區第 6、7 棟

08 09
生活 PLUS 展
《小鎮星期八》

陶維均

現為劇場編導、演員的陶維均並非在花蓮長大,國立 邁向超高齡的社會,打造一座讓青銀得以對話的線上電台。

台灣大學藝劇系畢業後,踏上表演的路上,從 脫口秀

演出、劇團創作,一直到擔任 PAR 表演藝術雜誌等專 本企劃由《有點熟游擊廣播電台》主導,利用電台既有之聆聽平台、錄音器材及採訪方法,分別就三大項目從遠而近

業藝文專欄的寫手, 在投入文化的深度採訪寫作過程 的、從歷史往現在的逐步聚焦,透過收集花創園區周邊長輩故事製成節目,探問現今的長輩與青壯年如何青銀共生,

中,發現花蓮這片土地上擁有許多精彩的故事,因此 並以最後的焦點座談工作坊「邁向超高齡社會的當下,我們希望花創成為怎樣的跨齡共創場所?」

陶維均開始了地方與樂齡創生的工作,近年來甚至移

居花蓮,以藝術深根於生活當中,發掘讓人意想不到

的人文火花。
圖 / 受訪者提供
花創有點熟!來自青銀電台的線上 點播

10/23- 11/23|花創園區第 6、7 棟

10 11
生活 PLUS 展
《小鎮星期八》

吳致怡

曾任職 於 Daniel Wong 擔任印花設計師的吳致怡, 這一次,在小鎮星期八裡,多出來的一天若是一種新型的生活日常,我希望多出來的「這一天」,讓大家感覺創作過

是 土生 土長的台北人,對於藝術的喜愛,辭職後進入 程中的滋養,將前面兩次創作與展覽的歷程,以及田野訪查所得的體悟,轉化成為作品。

國立交通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就讀,她長期擔任社團

法人花蓮縣牛犁社區交流協會設計師,進入社區發揮 重現阿嬤生命歷程中重要的月事帶,把一片片、一條條的月事帶,放大掛在展間,將從前女性集體的秘密帶到小鎮

設計專長,在東岸的社區工作看見許多不同的生活切 裡的「星期八」,探索過去的女性對於月經的生活與經歷,看見從前對月經或女性身體的歧視與偏見。進一步集結

面,從社區營造、社區設計直到在地文化的保存與活 花蓮女性長輩們的口述,讓我們看見過去農村時代女性的模樣與生活狀態,勾勒出生活的能量。

化,透過一步一步地走訪,她更發現地方上女性議題

需要被關注,因此她透過擅長的設計才能,開始以創

作去凸顯議題,透過藝術的手法去實踐文化的改變。 月事!

10/23- 11/23|花創園區第 6、7 棟

12 13
生活 PLUS 展
《小鎮星期八》

圖 / 受訪者提供

陳淑燕

由繪畫進入纖維藝術創作的陳淑燕,喜好原始自然素 在 8 月的太平洋夜空中,是一幅超現實的景象,海面上懸掛的雲和月,彷彿舞台上的舞者,舞動著夏夜中的流動,此

材和古老工藝的心靈創作,作品常探索人的內在生命 時流動的,是一種簡單直覺,寧靜且清明的神秘感動,何不妨記錄下這一刻,畫一個帶有神秘的一景,或拍照,或用

與與環境、原始自然的關係!擅長運用樹皮布、立體手 纖維也可,佈置累積在空間之中,用畫用纖維或用鏡頭,匯集這些神秘感動的片刻。

工造紙、植物染色、植物纖維及複合媒材,創作立體造

型與環境空間裝置。熱情於推廣生活美學,長年在學

校、社區作藝術與染織的教學與研發。

日常之外的神秘感動

10/23- 11/23|花創園區第 6、7 棟

14 15
藝術與音樂 跨界生活對談
《 陶維均 vs 台玖線樂團 》

在自然中相聚,玩出一段 2300 公尺的 solo

文 / 李晏如

午後的對談,線上人數一字排開,共有 6 位。所有人都一口答應,赴約的爽 團長 Lavlav(高蘇珊)和鼓手 Kui(劉華文)是屏東出

快又乾脆。一邊是 13 年前在花蓮求學時結識成團的台玖線樂團成員,一 生的排灣族人,在東華大學求學時加入了台玖線樂團。

邊是 2 年前剛從台北移居花蓮的「有點文化」負責人陶維均。乍看難有交 「在花蓮的日子,接觸到來自四面八方的青年朋友和

集的兩條線,卻在一個多小時的交流時間內,撞擊出一種隨性而真誠的特 文化刺激,才發現台灣這塊土地有這麼多不一樣的聲

殊火花。 音和顏色。尤其看到別人這麼自發性地在為自己的社

區服務,更會因此反思對故鄉的認同,問自己的根有
台玖線樂團主唱 Tubus(馬詠恩),出生在花東縱谷最北端的萬隆鄉,布農 沒有扎好。」Kui 說,「這些不只影響到我們玩的音樂,
族馬遠部落。要聊花東在地生活對他和創作的影響,當然要從部落的文化 也包括我們對生活的態度。那是一種養分,也是一種
說起。爺爺曾用母語告訴他,想認識自己是誰,要先從理解身邊的人開始。 祝福。」
理解了自己的血液和周遭的生活環境,才有資格跟別人分享。

劇場訓練出身的台北人陶維均,在前往日本進修地方
「我們的創作都跟走進山中,回到布農族身份的生活有關。」Tubus 說,
「我 創生專業的學弟引介之下,開始了與花蓮牛犁社區交
可以侃侃而談分享我的部落文化,我自己生命中經歷的事,因為我們向山 流協會的合作。移居花蓮後,除了戲劇工作和規劃在
學習,關心身邊的人,再謙卑地學習其他部落的東西。為他人奉獻付出會帶 地深度旅遊行程之外,他也同時開發線上平台,希望
來一種力量和溫暖,那是一種互相實質的交流。」 能串連位於豐田當地的閒置屋產,和想體驗駐村生活

的外地人。

16 17
「花蓮給我最強的感受就是,這裡的社群力量很強, 麼用音樂技巧把那個狀態轉化表現出來,這些玩法都 那麼如果一星 期忽 然多出一天,會 選 擇怎麼用這 24

族群多元而且包容,是很 適合做新創工作的地方。以 是台玖線後期比較擅長的創作方式。」 個小時去玩樂呢? Tubus 沒多想就回答:「我會把朋

前說的『劇場』
,到這邊變成了『聚場』。」陶維均說,
「來 友們聚集起來,喝湯、聊天、烤肉、輪杯喝酒。用打鬧

到花蓮以後,我學習最多的,是怎麼跟自己相處,怎麼 大 夥一邊笑,Tubus 一邊 進一步解 釋。「其實平常生 分享的方式,聊這個禮拜發生了什麼,聊下個禮拜要

把一件事做好。每天用腳走去不同的地方,接觸不同 活裡面,很多 狀 態都是在玩。比如說打獵,聽起 來好 幹嘛。先坐下來,才會有下個行程。」會一起玩音樂嗎?

的人,累了就到海邊或山上 遛狗或放空。離自然這麼 像是很危險嚴肅的事情,但那也是一種跟山的互動、 「那是自然而然會出現的,吉他有時候自己就會出來,

近,心情也會因此變得很平靜和健康。」 跟動物的互動、跟一起上山的人的互動。這個過程對 當中也許就會有創作、會有歌、有故事出現。」


我來說,也都是在玩。」Tubus 說,「那個玩是要很理

聊到花蓮的日子怎麼影響自己對「玩味」生活與創作 解你在做的事情,知道怎麼去分享自己的生命歷程和 「這樣的話,如果多出一天,我想要加入台玖線。」陶


圖 / 受訪者提供
的態度,台玖 線吉他手 Ljavuras(張 理 軒)舉了一 個 態度。」 維均說。「漢人可以一起上山嗎?」

相當傳神的例子。
「音樂創作也是,當你越清楚自己想講的故事,分享的 「可以啊,你要跟對人啊,跟著我就對了。」
Tubus 回答。

「成團以後,我們四個男孩子就常會一起相約去山上 時候就會越來越輕鬆、越來越自然,也越來越接近玩 「我們習慣的方式,就是我到你那邊,或你到我這裡,

打獵。也因為一起經歷過這些事情,這些都變成我們 的心態。那樣創作出來的東西是不一樣的,別人在理 讓那個火花和路線自己發生。生命影響生命的過程、

創作編曲,和對音樂想像的一部分。」Ljavuras 說,
「就 解和感受你的歌的時候,有個東西會更深刻,因為你 那個真誠的彼此交流,是順其自然,不會騙人的。」

像有時候我們在排練,Tubus 就會莫名其妙的說:等 是用生命在分享。」

一下要來一段 2300 公尺的 solo。旁邊的人可能沒辦

法馬上連結到這是什麼意思,但對我們來說,我們就

能馬上想到 2300 公尺的山上大概會長什麼樣子、怎

18 19
藝術與市集 跨界生活對談
《 葉海地 vs 吳翠 》

在多出來的時差裡,反 思自我與生命的關係

文 / 李晏如

葉海地跟吳翠是最好的那種受訪者,兩人的對話才開始,就自然無限地蔓 吳翠雖然是台中人,但從小是在台中的偏鄉小鎮成長。

延下去。話中帶著細緻情感的哲思,卻也條理脈絡分明。稱這個對談為無心 後來雖然也經歷許多都市生活,但發現自己有些部分

插柳,或許非常恰到好處。兩人同樣選擇從都市來到僻壤,同樣鍾情於旅行、 就 是 無 法 適 應。「 都 市 裡有很 多資訊、很 多養 分,但

植栽、打造美好的空間,就連創作的繪畫、陶藝作品中,都隱隱帶著一股相 有些人就容易覺得孤單和寂寞。我想可能是少了一個

似的女性滋養特質與靈性。 『空』的時間,很多東西從外面一直貼上來,但你卻沒

辦法去處理和融合,讓它變成自己的。」
葉海地在香港出生,定居過加拿大與義大利,於 2007 年以藝術家身份來

花蓮走訪駐村時,愛上了東海岸的氣息與生活環境,最終決定在台東落腳, 最 終 吳翠決 定 搬 遷 至自己求學 時居 住 的 花 蓮,成 立

成立自己的工作室和藝術實驗空間。 Giocar 義式手沖咖啡館,在這個老屋庭院改造出的空

間裡,每天營運 4 個小時。
「可能我們都在找尋另外一種生活模式吧,想花多一點時間在生活和創作

上面,所以來到這邊學習。」葉海地剛搬來時,其實還無法完全脫離習慣的 「很多人覺得花蓮很無聊、什麼都沒有,但也有些人可

都市生活,於是花了 2、3 年的時間,給自己一個過渡期適應。「這邊的生活 能內在的空間準備好了,能夠在這樣的地方跟自己很

當然有好有壞,有時候可能容易變得 too relaxed,但好處是空間比城市大 好的在一起相處。有時候就是因為已經知道繁華是什

非常多,而且我們就是自己的 boss,可以很自由地調整時間,給自己更多容 麼,反而會更重視能觸及到內心的東西。」

許。」

20 21
「好 像 就 是 生命不 同 的 階 段 吧,以 前 不覺 得自己會 聊及疫情本身帶來的整體影響時,葉海地跟吳翠也不 吳翠同意之外,也更進一步地聊到,或許疫情帶來的,

sick and tired of 都市生活,後來發現那時候會生病, 約而同地,有許多超出創作範圍外更廣的體認和思考。 還有一個重新審視自我選擇的時刻。「這些變化會讓

可能就是因為某部分的自己是不開心的。」葉海地補充, 你去思考說,見到另外一個人,真的有那麼容易嗎?你

「我想有別於都市,大自然可以提供的,就是跟自己相 「當然疫情爆發,為人類帶來了很大的傷害。」吳翠說, 此刻真正想要見的人,其實是誰?以前你可能會覺得見

處的時間和空間。」 「但我覺得整體來看,它也像是一種強迫你停下來, 誰都 ok,或是不知道怎麼拒絕。但現在你會發現,能


去思考一些問題的機會。包括你跟環境、你跟其他人、 拒絕見一個不想見的人,其實心裡會多麼的輕鬆。」
當這樣的生活因爲疫情的出現,又多出了更多的空閒 你跟物質、你跟生死,到底是什麼樣的關係?」

時,葉海地跟吳翠一致認同,兩人實際的外境日子其 「是啊,還有到底是誰說人一天要做這麼多事?我們

實沒有太多的改變,真正的差別還是內在的感受。 「 嗯,在 此 之 前,人 類 好 像 都 一 直 在 keep taking 活在一個很快速的年代,所有問題都來的很快,也很


圖 / 受訪者提供
from nature,覺得一 切是 理 所 當然的。尤其自從 工 快 就 想 要 答 案。」葉 海 地 說,「例 如 我 們 在 用 social
「我覺得就算有多出來的時間,我還是會維持原來的 業革命以後,歐洲人到處剝奪資源,到全世界各地剝 media 的 時 候,大 家 好 像 都 很 需 要 一 直 refresh 「人如果只看著眼前這個短暫的時間,那個心理感受
生活規律,做原來會做的事。跟其他行業不同的地方 奪 其他 土 地 和 原住 民 的 生 活,演 變 到 後 來,好 像 都 themselves,好 像很快就 會悶了,就 會無聊了。但有 就會不那麼的『寬鬆』。就像植物不可能在瞬間長大,
是,個人創作不會因為疫情的關係就無法進行。」吳翠 nothing to stop them。」葉海地說。 些事其實就是需要花點時間去慢慢培養和醞釀,它的 有些時候當你能夠去想像一年後、三年後、十年後的
說,「但過程中思緒跟心境可能會不太一樣吧,可能可 效果才會出來。」 可能,有些當下遇到的困難、情緒,甚至不管負面或是
以更放鬆、更活在當下,去察覺自己的狀態。」 「從 這個觀 點來看,疫情好像就是一個很 powerful
正面的東西,拉長了時間去看,一切其實都沒那麼大了,
的事件。以前大家都習慣了很快速的生活,尤其在城 「我覺得就像妳說的,我們到底在按照誰的規定和步 都不是問題。」
葉海地也接續吳翠的話,「以前的日常生活中可能有 市裡面,但現在你想快也沒辦法啊,疫情就還是在。以 驟在生活?到底怎樣才叫有效率的利用時間?人為什
很多的 task,如果能多出一天沒有任何的 task,我想 前可以很任性,有錢就用消費或出國玩去逃避一些生 麼這麼需要去掌握時間?」吳翠說,「對於很多生物來
那會在生活中製造出一種不同的時差感,我想好好去 活的現狀,但現在有很多課題就變成一定要去面對, 說,時間其實根本不存在。他們不會去思考時間這件
感受那個時差。」 time to do our homework。」 事情,他們就在時間裡面,時間也就在他們裡面。」

22 23
藝術與工藝 跨界生活對談
《 拉飛邵馬 vs ⿈芳琪 》

一木一樹葉,藉由玩心 與勞動和材料對話

文 / 李晏如

拉飛.邵馬(Lafin Sawmah)和黃芳琪認識的早,作品也不止一次在同個 對拉飛而言,在台東重新學習和接觸 母 體文化,對他 「我記得剛來這邊的時候,看到台西線靠山和靠海的

場合展出。兩人自言彼此有很多相異之處:一個是藝術家,一個是工藝師。 最明顯的影響,就是原民信仰對自然界的敬畏。 路上,都有很多月桃生長。我就想說哇靠!這麼多月桃,

一個愛下海,一個愛上山。一個跟木頭工作,一個跟植物工作。但當回到創 為什麼都沒有人用?」黃芳琪說,「我一直很喜歡靠手

作的本質,兩人其實同樣是「愛玩自然素材的人」,也都在材料與勞動之間, 「以前不懂,後 來 才知道,不管是 上山或 到海 邊,心 的勞動,去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當時就覺得,月桃明

尋找著某種精神和情感上的連結。 裡一定要做一個儀式,跟自然對話。告訴山或海說, 明是個這麼好的東西,好像滿適合我的,所以就這麼


我來到這邊,可能會要做一些採集。希望可以一切順 留下來了。」
擁有阿美族血統的拉飛,擅長以台東海邊常見的漂流木製作原木傢俱、雕 利,保護我的安全。那等於是一個祈福和感謝的儀式,

塑,以及大型的公共藝術裝置。他在高雄出生、北部成長,說自己是標準的 而且這些都會再帶到作品裡面,憑直覺去感受自然中 黃芳琪覺得,花蓮的氛圍,讓她覺得可以更加專心地

「都市原住民」,直到 2009 年才回到台東原鄉定居。 的哲學。」 隨著環境和季節的變化,去過自己想要的生活。「我覺

得我比較像是季節的追隨者吧,每個季節都有必須做
「我從都市回來的時候就發現,這邊的文化族群多樣性和生活感比較重, 黃芳琪則是桃園人,在 7、8 年前來到花蓮。一開始是 的事。秋冬時月桃生長相對比較穩定,我會花很多時
住這裡的人習慣走到戶外接近自然,花很多時間在跟生活周遭的事物互動。 為了求學與工作,但因為對手工藝始終懷著一股熱情, 間去採集。春夏的時候月桃在開花結果,就是努力編
來這邊久了,步調也就放慢了。」拉飛說,「每天跟自然環境相處、看美的東 以及當時政府對文創產業的推廣,最後選擇就地成立 織。」
西,作品跟環境的連結就會變強。所以我的作品很多在講土地、講海洋,更 「月桃戲」工作室,致力於月桃編織的編物技藝。

重視精神層面的東西。」

24 25
「我覺得我跟拉飛比起來,會更專注在材料本身的特 大家玩在一起的時候,作品可以有另種層次的跳脫。」 「我也會選走入大自然吧,但我會去山上踏青。這邊

質和實際的應用吧。他好像比較現代,想要突破傳統, 每個時節跟氣候山上都會有不同的植物出現,我會想

但我做的事是回去尋找傳統的技術和文化,了解早期 「『玩』對我來說,這是一種心癢癢、手癢癢,想要趕 利用這個時間去找有什麼東西 可以看、可以吃、可以

的人怎樣使用和處理月桃,讓它更耐用等等。」 快去行動的感覺吧!」黃芳琪說,「比如說當我看到別 玩。我們跟別人爬山不一樣的地方是,多數人去山上


人在玩竹子,我就會想說,竹子可以這樣子玩,為什麼 是想要攻頂,但我們去山上看的都是地面的草跟植物,
圖 / 受訪者提供 當聊到如何在這樣的生活與創作中保有玩心,黃芳琪 我的月桃就不能這樣玩?然後我就會回頭去運用竹子 有點像是自閉症的狀態吧!」黃芳琪說笑。
先是脫口而出:「我們比較像是被材料玩吧!」拉飛也 編織的一些技法和理念,去研究月桃的優缺點可以怎

跟著笑了起來。 麼做轉換,這樣的過程中就會衍生很多很多不同的想 雖然喜歡的材料和想去的地點不同,但兩人都同意,

法,我覺得非常有趣。」 對自然的連結與玩心,是彼此都十分看重的部分。「如
「我想主要是在心態上,保持玩心很重要,因為這樣 果你不玩的話,就很容易會被侷限在一個小框框裡面,
你嘗試的慾望才會比較強。如果創作時太認真嚴肅, 當生活受到疫情影響,每個人生活中似乎都多出了一 看不到別的東西,越來越把自己綁住。」
給自己太多壓力,就容易變成太緊繃的狀態。」拉飛說, 些時間。假設一星期多出了一天,兩人又會選擇用什麼

「玩是讓自己可以比較放鬆,但不是鬆懈、沒有目的。 樣的方式去度過? 「就算只是多出一天去海邊玩,也可能玩的時候忽然

創作本身需要一定的專注跟努力,但也需要結合那種 看到、摸到一個東西。」拉飛附和黃芳琪的話,「那其

盡心盡力、投入和享受的過程。」 「我應該不會安排上班,會用來休息吧。現在有了小孩, 實就是一個寶物,你就要把它好好收起來。創作時,


放假時間會想多陪家人。我很喜歡帶小孩一起走入大 有很多東西,都是在玩裡面發現的。」
拉飛覺得台東「有很多東西可以玩」,無論是玩竹子、 自然,感受當下的狀態。」拉飛說,「像是因為我喜歡

木頭、鐵,他遇到的每個創作者都很有自己的風格,也 潛水,就很常帶著小孩一起去游泳、撿石頭、研究潮間

都抱持著一定的玩心在創作。「那些都會互相影響,跟 帶的貝殼和生物,發掘之前沒看過的東西。」
26 27
藝術與創生 跨界生活對談
《 吳致怡 vs 楊富民 》

多出來的一天,當然要做「浪費」時間的事

訪談.整理|鄒欣寧

吳致怡|生於台灣台北,長期擔任社團法人花蓮縣牛犁社區交流協會設計 文,本來要辦實體展覽的,但疫情關係就轉到線上做。 問:兩位的星期八……真的非常嚴肅……

師。因接觸社區工作,開始關注女性議題,以及社區營造、社區設計、在地

社區文化的保存與活化等相關地方實踐工作。 問:如果一星期多了一天,你們會想怎麼玩? 楊:我們都在討論一些莫名其妙的事情。可能也不會

成為有用的知識,也不能拿來幹嘛,就是在浪費時間。

楊富民|一輩子沒有離開過花蓮。現為社區工作者,任職於社團法人花蓮縣 楊:我們兩個有先討 論,但我 第一 個直覺是「多的那 人生這樣過去,也覺得滿好的。

牛犁社區交流協會,專職社區營造與輔導、地方發展、青年培力以及地方文 一天是算上班還是休假」?

化與藝術工作。 問:那富民想解釋一下「雙縫干涉實驗」嗎?
吳:很嚴重的思考。

問:在訪談開始之前,可以先了解一下兩位是什麼關係嗎? 楊:之前的物理學界在討論到底光是一種波?還是一
楊:感覺是人生多了一點時間可以自由安排,那麼那天 種粒子?如果光是粒子,就會像彈 珠一樣,把光 射到

楊富民(以下簡稱楊):可以啊,我們是五年前在交友軟體認識的,見面後 到底要幹嘛?我跟她都有個明顯特質,就是好奇心非 雙縫之間,背後應該會出現兩條線;但如果光是波,經

隔了一年在一起,因為我一直以來都在做社區工作,就邀請她來花蓮。每次 常旺盛,以我來說,會希望那天什麼事情都不用幹,就 過這兩道縫隙就會互相干擾,出現很多條線。後來物

來可能待個一週,多少接觸了我們的工作內容,也越來越了解我們在做什 在 Youtube 之類的平台看看會跑出什麼推薦影片或 理學家發現:光是粒子也是波,還發現另一件神奇的

麼,後來她也開始參與協會的視覺設計工作。 文章,點進去看會發生什麼。我常在睡前看這些看到 事情⸺當你觀測光的時候它就會被干擾,當你不觀


欲罷不能,例如最近就看到「雙縫干涉實驗」。 測它,光就不會被干擾,也就是說「觀測」會讓物質呈
吳致怡(以下簡稱吳):有一次到花蓮的時候,剛好協會正要開始一個新的 現不同的模樣,科學家因此提出了「量子力學」。其實
課程,也讓我在旁協助討論阿嬤的月經經驗,後來就成為 2018 年的《在縱 吳:然後我就說我要講《金剛經》。(笑) 我完全不懂這些,現在也只是把我在 Youtube 看到的

28
谷做一場好夢⸺阿嬤的秘密》的月經捕夢網展覽,那也成了我的碩士論 照搬過來給你們聽。 29
問:那致怡又怎麼連到第八天要讀《金剛經》? 谷區,騎車不用一分鐘就到中央山脈。或是當我說要 問:分享各自如何把生活經驗或對藝術的體會轉化為

去花蓮時,朋友常常一頭霧水,你不就是花蓮人嗎?但 創作養分?
吳:這 次 原 創生活 節我的創作主 題 想延 續之前 調查 其實花蓮人在講「去花蓮」時,意思是去花蓮市區。會
阿嬤的月經經驗,所以最近也在看很多道教習俗講女 用「東岸」來描述花蓮的人,可能對花蓮抱持著「處處 楊:我大學時曾想成為作家,但這想法已經拋棄很久,

性月經的東西,像是「血盆經」、「血盆懺」、「血壺地 是海灘美景」的想像。 主因是我發現自己對文學的熱情喪失很多,現在更關

獄」……我問他確定要講這麼深奧的嗎?但他說他就 注於我生活的地方或社區工作。目前我在《聯合報》

想講這個…… 至於是藝術還是 生活,我也很難回答。對 我 來說,藝 有個專欄「豐田故事」,大多寫我童年的有趣經歷,但

術是一種會產生距離感的東西,我並不排斥藝術本身, 希望大家看到的不只是有趣,而可能看到一群鄉村的
我 原本想講的「多出來的一天」,我倒沒想過會是平 但會抗拒對於藝術的刻板印象。雖然自己讀文學系所, 孩子在家人外出工作的情況下,村莊人怎麼照顧我們。
日假日,但如果每 個人都一樣多一天,世界可能會跟 也持續寫作,但我的寫作是為了呈現過去人們在此生 我滿希望大家看見這個,但若談成議題又太沉重。我
平常差不多,發生很多活動、很多節慶。我 不想這樣 活的某種樣貌,藝術不是我會在書寫時思考的事情。 把自己定位為社區工作者,跟居民的關係才是我最看
被世界帶著跑,所以,這一天我要把所有買來但還沒 重的事情,同時也透過持續寫作,讓自己觀察、思考的
看過的書拿出來,把一天的食物準備好放在旁邊,然 吳:我不是在東部出生成長的人,成長過程中也經常搬 某些事情更清楚。
後把每本書的第一章看完。如果還有時間,我要去戶 家。很多時候我不太知道自己在什麼位置,也很難定

圖 / 受訪者提供 外 找 野 貓。我 想在 這一 天 做 些真 心 喜 歡但卻一直沒 義自己在做的就是藝術作品。我也沒辦法好好解釋藝 吳:我是從小學畫、接受美術教育長大的,這件事在我

機會做的事。 術到底是什麼,我只是在做創作,把個人的想法或我 生活中長時間存在,但也常感覺所學是為了謀生,而接

在生活中觀察到的事物實踐出來。 案或工作需要快速生產、快速更迭,雖然不喜歡這模
楊:我有另一個答案。如果一週多一天,我就可以週末 式但也就接受下來。我很喜歡畫插畫,一直希望它成
熬夜、看我喜歡看的足球賽。我從高中就習慣週末熬 我有一些在花蓮創作的經驗,和豐田村的阿嬤訪談, 為生活中主要的事情,但只有閒暇才能畫。認識富民
夜看球 賽,但 25 歲 之後熬夜會 很 想死,所以 越 來越 或是跟協會的伙伴工作,都能讓我跳 脫原本生活,從 和協會的人之後,我感受到長期的積累跟付出是我一
少看足球賽。有星期八的話,我就能看球賽或打電動 第三者角度重新審視自己;在聽完阿嬤們的生活過往, 直以來嚮往的事情,而他們的生活方式也影響到我。
到早上,然後補眠一整天。 我反思起自己的生命經驗,也讓我更想要知道阿嬤的 我漸漸發現,自己的步調是可以花一段長長的時間只
故事,和自己所經歷的同與不同之處,才開始了相關的 為了完成一個創作,所以不需再糾結要成為大量產出
問:覺得東岸的土地長出的是生活?還是藝術? 月經田野與繪本創作。對一個創作者來說,我覺得這 或隨心所至的創作者。不要害怕時間,也不要害怕它
些實踐都是藝術行動,也是創造。 流逝,這其實也是汲取自阿嬤們的人生智慧。
楊:我首先會想的是:為什麼會說「東岸」?對花蓮人

來說,東岸指的是海岸山脈一帶,而豐田這裡則是縱

30 31
在洄瀾的文化小鎮,我們打造了一座藏在時間裡的樂園,玩心創造的藝術幻想、療癒系的市

集交流,午後時光一同聽著年輕世代的生活狂想曲,在傍晚星空下,靜靜獨享音樂饗宴。

找一天吧!來到小鎮星期八用藝術玩出生活,看見更寬闊的自己。

32 33
小鎮講堂 小鎮交藝所
《小鎮星期八》 《小鎮星期八》

玩 心,是 文 化 創 造 的
原 動 力,而 改 變 從 體
生活的累積會成為文化,而文化更形塑了我們彼此的獨一無二,這是我
驗開始。
們打造「小鎮講堂」的初衷,邀請與東岸這片土地有緊密連結的創作者,

包含了太魯閣織布教學徐昱萱,分享太魯閣族織布文化、漢河文化藝術

有限公司石雕策展經驗豐富的沈宗漢、地景環境藝術當代攝影師楊哲 在小鎮中,我們期待藝術除了是生活,更可以成為居民的一份子,所以我們打造
一聊聊東部給予跨域文創的養分、任職社團法人花蓮縣牛犁社區交流 了「小鎮交藝所」,邀請國內專業展演策展人,與花東在地藝術家進行提問交流,
協會,專職社區地方文化與藝術工作的楊富民、以專注花東少棒的寫作 並且在「生活 PLUS 展」開展期間,五位藝術家分別透過不同型式,與小鎮居民分
人林亭、經營花蓮第一個現代劇團山東野表演坊的尉楷、台東經營特
分 享, 是 人 與
享創作歷程,並有機會實際參與藝術創作的旅程。
殊藝術空間的洄廊工作室等人,透過他們的分享,90 分鐘的交流,去看
人之間最無可
策展人名單:吳季娟、胡朝聖、林昆穎
見從藝術長出的生活,讓每個人都能在小鎮裡或得滿滿能量。
取 代 的 情 感,
藝術家名單:陳淑燕、葉海地、拉飛·劭馬、陶維均、吳致怡

他可以 拉 近彼
此 距 離,更 可
以打開彼此的
世界。

林亭:與少棒有約 楊哲一:初應 TRUEiin 的起始 吳季娟 / 策展人:製作人的生活式 陳淑燕 / 策展藝術家

9/18 |下午 1630-1800 |花創園區 19 號聚場 11/20 |下午 1300-1430 |花創園區� 3 棟 10/22 |下午 1430-1600 |花創園區 19 號聚場 10/23 |下午 1630-1730 |花創園區� 6 棟

楊富民:開創農村下一個世代 尉楷:劇場中的田野經驗 胡朝聖 / 策展人:當城市作為策展方法 葉海地、拉飛·邵馬 / 策展藝術家

9/19 |下午 1630-1800 |花創園區 19 號聚場 11/20 |下午 1630-1800 |花創園區� 3 棟 10/23 |下午 1430-1600 |花創園區 19 號聚場 10/23 |下午 1730-1830 |花創園區� 6 棟

徐昱萱:Mspi 夢徑 • 織路行走 洄廊工作室:臺東身心探索&表演藝術發展 林昆穎 / 策展人:藝術總監忙著玩 陶維均、吳致怡 / 策展藝術家

10/23 |下午 1630-1800 |花創園區 19 號聚場 11/21|下午 1300-1430 |花創園區� 3 棟 10/24|下午 1430-1600 |花創園區 19 號聚場 10/24 |下午 1630-1730 |花創園區� 6 棟

劉建生:陽光三葉草自然生態村的理想及實踐 沈宗漢:石雕藝術創作分享
10/24|下午 1630-1800 |花創園區 19 號聚場 11/21|下午 1630-1800 |花創園區� 3 棟
34 35
白日夢音樂班 星期八體驗 課
《小鎮星期八》 《小鎮星期八》

如果 時 間 可以 重 新 定 義,我 們 想用音 樂 藝術是一種生活共


替代秒 針,用節奏放慢生活。 識,每 一 次 交 流 都 是
創作藝術的養分。

在小鎮星期八的生活中,希望提供一個不被時間束縛的體驗,可以停下腳步放

慢生活,在音樂的起伏中與大地的節奏產生共鳴,規劃在每個週末六日的黃昏到

夜晚的時刻。看了展覽整天後,還能留在夜晚的小鎮,感受夜裡的園區風景。將 來到小鎮星期八,就盡情地讓玩心爆發,我們規劃了各類型手作體驗課在小鎮裡

邀請演出者包含東岸純愛、汝妮、台玖線、巴賴、孩子的書屋、零捌玖、沒有才能 發生,邀請手作蠟繩編織 -Mu、南美洲打擊樂好手 - Alexis Leone、羊毛氈藝術

及臺灣第一聲音藝術組織失聲祭講以原民元素創作表演參與此次生活節。另有 創作:臻臻窩、擅長藤編:歌勒文傳工作室、口簧琴製作:拉罕•羅幸、月桃採集

花東在地爵士及管樂團將於市集活動期間於園區內進行演出。 編織體驗:月桃戲、草木染織品紋樣創作:許瀅真等多位老師來進行開課。90 分

鐘的體驗,親身體驗各種手作的感動,瞭解這些源自花東的各種手作品或技法

的背景故事及其發展。

巴賴「Balai」:旋律與自然的對話 零捌玖

9/18 |下午 1730-1900 |花創園區 B 區 11/21|下午 1730-1830 |花創園區 B 區

沒有才能:青春的奏鳴曲 洄瀾爵士三重奏

9/19 |下午 1730-1900 |花創園區 B 區 9/18 |下午 1430-1500 |1530-1600 |花創園區 B 區

聞心音樂藝術 楊逸文 Singing Duo

10/22 |下午 1730-1830 |花創園區 B 區 9/19 |下午 1430-1500 |1530-1600 |花創園區 B 區

台玖線樂團:唱出台灣最美的公路 Sound in B224 Jazz Duo Alexis Leone|南美洲打擊樂工作坊 拉罕• 羅幸|手工製作一支口簧,振動心弦


10/23 |下午 1730-1900 |花創園區 B 區 10/23 |下午 1430-1500 |1530-1600 |花創園區 B 區 9/18 |下午 1500-1630 |花創園區旅客服務中心 11/20 |下午 1330-1500 |花創園區旅客服務中心

汝妮 DUNGI SAPOR Hotbox 爵士四重奏 臻臻窩|羊毛氈刺繡 - 花束圖案 姆姆傳家寶工作室|輪傘草繩


10/24|下午 1730-1810 |花創園區 B 區 10/24|下午 1430-1500 |1530-1600 |花創園區 B 區 9/19 |下午 1500-1630 |花創園區旅客服務中心 11/20 |下午 1530-1700 |花創園區旅客服務中心

賴宗昀:聲音實驗室 花蓮縣立宜昌國中管樂團 許瀅真|植物染入門工作坊―紫草冷染 歌勒文傳工作室|獵物背籠鑰匙圈


10/24|下午 1820-1900 |花創園區 B 區 11/20 |下午 1430-1500 |1530-1600 |花創園區 B 區 10/23 |下午 1500-1630 |花創園區旅客服務中心 11/21|下午 1330-1500 |花創園區旅客服務中心

東岸純愛 East coast pure love 國立花蓮高商管樂團 月桃戲|喚起手作的記憶 : 月桃小夜燈體驗 黃睦喬 /mu 手作工作室|蠟繩編織鑰匙圈

36 11/20 |下午 1730-1900 |花創園區 B 區 11/21|下午 1430-1500 |1530-1600 |花創園區 B 區 10/24|下午 1500-1630 |花創園區旅客服務中心 11/21|下午 1530-1700 |花創園區旅客服務中心 37
一起玩市集 園區地圖
《小鎮星期八》 花蓮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 花蓮縣花蓮市中華路 144 號

我們 交易的是彼 此的生活。

9 月份市集,適逢中秋連假,以「親子、童趣」為主題設定,共邀請 20 攤市集攤商,

與花創園區遊客分享東部的在地安心好食,並同步規劃富有童趣、食育及在地創

生的品牌攤位,讓在地民眾及遊客在逛市集的同時,也能透過攤友面對面分享,

達到學玩合一效益。

10 月份市集,以「身心療癒」為主題設定,在全球 COVID-19 疫情餘波盪漾之際,

邀請 20 攤市集攤商,帶來具有身、心療癒的食物及生活用品,透過此次市集攤

友分享,期望能在後疫情時代,為來園民眾及遊客緩解疫情中的緊張感,從中獲

得身心療癒。

A 一起玩市集 D 白日夢音樂班 G 小鎮講堂

B 生活 PLUS 展 E 星期八體驗課

C 生活 PLUS 展 F 小鎮交藝所、小鎮講堂

園區交通|大眾運輸

自火車站 搭乘計程車約 10 分鐘

由花蓮火車站正門離開,沿國聯一路直行 550 公尺,左轉中山路,

沿中山路直行 1.5 公里,左轉中正路,直行 500 公尺即可到達。


9 月主題:親子樂園市集 10 月主題:身心療癒市集
9/17 下午 0400-0730 |花創園區市集廣場 10/22 下午 0400-0730 |花創園區市集廣場 園區交通|停車

9/18 下午 0200-0730 |花創園區市集廣場 10/23 下午 0200-0730 |花創園區市集廣場 園區內 ( 民國路入口 ) 停車場,提供 32 格收費停車位 ( 其中 2 格為身心障礙停車格 ),每半小時 10 元。

9/19 下午 0200-0730 |花創園區市集廣場 10/24 下午 0200-0730 |花創園區市集廣場 園區緊鄰自由街停車場,提供 215 格收費停車位,每小時 20 元。

38 39
2021 花東原創生活節

生活 誌。生活 Live Is Life

撰文 _ 李晏如、鄒欣寧、吳季娟 ( 藝外創意 )

�� _Daz Wang ( 那個創意 )、受訪者提供

編輯 _Daz Wang ( 那個創意 )

3D 建模 _Daz Wang ( 那個創意 )

設計 _Daz Wang ( 那個創意 )

發行單位 _ 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

印刷 _ 虹舍藝術印刷事業有限公司

2021 年花東原創生活節 無機抗菌、抗病毒材料IONPURE ® 塗布


把花蓮文創園區視為一個小鎮,和其他地方最不同的部分就是
FB 官方粉絲頁 使用於封面封底印刷

它多了一天-星期八。在星期八裡,有各種玩得可能,玩創意、玩

音樂、玩手作以 及更多以玩為出發的各種生活可能。

指導單位: 主辦單位: 協辦單位: 2021 年花東原創生活節

執行單位: 那個創意有限公司 協力單位: 民偉視訊股份有限公司 將以「玩」作為主題精神。 定名「小鎮星期八」

40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