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6

聖伯多祿中學

2022 - 2023 年度
中二級 STEM 科第一學期
閱讀文章 2

疫下中學透過 VR 教中文 學生足不出戶體驗社區

⚫ VR 眼鏡化身學生的眼睛

這天在佛教大光慈航中學課室內的一班學生,坐在
椅上搖頭晃腦、東張西望,原來他們正在看 VR 眼鏡內
的畫面。正在就讀中二的同學們因疫情關係,自升中
以來甚少參加過外出教學的活動,幸好近日使用由香
港中文大學學習科學與科技中心、賽馬會「觸境生情」
虛擬實境語文教學計劃提供的 VR 眼鏡,在老師指導下
進行名為「大埔遊蹤」的文化考察活動,體驗非一般
的中文課。
活動進行期間,同學利用 VR 眼鏡觀賞由老師早前親
身拍攝的大埔場景,包括富善街街市、文武廟、鐵路
博物館、大埔墟街市等,而老師亦在 VR 場境中加入聲
音導航、題目反饋、情境聚焦等元素,同學們尤如親
歷其境,從中觀察並完成工作紙,亦需轉動畫面找出
特別事物和完成 VR 場境中的選擇題,只見他們玩得十
分投入,在零戶外教學的限制下,另有一番體驗。

⚫ 同學:以往只在主題樂園體驗過

徐同學指,行程中最喜歡的是遊覽文武廟,認為
在大廈林立的都市之中,古色古香的廟宇猶如歷史見
證;鄧同學則指,雖然較為喜歡理科科目,但 VR 形式
的中文課結合了文科內容和理科科學技術,比平常的
課堂更生動好玩。陳同學則表示,過往只在主題樂園
的過山車中體驗過 VR 技術,日常生活應用相對較少,
認為中文課只看文字易感沉悶,VR 考察比較有趣。

「相信大部分人都覺得教中文比較傳統,唔會掂
科技嘢,但有時喺科技幫助下,學生嘅學習興趣可以
發揮到最大。」負責計劃的黃曉詩老師指,因應疫情
產生使用 VR 技術教學的想法,其後獲得中大的技術支
援令計劃得以推行;現時共有兩套圍繞大埔的教材,
其中一套由中文科老師設計、拍攝及製作。

她表示,使用 VR 技術後見到學生的投入程度增加
了,亦解決疫情下不能帶學生出行的困難,「以前學
生學描寫文,會覺得作者寫到咁靚係咪真㗎、喜愛山
水之情我都感受唔到嘅,如果教閱讀時可以帶學生重
遊路線,就可以畀佢哋感受到。」
佛教大光慈航中學梁校長則指,正在構思疫情後
也可將相關技術應用在其他教學上,「平日就咁出去
外面,啲同學成個學習經驗都好忙,所以我哋希望日
後可以用嚟做個 pre-learning(課前學習)先。」梁校
長指,希望日後同學能在家先看一次 VR 場境,實地考
察就能更專注,學習能更深、更闊;她強調,未來希
望採用的是「混合式學習」,科技只是幫助,而非完
全取代實體教學。

https://www.hk01.com/article/622299?utm_source=01articlecopy&utm_medi
um=referral

請根據文章內容,回答以下問題:

1. “VR”的英文全稱是_________.

A. Vision Robot B. Vision Researcher

C. Virtual Ring D. Virtual Reality

2. 學生在老師指導下進行了哪一區的文化考察活動?

A. 屯門區 B. 大埔區

C. 觀塘區 D. 中西區
3. 學校與哪間大學的機構合作推行 VR 技術?

A. 香港中文大學 B. 香港大學

C. 香港科技大學 D. 香港理工大學

4. 學校設計的 VR 場景不包括以下哪個?

A. 富善街街市 B. 鐵路博物館

C. 龍亨街市 D. 文武廟

5. 陳同學認為 VR 技術如何幫助學生學習中文?
A. 取代課本 B. 令內容更生動有趣
C. 認識到更多文字 D. 取代課堂練習

6. 黃曉詩老師認為 VR 技術可幫助疫情下的學生解決
哪些困難?
A.經濟困難 B. 考試困難

C. 社交限制 D.出行限制
7. 以下哪一項不是 VR 技術的特有元素?
A. 沉浸式視覺體驗 B. 多人同時對話
C. 即時體感反饋 D. 虛擬世界互動

8. 你們知道今年世界盃直播也有「VR 化」了。請說出
其中-項好處。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