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1

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拉弹泡 300MW 风电场工程 第 11 章 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设计

11 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设计

11.1 环境保护

11.1.1 环境现状

1)自然环境
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位于黑龙江省西部,嫩江下游
东岸。西邻泰来县,西南与吉林省镇赉县隔江相望,南与肇源县毗邻,
东靠大庆市,北与齐齐哈尔市、林甸县接壤。风电场位于黑龙江省杜
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东南约10km 处。场址范围大致东西宽8km,南北
长 18km , 区 域 面 积 合 计 约 107km² , 位 于 北 纬
46°37′56.50″~46°48′15.28″ , 东 经
124°30′35.60″~124°37′35.90″ 。场址区域高程在135m~150m
之 间 , 地 势 开 阔 , 场 地 平 坦 , 为 嫩 江 冲 击 平 原 。
风电场所在地区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该地区受西风环流、
西伯利亚气团、蒙古高压、贝加尔湖气旋及东北低压综合影响。冬季被
强大的蒙古高压控制,在其影响下常刮西北风,天气寒冷干燥;夏
季受南季风影响,气候温和,雨热同季,降雨比较集中;春季多偏
南风,降水较少,易发生春旱,秋季秋高气爽,降温较快。多年平均
气温4.3℃,极端最高气温39.3℃,极端最低气温-35.9℃;年平均
降水量407.7mm,年平均蒸发量1795.4;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0%,
年平均风速为4.3m/s, 最大风速为23.7m/s;无霜期142d;最大冻土
深度2.8m。
风电场所在区域植被类型为草原植被,以中旱生的多年生草本
植物为建群种,丛生和根茎性禾本科牧草占优势。土壤主要为草甸土
和沙土,草层高度平均为0.45m,植被覆盖度为49.88%。禾本科牧草
有羊草、野古草、隐子草、贝加尔针茅和洽草;豆科有兴安胡枝子、细
叶胡枝子、五脉山黧豆、野苜、山野豌豆和黄芪等。
通过对风电场范围内及周边现场的踏察,场内区域和周边主要

11-1
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拉弹泡 300MW 风电场工程 第 11 章 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设计

为草甸、沼泽和部分耕地。
2)社会经济环境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简称杜蒙县)是黑龙江省唯一的少数
民族自治县总面积6176km2,人口24.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6.4万人,
农村人口18.3万人,有蒙古、汉、满、回、达斡尔、朝鲜等17个民族,蒙
古族人口4.37万人,占总人口的17.6%。全县辖4镇7乡,79个行政村,
12个农林牧渔场。
杜蒙县以奶牛为主的多元牧业长足发展,2010年,奶牛存栏18
万头;全年实现牧业产值21.2亿元,先后被评为全国牛奶生产强县、
全国优势奶牛产业带建设示范县和全省牧业强县。以民族风情、生态
休闲和温泉养生为特色的旅游产业快速崛起,逐步实现从“一季
游”向“四季游”转变。2010年接待中外游客72万人次,旅游收入
2.5亿元,旅游业拉动下第三产业年均增长18.5个百分点。以可持续
发展为要求的生态建设持续改善。全县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2.8%,单
位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万元GDP能耗降低到0.91标
煤。
杜蒙县新能源产业迅速崛起。投资10.9亿元,建设龙江、瑞丰两
个风电场,完成装机53台,实现发电量8500万度。地热资源充分利用,
温泉旅游成为新的增长点。沼气开发初具规模,累计入户2140户。生
物质能、太阳能应用示范作用初步显现,秸秆固化成型项目顺利实施,
太阳能应用突破5000户。
杜蒙县努力扩大开放,经济外向度进一步提升,引进风力发电、
龙泰农业、顺力锻造等规模以上企业21家,引进资金59.9亿元,比
“十五”期末增长169.8%。“十一五”期间实现进出口总额3630万美
元,增长5.2倍,新增上市企业一家。
201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6.9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2万元;
地方财政收入3亿元、年均增长14.8%;实现社会商品零售总额9.5亿
元、年均增长10.9%。
杜蒙县“十二五”规划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30亿元,工农业总产

11-2
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拉弹泡 300MW 风电场工程 第 11 章 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设计

值达到251亿元。地方财政收入翻一番,达到6亿元,社会商品零售总
额达到26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0亿元。
3)环境质量
水环境:杜蒙县的纳污水体为兴隆泡,兴隆泡原为碱性泡沼,
泡内无任何水生生物或活植物。由于酸性污水的不断排入,使兴隆泡
的水质逐渐酸化,呈中性。兴隆泡为劣Ⅴ类水体,因此兴隆泡参照
《地标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Ⅴ类水质指标为评价标
准。
大气环境:据杜蒙县环境监测站2008年5月监测结果表明,该区
域大气常规污染物日均浓度值为TSP:0.195mg/m3;SO2:0.070mg/
m3;NO2:0.050mg/m3。说明该评价区域常规大气污染物日均值可满
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
声环境:本项目所在地四周为开阔地和散落村庄,声环境质量
很好。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数据昼间46dB(A),夜间35dB(A),区域环
境噪声能够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1类标准,昼
间≤55dB(A),夜间≤45dB(A)。
根据杜蒙县环境保护局 “关于拉弹泡300MW风电场工程建设项
目不在环境敏感区证明” 内容,本工程场址区域无国家、省、市自然
保护区、重要名胜古迹、风景名胜区等,也不存在珍惜濒临灭绝动物,
无环境敏感点和需要保护的目标。

11.1.2 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及审批

本工程的环境影响报告表已由黑龙江环盛环保科技开发有限公
司编制完成,大庆市环境保护局以庆环建便字[2011]50号已对该报
告表下发了初审意见,同意工程的选址和建设。

11.1.3 环境影响分析

11.1.3.1对生态的影响分析
1)工程占地类型
本风电场共建设200台单机容量1500kW的风力发电机组。主要占

11-3
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拉弹泡 300MW 风电场工程 第 11 章 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设计

地类型为耕地、草地和交通运输用地。工程总占地107km2 。按占地性
质划分,永久占地57.84 hm2,临时占地73.12 hm2。按地类划分,耕
地为98.73hm2,草地为31.75hm2,其余0.48 hm2为交通运输用地。
2)对生态的影响
在建设过程中,要进行风电机组和箱变基础施工,升压站内中
控楼、主变压器、配电装置等建构筑基础施工,风电场道路施工以及
输电线路基坑和缆沟施工等建设活动。基础施工首先进行的基坑开挖,
将损坏原地表上的植被,破坏原土地的稳定性和抗蚀性,在外营力
(大风、大雨)的作用下,可能产生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施工机械
的占压和施工人员的活动也会损坏原地表上的植被,使土壤板结度
增加,水分渗透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增加了水土流失的可能。
在本工程建设占地中,永久占地用途发生了改变,这部分土地
的生产力将损失,原有的土地功能无法恢复,但永久占地仅为工程
总占地的44.17%,而临时占地则为55.83%,占绝大部分,临时占地
仅在施工期改变了原有的用途,本工程施工期为18个月,施工结束
后,临时占地将全部恢复原地貌,原地貌为耕地的,进行复耕;原
地貌为草地的,进行种草恢复植被。因此,本工程的建设,不会改变
土地利用功能和区域生态环境质量。
11.1.3.2建设期的影响分析
1)噪声对环境影响
本工程施工使用的自卸汽车、大型平板拖车等运输工具产生的噪
声源,属于流动噪声源,其声级范围为75dB(A)~92dB(A)。场外运输
主要利用的是S201省道和油田现有公路,公路附近居民较少,场外
运输对公路附近居民的影响不大。场内运输主要利用场内临时和永久
道路,由于场区内居民较少,且道路规划时已避开居民点,故造成
的影响不大。
本工程施工均在昼间进行,工程施工使用的机械设备在作业过
程中,由于碰撞、磨擦及振动而产生噪声,其声级约在85dB(A)~
102dB(A)范围内,根据噪声的无指向性点声源的几何发散衰减的基

11-4
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拉弹泡 300MW 风电场工程 第 11 章 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设计

本公式计算可知,距声源50m处,噪声即降到70dB(A)以下,施工场
界的噪声可满足GB12523-90《建筑施工场地噪声限值》昼间85dB的要
求;距声源250m处,噪声即降到55dB(A)以下,基本满足《声环境质
量标准》(GB3096-2008)1类标准昼间55dB(A)的要求,因施工区域
避开了居民点,因此施工期对周围声环境基本不产生影响,但对现
场施工人员有一定的影响。
2)粉尘对环境影响
建设期粉尘主要产生于场地平整和各建构(筑)基础开挖和回
填、粉状建筑材料的装卸和堆放、混凝土搅拌以及运输车辆行驶等过
程。200台风电机组为分散布置,机组基础施工产生的粉尘量不会产
生叠加,单个风电机组场地产生的粉尘量小而且是暂时的,随着挖
动土方工程的结束而消失。目前,粉状建筑材料均采用袋装,只要在
装卸的过程中保持外包装完好,不破损,也不会产生扬尘而影响环
境。混凝土搅拌站集中设置在临时施工生产生活区,临时施工生产生
活区
设置在升压站附近。周边为空旷的耕地,对周围不会产生污染影
响。通过对主体工程设计运输道路情况的了解,本工程车辆所经场外
道路为S201省道和油田现有公路,这些道路等级较高,不经过乡道
和土路,不会有大量的扬尘产生。由于建场区域为开阔平原,风速较
大,有利于粉尘的稀释扩散,预计施工期的粉尘对环境不会产生影
响。
3)废污水对环境影响
本项目施工期废水主要是生活污水,另有一定量的机械冲洗废
水。其中:生活用水量按人均41L/人·天计算,施工人数为250人,
每人每天产生3.9m3的生活污水。由于污水产生量小而且分散,加之
当地蒸发量大的气候特点,施工期废污水随时产生随时即可渗漏和
蒸发掉,故对环境不会产生污染。
4)固体废弃物对环境影响
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生活垃圾

11-5
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拉弹泡 300MW 风电场工程 第 11 章 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设计

送往城市垃圾处理场进行统一收集处理;工程弃土应及时进行回填;
建筑垃圾应回收利用,对不能回收利用的应及时清运至建筑垃圾指
定倾倒地点,由市政部门集中处理,故施工期的固体废弃物对环境
影响较小。
11.1.3.3运行期的影响分析
1)噪声对环境影响
运营期主要噪声来源风机叶片扫风产生的噪声和升压站内电气
设备运行产生的电磁噪声,由于场界外很长距离内无居民区,因此
噪声经过远距离的衰减后,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污染影响。
2)废污水对环境影响
本工程废污水主要为生活污水,经化粪池、污水管道、生活污水
调节池、生活污水处理设备组成。经过处理后预计不会污染环境。
3)电磁辐射对环境影响
输电线路的频率很低(50Hz),而低频功率发射不出去,因此
输电线路周围的电场和磁感应强度随着线路距离的增加而迅速减小,
如330kV线路跨距中间处,边导线外5m地面处场强4.8kV/m,15m处,
已经衰减为1.2kV/m。本工程输电线路电压等级为110kV,在相等距离
内场强会衰减的更小。升压站(电压等级为110kV)的辐射与同样等
级的线路相当,再加上带电体周围良好的金属网栅和接地措施以及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屏蔽,更减弱和减低了电磁场的源强及传播。可见,
在一定辐射距离外电磁辐射不会有不利影响。
4)对景观的影响
本工程的建设符合杜蒙县城市发展的总体规划布局。旅游业是杜
蒙县的支柱产业。本风电场的建设虽然改变了原有的景观,但排列整
齐有序的风电机组及叶片旋转的姿态,与原有环境形成了和谐统一
的景色,产生了动静结合相得益彰的美景,为杜蒙县的旅游增添了
一个新的景点。
5)对野生动物的影响
风电机组建设对该地区局部地段野生动物的影响范围较小。通过
咨询鸟类专家可知,水鸟多沿沼泽、湖泊等主要路线迁徙,而本项目

11-6
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拉弹泡 300MW 风电场工程 第 11 章 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设计

所在区域远离沼泽、湖泊等水域,野生动物极少,风电场不处在候鸟
迁徙路线上,所以风电场的建设对候鸟的迁徙影响很小。

11.1.4 环保对策和措施

11.1.4.1生态环境保护对策措施
1)严格控制征占地范围,不允许施工机械和人员超范围施工,
尽可能减少扰动土地面积。
2)土建施工前,应进行表土剥离,集中堆放,先拦后弃,做好
临时堆土的挡护。安排好施工时序,避开大风大雨天气。土石方尽可
能做到平衡,减少弃方。
3)采用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防护相结合的水土流失防护
措施,防止水土流失的发生。
4)施工结束后,将剥离的表土进行回覆,并绿化。
11.1.4.2粉尘防治措施
1)土建施工过程产生的粉尘采用局部喷水方式降尘。
2)粉状建筑材料均采用封闭的运输、装卸和贮存方式。
11.1.3.3噪声防治措施
1)升压站内的各种电气设备在订货时选择低噪声设备,设备基
础考虑减振措施。
2)运输车辆在通过居民区时,禁止鸣笛。运输时间尽量安排在
昼间。增大两辆车的运输时间间隔和车辆通过频率。
11.1.4.3废水防治措施
本工程生活污水处理措施为在中控楼、35kV配电室外分别设有容
量为2m3的化粪池,变电站内的各用水点的生活污水经过化粪池沉淀
后,上清液通过站内的污水管道最终汇到设在站内的生活污水调节
池中,经处理量为1t/h的地埋式污水处理设置处理达到中水标准后
升压送到杂用水泵房的杂用水池。
食堂排水通过DN100的排水管自流至小型标准隔油池,处理后接
入站内污水管网,最终汇至地埋式污水设备处理装置中进行处理。
电缆沟内的废水汇集到电缆沟集水井中,通过移动式排水泵压

11-7
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拉弹泡 300MW 风电场工程 第 11 章 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设计

力排至站外。
升压站只设生活污水排水管网,雨水采用地面散排方式。全站排
水经DN300排水干管排至站外的排水沟。

11.1.5 环保措施专项投资

表 11.1-1 水保措施投资表
序 号 项 目 费 用(万元)
1 噪声治理措施 160
2 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15
3 防尘设施 123
4 固体废弃物处理 100
5 绿化 500
6 环保监督管理费 30
7 环保总投资 927.96
8 工程总投资 244347
9 环保投资占工程总投资(%) 0.038

11.1.6 风电场的环境效益

风力发电场的建设符合国家的环保政策和清洁生产政策。风力发
电是利用清洁的可再生的风力资源发电。在电能生成的过程中没有
“三废”的产生。本风电场预计年发电量可达711.838 Gwh,若折合
成同等发电量的火力电厂,标准煤耗按320g/kwh计,每年可节约标
煤 227788t , 折 成 自 然 煤 为 397850t 。 比 照 齐 齐 哈 尔 电 厂 煤 质
Car=44.97% , Sar=0.34% , Aar=19.7% , Qnet,ar=4007.83kcal/kg ,
每年可减少烟尘排放量约1448t,SO2约2164t,NOX约3040t,CO2约
47.74×104t,同时还会减少废水和废渣的排放。可见,本工程的环
保效益将是十分可观的。
本风电场的建设为当地增加了一处旅游景点,对促进当地的旅
游业发展,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11-8
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拉弹泡 300MW 风电场工程 第 11 章 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设计

11.2 水土保持设计

11.2.1 工程区水土流失现状及成因

根据黑龙江省第二次遥感调查数据,项目所在地杜蒙县水土流
失总面积为1998.83km2,其中轻度水蚀面积4.65km2,风蚀总面积
1994.18km2。风蚀面积包括轻度风蚀面积348.27km2,中度风蚀面积
660.96km2,强烈风蚀面积984.95km2。水蚀面积和风蚀面积分别占流
失总面积的0.23%、99.77%。可见,项目区主要侵蚀类型为风力侵蚀。
工程建设各种施工活动,如土方开挖、回填、堆放,施工机械碾
压和施工人员践踏等活动,扰动地表,使地表植被和土壤结构都受
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植被防护能力和土壤抗蚀能力降低或丧失,引
发或加剧水土流失。建设活动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11.2.2 工程建设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及防治措施

本风电场共建设200台单机容量1500kW的风力发电机组。主要占
地类型为耕地、草地和交通运输用地。工程总占地130.96km2 。按占地
性质划分,永久占地57.84 hm2,临时占地73.12 hm2。按地类划分,
耕地为98.73hm2,草地为31.75hm2,其余0.48 hm2为交通运输用地。
本工程预测扰动土地面积130.96km2,损坏水保设施面积31.75hm2,
临时堆土33.32×104m3。临时堆土场采用彩条布遮盖,坡脚采用编织
袋装土挡护。
工程建设可能造成水土流失主要来源于风机机组、升压站及场内
道路、输电线路等施工区域。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场区建筑物地基开
挖、风机机组基础开挖、施工材料及回填土的临时堆放等,损坏一定
量的植被、土地,扰动原地貌,形成一定面积的裸露地表,并产生弃
土弃渣,在外营力作用下将产生的水土流失。
针对工程建设过程中及工程建成后可能引发水土流失的特点和
危害程度,本工程水土流失防治将以植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永
久措施与临时防护措施相结合,建立完整有效的水土保持防护体系。
风电机组施工前先进行表土剥离,为了减少土石方的重复搬运,

11-9
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拉弹泡 300MW 风电场工程 第 11 章 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设计

考虑每台风电机组预留设置临时堆土场,集中堆放风电机组临时弃
土,并采取土堆下部用填土编织袋拦挡,遇大风大雨天气用防雨布
苫盖等防护措施。施工结束后在风塔基础外围空地,覆土绿化种树植
草,使植被得到恢复,草种选用羊草和披碱草。
升压站施工前先进行表土剥离,表土堆放在临时堆土场,并采
取土堆下部用填土编织袋拦挡,用防雨布苫盖等防护措施。在站内建
筑物周围和道路两侧种植绿化树种,建设完善的排水系统。
输电线路区域水土流失以铁塔型支架为圆心,呈点状分布,施
工时应尽量减少对地表的扰动破坏,基坑开挖的临时弃土遇雨季或
大风天气用防雨布苫盖,施工结束后对扰动区域撒播草种恢复植被。
草种选用羊草和披碱草。
道路建设中由于开挖、填筑等形成软化弱边坡采取工程防护措施
以确保边坡的稳定。根据各路段的等级、地形、地形特征、坡面的规模
等,设置相应护坡。最大限度利用挖方路段的弃土,尽量做到挖、填
方的平衡,减少土、石方的外运量;设置完整的排水系统,确保路面、
边坡、护坡的稳定,减少水土流失。对施工临时道路采取绿化措施恢
复原地貌。
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施工期扰动地表及临时施工材料的堆放流
失。因此水土流失的重点是在合理安排施工工期、规范主体工程施工
工艺的基础上注重临时防护。根据施工区的总体规划,规划设置临时
堆土场,并做好挡护措施,施工结束后,对临时施工区域进行土地
整治,种树或种草。草种选用羊草和披碱草。

11.2.3 水土保持措施专项投资
表 11.1-1 水保措施投资表
序 号 项 目 费 用(万元)
1 工程措施 227
2 植物措施 75.394
3 施工临时防护措施 469.964
4 工程建设监理费 70.4

11-10
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拉弹泡 300MW 风电场工程 第 11 章 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设计

5 水土保持监测费 77
6 水保设施竣工验收费 55
7 水土流失补偿费 34.276
8 水土保持总投资 1009.1
9 工程总投资 244347
10 水保投资占工程总投资(%) 0.041

11.2.4 综合评价与结论
本风电场项目的建设仅对项目区的土壤和自然植被造成扰动和
不利影响,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无法治理或破坏性的影响,通过采
取有效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可有效治理建设期间新增水土流失,
并逐步改善项目区生态环境。从水土保持角度分析,认为本项目建设
不存在制约因素。因此,本工程建设可行。

11-11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