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6

《有趣有料心理学》教案

社会心理学 1

陈晓 主讲
第一讲 社会心理学 1

Topic 1 南方人 vs. 北方人:自我概念

1.自我概念的定义
主我与宾我

主我(I/Knower):活跃的信息处理器(感受者)
宾我(Me/Known);由对自己的看法与信念所组成
★自我概念:对自己的看法和信念的有组织集合,就如一个基本的图式(schema);
★自我概念:对自己的看法和信念的有组织集合,就如一个基本的图式(schema);

2.三种自我概念
实际自我: 个体认为自己实际上拥有的品质

理想自我:个体期望自己拥有的品质

必须自我:个体期望自己拥有的品质

★当实际自我与理想自我/必须自我出现差异时会驱使个体做出改变;

★无法改变这种差异可能会导致负面情绪(沮丧/愤怒)和心理问题。

3.自我概念的功能
保持内在一致性

解释经验

决定期待

自我参照效应(self-reference effect):当信息与我们的自我概念有关时,我们会对它进行快速
的加工和很好的回忆。

4.自我概念与文化:
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注重个人目标,依据个人的特质来定义个人的身份。

集体主义(collectivism):注重个人所在团体的目标,依据团体来定义个人的身份。

中国人真的分南方人和北方人吗?

1
Topic 2 有钱一定幸福吗?自尊
1. 自尊及其测量
★个体有关自己的情感评价或自我价值感(Brown,2010)
★罗森伯格自尊量表

2. 自尊的形成
★我们对自我的评价主要是依据社会比较。
★具有相同行为的人可能具有不同的自尊水平,这与他们进行比较的对象不同有

★社会比较的两种方式:
向下的社会比较(Downward social comparison)
向上的社会比较(Upward social comparison)

3. 自尊的高低
★早期的研究者认为低自尊与攻击、学业成就差、吸烟酒精药物滥用、饮食障碍、
青少年怀孕、不良的心理健康等均存在相关(Rosenberg, et al., 1989;
Mecca, et al. 1989)。
★近期研究者认为不能简单地以水平高低来划分自尊,而应关注自尊的异质性
(Kernis, 2003, 2010)
安全高自尊(Secure High Self-Esteem)
脆弱高自尊(Fragile High Self-Esteem):不稳定高自尊、不一致高自尊、依赖
型高自尊

4.自我服务偏差
★自我服务偏差(Self-serving Bias):指个体对良好的行为采取居功的态度,
而对于不好的/欠妥的行为则认为是外部原因导致[推卸责
任](Sedikides et al. 1998 )。
★自我服务偏差的四种表现:
对积极和消极事件的解释:将成功归因为自己的才能/努力,把失败归为外部
因素。
与他人相比,认为自己更好:在社会赞许性方面觉得自己比平均水平要好/高。

2
盲目乐观主义: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不幸不可能会发生在我身上。
虚假普遍性 虚假独特性:虚假普遍性:高估自己意见、不好/不成功的行为发
生在别人身上的可能性。虚假独特性:低估自己能力、好/成功的行为发
生在别人身上的可能性。

Topic 3 悲观主义者的自救手册:归因及其理论

1. 归因的定义
★归因:个体对他人/自己的行为原因进行推论的过程(为什么?)
★我们在什么时候会进行归因(问为什么)?
发生了出乎意料的事情
发生了令人不愉快的事情

2. 海德的内外归因理论
★人们为什么要对行为进行归因?
★人们怎么归因?
内因:个体内部的原因,如人格、品质、动机、态度、情绪等个人特征
外因:行为或事件发生的外部条件,如运气、任务难度、他人影响等
共变原则:特定的原因与结果在不同情境下一起出现,原因不存在结果也不
存在,则可以把结果归为该原因
排除原则:如果内外因中某一个方面足以解释事件,就可以排除另一个原因

3. 韦纳成败归因理论
★该理论主要是针对成功与失败行为进行归因;
★个体在进行归因时会从以下三个维度进行考虑: 内外因 稳定性 可控性
★导致成败的四个主要因素: 能力 努力 任务难度 运气
★积极的归因风格与消极归因风格

3
Topic 4 做个讲道理的情人:三维归因理论

1. 三维归因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 Harold Harding Kelley(1967)提出;
★Kelley 认为归因可分为:单线索归因和多线索归因;
★三维归因理论属于多线索归因。

2. 行为的三个原因
★行为的原因可归结为三个方面:
A.行为者(Actor)
S.刺激物(Stimulating Objects)[行为的对象]
C.情境(Context)

3. 行为的三个信息及组合

★归因需利用行为的三种信息(通过多次观察获得)
一致性信息(Consensus):指行为者的行为与他人相比是否特殊,相同则一致性高
(↑),反之则一致性低(↓)。行为是否与众相同?
一贯性信息(Consistency):指行为者的行为是否因情境而异,若不因情境而异,
则一贯性高(↑),反而则低(↓)。行为是否总是如此?
区别性信息(Distinctiveness):指行为者的行为是否因行为对象而异,若因对象
而异,则区别性高(↑),反之则低(↓)。行为是否因人而异?

4
4. 三维归因分析步骤
找出要进行归因的行为
找出导致行为的三个因素(行为者、刺激物和情景)
列出行为的三种信息(一致性、一贯性和区别性)
根据行为信息的三个有效组合进行归因判断

Topic 5 TA 怎么这么不可理喻:基本归因错误
1. 什么是基本归因错误?
★基本归因错误:在对他人行为进行归因时往往将行为归因于其内在的人格或态
度,低估了情景的作用(Ross,1977).

2. 归因错误的实验

3.导致基本归因错误的因素
1)行动者-观察者效应(actor-observer effect):行动者倾向对自己的行为做
外归因,观察者倾向对他人的行为做内归因(Jones & Nisbett, 1972)。
2)知觉显著性(perceptual salience):人们注意焦点的信息貌似更具重要性。
我们在解释他人行为时候,知觉焦点常放在行为者身上,而不是周围的环境
(Baron & Misovich, 1993;Heider, 1944, 1958; Jones & Nisbett, 1972,
1972),导致我们倾向于认为行为者是引起行为的唯一因素。
4)自我价值保护:当归因涉及到自我利益时,往往带有明显的自我价值保护。
★时间因素:归因会随时间的变化,归因会变得更情境化

4.基本归因错误与文化
★不同的文化中都存在基本归因错误(Krull et al., 1999),但是东方文化下的
人们通常对环境的作用比较敏感。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