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0

論證的意義與分類

一、論證就是一個包含了前提和結論的陳述

當代人被資訊包圍,每天我們都會碰到許多新的事物和主張,教科書、報紙

和雜誌裏,充斥著各式各樣讓我們無法適從的點子,當這邊有社會學家指出,

電視上的暴力節目對年青人有害時,那邊立即有別的學者認為言過其實;當某

個經濟專家質疑利用減稅來抑制通貨膨脹的作法時,隨即有其他學者指出,應

該以提高利息取代減稅;當一個教育評論家認為外文教育和體育設備是不必要

的裝飾,應該淘汰時,另一位則認為這類設備是不可或缺的,並且應該大幅擴

充。
這種情況就好像是隨時隨地都有人在向你推銷與政治、經濟、教育、體育或

休閒有關的產品,從商品、信念、候選人、休閒娛樂、消遣到寵物,產品領域幾乎

無所不包,無怪乎當代人總陷在憤怒、沮喪和挫折的情緒中。

在知識領域裏,到處都有誰是專家,誰的主張才該被接受的爭議。作為一個

讀者,無論你讀的是護理專業期刊、詩評、教科書或體育新聞,你都會陷入在眾

家說法中,判定孰是孰非的抉擇困境裏;事實上,當前擺在我們眼前的一些重

大議題,如安樂死、墮胎、社會福利促進、新聞自由和同性戀等,都值得我們仔

細思索,除非我們擁有區辨可靠或虛偽,真實或虛幻的理性思考能力,否則,

我們就只剩離群索居一途了。

在我們要對某一個陳述進行真假區辨前,我們必須先「瞭解」該陳述的意義

瞭解是一件說起來容易,作起來困難的事,以下是一個例子:

並非於同一時間裏,理智空無一物—而感官卻能適用於自我意識。此即

為了獲得自身的知識,自我意識,多少須注意他人的「自我」。除非他人

過於顯露自身真實的自我,以及表現出與自我意識相同的內包,否則如

何能藉他人而發現自我意識?若人本身欠缺「自我」,則如何獲得自身主
觀的知識?(劉貴傑:哲學人類學。頁 313)

前文的作者顯然極欲說服讀者接受某些觀點。事實上,所有的專欄作家、

寫書人和演講者,都企圖影響別人的想法。任何人要對別人的主張作出合理

回應的第一步,就是指認出那些送到你面前的資訊的結論;其次,則是進一

步指認出,支持上述結論的理由。我們就把一個具有理由和結論的陳述,稱

為「論證」。而研究論證是否正確的學科,就是邏輯。

二、探討論證就是追究前提與結論的關係

當一個陳述包含了前提和結論時,我們就可以稱這個陳述是一個論證。存在

一個論證裏的前提和它的結論之間的關係,可以從內容和形式二方面來說明。

從形式的觀點來看,只要一個陳述裏,存在了「因為前提,所以結論。」的

形式,就可以被視為一個論證。

從內容的觀點來看,一個論證的前提和結論之間,應該存在有「推論宣稱」

的關係,亦即在該陳述中,我們可以找出「一個被其它命題支持的主要命題 (結

論)」和「一群為了證明前述主要命題而存在的命題(前提)」的關係,也就是說

「用一群真命題(前提)去支持另一個命題(結論)的真。」的關係。

在日常生活中,不管是我們自己或別人,總是努力找出各項理由來說服自

己或他人,作某些決定或採取某些行動,這些理由包括了事實、因果律、煽惑的

語詞、幽默、忠誠、權威的聲明、友誼的承諾,乃至離婚的威脅等。找理由的範圍

常超出事實之外,不過,一個好的理由一定包括著事實在內。在生活中,充滿了

各類不停地找理由去說服某些人接受某些事的例子,譬如,為了免除一張罰單,

我們會爭議警察手中測速雷達的準確性,或者訴諸同情和憐憫,或者提及自己

與某某政要間的親戚關係等;換另一個例子,面對你那仍然桀驁不馴的兒子,

你答應給他一台重裝機車作為生日禮物,同時有意無意地暗示他,但願不用把

買重裝機車的錢花在聘請家教上。在這二個例子裏,我們分別為不用接到罰單和
叫兒子用功讀書,找尋理由。

日常經驗中所找到的理由,不一定包括邏輯論證在裏面,它們可能是承諾

或脅迫,在一些個案中,不用提供邏輯的證據,就足以促成強有力的行為動機。

不過,當我們遇見一些比較重要的議題時,我們必須找到比日常經驗瑣事

更可靠的方式,來辨析這些議題。也因為同一個案例中的理由可能非常複雜,因

此,我們需要一個決定那些理由之間是具有相關性的方法。幸運的是,大部份的

個案顯示出它們之間存有共同的特徵,只要我們能掌握一些基本要素,我們就

能夠建構起檢察個案的規則和綱要,從而建立更可靠易行的評估程序。

邏輯把論證區分成前提和結論二部份,前提是指提供證據的敘述(通常多於

一個以上的句子),結論是指被證據支持的敘述(只有一個句子)。

在「所有的母親都是女性,小杰是母親,所以小杰是女性。」這個論證中,

前二個句子是前提,第三個句子是結論。換一個例子,「我們聘用魏小姐,因為

她的條件優於其他人。」在這個論證中,第一個句子是結論,第二個句子是前提

從上述二個例子中,我們還可以發現,前提和結論是依據一個句子在論證中的

功能來決定,而不是由它們在論證中的先後位置來決定的。底下的例子,可以讓

我們更清楚這一點:

「嗜酒的人都得不到任何人的信任,因為他們不能保守秘密,而不能保守秘

密的人是得不到任何人的信任的。」

「嗜酒的人不能保守秘密,不能保守秘密的人是得不到任何人的信任的,所

以,嗜酒的人得不到任何人的信任。」

「不能保守秘密的人得不到任何人的信任,嗜酒的人都得不到任何人的信任

因為他們不能保守秘密。」

儘管上述三個例子的敘述順序完全不同,但是,存在這三個論證中的前提
與結論的關係,則是完全一致的。

對於充當前提或結論的句子,邏輯把它們稱為命題,命題意指具有真假值

的句子。論證即是由一群有特定關係的命題所組成。結論是一個等待被證實為真

的命題,前提則是一群意欲證明結論為真(命題)的命題。

一個命題可以選擇是充當前提或結論,而且僅能選擇其一,我們可以用完

全相同的幾個命題,建構出不同效度的論證。在「所有的母親都是女性,小杰是

母親,所以小杰是女性。」和「所有的母親都是女性,小杰是女性,所以小杰是

母親。」這二個論證中,我們用了三個完全相同的命題構作出二個不同的論證,

而且,我們可以很明顯地意識到,前一個論證中,二個真前提保障了結論的真,

後一個論證中,二個真前提卻無法保障結論必然為真。

三、論證的目的就是要證明結論的真

一個論證也可以從形式和內容二方面來考察。我們也許可以這樣說,最強的

論證,在內容上包括了所有的前提的真,並且具有形式上的有效性。我們把一個

包含了真前提和有效形式的論證,稱為真確的論證;至於一個形式有效的論證,

我們把它稱為對確的論證。

論證的最主要目的就是要建立(證明)某一個特定結論的真,為此,在形式

上,每個論證的前提和結論間,存在某些特定的關係樣態,邏輯課題關心論證

的前提和結論間的關係樣態,至於有關前提或結論的真假判定,嚴格說來,已

經超出邏輯的範圍了。

不同領域的敘述,需要不同的檢證標準,「校長是男性,因為他是個單身

漢。」這個敘述的真假,關鍵在於我們對單身漢的定義,而不在於邏輯結構,其

它諸如「吸煙導致肺癌」、「不正當的性行為易感染愛滋病」等敘述,它們的真假

必需依賴科學或統計的證據。

對一個論證的完整評估,需要兼顧內容和形式二方面。一個真確的論證是由
真命題(和對確的論證形式)所構成的,但是,只有真命題卻不一定能構作出真

確的論證,看看下面這個例子:

因為 所有的人都會死

華盛頓是人

所以 華盛頓是美國第一任總統

這是一個不對確的論證,因為結論提供了超出前提之外的訊息,事實上,

當我們接受一個論證的時候,我們預期該論證的前提提供了充分且足夠的證據,

以保障結論的真,接受一個結論意含著結論的真已經被前提所證明了。
論證的對確和前提的真假,二者之間的關係,可以用電腦的運算過程來比

喻,當我們輸入一堆資料後,電腦並不會判斷我們輸入的資料的真假,它直接

根據輸入的資料進行運算,並輸出結果。結果是否可靠要取決於兩個因素,輸入

資料是否為真,和運算程式是否有效。唯有在輸入的資料確定為真,且程式有效

的情況下,才能獲得可靠的結論。如果輸入資料有誤或/且程式不可靠,所運算

出來的結果將是不可靠的。所謂的不可靠意指無法判定結論的真假,而非肯定該

結論必然為假;如果我們能確定某一個運算結果必然為假,那這一個結論雖然

為假,卻是可靠的。

錯誤的輸入就好比是論證的內容有假,不可靠的程式就好比是無效的形式,

一個真確的論證必須是具備(1)真實明白的內容,(2)適當可靠的邏輯形式。

四、真確的論證

評估一個論證的真確與否,必須依據固定的標準,兼顧內容和形式。一個能

夠兼顧內容和形式的論證,我們稱它為「真確的論證」,判斷一個論證是否真確

的標準有三:合理、相關和充分。我們可以這樣來區分「真確」和「對確」:一個具

有合理、相關的前提,並且前提足以充分地支持結論的論證,稱為一個真確的論
證;一個具相關和充分二項特徵的論證,稱為一個對確的論證。

合理

當一個論證的所有前提,已知的證據都支持其為真,且並無反例存在時,

這個論證就是一個合理的論證。

一個論證的前提是否合理,要經由理性來判定,當那些具有相關專業知識

和經驗的人,認可了該等前提的真時,我們大概就可以接受,這些前提是符合

合理判準。合理判準的一項重要功能是,幫助我們在評估一個論證時,得以將我

們的偏見與限制分開;我們最怕的是,人們總把自己的想法定義為合理的,而

把那些跟我們相左的意見逕視為不合理的。
當一個論證的前提是無法被具有相關專業知識和經驗的人認可時,這個論

證大概就不是一個真確的論證,不過,即使一個已經前提盡皆符合合理判準的

論證,也未必即是一個真確的論證(參見上一個論證例子),我們還必須考慮前

提與結論的相關性。

相關

相關這項判準的意思是,在既有的論證裏,前提為結論提供了邏輯、事實或

因果方面的相關。

試看下述的例子,在某一項競選活動中,部份選民因為甲候選人有外遇而

拒絕給予支持,寫成論證如下:「因為甲候選人對太太不忠,可知他不適合擔任

政府官員。」但是,這個論證的前提和結論間,顯然缺乏相關性,在古往今來的

歷史上,不乏擁有風流韻事的賢人名士。同樣的,一個人的性別、種族和宗教信

仰,並不是決定他的能力、忠誠或智商的因素。

相關性的認定是一項複雜的問題,沿前例來說,候選人的道德議題所以在

競選活動中不斷被提及,原因是許多人認為對婚姻的忠誠度,其重要性不因一

個候選人是否適任政府官員而有所不同。在專業、複雜和有爭議的重要議題上,
前提與結論是否相關的判定,可能需要由具有專長的專家來決定。重要的議題總

是有爭議,舉例而言,關於性別和種族是否為影響智力發展的因素,生物學家

和社會學家的意見,迄今依然不同。

有些人把相關性誤解為「個人感興趣的」或「有用的」,學生就常用這些誤解

來抱怨「他們修了一些不相關的課程」。

當一個論證裏,前提和結論的相關性不明顯時,提出論證的人有責任去闡

明該論證的相關性。

擁有了合理和相關的前提,仍不足以保障結論的真,儘管每一個前提所展

示的證據都是如此真確,但我們仍然要求,前提必須多到足夠支持結論的真。

(足夠顯然不是用數量來區分,而是要從前提和結論之間的事實需要來區分。)

充分

當我們把既有的前提,全部集合在一起考察,並認定它們確實已足以支持

結論的真時,這個論證便符合了充分的判準。試看下例:「我買過二台福特的車

它們都常故障,可見,福特車的品質不好。」這個論證的前提都是真的,和結論

也有相關,但是僅憑個人有限的經驗,即作出一個效力遍及所有福特車的結論,

前提顯然是不夠充足的。底下是另一個雖然這個論證滿足了合理和相關的標準,

前提卻不夠充分的例子,「因為你是我最後接觸的人,所以,是你把 sars 傳染

給我的。」

一個僅具有充分前提的論證,也不盡然就是真確的論證;一個論證有可能

為了充分而忽略了合理 (即欠考察前提的真);充分蘊含了相關,一個論證必須

先具備了相關性,再檢視充分與否。

一個真確的論證必須兼備三個條件,合理、相關和充份。用法庭為例,法庭

建立採證的程序和規則,例如證據需經專家檢視,法官需確定證據是否與案情

有相關,這些作法即是在追求前提的合理和相關,最後,法官或陪審團會對己
經被確定為合理和相關的證據,進一步作出所有的證據是否充分到足以支持指

控犯罪行為成立的考量。

五、論證的種類

廣義的說,只要是一個包含有因果關係的陳述—包含有前題與結論二部份

—,即是一個論證;因此,我們可以很容易地想像,這個世界上,幾乎在任何

時間,任何地點,任何人的身上,都有各式各樣的論證形成。

從論證的內容來看,我們可以把論證區分為自然科學的論證、社會科學的證

論和人文學的論證三大類。不過,通常與自然科學有關的論證,譬如「地層斷裂

造成地震,地震造成海嘯。」
「綠色植物因為擁有葉綠素,所以能行光合作用。」

「因為水遇熱蒸發,水氣積聚成雲後,落下成雨。」等,多涉及自然因果現象的

的說明,嚴格說來,這類屬於解釋性的敘述,由於並不存在「推論宣稱」的關係

並不宜歸類為邏輯學所要檢驗的論證。其次,在人文學領域裏出現的論述,譬如

「只要我喜歡,沒什麼不可以。」前提通常帶有論述者極強烈的主觀價值,因而

不易進行該敘述究竟為真或假的判定,這種涉及價值對錯的判斷,也不屬於僅

檢證事實敘述的邏輯領域。

不同的論證,適用不同的檢驗標準。為了檢驗上的方便,我們可以抽離論證

的內容,僅就論證的形式,加以分類。

根據一個論證中,其前提與結論間的關係程度和充分程度,可以把論證區

分為演繹論證和歸納論證,演繹論證的前提與結論間具有非常緊密的連聯,歸

納論證的前提與結論間,則僅具有或然率的相關性。在歸納論證中,又有一類比

較特殊的論證型式,即類比論證。

(一)、演繹論證

演繹論證是由少數事件的觀察,定出一普遍原理法則,然後將此原理法則

應用到特殊的個別事件的論證,其前提和結論間,有著極為密切的關連—當前
提皆真時,結論就不可能為假。(唯並不表示當結論為真時,前提也必然都是真

的。)數學和純邏輯的論證,大都是演繹論證。底下是一個演繹論證的子:

如果在我休假期間,沒有人照顧我的花草,那它們一定會落得全部枯死的

下場。事實上,真得沒人在我休假期間幫忙照顧花草。因此,我的花草全枯

死了。

前例中的二個前提,有可能是假的,但是,假如它們都為真,結論就絕不

可能為假。

(二)、歸納論證

歸納論證的前提與結論間的關係,是比較鬆散的—縱使在前提皆真的情形

下,它的結論仍只是概然的真而已。在這類論證中,我們有相當的理由認為結論

也應為真,當然,我們也會為結論的假而感到意外。底下是歸納論證的例子:

新的證據顯示,愛滋病的病毒可能不像以前的印象裏那般的致命,有些人

可能已有產生抗體的能力。

事實上,有些已感染愛滋病毒的帶原者,卻能長期不發病。

前例中的結論指出,從某些方面來說,愛滋病可能已經獲得控制了,但顯

然並不是所有的這類患者的病況,都已經獲得控制。

(三)、類比論證

類比論證是以事喻事的論證,它的形態是根據一已知的特殊事實,去推論

另一未知的特殊事實。中國古籍中取事用譬的例子甚多,譬如以「水性就下」來

譬喻「民意歸向」之「沛然莫之能禦」;以「無肉令人瘦」來證明「無竹令人俗」;

以「大道以多歧亡羊」來證明「學者以多方喪生」等皆是。底下則是一個取自網路
上流傳的類比論證的笑話:

母姐會上,家長問老師:「我這小孩在學校表現如何?」

老 師 : 「 他 的 腦 筋 容 量 大 概 有 8.4GB , 動 起 腦 來 速 度 不 輸

Pentium 300;但上課不太專心,Cache 太小,剛教到後面,五

分鐘前的東西就忘了。有條 RAM 可能接觸不良,常有時一教就

懂,有時講了好久還想不通。他的「浮點運算」功能有缺陷,不

知是不是出生時 CPU 沒裝好,最好帶他去補習數學,建立一些

「捷徑」,否則功課會跟不上;音效卡設定不良,常常該出聲時

不講話,要安靜時才發出一堆雜音。另外ㄚ,螢幕保護裝置的

時間設定太短,我才一分鐘沒動作,他就進入睡眠狀態了;還

有,他的顯示裝置可能太過先進了,常常出現黑板以外的子母

畫面。除此之外… 嗯,就沒重大缺點了。」

類比論證是依據兩事物或兩命題間的類似性,而由此一事物推知彼一事

物的論證形式、因為是運用事物間或命題間的類似性而獲得的結論,只有慨

然性而沒有必然性,因此在使用類比論證時,必須小心,才不致於發生謬誤。

在前述的各類論證中,都顯示了,真前提具有支持結論的特性,但是,

假前提就沒有支持結論的特性了。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