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72

f\  y    7

- .


驴



. .

 


 



‘ '  -







響 誦 講 :

如 ;'

户 '


二 '


/


 41  ^ :



- -



/

 I 

 \





专 .

I .
. . .

; .



 简 屋



-  - .

 '




. .


/ 文 赛 /

户 季: ^

 :

硕 ± 研 究 生 学 位 论 文


  :





 


德 国 功 能 翻 译 理论 视 角 下 的 商 务 合 同 英 汉 翻  ! 

译策 略硏究


申 请 人 梅兰



学 号
飞
2 1 3 0 7 57






培养单 位 :
应 用 外 语学 険 

学 科 专业 :
外 国 语 言 学及 应 用 语 言 学  i

研究 方 向 : 英语 教育  


猎 导 教师 气 子

扛 —


王 瑞 教授 、 \ ,


 完 成 日 期 ;
: 2 01 6 年 3 月 26 



 

埋 

 *



 
与 一
: - -


糾 


子


, 
A


V 夺

豕 泌

" 證

V :
! 

f 娜




一

V 售

- 

 "


m


■ '

 I  <


分类号
U D C
密 级 公 开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德国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的商务合同英汉翻
译策略研究
申 请 人: 梅兰
学 号: 2130757
培养单位: 应用外语学院
学科专业: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研究方向: 英语教育
指导教师: 王瑞 教授
完成日期: 2016 年 3 月 26 日
中文摘要

中文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快,中国与世界各国贸易活动不断增多,商务合同
的重要意义也在发展中逐渐凸显出来。商务合同的签订是国际贸易活动中必不可
少的一个环节,然而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由于文化差异和英文商务合同本身的专
业性、语言结构复杂性等因素使其汉译具有一定困难,其所承载的法律效力也对
翻译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本论文在对德国功能翻译理论及其对商务合同英汉翻
译策略的适用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将英文商务合同宏观层面上的文本功能和翻
译目的与微观层面上的词汇、句法、语篇文体特点相结合,并结合大量合同条款
实例提出了商务合同的英汉翻译策略,旨在为商务合同英汉翻译提供理论依据及
切实可行的翻译策略,解决翻译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本论文通过研究证明,德国
功能翻译理论适用于商务合同英汉翻译策略的研究,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
德国功能翻译理论的视角下,本论文在词汇、句法、语篇三个层面上提出了商务
合同英汉翻译策略:词汇层面上,“使用书面语;选择精确词汇;使用专用词汇;
体现合同强制性”;句法层面上,“转换定语成分;调整状语从句语序;应用语义
逻辑体现被动语态”;语篇层面上,“形式化和逻辑连贯化”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英汉翻译策略;商务合同;德国功能翻译理论

-I-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bstract
With the accelerating process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China’s foreign trade and
transaction with other countries have expedited strikingly,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business contract is showing up in the development. The signing of the business
contract is an indispensable part in international trade, in China’s foreign trade, however,
due to cultural differences as well as the professionalism and language structure
complexity of English business contract itself, translating it into Chinese is very
difficult. The legal force beard by business contract imposes higher requirements on its
translation quality. On the basis of analysis on German functionalist translation theory
and its applicability to the research of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strategies, the
strategies which combined text function and translation purpose on macro level with
styl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vocabulary, syntax and text on micro level are put forward
through plenty of examples. This thesis aims to provid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and
strategies for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of business contract, and to solve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translation practice. Through research, this thesis proves that
German functionalist translation theory has applicability and guiding significance to the
research of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strategies of business contract.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German functionalist translation theory, this thesis comes up with some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strategies of business contract at lexical, syntactic and
textual levels respectively: at lexical level, “use written words; choose accurate word;
use terminology; embody the enforceability of contract”; at syntactic level, “convert
attributive components; adjust order of adverbial clauses; embody the passive voice by
applying semantic logic”; at textual level, “be formalized and logical coherence”.
Key Words: E-C translation strategies; business contract; German functionalist
translation theory

- II -
目 录

目 录
中文摘要 ........................................................................................................................... I
Abstract .......................................................................................................................... II
绪 论 ................................................................................................................................ 1
一、研究背景 ........................................................................................................... 1
二、研究目的 ........................................................................................................... 1
三、研究意义 ........................................................................................................... 2
四、研究方法 ........................................................................................................... 2
五、论文主要框架 ................................................................................................... 3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4
第一节 德国功能翻译理论概述 ............................................................................. 4
一、理论背景 .................................................................................................... 4
二、主要代表人物及其理论 ............................................................................ 5
第二节 商务合同英汉翻译策略研究 ..................................................................... 5
一、国外研究现状 ............................................................................................ 6
二、国内研究现状 ............................................................................................ 7
三、发展趋势 .................................................................................................... 9
本章小结 ................................................................................................................. 10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11
第一节 文本类型理论 ............................................................................................ 11
第二节 功能目的论 ............................................................................................... 12
第三节 功能加忠诚理论 ....................................................................................... 13
本章小结 ................................................................................................................. 15
第三章 德国功能翻译理论对商务合同翻译策略的适用 .......................................... 16
第一节 文本类型理论对商务合同英汉翻译的适用 ........................................... 16
一、商务合同的文本类型及翻译策略 .......................................................... 16

- III -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二、商务合同的文本功能及翻译策略 .......................................................... 17
第二节 功能目的论对商务合同英汉翻译的适用 ............................................... 21
一、目的法则的适用 ...................................................................................... 21
二、连贯法则的适用 ...................................................................................... 22
三、忠实法则的适用 ...................................................................................... 23
第三节 功能加忠诚理论对商务合同英汉翻译的适用 ....................................... 26
本章小结 ................................................................................................................. 26
第四章 德国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商务合同英汉翻译策略研究 .............................. 27
第一节 词汇层面翻译策略 ................................................................................... 27
一、使用书面语 .............................................................................................. 27
二、选择精确词汇 .......................................................................................... 30
三、使用专用词汇 .......................................................................................... 32
四、体现合同强制性 ...................................................................................... 36
第二节 句法层面翻译策略 ................................................................................... 39
一、转换定语成分 .......................................................................................... 39
二、调整状语从句语序 .................................................................................. 42
三、应用语义逻辑体现被动语态 .................................................................. 45
第三节 语篇层面翻译策略 ................................................................................... 47
一、形式化 ...................................................................................................... 47
二、逻辑连贯化 .............................................................................................. 52
本章小结 ................................................................................................................. 56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反思 .............................................................................................. 57
第一节 研究的结论 ............................................................................................... 57
第二节 研究的启示 ............................................................................................... 57
第三节 研究的局限性及发展建议 ....................................................................... 58
本章小结 ................................................................................................................. 59
结 语 .............................................................................................................................. 60
- IV -
目 录

参考文献 ........................................................................................................................ 61
致 谢 .............................................................................................................................. 64
独创性声明 .................................................................................................................... 65

-V-
绪 论

绪 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中外商务活动在各个领域更广泛地开展起来,
商务合同作为一种具有法律效力的公文文体在促进国际间贸易以及规范市场秩序
方面的作用愈加重要。然而中西文化差异、专业术语多、句子结构长而复杂等原
因使商务合同的翻译存在一定的难度和问题,因此如何将商务合同翻译的准确而
严谨是翻译学者们一直研究的问题。本论文试图从德国功能翻译理论的视角下探
讨商务合同的翻译策略问题,以期为商务合同的英汉翻译提供些许值得借鉴的方
法。

一、研究背景
中国加入 WTO 以来,国外工商企业、跨国集团、金融机构纷纷进入中国,对
外商业活动也随之增多,因此商务合同的重要意义也体现出来。商务合同属于公
文文体中的法律文书范畴,通常涉及到各方的利益。然而近年来因专业术语、句
子结构复杂和文化差异等因素使翻译的内容产生歧义或误解,从而引发合同纠纷
不断增多,损害的当事人的利益。由此可见,商务合同翻译的准确性与内容的完
整性极其重要。
古今中外学者对商务合同的翻译策略进行了研究,近年对商务合同翻译策略
的研究主要是从文体学、语域学和功能语法学的角度进行分析,提出了许多建设
性的翻译策略和翻译原则。然而仍存在一些问题:1)现有翻译策略的研究一般只
强调微观层面上的对等,并从对等的角度提出一些词汇、句法方面的翻译技巧,
缺乏对宏观层面翻译策略的重视;2)部分研究是基于学者自身的翻译经验,缺乏
对翻译策略、技巧的理论依据的探讨。因此,对商务合同翻译策略的研究有待深
入。

二、研究目的
根据上述研究背景,笔者将以德国功能翻译理论为指导,并结合英文商务合
同的文体特点,将宏观指导与微观研究相结合研究商务合同的英汉翻译策略。本
论文将对德国功能翻译理论对商务合同翻译的适用性进行研究以及该理论作为提

-1-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出商务合同英汉翻译策略的理论依据的合理性,并在德国功能翻译理论的视角下
提出具体的商务合同英汉翻译策略。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主要在于解决以下两个问题:
1. 德国功能翻译理论对提出商务合同翻译策略的适用性及合理性。
2. 德国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的商务合同英汉翻译策略。

三、研究意义
第一,为商务合同翻译策略的提出提供了科学合理的理论依据。本论文对德
国功能翻译理论主要内容进行梳理,并结合商务合同文本的性质、功能来论证德
国功能翻译理论作为商务合同翻译策略提出的宏观指导理论具有其科学性和合理
性。
第二,为商务合同的英汉翻译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翻译策略。本论文在德国功
能翻译理论的宏观指导下,结合英文商务合同的文体特点提出词汇、句法及语篇
的翻译策略,对商务合同的英汉翻译策略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第三,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可以为译者提供借鉴,有效指导译者解决在商务合
同英汉翻译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四、研究方法
本论文在研究德国功能翻译理论对商务合同英汉翻译策略的适用以及策略的
提出时主要采用语料分析和举例论证的方法。在研究过程中需要应用大量的语料
来分析和验证,然而由于商务合同内容的保密性,完整且英汉对照的商务合同是
十分不易找到的,并且以往的商务合同翻译研究的语料一般都集中于进出口货物
买卖合同这一种商务合同类型,对其他类型商务合同的语料分析较少。因此,本
论文的语料主要来源于兰天编著的《国际商务合同翻译教程(第三版)》,由东北
财经大学出版社于 2014 年出版。该教材不仅介绍了商务合同的翻译技巧,更重要
的是它在实践篇中给出了 20 篇完整的英文商务合同及其中文译本,并且这 20 篇
英文商务合同几乎包含了所有商务合同类型。教材中的这 20 篇英文商务合同的翻
译权威、具有真实性,还包含多种商务合同类型,使本研究的语料更为丰富、真

-2-
绪 论

实。

五、论文主要框架
本论文共分为六部分,即:
绪论部分简要介绍论文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语料来源及总体框架,阐
述了德国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商务合同英汉翻译策略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第一章是文献综述部分,笔者首先对德国功能翻译理论进行了概述,包括其
理论背景及代表人物,接下来对国内外商务合同翻译策略的研究进行梳理,并总
结了其研究的不足和发展趋势。
第二章主要分析了德国功能翻译理论中的重要理论,文本类型理论、功能目
的论以及功能加忠诚理论。
第三章主要对德国功能翻译理论对提出商务合同翻译策略的适用性进行研
究,分别论述了文本类型理论、功能目的论及功能加忠诚理论对提出商务合同英
汉翻译策略的适用性。本章论证了德国功能翻译理论作为本论文理论基础的适用
性及合理性,对商务合同英汉翻译策略的研究进行了宏观的指导。
第四章是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本章在理论指导下结合英文商务合同的文
体特点,在词汇、句法及语篇层面提出英文商务合同的具体汉译策略。
第五章是结论与反思部分,在本章中笔者总结了研究成果,并对研究的启示
意义、局限性和发展建议进行探讨。

-3-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 文献综述
本章内容是笔者通过阅读和查找相关文献做出的文献综述,首先概述了本论
文的指导理论——德国功能翻译理论,包括其理论背景及代表人物。其次,关于
商务合同英汉翻译策略的研究在近些年涌现了大量的成果,笔者对商务合同英汉
翻译策略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进行了综述。

第一节 德国功能翻译理论概述
德国功能翻译理论是本论文的理论基础,本节将对该理论进行简要概述,包
括其理论背景、理论基础以及主要代表人物及其理论。希望通过本节内容能对论
文的理论基础有初步的了解,其具体内容在理论基础一章会做详细分析。

一、理论背景
西方翻译研究具有悠久的历史,其中“对等”的翻译理念曾长期占有主导地
位。尤金·奈达(Eugene Nida)提出的“对等”翻译理论在 19 世纪 60 年代占有
重要地位。他认为翻译时信息对等要优于形式对等,而且这种对等要是“动态对
等”,他认为读者是否正确领会和理解源文本是衡量译本是否正确的重要衡量标
准。70 至 80 年代,随着翻译活动更加频繁,一些西方翻译学者打破了以源文本为
中心的研究传统,产生了面向译语文化的翻译研究趋势,使译者更加关注译本和
译语读者以及译本的社会功能。德国功能翻译理论便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
它不仅摆脱了对等翻译论的束缚,开辟了新的研究方法,德国功能翻译理论的出
现还拓宽了翻译理论研究的领域,使翻译研究更加多元化,翻译理论更加丰富。
卡尔·布勒(Karl Bühler)对功能翻译理论产生深远影响,并为赖斯的文本
类型理论和弗米尔的功能目的论奠定了基础。布勒区分了三种语言功能:信息功
能(information function)、表达功能(expressive function)和感染功能
(appellative function)①,并据此区分出三大文本类型:意动型文本(conative)、


张美芳. 翻译研究的功能途径[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5.
-4-
第一章 文献综述

表达型文本(expressive)和信息型文本(representative)①。罗曼·雅各布逊
(Roman Jakobson)对布勒的语言工具模式进行了发展,他提出语言功能模式。
他把话语功能分为信息功能、表情功能、感染功能、寒暄功能和诗学功能五类 ②。
布勒和雅各布逊的理论为德国功能翻译理论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主要代表人物及其理论
德国功能翻译理论强调文本的功能,将翻译视为一种有目的的行为,认为译
者要明确译本在目标文化中应承担的功能或目的来决定翻译时应采取何种方法和
策略。 ③ 德国功能翻译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理论分别是卡瑟琳娜·赖斯
( Katharina Reiss ) 的 功 能 主 义 翻 译 批 评 理 论 ( functional category of
translation criticism),即文本类型理论(text typology),汉斯·弗米尔(Hans
J. Vermeer)的功能目的论(skopos theory)以及克里斯蒂安·诺德(Christiane
Nord)的功能加忠诚理论(function plus loyalty)。
赖斯被认为是功能翻译学派的奠基人,她与弗米尔是德国功能翻译学派的第
一代代表人物,诺德的理论是在他们的理论基础上的继承和发展。赖斯的文本类
型理论将文本功能和目的作为翻译策略选择和翻译批评的标准之一,也就是根据
不同文本类型具有不同的功能以及源文本和译本两者功能之间的关系来翻译和评
价译本。弗米尔提出了功能目的论的三大法则:目的法则、连贯法则和忠实法则,
他的理论形成了功能派的最重要理论。诺德继承并发展了赖斯和弗米尔的理论,
在功能目的的基础上引入忠诚原则,提出功能加忠诚理论,希望通过增加忠实于
源文本的原则解决翻译中过分注重目的的激进主义问题。

第二节 商务合同英汉翻译策略研究
国内外学者对商务合同英汉翻译策略的研究通常是和翻译原则、技巧方法、
标准共同研究的。显然对商务合同英汉翻译策略的研究和标准、原则的研究在某
种程度上是相互关联、互相依存的。因此,在本节中不仅对商务合同英汉翻译策


周桥. 西方功能主义视角的译学研究一瞥[J]. 宜宾学院学报, 2006.

张美芳. 翻译研究的功能途径[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5.

胡作友. 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述评[J]. 学术界, 2008.

-5-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略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也包括一些相关的翻译原则、方法和标准等内容。这些内
容与翻译策略的研究有极大的相关性,对其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从微观层面到宏
观层面,众多翻译学者们对商务合同翻译策略的研究颇多,但由于商务合同是一
种高度程式化的文本,虽然合同类型不同,但在内容和结构上都较为相似,因此
提出的翻译策略也较为相通、相似。

一、国外研究现状
西方学者对商务合同英汉翻译策略的研究极少,但仍有一些学者对商务合同
的翻译进行研究,我们可以从中借鉴商务合同的英汉翻译策略。国外对于商务合
同翻译的研究可追溯到 20 世纪中期,大卫·梅林科夫(David Mellinkoff)
(1963)
在《法律的语言》一书中论述了法律语言的特点,并认为“法律文本因其准确和
严谨性在翻译时不应有所减”①。尤金·奈达(Eugene Nida)
(2001)提出的“对
等”翻译理论在 19 世纪 60 年代占有重要地位。并且通过长期的研究,奈达认为
翻译时信息对等要优于形式对等,而且这种对等要是“动态对等”,他认为“必

须以读者是否正确领会和理解源文本作为衡量译本是否正确的重要标准” 。
20 世纪中后期,国外的一些翻译学者们对文本的类型和翻译策略的关系开始
进行研究。彼得·纽马克(Peter Newmark)(2001)认为翻译理论的主要任务就
是为多数文本类型确定翻译方法。他将语言功能分为“表情功能、信息功能、召
唤功能、美学功能、酬应功能、元语言功能” ③六类,纽马克还对不同的文本类
型进行了区分并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著名的“交际翻译法”和“语义翻译法”
就是纽马克提出的。“交际翻译法”这种翻译方法侧重目的语和译本所达到的效
果,强调准确传递源文本的交际意义和语境意义;“语义翻译法”则侧重源文本
语言及其美学价值,要求尽量保留源文本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
另外,在商务合同的翻译技巧方面,施佩(Karla C. Shippey)(1999)曾
在《国际商务合同》一书中分析了国际商务合同的语言特点并提出一些翻译技巧;


Mellinkoff, D. 法律的语言[M]. 北京:法律出版社. 2014.

Nida, E. A. 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 [M]. Leiden: E. J. Brill, 1964.

Newmark, P. A text book of translation [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6-
第一章 文献综述

(2002)在其著作 A Manual
在翻译准则方面,肯尼斯·亚当斯(Kenneth A. Adams)
of Style for Contract Drafting 中提出了合同翻译和起草的准则,特别是商务
合同的起草和翻译;在商务合同的词汇翻译方面,劳伦斯·谢(Lawrence Hsieh)
(2009)在其著作 The Small-Business Contracts Handbook 中帮助读者逐步理
解合同中的每一个条款,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对合同术语进行解释。

二、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对商务合同英汉翻译的研究要明显多于国外,尤其在翻译标准、原则及
策略方面的研究多且杂,因此笔者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分为翻译标准及原则和翻译
策略及方法两个方面:
(一)翻译标准及原则研究
我国翻译研究者对商务合同翻译标准及原则的研究多以“忠实”、
“准确”
“严
谨”为核心展开,对一些具体的标准进行研究。王春晖(1994)提出在对英文商
务合同汉译时要“准确严谨、通顺规范,当两者不能兼顾时,准确严谨原则要优
先” ①。孙志祥(2001)认为确立“以‘合法’为前提,以‘求信’为标准” ②的
翻译标准,这样的翻译标准可以将英文合同的内容、目的以及精神内涵忠实地再
现出来。马会娟(2005)认为商务合同英汉翻译的具体标准包括“1)用词准确、
译文完整;2)行文通顺、条理清楚;3)符合契约文体特征” ③。陈建平(2007)
从词汇和句法层面提出“准确、严谨、规范和统一”④四个翻译原则。吴蓉花(2007)
总结认为商务合同英汉翻译应遵守“用词准确,译文完整;行文通顺,条理清楚;
符合契约的文体特点”⑤三个具体标准。丁利芹(2008)认为商务合同的英汉翻译
标准为“选词忠实严格并符合行文规范通顺准则”⑥。张法连(2009)则从法律文
体翻译的角度进行研究,将法律文本翻译的基本原则总结为“准确严谨、清晰简


王春晖. 涉外经济合同英译的质量标准[J]. 中国翻译. 1994.

孙志祥. 合同英译理解过程中的‘合法’前提和‘求信’标准[J]. 中国翻译. 2001.

马会娟. 论商务文本翻译标准的多元化[J]. 中国翻译. 2005.

陈建平. 法律文体研究探索[M].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7.

吴蓉花. 商务合同的标准及策略[J].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2007.

丁利芹. 英语商务合同的翻译标准和方法初探[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8.

-7-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明、前后一致和语体规范 ①”。朱建祥(2014)认为商务合同翻译标准应为“忠实、
准确、完整与规范” ②。
(二)翻译策略及方法研究
我国学者们对翻译策略及方法的研究主要包括宏观层面的翻译策略以及在词
汇、句法、语篇微观层面的翻译方法或技巧。胡庚申(2001)和傅伟良(2002)
分别在其著作《国际商务合同起草与翻译》和《英文合同写作指要》中对合同的
语言特点以及相关的翻译技巧和策略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张晓茵(2005)提出“以
释义、功能对等、直译、准确使用情态动词及含混对含混作为合同翻译的策略”③。
邢正汉(2006)运用商务合同的大量条款实例来论述翻译技巧的问题,他认为可

以使用“词性转换、加词、减词、省略、移位法” 以及针对英文商务合同中定语
从句和状语从句的翻译方法,他还认为“翻译单位在这一文体(法律文体)中不
能大到段落甚至于篇,只能以句子为单位”⑤。吴蓉花(2007)也提出了一些翻译
策略来达到她所提出的商务合同翻译标准,如“熟悉商务英语相关专业知识并掌
握商务合同的语言特点;分清合同种类;研读条款;安排有序;防止漏译和认真
校正”⑥几个具体的翻译策略。朱建祥(2014)认为商务合同的翻译应遵循“语言
正式、文化调适和语言程式化”⑦原则,他还通过实例论述在词汇层面上应注意“1)
书面语,以求规范;2)专业术语,以求准确;3)古体词,以求简洁;4)外来词,
以求庄重;5)同义词、并列词,以求严谨,在句法层面上注意选用长句、名词化
结构和情态动词”⑧。毛春华(2014)从语域理论的视角出发,对英汉商务合同文
本的语域特征之间的差异以及商务合同的文本功能进行了分析,提出“商务合同
汉译英应采用归化策略,以此突显译文的语域特征”⑨的翻译策略。王慧莉(2015)


张法连. 法律文体翻译基本原则探究[J]. 中国翻译. 2009.

朱建祥. 文体学视角下商务合同的翻译策略[J]. 海外英语. 2014.

张晓茵. 合同、原则、特征和策略[D].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05.

邢正汉. 论国际商务合同英译汉的灵活性[D]. 上海海事大学.2006.

邢正汉. 论国际商务合同英译汉的灵活性[D]. 上海海事大学.2006.

吴蓉花. 商务合同的标准及策略[J].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2007.

朱建祥. 文体学视角下商务合同的翻译策略[J]. 海外英语. 2014.

朱建祥. 文体学视角下商务合同的翻译策略[J]. 海外英语. 2014.

毛春华. 商务合同汉译英—突显译文语域特征[J]. 中国科技翻译. 2014.
-8-
第一章 文献综述

在文本功能理论的指导下提出了经贸英语的翻译策略,她所指的“经贸英语”主
要包括:商务函电、合同及协议、经济贸易文件等,涉及金融、保险、投资、进
出口等众多相关领域的英语。因此,她所提出的翻译策略对商务合同的翻译有重
要的借鉴意义。她从文本功能理论的视角提出“优先重现源语的信息性功能、准
确传达源语的‘所指’、兼顾源语的信息性与表达性功能” ①的翻译策略。
另外,还有一些硕士论文及其他文献也在德国功能翻译理论的指导下对商务
合同翻译进行了研究,宋雷(2010)在功能翻译理论的指导下将宏观与微观层面
相结合,结合英文商务合同的文体特点提出了古体词、正式词汇、被动语态、长
句等微观层面的翻译技巧。赖小燕(2013)在其硕士论文中主要探讨了功能翻译
理论对商务合同英汉翻译的适用性,并提出一些汉译策略。魏靖人(2014)不仅
从宏观层面探讨了理论的适用性问题,还分别在词汇、句法和语篇的微观层面研
究德国功能翻译理论的适用问题。这些硕士论文及文献对笔者的研究及论文撰写
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及参考价值。
综上所述,我国学者对商务合同英汉翻译策略的研究可以总结为一些在措辞
和句法上的应用策略和技巧,还有一些在采取翻译策略时应遵循的原则及标准,
如忠实、准确、严谨、规范等,从中可以看出这些标准越来越明确、规范化,并
且针对性较强,集中在微观层面的词汇和句法的翻译策略研究较多。

三、发展趋势
总体上看学者们对商务合同的英汉翻译策略仍在不断研究中,但笔者根据现
有的研究也发现了几个问题:1)有相当一部分研究仅从商务合同的文体特点出发,
侧重微观层面的词汇、句法方面的翻译策略,忽视了结合商务合同的功能和目的
来研究。因此,今后的研究应在分析商务合同的功能和目的的基础上,再结合其
文体特点进行研究。2)一些学者的翻译策略和技巧是根据自身的翻译经验提出的。
虽然这些学者在商务合同翻译方面经验丰富,尤其在国际贸易实务和法律方面经
验颇多,但仍缺乏理论的指导。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加强对商务合同翻译策
略指导理论的研究,并对其适用性进行深入探讨;3)笔者在文献搜集过程中发现,

王慧莉. 文本功能视角下的经贸翻译策略[J]. 中国科技翻译. 2015.

-9-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相关的出版图书一般是用于指导翻译实践的策略和技巧,缺乏理论研究体系。
此外,已发表的学术论文研究内容缺乏新意,成果零散。而国外的翻译研究理论
和成果虽可以借鉴,但在应用时还应加以甄别。笔者通过对文献综述的研究,发
现有关商务合同英汉翻译策略的研究还应进一步深入,因此可以展开本论文的研
究,以期这一课题能趋于完善。

本章小结

通过本章对商务合同英汉翻译策略国内外研究现状的综述可以发现,在我国
翻译学者们一直理论联系实践对商务合同翻译进行研究,对商务合同微观层面的
翻译策略研究颇多,提供了一些切实可行的翻译策略和可遵循的翻译原则,有助
于指导翻译实践,也为后续研究者提供参考。同时,国外翻译研究历史悠久并系
统化,理论研究深入,为商务合同翻译策略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 10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第二章 理论基础
德国功能翻译理论为西方译学理论界开辟了一条新的研究道路,也对商务合
同英汉翻译策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章将详细介绍其主要代表理论,
包括文本类型理论、功能目的论及功能加忠诚理论。这些理论对商务合同翻译策
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它们分别从不同方面指导商务合同英汉翻译策略
的研究。

第一节 文本类型理论
赖斯是功能翻译学派的奠基人。她在 1971 年出版的《翻译批评的可能性与局
限性》标志着功能翻译理论的开端。该书中她首次提出文本类型分类问题,她的
文本类型分类主要基于文本的功能,根据源文本和译本两者功能之间的关系来翻
译和评价译本。赖斯认为翻译时应将语篇视为翻译单位,翻译的对等不应只体现
在词汇、句子的微观层面上。赖斯认为翻译时首先应确定文本类型。赖斯在布勒
文本类型分类的基础上,将文本分为信息型文本、表情型文本和操作型文本三类。
(赖斯后来还提出了第四种文本类型——视听媒体型文本(auto-medial text),
但这一文本类型并没有受到很多学者的重视,被广泛接受的仍是前三种文本类型
的分类方法。)赖斯还总结了三种文本类型的特点及其翻译方法:
1. 信息型文本(informative text):以文本内容为中心,传递真实的事物
和现象。其语言文字简朴、逻辑性强,文本内容是作者想要传递的重点。在翻译
这类文本时,译者应尊重作者意图尽可能将源文本内容按其表达方式再现,完成
其传递信息的目的。信息型文本主要包括:商务信函、新闻、报告、学术论文、
说明书以及人文科学、技术等领域的文献。
2. 表情型文本(expressive text):这类文本的内容是次要和补充性的,其
主要传递的是审美价值。其文本语言具有美学特点,结构和内容富于想象力和创
造性。在翻译时,译者应选择既能增强文本意义,又能产生最接近于源文本的审
美效果和艺术形式的翻译方法。这类文本通常指展现作者情怀的文学作品,如诗

- 11 -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歌、散文等。
3. 操作型文本(operative text):这类文本旨在通过说服、劝说、号召等
方式使文本接收者采取某种行动或按某种方式行事。在翻译时,译者要感染和打
动读者,达到源文本的目的和功能,促使读者采取行动。为达到翻译的效果,这
类文本的译本在形式和内容上可能会与源文本产生偏离。操作型文本主要有演讲、
广告等。以下赖斯对三种文本类型及其特点、翻译策略的划分:
文本类型 信息型 表情型 操作型
语言功能 表达事物与事实 表达情感 感染接受者
语言特点 逻辑的 审美的 对话的
文本焦点 侧重内容 侧重形式 侧重感染作用
译本目的 表达其内容 表现其形式 诱出所期望的反应
翻译方法 按需要将内容明晰化 效仿,忠实原作者 编译、等效
赖斯认为,理想的翻译要达到交际功能和语言形式都与源文本对等。她提出
的文本类型理论将翻译策略的选择取决于文本类型,把语篇类型和翻译策略结合
起来,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为翻译方法策略的选择找到了新的途径。但事实上
翻译策略的选择不仅仅要考虑文本的类型,还要考虑译本、译者的功能目的,思
维方式和语言表达习惯以及社会文化环境压力都会对翻译策略的选择产生影响。

第二节 功能目的论
弗米尔是赖斯的学生,在其门下做过普通语言学和翻译研究。弗米尔认为纯
语言学理论并不能有效的指导翻译实践,他希望在翻译理论和实践之间架起一座
桥梁。弗米尔发展了功能翻译学派的重要理论——功能目的论。在他看来翻译不
仅仅是一个过程,而是一种行为。这种行为是以源文本为基础将一种语言转换为
另一种语言,而这种转换过程不是任意为之的,要考虑很多因素。其中行为的目
的或目标就是主导因素,因此,不同的目的会产生不同的结果,由于翻译目的的
不同会导致产生不同的译本。在功能目的论中,弗米尔认为源文本是提供翻译内
容的来源,要产出何种译本有翻译目的决定,当然这不排除忠实于源文本的可能,
因为翻译的目的有可能就是把源文本的信息原封不动的翻译出来就可以的。而同
时他也提出虽然翻译目的多种多样,但译本接收者是决定翻译目的的最重要因素,

- 12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也就是在众多的目的或目标中,最主要的考虑因素还是最终翻译出的译本的受众。
该理论将翻译研究从以源文本为核心的束缚中解脱出来。
功能目的论包含目的性法则、连贯性法则和忠实性法则三大法则。这三个法
则是按照有主到次的顺序排列的,目的法则被视为翻译的首要法则和最高准则,
另外两个法则要从属于目的法则。除此之外,功能目的论的另外两个法则也被叫
做语内连贯法则(intratextual coherence)和语际连贯法则(intertextual
coherence)。语内连贯法则或连贯法则是指译本的语言必须符合译语文化的语言
表达习惯和思维方式,也就是译本内部连贯,能让译本接收者理解,在交际环境
中有意义;语际连贯法则或忠实法则,也就是翻译通常所说的忠实于源文本,即
译本与源文本应该连贯,因为这条准则是在目的法则的限制下,所以忠实的程度
以及如何忠实源文本要由译本目的决定。
功能目的论简单来说就是翻译目的决定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①然而这种说法
并没有得到一些学者的认同,有学者认为,首先,目的论对源文本语言特点不够
关注,目的论只重视译本的目的;其次,翻译过程中翻译发起者和译本接收者的
目的或意图有可能发生背离,因此目的论只可以解决非文学文本的翻译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首先商务合同文本是非文学文本,功能目的论对其
是适用的;其次就商务合同而言,其翻译发起者以及译本接收者是很明确的,双
方的翻译目的也是一致的,也就是翻译目的和功能是很明确的,不会产生以上问
题;最后,在探讨商务合同英汉翻译策略时,笔者结合了英文商务合同的文体特
点,解决了对原文语言特点关注度不够的问题。

第三节 功能加忠诚理论
诺德是德国翻译研究界的领军人物。她认识到了前人研究出现的问题,系统
地对德国功能翻译学派的各学说进行了梳理,其最主要的贡献在于补充和完善了
前人理论上的缺陷。诺德在前人理论的基础上增加了忠诚原则,作为翻译的另一
个准则。诺德认为目的准则和忠诚原则是翻译必须遵守的两个原则,她的翻译理


仲伟合. 德国的功能派翻译理论[J]. 中国翻译. 1999.

- 13 -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论都是围绕这两大原则开展的。
诺德认可弗米尔的目的论,她承认“译本目的居翻译过程一切确定因素之上,
译本目的是对预定目的环境的描述”①。但诺德同样认为“没有原文,就没有翻译”,
“译者应同时对原文和译文环境负责,对原文信息发送人(或发起人)和目的语读
者负责”②。就像一些翻译学者指出的,功能派翻译理论忽视源文本,忽视原作者
意图,片面强调译本的功能、目的,这样的做法可能导致译者在翻译时随性翻译,
出现编译、改译、错译的问题,完全偏离了原作者的意图。而“功能加忠诚”原
则就是对针对这样的质疑提出的。诺德认为当译者根据翻译目的或目的语文化问
题在翻译时对源文本做出改动时,要告知翻译发起者和译本接收者其采取的翻译
策略及原因,她认为这种责任就是“忠诚”。
翻译的过程就是把一个文本从一种语言翻译成另外一种语言的过程,但这样
一个过程看似简单,但译者翻译时要考虑的因素是非常多的,源文本的功能或目
的是什么,源文本作者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创作的文本,作者想要通过文本传递
的是什么,两种语言的特点和表达方式有什么差别等等很多因素,这些因素是译
者在翻译前必然要考虑的因素,这些因素对译者译出的译本有很大的影响。而英
文商务合同的汉译就相对简单,因为首先商务合同的文本功能或目的,也就是译
者的目的,是十分明确的;其次商务合同不像其他小说、诗歌等文学文本具有复
杂的时代和社会背景,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商务合同的背景相对简单;最后,
商务合同对语篇逻辑连贯性的要求相对于其他类型文本并不高。
商务合同的内容通常以分列条款的形式出现,因此整个语篇上的逻辑连贯性
相对较弱。正因为这三种原因,在翻译商务合同时要考虑的因素也就相对较少,
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商务合同的文本功能或目的,这是贯穿商务合同翻译过程的核
心,无论是词、句或是语篇的翻译都要以商务合同文本的功能目的为前提,这样
的译本才具有价值和意义,而这也是本轮文选择德国功能翻译理论作为指导理论
的原因。无论哪种语言,只有这个理论才能真正指导商务合同翻译策略的提出,


Nord, C. 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 Functional Approaches Explained [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张美芳. 功能加忠诚—介评克里丝汀·诺德的功能翻译理论[J]. 外国语. 2005.
- 14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提出的翻译策略才具有科学价值和依据。

本章小结
本章对文本类型理论、功能目的论以及功能加忠诚理论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本论文是以这三个理论为基础开展的研究。最后还论述了将德国功能翻译理论用
于指导商务合同英汉翻译策略研究的依据,探讨了笔者选择该理论进行研究的原
因。无论哪种语言,只有功能目的论才能真正指导商务合同翻译策略的提出,提
出的翻译策略才具有科学价值和依据。

- 15 -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三章 德国功能翻译理论对商务合同翻译策略的适用
本章主要对德国功能翻译理论对商务合同英汉翻译策略的适用性进行研究。
本论文提出的商务合同英汉翻译策略是在德国功能翻译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因
此对该理论的适用性探讨是本研究的重要环节,在理论基础部分对其基本内容进
行了介绍,在提出策略之前笔者通过本章介绍的内容证明德国功能翻译理论对于
指导提出商务合同英汉翻译策略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以便进行下一步研究。

第一节 文本类型理论对商务合同英汉翻译的适用
我们平时都会接触到诗歌、广告、新闻、说明书、科技文献等,我们能容易
地将它们区分开是因为它们各自都具有不同的文本特点,因为它们是不同的文本
类型,小说和童话显然不同于论文和科技文献。同样,商务合同显然也具有同其
他类型文本不同的文本特点。本节主要探讨文本类型理论对商务合同英汉翻译的
适用性以及对翻译策略的宏观指导。

一、商务合同的文本类型及翻译策略
在赖斯看来,翻译前一定要确定文本类型,然后才能确定翻译策略,翻译的
策略应于文本类型一致,因此对于商务合同英汉翻译策略的探讨首先就要确定商
务合同的文本类型。在商务合同概述一节中笔者对商务合同就有所介绍,商务合
同是“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契约,是缔约方履行合同权利和义务的指导性原则”,缔
约双方都必须遵守,违反合同会受到法律处罚。由此可见,商务合同是一种具有
法律效力的文件,属于法律文本的一种。
赖斯认为信息型文本的特点是“以文本内容为中心,传递真实的事物和现象。
其语言文字简朴、逻辑性强,内容的准确传递是交际的重点”,这正符合商务合同
这种文本类型的特点,并且根据赖斯的划分,法律文本属于信息型文本,因此商
务合同属于信息型文本。在之前的表格中赖斯也给出了这种文本类型的功能特点
及其翻译策略之间的关系,因此她提出的这种翻译方法可以适用于商务合同的翻
译。商务合同是一种特殊的文本类型,作为信息型文本中的法律文体的一种,不

- 16 -
第三章 德国功能翻译理论对商务合同英汉翻译的适用

仅具有信息型文本的特点,采用信息型文本的翻译策略,同时还具有法律文本语
言准确严谨、正式性、庄严性和强制性的特点,这是商务合同文本类型的代表性
特点,因此在翻译时要将赖斯提出的翻译方法与法律文本的翻译方法相结合,在
词汇、句法、语篇层面上都要把这些特点翻译出来,这样一本才能体现出商务合
同的整体效果。
赖斯的文本类型理论对于确定商务合同的文本类型提供了有益的帮助,通过
对商务合同文本类型的掌握,我们还可以借鉴赖斯提出的翻译方法,为商务合同
的英汉翻译策略提供了宏观的指导。

二、商务合同的文本功能及翻译策略
根据萨尔切维奇(Sarcevic)的说法,
“法律文本是一种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
发生的交际性文本,旨在为特定的功能服务”①。商务合同文本作为法律文本的一
种也必然执行一种特定的功能。赖斯在文本类型理论中区分了两种不同的分类形
式:
“一是文本类型(texttypen),按照主体交际功能分类;另一种是语篇体裁或
变体(textsorten),按照语言特征或惯例常规分类” ②。按照赖斯的说法可以总
结为,她所提出的每一种文本类型都可能包括不止一种的不同体裁的文本,而且
每一种不同的体裁都可能会涉及不止一种文本类型。由此可以判断,赖斯提出的
每种文本类型的翻译方法都是根据其最主要的文本特点和功能来体现的。据此,
可以将这种分类应用于商务合同,当根据交际功能对商务合同进行分类时可以发
现商务合同并不是只具有一种功能。
(一)信息功能
商务合同作为一种信息型文本,必然有信息功能。商务合同作为一种法律文
本,其语言特征具有作为法律文本的独特特点:用词准确、意义严谨,语言简练、
正式并具有强制性,而且商务合同的内容具有客观性和真实性的特征,因此,作
为信息文本,译者在翻译时应该直接而明显地传达源文本的完整信息或内容。
例1. 源文本:Signed in Tokyo Japan this 20th day of May 2015 in triplicate


Sarcevic, S. New Approach to Legal Translation [M]. The Hague: Kluwer Law International. 1997.

Reiss, K. Adequacy and Equivalence in Translation [J]. Journal of Linguistic. 1989.

- 17 -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both in Japanese and Korean languages.(兰天,2014:142)


译本:本合同于 2015 年 5 月 20 日在日本东京签订,一式三份,每份用日
语和韩语写成。(兰天,2014:146)
分析:该条款告知了缔约双方合同签订的时间、地点和签订合同的语言等内
容,所有内容均具有法律效力。该条款告知了关于合同的相关细节内容,与合同
接收者交流、传递信息。商务合同本身属于法律文本的一种,其每一个文字所传
递的信息都是十分重要的,在该条款的源文本中,签订地点“Tokyo Japan”、签
订时间“20th day of May 2015”、合同所使用的语言“Japanese and Korean”
等都是条款中的重要信息,通过文本类型理论对商务合同的文本功能进行的分析,
信息功能作为商务合同的重要功能之一,译者在翻译时要将源文本所包含的全部
信息一一翻译出来,确保译本将信息准确、严谨、完整地传递出来,没有遗漏,
从而使合同双方准确无误的知晓信息,合同顺利执行。
例2. 源文本:1. SCOPE OF SUPPLY
Product:Inter-City Bus
Description:
Model: A
Length: 12000mm
Seats: 50
2. QUANTITY: 100 Units
3. UNIT PRICE: FOB Xingang, Tianjin USD20000.00 per unit (US
Dollars TWENTY THOUSAND)
4. GRAND TOTAL:USD2000000.00(TWO MILLION)
(兰天,2014:102)
译本:1. 货描:
产品:城际公共汽车
描述:
型号:A
长: 12000 毫米
- 18 -
第三章 德国功能翻译理论对商务合同英汉翻译的适用

座位:50 个
2. 数量:100 辆
3. 单价:FOB 天津新港每辆 20000 美元(贰万美元)
总价:2000000.00 美元(贰佰万美元)(兰天,2014:106)
分析:其实,商务合同中的每一则条款都具有传递信息的功能,都传递了其
独特的信息内容,因此对于缔约双方来说没有一则条款是可以忽略或多余的信息
内容,每一则条款对于双方都十分重要。源文本中的条款是进出口货物买卖合同
中很常见的货物描述条款,包括很多在进出口货物买卖合同中常见的条款,显然,
这些条款的信息对于交易双方来说都十分重要,就比如在该条款的源文本中对于
总价的标注就用了数字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这样的方式可以避免合同双方产生
看错或写错的问题。在汉语文化中也有这种现象,特别是在收据中通常是数字和
汉语中独特的大写数字相结合的方式。无论在英文合同还是在中文合同中这样的
方式都是为了保证信息的准确无误的传递,使双方明确信息内容,因此商务合同
文本具有很强的信息传递的功能,在翻译时可以采用赖斯对于信息型文本的翻译
方法。赖斯认为,信息型文本语言的功能是表达事物与事实,翻译时要重点进行
对内容的翻译,并使其语言清晰、具有逻辑性,因此,该条款的译本也是按照这
种要求来进行翻译的,通过准确严谨地传递源文本的信息,达到翻译的目的。
(二)规范功能
商务合同属于法律文件的一种,法律文件的作用就在于对主体行为进行规范
和约束,那么商务合同也就因此具有规范的功能,这种规范的功能也体现了商务
合同本身具有强制执行性。因此,在翻译英文商务合同时必须使用相应的翻译方
法体现出商务合同的规范性和强制性,体现出这种规范功能。译者应该采用适当
的方法产出与源文本语言效果相对等的译本。
例3. 源文本:Party A shall make out a bill before July 30, 2015, failing
which Party B reserves the right to rescind this Agreement, or to
lodge a claim for direct losses sustained, if any.(兰天,2014:112)
译本:甲方须于 2015 年 7 月 30 日前出具发票,否则,乙方有权取消本协

- 19 -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议,或对遭受的直接损失提出索赔。(兰天,2014:116)
分析:该条款明确规定了买方的责任,以及如未能履行责任应给予卖方的赔
偿或卖方有权采取的行为。商务合同条款规定了缔约双方权利,同时也规定了双
方应履行的义务,可见商务合同所具有的规范的功能。因此将英文商务合同翻译
为汉语时应注意体现这种法律文本的语言特点,
“reserve the right to rescind”、
“lodge a claim”在源文本中带有很强的法律语言色彩,因此在翻译时要翻译出
法律文本的语言特点,并体现出条款的约束力和规定性,在译本中将其译为“有
权取消”、“提出索赔”这种在汉语中带有法律语言色彩的词汇,使译本体现出源
文本所带有的法律效力和强制执行性,体现出商务合同的文本类型特征。该条款
既体现了商务合同的规范功能,也体现了信息传递的功能。
例4. 源文本:The eligibility rate of contracted products is 98%,in case
the rate below 98%, the manufacture shall provide at its own expense
for the damage.(兰天,2014:145)
译本:合同产品合格率为 98%,如合格率低于 98%,生产商应自费补偿差品。
(兰天,2014:148)
分析:根据该条款商务合同双方应严格按照合同规定履行自身义务,英文商
务合同中常出现“shall be taken care by…”,“…should there be any illegal
involvement…”,“…if necessary…”,“shall be borne by…”等用法,在中
文商务合同中也会出现“应由某方承担…”、“除…情况下,某方必须…”、“…均
由某方办理”、“如…,某方应付完全责任”等字样,商务合同中这样的说法十分
常见,因为商务合同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法律文件,这种文本类型的语言特点就是
如此来约束缔约双方的行为,也体现了商务合同的规范功能和强制执行的特点,
因此在翻译英文商务合同中的这种语言时,译者应注意使用这种具有强制性的法
律语言,体现商务合同的文本语言特点。
综上所述,商务合同有区别于其他类型文本的特定的语言特点及其特殊的语
用功能,商务合同的每个条款都是为了体现合同文本信息和规范的功能。这些功
能和类型属性的精确解释是商务合同英汉翻译策略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商务合同
- 20 -
第三章 德国功能翻译理论对商务合同英汉翻译的适用

英汉翻译策略的提出要体现商务合同的文本功能及属性,赖斯的文本类型学对商
务合同英汉翻译策略的提出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特别是宏观上的指导,对译者
进行商务合同英汉翻译具有宏观性的导向作用。

第二节 功能目的论对商务合同英汉翻译的适用
根据弗米尔的功能目的论,目标文本的功能是翻译的决定性因素。在翻译英
文商务合同之前,探索目标文本的功能或目的是非常重要的。翻译前首先要了解
源文本、译本以及翻译的目的和功能。以商务合同的英汉翻译为例,英文商务合
同和中文商务合同都旨在缔约方权利和义务,规范双方活动以确保合同的成功执
行。这意味着中英文商务合同的目的和功能是相同的,对英文商务合同的翻译是
为了产出具有相同功能的中文合同,能给目的语读者同样的效果以确保交易的成
功和顺利进行。

一、目的法则的适用
商务合同是在实践中产生的文本,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现实意义,商务合同
的功能能否顺利实现决定其存在的价值。因此,在翻译时,实现商务合同翻译的
功能和目的是及其重要的。弗米尔功能目的论中的目的法则对商务合同英汉翻译
策略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目的法则以目标文本的翻译目的为导向,
是翻译过程中至关重要的规则。如前面所讨论的,看到商务合同英汉翻译强调目
标文本与源文本保持相同的功能,译者应该建立把目标文本译出与源文本相同的
目的作为理论思考。因此,目的法则可以作为英汉商务合同翻译在宏观层面上的
指导方针。根据翻译目的,目标文本可以最大限度地忠实于源文本,也可以最低
限度忠实于源文本,其程度是由翻译的目的决定的。
例5. 源文本:The Party A shall make a prepayment of 15% of the Contract
value to the Party B in 30 days after signing the Contract.(兰天,
2014:177)
译本 1:甲方该于签约后 30 天内向乙方支付承包合同 15%的预付款。
译本 2:甲方将于签约后 30 天内向乙方支付承包合同 15%的预付款。

- 21 -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译本 3:甲方应于签约后 30 天内向乙方支付承包合同 15%的预付款。


(兰天,
2014:179)
分析:“shall”一词在英文商务合同中是一个出现频率极高的关键词,在本
论文的词汇翻译策略一节中将对其进行深入研究。该条款的三个译本都是对源文
本的正确翻译,但是作为商务合同中的条款之一,体现出合同翻译的目的是其职
能之一,即商务合同条款是对缔约双方权利和义务的约束,是具有强制性的法律
文件,因此在翻译时,要体现出其法律语言特点。译本 1 和译本 2 中的“该”和
“将”自并没有体现出合同的法律约束力和强制性,使读者没有强制履行义务的
意识,而译本 3 中将“shall”翻译为“应”是商务合同翻译中最为常见的翻译方
法,在很多情况下合同中“shall”都可以翻译为“应”,
“应”体现出了合同一方
必须完成某种行为或义务,如不履行应给予赔偿或合同中规定的其他赔偿方式。
在三种都忠实与源文本的翻译方式中选择 “应”字更能体现出商务合同本身的功
能和目的,也体现了商务合同作为法律文本的强制性特点,因此,该条款的翻译
不仅体现了功能目的论的适用性,也说明了文本类型理论对商务合同英汉翻译的
适用性。法律用语的正式性和权威性不仅体现在措辞表达的准确,更体现在用词
严谨、得体以避免含糊不清。为了达到合同翻译的目的,译者必然要体会翻译措
辞的深层含义。

二、连贯法则的适用
翻译必然涉及两种甚至更多的语言种类,由于语言产生的背景不同,就会导
致人们在思维方式以及语言表达习惯上的不同。连贯法则就旨在解决翻译中的这
种问题,对于商务合同英汉翻译中英汉两种语言所代表的东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
在翻译时就要遵守连贯法则。连贯法则或语内连贯法则是指译本的语言必须符合
译语文化的语言表达习惯和思维方式,也就是译本内部连贯,能让译本接收者顺
利理解内容,在其所处的语言环境中具有实际意义。连贯法则要求译者翻译前必
须充分考虑目标文化背景和社会背景,最大限度地实现语内连贯使目标读者容易
理解。在商务合同的英汉翻译中,译者应该充分考虑中国的文化和社会背景,如
汉语语言特征、表达习惯、思维方式等。
- 22 -
第三章 德国功能翻译理论对商务合同英汉翻译的适用

例6. 源文本:
6. Confidentiality
6.1 This clause applies to:
6.1.1 all information of a confidential nature disclosed (whether
in writing, verbally or by any other means and whether directly or
indirectly) by one Party to the other Parties whether before or after
the date of this Agreement.(兰天,2014:246)
译本:
6.保密
6.1 本条款要求以下信息需要保密:
6.1.1 无论协议签署之前还是之后,所有由一方披露给另一方的保密信息
(不管是通过书面,口头或者其他方式,直接或者间接披露)。(兰天,
2014:251)
分析: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很明显看出译本中句子的顺序与源文本有很大的
出入,并不是完全按照原来的顺序翻译的。除了括号中的内容,源文本的“All
information of a confidential nature disclosed by one Party to the other
Parties whether before or after the date of this Agreement”在译本中将
“无论协议签署之前还是之后”提前,
“所有由一方披露给另一方的保密信息”置
后,改变了语序,并且把括号中内容负责句尾。这样的安排方法,翻译方式都是
为了使句子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使译语读者读起来更加舒服,也就是遵守弗米
尔功能目的论中连贯法则之一的语内连贯法则,简单来说,语内连贯就是不要生
硬地翻译,要使翻译的目的语符合语言表达习惯和思维方式,让读者容易理解。
商务合同本身具有传递信息的特点,准确传递信息是其首要的功能,因此翻译出
的中文译本必须能够准确表达源文本中的信息,使译文接受者能够理解,符合译
语文化。

三、忠实法则的适用
忠实性法则指原文间应该存在语际连贯一致,语际连贯类似于通常所说的忠

- 23 -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实于原文,而忠实的程度和形式则由译文的目的和译者对原文的理解来决定。①虽
然目的论认为翻译目的是第一准则,但它也提出要忠实原文的原则,以避免出现
编译、改译、错译的情况,违背了源文本作者的意图。
(关于商务合同英汉翻译中
目的与忠实的关系将会在第四节中详细探讨。)
例7. 源文本: Receiving Party shall hold and maintain the Confidential
Information in strictest confidence for the sole and exclusive
benefit of the Disclosing Party. Receiving Party shall carefully
restrict access to Confidential Information to employees,
contractors, and third parties as is reasonably required and shall
require those persons to sign nondisclosure restrictions at least
as protective as those in this Agreement. Receiving Party shall not,
without prior written approval of Disclosing Party, use for Receiving
Party’s own benefit, publish, copy, or otherwise disclose to others,
or permit the use by others for their benefit or to the detriment
of Disclosing Party, and Confidential Information. Receiving Party
shall return to Disclosing Party any and all records, and other
written, printed, or tangible materials in its possession pertaining
to Confidential information immediately if Disclosing Party requests
it in writing.(兰天,2014:302)
译本 1:接收方应为了披露方的独家利益对“保密信息”最严格的保密。
接收方应谨慎地限制需要接触“保密信息”的员工、承包商和第三方,应
要求他们签署保密程度不低于本协议的保密协议。信息接收方不应没有披
露方事先的书面批准,为接收方的自身利益发布、复制或泄露给其他人,
或允许其他方为了自身利益或对披露方有危害的“保密信息”。接收方应
立即归还给披露方所有相关的记录、书面、印刷或有型材料,如果披露方
有书面要求。


邱静. 功能目的论翻译观前景展望[J]. 考试周刊, 2011.
- 24 -
第三章 德国功能翻译理论对商务合同英汉翻译的适用

译本 2:信息接收方应为了信息提供方的独家利益对“保密信息”予以最
严格的保密。如有合理要求,信息接收方也应严密限制向雇员、承包商和
第三方泄露“保密信息”并要求其签署保密协议,协议保密程度应等同于
本协议。如没有信息提供方的书面批准,信息接收方不能为自身利益或允
许其他方为其自身利益使用、出版、复制或泄露信息于他人或损害信息提
供方及其“保密信息”的利益。如信息接收方有书面要求,信息接收方应
立即将与“保密信息”相关记录或其他书面、印刷及全部实物材料归还信
息提供方。(兰天,2014:307)
分析:该条款是合同条款中比较长的条款,这样长的条款在商务合同中并不
多见。商务合同一般采用分条列款的形式,通常情况下每则条款都短小精炼。译
本 1 相较于译本 2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更忠实于原文,不仅按照源文本的语序翻译,
还严格遵守词汇的语义,没有出现错译、改译的情况,但是在译语文化读者看来,
译本 1 语言并不通畅、连贯,不符合说话习惯,只能大概了解源文本的信息,这
样的“大概了解”显然对于商务合同来说是远远不够的。而且这样的“忠实”显
然不是商务合同英汉翻译的要求标准,没有达到翻译的目的。而译本 2 在忠实原
文的基础上将原文翻译地更加连贯得体,不仅把源文本的信息内容全部翻译出来,
还使用了恰当的连接词,如“予以”、“如没有信息提供方的书面批准”、“如”
等,将源文本内容连贯的表达出来,使读者清晰、明确的接收到了条款信息。并
且对于个别词汇的翻译,如“Receiving Party”和“Disclosing Party”译本 2
中将其翻译为“信息接收方”和“信息提供方”比译本 1 中的“接收方”和“披
露方”更加得体,这种“忠实”才真正符合功能目的论中的忠实法则,是在遵守
目的法则的前提下忠实源文本,在功能翻译理论指导下的商务合同英汉翻译使读
者更容易接受、理解,从而达到翻译的目的。
商务合同相较于其他类型文本最大的不同在于其实践性非常强,其目的性、
功能性、实践性都要高于其他类型文本,在翻译中达到其文本功能和目的极为重
要,因此功能目的论和德国功能翻译理论对商务合同英汉翻译策略的研究具有重
要的指导意义。

- 25 -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三节 功能加忠诚理论对商务合同英汉翻译的适用
在翻译英文商务合同时,尽管译者总是尽最大努力去实现一个完美的翻译,
但对于一些译本接收者来说仍很难理解。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译者熟练掌握法律
知识,语言知识和翻译技巧,那么是什么原因让译本仍然难以理解呢?译者会发
现,在英文商务合同中有一些模棱两可的用词很难或者根本不可能准确传达给译
本接收者,这时译者应该怎么做呢?忠诚原则体现了译者和其他参与者之间的关
系,要求译者应尽最大努力使目标文本接受者和源文本发起者受益,并对自己的
行为和产品的质量承担责任。如果有相关合作伙伴之间发生冲突,译者应该与他
们进行协商,寻求共识。
从之前的分析中可以看出英文商务合同的功能和目标文本的功能是相同的。
也就是说,中英商务合同翻译的过程是在进行功能对等的翻译。而根据诺德,功
能对等的翻译的重点是源文本的功能单元。在商务合同翻译中,它可以体现在使
用标准化形式,并保持术语的一致性。此外,达到功能对等可能涉及一些必要的
调整,如添加、删除、改变词序等。总之,德国功能翻译理论指导下的翻译策略
一是使目标文本是最大限度地忠实于源文本的文本类型以及文本内容,二是使文
体惯例和文本格式满足目标文化的需求。

本章小结
本章探讨了德国功能翻译理论对商务合同英汉翻译的适用性,通过对文本类型
理论、功能目的论以及功能加忠诚理论的分析和实例分析论证了德国功能理论对
商务合同英汉翻译策略在宏观层面上的适用性,并对德国功能翻译理论中的一些
翻译原则和方法对商务合同翻译的可行性进行分析,证明德国功能翻译理论对商
务合同英汉翻译策略在宏观上的指导作用。

- 26 -
第四章 德国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商务合同英汉翻译策略研究

第四章 德国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商务合同英汉
翻译策略研究
本章分别对英文商务合同在词汇、句法及语篇层面的文体特点进行总结分析,
并结合这些文体特点,在德国功能翻译理论的指导下提出相应的微观层面的翻译
策略,并通过实例验证,以保证翻译策略的切实可行和科学性。

第一节 词汇层面翻译策略
通过对英文商务合同的文体特点进行研究发现,英文商务合同在词汇方面的
主要特点体现在专业术语、正式用语、同义反复以及古体词的使用上。本节通过
对英文合同词汇特点的分析提出中英文商务合同的词汇翻译策略。

一、使用书面语
美国最高法院的首席大法官威廉·道格拉斯在他 The Court Years: 1939 to
1975 的序言中写道:
“英语中每个单词可能有几个不同意思,但通常在特定情况或
有争议时会使用特定的词或术语,只有使用精确的语言才能使水清澈不被污染,
使正义得到伸张而不被误解或歪曲”①。商务合同必须明确规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因此用词应准确、庄重和正式。许多拉丁词语在英文商务合同中被用来替代普通
英语词汇,以此体现合同用语的正式和严谨。如“ad hoc”代替“especially”,
“e.g. (example gratia)”代替“for example”表示“例如”,“ex contractu”
表示“因合同,有合同引起的”,“ex delicto”表示“由于侵权;源自侵权”,
“i.e.”表示“that is to say”等,在普通英文写作中很难见到这些生疏拉丁
词汇,而在商务合同中这样晦涩的用词比比皆是。
在中英文的商务合同中都使用了大量的正式用语、介词短语来体现合同正式、
严谨的文体特征。 ②在英语合同中表示“以此……”常用“by virtue of”代替口
语词“by”,用“commence”代替“begin”表示开始,表示“为了……”时用“for


Douglas, W. The Court Years: 1939 to 1975[M]. New York: Random House, 1980.

路丽. 从文体的角度论国际商务合同的翻译[D]. 河北大学, 2008.

- 27 -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the purpose of”而不用“for”等。在中文商务合同中我们也经常会看到一些在


口语中或平时不会用到的词汇,比如“特、如、经、由、应、予”等,这些词汇
在正式文本中一般会出现,例如,法规法条、政府工作报告、新闻、通告等。那
么,这些出现在中英文商务合同中的正式用语就是书面语,也被称作“大词”,英
语中也有其对应的翻译,即“big words”。本节提出的翻译策略就是用解决商务
合同英汉翻译中的这个问题。
根据德国功能翻译理论的忠实法则,目标文本需尽可能的忠实于源文本,根
据目的法则要到达合同翻译的目的,保持合同文本的传递信息、规范行为的功能。
同时根据文本类型理论,翻译成中文合同时要使用书面语来代替一般用语或口头
用语。
例8. 源文本:The Appendix hereto, through the Agreement period, shall be
deemed to be construed as a part of this Agreement.(兰天,2001:198)
译本:整个协议期间,本协议的附件被视为协议的一部分予以解释。
(兰天,
2001:201)
分析:源文本中的“deem”和“construe”在英语中并不属于常用词,英语
中通常分别用同义词“consider”和“explain”来表达这两个词的意思,而在该
条款中,为了体现商务合同这种文本类型的正式性而使用了“deem”和“construe”。
“be deemed”可以被译为汉语的“被看做、被看成、被认为”,而“be construed”
可以译成“被解释、加以解释、给予解释”,这几种翻译方式都没有错误,但根据
德国功能翻译理论的忠实法则,以及目的性法则,译本应既忠实于源文本又能体
现商务合同文本正式性的特点,也就是既要翻译出源文本的意思和作者的目的,
又要选择采用译语文化中的正式词汇,因此在译本中“be deemed”可译为“被视
为”,
“be construed”可译为“予以解释”,因为相比较而言,
“被看作、被看成、
被认为”没有“被视为”翻译的正式,同样“予以解释”也比“被解释、加以解
释、给予解释”更加正式,在忠实于源文本的前提下选择更加正式的译法是最好
的选择。因此两者遵守了德国功能翻译理论的忠实性法则,忠实于源文本,又使
用了书面语,体现了中文合同的正式性,符合译语文化语言使用习惯和特点。
- 28 -
第四章 德国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商务合同英汉翻译策略研究

例9. 源文本:As the equipment of the contract is discussed and fixed by


between PT ABCD and the manufacture. Both the seller and the buyer
agree that China ABCD buy the commodity from the manufacture and sell
it to PT ABCD.(兰天,2014:109)
译本:兹经 PT ABCD 和生产商已经确定合同的标的设备。买卖双方同意中
国 ABCD 从生产商购买设备销售给 PT ABCD.(兰天,2014:130)
分析:
“as”在此条款中意义精妙,翻译成意义精确的中文有一些难度,
“as”
可以译为“现在” 或“既然、由于、鉴于”,但这些翻译不能够体现合同的简洁
性,翻译出的中文也不是特别通顺。
“兹”在汉语中有“这,这个,此”和“现在”
的意思,并且“兹”字在汉语中常用于书面语或正式文体中,根据赖斯文本类型
学,商务合同作为一种法律文本,其语言应尽显其正式性、简洁性的特点,已达
到其规范行为,具有庄严的法律效力的功能。将“as”译成“兹”既简洁明了,
又体现了原文的意思,最主要的是使用正式用语“兹”体现了合同文本的正式性、
庄严性。同样,原文中已经确定交易的“equipment”可译为“标的设备”也体现
了合同文本语言的法律性、严谨性的特点。
例10. 源文本:The Party A shall present the following documentation to the
bank for negotiation:Under FOB terms,the Party A shall advise the
Party B by email of the date of dispatch and Contract No. three days
before the shipment for the Party B to arrange insurance in time.
(兰天,2014:217)
译本:甲方应将下列单据提交至银行供其议付:在 FOB 条款下,甲方应在
装船前三天以电子邮件方式通知乙方开船日期及合同号,以便乙方及时安
排保险。(兰天,2014:220)
分析:“present”在该条款中表示把某样东西正式地交到某个地方,可以翻
译为汉语的“提交”、
“呈送”和“交给”,其中“交给”在汉语中不太能体现出正
式性的意思,在正式的文本中或法律文件中通常不用“交给”来表达,而“呈送”
在汉语中一般指把某物恭敬地拿到某人面前,通常用在尊称前或表示此人具有较

- 29 -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高地位,在该条款中仅指卖方将单据交给银行,
“呈送”用在此处的正式性意味过
于严重,因此,这样看来,翻译为“提交”是最为恰当的选择,恰当地体现了商
务合同正式性的文体特点。
“advise”表示正式地告诉某人某事,可以翻译为汉语
的“告诉”、
“通知”和“告知”
,其中“告诉”显然不是正式用语,属于日常用语,
在此处“通知”和“告知”都较为合适,但在没有特别强调的特殊情况下,
“通知”
是最为常用的用法,因此将“advise”翻译为“通知”恰当的体现了商务合同的
正式性特点。可见在商务合同的翻译中,将忠实于原文和使用书面语相结合并不
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仅要掌握英语词汇的意义及用法还要深入剖析汉语词汇的
意义和使用方法,将英文词汇翻译为一个不仅意义相同,表意程度还要最为相近
的汉语词汇对译者是极大的考验。

二、选择精确词汇
英文商务合同中词汇的特征还有同义词反复,即由“and”或者“or”连接的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同义词或近义词来反复地表达同一个意思。这种表达方法传递
了准确的定义,提供了具有普遍性和透明度的合同条款,以避免含糊不清以及对
责任的潜在争议和分歧。这些词虽然在句子中具有相似的意义,但仍有一些特殊
的、具有差别性的内涵。这种词汇在商务合同中使用有两个作用:一是通过多个
同义词的共同含义来确保合同所描述词汇词义的惟一性,保证意思不被误解,找
到确切的表达意思;另外一个则是商务合同的正式性可以通过这种多个同义词并
列的形式来体现。梅林科夫(Mellinkoff)也指出“这些词语,一些是为了进一
步阐明词义,一些是为了强调,而另外一些则是为了符合当时使用两种语言的习
惯,这些词汇融合了外来语言的词汇并带来了语意上的重复” ①。
同义词反复的现象在商务合同中比较常见,可以以同义词反复的形式出现的
词有很多,如“the terms and conditions”、“liability and obligation”、
“final and conclusive”、“sole and exclusive”、“secret and confidential”、
“null and void”、“by and between”等。以上种种同义词反复的现象在中文的
商务合同中并不多见,这不仅是因为英汉语言表达习惯不同,还与中西方国家之

Preston M, Torbert 著, 龚柏华编, 法律英语: 中英文双语法律文书制作[M].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
- 30 -
第四章 德国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商务合同英汉翻译策略研究

间的法律文化传统差异有关。这就要求译者要能够找到这些同义词汇在内涵上的
差别,并按照汉语惯例,在翻译时找到恰当而精确的词汇,以避免不恰当的翻译
影响合同的执行。
例11. 源文本:Neither party shall…… due to flood, fire, earthquake,
snowstorm, hurricane, war, government prohibition, or any other
events that are unforeseeable at the time of the execution hereof
and could not be controlled, avoided or overcome by such party.(兰
天,2014:104)
译本:买卖双方因洪水、火灾、地震、暴雪、飓风、战争、政府禁令或其
他无法预见的、不可控事件…(兰天,2014:108)
分析:该条款是商务合同中常见的“不可抗力条款”,每个合同的这个条款的
说法基本一致,“control, avoid,overcome”在此处是三个近义词,表示买卖双
方不能控制的各种意外事件、因素,该同义词反复的用法在不可抗力条款中经常
使用。在英文合同中,用几个近义词表达同一个意思是一种传统或正常现象,但
在中国的法律文件中认为,如果无法用一个词或术语来表达,或者用其他同义词
来解释,是一种冗余而赘述的现象。因此在中文商务合同中用不同的词语重复同
样的意思的现象是不会出现的,通常会用一个具有概括性的词语来表达清楚。这
样的翻译策略也遵循了功能目的论中的“连贯法则”,首先要遵循“语内连贯法则”,
在中文译本中不使用重复的同义词;其次在翻译时要遵循“语际连贯法则”,要寻
找到既具概括性又能确切表达原文词义的词语,因此在翻译时,这三个同义词可
译为“不可控”。
例12. 源文本:Any and all obligation of the Company to the Operator under
this Agreement shall immediately cease and terminate upon payment
of the Company’s dues. ①
译本:公司对经营者的一切合同义务在公司付款后,应立即予以取消和终


胡庚申, 王春晖, 申云祯. 国际商务合同起草与翻译[M]. 北京: 外文出版社, 2001.

- 31 -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止。 ①
分析:在此条款中,“any and all”和“cease and terminate”都是同义词
组合,在条款中都起到强调的作用。“any and all”原意为“任何以及所有”,但
同上一例子相同,在翻译为中文时,为避免赘述和重复,应将其译为“一切”。而
“cease”和“terminate”在此条款中虽意思相近但仍有不同,而这种不同恰巧
与汉语一样,并且在汉语中有明确对应的词语,因此可以在遵循“语际连贯法则”
的情况下,
“cease”和“terminate”的意思都翻译出来,翻译成汉语之后也比较
押韵,同时也可以遵守“忠实法则”,这样既忠实于原文,也可以让译语文化的接
收者更容易理解源文本及作者的意图,让读者对源文本的表达形式有充分的感知
和了解。

三、使用专用词汇
(一)古体词翻译
法律文本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大量古体词的使用,因此在商务合同中也会使用
大量的古体词。古体词是指过去常用而现在很少使用的中世纪英语或古代英语词
汇。古体词的使用可以体现合同文本的庄重性特点,“合同文体中使用古体词汇,
一方面有助于保持合同的正式程度和庄重性,同时也有益于保持语义的确切性,
防止用词的词义广泛性造成的误解”②。特别是一些古体副词的使用,在合同中承
接上下文,是合同语篇流畅、简洁,更能体现其正式性的特点。在英文合同中常
使用的古体词基本可以分为三类:以 here 为词根的 hereinbefore(以上)、
hereafter(此后)、hereto(对此)、hereinabove(上文)等;以 there 为词根的
thereby(因此,从而)、therewith(与之)、thereafter(其后,从那时以后)、
therein(其中);以 where 为词根的 whereas(有鉴于)、whereby(籍此) 等。而在
中文商务合同中也会使用一些古体词,这些古体词通常是一些在中国古代使用的
文言词汇,如“倘、概、若、亦、兹” 等。但这些古体词在中文商务合同中的使
用并没有英文商务合同那么频繁,但其目的也是为了体现商务合同的庄重和严谨


胡庚申, 王春晖, 申云祯. 国际商务合同起草与翻译[M]. 北京: 外文出版社, 2001.

张德禄. 功能文体学[M].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8.
- 32 -
第四章 德国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商务合同英汉翻译策略研究

性特点,在使用时可以使合同语言简洁、连贯。
例13. 源文本:The Seller guarantees that the product conforms to the quality
and specifications specified herein. The detailed Specifications
will be stipulated in Annex A hereto.(兰天,2014:103)
译本:卖方承诺所交付的产品符合本合同中约定的质量和技术标准。详细
的技术标准附于附件 A 中。(兰天,2014:107)
分析:在此条款中有两处古体词,分别是“herein”和“hereto”,
“herein”
意思为“于此、此中、在此文中、据此看来”,而“hereto”的意思为“至此、于
此,到此时,对此,关于这个”,英文合同中的古体词类似于汉语里的文言词汇,
当接触到文言词汇时会感觉,在文言文中一个字或词汇可以表达的意思用现代白
话文来解释会很啰嗦,甚至会与出现与前文重复的现象,因此使用汉语中的文言
词汇会使语言流畅、简洁。但如果按照以上两词的字面意思直接翻译成中文,显
然并不流畅、通顺。根据目的论的“连贯法则”在将英文合同翻译成中文时,不
但要将英文合同中的古体词翻译出其确切的意思,更要保证其译本的连贯性。因
此,在翻译时,
“herein”可以译为“在本合同中”,而“hereto”要译为“附于”,
这样的翻译遵循了“连贯法则”,又是在文本类型理论的指导下,为使合同体现其
法律文本语言简练、严谨的特点而采取的翻译策略。
例14. 源文本:This Contract shall thereafter be extended for one year.
(兰天,2014:183)
译本:本合同自此应延长一年。(兰天,2014:191)
分析:在此条款中的“thereafter”意思为“从那时起、在那之后”,但如果
直接翻译在句子中,“本合同自那时起应延长一年”,会使人感觉语义不明,并且
语言不够简练,不符合法律文本的特点。根据目的论,合同条款要明确双方的权
利和义务以达到合同翻译的目的,而上述翻译的“自那时起”语义不清,令人费
解,因此应翻译为“自此”,这样的翻译语言简练、句子通顺,符合目的语语言习
惯和法律文本的特点,最重要的是句意明确,使人一目了然就明白该条款的意思。
例15. 源 文 本 : The ABC hereby acknowledge that, in each Specific Loan

- 33 -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greement, one condition precedent for each utilization of the


facility thereunder is and shall be that the amount standing to the
credit of the Escrow Account shall not be less that the aggregate
amount of the next two(2) repayment installments payable by the ABC
as borrower under each Specific Loan Agreement (comprising the amount
of interest accrued thereon, the amount of principal to be repaid
and/or the commitment fee payable thereunder, as the case may be).
(兰天,2014:287)
译本:ABC 确认在每一个项目的贷款协议中,提款的前提条件为监管账户中
的余额不低于借款人 ABC 接下来两次提款的总额(包括相关的利息,将要
支付的本金和/或承担费)。(兰天,2014:295)
分析:该条款的翻译与前两个例子不同,在此条款源文本中多处使用了古体
词,而在其译本中,没有与这些古体词相对应的中文翻译,但是这并不影响译本
接收者对译本的理解。由此可见,古体词并不一定要用确切的词汇翻译出来,这
是在诺德的功能加忠诚的理论指导下采用的翻译策略。该条款的源文本中每个古
体词所指的内容都是在句子中该词或前、或后的内容,因此在翻译时为避免重复
可以省略翻译古体词的意义,这遵守了诺德的功能原则,即在翻译时要译出该条
款所传递的准确信息内容,达到翻译的目的和功能即可,不必逐字翻译或拘泥于
句子形式。同时,该条款的翻译也遵守了忠诚的原则,例如源文本中的“and/or”
在翻译成汉语时要完全按照原文的意思译成“和/或”,而不能进行改动,这是因
为合同中出现的“and/or”都是尤其意图的,这涉及到履行合同时缔约双方应履
行的义务的细节问题,不能对源文本进行任何程度的更改,此时,遵守忠诚原则
是十分必要的。
(二)商务、法律术语翻译
合同作为法律文本的一种,在语言使用上必然会出现一些法律术语,而在此
基础上商务合同还会出现更多的商务或贸易术语,因此无论英文商务合同还是中
文商务合同都会使用大量的专业术语。为了准确描述缔约双方权利和义务,商务
- 34 -
第四章 德国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商务合同英汉翻译策略研究

合同会使用法律专业术语,一类是法律专用术语,它们保证了合同的法律效力以
及约束性、规范性,确保合同语言的准确、严谨,例如“nonretroactive character”
是指“不溯既往性”。另一类是指具有特定法律意义的常用词语,如 cancellation
((支票)作废)、immunity(豁免权)、prescription(剥夺公权)、duties(关
税)等。此外,商务合同中还会使用大量商务领域的相关术语,国际商会《国际
贸易术语解释通则》( International Rules for the Interpretation of Trade
Terms)就规定了 13 种价格术语,并有与之相配套的价格计量单位、支付和结算
方式等一系列相关术语。
例16. 源文本:The Party A shall open an Irrevocable Sight Letter of Credit
to the Party B 30 days before the date of shipment, valid for
negotiation in China until the 10th day after the date of shipment.
(兰天,2014:97)
译本:甲方应于装运日期前 30 天为乙方开出不可撤销即期信用证,至装运
日期后第 10 天在中国议付有效。(兰天,2014:98)
分析:源文本中“Irrevocable Sight Letter of Credit”是一个专业贸易
术语,有其固定的汉语解释,应译为“不可撤销即期信用证”,在任何情况下都要
这样翻译。而“negotiation”这个词,它本身的意思是“谈判,协商”,在商务
合同中也常作为“协商”的意思出现,但本条款作为支付条款,“negotiation”
在本句中就应译为“议付”更为贴切,而不是“协商”。这就体现了目的论中的“连
贯法则”翻译策略的指导性,在翻译时不仅仅是孤立的去翻译词汇或句子,而是
在语境中去翻译的,翻译的每一个词语都要考虑其所在的语境。为了达到翻译的
目的要考虑所翻译的词组或词语是不是一个专业术语,在汉语中有没有固定的翻
译方法,这种过程或翻译方法都是在翻译目的以及语境的大框架中进行的,这样
的译本才能达到翻译目的,达到语内、语际连贯的要求。
例17. 源文本:All disputes which may arise will, if they cannot be amicably
settled, be finally settled by arbitration and either Party may refer
such disputes to the China International Economic and Trade

- 35 -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rbitration Commission. Any arbitration shall be conducted pursuant


to the rules of the China International Economic and Trade
Arbitration Commission incorporating any amendments or
modifications published on or before the date of this Agreement. Any
arbitration shall be conducted in the English language.(兰天,
2014:247)
译本:凡本协议的任何争议如果无法通过友好协商解决,则需要通过仲裁
解决,仲裁机构为中国国际贸易仲裁委员会,按照申请仲裁时该会按照现
行有效的仲裁规则进行仲裁。仲裁语言为英语。(兰天,2014:252)
分析:该条款是适用法律和管辖的一则,几乎每个合同都会有这样的条款,
因此该条款的翻译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模式,只需要更换其中的个别词语。但我们
要注意的是在该条款中的划线部分是法律的常用语言,特别是“amendments or
modifications published on or before the date”是指“现行有效的”,它常
出现在法律条款中。如果这样看来,德国功能翻译理论对其翻译没有指导意义,
但是如果按照原文逐字翻译,
“修正或修改发表日期或之前”这样的翻译繁琐而复
杂,不符合法律文本的特点,因此将其翻译为“现行有效的”也符合文本类型理
论,符合法律文本语言简练、严谨、正式的特点。

四、体现合同强制性
商务合同中情态动词的使用不容忽视,其中使用最多的就是“shall”,它是
商务合同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弗雷德里克·鲍尔斯(Frederick Bowers)
把法律条文内情态动词的效力分为三种:一是表示强制性地要求履行义务
“shall”;二是表示权利的允许或许可“may”;三是表示强制性地要求禁止履行
义务“shall not”。其中“may”在翻译时通常与其本身意思相同,因此,在翻译
时需要特别注意的就是情态动词“shall”。“shall”在英文商务合同中主要表述
各种规定和要求,表达强制性地要求应承担的责任和履行的义务,它具有“法律
规定的指令性和强制性”的隐含意义。“shall”的这种用法仅用于法律或具有法
律约束力的文件中。在商务合同中使用“shall”表达强制性的要求体现了合同中
- 36 -
第四章 德国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商务合同英汉翻译策略研究

条款的正式性、严谨性和法律效力。“shall”的否定形式“shall not”在商务合
同中也较常使用,它表示禁止或不得执行某种行为。
例18. 源文本:Procurement of Materials
1) SINO shall purchase, from INVESTOR, materials necessary
to produce PRODUCTS in accordance with this Contract.
2) INVESTOR shall…
…(兰天,2014:206)
译本:物资采购
1) 中方应按本合同的规定向投资人采购生产产品所需的材料。
2) 投资人应…
…(兰天,2014:212)
例19. 源文本:Article 15. Covenants
Prior to the full repayment of this loan:
(1) Without the prior written consent of the Lender, the
Borrower shall not modify any clauses of the Construction
Contract;
(2) Without the prior written consent of the Lender, the
Borrower shall not…
…(兰天,2014:260)
译本:条款 15:约定事项
在本贷款全部还清之前,必须:
(1) 未经贷款人事先书面同意,借款人不得修改“承包合同”的任
何条款;
(2) 未经贷款人事先书面同意,借款人不得…
…(兰天,2014:279)
分析:例 18 出自一份技术转让和设备进口合同,例 19 出自一份国际借贷合
同,两则例子都合同中的某一则条款。两份原合同中都出现了大量的这种分条列

- 37 -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款的形式,并且介乎所有条款中都包含有“shall”或“shall not”的字样,由
于篇幅限制,笔者仅给出了一则条款来举例。其实,并不是仅仅在这两份合同中
频繁出现“shall”,在其他类型的商务合同中“shall”和“shall not”也被频
繁使用,笔者给出这两则例子是为了更能突出商务合同的这个特点。两则条款分
别给出了缔约双方应履行的义务,在每条中都使用“shall”,其后接具体的义务
内容。该条款这突出体现了“shall”在英文商务合同中的重要性,以及出现的频
率之高。根据弗米尔功能目的论中的“目的法则”,在英文合同中“shall”的使
用是为了体现合同中规定的义务执行的强制性,强调了双方所必须履行的义务,
因此在翻译时要将其所体现的重要意义翻译出来,达到其原有目的。
另外,根据“语际连贯法则”,还要在汉语中找到恰当的词汇,既体现法律语
言的特点,语言通顺,又达到了翻译的目的。因此,应将“shall”翻译为“应”,
在之前得论述中有提到过对“shall”的翻译,在对例句的翻译中将“shall”翻
译为“该”或“将”,这两种翻译都没有体现出源文本想要表达的意思,即“这个
义务务必要执行,是其应尽责任,如不履行视为违约,会受到法律惩罚”的意思。
而“应”字在汉语中,有“强制某人或建议某人最好去做某事,否则会有某种不
良后果”的意思,这种意思恰好能准确表达英文商务合同中“shall”所表达的意
思,体现了合同执行的强制性,并且在英文合同中的“shall”通常被翻译为“应”,
这是一种最为恰当的翻译方法,也是“shall”在商务合同中最为广泛的译法。
条款中“shall not”是“shall”的否定形式,在例 19 中出现了“shall not”,
与“shall”的使用一样,“shall not”也频繁出现在商务合同中。商务合同的目
的是表明双方的权利和应履行的义务,那么如果“shall”是表示不得不履行的义
务,那么“shall not”就表示缔约双方被禁止的行为,如果做了某种行为会依据
法律受到惩罚,因此它的意思与“shall”表达的意思相反,表示“禁止、不得”,
用来表达某种行为被禁止。因此,根据目的论,在翻译时同样要翻译出源文本的
这种强制性的意思。英文合同中的“shall not”通常被译为“不得”
,“不得”在
汉语中比“不能”、
“不可以”更加正式,
“不能”、
“不可以”通常出现在日常用语
中,
“不得”又比“禁止”更加委婉,
“不得”的语气是中性的,不带有感情色彩,
- 38 -
第四章 德国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商务合同英汉翻译策略研究

而“禁止”则带有一些负面的感情色彩,因此在商务合同中将“shall not”翻译
为“不得”是最为恰当的译法。

第二节 句法层面翻译策略
通过对英文商务合同的文体特点进行研究发现,英文商务合同在句法层面的
主要特点体现在大量使用复杂长句,这一点和中文商务合同一样。此外,英文合
同在句法上的突出特点还有大量使用被动语态句型的现象。本节通过对英文合同
句法特点的分析提出中英文商务合同的句法翻译策略。
首先,商务合同在句式上的选择具有很强的侧重性和倾向性。在商务合同中
陈述句的使用频率很高,中文商务合同在句式上基本也都大量使用陈述句。其次,
与日常用语相比,英文商务合同的句子长度相对较长,商务合同经常大量使用结
构复杂的长句,定语从句和状语从句频繁出现是商务合同的突出特点之一,其对
主语等成分的意义进行解释和补充,这也体现了英文合同严谨、连贯、逻辑性强
的特点。但也是导致商务合同句子结构复杂的原因之一。因此,译者在处理英文
商务合同长句的关键在于如何应对复杂的句子结构,确保译出的中文合同不仅忠
实于原文而且连贯通顺,满足功能目的论中“语内连贯”和“语际连贯”的准则
以及忠实的法则。
刘宓庆(1985)在《文体与翻译》一书中提出翻译长句的六个策略:“嵌入、
切割、转换、分割、插入和重铸”①。由于英语和汉语之间存在差异——句子结构
不同、表达方式不同、语言逻辑不同、词汇用法不同等,在翻译英文合同时难免
会遇到找不到一个词性、与词义都与原词一致的情况,因此,这时译者就要对源
文本的句子成分和结构进行调整或句子成分转换,以达到翻译要求。在翻译长句、
时间关系、连贯关系和核心概念的句子时,必须完全掌握并理解这些句子成分,
各成分之间有哪些关系,并将这些长句中的成分重新排列或分割句子结构。

一、转换定语成分


刘宓庆. 文体与翻译[M]. 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85.

- 39 -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在英文商务合同长句中定语成分的出现十分频繁,定语成分的翻译也是翻译
的重、难点之一,为确保合同的严谨性和准确性,常需要对中心词进行修饰和限
制,使中心词意义明确,避免出现歧义。而由于汉语的表达习惯,中文合同中定
语成分较短,长而复杂的定语成分放置在名词前的现象十分少见。与汉语相比,
英文商务合同中的定语成分相当灵活,与被描述成分相隔甚远的现象十分普遍。
在翻译英文合同中的定语成分时,译者要先确定定语成分修饰的对象,即中心词;
其次,要深入分析句子结构,从而判断定语成分与主句或主语的逻辑关系,在翻
译时要按照汉语的表达习惯对源文本句子中定语成分进行转换。
(一)定语转化为谓语
例20. 源文本:The sample of the machine submitted by the Seller is featured
by novel shape and easy operation.(兰天,2014:77)
译本:卖方提交的样机的特点是造型新颖、操作简便。(兰天,2014:77)
分析:源文本的中形容词“novel”和“easy”,在句子中做前置定语,在这
种情况下很难译成通顺的中文译本。而译本被接收者接受和理解是翻译的最重要
目的,而且要使译本在目的语交际环境中有意义;同时也要达到语际连贯的标准,
即译者根据对源文本最大程度的理解使译本忠实于源文本。因此,在翻译该条款
时要考虑转换句子的成分,如果把源文本中的定语成分“novel”和“easy”转换
为汉语中的谓语成分,使之与所修饰的名词构成译本中的主谓短语,即“造型新
颖、操作简便”,这样可使译本流畅、规范。
例21. 源文本:We look forward to an ever increasing volume of business with
your company.(兰天,2014:77)
译本:我方希望与贵公司交易额日渐增高。(兰天,2014:77)
分析:在该条款中,如果将源文本直接翻译为“我方希望与贵公司有不断增
长的贸易额”,这样的翻译方式看起来也是可行的,翻译出了源文本的意思,也能
让读者理解。但是翻译不能仅限于此,根据功能目的论,弗米尔认为翻译要达到
“语际连贯”也就是译本要符合译语文化,符合译语读者的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
而“盼望有不断增长的贸易额”显然是采用了英语文化的语言表达方式,而“希
- 40 -
第四章 德国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商务合同英汉翻译策略研究

望与贵公司交易额日渐增高”的译法更符合目的语读者的语言表达习惯,更符合
“语际连贯”的要求。
(二)定语转化为状语
例22. 源文本:Consent is required before each major item leaves the Site,
except in respect of transport vehicles, which typically leave the
Site daily.(兰天,2014:253)
译本:在每一主要设备离开现场前要取得同意,对于通常每天要离开现场
的运输车辆除外。(兰天,2014:327)
分析:定语成分在句子中有时起到状语成分的作用,例如在该条款的源文本
中“which typically leave the Site daily”在句中是定语成分,它修饰的中
心词是“transport vehicles”,而在译本中则翻译为状语成分,这也是为了达到
商务合同翻译的目的而采取的翻译策略,符合功能目的论以及连贯法则。因为在
源文本中“which typically leave the Site daily”为该句的定语成分,但表
示的是条件,在源文本中起到状语的作用。因此,可以把这部分译成译本中的状
语成分,即“对于通常每天要离开现场的”
,这样翻译的译本通顺、连贯,最重要
的是符合汉语文化表达习惯,也使译本不会产生歧义和误解。
例23. 源文本: The products may be sold by means of agency or exclusive
sales, or direct sale by Joint Venture Company.(兰天,2014:77)
译本:产品可由合资公司代销或包销,或直接销售。(兰天,2014:77)
分析:源文本中的“agency”、
“exclusive”和“direct”在句子中都是定语
成分,但显然在翻译时我们不能将其翻译为“代理的销售”、
“独家的销售”和“直
接的销售”,这样翻译方法会使语言会显得啰嗦、不专业,这几个词汇在商务文本
中有特定的翻译方法,即“代销”、
“包销”和“直销”,它们是商务文本中的术语。
这样翻译后源文本中的“agency”、
“exclusive”和“direct”就变为了状语成分,
这样的译法调整了译本的逻辑关系,符合语内连贯的法则,使译本更符合译语文
化读者的语言表达习惯,接近译语文化的思维方式,更重要的是符合商务合同文

- 41 -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本的语言特点——专业、严谨,遵守了赖斯的文本类型理论,使译本的说法更加
符合与源文本的文本类型。
(三)定语转化为独立句子
例24. 源文本:Earning processing fee is not the sole object of our accepting
orders for processing of supplied materials. What we particularly
welcome are project which will help enhance our technique of
production, quality of products, managerial expertise… .(兰天,
2014:150)
译本:赚取加工费用并不是我方接受来料加工合同的唯一目的。我们由衷
欢迎的是,这个项目能帮助我们提高生产技术、产品质量、增加管理经验…
(兰天,2014:316)
分析:该条款出自一份来件装配合同,这也属于商务合同的一种特殊类型。
在功能目的论以及功能加忠诚理论的指导下,为遵守连贯法则,句子中的定语成
分有时可以翻译成独立的句子,先行词作为该独立句子的主语。在该句中“which
will help enhance our technique of production, quality of products,
managerial expertise…”作为定语成分,在翻译时可以将其与先行词结合,构
成独立句子,先行词做主语。即“这个项目能帮助我们提高生产技术、产品质量、
增加管理经验…”作为单独的句子出现。这样的译本简洁、明了,符合赖斯提出
的文本类型理论。如果将如此长的定语放置在先行词之前,显然是不可能的,有
时翻译采取的策略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都是为了既能翻译出源文本的意思,又
能贴近于汉语的表达,同时遵守诺德所说的功能原则和忠实原则。
本小节中主要介绍了出现频率较高、较为实用的定语成分转换为谓语、状语
以及独立句子的几种翻译策略,但在翻译商务合同的实践中还应在德国功能翻译
理论的指导下,并结合上下文语境,选择最为恰当的翻译策略。翻译时还可以通
过改变语序,在译本中适当加“的”、“之”与先行词连接等方法,顺应译语文化
的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符合商务合同语言特点。

二、调整状语从句语序
- 42 -
第四章 德国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商务合同英汉翻译策略研究

在英语中,状语成分可位于句首或句尾,其位置相对灵活。在英语中可以根
据文本内容的需要或语言表达的惯用方式将状语放置在句中的不同位置,在商务
合同语言中也是如此。从这一点来看与汉语的表达方式有所不同,因此,在翻译
英文商务合同时,译者要根据汉语表达内容和习惯来对源文本中的状语从句各部
分进行适当调整,来得到最佳译本。翻译商务合同中状语从句与定语成分一样,
也是主要基于德国功能翻译理论中的功能目的论,遵循连贯法则和忠诚法则。
(一)时间状语从句语序调整
例25. 源文本: Within 30 days after the signing and coming into effect of
this Contract, the Buyer shall proceed to pay the price for the goods
to the Seller USD30,000 so that the Seller may draw the sum in due
time.(兰天,2014:96)
译本:买方须于本合同签字并生效之日起三十天内通过出口地银行支付全
部货款总计 30000 美元,以便卖方及时提取货款。(兰天,2014:100)
分析:英语中时间状语从句的位置比较灵活,但通常当时间状语从句位于句
首时,状语从句的意义就在于强调时间的作用。该条款的源文本中时间状语从句
位于句首,其作用在于使义务履行方明确时间的期限,起到强调和提醒的作用,
在此条款中需要特别提醒的不是义务行为本身,而是时间的期限。因此,在翻译
该条款时要尊重源文本的目的和意图,根据功能目的论,在翻译为汉语时也要把
时间状语从句放置在句首,使义务履行的期限一目了然,使时间状语在译本中起
到和源文本相同的目的,并在时间状语从句后直接接义务履行方需要执行的义务,
使义务执行方得到时间期限的提醒后明确所要履行的义务,达到翻译意图。
(二)条件状语从句语序调整
例26. 源文本:①If any change is required regarding the terms and conditions
of this Agreement, both parties shall negotiate in order to find a
suitable solution,②provided,however,that any change of this
Agreement shall be subject to the approval by the governments of both
parties.(兰天,2014:81)

- 43 -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译本:如须对本协议的条款进行任何修改,双方须经协商解决,但本协议
的任何修改须经协议双方政府的批准。(兰天,2014:81)
分析:正如前面说过的,英语中条件状语从句的位置是非常灵活的,可以根
据文本内容的需要或语言表达的惯用方式放置在句首、句中或句尾。在翻译英文
商务合同时要根据汉语表达内容和习惯来进行调整。而在该句中有分别有句①和
句②两个条件状语从句:句①是由“if”引导的假设条件从句,通常情况下,由
“if”引导的假设条件从句在翻译成汉语时也将其放在句首,这样翻译既符合汉
语表达方式也符合功能目的论中的语内连贯准则;而句②是由“provide”引导的
前提条件从句。这里要特别提出的是——当状语从句表达前提条件时,使用“如
果”或“而”来引导,并放在句首时,假设条件会因此削弱甚至失去“前提”的
意义。合同中该条款是以句②的内容为前提,句①和主句才有意义,根据功能目
的论的目的法则,在翻译该条款时要特别将这层意义翻译出来。
(三)目的状语从句语序调整
例27. DEF’s technicians shall be trained by ABC ①so as to master ABC’s
technology in machining of the contracted product, ②so that DEF can
produce the same product in DEF’s facility.(兰天,2014:87)
译本:DEF 的技术员须接受 ABC 的培训,以便使其掌握合同产品的加工工艺,
从而使 DEF 在工厂内制造出质量相同的产品。(兰天,2014:89)
分析:在英文商务合同中,合同条款中的目的状语从句通常由“in order to”、
“so as to”、“so(such) that”等引导。“in order to”引导的目的从句可以
位于句首或句尾,而“so as to”和“so(such) that”引导的目的从句只能位于
句尾。在商务合同中,带有目的状语从句的条款表示合同一方承担或执行某种义
务是为了实现某种目的,由此可见,目的状语成分本身表达的意义并不十分重要,
根据功能目的论中的目的法则,合同条款应将其主要内容表达明确。因此,在翻
译时,意义并不十分重要的目的状语成分通常应放在句尾。在该例条款中,有两
个表示递进关系目的从句:句①和句②,但是该条款传递的主要信息是通过主句

- 44 -
第四章 德国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商务合同英汉翻译策略研究

传达的,那么根据前文的论述,句①和句②所引导的目的状语从句在翻译时应放
在句尾,并且慎重选择连接词,以免在译本中出现词汇重复的现象。
状语从句在商务合同中出现的频率相当高,在一个条款中经常出现多个状语
从句,并且位置不定,使句子变得复杂。而翻译的最大难度在于英语中的状语从
句与汉语差别较大,使翻译难上加难。因此,在本小节中主要介绍了出现频率较
高、翻译难度较大的时间状语从句、条件状语从句以及目的状语从句的翻译策略
——调整语序。但在翻译合同中的状语从句时还应在功能翻译理论的指导下,深
入分析句子结构,研究中英语言表达方式上的差异来选择最为恰当的翻译策略。

三、应用语义逻辑体现被动语态
商务合同作为一种法律文体,客观性是其重要属性之一。商务合同文体要求
语言强调客观事实,准确严谨,文字所传递的信息就是字面意义,没有引申义或
歧义,同时要避免主观性,尽量减少主观感情和意愿。英语中被动语态以及现在
时态强调动作及动作的对象而不是动作的发出者或完成者,在不必说出当事人,
要突出强调动作行为时,往往使用被动语态。因此,被动语态的大量使用也成为
英文商务合同文体的句法特点之一。相比较而言,中文商务合同很少使用被动语
态,条款内容大多数采用主动语态表示,这也是中英文商务合同在句法上的又一
个不同之处,同时也是翻译的难点之一。众所周知,汉语是公认的高语境文化语
言。任芳(2008)认为“汉语属于意和语言,重内在的逻辑关系而不是形式的屈
折变化”①。刘宓庆(1990)提出“汉语呈现出受事格施事化倾向,…施事格比较
自然、直接,而不必拘泥于形式”②。那么,既然汉语的语义不是通过时态、语态
来表达,而是通过语义逻辑关系来表达。那么在翻译英文商务合同时,对合同中
的被动语态形式要通过应用汉语的语义逻辑关系来体现。
例28. 源文本:If any short shipment of supplied parts and components is
made by the client, the supplements should be delivered to the
processor immediately. Should an excess of materials and parts be


任芳. 商务英语中被动语态的语用功能及翻译策略[M]. 黄山学院学报, 2008.

刘宓庆. 现代翻译理论[M]. 南昌: 江西教育出版社, 1990.

- 45 -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sent by the client, the excessive portion shall be returned by the


processor at the expense of the client.(兰天,2014:150)
译本:如果委托方来料来件装运数量不足,应立即向加工方补充。如果委
(兰
托方材料超额装运,加工方应将超过部分退回,其费用由委托方负担。
天,2014:316)
分析:商务合同中被动语态的形式有所不同,一种是无施事格被动语态,因
为有时没有必要说出施物格。二是“It”作形式主语的被动语态。三就是本条款
中出现的这种最为常见的受事格+be+及物动词-ed+by+施事格,这种形式将受事格
放在前面,起到突出、强调的作用。条款的源文本中出现了几个被动语态,几乎
每一句话的动词都是以被动的形式出现的,但是在译本中却没有一个被动意义,
都是用主动的形式来表达的,可见在被动语态方面,英语和汉语的使用习惯的差
异是很明显的。根据诺德的功能加忠诚理论,在翻译该句型时应将“功能”和“忠
诚”两项原则深入分析,既要忠实源文本的信息内容,又要使译本通顺、流畅。
诺德认为“将其与目的文本的预定文化功能进行比较,辨认出或排除原文中那些
没有用的成分,从而在翻译过程中进行处理”①。主动语态句型是中文商务合同的
主导句型。因此,根据功能目的论的语内连贯法则,译本要符合目标文本的语言
特点,所以要将其翻译为主动句。将这种形式的被动语态译为主动句可以起到突
出施物格的作用。因此,在翻译该条款时所有的被动语态都翻译成了主动的形式,
而且再汉语的一个句子中出现几个被动的形式也是不常见的,动词在汉语中的使
用一般都是以主动的形式出现的。
例29. 源文本:The liquidated assets shall be distribut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oportion of investment contributed by Party A and Party B.
(兰天,2014:79)
译本:结算后的财产根据甲乙双方的投资比例分配。(兰天,2014:79)


Nord, C. 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 Functional Approaches Explained [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 46 -
第四章 德国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商务合同英汉翻译策略研究

分析:该例句中的被动语态显然与之前不同,但是也是我们在英语中很常见
的形式,属于一种无施事格被动语态,因为没有必要说出施物格,就比如句子中
的“liquidated”,在这里使用了被动语态,但是没有说出是被谁清算的,原因是
这是没有必要的,句子表达的重点不是财产的清算人。因为这种形式的频繁出现,
在英语中这种词已经被视为形容词的词性,在翻译成汉语时也翻译为形容词。而
对于“contribute”的翻译,则很简单的按照语义逻辑,将句子的顺序颠倒,将
“investment contributed by Party A and Party B”译为“甲乙双方的投资”,
这种语义逻辑的调整也是遵守了语内连贯法则,是为了使译本接收者能按照自己
的语言习惯理解句义。主动语态句型是中文商务合同的主导句型。因此,根据功
能目的论的语内连贯法则,译本要符合目标文本的语言特点,所以要将其翻译为
主动句。将这种形式的被动语态译为主动句可以起到突出施物格的作用。
被动语态是英语中的常用句型,虽然在英文商务合同中被动语态出现的频率
相对于定语从句、状语从句并不高。但是相比较而言,中文商务合同中很少使用
被动语态,汉语的语义不是通过时态或语态来表达,而是通过语义逻辑关系来表
达,这样一来由于句法结构上的不同,翻译的难度就相对增加。因此,在功能目
的论以及功能加忠诚理论的指导下,本小节主要研究了通过应用语义逻辑体现被
动语态的三种策略——译为主动句、无主句和当然被动句,分别应对英文商务合
同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三种被动语态句型。除此之外,在翻译合同中的被动语态时
还可以在功能翻译理论的指导下,深入分析句子结构,研究中英语言表达方式上
的差异来选择更为恰当的翻译策略。

第三节 语篇层面翻译策略
中英文商务合同文本在语篇方面可以说具有相同的文体特点,即高度形式化
和逻辑性强的特点。因此,本节内容主要是通过对英文商务合同语篇上的特点进
行分析,提出英文商务合同在语篇上的汉译翻译策略。

一、形式化

- 47 -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商务合同具有高度形式化的特点,这一点毋庸置疑。其实,很多其他类型的
商务文本都有其自身的文体特点和固定形式,只是商务合同的形式化程度更高,
并且作为一种法律文件,商务合同的措辞应更加谨慎和慎重,因此无论对商务合
同的语言还是形式都会有更高的要求。
商务合同结构主要分为前言、主体和结尾三个部分。前言部分被称为“合同
效力条款”,也就是合同生效的基本条件,这部分内容一般包括合同名称、合同各
方名称、日期、地点等内容。
例30. 源文本: This Contract is made in duplicate in New York, USA by and
between ABC Company, a Company incorporated under the law of Japan
(hereinafter called ABC)as the Party A and France Paris Corporation
DEF(hereinafter called DEF)as the Party B.(兰天,2014:28)
译本:合同由按日本法律成立的 ABC 公司(以下简称 ABC)为甲方和法国巴
黎公司 DEF(以下简称 DEF)为乙方在美国纽约签订,一式两份。(兰天,
2014:28)
分析:源文本的内容是合同前言部分的内容,该内容主要是合同双方名称及
法定地址以及签约地点。这些内容是每一份合同都会有的内容,对于这部分内容
并不难翻译,特别是具有经验的译者。因为,不管是源文本还是目标文本,都有
一套固定的翻译模式,需要更换的只是具体的地点和名称。虽然不难翻译,但是
这种翻译方法或策略也是根据功能翻译理论的指导而采用的,它根据商务合同的
文本类型具有准确、严谨,特别是简洁、明了的文体特点以及商务合同的文本功
能——准确传递信息功能,而多年来一直采用这种大家都认同的翻译方法,将所
要传递的信息以最简洁、明了的方式传达。
合同的正文部分主要包括:合同的种类(Type of Contract)、合同的范围
(Scope of the Object in the Contract)、合同价格(Price)、支付金额(Amount)、
支付方式(Method of Payment)、违反合同的赔偿及责任(Liability to Pay
Compensation and Other Liabilities for Breach of Contract)、合同发生争
议 时 的 解 决 方 法 ( The Ways for Settling Contract Disputes )、 保 险 条 款
- 48 -
第四章 德国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商务合同英汉翻译策略研究

(Insurance Clause)、合同的有效期限(A Period of Validity for the Contract)


等,一份正规的商务合同必须要包含以上这些条款。
例31. 源文本:
Article 1.DESCRIPTION OF COMMODITY
……
1.1 If the appreciation of U.S. dollars against the GBP is less than
A%, Party B needn’t make compensation to Party A;
1.2 If the appreciation of U.S. dollars against the GBP is between
A% and B%, Party B shall make compensation to Party A. The amount of
compensation is calculated as follows: ……
1.3 If the appreciation of U.S. dollars against the GBP is more than
B%, Party B shall make partial compensation to Party A. The amount of
compensation is calculated as follows: ……
……
Article 3.TERMS OF PAYMENT
……
3.2 Payment after shipment:
1. 10% of the total contract price shall be paid by telegraphic
transfer by Party B to Party A within 120 days after the first shipment
date;
2. 15% of the total contract price shall be paid by telegraphic
transfer by Party B to Party A within 240 days after the first shipment
date;
3. 20% of the total contract price shall be paid by telegraphic
transfer by Party B to Party A within 480 days after the first shipment
date;

- 49 -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 20% of the total contract price plus the compensation amount


shall be paid by telegraphic transfer by Party B to Party A within 600 days
after the first shipment date.
……(兰天,2014:110)
译本:条款 1.
……
1.1 如美元兑英镑升值不超过 A%,乙方无需赔偿;
1.2 如美元兑英镑升值在 A%到 B%之间,乙方需按如下计算方式补偿
汇率损失……;
1.3 如美元兑英镑升值超过 B%,乙方需按如下计算方式补偿汇率损
失……
条款 3.
……
3.2 出运后付款
1. 合同金额的 10%在出运日后的 120 天内由乙方以电汇的方式支
付给甲方;
2. 合同金额的 15%在出运日后的 240 天内由乙方以电汇的方式支
付给甲方;
3. 合同金额的 20%在出运日后的 480 天内由乙方以电汇的方式支
付给甲方;
4. 合同金额加赔偿金的 20%在出运日后的 600 天内由乙方以电汇
的方式支付给甲方;
……(兰天,2014:130)
分析:一般情况下,合同条款的每个条目下的子条款的句式结构基本一致。
“这
种一贯性不仅是为了求得形式上的整齐,出于程式上的要求,而且往往主要是出
于达意上的要求,使读者产生句式相同的条款所表达的内容在合同的法律效力上

- 50 -
第四章 德国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商务合同英汉翻译策略研究

也是等同的印象”①。作为一种法律文件,商务合同必然有其承载的特殊语言特点
和表现要求,因此就产生了合同文本这种特殊的形式,或者可以说结构,无论英
文合同还是中文合同都要遵循这种形式或结构,就要遵循商务合同这种特殊的形
式,因此,不管翻译任何合同都必须要将合同形式化。在语篇段落中,给出了条
款 1 与条款 3 的子条款,从句式上看,子条款的句式结构一致,只是内容不同。
因此,为了达到这种一致性会有很多重复的词语出现,甚至同属一个条目的每个
子条款只是数字不同,其他词汇全部相同。但在翻译时,这些词语不但不能省略,
还要同样以分条的形式一字不落的翻译出来,这样才能体现出合同文本独特的形
式特点,并且这样的方式增强了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条款的庄重性和威严性。虽
然形式上的词汇不可省略,但是还是可以看出在传递信息时,合同语言还是遵守
了准确、严谨,特别是言语简练的特点。这种句式结构重复和语言简练之间看似
矛盾,但是可以理解的,也有专门的学者对商务合同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做过研究,
而笔者认为这都是由商务合同的文本类型、文本特点所决定——并列式的句型结
构,简洁、凝练的语言造就了这种矛盾,也就产生了这种看似矛盾,实则兼容的
形式。
最后,合同的结尾部分包括:约尾条款(IN WITNES WHEREOF/THEREOF)、及
附件(Appendices)合同使用的文字及其效力(The Language Used in the Contract
& Its Validity)三个部分。合同结尾部分与前言部分类似,其主要内容和翻译
形式都译成固定模式,几乎每一份正式的商务合同都在合同的结尾部分都是相似
的内容。正因为其看似简单,也就要求译者在翻译时一定要按照这种译法去翻译,
如果译成一种截然不同的译本,不仅会产生翻译上的问题,还会使缔约双方会产
生误解,影响对合同内容的准确理解。
在翻译商务合同时采取形式化的翻译策略已经被大众所熟知,在学者们看来
这已经不言而喻。但是本论文在此提出形式化的翻译策略也正是因为其是翻译商
务合同必要方法和原则,特别是在语篇方面,如不翻译出合同的形式或结构,其
内容译得再精确,语言多华丽也不能称其为一份商务合同。因此,形式化是英文


刘宓庆, 文体与翻译[M]. 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8.

- 51 -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商务合同汉译的经典翻译策略,任何对商务合同翻译策略的研究都不能将其忽略
或省略。

二、逻辑连贯化
无论是何种类型的文本,只要其具有一定的意义,就必然有逻辑连贯性。翻
译的过程就是把一个具有逻辑连贯性的文本从一种语言翻译成另外一种语言,英
文商务合同的汉译也是这样一个过程。但由于英语和汉语的语言表达方式和东西
方之间文化的思维习惯相差较大,两种语言也就具有不同的逻辑性。在翻译时将
两种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和逻辑思维进行不着痕迹的转换是有难度的。因此,本
小节的逻辑化策略就是指翻译英文商务合同时要通过衔接手段,使其中文译本具
有汉语的逻辑连贯性。
衔接手段在语篇构建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语篇实现逻辑连贯性的手段
主要有语法手段、 词汇衔接和逻辑连接词三种。但由于商务合同分条列款的结构
形式,使其在整个语篇上主要呈现出并列排列的形式,导致逻辑连贯性不强。但
这并不意味着译本可以不具有逻辑连贯性,商务合同的逻辑连贯性主要体现在较
长的段落中,而这些段落主要是由长句构成的。因此,使商务合同译本逻辑连贯
化的衔接手段主要体现在段落中的长句内部以及长句与长句之间。
例32. 源文本:
3. Obligations of Receiving Party
① Receiving Party shall hold and maintain the Confidential
Information in strictest confidence for the sole and exclusive
benefit of the Disclosing Party. ② Receiving Party shall
carefully restrict access to Confidential Information to
employees, contractors, and third parties as is reasonably
required and shall require those persons to sign nondisclosure
restrictions at least as protective as those in this Agreement.
③Receiving Party shall not, without prior written approval of
Disclosing Party, use for Receiving Party’s own benefit,
- 52 -
第四章 德国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商务合同英汉翻译策略研究

publish, copy, or otherwise disclose to others, or permit the


use by others for their benefit or to the detriment of Disclosing
Party, and Confidential Information. ④Receiving Party shall
return to Disclosing Party any and all records, and other written,
printed, or tangible materials in its possession pertaining to
Confidential information immediately if Disclosing Party
requests it in writing.(兰天,2014:302)
译本 1:接收方应为了披露方的独家利益对“保密信息”最严格的保密。
接收方应谨慎地限制需要接触“保密信息”的员工、承包商和第三方,应
要求他们签署保密程度不低于本协议的保密协议。信息接收方不应没有披
露方事先的书面批准,为接收方的自身利益发布、复制或泄露给其他人,
或允许其他方为了自身利益或对披露方有危害的“保密信息”。接收方应
立即归还给披露方所有相关的记录、书面、印刷或有型材料,如果披露方
有书面要求。
译本 2:信息接收方应为了信息提供方的独家利益对“保密信息”予以最
严格的保密。如工作需要,信息接收方要有限度地向其雇员、承包商和第
三方披露“保密信息”并要求他们签署保密协议,其协议的保密程度等同
于本协议。没有信息提供方的书面同意,信息接收方不能为了自身利益使
用、出版、复制或把信息披露给其他方,或允许其他方为了自身的利益或
对信息提供方有危害的“保密信息”。信息接收方有书面要求,信息接收
方应立即把与“保密信息”相关的任何和全部的录制、书面、印刷或实物
材料归还信息提供方。
译本 3:信息接收方应为了信息提供方的独家利益对“保密信息”予以最
严格的保密。如有合理要求,信息接收方也应严密限制向雇员、承包商和
第三方泄露“保密信息”并要求其签署保密协议,协议保密程度应等同于
本协议。如没有信息提供方的书面批准,信息接收方不能为自身利益或允
许其他方为其自身利益使用、出版、复制或泄露信息于他人或损害信息提

- 53 -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供方及其“保密信息”的利益。如信息接收方有书面要求,信息接收方应
立即将与“保密信息”相关记录或其他书面、印刷及全部实物材料归还信
息提供方。(兰天,2014:302)
英文商务合同主要以分列条款的形式呈现,其段落通常简短、精炼,但有时
为解释某项条款的约束性,使其没有漏洞或歧义,就会出现结构复杂的长句和段
落,特别是英文商务合同,这就在汉译过程中增加了难度。虽然商务合同的语篇
连贯性不是很高,但根据功能目的论的语内连贯法则,一个整体的段落或完整的
句子具有逻辑连贯性是必不可少的,没有逻辑连贯性的译本也不能让译语文化接
收者理解,这样就达不到翻译的目的和意义。
正如该例条款,笔者给出了源文本的三种译本,译本 1 译出了条款中的关键
词,如“保密信息”、
“接收方”和“披露方”,但只是将源文本逐字翻译,没有将
源文本所传达的信息清晰地表述出来,无疑是一个失败的译本。译者只要掌握一
定的经验或翻译知识,通常不会译出译本 1 这样的译本,这样的译本也绝对不会
出现在真正的商务合同中。译本 2 相对于译本 1 是一个显著升级版,译本 2 将
“receiving party”由源文本的“接收方”译为“信息接收方”,这样的译法显
然考虑了上下文语境,“receiving party”字面意思虽是“接收方”,但在合同中
意思应是负责保存信息、保密信息的一方,而“disclosing Party”改译为“信
息提供方”听起来确实比“披露方”更加委婉、正式,这种译法显然是在对语篇
的整体把握并考虑翻译目的的基础上进行翻译的结果。此外,
“如工作需要,信息
接收方要……”、“没有信息提供方的书面同意,信息接收方不能为了自身利
益……”、“信息接收方有书面要求,信息接收方应……”这三处都根据语义对语
序进行了调整,这就是遵循了语内连贯法则,译本 2 中这三处的译法完全符合汉
语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思维习惯。并且对条款所要传递的信息也基本表达出来,译
本接收者基本可以理解条款内容。
译本 3 中不但将三个主要关键词恰当的翻译出来,在语序上也按照汉语的表
达习惯进行了调整,更重要的是将句②和句③两个极为复杂的语句翻译的清晰、
明确,不会让读者产生混乱或误解,译本 3 的最突出之处在于没有翻译的痕迹,
- 54 -
第四章 德国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商务合同英汉翻译策略研究

看起来并不像一个译本,仅仅是一则合同条款而已。而译本 3 之所以翻译得不着
痕迹是因为其合理的使用衔接手段,如句①中译为“…对‘保密信息’予以…”,
源文本没有出现“予以”的词汇,而译者根据汉语语义逻辑关系增加了词汇,使
译本通顺、连贯;译本 3 将“reasonably required”译为“如有合理要求”,这
样的译法比译本 2 中的“如工作需要”更符合书面语要求,更重要的是忠实原文,
因为原文中并没有出现“工作需要”的字样,译为“合理要求”更为恰当、合理。
源文本的句③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句型,译者必须对原句的结构进行深入分析的基
础上才能进行翻译,译本不仅要符合汉语表达习惯,还要符合汉语法律文本的语
言特点,而且句③所传递的信息是该条款中重要的合同内容,涉及合同一方应尽
的责任和义务及限制条件,因此句③的翻译关乎整个条款意义的传达。
在翻译英文商务合同时,为了使长句、段落内部具有逻辑连贯性的主要手段
就是词汇重复,和逻辑连接词的使用,这两种手段是使译本语篇逻辑连贯化的最
有效手段。首先不仅译本 3 中有词汇重复,译本 1 和 2 也出现词汇重复,可见词
汇重复是英文商务合同汉译逻辑连贯化的必要手段,英语中一般避免出现词汇重
复的现象,这样会显得语言啰嗦和单调。而商务合同这种简练的文体恰好会经常
出现词汇重复的现象,要注意的是词汇重复与之前说过的同义反复并不相同,
“同
义反复”是用两个或几个同义词并列使用,取其共义来避免出现歧义。而词汇重
复则是像例句中给出的“receiving party”、
“disclosing Party”和“Confidential
Information”三个词在源文本中出现多次,根据功能目的论这样的表达可以尽量
避免出现歧义或误解甚至争端而不将其省略,达到翻译的目的。而且商务合同作
为一种法律类型文本,英文商务合同中对代词的使用十分慎重,为了表示对合同
双方的同等对待和尊重以及合同条款的严密性,合同中对双方的称呼都不会省略,
这也体现了合同双方是平等互利的主体。那么,既然代词一般不适用,为了译本
的逻辑连贯化,只能不断地使用合同双方的称呼。英文商务合同中这类词汇还有,
“the Seller”和“the Buyer”、“Party A”和“Party B”,以及根据合同类型
不同而产生的“Assignor”和“Assignee”、“the Borrower”和“the Lender”
等。在这方面,中英文商务合同具有相同的特点,因此在翻译时,这类对合同双

- 55 -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方指代的词汇不可省略。另外,为了使译文逻辑连贯化,在翻译时还会使用大量
的逻辑连接词,如句①中的“予以”、句②和句③中的“如”,这是比较明显的连
接词,在该条款长句的翻译中隐含了很多的语义逻辑关系,译者要将源文本的逻
辑连贯性转义到中文译本中。
虽然商务合同在整体上语篇性不强,但在翻译时也不应忽视译本的语篇性,
因此,在本小节中提出了形式化和逻辑连贯化两个策略。语篇上形式化的翻译策
略容易理解,在翻译时也是比较行之有效的方法。与之相比较,逻辑连贯化稍显
抽象,但其实这也是使用衔接手段使语篇连贯的一种说法。事实上,逻辑连贯化
不仅是语篇上的要求,也是翻译句子的要求,这两个语篇翻译策略应贯穿英文商
务合同汉译过程的始终。本章前两节的论述中,对词汇、句法翻译策略的提出也
是在语篇形式化和逻辑连贯化的基础上提出的,因为本论文的研究是在德国功能
翻译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出发点是商务合同的功能目的,功能目的的研究离不
开语篇,语篇的研究离不开词汇、句法,因此英文商务合同各方面策略的研究不
是单独进行的,而是相辅相成的。

本章小结
本章是论文的主体部分,在德国功能翻译理论的指导下结合英文商务合同的
文体特点分别从词汇、句法和语篇三个方面对英文商务合同汉译的翻译策略进行
研究,在词汇方面提出忠实原文,使用书面语;斟酌词义,选择恰当词汇;使用
专用词汇和体现合同强制性四个策略,在句法方面提出转换定语成分、调整状语
从句语序和应用语义逻辑体现被动语态三个策略,以及语篇形式化和逻辑连贯化
的翻译策略,并通过大量商务合同实例来阐述和论证这些策略的可行性和科学性。

- 56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反思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反思
本论文分别从词汇、句法和语篇三个方面对商务合同英汉翻译策略进行研究,
该研究是在德国功能翻译理论的指导下,结合英文商务合同的文体特点进行的。
本章主要是对研究结论——商务合同英汉翻译策略的总结,以及本研究的启示意
义、局限性及对今后的发展建议。

第一节 研究的结论
本论文在德国功能翻译理论的指导下结合英文商务合同的文体特点并通过大
量商务合同的实例,经笔者研究在词汇、句法和语篇三个层面上分别提出了英文
商务合同汉译的翻译策略。1)在词汇上,根据忠实法则及文本类型理论结合英文
商务合同大量使用外来词汇和正式词汇的特点提出“忠实原文,使用书面语”的
翻译策略;根据连贯法则和忠实法则并结合英文商务合同大量使用同义反复词汇
的特点提出“斟酌词义,选择恰当词汇”的翻译策略;根据功能加忠诚理论和文
本类型理论并结合英文商务合同大量使用古体词和商务、法律词汇的特点提出“使
用专用术语”的策略;根据功能目的论并结合“shall”一词在英文商务合同中的
高频率出现提出“体现合同强制性”的翻译策略。2)在句法上,根据连贯法则、
目的法则以及文本类型理论并结合英文商务合同长句中定语成分的频繁出现提出
“转换定语成分”策略,可将定语成分转换为谓语、状语或独立句子;根据连贯
法则并结合英文商务合同中状语从句的频繁出现提出“调整状语从句语序”的策
略,并分别举例解释时间状语从句、条件状语从句和目的状语从句的语序调整策
略;根据连贯法则和功能加忠诚理论并结合英文商务合同被动语态大量使用的特
点提出“应用语义逻辑体现被动语态”的策略,并举例阐述翻译三种不同形式被
动语态的语义逻辑调整方式。3)在语篇上,根据文本类型理论和功能目的论并结
合商务合同的语篇形式和语篇衔接的特点提出形式化和逻辑连贯化的语篇翻译策
略,这两个策略也应贯穿英文商务合同汉译过程的始终。

- 57 -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节 研究的启示
笔者认为,本论文在以下三个方面具有启示意义:
第一,本论文对商务合同翻译实践具有重要意义。伴随经济不断发展而来的
是国际间跨文化交往的日益频繁,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不断增多,对国际商务合
同的翻译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而目前高水平译者的数量远不能满足日益增加的翻
译需求,因此出现了很多低质量的合同译本,不仅有可能影响贸易的顺利进行,
也会在对外交往中影响国际形象。因此本论文对商务合同翻译策略进行的研究,
虽不能解决翻译时遇到的所有问题,但对于英文商务合同中翻译的难点都进行了
分析和方法策略上的指导,对译者今后进行英文商务合同的汉译有一定的帮助。
第二,本论文对其他文本类型的翻译策略研究具有借鉴意义。本研究是在德
国功能翻译理论的指导下对商务合同这种文本类型的翻译策略进行研究,商务函
电、新闻稿、政府工作报告、商业计划书等文本类型与商务合同文本在文体特点
上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并且这些文本类型也都有极强的功能目的性,因此,对它
们翻译策略的研究也可以在德国功能翻译理论的指导下进行。
第三,本论文对商务英语教学有借鉴意义。本论文对英文商务合同文体特点
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这个环节对研究的结果有重要的影响。对英文商
务合同词汇、句法和语篇进行研究的研究对象也是商务英语研究对象的一部分,
并且在研究其翻译时还与汉语的特点做了对比,因此本论文中这方面的研究对商
务英语的教学具有一定的意义。

第三节 研究的局限性及发展建议
本研究的局限性主要有两点:第一,研究所提出的翻译策略还不全面。中英
文商务合同在文体特点上或语言表达上的差别不仅仅是本论文所提出的这些,还
有一些并不突出的差别笔者没有一一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另外,由于笔者能力
有限,可能还有一些在英文商务合同汉译时应注意的问题笔者没有论述,没有提
出相应的翻译策略。第二,本研究所给出的例子中可能有些例子并不是最具代表
性的例子,但为了实例的真实性,所有例子都出自真实的商务合同。另外,出于
商务合同本身还包含很多不同的合同类型以及篇幅的限制的原因,例子的类型和
数量还有待丰富。
- 58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反思

研究发展建议:一方面,笔者认为可以将商务合同的英汉翻译研究与语料库
语言学结合。随着翻译实证研究不断受到重视,利用语料库语言学进行翻译研究
的方法逐渐深入人心,也是未来进行研究的重要途径之一。就商务合同的英汉翻
译研究来说,可以通过建立商务合同源文本和译本的语料库,利用词频统计、数
据索引等方法来研究两种语言商务合同文本的词汇使用情况、句法句型特征和文
本体裁特点,从而研究其翻译策略,还可将语料库作为译者培训或学生翻译质量
评估的一种重要手段和资源。另一方面,虽然本论文是从功能翻译理论的视角下
进行的,但国内外相关理论众多,例如;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韩礼德(M. A. K.
Halliday)的语域论(Register Theory)、彼特·纽马克(Peter Newmark)的文本
类型理论(Text Typology)等,对商务合同的英汉翻译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可以尝试在不同理论的指导下提出不同的翻译策略,使商务合同英汉翻译这项研
究更加丰富。

本章小结
本章对论文提出的商务合同在词汇、句法和语篇上的英汉翻译策略进行了总
结,并探讨了本研究在商务合同英汉翻译实践、其他类型文本翻译策略及商务英
语教学三个方面的启示意义,最后对本研究的局限性进行解释并提出今后的发展
建议。

- 59 -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结 语
商务合同作为公文文体中法律文书的一种,规定了缔约各方的权利和强制性
义务,在对外贸易中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随着中国对外贸易活动的增多,
商务合同的英汉翻译越来越受到重视。在这种背景下,笔者希望能提出一些切实
可行的翻译策略作为译者进行商务合同英汉翻译的参考,提高商务合同的英汉翻
译水平。笔者在对相关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对国内外翻译理论进行分析、归纳
的情况下完成了该项研究工作。本论文是在德国功能翻译理论的指导下,结合英
文商务合同的文体特点,分别在词汇、句法、语篇层面提出商务合同的英汉翻译
策略。由于已经有相当一部分学者做过相关研究,提出过一些翻译策略,然而在
翻译实践中很多策略对译者来说仅仅是水中望月,并不能真正指导实际翻译中产
生的问题。因此,笔者提出的翻译策略属于较为微观的层面,也可以说是一些翻
译技巧,对商务合同英汉翻译中出现的较为细节的问题都有所涉猎,以期能真正
帮助译者解决在实践中的翻译问题。论文的最后,笔者阐明了该项研究的启示意
义、研究的不足及发展趋势,本论文仅从功能翻译论的角度对商务合同的翻译策
略研究作了一次尝试,研究还不够完善,希望能得到专家、学者的指正和完善。

- 60 -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Mellinkoff, D. 法律的语言[M]. 北京:法律出版社, 2014.
[2] Nida, E. A. 语言与文化——翻译中的语境[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
[3] Nida, E. A. 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 [M]. Leiden: E. J. Brill, 1964.
[4] Newmark, P. A text book of translation [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5] Shippey, C. Karla. 国际商务合同[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2.
[6] Kenneth A. Adams. A Manual of Style for Contract Drafting [M]. America:
American Bar Association, 2002.
[7] Lawrence, H. The Small-Business Contracts Handbook [M]. Self Counsel Press,
2010.
[8] Reiss, K. Adequacy and Equivalence in Translation [J]. Journal of Linguistic, 1989.
[9] Reiss, K. Translation as Text Types, Translation Types and Translation Assessment
[M]. London: Chesterman, 1977.
[10] Reiss, K. Translation Criticism: The Potentials and Limitations-Categories and
Criteria for Translation Quality Assessment [M]. Manchester. St. Jerome Publishing,
1971/2000.
[11] Munday J. Introducing Translation Studies: Theories and Applications [M].
London & New York:Routledge, 2001.
[12] Veermeer, Hans J. What does it mean to translate? [J]. Indian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 1987.
[13] Nord, C. 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 Functional Approaches Explained
[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14] Browers, F. Linguistic Aspect of Legislative Expression [M], Vancouver: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Press, 1989.
[15] Sarcevic, S. New Approach to Legal Translation [M]. The Hague: Kluwer Law
International, 1997.

- 61 -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6] Douglas, W. The Court Years: 1939 to 1975[M]. New York: Random House, 1980.
[17] Preston M, Torbert 著, 龚柏华编, 法律英语: 中英文双语法律文书制作[M]. 复
旦大学出版社, 2007.
[18] 傅伟良. 英文合同写作指要[M]. 北京:商务印分馆国际有限公司, 2002.
[19] 张美芳. 翻译研究的功能途径[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5.
[20] 张美芳. 功能加忠诚—介评克里丝汀·诺德的功能翻译理论[J]. 外国语, 2005.
[21] 郑敏. 商务英语函电与合同[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北京交通大学出版
社, 2005.
[22] 张新红, 李明, 李克兴. 商务英语翻译(英译汉)[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23] 张新红. 法律文本类型和法律翻译[M].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6.
[24] 邱静. 功能目的论翻译观前景展望[J]. 考试周刊, 2011.
[25] 路丽. 从文体的角度论国际商务合同的翻译[D]. 河北大学, 2008.
[26] 胡庚申, 王春晖, 申云祯. 国际商务合同起草与翻译[M]. 北京:外文出版社,
2001.
[27] 胡作友. 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述评[J]. 学术界, 2008.
[28] 王春晖. 涉外经济合同英译的质量标准[J]. 中国翻译, 1994.
[29] 孙志祥. 合同英译理解过程中的‘合法’前提和‘求信’标准[J]. 中国翻译,
2001.
[30] 马会娟. 论商务文本翻译标准的多元化[J]. 中国翻译, 2005.
[31] 陈建平. 法律文体研究探索[M].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7.
[32] 吴蓉花. 商务合同的标准及策略[J].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2007.
[33] 丁利芹. 英语商务合同的翻译标准和方法初探[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8.
[34] 张法连. 法律文体翻译基本原则探究[J]. 中国翻译, 2009.
[35] 朱建祥. 文体学视角下商务合同的翻译策略[J]. 海外英语, 2014.
[36] 张晓茵. 合同、原则、特征和策略[D].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05.
[37] 邢正汉. 论国际商务合同英译汉的灵活性[D]. 上海海事大学, 2006.

- 62 -
参考文献

[38] 毛春华. 商务合同汉译英—突显译文语域特征[J]. 中国科技翻译, 2014.


[39] 王慧莉. 文本功能视角下的经贸翻译策略[J]. 中国科技翻译, 2015.
[40] 仲伟合. 德国的功能派翻译理论[J]. 中国翻译, 1999.
[41] 刘宓庆, 文体与翻译[M].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8.
[42] 刘宓庆. 现代翻译理论[M]. 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 1990.
[43] 张景丰. 国际商务英语信函的文体特点及翻译[J].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
报, 2004.
[44] 任芳. 商务英语中被动语态的语用功能及翻译策略[M]. 黄山学院学报, 2008.
[45] 李冬梅. 商务英语合同中定语从句的翻译策略[J]. 人文论坛, 2013.
[46] 兰天, 屈晓鹏. 国际商务合同翻译教程[M]. 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14.
[47] 张德禄. 功能文体学[M].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8.
[48] 周桥. 西方功能主义视角的译学研究一瞥[J]. 宜宾学院学报, 2006.

- 63 -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致 谢
我有幸在黑龙江大学度过了七年的美好时光,这期间受到了学院诸位老师的
悉心教导和精心培养。在这期间的所学所得将是我这一生最弥足珍贵的财富,对
今后的事业和生活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在这里我要向黑龙江大学献上我最诚挚
的感谢和祝福,衷心感谢您为我提供宝贵的学习机会!
首先,我要特别感谢我的导师王瑞副教授。三年的研究生学习生活期间,王
瑞老师百忙之身却时常不忘过问我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对我始终和蔼可亲。尤其
在我撰写毕业论文期间,王瑞老师更是提供了莫大的帮助,对我的每一次指导都
耐心细致,给我提供资料,竭力解决我在学习上的困难。对此,我要向我的导师
表达我深深的感激之情。
其次,我要感谢我的朋友以及同学们。感谢他们在我学习期间带给我的鼓励
和支持,在生活中带给我的温暖和快乐,感谢他们陪伴我度过这段学习时光,完
成毕业论文的写作。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家人,因为他们的关心和无微不至的照顾,我才能顺利
完成硕士毕业论文。

- 64 -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