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6

中正紀念堂

中正紀念堂是中華民國台灣台北市中正區一座為紀念前中華民國總統蔣中正而
中正紀念堂
興建的建築,也是眾多紀念蔣中正總統的建築中規模最大者。全區 250,000 平方
公尺,主樓高 76 公尺,管理機關為「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而園區廣場的
南北側,另建有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管理的國家戲劇院和國家音樂廳,
落成以來即為台北市最著名地標之一。

園區廣場除了供民眾休憩外,也常是大型藝文活動的場地;邦交國元首訪台歡迎
儀式也在此舉行。園區部分建築被登錄為國定古蹟,園區被登錄為文化景觀。

中正紀念堂現址的土地,為 1905 年(明治 38 年)啟用的日治時代台灣軍山砲隊


基地,以及 1944 年(昭和 19 年)11 月啟用的步兵第一連隊基地。1945 年台灣
光復後兩者廢除,1950 年建物拆卸。中華民國政府遷台後,此地曾成為中華民
國陸軍總司令部、憲兵司令部與聯勤總部所在地。林森南路原從中穿過,至興建
中正紀念堂後改為興建地下道通過。

中華民國總統兼中國國民黨總裁蔣中正於 1975 年 4 月 5 日因心臟病逝世後,行


政院成立治喪委員會,並於當年 6 月即決定興建中正紀念堂以茲紀念,並聘請俞
國華、林金生、蔣彥士、高魁元、趙聚鈺、費驊、賴名湯、謝東閔、蔡鴻文、周
宏濤、秦孝儀、張豐緒、林挺生、辜振甫、徐有庠、王永慶等 16 人為中正紀念
堂籌備小組籌備委員,後又於 1976 年 10 月成立中正紀念堂籌建指導委員會,聘
請張群、何應欽、陳立夫、倪文亞、王雲五、于斌、錢思亮、黃少谷、谷正綱、
黃杰、林伯壽、吳經熊、連震東、陳啓天、徐慶鐘、張寶樹、謝東閔、孫亞夫、
劉闊才、戴炎輝、劉季洪、周百鍊、蔡鴻文、林挺生、林洋港等為指導委員。籌
建小組成立後,行政院擇定臺北市城中區(今中正區)東門里杭州南路以西、中
山南路以東、愛國東路以北、信義路以南之間地段為建堂基地,並對外徵件。經
評選後,決定採用圓山大飯店設計者楊卓成之設計,其建築設計融合南京中山陵
許多元素。隨即於 1976 年 10 月 31 日動土,1977 年 11 月施工;1980 年 3 月 31
日完工,行政院成立「中正紀念堂管理籌備處
中正紀念堂管理籌備處」。
中正紀念堂管理籌備處

1980 年 4 月 4 日上午十時,中正紀念堂落成典禮與蔣介石逝世五週年紀念大會舉
行,各界人士四千餘人參加,並有外賓約四百人觀禮。典禮肅穆隆重,「情況為
國人所共贊」[1]。隔日對外開放。7 月 1 日正式成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
中正紀念堂管理處」,隸
中正紀念堂管理處
屬臺北市政府。

1986 年,中正紀念堂改隸教育部管理,並完成組織條例立法程序更名為「國立
國立
中正紀念堂管理處」。
中正紀念堂管理處
2007 年 3 月 2 日,民主進步黨主政的教育部片面將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更名為
「國立臺灣民主紀念館
國立臺灣民主紀念館」,並降為四級機關,該組織條例未依循行政程序送審立
國立臺灣民主紀念館
法院修法通過,以及教育部逕自卸下中正紀念堂匾額以及牌樓上的大中至正字
樣,而引發劇烈爭議;隨後臺北市政府文化局依《文資法》將中正紀念堂的建築
主體、大中至正牌樓、公園廣場、圍牆以及迴廊,認定為暫定(市定)古蹟。5
月 10 日,教育部部長杜正勝發佈教育部令,訂定《國立臺灣民主紀念館組織規
程》,卻未送審立法院。5 月 19 日,時任中華民國總統陳水扁宣布正式改名。6
月 7 日,立法院法制、教育聯席委員會決議廢止台灣民主紀念館組織規程;在舊
組織條例未失效,新組織法未生效下,泛藍陣營認定民主紀念館不存在,也依此
凍結民主紀念館預算。2007 年 11 月 9 日文建會則將國立臺灣民主紀念館的主體
建築、正面牌樓、自由廣場、迴廊,登錄為國定古蹟[2],但排除北市府認定的圍
牆以及大中至正字樣。

2008 年新任總統馬英九就任後,8 月 21 日行政院在院會中,直接廢止《國立台


灣民主紀念館組織規程》,同日回復「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
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的組織編制。2009
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
年 7 月 17 日,文建會公告,國定古蹟名稱由「台灣民主紀念館」變更為「中正
紀念堂」。2009 年 7 月 20 日,中正紀念堂匾額重新掛回,但在大門口牌樓上的
匾額題字仍維持「自由廣場」,並未將原本的「大中至正」掛回[3][4]。

2009 年 7 月,行政院核定中正紀念堂將連同國父紀念館等國立文教機構,未來改
由文化建設委員會管理。2012 年 5 月 20 日文建會升格為文化部後,改隸屬文化
部。

健身場

園內設有
「忠勇」、
「親民」、
「自強」等
三處水泥地
健身場,分
健身場照片
別位於紀念
堂右前方的
大榕樹下,
及「虎背區」
左右兩側,
忠勇健身場 自強健身場
是民眾練
拳、跳舞及
做早操等健
身的最佳場
所。

雲漢池與光華池

公園左右正
前方,分別建
有雲漢池及
光華池,「雲
漢」之名取自
明監國魯王
雲漢池照片
朱以海手書
之「漢影雲
根」,「光華」
則為光復中
華之意,兩池
面積皆約三
雲漢池照片 光華池照片
千平方公
尺,為不規則
形狀的人工
池,配以人造
假山、瀑布及
半圓形拱
橋,景緻十分
優美。池內飼
養各色各
樣、紋彩斑斕
的錦鯉,為紀
念堂開放之
初,由何應欽
將軍及國內
外喜愛錦鯉
的人士自動
捐贈。

南洋杉步道

由信義路與杭州南路角門,或是
愛國東路與杭州南路角門進入中正紀
念公園後,即可發現南洋杉步道入
口。南洋杉步道與杭州南路平行,貫
穿虎背生態區,行走其中可沿途欣賞
左右兩側種植於虎背生態區的植物。
此區多為肯氏南洋杉,少部分為
小葉南洋杉,為民國 69 年開堂時即種
植。在堂體與南洋杉步道中間有一排
肯氏南洋杉,則為民國 75 年 3 月 5 日
所舉辦之「先總統 蔣公百年冥誕植樹
紀念活動」,由當時臺灣省政府主席
邱創煥先生、臺灣省議會、中國國民
黨臺灣省委員會以及臺灣省 21 位縣市
長親手栽植了 24 株肯氏南洋杉而來。
此區林蔭茂密,即使於酷夏之
中,仍是涼爽沁心,早上多有民眾於
此快步健走運動,午間亦常有上班族
於此區散步放鬆身心。為便於民眾行
走,本處園藝組於 95、97 兩年均購置
砂土鋪於步道之上,避免下雨造成泥
濘。目前市區中無一處所栽植如此
多、廣之南洋杉,歡迎大家來中正紀
念公園感受市區難得之南洋杉步道,
不論是緩步徐行,或是快走健身,均
別有一番滋味~
桂花區

桂花區位於中正紀念堂體附近,由堂體
往愛國東路方向沿著安山岩步道左行,至親
民健身場前即可到達。乃為中正紀念公園最
早成立之植物專區,民國 69 年開堂時即種
植,民國 75 年前後,因應園區其他區域之景
觀規劃,遂將園區內所有桂花移植此處,目
前約有 80 株,平均高度 420 公分。
民國 95 年,本處園藝組同仁全面修整桂
花老株,將靠近基部之細弱、雜亂枝條剪
除,並予以整型,增加桂花區之透光度與通
風性,同時讓民眾更容易與桂花親近。清晨
至上午 9 時許,常有民眾於桂花樹下運動、
調息,既有樹蔭遮蔽強光,又有桂花飄香,
是個修養身心的好處所。
所謂「八月桂花香」,入秋後即開花,
花期至翌年 4 月,期間行經附近,皆可聞到
陣陣淡雅的香味,有時風強,在他處亦可嗅
到桂花飄散餘味。

虎背生態園區

為增加中正紀念公園的生物多樣性與
生態景觀,提供民眾與中小學生教學、環境
教育與休憩的場所,同時提供動物覓食、棲
息、繁殖的環境,特別於虎背區闢建「生態
教學園區」。園區內依植物的生長特性與屬
性,區分為臺灣原生植物、果樹植物及花卉
植物等區,臺灣原生植物乃配合國中小學自
然學科及生物科教科書中常見的臺灣低海
拔原生植物為主,按北、中、南不同緯度之
自然分布方式配置種植;果樹則區分為常綠
與落葉性;花卉則依其生長特性與屬性分區
種植。為方便民眾與中小學生更容易接近與
學習,除於植株旁設立解說牌外,並編印生
態教學園區步道手冊及自導式摺頁簡介,提
供遊客能更進一步認識園區內的植物,進而
能更關懷本土的生態與環境。

耐陰植物園區

天南星科(Araceae)植物,是植物界的
一個大家族,其原生地遍布全球,主要分佈
在熱帶及亞熱帶地區,全世界約有 126 屬
2500 種以上,台灣則分佈有 16 屬 37 種及 3
個變種,除了芋屬(Colocasia)與蒟蒻屬
(Amorphophallus)等數種可作為食用作物
外,大多數均作為觀賞植物。就其觀賞特性
可分「觀花」:具有豐富色彩變化的佛燄苞,
如火鶴、海芋及白鶴芋等;其次為「觀葉」:
具有美麗的葉形、葉色,如彩葉芋、黛粉葉、
黃金葛等。本科最主要的 11 個栽培種屬,包
括:粗肋草屬(Aglaonema)、觀音蓮屬
(Alocasia)、花燭屬(火鶴花) (Anthurium)、
彩葉芋屬(Caladium)、黛粉葉屬
(Dieffenbachia)、黃金葛屬(Epipremnum)、
電信蘭屬(Monstera)、蔓綠絨屬
(Philodendron)、白鶴芋屬(Spathiphyllum)、
合果芋屬(Syngonium)
、海芋屬(Zantedeschia)
等,其它尚有春雪芋屬(Homalomena)、柚
葉藤(Pothos)、大萍(Pistia strationtes)、
石菖蒲(Acorus)等常見的種類。另依生長
特性及形態,在園藝的利用方式可分為「立
葉型」:生長直立,多為中、小型盆栽形式,
如黛粉葉、白鶴芋及粗肋草等;「蔓性型」:
生長匍匐性,具有氣根,多為吊盆類,或立
蛇木棒讓其攀爬,如黃金葛、心葉蔓綠絨及
電信蘭等;同時某些種類因其葉片怡人,亦
適合切枝葉作為插花材料,如黃金葛、電信
蘭、蔓綠絨等等。而台灣原生的天南星科植
物總共有 16 屬 37 種及 3 個變種, 包括具兩
性花者有 1 種(含 1 變種) 柚葉藤屬(石
柑 Pothos)、1 種假柚葉藤屬(假石柑
Pothoidium)
、2 種針房藤屬(Rhaphidophora)

2 種拎樹藤屬(Epipremnum); 而具單性花者
有 2 種扁葉芋屬(Homalomena)、1 種落檐
屬(Schismatoglottis)、2 種千年芋屬
(Xanthosoma)、4 種魔芋屬(蒟蒻
Amorphophallus)、2 種土半夏屬(犁頭草、
犁頭尖 Typhonium)、1 種半夏屬(Pinellia)、
10 種(含 1 變種) 天南星屬(Arisaema)、
1 種目賊芋屬(Remusatia)、4 種芋屬
(Colocaisa)、2 種姑婆芋屬(Alocasia)、1
種大萍屬(大薸 Pistia)、另外 1 種(含 1
變種) 石菖蒲屬(Acorus)。
供民眾與中小學生教學、環境教育與休憩的
場所,本處特別於愛國東路與杭州南路角門
花圃,規劃設置天南星科植物園區,共栽植
叢植物種 23 種,攀爬物種 5 種,共 28 種。
另為增加色彩變化及觀賞性,配置其他觀賞
植物 23 種,以營造多元的植物生態景觀。同
時為讓民眾更親近與認識,除規劃有步道
外,並於每種植物前設置具有圖片的植物解
說牌,讓民眾可以漫步其間,仔細的比對辨
識它們的特徵。
中正紀念公園花木茂密,尤其是榕樹,
數量不少,一般在榕樹下其他植物不易生
長,而天南星科植物則因多生長於林下或攀
附在樹幹上,因此可種植於樹下,正可以營
造多樣化的景觀。未來本處將於中正紀念公
園規劃設置耐蔭性植物如蕨類植物園區、蘭
科植物園區等,創造兼具教育與休憩等多功
能的園區。

原生櫻花區

由堂體往信義路、杭州南路角門之透水
步道兩側即為中正紀念公園之原生櫻花
區,目前共有 68 株山櫻花(又稱緋寒櫻),
平均高度約 400 公分。此區共種植 3 種緋寒
櫻,包括霧社種緋寒櫻、竹子湖種緋寒櫻以
及重瓣緋寒櫻。本區所種植之霧社種緋寒櫻
為財團法人周大觀文教基金會所捐贈。3 種
緋寒櫻的開花期不同,一般每年 2 月中旬為
霧社種緋寒櫻及重瓣緋寒櫻的開花期,而竹
子湖種緋寒櫻的花期則較晚,通常為 3 月。
櫻花在植物分類上屬於薔薇科
(Rosaceae),梅屬(Prunus),花瓣 5 枚,雄
蕊多數。梅屬在全世界大約有 200 種,主要
分布在北半球的溫帶地區,臺灣大約有 10
多種。臺灣地處亞熱帶,常見的品種大都是
比較能耐高溫的種類,其中以山櫻花最為常
見,是臺灣最具代表性的櫻花。有深紅系的
霧社種和粉紅系的竹子湖種;另有重瓣緋寒
櫻,為霧社種緋寒櫻之變種,一般較少結果。

熱帶雨林園區

為營造兼具有休憩及教育機能之優質
公園景觀,紀念公園已設置虎背生態園區、
天南星科植物園區、誘鳥植物區、誘蝶植物
區及蕨類植物教學園區。
為增添更多元的生態環境與景觀,乃規
劃此一蘭花雨林園區。榕樹具有生長茂密,
為雨林生態環境之素材,為更呈現雨林生
態,園區增加了蘭花及多種森林底層植物,
以營造創意戶外教學園地與多元公園景
觀,增加公園之教育、觀光休憩及推廣之功
能。
為增加生態豐富度,園區尚有噴霧系
統、具有調節水量的水池、自然造型的碎石
步道及杉木花架等設施,讓生長其中的各種
氣生蘭(例如蝴蝶蘭、石斛蘭)與地生蘭(例
如蝦脊蘭、根節蘭),更能襯托其嬌貴優雅
的神韻。本園區設有噴霧系統,模擬雨林的
生態環境,將會有定時的噴灑時間,請您慢
慢體驗吧!

葉植物區

由信義路大忠門進入中正紀念公園
後,右手邊第 1 個花圃即是竹芋科植物區。
此區於 96 年度設置完成,配合「賦予每一花
圃有其特色」之理念,又考量該區環境較為
陰暗,且竹芋科植物葉色與姿態變化萬千、
性耐陰,遂於當年將此區闢為竹芋科植物
區。此區由本處園藝組自行規劃、設計,由
於此區每天清晨均有民眾至此運動,是故於
其中設計一平台,方便民眾群聚活動,又本
組園藝技工自行利用紅土、花崗岩塊鋪設步
道,分別於兩旁列植、叢植數種竹芋科植
物,平台旁邊則以層次性手法、放射心型栽
植竹芋植物,並搭配朱蕉、月光竹蕉等觀葉
植物,以增加色彩變化與視覺效果。
目前竹芋科植物區種植的種類如下:優
雅竹芋、大孔雀竹芋、孔雀竹芋、浪心竹芋、
箭尾竹芋、豔錦竹芋、斑葉竹芋、大紅羽竹
芋、紅羽竹芋、葛鬱金、蘭嶼竹芋,共 11
種。目前仍持續蒐集他種竹芋植物,將陸續
補植於此區,以增加種類多樣性。
基本介紹:
基本介紹:
竹芋科是單子葉植物薑目的一科。全科
約有 31 屬,550 種,原產於美洲、非洲和亞
洲的熱帶地區。本科植物竹芋(葛鬱金),
原產於加勒比海地區,俗名叫做粉薯,其塊
莖可提取澱粉。其中肖竹芋屬的一些種類,
葉子上有美麗的斑紋,常被栽培做室內植物
觀賞。成株於夏、秋季開花,花梗自葉叢中
抽生,穗狀或圓錐花序。
繁殖:
繁殖:
用分株繁殖,春季較適合。一般在春季
將生長的過密的植株分開,每一小株必須帶
有一些根;由於分株後新株根系吸水力弱,
故應注意控水,待苗發根後再充分給水。
栽培要點:
栽培要點:
1. 澆水
竹芋科植物對濕度也很敏感,太乾易使葉片
曲卷或失去光澤。在生長活躍期間必須大量
供水,並經常保持盆土濕潤。
2. 施肥
竹芋科植物生長較快,對肥料需求也較大。
除於盆內調入基肥外,在生長活躍期內,每
15 天左右需要追肥一次。追肥以複合肥為
佳,不宜用氮肥,以防止斑紋減少,降低觀
賞價值。
3. 光照
竹芋性耐陰,忌強烈日光直射,光照太強易
灼傷葉片,但環境中有陽光其葉色與斑紋較
鮮豔,光照太弱生長不良。
4. 溫度
性喜高溫高濕之環境。生育適溫 18~ 30℃;
冬季呈半休眠狀態,需溫暖避風並停止施
肥、減少灌水。低於 10℃時進入休眠狀態,
有的物種則莖葉乾枯,此時應控制澆水,有
待來春再發新株。

多肉植物區

多肉植物區位於紀念公園的香草植物區對面,由愛國東路大孝門進入後直
行,遇安山岩步道左轉,前行約 1-2 分鐘即可看到香草植物區,它的右手邊即為
多肉植物區的預定地。本區由臺北新東扶輪社贊助成立。
在園藝學上把一些肥厚多汁的植物,統稱為多肉植物,包含「仙人掌」與「其
他多肉植物」,以科別來說,含括仙人掌科、景天科、番杏科、大戟科、百合科、
蘿藦科、龍舌蘭科、菊科、夾竹桃科、馬齒莧科、瓜科及唇形科等等。這類植物
具有肥厚多汁的肉質莖、葉或根,大部分生長在乾旱或一年中有一段時間乾旱的
地區,因此這類植物多演化成有發達的薄壁組織以貯藏水分,甚至為度過嚴酷的
旱季,還分別有不同程度的夏眠或冬眠習性。而依照其貯水組織在植物中不同的
部位,又可分為 3 大類型: 1.葉多肉植物:葉高度肉質化,而莖的肉質化程度
很低,以景天科和番杏科為代表;2.莖多肉植物:植物的肉質部分主要在莖部,
多具有類似仙人掌類植物的形態,有的莖分節,有稜和疣狀突起等等,以大戟科
和蘿藦科為代表;3.莖幹多肉植物:植物的肉質部分主要在莖的基部,形成膨大
而形狀不一的肉質塊狀體或球狀體;無節、稜和疣狀突起等,以薯蕷科和瓜科為
代表。
多肉植物的原生環境主要是沙漠及海岸地區為主,其外形為適應不同的生長
環境而有所演變。多肉植物除仙人掌類的分布局限於美洲外,廣泛分布在世界各
地的乾旱地區或乾燥環境(南極大陸除外)。在歐亞大陸和大洋洲雖有多肉植物
的分布,但數量及種類比起非洲和美洲少得多,栽培種也以非洲和美洲的種類為
主。台灣雖氣候多雨,但在西部地區冬季卻有數個月的乾季,因此也有原生的多
肉植物,包括有景天科的 1 種八寶屬(Hylotelephium)、3 種燈籠草屬(Kalanchoe)
和 14 種佛甲草屬(Sedum)植物。另在一些鹽沼地區,亦有藜科、馬齒莧科和番
杏科的鹽生性多肉植物分布。
本區以營造多肉植物棲息環境而設置,植物種類除有仙人掌科外,還有景天
科、馬齒莧科、百合科、番杏科、蘿藦科、唇形科、大戟科等,走在其中,您是
否有如親臨沙漠之中的感覺呢?

出沒鳥類

正門廣場及周邊林緣與草坪,吸引了許多地面活動覓食的鳥種,這些種類
在習性上已不甚怕人,只是與人類保持著一定距離。其中外來鳥種居多,
如最大族群的野鴿,輝椋鳥、鳥領椋鳥、家八哥,整群的在水泥地面上漫
步或跳躍;鳩鴿科的紅鳩斑頸鳩,活動區域較靠近草坪與花圃,人群接近
即飛離,但人一遠離便落於地面啄食;黑白相間的喜鵲也是在地上跳來跳
去活躍的鳥種。
園區後方及左右兩側濃密的樹木,提供了陸生鳥類最好的棲息居所,
牠們巢構築於隱匿的枝葉間,牠們在樹上覓食昆蟲與植物果實。絕不落於
地面的鳥種是五色鳥,若園區有枯木牠們即會鑿洞築巢其中;綠繡眼是一
種秀氣的鳥,以小群活躍於樹林間,輕聲細語,十分耐人尋味;白頭翁與
紅嘴黑鵯具有鵯科的開郎個性,總在枝頭頂端高聲吟唱,十分容易觀察
到;喧囂的樹鵲是在樹林高層活動的鳥種;麻雀仍以大群為號召,以聲勢
取勝,一票兒落於地面,又一票兒飛上樹梢;樹林陰暗處的地面鋪滿落葉,
黑冠麻鷺在哪兒輕盈的捕捉地面下的蚯蚓,繁殖時築巢於大樹的中層。
正門廣場與建物周圍的天空上,每天晨昏總有快速穿梭的飛鳥,牠們
張著大口在空中捕食飛蟲,小雨燕是都會屋簷下的好鄰居,夏季時還有家
燕加入陣容,來回巡梭,直到入夜天黑時。

‧紅鳩(
紅鳩(草地與水泥地)
草地與水泥地)
英名:Red Turtle Dove 學名:Streptopelia tranquebarica
別名:火斑鳩
特徵: 全長約 23 公分。雄鳥的頭部鼠灰色,後頸到頸側
有一圈相當醒目的黑色羽環,雌鳥的頭部深灰色,後頸到
頸側的黑色頸環外緣帶點白色。 分佈: ...

‧斑頸鳩(
斑頸鳩(草地與水泥地)
草地與水泥地)
英名:Spooted Dove 學名:Streptopelia chinensis 別
名:珠頸斑鳩
特徵: 體型中型,全長約 30 公分。雌、雄鳥羽色特徵大
致相似,不容易用肉眼分辨。前額、頰部與頭頂灰色,喉
部到腹部為栗紅色,腳紅色。 分佈: ...

‧喜鵲(
喜鵲(草地與水泥地)
草地與水泥地)
英名:Black-billed Magpie 學名:Pica pica 別名:客

特徵: 體長 45 公分。身體粗壯、尾巴甚長。雄雌外貌相
同。 分佈: 台灣的喜鵲為 1775 年自中國大陸引進,已為
本地歸化種。目前...

‧家八哥(
家八哥(草地與水泥地)
草地與水泥地)
英名:Common Myna 學名:Acridotheres tristis 別名:
眼鏡八哥、加令、駕鴒
特徵: 體長約 25~26 公分之間。嘴喙、腳及眼睛為黃色,
眼睛周圍無羽毛為黃色至黃橘色的裸露皮膚,此為家八哥
的重要特徵。 分布: ...

‧小雨燕(
小雨燕(空中)
空中)
英名:House Swift 學名:Apus affinis 別名:台燕、姬
雨燕
特徵: 體長 13~14 公分,體型嬌小,全身大致為黑褐色,
僅喉、腰部為白色;嘴小,腳短而無力,不善站立及抓物,
尾羽短而向內淺凹不分叉,羽翼狹長兩端尖細呈流線之鐮
刀狀,...

‧家燕(
家燕(空中)
空中)
英名:Barn Swallow 學名:Hirundo rustica
特徵: 約 17 公分。雌、雄鳥體羽大致相同,但是雄鳥的
尾羽較長一些。嘴小、頭大,雙翼尖長,體背黑色有藍色
金屬光澤。額、喉紅褐色,上胸有黑色橫帶。 ...
‧綠繡眼(
綠繡眼(樹林)
樹林)
英名:Japanese White-eye 學名:Zosterops japonica 別
名:青迪仔
特徵: 全長約 11 公分。雌、雄鳥羽色特徵大致相似,不
太容易用肉眼分辨。有相當醒目的白色眼圈。 分佈: 幾
乎遍佈整個台灣,包括...

‧五色鳥(
五色鳥(樹林)
樹林)
英名:Mullers Barbet 學名:Megalaima oorti 別名:黑
眉擬啄木鳥、花和尚
特徵: 體長約 20~23 公分,為體型壯碩之鳥類。顧名思
義共有五種羽色,綠、紅、黃、藍、黑。全身羽色以翠綠
色為主,嘴粗厚且短,上嘴略長於下嘴,嘴鬚發達。眼部
有一道黑粗...

‧黑冠麻鷺(
黑冠麻鷺(樹林)
樹林)
英名:Malaysian Night Heron 學名:Gorsachius
melanolophus
特徵: >眼先藍色,嘴喙、額、頭頂及冠羽為黑色,冠羽
長達 10 公分左右,褐色的身體、背部為銹紅色有黑色橫
漣紋,胸腹部棕黃色帶有銹紅色縱斑。雄鳥眼睛的周圍及
喙基部為...

‧樹鵲(
樹鵲(樹林)
樹林)
英名:Himalayan Tree Pie 學名:Dendrocitta formosae 別
名:嘎嘎仔
特徵: 全長約 34 公分,尾羽長度佔一半。體色大致以黑、
灰與褐色為主。分布:在台灣是非常普遍的留鳥,分布於
海邊、平地至中低海拔的次生林、果樹林或闊葉林的中上
層。 ...
‧紅嘴黑鵯(
紅嘴黑鵯(樹林)
樹林)
英名:Black Bulbul 學名:Hypsipetes leucocephalus 別
名:紅喙嗶仔,黑鵯
特徵: 體長約 24 公分,整體羽色為黑色,雌、雄鳥體色
相似,繁殖羽與非繁殖羽也相同。嘴、腳呈鮮艷的紅色,
眼睛暗紅色,因嘴紅色而得名。 分佈: ...

‧白頭翁(
白頭翁(樹林)
樹林)
英名:Chinese Bulbul 學名:Pycnonotus sinensis 別名:
白頭殼仔
特徵: 體長約 18~19 公分。雌、雄羽色相同,全身大致
為黃綠色,頭上至後頸黑色,頭頂白色,眼後有一圓形白
色斑塊。 分佈: 在...

‧麻雀(
麻雀(樹林)
樹林)
英名:Tree Sparrow 學名:Passer montanus 別名:厝
鳥仔
特徵: 全長約 14 公分。雌、雄鳥羽色特徵大致相似,不
容易用肉眼分辨性別。眼睛黑色,有不甚明顯的米色眼
圈,喉部的黑色斑塊在年長的成鳥愈明顯,頰部的黑色斑
在白色臉部羽毛...

‧大卷尾(
大卷尾(樹林)
樹林)
英名:Black Drongo 學名:Dicrurus macrocercus 別名:
烏秋
特徵: 中型體型,全長約 29 公分。雌、雄鳥羽色特徵大
致相似,無法分辨性別。眼睛虹膜為暗紅色,黑色嘴喙。
嘴基有剛毛,全身呈現有光澤的黑色。尾羽相當長,末端
外側明顯分叉...

‧家鴿
英名:Rock Pigeon 學名:Columba livia 別名:粉鳥、
流浪鴿
就是目前台灣盛行飼養的賽鴿所逃逸野生的鳥類,有人戲
稱為粉鳥(閩語),在都會中的中、大型公園綠地都可以
看到它們的身影,尤其是近年來仿效歐美國家在公園餵鴿
的作法,已擴增家鴿的領域及族群數量。台北...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