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6

淨土思想的形成

浄土の思想でした
(玄奘大學宗教系期末報告)

教 授 :釋 慧 嚴 老師

學 生 :釋 宗 照 (賴木生)

學 號 :MA0951017

日 期 :95/12/04

字數: (3000 以內)

1
【目 錄】
1. 我的 前言

2. 淨土 綱要 ----淨土 的原義

3. 歷史 的源由 ---阿彌陀 佛與極 樂淨土

4. 經書 翻譯者 的介紹 ----漢譯 工作源 流探索

5. 對現 代淨土 宗的影 響----四十八 本願及 三輩九 品往生

6. 帶業 往生的 討論

7. 結論
<補充 :日本稱淨土教不稱淨土宗 >

我在 94 年就讀在職社福二技時,醫療的社會課程遇到安寧病房工

作探討時,我會想到如何幫助病患,感覺彌陀的淨土法門很好,在

寺院常住也常常遇到臨終的助念,彌陀的淨土思想ㄧ直不斷的思索,

身為出家眾的我應該對這問題不陌生,但是我只要碰到教理,我除

了自修看書聽卡帶好像並沒有找到真正問題的核心,在網路進步一

下子資料很多(註一),一時找不到學習方向而無法去整理問題,直

到我來玄奘遇到善知識上慧下嚴教授,他的耐心及慈悲,為末學及

有緣的同學講述淨土思想,才有全面性的了解,把我多年來的疑問

打開,讓我可以下次遇到相同的問題,我可以很有把握為信眾做最

好的解說及引導,安慰開導家屬認識法佛的緣起。

2
【二、淨土 綱要 ----淨土 的原義 】

在 2550 多年前佛陀講經說法時,他為眾生解說殊勝難得的法門,

歷代祖師們也不斷的弘揚,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的國度,而阿彌陀

佛的意義可以說是「無量光、無量壽」,梵語「amita」,希望能到夠得到

永恆的生命,在這娑婆世間帶來光明幸福的希望,經過歲月的改變,

不知不覺般若經和淨土三經東傳中國,在梵文經典翻譯上逐漸漢化,

中國的祖師有曇鸞及道綽善導大師推動下,形成一種信仰,成為中

國現代的主流信仰,常見在晚課、佛七共修、臨終告別時的最普遍的

儀式。

這當中要把淨土做進一步的解釋,可能就要從經典上的考據,

淨土的二種意味「阿彌陀佛的極樂與淨土」區分,說淨土思想的時候,

認識淨土觀念的成立及淨土的觀念是何時形成 ? 大家也不太去認真

研究,認為「極樂世界」可能就是淨土,但是從《無量壽經、觀無量壽

經、阿彌陀經》等諸經去察看,發現並沒有極樂是淨土的文章。淨土三

部經中,有關「淨土」二字的出現是非常少,而且梵文淨土的原本可

能找不到,就更是難以考據。

理解”淨土”二字是源自中國佛教成立之後的語言。說明中國淨土

教成立之事實,但是要主張淨土教早在印度佛教已經成立就有點問

3
題?所以平川彰博士在他的研究中對漢譯淨土三部經的淨土的原語保

持懷疑態度?認為假若認為是存在的話,有必要確定是以怎樣的形狀

而存在呢?等的問題吧!認為淨土用語不存在,就不能主張淨土教'是

成立了。

【歷史 的源由 ---阿彌陀 佛與極 樂淨土 】

一般看來淨土教是到了中國佛教的曇鸞和道綽的時代才成立的。因

為由於大師們的努力,淨土的教理用語阿彌陀佛的『極樂是淨土』的

教理成立。在這之前的時代,即使是彌勒淨土也是不輸給彌陀淨土,

當時也很受歡迎,因為諸佛淨土的思想,也很風行的,現在也是有

法師在弘揚兜率淨土的教理,可能也是受到彌陀淨土的思想的影響

吧。

在南北朝時代,彌勒淨土與彌陀淨土是相互競爭。以進化的比較

可看出到隋唐漢化淨土思想之語,概念是模糊狀態,形成了淨土與

極樂被視為同一體,說淨土教就意味阿彌陀佛的教理。

於是一般將淨土三部經裡所說的阿彌陀佛的教理,稱之為淨土教。

學界也漸漸接受依經典淨土三部經的思想,認為是印度淨土三部經

成立的階段,淨土教就成立。

曇鸞:在山西玄中寺,修行很好能預知時至。

4
道綽:教理上實踐 70 歲見到佛 80 歲也預知時至。
善導:觀無量壽佛經疏,確立淨土的思想。

【經書 翻譯者 的介紹 ----漢譯 工作 】

作為翻譯語的[淨崧和梵本 在《無量壽經因觀無量壽經 阿彌陀

經》的土三部經裡,找不出相當於漢譯的[淨土]的原語。關於這一點

研究種種[崧名義的藤田宏達、田村芳朗兩博士也是談到。2

藤田博士注意到《無量壽經》卷上和《無量壽莊嚴經》卷下,各有一

回[崧的譯語,還有就玄芙翻譯的《稱讚淨張荊 聶受經》,表示了有

多數譯語的子。但是對應那些經典的梵本裡,找不到漢譯[淨土]的原

語。此中《無量壽嚴經》,是宋代法賢的翻譯,《稱讚淨土小船 聶受

經》,是玄芙的譯本。但是[淨,的譯語,在中國佛教是古代成立的 7

奄蔭裝以前就固定卡來,淨土教的教理廿立在他以前成立了。稱極樂

為淨土的教理,也固定下來。為此,受此影響,

無量壽經漢譯五存七闕
經典名稱 譯者及年代 五存狀況
1 無量清淨平等覺經四卷 支婁迦讖譯於紀元 147-186
2 大阿彌陀經二卷 支謙譯於紀元 223-228
3 無量壽經二卷 傳康僧鎧譯於紀元 249-245 有待考察
相關經典 鳩摩羅什來中國 402-409 往生 提出淨土
目前闕 佛陀跋陀羅/寶雲 共譯 420-422 可能原譯
4 無量壽如來會二卷 唐菩提流支譯於 706-713
5 大乘無量壽莊嚴經三卷 趙宋法賢譯於紀元 980

5
經典名稱 年 代 七闕狀況
1 無量壽經二卷 安世高譯於紀元 148
2 無量清淨平等覺經二卷 白延譯於紀元 258
3 無量壽經二卷 竺法護譯於紀元 308 可能原譯
4 無量壽至真等正覺經二卷 竺法力譯於 419
5 新無量壽經二卷 覺賢譯於 421
6 新無量壽經二卷 寶雲譯於 421
7 新無量壽經二卷 曇摩密多譯於 421-441

註一:網路流通淨土資料
一九九八年佛七圓滿開示慧律法師、 一九九九年佛七圓滿開示慧律法師
一函遍復印光大師 人生指南毛凌雲居士 、入香光室了然法師、小淨土文略說會
性法師、 中國人口頭上心頭上的阿彌陀佛 太虛大師、世出世法 本立道生李炳南
老居士、五方便念佛門智者大師、正是用功時節李炳南老居士、生活的藝術(1) 淨
空法師、、、讚阿彌陀佛偈略說會性法師、、、一八二多本電子書 。

參考文獻:
1. 淨土概論 慧嚴法師著
2. 無量壽經譯者考—以佛經語言學為研究主軸 周睦修(釋德安)碩士論文
3. 探究《無量壽經》的人間性思想(中華佛學研究所副研究員)釋慧嚴
4. 平川彰淨土思想 慧嚴法師翻譯上課講議資料
5. 淨土教思想論/藤田宏達等著/印海法師譯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