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6

航运市场

2023年全球造船业回顾与展望
谢坤烜 朱智凤 金伟晨 阴 晴 谢 予

摘要:2023年世界经济保持温和增长,全球船舶工业加快复苏,但市场波动性和外部影响因素增加。年内国际市场新船
订单总量同比小幅下降,但总体仍高于2019年水平。在绿色低碳和数字智能已成为全球船舶工业发展大势的背景下,日
本、韩国、欧洲等传统造船国家(经济体)正全力推进相关技术、设备、法规和标准的发展,全球造船市场整体延续中
日韩竞争格局。随着中国船舶工业在造船能力、建造技术水平方面的不断提升,中国船舶工业国际市场份额保持世界第
一并仍在不断扩大。
关键词:全球造船业;造船市场;绿色低碳
DOI:10.16176/j.cnki.21-1284.2024.02.001

一、全球造船市场回顾与展望 时伴随着全球风险增加、经济增速放缓、金融环境
复杂严峻等短期因素冲击,全球船舶产业总体呈现
(一)造船市场总体
加快复苏态势,但是短期内市场波动性和不确定性
2023年,在新冠疫情长期影响尚存、地缘政治
增强。
冲突加剧、国际局势复杂变化、多国面临高通胀的
2023年全球造船价格延续增长势头。其中,新
情况下,全球经济饱经挫折仍保持温和增长。经济
船价格年度指数为178点,同比增长10.2%,已经连
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2023年11月发布的经
续增长三年,接近2008年水平;二手船价格年度指
济展望报告预计,全球经济2023年增速为2.9%,
数为149点,同比小幅增长2%,与2022年基本持
2024年放缓至2.7%。在海运贸易结构调整、绿色转
平。2000—2023年船舶价格指数如图1所示。
型加速、国际规则逐步清晰等长期因素推动下,同
350

300

250

200

150

100

50

年份
新造船价格指数 二手船价格指数
图1 2000—2023年船舶价格指数
资料来源:英国克拉克松。

第47卷 第2期 1
航运市场

全球造船业三大指标总体呈现“一升两降”态 7.3%、25.6%;年底手持订单量分别为25 064万


势。其中,造船完工量8 000万载重吨、3 118万修 载重吨、11 923万修正总吨,同比分别增长8.5%、
正总吨,同比分别下降2.4%、0.6%;新接订单量 17.0%。如表1所示。
9 739万载重吨、3 809万修正总吨,同比分别下降
表1 2023年全球三大造船指标情况

造船完工量 新接订单量 手持订单量


载重量/万载重吨 全球占比/% 载重量/万载重吨 全球占比/% 载重量/万载重吨 全球占比/%
全球 8 000 100.0 9 739 100.0 25 064 100.0
中国 4 206 52.6 6 284 64.5 12 797 51.1
韩国 2 105 26.3 1 848 19.0 7 008 28.0
日本 1 385 17.3 1 200 12.3 3 904 15.6

资料来源: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英国克拉克松。

从全球造船竞争格局看,仍以中日韩三国为 额看,中国在散货船、油船和汽车运输船方面表现
主,欧洲地区及越南、菲律宾等其他新兴造船国 出绝对的市场掌控力,韩国则在气体运输船方面表
家市场份额较低。以载重吨计,2023年中日韩三 现最为突出,日本整体市场份额相对较小,其占比
国造船完工量之和、新接订单量之和、手持订单 最高的散货船也未达到该船型市场份额的三成。
量之和分别占全球的96.2%、95.8%、94.7%。修正 20 05 —2 02 3年 全球 市 场新 船 接单 量占 比 如图 2
总吨方面,中日韩三国总体占比分别达到全球 所示。
91.3%、94.5%、88.7%的份额。从细分船型市场份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年份
日本 中国 韩国 其他
图2 2005—2023年全球市场新船接单量占比
资料来源: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英国克拉克松。

(二)细分船型市场 59.1%。在新船订单数量增长的同时,新船价格也
1.油船:新船订单大幅增长 呈上升趋势。截至目前,克拉克松油船新造船价格
在经历了多年的持续低迷后,油船新造船市 指数已经达到了208点,同比增长8.4%,远高于前
场在2023年彻底爆发。克拉克松统计数据显示, 五年165点的平均水平。2024年,原油海运贸易量
2023年全球油船接单总量2 871万载重吨,是去年 较上年将略有下降,成品油船海运贸易量同比将大
的3.2倍;造船完工量1 488万载重吨,同比下降 幅增长,油船运力需求依然强劲。与此同时,油船
47.8%;年末手持订单量4 785万载重吨,同比增长 整体手持订单量仍处于历史低位。在市场需求改善

2 2024年 总第344期
航运市场

和未来运力增长有限的情况下,油船船东普遍对市 单量变化情况如图3所示。
场前景持乐观态度。2013—2023年油船市场新船订

6 000
4 972
5 000

4 000
3 494 3 360
3 000 2 871
2 519 2 560 2 515
2 392
2 075
2 000
1 191
909
1 000

0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年份
图3 2013—2023年油船市场新船订单量变化情况
注:含原油船、成品油船和化学品油船。
资料来源: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英国克拉克松。

2.散货船:新造船市场“不温不火” 4.1%。2024 年市场交船量减少及拆船量潜在增加


2023年,海运贸易量增速由负转正,但未带来 将有助于进一步减少船队供给增量,理论上2024年
散货船市场的明显好转。克拉克松统计数据显示, 散货船市场收益存在改善的可能性,但预计仍难以
2023年全球散货船接单量3 337万载重吨,同比 回到2021年高收益水平。2013—2023年散货船市场
下降6.8%;造船完工量3 509万载重吨,同比增长 新船订单量变化情况如图4所示。
11.5%;年末手持订单量8 68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

12 000
10 416
10 000

8 000
6 341
6 000 5 206
4 324 4 358
3 264 3 580 3 337
4 000
2 964 2 460
2 000 1 066

0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年份
图4 2013—2023年散货船市场新船订单量变化情况
资料来源: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英国克拉克松。

3.集装箱船:箱船市场持续大幅回落 TEU,同比下降46.1%;造船完工量221.3万TEU,
在全球主要经济体加息、高通胀等因素影响 同比增长118%;年末手持订单量687.7万TEU,同
下,2023年全球经济和消费受到冲击。而伴随着大 比下降9.2%。从发展趋势来看,目前全球箱船手持
量箱船的交付,集运市场供需关系失衡,运价总体 订单规模巨大,在建箱船进入大规模交付期,船队
走低,给箱船需求带来不利影响。克拉克松统计数 运力增速将明显高于海运需求增速。尽管上游集运
据显示,2023年全球集装箱船新船订单约153.3万 市场的下行对新造船市场产生了明显影响,但船队

第47卷 第2期 3
航运市场

存在绿色更新换代需求,仍有规模性箱船订单投 2023年集装箱船市场新船订单量变化情况如图5
放。2024年,集装箱船新造订单将进一步减少,主 所示。
要集中在LNG、甲醇、氨等绿色动力船。2013—
500
448.7
450
400
350
300 284.1
250 215.6 224.3
200
153.3
150 125.6
116.8
106.3
100 82.0 77.8
50 30.8
0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年份
图5 2013—2023年集装箱船市场新船订单量变化情况
资料来源: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英国克拉克松。

4.液化天然气船:新造船订单显著回落 国8家船企承接,韩国为现代重工、现代三湖、韩
2023年液化天然气(LNG)船全年运费保持 华海洋(原大宇造船海洋)和三星重工,中国为沪
强劲势头。克拉克松数据显示,2023年气体运输 东中华、江南造船集团、大船集团和招商重工。预
船新船价格指数由175.07点提升至198.07点,同 计2024年美国、卡塔尔、澳大利亚和俄罗斯将继续
比增长13.1%;2023年LNG船新船成交量共66艘、 保持主要的天然气出口国地位,全年将交付约72艘
1 131万m ,同比分别下降64.3%和64.1%,造船
3 LNG船,LNG船队的增长速度将可能超过LNG海运
完工量共41艘、571万m3,同比分别增长20.6%和 贸易量,给运价水平施加压力,同时给新船订单带
22.5%,年末手持订单量为341艘、5 799万m3,同 来利空。2013—2023年液化天然气市场新船订单量
比分别增长5.2%和7.8%。新船订单主要由中韩两 变化情况如图6所示。

2 000
1 800 1 734

1 600
1 400
1 200
1 000
800 690
603 631 621
600 481 484
400 345
275
200 77 142

0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年份
图6 2013—2023年液化天然气市场新船订单量变化情况
注:LNG运输船、液化石油气(LPG)运输船。
资料来源: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英国克拉克松。

4 2024年 总第344期
航运市场

5.豪华邮轮:市场正在复苏 船舶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的整合重组。
随着全球疫情逐步缓解,邮轮市场正在快速 (二)韩国出台政策全力维持产业竞争力
复苏。克拉克松数据显示,2023年邮轮订单共 韩国出台一系列造船业支持政策,巩固其全球
8艘、39万修正总吨,该数量与2022年基本持平, 市场竞争优势,积极应对全球竞争与挑战。韩国产
较2019年的历史高点差距较大;完工交付量共 业通商资源部发布了“K造船新一代领先战略”,
20艘、155万修正总吨,同比分别下降13.0%和 计划在五年内为造船业再投资5.4亿美元,目标是
20.3%;年末手持订单量为56艘、517万修正总吨, 抢占下一代造船市场80%以上的份额。在尖端船舶
同比分别下降20.0%和18.9%。从各船厂的手持订 领域,韩国海洋水产部发布了《尖端海洋移动培育
单情况看,未来5年预计有56艘邮轮陆续交付。中 战略》,将为环保船和自主航行船舶建造提供全方
国交通运输部2023年发布《关于做好全面恢复国际 位支持。与此同时,韩国造船业正面临严重的劳动
邮轮运输有关工作的通知》,全面恢复进出中国境 力短缺问题,大大增加了韩国船企造船订单延期交
内邮轮港口的国际邮轮运输,一定程度上可以提振 付的风险。为解决这一突出矛盾,韩国政府采取多
未来短期邮轮市场的消费需求。 项措施加快向造船业“输血”,例如,将外国专业
人力(E-7)就业签证审查发放的周期大幅缩短至
二、主要造船国家(经济体)回顾与展望
1个月,通过了允许造船业每年可补充5 000名外籍
(一)日本持续推动船舶脱碳与数字化 劳工的专用配额新设方案等。据悉,2023年韩国
日本持续在船舶脱碳与数字化方面发力,推进 造船业新聘工人共计约1.5万人,其中外籍劳工约
造船业的可持续发展,并取得实质性进展。脱碳方 1.2万人,占比超80%。
面,重点研发领域包括清洁燃料尤其是氨燃料发动 根据“K造船新一代领先战略”,未来韩国造
机及相关配套设备,2023年由日本多家船舶企业合 船业的重点工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发
作研发的世界首台四冲程氨燃料发动机启动陆上实 展新技术和替代燃料,推进LNG、氨和氢等脱碳时
验,实现混烧比例80%的燃料氨稳定燃烧。数字化 代关键燃料技术的商业化;二是推动整个造船业的
方面,重点研发领域包括自主航行船舶、智能辅助 提质升级,加快数字化转型和智能船厂建设,以提
船等,年内日本无人船项目“MEGURI2040”第二 高生产效率、缩短建造周期,通过合理改善签证制
阶段正式启动,包括三井造船、日本邮船、川崎汽 度等建立可持续的外国人力资源供需体系;三是完
船在内的51家船舶上下游企业组成了“DFFAS+” 善法律制度和基础设施建设,如完善金融支持基础
联盟,目标是到2025年实现完全自主航行船舶的全 设施体系,制定《新一代造船工业法》,促进技术
面商业化。此外,年内日本国土交通省出台了首个 开发和商业化等。
专门针对船舶供应链发展的政策——《确保船舶零 (三)中国持续推进造船能力水平提升
部件稳定供应的政策》,政府向船舶设备制造商提 中国船舶工业夯实“稳”的基础,激发“进”
供经费支持,引导产业资源聚集,加快生产能力建 的动能,推进国家造船能力水平提升,向造船强国
设,保障绿色数字相关船舶设备和零部件供应链的 不断挺进。一是造船业发展势头强劲,我国2023年
安全稳定。 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以载重吨计
结合年内发展特点,未来日本船舶工业或将继 分别占全球总量的52.6%、64.5%和51.1%,三大指
续推进以下几方面发展:一是继续推进低碳/零碳 标全面增长,国际市场份额继续领先;年内我国首
船舶及相关产品发展,重点包括氢、氨等清洁燃料 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正式命名交付,
及相关装备;二是加快推动船舶和船厂的数字化、 意味着我国已经集齐造船业“三颗明珠”,成为唯
智能化技术发展应用,特别是在政府的支持和引导 一一个能够建造全谱系船舶的国家。二是积极响应
下,日本将加快无人船的商业化进程;三是日本造 市场变化推动新船订单向高技术、高附加值转型,
船业连续多年的大规模并购重组接近尾声,将带动 中国船企先后承接21万t氨燃料双燃料散货船、甲

第47卷 第2期 5
航运市场

醇双燃料动力超大型油船(VLCC)等绿色低碳船 为推动新造船市场可持续发展重要因素,面对更严
型订单,并交付了全球最大24 116 TEU超大型集装 格的政策法规环境,欧洲船东订造了大批绿色环保
箱船、全球最大7 600车位LNG双燃料动力汽车运输 新船,其市场份额显著提升。在绿色动力船舶领
船等高端船型。三是船舶配套产品应用加速,双燃 域,欧洲船东积极布局甲醇、氨、氢等绿色燃料,
料发动机、FGSS燃气供应系统、船用起重机等国 联合相关方打造能源供应链与基础设施。德国、芬
产配套设备装船率持续提高,在数字化、智能化等 兰、荷兰、挪威、丹麦等欧盟国家政府与其海事部
方面也取得了重要进展,数字孪生、智能控制、远 门合作,相继推出了支持海事工业绿色转型的政
程诊断等设备系统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策,加大研发资金的支持力度,以促进海事工业的
下阶段,中国船舶工业将持续深耕海洋强国建 技术创新。
设关键领域,全面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等重大战略 从短中期来看,欧盟未来还将继续通过各层级
部署。一方面,抓住绿色航运、智能航运等产业发 法规和市场手段,加速实现国家航运、港口的深度
展大势所带来的造船新机遇,继续加大科技创新力 减排。欧盟船东将通过提高船舶的燃油效率、使用
度,布局“去碳化”、“数智化”技术产品。另一 更环保的替代燃料、改进船舶设计等手段来满足环
方面,引导行业企业不断提升对国际规则标准的重 保要求。虽面临着运营成本和财务风险增加的巨大
视度,通过一系列国际平台参与国际规则标准修 挑战,但诸如马士基、地中海等许多欧盟船东也认
订,输出中国技术方案,进而推动国际技术交流和 为,在政策法规的刺激下,欧盟的航运脱碳技术配
产业合作。 套产业会得到迅速发展,加上清洁燃料供应和基础
(四)欧盟加快执行海事减排政策法规 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其脱碳更具经济性优势。
欧盟的航运减排规则基本清晰,加速减排的大
作者简介:
势已定,欧洲船东正在积极布局,为全球船队的绿 谢坤烜,宁波蓝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师。
色转型做出表率。2023年,欧盟有关航运业纳入欧 朱智凤,宁波蓝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师。
盟排放交易体系(EU ETS)、FuelEU Maritime法案 金伟晨,船舶信息研究中心,硕士,工程师。
等减排法规陆续生效,该两部法规是欧盟在2021年 阴晴,船舶信息研究中心,硕士,高级工程师。
谢予,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博士,高级工程师。
推出的“fit for 55”一揽子计划中的一部分,主要
通过“购买碳配额”和“限制船用燃料的温室气体
含量”实现不同阶段的减排目标。当前航运减排成

6 2024年 总第344期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