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2

《透视学》复习提纲

一、 名词解释
1、透视:是一种绘画活动中的观察方法和研究视觉画面空间的专用术语,它通
过透明平面观察,研究透视图形的发生原理,变化规律和图形画法。
2、隐没透视:物体明暗对比和清晰度随着距离增加而减弱。
3、大气透视:色彩因为大气阻隔而产生的变化即色调虚实,例如在风景画中随
着远离色调会变的更接近天空的颜色,画面中暖色显得贴近,冷色显得退远。
4、距点:是于画面成 45°角的水平线段的灭点。距点到心点距离与视距相等。
一幅画面上只有两个距点。
5、测点:测点是以灭点为圆心(平行透视是心点,成角透视是余点),以灭点
至视点的长度为半径,转移至视平线上即是测点(平行透视是距点;成角透视
是测点)的位置。
6、视域:眼睛看出去观察到的空间范围,形状象圆锥体。
7、倾斜透视: 一条线段或者是一个平面与基面产生除 90 度外的角度的关系后
出现的透视现象
8、阴影透视:是指物体受光后产生的阴面和影面的透视变化规律。
9、成角透视:平行于基面又与画面成除 90°以外的其他角度的线段,或由这
种线段组成的面与体。它们和视点、画面构成成角透视关系。
10、俯仰视灭点规律:俯仰视的物体竖直边线的灭点是在视点的垂直上下方,
仰视称顶灭点,俯视称底灭点,同时物体与地面平行与画面成角度的边线始终
保持水平方向,消失到地平线的灭点 。
11、灭点法:根据透视规律中近大远小的透视消失原理和相同空间位置物体水
平移动或垂直移动大小不变的原理来完成的。综合运用了消失原理和不消失原
理两种方法。
12、视高法:根据标准人与视高的相对稳定关系,在任意空间位置均体现这种
关系的法则来完成人物透视的。
13、地平线:地平面尽头所见天地交界的水平线为地平线,它映现于画面的高
度与视点等高。在画面上平视的地平线与视平线重合;斜俯、仰视的地平线分
别在视平线的上、下方;正俯、仰视的画面上只有视平线,没有地平线。
14、反影:水面、镜面、光滑的平面在光线的作用下都能对外界景物产生一种
反射映像作用,映像叫反影。
15、光足点:光点在投影面上的垂直落点叫光足点
16、视高:平视时,视点至被画物体放置面(地面或桌、台面)的高度,在画
面上即基线至地平线的高度。
17、原线:指与画面保持平行关系的直线,在透视图中,不发生变化,仍保持
原来的方向。
18、变线:与画面成角的线在透视图中发生变化,互相平行的线会消失在一点。

19、倾斜变线:与基面产生除 90°以外的所有角度关系。又与画面产生任何角
度的关系时的透视状态。
20、视角:眼睛所看到上下、左右范围的角度,在绘画上一般采用在 60°范围
以内的视角。
21、画幅:在画面上 60°视角的视圈线范围以内所选取的一块作画面积,它的
边线起着选景框的作用。
22、基面:承载物体的平面,一般指地面,地面是最大的基面。不同的放置面

就是不同的基面。如窗台,桌面,等。基面永远都是水平状态的。
23、视圈线:视域圆锥曲面和画面的交接线,在绘画上一般采用 60°视角的视
圈线。
24、线透视:场景中的远伸平行线,越远越聚拢,直至汇合为一点。
25、视中线:视域圆锥体的中心轴,是视者所看方向的中心视线,或称中视线,
视心线,视轴等。

二、 作图
1、作平行室内景物透视构图一幅(要求能根据尺寸画出门、窗、窗帘盒、
地砖、桌子、床等室内物体)
2、作成角室内景物透视构图一幅(要求能根据尺寸画出门、窗、窗帘盒、地砖、
室内物体)

3、作一成角透视的台阶(要求四级以上)与地面倾斜角度 30°。
4、作平行透视台阶(要求四级以上)与地面倾斜 30°
5、画 出 成 角 透 视 建 筑 外 观 , 根 据 要 求 分 出 层 数 和 房 间 数

6、按已定光源作室内灯光阴影图
7、作一单杠或立方体的日光左右射阴影透视(左图);后射光阴影透视(中图);前射光
阴影透视(右图)

8、 与基面和画面都是垂直关系的镜影透视(或作一立方体镜面反影透视)

9、 作垂直于基面平行于画面的镜影透视图
10、 垂直于基面与画面成任意角度的镜面反影透视

11、平行于基面于画面垂直的镜面反影透视(水面倒影)
12、作一于画面垂直的圆的透视图

13、 作一于画面成角的圆的透视图
14、、用灭点法画不同高度水平面及斜面上 A、B、 C、D 四个人的人高

15、用视高法作画面上 4 个不同位置的人高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