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7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7年第 6期

现代汉语双宾句的再认识

李 敏

提要 本文重新审视了双宾句的性质‚认为:(1)能够构成双宾句的动词是一个开放的
类‚二价动词也可以构成双宾句。能够构成双宾句的二价动词除了施事论元、与事论元外‚一
般可以带三种论元‚即受事论元、材料论元和结果论元;(2)双宾句式是一个连续统‚它是一个
原型范畴‚有其典型成员和非典型成员。
关键词 双宾句;开放的类;二价动词;连续统

一 以往对双宾句性质的争议

双宾句长期以来都是研究热点‚大家对它的性质和范围有诸多不同的看法。综合来看‚马
庆株 (1
983)的范围最广‚只要在形式上是 “VN1N2 ”的句子就算是双宾句‚这使得很多兼语句
和带动量补语的单宾语句都算成双宾句了‚显然范围过大。顾阳 (1
999)的范围是最窄的‚认
为只有马庆株 (1
983)所说的带第一、二类宾语 (即客体宾语和予夺宾语 )的句子才是双宾句‚
把 “告诉 ”类、“表称 ”类双宾句都排除在外。沈阳 (1
994)、李宇明 (1
996)对双宾句的限定也比
较严格。
争论的一个很重要的焦点是像 “我吃了他三个苹果 ”、“打碎了他四个杯子 ”这样的句子性
质归属。为了证明这样的句子是双宾句‚不是单宾句‚各人都使用了不同的论证方法‚其中徐
杰 (1
999)和陆俭明 (2
002)的论证方法最有特色。徐杰运用了生成语法的 “约束理论 ”及其三
原则分析了汉语中 “张先生打碎了他四个杯子 ”这类结构的性质‚认为如果 “他四个杯子 ”是定
中关系的话‚那 “他 ”可以和 “张先生 ”同指‚但实际上它们是不能同指的‚所以 “他 ”是宾语‚不
是定语。陆俭明的论证也很有意思‚他将 “一共 ” “总共 ”这样的副词作为砝码‚来检测这样的
句子是不是双宾句。因为这两个词做状语时语义指向的成分一定是个数量成分‚而且这个数
量成分之前‚不能再带有限定性定语成分‚包括表示数量关系的定语。因为可以说 “总共 /

共吃了他三个苹果 ”‚所以 “他三个苹果 ”不是偏正结构。 “他 ”和 “三个苹果 ”之间虽然有语义

上的领属关系‚但没有直接的句法关系。
之所以大家对双宾句的范围、性质有如此大的争议‚是因为我们对双宾句的性质的认识还
比较模糊。因此‚本文着重重新审视双宾句的性质。

二 能够构成双宾句的二价动词是一个开放的类

2.
1句式语法 (Co
nst
ruc
ti
onGr
a r)认为‚不同的词类序列代表不同的句式‚但是句式并
mma
不等于构成句式的词语的简单相加。一个句式就是一个完形‚一个结构整体。整体是大于部
38
分之合的‚它不完全是从对组成部分的分析中推断出来的。因此‚这种句式的整体的配价要求
是大于其组成部分之中动词的配价要求的。
2.
2从整体上看‚典型的双宾句的句式语义是表示 “施动者有意识的使事物的领属权发生
转移 ”。具体的说有以下一些要求:
第一‚主语在论元角色层级上一般是施事论元。
第二‚间接宾语 (OI)在论元层级上一般是与事论元。直接宾语 (OD)在论元层级上一般
是受事论元‚前面一般都有数量成分修饰。
第三‚或者间接宾语 (OI)与直接宾语 (OD)‚或者主语与直接宾语‚它们之间有广义上的
领属关系‚而且直接宾语所表示的事物 (受事 )大都是可转让、可转移的。
2.
3既然句式语义的控制作用大于动词本身的语义‚那么如果我们仅仅用语义特征分析
法来分析动词本身而不考虑句式要求‚显然解释力不够。陆俭明 (2
002)已经做了这方面的努
力‚他在列举了 1
04个非给予义的双宾结构中的动词 (绝大部分是二价动词 )后指出‚“这 1
04
个动词就很难依据它们的语义特征来给它们分小类 ”。陆文想以列举的方式穷尽能够进入双
宾句的动词的做法似乎值得商榷‚因为一个句式是一个完形‚它具有一种泛化力量。比如说‚
好的标本如典型的三价动词进入双宾句当然没问题‚但还有一些不是那么好的标本‚人们对它
的认识就有可能出现分歧‚陆文提到的 “修了他两扇门 ”就属这种情况。有人觉得这样的句子
不太合语感‚这说明 “修 ”这个动词处于边缘状态‚算不算双宾动词就会引起争论。因此‚我们
应该用柔性的办法处理‚把握句式就是一种语法研究中的 “综合 ” (沈家煊 1
999)。
陆文承认‚虽然列举了 1
04个动词‚但也 “可能有遗漏 ”。其实‚即使不算 “修 ”这样有争议
的边缘成员‚仅那些比较容易被认同的动词也远远不止这 1
04个。我们考察了孟琮等编著的

汉语动词用法词典 》(1
999年版 )‚从中找出了陆文遗漏的动词‚限于篇幅‚我们只将以字母 A
-C开头的 1
69个动词列出 (见附录 )。1
69个动词中可以构成双宾句的有 8
8个‚占了 5
2%。
但如果因此就把它们都看成三价动词‚那三价动词也太多了‚并且很多动词的典型用法不是双
宾句‚而是一般主谓宾句。如果因为一个动词有特殊的用法而把它归在三价动词里是否合理?
2.
4解决问题的关键还在于我们要区分 “动词的配价 ”和 “句式的配价 ”。 “动词的配价 ”
实际上是一种分析的方法‚而 “句式的配价 ”实际上是一种综合的方法 (沈家煊 2
000)。句式
的配价要求要大于动词本身的配价要求‚所以动词在进入到某种句式以后‚它的某些语法属性
可能会起一些变化。我们应该看到‚那些能够构成双宾句的二价动词本身还是二价的‚这种二
价是指脱离某些特定句式‚或存在于中性语境中的二价‚是静态的二价‚而它们的三价是与某
些特定句式联系在一起的‚是动态的三价。陆俭明 (2
002)提到郭锐的 “语法的动态性 ”理论‚
实际上表达的也是类似观点‚可以说‚这一观点和句式语法不谋而合。所以‚我们运用句式语
法就可以很好的处理上面的问题。
2.
5Do
wty(1
991)的题元理论认为‚题元角色是一个边界模糊的丛集概念‚只需要两个角
色就可以有效地描述论元选择‚即原型施事和原型受事 (详参陈平 1
994‚程工 1
995‚顾阳
1
994‚张伯江 2
002)。原型施事有自主性、感知性、使动性、移位性和自立性五个特征‚原型受
事有变化性、渐成性、受动性、静态性和附庸性五个特征。袁毓林 (2
002)在此基础上划分出了
1
7种论元角色。
用这一理论来审视双宾句‚可以看出‚既然双宾句表示一种领属关系的转移‚那么它的直
接宾语一定要有可处置性 (因此它的论元角色应该有 “变化 ”的特点 )‚还要有某种 “可让渡
39
性 ”。结合袁毓林 (2
002)‚我们发现直接宾语能够符合以上论元特点的有三种‚即受事论元、
结果论元和材料论元‚它们都有 [ +变化 ]的论元角色特征。受事论元的特征是 [ +受动 ] [ +
变化 ] [ +自立 ] [ -渐成 ] [ +关涉 ] [ -类属 ]‚结果论元的特征是 [ +受动 ] [ +变化 ] [ -自
立 ] [ +渐成 ] [ +关涉 ] [ -类属 ]‚材料论元的特征是 [ -使动 ] [ -受动 ] [ +自立 ] [ -附庸 ]
[ +位移 ] [ +变化 ]。
能够构成双宾句的二价动词大多数带有受事论元‚因为受事论元有较强的可处置性‚只有
这样‚事物的领属权才有可能发生转移。如果没有受事论元‚就不太可能构成双宾句‚比如
“报复 ”‚后面一般都要有 “对象 ”论元‚而 “对象 ”论元很难成为被领属物。其他的非受事论元
也是一样‚比如动词 “住 ”‚毫无疑问应该接 “处所 ”论元‚如 “他住北京 ”‚但处所是不能转让
的‚也没有 [ +变化 ]的特点‚因此这样的动词也不能构成双宾句。
带材料论元的二价动词也可以构成双宾句‚如 “这种钢炉每天消耗我们公司一千吨煤 ”。
动词一般表示对材料的消耗‚虽然 “材料 ”在动作发生后起了某种变化‚但 “材料 ”本身在动作
发出以前是存在的‚所以材料论元有 “自立性 ”特征。
结果论元一般是因为某个动作带来某种结果‚有时候可以把这种结果施加到别人或转让
给别人‚所以结果论元的转移可以看成一种广义上的转移‚因此带这种论元角色的二价动词可
以构成双宾句‚如 “写给我一封信 ”。当然‚它们必须带有一定程度上的受动性。另外‚和话语
域有关的动词带的论元无一例外都是结果论元‚因为话语域的特点决定了论元 [ +渐成 ]、[ -
自立 ]的特点‚论元是后于动作的发生而存在的。所以它们不能转换成 “把 ”字句‚因为 “把 ”的
宾语必须要有自立性 (张伯江 2
000)。即使是一般的三价动词‚如果带有与话语域有关的论
元‚也不能够转换成 “把 ”字句。例如:
(1)我给了他一些忠告。→∗我把那些忠告给了他。
(2)我送他两句话。→∗我把这两句话送他。
由于话语域的特殊性‚有些涉及到话语域的二价动词虽然带的是 “对象 ”论元‚也可以构
成双宾句。例如:
(3)我表扬 /
夸奖了三班五个人。
这样的动词不多‚所以下文不再详细论述。应该指出的是‚这样的动词看起来带 “对象 ”
论元‚但实际上实施这些动作时必然要用话语。因此我们还是可以把它们看成是带结果论元
的‚是带结果论元的双宾句中的一个小类。
材料论元、受事论元与结果论元最大的不同在于‚材料论元和受事论元有 [ +自立 ]的特
点‚而结果论元则没有‚因为材料论元和受事论元所指示的事物都是在动作发生以前就存在
的‚而结果论元所指示的事物则是动作发生以后才存在的。
综合来看‚双宾句的配价模式最典型、同时也运用得最多的是 P(施事、与事、受事 )‚当然
还有不那么典型的 P(施事、与事、结果 )和 P(施事、与事、材料 )。后两种主要用于二价动词构
成的双宾句中。

三 双宾句式是一个连续统

以往人们在词类划分时遇到诸多困惑‚原因就在于把词类看成成员边界一清二楚的离散
系统‚所以史有为 (1
992)呼唤词类问题上的 “柔性 ”‚袁毓林 (1
995)更是明确提出了基于原型
的词类系统‚认为每一类中都有典型成员和非典型成员之分。句法成分也有典型和非典型之
40
分‚比如最典型的主语是施事‚像受事、工具、时间、处所等语义格只能是非典型的主语‚而即使
是这些语义格之间也有典型性程度的高低。像双宾句这样的句法结构也不例外‚它也是一个
原型范畴‚从典型成员到非典型成员呈现一个连续统。
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观察到双宾句典型和非典型的对立‚比如从主语的角度看‚有生主体
的句子比无生主体的句子典型。例如:
(4)a
.我花了她两百块钱。
b.这条裙子花了她两百块钱。
述人有生主体比非述人有生主体典型。例如:
(5)a
.我每天供应学生一顿午饭。
b.学校每天供应学生一顿午饭。
3.
1三价动词构成的双宾句无疑是典型的双宾句‚而二价动词构成的双宾句与之相比则
是不典型的双宾句。这突出体现在频率上‚三价动词构成的双宾句占了绝大多数‚而二价动词
构成的双宾句只是一小部分。其次‚在现实句或一个自足句中‚三价动词构成的双宾句对直接
宾语的数量词要求不是那么严格‚有的直接宾语没有数量词也可以成立。例如:
(6)王老师教我们语法。
一般所说的 “教 ”类和 “问 ”类的三价动词似乎都有这个特点。别的动词有时也可这么用:
(7)据星报报导‚朱虹欠司雯母亲钱‚对司雯母亲一再催他还钱感到很不耐烦‚因此和王
津 (二十八岁 )共同绑架二十三岁的司雯。 ( 《
联合早报 》
200
2年 4月 2
7日 )
(8)昨天他送了我礼物。
例 (7)“欠司雯母亲钱 ”就没有数量词。其实这样的例子很多‚比如给予句 “给他书 ”、“赔
他钱 ”‚获得句 “偷他钱 ”、“抢他皮包 ”等。这是因为三价动词是典型的双宾动词‚它在认知上
的有界性很强‚因此有时不需要一定用数量词来标记双宾句的有界性‚句子的可接受性也很
强‚所以对它的限制也就少一些。但是二价动词构成的双宾句就不一样了‚它们在现实句或一
个自足句中一般很难删去数量词。例如:
(9)昨天我吃了他三个苹果→∗昨天我吃了他苹果。
(1
0)昨天他尝了我两道菜。→∗昨天他尝了我菜。
当然‚在虚拟句中‚二价动词有时也可不带数量词。例如:
(1
1)他回来怎么办?我背他书包的话‚他会生气的。
表给予义的三价动词构成的双宾句‚它们的直接宾语一般都可以以话题化的方式 (定指
的形式 )移到句首。例如:
(1
2)我送了他一件礼物---那件礼物我送了他。
而表给予义的二价动词构成的双宾句就不能这么用。例如:
(1
3)他掰了我一点面包→∗那点面包他掰了我。
表获得义的三价动词构成的双宾句不能这么用‚表获得义的二价动词构成的双宾句更是
不能这么用:
(1
4)他裁了我两尺布。→∗那两尺布他裁了我。
3.
2即使在三价动词构成的双宾句内部‚也有典型成员非典型成员之分‚即有典型性程度
上的差别。张宁 (2
000)、张国宪 (2
005)明确指出‚双宾句的原型语义是 “索取 ”‚而非 “给予 ”。
我们同意他们的观点‚因为至少从标记性上来讲‚“给予 ”义的双宾句是有标记结构‚有时需要
41
带 “给 ”‚而 “获得 ”义的双宾句则不需要‚这在有歧义的三价动词 “租、借 ”上表现得最为明显。
例如:
(1
5)a
.我租给他一间房。
b.我借给他两百块钱。
加了标记后歧义就消除了。没有一种原型是有标记的‚所以在双宾句的典型性上‚“获
得 ”义的句子要大于 “给予 ”义的句子。这从下文对双宾句的动词的分析中也可以看出来。
3.
3二价动词的内部也有典型性程度的高低。一般来说‚直接宾语是受事论元的双宾句
比直接宾语是结果论元的双宾句的典型性高。例如:
(1
6)a
.他拿了小王五件衣服。
b.那小孩拉了我一身屎。
从数量上说‚直接宾语是受事论元的双宾句占了绝大多数‚而直接宾语是结果论元的双宾
句只是一部分。从语义上说‚结果论元的双宾句有一种 “致使 ”的意味‚如例 (1
6b)就有 “使我
有一身屎 ”的意味‚所以顾阳 (1
999)就明确主张不把它们看成双宾句‚张伯江 (1
998)则怀疑这
样的句子是兼语句‚这正说明了它在典型性程度上比较低。
3.
4由于二价动词构成的双宾句不那么典型‚所以它与别的类型的句子之间的边界比较
模糊。例如:
(1
7)a
.他浪费了我两个小时。
b.他说了我两个小时。
.他等了我两个小时。

时间一般是不可转让的‚但有时可以让渡。同样表示时段‚例 (1
7a)可以问 “他浪费了你
什么?”‚但例 (1
7b)、(1
7c)却不能‚所以例 (1
7a)很可能是双宾句。例 (1
7c)不能说 “我被他等
了两个小时 ”‚所以不是双宾句。至于例 (1
7b)就有些麻烦‚它不能问 “什么 ”‚但可以说 “我被
他说了两个小时 ”‚处于临界的状态。根据原型语义‚我们倾向于不把它看成双宾句。
3.
5因此‚如果我们用例句的方法来表示这个连续统的话‚它大概可以是这样的:
(1
8)我抢了他五百块钱→我送给他一件礼物→我吃了他三碗饭→我抹了他一脸泥→?他
浪费了我两个小时→??他等了我两个小时→∗他打了我一下
加 “?”和 “∗ ”号句子的双宾句资格已经开始让人怀疑了。但即使这样‚它们与双宾句原
型相似性的程度上也有高低‚打一个问号的句子可以问 “他浪费了谁两个小时 ”、“他浪费了你
什么 ”‚所以相似性最高。打两个问号的句子 “两个小时 ”可以看成一个名词性成分‚是名量‚
所以它和原型还有些相似。最后一个句子中的 “一下 ”则肯定是个动量‚所以它和原型就离得
非常远了‚因此绝大多数人都很肯定地认为它不是双宾句。

双宾动词的开放性和双宾句式的连续统性质是相互联系的。正因为其开放性‚所以从典
型的双宾句到不典型的双宾句是一个连续统。正因为是一个连续统‚所以对某些句子的判定
可能存在问题。陆俭明 (2
002)提到开始大家对 “修了他两扇门 ”这样的句子感到怀疑‚经过调
查发现是可以接受的‚这一现象正说明了双宾句式的连续统性质--- “修 ”这样的二价动词构
成双宾句不是典型的双宾句‚所以它构成的双宾句的频率和可接受性就没有三价动词构成的
双宾句高。

42
附录
挨挨了他两顿骂 安安五组三个人‚安六组四个人 /医生安了他五个假牙 /安他一个罪名 熬熬过我们农场两种绿豆 掰掰了我一点面包
摆他摆出了我两个缺点 摆脱他摆脱了公司很多事务性的工作 绑绑了他一个死结 包 包了这本书三层纸 /他包我三个月的时间 /他包
了这趟火车三个车厢 包围包围了敌人两个据点 剥剥下了他两件衣服 保留 保留了毛泽东两本日记 抱 他抱走我一摞衣服 报销
学校报销了我两万块的医药费 暴露这暴露了我们两方面的问题 表现这表现了我们两方面的不足 表演我们一共表演了马季五个经
典的相声 背他背走了我们两个背包 剥削剥削了我们无数的钱 驳斥驳斥对方两种错误的论调 布置 布置我们五道题 擦 擦了他
两块玻璃 猜他猜出了我五道灯谜 裁裁了我两尺布 /公司裁了我们二十万元的预算 采采了我家两朵花 采购采购了我们五十万斤苹
果 采纳采纳他两条意见 采用采用他们两种新工艺 参观参观了他两处别墅 参加参加了学校两个社团 参考参考了我两篇论文
藏他藏了齐白石五幅画 操心她操心孩子两件事:结婚和工作 操纵他操纵过我们三种纺织机 测测了他两次体温 测量 测量了王家
三块地 测验这次学校测验了我们三门课 插插他们班三个学生 差差我五百块钱 铲 铲了他几锹沙子 尝 尝了他两道菜 偿还 偿
还了他两百元 唱唱了沙家浜两个片段 抄抄了我两道题 /抄了他们村五户人家 抄写抄写了马克思两条格言 炒炒了分公司五个工人
扯扯了我的衣服三个口子 撤撤了他两件展品 撤消撤消了他们几个不合理的命令 称 称了他两斤鸭梨 盛 盛碗里三条鱼 /盛我一碗
汤 冲洪水冲了大坝两个洞 抽抽了我两张大团结 /抽了我们单位五个干部 /抽了我两根烟 除 除了桃树很多虫 锄 锄了王奶奶家两亩
地 处理处理一班五个人 传传了他两手好球 /传了他一手好手艺 传达传达了党中央两个文件 传染他传染了我两种疾病 吹 大风
吹走了我两件衣服 刺激医生刺激了他两根大脑神经 存存冰箱两条鱼 搓搓了我两件衣服

附注
①按陆先生的办法固然可以检测很多句子‚但是还有一些不足‚比如像 “他泼了我一身水 ”这类句子就无法用
这一方法‚因为此类句子里面的 “一 ”有 “满、全 ”的意思‚很难用 “一共 /
总共 ”修饰。

参考文献
陈 平 1994 试论汉语中三种句子成分与语义成分的配位原则‚《
中国语文 》
第 3期。
程 工 1995 评 《
题元原型角色与论元选择 》
‚《国外语言学 》
第 3期。
顾 阳 1994 论元结构理论介绍‚《
国外语言学 》
第 1期。
顾 阳 1999 双宾语结构‚载徐烈炯主编 《
共性与个性---汉语语言学中的争议 》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
社。
李宇明 1996 领属关系与双宾句分析‚《
语言教学与研究 》
第 3期。
陆俭明 2002 再谈 “吃了他三个苹果 ”一类结构的性质‚《
中国语文 》
第 4期。
马庆株 1983 现代汉语的双宾语构造‚《
语言学论丛 》
第十辑‚商务印书馆。
沈家煊 1999 语法研究的分析和综合‚《
外语教学与研究 》
第 2期。
沈家煊 2000 句式和配价‚《
中国语文 》
第 4期。
沈 阳 1994 《
现代汉语空语类研究 》
‚山东教育出版社。
史有为 1992 《
呼唤柔性---汉语语法探异 》
‚海南出版社。
徐 杰 1999 “打碎了他四个杯子 ”与约束原则‚《
中国语文 》
第 3期。
袁毓林 1995 词类范畴的家族相似性‚《
中国社会科学 》
第 1期。
袁毓林 2002 论元角色的层级关系和语义特征‚《
世界汉语教学 》
第 3期。
张伯江 1998 名词的指称性质对动词配价的影响‚载袁毓林、郭锐主编 《
现代汉语配价语法研究 》(第二辑 )‚
北京大学出版社。
张伯江 2000 论 “把 ”字句的句式语义‚《
语言研究 》
第 1期。
张伯江 2002 施事角色的语用属性‚《
中国语文 》
第 6期。
张国宪 2005 双宾语结构式的语法化渠道与 “元 ”句式语义‚载徐杰主编 《
汉语研究的类型学视角 》
‚北京语
言大学出版社。
张 宁 2000 汉语双宾语句结构分析‚载陆俭明主编 《
面临新世纪挑战的现代汉语语法研究 》
‚山东教育出版
43
社。
Do
wt‚D.1991 The
y mat
icPr
ot-
oro
lea
ndAr
gume
ntSe
lec
tin‚Language
o ‚67‚3.

ARe
fle
cti
ono
nDo
ubl
e-Obj
ectCo
nst
ruc
tio
ninMo
der
nChi
nes

Abs
tra
ct Af
te
rr-
eex
ami
nin
gth
epr
ope
rti
eso
fDo
ubl
e-Ob
jec
tCo
nst
ruc
ti
on‚wea
rgu
eth
at

hos
eve
rbswh
ichc
anf
ormad
oub
le-
obj
ectc
ons
tr
uct
io
nbe
lon
gtoa
nop
enc
ate
gor
y.Ma
nyb
iva
len


erb
sca
nfo
rmDo
ubl
e-Ob
jec
tCo
nst
ruc
ti
onswh
ichc
ont
ai
nth
reek
ind
sofa
rgu
met:p
n ati
en‚ma
t ter
i-

lan
dre
sul
t‚b
esi
desa
gen
tan
dre
cip
ien
t.Do
ubl
e-Ob
jec
tCo
nst
ruc
ti
onsc
ons
ti
tut
eac
ont
inu
uma
nd

rot
ot
ypec
ate
gor
ywh
ichh
asi
tst
ypi
calme
mbe
rsa
nda
typ
ica
lme
mbe
rs.Th
eco
nfu
sio
nsb
efo
rea
re

ela
tedt
oth
osec
har
act
eri
st
ic
s.
Ke
ywo
rds Do
ubl
e-Ob
jec
tCo
nst
ruc
ti
on;o
penc
ate
gor
y;b
iva
len
tve
rb;c
s o
nti
nuu

(李 敏 2
000
30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
(责任编辑 张世方 )

中国语言学会第 1
4届学术年会征集会议论文提要
中国语言学会第 1
4届学术年会定于 2
008年 8月下旬在浙江省温州市召开。本届年会由
中国语言学会主办、温州大学承办‚年会将就汉语及民族语研究的诸多问题进行学术交流。凡
有意与会的会员‚请在 2
008年 1月 3
0日以前‚将论文提要 (4
00字以内为宜 )提交给学会秘书
处 (地址:
100
732北京市建国门外大街 5号中国社科院语言所中国语言学会秘书处;E-
mai
l:

ing
xl@c
as.o
s r
g.c
n)。论文提要经常务理事会评阅‚获得通过者将于 3月底收到与会通知。
(中国语言学会秘书处 )

扬雄 《
方言 》
与古代语言学文献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语举行

2
007年 9月 1
4-1
7日‚由北京语言大学主办、中华书局协办的 “扬雄 《
方言 》
与古代语言
学文献国际学术研讨会 ”在北京语言大学举行。应邀出席研讨会的海内外专家 6
0余名‚列席
会议的博士、硕士研究生 2
0余名。研讨会收到论文 (包括报告提纲、论文提要 )5
6篇‚与会专
家分别做了特邀报告、分组报告、大会报告。这次研讨会论文的议题主要集中在如下几个方
面:一是关于 《
方言 》
本体以及后世注家辞书类书等所引 《
方言 》
的研究。二是关于 《
方言 》

校勘注释研究。三是关于 《
方言 》
与汉语史研究。四是关于古代语言学其他专书和语言文字
现象研究。
(人文学院 )

44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