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6

第一篇

1 舞台燈光當頭照下,彷若陽光緩緩撒在你的肩上,人造的冷氣從出風口中滲出,低温的冷
流浸潤着全場,眾弦俱寂,期待着惟一的高音,一場演奏會正欲開拔。你着一身禮服,告訴自
己不要緊張,而其實捏着小提琴的手心,卻早已微微出汗。深呼吸,再深呼吸,把所有的不安
都吸進肺裏,再化成教練平時安定神經的格言吐出來,並藉此在場上表現出一臉凝煉的氣息。

2 你面對着觀眾,一任千軍萬馬在眼前奔騰起來,而你就是那揮鞭的主人。把小提琴放到肩
膀上,頭略微偏向,稍稍垂低,夾住琴身,發動的手勢正欲舉起,手指輕捻,停格半空,左手
按弦,右手輕輕一拉,既嗚咽又悠揚的尾音拖長響起來。那時,是響起,也是想起,你想起這
一切事物的那個瞬間,是父親在白日裏推上鐵門,整面的陽光,就隨着開啟的隙縫漸漸滿溢進
來,那個時候,你會看見父親逆光的背影,擺好工具桌,開始左右割鋸木頭的回憶畫面。

3 音韻流轉,咿咿呀呀的小提琴音,竟轉為一陣陣嘎吱作響的鋸木聲。

4 父親是木材工匠,家中從祖父一輩下來,就以木材為原料,製作各式各樣的器具,但到了
你這一代,早早挑明了不願意繼承這一行業,但父親仍想要你繼承家業,而你則想往音樂的道
路上走去,那架在你身上的小提琴身,就彷彿與父親鋸木聲響作分庭抗禮的抵抗。

5 從小到大,一樓的店面總是塵埃飛揚,木屑的細碎顆粒,像極了貼伏在沙灘上浪潮的泡沫,
總是永無休止的凝成一道小堤岸,並隨着時間逐漸湧上通往二樓的梯間入口,區隔着你與父親。
一樓與二樓,彷彿父子之間的界線分明,走下台階,那是他的地盤,走上台階,那是你的範圍,
你們的默契就在這之中不言自明,亦不互相干犯。父親身上也總是佈滿白色的點點碎屑,腰間
綁着一工具袋,這是多年以來,你對他的第一個的印象。

6 你隨着時間逐漸長大,一副軀體彷彿自最原始的胚胎中拔出,不斷抽長,面容亦漸漸變易,
長成與父親更相似的模樣。你走下台階,看見父親用角尺衡量着書桌的隔板間距,設定好每一
吋的距離。接着,就是拿起割刀裁切,一吋一絲都不能夠被誤算。電鋸、手工木鋸,一時之間
交互並用,嘎吱嘎吱,裁開每一個求學階段的早晨。通常那是比太陽還早的時候,父親雙手早
已沾滿白色的木屑,而你的書包以及各種器具上,似也蒙上一層白白的木屑灰色。

7 這使得你在成長的階段,下意識排斥了木工這個職業。

8 白色的粉末細屑飄上了制服及書包,導致總是在升旗的時候挨老師一頓罵,以及面臨同學
的惡意玩笑。那樣的不堪圍繞着你,潛進你血液的一個字眼,都彷彿逆鱗而行,要在骨血的流
動中,造出一陣陣的叛逆,直衝你的腦門,控制你的四肢。因此,你選擇了一條截然不同的道
路,就是拉小提琴,就好像愈是被認為不堪的,就必須以更高級的來填補,以此劃出分界,彰
顯你與其他人的格調有所不同。

1
9 於是,從高中時起,你於放學午後,黃昏正把大地融成一片淡黃橙橘,回到家中,用身體
架起小提琴,開始艱難的音階練習,而輕輕的那一拉一劃,正宣示了這裏是你的國度。就這樣,
白日與午後,樓上與樓下,父與子,父親以鋸木聲響割開清晨的序幕,而你則是以尷尬難聽的
初階練習,那一層層的琴音疊加而上,為你的生活日漸塗上了色彩。

10 但小提琴的練習總是尷尬,伴隨着你日漸增長的身子,拉開基本音階的練習,像與你喉中
的變化有所相應,正逢變聲期的你,說話有如鴨子一般,而琴聲也總在順勢而上時候,還沒拉
完七個音階,走向了破音的命運,而你亦因此更加沉默了。彼時,父親的木工生意正逢低潮,
他切鋸木質器具的聲響,亦正與我的小提琴遙相呼應,都是彼此尷尬的存在。一段時間後,你
的小提琴學習遭遇了關卡瓶頸,覺得灰心的你決定逃離練習的課堂,午後的光度黯淡了下來,
你早已忘記有多久沒這樣看着夕陽,整面大地像要燃燒似地紅了起來,但最終,亦只迎來黑夜
的餘燼。

11 結束了半日的遊蕩,回到家中,推開鐵門,父親坐在一旁的工作椅上,眼神正對着你踏入
鐵門的第一個瞬間,你心虛着迴避開來,就像夾住小提琴那樣,必須把下顎微微往下一偏,眼
神就可以落入另一個虛空之中。那時,整間工作室的光度,彷彿都更黯淡了一些,空氣裏少了
平日的鋸木聲響,也沒有了你的琴音,想不到,竟是寂靜把你和父親融成一片。父親早已知道
翹課的事實,卻也只說: 「你若不想做,就不要勉強了。」而敲破沉默的,卻仍然必須是話語,
話一入耳,心底的委屈與挫折,都一併湧了上來。

12 最後,你決定不再逃避,也不再與父親劃分界線。那時你才理解到,原來每日割開序幕與
閉幕的聲響,不是父親的鋸木聲,也不是你那咿咿呀呀的小提琴音,而是對各自理解與包容的
話語,隨着日升日落,始終牽繫着你們。時間回到現在,此刻,你站上舞台,面臨着人生第一
次的公開演出,父親就坐在台下,一條弦,就把一家人的心繫在一起,舞台燈光撒下,一樓與
二樓,再也不必劃分界線,在此處渾融成一體。此時,一曲已經奏畢,拿下小提琴的臂膀早已
僵硬得生疼,你微微向觀眾鞠躬,結束人生第一場的展演。黃澄澄的藝術燈光,讓你眼前看得
更迷濛了,台下響起了鼓掌的聲音,在無數手掌的拍擊下,你似乎也看見了,父親左右拉鋸木
頭,揚起的無數煙塵,那木屑煙塵裏,滿滿的,都是你對父親所鼓起的無數掌聲。

梁評貴《拉‧鋸》

2
第一篇

9 本文共有 12 個自然段落,假若把結構分成四個部分,試指出各部分由哪些段落組成。(9
分)
部分 段落 內容大意

描寫「你」站在舞台上準備演奏小提琴,開始演奏時
第 1 段至
一 因小提琴聲想起父親鋸木時的畫面,帶出「你」的小

提琴演奏與父親的木工工作有密切關係。

‚第 段至

第 段

ƒ第 段至 記述「你」從高中開始學習小提琴,曾因遇到挫折而

第 11 段 翹課,卻得到父親體諒,帶出父子打破隔膜的經過。

四 第 12 段

10 試根據文章內容,判斷以下陳述。
(6 分)
A 正確 B 錯誤 C 無從
判斷

(1) 「你」受到同學的啟發,才開始學習小提琴。 ¡ ¡ ¡
(2) 「你」在求學時期看不起木工這個職業。 ¡ ¡ ¡
(3) 父親不了解「你」學習小提琴的情況。 ¡ ¡ ¡

3
11 作者在文中運用了不同的手法來刻劃父親的形象。下列引文運用了甚麼描寫手法?試根
據文意選擇一個最為合適的答案。
(6 分)
(1) 父親身上也總是佈滿白色的點點碎屑,腰間綁着一工具袋。(第 5 段)
(2) 看見父親用角尺衡量着書桌的隔板間距,設定好每一吋的距離。接着,就是拿起割
刀裁切,一吋一絲都不能夠被誤算。(第 6 段)
(3) 父親早已知道翹課的事實,卻也只說:「你若不想做,就不要勉強了。」(第 11
段)
A B C D
語言描寫 行動描寫 肖像描寫 心理描寫
(1) ¡ ¡ ¡ ¡
(2) ¡ ¡ ¡ ¡

(3) ¡ ¡ ¡ ¡

12 以下引文中的粗體字運用了甚麼寫作手法?(1 分)試略加說明。(2 分)
從小到大,一樓的店面總是塵埃飛揚,木屑的細碎顆粒,像極了貼伏在沙灘上浪潮的泡
沫,總是永無休止的凝成一道小堤岸,並隨着時間逐漸湧上通往二樓的梯間入口,區隔
着你與父親。(第 5 段)

(1) 寫作手法:

(2) 說明:

13 以下引文記述「你」曠課後回到家中時的情境,運用了甚麼寫作手法來突顯父子二人的
情緒?(2 分)
那時,整間工作室的光度,彷彿都更黯淡了一些,空氣裏少了平日的鋸木聲響,也沒有
了你的琴音,想不到,竟是寂靜把你和父親融成一片。
A 對比
B 象徵
C 烘托 A B C D
D 誇張 ¡ ¡ ¡ ¡

4
14 作者在第 6 段和第 11 段敍述了可反映父親性情或為人的片段。試根據有關內容,完成下
表。(4 分)
事 件 性情或為人
(1):(答案不得多於 20 字,標點符號計算在
內。)
勤勞認真

知道「你」翹課也沒有責備,只說不要勉強。 (2)

15 綜合全文,回答以下問題。
(1) 文中記敍「你」學習小提琴的經過,運用了甚麼敍事手法?(2 分)
A 順敍
B 插敍
C 補敍 A B C D
D 倒敍 ¡ ¡ ¡ ¡

(2) 文章最後一段寫「時間回到現在」,在文章的結構上有甚麼作用?(1 分)試根據文意


說明。
(3 分)

 作用:
‚ 說明:

5
16 綜合全文,作者藉着記敍不同片段顯示「你」與父親的關係。試根據有關內容,以自己
的文字完成下表。(8 分)
時序 片段 「你」與父親的關係
(1) (3)

小時候

(2)
高中前的
排斥父親的職業,產生叛逆情
求學成長
緒。
階段

「你」因學習小提琴遇上困難 (4)
而翹課,回家時父親已經知
高中時
道,並說:「你若不想做,就
不要勉強了。」

17 綜合全文,《拉‧鋸》有以下的特點:(2 分)
 描寫細膩 ‚ 筆調冷靜
ƒ 雙線發展 „ 多用修辭
A 、‚
B ƒ、„
C 、‚、„ A B C D
D 、ƒ、„ ¡ ¡ ¡ ¡

18 本篇名為《拉‧鋸》,你認為作者表面上指甚麼?實際上又指甚麼?試綜合全文分析說
明。(4 分)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