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8

黎 sir 學堂_頁1

中國語文科 DSE 卷一文言經典歷屆試題問答 《出師表》(黎 sir 學堂製作)


《出師表 83 01》

1. 指出本文的體裁(1 分)【01】;如把題目《出師表》改為《出師書》,你認為是否恰當?試抒己見。
(2 分)【83】
本文的體裁及對改動篇目名稱的看法:
(1) 表/ 疏/ 奏疏/ 奏議/ 奏表(1 分)
(2) 不恰當,因為對象不同,名分有異,則文體稱謂也應不一樣。
(3) 「表」是古代臣子向君主陳述意見的一種文體,是由臣下呈上君上的官式奏章;而「書」則
是書信或建議書,主要是人們普通書信往來的信件或私函,也可以是平行關係。(1 分)
(4) 既然諸葛亮所寫的對象是君主劉禪,把「出師表」改為「出師書」顯然是不符合劉禪和諸葛
亮的君臣關係,偏離名分。(1 分)

段1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於
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 22,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 82 01 也。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
恢弘 01 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82 88 18 01。

2. 《出師表》中諸葛亮所勸說的對象是誰?(1 分)【82】【01】
勸說的對象:
(1) (蜀漢)後主劉禪。(1 分)

3. 「恢弘」的詞性和解釋(2 分)。【01】
詞性和解釋:
(1) 詞性:動詞(1 分)
(2) 詞義:振作/ 激勵/ 發揚/ 擴大(1 分)

4. 「者」是常見的文言虛詞,以下哪一句中的「者」字,與「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後私
讎也。」一句中,「者」字的用法最接近?(2 分)【22】

A. 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
B.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
C. 宋人有善為不龜手之藥者,世世以洴澼絖為事。
D. 然侍衞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

1
黎 sir 學堂_頁2

5. 試說明諸葛亮寫作本文的目的。(3 分)【82】
寫作本文的目的:
(1) 出師:即將出發北伐曹魏。
(2) 分析形勢:先帝駕崩,國勢危急;幸文臣武將欲報先帝之恩惠,且兵甲已足,士氣高昂,正
是成全先帝遺願——北伐曹魏,復興漢室的大好時機。(北定中原……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
陛下之職分也_段 6) (1 分)
(3) 勸說:勸說後主應親賢遠小,廣開言路,虛心納諌,不可看輕自己或說不合義理之言,以免
阻塞忠臣進諫之路。(1 分)
(4) 表明心跡:說明自己感激先帝對他知遇之恩和器重,故盡心盡力輔佐後主,盡忠於蜀漢,希
望後主對他信任。(1 分)

6. 諸葛亮在《出師表》中向劉禪提出哪些忠告?試用自己的文句作答。(10 分)【88】
諸葛亮對後主劉禪的忠告:
(1) 勸說:勸說後主廣開言路,虛心納諌,聽取臣民意見,以免阻塞忠臣進諫之路。
(2) 鼓勵:不可看輕自己或說不合義理之言,激勵振作,勵精圖治,復興漢室。(段 6)
(3) 處事:嚴明法度,秉公辦理,不可偏私,內外異法。(段 2)
(4) 舉薦:善用文臣武將,宮中如郭攸之、費褘、董允等,營中如將軍向寵,各司其職。(段
3-4)
(5) 告誡:謹記先帝遺詔,並以兩漢盛衰為鑑,親賢遠小,以史為鑑,不應重蹈覆轍。(段 5)
(以上 5 項,每項 2 分)

7. 綜合《出師表》一文諸葛亮對後主的忠告,可見後主有何缺失?(2 分)【18】
(1) 貪圖安逸
(2) 遠賢親佞
(3) 不納忠言
(4) 賞罰不公

A. (1) (2)
B. (3) (4)
C. (1) (3) (4)
D. (2) (3) (4)

8. 說明上文運用了什麼論說技巧?(2 分)【01】
論說技巧:
(1) 對比/ 正反對照;(1 分)
(2) 以廣開言路繼承先帝遺願,激發軍隊士氣,與阻塞忠諫之路(有違先帝意願)作對比/ 正反對照,
使後主明白接納諫言才能復興漢室。(1 分)

2
黎 sir 學堂_頁3

段2
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 18,不宜異同。若有作姦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
賞,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 88 18。

9. 「否」的解釋(2 分)。【18】
解釋:
(1) 詞義:貶斥(1 分)

段3
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禕﹑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
88 18
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後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 。

10. 在《出師表》一文中,諸葛亮認為重用郭攸之等人,會為「宮中」帶來什麼好處?試以自己的文
句分別說明。(2 分)【18】
為「宮中」帶來的好處:
(1) 能補救施政的缺失和漏洞,改善施政。(1 分)
(2) 宮中大小事務在詢問他們後,定能補救缺失之處,使政策更為完善。(1 分)

段4
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愚以為
88 18
營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 。

11. 在《出師表》一文中,諸葛亮認為重用向寵等人,會為「營中」帶來什麼好處?試以自己的文句
分別說明。(2 分)【18】
為「營中」帶來的好處:
(1) 能使軍隊上下和睦;因材任命,使不同人也可以各展所長。(2 分) (或)
(2) 使軍中將士和睦,優劣人才也可以各得其所。(2 分)

段5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 01 也 83 01 04
。先帝在時,
20
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歎息痛恨於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 貞良死節之臣,願陛
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88!

12. 詞性和解釋。
詞性和解釋:
(1) 傾頹:詞性:動詞(1 分);詞義:傾覆/ 衰敗(1 分) 【01】
(2) 悉:全部/ 皆是/ 都是 (2 分) 【20】

3
黎 sir 學堂_頁4

13. 文中舉述前漢和後漢的史例,究竟說明什麼道理?【83】
前漢和後漢所說明的道理:
(1) 諸葛亮舉出前漢興和後漢衰的史例,說明「親賢臣,遠小人」的重要性。
(2) 前漢君主多親近才德賢臣,遠離小人佞宦,故漢室興盛;相反後漢君主如桓﹑靈二帝寵信佞
臣小人,疏遠才德賢臣,漢室便會衰亡。
(3) 作者以「親賢臣,遠小人」這個史例的對比,突出國家興亡與親賢遠小的必然關係,告誡後
主以史為鑑,不應重蹈覆轍。

14. 說明上文運用了什麼論說技巧?(2 分)【01】【04】


論說技巧:
(1) 對比/ 正反對照;(1 分)
(2) 以親賢遠小而漢室興隆,親小遠賢而朝政傾頹的對比/ 正反對照,突出國家興亡與親賢遠小
的必然關係,使後主明白親賢遠小才能復興漢室。(1 分)

15. 上文中表現了諸葛亮怎樣的語氣,試加以說明。(2 分)【04】


語氣:
(1) 以「也」字作結,具肯定的語氣;(1 分)
(2) 明確地向後主闡明親賢遠小的重要性。(1 分)

段6
88 88 88
臣本布衣,躬 耕於南陽,苟 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 ,猥自枉屈,
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 82,由是感激,遂許 88 先帝以驅馳 88。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
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01!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
憂歎,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 88 18。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
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凶,興復漢室,還於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82 01。
至於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褘、允之任也。

16. 字詞解釋(5 分)。【88】


解釋:
(1) 躬:親自(1 分)
(2) 茍:茍且(1 分)
(3) 許:答允(1 分)
(4) 卑鄙:身分低微,見識淺陋(1 分)
(5) 驅馳:奔走效勞(1 分)

4
黎 sir 學堂_頁5

17. 作者在文中多次提及自己與「先帝」的關係,有什麼用意?(3 分)【88】


提及自己與「先帝」的關係的用意:
(1) 表明心跡:說明自己得到先帝的信任,感激先帝對他知遇之恩和器重,為報恩於先帝,必盡
忠於蜀漢,盡心盡力輔佐後主,也希望後主對他信任; (1.5 分)
(2) 借先帝和自己創業之艱苦,動之以情,希望後主奮發圖強,繼承先帝的遺志。(1.5 分)

18. 「表」為臣下向君主進言的文體,內容多為事理的陳述和分析,惟《出師表》一文帶有明顯的個
人感情。諸葛亮為什麼這樣寫?試舉一例說明。(4 分)【18】
「表」有個人感情的原因:
(1) 後主昏庸,親小遠賢,如只以「臣子語」進言,未必被接納;諸葛亮深知後主性格軟弱多
疑,故在北伐之前上表,表述個人心志,本不求聞達,出仕是為了報答先主知遇之恩;(2 分)
(2) 說明北伐中原,興復漢室,實是先帝的遺詔,自己並無私心;後主或有感於先帝恩情,並體
諒其志向,從而釋除疑慮,令北伐無後顧之憂。(2 分)
(或)
(1) 北伐在即,諸葛亮為了感激先帝知遇之恩,才在《出師表》中向後主動之以情;先帝當年不
嫌諸葛亮出身低微,三顧草廬,多次與他商討國家大事,並託付復興的重責,對他極為倚重;
(2 分)
(2) 他被先帝的誠意打動,才會出山相助,非為名利,而是報答知遇之恩,故在表中流露了真情。
(2 分)

19. 【思考題】說明諸葛亮的敬業表現,試舉一例加以析述。(2 分)【01】


舉例說明諸葛亮的敬業表現:
(1) 諸葛亮一生忠於職守,非常敬業:
(2) 他為了感激劉備厚遇,二十一年來勤於職守。劉備臨危托孤,諸葛亮受命以來,全力輔助後
主,堅守臣子的本份,說明了他的忠實:凡做一件事,便忠於一件事,專注工作,為國事憂
勞二十一年,不改其志。(2 分) (或)
(3) 他為了完成劉備復興漢室的遺志,先平定南方,再出師北伐,把全副精神放在復興漢室的目
標上,說明了他的忠實:凡做一件事,便忠於一件事,專注工作,為國事憂勞二十一年,不
改其志。(2 分)

20. 【思考題】 劉備有甚麼長處?(2 分) 這些長處是一個好領袖所必須具備的嗎?為甚麼?(2 分)


【82】
劉備的長處及是否好領袖的必備條件:
(1) 劉備為人謙厚,且禮賢下士,曾三顧草廬,向諸葛亮求教;又會廣納諫言,知人善用。
(2) 這些都是好領袖的必備條件:因為有廣闊的胸襟,接受別人的意見才有進步。
(3) 領袖懂得禮賢下士,以優禮對待下屬,不但令下屬心悅誠服,全心歸附,甚至誓死追隨左右。

5
黎 sir 學堂_頁6

段7
願陛下託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
禕﹑允等,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謀,以諮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
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 01。

21. 試說明本文以「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收結的用意。(1 分)【01】


收結的用意:(1)
(1) 臨行時思緒複雜,可能會說了些不該說的話的含義,望後主見諒。(0.5 分)
(2) 動之以情,期盼後主能奮發圖強,並接納自己的意見。(0.5 分)

22. 【綜合題】試就「出師表」一文,扼要指出諸葛亮怎樣忠貞為國。(4 分)【86】


諸葛亮如何忠貞為國:
(1) 實諸葛亮為國效力超過二十年,可見他的忠心;(1 分)
(2) 先帝托孤後,諸葛亮從未懈怠,一直戰戰兢兢地處理國事,可見他的忠心;(1 分)
(3) 平定南蠻後,開始北伐,以求恢復漢室,可見他沒有忘記先帝的遺志;(1 分)
(4) 出師之前,向後主再三叮嚀,勸以治國之道,可見他對國家忠心耿耿。(1 分)

23. 【比較題】指出下列哪項描述與諸葛亮及藺相如的為人匹配,並各舉一例說明。(4 分)【97】



1 忠貞愛國 ○
2 知人善用 ○
3 器量寬宏
兩人的為人:
項目 諸葛亮 藺相如
忠貞愛國 (1) 感先帝知遇之恩,為蜀漢效力。 (1) 向趙王自薦捧璧赴秦,不畏危險,
(2) 先帝臨終交託大事,受命以來,鞠 以報國家。
躬盡瘁。 (2) 在「完璧歸趙」和「澠池之會」中,
(3) 部署北伐:五月渡瀘,平定南方, 兩次以死脅迫秦王,肯為國犧牲。
北伐曹魏,以達先帝遺志。出師前 廉頗揚言侮辱,他以國家為重,處
向後主詳言治國之道,不辭勞苦。 處忍讓,先國家而後私讎。
知人善用 (1) 向後主舉薦文臣武將,宮中如郭
攸之、費褘、董允等,營中如將
軍向寵,指出各人長處優點,各
司其職,有助復興漢室。
器量寬宏 (1) 廉頗揚言侮辱相如,相如避而不
見,以國家為先,不與他計較;
後廉頗「負荊請罪」,相如不計
前嫌,願跟廉結成生死之交。

6
黎 sir 學堂_頁7

24. 【比較題】指出諸葛亮和藺相如身分的不同;指出二人所屬國家的相似處境。(2 分)【97】


諸葛亮和藺相如身分的不同和國家相似處境:
(1) 諸葛亮:宰相/ 臣子/ 軍師 (0.5 分)
(2) 藺相如:舍人/ 食客/ 使者/ 上大夫/ 上卿/ 宰相 (0.5 分)
(3) 兩國均面臨強敵當前,戰爭一觸即發。 (1 分)

25. 【比較題】在《出師表》中,諸葛亮有哪些行事符合下文所說的君子表現?(6 分) 【05】

子曰:「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 23,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05!」(《衞靈公》第十五))

諸葛亮的行事符合上文所說的君子表現:(四選二)
(1) 義以為質:《出師表》中諸葛亮為報先帝的知遇之恩,在危難之中,毅然出山襄助,之後又
「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縱使蜀國處於弱勢,他仍不離不棄,忠貞為國二十
一年,既籌劃北伐以求復興漢室,又妥善輔助後主處理朝政,勸諫他勵精圖治。他盡忠報國
的表現,反映他以義作為立身處世的本質,是君子「義以為質」的表現。(3 分)
(2) 禮以行之:諸葛亮雖然是後主的長輩,但他在《出師表》中的措詞嚴守君臣之禮,自稱為「臣」

「愚」,稱後主為「陛下」、「聖」。他向後主推薦人才時,亦先述職銜,再道姓名,如「將
軍向寵」,反映他在盡自己的責任勸諫後主時,仍不忘禮法,沒有半點非份之想去謀朝篡位,
可見他堅守「禮以行之」,依循禮法來實行義。(3 分)
(3) 孫以出之:諸葛亮論述自己輔助蜀國經過時,指出「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
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他以「卑鄙」形容自己,又指
先帝「猥自枉屈」,文末又指自己「不勝受恩感激」,用語謙遜委婉。他又婉轉地勸諫後
主,宜做與不宜做的事情,使忠言不逆耳,是「孫以出之」的表現。(3 分)
(4) 信以成之:諸葛亮受先帝託付,輔心盡力輔助後主,「受命以來受命以來, 夙夜憂歎,恐託
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可見他堅守承諾,言而有信;又為達成先帝的遺願,籌劃北伐,
以期復興漢室,還於舊都。他在北伐前,又特意向後主諄諄告誡,不負先帝所託,處事誠實
可靠,表現出「信以成之」的君子風範。(3 分)

26. 【比較題】孔子認為「君子病無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試就諸葛亮的出身分析諸葛亮的遭
遇跟孔子的看法有何相合之處。(3 分)【99】
諸葛亮的遭遇跟孔子的看法的相合之處:
(1) 諸葛亮本身於南陽耕田的一介平民,但求在亂世中平安過活,不奢望在諸侯間建立名聲與地位,
可謂安貧樂道。(1 分)
(2) 由於他足智多謀,學識淵博,令劉備拜服於他的智慧,遂三顧草廬向他諮詢當世大事,諸葛亮
亦因此而深受感動,決定追隨劉備。(1 分)
(3) 由此可見,只要有才能,自然得到別人的賞識。即使與諸葛亮深居草廬,也埋沒不了他的才能。
這正符合孔子的看法。(1 分)

7
黎 sir 學堂_頁8

27. 【思考題】《出師表》中,諸葛亮向後主提出不少建議。根據下列處境,你會參考諸葛亮哪些建
議,幫助陳總裁解決公司的三個管理問題?試加以說明。(6 分)【04】

陳總裁不聽從下屬的意見,決定把客戶服務部主任張允行調職為生產部主任。三個月後,張
允行負責的生產程序出錯,客戶退回全部貨品。可是陳總裁仍然堅持擢升張允行為生產部總經理。
自此客戶退貨的情況日趨嚴重,公司業績一落千丈。

參考諸葛亮哪些建議:
(1) 察納雅言:由於陳總裁不聽取其他人的意見,決定把張允行調職為生產部主任,又在張允行犯
上過錯後,仍堅持擢升他為生產部總經理。要解決這個管理問題,陳總裁宜運用諸葛亮勸勉後
主廣開言路,接納雅言的策略,宜虛心納練,多聽取臣子的意見,不宜堅持己見,應多納雅言,
減少出錯的機會。(2 分)
(2) 知人善任:張允行原本隸屬客戶服務部,對生產程式工作毫無經驗,致令他負責的生產程式出
錯,客戶退貨。要解決這個管理問題,陳總裁宜運用諸葛亮勸勉後主知人善任的策略,妥善分
配工作,用人應以其專長作為考慮之要點,各司其職,便能發揮其專長,減少人才錯配的機會。
(2 分)
(3) 賞罰分明:陳總裁在處理張允行的升職事件上,犯了賞罰不公的錯誤,張允行犯錯後沒有處分,
還擢升為生產部總經理。要解決這個管理問題,陳總裁宜運用諸葛亮勸勉後主賞罰分明的策略,
部門內外劃一對待,賞罰制度也要公平一致,論功行賞,犯錯的員工一律交由獨立部門按規懲
處,不可偏私而行,才能顯示公司公平公正。(2 分)
(倘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接受。)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