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4

lOMoARcPSD|38749178

出师表 - 出師表 筆記

大學中文(一) (香港中文大學)

Scan to open on Studocu

Studocu is not sponsored or endorsed by any college or university


Downloaded by WEI MIN LEE (22005609@siswa.um.edu.my)
lOMoARcPSD|38749178

諸葛亮 《出師表》 教師版

一、 作者
諸葛亮(公元 181-234),字孔明,琅琊陽都(今山東省沂南)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著名
政治家、軍事家,也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他早年隱居隆中(今湖北省襄陽縣
西),自比管仲、樂毅,時人稱為臥龍先生。後來經徐庶推薦,劉備三顧草廬。諸葛亮有感於劉備
的知遇,以「隆中對」剖析天下大勢,討論復興漢室之事。提出聯吳抗魏,西取益州,建立蜀漢,
為蜀漢丞相,後被封為武鄉侯。劉備臨終,囑咐他輔佐劉禪。諸葛亮當政時,勵精圖治,鞠躬盡瘁,
曾前後六次出師北伐曹魏,後死於北伐軍中。死後諡為忠武侯,所以被稱為武侯、諸葛武侯。

二、背景
(一)時代背景
赤壁之戰後,劉備乘勢奪得荊州,不久又攻取益州,天下成魏、蜀、吳三分之勢。公 219 年,
孫權襲取荊州,殺蜀將關羽。公元 223 年,劉備征吳失敗,死於白帝城,臨終囑託諸葛亮輔政。蜀
漢國小力弱,不可久守,所以諸葛亮整頓軍備,以攻為守。先討平南蠻,穩定後方,然後出師北伐。
劉禪,為劉備之子,個性平庸,無治國之大才,史稱「劉後主」
(即每朝的末代君主之稱)
。劉
禪即位後幸得諸葛亮輔政,惟諸死後國勢衰落,終敗於曹魏。

(二)寫作背景
建興三年,諸葛亮平定南方,解除了後顧之憂,當時曹魏兵敗於祈山,孫吳兵挫於石亭。蜀漢
建興四年,魏文帝曹丕去世,其子曹叡嗣位。公元 227 年(建興五年)
,諸葛亮在此年率軍駐漢中,
準備北伐曹魏,奪取涼州。本表是諸葛亮北伐曹魏前,向後主陳述出師之必要,並叮嚀後主親賢遠
佞,發憤圖強。

三、題解
蜀漢建興五年(公元 227),諸葛亮出師北伐曹魏,臨行前寫成《出師表》給後主劉禪。此表
最早見於西晉陳壽《三國志》,原無篇名,篇名為昭明太子蕭統編《文選》時所定。建興六年(公
元 228)
,諸葛亮第二次北伐前又向後主呈上另一篇《出師表》
,由於《出師表》有前後兩篇,本文
亦稱為《前出師表》。

諸葛亮 《出師表》1 教師版

Downloaded by WEI MIN LEE (22005609@siswa.um.edu.my)


lOMoARcPSD|38749178

四、文體特色
 「表」是臣下對君主陳情上奏的公文,始於漢初,明徐師曾《文體明辨序說.表》云:「古者
獻言於君,皆稱上書。」可見漢以前臣上言於君主,多稱上書;漢代以後,則細分為「章」
、「奏」、
「表」、「議」四大類別。
 《文心雕龍.章表》細分曰:
「章以謝恩,奏以按劾,表以陳請,議以執異。」可見表之文體,
有表白臣子忠義之作用,內容以曉理、陳情為主。故孔明此表,劉勰稱為「志盡辭暢」。
 李善《文選注》云:「言標著事序,使之明白,以曉主上,得盡其忠,曰表。」可見表這種體
裁所呈奉的對象多是君主,並有表白臣子忠節之作用。

四、語譯
【1】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 1. 【1】 先帝創立帝業還沒完成一半,卻在中途 1.逝世。現在
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 2. 疲 天下分裂為三,而我們益州 2.人力疲勞,物力困乏,這 3.
弊,此3.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
實在/確實是國家危急存亡的重要時刻啊!然而朝廷內的官
侍衞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4.
員,毫不懈怠;忠心的將士,在外 4.不顧性命奮勇作戰,這
忘身於外者,5.蓋追先帝之6.殊
5.是因為大家追念先帝 6.特別的恩遇/厚待,想 7.報答在陛下
遇,欲7.報之於陛下也。
身上。
【2】誠8.宜開張聖聽,以9.光先 【2】陛下實在8.應該廣泛聽取意見,以9.發揚先帝遺留下來
帝遺德, 10.恢弘志士之氣;不 的美德,10.振作/鼓舞/擴大志士的士氣;不應該11.隨意輕視
宜11.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 自己,引用一些不合道理的話語,以致12.阻塞了忠臣進諫
12.塞忠諫之路也。 的道路。
【3】宮中、府中,俱為一體, 【3】內朝(皇帝宮殿中,指天子身邊的侍臣)和外廷(丞相府
13.陟罰臧否,不宜 14.異同,若 第中,指一般官吏),是一個整體,13.提拔工作表現優異的,
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 貶謫工作表現不好的,不應該14.有差別。如果有做壞事、
司,論其刑賞,以 15.昭陛下平 觸犯法令的,或是盡忠行善的,就應該交給主管官員,判定
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內外 16. 他們的賞罰,以15.彰顯陛下公正嚴明的治理;陛下不應該
異法也。 偏袒徇私,使內朝和外廷16.執法有別。

【4】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禕、 【4】侍中(侍從皇帝左右,以備應對顧問的文官)、侍郎(宮
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 庭近侍官),郭攸之、費禕、董允等,都是善良忠實,志向和
是 以 先 帝 17. 簡 拔 以 18. 遺 陛 心思皆忠誠純正,因此先帝17.選拔(同揀)他們18.留給陛下
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 任用。臣認為宮中的事情,無論大小,19.全都要徵詢他們
小,19.悉以咨之,然後施行, 的意見,然後才去實行,那就一定能夠彌補20.缺失 (同缺)
必能裨補 20.闕漏,有所廣益。 疏漏,提升效益。將軍向寵,21.品行善良,處事公正,精
將軍向寵, 21.性行淑均,曉暢 通軍事,先帝以前試用他時,就稱讚他22.「能幹」,因此
軍事,試用於昔日,先帝稱之曰 大家決議推舉他擔任中都督。臣認為軍營中的事務,都應該
22. 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愚 和他23商量(同諮),那就一定能使24軍隊和睦團結,才能
以為營中之事,悉以 23.咨之, 高低不同的將士都25.得到合適的安排。
必能使 24.行陣和睦,優劣 25.
得所。

諸葛亮 《出師表》2 教師版

Downloaded by WEI MIN LEE (22005609@siswa.um.edu.my)


lOMoARcPSD|38749178

【5】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 【5】親近賢臣,疏遠小人,這是前漢興盛的26.原因;親近
26. 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 小人,疏遠賢臣,這是後漢衰微的27.原因。先帝在世時,
臣,此後漢 27.所以傾頹也。先 每次與我談論到這件事時,沒有不歎息和對桓靈二帝的昏庸
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 感到28.痛心、遺憾!侍中(郭攸之、費禕)、尚書(陳震)、
歎息 28. 痛恨於桓、靈也!侍 長史(張裔)、參軍(蔣琬),這些都是忠貞信實、肯為節
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 義犧牲的大臣,希望陛下能親近他們,信任他們,那麼漢室
良死節之臣,願陛下親之信之, 的興隆,便指日可待了。
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6】臣本 29.布衣,30.躬耕於 【6】我本來只是一個 29 平民,在南陽 30.親自耕種(指隱
南陽, 31.苟全性命於亂世,不 居),只想在亂世中 31 姑且/暫且保全性命,不想在諸侯間
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 32.
揚名顯達。先帝不因為我 32.地位卑微和見識鄙陋(諸葛亮的
卑鄙,猥自 33.枉屈,34.三顧臣
自謙詞),33.委屈地降低自己的身分,三次到茅舍來 34.看
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
望/拜訪我,並和我商量當世的大事;因此我非常感激,於是
由是感激,遂 35. 許先帝以驅
馳。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 35.應允為先帝奔走效勞。後來他在軍事上遭到嚴重挫折,
際,36.奉命於危難之間,37.爾 我就在兵敗的時候接受委任,在危急艱難的關頭 36.接受使
來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謹 命,37.從那時以來已經有二十一年了。先帝知道我做事謹
慎,故臨崩 38.寄臣以大事也。 慎,所以臨終時把國家大事 38.託付給我。自從接受遺命至
受命以來, 39.夙夜憂歎,恐託
今,我 39.日夜憂慮歎息,恐怕付託給我的大事做得沒有 40.
付不 40.效,以傷先帝之明,故
實現,因而損害了先帝的英明。所以我在五月時帶兵渡過瀘
五月渡瀘,深入 41.不毛。今南
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 水,深入 41.荒蠻之地。現在南邊已經平定,軍備已經準備
軍,北定中原, 42.庶竭駑鈍, 充足,應當鼓勵和率領全軍,北上平定中原。42.我希望能
攘除奸凶,興復漢室,還於舊 竭盡自己平庸的才能,剷除奸險凶惡的勢力(即消滅曹魏),
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 復興漢室,重返舊都。這就是我用來報答先帝和效忠陛下所
43.職分也。至於 44.斟酌損益, 應該盡的 43.職責本分了。至於 44.權衡得失,考慮取捨,盡
進盡忠言,則攸之、禕、允之
忠進諫,就是郭攸之、費褘、董允的 45.責任了。
45.任也。

【7】願陛下 46.託臣以討賊興復 【7】希望陛下 46.委任我完成討伐逆賊,復興漢室的 47.任


之 47.效;不效,則治臣之罪, 務,如果不成功,就請治我的罪,以 48.祭告先帝在天之靈。
以 48.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德之 要是沒有發揚德政的忠言,就 49.責備郭攸之、費禕、董允
言,則 49.責攸之、禕、允等之
等人的 50.怠慢疏忽,以 51.顯示他們的 52.過失。陛下自己
50.慢,以 51.彰其 52.咎。陛下
也應該多加考慮,53.徵詢下屬治國的良策,審察接納 54.
亦宜自謀,以 53.諮諏善道,察
納 54.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 正確合理的意見,深切追念先帝的遺訓。我受恩不淺,感激
不勝受恩感激。今 55.當遠離, 不盡。如今我 55.將要遠離陛下,56.面對這篇奏章,不禁 57.
56.臨表 57.涕零,不知所言。 流淚哭泣,已不知道說些甚麼話了!

諸葛亮 《出師表》3 教師版

Downloaded by WEI MIN LEE (22005609@siswa.um.edu.my)


lOMoARcPSD|38749178

五、主旨
諸葛亮在出師北伐前,為後主分析當時的戰略形勢,指出北伐是興復漢室的唯一出路及適當時
機。文中諸葛亮勸勉後主親賢臣、遠小人、虛懷納諫、執法公平,又表白自己忠心為國、興復漢
室之心跡,以報答先帝劉備知遇之恩。

六、內容分析
部分 段落 內容重點
第一部分 第一段 作者為後主分析蜀國面對的不利和有利形勢。
不利:
論形勢  先帝統一大業未完而中途逝世
 現天下三分,蜀漢國力疲弱
有利:
 侍衞之臣(官員)對內勤懇不懈,忠志之士(將士)對付外敵奮不顧身,內外
大臣感激先帝,故對後主忠心耿耿,因而復興有望。

 點出群臣不改對後主的忠心,乃蜀漢轉危為安的有利因素,由此引出下
文所述「開張聖聽」的重要。

第二部分 第二段 諸葛亮對後主的治國建議。



勸後主 第五段 1. 廣開言路:
宜:多聽取臣子的意見,發揚先帝留下來的美德,振奮有抱負的人的氣節。
不宜:隨便看輕自己,說不合道理的話,違反忠臣進諫的途徑。

2. 執法公平:
宜內外一致:賞罰分明,宮中、府中要一視同仁。
宜專司負責:違反法紀或盡忠行善的人,都交給主管官員評定賞罰,暗示
皇帝亦應公平公正。
不宜:偏袒徇私,使朝廷內外刑賞法規不一致。

3. 善用人才:
文臣:侍中郭攸之、費禕、侍郎董允等,忠貞愛國,是先帝選拔出來留給後
主的臣子。
武將:將軍向寵,性格和善,行事公正,精通軍事,是先帝舊臣,受到先帝
賞識。

4. 親賢遠佞:以前漢循此而興,後漢反此而亡為鑑。

 論述由主而次,肌理嚴密:
諸葛亮向後主劉禪上此表旨在進言,而首揭先提出「開張聖聽」能打開
進言之路。在打開忠諫之道的前提下,「刑賞嚴明」是保證「開張聖聽」
的必要條件,再具體推薦出師後的朝政人才。最後著史實強調賢臣可興
國,小人會敗亡國家。
諸葛亮 《出師表》4 教師版

Downloaded by WEI MIN LEE (22005609@siswa.um.edu.my)


lOMoARcPSD|38749178

第三部分 第六段 作者敘述自己的身世,表明自己為國的心跡,說明北伐曹魏及上表的原因。

表心志 1. 表達心志:
 劉備三顧草廬,諸葛亮感激知遇之恩而出仕。
 先帝臨終託孤,委以復國大業,於是日夜憂心盡忠,目的在報答先帝
及效忠後主。

2. 北伐原因:說明南方已平定,兵甲充足,北伐時機正成熟,應把握時機採
取行動,討伐曹魏;也藉此宣示自己北伐的決心。
第四部分 第七段 臨別總結:作者強調處理好內政與北伐成功有重要關係;又重申國家復興之
計是從三方面進行:
臨別泣 1. 諸葛亮出師北伐
2. 眾賢臣進有利國家興復之言
3. 後主自謀、廣開言路、繼承先帝遺志,並抒發臨別之情。

 臨別敘情,愛恩感激,忍不住流下眼淚,抒發對後主的不捨。

七、技巧分析
(一)情理兼備
說之以理
1. 諸葛亮為後主分析當時天下局勢,突顯蜀漢處於先帝已逝,天下三分,而蜀漢勢孤力弱的
困境,使後主知清形勢。
2. 將先漢興隆、後漢衰亡的史事作對比,寄望後主借古鑑今,親賢臣而遠小人。

動之以情
表中十三次提及「先帝」,希望以父子之情感動後主。這安排有的作用是:
1. 希望以父子之情感動後主,叮囑他要追念先帝遺訓
2. 暗示先帝創業艱辛,如今處於存亡的關鍵時候,須謹慎守業
3. 說明內外大臣盡忠後主,乃因感恩先帝殊遇,勸勉他要繼承父德,公正執法,選賢任能
4. 劉備嚴父之威望,使後主甘於接納,自我警惕
5. 善用先帝名義與權威,突出老臣身分,加強說服力
6. 勉勵後主繼承父志,復興漢室
7. 借感念先帝來抒懷明志,表白自己忠君愛國的心意

同時又有七次提及「陛下」
,不忘以臣子的立場表白個人對後主的忠誠。在文章較後部分,
諸葛亮表明忠君愛國的心跡,謂自己本無志於政治,但因感激先帝知遇之恩,才決意出山為蜀
漢效勞,且一直以來都竭盡所能,鞠躬盡瘁,以此打動後主,使其接受自己的勸導。

諸葛亮 《出師表》5 教師版

Downloaded by WEI MIN LEE (22005609@siswa.um.edu.my)


lOMoARcPSD|38749178

(二)語氣得體
此文是臣下向皇帝所進的表,諸葛亮的目的是希望君主採納其意見,故行文要君主能聽進
去。同時諸葛亮是丞相,劉備託孤時要求後主劉禪「以父事之」,視諸葛亮為父親;諸葛亮畢
竟是臣下,因而兼有「臣」
、「父」兩種身份。因而其中拿捏的方寸要非常準確,否則得罪皇帝
則可招殺身之禍,太過卑微又失去效果,有失先帝所託。

(1) 君臣語:以臣子的身份向君主進諫言,措辭婉轉,語氣恭敬。

1 「然侍衞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

下也。」

(內外大臣之所以各安本分,並非因為後主英明有道,而純粹是他們出於對先帝殊遇的
報答,這是對後主的警醒,著其繼承父親遺志,同時也能安後主之心,因為此殊遇現
在要「報之於陛下也」。)


2 「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後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


(用「愚以為」「必能」等字眼,是說自己認為如此做必定能有某些效果,而非用「陛
下須悉以咨之」等命令語氣。)


3 「此悉貞良死節之臣,願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願陛下」如此,「則……可計日而待也」,而非用「陛下須」、「否則」會有某種惡果
的方式。)

(2)父子語:以長輩的身份對子侄勸勉,告誡叮嚀,語氣誠懇親切。


1 「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

諫之路也。」

(教導劉禪,予其治國之方,但作者並無嚴厲其辭,而說「誠宜」
、「不宜」
,使後主易於
接受。)


2 「陛下亦宜自謀,以諮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今當遠

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

(作者除用「亦宜」等「宜」字字眼外,還說「臣不勝受恩感激」,感謝後主能聽其建
議,又離別之際,對表哭泣,感慨非常,故有「不知所言」之自責語,使聽者劉禪對諸
葛亮之建議難以推辭。)

(三)結構謹嚴
1. 由勢入理:從形勢敘起,激發後主繼承遺志的感情。
2. 由主而次:先說最重要的開張聖聽建議,次而是執法公平,再而是善用人才,最後是
親賢臣、遠小人。
3. 由近及遠:由目前親賢遠佞的建議說到西漢由此而興盛、東漢因親佞遠賢而衰亡。
4. 由人到己:由上文的論形勢,論開言納諫、論執法公平、論善用人才、論親賢遠佞,
講到自己。

諸葛亮 《出師表》6 教師版

Downloaded by WEI MIN LEE (22005609@siswa.um.edu.my)


lOMoARcPSD|38749178

5. 由敘而誓:敘自己二十一年來為蜀漢效勞、先帝託孤等心情,表明北定中原之決心。
進而「興復漢室,還於舊都。此臣所以報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則是誓的部分。
6. 總結全篇:
「願陛下託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是作者
自誓,「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禕、允等之慢,以彰其咎」則是對眾賢臣的要求,
「陛下亦宜自謀,以諮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則是對後主的要求,總體
仍是回綰前文「開張聖聽」的意見。

(四)文字淺白
全篇基本上是很淺近的文言,甚少艱深用字、亦不用典,明白如話。如「臣本布衣」一段
毫無藻飾,一看便懂。這亦因為所說皆真厚無隱之心底話有關,真切地表達出諸葛亮對蜀漢及
劉氏父子的忠愛。

(五)駢中有散
本文雖以古文寫成,詞藻樸素,但其中亦不乏對偶之句,這是自然之筆法,乃中國文字獨
有之對稱美所造成。
如第一段「然侍衞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和第五段「親賢臣,遠小
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
如此,散文中摻入對偶句,其散句以樸詞淡藻為之,駢句又順其自然,不求雕飾,遂使全
文天真自然,毫不造作,顯現樸素雅淡之文風。

諸葛亮 《出師表》7 教師版

Downloaded by WEI MIN LEE (22005609@siswa.um.edu.my)


lOMoARcPSD|38749178

八、修辭
修辭 範文例子 說明
對比 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 以「開張聖聽」與「妄自菲薄,引喻失義」兩種不
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 同的態度作對比,從而得出了「恢弘志士之氣」和
菲薄,引喻 失義,以塞忠諫之 「塞忠諫之路」 兩個相反的結果,以說明哪一種態
路也。 度較為有利。
若有作姦、犯科,及為忠善者, 以「宜付有司,論其刑賞」與「偏私」兩種不同的
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 做法作對比,建議後主採用前者,才可「昭陛下平
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內 明之治」。
外異法也。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 以「親賢臣,遠小人」對比「親小人,遠賢臣」
,以
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 「先漢」「興隆」對比「先漢」「傾頹」說明親賢遠
後漢所以 傾頹也。 佞及親佞遠賢的不同結果。
借喻 此誠危急存亡 之秋也﹗ 秋天是收成的季節,是農業社會一年中重要的季
節,這裡比喻為關鍵的時刻。
後值傾覆。 「傾覆」的意思是「翻倒」,比喻戰事失利。
庶竭駑鈍。 「駑」的意思是「劣馬」
,「鈍」的意思是「不鋒利」,
「駑鈍」用來比喻平庸的才能。
對偶 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 傾頹也。
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
諮諏善道,察納雅言。
借代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益州」借代「蜀漢」,因益州是蜀漢的根據地。
必能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 「行陣」借代「軍隊」。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 「布衣」借代「平民」,因平民只能穿布衣。
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 「不毛」借代「蠻荒地區」
,那是蠻荒地區的特徵。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兵甲」借代「軍隊裝備」。
頂真 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

九、文言知識
(一) 文言虛字

而 1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 連詞,表轉折,但、卻

2 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助詞,不譯

3 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連詞,表並列,並且

諸葛亮 《出師表》8 教師版

Downloaded by WEI MIN LEE (22005609@siswa.um.edu.my)


lOMoARcPSD|38749178

以 1 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 介詞,表憑藉,藉以

2【以】昭陛下平明之治 連詞,表目的,用來

3 恐託付不効,【以】傷先帝之明。 連詞,表結果,因而

4 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 連詞,表順承,而

5 先帝不【以】臣卑鄙。 動詞,認為

則 1 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 連詞,有前提條件,意思是

「(假如)…….就……」

2【則】攸之、褘、允之任也。 連詞,就是、便是

(二) 一詞多義
道 1 而中【道】崩殂 名詞,路途

2 以諮諏善【道】 名詞,方法、道理

為 1 宮中、府中,俱【為】一體 動詞、是

2 若有作姦、犯科,及【為】忠善者 動詞,做

3 是以眾議舉寵【為】督 動詞,擔任

行 1 然後施【行】 動詞,實行

2 性【行】淑均 名詞,品行

3【行】陣和睦 名詞,軍隊的行列

分 1 今天下三【分】 動詞,分成

2 忠陛下之職【分】也 名詞,本分

命 1 苟全性【命】於亂世 名詞,生命

2 奉【命】於危難之間 名詞,命令

臨 1【臨】崩寄臣以大事也 副詞,將要、快要

2【臨】表涕零 動詞,面對

當 1【當】奬率三軍 副詞,應該

諸葛亮 《出師表》9 教師版

Downloaded by WEI MIN LEE (22005609@siswa.um.edu.my)


lOMoARcPSD|38749178

2 今【當】遠離 副詞,將要

遺 1 以光先帝【遺】德 形容詞,遺留下來的

2 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 動詞,留給

(三) 通假字
簡 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 通「揀」,揀選

闕 必能裨補【闕】漏 通「缺」,缺失

(四) 古今詞義
開張 誠宜【開張】聖聽 古義:擴大

今義:店鋪開始營業

痛恨 未嘗不歎息【痛恨】於桓、靈也 古義:悲傷遺憾

今義:憎恨

卑鄙 先帝不以臣【卑鄙】 古義:身分卑微低賤

今義:性格惡劣

感激 由是【感激】 古義:感動激發
今義:感謝

(五) 詞類活用
形容詞作動詞 1 苟【全】性命於亂世 「全」本為形容詞,現作動詞用,解作保存

2 則責攸之、禕、允等之【慢】 「慢」本為形容詞,現作動詞用,解作怠慢

名詞作動詞 1. 以【光】先帝遺德 「光」本為名詞,現作動詞,解作發揚光大

2 恐託付不【效】 「效」本為名詞,現作動詞用,解作奏效

動詞作名詞 恐【託付】不效 「託付」本為動詞,現作名詞用,解作所託


付的事情

1 此皆【良實】 「良實」本為形容詞,現作名詞用,解作
良善忠實的人
形容詞作名詞 「姦凶」本為形容詞,現作名詞用,解作
2 攘除【姦凶】
奸險兇惡的人
3【優劣】得所 「優劣」本為形容詞,現作名詞用,解作
優秀和差劣的人

諸葛亮 《出師表》10 教師版

Downloaded by WEI MIN LEE (22005609@siswa.um.edu.my)


lOMoARcPSD|38749178

十、課文總結

不利因素:

 先帝創業未成卻中途去世

 今天下三分,蜀國正面對國力困乏的問題
分析對蜀國
不利及有利 有利因素:
的形勢  在朝廷內:大臣均勤懇辦事

 在朝廷外:將士則奮不顧身為國家出力

廣開言路:

 宜:廣泛聽取意見,發揚先帝遺德,以提高志士的士氣

 不宜:隨便看輕自己,以致堵塞忠臣的進諫之路

賞罰分明:

 原因:宮中及府中是一個整體,賞罰制度要一致 之

向後主進言  方法:賞善罰惡,要公正分明;不論是違法或盡忠為善的,都要 理
勸諫
交給主管部門確定其受賞或受罰;不能有所偏袒,使內廷和外朝

法度不一

選賢任能:

 文臣:郭攸之、費褘、董允等因都是志慮忠純的人,所以宮裡的大

小事情,諮詢他們的意見,定能彌補過失

 武將:向寵為人和善公正,又熟悉軍事,所以軍營裏的事,全可諮

詢他的意見,定能使軍隊和睦團結,各級將士可各得其所

諸葛亮 《出師表》11 教師版

Downloaded by WEI MIN LEE (22005609@siswa.um.edu.my)


lOMoARcPSD|38749178

親賢遠佞:
 舉出先漢因親賢臣 遠小人而興隆,後漢則因親小人,遠賢臣而衰

向後主進言 亡的史例

勸諫  勸勉後主應親信郭攸之、尚書、長史等大臣,因為他們堅貞忠良, 論

能為節義犠牲,只要後主親近、信任 他 們 , 復 興 漢室,指日可待

追述輔蜀經過:

 本為布衣,躬耕於南陽

 為了報答先帝三顧草廬的知遇之恩,願意鞠躬盡瘁

 在國家危急關頭臨危受命,至今已有二十一年。先帝更於臨終時託

付復興漢室的大事

表述盡忠心志:

 勤政:晝夜憂歎,恐怕有負先帝所託,損害先帝的英明
出師明志
 平定南方:五月時已渡瀘水,深入不毛之地。

 北伐:南方已平定,現在兵甲充足,故應鼓勵並率領軍隊,北定中

原,報答先帝而效忠後主 動

闡明出師宗旨: 以

 攘除姦凶,復興漢室。

分述職責:

 自己:願負起討伐姦賊的責任
分述職責
 朝臣:進盡忠言

 後主:宜自謀,向羣臣徵詢治國良方,察納雅言

表達即將遠征的心情:
陳述衷情
 受恩感激,臨表涕零

諸葛亮 《出師表》12 教師版

Downloaded by WEI MIN LEE (22005609@siswa.um.edu.my)


lOMoARcPSD|38749178

十一、練習題

1 諸葛亮在《出師表》中,一開始就向後主分析天下形勢,目的是甚麼?(3 分)
 目的一:指出先帝創業艱難,勉勵後主發憤圖強。(1 分)

 目的二:強調蜀漢形勢之危急,希望後主有所警惕。(1 分)

 目的三:促使後主明智從政,亦為下文的建議奠下基礎。(1 分)

2 諸葛亮在《出師表》中提及「遠小人」,但又沒有提及「小人」,原因為何?(2 分)
 諸葛亮品性忠厚,隱惡揚善。 A B C D
 諸葛亮為了避免出師後小人進讒。 ○ ● ○ ○
 諸葛亮暫時未能識別哪些是小人。
 小人惡跡未顯,諸葛亮不便確指。
A  B 
C  D 

3 以下引文運用了甚麼論證方法?試指出其中一種。(1 分)
這種論證手法對於作者表達觀點起甚麼作用?(3 分)試以引文為例,略加說明。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諸葛亮《出師
表》)

 論證手法: 對比論證(1 分)

 作用:諸葛亮以先漢興隆是因親賢臣遠小人,對比後漢傾頹是因親小人遠賢臣(2 分),

論證:國家興隆的關鍵在於是否能親近賢臣 / 讓後主知道親小遠賢的後果 /

勸勉後主要親賢遠小(1 分)

其他答案:
舉例論證(1 分);
舉出先漢興隆是因親賢臣遠小人,後漢傾頹是因親小人遠賢臣的歷史事實(2 分),
從而勸勉後主要以後漢覆亡歷史為鑑 / 避免重蹈後漢的覆轍(1 分)。

4 試從諸葛亮《出師表》中摘錄一句為交代諸葛亮出身及本志的句子。(1 分)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

摘錄原文:如有缺字、增字、文字序次顛倒或錯別字,每項扣 0.5 分,盡扣。

諸葛亮 《出師表》13 教師版

Downloaded by WEI MIN LEE (22005609@siswa.um.edu.my)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