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8

出師表 上課補充講義

一、課本重點整理
(一)題解
出處 《昭明文選》
體裁 奏議類古文
寫作
蜀漢後主建興五年,諸葛亮駐軍漢中,準備北伐(   ),臨行上奏此表。
背景
1.以( )、( )、( )三事勸勉後主。
主旨
2.表明自己出師的目的和為國盡忠的心志。
1.表,古代用以向天子陳述事理、標舉主張,並提出請求的公文書。
其他
2.「讀〈出師表〉而不墮淚者,其人必不忠。」

(二)作者
諸葛亮
時代 東漢~蜀漢
字號 字(   )
諡號 忠武侯
1.早年喪父,隨叔父諸葛玄避亂荊州。
2.諸葛玄卒,耕讀於(   );留心天下大事,自比(   )、樂毅,人稱
「(   )」。
3.劉備屯兵新野時,三顧茅廬,遂出仕。
經歷 4.輔佐劉備,聯合孫權,大敗曹操於( 赤壁 );得荊州,取益州、漢中。劉
備即位,授丞相。
5.劉備去世,受遺命輔佐後主劉禪,封武鄉侯,以丞相兼領益州牧。
6.整軍經武,革新政治,而後出師北伐曹魏。由於曹魏政權已趨穩固,而蜀漢
國力有限,致壯志難伸,積勞病逝於軍中。
文風 所作皆實用之文,語言樸實,情理真切。
晉‧陳壽嘗編次其文為《諸葛氏集》,今不傳;後人所輯,以清‧張澍《諸葛忠
作品
武侯文集》較為常見。

二、奏議類古文介紹
古代臣下向君王有所陳述、論政的公文。
性質
為應用文的一種,屬上行文,有一定的程式和套語、辭令。
1.戰國通稱「上書」。
2.秦訂立制度,把「書」叫「奏」。
源流
3.漢訂上書禮儀為(   )、(   )、(   )、(   )四品。
4.漢以後,名目增多,以應付政事繁雜之需要。
種類 章 主要用來向帝王表達感激之情。
奏 「進」的意思。早期用於向帝王告狀,後來成為奏章的總名,故有奏議、奏狀、奏章、奏疏、
奏本等名稱。

1 十、出師表
即「標明其事」的意思。早期主要用以陳請,唐宋以後功能多樣化,也可用於論事、請勸、慶
表 賀、薦舉、辭免、貢物等。
例:諸葛亮〈   〉、李密〈   〉、韓愈〈論佛骨表〉。
「宜」的意思。辨明事體是否合宜,常用於議事論政。

例:柳宗元〈駁復仇議〉。
臣下回答帝王的提問。口頭叫對,形諸文字也叫對。

例:諸葛亮〈(   )〉。
最正式的「對」。是臣下對答詔書的詢問而陳述政見的文書。
對策
例:董仲舒〈賢良對策〉。
只是一種泛稱,並非制度上的名稱。
上書
例:李斯〈上秦始皇書〉(〈諫逐客書〉)、司馬相如〈上書諫獵〉、枚乘〈上書諫吳王〉。

疏通;分條陳述。始於漢代。

例:賈誼〈陳政事疏〉、〈論積貯疏〉、鼂錯〈論貴粟疏〉、魏徵〈(   )〉。

亦作「札子」。札,寫字用的小木片。「劄子」之稱起於宋代,實為奏章的異名。
劄子
例:王安石〈本朝百年無事劄子〉。

密封的奏章。
封事
例:劉向〈條災異封事〉、胡銓〈戊午上高宗封事〉。
彈事 專用於彈劾。亦稱「奏彈」。

三、吟詠諸葛亮的作品
詠懷古跡之五    杜甫
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遺像肅清高。
三分割據紆籌策,萬古雲霄一羽毛。
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
運移漢祚終難復,志決身殲軍務勞。
語譯:諸葛亮的英名永流傳在天地間,他的遺像顯示出大臣肅穆清高的風範。他為鼎足三分的局面,費
心籌謀計劃,他高超的人格,千萬年來,就像雲霄中的一隻鸞鳳舉翼高翔。他在功業上的成就,幾乎和
伊尹、呂尚不相上下;而他沉著的指揮,使蕭何和曹參也為之遜色。時勢的變遷,使蜀漢的福祚終究難
以恢復,但他決心鞠躬盡瘁;勞碌地處理一切軍務。
關鍵字:諸葛大名、三分割據紆籌策、漢祚終難復、志決身殲軍務勞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語譯:丞相的祠堂在哪裡呢?就在錦官城外柏樹繁茂的地方。綠草映著臺階,徒自呈現出一片春色,黃
鸝隔著濃密的樹葉,兀自唱出好聽的聲音。當年劉備三顧茅廬,一次次地與他商量安定天下的大計,兩
代中間開國與輔佐,便全靠這位老臣的一片忠誠。可惜他幾次出師沒有成功,便不幸自己先死了,因此
常使英雄們不禁為他流下滿襟的熱淚!
關鍵字:丞相、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
國文 Ⅲ 學習講義 2
八陣圖    杜甫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語譯:諸葛亮的功業,在三國時,可算是功高一切了,他排成著名的八陣圖以對抗魏、吳。儘管江水日
夜奔流,八陣圖的石壘,也依然沒有絲毫轉動,但遺憾的是出兵伐吳沒有成功。
關鍵字:三分國、八陣圖

四、〈出師表〉中的敬謙用法
敬稱對方 全文一律用「陛下」敬稱後主。
敬稱他人 全文一律以「先帝」敬稱先主劉備。
稱謂的敬謙 1.用「臣」,較客氣,姿態較低。把自己與對方的關係
謙稱自己 定位為君臣關係。
2.用「愚」,姿態較高,以父執輩自居。
以敬謙副詞表示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敬謙
1.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卑鄙」是貶己,「枉屈」是尊人。
其他敬謙 以意含「尊人、貶己」 2.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
的詞語表示 ──「驅馳」是貶己,把自己當馬。
3.庶竭駑鈍,攘除奸凶。
──「駑鈍」是貶己。

五、偏義複詞
合義複詞中,一個單詞作為此一複詞的意義,另一個單詞只是做陪襯。修辭學上稱之為「配
定義
字」,屬鑲嵌格。
1.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 ──義偏在「異」。
2.日夜勤作息,伶俜(ㄆㄧㄥ)縈苦辛。(〈孔雀東南飛〉)
單詞與單詞之間 ──義偏在「作」。
為反義關係 3.今兒老太太高興,這早晚就來了。(曹雪芹《紅樓夢‧劉姥姥進大觀園》)
──義偏在「早」。
分類
4.一笑泯恩仇。 ──偏重「仇」義。
1.有國家者得吾說而存之,則將慎擇與共天位之人。(曾國藩〈原才〉)
單詞與單詞之間 ──義偏在「國」。
為對舉關係 2.禹稷當平世,三過其門而不入。(《孟子‧離婁下》)
──義偏在「禹」。

六、關於三國故事的歇後語
1.東吳招親──弄假成真。 2.三顧茅廬──好難請。
3.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4.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
5.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6.司馬誇諸葛──甘拜下風。
7.阿斗的江山──白送。 8.張飛捉耗子──大眼瞪小眼。
9.孔明七擒孟獲──要他心服。 10.草船借箭──滿載而歸。
11.魯肅服孔明──五體投地。 12.張飛使計謀──粗中有細。

3 十、出師表
13.劉備見孔明──如魚得水。 14.劉備摔阿斗──收買人心。
15.劉備的江山──哭出來的。 16.關公面前耍大刀──自不量力。
17.過五關,斬六將──所向無敵。 18.諸葛亮皺眉頭──計上心來。
19.劉備報仇──因小失大。 20.曹操吃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七、一字多義比較
字形 字義 詞例
1.君子三年不為禮,禮必壞;三年不為樂,樂必崩。(《論
(動) 毀壞 語‧陽貨》)
2.禮崩樂壞。
崩 1.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鉤連。(李白〈蜀道
(動) 倒塌 難〉)
2.天崩地裂。
(動) 古稱天子之死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
1.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李白〈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
宿置酒〉)
(動) 回首;回頭看
2.相如顧召趙御史書曰:「某年月日,秦王為趙王擊缶。」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1.乞其餘,不足,又顧而之他。(《孟子‧離婁下》)
(動) 看;張望
2.左顧右盼。
1.三顧臣於草廬之中。
(動) 訪視;探訪
顧 2.三顧茅廬。
1.當其易也,惜旦夕之力,忽之而不顧。(方孝孺〈指
(動) 關注;照應 喻〉)
2.奮不顧身。
顧人之常情,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司馬光〈訓儉示
(連) 但是
康〉)
人之立志,顧不如蜀鄙之僧哉。(彭端淑〈為學一首示子
(副) 反而
姪〉)
(動) 回來。「往」的反面 往復。
1.庶竭駑鈍,攘除奸凶,興復漢室,還于舊都。
(動) 恢復
2.嗚呼!師道之不復可知矣!(韓愈〈師說〉)
有復於王者曰:「吾力足以舉百鈞,而不足以舉一羽。」
(動) 報告
復 (《孟子‧梁惠王上》)
1.輕攏慢撚抹復挑,初為霓裳後綠腰。(白居易〈琵琶行并
序〉)
(副) 又;再 2.復前行,欲窮其林。林盡水源,便得一山。(陶淵明〈桃
花源記〉)
3.死灰復燃。
薄 (動) 輕視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
(動) 減輕 省刑罰,薄稅斂。(《孟子‧梁惠王上》)
(動) 通「迫」。迫近;靠近 1.薄暮冥冥,虎嘯猿啼。(范仲淹〈岳陽樓記〉)
國文 Ⅲ 學習講義 4
2.炎日薄茅上,暑氣蒸鬱,覺悶甚。(郁永河〈北投硫穴
記〉)
(副) 輕微 躬自厚,而薄責於人。(《論語‧衛靈公》)
(形) 微薄 會數而禮勤,物薄而情厚。(司馬光〈訓儉示康〉)
故聞柳下惠之風者,鄙夫寬,薄夫敦。(《孟子‧萬章
(形) 刻薄;不敦厚
下》)。
(形) 怠惰;疏忽 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禕、允等之慢。
(形) 驕傲;倨傲 傲慢、輕慢。
(形) 遲緩;不快 慢工出細活。

(動) 輕侮;輕視 雖不肖人至,未嘗敢以貌慢之。(韓愈〈答馮宿書〉)
輕攏慢撚抹復挑,初為霓裳後綠腰。(白居易〈琵琶行并
(副) 遲緩的
序〉)
1.不效,則治臣之罪。
(動) 收效;成功
2.恐託付不效。
(動) 摹仿 東施效顰、上行下效。

(動) 奉獻;致贈 效勞、效忠、效力。
(名) 任務 託臣以討賊興復之效。
(名) 功用 藥效、功效、見效。
音(   )
(動) 阻隔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1.沛乎塞蒼冥。(文天祥〈正氣歌并序〉)
(動) 充滿
2.志氣塞乎天地。(《禮記‧孔子閒居》)
(動) 推託;應付 搪塞、塞責。
音(   )
(動) 受阻不暢 塞車。

(動) 填補 塞滿。
(名) 封口的東西 瓶塞、活塞、軟木塞。
音(   )
1.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范仲淹〈漁家
(名) 邊境 傲〉)
2.塞翁失馬。
(名) 險要的地方 要塞。
遺 音(   )
(動) 亡失;丟掉 遺失。
(動) 捨棄 遺棄。
1.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
(動) 留存;剩下
2.不遺餘力。
(動) 離開 遺世獨立。
(名) 亡失的東西 路不拾遺。
(形) 留下的;剩餘未盡的 遺言、遺跡、遺珠之憾。
5 十、出師表
音(   )
1.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飲馬長城窟行〉)
(動) 贈送;給予
2.攀條折其榮,將以遺所思。(〈庭中有奇樹〉)
音(   )
(動) 逃跑 流亡、逃亡。
(動) 失去;丟失 亡羊補牢
1.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亡 (動) 消滅;滅亡
2.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音(   )
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已矣!(《論語
(動) 沒有
‧子張》)

八、形近字辨析
字形 字音 字義 詞例
殂 死亡 崩殂。
俎 割肉用的砧板 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司馬遷〈鴻門宴〉)
頹喪;意志消
沮 沮喪。

蛆 蠅類的幼蟲 蛆蟲。
菲 輕視 妄自菲薄。
沒有根據的;
蜚 流言蜚語、蜚短流長(散布謠言,說人閒話)。
不實的
緋 紅色 緋紅、緋聞。
議論人非;毀
誹 誹謗、怨誹。

攘 消滅;清除 攘除姦凶、安內攘外。
祭神祈求消除
禳 禳災、祈禳。
災變
嚷 喧鬧;喊叫 吵嚷、喧嚷。
利用發酵方法
釀 釀造、釀酒。
製造

九、延伸閱讀
    隆中對    諸葛亮
  自董卓已來,豪傑並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曹操比於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
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以令諸侯,此誠不可與
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與為援而不可圖也。荊州北據
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
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劉璋闇弱,張魯在北,
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總攬英雄,思
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

國文 Ⅲ 學習講義 6
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以出秦川,百姓敢不簞食壺漿以
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語譯:自從董卓專權以來,英雄豪傑紛紛興起,占有數州數郡的人數也數不完。曹操和袁紹相比,
名聲較低微而軍隊人數較少,然而曹操終能打敗袁紹,由弱轉強,這不只是因為時機好,而且也是人
為的謀劃得當啊!現在曹操已擁有百萬軍隊,又挾制天子以號令諸侯,這實在是不可與他爭勝的。孫權
占據江東,已經歷了三代,地勢險要而且人民歸附,賢能之人樂於被他所用,這是可以結為盟國而不
可以圖謀攻取的。荊州北有漢水、沔水,利源直到南海,東面連接吳郡、會稽郡,西面和巴郡、蜀郡相通
這是一個可以用兵進取的地方,而擁有其地的人無力據守,這大概是上天用來資助將軍的地方,將軍
是否有意呢?益州形勢險要,土地肥沃,物產富饒,高祖以此為根據而建立帝業。劉璋昏庸無能,張魯
在其北方,人口眾多而國家富饒,卻不知道愛撫,智慧賢能之士,盼望得到明君。將軍既是皇家後代,
又信義卓著於天下,廣納英雄,渴望得到賢人。如果能取得荊州、益州,守住險要,和西面的戎交好,
安撫南面的夷、越,外面和孫權交往親善,內部整頓好政治;天下形勢有變化,就派一位上將,率領荊
州軍隊,進攻宛縣、洛陽,將軍親率益州軍隊,進軍關中,百姓誰敢不準備食物飲水來迎接將軍呢?真
是這樣,那麼,統一天下的事業可以成功,漢室就可以復興了。

十、歷屆試題
(   )1.下列文句「 」內的詞,何者不是指短暫的時間? (A)「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 (B)居「有頃」,倚柱
彈其劍,歌曰:長鋏歸來乎 (C)「少焉」,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斗牛之間 (D)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
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93 統測】
(   )2.下列文句「 」內詞義的解釋,何者正確? (A)諸葛亮〈出師表〉:斟酌損益,進盡忠言;「斟酌」意謂權衡考
慮 (B)丘遲〈與陳伯之書〉:聞鳴鏑而股戰,對穹廬以屈膝;「戰」意謂戰鬥 (C)司馬遷〈鴻門之宴〉:今入
關,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幸」意謂獲得幸福 (D)蘇軾〈留侯論〉:太史公疑子房以為魁梧奇偉,
而其狀貌乃如婦人女子,「不稱」其志氣;「不稱」意謂不稱許。 【96 統測】
(   )3.下列文句的「使」,何者具有「派遣」的涵義? (A)「使」民敬忠以勸,如之何 (B)「使」君有婦,羅敷有夫 
(C)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 (D)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 【96 統
測】
(   )4.歐陽脩〈醉翁亭記〉:「風霜高潔」,理解時可將第二字的「霜」與第三字的「高」互換次序,形成「風高霜潔」,
使文意更清晰。下列詞語,何者也適合運用相同的方式進行文意理解? (A)性行淑均 (B)紅榴白蓮 (C)
錦衣玉食 (D)喋血山河。 【98 統測】
(   )5.下列文句「 」內的字,何者是錯別字? (A)妄自「匪」薄,引喻失義 (B)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C)觥
「籌」交錯,眾賓懽也 (D)心曠神怡,寵辱「偕」忘。 【99 統測】
(   )6.下列文句「 」內的解釋,何者不正確?  (A)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善於利用外在的事物  (B)夫
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擴展晉國西方的疆土  (C)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
不宜異同:將貪贓枉法者貶謫斥逐  (D)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亦不敢服垢弊以「矯俗干名」:故意違
反常俗以獲取名聲。 【99 統測】

▲閱讀下文,回答第 7-9 題
陳述古密直知建州浦城縣日,有人失物,捕得莫知的為盜者。述古乃紿之曰:「某廟有一鐘,能辨盜,至靈。」使
人迎置後閣,祠之,引群囚立鐘前,自陳:「不為盜者摸之則無聲,為盜者摸之則有聲。」述古自率同職,禱鐘甚肅。
祭訖,以帷圍之,乃陰使人以墨塗鐘。良久,引囚逐一令引手入帷摸之。出乃驗其手,皆有墨;唯有一囚無墨,訊之,
遂承為盜。蓋恐鐘有聲,不敢摸也。(沈括《夢溪筆談》) 【100 統測】
7 十、出師表
的:確實。
(   )7.依據上文,陳述古祭鐘後「以帷圍之」的目的為何? (A)使鐘不發出聲響 (B)使鐘更能發揮靈力 (C)不讓嫌
犯看到鐘已塗墨 (D)不讓嫌犯發現陳述古躲藏其中。
(   )8.陳述古能偵破竊案,係因掌握竊賊的何種心理? (A)心猿意馬 (B)膽怯心虛 (C)財迷心竅 (D)師心自用。
(   )9.「使人迎置後閣,祠之,引群囚立鐘前,自陳……」,各句皆省略主語「陳述古」,避免寫為「陳述古使人迎置
後閣,陳述古祠之,陳述古引群囚立鐘前,陳述古自陳……」,以求簡潔。下列文句,何者也有「省略主
語」的情形? (A)禮、義、廉、恥,國之四維 (B)花態柳情,山容水意,別是一種趣味 (C)侍中、尚書、長史
參軍,此悉貞亮死節之臣也 (D)公閱畢,即解貂覆生,為掩戶,叩之寺僧,則史公可法也。
(   )10.下列「 」內的字,何者意義不相同?  (A)失其所「與」/吾誰「與」歸  (B)未果,「尋」病終/「尋」蒙國恩
(C)「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  (D)親賢臣,「遠」小人/「遠」罪豐家。
【101 統測】
(   )11.下列各組「」內的字,何者讀音不同? (A)諮「諏」善道/渡大海,入荒「陬」 (B)「傴」僂提攜/「嘔」啞嘲哳
難為聽 (C)「跫」音不響/秋蟬兒噪罷寒「蛩」兒叫 (D)形容枯「槁」/阿「縞」之衣,錦繡之飾。
【103 統測】

國文 Ⅲ 學習講義 8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