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

第七課 張釋之執法 司馬遷 

一、課文提要
1. 文體:記敘文。
2. 文章出處:史記。
3. 內容大要:記敘漢代廷尉張釋之審理一個案件的經過。他依法審判,不屈從文帝的意見,強調
「法律之前,人人平等」的觀念,因此贏得文帝的敬重。
4. 作法分析:
(1) 全文不滿兩百字,文中對話生動,人物形象鮮明(犯人—膽顫、惶恐; 張釋之—剛正不阿、
不卑不亢;漢文帝—不滿,卻能察納雅言),可謂取材精當,敘事簡潔。
(2) 全文分四段:
第一至二段:皇帝出巡,縣人犯蹕,張釋之判決「當罰金」。
第三段:文帝對判決不滿而發怒,認為當加重其罪。
第四段:張釋之不畏強權,據理力爭,終於使文帝從善如流。

二、課文結構表

張釋之執法
◎案情(第一至二段)—皇帝出巡—路人驚動皇帝座車。
            犯人口供—犯蹕乃無心之過。
            張釋之判決—當罰金。
◎皇帝反應(第三段)—對判決不滿而發怒,認為罪當加重。
◎結果(第四段)—張釋之據理力爭—法律之前,人人平等。
                   執法者皆須依法公正判決。
          漢文帝從善如流—認同張釋之的判決。

三、段落大意
第一至二段:記一人犯案被捕,釋之審判的經過。
第三段:皇上對判決不滿,極為生氣。
第四段:釋之據理力爭,文帝察納雅言,接受他的判決。
四、課文語譯 當時,皇上假使立刻殺了他,也就算了,但是
  張釋之擔任廷尉。有一次,皇上出巡經過 現在既然交付給廷尉來治罪,而廷尉是天下執
中渭橋,有一個人從橋下跑出來,驚嚇到天子 法的標準,一旦偏斜不正,那麼國家執行法律
座車的馬。於是皇上派騎兵去追捕,把他交給 時都將因為這樣而有或輕或重的差別,便沒有
廷尉治罪。釋之審問那個人,那人說:「我是 一定的標準了。這樣的話,人民豈不是要手足
縣裡的人,來到這裡,聽說官員出巡,禁止通 無措嗎?希望陛下明察。」過了很久,皇上才
行,便躲在橋下。過了很久,以為出巡的隊伍 說:「廷尉的判決是正確的。」
已經通過了,就出來。結果一看到皇上的車駕
五、句意解說
我便立刻跑開了。」廷尉向皇上報告他的判決
「這個人觸犯禁止通行的命令,應該判處他罰 1. 縣人來,聞蹕,匿橋下。久之,以為行已
金。」 過,即出,見乘輿車騎即走耳。
  文帝很生氣地說:「這個人驚嚇到我的馬 →由犯人的自白,可知其犯蹕是無心之過
兒,幸虧我的馬兒性情柔順溫和,假使換成別 其情可憫。
的馬,難道不會傷害到我嗎?但是廷尉居然只 2. 廷尉奏當:一人犯蹕,當罰金。
判處他罰金!」 →張釋之依法判決:「當罰金」— 王念孫
  釋之說:「法律是天子要跟天下人共同遵 謂:「漢代律法:一人犯蹕,罰金四兩
守的,現在法律的規定是這樣,卻(假如)加 二人以上,罪當加等」,可見 釋之乃依
重他的罪,那麼法律就不被人民信任了。況且 法斷案。
3. 固不敗傷我乎?而廷尉乃當之罰金!
→文帝認為是犯上之罪,應判重刑,廷尉 囑(ㄓㄨˇ) 叮嚀、託付。如:叮「囑」、
的判決不當。 「囑」咐。
4. 法者,天子所與天下公共也。 矚(ㄓㄨˇ) 注視。如:眾所「矚」目、高
→法律之前,人人平等—強調法律的公平 瞻遠「矚」。
性。 輿(ㄩˊ) 車子。如:車「輿」、乘
5. 且方其時,上使立誅之則已。 「輿」。
→皇上假使立刻殺了他,也就罷了—可知 轎子。如:竹「輿」、輕
當時君王操生殺大權。 「輿」。
6. 今既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傾而 公眾的。如:「輿」論、
天下用法皆為輕重,民安所錯其手足? 「輿」情。
→強調法律的尊嚴性—司法獨立,不受外
力干擾,執法者要尊重法律、公正無私 ,
否則人民將無所適從。 匿(ㄋㄧˋ) 躲藏、躲避。如:銷聲「匿」
7. 唯陛下察之。 跡。
→以期望語氣希望文帝能接受自己的判決。 隱瞞。如:「匿」名信件。
8. 良久。 暱(ㄋㄧˋ) 親近。如:「暱」稱。
→文帝從反對到接納,是經過一番掙扎。 偌(ㄖㄨㄛˋ) 如此、這樣。如:「偌」大家
9. 廷尉當是也。 業、「偌」大房子。
→從反對到認同、接納。 諾(ㄋㄨㄛˋ) 允許、答應。如:允「諾」。
表示同意的應答聲。如:唯唯
10. 良久,上曰:「廷尉當是也。」 「諾諾」。
→由此可見 誅(ㄓㄨ) 責備。如:口「誅」筆伐。
(1) 文帝深思後,終於同意廷尉的判決。 殺。如:人不為己,天「誅」
(2) 文帝有採納忠言的雅量。 地滅。
(3) 文帝是位從善如流的明君。 銖(ㄓㄨ) 古時重量單位,二十四銖為一
兩。如:錙「銖」必較。
六、修辭說明 殊(ㄕㄨ) 特別的。如:屢獲「殊」榮。
(一) 設問 不同的。如:「殊」途同歸。
民安所錯其手足?(激問) 株(ㄓㄨ) 樹木露在地面上的根部。如:
守「株」待兔。
(二) 借代
侏(ㄓㄨ) 短小。如:「侏」儒。
陛下。
八、成語加油站
七、形音義辨析
(一) 出自「史記」的成語
辯(ㄅㄧㄢˋ) 爭論是非曲直。如:「辯」駁。
1. 吐哺握髮:原指熱情接待賢士。後用以形
善於辯說的。如:「辯」才無
容求賢若渴。語出史記 魯周公世家:「周
礙。
公戒伯禽曰:『我於天下亦不賤矣。然我
辨(ㄅㄧㄢˋ) 分別、判別。如:明「辨」是
一沐三握髮,一飯三吐哺,起以待士,猶
非。
恐失天下之賢人。』」
辮(ㄅㄧㄢˋ) 分 股 編 成 的 條 狀 物 。 如 : 綁
2. 利令智昏:形容因貪利而失去了理智,是
「辮」子。
非不辨。貶義。語出史記 平原君虞卿列傳:
辦(ㄅㄢˋ) 處理。如:公事公「辦」。
「太史公曰:平原君,翩翩濁世之佳公子
創設、經營。如:創「辦」學
也,然未睹大體。鄙語曰:『利令智昏』
校。
……。」
懲罰、治罪。如:革職查
3. 助紂為虐:比喻幫助壞人做壞事。語出史
「辦」。
記 留侯世家:「今始入秦,即安其樂,此
瓣(ㄅㄢˋ) 花片。如:玫瑰花「瓣」。
所謂助桀為虐。」
屬(ㄓㄨˇ) 交付,通「囑」。如:「屬」
4. 肝腦塗地:原指死得很慘,後來也指甘作
之廷尉。
一切犧牲來報答別人的恩德或表示忠誠。
屬(ㄕㄨˇ) 附著、歸於。如:附「屬」。
語出史記 劉敬叔孫通列傳:「大戰七十,
親眷。如:親「屬」、眷
小戰四十,使天下之民肝腦塗地。」
「屬」。
5. 奇貨可居:比喻仗持某種專長或有利用價
部下。如:部「屬」、下
值的東西作為資本以謀利。語出史記 呂不
「屬」。
韋列傳:「子楚,秦諸庶孽孫,質於諸侯,
車乘進用不饒,居處困,不得意。呂不韋
賈邯鄲,見而憐之,曰:『此奇貨可
居。』」
6. 背水一戰:比喻決一死戰。語出史記 淮陰
侯列傳:「(韓)信乃使萬人先行,出,
背水陣。……軍皆殊死戰,不可敗。」
7. 韋編三絕:後指勤奮讀書。語出史記 孔子
世家:「孔子晚而喜易……讀易,韋編三
絕。」
8. 人為刀俎,我為魚肉:比喻自己受制於人,
處於任人擺弄的境況。俎,割肉用的砧板。
語出史記 項羽本紀:「樊噲曰:『大行不
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如今人方為刀俎,
我為魚肉,何辭為!』」
9. 破釜沉舟:今多用以形容一往直前、視死
如歸、義無反顧的精神。語出史記 項羽本
紀:「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
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
還心。」
10. 三令五申:再三叮嚀告誡。語出史記 孫子
吳起列傳:「約束既布,乃設鈇鉞,即三
令五申之。」(鈇鉞,刑具,比喻刑戮)
11. 約法三章:漢高祖 劉邦初入咸陽,臨時制
定三條法律,與民共守。泛指事先約好或
規定的事。語出史記 高祖本紀:「與父老
約,法三章耳: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
罪。」
12. 一諾千金:形容承諾信用高,一旦許諾別
人,必定做到。語本史記 季布傳:「楚人
諺曰:『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
諾。』」
(二) 與「法律」有關的成語
1. 嚴刑峻法:嚴厲的刑法。
2. 繩之以法:指以法律制裁罪犯。
3. 貪贓枉法:指貪汙受賄,破壞法紀。
4. 就地正法:在犯罪所在地執行死刑。
5. 奉公守法:以公事為重,謹守法紀,不徇
私舞弊。
6. 逍遙法外:犯罪者逃避了應受的法律制裁,
仍自由自在。
7. 無法無天:沒有法紀、天理。形容人肆意
妄為,毫無顧忌。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