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5

高中互動中國語文

單元二 仁政與法治
講讀《出師表》
練習及答案
一、游說技巧(答案見書本)
本單元主要教授了三種游說技巧:
1. 動之以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說之以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誘之以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練習

基礎練習

1. 《出師表》屬於「表」,這類文體的寫作目的是甚麼?(2分)設題目標 掌握文體──表
答 「表」是大臣寫給君主的奏章,(1分)用來向君主表達意見。(1分)

2. 根據課文第1段的內容,回答下列問題。
(1) 諸葛亮認為劉備死後蜀漢的形勢怎樣?為甚麼他有這樣的分析結果?試摘錄原文加以說明
。 5分)設題目標 理解課文內容
答 諸葛亮認為當時蜀漢的形勢有危有機
危:蜀漢正處於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 0.5分)他有這個看法,是因為蜀漢當時面臨下列
困境:
首先是「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 0.5分)開國領袖劉備在蜀漢基業未穩之際
去世,影響國家的發展,蜀漢形勢因而岌岌可危。(1分)
其次是「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0.5分)當時天下分為魏、蜀、吳三國,其中蜀
漢的領地最狹小、偏僻,國力最弱、最疲憊 魏、吳均對之虎視眈眈,令蜀漢處於危
急的形勢 1分)
機:國內有為國效命的忠臣。 0.5分)當時有在朝廷內毫不懈怠的臣子,不念個人得失為國效命
的忠誠志士,他們都為追念先帝特殊優厚的待遇,要報答在後主身上

(2) 作者點明上述形勢,對下文的勸說有甚麼幫助?這是甚麼游說技巧?試加以說明。(4分)
設題目標:掌握游說策略與技巧—說之以理
答 作者點明上述的危急形勢,能夠使後主醒覺 令他留意下文內容,聽取意見來改善當前困局
,從而達成勸說的目的。(2分)
作者在此運用了說之以理的游說策略,陳述蜀漢所面對的現實情況,以客觀的事實提醒後
主應努力自強,謀求治國良策。(2分)

3. 綜觀全文,作者向後主提出哪些治國建議?試填寫下列表格。(7分)
建議 內容
不宜(1)隨意看輕自己(1分),說不合義理的話,令十臣
廣開言路 不敢盡忠進諫。
宜 (2) 多諮詢賢臣的意見(1分)
宜 (3) 不論職分,劃一賞罰制度(1分)
嚴明法度 宜 (4)把賞善罰惡的職務交給相關專職官員,公平處理(1
分)
(5)知人善任(1分 宮中之事 宜 (6) 諮詢郭攸之、費禕和董允(1分)
) 軍旅之事 宜 (7) 諮詢向寵(1分)
4 在《出師表》中,諸葛亮如何善用對比手法指出君主用人是國家興亡的關鍵?試從文中摘錄有
關句子,並略加說明。(4分)
句子: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2分)
說明:
以西漢與東漢的史實為例,從用人之策(親賢遠小與親小遠賢)和國家興亡(興隆與傾頹)兩方面
作對比,突出用人之策不同,國家的命運截然不同,說明親賢遠佞的重要。(2分)

5 根據課文第6段的內容,回答下列問題。
(1) 諸葛亮出仕前的生活是怎樣的?為甚麼他會為先帝效勞?他與先帝的情誼如何? 4分)設
題目標 理解課文內容
答 諸葛亮本是一介平民 在南陽耕田種地,只希望在亂世中隱居求全 沒有想過出仕,揚名立
萬。(2分)
當時先帝劉備沒有因為諸葛亮出身卑微而看輕他,反而紆尊降貴 三顧草廬,向他請教天
下形勢及建功立業的良方,並邀請他出山相助。諸葛亮被先帝的誠意打動,所以才為先帝
效勞。(2分)
(2) 從以所述及第6段的其他內容,可知諸葛亮與先帝情誼如何?(4分 設題目標 理解課文內

諸葛亮與先帝情誼深厚
首先,從先帝紆尊降貴,三顧草廬請平民諸葛亮出山的情況,可知先帝對諸葛亮有知遇之
恩,這是諸葛亮鞠躬盡瘁,為國盡忠的原因。
其次,他們曾在長坂等地一同經歷戰敗艱困 及至先帝臨終向他託孤,可見先帝對他的信
任。凡此種種可知兩人感情匪淺。
(3) 作者提及上述往事,有甚麼用意?這是甚麼游說策略?試加以說明。 6分)設題目標:掌
握游說策略與技巧—動之以情【重整】
答 作者提及上述往事,是為了說明他與先帝君臣情深,輔助蜀漢只為報答先帝的知遇之恩,
絕非為了個人榮辱才建議出師北伐。 2分)
同時,作者也強調先帝創業艱難,期望後主體念父子之情,奮發圖強。 2分)
這是運用了動之以情的游說策略,試圖以君臣之情和親情打動後主 2分)

6 綜觀全文,作者寫作本文的目的是甚麼? 4分)設題目標 分析游說的目的


答 作者在北伐曹魏前寫作本文,旨在分析天下形勢,說明出師目的,表明自己為國盡忠的心志
;(2分)並勸勉後主要廣開言路 嚴明法度 選賢任能 親賢遠佞 奮發圖強 繼承父志 以復
興蜀漢。(2分)

進階練習

7 古人認為「讀諸葛亮《出師表》不墮淚者不忠」,讚賞諸葛亮鞠躬盡瘁、知恩感戴的情操。試
從文中舉一個例子,說明諸葛亮具有這樣的情操。 6分)設題目標 理解課文內;品德情意:
培養鞠躬盡瘁、知恩感戴的情操
答 諸葛亮在文中指出自己決心開發北伐,是因為「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
原,庶竭駑鈍,攘除姦凶,興復漢室,還於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2分

首先,這幾句話表現了諸葛亮一直不忘先帝遺願,立下北定中原,興復漢室的決心,可見其知
恩感戴的情操。(2分)
其次,以力量較「疲弊」的禺漢出兵北伐,其危險性不小,但諸葛亮仍願意竭盡自己的才能達
成這個目標,以「報先帝」和「忠陛下」。由此可見其為國盡忠、鞠躬盡瘁的情操。(2分)
(答案僅供參考,學生舉出其他合理例子亦可接受)

8 試綜合全文,說明後主的性格及管治作風有甚麼需要改善的地方 6分)設題目標 理解課文


內容
答 在性格方面,後主性格懦弱 做事欠信心,因此諸葛亮才勸他「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
希望他不要隨意輕視自己。(2分)
在管治作風方面,後主欠缺納諫的胸襟,所以諸葛亮才勸他「誠宜開張聖聽」,又說 陛下亦
宜自謀,以諮諏善道,察納雅言」 2分)
此外,後主處事有所偏袒,以致宮中、府中有別,未能做到一視同仁,因此諸葛亮勸他要做到
「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 ,又明言國君「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
」 2分)
9 作者在文中多次提及「先帝」,他這樣做有甚麼用意?(6分)設題目標:推斷作者的意圖;掌
握游說的策略與技巧──動之以情
答 作者在文中多次提及「先帝」,旨在:
1. 激勵後主 喚起後主的進取心。(1分)作者憶述先帝創業的艱辛,藉此激勵後主以先帝為
榜樣,迎難而上,奮發圖強。(1分)
2. 動之以情 加強勸誡的力量。(1分)作者作出勸諫和舉薦人才時,屢屢提及先帝,是希望
借先帝的威名 令後主信服;同時希望後主顧念父子之情,努力自強,接納諫言。(1分)
3. 表明為國盡忠的心志。(1分)作者多次追念先帝的言行,表示自己對先帝的懷念,展示他
對國家、先帝和後主的忠貞之心。(1分)
四、課文總結圖

危機:
1 先帝 創業未成便已離世,蜀國基業未穗
分析 2 天下三分,其中以 蜀漢 的國力最弱。 游說策略:
形勢 說之以理 為主
優勢:
1 朝中大臣 毫不懈怠
2 軍中將士在戰場上 奮不顧身

1 宜 廣開言路 ,聽取
賢臣意見 原則:
納諫 2 不要 隨意輕視自己 ,說不合義理的 廣開言路
話,以致 堵塞臣子盡忠進諫
的途徑

劃一 賞罰制度 把賞罰職責交給 原則:


進言 賞罰 專職官員 ,要做到一視同仁 賞罰分明
勸勉 /

1 內政:諮詢 郭攸之、費禕、董允
。(好處:能 改正過失,補救缺漏
原則:
,有所得益。)
用人 知人善任、
2 軍事:諮詢 向寵 。(好處:
親賢遠佞
能 使軍中將士和睦融洽,無論
能力高低皆能各展所
3 要 親賢臣,遠小人

自述受先帝 三顧草廬 而出仕,曾與先帝一同經


自述 歷 艱困/兵敗 ,後獲先帝託付國家大事,表明 游說策略:
身世 北伐是 報答先帝和盡忠陛下 的職分。 動之以情 為主

1 自己: 領軍北伐
2 朝中大臣: 提出發揚德政的忠言
3 後主: 多加思考,向羣臣徵詢治國良策,接
言明
納正確合理的意見,深切追念先帝的遺詔。詔
責任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