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8

作⽂素材Ⅰ⾼中作⽂⼈物素材 | 鲁迅、韩愈、荀⼦、李清照......

(附满分作⽂)

⾼中作⽂圈

129 ⼈赞同了该⽂章

⼀、鲁迅

(1881年9⽉25⽇-1936年10⽉19⽇),原名周樟寿,字豫⼭,改名周树⼈,字豫才,浙江绍兴
⼈。著名⽂学家、思想家、⾰命家、⺠主战⼠,新⽂化运动的 要参与者,中国现代⽂学的奠基
⼈之⼀。

早年留学⽇本仙台医科专⻔学校(肄业)。“鲁迅”,1918年发表《狂⼈⽇记》时所⽤的笔名。

鲁迅⼀⽣在⽂学创作、⽂学批评、思想研究、⽂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
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 ⼤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化发展具有
⼤影响,蜚声世界⽂坛,尤其在韩国、⽇本思想⽂化领域有极其 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
“⼆⼗世纪东亚⽂化地图上占最⼤领⼟的作家”。

⽑泽东曾评价:“鲁迅的⽅向,就是中华⺠族新⽂化的⽅向。”

⼆、鲁迅名⾔

1、时间就像海绵⾥的⽔,只要愿 ,总还是有的。

2、倘只看书,便变成书橱。

:
3、哪⾥有天才,我只不过是把别⼈喝咖啡的时间都⽤在⼯作上了。

4、愈艰难,就愈要做。改⾰,是向来没有⼀帆⻛顺的。

5、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

6、事实是毫无情⾯的东⻄,它能将空⾔打得粉碎。

7、墨写的谎,决掩不住⾎写的事实。

8、其实先驱者本是容易变成绊脚⽯的。

9、贪安稳就没有⾃由,要⾃由就要历些危险。只有这两条路。

10、假使做事要⾯⾯顾到,那就什么事都不能做了。

11、改造⾃⼰,总比禁⽌别⼈来的难。

12、当我沉默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同时感到空虚。

13、怀疑并不是缺点。总是疑,⽽并不下断语,这才是缺点。

14、⽣活太安逸了,⼯作就会被⽣活所累。

15、使⼀个⼈的有限的⽣命,更加有效,也即等于延⻓了⼈的⽣命。

16、⼈⽣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走。

17、⾃由固不是钱所买到的,但能够为钱⽽卖掉。

18、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19、悲剧将⼈⽣的有价值的东⻄毁灭给⼈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看。

20、不满⾜是向上的⻮轮。

21、我们中国⼈对于不是⾃⼰的东⻄,或者将不为⾃⼰所有的东⻄,总要破坏了才快活的。

22、友谊是两颗⼼的真诚相待,⽽不是⼀颗⼼对另⼀颗⼼的敲打。

23、我想,普遍,永久,完全,这三件宝⻉,⾃然是了不得的,不过也是作家的棺材钉,会将他
钉死。《答〈戏〉周刊编者信》

24、横眉冷对千夫指,俯⾸⽢为孺⼦⽜。(鲁迅·《⾃嘲》)

25、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荐轩辕。(鲁迅·《⾃题⼩像》)

26、⼼事浩茫连⼴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鲁迅·《无名》)

27、⾎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地发春华。(鲁迅·《无题》)

28、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如何不丈夫。(鲁迅·《答客诮》)

29、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笑泯恩仇。(鲁迅《题三义塔》)

30、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鲁迅·《悼杨铨》)

三、名⼈笔下的鲁迅

【老舍】

:
看看鲁迅全集的⽬录,⼤概就没⼈敢说:这不是个渊博的⼈。可是渊博⼆字还不是对鲁迅先⽣的恰
好的赞词。学问比他更渊博的,以前有过,以后还有;像他这样把⼀时代治学的⽅法都抓住,左右
逢源的随时随事都立在领导的地位,恐怕⼀个世纪也难⻅到⼀两位吧。

【林语堂】

鲁迅与其称为⽂⼈,不如号为战⼠。战⼠者何?顶盔披甲,持⽭把盾交锋以为乐。不交锋则不
乐,不披甲则不乐,即使无锋可交,无⽭可持,拾⼀⽯⼦投狗,偶中,亦快然于胸中,此鲁迅之
⼀副活形也。德国诗⼈海涅语⼈⽈,我死时,棺中放⼀剑,勿放笔。是⾜以语鲁迅。

鲁迅所持非丈⼆⻓⽭,亦非⻘龙⼤⼑,乃炼钢宝剑,名宇宙锋。是剑也,斩⽯如棉,其锋不挫,
刺⼈杀狗,⾻骼尽解。于是鲁迅把玩不释,以为嬉乐,东砍⻄刨,情不⾃已,与绍兴学童得⼀把
洋⼑戏刻书案情形,正复相同,故鲁迅有时或类鲁智深。故鲁迅所杀,猛⼠劲敌有之,僧丐无
赖,鸡狗⽜蛇亦有之。鲁迅终不以天下英雄死尽,宝剑无⽤武之地⽽悲。路⻅疯⽝、癞⽝、及守
家⽝, 剑⼀砍,提狗头归,⽽饮绍兴,名为下酒。此⼜鲁迅之⼀副活形也。

然鲁迅亦有⼀副⼤⼼肠。狗头煮熟,饮酒烂醉,鲁迅乃 坐灯下⽽兴叹。此⼀叹也,无以名之。
无名火发,无名叹兴,乃叹天地,叹圣贤,叹豪杰,叹司阍,叹佣妇,叹书贾,叹果商,叹黠
者、狡者、愚者、拙者、直谅者、乡愚者;叹⽣⼈、熟⼈、雅⼈、俗⼈、尴尬⼈、盘缠⼈、累赘
⼈、无⽣趣⼈、死不开交⼈,叹穷⿁、饿⿁、⾊⿁、谗⿁、牵钻⿁、串熟⿁、邋遢⿁、⽩蒙⿁、
摸索⿁、⾖腐羹饭⿁、⻘胖⼤头⿁。于是鲁迅复饮,俄⽽额筋浮胀,睚眦欲裂,须发尽竖;灵感
⾄,筋更浮,眦更裂,须更竖,乃磨砚濡毫,呵的⼀声狂笑,复持宝剑,以刺世⼈。火发不已,
叹兴不已,于是鲁迅肠伤,胃伤,肝伤,肺伤,⾎管伤,⽽鲁迅不起,呜呼,鲁迅以是不起。

【⽑泽东】

鲁迅是中国⽂化⾰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的⽂学家,⽽且是伟⼤的思想家和伟⼤的⾰命家。鲁迅
的⾻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这是殖⺠地半殖⺠地⼈⺠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
在⽂化战线上,代表全⺠族的的⼤多数,向着敌⼈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

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族英雄。鲁迅的⽅向,就是中华⺠族新⽂化的⽅向。

【郁达夫】

如问中国⾃新⽂学运动以来,谁最伟⼤?谁最能代表这个时代?我将毫不踌躇地回答:是鲁迅。
鲁迅的⼩说,比之中国⼏千年来所有这⽅⾯的杰作,更⾼⼀步。⾄于他的随笔杂感,更提供了前
不⻅古⼈,⽽后⼈⼜绝不能追随的⻛格,⾸先其特⾊为观察之深刻,谈锋之犀利,⽂笔之简洁,
比喻之巧妙,⼜因其飘逸⼏分幽默的⽓氛,就难怪读者会感到⼀种即便喝毒酒也不怕死似的凄厉
的⻛味。当我们⻅到局部时,他⻅到的却是全⾯。当我们热衷去掌握现实时,他已把握了古今与
未来。要全⾯了解中国的⺠族精神,除了读《鲁迅全集》以外,别无捷径。

【许⼦东】

我觉得跟鲁迅打交道是有必要的,为什么必要?⼀百年了,鲁迅的话就像昨天说的⼀样,我惊呆
了,从没有看到⼀个作家可以写出⼀句话等于在评论今天的报纸。

我觉得跟鲁迅打交道是有必要的,为什么必要?⼀百年了,鲁迅的话就像昨天说的⼀样,我惊呆
了,从没有看到⼀个作家可以写出⼀句话等于在评论今天的报纸。

四、鲁迅的当代意义

⼈⺠⽹评:鲁迅名⾔检索火了,求真只是第⼀步

假名⾔也分“低配版”和“⾼仿版”。诸如“晚睡的⼈没对象”“⼈只要有钱,烦恼就会减掉90%以上”
等所谓鲁迅名⾔,⽤词、⻛格与鲁迅相去甚远,⼀望便知真假。恶搞也好,调侃也罢,多是⽹⺠
炮制的段⼦,借助反差抓⼈眼球,这些⽹⾔⽹语本⾝也是⽹络亚⽂化的呈现。⾄于那些伪造的张
爱玲爱情语录、乔布斯成功名⾔,有的真有⼏分形似,有的甚⾄不无道理,之所以不⽤⾃⼰之名
却假借他⼈之名,无非是拉⼤旗作虎⽪,蹭名⼈的热度扩⼤传播⼒,这种假名⾔的欺骗性、危害
性更强。但无论是哪⼀种,“借蔓扬名”、吸引流 乃⾄获得利益,是名⾔编造者的共同动机。

:
从名⾔警句的需求侧看,假格⾔之所以有市场,⼀⽅⾯说明⼈们对优质⽂化内容的强烈渴望,另
⼀⽅⾯也说明部分读者缺乏判断⼒。正所谓我所看的都是我愿意看到的,假名⾔之所以被⼀些⼈
视如珍宝,正是因为契合了他们当下的某种处境和⼼态。那些成功学鸡汤,迎合了不少⼈⻜⻩腾
达的幻想;那些偏执的社会批评,骂出了⼀些⼈⼼中的愤懑情绪。⼼中深以为然,再有了名⼈
“加持”,点击转发、⽇常使⽤也就⾃然⽽然。其实,无论是讲话时刻意使⽤各种名⾔装点⻔⾯、
代替论证,还是写作时轻信各种⼆⼿材料,在⽣活⼯作中不假思索地⼈云亦云,归根结底是缺乏
立思考的能⼒,是思维的“懒惰症”。

在古代,⼤ 假托孔⼦、曾⼦之名的伪书应时⽽⽣,古⼈通过校勘、⽬录等⼩学⼯夫辨章学术、
考镜源流;⽽现代,利⽤检索系统的火眼⾦睛,假名⾔很容易就能识破;通过法律⼿段,⼀些恶
意捏造他⼈⾔论者必将遭到法律的制裁。但破解假名⾔现象,并不单单是⼀个技术问题、管理问
题,更是全⺠树立“打假”意识的观念问题。⽹络的⾃我净化非⼀⽇之功,我们更应关注的是个⼈
如何甄别⻥龙混杂的名⾔警句,如何看待真假不⼀的⽹络信息。

就信息⽽⾔,真实准确是深刻辩证的基本前提。“有⼏分证据说⼏分话”,才不会被假名⾔牵着⿐
⼦走。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说话写作要句句有出处、时时勤核对,但不盲从、不迷信是基本的
⽣活态度。就名⾔警句⽽⾔,它作为实践的总结、历史的积淀,对我们为⼈处事、立⾔⾏⽂有
要作⽤。除了名⾔真假,⾔语本⾝的思想更值得关注。如果对名⾔对错缺乏反思,对名⾔产⽣的
语境⼀无所知,把格⾔当作放之四海皆准的律令,就容易误入歧途。

鲁迅曾说,名⼈的话并不都是名⾔;许多“名⾔”,倒出⾃⽥夫 老之⼝。所以,与其背⼏句格
⾔,不如潜⼼原著,透视作者的所思所想,寻找经典与当下的连接;不如投入⽣活,在实践中收
获成⻓,在挫折中寻找经验,我们或许能从中得到更强⼤的精神⼒ 。

五、作⽂中的鲁迅

【⽚段1】

正视究竟有多么 要?

鲁迅曾回答说:“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

这位具有时代意义的⾰命家的话,敲响了我们脑海中的警钟:我们可曾正视过⾃⼰?

我们不停地忙着提升⾃⼰的能⼒,忙着提升⾃⾝素养,可到头来却忽略了这之中最 要的东⻄
⸺⾃⼰。我们本就具有的优点被我们遗忘在了阴暗的⼩⾓落,以⾄于当我们遇到需要这些优点
来处理问题时,我们“不敢做”,“不敢当”,“不敢说”,甚⾄连“想都不敢想”!

孰不知,正视了⾃⼰,了解了⾃⼰的优点,就不必再为“浅碧深红”⽽苦恼,因为那时你早已知道
⾃⼰便是花中第⼀流了!当年的阿⻄莫夫不就正是这样吗?正视⾃⼰,发现了⾃⼰写作的天赋,
凭借这笔与墨汁造就了跨时空的科幻⼩说的传奇!

不可否认,“正视”对阿⻄莫夫这⼀⽣产⽣了 ⼤的影响。或许,他忽略了正视⾃⼰的话,他⾄死
也只是个普普通通的⼤学老师。

“学”却乎“不可以已”,但“正视”也如“学”⼀样,不可以忽略。正视⾃⼰,发现 特的优点,你将
是最⼤的赢家!

不刻意与别⼈⼀样,发现并正视⾃⼰的 特之处⸺这便是这两句所教授给我的全部。

⸺《正视⾃⼰的缺点》

【⽚段2】 逐梦⻘春,需直⾯挑战。正如鲁迅先⽣所⾔:“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
敢作,敢当。”“真的猛⼠,敢于直⾯惨淡的⼈⽣,敢于正视淋漓的鲜⾎。”⽂⾰期间,杨绛先⽣
被批⽃成“⽜⿁蛇神”,向来和颜悦⾊、慢条斯理的她,很快被罚扫厕所,戴“⾼帽⼦”,挂“⿊牌
⼦”,剪“阴阳头”,这无疑是她是⼈⽣中最为艰难的时期,但她不畏艰难,敢于直⾯⼈⽣中挑
战。⾯对清洗厕所的任务,污垢 的女厕所被她擦得焕然⼀新,毫无秽⽓,进来的女同志都⼤
吃⼀惊。杨绛特意把便池帽擦得⼀尘不染,闲时就坐在上⾯掏出书看,倒也无⼈打扰。⸺《追
逐⻘春》

:
【⽚段3】

君⼦当无所畏惧。鲁迅先⽣曾经说过: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作,敢当。这就
意味着我们要有正视各⽅⾯的勇⽓。对于存在的社会、⼈⽣问题,⼀个⼈必须先要有敢于直接⾯
对,不躲避、不敷衍的勇⽓,这才有可能期望他敢想,然后敢说,然后敢做,然后敢担当。强调
的核⼼是⾯对问题时的胆识和勇⽓,也就是不怕。以说,君⼦之路中,我们当⼀路⾼歌,勇往直
前,无所畏惧。

君⼦,德才兼备,⽂质彬彬,有所为有所不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 善其⾝;君⼦处世,应像
天⼀样,刚毅坚卓,发愤图强,永不停息;君⼦为⼈应如⼤地⼀般,厚实和顺,仁义道德,容载
万物。所以说,在追求君⼦的路途中,我们应当⾃强不息,博学笃志,同时也要具备⼀颗无所畏
惧的⼼。⸺《君⼦当⾃强不息》

【⽚段4】

做⼀位君⼦应当敢于正⾯⼈⽣。鲁迅先⽣曾说过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
敢当。做⼀位君⼦也应当如此。孙中⼭发起的反清⾰命运动不断失败,但他⽤于正⾯⼈⽣,勇往
直前,越挫越勇,再接再厉,最终推翻了清王朝,创建了亚洲第⼀个⺠主共和国:中华⺠国。张海迪
⾃幼患⼩⼉麻痹,下肢瘫痪,⾯对这样的⼈⽣她选择积极⾯对,她凭借个⼈毅⼒,⾃学了多种语
⾔,并⽤⾃⼰的⾝体做实验,在医学⽅⾯有很杰出的成就。⼈⽣中难免会有许多的不美好,但君
⼦应当敢于⾯对,勇往直前。⸺《做⼀位君⼦》

⼀、韩愈

1.韩愈(768年-824年12⽉25⽇),字退之,⾃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唐
代中期官员,⽂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晚年官⾄吏部侍郎,⼈称“韩吏部”。⻓庆四年(824
年),韩愈病逝,年五⼗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故称“韩⽂公”。元丰元年(1078年),
追封昌黎伯,并从祀孔庙。

2.韩愈是唐代古⽂运动的倡导者,被后⼈尊为“唐宋⼋⼤家”之⾸,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章
巨公”和“百代⽂宗”之名。后⼈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章四⼤家”。他提出的
“⽂道合⼀”“⽓盛⾔宜”“务去陈⾔”“⽂从字顺”等散⽂的写作理论,对后⼈很有指导意义。

3.代表作:

①杂⽂

《进学解》《杂说》《获麟解》《师说》《原道》

②序⽂

《送李愿归盘⾕序》《送孟东 序》

③传记⽂

《⽑颖传》《张中丞传后叙》《柳⼦厚墓志铭》

④诗

《早春呈⽔部张⼗⼋员外》《听颖师弹琴》《答张⼗⼀功曹》《左迁⾄蓝关示侄孙湘》《次潼关
先寄张⼗⼆阁老》《题驿梁》

⑤史书

《顺宗实录》

4.随征淮⻄⸺与李愬结怨

元和⼗⼆年(817年)⼋⽉,宰相裴度任淮⻄宣慰处置使、兼彰义军节度使,聘请韩愈任⾏军司

:
⻢,赐紫服佩⾦⻥袋。韩愈曾建议裴度派精兵千⼈从⼩路进入蔡州,必能擒拿吴元济。裴度未及
采⾏,李愬已⾃⽂城(今河南唐河)提兵雪夜入蔡州,果然擒得吴元济。三军谋略之⼠,无不为
韩愈惋惜(关于《韩愈神道碑》所载关于韩愈此段建议平淮⻄之事,存疑,暂置于此)。韩愈⼜
对裴度说:“如今凭借平定淮⻄的声势,镇州王承宗可⽤⾔辞说服,不必⽤兵。”他便找到柏耆。
⼝授致成德节度使王承宗的书信,叫柏耆执笔写下后,带上书信进入镇州晓喻王承宗。王承宗摄
于兵威,就上表献上德、棣⼆州,表示服从朝廷。

同年⼗⼆⽉,淮⻄平定后,韩愈随裴度回朝,因功授职刑部侍郎,宪宗便命他撰写《平淮⻄
碑》,其中很⼤篇幅叙述裴度的事迹。当时,李愬率先进入蔡州⽣擒吴元济,功劳最⼤,他对韩
愈所写愤愤不平。李愬之妻入宫禁诉说碑辞与事实不符,宪宗便下令磨掉韩愈所写碑⽂,命翰林
学⼠段⽂昌 新撰写刻⽯为碑。

5.谏迎佛⾻

元和⼗四年(819年)正⽉,宪宗派使者前往凤翔迎佛⾻,⻓安⼀时间掀起信佛狂潮。韩愈不顾
个⼈安危,毅然上《论佛⾻表》极⼒劝谏,认为供奉佛⾻实在荒唐,要求将佛⾻烧毁,不能让天
下⼈被佛⾻误导。宪宗览奏后⼤怒,要⽤极刑处死韩愈,裴度、崔群等⼈极⼒劝谏,宪宗却仍愤
怒。⼀时⼈⼼震惊叹惜,乃⾄皇亲国戚们也认为对韩愈加罪太 ,为其说情,宪宗便将他贬为潮
州刺史。

韩愈到潮阳后,上奏为⾃⼰辩⽩。宪宗对宰相说道:“昨⽇收到韩愈到潮州后的上表,所以想起
他谏迎佛⾻之事,他很是爱护朕,朕难道不知道?但韩愈⾝为⼈⾂,不应当说⼈主奉佛就位促寿
短。朕因此讨厌他太轻率了。”宪宗意欲 新起⽤韩愈,所以先说及此事,观察宰相的态度。但
同平章事皇甫镈( bó )憎恨韩愈为⼈⼼直⼝快,怕他 被起⽤,便抢先回答说:“韩愈终究太狂
放粗疏,暂且可考虑调到别郡。”适逢⼤赦,宪宗便于同年⼗⽉ 移韩愈为袁州(今江⻄宜春)
刺史。

6.不敢犯法

⻓庆⼆年(822年)九⽉,韩愈转任吏部侍郎。次年六⽉,升任京兆尹兼御史⼤夫。神策军将⼠
闻讯后,都不敢犯法,私下⾥相互说:“他连佛⾻都敢烧,我们怎么敢犯法!”

7.成就

①韩⽂

韩愈是古⽂运动的倡导者,主张继承先秦两汉散⽂传统,反对专讲声律对仗⽽忽视内容的骈体
⽂。韩愈⽂章⽓势雄伟,说理透彻,逻辑性强,被尊为“唐宋⼋⼤家”之⾸。时⼈有“韩⽂”之誉。
杜牧把韩⽂与杜诗并列,称为“杜诗韩笔”;苏轼称他“⽂起⼋代之衰”。韩柳倡导的古⽂运动,开
辟了唐以来古⽂的发展道路。韩诗⼒求新奇, ⽓势,有 创之功。

②韩诗

韩愈多⻓篇古诗,其中有揭露现实⽭盾、表现个⼈失意的佳作,如《归彭城》等,⼤都写得平实
顺畅。他也有写得清新、富于神韵、近似盛唐⼈的诗,尤其是《早春呈⽔部张⼗⼋员外⼆⾸》其
⼀。

韩愈最具 创性和代表性的作品,则是那些以雄⼤⽓势⻅⻓和怪奇意象著称的诗作。他“少⼩尚
奇伟”(《县斋有怀》)、“搜奇⽇有富”(《答张彻》),天⽣⼀种雄强豪放的资质,性格中充
溢着对新鲜奇异、雄奇壮美之事之景之情的追求冲动,⽽他⼀再提倡的“养⽓”说,更使他在提⾼
⾃我修养的同时增添了⼀股敢作敢为、睥睨万物的⽓概,发⽽为诗,便是⽓豪势猛,声宏调激,
宛如江河破堤,⼀泻千⾥。

③教育

韩愈三进国⼦监,任博⼠⼀职,后⼜任国⼦监祭酒。他⼒改耻为⼈师之⻛,⼴招后学,亲授学
业,留下了论说师道激励后世和提携⼈才的⽂章。

在教育⽅⾯的论⽂中,他强调了求师的 要性,认为只要是有学问的⼈,就是⾃⼰的老师;把有

:
才能⼈比作千⾥⻢,阐释了在位之⼈如何识别⼈才、对待⼈才和使⽤⼈才的问题。

④史学

唐⼈称韩愈有史家的笔⼒,他撰有《顺宗实录》5卷,是韩愈在⻙处厚所撰3卷《顺宗实录》基础
上改写⽽成, 从实录可看出他对宫市之斥责,对盐铁使进奉的批判,对京兆尹李实罪⾏的揭露等
等,说明表状所⾔,符合实情。

《顺宗实录》送呈以后,受到不少⼈激烈反对,原因是“韩愈撰《顺宗实录》,说禁中事颇切
直,内官恶之,⼆⼈上前屡⾔不实。” 于是“累朝有诏改修”。⽂宗令路隋等 新改写,⼏经曲
折,终于遵照旨意,将实录中所书德宗、顺宗朝禁中事“详正刊去”。

⼆、韩愈名⾔

1、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师说》

2、不塞不流,不⽌不⾏。⸺《原道》

3、⼤凡物不得其平则鸣。⸺《送孟东 序》

4、业精于勤⽽荒于嬉,⾏成于思⽽毁于随。

5、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不前。⸺《左迁⾄蓝关示侄孙湘》

6、蚍蜉撼⼤树,可笑不⾃ 。⸺《调张籍》

7、弟⼦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闻道⼜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已。⸺《师说》

8、书⼭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

9、⾦璧虽 宝,费⽤难贮储。学问藏之⾝,⾝在则有余。

10、事业无穷年。

11、天街⼩雨润如酥,草⾊遥看近却无。最是⼀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2、古之君⼦,其责⼰也 以周,其待⼈也轻以约。⸺《原毁》

13、蚍蜉撼⼤树,可笑不⾃ 。⸺《调张籍》

14、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师说》

15、亲之割之不断,疏者属之不坚。

16、怠者不能修,⽽忌者畏⼈修。

17、少年乐相知,衰暮思故友。⸺《除官赴阙⾄江州寄鄂岳李⼤夫》

18、欲修其⾝者,先正其⼼;欲正其⼼者,先诚其意。⸺韩愈《原道》

19、古之学者必有师,所以通其业,成就其道德者也。⸺《师说》

20、多才⾃劳苦,无⽤只因循。⸺《酬裴⼗六功曹巡府⻄驿途中⻅寄》

三、名家笔下的韩愈

韩⼭、韩江及韩公祠(节选⾃《读韩愈》)

梁衡

韩愈为唐宋⼋⼤家之⾸,其⽂章写得好是真的。所以,我读韩愈其⼈是从读韩愈其⽂开始的。但

:
由⽂⽽读其⼈却是因⼀件事引起的。去年,到潮州出差,潮州有韩公祠,祠依⼭临⽔⽽建,⽓势
雄伟。祠后有⼭⽈韩⼭,祠前有⽔名韩江。当地⼈说此皆因韩愈⽽名。我⼤惑不解,韩愈⼀介书
⽣,怎么会在这天涯海⾓霸得⼀块⼭⽔,享千秋之祀呢?

原来有这样⼀段故事。唐代有个宪宗皇帝⼗分迷信佛教,在他的倡导下国内佛事⼤盛,公元⼋⼀
九年,⼜搞了⼀次⼤规模的迎佛⾻活动。韩愈反对这事,他的那篇《谏迎佛⾻表》,有⼀股不怕
⿁,不信邪的凛然⼤⽓和献⾝精神。但是,韩愈越是肝脑涂地陈利害表忠⼼,宪宗越觉得他是在
抗龙颜,揭龙鳞,⼤逆不道。于是,⼤喝⼀声把他赶出京城,贬到⼋千⾥外的海边潮州去当地⽅
⼩官。

韩愈这⼀贬,是他⼈⽣的⼀⼤挫折。他被押送出京不久,家眷也被赶出⻓安,年仅⼗⼆岁的⼩女
⼉也惨死在驿道旁。韩愈⾃⼰觉得实在活得没有什么意思了。他在过蓝关时写了这⾸著名的诗:

⼀封朝奏九 天,夕贬潮州路⼋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瘅江边。

这是给前来看他的侄⼉写的,其⼼境之冷可⻅⼀斑。但是,当他到了潮州后,发现当地的情况比
他的⼼境还要坏。这⾥地处偏僻,⽂化落后,弊政陋习极多极 。……他觉得⾃⼰的知识、能⼒
还能为地⽅百姓做点事,觉得比之百姓之苦,⾃⼰的这点冤、这点苦反倒算不了什么。

于是他到任之后,就连续⼲了四件事。⼀是驱除鳄⻥,⼤除其害。⼆是兴修⽔利,推⼴北⽅先进
耕作技术。三是赎放奴婢。他下令奴婢可以⼯钱抵债,钱债相抵就给⼈⾃由,以后不得蓄奴。四
是兴办教育,请先⽣,建学校,甚⾄还“以正⾳为潮⼈语”,⽤今天的话说就是推⼴普通话。从他
贬潮州到再离潮州⽽贬袁州,短短⼋个⽉就⼲了这四件事。当其获罪海隅,家破⼈亡之时,尚能
⼼系百姓,真是难能可贵了。

当我⼿倚韩祠⽯栏,远眺滚滚韩江时,我就想,宪宗佞佛,满朝⽂武,就是韩愈敢出来说话,如
果有⼈在韩愈之前上书直谏呢?如果在韩愈被贬时⼜有⼈出来为之抗争呢?历史会怎样改写?还
有在韩愈到来之前潮州买卖⼈⼝、教育荒废等四个问题早已存在,地⽅官吏走⻢灯似的换了⼀任
⼜⼀任,其任职超过⼋个⽉的也⼤有⼈在,为什么没有谁去解决呢?如果有⼈在韩愈之前解决了
这些问题,历史⼜将怎样写?但是没有,什么都没有。历史终于等来了⼀个衰朽的书⽣,他⻓须
⼸背双⼿托着⼀封奏折,⼀步⼀颤地走上⼤殿,然后⼜单⼈瘦⻢,形影相吊地走向海⾓天涯。

⼈⽣的逆境⼤约可分四种。⼀⽈⽣活之苦,饥寒交迫;⼆⽈⼼境之苦,怀才不遇;三⽈事业受
阻,功败垂成;四⽈存亡之危,⾝处绝境。处逆境之⼼也分四种。⼀是⼼灰意冷,逆来顺受;⼆
是怨天尤⼈,牢骚满腹;三是⻅⼼明志,直⾔疾呼;四是泰然处之,尽⼒有为。韩愈是处在第
⼆、第三种逆境,⽽选择了后两种⼼态,既⻅⼼明志,著⽂倡道,⼜脚踏实地,尽⼒去为。只这
⼀点他比屈原、李⽩就要多⼀层⾼明,没有只停留在江畔沉吟,蜀道叹难上。他不辞海隅之⼩,
不求其功之显,只是奉献于⺠,求成于⼼。有⼈研究,韩愈之前,潮州只有进⼠三名,韩愈之
后,到南宋时,登第进⼠就达⼀百七⼗⼆名。是他⼤开教育之功。⼀个⼈不管你有多⼤的委屈,
历史绝不会陪你哭泣,⽽它只认你的贡献。悲壮⼆字,无壮便无以⾔悲。这宏伟的韩公祠,还有
这韩⼭韩⽔,不是纪念韩愈的冤屈,⽽是纪念他的功绩。

李渊⽗⼦虽然得了天下,⼤唐河⼭也没有听说哪⼭哪河易姓为李,倒是韩愈⼀个罪⾂,在海边⼀
块蛮夷之地施政⼋⽉,这⾥就忽然⼭河易姓了。历朝历代有多少⼈希望不朽,或刻碑勒⽯,或建
庙建祠,但哪⼀块碑哪⼀座庙能⼤过⾼⼭,永如江河呢?这是⼈⺠对办了好事的⼈永久的纪念。
⼀个⼈是微不⾜道的,但是当他与百姓利益,与社会进步连在⼀起时就价值无穷,就被社会所承
认。我遍读祠内凭吊之作,诗、词、⽂、联,上⾃唐宋下迄当今,刻于匾,勒于⽯,⼤约不下百
⼗来件。我⼼中也渐渐泛起这样的四句诗:

⼀封朝奏九 天,夕贬潮州路⼋千。

⼋⽉为⺠兴四利,⼀⽚江⼭尽姓韩。

四、作⽂中的韩愈

【⽚段1】韩愈在《师说》中,尖锐地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于从师的陋习:“惑⽽不从师,其为惑
也,终不解矣。”惑⽽不从师,其结果要么迷惑无知,要么就是不懂装懂。我由此联想到孔⼦曾

:
说过的话:“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孔⼦认为,学习是老老实实的事,承认⾃⼰有
不懂的地⽅,本⾝就是认识上的⼀种进步。然⽽,在我们⾝边,不懂装懂,⾃以为是,因羞于脸
⾯⽽不敢去问的⼈却不在少数,⽽这种⼼理和思想就⼤⼤抑制了我们的发展,抵消了同学们的才
能和努⼒,使同学们的骄傲⾃满⼼理潜滋暗⻓,因⽽就没有了“无知感”、“求知欲”,“不知”便以
为“知”,这才是最可怕的无知。

【⽚段2】韩愈好为⼈师,以复兴儒学为⼰任,以继承儒家道统⾃居。当时,佛法思想麻痹着⼴
⼤⼈⺠,求神拜佛闹得社会⼀⽚乌烟瘴⽓,特别是皇帝总是多⽅寻求所谓“不死之药”。韩愈对此
深恶痛绝,他上表进谏,斥责这种无聊的迷信,慨叹皇帝的愚蠢,不顾⾃⼰的官职和性命,这是
何等的勇⽓与担当!

⼀、荀况

1.⽣平

荀⼦(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华夏族(汉族),战国末期赵国⼈。著
名思想家、⽂学家、政治家,时⼈尊称“荀卿”。⻄汉时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字古
⾳相通,故⼜称孙卿。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位于今⼭东兰陵县)令。

荀⼦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在⼈性问题上,提倡性恶论,主张⼈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
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的影响。其学说常被后⼈拿来跟孟⼦的“性善论”比较,荀⼦对 新整理
儒家典籍也有相当显著的贡献。

2.著名的学⽣⸺李斯和韩非

司⻢迁所写的《史记·孟⼦荀卿列传》记录了他的⽣平。荀⼦于五⼗岁(有学者认为传抄时误将⼗
五改为五⼗)。始来游学于齐国,到襄王时代“最为老师”,“三为祭酒”。后来被逸⽽适楚,春申
君以为兰陵令,春申君死⽽荀卿废,家居兰陵,韩非、李斯都是他的入室弟⼦,亦因为他的两名
弟⼦为法家代表⼈物,使历代有部分学者怀疑荀⼦是否属于儒家学者,荀⼦也因其弟⼦⽽在中国
历史上受到许多学者猛烈抨击。

荀⼦是第⼀个使⽤赋的名称和⽤问答体写赋的⼈,同屈原⼀起被称为“辞赋之祖”。

3.帝术

《史记》记载李斯“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荀⼦的“帝王之术”,通过李斯后来的实践,体现出
来。北宋苏轼在《荀卿论》中说:“荀卿明王道,述礼乐,⽽李斯以其学乱天下。”

⼆、荀况名⾔

1.⼤巧在所不为,⼤智在所不虑。⸺《天论》

2.不登⾼⼭,不知天之⾼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不知学问之⼤也。
⸺《劝学》

3.⾔有召祸也,⾏有招辱也。君⼦慎其所立乎!⸺《劝学》

4.君⼦之学也,以美其⾝;⼩⼈之学也,以为禽犊。⸺《劝学》

5.非我⽽当者,吾师也;是我⽽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荣辱》

6.⼈无礼则不⽣,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荣辱》

7.君⼦役物,⼩⼈役于物。⸺《荣辱》

8.道虽迩,不⾏不⾄;事虽⼩,不为不成。⸺《荣辱》

9.礼者,所以正⾝也……无礼,何以正⾝?⸺《荣辱》

:
10.公⽣明,偏⽣暗。⸺《不苟》

11.有狗彘之勇者,有贾盗之勇者,有⼩⼈之勇者,有⼠君⼦之勇者。⸺《不苟》

12.⾃知者不怨⼈,知命者不怨天;怨⼈者穷,怨天者无志。⸺《不苟》

13.⼈有三不祥:幼⽽不肯事⻓,贱⽽不肯事贵,不肖⽽不肯事贤,是⼈之三不详也。⸺《非
相》

14.欲观千岁,则数今⽇;欲知亿万,则审⼀⼆……以近知远,以⼀知万,以微知明。⸺《非
相》

15.赠⼈以⾔, 于⾦⽯珠⽟;观⼈以⾔,美于黼黻⽂章;听⼈以⾔,乐于钟⿎琴瑟。⸺《非
相》

16.君⼦耻不修,不耻⻅污;耻不信,不耻不⻅信;耻不能,不耻不⻅⽤。

⸺《非⼗⼆⼦》

17.⼈主不务得道⽽⼴有其势,是其所以危也。⸺《仲尼》

18.少事⻓,贱事贵,不肖事贤,是天下之通义也。⸺《仲尼》

19.凡事⾏,有益于理者立之,无益于理者废之。⸺《儒效》

20.我欲贱⽽贵,愚⽽智,贫⽽富,可乎?⽈:其唯学乎。⸺《儒效》

君⼦无爵⽽贵,无禄⽽富,不⾔⽽信,不怒⽽威,穷处⽽荣, 居⽽乐。⸺《儒效》

21.纵情性⽽不⾜问学,则为⼩⼈矣。⸺《儒效》

22.公平者,职之衡也;中和者,听之绳也。⸺《王制》

23.治⽣乎君⼦,乱⽣乎⼩⼈。⸺《王制》

24.君者,⾈也;庶⼈者,⽔也。⽔则载⾈,⽔则覆⾈。⸺《王制》

25.国无礼则不正。⸺《王霸》

26.⽤国者,得百姓之⼒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强,得百姓之誉者荣。⸺《王霸》

27.君⼈者,爱⺠⽽安,好⼠⽽荣,两者无⼀焉⽽亡。⸺《君道》

28.道存则国存,道亡则国亡。⸺《君道》

29.主暗于上,⾂诈于下,灭亡无⽇。⸺《君道》

30.君贤者其国治,君不能者其国乱。⸺《议兵》

三、名家笔下的荀况

余秋雨:集百家之⼤成⸺荀⼦

荀⼦在中国历史之地位如亚⾥⼠多德之在⻄洋历史,其⽓象之笃实似之。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

有⼈喜欢征服⼈,有⼈也就喜欢被⼈所征服,那么这两种⼈之间当然没有麻烦,可以⼗分和
谐地⼀起⽣活;或是⼈⼈所欲之物极其充⾜,像可以⾃由呼吸的空⽓⼀样,当然也不会有麻烦;
⼜或者⼈们可以孤立⽣活,各不相⼲,问题也会简单得多。可是世界并不是如此理想。⼈们必须

:
⼀起⽣活,为了在⼀起⽣活⽽无争,各⼈在满⾜⾃⼰的欲望⽅⾯必须接受⼀定的限制。“礼”的功
能就是确定这种限制。

如上是荀⼦所作的关于“性恶”论及“礼”的⼀个论证,以解释道德上的善的起源。这种论证完
全是功利主义的,与墨⼦的论证很相似。

荀⼦,名况,字卿,赵国⼈。荀况博学善辩,年轻时便到学者荟萃的齐国“稷下学宫”讲学,
齐襄王时曾三次被推为“祭酒”(学宫之⻓),成为享有很⾼声望的学者。以后,他游历秦、赵等
国,从事政治活动,同这些国家的当权者讨论富国强兵问题。公元前238 年,春申君被杀,荀况
也受株连⽽免官,居于兰陵,直⾄老死。

荀况在教育上和着述上很有成就。在秦统⼀中国过程中起过 要作⽤的思想家韩非和政治家
李斯,都是他的学⽣。今本《荀⼦》32篇除最后6 篇⼀般认为是荀况⻔⼈所记外,其余各篇都是
荀况的着述。

如果说孟轲承继⼦思学说,形成了儒家正统派的话,那么荀况则猛烈抨击⼦思、孟轲,形成
了儒家内部的反对派。荀况反对孟轲,不在于反对孟轲对⼈的 视和⾼扬,⽽在于对⼈的主体性
的理解与孟轲不同。荀、孟分歧的基本点在于:孟轲对⼈的理解, 在发掘出⼈的内部世界⸺
⾃我意识,从⽽确立⼈的主体性,再从⼈的内部世界拓展出⼈的外部世界⸺⼈对⾃然的主导、
⼈与社会的联系。相反,荀况对⼈的理解,则 在肯定⼈的外部世界⸻⼈对⾃然的主导、⼈
与社会的联系,从⽽确立⼈的主体性,再从⼈的外部世界入⼿来塑造⼈的内部世界⸻⾃我意
识。简⾔之,孟轲是由“内圣”⽽“外王”,荀况则由“外王”⽽“内圣”。这种对⼈的理解的不同,导
致了荀、孟在⼀系列问题上的分歧和对立,形成了荀况的 树⼀帜的⼈学体系。

在《荀⼦》⼀书中,荀况对⼈与⾃然的关系的思考占有相当 要的地位,形成了“明于天⼈
之分”、“制天命⽽⽤之”的天⼈观。荀况指出“天”就是客观存在的⾃然界,⾃然界按其固有的客观
规律运动变化。他认为,天与⼈、⾃然与社会有不同的职能。同时,荀况⼜强调,⼈虽然不能把
⾃⼰的意志和⽬的强加于⾃然界,但并不意味着⼈在⾃然界⾯前是无能为⼒的。他提出了“制天
命⽽⽤之”的思想,认为与其崇拜天、歌颂天,不如像畜养万物那样将天驯服;与其顺从天、歌
颂天,不如掌握⾃然规律⽽使之为⼈类造福。

对⼈性问题的讨论,也是《荀⼦》⼀书的 要内容。荀⼦从“明于天⼈之分”的思想出发,在
⼈性问题上主张“性”、“伪”之分,就是把⼈的⾃然属性与⼈的社会品质区分开来。他认为,“性”
是与⽣俱来的原始质朴的⾃然属性,表现为“饥⽽欲饱,寒⽽欲暖,劳⽽欲休”等本能的物质需
要,并不具有仁、义、礼、智的萌芽。因此,⼈的⾃然属性与⼈的礼义规范是格格不入的。如果
顺从⼈的⾃然本性,任其发展,必然引起⼈们对有限的物质⽣活资料的争夺,导致强者害弱,众
者暴寡,天下⼤乱。总之,⼈性恶⽽非善。孟轲讲⼈性善,是不对的。荀况⼜认为,必须对⼈的
恶的⾃然属性加以改造,使之成为符合礼义规范的善的社会品质。这种善的社会品质是怎样形成
的呢?他说:“⼈之性恶,其善者伪也。”所谓“伪”,是⼈为的意思,指⼈的社会品质不是先天具
有的,⽽是由于⽂化环境影响,经过⻓期教化和学习⽽形成的。荀况⼗分 视教育学习对于改造
“性”的作⽤,他指出:“⼲、越、夷、貉之⼦,⽣⽽同声,⻓⽽异俗,教使之然也。”不同⺠族的
⼈,在初⽣之时声⾳⼀样,没有区别,但由于在成⻓过程中受到不同的教化,⻓⼤以后便具有不
同的教养和习俗。可⻅教育学习对⼈性的改变起着决定性的作⽤。

荀⼦曾做《性恶》来辩驳孟⼦的性善论,《劝学》是作为《性恶》篇的副产品出现的,然⽽
今天读来,《劝学》却成为妙绝千古、孺⼦可诵的名篇。《荀⼦》书中的⽂章,论点明确,结构
严谨,论述缜密,⻛格质朴;并且能够运⽤⾃然界和⽇常⽣活中非常普通的事例作为论据,巧妙
运⽤比喻,反复论证;⽤词简练,善于运⽤铺陈⼿法和排比句式,整齐流畅,读来朗朗上⼝。

君⼦⽈:学不可以已。⻘,取之于蓝,⽽⻘于蓝;冰,⽔为之,⽽寒于⽔。⽊直中绳, 以
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曝,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受绳则直,⾦就砺则利,君⼦博学⽽
⽇参省乎⼰,则知明⽽⾏无过矣。(《劝学篇》)

荀⼦的⽂章,虽朴实无华却耐⼈回味。⽂章开篇即开宗明义地讲出核⼼观点,鲜明果断。然
后⼴泛⽤喻,⽂字浅显易懂却含义深切,⾃然⽽然就得出了结论。

积⼟成⼭,⻛雨兴焉。积⽔成渊,蛟龙⽣焉。积善成德,⽽神明⾃得,圣⼼备焉。故不积跬
步,无以⾄千⾥;不积⼩流,无以成江海。骐骥⼀跃,不能⼗步;驽⻢⼗驾,功在不舍。锲⽽舍
之,朽⽊不折;锲⽽不舍,⾦⽯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之强,上食埃⼟,下饮⻩泉,⽤⼼⼀

:
也。蟹六跪⽽⼆螯,非蛇蟺之⽳无可寄托者,⽤⼼躁也。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
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故君⼦结于⼀也。(《劝学篇》)

这⼀段⽂字⼏乎都在使⽤譬喻,或正或反或并列,变化多端,⽣动巧妙地说明了学习要不断
积累、⽤⼼专⼀的道理。

《荀⼦》的思想相当丰富,对中国⽂化产⽣了多⽅⾯的影响。荀⼦在中国学术、思想界的地位不
可忽视。正如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中所说:“荀⼦在中国历史之地位如亚⾥⼠多德之在⻄洋
历史,其⽓象之笃实似之。”

四、作⽂中的荀况

【⽚段1】“吾尝跂⽽望矣,不如登⾼之博⻅也”。由此看来,踮起脚尖虽然能让我们看得远,但
终不如站在⾼处看得更远,“登东⼭⽽⼩鲁,登泰⼭⽽⼩天下”的孔⼦也正是由于站得“⾼”才看得
远,那深邃的思想光芒才能够远照千秋万代。因此,要想看得远,必须站得⾼,有时不仅是⼀次
踮起脚尖就可以的,需要不辞劳苦,甚⾄不妨尝试辛苦登⾼,或许更为有⽤。美好的景⾊要求我
们踮起脚尖。⸺踮起脚尖

【⽚段2】 在《劝学》⾥我还喜欢⼀句话:“积⼟成⼭,⻛雨兴焉;积⽔成渊,蛟龙兴焉。”这
句话告诉我们:“学习是集腋成裘的过程,脚踏实地不可或缺。但如果中途放弃,就会前功尽
弃,⼀事无成。所以还需要有坚持不懈的信⼼,勇⽓和毅⼒。其实,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每⼀次
的进步并不明显,连⾃⼰都难以察觉。关键是我们要抓住每⼀次的进步,⼀点⼀点的积累,总有
⼀天会⽔到渠成。

《劝学》让我明⽩了很多道理,正如陶渊明所说:“勤学则进,辍学则退。”学习没有捷径可走,
只有刻苦努⼒才能拥有渊博的学识。《劝学》还让我懂得了学习对我们的 要性,也如颜真卿所
说:“⿊发不知勤学早,⽩⾸⽅悔读书迟。”总之,《劝学》让我明⽩了许多关于荀⼦的 到的教
育理念,使我受益匪浅。

【⽚段3】劝学

美丽的容颜会在时间消磨中悄然逝去,强健的体魄会在时光流逝中慢慢消瘦,⻘春终将被时光无
情夺去。当我们不再年轻,当我们不再完美,当我们不再精神焕发,却会有⼀种⼒ ⽀配我们去
闯,去创。

曾经的巅峰,昔⽇的花冠,没有所谓真正停滞的财富或成就,失去的必然离我们⽽去,但有⼀种
信念,让我们找回了⾃我和价值。

知识,就是我们所追求的,让平凡变得不再平凡,让愚昧变得不再愚昧。⽽“学”是连接“知识”与
“财富”的桥梁,吸收知识精华,转化为⾃⾝技能,然后创造精神或物质上的财富。

但⽽今,作为我们⻘少年,更多的是被迫的学习,能⾃发地去学⼀些东⻄那是极其艰苦的,所以
我⽤“劝学”来劝我们⾃⼰。

“劝学”:劝各位“终⾝”学习,也许我们无暇去学⼀些机械性的东⻄,但可以去发掘⼀下潜在的知
识灵活性,我们可以去尝试⼀下接触⼀下,让⾃⼰真正融入到学海之中⸺⽣活之中,事物万
变,引发无数思考;书中,问题万千,获得清楚思维;家⾥家外,⼈⼈之间,交流也是⼀种技
能。不必去深究,却得学技巧,更好地融入社会⼈群中……所以,学是无边的,更是无⽌境的,
树立良好态度⸺“终⾝学习”是培养我们开发脑⼒,获得无形⼒ 的好⽅法。

“劝学”:劝各位灵活学习。处于艰苦学习阶段,我们所谓的读书是苦不堪⾔的。当然,机械性地
背认默识,让我们无端苦闷,倒不如好好地学⼀下。如:背书先会意,以练熟记,以做熟背。当
然死读书也是⼀种读书⽅法,不过“死去活来”才不失为良⽅。

“劝学”:劝各位好好学习。所谓“⼈非⽣⽽知之者,孰能无惑”。⽤⼼⸺积少成多,锲⽽不舍,
⽅能持久。“好”,好学,培养兴趣,是学的基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让⾃⼰有⼼思,感
兴趣,再者⽤⼼好好钻研。当然“不积跬步无以⾄千⾥,不积⼩流无以成江海”。我们能学,当然
要持之以恒,⼀朝⼀夕,⽅有所⽤,仅专攻⼀时,成效也就不⾼了。

:
“劝学”:劝各位惜时!学要成为我们的兴趣,节约时间就是节约⽣命,学习是 出时间的,不能
仅靠别⼈安排时间。⼈各有学习⽅法,利⽤时间⽅式也各异,必须⽤最实际有效的⽅法让⾃⼰在
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学到有⽤、较多的知识。

⼈各有志,学贵有⼼。让我们⼼中有“学”,好好学习!

⼀、李清照

1.⽣平

李清照(1084年3⽉13⽇-?),号易安居⼠,齐州济南(今⼭东省济南市章丘区)⼈。宋代女
词⼈,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于书香⻔第,早期⽣活优裕,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
打下⽂学基础。出嫁后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于书画⾦⽯的搜集整理。⾦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
⽅,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活,后期多悲叹⾝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描⼿
法,⾃辟途径,语⾔清丽。

代表作《⼀剪梅·红藕香残⽟簟秋》、《如梦令·昨夜雨疏⻛骤》、《如梦令·常记溪亭⽇暮》、
《声声慢·寻寻觅觅》、《减字⽊兰花·浪淘沙帘外五更⻛》、《临江仙·庭院深深深⼏许》、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等。

2.⽂学

前期: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然⻛光和离别相思。

后期: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表达了⾃⼰在孤 ⽣活中的浓 哀愁,孤 ,惆


怅。

3.颠离漂泊

1127年,李清照44岁。是年三⽉赵明诚因⺟亲死于江宁(今南京市),南下奔丧。⼋⽉,起知江
宁府,兼江东经制副使。北⽅局势愈来愈紧张,李清照着⼿整理遴选收藏准备南下。

李清照押运15⻋书籍器物,⾏⾄镇江时,正遇张遇陷镇江府,镇江守⾂钱伯⾔弃城⽽去,⽽李清
照却以其⼤智⼤勇在兵荒⻢乱中将这批稀世之宝,于建炎⼆年(1128年)春押抵江宁府。

1129年⼆⽉,赵明诚罢守江宁, ⾃弃城⽽逃。三⽉与李清照“具⾈上芜湖”。⾈过乌江楚霸王⾃
刎处,清照有感⽽作《夏⽇绝句》以吊项⽻。

1130年春,李清照流徙浙东⼀带。

1131年三⽉,李清照赴越(今浙江绍兴),居⼟⺠钟⽒之家,⼀夕书画被盗。她悲痛不已, 立
赏收赎。⾄此,所有图书⽂物⼤部散失。

1132年,李清照到达杭州。图书⽂物散失殆尽造成的巨⼤痛苦,颠沛流离的逃亡⽣活给予的无情
折磨,使李清照陷入伤痛百般走投无路的绝境。

1134年,李清照完成了《⾦⽯录后序》的写作。⼗⽉,避乱⾦华,写成《打⻢图经》并《序》,
⼜作《打⻢赋》。

1143年前后,李清照将赵明诚遗作《⾦⽯录》校勘整理,表进于朝。

1155年,李清照怀着对死去亲⼈的绵绵思念和对故⼟难归的无限失望,在极度孤苦、凄凉中,悄
然辞世,享年⾄少73岁。

4.秉承家学

李清照⾃幼⽣活在⽂学氛围⼗分浓厚的家庭⾥,耳濡⽬染,家学熏陶,加之聪慧颖悟,才华过

:
⼈,曾受到当时的⽂坛名家、苏轼的⼤弟⼦晁补之(字无咎)的⼤⼒称赞。

李清照的少年时代随⽗亲⽣活于汴京,优雅的⽣活环境,特别是京都的繁华景象,激发了李清照
的创作热情,除了作诗之外,开始在词坛上崭露头⾓,写出了为后世⼴为传诵的著名词章《如梦
令》(昨夜雨疏⻛骤) 。此词⼀问世,便轰动了整个京师,“当时⽂⼠莫不击节称赏,未有能道
之者”(《尧⼭堂外纪》卷五⼗四)。

李清照读了著名的《读中兴颂碑》诗后,当即写出了令⼈拍案叫绝的和诗《浯溪中兴颂诗和张⽂
潜》 两⾸。此诗笔势纵横地评议兴废,总结了唐代“安史之乱” 前后兴败盛衰的历史教训,借嘲
讽唐明皇,告诫宋朝统治者“夏商有鉴当深戒,简策汗⻘今具在”。⼀个初涉世事的少女,对国家
社稷能表达出如此深刻的关注和忧虑,不能不令世⼈刮⽬。

⼆、李清照名⾔

1、花⾃飘零⽔⾃流。⼀种相思,两处闲愁。⸺《⼀剪梅》

2、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上⼼头。⸺《⼀剪梅》

3、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满⻄楼。⸺《⼀剪梅》

4、物是⼈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武陵春》

5、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

6、只恐双溪舴艋⾈,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

7、⼈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点绛唇》

8、梧桐更兼细雨,到⻩昏、点点滴滴。⸺《声声慢》

9、莫道不销魂,帘卷⻄⻛,⼈比⻩花瘦。⸺《醉花阴》

10、何须浅碧深红⾊,⾃是花中第⼀流。⸺《鹧鸪天》

11、⽣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凤凰台上忆吹箫》

12、莲⼦已成荷叶老,⻘露洗,苹花汀草。⸺《怨王孙》

13、醉⾥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将老。⸺《蝶恋花》

14、旧时天⽓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南歌⼦》

15、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情。⸺《临江仙》

16、凝眸处,从今⼜添,⼀段新愁。⸺《凤凰台上忆吹箫》

17、梧桐落,⼜还秋⾊,⼜还寂寞。⸺《忆秦娥》

18、好把⾳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蝶恋花》

19、酒淡怎敌晚⻛疾,梧桐雨,点点愁。⸺《南楼令》

20、⻩花瘦,雁声断秋,⼀溪落花漫汀洲,流离苦,⼏时休?⸺《南楼令》

21、寂寞深闺,柔肠⼀⼨愁千缕。⸺《点绛唇》

22、花开为谁谢,花谢为谁悲。⸺《残花》

23、惜别伤离⽅⼨乱,忘了临⾏,酒盏深和浅。⸺《蝶恋花》

:
24、⻔外谁扫残红?夜来⻛。⸺《怨王孙》

25、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许。⸺《永遇乐》

三、名家笔下李清照

【⽚段1】李清照在流亡途中⾏无定所,国家⽀离破碎,到处物是⼈非,这愁就是⼀条船也载不
动啊。这使我们想起杜甫在逃难中的诗句“感时花溅泪,恨别⻦惊⼼”。李清照这时的愁早已不是
“⼀种相思,两处闲愁”的家愁、情愁,现在国已破,家已亡,就是真有旧愁,想觅也难寻了。她
这时是《诗经》的《黍离》之愁,是辛弃疾“⽽今识尽愁滋味”的愁,是国家⺠族的⼤愁,她是在
替天发愁啊。⸺梁衡

【⽚段2】后⼈评李清照常常观⽌于她的⼀怀愁绪,殊不知她的⼼灵深处,总是冒着抗争的火花
和对理想的呼喊。她是为看不到出路⽽愁啊!她不依奉权贵,不违⼼做事。她和当朝权⾂秦桧本
是亲戚,秦桧的夫⼈是她⼆舅的女⼉,亲表姐。但是李清照与他们概不来往,就是在她的婚事最
困难的时候,她宁可去求远亲也不上秦家的⻔。秦府落成,⼤宴亲朋,她也拒不参加。她不满⾜
于⾃⼰“学诗漫有惊⼈句”,⽽“欲将⾎泪寄⼭河”,她希望收复失地,“径持紫泥诏,直入⻩龙
城”。但是她看到了什么呢?是偏安都城的虚假繁荣,是朝廷打击抗⾦、迫害忠良的怪事,是主
战派和⺠族义⼠们⾎泪的呼喊。1141年,也就是李清照58岁这⼀年,岳⻜被秦桧下狱害死。这件
案⼦惊动京城,震动全国,乌云压城,愁结⼴宇。李清照⼼绪难宁,我们的女诗⼈⼜陷入更深的
忧伤之中。⸺梁衡

【⽚段3】李清照所寻寻觅觅的是什么呢?从她的⾝世和诗词⽂章中,我们⾄少可以看出,她在
寻觅三样东⻄。⼀是国家⺠族的前途。她不愿看到⼭河破碎,不愿“飘零遂与流⼈伍”,“欲将⾎
泪寄⼭河”。在这点上她与同时代的岳⻜、陆游及稍后的辛弃疾是相通的。但⾝为女⼈,她既不
能像岳⻜那样驰骋疆场,也不能像辛弃疾那样上朝议事,甚⾄不能像陆、辛那样有政界、⽂坛朋
友可以痛痛快快地使酒骂座,痛拍栏杆。她甚⾄没有机会和他们交往,只能 ⾃⼀⼈愁。⼆是寻
觅幸福的爱情。她曾有过美满的家庭,有过幸福的爱情,但转瞬就破碎了。她也做过再寻真爱的
梦,但⼜碎得更惨,甚⾄⾝负枷锁,锒铛入狱,还以“不终晚节”载入史书,⽣前⾝后受此奇辱。
她能说什么呢?也只有 ⾃⼀⼈愁。三是寻觅⾃⾝的价值。她以非凡的才华和勤奋,⼜借着爱情
的⼒ ,在学术上完成了《⾦⽯录》巨著,在词艺上达到了空前的⾼度。但是,那个社会不以为
奇,不以为功,连那⼗岁的⼩女孩都说“才藻非女⼦事”,甚⾄后来陆游为这个孙姓女⼦写墓志时
都认为这话说得好。以陆游这样热⾎的爱国诗⼈,也认为“才藻非女⼦事”,李清照还有什么话可
说呢?她只好⼀⼈咀嚼⾃⼰的凄凉,⼜是只有⼀个愁。

【⽚段4】虽然,丈夫故去,亲⼈离散;虽然,国破⼭河破,凝眸处,从今⼜添⼀段新愁,任是
⾃⾝这样潦倒,仍念念不忘国恨。别⼈元宵佳节赏灯时,她⼀⾯怀念追忆昔⽇的⻛光,⼀⾯⼜不
由得因这末世⾥的繁华⽽⼤起悲意。因这浮华实在是⼈们沉溺不醒的明证。她写下《永遇乐•元
宵》。⼀个女⼦,静夜沉吟,忧国忧⺠之思比男⼦还深切三分。⸺安意如

四、作⽂中的李清照

海棠依旧?绿肥红瘦?

⼴东考⽣

经过⼀夜的雨疏⻛骤之后,浓睡不消残酒的李清照询问花事。侍女笑着回答海棠依旧。女词
⼈却叹息道:应是绿肥红瘦啊!

李清照感情细腻,对花有着深切的关⼼与怜惜,因此她才设想到雨疏⻛骤后的海棠凋零的容
颜。⽽侍女不然,因此花遭受摧残丝毫没有触动她,甚⾄不被她觉察。可⻅,感情上的亲疏远近
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是有关系的。

⼀般说来,当我们偏爱某⼀物,亲近某⼀物时,我们会觉得它特别动⼈,正如邹忌之妻,偏
爱邹忌⽽认为他比齐国之美丽者徐公还要美。这正如古语所⾔:“情⼈眼⾥出⻄施。”当我们被外
物所触动时,它们也便展示出⾃⼰ 特的品性。

张志和渴求隐逸,⽽在桃花流⽔中,⻘箬笠,绿蓑衣,斜⻛细雨不须归;林黛⽟在冷雨敲窗
之时倍感寄⼈篱下的凄凉,便觉秋窗秋不尽了,⻛雨却还要助凄凉;刘禹锡⼼胸开阔,众⼈悲

:
秋,他却从排云⽽上的⽩鹤中品出了诗情,欢歌“秋⽇胜春朝”……

其实,万事万物都以它固有的规律运动着。花开花落,云卷云舒,潮起潮平,只是我们的感
情不同,这⼀切才给我们不同的印记。旷达者从中汲取⼒ ,恬淡者从中陶冶⼼灵,感伤者对此
⾃悲⾃叹……无论怎样,能有所感受,是可贵的,但我们还应保持⼀种平和的⼼境,不以物喜,
不以⼰悲。

有⼀种不以亲疏远近定是非的⼈,让我深深地佩服与敬仰。那便是⼤义灭亲的⼈,那便是外
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在他们的灵魂中,⼀种⾼尚的理智使他们超越了
⾸发于 隘,超越了个⼈
切换模式
⾼中作⽂素材
的恩怨得失,⽽代之以多数⼈的利益。如⾼⼭流⽔⼀般,这种精神从远古流到今天,还将流向未
来,它纯洁着世⻛,闪烁着智慧与勇⽓的光华,给我们注入清凉的思想之泉。

是海棠依旧,还是绿肥红瘦?这是⼀个问题。我想在不同的情况下,我们应选择不同的认识⽅
法。

赞同 129
纪念远逝的曼妙红颜

我已⼼的维度仰视李清照清丽瘦削的背影,倾听她渐⾏渐远的跫⾳,俯⾝捧起历史⻓河沉淀的瑰 分享
宝,已此纪念我⼼中的李清照,纪念那远逝的曼妙红颜。

我追寻易安的⾜迹,追寻那个天真矜持的宦⻔少女的⾝影,追寻那个才情国⼈,婉约清丽的闺阁
女⼦的倩影,追寻那个终⽇凝、柔肠愁结的思妇的背影,追寻那个颠沛流离,晚境凄凉的落泊红
颜。

我走进那个书香飘溢的庭院,探头窥⻅正直⾖蔻年华的易安.她来了。踩着⼩碎步,拈着香汗⼱,顾盼
⽣姿,眉宇间⾃有⼀种⻛采.她看⻅院中伫立着⼀位陌⽣⼈,不禁⼼慌,未语脸先红,急急“和羞走,倚⻔
回⾸,却把⻘梅嗅”。我站在她⾝后,⽬送她消失在宅⻔拐⾓外的背影,⽬送这位天真矜持的宦⻔少
女.我头望天⾼云淡处,雁过无痕。

我流连在露浓花瘦的塘边,看尽塘中的绿肥红瘦,看⻅⼀位婉约清丽的妙龄女⼦泛⾈湖上,误入藕花登录即可查看 超5亿 专业优质内容


深处,浆声冷冷,“惊起⼀滩鸥鹭”,是易安。此时的她双颊微红,⾼唱“兴尽晚回⾈”,双浆轻摇,向莲花更
超 5 千万创作者的优质提问、专业回
深处漫溯.我站在她⾝后,⽬送这位沉醉不知归路,薄汗轻衣透的女⼦.我远眺,藕荷⼈连天,江⽉满星答、深度⽂章和精彩视频尽在知乎。
辉。

立即登录/注册
我伫立在烟波浩淼的江边,望江楼上,那个终⽇凝、柔肠愁结的思妇,还是易安。多少次,她送夫千
⾥,多少次,欲语还休。花⾃飘零⽔⾃流的黯然神伤,有谁会知?才下眉头,却上⼼头的相思闲愁,有谁
赞同 129 添加评论 分享 喜欢 收藏 申请转载
体会?载不动的许多愁,有谁分担?如今分担?如今物是⼈非事事休,怎能不欲语泪先流?纵有横世才
情,⾝为女⼦,易安却更家希望与丈夫朝夕相对,比翼双⻜,无奈不如意事太多太繁,红颜渐老的易安
多少次 坐幽寂冷清的院落,看尽⻄⻛卷帘的无情,失落在⼈比⻩花瘦的伤感中,也由此留下了千古
传颂的诗篇。我站在她⾝后,⽬送她消失在满地⻩花堆积的深院中,⽬送这位千古丽⼈.。

此时,我倘徉在蓑草连天的 外,看尽征鸿,怎耐梧桐更兼细雨,⼼中易安的形象愈加明显。⻛中的梧
桐颤抖着深深寒意,低泣着岁⽉的沧桑。我似乎听⻅易安“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低
吟。看⻅晚来⻛急中,易安斟上三杯两盏淡酒 酌。哎!我能拂去枝⼲上的落叶,拂不去你欣中荡的
的尘埃;我能抚平⻩⼟上溯⻛奔过的痕迹,抚不平⼈事变迁,韶华⻜逝在你额头刻下的印记啊!~

⼼中的易安渐⾏渐远,我想留住这位宋朝走来的曼妙红颜,却无法挽留,聊作此篇,以纪念我⼼中的李
易安,纪念远逝的词魂。

【⽚段】

易安也不让须眉⸺“何须浅碧深红⾊,⾃是花中第⼀流”,亦为忘物也。

⼀个“何须浅碧深红⾊”,便注定了她不囿于外物。曾⻅蓬壶殿⾥笙歌作,到⽽今,铁骑满郊畿,
唯叹⻛尘恶。她知道,没有⼀个⼈可以离开物,仅凭⾃⼰⽣存;她更明⽩,即使拥有世上所有的
物,也难以让⼀个⼈⽣活得满⾜。物是⽣存的条件,⽽非⽣活的全部内容和归宿。

于是便需要忘物。哪怕被⼈讥为“孤芳⾃赏”,也要保持⼼中那⼀湾清流。恰如梓庆削⽊为璩,技
艺⾼超皆因忘物忘⼰,舍弃⼀切欲望,顺其⾃然,使⼈⼯之物宛若天成,然⽽于我看来,忘物⾃

:
然可嘉,忘⼰却未必可取,⼈之在世所求者,不过⽣尽欢,死无憾耳。

发布于 2021-04-08 23:54

⾼考作⽂ 应试作⽂ 作⽂

写下你的评论...

还没有评论,发表第⼀个评论吧

⽂章被以下专栏收录

:
⾼中作⽂素材
这⾥除了超棒的作⽂素材,没啥了。。

推荐阅读

作⽂素材|9.20 2020⾼考作⽂满分吸睛素材全 2022⾼考作⽂时评素材(210): ⾼考优质作⽂素材:品读90则


集 | 名⾔事例、语段、标题 关于海明威、华盛顿、项⽻、 鲁迅妙语,为作⽂增加思想的
1.君⼦不隐其短,不知则问,不能
则学。 ⸺董仲舒 适⽤主题:⽤以
苏轼和桃(瓦)花(尔)源(登)记 钙质
名⾔与语段 名⾔1、⼀思尚存,此 起点语⽂:万能优质⾼中议论⽂素 作⽂研究者⼀枚,公众号: ⾼中作
描写求学态度,学习不可傲慢,对 志不懈。⸺胡居仁 适⽤主题:关
(湖),这些经典素材永不过时~
材(50万字),不断更新中! ⼀键 ⽂帮,每天分享作⽂好素材 001. 中
君⼦品⾏的讨论等作⽂立意。如 于形容⼀个⼈的坚持与初⼼,对⼈ 购买,承包3年⾼中作⽂素材。210 国⼤约太老了,社会上事无⼤⼩,
2013年⼭东卷《咬⽂嚼字》等。语 ⺠公仆的敬意,于平凡中坚守责 ⼗⼤⼈物素材与主题词(⼀) 1、 都恶劣不堪,像⼀只⿊⾊的染缸,
出董仲舒的《春秋繁露》,⼤… 任,讨论家⻛或敬业等作⽂主题。 海明威 海明威的勇⽓教条、海明威 无论加进甚么新东⻄去,都变成漆
比如2017年全国卷《我看⾼考… 的英雄和他⾯对难关的坚… ⿊。可是除了再想法⼦来…
林羡⽩ 情感咨询 起点语⽂ 发表于⾼考作⽂ ... 作⽂宝藏 发表于⾼中⾼考作...

: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