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63

目 录

中文摘要……………………………………………………………………………………..1

英文摘要……………………………………………………………………………………..2

引 言……………………………………………………………………………………..4

一、研究缘起……………………………………………………………………………4

二、研究综述……………………………………………………………………………4

三、研究设想……………………………………………………………………………8

第一章两套教材选文系统概述……………………………………………………………9

第一节人教版教材的选文系统………………………………………………………..9

一、指导思想…………………………………………………………………………9

二、选文概况……………………………………………………………………….10

第二节苏教版教材的选文系统………………………………………………………ll

一、编写理念……………………………………………………………………….1l

二、选文概况……………………………………………………………………….12

第二章两套教材选文系统的综合比较…………………………………………………..14

第一节编排方式的比较………………………………………………………………14

一、选文编排方式概况…………………………………………………………….14

二、选文编排方式的比较分析…………………………………………………….16

第二节选文容量的比较………………………………………………………………16

一、选文的数量…………………………………………………………………….16

二、选文的篇幅…………………………………………………………………….18

第三节选文时代的比较………………………………………………………………20

一、古今作品的选编比例………………………………………………………….20

二、古今作品的编排组合………………………………………………………….22

三、古代选文的朝代分布………………………………………………………….23

第四节选文体裁的比较………………………………………………………………24

一、实用文的选编………………………………………………………………….24

二、文学作品的选编……………………………………………………………….28

第五节选文题材的比较………………………………………………………………32

一、选文题材概况………………………………………………………………….32
二、选文题材的比较分析………………………………………………………….34

第六节选文作者的比较………………………………………………………………35

一、中外作品的选编……………………………………………………………….35

二、女性作品的选编……………………………………………………………….37

第三章对两套教材选文系统比较的反思与建议………………………………………..40

第一节对选文系统的整体反思………………………………………………………40

一、选文的共性……………………………………………………………………一40

二、选文的个性…………………………………………………………………….42

第二节对选文系统的改进建议………………………………………………………44

一、人文性与工具性应趋于平衡…………………………………………………..44

二、注重典范性与适用性相互统一………………………………………………..45

三、要构建多元化的选文标准……………………………………………………一46

结 语………………………………………………………………………………………………………………一48

参考文献……………………………………………………………………………………49

附 录………………………………………………………………………………………………………………..53

致 谢………………………………………………………………………………………………………………59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60

扬州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版权使用授权书………………………………………6l
闫海峰:人教版与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选文系统比较研究 !

中文摘要
删圳Ⅲ删㈣㈣删J|lJl4
Y26331 42

语文教材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桥梁”,是实现语文教育目标的载体,语文教材

的质量直接影响语文教育的结果。课文作为语文教材的核心,制约着语文教学的质量

和语文课程目标的落实。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我国语文教材经历了从

国家统编的“一纲一本”到编审分开“多纲多本”的过程,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局

面,面对这种局面,如何科学把握、有效运用语文教材的选文系统,是一个值得思考

的问题。

本文以人民教育出版社和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教材选文系统为研究对

象,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对比研究法,对两套教材选文系统进行综合比较研究,分

析两套教材选文系统之间的差异,一分为二,取长补短,由此对教材选文系统的修订

与完善提出建设性意见。

全文分为引言、正文、结语三大部分。其中正文部分分三章展开论述。

引言 阐述选题的原因和研究的意义,并分析目前该领域的研究现状,提出自己

的研究设想。

第一章 两套教材选文系统概述。本章分别阐述人教版与苏教版教材的编写理念

和选文概况,以期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对这两套教材有一整体认识,为下文的比较分

析打下基础。

第二章 两套教材选文系统的综合比较。本章对两套教材选文的编排方式、选文

的容量、选文的时代、选文的体裁、选文的题材和选文的作者范围六个方面进行全面

综合的比较研究,分析两套教材选文在这六个方面的长短得失。

第三章 对两套教材选文系统比较的反思与建议。本章在上文比较分析的基础

上,进一步反思两套教材选文系统的共性和个性,针对两套教材中的共同缺陷:人文

性突出、工具性偏少:部分选文的适用性有待商榷;国外作品覆盖范围小等偏失;对

两套教材选文系统的改进提出建设性意见:包括人文性与工具性趋于平衡、典范性与

适用性相互统一、构建多元化的选文标准。

结语指出本文研究中的困惑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人教版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选文系统 比较研究
2 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bstract

The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teaching material is a”bridge”of teachers teach and

students learn,and are the carrier of achieving the language education,the quality of the

language teaching material directly influences the outcome of Chinese education.The text,

which is the core of the language teaching material,it restricts the quality of Chinese teaching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hinese curriculum goals.Along with our country new

curriculum reform further thorough,Our country has experienced from the national language

teaching material compile for universal use of the”one”to separate editorial”outline this

more”process,the situation of’’flowers”,in the face of such situation,how to scientifically

and effectively use language teaching material selection system,is a question worth thinking

about

This text is based on people’S education press and Jiangsu education publishing house of

junior middle school language teaching material selection system as the research object,and it

mainly adopts literature method,comparative method,the two edition teaching material

selection system for comprehensive comparative study,analysis of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versions selection system,divided into two parts,complement each other,thus for the

revision and improvement of the teaching material selection system put forward constructive

Suggestions

The full text is divided into introduction,text and epilogue three parts.Which body part

is divided into three chapters.

Preface explains the meaning of the cause of the selected topic and the research and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status of the research in this field,puts forward his own research.

The first chapter,two edition teaching material selection system overview.This chapter

respectively in this paper,the 0’clock and Sue teaching includes concept and general situation

of selection,in order to from two aspects of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he two versions have a

whole understanding,for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to lay the foundation for the rest of the

article.
The second chapter,two edition teaching material selection system of comprehensive

comparison.This chapter on the layout of the two edition teaching material selection,

selection of the capacity,the selection of the era,the selection of the type,selection of the

topic and the selection scope of the author of six aspects by comprehensive comparison of

research,analysis of two versions selected text in the six aspects of the length of the gain and

lOSS

The third chapter,on the two editions teaching material selection system more

reflections and Suggestions.On the basis of the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above,this chapter

further reflection on the two edition teaching material selection system generality and

individual character,in view of the common defects of the two versions:humanity is

outstanding,fewer instrumental part,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selected article is up for debme,

and the reasons,of small coverage of foreign works of two versions selected article system

improvement is put forward constructive Suggestions:including humanism and instrumental

model into balance,and applicability are consistent,build diverse selection criteria.

Conclusion points out that the confusion in the study of this paper and the research

direction in the future.

Key words:People’S Education Press Text books Jiangsu Education Publishing House

Text books Junior high school language teaching material Selection system

A comparative study

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己I 言
]l 口

一、研究缘起

朱绍禹先生曾说过: “语文教材是人们期望最多、同时也几乎是非难最多的一种

读物。”回语文学科从1903年单独设科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这一百多年里对

语文教育的争议之声从未断绝过。语文教材作为语文教育的重要载体,作为教师教和

学生学的纽带,其质量的好与坏对语文教育结果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所以,在以往

的语文教育争论中语文教材都是争论的对象,比如语文教材内容陈旧、结构松散等问

题。随着第八次课改的实施,语文教材的编写制度也在不断地完善,形式多样化。语

文教材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一枝独秀,到多版本教材同时编写使用,出现了百家争鸣

的现象。2001年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和苏教版初中语文就通过了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

委员会的初审。笔者读中小学时期一直使用人教版的语文教材,现在江苏扬州上学开

始接触到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教材。因而,内心产生好奇,这两套初中语文教

材之问有何异同?这个疑问是笔者试图研究两套初中语文教材的直接原因。

教材是教师教的工具,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语文教育研究者一直以来都十分

关注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及教材内容的编排。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就提出“切实

研究,以得到训练学生读写能力之纲目与次第,据以编撰教材,此恐是切要之事”。②

因此,在教材百花齐放的当下,对其进行对比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在庞大而复杂的语文教科书系统里,处于核心地位的是选文系统。选文的好与坏

直接影响到语文教材的质量。“传授语文知识,训练语文能力,进行思想教育,培养

审美情趣,主要以课文为凭借。”@可见语文教材的选文系统是语文教育的核心。因

此,本文从选文系统入手,探讨人教版与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选文系统的优势与劣

势,以期对两套教材课文的选编提供可行性参考。

二、研究综述

语文教材~直以来备受研究者的重视,对语文教材的研究繁多,笔者通过归纳总

结相关将研究成果整理如下:

。朱绍禹.-ft学语文教材概观[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3.
。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下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744.
。阎立钦.语文教育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87.
闫海峰:人教版与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选文系统比较研究 三

(一)研究著作

1.对语文教材性质和功能的研究

顾黄初认为,可以用“特殊凭借物”这五个字作为语文教材性质的概括。其主编

的《语文教材的编制与使用》一书中将语文教材的功能概括为智德启迪功能、语文历

练功能、语言积累功能和知识扩展功能。

周庆元在《中学语文教材概论》一书中提出:教材是实施教学的媒介:教材是教

学评估的参照:教材是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工具。

魏国良在《现代语文教育论》一书中梳理和总结了历史上重要的教材观,提出可

将教材观概括为:体现说、依据说、文选说、例子说和载体说。

区培民在《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中提出语文教材是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具体化的体

现,是教师教的依据,是学生学习的“例子”。

2.对语文教材体系建构的研究

顾黄初、顾振彪在《语文教材的编制与使用》一书中提出只有将教材中的知识、

能力线索和范文、知识、作业、助读四个系统结合起来才是完整的教学内容。四个子

系统不同的编排组织形式,会有小同结构类型的教材。同时总结了以往文本的呈现方

式,将选文部分分为提示、正文、注释、练习四种形式。

倪文锦、欧阳汝颖主编的《语文教育展望》一书中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对古今

中外的语文教材进行了考察,这些都为我国语文教材的发展提供了参考的依据。

(二)期刊论文

相关期刊论文中对具体语文教材的研究成果颇丰,涉及面也比较广。

1.对教材选文标准的研究

2003年和2004年王晓霞在《学科教育期刊》上分别发表《试论当代我国大陆初中

语文教材选文标准的历史演变》(第12期)与《国外及港台地区初中语文教材选文标

准观比较研究》(第3期)两篇期刊论文,前一篇纵向梳理解放后我国语文教材的选

文标准,并对“文质兼美”的选文标准提出质疑,得出不能唯“文质兼美”而“文质

兼美”的选文标准;后一篇文章通过比较国外和港台地区的选文标准,给我国选文标

准的建设提供反思。2008年苏家宁在《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上发表《<昭明文选>的

选文标准对当今语文教材选文编写的启示》(第4期)一篇期刊论文,文中提出“文
鱼 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质兼美”是我国语文教材编写的传统,且在人教版、苏教版、语文版教材中都有体

现。这些文章立足于对教材选文标准的研究。

2.基于教育理念和语文学科特点研究语文教材

2012年庄晓云和苏新春合作在《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上分别发表《两岸三地

初中语文教材选文的人文性研究》(第3期)和《两岸三地初中语文教材选文系统研

究》(第4期)两篇期刊论文,文章从选文的作者、选文的时代和选文的题材三个方

面展开论述,阐述“人文性”在各地教材中呈现的方式不一样;后一篇在了解两岸三

地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对教材选文系统进行研究,并归纳出两岸三地初中语文教材选

文的特点,揭示不同教材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是不一样的。这类文章从教育理念和语文

学科的特点来研究语文教材。

3.从女性形象和作者构成角度研究语文教材

2009年付绪红在《苏州教育学报》上发表《沪教版初中语文教材选文中女性形象

审察述论》(第3期)一篇期刊论文,文中分析了沪教版教材中女性形象,得出沪教

版中女性形象小受重视;针对沪教版存在的问题,提出在教材编写时让更多女性参

与,加强对教师和学生性别观的教育。2009年张青民在《教育实践与研究》上发表

《对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选文作者构成的分析》(1l—B)一篇期刊论文,文中通过统

计人教版教材中作者构成情况,分析了人教版教材中存在的问题,以期可以为编审

者、执教者、研究者提出参考意见。这类文章从女性形象和作者构成角度来研究语文

教材。

(三)学位论文

1.对不同版本教材选文系统的对比研究

西北师范大学向欢的硕士论文《两地四套现行初中语文教材选文系统的对比研

究》(2008年)通过对人教版、苏教版、语文版、香港版四套现行语文教材选文系统

的对比研究,呼唤选文标准的正式出台。东北师范大学张冰的硕士论文《四套初中语

文教材选文系统比较研究》(2012年)通过对人教版、苏教版、长春版、语文版四套

初中语文教材的选文系统进行比较研究;阐述四版教材在选文和编排方式上的问题;

最后提出选文建议,为以后教材的修订完善提供借鉴。东北师范大学黄敏的硕士论文

《长春版、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选文系统的对比研究》(2010年)通过对两套教材的

古代作品、现当代作品、外国作品的比例、体裁的比较,同一作者篇目和选文编排体
闫海峰:人教版与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选文系统比较研究 三

系的对比研究;总结长春版的优势和不足;最后为长春版教材提出教学建议。这些论

文通过选择具体版本的教材,对其选文系统进行对比研究。

2.对语文教材选文系统的一般研究

吉林大学马文杰的硕士论文《长春版初中语文教材现当代散文选文研究》(2013

年)首先从整体角度对长春版的选文和编排进行分析;其次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提

高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等方面阐述了散文在初中语文教材中的重要性:总结了散文的特

点及编排方式;最后提出由长春版初中语文教材现当代散文选文引发的思考。河北师

范大学李茹的硕士论文《人教版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材我国现当代选文演变研究》

(201 1年)从篇目、作者、选文内容三个角度分析、总结人教版现当代散文演变的特

点;结合课程标准阐述选文要求变化的特点,最后对现当代散文选文的选编提出建

议。上海师范大学蔡琨的硕士论文《初中语文教材选文要求与案例研究》(2012年)

结合上海二期课改对选文要求进行新的解读:然后从编选方式和教学创新等方面对上

海二期课改中经典选文进行案例研究:最后提出应拉近选文和学生之间距离的选文建

议。

3.对某一版本教材选文系统的具体研究

山东师范大学杨阳的硕士论文《新时期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选文沿革研究》

(2013年)在统计1978、1982、1987、1993、2003年版的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数量的

基础上,探讨选文沿革的特点:并对选文的编选和教材使用方面提出建议。山东师范

大学王珊珊的硕士论文《新课标下人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选文分析》(2012年)通过

阐述新课标对选文的要求,分析选文系统的变化及选文的单元编制:在分析比较第一

版和第二版选文系统区别的基础上,探究选文发生变化的原因。东北师范大学宗威的

硕士论文《长春版初中语文教材的选文特点及试用研究》(2011年)在论述教材选文

和内容编排特点的基础上;对教材在吉林省农村地区的使用情况和问题进行问卷调查

和个案分析,总结出所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教材使用策略和教学建议。这些论

文立足于某一个版本教材的选文研究。

笔者认为,以上硕士论文有的是从某一版教材选文中选取一个部分进行分析比

较,显得有些单薄;有的是对四版教材的选文系统的比较分析,显得庞杂。但这些研

究都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借鉴。
墨 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人教版是目前最广泛使用的教材,苏教版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教材,将两者的选文

系统做单独比较研究的案例还没有。所以, 笔者在前人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力求将两

者的选文系统进行全面、系统的比较分析, 以期给两套教材使用者及编写者以一定的

启示。

三、研究设想

(一)研究重心

本课题主要是通过对人教版和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选文系统的对比研究,梳理两

套教材选文系统的共同之处与个性特点,并对两套教材的选文系统做一分为二的科学

分析,并对其选文标准提出建设性意见。

(二)研究意义

从教材编写的角度来说,语文教材的核心是选文系统,选文系统的好坏,是衡量

一本语文教材优劣的标准。

因而,笔者认为,本课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从教材编写的角度来看,有利于两套教材取长补短。

人教版与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的编写虽都有长处,但是难免有不足之处。本选题

通过对两套教材选文系统的比较研究,可以使两套教材取长补短,为两套教材的修订

提供参考意见。

其次,从教师教学的角度来看,有利于教师更好的使用教材。

语文教材是编者的课程理念和教学理念的载体,当代语文教材的主体依旧是选文

系统,选文的质量决定了教材的质量,将两套教材进行比较研究,可以清楚地看出两

套教材的共性和个性,有利于教师从整体上把握教材,使教学效果更加高效。

(三)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通过图书馆,互联网、期刊杂志等途径查阅关于教材或教材选文的文献资料,进

行整合研究,在借鉴的基础上创新。

2、对比研究法

通过对比研究方法,总结两套教材各自的特点及长短得失,以利于深入理解、科

学运用,并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以期改进发展。
闫海峰:人教版与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选文系统比较研究 2

第一章两套教材选文系统概述

对一套教材的质量优劣起决定作用的是教材的指导思想或编写理念。 《义务教育

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材的编写已经提出了明确的建议,但不同版本的教材也反映

着不同编者的语文教育思想和观念。因而,各版本语文教材的指导思想或编写理念各

有特色,并具体体现在语文教材的主题——范文系统中。

第一节人教版教材的选文系统

人教版2009年版、2012年6月印刷的初中语文教科书,在顾振彪主编的带领下编

写而成。此教科书融汇了许多专家学者的智慧,他们的指导思想如何?这些指导思想

又如何体现在范文系统中?对此,我们首先应有充分的认识。

一、指导思想

作为中国最具有影响力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其在出版教材上已经拥有较强的队

伍,在教材的编制上经过多年的积累已经拥有了丰富的经验,其出版的教科书已经被

30多个地区所使用,具有广泛的适用性。新课改至今已有12个年头,在这12年里,人

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以下简称“人教版”)在秉承新课改的精神下,不断进行创新和

改造。本论文研究的人教版是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

《新课标》)出台后,使用的最新一套教材。

人教版是依照国家教育方针和“三个面向”的指示,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和《新课标》的精神指导下编撰完成的,其指导思想为:“力图构建语文

的综合实践体系,贯彻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精神,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

力和人文素养;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的现状,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

究的语文学习方式,力求课堂的开放性和教学的弹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审

美情趣:遵循语文教育规律,不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加强语文与生

活的联系,突出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力求富于开放性

和弹性,给地方、学校和师生留有广阔的活动空间。”m

鉴于此套教材的指导思想,我们可以从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途径两个角度来把

@顾振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九年级)介绍[J].中小学教材教学,2001(29)
旦 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握: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和审美情趣是本套教材的教学目标;自

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途径,突出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自主性,学

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变教学为学生的亲身实践活动。

二、选文概况

人教版教材共6册,每一学年有2册,适合七至九年级学段,每册教科书有6个单

元,共36个单元。七、八两个年级的每个单元内有5篇课文,九年级除了上册最后一个

单元是5篇课文之外,其余都是4篇课文,6册教材共有169篇课文。单元的选文可分为

现代文(包括外国作品)和文言文(以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为界),现代文和文言

文所占比重为64%和36%(本文中的百分比只保留小数点后两位,全文同)。每册单元

之后有:写作、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课外古诗词背诵,同时每册教材最后有名著

导读以及附录。

人教版的选文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组织单元并适当的兼顾文体进行编排的,

36个单元共收录范文214篇。这36个单元围绕“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

会”三大主题,选取符合初中生身心发展规律的选文。单元的主题是从单元导语中概

括出来的,单元导语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对单元主题内容的阐述,第二部分为

本单元的学习要求。例如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单元导语:

“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有幸福的回忆,美好的向往,也会有小小的烦恼。这个单

元的文章,或记录作者成长的足迹,或展示他们成长的历程,都给我们以有益的启迪。

学习这个单元,要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并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深入体味文中的

情感,注意学习文章的表达技巧。”①

从上述单元导语的第一部分中我们可以看出本单元是以“成长”为单元主题的,

是记录作者成长足迹,或展示作者成长历程等,笔者将本单元的主题概括为“成长旅

程”。

人教版依据单元主题,按照起承转合之序,每一单元选取五篇文章。如:在“成

长旅程”中单元中,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描写作者对童年趣事的回忆,

为起: 《爸爸的花儿落了》(林海音)通过夹竹桃引起作者对爸爸的回忆,暗示着作

者已经长大,为承; 《丑小鸭》(安徒生)告诉我们在成长的道路上会有很多的艰

①顾振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1
刁海峰:人教版与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选文系统比较研究 旦

辛,只要坚持下去就会取得成功,为转; 《诗两首》告诉我们在成长的道路上遇到困

难和困惑时要保持乐观不要忧郁,为合; 《伤仲永》(王安石)是一篇用文言文,它

通过夹叙夹议的方式向我们说明一个道理,一个具有的先天优势的人,如果后期不努

力就不会取得成功。

上述范文,属于回忆性散文文体的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爸爸的花儿落

了》,属于童话体裁的是《丑小鸭》,诗歌有《诗两首》,文言文有《伤仲永》;

《诗两首》是外国作品,其余几篇都是本国作品;前4篇课文是现当代作品,第5篇课

文是宋代文言文。人教版单元主题的选文基本上没有文体的限制,但也有部分单元是

按照“文体+主题”编制的,如说明文单元“建筑园林”、“科学世界”;现代诗歌单

元“自然诗意”等。

第二节苏教版教材的选文系统

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教材(以下简称苏教版)(2009版,2012年印

刷)是在洪宗礼主编的带领下编写而成的。这套教科书体现了鲜明的编写理念,其选

文系统也颇具特色。

一、编写理念

洪宗礼参与教材的编写工作已有二十多年。在此期间完成多套教材的编写工作,

且都通过了国家的教材审查。在洪宗礼先生的带领下,苏教版的编者们结合我国教育

方针、政策,同时借鉴国外母语教材先进的理念,经过长期的实践形成了语文教材编

写的六大基本理念: “一是以人的发展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

养,为学生终身学习、发展奠定基础;二是尊重语文教育的客观规律,体现民族语文

的特点;三是坚持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既注重丰富语文教材的人文内涵,重视对

学生精神领域的深广影响,又注重科学、严格的听说读写语文基本技能训练;四是加

强整合优化,将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融为一体,不断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构

建全方位开放的语文综合实践系统;五是确认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材设计要

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意识,有助于学生自主独立学习,在自我建构的过程中获

得能力;六是压缩课本体积,扩大教材容量,拓展语文学习资源,既要减轻过重的学

习负担,又要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1

国洪宗礼.构建面向2l世纪中国语文教材创新体系的尝试[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2(03)
里 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苏教版教材编写的这六个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真正做到了一切从学生出发,教

材编写的内容、原则、体系的设置,都是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考虑的。其编写理念偏

重于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并以此为中心,建立一个全新的语文综合实践体系;

转变了旧的教材观、教学观,使教材在继承民族优良传统时,也充满时代的气息。这

六个理念为构建新的语文教材体系奠定了基础。

二、选文概况

苏教版教材共6册,每一学年使用2册教材,九年下册有5个单元外其他都是6个单

元,共35个单元。与人教版课文数量安排较为均匀所不同的是:苏教版在课文数量的

安排上略有层次感,课文数量在4N5篇之间进行转换,6册教材共有156篇课文。单元

的选文可分为现代文(包含外国作品)和文言文(同样以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为

界),两者的比重分别是:77%、23%。每个单元后面有诵读欣赏・写作・口语交际或

诵读欣赏・写作・语文实践活动,整册教材后还有附录。

苏教版的选文是按照人文话题组元的,适当兼顾文体。35个单元共收录范文177

篇。这些主题内所选的课文基本上都与学生自身相关,很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对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有着推动作用。通过这些主题的学习,学生不仅学到语

文知识,训练语文能力,在思想上也会得到很大的提高,对自身、祖国有更深一层的

理解。

与人教版4i同的是苏教版的主题不是从单元内容概括出来的,而是单元内容围绕

主题来选取的。以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为例,其主题是“人物风采”,其单元导语是

对整个单元内容的高度概括:

“在世界任务的星空中,有许多像太阳一样光彩夺目的明星,也有无数在自己的位

置上默默发光的小星星。他们都在为人类的文明与进步贡献着自己的一切。在这个单元

里,你可以领略到这些人物的风采:高尔基笔下的对世界充满“无私的爱”的外祖母,

为普通工人敬仰的文学大师鲁迅,挚爱着孩子们的女教师,建筑师、美籍华人贝聿铭,

还有“以天下事为己任”的古代人物赵普……走进这些人物,会提升你的精神和品

格。”1j

苏教版每一主题单元内有5篇或4篇课文。在“人物风采”单元内:高尔基的《童

@洪宗礼.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M].南京:江苏教育ff{版社,2012:1
闫海峰:人教版与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选文系统比较研究 旦

年的朋友》是一篇回忆性散文,讲述的是祖母对他人有着无私的爱;阿累的《一面》

是一篇回忆性散文,讲述的是作者在书店买书时遇到鲁迅,并被他平易近人的态度深

深打动的故事;巍巍的《我的老师》也是一篇回忆性散文,描述了小学老师蔡芸芝和

“我”的故事;于玮的《展示华夏文化魅力》是一篇描写人物的散文,讲述的是贝聿

铭如何成为建筑家的故事;最后一篇文言文《赵普》讲述的是“以天下事为己任”的

赵普的故事;这些内容都是围绕“人物风采”这一主题。苏教版主题单元的选文与人

教版一样基本上没有文体的限制,但也有部分单元是按照“文体+主题”编制的,如

“精彩演讲”、“诗词拔萃”等。

总之, “以学生为中心”是两套教材的指导思想或编写理念的共同之处;两套教

材的选文在以主题为中心的同时,也适当的兼顾文体。
14 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 两套教材选文系统的综合比较

从萧统所著的《昭明文选》开始,选文就成语文教材编排的核心,且这种编排一

直沿用至今。语文教材中的选文不仅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更是传播文化强有力的

手段。审视人教版及苏教版,两者在选文系统上既有共性又有个性。

第一节编排方式的比较

在突破“一纲一本”教材编写的新时代,每一版本的语文教材都是在语文课程标

准指导下,结合各地区的特色编写而成。选文是构成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

习的主体。选文编排方式的不同,是每一版本语文教材区别于其他版本语文教材的独

特之处。

一、选文编排方式概况

人教版与苏教版在选文编排方式上既有相似之处,亦有不同之处。现将两套教材

的选文编排方式介绍如下。

(一)人教版选文编排方式

人教版在教材选文的编排上体现了人文情怀,6册教材主要是围绕“人与自然”、

“人与社会”、“人与自我”这三个角度,编者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社会的需

求和文化传承等因素,初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另外,人教版除了课文

内有部分诗歌外,还有部分诗歌集中在“课外古诗词背诵”里。各单元主题的具体情

况如下(见表1):

表l

\\单元 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 第三单元 第四单元 第五单元 第六单元


芋绥\\
七(上) 人生体验 人生信念 多彩自然 神奇科学 人间真情 想象世界

七(下) 成长旅程 热爱祖国 伟人故事 感受艺术 探险自然 人与动物

八(上) 战争历史 人间真爱 中国建筑 神奇科学 品味文言 古文山川

八(下) 人生体悟 品散文诗 人与自然 民俗风情 品味文言 古文游记

九(上) 自然诗意 思想风采 品味小说 求知态度 小说世界 古代名人

九(下) 爱国思乡 人物画廊 讴歌生命 戏剧舞台 古人思想 古人思想


闫海峰:人教版与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选文系统比较研究 旦

表1中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人间真情”主题由5篇课文组成。其主要内容如

下:有回忆与自己兄弟之间亲情的故事;有记述与朋友之间友情的故事;有描写全家

浓烈亲情的故事;有歌颂母亲的散文诗等。从以上可以看出,人教版的选文十分注重

与单元主题的联系,将选文的内容和生活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使这套语文教材的人文

性十分突出。

整套教材的选文编排方式体现了内外联系、逐层上升的思路。首先,外在联系是

语文与生活紧紧相扣,内在联系是阅读能力逐级提高的发展。两条联系相互渗透,共

同成长。叶圣陶先生曾说过: “我们以为杂乱地把文章选给学生读,不论目的何在,

是从来国文科教学的大毛病。文章是读不完的,与其漫然地瞎读,究不如定了目标来

读。”叫其次,人教版的选文,外在联系上是由简单到复杂、内在联系上逐级提高学生

的阅读能力。七年级主要培养学生的一般的阅读能力,八年级侧重培养学生阅读说明

文的能力,九年级侧重培养学生阅读议论文的能力。

(二)苏教版选文编排方式

苏教版十分注重学生的发展,以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目标:关注语文教育的

人文性内涵,构建语文学习的综合实践体系,选编范文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

综合实践能力,主题合成单元模式是苏教版整体上呈现的方式。另外,苏教版对于古

今中外诗词的编排上,除了一部分作为课文,其他则安排在部分单元之后的“诵读欣

赏”里面。各主题单元的具体情况如下(见表2):

表2

\\掌无 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 第三单元 第四单元 第五单元 第六单元


年级\\
七(上) 亲近文学 金色华年 民俗风情 多彩四季 关注科学 奇思妙想

七(下) 人物风采 童年趣事 建筑艺术 动物世界 信息传播 诗词拔萃

八(上) 长征之歌 爱国情怀 至爱至情 江山多娇 人与环境 高新科技

八(下) 咏物抒怀 道德修养 事理说明 小说之林 人生体验 精彩演讲

九(上) 学会读书 学会读书 学会读书 学会读书 学会读书 学会读书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九(下) 学会读书 学会读书 学会读书 学会读书 学会读书

(七) (八) (九) (+) (+一)

①叶圣陶.叶圣陶语文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177
竺 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从整套教材来看,苏教版的编排方式是以主题合成单元为主,将语文综合实践活

动和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主题都是与学生生活、情感息息相关的。七八两个年级主

题具有浓郁的人文性:如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金色年华”,八年级下册第五单的

“人生体验”等。这些主题单元贴近学生的生活,关注于对学生精神层面上的引导,

充分体现了传统文化和现当代文化大融合的趋势。九年级以“学会读书”为主题,向

学生介绍了11种读书方法。

二、选文编排方式的比较分析

通过以上比较分析可以看出,两套教材在编排方式上有同有异,各具特点。

两套教材的相同之处是都重视选文内容和学生生活的联系:重视对学生人文素养

和人文意识的培养。选文编排时都兼顾到内容和文体。

两套教材的不同之处:两套教材在诗歌的编排上也有小同之处,人教版除了在单

元内编排了诗歌之外,还在每册教材的“课外古诗词背诵”里编排了lO首诗歌。而苏

教版教材对于诗歌的编排,一部分在教材选文里,其余的安排在单元后面的“诵读欣

赏”里面。此外,人教版将古代诗歌集中在“课外古诗词背诵”部分这也是与苏教版

不同之处。

第二节选文容量的比较

选文的容量包括选文的数量以及单篇选文篇幅的长短。选文数量过多,篇幅长的

选文偏多或者篇幅短的选文偏多,这些都不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只有适量、适

度的选文才能适合学生的学习。

一、选文的数量

如何恰当把握初中语文教材选文的分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因为选文分量的

多少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任务与教师教学任务的完成度。如果初中语文教材选文分

量过多会给师生带来很重的负担,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教师教学的质量,如果教

材选文分量偏少的话,就会出现“喂不饱”学生的现象,影响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

教师也会没有压力感,教学起来就会比较随意。所以初中语文教材应该选多少篇课文

编入教材是关键的问题。
习海峰:人教版与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选文系统比较研究 旦

(一)选文数量概括

两套教材选文篇目的具体数量如下(见表3):

表3 (单位:篇)
\\版零 人教版 苏教版

李彰\\ \ 精读课文 略读课文 精读课文 略读课文

七(上) 19 22 22 7

七(下) 16 16 24 11

八(上) 24 15 20 13

八(下) 25 16 19 12

九(上) 18 14 19 6

九(下) 17 12 19 5

总数 119 95 123 54

人教版共有214篇选文,精读课文119篇,略读课文95篇;苏教版共有177篇选

文,精读课文123篇,略读课文54篇,学生自由读写单元有6篇,师生推荐课文1

篇。人教版的选文数量比苏教版选文多出了37篇选文。虽然人教版在选文的总量上高

于苏教版,可是在精读课文的选文分量上却比苏教版少了4篇,略读课文的选文分量

上比苏教版多出了41篇。

(二)选文数量的比较分析

教材选文篇目数量的多少应该从课程标准、教学情况、学生心理出发来确定。通

过比较可以发现:

1.人教版各年级选文数量呈不规则趋势

《新课标》中对教材编写提出明确要求:“教材编写应依据课程标准,全面有序

地安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并注意体现基础性和阶段性,关注各学段之间的衔

接。”∞人教版七到九年级各年级选文的数量有增有减,八年级达到选文数量的最高峰

80篇;九年级达到初中阶段选文数量的最低值61篇,七年级有73篇。笔者认为这种

选文数量的变化体现了教材编写的“基础性”和“阶段性”:七年级是学生从小学到

中学的过渡阶段,此时学生刚结束小学较为轻松的学习生活,若学习的分量过重,学

生很难适应,不利于学习;八年级承担着承上起下的作用,这是整个初中学习阶段的

核心,经过七年级的过渡,学生已经适应了初中阶段的学习,学生要在此阶段大量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Fj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2
坚 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触文本以提高语文能力,所以选文的数量达到最大值;九年级是初中的最后阶段,学

生要在之前学习的基础上继续学习还要进行全面的复习以应对中考,所以在选文的数

量安排上少于八年级。因而,人教版在选文数量的安排上较为合理。

2.苏教版各年级选文数量呈递减趋势

苏教版在选文数量的安排上呈递减的趋势,七至九年级各年级选文的数量为69

篇、66篇、46篇;笔者认为七年级是学生从小学到初中的过渡阶段而其选文量却是整

个初中阶段最大的,这种安排有违教材编写的“阶段性”。

《新课标》中明确提出“教材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

甲,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

神。”∞教材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是指教材中的选文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

点。青少年的身心发展是有顺序性和阶段性,4i同的阶段对同一事物的理解和接受能

力是不一样的,所以在编写选文时应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只有适合学生不同阶段的心

理、生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选文才会对学生起到启发引导和激励的作用。因

此,笔者认为人教版存各年级选文数量上的安排优于苏教版。

二、选文的篇幅

(一)选文篇幅概况

一般认为,“高中的3500字以上的课文视为长课文,2500字以下的视为短课文。

但短课文都不包括短的诗、词、曲等。”②因为对于初中语文课文的长短没有统一的说

法,笔者根据教材选文字数的具体情况将2000字以下的文章定义为短课文,3000字以

上的定义为长课文;2000—3000字定义为中长篇课文。

1.人教版

人教版共有长篇课文22篇,占选文总量的10%;短篇课文101篇,占选文总量的

47%;中长篇课文91篇,占选文总量的43%;篇幅分布情况如下(见表4)

@中华人【屯共和嘲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Es].北京:北京师范人学出版社,2012:32
⑦朱绍禹.・},学语文教材概观[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125.
司海峰:人教版与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选文系统比较研究 旦

表4 (单位:篇)
\篇幅
\ 长篇课文 短篇课文 中长篇课文
年级\\

七(上) O 19 22

七(下) 3 13 16

八(上) 3 26 10

八(下) 5 21 15

九(上) 6 13 13

九(下) 5 9 15

总量 22 101 91

2.苏教版

苏教版共有长篇课文20篇,占选文总量的11%;短篇课文106篇,占选文总量的

60%:中长篇课文51篇,占选文总量的29%:篇幅分布情况如下(见表5):

表5 (单位:篇)

\\篇幅
\ 长篇课文 短篇课文 中长篇课文
字绥 \\
七(上) 2 19 8

七(下) 2 14 19

八(上) 2 17 14

八(下) l 26 4

九(上) 4 17 4

九(下) 9 13 2

总量 20 106 51

(二)选文篇幅的比较分析

通过以上比较,可见两套教材选文篇幅分布基本一致,长篇课文的体裁、数量大

致相同;短文的数量和中长篇课文的数量差距都较大。

1.长短分布情况基本一致

统观两套教材选文长短分布情况基本上一致:长文少于短文;短文所占比例大大

高于长文所占比例。人教版长篇课文的数量比苏教版多2篇,但苏教版长篇课文所占

比例比人教版高出1%,可见两套教材中长篇课文的篇目数量和所占选文总量的比例差

距很小。两套教材中的长篇课文基本上都是小说、戏剧、童话类。
丝 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短篇课文及中长篇课文比重差距较大

虽然两套教材的长短文分布情况基本一致,但是在短篇课文比重上差距较大。苏

教版中短篇课文所占比例超过了教材选文的一半以上,高达60%;而人教版只占到

47%。

两套教材中的中长篇课文差距也较大,人教版中长篇课文偏多,占选文总量的

43%,仅次于短篇课文的数量:而苏教版中长篇课文占选文总量的29%。两套教材中长

篇课文比重的差距达到14%。

笔者认为长短文本身并无好坏之分,各有优势:长篇课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毅

力,增强其耐力;短篇课文文章结构紧凑,干净利落利于初中生学习,也便于初中生

接受。但是如何排列长短文和中长篇课文,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这才是重要的问

题。通过比较可见,苏教版在选文篇幅的安排上要优于人教版,学生语文能力是在不

断积累地过程中提高的,学生只有在接触大量短文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理解长文,人

教版中可适当减少中长篇课文的数量,增加短文的数量,以达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

理解能力的目的,为学生学习长文奠定基础。

第三节选文时代的比较

《新课标》提出: “教材应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人类,关注自然,理

解和尊重多样文化,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W这就明确要

求教材选文要体现时代特征、关注多元文化。

一、古今作品的选编比例

“中国爆发‘五四’新文化运动,文学在这个历史的关键点上发生了全方位的转

型……中国文学开始进入现代文学的新阶段。”圆因此,本课题所指的古今是从时间上

来划分的,以1919年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为界,“古文”是指“五四”新文化运动

前的作品,“今文”是指“五四”新文化运动后的作品。因为,两套教材中本国作品

占主导,所以本课题就不重点分析外国作品,而是将其将列出另作参考。

(一)占今作品所占比例概况

统计两套教材,其古文与今文占选文的比例如下(见表6):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Ⅲ版社,2012:32
@姚丹.中国文学史[M].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10:3.
闫海峰:人教版与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选文系统比较研究 型

表6 (单位:篇)
古文 今文 外国作品 屯与令

的比例
篇数 所占比重 篇数 所占比重 篇数 所占比重

人教版 77 36% 96 45% 41 19% O.8:1

苏教版 41 23% 110 62% 26 15% 0.37:1

根据表6的数据统计,两套初中语文教材中,今文在选文总量中占主导地位。在

古文与今文的比重上:人教版选取了77篇古文、96篇今文,分别占选文总量的36%、

45%:苏教版选取了41篇古文、110篇今文,分别占选文总量的23%、62%。人教版古

今的比例为0.8:1,苏教版古今的比例为0.37:1;两套教材中今文的比重都大于古文

的比重,苏教版选取的今文数量不仅多,而且占据了整版教材选文总量的一半以上高

达62%。

<二)古今作品比例的比较分析

古文与今文充当学生学习的对象是有一定价值和必要性的。1919年以前的文章的

数量远远高于今文的数量。这些古文里面包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中国五千年来的J力

史就是靠古人用文言记录下来的,中国的传统美德就是在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的。

《新课标》对古文学习提出了这样的要求: “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

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摹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欣赏品味。”∞在课程标

准里面提出阅读古文能提高学生的品味,可见学习古文不仅能继承中华优秀的历史文

化,还有助于学生自身的完善和发展。

古文有助于我们了解历史,今文有助于我们了解当下。今文的内容更贴近学生的

生活实际。今文中的散文、诗歌、小说更是给了学生不一样的世界,不一样的视野,

扩宽了学生的心胸。因此,学习古今作品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

义。

正是因为古今作品都有学习的价值和意义,早在20世纪初期,古文与今文数量多

少的问题就拿捏不准。笔者认为时至今日,古文与今文数量的多少依旧是一个问题。

《新课标》对选文的要求仅仅只是提到“教材选文要文质兼美,具有典范性,富有文

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各种类别配置适当,难度适度,适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6.
丝 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合学生学习要重视开发高质量的新课文。”∞课标里面没有明确提出古文与今文各占选

文总量的多少。

从表6的数字可以看出,两套教材在重视今文学习的前提下,人教版古文的比重

高于苏教版,人教版古文占选文总量的36%,而苏教版古文只占到选文总量的23%;从

今文选文所占比重来看,人教版低于苏教版,人教版今文占选文总量的45%,而苏教版

则高达62%。人教版今文的比重低于苏教版今文的比重,但古文所占的比重却比苏教版

高。人教版古文与今文所占比重的差距不大只有9%,而苏教版两者之间的差距却高达

39%,可见两套教材在古文选文的选取上有着非常大的差异。

总的来说,人教版在关注选文时代性的同时,也注重传统文化的学习,苏教版将

更多的目光投向了今文,对古文的重视程度彳i高。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苏教版占文的比例还有待提高,以达到古文与今文在数

量上趋于甲衡的要求。

二、古今作品的编排组合

两套教材中古今作品是怎样编排组合的,两者之间有何异同之处,这也是值得关

注的重要方面。

(一)古今作品的编排组合概况

1.人教版

人教版是按单元来排列的,七年级上下两册是将古今作品以及外国作品穿插排列

存同一单元内;但是从八年级上册开始到九年级下册,选文的排列就出现了变化,古

文单独组成一个单元,不再与今文、外国作品穿插排列,四册教材,每册教材的最后

两个单元都是古文。

2.苏教版

苏教版虽然也是古今作品和外国作品穿插排列组合的,但与人教版比较还是存在

一些差异,其七、八年级都是古今作品混编在同一个单元主题内,九年级分开,只在

倒数第二单元主题内出现古文,其他单元主题里没有古文。

(二)古今作品编排组合的比较分析

1.相同之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33
闫海峰:人教版与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选文系统比较研究 翌

两套教材中古今作品的编排方式采用的是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模式。人教版七年

级采取的是古今作品分散的编排模式:每一单元是由4篇今文和1篇古文组成;而

八、九两个年级采取古今作品集中的编排方式其最后两个单元都是古文单元,剩下的

单元都是今文作品和外国作品单元。苏教版在七、八两个年级采取古今作品分散编排

的模式;九年级将古今作品分开编排:上册的第五单元和下册的第四单元是古文作品

单元,剩下的是今文作品单元。

2.不同之处

两套教材古今作品的编排组合的模式一样,可在具体的编排上却有不同之处:人

教版从八年级开始就将古文和今文作品分开教学,每册有两个古文单元;而苏教版从

九年级才将古文与今文作品分开教学,且每册只有一个古文单元。人教版七年级上下

两册每一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都是古文,而苏教版七、八两个年级中并不是每个单元

内都有古文,且古文的位置不固定。

笔者比较认同人教版古今的编排方式,人教版六册教材中七年级每个单元内都有

一篇古文,八九两个年级更是将古文单独排列成两个单元,这样的排列方式有利于学

生文言基础知识的掌握。

三、古代选文的朝代分布

(一)古代选文朝代分布概况

两套教材古文选文的朝代覆盖具体分布情况如下(见表7):

表7 (单位:篇)
\崭代
\ 先秦 秦汉 魏晋 唐朝 宋朝 元朝 明朝 清朝
版本\

人教版 14 7 9 16 17 2 3 9

苏教版 9 2 2 12 10 O 2 4

从表7可以看出,两套教材中古代选文作品从先秦时期到明清基本上都有涉及。

人教版中古代作品分布情况是:宋朝多于唐朝:唐朝多于先秦;先秦多于魏晋和清

朝;魏晋和清朝多于秦汉;秦汉多于明朝;元朝作品最少只有2篇。苏教版中古代作

品分布情况是:唐朝多于宋朝;宋朝多于先秦;先秦多于清朝:明朝、秦汉、魏晋时

期的作品各2篇;元朝没有作品的选入。

(一)古代选文的朝代分布的比较分析

1。相同之处
丝 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两套教材中朝代分布的范围基本相同,从先秦时期到明清基本上都有范文的选

入,朝代分布范围广。唐、宋两个时代的作品更是受到编者的青睐而成为两套教材古

代范文选取的中心朝代。

2.不同之处

人教版在选文的篇数和朝代的数量上都多于苏教版。人教版共有77篇古代作品,

涉及到8个朝代;苏教版共有古代作品41篇,涉及到7个朝代。人教版选取了两篇元

朝的作品,分别是: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和八年级上册第五

单元张养浩的《山坡羊漳关怀古》;而苏教版对于元朝的作品一篇都没有选取。

每一个朝代都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中学生应该有所了解,这对于丰富学生的视

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十分有必要。因此,笔者认为人教版的选文朝代覆盖面更

广,作品更多,对继承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四节选文体裁的比较

实用文和文学作品是构成语文教材内容的主流,比较分析各类体裁的异同及其分

布,是十分有价值的。本节主要探讨两套教材中的现当代作品和国外作品。另外,两

套教材中古代作品各类体裁的选择与分布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由于其分类复

杂,且与现代文分类有交叉重合,故留待后续做专门研究探讨。

一、实用文的选编

实用文体也叫常用文, “通常指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应

用文四种文体。”山

(一)实用文选编概况

1.人教版

人教版4种实用文体的选文占选文总量比重的19%,其在各册中的篇数以及占选文

总量的比重如下(见表8):

①脚庆元.中学语文教材概论[M].长沙:湖南Hj版社,1994:155
闫海峰:人教版与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选文系统比较研究

表8 (单位:篇)
\带裁

记叙文 说明文 议论文 应用文

事崭\\

七(上) 5 3 O O

七(下) 5 0 0 0

八(上) O 11 0 3

八(下) 3 4 O O

九(上) 0 O 9 0

九(下) O O O 0

总篇数 13 18 9 3

所占比重 6% 8% 4% 1%

2.苏教版

苏教版4种实用文体的选文占选文总量比重的25%,其在各册中的篇数以及占选文

总量的比重如下(见表9):

表9 (单位:篇)

\\缮裁
宰勿\ \ 记叙文 说明文 议论文 应用文

七(上) 0 0 1 0

七(下) 2 6 O 3

八(上) 9 3 l O

八(下) O 4 10 O

九(上) 0 2 4 O

九(下) 0 O O 0

总篇数 1l 15 16 3

所占比重 6% 876 976 2%

从表8和表9中可以看出,两套教材中记叙文的比重一样都是6%。人教版在四种

体裁中说明文数量最多,共18篇,占选文总量的8%,苏教版中议论文最多共16篇,

占选文总量的9%。两套教材在应用文的选择上,都比较偏少,只选取了3篇应用文作

品,可见,两套教材在应用文数量的选择上都是低调处理,将重心放在其他三个体裁

上。
兰 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二)实用文选编的比较分析

1.记叙文

“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

式来反映生活的常用文体,它存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中起着基石的作用,”而“培养

学生的语文能力,一般要从记叙文入手”。脚

如表8所示,对记叙文的选取,人教版共13篇,其中七年级上册5篇,七年级下

册5篇,八年级下册3篇;如表9所示,苏教版共11篇,其中七年级下册2篇,八年

级上册9篇。比较分析两套教材中记叙文的编排,笔者认为还须进一步思考、完善。

(1)分布不均衡

通过上面对人教版和苏教版具体篇目分布情况的介绍可以看出,人教版在八年级

上册和九年级上下两册都没有选择记叙文,苏教版在七年级上册、八年级下册以及九

年级上下两册也都没有记叙文。这样给学生学习记叙文造成断层,不利于学习的层层

深入。人教版主要将记叙文的学习集中在七年级,而苏教版将记叙文的学习主要集中

在八年级上册。两套初中语文教材将学习记叙文的重点安排在不同的年级阶段,编委

是有自己考虑的。但是哪一种做法更为妥当,还有待我们深入的研究。

(2)篇目有待增多

记叙文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初中阶段学习记叙文足十分合理也是十分必要

的。人教版记叙文选文的篇目上比苏教版多;可是两套教材记叙文仅占选文总量的

6%。从这个数值中可以看出两套教材对记叙文选文篇目上还有待增多。

2.说明文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的表达方式,以阐明事物特征或原理为主要内容的文

体。”@在《新课标》里面写道“阅读新闻和说明性文章,能把握文章基本观点,获取

主要信息。阅读科技作品,还应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③课

标中提到的说明性文章和科技作品指的就是说明文。

如表8和表9所示,对说明文的选取,人教版共18篇,其中七年级上册3篇,八

年级上册1 1篇,八年级下册4篇:苏教版共15篇,其中七年级下册6篇,八年级上

册3篇,八年级下册4篇,九年级上册2篇。两套教材在说明文选编上有异同。

(1)比重相同,分布不一

①顾黄初,顾振彪.语文教材的编制与使用[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115.
⑦顾黄初,顾振彪.语文教材的编制与使用[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126.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5
闫海峰:人教版与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选文系统比较研究 望

通过上面对人教版和苏教版说明文选编情况的介绍可见,两套教材中说明文的比

重相同,都占到选文总量的8%。但两套教材中说明文分布不一致:人教版说明文分布

在七年级上册,八年级上下两册,六册教材中只有3册有说明文的选文:苏教版除了

七年级上册和九年级下册没有说明文外,其余都有说明文。

(2)人教版编排更具系统性

通过比较还发现,苏教版在说明文的编排上没有人教版具有系统性。人教版八年

级上册第三单元和第四单元都设置了独立的说明文学刊单元,且这两个单元有各自的

侧重点,第三单元所选的说明文偏重在事物说明上,第四单元所选的说明文偏重在事

理说明上。两个单元从不同的角度向学生介绍了说明文,让学生对事理和事物说明文

的区别了然于胸。而苏教版只在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开设一个事理说明单元,其余说

明文散落于各册中。笔者认为苏教版中说明文在编排上缺乏整体性。

3。议论文

“议论文是一种以事实或事理作依据,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逻辑方法来论证

观点、阐发道理、批驳谬误、明辨是非,从而揭示事物本质及其规律的文体。”④《新

课标》里面对议论文提出如下要求:“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

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

断。”@议论文的学习有一定难度,它需要学习者具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初中生的

认知能力还处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发展过渡的阶段。所以,将议论文安排在哪一个

学段显得尤为重要。

如表8和表9所示,对议论文的选取,人教版共9篇,集中在九年级上册:苏教

版16篇,其中七年级上册1篇,八年级上册l篇,八年级下册10篇,九年级上册4

篇。

通过比较可见,人教版对议论文这种文体的重视程度远远低于苏教版对议论文的

重视程度。苏教版将议论文的学习基本上贯穿在整个初中阶段,在七年级上册选择了1

篇议论文,月.将这篇议论文放在靠后的单元里面学习,使学生初步接触到议论文,为

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八年级下册将第二单元和第六单元都设置成议论文学习单元,

可见编委对议论文学习的重视。相对而言人教版对议论文的学习集中在九年上册,只

占到选文总量的4%。

①顾黄切,顾振彪.语文教材的编制与使用[M].南京:江苏教育…版社,1996:139.
⑦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5
望 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笔者认为,人教版可适当增加议论文的篇数,增强议论文教学的系统性。

4.应用文

应用文指有着一定的惯用格式,包括:条据、信函、公文、告白、规约等文章。

《新课标》对应用文提出以下的要求: “根据生活需要,写常见应用文。”u

如表8和表9所示,对应用文的选取,人教版6册教科书只在八年级上册选取了3

篇应用文选文,包括2篇新闻和l篇书信:苏教版共也只在七年级下册选取了3篇应

用文选文,包括1篇人物通讯和2篇新闻。

通过比较可见,两套教材对应用文选文的选择都很少。人们在生活中使用应用文

的可能性十分大,学习它是有必要的。两套教材虽然都有应用文的选文,可是学习的

侧重点1i是应用文的格式,而是选文的内容,比如:两套教材都选取了毛泽东写的新

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篇选文在教学时的重点是感受人民解放军横

渡长江的艰难,高度赞扬了解放军英勇善战的精神;而不是在教授学生新闻的格式是

怎么样的。

总之,分析两套教材:记叙文的选编,都有待增多;说明文的选编,两套教材都

集中在七八年级学习,两者相较而言人教版更具有逻辑性;议论文的选编,苏教版比

人教版更具有连贯性:而对于应用文的教学,两套教材都将学习的重点放在内容上,

而忽视了应用文格式的学习。

二、文学作品的选编

文学作品中主要包括四大类型,分别是小说,散文、诗歌和戏剧文学。工具性和

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如果从这两个角度来说的话,实用文体的选文

更多的体现出语文课程的工具性,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日常生活中阅读、写作、口

语交际的语言工具,但在语文教学中除了强调其工具性还须重视其人文性。语文的人

文性中包含美育,语文的美育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在语文学习中不可或缺的。学

生学习文学作品的目的不仅在于“双基”训练,更要重视审美功能,增强学生的审美

鉴赏能力。在两套教材中,都选入了大量的文学作品。但两个版本的教材在文学作品

的选择上是有区别的。

(一)文学作品选编概况

1.人教版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版社,201l:17
习海峰:人教版与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选文系统比较研究 望

人教版4种体裁的文学作品占选文总量比重的44%,其在各册中的篇数以及占选文

总量比重的情况如下(见10):

表10 (单位:篇)
\\筋裁 散文 诗歌 小说 戏剧文学

年级\ \
七(上) 8 6 l O

七(下) 10 4 3 O

八(上) 7 O 3 O

八(下) 18 0 3 0

九(上) O 5 8 0

丸(下) 4 6 3 4

总篇数 47 21 21 4

所占比重 22% 10% 10% 2%

(2)苏教版

苏教版4种体裁的文学作品占选文总量比重的49%,其在各册中的篇数以及占选文

总量比重的情况如下(见表11):

表1l (单位:篇)

\准藉

散文 诗歌 小说 戏剧文学

年缓\\

七(上) 14 3 4 0

七(下) 8 7 l 0

八(上) 5 2 2 1

八(下) 6 2 2 O

九(上) 9 0 4 O

九(下) 10 0 3 4

总篇数 52 14 16 5

所占}匕重 29% 8% 9% 3%

从表10和表11可以看出,两套教材中四种文学体裁分布情况略有不同,各体裁

按所占比重的多少排列:人教版中散文多于诗歌和小说,诗歌和小说多于戏剧文学;

苏教版中散文多于小说,小说多于诗歌,诗歌多于戏剧文学。两套教材中散文所占比

重最多。
竺 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二)文学作品选文的比较分析

1.散文

本篇论文所讨论的散文主要是指狭义上的散文。“狭义上的散文是指文学意义上

的散文,是指与诗歌、小说、戏剧等并列的~种文学样式,包括抒情散文、叙事散

文、杂文、游记等。”山

从表10和表11可见,人教版共有散文47篇,其中七年级上册共8篇,七年级下

册共10篇,八年级上册共7篇,八年级下册共18篇,九年级下册共4篇:苏教版共

有散文52篇,其中七年级上册共14篇,七年级下册共8篇,八年级上册共5篇,八

年级下册共6篇,九年级上册共9篇,九年级下册共10篇。

通过比较可见,两者在散文选编上大同小异。

(1)相同之处

人教版七年级E册散文所选篇目基本上都是抒情性散文,苏教版与之一样,两套

教材都选了经典的课文例如《春》、 《济南的冬天》、 《夏》。两套教材都没有丢弃

大家的名篇。例如,两套教材都选取了鲁迅先生的《背影》、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

屋》、《藤野先生》与《雪》。

(2)不同之处

人教版八年级上下两册都偏重叙事性散文的选文,都独立设置了叙事性散文单

元,分别是八年级上册的第二单元和八年级下册的第四单元,两个单元里面的选文基

本上全是叙事性散文。苏教版的散文选文比较混合,例女HJt,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背

影》是叙事性散文,而《我的母亲》却是回忆性散文。

从散文篇数分布上来看,人教版散文主要集中在七年级下册和八年级下册,九年

级上册没有散文;苏教版散文集中在七年级上册,其余年级散文分布较为均匀。可见

苏教版散文编排比人教版更具有系统性。

2.诗歌

“诗是一种词语凝练、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表达

思想情感的文学体裁。”圆诗歌从古至今一直被广大的青年所喜爱,并在中国文坛上创

造了光辉的业绩。这里将词也归纳入诗歌部分进行比较。

0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76
⑦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70
闫海峰:人教版与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选文系统比较研究 卫
据统计,人教版诗歌共21篇,其中七年级上册共6篇,七年级下册共4篇,九年

级上册共5篇,九年级下册共6篇:苏教版诗歌共14篇,其中七年级上册共3篇,七

年级下册共7篇,八年级上册共2篇,八年级下册2篇。

两套教材在诗歌选编上也各有特点。两套教材中诗歌的比重有一定的差距,人教

版比苏教版多出2%。人教版中八年级上下两册没有诗歌选文;苏教版九年级上下两册

也没有诗歌选文。其中人教版诗歌选文既有本国作品还有国外作品,选取范围比苏教

版更加宽泛。例如:七年级下册的《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俄国一普希金)、<未

选择的路>(美国一弗罗斯特)》,而苏教版在诗歌的选取上仅仅局限于国内的作品,诗

歌的内容没有人教版的丰厚。

3.小说

“小说是一种侧重刻画人物形象、叙事故事情节的文学样式。”Ⅲ小说这种体裁也备

受学生喜爱,其曲折的故事情节是吸引读者的主要原因。两套教材中都有小说的选入。

据统计,人教版共21篇小说,其中七年级上册l篇,七年级下册共3篇,八年级

上册共3篇,八年级下册共3篇,九年级上册共8篇,九年级下册共3篇;苏教版共

有16篇小说,其中七年级上册共4篇,七年级下册1篇,八年级上册共2篇,八年级

下册共2篇,九年级上册共4篇,九年级下册共3篇。

通过比较可见,两套教材中小说占选文总量比重的差距不大,人教版比苏教版多

出1%。人教版七、八两个年级的小说选文是与其他文体混合在同~单元内出现的,并

没有形成独立的单元。九年级小说选文开始以独立单元的形式存在。九年级上册出现

两个小说的独立单元,第三单元的小说单元是由中国与外国小说混编而成,其中有一

篇外国作家的作品《我的叔叔于勒》:九年级下册也有一个独立的小说单元。

苏教版在七年级上煅第一单元就出现一篇外国小说,紧接着第二、三、六单元都

有小说的出现:在八年级下册和九年级上册分别有独立的小说单元,且是与外国小说

共同出现在同一个单元内:其他小说选文都是与其他文体混合编在一个单元内。

4.戏剧文学

“戏剧,是融合文学、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因素的综合艺术,而戏剧文学则

是戏剧艺术的文学因素,通常称之为剧本,是可供阅读和舞台演出的一种文学体

裁。”a两套教材中都有戏剧文学作品的选入。

o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71.
@鲁枢元。刘锋杰。姚鹤鸣.文学理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70
丝 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据统计,人教版戏剧共4篇,集中在九年级下册:苏教版戏剧共5篇,其中八年

级上册1篇:九年级下册共4篇。

从上述统计可见,两套教材戏剧文学作品的篇数都不多,戏剧文学作品在人教版

中只占到2%,在苏教版中只占到3%。戏剧文学在我国历史悠久,现代戏剧的发展也取

得丰硕的成果。由于目前中高考都没有将戏剧纳入考察范围内,导致教材中戏剧选文

较少。作为文学体裁的一大分支,学生阅读戏剧作品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

鉴赏力,因而对戏剧作品的学习是不能忽略的。

综上:两套教材文学作品的选文的比重都在40%以上,苏教版文学作品的选文比重

更是比人教版多出5%。可见两套教材都将文学作品视为选文的重心,这是正确的。回

看整个中国古代教育以及现当代的语文教育,文学作品一直是教材的主流,占据着重

要的地位。但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 “快餐文化”越来越受欢迎。“快餐文化”不

仅被1i能自由支配时间的上班族所喜爱,还被学生所接受。曾有人对中学生做了一次

关于阅读情况的调查问卷,结果“被调查的学生中只有3%的人‘都读过’教育部规定

的现代文学作品”。山存这种情况下,只有采取“强制性”的手段,将文学作品“请

到”教材中来, “强迫”学生亲近它,喜爱它,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所以教材中大量选取文学作品是十分有必要的。

总之,两套教材中的文学作品,人教版散文略欠缺系统性,苏教版诗歌的数量有

待增多。

第五节选文题材的比较

选文的题材是指表现作品主题所使用的材料。两套教材选文的题材分布情况如

何,有哪些内容?有无差异?是本节研究的重点。

一、选文题材概况

《辞海》中将题材定义为: “题材是作品中构成艺术形象和故事情节的具体材

料,是作者在观察体验生活的过程中,经过选择、集中、加工和发展而确定的。”罾关

于题材的分类,有很多种不同的方法,通行分类方法是以生活领域、时间领域、空间

领域为划分的标准。在《文学百科大辞典》一书中将题材分为5类,分别是:工业题

①魏建.文学教育[M].东营: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07:1.
@夏征农,陈至立.辞海第六版彩绘本[M].上海:卜海辞书出版社,2010:2236
闫海峰:人教版与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选文系统比较研究 翌

材、农业题材、军事题材、历史题材、现代题材。根据题材的定义和分类,笔者结合

两套教材中课文所描写的具体内容或主题,将两套教材的题材分为9类,分别是:科

学普及题材(包括科技介绍、自然现象、生物常识)、战争题材、自然景观题材、人

文景观题材(包括建筑、神话寓言、风俗习惯)、环境保护题材、情感体验题材(包

括亲情、童年往事、友情、人生感悟)、思想道德教育题材(爱国思乡情怀、道德修

养)、爱情题材、历史题材。

(一)人教版中各题材的分布情况如下(见表12):

表12 (单位:篇)
\内容 科学普及 战 自 思想道德 爱 历
\ 人文景观 情感体验
|\ 争 然 教育 情 史

、 科 自 生 景 建 神 风 亲 童 友 人 爱 道

| 技 然 物 观 筑 话 俗 情 盔 情 生 国 德

| 、
介 现 常 寓 习 往 感 思 修

版本| 绍 象 识 古
口 惯 事 悟 乡 养

人教 4 7 10 9 20 5 11 7 11 6 4 68 11 24 2 14

总量 2l 9 20 23 89 35 2 14

比重 10% 4% 9% 11% 42% 16% 1% 7%

(二)苏教版中各题材分布情况如下(见表13):

表13 (单位:篇)
\内容 战 自然 环 思想道德 历
科学普及 人文景观 情感体验

| \ 科 自 生
争 景观

建 神 风

保 亲 童 友 人 爱
教育


| 技 然 物 筑 话 俗 护 情 年 情 生 国 德


版零l










苏教 16 0 4 7 19 7 6 2 1 10 12 3 57 14 5 14

总量 20 7 19 15 1 82 19 14

比重 11% 4% 11% 8% 1% 46% 11% 8%


兰 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通过表12和表13可见,人教版中没有环境保护题材的选文,苏教版版中有一

篇;苏教版中没有爱情题材的选文,人教版中有两篇。两套教材中的战争题材的比重

相同,都是4%:苏教版中科学普及题材和历史题材的选文比重比人教版高出1%:人教

版自然景观题材的比重为9%,比苏教版少2%;人教版人文景观题材的比重为11%,比

苏教版高出3%;人教版情感体验题材的比重为42%,比苏教版少4%;人教版思想道德

教育题材的比重为16%,比苏教版高出5%。

二、选文题材的比较分析

从统计可见,两套教材选文题材及内容既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一)相同之处

1.都体现了人文情怀

两套教材中的选文有感人至深的爱国情怀,有童年美好的回忆,有执着的信仰,

有亲人、朋友的关爱……在这些选文里充满了人性的善良与美丽。这些作品里有小弗

郎仕对祖国深深的热爱之情,有美丽的四季景色,有莫怀戚笔下的温暖的亲情……两

套教材选文都关注社会、人生,人文性十分浓厚。可见,两套教材选文的体裁都体现

了人文情怀,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战争类题材出现在选文中

两套教材都选取了战争类文章,这类范文有专门的单元,也有部分选文分布在其

他单元内。人教版中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是一个以战争为主题的单元,共有5篇选

文。其中《新闻两则》讲述的是在我国解放战争战略决策阶段中,我军取得了成功渡

长江和解放南阳的胜利: 《芦花荡》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在一个美丽的芦花荡

里,一位干瘦的老头子护送两位女孩进入芦花荡和他英勇打击敌人的故事; 《蜡烛》

讲述的是存反法西斯战争中,一位南斯拉夫的母亲不顾自身生命安全冒着战火,用自

己珍藏了45年的结婚蜡烛祭奠一位战死在战场上的苏联红军士兵,表现了军民一心的

故事;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中雨果先生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表现出了强烈的谴责,表达了其厌恶战争,希望和平的愿望; 《亲爱的爸爸妈妈》主

要讲述了南斯拉夫的克拉库耶伐次的人们被纳粹杀戮的残酷事实。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同样是一个以战争为主题的单元,共有5篇选文。其

中《七律・长征》、《<长征组歌>两首》都是讴歌红军在艰苦的长征时期仍然坚定信念

继续抗争并取得胜利,表达红军不怕困难的精神:《老山界》讲述了红军长征过程中过
闫海峰:人教版与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选文系统比较研究 翌

老山界时的艰辛;《草》讲述的红军在过草地时误食有毒的野草,周副主席不顾自身安

危要求医生先救治中毒的同志,并表示“要总结经验,将草吃的好一点”的故事,表

现了革命军人高大无畏、积极乐观的精神;《<长征>节选》通过剧本的形式,展示了红

军在过草地时的艰难。

(二)不同之处

1.人教版中爱情类题材的出现

初中生处于青春期,对待爱情产生朦胧的向往,此时需要家长和教师的正面教

育、正确引导以形成健康的爱情观。人教版没有避讳“爱情”这一话题,而是将其直

接选入教材中,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关雎》和《蒹葭》,都表现出了对自己所爱之

人的爱慕之情和不懈追求。

2.苏教版中环境保护题材的出现

环境是当下讨论最热烈的话题之一,环境保护是每一位社会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

素养。作为中学生——祖国的未来更应具有保护环境的意识。苏教版很好的适应了时

代的要求,在教材中出现了环境保护题材的选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环球城市,

风行绿墙》一文中通过介绍国外的“绿墙”所带来的好处,提出中国应用“绿墙”取

代“砖墙”以达到美化家园,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通过比较可见,两套教材中题材内容基本上一致,略有偏颇。

第六节 选文作者的比较

我们在重视传统文化学习和传承的同时,外国文化同样不能忽视。国外选文也是

初中语文教材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语文教材中,男性作者的作品要多于女性作品。因

此,作为初中阶段语文教材的选编,不仅要关注引进外来经典作品,还要注意兼顾女

性作品。

一、中外作品的选编

每一个国家、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地方,不同的国家由于国情不同,人们的认识

和见解也就有所不同。这些不同常常反映在作品中,为了让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的同时了解更多,丰富学生们的阅历,教材的编审们在选编教材时,充分考虑到这一

点,在教材中选编了不同国家的作品,让学生在扩宽视野的同时,也领略到卅i同的风

俗民情。
堑 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一)中外选文概况

两套教材中选文国别及具体篇目分布情况如下(见表14):

表14 (单位:篇)
国别 人教版具体篇数 苏教版具体篇数

美国 11 7

波兰 1 O

法国 8 5

印度 1 O

丹麦 3 2

古希腊 2 0

俄国 4 3

奥地利 2 0

苏联 3 3

黎巴嫩 2 O

曰本 1 l

英国 3 3

意大利 O 1

澳大利亚 O 1

国家总数 12 9

篇目总数 4l 26

所占比重 19% 15%

由表14可见,两套教材虽都选取了一定数量的外国作品,在作品选择的区域上区

别不大,可是在数量上具有一定的差别,外国作品占人教版选文总量的19%,占苏教版

选文总量的15%,两者之间的差距达到4%。人教版所选取的外国作品所涉及到的国家

要多于苏教版。苏教版选取了1篇大洋洲的作品。亚洲作品人教版选择了6篇,而苏

教版只选择了1篇。

(二)中外作品选编的比较分析

1.选文范围基本一致

从表14可见两套教材中外国作品的范围基本一致,涉及到北美洲、欧洲、亚洲以

及大洋洲。两套教材中欧洲的选文最多,其次是北美洲:欧洲和北美洲是文化、文学

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其选文反映了世界文化的先进。

2.作者国别偏少
闫海峰:人教版与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选文系统比较研究 翌

从表14可以看出,人教版4l篇外国选文只涉及到12个国家,苏教版26篇外国

选文只涉及到9个国家:且在选文选取上文化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占主导地位。与人

教版相比较而言,苏教版外国作品的数量偏少,选取的作者少,对于亚洲作品还不够

重视,只选取了一篇《父母的心》,对于像泰戈尔和纪伯伦这样大家的作品都没有关

注到。两套教材中亚洲和大洋洲的篇目偏少。

3.美国作品占主导

两套教材中美国的作品占主导地位,人教版有11篇,占外国作品的27%:苏教版

有7篇,占外国作品的27%。这些选文所表达的主题内容多样,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美

国的文化和精神。

鲁迅先生说过: “只看一个人的书,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

点,必须犹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

有限,枯燥了。”4’可见阅读要读百家之言,方可从中获得智慧。因此学刊外国作品对

我们学生来说有百利而无一害。一些优秀的外国作品一直深深的震撼着我们的心灵,

如高尔基的《海燕》,这篇优美的散文诗,让我们在感受作者优美语言的同时,也被

海燕勇敢的精神所打动,激励着学生要像海燕一样不畏困难、勇往直前。一个国家某

种文化的长处有可能就是另外一个国家某种文化的短处,反之亦然。因而,学习国外

作品可以丰富本国的文化。

二、女性作品的选编

女性是这个世界组成部分,并且日益担负着重要的角色。冰心曾经说过:“世界
上若没有女人,这世界垒少要失去十分之五的‘真’,十分之六的‘善’,十分之七

的‘美’。”②在中学教材里,女性作家的作品也向我们展示着不同于男性作家作品的

别样风采。那么两套教材中的女性作品的选编有何不同之处呢?

(一)女性作者选文概况

在提倡男女平等的当下,男女之间的不平等现象也十分严重。教科书选文中男女

作者比例的平衡对学生具有性别教育的功能。女性作者相较于男性作者而言,感情会

更加的细腻,语言会更加的柔和而不似男性那么犀利。在教材中出现女性作者的作
品,会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感受到女性作家的作品风格,丰富学生的创作感情。同时

@鲁迅.鲁迅全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357.
⑦冰心.冰心文卷第二卷[M].北京:人民文学f{{版社,1990:213
塑 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会激励女生去发现自己身上的亮点,提高自信心,为处于青春期的女生树立更多自

信。

1.人教版

人教版共选取了14位女性的16篇作品,占选文总量的7%,选编情况统计如下

(见表15):

表15
作家 作品

小思 《蝉》

席慕容 《贝壳》

宗璞 《紫藤萝瀑布》

张晓风 《行道树》

周素珊 《第一次真好》

玛丽・居里 《我的信念》

冰心 《荷叶》、 《观舞记》、 《谈生命》

林海音 《爸爸的花儿落了》

聂华苓 《亲爱的爸爸妈妈》

杨绛 《老王》

海伦・凯勒 《再塑生命》

琦君 《春酒》

黄蓓佳 《心声》

舒婷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2.苏教版

苏教版共选取了13位女性的13篇作品,占选文总量的7%,选编情况统计如下

(见表16):

表16
作家 作品

于漪 《往事依依》

田晓菲 《十三岁的际遇》

宗璞 《紫藤萝瀑布》

秦文君 《伟人的细胞》

王安忆 《我们家的男子汉》

毕淑敏 《一厘米》

郭安凤 《多一些宽容》
闫海峰:人教版与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选文系统比较研究 丝
茹志娟 《百合花》

铁凝 《生命与和平相爱》

萧红 《呼兰河传(节选)》

海伦・凯勒 《享受生活》

黄蓓佳) 《灵魂的柔软和坚硬》

斯好 《简洁精纯的<雪>》

(二)女性作品选编的比较分析

通过对两套教材女性作品的梳理发现,相较于两套教材的选文总量和男性作家而

言,女性作家的数量和作品所占t:Lf歹u]是很少的。

两套教材在十几位女性作家中只有三位是相同的,分别是:宗璞、海伦・凯勒、

黄蓓佳,这三位作家,只有宗璞的《紫藤萝瀑布》两套教材都选取了,剩下两位作者

在两套教材中的选文却不相同,在人教版中选取了海伦・凯勒的《在塑生命》,苏教

版却选取了《享受生活》:在人教版中选取了黄蓓佳的《心声》,可苏教版选取了

《简洁精纯的<雪>》。

对于冰心这位女作家,人教版更是看中,选取了她三篇作品,是唯一一位女性作

家作品多次出现在教材中,可是苏教版却对其没有任何选择。相较于人教版中的女性

作家,苏教版更是放宽视野,将作家作品的选择投向了本省的女性教育家——于漪,

她是江苏省有名的女性教育家,通过学习她的作品,学生在了解教育家的同时,更被

她的奋斗所感动。

综上,笔者认为,应扩宽两套教材中国外作品的区域范围,增加女性作品的选

入,引导学生进一步关注多元文化,兼容并包,广泛涉猎。
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三章 对两套教材选文系统比较的反思与建议

基于前文对两套教材选文系统的综合比较分析,我们充分认识到这两套初中语文

教材的共同之处、个性特点以及其长短得失,这为有效地使用教材提供了帮助,同

时,也给今后这两套教材选文系统的改进发展以启示。

第一节对选文系统的整体反思

从整体上看,两套教材的选文既有共性,又有个性,长短互生。

一、选文的共性

基于对新课程教育理念及初中阶段语文教学目标的认识,两套初中语文教材选文

系统呈现出许多共同之处。

(一)选文采用单元结构模式

两个版本的教材都是以单元为教学单位,每个单元都有自己的主题。在叶圣陶、

夏丐尊合著的《国文百八课》里就提到了单元结构模式。今天,单元结构模式仍然是

语文教材的主流模式。人教版与苏教版各6册教材都采用了单元结构模式的选文组元

方式。

(二)选文容量适度,便于教学

在上个世纪70年代吕叔湘就说过,我国语文教材不能只是薄薄一本,应该大量增

加选文数量。但是仅仅增加选文数量就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了吗?这两者之间似

乎并不存在正比。选文量少了,势必会导致学生“吃不饱”的现象,阻碍学生的成

长,可是量过大,就会给学生“撑着”,造成“消化不良”,这样也不利于学生的成

长。可见选文的数量必须要适量,才会对学生的成长产生好的推动力。而人教版与苏

教版这两套初中语文教材,通过多年的使用,证明两套教材的选文量是适中的,有利

于教学,也利于学生的学习。

(三)选文的体裁及内容基本相同

两套语文教材都将选文的体裁分为实用类、文学作品类。实用类选文更多的体现

了语文教材的“工具性”的特征,体现了学是手段,用才是目的。文学作品4i似实用

类文章具有很强的格式,学习文学作品具有多方面的价值。如果将一篇成功的文学作
闫海峰:人教版与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选文系统比较研究 坐

品比喻成房屋的话,那么文字就是砖石,语法就是粘合砖石的水泥。优美的文字和正

确的语法是一篇文章成功的关键。而这些正是学生需要学习的地方。阅读优秀的文学

作品可以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锻炼自己的想象力。同时,学习文学作品更是为了

能更好的写作。“听、说、读、写”是语文的四项基本技能,其中的“写”更是关键

中的关键。学生只有在大量学习文学作品前提下,才能展开自己的想象的翅膀进行写

作。可见,文学作品的教学不仅具有工具性性质,更具有陶冶学生的性情、丰富学生

的想象力等人文价值。

两套教材的选文题材内容也基本相同。都是围绕着“人生”、“社会”、“环

境”三大主题展开的,这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三)人文性突出,贴近生活

通过前文的比较可以发现,两套教材的人文性十分突出。人教版的选文文化内涵

丰富,具有强烈的生活气息。例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羚羊木雕》一

文,讲述了“我”将珍贵的羚羊木雕悄悄地送给了最好的朋友万芳,后来妈妈发现羚

羊木雕不见,便质问“我”,并让“我”索要回羚羊木雕的故事。文章中运用语言、动

作、神态生动的描写了作者不被父母理解,被逼要回羚羊木雕时的心理活动。这个故

事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作为初中生时常有不被父母理解,在父母的“逼迫”下做自

己不愿意做的事情。学生在学习这篇文章的时候,很容易唤起自己内心的共鸣。

苏教版的选文同样注重人文性教育,选文具有时代性和生活气息。例如,七年级

上册第三单元的《端午日》一文,沈从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了茶峒人在端午节激

烈的赛龙舟和热闹的抓鸭子的场面。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目,每一个中学生都

不陌生。文章以“端午曰”为题,拉近了课文与学生之问的距离,同时唤醒了学生以

往端午节的记忆,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统观两套教材的选文内容都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四)外国作品的区域范围小,女性作品数量较少

外国作品是语文教材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的存在丰富了语文教材的内容。统

观两套教材中的外国作品,其选文的区域主要在北美洲、欧洲、亚洲和大洋洲。非

洲、南美洲等区域的优秀的选文都没有选入教材中。
丝 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教材具有传播社会性别文化的作用,其对学生性别意识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教

材中女性形象只有达到一定的数量,才会给学生以直观的视觉冲击,但是两套教材中

的女性作品数量较少,人教版中只有16篇,苏教版中只有14篇。

所以,两套教材可适当的扩宽外国作品选文的范围,增加女性作品的数量。以达

到丰富学生视野的目的。

二、选文的个性

两套初中语文教材在具有相同之处的基础上,又各自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

(一)人教版教材选文的特点

1.“单元导语”明确学爿目标

统观整套人教版的“单元导语”不难发现其有两个作用:一是概括单元主题,告

诉学生本单元学习的内容是什么;二是明确学习目标。每一个“单元导语”都明确的

提出了学习本单元的目的是什么,这样给学生的学习指明了道路,便于学生的学习。

同时,经过长时间的训练,会给学生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在学习其他学科内容

时,会先习惯性的明确学习目标,这样学习起来会更加轻松。

2.单元主题小鲜明

纵观整套人教版教材,可见单元的主题都是从单元导语的内容中概括出来的。虽

然每个单元是围绕某一个主题来进行安排的,可是并没有给学生一个明确主题,细心

的学生能够看出单元中每篇课文的内在的联系,但是学生的理解能力是有差异的,有

些学生并4i能找出单元内课文与课文之间内在的联系,这样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就没有

系统性。

3.部分选文不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人教版中的《在沙漠中心》一文记叙的是作者在一次飞行中飞机坠毁后,他为求

生尝试r很多种办法,可是都失败了,但却在死亡即将来临时作者内心却变得十分平

静。这篇选文主人公的情绪变化是理解整篇文章的关键。但是理解这篇选文所运用的

知识经验水平远远超过七年级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经验水平,学生不能理解这样的文

童。

(二)苏教版教材选文的特点

1.九年级选文按读书方法组元的尝试
闫海峰:人教版与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选文系统比较研究 竺

苏教版对九年级选文的编排方式上,由前两个年级的主题单元组元的形式,转变

为围绕“读书方法”进行单元组元的模式,其目的是对学生语文读书方法进行系统的

指导。在“在学会读书”的主题下,设置了11个单元,分别是: “‘吟哦讽诵而后得

之’、 ‘感悟・品味・欣赏’、 ‘学学牛吃草’、 ‘阅读有独特的感受’、 ‘借助注

释学文言’、 ‘读书动笔’、 ‘比较与辨微’、 。迅速捕捉阅读信息’、 ‘疑为学之

始’、 ‘知人论事读经典’及‘横看成岭侧成峰’。”q

学生经过七、八两个年级的学习其理性思维能力和综合学习能力已有一定程度的

提高,此时学生需要“学会学习”,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因而,苏教版九年级

“学会读书”的组元方法,对培养现代中学生阅读习惯和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2.选文学习的形式多样

苏教版除了有精读和略读外,八年级下册开设了学生“自由读写单元”,学生可

以自由地选择读写,另外八年级上册在第六单元还设计了一篇“师生自荐课文”。苏

教版在选文形式上的多样化给教师和学生留有很大的自由选择和发展空间,有利于增

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3.部分课文是否该选入教材内,值得商讨

在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至爱亲情”里的《甜甜的泥土》一文,主要是讲述离异

后的母亲在儿子王小亮生日时给他送奶糖,王小亮埋奶糖的故事。故事开头描写母亲

焦急等待儿子放学却未等到儿子,只好将奶糖交给传达室的老头,王小亮得到奶糖

后,因害怕继母的挑唆而遭受父亲的毒打,便将奶糖埋在雪地里,最后奶糖和雪一起

融化渗入大地。

学校里,有家庭离异的学生,像这样的文章,给继母树立了一个很不好的形象,

容易给家庭离异的学生带来心理阴影。笔者认为,教材应给学生树立积极乐观向上的

生活态度。既然社会问题,我们不能回避,那应该正确的引导学生。从《甜甜的泥

土》这篇文章课后的“探究练习”中可以看出,此篇课文的教学重点在于分析母亲对

王小亮的母爱。母爱是无私的,可是文章中所表现出来的母爱却给人一种酸楚的感

觉,教材里并没有提出如何引导离异家庭的学生,使其健康快乐。这样的文章,笔者

认为应该删除。

o洪宗礼.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九年级EF册[M].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卜3
竺 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通过对两套教材的共性和个性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两套教材具有共同的缺陷:一

是人文性突出,工具性偏少;二是部分选文的适用性有待商榷;三是国外作品覆盖范

围小。

第二节对选文系统的改进建议

笔者根据前文对两套教材选文系统的比较研究,在语文课程性质、新课程理念和

多元智力理论的基础上针对两套教材选文系统共同缺陷,提出两套教材选文系统的三

点建议。

一、人文性与工具性应趋于平衡

语文是教学生学习语言的课程,语言是日常生活中的交际的“工具”,叶圣陶认为

“学习语文为的是用,……经过学习,读书比以前读的透彻,写文章比以前写的通

顺,从而有利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这才算达到学习语文的目的”。Ⅲ1978年,叶圣陶

再次申明:“语文是工具,自然科学方面的天文、地理、生物、数、理、化,社会科学

方面的文、史、哲、经,学习、表达和交流都要使用这个_亡具。要做到个个学生善于

使用这个工具(说多数学生善于使用这个工具还不够),语文教学才算是对极大地提高

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尽了分内的责任,才算对实现四个现代化尽了分内的责

任。”错可见语言的“工具性”是为人服务的,同时语言又具有特殊的功能,它的内容

承载着一定的思想内容,对人有精神文化熏陶的作用。语言的特性决定了语文课程标

准的性质,语文课程既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帮助学生掌握语文工具为目的的“工具

学科”,又是对学生精神世界有着深远影响的人文学科。学生在学习语言的时候不仅只

接触到语言的形式,还能感受到语言蕴含的思想内容。因此,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

相统~的课程。

我们不难发现两套语文教材中的人文性要高于工具性。两套教材的选文都以“人

文话题”统领整套教材,强调了人文性的重要性,但是教材中工具性略有缺失。从教

材的编排体系看,单元主题的名称、单元导语都倾向于渲染学生感情,各单元之问没

有科学的衔接,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中,“战争历史”、“人间真爱”、“中国建筑”、“神

①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蹄].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138
@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150
闫海峰:人教版与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选文系统比较研究 笠

奇科学”、“品味文言”、“古文山川”,这6个主题单元之间并不能看出有任何递进的关

系,苏教版亦然:从教师的教来看,两套教材中的选文,教师在教授时倾向于选文内

容的人文性,忽略工具性。

《新课标》明确提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其中语文能力体现出语文的工

具性,而情感态度价值观体现出语文的人文性。长期以来,人们对语文的工具性和人

文性的统一并没有足够认识,要么偏向工具性,要么偏向人文性。在新课改后,语文

教材的选文偏向了人文性。这一点在两套教材中表现比较明显,两套教材中的文学作

品占到总选文数量的40%以上,以苏教版更为典型。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

态度和价值观是语文课程教学目标的三个纬度。前两个纬度是工具性的体现,后一个

纬度是人文性的体现,这三个纬度彼此渗透,融为一体使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得到统

一。因此选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应达到平衡,才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二、注重典范性与适用性相互统一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是语文课程四大基本理念之一,“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

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

文化传统……”“’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藏,是先人智慧的结晶,是不能丢弃

的。虽然,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变化,传统文化依旧有学习的价值,因为那是我们中

华民族的立于世界的“根”。所以,早在解放初期,典范性就成为教材选文的标准之

一。所谓的典范性是指作品的内容、形式经典,可以当作教学模板。

笔者认为选文具有典范性有以下的作用:第一,继承民族精神。一个民族要想得

到长久的发展就不能遗忘先辈遗留下来的优秀文化,只有在继承的基础上才可以得到

长足的发展。第二,展示悠久的文化底蕴,培养学生自信心。中国具有五千多年的历

史,积淀下丰厚的文化底蕴。语文教材虽小是文化教材,没有向学生介绍文化发展的

义务,但是教材却从侧面间接的反映了我国的文化。学生在阅读前人遗留下来的文

字,也在感受先辈的思想、先辈的生活、先辈的智慧。潜移默化之下,学生会被悠久

的文化打动,祖国美好的形象就屹立于学生的心里,使学生对祖国,对自己充满了自

信心。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3
竺 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渺笔者认为选

文在具有典范性的同时还要具有适用性。适用性就是选文要符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

征,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对学生要有积极正面的影响。只有符合学生的年龄和

心理特征,对学生要有积极正面的影响的选文才是好的选文。笔者认为,人教版中的

《在沙漠中心》(圣埃克絮佩里)和苏教版中的《甜甜的泥土》(黄飞)这两篇文章都

没有达到适用性的要求,相反有些偏离适用性的要求,这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都没有

很好的辅助作用。只有学生能理解的选文,对学生有积极影响的选文对学生才是有益

处的。典范性与适用性的统一,能更好地为学生提供适合学生发展的选文。

三、要构建多元化的选文标准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多元智力理论,其认为“智力是在~定的社会文化背景

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面临的真正难题和生产及创造出社会所需要的有效产品的能

力。”掣加德纳认为智力具有文化性,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有很多种智力的潜能,

应该在多元文化环境下培养人的多种智力。当今世界本就是一个多元文化同生互助的

时代,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越来越密切、频繁,尊重、接受与自己不相同的文化是一

种不可逆转的趋势。在接受外来文化时,我们应该本着平等、尊重的态度承认差异并

与之共存。

将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引入到语文教材中来,就是要增加本民族之外的优秀作

品,在不同文化环境下促使学生多种智力的发展。每一个想要获得发展的国家,都必

须不断地学习和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为本民族文化注入新鲜的“血液”,以达到

促进本民族文化发展的目的。因此,在开放的当下,我们要想紧跟时代的脚步,就不

能将自己封闭起来,必须大量吸收其他国家的优秀文化。语文教材做为我们学习和生

活的基础课程,应该承担起这样的责任。教材中选入的外国作品其所蕴含的文化,与

中国本土文化会产生相互碰撞,会让学生以最轻松简单的方式了解世界其他国家的文

化形态、风俗习惯等。文化的相互碰撞会产生“火花”,会促使学生的多种智力的发

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的产生。

但是通过对两套教材的比较,不难发现教材中的国外作品的选取还处于一个薄弱

的环节,优秀作品不多,涉及的区域不够全面。笔者认为可将选文的区域扩到到世界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同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
。加臀纳著,兰金仁译.智能的结构[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0:60.
闫海峰:人教版与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选文系统比较研究 竺

各个地区,例如亚、非、拉等地区。向学生展示更加丰富多彩的世界文化,让学生在

不同风格的作品中感受不同的文化、语言特色,以达到开阔学生视野、促使学生全面

发展的目的。

选文是教材的核心,我们只有不断地探索、不断地总结经验才能构建出一套标准

合理的,适合学生学习的选文系统。
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口
;五
F口

教材选文系统是一本教科书的灵魂。在新课改的影响下,两套初中语文教材都体

现了新课改的理念,但是各自又存在着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在教材百花齐放的时

代,各版本之间只有相互借鉴彼此的经验,不断地创新,才会有更好的教科书供学生

使用。教科书的编写工作是在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完善的,没有尽头。正是基于

此,笔者以人教版和苏教版两套初中语文教材的选文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两套教材

选文系统的异同,为语文教材选文系统的科学化、合理化提出建设性的建议。

从研究的结果看,笔者认为语文教材应充分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理

念。新课程改革后,语文教材的人文性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通过对选文的学习以达到

提高学生的素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但是笔者在研究中发

现,如今,语文“工具性”的特点似乎正在消退。

陶冶学生的人文情怀,是语文教育的义务,但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才是语

文教育的真正目的。所以,在本课题研究的过程中,笔者尚有一些困惑:选文的工具

性和人文性怎样才算真正意义上的平衡?在选取选文时,两者之间的比例究竟达到多

少?这些还需在以后的学习研究中继续探讨。
闫海峰:人教版与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选文系统比较研究 竺

参考文献:

一、著作类

[1]叶圣陶.叶圣陶语文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2]鲁迅.鲁迅全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3]冰心.冰心文卷第二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

[4]加登纳著,兰金仁译.智能的结构[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0年版.

[5]周庆元.中学语文教材概论[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4.

[6]顾黄初.语文教材的编制与使用[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

[7]阎立钦.语文教育学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8]朱绍禹.中学语文教材概观[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

[9]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10]李维鼎.语文教材别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i1]王松泉,钱威.中语文教育史简编[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12]倪文锦,欧阳汝颖.语文教育展望[湖.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13]刘占泉.汉语文教材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14]王富仁,郑国民.当代语文教育论争[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

[15]鲁枢元,刘锋杰,姚鹤鸣.文学理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16]曹明海.语文新课程教学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

[17]王相文,王松泉,韩雪屏.语文课程教学技能[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18]魏建.文学教育[M],东营: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07.

[19]徐林祥,武玉鹏.历史追问:语文教育发展篇[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8.

[20]夏征农,陈至立.辞海第六版彩绘本[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

[2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

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二、期刊论文

[1]顾振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九年级)介绍[J].中小学

教材教学,2001(29).
竺 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洪宗礼.构建面向2l世纪中国语文教材创新体系的尝试[J].中学语文教学参

考,2002(03).

[3]张华.语文教材中范文编选策略初探[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

(03).

[4]史习江.语文教材建设要体现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J].语文建设,2003(09).

[5]史习江.语文教科书与性别平等意识培养[J].语文建设,2005(03).

[6]曹明海.语文教材的文化建构模型[J].淄博师专学报,2006(02).

[7]成巧云,施涌.初中语文教材所存在问题分析[J].语文建设,2007(09).

[8]顾振彪.关于语文教科书的选文问题[J].语文建设,2007(78).

[9]魏本亚.百年中国语文教材变革与困惑[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版),2008(03).

[10]苏家宁.《昭明文选》的选文标准对当今语文教材编写的启示[J].内蒙古师范

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21).

[1 i]方智范.语文教材的选文及单元组合设计评述[J].语文建设,2008(03).

[12]张青民.对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选文作者构成的分析[J].课程教材改革,2009

(22).

[13]付绪红.沪教版初中语文教材选文中女性形象审察述论[J].苏州教育学院学

报,2009(26).

[14]赵丽芳.浅谈语文教材的编写应注重继承传统[J].教研教改,2009(中旬

刊).

[15]肖远骑.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语文教材?[J].语文建设,2010(11).

[16]蒋易桦.苏教版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和方式研究[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教育

科学),2010(09).

[17]周正连.语文教材改革任重道远[J].课程・教材・教法,2011(31).

[18]庄晓云、苏新春.两岸三地初中语文教材选文的人文性研究[J].江西科技师范

学院学报,2012(03).

[19]王家伦.从“语文”的角度关注语文教材[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

学版),2012(03).
闫海峰:人教版与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选文系统比较研究 一51

[20]庄晓云、苏新春.两岸三地初中语文教材选文系统研究[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

学报,2012(08).

三、学位论文

[1]蔡忠平.初中语文教材体系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4.

[2]李协彬.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05。

[3]杨小平.人教版、北师大版、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之比较[D].甘肃:西北师范大

学,2006.

[4]张晓丹.全球化语境下语文教材的文化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6.

[5]付丽华.汉语教科书编写模式的嬗变[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07.

[6]向炊.两地四套现行初中语文教材中选文系统的对比研究[D].重庆:西南大

学,2008.

[7]宋秋喜.二十一世纪初期三套初中新课标语文教材比较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

范大学,2008.

[8]周琰.现行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外国作品及其教学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

学,2009.

[9]江虹.高中语文新课标必修教材选文系统的比较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09.

[10]黄圣淑.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内容体系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9.

[11]张晓琴.中学语文教材中古代小说选文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0.

[12]黄敏.长春版、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选文系统的对比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

大学,2010.

[13]汪清芳.两岸三地初中语文教材中语文知识编制比较研究——以大陆、香港、

台湾三套教材为例[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 0.

[14]赵蕾。语文教材的文化品格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0.

[15]宗威.长春版初中语文教材的选文特点及使用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

学,2011.

[16]李茹.人教版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材我国现当代选文演变研究[D].石家庄:河

北师范大学。2012.

[17]王珊珊.新课标下人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选文分析[D].济南:山东师范大

学,2012.
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8]蔡琨.初中语文教材选文要求与案例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2.

[19]张冰.四套初中语文教材选文系统比较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2.

[20]鲁芳芳.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研究[D].上海:上海

师范大学,2012.

[21]赵慧闪.叶圣陶中学语文教材编辑思想研究[D].新乡:河南师范大学,2012.

[22]杨阳.新时期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选文沿革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3.
闫海峰:人教版与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选文系统比较研究 翌

附 录
附录一:人教版各个年级选文单元的名称及具体篇目罗列如下:
年级 单元 主题 具体篇目

《在山的那边》、《走一步,再走一步》、
第一单元 人生体验
《短文两篇》、 《紫藤萝瀑布》、 《童趣》

《理想》、 《短文两篇》、 《人生寓言(节


第二单元 人生信念
选)》、 《我的信念》、 《<论语>十则》

《春》、 《济南的冬天》、 《夏感》、 《秋


第三单元 多彩自然
天》、《古代诗歌四首》

七(上) 《化石吟》、 《看云识天气》、 《绿色蝈


第四单元 神奇科学
蝈》、 《月亮上的足迹》、 《山市》

《风筝》、 《羚羊木雕》、 《散步》、《散文


第五单元 人间真情
诗两首》、《<世说新语>两则》

《皇帝的新装》、 《郭沫若诗两首》、《女娲

第六单元 想象世界 造人》、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 《寓言四

则》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爸爸的花儿落
第一单元 成长旅程
了》、 《丑小鸭》、《诗两首》、 《伤仲永》

《黄河颂》、 《最后一课》、 《艰难的国运与


第二单元 热爱祖国
雄健的国民》、 C+-地的誓言》、 《木兰诗》

《邓稼先》、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音

第三单元 伟人故事 乐巨人贝多芬》、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孙权劝学》

七(下) 《社戏》、 《安塞腰鼓》、《竹影》、 《观舞


第四单元 感受艺术
记》、 《口技》

《伟大的悲剧》、《在沙漠中心》、《登上地
第五单元 探险自然
球之颠》、《真正的英雄》、 《短文两篇》

《猫》、 《斑羚飞渡》、 《华南虎》、


第六单元 人s动物
《马》, 《狼》

《新闻两则》、 《芦花荡》、 《蜡烛》、 《就

第一单元 战争历史 荚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亲

爱的爸爸妈妈》
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阿长与<山海经>》、 《背影》、 《台阶》、


第二单元 人间真爱
《老王》、 《信客》

《中国石拱桥》、 《桥之美》、 《苏州园


八(上) 第三单元 中国建筑
林》、《故官博物院》、《说“屏”》

《大自然的语言》、《奇妙的克隆》、《阿西

第四单元 神奇科学 莫夫短文两篇》、《生物入侵者》、《落日的

幻觉》

《桃花源记》、 《短文两篇》、 《核桃记》、


第五单元 品味文言
《大道之行也》、 《杜甫诗三首》

《三峡》、 《短文两篇》、 《观潮》、 《湖心


第六单元 古文山川
亭看雪》、《诗四首》

《藤野先生》、 《我的母亲》、 《我的第一本


第一单元 人生体悟
书》、 《列夫・托尔斯泰》、 《在塑生命》。

《雪》、 《雷电颂》、 《短文两篇》、 《海


第二单元 品散文诗
燕》、《组歌》

《敬畏生命》、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八(下) 第三单元 人与自然 《旅鼠之谜》、 《大雁归来》、 《喂——出


来》

《云南的歌会》、 《端午的鸭蛋》、 《吆
第四单元 民俗风情
喝》、《春酒》、《俗世奇人》

《与朱元璋思书》、 《五柳先生传》、 《马
第五单元 品味文言
说》、《送东阳马生序》、《诗词曲五首》

《小石潭记》、 《岳阳楼记》、 《醉翁亭


第六单元 古文游记
记》、《满井游记》、《诗五首》

《沁园春雪》、 《雨说》、 《星星变奏


第一单元 自然诗意
曲》、《外国诗两首》

《敬业与乐业》、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

第二单元 思想风采 的演说》、 《傅雷家书两则》、 《致女儿的

信》

九(上) 《故乡》、 《孤独之旅》、 《我的叔叔于


第三单元 品味小说
勒》、 《心声》

第四单元 求知态度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应有格物致


闰海峰:人教版与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选文系统比较研究 翌
知精神》、《短文两篇》、《中国人失掉自信

力了吗》

《智取生辰纲》、 《杨修之死》、 《范进中


第五单元 小说世界
举》、《香菱学诗》

《陈涉世家》、 《唐雎不辱使命》、 《隆中


第六单元 古代名人
对》、《出师表》、《词五首》

《词两首》、 《我用残损的手掌》、 《祖国


第一单元 爱国思乡
啊,我亲爱的祖国》、 《外国诗两首》。

《孔乙己》、 《蒲柳人家》、 《变色龙》、


第二单元 人物画廊
《热爱生命(节选)》

《谈生命》、 《那树》、 《地下森林断想》、


第三单元 讴歌生命
九(下) 《人生》

《威尼斯商人》、《变脸》、《枣儿》、《音
第四单元 戏剧舞台
乐之声(节选)》

《公输》、《<孟子>两章》、 《鱼我所欲
第五单元 古人思想
也》、《<庄子>故事两则》

《曹刿论战》、 《邹忌讽齐王纳谏》、 《愚公


第六单元 古人思想
移山》、《<诗经>两首》
56
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附录2: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各个年级选文单元的名称及具体篇目罗列如下:
年级 单元 主题 具体篇目

《为你打开一扇门》、《繁星》、《冰心诗四
第一单元 亲近文学
首》、 《安恩和奶牛》、 《古代寓言二则》

《往事依依》、 《幼时记趣》、 《十三岁的际


第二单元 金色华午
遇》、《伟人的细胞》

《社戏》、《端午曰》、《本命年的回想》、
第三单元 民俗风情
七(上)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第四单元 多彩四季 《春》、 《三峡》、《济南的冬天》、 《夏》

《斜塔上的实验》、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

第五单元 关注科学 个》、 《宇宙里有些什么》、 《<梦溪笔谈>S-

则》

《天上的街市》、 《七颗钻石》、 《蔚蓝的王


第六单元 奇思妙想
国》、《皇帝的新装》

《童年的朋友》、 《一面》、 《我的老师》、


第一单元 人物风采
《展示华夏文化魅力》、 《赵普》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月迹》、 《三颗


第二单元 童年趣事
枸杞豆》、 《我们家的男子汉》、 《柳叶儿》

《人名英雄永垂不朽》、 《巍巍中山陵》、
第三单元 建筑艺术
七(下) 《凡尔赛宫》、 《短文两篇》

《松鼠》、 《松鼠金龟子》、 《国宝一一大熊


第四单元 动物世界
猫》、 《黔之驴》

《三个太阳》、 《录音新闻》、 《“神舟”五


第五单元 信患传播
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 《新闻两篇》

《毛泽东词二首》、 《古代诗词三首》、 《现
第六单元 诗词拔萃
代诗二首》、 《歌词三首》

《七律长征》、 《<长征组歌>二首》、 《老
第一单元 长征之歌
山界》、《草》、《<长征>节选》

《枣核》、 《最后一课》、 《始终眷恋着祖


第二单元 爱国情怀
国》、 《古诗四首》、 《晏子使楚》

《背影》、 《甜甜的泥土》、 《人琴俱亡》、


第三单元 至爱至情
八(上) 《我的母亲》、 《父母的心》

《小石潭记》、《记承天寺夜游》、 《阿里山
闫海峰:人教版与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选文系统比较研究 翌
第四单元 江山多娇 纪行》、 《美丽的西双版纳》、 《蓝蓝的威尼

斯》

《苏州园林》、 《都市精灵》、 《幽径悲


第五单元 人与环境
剧》、 《明天不封阳台》、 《治水必躬亲》

《从小就要爱科学》、《在太空中理家》、

第六单元 高新科技 《奇妙的克隆》、 《送你一束转基因花》、

《(师生自荐课文)》

《海燕》、 《白杨礼赞》、 《石榴》、 《马


第一单元 咏物抒怀
说》、《紫藤萝瀑布》

《纪念白求恩》、《敬业与乐业》、《多一些
第二单元 道德修养
宽容》、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 《陋室铭》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我们的知识是有限

八(下) 第三单元 事理说明 的》、 《短文两篇》、 《叫三声夸克》、 《花

儿为什么这样红》

《孔乙己》、 《范进中举》、 《口技》、 《变


第四单元 小说之林
色龙》、 《窗》

《错过》、《散步》、《送东阳马生序》、
第五单元 人生体验
《我骄傲,我是一棵树》、 《有的人》

《悼念玛丽・居里》、 《在莫泊桑葬礼上的演

说》、在联邦德国海姆佗市市长接见仪式上的
第六单元 精彩演讲
答词》、 《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演讲》、 《北

京申奥陈述发言两篇》

学会读书 《鼎湖山听泉》、《林中小溪》、 《飞红滴翠


第一单元
(一) 记黄山》、《画山秀水》

学会读书 《故乡》、《我的叔叔于勒》、《在烈日和暴
第二单元
(二) 雨下》、《多收了三五斗》

学会读书 《成功》、《创造学思想录》、《学问和智
第三单元
九(上) (三) 慧》、 《论美》

学会读书 《散文家谈散文》、 《小说加谈小说》、 《诗


第四单元
(四) 人谈诗》

《陈涉世家》、 《桃花源记》、 《与朱元思


学会读书
第五单元 书》、《捕蛇者说》、 《岳阳楼记》、 《醉翁
(五)
亭记》
58
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学会读书 《绿》、《囚绿记》、《环球城市风行绿
第六单元
(六) 墙》、《一双手》

学会读书 《威尼斯商人(节选)》、《江村小景》、
第一单元
(七) 《<陈毅市长>选场》、《一厘米》

学会读书 《藤野先生》、 《生命与和平相爱》、 《热爱


第二单元
(八) 生命》、《享受生活》

学会读书 《送行》、 《给我的孩子们(节录)》、 《台


第三单元
九(下) (九) 阶》、《呼兰河传(节选)》

《曹刿论战》、 《邹忌讽齐王纳谏》、 《<孟


学会读书
第四单元 子>二章》、 《愚公移山》、 《出师表》、
(十)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学会读
第五单元
(+一) 《雪》、《<雪>四人谈》
闫海峰:人教版与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选文系统比较研究 竺

致 谢

2012年9月,我怀着对研究生生活的向往迈入了扬州大学这座风景优美的校园,

开始我的读研生涯。两年的学习生活即将结束,刚入校园时的一幕幕似乎就发生在昨

天,一切都是那么的清晰。

在这两年里我感受颇深、收获丰厚。不仅学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识,而且懂得了如

何去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即将毕业,我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梅尚筠女士。梅老师是一

位学识渊博,待人亲和的好老师。无论何时看见到她,她的嘴角总是挂着笑容,那笑

容总是让我心里暖暖的。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无论的选题还是撰写她都给我很大的指

导和帮助。后期论文修改过程中,她更是舍弃了自己很多本该休息的时间一字一句的

斟酌我的论文。我被她这种精神深深打动,常常责怪自己的粗心大意,导致她在我的

论文上花费如此大的心力。其次,我还要感谢徐林祥老师、张立兵老师,感谢他们教

授我丰富的知识,徐林祥老师的一句话“做人不要妄自菲薄”让我印象深刻,他这句

话时常在我没有信心的时候在耳畔响起,让我重拾信心。同时,我要感谢扬州大学授

课的各位老师,正是由于他们兢兢业业、尽职尽责的态度让我终身受益,从他们身上

学到了如何求知治学、如何为人处事。感谢我的同学给予我的帮助,她们为我论文的

写作提供了不少建议和帮助;是她们的无私的帮助与热忱鼓励,我的毕业论文才能够

得以顺利完成。

最后,衷心感谢在百忙之中评阅论文的各位老师、教授!

谢谢!
60
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1,《浅析中学生学习主动性与教师期望的关系》

《学园》,2013年第9期

2.《试论语文学习中的实用文体教学与训练》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2013年第17期

3.《简述语文教育》

《学园》,2013年第23期
闫海峰:人教版与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选文系统比较研究 盟

扬州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版权使用授权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研究成

果。除文中已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的研究成

果。对本文的研究作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

律结构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i氢溉啐
签字日期:加Jq,年 b月J翟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人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文学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

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文档,允许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扬

州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内容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

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同时授权中国科技技术信息研究所

将本学位论文收录到《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并通过网络向社会公众提供信息

服务。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i虱溉啐 导师签名:韶(b’厉
签字日期:2D J牛年 6 月J g 口 签字日期:20 1牛年 6月f g日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