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63

西安工业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论“双百”方针对文学艺术发展的影响

姓名:赵阿莉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指导教师:皇甫瑗

20060401
论“双百”方针对文学艺术发展的影响

学 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研究生签字:苌a目莉
指导教师签字:耋南饭
摘 要

“双百”方针是促进我国文学艺术和科学发展的一项基本而长期性的方针。从建

国初期“双百”方针的提出及以后将近二十年发展的风雨历程、坎坷经历来看,对于

“双百”方针的认识、贯彻和落实的如何,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出了我国政治文明、文

化建设的实际情况。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结合文艺学的基本

理论,对“双百”方针在实施的过程中给文学艺术发展所产生影响的历史过程进行了

全面回顾和深入思考,阐述了“双百”方针提出的历史背景,深入系统地分析了“双

百”方针在贯彻执行中出现重大偏差的表现和原因,得出新时期贯彻执行“双百”方

针必须做到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正确处理文艺与政治的关系、实施正确的对

待文艺工作者的政策以及加强文艺政策法制化建设的结论。此外,结合现实中文化建

设的情况,重点探讨了“双百”方针在新时期应具有的新内涵,指出在新的历史时期,

“双百”方针要更好地发挥它对文学艺术的指导作用,其自身必须体现出时代性、民

主性、包容性、导向性等特征,以其内涵的创新来带动文学艺术的繁荣发展,并对这

些特征进行了全面而具体的论述。本文将论述的重点放在对“双百”方针贯彻执行出

现偏差的原因分析、新时期如何使“双百”方针得到正确有效贯彻执行以及新时期“双

百”方针的新内涵上,目的在于以史为鉴,着眼未来,使“双百”方针在建设有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进程中发挥出积极作用。

关键词:“双百”方针:文学艺术;偏差;新内涵
Discussions on The Influences of The‘Two Principles’to

Literature and Arts’Development

Discipline:Marxism theory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tudent signHtu豫:ZlL幻A,c.
s噼rvisor
si弘a…H们w9似9帆
Abstract

The‘twoprinciples’is abasicbutlong—termprincipleofthe culturewhen our country

constructs the affluent society.From the nation in its youth when the two principles are

propounded to the next rough 20 years that the principles experienced,it is clear that the

cognition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two principles,directly or


indirectly reflected the

situation of our country’s politics civilization and the cultural construction.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the Marxism viewpoint,method and the basic theory of literature and arts.It

reviews and ponders the historical process that the two principles influence literature and

arts’development.It also expounds the background of the two principles’producing,and

analyzes the reasons and expressions of the deviation when the two principles are carried

out.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we get the conclusion that to carry out the two principles in

the new period,we should persist Marxism,deal、vith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literature and politics in a correct way,make the literal policy and strengthen the policy

construction.In addition,this article discussed the new connotation that the two principles

should own in the new period according to the situation ofthe cultural construction.In the

new period,the two principles must play all


important role to the literature and arts’

development.Its own connotation must manifest characteristic,such as its spirit of the age,

democratic,openness,and orientation.The characteristics ale discussed in this article.This

article will detailed analysis the deviation and the reason when the two
principles were

carried out,how enable the two principles in the new time,and the two principles’new
connotation.The goal of this article will lie in learns from history,focuses the future,

enable the two principles to play the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chal'acteristic socialism.

Key Words:the‘two principles’;literature and arts;deviation;the new connotation


1.绪论

1.1前言

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当今世界,文

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

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显然,文化作为一种体现民族魂魄的精

神力量正在悄然撑起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脊梁,我国小康社会的建设和发展需要文化这种

不竭的精神动力。今天,当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的时候,当学术界将

研究的目光聚焦于经济、政治和其他研究领域的时候,我们不能忽视文化建设的重大意

义。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文化建设事业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回顾历史,文化发展

的历程又是几经坎坷、历经磨难,留下了许多值得深思的问题,特别是“双百”方针提

出后对文学艺术发展的影响更是反映了这一点。本文对“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一文

化方针的提出和实施对文学艺术发展影响的历史过程进行了回顾,深入地剖析了“双百”

方针贯彻执行中出现重大偏差的表现和原因,提出了新时期如何有效地贯彻执行“双百”

方针的反思观点,阐述了新时期“双百”方针的新内涵,目的就在于以史为鉴,着眼未

来,为建设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1.2“双百”方针的研究现状分析

“双百”方针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从其1956年提出至今已经将近五十

个年头,作为文化事业发展的指导方针,一直倍受关注。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对“双

百”方针的研究最多,九十年代以后,对“双百”方针的研究却慢慢走向低潮。笔者通

过对近十多年里有关“双百”方针研究资料进行整理后,发现在对“双百”方针这一问

题的研究中,很少有专门的论著,大多数只是以学术论文的形式或在专著中以章节的研

究形式出现的,并且,通过对这些资料的阅读和整理,笔者将前人对“双百”方针的研
究内容归为以下三点:
第一,对“双百”方针内涵及指导意义进行的研究:主要论述“双百”方针是一个

科学的文化指导方针,是一个实事求是的方针,体现了社会主义精神产品的内在要求、

特点和科学文化事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它的贯彻执行对我国的文化建设、对科学文艺的

健康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第二,从历史的角度对“双百”方针进行回顾、反思和评价:对“双百”方针从1956

年提出后至今这一文艺政策的执行情况进行总体的回顾,将研究的重点主要放在前二十

年——即1976年以前“双百”方针的曲折命运上,讲述其遭到破坏的几个重要时期,对

“双百”方针提出和阐述过程中的某些问题和特点进行探讨,并且寻找“双百”方针贯

彻执行中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总结了其中主要的经验教训。

第三,重视对“双百”方针在历史上受挫原因的思考及为党制定文艺政策的启示,

通过对“双百”方针贯彻执行的各个阶段的具体陈述,论证“双百”方针执行失误的原

因及其对我们今天的启示。

从以上三个方面研究内容的总结中,我们不难发现,目前人们对“双百”方针的研

究主要集中于对其在历史中的发展状况、出现问题及其存在原因的研究,忽视了在新的

历史条件下对其新内涵和意义的研究,并且对“双百”方针贯彻执行中出现失误的原因

没有从深层次的角度进行分析。可以说,任何理论都是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都

有一个在新环境下不断完善自身的过程,“双百”方针也不例外。今天,人们对“双百”

方针的研究虽然已经逐步走向低潮,但是时代的发展和变化要求我们在前人的研究基础

上,对“双百”方针的新内涵和新特点进行全面而深刻的研究,为其在新的时代下如何

能更好地指导文学艺术的繁荣发展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案,这是我们应当勇于承担的

责任。

1.3课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

争鸣的方针,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对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有重要意义。”

文艺作为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是人民奋进的号角;文艺工作

是我们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文艺队伍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

一支重要力量,它对于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和社会进步与发展,负有重要责任。“双百”方

针作为我国发展文化事业的一项基本政策,能否正确地发挥它的导向作用,对于我国文
学艺术的繁荣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双百”方针从1956年正式提出至今已经有将

近50个年头了,在它贯彻执行的过程中,既对文学艺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同时也给文学艺术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阻碍作用,甚至给文艺界带来过致命的打击。当

前,对“双百”方针的执行情况的历史回顾,对文艺与政治关系的深入探讨,对在新的

历史条件下“双百”方针新内涵和新特点的研究,有利于“双百”方针更好地执行,有

利于文学艺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全球化时代下的健康发展,对加快我国文化现代化

的进程意义重大。

本课题根据本专业方向的具体理论,结合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基本知识和文学的

基本理论,通过对近年来有关“双百”方针资料的研究和接理,采用归纳总结的方法回

顾了“双百”方针从提出至今的整个发展状况及其对文学艺术发展所带来的深刻影响。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作者对新时期“双百”方针有效贯彻执行的看法及“双百”

方针新内涵的观点,希望能够有所创新,做出对文化政策有价值的学术研究,为以后研

究文化政策的学者提供参考资料。

1.4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简介

本文共分为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对“双百”方针提出的背景和初衷进行了分析。“双百”方针的提出,本

是为调动各方匿的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并且党中央多次强调该方针是促进文

学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的方针,是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意在为科学文化

发展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但是,“双百”方针在以后贯彻执行中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却背

离了这个初衷。

第二部分:分析“双百”方针贯彻执行中出现重大偏差的表现和原因。此部分按照

“双百”方针的贯彻执行情况,将其受挫分为三个重要的时期,详细分析了“双百”方

针在执行过程中之所以会出现重大偏差是基于三个方面的原因:“左”倾错误思想的严重

冲击、对文艺与政治关系的歪曲理解和对文艺工作者阶级属性的错误定位。

第三部分:谈新时期“双百”方针的贯彻执行。根据上个部分中总结的“双百”方

针出现偏差的原因,本部分从四个方面论述新时期“双百”方针的贯彻执行,包括坚持

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反对教条主义思想的干扰;正确处理文艺与政治的关系;结合

文艺工作的特点,制定正确的对待文艺工作者的政策;加强文艺政策法制化建设,保证
酉童工业厶堂亟±堂位论塞

“双百”方针正确有效地贯彻执行。

第四部分:新时期“双百”方针应具有的新内涵。此部分结合新时期全球化时代条

件下文化发展出现的新变化,提出作为一种理论,“双百”方针在新时期应具有时代性、

民主性、包容性、导向性四个重要的特点,并且详细论述了这四个特点的具体内容,最

后指出“双百”方针内涵的不断创新为文学艺术的创新发展奠定了基础,为促进社会主

义先进文化的建设发挥积极的作用。


2.“双百”方针提出的背景与初衷

2.1建国初期的三次大批判运动与“双百”方针的提出

建国初期,从1949年10月到1956年9月党的八大的召开,在我国经济建设取得巨

大成就的同时,党在思想意识形态领域先后发动了几次大的批判运动。

首先,1951年5月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拉开了新中国文艺大批判的序幕。《武训

传》写清末山东堂邑县贫苦农民武训“行乞兴学,让百姓读书”的经历,显示了中国电

影自问世以来厚德载道,注重社会内涵的文化传统。《武训传》上映后仅仅两三个月内在

京、津、沪三大城市的报刊上就发表了四十余篇关于《武训传》电影的评论,除个别文

章提出某些批评外,大多数为肯定和赞扬的文章。《武训传》放映后的一片赞誉声,引起

了毛泽东的严重关注,他把武训行乞兴学的行为摆在近代中国革命历史发展的具体环境

中重新加以考察,联系到电影《武训传》放映后受到普遍赞誉的情况,指出:像武训君予

样的人,处在清朝末年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者和反对国内反动的封建统治者伟大斗争

的时代,根本不去触动封建经济基础及其上层建筑的一根毫毛,反而狂热地宣传封建文

化,并为了取得自己所没有的宣传封建文化的地位,就对反动的封建统治者竭尽奴颜婢

膝的能事,是一种不值得歌颂的丑恶行为。毛泽东认为《武训传》所提出的问题带有根

本性质,它以唯心史观看待历史,歌颂了一个向反动的封建统治者投降并为他们服务的

人物,特别是对于武训和电影《武训传》的歌颂竟然如此之多,说明了我国文化思想界

思想混乱的程度。因此,毛泽东5月20目在《人民日报》上主笔写了《应当重视电影(武

训传)的讨论》一文,指责《武训传》“狂热宣传封建文化”,“诬蔑农民革命斗争,诬蔑

中国历史”,认为“资产阶级的反动思想侵入了战斗的共产党,文艺界乱得很”,…一场

政治批判运动由此发动了。在批判中,不仅编导孙瑜、主演赵丹成了被重点批判的人物,

而且连曾向孙瑜赠送过一本《武训先生画册》的陶行知先生,曾为《武训画传》提笔作

序的郭沫若先生也受到影响。

其次,1953年展开了对俞平伯“新红学”的批判。俞平伯的《红楼梦》研究成果,

是作者对各种版本的《红楼梦》进行校勘、考订、追根溯源及对作品的艺术鉴赏和思想

倾向的评论,涉猎甚广且颇有建树,但作品面世后,掀起轩然大波。两位“小人物”李

希儿、蓝翎撰文批评俞平伯,否定《红楼梦》的反封建倾向,他们认为《红楼梦》是封
建没落时期的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这本是红学研究中的正常争鸣,但不久人们开始从

政治角度看问题,认为红学论争实际上是不同阶级的政治思想、文化思想的一场尖锐复

杂的斗争,指责俞平伯等“‘新红学派’假借研究《红楼梦》的名义,狂热鼓吹资产阶级

唯心主义的文艺理论,以对抗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中国熟产党的革命文化运动的发展”,

有“引导读者逃避革命的政治目的”。。。

最后,1955年对胡风及其文艺思想的批判,是我国文艺生活发生病变——由文艺批

判蜕变为政治宣判的一个关节点,体现了政治对文艺的粗暴干涉和教条主义对现实主义

的肆意扼杀。1955年,胡风向有关部门领导呈送了一份倾注他多年思考和心血的洋洋三

十万言的“意见书”,在“意见书”第一部分最后一节中,根据建国以后教条主义者以凝

固的眼光和本本主义态度照搬《讲话》的内容以指导社会主义文艺这一情况,胡风提出

了由于“庸俗机械论”的“理论统治”,在读者和作家头上就被放下了五把理论“刀子”,

即:作家要从事创作实践,非得首先具有完美无缺的共产主义世界观不可;只有工农兵的

生活才算生活:只有思想改造好了才能创作:只有过去的形式才算民族形式;题材有重

要与否之分,题材能决定作品的价值。今天我们重读这部分内容,不难发现,胡风所论

措辞虽有片面、偏激之处,但所讲的问题确属当时理论批评中普遍存在的倾向,也是在

胡风前后屡有批评家和作家企图加以纠正的偏向。胡风所剖析的五把“理论”刀子,结

果被林默涵、何其芳等几位理论家断章取义地归纳为“五把刀子”。“五把刀子”作为文

学语言本来是一个刺激听觉的俏皮比喻,但是在1955那个年代,却成了饱“反动文艺思

想”的主要罪证。1955年5月——6月,人民日报先后公布了三批《关于胡风反革命集

团的一些材料》,这些材料都是把非法搜来的胡风的私人信件掐头去尾,摘引拼凑,按自

己的理解加上注释和按语,任意歪曲来的。三批材料公布以后,在全国开展了一场“肃

清胡风反革命集团的斗争”和一场大规模的“肃反”运动。对胡风进行政治宣判时,将

他在这五个方面的阐述称之为反对毛泽东思想、扼杀社会主义文艺的“五把刀子”,同时,

胡风也被指控为“反革命分子”、“反共反马克思主义者”、“阴谋家”、“最阴险的敌人”、

“人民的死敌”,被关进监狱长达十四年之久。

事实上,胡风反对的不是提倡共产主义世界观,而是指斥“作家要从事创作,非得

首先具有完美无缺的共产主义世界观不可”的说法;反对的不是作家深入到工农兵生活

中去,而是指斥“只有工农兵底生活才是生活,日常生活不是生活”;反对的不是提倡对

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作家进行思想改造,而是指斥“只有思想改造好了才能创作”;


反对的不是继承和发扬祖国文化遗产,而是指斥“只有过去的民族形式才算是民族形式”,

以及“非礼毋言”的封建复古主义;反对的不是作家去写工农兵,去写革命斗争的重要

题材,而是指斥“题材有重要与否之分,题材能决定作品底价值”的题材决定论。。1可

以说,“胡风反革命集团案”是新中国成立后发生在文艺领域中的第一大冤案,其牵扯面

之广、延续时间之长是中国文艺界历史上罕有的,对于胡风,已经不是文艺思想的批判,

而是成为对敌斗争的政治运动了。

从以上文艺界的三次大批判运动的分析中,我们不难得出:在建国初期,党对文艺

发展的客观规律认识极为不成熟,领导者将学术问题特别是文艺思想、文艺创作问题时

刻提到政治层面上来分析,就很容易把事情看得很严重,对争鸣没有采取自由、广泛的

讨论,不能通过正常的学术讨论去评判,而是用行政的手段干预或用政治权力裁决,粗

暴的上纲上线,给文艺界的发展带来严重后果。

2.2“双百”方针提出的初衷

文艺界接二连三的批判运动,不仅给当事人及受牵连者的身心造成了极大的创伤,

同时也使大批作家、学者被迫中断了自己的创作和研究,几次运动设置的多个禁区,窒

息了研究人员的思维活力,整个文艺界出现了“万马齐喑”的局面,几乎没有作家敢发

表自己的作品。同时,1956年初,苏共反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事件及随后的波兰、匈牙

利事件的发生使毛泽东开始注意社会主义国家的内部矛盾问题。到1956年底,社会主义

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此时,革命时期大规模的急风暴雨式的群众阶级斗争已基本结束,

我们需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问题,以便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向自然界开战、发

展经济、发展文化。假如不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民主氛围,就无法激发人民的社会主义

创造热情,不仅加速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是一句空话,而且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

质文化需要也根本无法实现。为了适应迅速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需要,为了适应国家政

治生活主题的根本改变,为了调动一切力量建设杜会主义,吸取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

设过程中处理内部矛盾的经验教训,毛泽东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方针。
“双百”方针主张艺术问题上“酉花齐放”, 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

展: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即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讨论。“双百”方针提出后,陆定

一代表党中央对“双百”方针作了全面的阐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提倡在文学

艺术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中有独立思考的自由,有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
西童工些太堂亟±堂垃i金塞

有发表自己的意见、坚持自己的意见和保留自己的意见的自由……在人民内部,不但有

宣传唯物主义的自由,也有宣传唯心主义的自由……两者之间的辩论,也是自由的”,“批

判和讨论应当以研究工作为基础,反对采取简单粗暴的态度;应当采取自由讨论方法,

反对采取行政命令的方法;应当允许被批评者进行反批评,而不是压制这种反批评;应

当允许持不同意见的少数人保留自己的意见,而不是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1在当

时提出“双百”方针的重要目的就是为了繁荣社会主义文艺,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

的需要和审美的需要。它鼓励文艺界和科学界对各种学术问题展开自由争辩,切实实行

民主讨论,通过批评和自我批评充分揭示意识领域的各种矛盾,发展正确和先进的东西,

纠正错误和落后的东西。“双百”方针的核心是“放”,放手让各种文艺观念自由讨论和

争鸣,文学艺术创作的题材应该丰富多样,作家艺术家有选择和处理题材的充分自由。“双

百”方针一提出,毛泽东多次强调该方针是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的方针,是促进我

国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方针,但是“双百”方针在以后贯彻执行的很长一段时间内

却背离了这个初衷。


3.“双百”方针贯彻执行中的重大偏差与原因分析

3.1对“双百”方针贯彻执行中出现的重大偏差的分析:

从1956年“双百”方针提出到1957年反右斗争之前,“双百”方针对文学艺术的发

展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这一时期的文学艺术发展也被历史上称之为“百花”时期。“双

百”方针刚一提出便如春风化雨,使学术界思想日趋活跃,初步形成了一个热烈地争鸣

局面。在“双百”方针的指引下,文艺界逐渐打破了三次大批判所造成的平静,广大文

艺工作者又恢复了往日的活力,大家的“放”和“鸣”很快便给文学艺术的发展带来了

蓬勃生机。比如说:在文学创作领域一时色彩纷呈、花香四溢,特别是短篇小说创作,

异峰突起。许多短篇小说家如王蒙、陆文夫、白危、邓友梅、宗璞等人的作品以大胆干

预生活,触及时弊,揭露生活中的阴暗面,歌颂美好的爱情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而突破了

某些禁区,加强了文学创作反映现实生活的广度和深度,表现了作者们用文学干预生活

的惊人勇气,影响深远,使他们的作品赢得了读者的注目。激动了人们的心灵。在戏剧、

戏曲、曲艺的创作中,从“双百”方针提出后,话剧界就涌现出一批不同程度批判生活

消极现象和反对官僚主义的作品。在电影、音乐、美术活动方面,在民族文化遗产的整

理和民族文化传统的发扬方面也都表现了蓬勃的生机,许多人感觉到他们的眼界开阔起

来,思想活跃起来,但遗憾的是这个“百花”时期仅仅只有几个月的时间,而此后的将

近二十年时间里“双百”方针在其贯彻执行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偏差。

3.1.1偏差之一:“双百”方针的贯彻执行被纳入阶级斗争的轨道

作为文学艺术发展的总的指导方针,“双百”方针只有得到正确切实地贯彻执行,才

能为文学艺术的繁荣发展创造条件。然而,“双百”方针在其提出后的二十年时间内走的

却是一条艰难的道路,从第一次严重干扰到剧烈冲突再到最后的彻底抛弃,“双百”方针

几乎很难发挥正确的作用,并使得文学艺术的发展严重受阻。以下将“双百”方针的反

复受阻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分别进行探讨:

第一阶段(1957年一1961年):“双百”方针经受“左”倾思想的第一次干扰阶段。

1956年冬,在“双百”方针的鼓励下,中国知识界开始批评教条主义、批评党和政府工
作中的错误以及干部作风问题,其中不乏尖锐意见,也有错误言论。1957年春。中共中

央根据“八大”决议精神,决定以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为主题开展党内整风运动。4

月,发表了《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正式向全党发出进行一次反对官僚主义、宗派主义

和主观主义为内容的整风运动。整风运动开始后,极少数知识分子又流露出了对社会主

义的敌对情绪,这一切很快引起了党的注意。当时,由于我们党主要领导人对这种形势

估计过于严重,认为是资产阶级右派的猖狂进攻,制定“引蛇出洞”政策,进而发动了

全国范围的反击右派的政治斗争。由此,毛泽东改变了“八大”的正确论断,在党的八届

三中全会上,重提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任务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和斗争。反右斗

争以后,中国走上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道路。此时,建国以来文艺界始终存在着“左”

倾思潮和反右斗争扩大化相呼应,合二为一,迅速泛滥,冲击“双百”方针,造成了建

国后文艺界的第一幕悲剧。在这场悲剧中,被错误地打成“右派”,多次受到批判的不仅

有刚刚崭露头角的王蒙、刘绍棠等一批年轻作家,也有在我国新文学史上卓有贡献的冯

雪峰、丁玲、艾青等一批老作家,还有在文艺批评方面活跃的秦兆阳、陈涌等人。如:

在1957年反右斗争中,王蒙因发表《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而被划为“右派分子”,直

至1979年才对其这部小说作了正确的评价;陆文夫的《小巷深处》随着反右斗争的扩大

化也遭到厄运,被打入有毒作品之列,使这一篇受到广大读者欢迎和赞扬的作品,石沉

海底,无人敢再提。在文坛的沉寂中,只出现了少数历史题材的优秀作品,如:话剧《茶

馆》、《关汉卿》、《林则徐》等,也算是寂寥文苑中的一簇奇葩。同时,在左倾思想的严

重干扰下,依然有许多作家们无畏地通过对重要创作理论的讨论和具体作品的争鸣来表

达正确的意见,捍卫“双百”方针。值得庆幸的是这次“左”倾思想对“双百”方针的

冲击并不很持久,50年代末60年代初,文艺界在周恩来总理的直接关怀下开始贯彻调整

政策,落实“双百”方针。1961年6月周总理发表了《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和故事片创作

会议上的讲话》,讲了七个问题,即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问题、阶级斗争与统一战线问题、

为谁服务的问题、文艺规律问题、遗产与创造问题、领导问题、话剧问题,其中突出讲

了艺术民主问题,对缺乏民主空气、一言堂、抓辫子、打棍子、扣帽子、主观主义、形

而上学等问题进行了严厉批评,要求必须按照艺术规律领导文艺工作,实行艺术民主。

他指出文艺创作和文艺批评是一种比较复杂的精神活动,要尊重文艺工作者、尊重艺术

家,要认识艺术特性、认识文艺的教育作用是“寓于娱乐之中”。周总理一再强调必须正

确地认识和处理文艺与政治的关系,文艺为政治服务不是为中心工作服务;必须贯彻tr双

10
百”方针,反对简单粗暴、庸俗化的批评,反对主观、命令和宗派主义的作风。这次文

艺政策的调整,促进了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繁荣,对文学艺术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第二阶段(1962年一1965年):“双百”方针与“左”倾思想剧烈冲突的阶段。60年

代初,党对国内形势作了违反实际的估计,于1962年9月召开的八届十中全会上提出了

一条“阶级斗争要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的“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基本路线”。在“以

阶级斗争为纲”的基本路线的影响下,对文艺战线的形势和文艺队伍的状况也作了错误

的估计,党的文艺政策方针逐渐脱离了正确的轨道。八届十中全会之后,林彪、江青等

人,打着“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的幌子,加上文艺批评中的“左”的错误恶性发展,

使文艺界“左”的思潮愈演愈烈,最终出现了用群众运动和政治斗争来解决文艺问题的

局面,如在1963—1965年之间,对历史剧《海瑞罢官》、昆曲《李惠娘》,改编影片《早

春二月》、《林家铺子》等进行了批判,使得文学形式趋向单一,只有几部京剧得以生存

与发展,自1964年开始,文艺创作转入低潮。在连续不断地的、形形色色的政治运动和

政治批判中,学术问题完全等于政治问题,以学术观点定罪,动不动就为广大文艺工作

者戴上“修正主义分子”、“反党分子”的帽子,撤销职务,开除党籍。在人们思想上设

置了一道又一道禁区,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遭到了严重破坏,文学艺术

工作的发展被遏制,伤害了大批文艺工作者。

第三阶段(1966年一1976年):“双百”方针被彻底抛弃阶段。1966年2月,江青与

林彪密谋炮制了《林彪同志委托江青同志召开的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纪要》制

造了“文艺黑线”专政论,宣称建国后文艺界被一条与毛泽东思想相对立的反党、反社

会主义的黑线专了政,全盘否定了五四以来的革命文学和建国以来党领导文艺的成就,

完全抹杀了“双百”方针,编造了许多唯心主义律条。《纪要》给文艺界造成了空前的浩

劫,大批优秀作品被说成是“毒草”打入冷宫,文学与艺术的创作步入“五四”以来最

萧条冷落的时期。由于“双百”方针的废止,文学与艺术的发展停滞,此时,能够在文

化大革命中得以生存的文学创作只有一种形式就是帮派文学,包括样板戏、“四人帮”培

植或影响下的极左思潮文学以及阴谋文学。所谓样板戏,多数是江青组织人改编而成的

现代京剧,少数为新创作,“样板戏”被封为文学创作的“楷模”,不只是为了帮派的政

治需要,而且还用来规范创作。江青帮派强制人民去接受他们所炮制的文学作品,电影

院只能上映样板戏,舞台只能演样板戏,单位必须组织人员去看样板戏,广播里也只能

播样板戏,乃至组织男女老少去学唱样板戏,形成了“八亿人八个样板戏”的畸形文化
一== =::=』堕型堕墅型垄笪垡三一==:一:==::====::=:==一
消费现象。极左思潮文学作品,指“文革”中林彪垮台以后,文学刊物及出版社在部分

恢复业务活动之后,在70年代初,发表了在江青帮派文艺政策及样板戏影响下创作的宣

传极左思想的低劣宣传品,例如《虹南作战史》、《牛田洋》、《征途》以及《金光大道》

等长篇小说均为其代表作品。而所谓阴谋文学是指江青帮派为达到反动的政治目的而组

织写作的制造舆论的宣传品,如鼓动造反派夺权的《初春的早晨》;为江青树碑立传、制

造篡权舆论的《西沙之战》;为批判邓小平而炮制的反动宣传品《盛大节日》等,整个文

艺界笼罩在一片阴霾之中。在当时的情况下,人们误说一句话都会给自己带来灾难,更

不用说进行文学创作了,而“双百”方针给予文艺工作者的创作自由也已不复存在。

3.1.2偏差之二:过分强调文学艺术的政治性

过分强调文学艺术的政治性是“双百”方针贯彻执行中的第二个偏差。“双百”方针

从其内涵上说是尊重文学艺术自身的发展规律和特性,坚决反对政治对文学艺术的粗暴

干涉,反对将文学艺术当作政治的宣传工具。然而,在实际的贯彻执行中却恰恰走上了

一条相反的道路,尤其是在文化大革命时期,这种对文学艺术政治性的强调进入了“极

化”的状态。以下从三个方面分别阐述这一偏差的表现:

首先,从文学创作上说主要表现为创作题材的“等级化”、创作内容和形式的样板化、
标准化。

创作题材的“等级化”是说在当时小说的题材是被严格分类的,以社会群体的政治

生活(而非“个人日常生活”)作为题材区分的根本性依据,不同的题材被赋予不同的价

值等级,如:工农兵生活优于知识分子或“非劳动人民”的生活;重大性质斗争(一般

指当代的政治运动、“中心工作”),优于“家务事、儿女情”等“私人”生活;现实的、

当前迫切的政治任务优于已经逝去的历史背景,而对于行动、斗争的表现,也优于“个

人”的情感和内在心理的刻画。诗歌也大都被局限于“政治抒情诗”的范围之内,诗人

以“阶级”(或“人民”)的代言者身份出现,来表达对当时重要政治事件、社会思潮的

评说和情感反应,在诗体形态上,表现为强烈的情感宣泄和政论式的观念叙说相结合。

江青帮派所强制推行的文学创作内容和形式的样板化、标准化就是要求作家、艺术

家去模仿样板戏,去生产同一规格的文学、艺术作品。在文革中明确规定“无产阶级文

学”只能写“社会主义建设和斗争”、只能写中共中央领导的革命斗争生活,“社会主义

文学”必须把创造新人形象(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场合,可以替代的概念有・r『E面人物”、
“先进人物”、“英雄人物”、“工农兵英雄形象”等)作为“中心的”或“根本的”人物。

一方面,所有作品必须表现英雄人物,英雄人物在作品中必须居于中心的、绝对支配的

地位;另一方面,塑造的英雄人物必须高大完美,不允许有什么思想性格的弱点,即“三

突出”的原则: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来;在正面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来;在

主要英雄人物中突出中心人物来。以独裁来推行文学艺术样板化,取缔文艺创作的“首

创性”劳动,使平庸之作、反动之作泛滥,导致文学艺术的窒息、停滞。

对于文学创作来说,作家是应该有根据自己的喜好和自己对社会生活的见解来自由

地选择创作的内容和题材的,“双百”方针的提出也赋予了作家有选择创作内容和创作题

材的自由,但是在将近二十年的时间里,作家的这种自由荡然无存,“双百”方针也失去

了其当初制定的意义。

其次,艺术创作的“政治”化。在“双百”方针出现严重偏差的这一段时间里,尤

其是在十年文革期间,艺术和文学一样成为政治宣传的有力武器,艺术家们自觉按党的

政策去提炼来自现实生活和历史文献中的创作素材,以配合政治运动需要去创作。在一

本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黄陂泥塑》小册子中,作者详细介绍了业余画家们搞美术

创作的事迹:为了狠批“克己复礼”,他们就做“三史”泥塑;为了帮助群众了解儒法斗

争的历史,就创作《历代劳动人民反孔斗争》、《法家人物介绍》的泥塑;为了批判林彪

一类攻击社会主义新事物的罪行,他们就满怀热情,大量创作新生事物的作品,所以,

文化大革命的主题性创作在题材上表现为与政治形势结合的非常密切。一部分艺术家认

为只要有利于突出党的某项政策和一定的政治概念,他们就会不惜一切设想出一种超越

现实的创作方案,这种情况越往后越严重,以致有人称文化大革命中的美术创作为“红

色的浪漫主义绘画”。此外,在美术创作中必须用鲜艳明亮的色调处理函面,红色被强调

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其极端化的表现形式便是“红色海洋”运动的兴起,一时间,全

国城乡的主要墙壁上都刷满了红油漆,写上毛主席语录与革命VI号。可以说,当时整个

美术界在色彩上的转变并不是纯艺术的因素,而是政治因素所致。所以在那个特定的文

化情境中,使用鲜艳明亮的色彩乃是一件顺乎自然的事情,不仅油画创作如此,就是中

国画、版画创作也是如此。画家欧洋在介绍她创作的《新课堂》的体会时就指出:“我们

社会主义的天,是明朗的天,是阳光灿烂的天。因此,反映社会主义的画面,一定不能

灰暗,那种陶醉于笔墨趣味,把画面搞得又黑又乱,只能歪曲社会主义新面貌。,,嘲

最后,文学批评的政治批判化、阴谋化。文学批评从本质上讲,应是一种艺术审美
活动,普希金曾认为文艺批评“是揭示文学艺术作品的美和缺点的科学。它是以充分理

解艺术家或作家在自己作品中所遵循的规则,深刻研究典范的作用和积极观察当代突出

的现象为基础的,要求批评家保持‘对艺术的纯洁的爱”。㈨但在文革中,文学批评已经

不再是审美的鉴赏与探讨,而成为政治批判,准确地说,成为帮派评判。他们对于一些

优秀的作品一律挞伐,动辄把作品和作家宣布为“三反”毒草与反动作家。“三反”即反

党、反社会主义、反毛泽东思想,作家本人无申辩的权利,批评家也无辩论的自由,各

种罪名开口便是,诸如为复辟资本主义鸣锣开道的大毒草,为错误路线翻案的大毒草,

为资本家涂脂抹粉的大毒草,丑化工人阶级的反动小说,为走资派歌功颂德的黑作品,

宣扬修正主义的大毒草,反革命夺权的宣言书,投降主义的黑标本等等。在这些文学批

评的文章中,常用的文学评论范畴、概念已被摈弃,即使偶尔使用,也失去了本义而注

入了帮派需要的内涵。比如,“文化大革命”中被誉为“无产阶级金棍子”的评论家姚文

元,在评《海瑞罢官》、评“三家村”、评周扬、评“陶铸的两本书”等文章中,轻而易

举地将批评对象同现实阶级斗争联系起来,谓之“上纲上线”,“纲”(阶级斗争)和“线”

(两条路线斗争)上得好,便是击中了批评对象之“要害”,便可以顺理成章地给扣上各式

各样的罪名,令敌方顷刻瓦解。《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这篇文章,姚文元在结尾处

通过“研究一下作品产生的背景”,揭示出作品的“现实意义”就是配合着国际上帝、修、

反发动的反华高潮和国内牛鬼蛇神刮起的“单干风”、“翻案风”,鼓吹“退田”、“平冤狱”。

“退田”,“就是要拆掉人民公社的台,恢复地主富农的罪恶统治”;“平冤狱”,则是要让

被打倒的地富反坏右“再上台执政”。“退田”、“平冤狱”都是当时资产阶级反对无产阶

级专政和社会主义革命的斗争焦点,很容易就将文艺仓I作者打倒。可以说,此时文学批

评已经走向反面,成为面目可恶的帮派政治教条、诬陷作家的工具,文学批评的本体已

经沦落,异化为江青帮派的政治工具,文学批评差不多已经是一种政治行为,“诗意感觉”

和对于文艺作品中美的“强大感受力”在这时已显得毫无意义,当然更谈不上爱艺术和

爱艺术家了。

总的说来,过分强调文学艺术的政治性最终将导致文学艺术本体的彻底丧失。这一

偏差使“双百”方针所要求达到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景象消失了,没有了对文

学艺术自身规律和自身特性的尊重,文学艺术的发展自然会逐渐走向僵滞。在整个文化

大革命十年中,对于文学艺术的功利性要求已经不再是仅仅满足于推动社会发展,促进

社会变革,或是一般的服务于政治,而是要求文学艺术绝对效忠于政治,并直接服务于

14
赤裸裸的权利斗争。在这种情况下的文学艺术,不仅其包含度极为狭小,排他性极为强

烈,而且完全丧失了主体性。政治愈是要求文学艺术对它效忠式的配合,文学艺术便意

味着愈是失去自身的主体性。当文学艺术完全被政治所淹没时,它的依附状态便最终结

束了文学艺术自由的性质;文学艺术自身没有追求,政治的追求便成了文学艺术的唯一

追求,这使得文学艺术丧失了其自身的对美的追求,成为了政治的“工具”和“代言人”。

3.1.3偏差之三:对知识分子精神和肉体的折磨

1956—1976年,在“双百”方针贯彻执行受挫的近二十年时间里,作为“双百”方针

的执行主体——知识分子,不仅仅失去了最初“双百”方针所赋予他们的创作自由和言

论自由,而且更为严重的是他们的精神和肉体在此期间遭受到了严酷地摧残,有些人甚

至丧失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知识分子被错误的定位,精神受到严重折磨。自党的八届十中全会以后,

由于阶级斗争扩大化的理论进一步系统化,在意识形态领域中也展开了错误的批判和斗

争,知识分子大多数被称为“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不少人被戴上了“修正主义”、“反党”、

“反社会主义”的政治帽子,遭到无情打击,伤害了一大批文艺和学术工作者。在1965

年5月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通过了全面发动“文化大革命”的《五・一六通

知》,《通知》要求“彻底揭露那批反党反社会主义的所谓‘学术权威’的资产阶级反动

立场,彻底批判学术界、教育界、新闻界、出版界的资产阶级反动思想,夺取在这些文

化领域中的领导权。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同时批判混进党里、政府里、军队里和文化

领域的各界里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清洗这些人,有些则要调动他们的职务。”这样,

就把所有知识界,特别是有学问、有专长的知识分子都定性为反动派,当作了革命对象。

大批知识分子被打成“牛鬼蛇神”、“三反分子”、“反动学术权威”等,遭到揭批揪斗。

而在1971年4月至7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通过了由“四人帮”炮制的《全

国教育工作会议纪要》,《纪要》中提出了所谓“两个估计”,即:“文革”前的17年,教

育战线是资产阶级专了无产阶级的政,是“黑线专政”;知识分子的大多数,世界观是资

产阶级的,是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这些对知识分子的错误定位,给广大知识分子拷上

了精神的枷锁,使他们饱受折磨。

另一方面,知识分子肉体更遭受到严重地摧残,这在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时间里表现

得最为明显。在这种情况下,广大知识分子各自用自己的行为方式与当时的“极左’,势
力进行着顽强地抗争。在那样一种无真理、无正义、无人性的疯狂岁月里,施加在文艺

家们身上的是挂黑牌、戴高帽、剃阴阳头,对付他们的是罚跪、皮带抽打、拳脚相加,

还有轮番的刑讯逼供,万人喧嚣的批斗大会,不分青红皂白的株连家属子女。萧军,这

位在延安时期就仗义执言,为王实味鸣不平的老作家,建国前后均蒙受了重大冤屈,文

化大革命中,更受到了严酷迫害。他是1966年8月23日在北京成贤街孔庙受到红卫兵

殴打的28位文艺界人士之一。在红卫兵的棍棒拳头之下,他拒不认罪,横眉冷对,自此

以后不长的时间里,他被抄家七次之多,文物、文稿、字画、书籍均被抄,衣物用品亦

被没收,但他始终保持一身凛然正气,批斗会上,他据理驳斥造反派对他的诬蔑,萧军

在文革中被关押劳改8年,但他决不承认自己有罪。老舍,一个典型的中国知识分子,

中国文化在他身上有着完整体现,他外貌温文尔雅,内心善良真诚,性格执着坚毅,同

样在1966年8月23日,老舍遭到了红卫兵的残酷殴打。据载,那天深夜老舍被接回家

时,浑身是伤,汗背心与血块粘在一起,老舍夫人用棉花团蘸着热水一点一点地把血块

浸湿泡软,才脱下衣服来,而许多带血的棉纱竟然陷在肉里,就这样,老舍仍被命令第

二日必须拿着“现行反革命”的牌子去文联报到。第二天,老舍在太平湖投水自杀。老

舍是文革最初的殉难者,但却不是第一个。在老舍纵身太湖之前的三个月,《燕山夜话》

和《三家村札记》的作者邓拓,在其寓所服安眠药自杀。而在老舍身后,以老舍的方式

进行抗争的文艺界人士还有一大批:傅雷、闻捷、海默、以群、李广田、严风英1・4 4#D所

有这些人,都以自己的死,宣告了文化大革命的罪恶,宣告极左的阶级斗争理论的极端

荒谬,促使人们在迷茫困惑中反思、醒悟。此外,在文化革命中,也有一些文艺工作者

采取忍辱负重逆来顺受的态度,他们默默地忍受着极左势力的蹂躏,苦苦地支撑着,但

他们没有折断自己的脊梁,在极左淫威下痛苦地接受强加给自己的罪名,不断地自我批

判、自我放逐:拒绝出卖自己的灵魂,坚守着理性与良知的最后防线,如;郭沫若、巴

金等。

3.2对“双百”方针出现重大偏差的原因分析

在对“双百”方针贯彻执行出现重大偏差表现的阐述中,我们不难看到;本是促进

文学艺术繁荣发展的正确方针,在实际贯彻执行过程中却反复受阻:本是强调尊重文学

艺术发展的规律,摆脱政治粗暴干涉的方针,在实际贯彻执行中却极力地强调文学艺术

的政治性,强调文学艺术对政治的效忠;本是从一定程度上维护文艺工作者创作的权利,
:: :===::::=:==:=:::垂童三些堂垄尘堂垡望塞 ::

赋予他们创作的自由,但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不仅没有使广大文艺工作者拥有创作的权

利,更为严重的是使文艺工作者的生命受到残酷地践踏。上述种种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

三个方面,以下将分别进行论述:

3,2.1“左”倾错误思想指导下对“双百”方针的错误理解

“双百”方针是在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全面建设,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由阶级斗争转变

为经济文化建设的背景下诞生的。然而在1957年,在科学文化界还未来得及完全享受这

一创作和学术的自由气氛时,即发生了反“右”倾斗争扩大化及随后的一系列“左”倾

错误,使这一正确的方针在实际贯彻执行过程中与其理论发生了严重偏差,造成了理论

与实践相脱节。“左”倾错误思想带来的对“双百”方针的错误理解和运用主要表现在两

个方面:

第一,党内领导人对“双百”方针的错误理解。据调查,“双百”方针提出后不久,

在1957年春的许多讲话和谈话中,专员以上干部约一万多人,其中仅有不到一千人赞成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而大约9/10受教条主义影响较深的入都不理解、不赞同

甚至反对该方针,人们认为这是时代的面貌模糊了,时代的精神低沉了。其中,一部分

人虽然认识到要繁荣新中国的文化事业,必须改变思想文化界的沉闷状况,但是由于缺

乏领导全国文化建设的丰富经验,由于思想方法还不同程度地停留在用阶级斗争来观察

和分析问题的思维习惯中,因而对“双百”方针存在种种顾虑,怕这种无休止的“放”

和“鸣”会造成思想的混乱,动摇马克思主义的地位。本来,一种方针政策的提出,在

最初阶段存在不理解甚至不赞成的现象是正常的,伴随着对新方针的宣传和实旆,理解

和拥护的人会越来越多,然而,遗憾的是“反右派”斗争打断了理解“双百”方针的进

程。由于毛泽东和党中央在阶级斗争问题上的严重失误,不断强调意识形态领域内无产

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谁胜谁负的问题还没有解决,于是使原本就对该方针不理解或不完

全理解甚至持怀疑态度的人很容易转到“左”的文化立场上来,致使在1957年5月,中

共中央宣布在全党开展一次整风运动,而针对党内和社会上出现的一些情况,毛泽东和

党中央对当时的形势作了错误的估计,认为“毒草共香花同生,牛鬼蛇神与麟凤龟龙并

长,这是我们所料到的,也是我们所希望的。”“毒草是要锄的,这是意识形态上的锄毒

草。…”党中央改变了过去对“双百”方针的解释,夸大了以其来进行阶级斗争的目的。

意识形态领域是贯彻“双百”方针的重要场所,既然意识形态领域的阶级斗争被过分夸
大,“双百”方针也就失去了赖以存在的土壤,其遭受挫折也就在所难免了。

第二,对“双百”方针功能的错误运用。由于“左”倾主义思潮的影响,党中央转换

了对“双百”方针宣传的重点,一时间批判成了“双百”方针的主要基调,它所应有的

建设功能被批判功能所排斥。在文化建设上,处处着眼于批判毒草,批判修正主义,批

判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潮等等,使“双百”方针的方向和性质发生了扭曲,致使斗争

不断升级,且将矛头指向了知识分子,大量人民内部矛盾问题被当作敌我矛盾的问题,

许多科学上、艺术上的是非问题被当作政治问题,曾经一度活跃的文化学术氛围被紧张

的阶级斗争气氛所代替。此时,“双百”方针已经不是最初的以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为

指导,而走向了“以阶级斗争”思想为指导;没有把“双百”方针作为文艺发展的政策

而是把它看成了阶级斗争的手段。在“双百”方针执行的过程中,把重点放在阶级斗争、

政治斗争和意识形态两条道路的斗争上,着重通过斗争克服资产阶级思想以实现发展马

克思主义的需要,以此来论证“双百”方针的必要性和正确性。

可以说,“左”倾错误思想的指导必然影响到了“双百”方针的贯彻执行。自此以后,

直至文化大革命期间,“双百”方针完全失去了贯彻执行的政治环境和社会条件,几乎名

存实亡。在这种错误思想的指导下,先是在反右斗争中把不少“香花”打成“毒草”,接

着在“反修”斗争中又有许多文艺作品遭此厄运,文化大革命时期。更是有过之而无不

及,文艺界“一花”独放,“百花”凋零,一派“我花开后百花杀”的萧索景象,为文学

艺术的发展带来重重阻力和厄运。

3.2.2对文艺与政治关系的混淆不清

在“双百”方针的受挫过程中,党中央对文学艺术采取政治和艺术的双重标准来衡

量,而对两者的关系混淆不清,过分强调其阶级性和政治标准,突出了政治对文艺的制

约性,忽视了文艺的相对独立性。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

话》中就指出:文艺批评有两个标准,一个是政治标准,~个是艺术标准,政治标准第

一,艺术标准第二。强调“文艺服从于政治”,“文艺从属于政治”。这在当时特殊的环境

和条件下应该说是无可厚非的,但如果在和平时期还过分强调文艺并拔高政治标准,则

文艺就会失去其本身的功能和特性,就会阻碍科学文化的繁荣发展。在“双百”方针的

提出之际,虽然明确指出要区分艺术、学术问题和政治问题,而对于如何区分,区分的

具体标准是什么,到底什么属艺术、学术问题,什么属政治问题,毛泽东本人始终没有
阐述清楚这一问题,最后在具体操作中仍以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

题》中所提出的如何区分香花和毒草的“六条”政治标准为基础,而对于文艺问题的复

杂性及其与政治思想问题的复杂关系却将之简单化、绝对化,他说“我们提倡百家争鸣,

在各个学术部门可以有许多派,许多家,可是就世界观来说,在现代,基本上只有两家,

就是无产阶级一家,资产阶级一家。或者是无产阶级世界观,或是资产阶级世界观。””’

在当时我们那样一个文化科学极不发达的国家,人们根本分不清楚什么是学术问题,什

么是世界观问题、政治问题。随着1957年“反右派”斗争扩大化之后,更严重地混淆了

艺术、学术问题与政治问题的界限,文艺界、学术界的很多问题都被上升为政治问题加

以批判打击,动辄给文学艺术家戴上政治帽子,在文艺界大搞政治批判,这在“文革”

期间是尤为普遍的,严重地阻碍了我国文学艺术的繁荣发展,并对广大的文学艺术工作

者造成了极大的伤害。文艺界的艺术标准和政治标准的混淆,导致过分强调其阶级性和

政治标准,致使整个文艺界一片死气沉沉,艺术上一片荒芜,学术上万籁俱寂,“双百”

方针也就失去了其本来的意义。文学艺术是生产关系总和构成的社会经济基础的上层建

筑,是上层建筑中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产生并服务于一定的社会基础、社会存在,

文艺反映政治是阶级社会对文艺的一个要求,但除此之外文艺还有其自身的相对独立性

和发展规律,我国在“双百”方针执行的初期就是因为没能注意到文学艺术的这种复杂

性,片面强调其阶级性和政治标准,结果为文学艺术的发展造成灾难。

3.2.3对文艺工作者阶级属性的错误定位

“双百”方针作为党和国家指导文艺工作的根本性方针,要使其真正成为社会性的实

践,把它从方针变成文学艺术领域中的现实,最终得依靠广大文艺工作者。文艺工作者

作为文学艺术的创作者,既是先进文化的传播者,也是实行“双百”方针的主要对象。

在“双百”方针提出之后,特别是在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多次对“双百”方针进行系统

阐述后,文艺界欢欣鼓舞,感到知识分子的春天来临了,但是对文艺工作者身份的定位

与认识党中央却始终没能达成共识,这为“双百”方针的贯彻执行及文学艺术的繁荣发

展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首先,对文艺工作者阶级属性的错误定位使文艺工作者丧失了创作的积极性。在20

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知识分子尤其是文艺工作者始终被归为资产阶级一类,毛泽东

对知识分子始终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他们,认为他们是从旧社会过来的,有些曾为国民

19
党服务过,属于小资产阶级范畴,需要接受思想改造。在“双百”方针贯彻执行受挫的

时期里,文艺工作者和广大知识分子始终被归为资产阶级一类,将其视为团结和改造的

对象,而不是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于是对文艺工作者和广大知识分子不是信任依靠,

而是改造,这就使得“双百”方针成了对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进行思想斗争的“正确方法”

了。形形色色的批判运动把一批又一批有创造力的文艺工作者、理论家及其他知识分子

打入另册,剥夺了他们进行创作的权利,设置了一道又一道的思想禁区,禁锢了人们的

思想。当文艺工作者和广大知识分子终于领悟到“双百”方针不过是一个批判与斗争的

“阴谋”时,那原本要充分调动起的创作积极性的意愿也就必然成为泡影,从而使“双

百”方针的实旌效果受到严熏影响。

其次,对文艺工作者阶级属性的错误认识带来了对文艺工作者创作的过度警惕,使文

艺创作严重受限。在“双百”方针受挫的时期内,由于领导者坚持认为文艺工作者是小

资产阶级的代表,所以,自然而然的就将文艺创作看作是宣扬小资产阶级思想的作品,

对这些作品大加警觉,这种情况持续到最后就演变成为对一些文艺作品妄加解释和批判,

并且将文艺作品的内容与创作者的思想倾向主观地联系在一起,无视文艺作为一种意识

形态所具有的特殊性以及文艺工作者进行创作的复杂性。当时,无论是文艺作品还是文

艺工作者都面临了巨大的灾难,文艺作品的内容与形式被加以限制,而文艺工作者常会

因为自己作品的内容遭到厄运。“双百”方针作为指导文学艺术健康发展的方针政策,已

彻底丧失了其作用。

最后,由于对文艺工作者和知识分子属性的错误定位,使得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丧失了

一支强有力的队伍。实际上,文艺工作者及广大知识分子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只要其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就应该视其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依靠力量。

丧失了文艺工作者这支文化创造者的队伍,“双百”方针也只能成为~个口号,它的执行

有名无实,遭受挫折也就理所当然了。
4.新时期“双百”方针的有效贯彻执行

1978年5月,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轰轰烈烈地展开,为文艺界战胜多年来的

“左”倾思想,完全恢复执行“双百”方针奠定了基础。1979年10月,第四次全国文代

会开幕,邓小平同志代表党中央致祝辞,他说“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不是发号施令,不

是要求文学艺术从属于临时的、具体的、直接的政治任务,而是根据文学艺术的特征和

发展规律,帮助文艺工作者获得条件来不断繁荣发展文学艺术事业……文学批评领域的

行政命令必须废止……写什么和怎么写只能由艺术家在实践中去探索和逐步求得解决。

在这方面,不要横加干涉。”在《祝词》的影响下,党的文艺政策才开始从根本上强调

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切实保证人民内部政治民主和艺术民主的权利,

为文艺的发展带来了积极影响,使文艺界出现了一片繁荣景象。八十年代以后,小说和

诗歌出现了全新的创作局面,戏剧、绘画和音乐在形式上的探索和革新也取得了喜人的

成果。从中我们不难看到,只有坚持地贯彻执行“双百”方针才能使文学艺术获得健康

发展。而在新时期,如何使“双百”方针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为我国先进文化建设创

造良好的条件,是我们不得不面临的又一严峻课题。以下通过对“双百”方针提出后前

二十年经验教训的总结,从四个方面分别阐述新时期“双百”方针的有效贯彻执行。

4.1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反对教条主义思想的干扰

从“双百”方针受挫的二十年中我们可以看到:党的指导思想的偏“左”或者偏“右”

都不利于“双百”方针的贯彻执行,都会从很大程度上扼制文学艺术的发展,这就要求

我们在贯彻执行“双百”方针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只有马克思

主义思想才能和教条主义作斗争,才能从根本上防止“左”和“右”的思想倾向发生,

才能更好的保证“双百”方针的有效贯彻执行。

首先,“双百”方针与生俱有的马克思主义性质决定了贯彻“双百”方针必须坚持马

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马克思主义认为,真理是发展的,是通过对立方面的斗争与统一

推进的,对待思想斗争应当采取说理的、批评的方法来解决,而不能用行政命令的方法

来解决。毛泽东同志通过总结真理认识发展规律,运用对立统一的学说,才创造性地提

出了这个指导我国文化事业的方针。贯彻“双百”方针,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
酉塞王些叁堂堡圭堂堡垒塞=================一
指导,使马克思主义在文化领域的“百家”中占主导地位,在“争鸣”中起指导作用。

只有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正确指导下,“双百”方针在贯彻执行中才不会偏离方向。

其次,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能够在“双百”方针的贯彻执行中保证争鸣沿

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达到探求真理、殊途同归的效果。马克思主义是从根本上揭示自然、

社会和思维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体系,它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基本方法是我们认识

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与创新精神,使之能够吸收和改

造两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同时,也为这种学科、学派从内

容和形式上进行多方面深入的探索和创新开辟了广阔空间,并保证它们以各自不同的特

色从不同方面日益地接近客观真理,共同推进人类对真理多角度、多层次的认识,推进

人类文明的发展。“双百”方针中的“百家争鸣”不是为争鸣而争鸣,而是为了辨明真理,

这就需要在马克思主义这一普遍真理的指导下,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通过说理的、健康的讨论、争鸣。澄清各种似是而非的理论观点,达到真理性认识。如

果离开马克思主义指导进行争鸣,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就会滋生繁衍,各种伪

科学和文化渣滓就会随意泛滥,各种谬误就会大肆宣扬,人们的思想就会更加混乱,就

达不到探求真理的目的。

最后,今天在多元思想文化交织并存的条件下,要做到把握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牢牢占领思想文化阵地,就要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

指导下,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武器,观察实际,把握时代,明辨是

非,扶正祛邪,发挥马克思主义引导时代精神的价值导向功能。在文艺创作和学术争鸣

中需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通过马克思主义与各种思想文化的交锋,在比较和竞

争中发挥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批判功能和理论整合功能,真正达到“双百”方针指导下的

“多样性的统一”。

可以说,贯彻“双百”方针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只有这样才能保证

“双百”方针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保证文学艺术的发展方向。同时,我们反对以僵化

的教条主义态度看待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简单地理解为照抄照搬的错误做法。强

调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绝不是教条式地搬用,或者是脱离实际地从马克思主义

一般原理去抽象推论,或者用它的个别理论去代替具体的科学研究,而是要深刻领会其

精神实质,努力把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历史观、价值观、认识论、方法论作为研究和分

析问题的最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通过说理的、健康的讨论,来研究和分析新情况、
叛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澄清各种似是而非的理论观点,使文艺创作和学术研究沿着正确

的方向健康发展。

4.2正确处理文艺与政治的关系

在对“双百”方针贯彻执行过程的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到,“双百”方针实施的初期,

党对文艺与政治的关系上一直存在着片面的认识和理论的失误,过分夸大了政治对文艺

的制约与主导作用,将文艺置于政治之下,规范为从属关系。由于没有正确地处理文艺

与政治的关系,将很多涉及文艺界自身发展规律的问题都当作政治问题来解决,将文艺

界内部的争鸣也都当作政治问题加以对待,使得“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最终仅成为一

个口号,在很长一段时间,尤其是在文化大革命时期更是没有得到很好地贯彻执行。可

以说,只有对文艺与政治的关系有了正确的理解,才能更好地贯彻执行“双百”方针。

以下将从两个方面对文艺与政治的关系作具体的阐释:

4.2.1文艺与政治的区别之比较

在意识形态领域,文艺与政治始终形影相随,密不可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

在人类文明史上,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首先是从事物质生产活动,用以满足人类吃、

喝、住、穿等物质生活需要,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活动。而“那些

法律的、政治的、宗教的、艺术的或哲学的”因素是“意识形态的形式””,。由此可见,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文艺与政治皆属于意识形态的上层建筑。虽然如此,但文艺与政治

却是有着各自特点的互不统属的两个部分,它们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首先,文艺与政治在社会结构中位置的不同。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在以生

产劳动为基本形式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社会系统,是由社会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文

化结构构成的。社会经济结构是指同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这是社会的经济基础。社会政治结构是指政治法律设施、政治法律制度及其相互关联的

方式。社会文化结构则指的是包括艺术、道德、政治法律思想、科学、宗教、哲学等一

切观念形态组成的有机系统。文艺与政治关系中的政治,既指政治法律设施和政治法律

制度,又指政治法律思想。在社会系统中,文艺与观念形态的政治并处于社会文化结构

之中,又与作为设施和制度的政治分处在不同的社会结构之中。

其次,文艺与政治与经济联系的紧密程度不同。艺术不像政治一样和经济的联系非
常紧密,恰恰相反,正如恩格斯所说它属于那些“更高悬浮于空中的意识形态”,当经济

基础发生变更时,艺术的变化则显得缓慢而漫长,“只要它能真实地反映人类的社会生活、

思想感情和心理愿望,反映人们对美好事物的积极追求和热烈向往,具有一定的认识价

值和审美价值,人们就会长久得欣赏它,把它作为创造更美的艺术品的借鉴和思想材料

而加以保存。州”1此外,虽然文艺和政治对经济基础都具有反作用,但在阶级社会,政治

最本质的东西就是政权,它是一定经济基础的最直接、最集中的反映和表现,所以政治

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更大更直接,而文艺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要以政治为中介才能发挥。

再次,文艺与政治各自的发展趋势不同。它们作为两种社会意识形态的形式,有着

各自独特的形成、演化历史和发展趋势。文艺是最早出现的一种社会意识形式,起源于

人类的生产劳动,最初的音乐和诗歌,产生于原始人在劳动中发出的有节奏的“劳动号

子”,舞蹈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简单重复,当出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分工之后,才逐

渐发展为音乐、舞蹈、绘画、雕塑、戏剧、建筑等具体的审美艺术形式,艺术不仅存在

于阶级社会中,而且将与人类社会生活共同存在下去,并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繁荣发展

下去。而政治则是阶级和国家出现后形成的,是阶级社会里特有的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

的形式,它直接地、集中地反映某一阶级的根本利益和要求,是随着阶级的产生而产生,

随着阶级的灭亡而灭亡。这也就是说,文艺是永恒的,政治是人类社会一定阶段所特有

的。

最后,文艺作为一种意识形态,除了具有意识形态的一般特点之外,同时还具有自

身的特点。文学艺术的独特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文学艺术的本质在于它的首创性和个性。文学与艺术作为对人们社会生活的

反应和思想感情的流露,是作家艺术家依据现实事物按照美的规律能动创造的结果,它

是能动的反映而不是强制性的。就文学在人类文化要素中的地位和特征而言,它是以个

入独创性为前提、以形象思维为特征的艺术创造,是最自由、最活跃的。列宁在《党的

组织和党的文学》一文中指出:“无可争论,文学事业最不能做机械的平均、划一、少数

服从多数。无可争论,在这个事业中,绝对必须保证有个人创造性和个人爱好的广阔天

地,有思想和幻想、形式和内容的广阔天地。““1对艺术来说,如果按统一的标准生产标

准化的产品,那只能是工厂车间机器操作出来的死的物件,不可能是艺术品。因为它失

去了作家灵魂的贯注,失去了性灵的活力。西方一位哲人指出:“人们都要记住,没有一

件事不是有某一个人第一个做出来的;人们还要记住,现有的一切美好事物都是首创性
理羹型垡篓墅圭塑型婆二:::::::::::::一
所结的果实。”““

第二,文学与艺术具有审美的价值。文学的审美是指作家按照美的规律,关照和反

映客观生活所创造的艺术美,并以此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使人们从中获得美的享受和

教育的一种本质属性。美与生活是分不开的,人在生活中总是为了美好的生活理想而生

活和斗争的。作家艺术家为了表达生活理想,总是根据自己对生活的感受与认识,通过

对生活的具体描绘、对艺术形象的生动刻画,反映他对生活感受与认识,反映他对生活

的情感与态度、理想与愿望,唤起人们思想感情上的交流与共鸣,激发人们对未来美好

生活的追求与向往,以及对丑恶事物的憎恨与唾弃,从而达到陶冶人们的情操、净化人

们灵魂的目的。对文学作品而言,它的审美价值体现在文学形象中,它能引发读者喜悦、

热爱、欢乐、崇高等情感,唤起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想象和追求。

第三,文艺具有诸多的社会作用。在阶级社会中,文艺不可避免的会被打上阶级的

烙印,成为统治阶级的宣传和教化工具。然而,除此之外,文艺还有其他的社会作用,

如具有对社会、自然和历史的认识作用;对人们的心理、情感和性格进行陶冶的美感作

用,以及文艺作为一种特殊手段自原始状态的文艺以来就存在的娱乐作用等等。比如,

文学与艺术的娱乐作用为人们的精神自由、想象自由提供了一片澄明之境与林中空地,

使人类丰富充溢的精神力量得以在文学与艺术作品中徜徉、飞升、超越。

由此可见,文艺与政治的不同特点,文艺自身的特性,文艺对社会生括的能动反映

都决定了文艺在反映社会生活的时候有自主选择的权利,而社会生活表现的纷繁复杂性,

又决定文艺内容的多样性。当然文艺作品也可以反映政治,但它只能作为文艺作品内容

的一个方面,其他还有很多侧面,诸如:生产劳动、科学研究、社会交往、伦理道德、

宗教活动等等,也是文艺反映的主要内容。如果在制定文艺政策的过程中,只一味的要

求文艺从属于政治,去反映政治的方方面面,其结果只能使文艺丧失其自身的特性,失

去其繁荣和发展的活力。

4.2.2文艺与政治“对话”关系的辩证理解

当今文艺界对文艺与政治的关系一直处在争论中,在中国当代各种关于文艺与政治

关系的理论中,有两种最为有影响的理论,一是从属论,一是平行论。从属论的核心观

点认为文艺从属于政治,是政治斗争的工具,比如中国当代政治论诗学的核心就是以政

党政治的观点、立场和标准来要求、解释、衡量和评价文学现象。直到80年代前,这种
从属论都是关于文艺与政治关系的最为权威的理论。平行论的核心观点则认为政治与文

艺不是谁从属于谁的关系,而是一种平行的、谁也不属于谁的关系,文艺是独立于政治

之外的,保证文艺独立和超越政治的重要因素是文艺的审美特性和形式特性,它矫正了

传统政治论诗学忽视文艺审美特征的致命弱点,具有不可否认的价值。笔者认为,上述

两种观点都有其偏颇之处,其一因为文学不可能与政治是一种简单的从属关系、工具关

系,诚然在阶级社会里,文艺不可避免的会打上政治的烙印,受到政治的影响,甚至具

有政治性,但文学与艺术不一定要成为政治的工具;其二,文艺也不可能与政治是一种

完全独立无关的平行关系,在政治语境中,不仅政治总是有意无意地要影响文学与艺术,

以各种方式介入文艺,就是文艺自身也明显或隐蔽的与政治相关联。在以下的论述中,

笔者认为文艺与政治既不是一种从属关系,也不是一种平行关系,而是一种双向互渗互

动的关系,实际上是一种对话的关系。对话的前提是对对方存在独立性的确立,同时也

是双方互渗互动关系的确认;对话双方既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同时又是我是我、你

是你的相对独立的关系,这是对文艺与政治关系的辩证理解。政治与文艺的“召唤与应

答”对话关系,集中体现为:~方面,政治对文艺是有重要影响的。在阶级社会中,政

治作为统治关系的社会中最重要、最广泛、最有影响、最有覆盖性和渗透性的因素,总

是要对包括文学艺术在内的一切社会意识形态发出认同性召唤,将它们纳入自己的世界;

另一方面,文学艺术要对政治的召唤以自己的方式做出应答,或者认同,或者抵制,或

者逃逸,或者漠视等等。

首先,政治对文学艺术有着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

第一,在阶级社会中,政治集中表现为阶级与阶级之闻的矛盾和斗争,各种阶级斗

争给予文学的性质和方向、艺术的表现形式和内容以深刻的影响。比如欧洲18世纪启蒙

运动时期的文学,同当时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暴政、反教会的斗争直接相呼应,著名作

家狄德罗、莱辛等都积极投身于社会政治斗争并成为启蒙运动的领袖。再如19世纪俄国

人民反对农奴制度的激烈斗争直接影响到文坛,推动了文学的发展,形成了批判现实主

义的高峰,涌现出普希金、果戈理、托尔斯泰、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一大批作家。

第二,作家总是以一定的政治观点去观察和评价生活,并把自己的政治观点渗透到

作品的艺术形象中去。这是因为文学艺术不只是为了审美而创造出来的,文学与艺术创

造的动机是复合而不是单一的,在这种复合动机中,作家、艺术家不可避免的要介入社

会生活、社会政治;同时,作家、艺术家作为一个群体,他们的社会生活、存在方式、
性格特征在一个统治关系的社会中,总是直接或间接地与政治有某种关系因而具有政治

性。

第三,政治对文学与艺术的影响直接、深刻而巨大,它不仅影响具体的作家、艺术

家的作品,还可以影响到文学思潮、文学运动、文学和艺术的创作方法、文学艺术的风

格流派,以及题材、体裁、内容等诸多方面。政治既可以促进文艺的健康成长、繁荣发

展,也可以迫使文学与艺术的窒息、凋败、甚至几近毁灭。欧洲中世纪的教会统治时期

和我国的“文革”时期就是政治对文学与艺术进行压制的例子,而新时期中国文艺的繁

荣发展,恰恰是清明政治对文学与艺术发展所起的促进作用。

其次,文学艺术对政治亦具有反作用,从一定程度上也会给政治带来深刻影响,具

体表现在:

第一,文学与艺术要广泛的反映社会生活,表现人的全部活动,必须触及政治领域。

比如,俄I雪著名剧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在他的剧作中,把俄国农奴制社会描写为一个黑

暗的世界,他通过对现实生活的真实而深刻的描写,揭露了反动的社会制度、专横的统

治权力、荒谬的政治原则和野蛮的生活信条,这就不可避免的会引起广大观众和读者对

现存社会、现存制度的怀疑和警惕,从而给政治以有力的影响。政治斗争激烈的年代,

进步的、革命的文学往往从不同程度反映了现实的政治运动,成为团结群众、教育群众、

打击敌人的有力武器,对政治斗争的发展进程产生重大影响。例如,我国“五四”以来

的革命文学有力地推动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

第二,文学与艺术对政治有着重要的先导作用。文学与艺术会对政治发出召唤,这

种召唤的立足点是对政治的审美超越。文学艺术总是从审美理想的高度来关照政治和评

判政治,因此,它不仅可能对某些政治生活、政治集团、制度、设施、观念和心理做出

认同性判断,更可能对它做出超越性判断,即使这些政治构成因素从具体历史进程来看

是有必要的和有进步意义的,但从文学艺术所执守的审美理想的高度看,仍有许多方面

是需要超越乃至否定的。文学艺术对政治的召唤要求是从对现实的肯定和自我陶醉转向

自我的检讨、批判、超越和对理想的追求与趋同。如在中国70年代后期,当政府还维持

着对天安门事件的错误判决时,一部《于无声处》平地惊雷,用艺术的方式对天安门事

件作了完全相反的评价,它对政府改变自己先前的错误判决,做出为天安门事件平反的

政治决定起了重要的引导和促进作用;当党还没有对反右运动在理论上做出否定性裁决

时,一部《天云山传奇》已经以艺术的方式对它做出裁决,其后才有党对包括这些事件

27
鸢童至些!:堂堡!!堂堡垫塞

在内的若干重大历史问题的彻底检讨和重新评价。这些当然不只是文学艺术在起作用,

但文学艺术显然在其中起到了相当重要的先导作用。由于文学艺术具有对现实政治的超

越和趋同社会理想的特性,一个时代的政治如果对文学艺术召唤的应答只要是认同性的

话,那么这个时代的文学艺术往往是富于激情、幻想性和积极向上的特征的;相反,政

治对文学艺术的召唤主要持否定性应答社会姿态的话,文学艺术往往就会表现得比较平

庸、灰暗乃至污浊。

最后,对于文艺和政治的关系,我们要辩证的看待,不能做简单和片面的理解。文

艺与政治同属于上层建筑范畴,有各自独立的地位和作用,他们之间是互相影响、双向

互动互渗的对话关系,既不是主从关系,也不是平行关系。政治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手

段,同文学艺术一样,我们不能让一种手段为另一种手段服务,否则就失去了手段的实

践目的。由于文学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广阔性和深刻性,政治很可能就成为它所反映的

内容但又不是文学艺术的唯一的内容,如果把反映精神生活的友情、爱情的作品也政治

化是十分片面的。文学艺术并没有什么固定不变的政治本性或本质,文学艺术有没有政

治性取决于我们是否将其放在特定政治语境中去考察和言说。如果将文艺活动放置于一

种纯艺术的语境中,文艺被突出的必将是它的艺术性而非政治性的功能;如果将文学艺

术置于语言学环境中来谈论,文艺就将被赋予语言学或超语言学的功能;将文艺放置于

审美活动的语境中,文艺就将被赋予审美功能:而将文艺放置于一种与社会政治构成的

语境中来谈论,那么其间所有进入这一语境的文学艺术现象都将被赋予政治功能或泛政

治功能。比如说,在文革中,作家和艺术家都用自己的笔来表现工农兵的战斗生活以及

造反派们与“走资派”们的斗争,如果有文艺家不认同这种召唤而去画山水画,写山水

田园诗或散文,那么这种文学与艺术活动在当时的语境中就有强烈的政治性,即对抗或

逃逸当时政治的政治性,而在今天,将山水文学放置到相对宽松的多维性文化环境中来

关照,它的政治功能就会极度淡化乃至完全消失,而非政治的观赏、审美和娱情功能则

将被突出。

Fh此可见,文艺不等于政治,文艺不能附属于政治,文艺不能从属于临时的、具体

的、直接的政治任务,但是同样文艺也不可能远离政治、脱离政治。我们并不是要求每

一件作品都有其丰富的政治内涵,更不是要求文艺工作者在从事文艺创作中,时刻都想

着怎样在作品中突出阶级性和“为阶级斗争服务”而头皮发紧。我们现在的文艺为政治

服务是指文艺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比如艺术家画一个鸡蛋,就不存在什么
酉童工些太生硬±堂位论塞

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及政治纪律问题,也不需要什么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感

性,但画的鸡蛋如果确实可以给人美的享受,这就是在为人民服务,就是符合社会主义

政治对文艺的要求。只有这样,文艺才能在“双百”方针的指导下,更好地在人民的历

史创造中进行艺术的创造,在人民的进步中造就艺术的进步,使我们党领导的社会主义

文艺事业永远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4.3实施正确的对待文艺工作者的政策

在。一双百”方针贯彻执行的前二十年里,我们看到由于在文艺工作者及广大知识分

子问题上存在着的诸种认识上的偏差,才导致了使文艺工作者成为由改造到批判的对象。

因为知识分子被冠以“资产阶级”的帽子,自然遭到种种不公正的对待,以至于遭到摧

残,党对待文艺工作者及广大知识分子的政策也逐步偏离正确轨道。作为“双百”方针

执行主体的知识分子,作为文学艺术的创作者,由于他们本身的地位无法得到确立,就

会使他们自身的创造力很难得以发挥,这就造成了运用“双百”方针的主体与“双百”

方针的实现无法相适应。因此,尽管无论怎样强调贯彻“双百”方针,也不可能达到预

期的目的,这是一个深刻的教训。历史告诫我们:要结合文艺工作者的具体情况和具体

特点,实施正确的对待文艺工作者的政策。

首先,要制定正确的对待文艺工作者的政策,必须对文艺工作者的阶级属性做出科

学的界定,坚持文艺工作者和广大知识分子都是工人阶级一部分的思想。近几年来,江

泽民同志反复提出和深刻论述了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

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通过

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进一步将工人阶级及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同知识分子紧密地联系

在一起,突出了知识分子在工人阶级中的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反复强调知识分

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就是要使他们更好地承担起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文艺工作者

作为先进文化的主要传承者和创造者,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支撑者,只有充分的认

识到其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对其给予正确地认识和评价,才能更好地调

动起他们创作的积极性,促进我国文学艺术的健康繁荣发展。

其次,要制定正确的对待文艺工作者政策,必须对文艺工作者的具体特点有清楚地

认识,主要可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的认识:

第一,明确认识文艺工作者和科技工作者的区别。文艺作品属意识形态领域的产物,
它会潜移默化地对人的思想产生影响,从而对社会发展起到间接的作用,所以,从古至

今,统治者都较为重视对文艺作品的内容及对文艺工作者创作自由的控制。而科技产品

则恰恰相反,科技工作者所创造出的科技产品和科技成果,可以直接带来经济效益,服

务于社会,同时由于科技产品的属性使它们天生距离意识形态较远,不会对意识形态领

域产生影响,所以科学技术工作者相对文艺工作者来说,具有较为宽松的进行科学研究

的自由。事实上,文学艺术工作者应该具有比科学研究工作者更为宽广的创作空间,这

是因为文学艺术不仅具有意识形态性,还应该具有自己的独立自主性,不能依附于政治,

否则就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而作为文艺工作者,他们主要的工作任务是为人类

创作出更多、更好、更优秀的精神食粮,鼓舞人们精神的奋进,满足人们对美的追求,

丰富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而不仅仅是去为统治阶级服务,成为统治阶级思想的“代言

人”。

第二,明确认识文艺工作者的劳动具有复杂性特点。文艺作品的多样性特点要求文

艺工作者必须具有活跃的思维,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对美的独特领悟能力,文艺

工作者的劳动是一种富有独创性的劳动,如果将其的思维束缚在特定的要求和规范之中,

那就很容易会使文艺工作者的创作丧失个性。

最后,制定正确的对待文艺工作者的政策,要尊重文艺工作者的创作成果和创作自

由。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正确对待文艺作品的内容和作家思想倾向的关系。在评价文艺作品时不能

因为文艺作品内容的好坏就去否定作家的思想倾向有问题,客观的说,作品的内容和作

家的思想有一定的关系,但是没有必然的联系。比如说我们不能因为作家在小说中有很

多关于性方面的描写,就说这位作家的思想有严重的问题,或说这位作家是“淫乱之徒”,

这是不科学的。

另一方面,保护文艺工作者的创作成果,不能以政治的眼光和标准对其乱加批判,

要坚持艺术标准为第一评判原则,只要其不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都可以发表。同时,

赋予文艺创作者以相对宽松的创作环境,只有这样,文艺工作者才能真正获得思想的自

由,才能更好地去进行文艺创作。

可以说,只有文艺工作者的地位得到确立,充分地尊重文艺创作、尊重文艺人才,“双

百”方针才能更好地贯彻执行。我们要进行先进文化的建设,必须要依靠文艺工作者不

断地努力。建国后的二十年里,由于我们没有认识到文艺工作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垂窒燮量堑尘茎堡垒釜:一=:=::=::==:::::
中的重要作用,没有很好地做到尊重文艺人才、尊重文艺创作,致使我们失去了建设社

会主义文化的强大力量。今天,在全党和全社会都应该形成一种尊重文艺人才、尊重文

艺创作的风气,必须真正发挥文艺工作者的作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进行社会

主义先进文化建设。

4.4加强文艺政策的法制化建设

文艺政策是文艺制度最重要的表达机制和表现形式,“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发展

我国文化艺术事业必须坚持的文艺方针,也是繁荣我国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一条生命线。

要全面正确地坚持“双百”方针,一方面要靠广大文学艺术工作者用马克思主义文艺观

指导文艺创作和各项文化艺术活动;另一方面,还需要通过立法和执法来保障文艺政策

的贯彻执行以及促进那些健康向上的精神产品的生产和文化艺术活动的展开,并以法来

限制和取缔那些毒害人民灵魂的“精神垃圾”。文艺政策的法制化建设不仅是社会主义文

艺制度法制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而且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更是社会主义文化体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繁荣社会主义文化艺术事业的一个必不

可少的重要条件,文艺政策的法制化建设为“双百”方针更好地贯彻执行起到了坚实的

保障作用。

首先,文艺政策必须要以法的形式固定下来。法是实现政策的重要形式,文艺政策

的法制化是指将文艺方针和文艺口号定型化、规范化和条文化,以便于国家工作人员和

人民群众更好地了解文艺政策的内容与实施,从而正确地执行文艺政策。“双百”方针在

其执行过程中曾出现重大偏差,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双百”方针从提出后从来就没有

以法的形式将其固定来下,更没有以法的形式给予解释,这就造成了在其贯彻执行过程

中领导者可以对“双百”方针随意进行解释,并且可以根据政治的需要曲解“双百”方

针的本来涵义,导致“双百”方针在将近二十年的时间里未被正确地执行。

其次,文艺政策的法制化建设有利于保证文艺工作者的合法权益,使“双百”方针

的执行主体能够在法制大环境下自由地进行文学艺术创作,进而促进文学艺术的繁荣发

展。由于文艺工作者所从事的工作大量都是独立性、创造性的劳动,通过立法,一方面

能使他们充分考虑自己的创作活动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履行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的义务;

另一方面,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其知识产权、创作权利不受侵犯,这样使权利和义务两者

一致起来,无疑会进一步调动广大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一步促进
文学艺术生产力的解放。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对思想理论方面进行了拨乱反正,对

文艺工作的领导有了根本性改善。中央领导虽然一再强调要尊重艺术规律、尊重作家、

艺术家的创造性劳动,保障创作自由,但由于长期存在的“左”的思想的严重影响,对

作家、艺术家的信任和尊重不够,“横加干涉”的现象时仍会发生,这样就挫伤了作家、

艺术家的积极性,削弱了艺术生产力,阻碍了文学艺术的繁荣发展。学者们已经深刻体

会到,要真正解决这个问题,除了继续端正思想之外,还必须采取法律手段来加以保证。

在加快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如何通过法律的手段保障文艺工作者的合法权益,仍是一

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只有几部法律,如《著作权法》,这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还有其

他多种法律。作家写什么、艺术家演什么,在坚持“双百”方针的前提下,都应该享有

充分地自由,并且应当受到法律的保护。作品的审查制度也要以法律为依据,使其纳入

法律轨道。只有有了法律的依据和保障,刁‘能杜绝来自各方面的“横加干涉”,才能真正

使文艺工作者思想解放、心情舒畅,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人民贡献出更多更

好的作品。

总之,文艺政策的法制化建设意在为文学艺术事业的繁荣与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

境。可以说,任何一项文艺政策的制定和执行都要符合法律的精神和规范,离开了法的

支撑和保障,“双百”方针只能成为空的口号,文艺工作者的权益就很难得到保障。
5.新时期“双百”方针的新内涵

“双百”方针作为发展我国先进文化的一项长远的指导方针,要想在新的历史条件

下充分地发挥自己的导向作用,其内涵必然要随时代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地扩大。当前我

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在后工业思潮的影响下,社会文化发生着重大变化,从物质生

活到意识形态,从物质文明到精神领域莫不深深地被后工业社会的种种浸淫着。一方面,

经济全球化使文学艺术面I晦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为我国文学艺术的内容与形式的多样化

发展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由于全球化消费主义文化的影响,加之市场和商业因素的

渗透,又给文学艺术的发展带来了很多不利影响。由此可见,对新时期“双百”方针新

内涵的理解,有利于认清新时期“双百”方针所具有的历史使命,有利于促进文学艺术

的繁荣发展,有利于保证文学艺术的发展方向,更有利于我国的先进文化建设。

5.1“双百”方针的时代性

所谓“双百”方针的时代性,主要是指“双百”方针所应具有的与时俱进的根本性

质。作为我国文学艺术发展总的指导方针,“双百”方针必须时时刻刻同时代的发展紧密

联系在一起,同文学艺术在新时代下的发展变化紧密联系在一起,与日新月异的时代和

文学艺术的发展共同进步,只有这样,“双百”方针才能更好的发挥其对文学艺术的指导

作用。“双百”方针的与时俱迸,就是指该方针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这是“双百”方针要保持其生命力的根本点。所以,今天强调“双百”方针的时代感,

不仅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不仅是文学艺术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促进我国先进文化

建设和促进整个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世界在变化,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在前进,

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在发展,迫切要求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总结实践的新

经验,借鉴当代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在理论上不断扩展新视野,做出新概括。

强调“双百”方针的时代性,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尤其重要。信息技术

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文学艺术发展的“即时性”和“多样性”空前突出,虽然“双

百”方针是鼓励文学艺术事业自由民主发展的一项基本政策,但是在社会发展的今天,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随着文学艺术多样化发展过程中所呈现的多种问题,紧紧要

求“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不够的,怎样在全球化背景之下,更好地促进文学艺术的
繁荣健康发展,是新时代之于“双百”方针的更高要求。新的历史条件下,“双百”方针

必然同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相联系,立足于新的思想和政治基础之上,立足

于新的文艺发展环境和文艺发展多样化的形式之上,使其内涵得到更大的扩展和深化。

5.2“双百”方针的民主性

在新的历史时期,之所以说“双百”方针要具有民主性,主要因为这是文学艺术发

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社会转型、经济上觉醒引发文化上觉醒的必然结果。

要创造民主、宽松的文化氛围,必然要容许和鼓励各种流派和观点的“齐放”和“争鸣”,

只有在自由、开放、宽松的文化环境下,才能充分调动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促进文学艺术的繁荣健康发展。

首先,文学艺术的繁荣发展需要“双百”方针体现出其更强的民主性。“双百”方针

过去主要指的是“形式和风格”以及学派之间的是非长短,即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

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很少涉及思想内容,尤其忌谈政治性和

倾向性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双百”方针则明确要求在创作上提倡不同形式和内容

的自由发展;在艺术理论上,提倡不同观点和学派的自由讨论;只要不违反宪法、法律

和有关规定,一切思想上无害、艺术上可取、能给人艺术享受和娱乐的作品,都允许存

在。显然,这里强调和提倡的已不仅是不同的“形式和风格”,而且也包含着对不同的内

容和不同的观点的提倡,包含着人们自由地从事文学创作和学术讨论的民主权利,突出

体现着艺术民主与学术民主的精神,这是新时期“双百”方针的核心所在。文学艺术的

创作和繁荣发展需要将开放、民主的政治环境作为重要的条件,这样可以为作家、艺术

家创造出良好而宽松的创作环境,使作家艺术家心无牵挂地进入自由的创作状态。同时,

民主的政治环境,解除了文学艺术的枷锁,使文学艺术得以排除非艺术因素与功利思想

的干扰,在自由的创作状态下充分发挥艺术的特性。此外,民主的政治环境,使作家、

艺术家能够得以冲破重重创作禁区,到一个自由的天地去遂游,他们可以运用选择的权

利、发挥想象的自由,实现对现实的精神超越,进而创造出丰富多彩的艺术作品。

其次,学术的繁荣发展也有赖于一个民主的学术生态环境。天下有道,广开言事之

路,若千岩竟秀,酉川争流,学术昌明,百业勃兴。学术争鸣需要一个民主的环境,民

主就是给不同意见以发表和争论的自由,容许批评和反批评,容许犯错误和改正错误。

整个社会如果扼杀思想自由,禁止学术思想的沟通,那只能给社会带来黑暗;如果决策
者们不予大力支持,不能够营造学术交流的民主环境,理论家们就不能及时沟通学术思

想,就会推迟学术发展的进程;如果理论家们形成门户之见,停止学术思想的交流,就

会阻碍学术的进步。当代学术研究工作的规模、难度和代价越来越大,这就要求我们的

学者们要很好协作,特别是比较大的课题,甚至需要多学科的人联合攻关,因此相互之

间一定要搞好配合。决策层和领导者更应该提倡和大力造成学术上的民主宽松环境,促

进学术民主,有目的地开展学术思想的切磋和交流,真正实现“百家争鸣”,以促进我国

的学术研究事业更快地向前发展。

最后,“双百”方针的民主性是时代和文学艺术的发展对其的另一个要求,艺术民主

和学术民主是社会主义政治民主在文艺领域和学术研究领域中的体现,是精神创造和思

想解放的内在要求。可以说,把“双百”方针的立足点定位在艺术民主与学术民主的基

础上,为新时期文学艺术的繁荣和学术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证。针对长期以来特别是

“以阶级斗争为纲”时期所形成的从“左”的方面对“双百”方针的歪曲和误解,邓小

平着重指出:不要把“双百”方针看成是思想文化领域里阶级斗争的手段,而应该看成

是同志式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以及相互交流、吸收、共同发展的手段,并要求有关领导

部门在工作中要充分尊重文学艺术自身的特点和规律,要提倡创作自由、学术自由、讨

论自由、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自由,这都体现着艺术民主与学术民主的精神。总的来说,

今天文学艺术与学术的繁荣发展都需要“双百”方针体现更大的民主性,只有这样,文

艺事业才能有一个民主的生态发展环境。

5.3“双百”方针的包容性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今天,之所以说“双百”方针要具有包容性,这是由当今文学

艺术发展的趋势决定的。当今的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今日的文化呈现出各国各民族

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影响、共同繁荣的局面。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就不能搞闭关自守和狭隘的民族主义,就必须坚持文化的开放性。与之相适应的是,“双

百”方针作为文化繁荣发展的指导方针也应该具有包容性,以开放之姿态和海纳百川之
势吸收和借鉴国内外一切先进文化因素,实现我国文学艺术的繁荣发展。

5.3.1以包窖的姿态接纳文学艺术的新变化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步伐大大加快,它在政治、文化方面的影响也变
酉塞王些友坐殛±堂位垃塞

得越来越突出,呈现出经济全球化向文化领域延伸和拓展的迹象。在经济全球化进程加

快发展的今天,人类文学艺术的发展也进入了前所未有的新阶段,文学艺术的发展开始

具有多方向、多层次、多方式的性质,呈现出绚丽多彩的新局面。表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在全球化时代,文学艺术的内容呈现出以往任何时代都无法包容的新内涵。

这种内容的扩充,既是社会物质条件发展的必然结果和主要表现,也是社会进步的新动

力。从文学艺术的内容来讲,对社会发展冲击最大的就是以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发

展,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才开始出现的新的信息传递方式,但是它自

产生以来,就一直扮演着比信息传递方式丰富得多、复杂得多的角色。比如以文学的发

展变化为例,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文学的内容和形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

文学的文本形态的改变,传统文学主流文本形态是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现今由于

电子技术的使用和市场化操作行为等因素的影响,网络作品、影视作品、动漫作品、流

行歌曲、手机短信及小说、口袋书等日渐成为大众文学阅读文本的主流形式;另一方面,

文学书写姿态也有所改变,电脑、网络、写作软件等技术手段正有取纸介质文本书写而

代之之势;手机、摄影、身体姿态等也跃跃欲试,欲分文学写作一杯羹,这种抒写姿态

的改变增加了文学创作的新鲜感和作者与受众之间的互动效果,也有利于文学产出的批

量与复制,实现大众期盼的审美目的。

其次,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作为人类文化发展的重要形式,文学艺术的形式也出

现了前所未有的丰富性,这种丰富性对世界文化的发展具有突破性意义。经济全球化的

发展,为艺术创作提供了与以往具有本质不同的手段和工具,借助这些全新的方式,各

种具体的艺术形式之间的结合和借鉴更加方便和快捷。绘画、雕塑、舞蹈、音乐、戏剧、

影视等传统形式的艺术门类借助现代科技手段获得了全新的表现方式,三维动画、电脑

合成等技术的成熟,又为许多全新艺术形式的产生提供了以往任何社会所无法比拟的物

质条件。以曲艺的发展为例,随着社会进步和社会精神生活的丰富,传统的曲艺形式都

借助形式的创新取得了新的活力:相声与歌舞、小品的结合产生的‘‘表演相声”、“歌舞

小品”、“相声MTV”等曲艺表现形式,以更加多样化的表现手法,对传统文艺形式的更新,

都丰富了曲艺本身的内容,这已经成为社会公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内容。此外,杂技与魔

术的同台献技,成为现代曲艺的独特风景。再如,以前,当我们曾为电影或电视剧中出

现一些特技镜头所叹息不止的时候,而今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我们知道现在运用

电脑处理与加工,可以使我们每个人轻而易举地实现“上天入地”、纵横四海。运用现代
一=::::::::=一:=: 耍塞三些查堂堡圭堂垡g;圣::==:

科技,我们可以轻而易举地把许多泛黄的老照片变成可以长久珍藏的数据光盘,还可以

把我们最近的生活写真处理成一幅极具沧桑感的“旧”照片。可以说,无论是国内还是

国外,艺术形式和艺术门类的丰富发展都对文艺内容的丰富和发展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

影响,使我们的生活发生着新的变化。

最后,文艺创作者队伍的不断扩大。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人们的思想意识和认

识水平也得到了十分显著的提高,在文化发展进程中强调自己的声音,努力掌握文化发

展的主动权,成为越来越多的群体和个人追求的目标。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过

程中,自我意识的觉醒和独立意识的增强成为时代发展的客观趋势和必然要求。在此背

景下,作为文化主体的人,呈现出群体化和个体化并存的新特点:一方面,由于交往的深

入,人们会形成原来不存在的全新群体形式,在这些群体形式中,人与人之间联系更加

密切:另一方面,对个性的不懈追求又使得人把对自我实现的观念贯彻到日常生活的方

方面面,从而不断突破已有群体的局限,形成新的群体形态。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原来

占据主导地位的文化群体悄悄退出历史舞台,成为人类文化发展的定格,而取而代之的

新群体,必然以一种原有群体无法包容的新的方式进行发展。比如,今天作为文学家这

一群体的人的身份越来越模糊,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文学门外汉,他们与专业作者共烹

文学大餐,像黄口小儿写长篇流浪记,少男少女写校园青春,耄耋老人写似水流年,工

薪一族有“奋斗苦史”,成功人士有“创业秘闻”,以至于食谱、菜单、求职经验也可以

如小说、散文一般写出,人人都可以将自己的感悟写出,使作家群体具有广泛的丰富性。

总的来说,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要求“双百”方针以包容的姿态面对文学艺术的

新变化,文学艺术的新变化又为文学艺术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双百”方针的包容

性必然给文学艺术的进一步繁荣健康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5.3.2以包窖的姿态合理对待中、西方文化

在当今世界,任何一个民族要发展自己本国的文化,都必须将自己的文化纳入世界

文明发展的轨道,否则只能导致其文化的落后。文学艺术的发展要求“双百”方针以包

容的姿态接纳西方的文化,这里所讲的“包容”并不是说一味地对所有的外来西方文化

都采取按纳的态度,这是因为不同文化之间的交往总是不平等的,强势文化总是寻求支

配、征服和兼并弱势文化,不同文化之间的交往不仅仅是融合、交流的关系,而且更是

文化竞争和斗争的关系。当前,中西文化从本质上说是社会主义文化与资本主义文化的
西童工业太堂堡主堂堡垒塞竺!!!!!!!竺========一
博弈。今天,我们所说的对西方文化的包容,其最终目的就是要获取文化领域的主动权

和领导权,吸收并消化西方文化的优胜之处,将它们吸收、整合到中国文化当中,提高

并确立中国的文化优势,增强中国文化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在日益激烈的中西文化竞争

中立于不败之地。

首先,以包容的姿态合理对待境外的流行文化。拿港台流行歌曲为例,改革开放之

后就开始传入内地。在改革开放之前,人们传唱的歌曲大多以国家、阶级、领袖、革命、

战争、劳动、故乡等为主题,并主要表现为质朴、刚劲的风格,而日常生活中普通人的

微小琐碎的苦恼、困惑、喜悦,以及温柔、伤感、慵懒等情调和感觉则很难进入艺术表

现的视野。自中国转入和平体制时期,以往的政治意识形态的动员方式逐步淡化,人们

需要与和平体制相匹配的新的文化形式,港台流行歌曲便填补了这些长期缺失的空白,

因而在中国内地迅速传播开来。对待这些流行文化,既要肯定它们对日常情感的正常慰

藉、娱乐、休闲功能,也应警惕其低俗、萎靡、浅薄等不健康的方面。我们一方面应将

其限制在一定的层次和范围内,避免流行文化尤其是其中的消费主义观念对社会价值观

所产生的全局性影响;另一方面,又应当支持流行文化中健康有益的部分,使之成为我

国先进文化的必要补充,同时,更应当借鉴、利用流行文化的某些机制和形式,发展和

传播先进文化,使之能够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切合人们的真实的感受和情感需求。近年来,

电视连续剧《激情燃烧的岁月》等的热播,就是这方面的成功范例。

其次,以包容的姿态合理对待西方学术文化。在以往的计划经济时代,借助国家意

识形态,中国建立起了一整套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门类比较齐全的学

术研究和文艺创作体系。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以往的中国的文艺和学术是在相对封

闭的环境中,依靠国家意识形态的保护而完成的。缺少同国外特别是西方不同思想体系

的学术文化的直接交流和交锋,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自身免疫力和战斗力的增强。

改革开放后到今天,西方的学术和文艺思潮大举涌入,采用西方的理论体系、方法和概

念范畴进行学术研究,采用西方的文艺观念和方法进行创作已成为时尚。但是,学术研

究是国家对客观世界和社会历史所进行的理性观察和系统思考,文艺创作则是对一个国

家群体情感和想象的表达,它们负有为国家的发展提供内在的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的责

任。西方学术文化产生于一个与中国迥然相异的社会系统,表达着完全不同的世界观、

价值观和利益立场,这就决定了中国无法简单地照搬西方的学术文化。今天,提倡“百

花齐放,百家争鸣”,在包容和允许西方各种文化流入并和我国文化融入的同时,我们也
要有清醒的认识,既要在整体上对西方文化的阶级观和思想体系采取反思的、批评的态

度,又应当吸取、借鉴其合理的成分和因素,以求尽快建立适合于中国国情和国家利益

的学术思想体系和文艺创作体系。

最后,以合理的态度对待中国文化。文化的发展具有很强的继承性、延续性,任何

新文化都要面对传统,都是在传统文化基础上以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方式进行的创新,

我们在包容西方先进文化的同时,也要以合理的态度对待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

化是一个丰富复杂的体系,具有多方面多层次的内容,其中既有很多有益于现代社会发

展进步的内容,也有桎梏现代社会发展创新的因素。我们应该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

物主义的科学态度,立足由于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和历史任务的客观要求,剥离传统文化

中的各种杂质,提炼出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优良的民族文化传统。所以说,今天我

们无论是繁荣我国的文艺事业,还是建设先进文化,我们都必须以前人留下的文化遗产

为基础,合理地选择、继承传统文化中积极、进步的成分,剔除、抛弃其落后、消极的

因素,使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经过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改造不断获得更新。

总的来说,文化交流是文化进步的动力,在文化的相互交流中,交流的各方可以吸

收对方的文化精华作为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营养,丰富自己的民族文化:可以从对方文化

发展的经验教训中获得教益,使自己不走或少走弯路,可以从对方文化的比较中发现自

己文化的弱点,以取对方之长补自己的不足;可以摸准文化发展的时代精神和时代潮流,

发现本民族文化的差距,从而奋起直追。“双百”方针应具有包容性,除了强调对于国内

外先进的文化因素我们都应采取的开放态度之外,更重要的是说我们应在立足本国的基

础上,充分学习借鉴、容纳吸收外国先进的文化成果,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现代

意识为取向,对其认真分析、鉴别、选择和改造,吸取精华,剔除糟粕,以丰富发展自

己。坚决反对全盘西化,吸取世界优秀文化成果,必须做到“洋为中用”,在综合中外优

秀文化成果的基础上,创造出崭新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同时也只有这样,

才能在多种文化的共融中,真正实现我国文学艺术的繁荣健康发展,而不至于在多种文

化的冲击下迷失自己的方向。

5.4“双百”方针的导向性

所谓“双百”方针的导向性是指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双百’’方针除了要担负起文学

艺术繁荣发展的重大任务之外,更应当为文学艺术的发展发挥其正确的导向作用,使文
学艺术事业向着健康的方向繁荣发展,这同样是时代发展所赋予给它的新要求。这是因

为,“双百”方针的“放”和“鸣”,并不是无条件的或是简单的“放”和“鸣”,更不是

乱“放”和乱“鸣”,它追求地是宽松环境下的文学艺术的健康发展。“双百”方针的导

向性主要表现为保证“双百”方针自身的方向性及其对文艺内容、对文艺形式、对文学

艺术工作者的引导四个方面:

5.4.1坚持“三个统一”,保证“双百”方针自身的方向性

保证“双百”方针自身的方向性主要体现在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十六

大报告指出:“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以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

力量。”“双百”方针要保证自身的方向性,就必须做到: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

思想和邓小平思想理论的指导,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贯彻到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

各个领域,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前提,必须符合在安定团结的基础上进行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这个全国人民的最大利益;坚持“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化”的统一;坚

持“双百”方针和“二为”方向相统一的原则。

首先,“双百”方针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有机统

一。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在国家的政治、社会生活中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

符合和体现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双百”方针理所当然要服从而不能违背和损害这一根

本利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应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

开展和进行,如果把“双百”方针错误地理解为不受任何约束,就必然会使我们的思想

陷入混乱,就会危害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无论是文艺工作者,还是哲学社会科学

工作者,以及大批理论工作者在从事文学艺术创作、学术研究及理论探讨时,都应自觉

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并将这种思想认识体现在学术研究实践中。只有这样,才能保
证“双百”方针自身发展的正确方向。

其次,坚持“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化”的统一。在新时期,我们所要建设的

新文化,就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能够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有中国特

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它的基本特征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

会主义的思想道德为核心,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统,积极吸收一切外国的

优秀文化成果,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充分体现时代精神的民族的科学的
要原因有以下三点:
酉宣至些叁堂琢±堂癣追塞:一一,:一一一
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这样的文化必须正确理解和把握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关系。主

第一,主旋律和多样化的统一是生活的丰富性决定的。社会生活是无比丰富多彩的,

虽然任何时代的社会生活都有一个主旋律,有一种“主流生活”,有一种主色调,但这不

等于说一个时代只有一种生活、一个旋律、一种色调。生活本来就是一部多音部组成的

交响曲、一块多色彩的调色板,尤其是今天的现代生活,更是一个多元的组合,文学艺

术作为对社会生活的反映,必须真实地反映多元化社会生活的丰富性。这就是说,我们

主张文艺反映主旋律即主色调的生活,却不能禁止文艺家们去反映主旋律、主色调以外

的生活。社会主义文艺应注重反映生活中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大潮流,也应该描写与

大潮流俱生共进的小浪花,也可以捕捉那些在被大潮流冲刷泛起的泡沫和泥沙。弘扬主

旋律不是要求作家们在题材问题上画地为牢或制造新的禁区,恰恰相反,它要求题材多

样化。可以说,由于生活自身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决定了题材的多样性,从而决定了文学

艺术内容的多样性,决定必须坚持弘扬主旋律与多样化的统一。

第二,弘扬主旋律和提倡多样化的统一,是由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审美需要的

多样性、多层次性决定的。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审美需要从来就不是简单划一的。

诚然,历史文化的塑造,民族文化的熏陶,共同生活习俗的影响,都使同一民族的精神

文化需要和审美需要具有某种趋向性.但这只是相对的,差异是绝对的。我国历史悠久、

地域辽阔、人口众多,不同民族、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经历和不同教育程度的人,

有着不同的文化传统和艺术爱好。所以说,只要内容健康向上,形式上生动活泼,为群

众喜闻乐见,这样的文艺作品都可以在我们的文艺园地里占有自己的位置。

第三,弘扬主旋律和提倡多样化的统一,不仅是对生活的尊重,对人民群众精神文

化需要的多样性的尊重,也是对作家、艺术家创作个性的尊重,是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的

必由之路。主旋律起着引导时代精神、高扬马克思主义信仰旗帜的导向作用,必须坚决

唱响。唱响主旋律,就是要大力倡导和发展主旋律文化,自觉地摒弃那些腐朽没落、低

级庸俗的文化内容,发挥好先进文化团结人民、教育人民的作用,为社会进步提供精神

动力。同时主旋律又需要多彩乐章来呼应,必须融入多样化中并通过多样化来体现。因

此,在唱响主旋律的同时,还要允许争鸣,使不同流派、风格、形式的学术研究、文艺

创作和实践活动竞相发展,形成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局面。

最后,坚持“双百”方针和“二为”方针相统一。“双百”方针与“二为”方针是我

41
国文艺和文化工作的两大总方针、总政策,它们都是在长期的革命文艺和文化工作实践

中形成的,并在实践中受到检验,不断地得到充实和完善,成为我国文艺和文化政策的

两大支柱。这两者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是相辅相成的,不能把它们人为的对立起来、

割裂起来。两者的关系主要体现为:

一方面,“双百”方针和“二为”方针不是简单并列的,它们各有不同的思想内涵,

也各有不同的作用和意义。“二为”讲的是文艺的方向和目标,是文艺的倾向性和政治方

向的一致性,从一定意义上说这具有更根本的性质。比如在目前情况下,我们的各项工

作都要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贡献力

量,文艺工作也不例步},而要实现这种政治方向的一致性,文艺就必须坚持“为人民服

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没有这种政治方向的一致性,文艺工作就会失去正确的

引导,失去它在社会主义事业中应有的位置。“双百”方针强调的是艺术民主,是作家、

艺术家进行自由创造、充分发挥其艺术才能和个性的政策保障,作为艺术民主同时也是

社会主义民主的体现,“双百”方针既是手段,也是目的,但却不是唯一目的,因为社会

主义文艺的最终目的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贯彻“双百”方针就是为了实现

这个目标,因此它是实现“二为”方针的重要手段。

另一方面,“双百”方针和“二为”方针是有机统一的,不能分开。只要“二为”方

向不要“双百”方针,就会忽视文艺工作的规律和特点,限制艺术民主的发挥,影响作

家、艺术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造成思想僵化和“左”的错误。而只要“双百”不要“二

为”,则可能无视文艺的使命和任务,迷失方向和目标,思想上造成混乱与迷茫,客观上

有利于自由化思潮的滋生和蔓延,这是必须警惕的。

由此可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客观上存在着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前者对

于后者具有指导意义。离开“二为”方向的指导谈“双百”方针,文学艺术的发展就会

失去方向,失去目标;而丢开“双百”方针,只谈“二为”方向,就会取消艺术民主,

不注意调动作家、艺术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文学艺术的繁荣也只是一句空话。所以,

在实践中,要协调好二者的关系,准确、全面地贯彻执行社会主义的文艺政策,坚持“双

百”方针与“二为”方向的结合,坚持文学艺术的倾向性与丰富性、政治方向的一致性

与艺术个性的多样性相结合,反对各种错误倾向,保证文学艺术向正确的方向健康、繁

荣的发展。
5.4.2对文学艺术内容的引导

首先,在内容上,要坚决抵制腐朽文化的内容对文学艺术的冲击。在社会主义发展

的初级阶段,虽然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健康向上的大众文化是文化的主流,但是腐朽文

化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地滋生和蔓延,它的消极影响是决不容被我们忽视的。在当

代中国,腐朽文化是指腐蚀人们的精神世界,危害社会主义事业的反动、没落文化。社

会主义腐朽文化有着诸多的表现,如邪教文化、色情文化、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狂嫖

滥赌、极端个人主义等等,都是破坏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腐蚀剂,是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的消极力量。对此,我们必须进行坚决的抵制和批判,努力消除腐朽文化的思想文化

根源,遏制腐朽文化与社会丑恶现象的滋生蔓延,防止腐朽文化对文学艺术内容和形式

的浸染,净化社会主义的文化环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双百”方针的指导下,推

进文学艺术事业的健康发展。

其次,在文学艺术的创作上,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

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比如,在文学批评领域,主要应担负起以科

学的理论武装人的伟大使命;新闻报刊广播电视等舆论阵地,主要应肩负起以正确的舆

论引导人的光荣使命;而文学艺术以审美为特性,以意象创造为特殊规律,具有感性具

体、潜移默化、动人以情、寓教于乐的艺术特性,所以在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方面,有

着自己得天独厚的潜能与优势,文学艺术创作既要表现昂扬奋进的时代精神,又要塑造

生动感人的社会主义新人形象。在迈向现代化的今天,文学艺术要承担起教育、鼓舞人

民尤其是青年一代为社会主义奋斗的责任,要在全面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方面发挥积

极的作用。文学艺术创作不仅仅是感情的产物,而且会体现出一定的思想、道德、文化

价值与理想,它所体现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会对读者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面向现代化的文学艺术,应有现代化的观念与意识,塑造出与现代化进程相适应的理想

人格,也要批评那些与现代化格格不入的病态人格,从而体现出新的人文精神和人文关

怀。用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全面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这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

求文学艺术应做到的事情。

最后,在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促迸文学艺术繁荣发展的同时,要

坚持“提倡有益,允许无害,禁止有害”的原则,因为“百花齐放”不是“百花乱放”,

必须要对作品的有益、无害和有害有一个科学的评判标准,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和增强文

学艺术作品的社会效果,最大限度的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生活需要。当
前,判断作品是否有益、无害和有害,主要有以下三个标准:

第一,作品内容的思想性。这不仅包括作品本身所具有的政治倾向能否为现时社会

和公众所接受,而且包含作家是否具有对社会、对公众的政治责任感等更广泛的意义在

其中,这一条件直接影响作品的自由度。如在美国,政府可以不过问具体创作的内容与

形式,但决不允许作家、艺术家有用文艺作品鼓动公众去推翻政府的自由。

第二,作品的艺术性。一部被公认为是好的或比较好的作品,毫无疑问应具有一定

的艺术水准,包括艺术形象塑造的成功,以及作品的艺术语言、艺术技巧(包括形式美

规律)的成功运用等。而那种粗制滥造,或公式化、概念化的作品,不会被人们所接受,

或虽可流行一时,却不能传之后世。

第三,是否为公共道德所接受。这是说文艺作品的传播,不能违背或损害社会公德,

违背或损害社会公德的作品,非但不被人们所接受,而且也难以在社会上广泛传播。

此外,随着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在今天,对文学艺术作品的评判标准似乎已不能

再用纯粹的政治的、艺术的标准去衡量,其具有的经济价值也将成为一个重要的评判标

准,尽管一部文艺作品的经济价值高低未必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它的好坏,但一部公认

的好作品,必然会以其内容和艺术上的成功而带来相应的经济效益。比如,从维也纳一

年一度的新年音乐会的经久不衰的掌声中,我们可以充分感受到古典音乐的永恒魅力与

其稳固的经济价值。

5.4.3对文学艺术形式的引导

“双百”方针虽然提倡文学艺术的自由发展,但是在目前文艺形式的多样化发展之

下,我们需要有一种主流的文化形式,这种文化形式能够充分体现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和

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要求,这就是大众文化。在“百花齐放”的同时,我们需要把健

康有益的大众文化放在“百花”的最前端,只有这样,才能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

向,也牢牢握住了文学艺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首先,大众文化的存在具有其合理性。大众文化是直接表达普通民众的文化理念,

在大众中广泛流行并为他们所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它反映了小

康社会经济发展、政治文明、社会进步、教育普及后人民大众丰富多彩的文化需求,并

迎合大众的文化消费欲望,体现为一种休闲、娱乐、世俗化的文化倾向。大众文化的世

俗化,充分考虑到大众的文化层次、文化需求及文化接受能力,以诉诸感性和消遣性的
文化形式来适应大众的消费需求。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消费的主要形式,大众文化

的服务对象主要是以生活在都市的市民阶层和广大农村乡镇的群众为主,是为大众提供

休闲娱乐,以娱情娱性为主要功能的艺术,具有明显的娱乐功能、游戏功能和感官刺激

功能。以通俗文学、流行音乐、电视文艺为代表的大众文化的迅速崛起,满足了人民大

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了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

其次,大众文化自身存在着弊端。作为在一种较低品味的文化艺术形式,它不过是

一种供大众娱乐和消遣的消费品,有许多并不进入精神和审美文化的层次。同时,由商

业价值所规约的大众文化,它所提供的只是一种快乐化原则,消解和抑制的是文学艺术

的社会功能、认识功能和审美功能。当文化生产者遵循快乐化原则进行创作时,为了激

起大众的消费欲槊,往往会放弃对终极价值的追求,而热衷于社会上各式各样的文化快

餐。当消费者沉浸在大众文化编造的梦幻世界中,尽情地游戏人生、享受生活之时,他

们获得的文学艺术的娱乐功能和感官刺激是以文学艺术的审美价值和精神价值的丧失为

代价换取的。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文学艺术是娱乐的、消遣的,但更是审美的,是

追求人生终极意义和审美价值的。

最后,我们应该努力支持的是健康有益的大众文化。提倡大众的、通俗的文化艺术,

但通俗并不等于低俗文艺,大众文化的世俗化也不等于庸俗化、鄙俗化、恶俗化。当年,

鲁迅先生在倡导文艺大众化的同时曾指出,如果文艺设法俯就,就很容易流为迎合大众,

媚悦大众,这种迎合和媚悦,是不会于大众有益的。因此,我们在支持健康有益的大众

文化的发展的同时,要积极引导大众文化的创作和消费,只有这样,大众文化才能更好

的为人民、为社会服务,才能更加有利于社会主义文学艺术的健康发展。

5.4.4对文艺工作者的引导

文艺工作者是“双百”方针的执行主体,而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中,

仅仅是为文学艺术的发展创造一种自由而宽松的环境,允许文学艺术的自由发展,各种

学术观点的自由争论,并没有对它的执行主体文艺工作者提出一个具体的要求,这在经

济全球化发展的今天是远远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的。“双百”方针要更好地发挥其导

向性,就必须要对它的执行主体文艺工作者进行正确的引导,只有这样,才能更有利于

解决全球化过程中文学艺术发展变化所出现的新问题,才能使文学艺术向着健康方向不
断前进。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文化市场也开始繁荣起来,文

艺产品市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异乎寻常的发展。这一方面以其丰富多样的形式造就了

文化市场的繁荣和发展;另一方面,不少的作品又以其低劣的媚俗性内容,严重地破坏

了文化市场的生态平衡,破坏了文艺的生态环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环境下,文艺

工作者无论是自己的创作观念还是其对艺术的追求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表现在:

第一,作家创作观念的改变。文学“经世治国”、“立言”、“载道”、“不朽”的价值

追求和创作传统,“优美”、“崇高”、“壮美”、“典型”的审美标准,在当今颠覆传统、消

解中心模式、反对权力话语的众声喧哗中及在市场操纵下倒塌,代之而起的是带着后现

代印记的个人化表达和文学艺术的商品性消费所体现的市场价值。作家艺术家对艺术的

追求建立在大众化市场和商业性价值上,而不是建立在经典性文学意义上,他们只在乎

当下的阅读群众、市场需求,而不在乎文学艺术的永恒价值。作家海岩曾表示:“在这个

日新月异的时代,各种观念在发生飞速的变化,各种社会现实、社会格局在发生飞速变

化的时代。非要说自己要追求不朽,我没有这个胆量,而且我不会在真理的角度上认同

它。”“”这种观点是有代表性的。至此,严肃重大的社会性题材选择被忽略,而表现个体

性成长或爱的矫情、孤独或狂欢的体验、游戏的人生、自由的心态、小资的情调这类个

人化内容成为当今一大批作家的题材选择。在作品中,作家书写深处复杂社会的焦虑、

迷茫情绪,寻找价值叛逆的感官刺激,表达追求精神的快乐与物质享受的欲望等。个人

化立场的价值取向和创作动机简单到为自己、为市场,尽管多数作家羞涩地称自己写作

并非是为“钱”而是为“表达自己”。

第二,作家对艺术的追求发生了转变。大多数作家往往以自由化、世俗化的贫民姿

态,关注个人化的情绪倾诉,表达人文范畴、世俗立场和商业价值的个人体验。那种将

审美作为一种生活理念的写作态度已经消失不再,那种将文学当作社会责任感之表现的

写作也已经不再。他们写作的重点放在一种个人性的情绪感受上,他们的作品在市场化

操纵下,由影视改编为小说或由小说改编成影视,都体现着商品社会资本最小化,利润
最大化的规律。

第三,追求最大化的经济利益和个人利益使文学艺术的创作群体发生改变。创作群

体的以市场、以自我为圆心的创作意识。亦必然会导致学术作品的良莠交混,比如,在

传统意义上,文学家总是以睿智的精神导师身份,站在生活的前沿,以思想利刃解剖生

活,透视生活,向人们展示着生活真相和真谛,承担着抚慰和重塑社会心灵的责任,或
者以他们的歌哭代言民声。如今,这种历史终结了,文学创作已不是作家们崇高的塑造

灵魂、书写民声的神圣事业,而是大众参与的消遣娱乐的文化产业。文学创作的神秘性、

崇高性、严肃性、深刻性已被日益增多的,j众创作群体和日益生活化的创作行为削弱。

创作者不恪守文学创作规范,不拘泥文学审美的金科玉律,文学审美征象和理性深度背

叛了传统价值,文学的审美标准也很难与传统意义上的审美标准同日而语。

针对以上论述的种种问题,“双百”方针要发挥其对文艺工作者的引导作用,就是要

培养文艺工作者树立社会责任感。所谓社会责任感就是文艺工作者对社会责任的理解和

体验。“百花齐放”为文学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天地,也为作家、艺术家充分施

展其个性和创造力提供了机会。但是,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一种以个性否定社会责任

的倾向也在不断蔓延滋长,这种倾向作为一种负面精神因素,背离社会主义文艺的价值

目标,消解作家、艺术家的自律意识和创作活力,从而导致了艺术生产力的破坏与艺术

品味的滑坡。今天,很多作家、艺术家迷失了理性,经不起社会上消极因素的诱惑,从

而把自己束缚在物欲、情欲、表现欲、支配欲等的低级趣味上,并且将追求这种低级趣

味视为真实的自由。不容否认,作家、艺术家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生命体,和其他人一

样,他们也有着衣食住行的需要,这种需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也必然表现为对

金钱的需要,他们要求自己的精神劳动得到货币形式的补偿是无可非议的。但是,作家、

艺术家对于金钱的追求,要限定在手段的范围内,而不能把它作为目的,一旦将追逐金

钱作为目的,反过来将精神劳动视为手段,事情就必然走向反面。这种选择对作家、艺

术家来说也许是处于自己的主动,没有外力的干涉,在自我感觉似乎是自由的,但实质

上作家、艺术家做出这种选择就是将自己变成聚敛金钱的工具,将自己从主人降低为某

种身外之物的奴隶,从而也就失去了人身自由。据报载,有的作家为了赚钱,以契约的

形式将自己的精神劳动力出卖给出版商,在契约规定的期限内,不但全部作品的版权属

于出版商,而且作家写什么、怎么写、什么时候写以及作品以何种形式发表,都要遵从

出版商的安排,作家不能有任何自主的选择,这样的作家、这样的创作,我们怎能称之

为是自由的呢?其实,我们都知道:自由是相对的,它和责任与义务是相统一的,世界

上没有绝对的自由,而承担社会责任是创作自由的应有之义。

可见,在社会分工中,文艺工作者属于从事精神生产的特殊角色,他们虽不能直接

去为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但是必须为此提供精神助力,为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理想和

精神支柱做出实在的努力,从而感奋人民、团结人民投入到这项伟大的事业中去,而不

47
能逍遥于这个大局之外,仅仅将文学艺术当作宣泄低级本能冲动的喷口,或是堆积污秽

丑恶的垃圾场,或是消解一切崇高的腐蚀剂,或是为获取金钱、荣誉、地位的敲门砖。

工人、农民、解放军战士为作家、艺术家提供了物质生活和安全保障,提供了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那么作家、艺术家就有义务为他们提供优秀的精神食粮,满足他

们日益增长的审美需要。每一位作家、艺术家都是中华民族的成员,所以都有责任维护

这个民族共同体的尊严,都应为这个民族的发展壮大而扎扎实实地工作。

5.5以“双百”方针内涵的创新,促进文学艺术的创新发展

党在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中指出,“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为人

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贴近实际、贴近生活、

贴近群众,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为激励人民

奋勇前进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的今天,创新是先进文

化的灵魂,没有创新就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学艺术的发展需要创新,只有在创

新中才能实现文学艺术的繁荣发展,而“双百”方针又为文学艺术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前

提条件。

5.5.1文学艺术的发展需要创新

文学艺术的繁荣发展亟需创新的精神,如果没有创新精神,而是因循守旧,安于现

状,那就没有新的发展和新的成就。马克思主义认为,生命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是事物

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生命的存在是以其受外界营养,进行新陈代谢和自我更新为前提

条件的。文学艺术同世界上的万事万物一样,处于除旧布新、自我否定的永恒发展的过

程中,它总会随社会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发生改变,会被更加新型的、更有生命力的文艺

内容与形式取代。

比如,我国的文学艺术走过的就是一条从内容到形式的不断创新的道路。古代文论

家曾说过:“诗文随世转,无日不趋新。”“”创新曾给我国的文学艺术带来蓬勃的发展:

屈原不蹈前人,敢于打破四言体《诗经》的局限,创新新体诗;唐代白居易倡导新乐府

运动,韩愈力倡古文,摆脱了六朝以来的束缚,使唐代散文在两汉基础上大放异彩;到

宋代,苏轼在词的领域开辟了崭新的天地,推动了诗词文学的发展;在宋、辽、金・r院

本”和民间“诸宫调”基础上创新的元杂剧,曾为我国戏剧开创了新局面;清代郑板桥
不守陈规,敢于创新,他在诗、书、画、篆各个方面都有自己的独创性;在五四新文化

运动中,文学革命提倡白话文,在很短时间内冲破了旧文学与文言文的桎梏,宣告有几

千年历史的中国古典文学的终结。可见,我国整个文学艺术史就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

可以说,文学艺术的发展必须要走创新之路,创新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首先,创新体现为观念的创新。观念的创新是文学艺术创新的前提条件和思想引领,

任何创新实践,其实总是从突破传统观念打开缺口的,是先有创新的观念,后有创新的

实践。所谓观念的创新,就是要突破和摆脱陈旧过时,不切实际的观念和思维定势的束

缚,敢于打破常规,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创造出符合时代潮流和实践需要的新型发展

观念。就中国当前文化建设而言,观念的创新是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

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实现从单一的小文化向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

协调发展的大文化的转变,实现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下的文化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下的文化转变。比如,过去,我们在谈到发展建设文化时,总是强调社会效益第一,兼

顾市场效益,这种说法在今天看来是有片面性的,因为社会效益的实现必须建立在市场

效益基础上。一部小说、一部电影,说它有很好的社会效益指的是它在很多的读者和观

众中间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反响,陶冶了人们的情操,鼓舞和激励了人们的精神意志,如

果没有众多的观众读者掏钱买书看电影,那么它的社会效益是根本无法表现出来的。所

以,我们必须看到,有了市场效益才会产生社会效益,有了社会效益却未必能产生市场

效益。此外,观念的创新强调的是一种独立的创新意识。今天,在西方强大的意识形态

的攻势下,有人已经完全认同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对西方资产阶级

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顶礼膜拜,还有人致力于对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的解构和消解,

这种一味地盲目崇拜和照抄照搬资本主义的东西,都会使我们丧失创造力,在文化方面,

就会放弃自己的独立发展,把别人整套理论和实践,当作自己的文化之“源”。所以我们

说独立的创新意识就是要创造出社会主义的新文化,创作出能体现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特

点的优秀作品,它们能够激发人们的开拓进取精神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意识,促进

社会呈现出崭新的精神风貌,对培养社会主义“四有”公民,负有特殊的作用和历史使
命。

其次,创新表现为文学艺术内容和形式的创新。文学艺术的内容和形式的创新是相

互统一的,文艺的内容是丰富多样的,文艺的形式则是内容表达与传播的载体,是表现

文艺内容的手段和方式,在实现内容创新的同时,必须不断进行形式创新,通过新形式
酉塞王业主堂耍±坐位途客——一一
反映新内容。这是因为,文艺的内容即使再丰富多彩、生动感人,如果不通过适当的形

式展现给观众,就不为全社会所理解、认同和接受,从而也就不能发挥其教育人、鼓舞

人、塑造人的功能。文学艺术的内容与形式必然要进行不断地创新,以充分满足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人们日益丰富多彩、不断提高的艺术生活的需求。文艺内容上的创新,就是

要以艺术的眼睛、审美的角度、艺术的手段,反映新世纪新阶段各个阶层人民的喜怒哀

乐和他们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心理、愿望、情感、思想、感受、体验、理想、追求,

表现今日作家、艺术家对生活的新的认识、体验、理解、评价,将这些艺术表现的对象

给以审美的、艺术的转化与变形,使之成为艺术作品崭新的内容。文艺形式上的仓q新,

体现在艺术创作、艺术传达的各个层面,包括艺术语言、艺术符号、艺术技巧、艺术结

构、艺术体裁、艺术风格、艺术刨造所使用的物质材料、传达媒介、传达手段等各个环

节,都应该在继承以往艺术创作形式技法等优秀传统的基础上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大胆的

创新。

最后,创新指文艺政策的创新。文艺政策的创新是文艺创新体系的根本内容,要进

彳亍现今文化的建设,必须有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来支撑,这就要求政府和文化

管理部门要制定、调整、更新文艺政策,要加快制定保护、扶持文学艺术进一步发展及

维护文艺工作者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措施,加大立法力度,形成健全的、有利于

文学艺术发展的政策法规。同时,促进文艺政策的创新,形成一套完整的文艺政策体系,

增强文艺综合竞争能力。

总的来说,创新是文学艺术的生命力所在,是文艺发展的必由之路,文艺一旦失去

了创新,它的生命就会桔竭,文学艺术的繁荣发展也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

5.5.2“双百”方针内涵的创新为文学艺术的创新发展羹定了基础

“双百”方针作为一种科学的、民主的发展中国文艺事业的指导方针,它的自身理

论的创新又为文学艺术的创新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所谓理论创新,实质是人类在社

会实践中不断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做出科学的分析和正确的回答,是对客观事物的

本质、规律以及发展趋势的科学判断和预见,实践是理论创新的基础,而理论创新又是

实践发展的先导。理论创新在人类对社会发展的规律认识上把握得越深刻,对人们的实

践活动就越具有指导性作用。从1956年“双百”方针的提出到今天,我们不难发现,・r双

百”方针对文学艺术的发展是有很大的促进和导向作用的,但是今天我们也必须认识到,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仅仅将“双百”方针的内涵定义为“百花齐放、百家争

鸣”是远远不够的,它的内涵也应有一个更为深远的发展,也要在实践发展的基础上对

它的内涵有所创新。新时期,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逼近和信息网络化的迅猛发展,随

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种文化思想的相互激荡更加剧烈,各种社会思潮此起彼伏,

资产阶级自由化和非马克思主义的错误观点开始泛滥,腐败作风开始蔓延,如何在多重

因素的整合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主流文化,并通过制度化、社会化的形式表

现出来。是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先进文化的代表必须承担的文化使命。对“双百”方针

而言,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它的时代性、民主性、开放性和包容性、导向性都应作为

其内涵在新时期的发展和创新,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一起指导文学艺术的繁荣健

康发展。

由此可见,“双百”方针作为文艺发展的总的指导方针。其自身需要进行理论创新,

当今世界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变化的速度之快,都达到了前人难于想象的程度,关

注世界的变化,深入研究社会的变化,使我国文学艺术事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不断向前

发展,就必须要在理论上有所发展,有所创新,有所前进,这是整个时代对“双百”方

针的新要求。只有不懈地进行理论创新,才能客观认识世界,科学地认识社会,深刻地

了解时代所赋予的使命,新的时代热切呼唤新的理论,同时新的理论不断推动新的实践。

“双百”方针在其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的过程中,能更好地对文学艺术的繁荣发展发挥其

指导作用,亦为文化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条件。因此,没有文学艺术的发展创新,再先

进的精神文化也会萎缩;而没有“双百”方针内涵的创新,文学艺术的创新将无法实现,

文学艺术的繁荣发展也只能是一句空话。
6.结束语

总的来说,“双百”方针是符合中国文化发展的规律,尊重文艺特性和文艺规律的方

针。它不仅仅是文学艺术发展的指导方针,而且也是文学艺术繁荣的重要条件。它虽然

只有八个字,但却内涵丰富,影响深远。“百花齐放”是促进文艺繁荣发展的方针,其精

神实质在于按文学艺术的各自规律去发展社会主义的文艺事业,在自由竞赛中使文艺的

各种形式和风格都得到充分发展,真正发扬艺术民主。“百家争鸣”是繁荣发展学术的方

法,其精神实质就是在学术问题上解放思想,发扬学术民主,鼓励文艺界、学术界对各

种学术问题展开自由争辩,切实实行民主讨论,发展正确和先进的东西,纠正错误和落

后的东西,在学术问题上明辨是非、发展真理,意在为文艺、学术的发展创造一个宽松

的环境。

“双百”方针承认了社会主义文艺的多层次性和多样性格局,符合文艺发展的特点

和规律,体现出一种自由、开放和宽容的文化政策即对文化格局的合理设计。文艺是一

个复杂的精神世界,有着巨大的精神张力,很难用一种公式和一种形态去恒定它,而“双

百”方针恰恰适应了文艺这种自由性和独立性。“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气度,强

烈地鼓舞了知识分子,有力地推动了不同观点、不同流派的科学文化的自由发展,有利

于发挥作家的创造性。可以说,“双百”方针不仅仅是一个口号、一种政策,它还为中国

文学艺术的繁荣发展提供了一个合理的存在格局,设计了一个最大可能的发展空间,它

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的同时,承认文艺格局的多层次性与多样性,允许不同的

观点、学派、形式、风格在同一个框架内存在。

“双百”方针是科学的文艺管理方针。“双百”方针之所以是科学的,也正在于它科

学地将文艺和政治拉开了一定的距离,减轻了负载在作家、艺术家身上的巨大压力,使

文艺工作者能心情舒畅的、自由地从事正常的创作和研究,这样文艺工作者们才敢于互

相借鉴,才能真正达到文艺自身的纵横交流、博采众长和推陈出新。

从“双百”方针将近五十年的发展历史中。我们看到要实现文学艺术的健康繁荣发

展,必须切实地贯彻执行“双百”方针,任何一次对“双百”方针的曲解和误用都将给

文学艺术的发展带来巨大的灾难。今天,我们重新研究“双百”方针不单单是研究历史,

更重要的是以史为鉴,汲取经验教训,为我国的先进文化建设指明方向。对于“双百”
方针我们的目光不应当仅仅放在过去它的受挫历史中,而是应当放在新时期它的有效贯

彻执行上,放在新时期它的新内涵上,放在新时期它所应对文学艺术的发展所产生的巨

大指导作用上。随着十六大提出的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代化目标的实现,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必将带来

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和发展的一个新时代。为此,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双百”方针,

努力实现先进文化统领下的文化多元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学艺术的繁荣和发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1】赵阿莉.从所有制与产权相对分离的关系探讨国企改革【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
科学版>.2004,3.

【2】赵阿莉.文科研究生教学方法优化研究.见:西安工业学院第二届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教学研讨会论文集,2004.

【3】郑升旭,赵阿莉.论阮籍诗作的解构性,西安工业学院学报,2005.3.
【4】赵阿莉.浅论非理性因素在思维和认识中的作用.见:西部人文论丛.2004.
致 谢

本论文是在导师皇甫瑗副教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从选题、资料搜集到论文撰写、

修改的每一阶段都倾注了恩师的大量心血,恩师渊博的学识、敏锐的思维、民主而严谨

的作风是学生终生学习和工作的楷模。由衷感谢恩师多年来对我生活与学习的关怀,衷
心祝愿恩师今后一切顺利。

感谢郑升旭教授、李晓彤副教授在课题研究中所给予的帮助。他们的治学态度和勤

奋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此,对他们对我学习、工作的支持和关心表示衷心的

感谢。

感谢孙建乐老师、田亮老师、王苏喜老师、丁养斌老师、吴金文老师、吕青老师在

课题研究中多给予的帮助。

由衷感谢人文学院的所有老师在七年内对我的关心和培养。

感谢我的学友和朋友们对我的关心和帮助。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秉承学校严谨的学风与优良的科学道德,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

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

的地方外,学位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和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不包含本人已申请

学位或他人已申请学位或其他用途使用过的成果。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

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致谢。

学位论文与资料若有不实之处,本人承担一切相关责任。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起碉萄
指导老师签名: 霎历j缓
日 期 伽,互4-{,问
学位论文知识产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西安工业大学有关保护知识产权的规定,即:研究生在校攻读学位期

间学位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属西安工业大学。本人保证毕业离校后,使用学位论文工作

成果或用学位论文工作成果发表论文时署名单位仍然为西安工业大学。学校有权保留送

交的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允许学位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学位论文的全部或

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起碉菊
指导老师签名:
墨甫镀
劲口/鼻“,a,旧
参考文献

【1】1毛泽东选集:第五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46,-.47

【2】张啸虎,俞平伯研究红楼梦错误的又一根源。见:人民日报,1954,12月8日.

[3】胡风,三十万言书,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247.--248

【4]4党和国家领导人论文艺,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2.72

[5]欧洋,一代新人在成长。见;美术资料,1985,16

【6】普希金,论批评。见:西方文论选<下卷>,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79.127

[7】毛泽东选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253

[8】毛泽东文集:第七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72

【9]、[1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83-32

[1 1]列宁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648

f12][英]约翰密尔。论自由,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70

[13】海岩:我不怕速朽。见:文汇读书周报,2004,10.

[14】赵翼:论诗,欧北集:<卷四十六>.7

【15】董学文.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第二卷).t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4.

[16】马克思恩格斯论文学与艺术[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17]陆贵山主编.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181邱明正编.邓小平思想论稿.p田.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4.

[19]朱晓进等著.20世纪中国文学与政治文化关系史论.[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

社,2004.

[20】孙正甲著.政治文化.[M】.北京:北方文艺出版社,1992.

[2l】潭好哲著.文艺与意识形态.【hq.济南:山东大学出版杜,2000.

[22】周忠厚编.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选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3】郑恩波主编.新时期文艺主潮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

[24】中国作协理论批评委员会主编.走向新世纪的中国文学一理论批评文选(上、
下).[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2.

[25】宋伟.当代中国文艺思想史.【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0.

【26】田克勤.中国共产党与二十世纪中国社会的变革.[MI.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4.
酉童王业盍堂亟±堂位论奎

[27】洪子城.中国当代文学史.嗍.北京:HL京大学出版社,1999.
[28]李明山主编.当代中国学术思想史.【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0.

【29]贺桂梅著.转折的时代一40一50年代作家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3.

[30】徐庆金著.文坛拨乱反正实录.【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4.

[31】杨健著.中国知青文学史.t-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2.

[32】夏杏珍主编.五十年国事纪要<文化卷>.【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0.

[33】张学正主编.文学争鸣档案一中国当代文学作品争鸣实录.口棚.北京:学林出版社,
2000.

【34】李晓东.全球化与文化整合.[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

【35]赵宝熙主编.知识分子与社会发展.[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

【36】曹文轩著.第二世界.[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3.

【37】邓晓芒著.中西文化视域中真善美的哲思.【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

[3 8】陆东风著.文化研究:西方与中国.[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9】白烨主编:2003年中国文情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40】朱大可主编:2003年中国文化地图(第二卷).[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4

【41]孙黎陆卫明.浅谈“双百”方针的精神实质和现实意义【J】,专题研究,2004.

【42】赵俊贤.“文化大革命”文学的反思【J】’西北大学学报,1999,2.

[43】孙金荣.中国共产党的文艺思想和政策与八十年的中国文学[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

2002,3.

[44】姚楠.文化大革命时期文学新资料[J】,松辽学刊,1998,2.

[45】刘克宽.时代政治对文学一体化的制导作用[J】, 岱宗学刊,2000,2.

[46】马生龙.党的文艺政策八十年叨, 理论导刊,2001,9.

[47】王少杰.从文艺批判向政治批判的蜕变——论1955年对胡风及其文艺思想的批判

【J】,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j 2003,1.

【48】王文章主编.中国先进文化论.D棚.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

【49】高占祥著.文化艺术管理论.嗍.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50]张晓明主编.2004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5.

【51】潘震宙著.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tr,,q.银ill:宁夏人民出版社,2001.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