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94

Abstract

Dzogchen of the Nyingmaba iS the supreme practice of Buddhism


from India Tibet.Under the reign ofⅪng Trisong Detsen,this method
to

of practice was introduced by Padmasambhave,Master Vimalamitra and

Vakocana,and then it became the highest level of Nyingmaba’S

nine.spiritual practices.It is also called Atiyoga or the Lineage of


Bodhicitta.In the beginning it was known and taught only among few

people.Only in recent years,from one hundred years ago,it is widely


spread around the world.When the mystic side of Dzogchen was

unveiled,the Fruit of enlightenment in Dzogchen practice.The Rainbow


Body beyond price has attracted countless people.especially in the West.
To thoroughly understand the dominant practice of Dzogchen,including
the Thekchod(Trekchfi)and Thodgal(Thodrgl,Tfigal),it is necessary to

comprehend the history of Nyingmaba,the transmission of Dzogchen and


its views,paths and fruits as a whole.Therefore,this thesis focuses on the
the views and practice of Dzogchen,using the methods of comparative

religion,historical documents and field research to analyze among the


eight chapters.This thesis mainly solve the perplexity and puzzle on the
origin of Dzogchen among the academic circle,as well as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views and fruits of Dzogchen and Northem Buddhistic sfitras

etc..Although there is lineage of Dzogchen in Northem Buddhistic


no

sfitras,but the lineage of Dzogchen descended from Bodhisattva Manjusri


and the Realm of Akshobhya乃fhggata is one veritable branch of
Mahayana Buddhism.
In the fa st chapter the author generally introduces the history,views,
practice and fruit of Dzogchen and the above contents synthetically.The
author especially argues that Dzogechen emphasizes on Natural Wisdom,
Vipassana of mind of clear light(inner lucidity).and this practice isn’t
based on the view of Emptiness of Other'with the realization of
Bodhisattva behavior throughout the entire meditation practice.All these
are evidence that Dzogchen practice is directly descended from
Mahayana Buddhism’S spiritual transmission.
The distinguished Longchen Rabjam(the A.D.1 308~1 364).who iS a

great guru of Nyingmaba in the 1 4 th century,is also a pivotal figure in


the transmission of Dzogchen.His related masterpieces elucidate the
views of Dzogchen practice.By comparing Longchenba’S works and
many Mahayana Buddhism Sfitras,it is evincible that Dzogchen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lineage of Mahayana Buddhism.T11erefore Chapter 2

proposes 3 8 nouns to illuminate the views and uniqu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zogchen practice,and illustrates the shared cone印ts with classics
from Mahayana Buddhism.Represents the Dzogchen views have

dissolved into many Buddhistic Sfitras such example coneepts include:
Nature(Self-raising)Wisdom,Naked Awareness,Childlike of Bottle
Body,No Difference Wisdom,Primordial Purity,Equality,Dharmadhatu
Beyond Causes and Effects,No Difference Between Samsara and
Nirvana,Bodhicitta,Dissolution,Purity of Nature Mind,No Mind,No
Abiding etc..The author especially explains the unique coneepts

Dogzchen OWI'IS,such as Four Light Midrib(Vein),Wisdom Midrib of


Two Eyes,Six Lamps or Four Lamps(Light),Symptoms of the Midrib
and Four Visions serving as a reference for those interested to explore
further.This is the first time that Chinese scholar use large numbers of
historical documents to compare with SQtras from the Northern
Buddhism and demonstration the views of Dzogchen(practice)
accomplishment which originate from Mahayana Buddhism.
Some scholars believe that Dzogchen is closely related to Zen on the
issue of its origin,some even reckon that Thekchod of Dzogchen comes
from Zen.Tlle author differs on this view.Tlle lineage of Dudiom

Rinpoche川urn Tan Xiyong believe that the first COre teachings from

Bodhisattva Maniushri and Vimalakirti the earliest teachings of


are

Dzogchen.However,the author argues that it is not supported by the


evidence.and is only partially correct.田1e author proposes that the origin
of Dzogchen from India comes from Akshobhya 1hthagatasya of The
Easten Realm of Miaoxi(Wonderful,Marvelus and Profound Joy),
Vajrasattve, Vimalakirti and Vajrapa0 i(Bodhisattva Maniushri’S
nirmanakaya)。In his Treatise On The Historical B覆o Man Treasures,
Longchenba mentioned that the nirmanakaya of Samantabhadra
Vajradhara taught the core of Dzogchen to Vajrasattve and Vajrapa0 i。and
Vajrapa0.i taught to the first human Guru


j e)Therefore in
the.Dzogchen,Tantras
the
oudoaraiJ(cchapter third iroD thebauthor
araanalyzes

the SQtras related with Bodhisattva Manjushri。which embodies the
fundamental views of Dzogchen,such舔The True Name of.鼢订
Manjushri Sntra,Acintya-buddha-vishaya Shri Man]ushri Nirdesha
Satra, Ajatashastru-kaukriyavinodana,Prajnllpliramitil Manjushri
Nirdesha Satra,14malaklrti Nirdesha SStra and SO on.The True Name
of shn M口njushri SDtra。the most valued SQtra by the gurus of

Dzogchen,relates that Vajrapa0 i is also the anonym(nirmanakaya)of


Manjusri.In the fourth chapter,the author discuss on Sfitras related with
Akshobhya撇gatasya of硼1e Easten Realm of Miaoxi.such as

Akshobhya Tathagatasya Mahayana SStra, Great Gem-heap


Satra-Chapter of Akshobhya Tathagatasya,Mahaprajna-paramita
Satra-Chapter 24,Hmalakirti Satra-Chapter 12 and SO OIL In the end
the author exploreds the Pure Land of Akshobhya乃曲百gatasya and
emphasizes on the virtuous VOW of Vajrasattve is to solicit Bodhicitta.

IV
This is the first time that Hand and Tibetan scholars came up with a

comprehensive and thorough conclusion about in the origin of Dzogchen,


which manifestoes will own highly worthy academic values and

meanings.Hopefully this will lead to later scholars to further explore the

uniqu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eachings of Dzogchen.


Some scholars mentions Mahayana(represent the Zen Buddhism)
that the controversy of immediate enlightenment versus gradual

enlightenment during the reign of King Trisong Detsen and from China
the Patriarch Shri Singha may came from Zen Buddhism,have great
influences upon the issue of the origin of Dzogchen,but the author dose
not agree upon this conclusion.Therefore.in the fifth chapter the author

compares three most important Sfitras of Zen,Lankavatara Sfitra,


Diamond Sfitra and The PIntform Sntra of the Sixth Patriarch with the
Dzogchen views.First the author compares core(emptiness)tantra of
Dzogchen Chos thams cad dzogs pa chen po byang chub姆i Seres Kun
bved rgyal po and The Platform Satra oy the Sixth Patriarch。then
continues the compares between Diamond Sfitra,Lankavatara Satra and
the practice view of Dzogchen.Finally,it sums UP the two key differences
in the meditation approaches of Zen Buddhism and Dzogchen.The author
believes SO summing up that will greatly help the academic community to
understand more clearly both Zen and Dzogchen.
In addition.some content from the S0tras of Buddhism of the North

confirms that Dzogchen iS based on Mahayana Buddhism.For example,


Equal Dharmadhatu in Abnidharma Mahayana Satra,Leng Yah Sfitra
the practice of Akashagarbha,Bodhisattva Manjushri talk of Equality,
Nfigarjuna’S砌ndamental Treatise on the Middle Way. in the
Chapter-Samsara and Chapter-Nirvana,mentioned beyond cause,beyond
effect and no difference between Samsara and Nirvana.Dissolution,
Meditation of Emptiness and Compassion meritioned in lnstructions for
Zen Meditation and Three Ways oi"Liberation,the notion of

乃彻gatagarbha in Shrimaladevi-simhanada Sfitra and Tathagata


Garbha Sgtra,Diamond Bottle Body in MahapariNirvana Sfitra,
Natural Wisdom in The Lotus SRtra and SO on.

Therefore Chapter 6 undertakes a discussion based on relevant


content from the aforementioned Sfitras.It iS obvious that the core

teachings of Dzogchen and views in Chinese Buddhism are overlapping


with each other.
In addition.Chapter 7 explores t11e Rainbow Body and Application
of Trikava(Dharmakaya,Sambhogakaya and Nirrrfinakaya)at will as the
Fruit of Dzogchen practice.111e author attempts to do scientifiC analysis
of the fmdings from his field research based on real evidence.There is

comparison with the fmal extinction of Nirvana from the Buddhistic Sfitra

teachings of the North.Finally the author clarifies the unique view of



Nirvana in the teachings of Dzogchen.
Now,there are five branches of Dzogchen.There were two branches
in the early days,one was in Nyingmaba,the other in Bonpo.There are
three branches in modem period,one is in Kagyudba,one in Sakyaba,
and the other in Gelukba(during the time of the fifth and fourteenth Dalai

Lama).Even Jonangba is spreading the teachings of Dzogchen in Long


Shija Temple of Oinghai Province.In the eighth chapter the author mainly
discuss the difference and similarity between Bonpo and Nyingmaba in
the early days.The author USeS three cases,Wbnjia Temple in Qin曲ai
Province。Langyi Temple in Sichuan Province,Xiazharichu in Dege
county in Sichuan as the field research results to illustrate the retreat

practices of Dzogchen descended from Bonpo.Meanwhile the author


analyses the Bonpo Tripitaka and the similarities,as well as differences
between Nyingmaba and Bonpo.The author analyses the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of the core teachings and approaches of the Bonpo and
Nyingrna sects of Dzogchen teachings.Particularly noteworthy is that the
author is the f'trst time to reveal the detailed contents of the 3-year retreat
meditation of the Bonpo Wreni ia Temple in the Hart academic community.
In summary,this thesis is based Oil large numbers of sources from

historical documents and survey from field research.It seeks to compare,

verify,explore,elucidate and draw conclusiolls 013 the key teachings,

meditation practices,levels of Fruit and origins of the Nyingmaba


Dzogchen.The author concludes that all the related Sfltras with
Bodhisattva Manjusri and The Easten Realm of Miaoxi call be considered
as the basie handbooks for Dzogchen practice,they also represent the

lineage of Bodhisattva Manjusri and T11e Easten Realm of Miaoxi.It is


not necessary to be with Clearly points in Midrib(Flowing Line
too strict

of Seven Chakras)and Midrid Chakras when Dzogchen is taught among


open publie.Everyone Call learn
Thekchod and Thodgal,observing the
cloudless sky,void and emptiness in meditation.Tms provides a solid and
eomprehensive basis for later scholars of Hart,Tibetan and Indian
Buddhism to explore more de印ly Oil the teachings of Dzogchen,

therefore the academic value quite profund.

KEY WORDS Nyingmaba Dzogchen,Bodhisattva Manjusri,


Akshobhya Tathagata,Four Visions,Vajrasattva

VI
目录

绪论.....….…...…...…..........……......…..1
第一节选题背景与意义……………………………………………………l
第二节相关国内外研究现状与成果………………………………………2
一、国内………………………………………………………………………………………….2
二、国外汉译本……………………………………………………………………15
三、另外有关大圆满的英文著作与文献……………………………………15
第三节本论文研究方法、基本内容、创新与不足………………………一l 6
一、研究方法……………………………………………………………………….16
二、基本内容………………………………………………………………………..16
三、研究难点、创新与不足……………………………………………………19

第一章宁玛派九乘之顶的大圆满法介绍…….........…...20
第一节藏传佛教宁玛派及九乘修行介绍…………………………………..20
一、宁玛派介绍…………………………………………………………………20
二、宁玛派九乘分类………………………………………………………………22
第二节九乘之顶的大圆满法历史传承…………………………………….26
一、晋美林巴尊者著作‘大圆胜慧本觉心要修证次第》(根桑泽程上师讲
授)…………………………………………………………………………………………26
二、龙钦饶降巴(隆千朗将巴)尊者著作<历史宝矍论》………………27
三、土观罗桑却吉尼玛与法尊法师整理的传承……………………………27
四、纽修堪仁波切蒋扬多杰著作‘大圆满传承源流蓝宝石>………….29
五、谈锡永上师著作‘大中观论集》(下)………………………………….29
第三节九乘之项大圆满法的定义与基本认识……………………………..3 l
一、大圆满定义………………………………………………………………3l
二、大圆满不立一切见,不立一切修,不立一切行,不立一切果……..34
第四节九乘之顶大圆满法的分类与内容…………………………………..35
一、大圆满法分类………………………………………………………………。35
二、大圆满法内容……………………………………………………………36
第五节大圆满法的思想见地……………………………………………….47
一、‘一切法大圆满菩提心普作王》……………………………………………47
二、明心见性是大圆满法的成佛要旨……………………………………。5l
三、彻却(立断):直断宣说觉相四直定,笔者认为代表大圆满法在藏族
地区的实修见地…………………………………………………………。52
四、大圆满法不是他空中观见………………………………………………..55
五、顿悟修行与渐悟修行………………………………………………………59
第六节大圆满法的修行介绍……………………………………………….60
一、宁提………………………………………………………………………60
二、大圆满法一般修行的过程(笔者整理)………………………………。61
三、彻却…………………………………………………………………………。63
VII
四、脱噶…………………………………………………………………………63
五、自显虚空瑜伽………………………………………………………………66 。\

六、四光脉的修持……………………………………………………………“
七、口诀部修行殊胜性…………………………………………………………67
第七节大圆满法的果位研究……………………………………………….69
一、总述………………………………………………………………………..69
二、果的特性………………………………………………………………….70
第八节菩萨乘六度或十波罗蜜贯穿大圆满法的修行过程——从巴楚仁波切
‘椎击三要>谈起…………………………………………………72
本章总结………………………………………………………………………73

第二章大圆满法正行见地研究(从北传佛经印证)………..75
第一节自然智慧、本净、无分别智、无破无立、唯一…………………78
一、龙钦饶降巴尊者著作与引用的典籍对大圆满法自然智慧、本净、无分
别智、无破无立、唯一的见解(请参考附录一)……………………。78
二、北传佛经相关内容(请参考附录一)……………………………….80
三、总结比较讨论………………………………………………………….82
第二节虚空、无有、无修元成、无住、无念无作意、无勤自然住………86
一、龙钦饶降巴尊者著作与引用的典籍对大圆满法虚空、无有、无修元成、
无住、无念无作意、无勤自然住的见解(请参考附录一)……….86
二、全知麦彭仁波切造论,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上师注疏‘大圆满直指心
性注疏・窍诀宝藏库》对无修的见解…………………………………。87
三、北传佛经相关内容(请参考附录一)………………………………….87
四、总结讨论……………………………………………………………………90
第三节童子瓶身、宝瓶童子身、大迁转身、虹光化身…………………..95
一、龙钦饶降巴尊者著作与引用的典籍对大圆满法宝瓶童子身、童子瓶身、
大迁转身、虹光化身的见解(请参考附录一)……………………….95
二、北传佛经相关内容(请参考附录一)………………………………….96
三、总结讨论……………………………………………………………………97
第四节自然任运、自解脱、自生自明、消融……………………………100
一、龙钦饶降巴尊者著作与引用的典籍对大圆满法自然任运、自解脱、自
生自明、消融的见解(请参考附录一)……………………………..100
二、全知麦彭仁波切造论,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上师注疏<大圆满直指心
性注疏・窍诀宝藏库》……………………………………………………101
三、北传佛经相关内容(请参考附录一)…………………………………。101
四、总结讨论………………………………………………………………….103
第五节本超因果(无异熟、无受报轮回)、轮涅无二…………………..1 07
一、龙钦饶降巴尊者著作与引用的典籍对大圆满法本超因果(无异熟)、
轮涅无二的见解(请参考附录一)………………………………………。107
二、北传佛经相关内容(请参考附录一)………………………………。107
三、总结讨论…………………………………………………………………108
第六节无自性、自性……………………………………………………..110
一、龙钦饶降巴尊者著作与引用的典籍对大圆满法无自性、自性的见解(请
VIⅡ
参考附录一)………………………………………………………….110
二、北传佛经相关内容(请参考附录一)……………………………….110
三、总结讨论……………………………………………………………………111
第七节光明如来藏、平等、本性、自性清净……………………………112
一、龙钦饶降巴尊者著作与引用的典籍对大圆满法光明如来藏、平等、本
性、自性清净的见解(请参考附录一)………………………………..112
二、北传佛经相关内容(请参考附录一)………………………………….113
三、总结讨论………………………………………………………………………115
第八节三身自现、五身五智、自现…………………………………….120
一、龙钦饶降巴尊者著作与引用的典籍对大圆满法三身自现、五身五智、
自现的见解(请参考附录一)……………………………………………。120
二、全知麦彭仁波切著作‘大幻化网总说光明藏论》对大圆满法自现的见
JijE…………….……….………………………………………………………...…………121
三、北传佛经相关内容(请参考附录一)…………………………………121
四、总结讨论……………………………………………………………………。122
第九节菩提心、觉性赤裸(赤露)、觉性(本然明觉)、大悲………….127
一、龙钦饶降巴尊者著作与引用的典籍对大圆满法菩提心、觉性赤裸(赤
露)、觉性(本然明觉)、大悲的见解(请参考附录一)………….127
二、北传佛经相关文献(请参考附录一)…………………………………128
三、总结讨论……………………………………………………………………130
第十节四光脉、中脉验相、双眼智慧脉…………………………………134
一、龙钦饶降巴尊者著作与引用的典籍对大圆满法四光脉、中脉验相、双
眼智慧脉的见解(请参考附录一)……………………………………….134
二、事业洲尊者对四光脉修持的看法…………………………………………136
三、北传佛经无相关内容………………………………………………………。136
四、总结讨论…………………………………………………………………。136
第十一节四相(四种光明相)、穷尽法界、普贤法界、六灯、四灯……139
一、龙钦饶降巴尊者著作与引用的典籍对大圆满法四相、穷尽法界、普贤
法界、六灯、四灯的见解(请参考附录一)………………………139
二、晋美林巴尊者在<大圆胜慧本觉心要修证次第》中对四相的见解142
三、北传佛经相关内容(请参考附录一)…………………………………142
四、总结讨论……………………………………………………………………。143

第三章文殊菩萨思想看大圆满法见地……………...….149
第一节从‘圣妙吉祥真实名经》(<文殊真实名经》)谈起………………1 50
一、有四位大圆满法祖师都为此经作释论………………………………150
二、本经重点分析(文殊菩萨化身金刚手菩萨)……………………….151
第二节从<文殊师利所说不思议佛境界经》谈起………………………l 58
一、平等得菩提……………………………………………………………….158
二、无有……………………………………………………………………………………….158
三、无自性、无有…………………………………………………………159
四、无住、平等……………………………………………………………….159
五、自性空、无自性……………………………………………………….160
IX
六、无念………………………………………………...……………………160
七、无有……………………………………………………………………。160
第三节从<阿阉世王经》谈起…………………………………………..1 6 l
一、无住…………………………………………………………………………161
二、自然住…………………………………………………………………161
三、平等………………………………………………………………………..161
四、本;净……………………………………………………………………………………….162
五、本超因果…………………………………………………………………。162
六、彻却本净超越守禅………………………………………………………….163
第四节从<佛说魔逆经'谈起……………………………………………163
一、无勤……………………………………………………………………………163
二、平等……………………………………………………………………….164
三、虚空……………………………………………………………………….164
四、无住…………………………………………………………………….164
五、无分别智……………………………………………………………….165
六、任运…………………………………………………………………….1 65
七、本净………………………………………………………………………。165
八、无有……………………………………………………………………………………….166
第五节从‘佛说如幻三昧经》(1:圣善住意天子所问经>)谈起…………1 66
一、平等……………………………………………………………………。166
二、无念……………………………………………………………………。167
三、才c净……………………………………………………………………………………….167
四、虚空…………………………………………………………………………167
五、本净、无修………………………………………………………………..168
六、本超因果………………………………………………………………。168
七、无勤…………………………………………………...……………………169
八、平等受戒…………………………………………………………………….169
第六节从<文殊师利所说般若波罗蜜经》谈起…………………………170
一、法身…………………………………………………………………………170
二、菩提………………………………………………...……………………170
三、无有、无有法…………………………………………………………….171
四、平等…………………………………………………………………………………。171
五、法界菩提…………………………………………………………………。172
六、无分别…………………………………………………………………….172
七、无念…………………………………………………………………………。173
八、轮涅无二………………………………………………………………173
第七节从‘维摩诘所说经》谈起…………………………………………l 73
一、本净任运(彻却脱噶)、无有……………………………………………..173
二、自性清净…………………………………………………………………….174
三、无有………………………………………………………………………….174
四、无住………………………………………………………………………….1 75
五、菩提虚空……………………………………………………………………….176
六、平等…………………………………………………………………………..176
七、无念…………………………………………………………………………….176


八、大悲……………………………………………………………………………………….177
本章总结……………………………………………………………………1 77

第四章东方妙喜佛国阿朗如来与大圆满法起源…...........179
第一节从东方妙喜佛国阿阴如来(不动如来)‘阿用佛国经》谈起……1 79
第二节从<大宝积经・不动如来会:}谈起……………………………….1 82
第三节从<大般若波罗蜜经・见不动佛品第二十四》谈起…………….1 83
第四节从<小品般若波罗蜜经・见阿髓佛品第二十五>谈起………….184
第五节从东方妙喜佛国维摩诘居士不二法门与‘维摩诘经・见阿朗佛品第
十二:}谈起………………………………………………………l 84
第六节金刚萨缍研究——从<大日经》、‘金刚顶经>等等谈起……….1 85
一、东方妙喜佛国金刚萨缍………………………………………………………185
二、大圆满法金刚萨堙净土…………………………………………………….187
本章总结……………………………………………………………………l 87

第五章禅宗思想与大圆满法…..…….………...……189
第一节<一切法大圆满菩提心普作王》与<六祖坛经》修行对照…….1 89
一、菩提自性……………………………………………………………………。190
二、三身自性……………………………………………………………………190
三、自性本成…………………………………………………………………1 92
四、自性解脱知见…………………………………………………………….193
五、自性生万法………………………………………………………………….194
六、自性清净………………………………………………………………….195
七、自性本超因果………………………………………………………。196
八、无念(应无所住而生心,离相而非无思、心念不起)……………197
九、六祖慧能大师见性修持的特点……………………………………..198
第二节‘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顿悟真宗金刚般若修行达彼岸法门要诀>
与大圆满法………………………………………………………l 99
一、<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与大圆满法修行…………………………………。200
二、‘顿悟真宗金刚般若修行达彼岸法门要诀'与大圆满法修行……..201
第三节‘大乘入楞伽经》如来藏修行思想与大圆满法…………………203
一、普贤如来佛(Samantabhadra)…………………………………………204
二、自然智…………………………………………………………………………。204
三、如来藏……………………………………………………………………….205
四、自性离文字………………………………………………………………。206
第四节大圆满法与禅宗思想的差异研究…………………………………207

第六章其它北传佛经与大圆满法关系………...……….209
第一节从阿毗达磨大乘经(大乘阿毗达磨契经)谈起…………………209
一、大圆满法的理论根据在‘阿毗达磨大乘经>…………………………209
二、平等法界与大圆满法自然智慧………………………………………210
第二节从‘大佛顶首楞严经》谈起………………………………………2ll
一、虚空藏菩萨修行…………………………………………………………….211
二、空如来藏……………………………………………………………………….211
三、文殊师利菩萨谈平等………………………………………………………212
第三节如来藏系的<胜矍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胜蔓经》)、‘大方广
如来藏经》(‘如来藏经》)、《佛说不增不减经》与大圆满法….21 3
第四节从‘中论・观业品》、‘中论・观涅粱品》谈起…………………214
一、本超因果(中论・观业品)………………………………………………….214
二、轮涅无二如虚空(中论・观涅粲品)……………………………………。215
第五节从‘禅法要解>及三解脱门的空三昧谈起……………………….2 1 6
一、消融………………………………………………………………………。2 1 6
二、虚空定………………………………………………………………………216
三、大悲………………………………………………………………………….216
四、三解脱门………………………………………………………………217
第六节‘妙法莲华经》与大圆满法………………………………………2 l 7
一、自然智(大圆满法修行培养的基础)……………………………….217
二、菩提心…………………………………………………………………218
三、无有………………………………………………………………………218
四、平等………………………………………………………………………2 1 9
三匠、虚竺岂……………………………………………………………………………………….219
六、法性……………………………………………………………………..220
七、三身……………………………………………………………………….220
第七节从‘大般涅檠经》谈起……………………………………………22 1
一、无自性…………………………………………………………………………..221
二、童子瓶身…………………………………………………………………………..221
三、本超因果……………………………………………………………………..222

第七章大圆满法修行成果与北传佛经究竟涅粲解脱比较...…224
第一节大圆满法修行成果介绍………………………………………….224
一、四种道力…………………………………………………………………。224
二、上中下三根成就…………………………………………………………。224
三、最终究竟果………………………………………………………………….225
四、法性穷尽之果………………………………………………………………227
五、龙钦饶降巴尊者谈三身光明(注:作为以上第三部分的补充)…228
六、龙钦饶降巴尊者对修行大圆满法菩萨道十地的解说………………..228
第二节虹光化身实地考证与科学解说……………………………………229
一、虹光化身实地考证………………………………………………………….229
二、科学解说………………………………………………………………………230
第三节大圆满法的果位思想研究…………………………………………23 1
一、见修行果皆不立……………………………………………………………..231
二、果是什么果?(三身任运之果)……………………………………….23 1
三、究竟解脱涅椠是什么?(三身五智)…………………………………233
第四节大圆满法修行成就者研究…………………………………………233
XlI
一、虹光化身索南南杰…………………………………………………。234
二、虹光化身者田野调查——新龙乐莫寺堪钦多吉强・阿曲喇嘛(公元
1918""1998 jll三)……………………………………………………………………..234

三、瓦西・梅瓦堪千才旺仁真的研究(1958年飞升虹化)……………236
第五节与北传佛经究竟涅粲境界比较……………………………………237
一、北传佛经究竟涅檠的概念………………………………………………。237
二、大圆满法究竟涅椠修行……………………………………………………240
三、比较如下……………………………………………………………………。240

第八章宁玛派大圆满法与苯教大圆满法比较差异......…...243
第一节苯教山南区(南派)九乘介绍…………………………………..244
第二节田野调查青海省同仁县文嘉寺大圆满法修行……………………244
一、参访文嘉寺……………………………………………………………244
二、旦科喇嘛师父讲解大圆满法三年闭关课程……………………………245
第三节以四川省阿坝县朗依寺大圆满法修行为例………………………248
一、秦麦洛桑活佛访谈………………………………………………………248
二、朗依寺大圆满法三年闭关部分课程…………………………………….248
第四节四川省德格县夏扎日出的苯教夏察・扎西坚赞上师介绍…………249
第五节苯教大藏经大圆满法简介…………………………………………250
一、无上心品库藏部………………………………………………………….250
二、大圆满象雄耳传…………………………………………………………….250
三、比较…………………………………………………………………….250
第六节宁玛派大圆满法与苯教大圆满法比较……………………………25 l
一、闭关内容………………………………………………………………………251
二、思想传承…………………………………………………………………253

结语..…........……….………………..…...255
;:口FIj・・・・・・・・・・・・・・・・・・・・・・・・・・・・・・・・・・・・・・・-・・・・・・・・・

一、大圆满法代表文殊菩萨与东方妙喜阿朗佛国的传承………………。255
二、大圆满法与众多北传显密经论见地一致是大乘心法传承…………257
三、大圆满法强调自然智慧与光光相融……………………………………261
四、大圆满法代表五台山和冈底斯山脉澄明水晶(水晶塔)光的传承262
五、龙钦饶降巴尊者传承自大乘心法著作中大量引用大乘经典………263
六、大圆满正行超越文字非起源于禅宗而是文殊菩萨与妙喜佛国的影响
………………………………………………………………………………………………264
七、大圆满法传承文殊菩萨的本超因果与轮涅无二见地………………265
八、大圆满法宝瓶童子身的修炼为虹光化身与法报化三身任运的基础是尖
端人体科学技术……………………………………………………..266
九、大圆满正行不用手印咒语灌顶坛城曼荼罗等而强调中脉明点看虚空
………………………………………………………………………………………………267

十、大圆满法普及可提升人类意识科学减少毒品与精神疾病促进世界和平
…………………………………………………………….…………………….………….268

xIll
参考文献.…...………..………..…….……….270

附录一(第二章大圆满法正行见地研究).…...…....…285
第一节自然智慧(自然智、本觉智光、本智、内证智)………………285
第二节无有、无有法……………………………………………………一287
第三节本净………………………………………………………………..290
第四节无修、元成、无勤作………………………………………………291
第五节虚空、虚空自然智…………………………………………………293
第六节无住…………………………………………………………………295
第七节平等、平等住、平等法界…………………………………………296
第八节无分别智…………………………………………………………一299
第九节觉性赤裸、赤露、明光赤露、觉明赤裸…………………………300
第十节自解脱、烦恼自解脱………………………………………………302
第十一节无念、不作意而住………………………………………………303
第十二节无勤自然住、松缓住、次第松…………………………………305
第十三节童子瓶身、宝瓶童子身…………………………………………306
第十四节自然任运、任运…………………………………………………307
第十五节本超因果(无异熟、无受报轮回)……………………………308
第十六节轮涅无二如虚空…………………………………………………309
第十七节自明、自生自明…………………………………………………3ll
第十八节无自性、自性……………………………………………………3 l 2
第十九节中脉验相、中脉…………………………………………………3 l 5
第二十节双眼智慧脉……………………………………………………一316
第二十一节穷尽法界、法界穷尽、解脱法界……………………………3 1 8
第二十二节大迁转身、虹光化身…………………………………………320
第二十三节光明如来藏……………………………………………………320
第二十四节普贤法界法界………………………………………………323
第二十五节三身自现、自现三身…………………………………………324
第二十六节本性(澄明本性、光明本性)………………………………325
第二十七节菩提心………………………………………………………一327
第二十八节自性清净……………………………………………………..329
第二十九节觉性、本然明觉、本然相续之心……………………………33 l
第三十节无破无立………………………………………………………..334
第三十一节大悲、大悲周遍………………………………………………334
第三十二节五身、五身五智………………………………………………335
第三十三节四光脉…………………………………………………………337
第三十四节唯一……………………………………………………………338
第三十五节六灯、四灯……………………………………………………340
第三十六节消融…………………………………………………………..340
第三十七节自现…………………………………………………………..341
第三十八节四相(四种光明相)…………………………………………..341
<大圆满心性休息》中引用北传佛经与藏译佛经(不含密续)……………343
XⅣ
附录二(第三章文殊菩萨思想看大圆满法见地)...….…..346
第二节从<文殊师利所说不思议佛境界经>谈起………………………346
第四节从‘佛说魔逆经》谈起……………………………………………346
第五节从<佛说如幻三昧经》(<圣善住意天子所闻经》)谈起…………346
第六节从‘文殊师利所说般若波罗蜜经>谈起…………………………347
第八节从<度一切诸佛境界智严经>谈起………………………………347
第九节从‘央掘魔罗经》谈起……………………………………………349
第十节从‘佛说文殊师利巡行经》(‘佛说文殊尸利行经》)谈起………350
第十一节从‘文殊师利净律经》谈起……………………………………35 l
第十二节从<思益梵天所问经》、‘胜思惟梵天所问经>谈起………….352
第十三节从‘濡首菩萨无上清净分卫经》谈起…………………………355
第十四节从‘大圣文殊师利菩萨佛刹功德庄严经》(‘文殊师利佛土严净经>)
谈起…………………………………………………………………………………356
第十五节从‘大宝积经・文殊师利说般若会第四十六之--}谈起………359
第十六节从‘文殊支利普超三昧经》(卷上一名阿阉世王品)谈起……360

附录三(第六章其它北传佛经与大圆满法关系)…...…...362
第六节<妙法莲华经》与大圆满法………………………………………362

第八节从‘华严经・入法界品》谈起……………………………………362

第九节从<解深密经》谈起………………………………………………364
第十节从‘大宝积经・普明菩萨会第四十三》谈起……………………366
第十一节从‘圆觉经》(‘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谈起……………367
第十二节从‘究竟一乘宝性论》谈起……………………………………369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375

后记与答辩记录....…….…….………………….376

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作者声明..……..…....….378
绪论

绪论

第一节选题背景与意义

首先,我们观察到藏族宗教中,佛教宁玛派的九乘判教与大圆满法修行,对
比藏传佛教各派及本土化宗教:“苯教”的修持体系是否更加完备,且在西藏传
播以来,一直关系到与禅宗的互动性,因此研究大圆满法相关问题,就能对藏传
佛教最原始佛法传承理论作一梳理,兼具理论与实践双重意义。大圆满法的理论
与实践功夫很独特,是只有藏族特有的古修行法吗?也需要搞清楚。
此外藏传佛教,宁玛派大圆满法修行产生的去世后不死虹光身,或等比例缩
小至一肘大小,这是宁玛派令外界特别科学界(含医学界)诧异的生命现象,颇
值得研究。笔者本科学医学,目前是医生,对此肉体变化,兴趣盎然。
回顾历史,宁玛派九乘判教的修行中,最上乘阿底瑜伽为大圆满法,又分心
部,界部,与口诀部(教授部、要门部)三大部分。宁玛派大圆满法从印度传入
西藏三大士,是莲花生大士,无垢友(毗玛那米扎)大师及藏族毗卢遮那(遍照
护)大师。而在印度的传承历史是由法身佛阿打尔玛佛(即普贤王如来)传给毗
卢遮那五方五佛,再传给东方妙喜佛国金刚萨埋,再传给东方世界金刚手菩萨,
之后,传给人世间金刚族之下离车族的维摩诘居士(东方妙喜佛国转世而来),
再密传到俱生喜金刚(嘉饶多杰)(Garab Dorje)。而后经来自东方佛国的文殊
菩萨引导,蒋巴舍宁(降巴歇林)向嘉饶多杰求法得到传承,故又称为妙吉祥友。
之后传给佛智足(生遮野些)及诗列星哈(写惹申哈或称为吉祥狮子),吉祥狮
子后来也向佛智足求法(吉祥狮子是汉人),吉祥狮子再传法给莲花生大士、无
垢友大师、智经(益西多)及来印度求法的毗卢遮那(遍照护)大师。莲花生大
士也指导毗卢遮那大师修行为当时西藏七觉士之一。无垢友大师另从佛智足弟子
佛密学得大圆满心部。藏王赤松德赞(公元755-797年在位)公元763年左右接
受印度寂护大师的建议迎请莲花生大士入藏弘法,收伏本教巫师神祗。并于公元
779年在雅鲁藏布江边,青浦修行洞下方小丘陵建立桑耶寺,作为早期宁玛派弘
法中心。
目前宁玛派远传密集、幻网(幻变)、心品三大类经典中,心品传承大圆满
法心部,其中心部有母子十八部经(印度有七十七部),其中五部是毗卢遮那大
师所传,十三部由无垢友大师所传。界部由毗卢遮那大师所传,而诸佛妙印的“口
诀部”分成两支传承,其中(1)甚深宁提(心滴)由无垢友大师传给土蕃藏王
赤松德赞和娘・当增桑布等五人。(2)空行宁提(心滴)由莲花生大士传给王妃
益西措嘉佛母,之后形成伏藏系统。
笔者将对教授(口诀)部的彻却与脱噶法仔细分析,是否成佛且在宇宙自由
解脱往来的关键法门。此外大圆满法的印度传承,特别非人间传承,笔者将特别
研究比较,替佛教界开出新思路,独特的东方妙喜净土传承。
由于文殊(妙吉祥)菩萨与大圆满法的特殊关系,笔者将阐发本法门的一大
因缘,跟文殊菩萨的来历及《维摩诘经》中不二法门息息相关,两者密不可分,

绪论

只看印度传承大师嘉饶多杰(俱喜金刚)大师写的《圣文殊真实名经释・咒义现
观显论》,妙吉祥友(降巴舍林)写的《文殊真实名经广释》,无垢友(毗玛那米
扎)大师写的《文殊真实名经释义明灯论》就知文殊菩萨与大圆满祖师的修行以
融为一体。在经文中,文殊菩萨化身为金刚手菩萨,为大圆满法密续传承者。此
外来自东方妙喜佛国的维摩诘居士及阿朗佛是大圆满法实践派最原始成就者,笔
者将一一考据引证。
在公元781年左右,汉僧禅宗的摩诃衍那和1笱到吐蕃弘法,由于渐顿修行争
议,加上对禅法内容的不同诠释,导致产生公元792’794年的二派大辩论,由藏
王赤松德赞主持,失败者离开吐蕃。寂护大弟子莲花戒大师胜利,赶走禅宗摩诃
衍那和尚。因此有人认为宁玛旧派的大圆满思想是否渗入唐朝禅宗的思潮,我们
将做一比较研究。
此外吐蕃原始苯教在历史发展中也产生九乘判教及大圆满法修行,那是原始
苯教就有的,还是演进出来的修行及成就与宁玛派有不同吗?又目前藏传佛教各
派对宁玛派大圆满法持何种态度呢?另目前汉地显宗对大圆满法的看法又如何呢?
笔者将尽力阐述整理提出个人见解。

第二节相关国内外研究现状与成果

宁玛派自古从印度传承无上瑜珈的最深奥成佛法门——阿底瑜珈:大圆满
法,而大圆满法又分成心部、界部及口诀部(教授部、要门部),其中口诀部又
分成彻却(立断)与脱噶(顿超任运)二修行法。以脱噶为最高明体修炼,大圆
满心髓。自古传承祖师在修行证悟虹光身的过程中,将口耳相传秘密法派逐步书
写文字,将训练方法做探讨研究留下文献与伏藏。因此至今大圆满法的参考文献
己愈来愈多元。各主要修行场所纷纷建立网站宣传弘扬,修行宝典公开于世,近
年逐步形成探索学术风气,可喜可贺,比起20年前甚至10年前不可同日而语啊。
笔者为准备此次论文,将现代、古代文献大量搜寻,使修行概念更加清晰明
朗。文献部份,主要祖师著作许多尚未译成汉文,目前只能从台湾香港译内地汉
本及内地和部份藏文资料探索,再整理,此外,国外也有一些著作可参考。(大
圆满法历代皆有祖师修行注解,数量庞大)
当代研究出版的相关动态:(笔者己在参考文献中列出书目)作比较研究文
献很少,与禅宗比较的文献有几篇目前文献仍以修持大圆满法内容为主体。
一、国内
(一)龙钦饶降巴尊者著作除了藏文《七宝藏论》之外,还有汉译本:
1、龙钦饶降巴.《大圆满禅定休息论清净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
社,2000年.
2、龙钦饶降巴.《大圆满心性休息》.索达吉堪布译.香港:香港佛教慈慧服
务中心,2001年.
3、龙钦饶降巴.《大圆满虚幻休息论妙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0年.
4、龙钦饶降巴.《句义宝藏论广讲》,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年.

绪论

5、龙钦饶降巴.《上师心滴如意宝》,索达吉堪布译.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
心出版,2001年.
6、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
年.
7、龙钦饶降巴.《四法宝鬓》,谈锡永导读.台北:全佛文化.1999年.
8、龙钦饶降巴《大圆满禅定休息清净车解》.台北:自由出版社,2003年.
班班多杰老师从四川德格印经院藏文木刻版,节译部分龙钦饶降巴尊者《七
宝藏论・宗派藏》的内容,.此外,台湾喜林苑了义出版社、慧光佛教文化出版
社也曾出版了《词义宝藏论》(《句义宝藏论》)。台湾释慧门法师讲授《大圆满禅
定休息(一)(二)》台北:慧炬出版社,2001年。令给尊桑波仁波切著作:《大
圆满龙钦心髓修行法》,台北:崦阿畔出版社,1998年出版。
(二)邱陵先生四本编著:《密藏大圆满心髓探奥》、《藏密大圆满法选集》、
《密藏修法精粹》及《藏密六成就法诠释》,台北:新智出版社,‘1995年,搜集
大圆满法在汉地普传内容包括口诀部细节。
(三)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妙吉祥丛书其中四本:摧魔洲尊者注:《宁玛派
次第禅》,敦珠法王、郭元兴居士等人《九乘次第论集》及噶玛恰美著作,嘉初
仁波切讲述:《解脱大道》2005年,莲花生大士岩藏:《六中有自解脱导引》,2005
年。
(四)刘立千藏学注译文集的其中十本:《实相宝藏论详释》、《句义宝藏论
广讲》、《大圆胜慧本觉心要修证次第(口讲本,直译本)》,《印藏佛教史》,《大
圆满法语浅解》,《藏传佛教各派教义及密宗漫谈》,《土观宗派源流》,《藏密漫谈》、
《卫藏道场胜迹志》及‘刘立千藏学着译文集.杂集》,民族出版社,内容有许
多彻却与脱噶修行说明。
(五)达赖喇嘛《大圆满(Dzogchen))(丁乃竺译),台北心灵工坊出版,
2004年;嘉初仁波切:《密宗大解脱法》,台北圆神出版,1997年,是二位上师
演讲集,达赖喇嘛还比较各派思想。另外,顶果钦哲法王《成佛之道——殊胜证
悟道前行法》,台北:橡树林文化,2003年。
(六)巴楚仁波切:《椎击三要诀胜法解》,台北自由出版社,1983年版与
恒河大手印同刊一本书,贡噶上师讲解。另外方力惰:Ck圆满法—基松聂德》,
台北慧炬,2003年版,以椎击三要为根本阐述大圆满彻却修行法门。另巴楚仁
波切(公元1808-1887年):《普贤上师言教》,西藏人民出版社,2006年,讲大
圆满法前行很著名。另外台北海信图书,2007年出版其著作《大圆满隆钦心随不
共内加行--,b止教师》(香港卓格多杰上师译注)另外丹贝旺旭仁波切:《:金刚密
乘大圆满》,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6年版,也对“椎击三要”提出论述。
(七)贡珠・云丹嘉措著《蒋扬钦哲旺波传》(张炜明译),北京:宗教文化
出版社,2009年。顶果钦哲法王《证悟者的心要宝藏》(刘婉俐译),雪谦文化
出版社,2009年。晋美彭措法王《诀窍荟萃》(索达吉堪布译),喇荣文化事业
出版社,2009年。贝玛仁增仁波切《世界心精华宝——札昂林巴伏藏师的传奇
与教法》,橡树林文化,2009年。雪谦・冉江仁波切《大药——战胜视一切为真

绪论

的处方》(项慧龄译),雪谦文化出版社,2008年。这几本书介绍了大圆满法的
修行心要。

CA)由江嘎主编的《大圆满》上下二册,中国藏学出版社,2005年,收
集内容与邱陵先生有重迭,但笔者认为翻译更精细,读起来很顺口,很完整表达

(九)弘学先生编著:《藏传佛教》,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对大圆
满法口诀部,分成大圆满禅定及大圆满心髓(含彻却与脱噶修法)二类,各自修
法解说详细与邱陵的著作可以互参研究修炼细节。另编《密宗指要》,《佛教诸尊
全图—胎藏界曼茶罗》及《佛教诸尊全图—金刚界曼荼罗》,很有价值,笔者将
在论文中引用。
(十)卢胜彦上师著作:《密教大圆满》及《密教奥密书》,台湾大灯文化,
2005年版,对大圆满法修行有新的创见,虽然许多上师不喜欢卢上师,但是他
的一些看法是颇有见地的,即使笔者有些看法与卢上师不同,最终仍可相融合无
碍。其中大圆满地、水、火、风、空部修行,笔者第一次听说,但论文中未加以
引用。
(十一)吴信如编著《大圆满精萃》中国藏学出版社,2005年版,收录贡
噶上师的“大圆满最胜心中心引导略要趋入光明道’’一文及诺那上师的“大圆满
法无上秘密图座心要’’“畔一字口诀。
(十I二)欧阳钟裕教授《一乘圆教与大圆满见》,台北慧炬出版社,2001
年版,谈华严法界观与大圆满法联系,认为只有《法界观》、《十玄f-j}才能将
大圆满见的宗义全体朗现,即大圆满为圆教之现量。
(十三)四川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全知麦彭仁波切‘大圆满直指心性注疏>
.I:大幻化网总说光明藏论》、‘手中持佛》及‘直断要诀日光论释》由索达吉
堪布译,1998年,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出版,对研究大圆满正行很有参考价
值。另译者也将如意宝晋美彭措法王著作g 《文殊静修大圆满—手中赐佛》,当
作前行与中阴修行研究的重要参考。
(十四)中国社会科学院,尕藏加老师《吐蕃佛教一宁玛派前史与密宗传承“
研究》,2002年版及《雪域的宗教》上下二册,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年
版,对宁玛派修行有完整介绍,特别提出太阳能源产生虹光化生现象。另著有《藏
传佛教与青藏高原》,西藏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及<密宗一藏传佛教神秘文
化>,中国藏学出版社,2007年版,对宁玛派及苯教皆有介绍。
(十五)索甲仁波切《西藏生死书》.台北:张老师文化,2006年新版,有
大圆满法的简述。此外,竹庆本乐仁波切(Ponlop竹清嘉措)‘狂野的觉醒・大
手印与大圆满之旅》,台北:探索・三部曲出版,2008年版。对宁玛派修行的九
乘有所介绍。
(十六)陈建民上师<曲肱斋全集》:另一著作l:佛教禅定》,北京:宗教
文化出版社,1997年版;另陈浩望著作: 《佛学泰斗陈健民》,1998年版,也
有一些宁玛派与噶举派修行内容可以参考。
(十七)谈锡永上师《大中观论集》,上下册,香港密乘佛学会,1998年

绪论

版。《四重缘起深般若》,台北:全佛文化出版社,2005年增订版。不败尊者《决
定宝灯》(谈锡永译,邵颂雄导论),台北:全佛文化出版社,2009年。这三本
书对宁玛派从如来藏思想解脱本来清净光明相有特殊见解,认为印度大圆满传承
是来自维摩诘居士教化的不二法门,并论及文殊菩萨在大圆满法中的重要性。此
外,谈锡永上师<生与死的禅法》,2005年版,解说禅宗与宁玛派大圆满的互证,
及“六中有"的抉择见,自显现、自解脱。另出版摧魔洲尊者(一世敦珠法王)
的《无修佛道》,是甚深净相伏藏法要。台北:全佛文化出版社,2009年版。
(十八)索南才让(许得存)《西藏密教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8年版。书中第五章介绍了宁玛派的大圆满法,第三节大圆满法的主要内容
和特点,特别对界部(包括黑界、花界、白界、广博界、庄严界、游戏界和法性
界)有完整的论述。黑界又叫无因黑界,讲述自圆满自然智。花界,主张自然智
的一切现象没有遮。白界,又叫“白界为心”,认为客观现象都是通过内证显现,
都是心的游戏。广博界,主要讲述因果关系,认为自然智所现诸法,心知现有。
第二节大圆满法的译传,对龙钦饶降巴尊者的著作作了清楚地概述。其中‘七宝
藏论》的《如意宝藏论》概括叙述了大小乘佛教各派及古印度五大哲学派别的基
本理论和特点;《法界宝藏论》从基、道、果三方面对大圆满空界部口诀要点作
了说明;《口诀宝藏论》(<窍诀宝藏论》)以六法形式对《功德宝藏》提出的
有关生死轮回法和解脱途径作了说明;‘宗派宝藏论》叙述显密诸派的基本理论
和判教根据等;‘胜乘宝藏论》详细阐述大圆满十七续、一百十九种口诀意义和
佛三身形成变化过程,解释了大圆满教法;<词义宝藏论》或叫<光明藏》,重
点解释《胜乘宝藏论》第六章以后各章的内容,即大圆满心部、界部、口诀部的
究竟义“诸法无自性一、“平等无偏颇"、“自然智独住糟、“本初任运"等空
性理论和所证得的究竟果位;《心、界、口诀三部心要义释本性宝藏>(‘实相
宝藏论》)重点解释大圆满的定义及其内容,论述大圆满缘起性空见。另著作《藏
传佛教研究》,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8年版。其中包括了<大圆满法及
其与禅宗的关系》及<苯教发展概况》。 一 一

(十九)有关苯教大圆满法与九乘,笔者除了到青海省同仁县考察外,有四
本参考书。周锡银、望朝: <藏族原始宗教》,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察
厄。尕藏才旦: <西藏本教》,西藏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顿珠拉杰:《西藏
本教简史》,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07年。宁艳娟:‘雍仲苯教大师》,台北:
橡实文化,2009年。另外才让太教授在国内外期刊也发表多篇相关论文。
(二十)纽修堪仁波切蒋扬多杰:‘大圆满传承源流蓝宝石》,台北:全佛
文化出版社,2002年版。堪珠・贡觉丹增仁波切.‘宁玛派源流》(克珠群佩译),
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8年版。这两本书对近代大圆满法传承祖师有清楚
介绍。若配合龙钦饶降巴尊者在<历史宝鬟论》中详述的大圆满法传承,对大圆
满法历代传承将更清晰。
(=十一)笔者从Baidu搜索“大圆满法"有一亚青寺(阿秋法王)耳传传
承介绍及虹光化身实例介绍等等文章(注:另1998年四川省新龙县乐莫寺或称
为鲁木饶寺的阿曲上师,在1998年8月29日下午2点圆寂,9月5日完全虹化),

绪论

笔者实地田野考察。
(--十二)班班多杰老师著作: 《藏传佛教智慧境界》,台北大干出版社,
2002年版及《藏传佛教思想史纲》,上海三联书店,1992年版,可参考宁玛派
见地及苯教思想。
(二十三)王春华: 《藏密瑜珈的奥秘与传奇》,西藏人民出版社,2001
年版,对宁玛派大圆满法也有甚深研究。
(--十四)卓格多杰金刚上师(来自香港):《大圆满:佛陀的终极理念》,
台北海信图书,2007年版。对内心本质的觉醒、心髓学习大纲及闭关有独到看法

(二十五)《药师佛・阿图佛经典》,台北:全佛出版社编辑,1995年版,
对东方佛国妙喜世界阿朗佛修行有完整介绍。
(=十六)布顿.《布顿佛教史》(蒲文成译),台北大干出版社,2006年
版及王森著作: 《西藏佛教发展史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皆有
参考价值。扎呷《藏文大藏经概论》,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这本书
对《藏文大藏经》的翻译进行了详细介绍。
(=十七)曹越.《如何契入大圆满法》,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8年
4月。陈泉州<圣道指归——光明大圆满实修浅说》,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
2008年。这两本书对大圆满法有一些实修的叙述。
(二十八)洪启嵩著作:《莲师大圆满教授讲记》、《无死》、《密宗修行要旨》、
<现观中脉实相成就》,台湾:全佛文化出版社,2007年。其中,《莲师大圆满
教授讲记》以莲花生大士所说<智慧法尔解脱》一文作阐发,很有参考价值。
国内参考书目还有很多,不再一一列举,详见参考书目。佛经资料主要参考j
‘大正藏》及《佛光大藏经》,并利用了藏汉字典和佛学大辞典,‘藏文大藏经,
目录》使用日本东北大学版本,另外,还收集了几本论述大圆满法的藏文著作。
笔者主要依据翻译书籍进行研究。 ÷


至于中文期刊文献,研究大圆满法的目前只能找到七篇,兹列如下:”
l、蒲文成著‘宁玛派大圆满法概述>, <青海民族研究>季刊,1998年,
第1期,第26"--'45页。另见‘中国藏学'1998年第2期.本文采用宁玛派上师
都迥巴久扎益西多吉在其全集第二函的<前译密乘宁玛派教法概论》说法,认为
大圆满自生智或自然本智是无始般若智真如自性,为如来一切教法的精髓。求证
它自明现前,得到圆满抉择的修持之道,从根本上来说,唯有阿底瑜伽大圆满道,
至于其下各乘以及三律仪、生圆次第等一切具体修习法,都不过是修者依据弟子

根性之优劣,所采取的通往大圆满道的阶梯和方便,是渐次证悟大圆满的各种不
同方法……无论怎样修持,若不经过阿底瑜伽大圆满道的修习阶段,最终仍不能
成就金刚身的究竟果位。
一切善恶因果由分别心而现,心部的正见是无修无行,无所谓修果、无所谓
所要达到的“地"的境界。在修法上认为乘次、二谛、六度、二次第等,皆由心
持,是一种意识活动,由这种意识所缠缚的道谛,都属有漏,是有为法。因此具
体修习时不讲究坛场的生起,也无所谓圆满次第,没有灌项和三昧耶戒律护守等

绪论

方面的严格规定。界部否认离开法性界而有其他法,自然本智无始以来不染轮回
之法,主要分成四种:其一,黑界属于因派;其二,花界属于说种种派;其三,
白界属说心派;其四,广无边界属回遮因果派。
秘诀部以教授秘诀为主要传法方式,内分三种:第一,以零星语教授,简称
“喀托”;第二,以谈话方式传授,简称“喀丹";第三,指示续为自典,讲示
法性为一切佛语之出处,自性远离生死涅粱,故无取舍劳作,法性不住声与字句,
故空性不以争论触及等。总括起来有外、内、密、无上极密四类。
作者认为,宁玛派在讲述各乘的基本情况时,通常从入门、见、戒、修、行、
果六个方面进行论说,阿底瑜伽之入门方式有两种,即灌顶入门和所作入门两种。
该派常提及“体性本净”、“自性任运"和“大悲周遍”三术语,认为能超出心
法的明智性空为法身,自性光明为报身,大悲普被为化身,是为佛的三身自性。
阿底瑜伽之修,主要为彻却和脱噶两种修持法。彻却,全称“噶德彻却一,
意为本净观修,亦为“立断”意,指立断妄念之流而得见自性。本法的特点是“无
修而修”,关键在于当下一念上认知本性,于当体明空不二之刹那,无修无散乱
定住,明了觉照自己本心,勿令间断放过,即可解脱,立得成就。嘉饶多杰说:
“心之自性本初觉,心无生灭如虚空,证悟诸法平等义,不寻空性为修习。’’。.
脱噶,全称“伦珠脱噶”,意为任运顿超,行者通过反复串习三要、四灯、
次第究竟圆满四相,最后于世俗诸法现分之中,显现人体固有的智慧之光,一切
实体任运自然化为光明,证得真实究竟,即身化为智慧虹体的一种修持法。所谓
修习三要,是对身的调正,眼视的调正,以及意的调正。所谓“四灯”是指远境
水灯、心法界灯、明点空灯和自然慧灯(本觉智光).所谓“四相"是四段进修
次第,一是法性现前相,二是证悟增长相,三是明智如量相,四是法性穷尽相。
阿底瑜伽之行如<宝库幻钥》所说:搿一如疯癫行’’。阿底瑜伽之果如初生于法
性之力,现住于法性之势,终没于法性之境,从而菩提之果自然成熟,解脱于轮
回涅粲,证得不坏虹体,即所谓智慧师地(瑜伽师地)或普贤果位的永恒童子瓶
身。 一 一 …

2、许得存<隆庆饶绛巴及其对大圆满法的评判>,‘中国藏学>1998年第
3期.本文介绍龙钦饶降巴尊者的生平、著作及对大圆满的解释与评判。认为大
圆满法概括有四层含义,“第一,诸法无自性,无任何表相,诸法没有独立的实
体,即空,空是本空,非后来空,也非认识而空,它是宇宙的本体。第二,本来
任运,大圆满法本来清净,并非由某一个人或神创造出来的,其“集’’是菩提心……
菩提心没有本性,也具有各种功德,任运成就于诸法界。第三,不堕常断,圆融
无偏。大圆满阿底瑜伽法如同虚空广大无边,明空赤露,犹如普贤佛的胸怀,难
以言表。“诸法本有,自性无常断偏私,故基平;心无例外与执着,故道平;无
欲望及转变,故果平。”第四,独一,大圆满法独摄于根本智慧,即诸法自然智,
这种智慧是通过长期不间断的修炼才证得的。"大圆满即是一切生死涅檠诸法多
在明空觉了之中,圆满无缺,它是解脱生死的最殊胜方便,故名大圆满。
作者认为,口诀部又译“教授部”或“心要部”是大圆满法的精华部分,内
容包括大圆满甚深娘提、空行娘提等。从传承上讲,有莲花生传和无垢友传,从

绪论

法统说,莲花生所传的大圆满口诀法得自无垢友。口诀部的内容博大精深,龙钦
饶降巴尊者归纳为三层。第一,分散法说,着重讲述超出心识的能作所作。分为
决断安立道的口诀和现证清净解脱力道的口诀。第二,语言法说,包括愚痴散乱
的语言和传言无时的语言。第三,续论法授教,认为自性无生死涅粲,也没有取
舍所作;法性无语言概念,所以空性没有争端所立。它包括四种方法,第一:综
合见授教;第二:针灸消障法授教;第三:用现出方法讲隐秘法;第四:解释自
然明了。总而言之,口诀部以“明了性”,现证法性境,成就金刚身。它的经典
分为外、内、秘密、无上密四类。无垢友大士传的叫做“无垢娘提”(清净心滴),
莲花生大士传的叫做“空性娘提"。无垢娘提分为秘诀和耳传,耳传又分为小耳
传智慧印象(修心七义)、中耳传中有光明印象(讲述中有中阴解脱)和大耳传
了义现有教授(主要讲述实践金刚藏究竟义的方法)。空性娘提着重讲述法身圆
满,包括修心和异熟解脱道等内容。修心指七种前行方法(包括上师相应、曼荼
罗修行、发菩提心、净障百字明、四无量心、轮回因果、寿命无常),异熟解脱‘
道主要讲述灌顶和修行的具体方法。
3、牛宏<浅忻大圆满法与大手印法的异同>, ‘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
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3期。作者提出,大圆满法和大手印法在“佛性论"、
“人性论”和“明空说’’等重要的佛教哲学原则问题上看法基本一致,二法皆以
心性为基础,强调“明空双融"之理来追求即身成佛和即生成佛的境界。
又提出,这两派法在修身上的鲜明风格,大圆满法讲求以宽坦任运、无别好
恶、不做破立的无功用法门来证得明空赤露,而大手印法是以结合修身(双修法)?
的方便法门,明空双运,证成大乐俱身。大圆满法秘诀部中的修身法有两大要门:
“策厥"(彻却,意为断坚)、“妥噶”(意为超越)。策厥法是求悟本净心性二
的见修法,与心部中所谈的悟心之法大体相同。妥噶法是修光明之身法,是指“自。
性环链身”在修光明过程中的成熟解脱,也叫“要点中解脱"。……达到法性究
竟之边际后,把一切粗细三身,均在身和智中全部消融干净,从而显示了妥噶法7

的殊胜之处。

大手印法认为修悟空明是有层次的,凡夫的粗身在密乘大手印中的方便道诸
法门渐次转化成具有大乐体性的细身,即本元身,在修成本元身之后,才能现证
三身而成佛。因此,相比较而说,大圆满法是注重顿悟直修的法门,大手印法则
是采取渐悟分修的做法。大圆满法中的“妥噶’’修法和大手印法中的“拙火定”
法分别是此二法中最典型的实践修炼方法。“妥噶”法是以心理感应为关键,“拙
火定”法则是以运用身体的气功为主。
作者又认为,后期的大圆满法与摩诃衍那的汉地禅宗思想相近似,还提到萨
迦班智达・贡噶坚赞也指出,大手印法既有禅宗思想的遗风,又有印度佛教的依
据。因此,作者总结,“顿渐之争’’中汉地佛法以失败告终,但其鲜明的“顿悟"
思想给人们留下了一定的深刻影响,被后弘期以来的藏传佛教宁玛派和噶举派所
吸收。另一方面,藏传佛教的宁玛派和噶举派为什么要吸收禅宗“直指人心、,。
见性成佛”的思想和方法,而不是直接去弘传印度佛法中的佛性说呢?这需要我
们从当时整个藏传佛教后弘期的传法特点来分析,后弘期的传法是从民间开始扎

绪论

根和发展起来的,当时这种“我心即佛”、“即身成佛”和“即生成佛”的佛教
理论和方法容易在民间被吸收,也很利于当时佛教宗派的发展,因而早期形成的
宁玛派、噶举诸派积极吸收并融合了曾在藏区流传过的禅宗思想和其他佛教宗派
思想,再加以印度密宗中种种快速成佛的修身密法,最终形成独具特色的“大圆
满法”和“大手印法”。
4、许得存‘大圆满法及其与禅宗的关系提要>,(2001年两岸禅学研讨会
论文集>,2001年,第196-"..'211页.作者认为学术界根据宁玛派所主张的“心
体本净”、“自性顿成”和“大悲周遍”思想,认为大圆满法与禅宗有渊源关系,
甚至有一部分学者把两者完全等同起来,而忽视了它们之间存在的细微差别,这
无意中否定了两者各自所具有的的特点。禅宗思想因吉祥狮子和摩诃衍那而对大
圆满产生了影响,两宗都强调“心性本净",并把心性看成是外境之源,支配诸
法存在。但宁玛派所讲的“心体本净”是讲人的本体,并从绝对与相对、有限与
无限的角度把人的本净之心提高到宇宙高度去论述,强调了光明的重要性。禅宗
则基于自然本体上讲心性本净,很少讨论光明。
作者提出,阿底瑜伽分心部、界部和口诀部,心部从体、相、用三个方面讲
述心体本净、本具光明和随缘显现等心性法。采取直观方法,修证心本空。界部
讲述诸法皆心性所显,界觉无别,通过脱离心所思虑的物件去修自然智一空。口
诀部侧重明分,要求修行者无思无念,全离一切分别。总之,摩诃、阿努两种瑜
伽注重观想、念诵修习,通过渐修消解烦恼系缚,尚未达到任运自然,使四大变
化光明、见性成佛的境界,即观空。阿底瑜伽修调正身、口、意,气化智慧,自
性清净,使外空烦恼,内妄念之根自然断灭,没有善恶一切动作,诸法尽入法性。
阿底瑜伽有“彻却”和。妥噶"两种特殊修法,是对包括摩诃瑜伽和阿努瑜伽在
内的一切大圆满修法的高度概括和总结,也是宁玛派不同于其他各派的实践方
法。
“彻却”修的目的是为了求悟本净心体,心体本净是大圆满的基本理论。大
圆满“彻却’’修非立刻顿悟,而是需要一段的苦修才能顿悟。“妥噶”意为“超
越”或“顿超"。属于修光法,是以光修证法性自然智的途径。<大圆胜慧本觉心
要修证次第》说:“已见自心更勤精进,不舍肉身,法尔智慧光显,圆证三身境
界者,名妥噶。’’彻却的重点是修心之空分,“妥噶一则偏重于修心之现分(有)。
‘大圆胜慧本觉心要修证次第》又说:“1、妥噶修使肉身成为通体光明;彻却仅
能使身体化空,不能修成光明,直到临终的刹那,得见法身。2、妥噶修能使身
体变成光明,度无量众生;彻却虽能使身体化空,却不能变成光明,所以难得慧
眼、金刚身等,度生有限。3、妥噶修能使肉身的六根,成现三身境界;彻却则
不能。"宁玛派大圆满法的三大基本特质是:心体本净、自性顿成、大悲周遍,
分别与法身、报身、化身相联系。“心体本净’’是宁玛派修炼大圆满法的总的指
导思想,贯穿于其修行的全部过程。
“自性顿成"是讲一切法的相。‘土观宗派源流》说:。空性妙相,无碍明现,
是为自性顿成。"它着重修证明空无别。一切光的显现,“皆由四轮集于心中,又
彼微细,住于无所有之虚空境中,则现出周遍通彻清明之觉性,”“因为觉性什么

绪论

也不生,是空性法身;其空性本光明亮,是报身;它能无碍显现一切,是化身。
三身是圆具于一心中之体性。’’‘‘大悲周遍”是大圆满自然智之用,重点讲心之现
分。
最后,许得存教授认为,大圆满法和禅宗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下列三个方面:
第一,体本净说。宁玛派认为心性本净,不能诠表,远离常边,没有表相,
自性任运。宁玛派与禅宗都强调“心性本净”,并把心性看成是外境(诸法)之
源,支配诸法的存在。但是,宁玛派所讲的“心体本净”不是基于自然主义还本
之说,而是讲人的本体,并从绝对与相对、有限与无限的角度把人的本净之心提
高到宇宙高度去论述。同时,更加具体地论述了心性之光明在成佛中的决定作用,
把现分与明分平等看待,把了空、明空、空智、现明视为一体。禅宗则基于自然
本体上讲心性本净,很少去讨论光明(明分)。
第二,佛性观。宁玛派认为,心性的自然智是佛性,明而又空的明空妙觉是
佛心,人心即佛心,众生与佛无二无别,是为一体。众生心是佛心,其体性本净,
众生与佛只是迷悟之差。明空妙觉没有差别。觉性既是如来藏,又是人的主体性。
禅宗的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时以“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的,把佛性
看成是自在自为的统一;以心为宇宙本体,支配世间万物的存在,“直接所悟心
的空作为佛的唯一途径和最后归宿",而大圆满则把佛性视为佛的本能,两者之
间有细微差别。
第三,顿悟说。大圆满主张顿悟一心,即悟诸法本体清净,本性光明之心,
反映了宁玛派以心为本的顿悟成佛思想。但是,大圆满顿悟必须以实修为基础,
以具德、熟谙密法的金刚上师的开导为前提,在时间、程度和方式上有所不同,
能否顿悟关键看修行者本人的根基。禅宗主张“无思无念"的顿悟,把“无念"
作为顿悟成佛的方法,破除了通常的逻辑思维,利用直觉思维知觉万法本体空性,
即本净心体。从这方面看,大圆满和禅宗有比较一致的观点,都主张“无念”、
“直觉",提倡由善知识开导,顿见本性,自成佛道。两者的区别在于,大圆满
之“无念”只作为手段,并非目的,否定了绝对无念,强调顿悟之前渐修的必要
性。禅宗则把“无念"作为方法和目的,承认绝对无念存在的可能性。
5、夏春峰著‘论宁玛派大圆满法心性论的实质>,‘西藏研究’2002年第
2期。本文中作者提到,宁玛派认为,一切有情皆具佛性,但成佛根器时机各有
不同,“学者根有利钝,成就可分三种:上根利器即身取证;中根,中阴身成就;
下根者,于自性化身佛净土中莲花化生力。宁玛派引用<楞伽经》中的“依止唯
识宗,不察外境义,依止无相义,超越唯识宗,依止清净缘,超越无相法,瑜伽
无住相,不见大乘道”来证明这点。通俗地讲,宁玛派分乘特点是暂时依赖唯识
宗,而最后则彻底超越唯识,达到无相中观,从无相中观超越而达到有相中观。
如果这样认识,即能掌握甚深之大乘义,此大乘义便是“唯识大中观见’’。宁玛
派九乘也正是依据这样一种思想体系而设。九乘分法最后归于“明空赤露”,法
“自性元成’’,性可现一切,强调体验内在于自心的佛性、真谛,由人心到佛心。
九乘判教是宁玛派判教的根本,这种判教观充分体现了宁玛派对印度佛教思想之
脉络和宗派之变迁的独特建树。
10
又提出,宁玛派最便捷的成佛方式是有根器、富悟性的人所修之内密三乘即
三大约噶。内密三乘运用善巧方便,可用双修之法,所以又称秘密自在方便三乘。
此三乘主要是向内体验内在于自心的佛性真谛,体验空之永恒,由人心到佛心,
佛我同一,证觉成佛。内密三乘中,七乘摩诃瑜伽相当于生圆二次第之生起次第,
这一乘将缠缚心(世间法)与解脱心(出世间法)视为真俗二谛,世俗为有,真
谛为空。本乘其实是正修前的准备,是能进入内密三乘之最上根器人之入门修法,
意在锻炼心识之能力,证空性,使得世俗、胜义二谛统一起来,即世俗虽有,但
无自性,属性空,真谛虽空,但不是顽空,这就是空有二分在空方面的体现,用
空有双融无别来破除实执。在此阶段,佛与众生还有尊卑之分。八乘阿努瑜伽相
当于生圆次第之圆满次第,本乘已不用“心识之力"去证空,而是运用风脉明点
自起作用,意在证乐空双运,以修身炼气为主,即宁玛派的修光明之法,将藏在
身中最深处之所知障(心识)转为光明,但毕竟还须有外力加持,靠心识来达到
将有融入空的目的,实现乐空双运。但佛性还在心识控制之下,空有、乐空本自
圆融,自为一体,将它们分开各证,再结合到一起,并非圆融无碍,故不圆满,
这样就导出了大圆满法。
大圆满法的修行分三部:即心部、界部、要诀部。首先谈心部。大圆满法为
密宗法门,心是从体、相、用三方面来谈的,即“体相本净,自性顿成,大悲周
遍”。心部主要谈“性空",性空而有觉,一切显现皆可在“性空"中实现。心
部是以空现有,则界部即为以有证空。界部又称自在部,即一切法在法性中任运
自在。此部专讲境界光明。光明可作“气”解,是“界”的异名词,界的“有’’
之体现。光明是气所化,气聚而成形,即是物质。修“光明”的过程即为静神养
心的过程,将一切染心去除后达到觉有的境界。要门部可以说是对前八乘和心部、
界部的总结和发挥,该乘门修法较独立,宁玛派的密宗理论体系在此完全形成。
要门部有两大要门,即彻却和妥噶,彻却证空,妥噶现明,彻却求得本心自然智
慧,即为佛性,妥噶求见光明心相,现佛三身境界。
大圆满教法的思想,在世界观上是“真心”一元论,解脱论上是佛性论。“心’’
是大圆满法所最终要证悟的结果,并要认识到“心性”即为其修习的终极目的。
元成菩提心本净就是大圆满三部所要解决的问题。
作者还提到,在大圆满法中,用密教的大圆满思想来论证显教的如来藏佛性,
把人外化为佛,再将佛内置于自心,从自心谈论佛性。又提到,不变的心的本性,
即如来藏自性清净心。心性无须修整,不造作而自明,觉、明、空本是无别元成,
此乃心之本性。三身是心性的表现,其实质仍然为心性,“在一觉性之中三身无
别而完具”。
作者总结:大圆满法与禅宗一样最为强调个人内在的精神开悟,强调主观性
与个体性,并将精神开悟看作最有效的成佛方法,通过沉思或静观达到觉悟。从
哲学思辨的角度理解,大圆满法的修行实质更倾心于觉,心性论则在于觉性,更
注重对心性的把握。这是对在修行上重静的印度佛教的进一步发挥,也就是说,
宁玛派大圆满法的心性论则在于觉性。故宁玛派亦为“当下即是’’。
6、吴建民‘藏传佛教宁玛巴大圆满法与慧能顿悟禅之比较研究>,‘台湾
11
绪论

宗教哲学季刊>,第38期,2006年。作者在“大圆满之内涵”部分提出,一、
传承法脉,其中,法身普贤如来传报身金刚萨缍,再传化身嘉饶多杰,在西藏,
心部和界部之传授,主要来自毗卢遮那,而口诀部之传授,则主要来自卑吗那密
渣和莲花生大士。二、九乘次第观。宁玛派所说九乘为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
事部密、行部密、瑜伽密、大瑜伽密(生起次第)、阿努瑜伽密(圆满次第)、阿
底瑜伽密。后三乘宁玛巴称为“内密乘”或“无上内三乘”,相当于藏传佛教所
传的密法,即无上瑜伽部。三素尔祖孙三代所传授的教法,如幻化部、集经部属
于第七、八乘,而第九乘无上瑜伽密分为心部、界部、口诀教授部,这三部中包
括了大圆满法,是宁玛巴教法精髓之所在。口诀部又分为阿的、借的、仰的三部,
亦可分为外、内、密、心髓部。心髓部又分为彻却(且却)和脱噶二法。三、工
夫论。彻却和脱噶是阿底瑜伽口诀部的特殊禅定法。“彻却”为求本净心体,体
证明空不二之当下,认此明觉本心勿令间断,以无修、无念与无散乱保任之。彻
却法乃当下顿成之禅定法。作者引用巴楚仁波切《椎击三要》或《三句指要》总
结彻却法,三句话如下:“直指净觉本来面貌”、“断然确定仅此无他’’、“信心稳
固于念起即解脱”。“脱噶’’意为“超越”、“顿超”,是以修光来体证法性自然智
之工夫,由此直见任运本来清净的妙有法境。修脱噶法有四种光明显现:现见法
性显现、增长觉受显现、明体进诣显现、穷尽法性显现。
总之,脱噶属于修光法,以彻却为依据,在空性基础上生妙有之用,具体作
法与无分别心凝视虚空为主,借助日光、水光等光明,具体修习工夫有看光法、
自关法、黑关法、睡眠法等方便施设,与得见明点为修法的征候,或于虚空中自
然显现出如金刚链串等空中明点及五方佛土。此为摄取太阳光能之修炼法,以凝
观宇宙之明点,令心念相应之。使太阳光能不断融入体内,时日一久,则体内蓄
积大量光能,于临终时将能量一次释放,故能于此“蒸发”物质肉体,而有虹化
之现象。“彻却’’乃体悟本净性空之心体,“脱噶"则起现元成本净之法界妙有实
相。彻却悟真空白性,脱噶进一步起现实相妙有,融内外之境为无二之体,彻却
与脱噶代表智慧与善巧方便双运,真空妙有体用一如,圆满三身佛果。
另作者在“慧能顿悟禅之内涵”提出,一、般若论。在慧能之般若论中有二
层意义,一是内在普遍义,二是清净妙用义,这两层意义皆由工夫实践证成。二、
顿悟论。人人本具真如佛性,凡夫与佛之别,仅在迷悟之间。慧能认为只要自悟
本心真性,即可成佛。若能觉悟自性,顿悟顿修,当下即是,不落阶级,亦无渐
次,乃无须立一切相,即诸法毕竟空寂,无次第可循,亦无阶次可循。总而言之,
慧能强调佛法之种种方便施设,本质上皆顺应根器利钝所立,故慧能禅乃圆顿法
门,此心法不依阶次当下顿成。
作者又在“宁玛巴大圆满法与慧能顿悟禅之异同"中提出,作者从传承源流、
心性论与工夫境界论三方面来比较,指出两者虽然在渊源上有所关联(由摩诃衍
那产生的顿渐之争,与汉僧吉祥狮子祖师可能传承下来的禅法),在境界上也可
以相互印证。然而在心性论上所强调的侧面有所不同,尤其在工夫道路上,更明
显表现出二者之间的根本差异。
宁玛巴大圆满法之中心义理乃心体本净、自性顿成、大悲周遍,此三者揭示
12
绪论

心性之体相用三面相。大圆满认为心性乃空明周遍自然任运而成,故大圆满法所
讲的光明即自心,自心即自然智即光明,自心本与光明一体,故能起现诸法境界,
故万法为心造,诸法实相无非自心真性所化现,五方佛土、本尊坛城与空行护法
莫不由此,此为心之“妙用”。宁玛巴将“心体本净”提升至宇宙论的高度,具
体地讨论光明等妙用,平等视空分与明分为一体,禅宗则基于本体论讲心性本净,
较少论及光明(明分)。
在工夫论上而言,大圆满法以无念为手段,但仍强调顿悟渐修之重要,禅宗
则视无念为工夫与本体,本质上即般若自性,总之大圆满彻却法虽有顿悟顿修之
理念,但仍须上师指引与实修工夫,故有一定的修持方式与必要条件,因此,在
工夫论上与慧能顿悟禅有所区别。特别大圆满法心髓之脱噶法,属特殊之修光融
点工夫,为进一步由空性体证基础上,起现万法妙有实相,强调法性光明之体证。
由此心物合一,身证三身果位,此为与慧能顿悟禅最大殊异。
7、郭耀华‘藏传佛教宁玛派大圆满法初探>, ‘台湾宗教哲学季刊>,第
38期,2006年.本文笔者分六大部分讨论:一、前言;二、宁玛派的起源、经
典与大圆满教授;三、大圆满教授部(要门部、口诀部)的五大特色;四、大圆
满心髓:彻却(立断)与脱噶(顿超任运)法;五、总结讨论;六、应用实例补
充。

在第三部分第四点提到虹光化身:临死时,令肉体渐渐消失,归空不见(注:
笔者想到耶稣基督)或七日内仅留下头发、指甲盖;或尸体缩小且不变坏或全身
舍利。

第四部分提到大圆满心髓是以摄取太阳光、月光、星光、宇宙光、灯光等等
种光能来修炼身体达光明心境,质能互换,解脱执相,其中明空任运为大成就。
笔者引用弘学著作‘藏传佛教》(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版,第269~271页)提
到的两种修炼方法讨论如下:
(一)彻却法要
全身放松,入静十分钟左右。首先净心,身、口、意清净。修宝瓶气良久再
凝目观日,时间要短。面向太阳出入的方向,观想那个方向的空中,有很多光点、
光圈,闪闪发出白、红、黄、蓝、绿的五色光,其中白的多,绿的少,这就是外
明点。观看明点分明后,再进而观想有白色光明的藏文。嗡”字,从颅顶升起飞
出,用意念将其推到所观看到的外明点(即宇宙明点)里去,与外明点融为一体,
然后用意念将藏文“嗡”字收回颅顶,可反复多次。这为第一个月的修习方法。
第二月开始,仍运气凝眸观日,使空中出现光环(圆形之圈),再观想有红色放
光的藏文“阿"字从眉间升起,与空中所观的外明点光环相融,然后将藏文“阿"
字收回眉间。第三月修习,皆如第二月修法,在观出光环后,应观想藏文“畔"
字从鼻问升起,此字主蓝色,频频放光,此字与外明点光环相融后,收回鼻尖。
彻却法主要以意领光,以白、红、蓝三种不同光色的藏文字,把宇宙能量的光(即
能量)引到头部,然后遍及全身,以增强自身能量。每天早上和傍晚各练一次,
13
绪论

最好念一千遍藏文“嗡阿畔"金刚诵。但应注意加强定力,持之以恒,对所观景
不执着,明了身心内外无差别,方能登智慧光明彼岸。行者在彻却法成就之后,
可以转入妥噶的修习。
(二)脱噶修法:(妥噶)
时间不限,姿势站、坐均可。有太阳时面对太阳方向,错开三十度角左右(左、
右、上、下均可),不能直视太阳,以免伤眼。本法以观明点为主,脱噶即明点,
所以又称为“观脱噶刀。修法共分三步,一步有成效后再修习下一步,逐步修完。
第一步:一心不乱,凝眸观看天空,即可先观看到微明点、上下移动明点和小明
点,以后观大明点、不动明点。所观明点还有大明点套小明点,闪光似璎珞,似
宝石项链,最后可观空中由五彩虹组成的光环,大放光明。此即宇宙能量辐射场。
第二步:阴天观明点。第三步:或观烛光、灯光下的明点,或在黑夜观宇宙明点,
或在月夜观月亮旁的明点。黑暗观明点,可看到江夏水灯的美景。
此外有一种黑关修法在毫无光线关房中,不靠日月星和灯光的坐关法。更易
于激发人体的智慧光芒和潜能来打通气脉明点。也能修成明空任运,自性精神明
体出窍,观照山河大地,妙用渡世。(注:中国道家走此方法修出阳神出窍甚至
虹光化身,另有炼太阳神功,无为法成就虹光者。而印度也有修光辟谷不食报导,
印度教、西藏苯教皆有类似修法。)
在第五部分总结讨论提到,大圆满是顿悟法,不要让止观次第的修法框住。
分什么安住清净分,什么安住明了分,把一个心性分成空明二分来修,这样就脱
离了空明不二,或空显不二的真实见解了。(笔者注:看本来面目,不需造假,
与祖师禅异曲同工,符合金刚经所说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最后第六部分应用实例补充中提到,笔者2005年在北京百合素食餐厅与来
中央民族大学进修的四川宁玛派色达然充寺主持,主修文殊菩萨法门的昔智・吉
美华桑活佛(1964A.D.出生)吃饭时,他说曾亲自火化一下属庙宇喇嘛遗体,死
后3天身体逐渐缩小到不足50公分。如果7天的话可能就虹化了,火化后也是
舍利子众多。
笔者又提到,莲生金刚上师(卢胜彦老师)说,证得‘大圆满法’的密宗行
者,可以同五方佛一样,建立自己的佛国净土。像这样的事,确实不是一般人所
能明白的,这必须执金刚秘密主的金刚手菩萨才能明白其中的道理,也只有具莲
华眼的菩萨,才知其中的堂奥。(注:笔者非常赞同,宇宙法界常光明)
所以以此心境,莲生金刚上师说出卖耶稣的犹大必定成神,并在著作中提到
了大圆满观星、立断、任远、虹光化身、摄带合一,地部、水部、火部、风部、
空部的修炼。(笔者注:大圆满法是光能量运用与辐射波动)其中,一段任运千
江有水千江月的文章解说了“再临"与“轮回’’:“当‘频率’能依附在一小件的
物质点之上,就会变成‘有形有像’的生物,而‘任运法’是将频率产生,去依

14
绪论

附物质的点,这是一个新的形像,如此就能够显现了。在这当中说明了人类的出
生,以及种种的轮回,密宗行者的夺舍法,以及佛菩萨乘愿再来的秘密。”
(注:卢老师很有创意,但是笔者在论文中未引用其观点。)
二、国外汉译本
对于国外参考资料这里列举几本汉译著作辅助了解宁玛派修行
(一)[印度]希瓦难陀编著.《雪山大师风采录》.台北:中国瑜珈出版社,
1998年版。
(二)[英]罗伯特・比尔.《藏传佛教象征符号与器物图解》.北京:中国藏
学出版社,2007年。
(三)[意大利]图齐.《西藏宗教之旅》.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9年,
本书作者尚未掌握大圆满法特质。
(四)[法]罗伯尔・萨耶.‘印度一西藏的佛教密宗》.北京:中国藏学出版
社,2000年。
(五)[英]约翰・布洛菲尔德.《西藏佛教密宗》.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
2005年。(1968年著作)
三、另外有关大圆满的英文著作与文献
1.Longchen Rabjam,The Precious Treasury of the Way of Abiding,

translated under the direction of H.E.Chagdud Tulku Rinpoche by Richard

Barton(Chokyi Nyima)and edi ted by Padma Translat i on Commi ttee,Junct i on

City:Padma Publ ishing,1998

2.Patrul Rinpoche,The Heart Treasure of the Enlightened Ones,with

commentary by Dilgo Khyentse,translated by The Padmakara Translation

Group, Boston:Shambhala,1992

3.Patrul Rinpoche,The Words of My Perfect Teacher,translated by

The Padmakara Translation Group, Boston:Shambhala,1998

4.Reynolds, John Myrdhin,Bonpo Dzogchen Teachings according to

LOPON TENZIN NAMDAK,Vajra Publications, Kathmandu, Nepal,2006.

5.ANNE CARoLYN KLEIN, GESHE TENZIN WANGYAL RINP0cHE,

Unbounded Wholeness--Dzogchen, Bon and the Logic of the Nonconceptual,

Oxford University Press,Inc.2006.

6.Neal J.Pollock,驵A.,N.D,Practices Supporting Dzogchen—The


Great Perfection of Tibetan Buddhism,The Rose+Croix Journal 2005,Vol

2.PP41~62.

7.Dalai Lama,DZOGCHEN,translated by Geshe Thupten Jinpa and Ri chard

Barron,Snow Lion Publications,New York,USA,2000.

四、参考搜索引擎:Baidu、Google、yahoo及sina查“大圆满法"资料及
相关网站内容,基本上都是介绍宁玛派本派修持,及大圆满法正行(彻却与脱噶),
与汉地佛法各宗派比较的资料较缺乏。
第三节本论文研究方法、基本内容、创新与不足

一、研究方法
本论文将以大圆满法的思想及修行为核心,使用比教宗教学、历史文献学及
田野调查等方法研究,一边将古印度、西藏祖师著作内容,做结构整理分析,结
合现代宁玛派及各派金刚上师的修行著作,作历史文献学比较研究,并以社会科
学田野调查的访问考察沟通内容、材料进行整理分析。广泛参考佛教大乘中观、
如来藏、唯识及南传内观禅修经论。目前宁玛派上师在西方世界也广开大门接引
有缘,其传法演讲译本也一并与中国地区资料互比、对照。在与苯教、禅宗互动
关系及北传佛经相互影响上,也使用比教宗教学的归纳、推演方法。笔者特别重
视东方佛国妙喜世界及文殊菩萨对大圆满法的影响。
笔者以田野调查参访对话为例, .

1.2006年5月7日笔者访问四川省白玉县白玉寺,并参观图书馆。
2.旦科喇嘛,2007年2月15日~2月17日子青海同仁县邮政宾馆对笔者讲
课“苯教大圆满修行内容”,由学弟索南旺杰翻译,笔者有缘巧遇旦科师父。(从
旺加寺请下山,老师1944年出生)
3.2007年5月7日笔者拜访了西藏桑耶寺与敏珠林寺。
4.2007年5月13-15日到西藏阿里冈仁波齐峰转山,(另早在2002年5月
笔者已到五台山参访)发现五台山与冈仁波齐峰皆有许多宝石地质,五颜六色石
头,灵气非凡。

5.2007年10月31日拜访四川新龙县多莫寺(乐莫拉寺)阿曲(琼)喇嘛
修行处虹光化生的木屋及床铺,笔者也访问阿曲喇嘛侍者索朗加措。
6.2007年11月13日在北京拜访来自四川阿坝朗依寺的秦麦洛桑活佛。他创
设喜马拉雅智慧之光网站。

7.2009年1月23日去印度北兰查邦省会,德拉登的新建敏珠林寺参访。
8.2009年7月29日参访四川省石渠县江玛佛学院,7月30日参访德格县西
钦寺(雪谦寺)、佐钦寺(卓千寺),8月1日拜访白玉县亚青寺、8月2日拜访
白玉寺、噶陀寺,8月3日~8月5日拜访色达五明佛学院,8月5日也去多芒
寺参访考察13位虹化成就者(其中三位虹光化身消失不见)修行山坡,此处很
隐密。色达五明佛学院有一世敦珠法王纪念塔,在此旁边小房子,笔者8月4日
遇到新龙县虹光化身阿曲喇嘛学生降泽活佛,他从亚青寺来此。笔者也见到索达
吉堪布,在亚青寺笔者遇上阿琼法王传授大圆满法的开示,表示从此之后,大家
可学大圆满法。在江玛佛学院遇上格拉巴登堪布,帮忙灌顶,笔者与脱噶如意宝
上师、莲花生大士(第二次)结上师生缘。由于笔者在高雄市白玉贝诺法王下属
讲堂见过贝诺法王,法王去世之后,此次第二次白玉寺之行,有了更殊胜因缘。
9.2010年2月20日,四川新龙县虹光化身阿曲喇嘛弟子,安古寺益西降泽
活佛来访北京家中。
二、基本内容
第一章为:宁玛派九乘之项的大圆满法介绍。其中第一节介绍藏传佛教宁玛
16
绪论

派及九乘修行;第二节介绍九乘之顶大圆满法的历史传承,又分成一、晋美林巴
尊者著作《大圆胜慧本觉心要修证次第》(根桑泽程上师讲授)二、龙钦饶降巴
(隆千朗将巴)尊者著作《历史宝篁论》三、土观罗桑却吉尼玛与法尊法师整理
的传承四、纽修堪仁波切蒋扬多杰著作《大圆满传承源流蓝宝石》五、谈锡永上
师著作《大中观论集》(下),共五个部份整理他们的看法;第三节介绍九乘之
顶大圆满法的定义;第四节介绍九乘之顶大圆满法的分类与内容;第五节介绍大
圆满法的思想见地,又分成一、<一切法大圆满菩提心普作王》,二、明心见性
是大圆满法的成佛要旨,三、彻却(立断):直断宣说觉相四直定,笔者认为代
表大圆满法在藏族地区的实修见地,四、大圆满法不是他空中观见,五、顿悟修
行与渐悟修行。共五个部份解说;第六节介绍大圆满法的修行,又分成一、宁提,
二、大圆满法一般修行的过程,三、彻却,四、脱噶,五、自显虚空瑜伽,六、
四光脉的修持,七、口诀部修行殊胜性。共七部份解说;之后第七节介绍大圆满
法的果位;最后第八节描述菩萨乘六度或十波罗蜜贯穿大圆满法的修行过程(从
巴楚仁波切《椎击三要》谈起)。
第二章为:大圆满法正行见地研究(从北传佛经印证),笔者从大圆满法承
先起后的龙钦饶降巴尊者著作找出三十八个关键名词语句与北传佛经互证,更能
了解大圆满法在佛教中修行价值所在,之后每节并做总结讨论。笔者共分成十一
节。(由于内容太多,主要部分放在附录一)
其中第一节讨论自然智慧(自然智)、本净、无分别智、不破不立、唯一;
第二节讨论虚空、无有、无修元成、无住、无念无作意、无勤自然住;第三节讨
论童子瓶身、宝瓶童子身、大迁转身、虹光化身;第四节讨论自然任运、自解脱、
自生自明、消融:第五节讨论本超因果(无异熟、无受报轮回)、轮涅无二;第
六节讨论无自性、自性;第七节讨论光明如来藏、平等、本性、自性清净;第八
节讨论三身自现、五身五智、自现;第九节讨论菩提心、觉性赤裸(赤露)、觉
性(本然明觉)、大悲;第十节讨论四光脉、中脉验相、双眼智慧脉(眼注晴空
修虚空自然智);第十一节讨论四相(法性现前、觉性增长、觉性如量、穷尽法
性)、穷尽法界、普贤法界、六灯、四灯。
第三章为:文殊菩萨思想看大圆满法见地,文殊菩萨化身为金刚手菩萨,为
大圆满法传承的祖师,共分成七节,最后再总结讨论,另外有九节放在附录二当
作参考。其中第一节为:从‘文殊真实名经》({:圣妙吉祥真实名经》)谈起;第
二节从‘文殊师利所说不思议佛境界经:》谈起:第三节从‘阿阁世王经》谈起;
第四节从《佛说魔逆经》谈起:第五节从‘如幻三昧经》(<圣善住意天子说问经》)
谈起;第六节从《文殊师利所说般若波罗蜜经》谈起;第七节从《维摩诘所说经-,K
不二法门第九》谈起。
第四章为:东方妙喜佛国阿朗如来与大圆满法起源。笔者长期认为,大圆满
法法脉与东方妙喜佛国的阿朗如来及此佛国中大菩萨的教导息息相关。再加上在
各佛国(包括本地球南赡部洲的阎浮提众生)游走的文殊师利菩萨的教导,及在
藏区祖师们的愿力成就结果,逐步形成今天的规模。其中第一节从东方妙喜佛国
阿朗如来(不动如来)《阿朗佛国经》谈起;第二节从《大宝积经・不动如来会》
17
绪论

谈起;第三节从《大般若波罗蜜经・见不动佛品第二十四》谈起;第四节从Cd,
品般若波罗蜜经・见阿朗佛品第二十五》谈起;第五节从东方妙喜佛国维摩诘居
士不二法门与《维摩诘经・见阿闵佛品第十二》谈起;第六节金刚萨缍(来自东
方妙喜佛国)研究(《大日经》、《佛说最上根本大乐金刚不空三味大教王经》等
等谈起)。
第五章为:禅宗思想与大圆满法,大圆满法的彻却正行中,学者们认为与禅
法关系非常密切,这里笔者分成四节讨论,其中第一节为大圆满法心部经典《一
切法大圆满菩提心普作王》与《六祖坛经》修行对照;第二节为《金刚经》、《顿
悟真宗金刚般若修行达彼岸法门要诀》与大圆满法比较;第三节为《楞伽经》如
来藏修行思想与大圆满法比较;第四节为大圆满法与禅宗思想的差异研究,提出
两个根本差异。
第六章为:其它北传佛经与大圆满法关系,其中第一节从阿毗达磨大乘经(大
乘阿毗达磨契经)谈起;第二节从《大佛项首楞严经》谈起:第三节如来藏系的
《胜篁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胜鬟经》)、《大方广如来藏经》(《如来藏经》)、
《佛说不增不减经》与大圆满法;第四节从《中论・观业品》、《中论・观涅檠品》
谈起;第五节从《禅法要解》及三解脱门的空三昧谈起;第六节《妙法莲华经》
与大圆满法:第七节《大般涅粲经》与大圆满法。
第七章为:大圆满法修行成果与北传佛经究竟涅粲解脱比较,其中第一节为
大圆满法修行成果介绍,又分成六个部份讨论:一、四种道力,二、上中下三根
成就,三、最终究竟果,四、法性穷尽之果,五、龙钦饶降巴尊者谈三身光明(注:
作为以上第三部分的补充),六、龙钦饶降巴尊者对修行大圆满法菩萨道十地的
解说。第二节为虹光化身实地考证与科学解说,又分成两部分:一、虹光化身实
地考证,二、科学解说。第三节为大圆满法的果位思想研究,又分为三个部分:
一、见修行果皆不立,二、果是什么果?(三身任运之果),三、究竟解脱涅榘
是什么?(三身五智)。第四节为大圆满法修行成就者研究,又分成三个部分一、
虹光化身索南南杰,二、虹光化身者田野调查——新龙乐莫寺堪钦多吉强・阿曲
喇嘛(公元1918~1998年),三、瓦西・梅瓦堪千才旺仁真的研究(1958年飞
升虹化)。第五节为与北传佛经究竟涅巢境界比较,又分成三个部分,一、北传
佛经究竟涅粲的概念,二、大圆满法究竟涅粲修行,三、比较如下。
第八章为:宁玛派大圆满法与苯教大圆满法比较差异,其中第一节为苯教山
南区(南派)九乘介绍;第二节为田野调查青海省同仁县文嘉寺大圆满法修行,
又分成两部分,一、参访文嘉寺,二、旦科喇嘛师父讲解大圆满法三年闭关课程:
第三节以四川省阿坝县朗依寺大圆满法修行为例,又分成两部分,一、秦麦洛
桑活佛访谈,二、朗依寺大圆满法三年闭关部分课程;第四节四川省德格县夏
扎日出的苯教夏察・扎西坚赞上师介绍;第五节苯教大藏经大圆满法简介,又分
成三部分,一、无上心品库藏部,二、大圆满象雄耳传,三、比较;第六节宁
玛派大圆满法与苯教大圆满法比较差异,又分成两部分,一、闭关内容,二、思
想传承。

论文最后为结语(共八点)、参考文献及附录一(补充第二章的三十八个名
18
绪论

词)、附录二(补充第三章文殊菩萨相关经典)、附录三(补充第六章相关大乘经
典)。
三、研究难点、创新与不足
大圆满法是宁玛派最高修行法,一般学者未经灌项,金刚上师(阿阁黎)不会
教导修行细节,加上言语隔阂,藏文文献又不容易阅读,所以大部分的研究者,
将有举步维艰之叹,还好,笔者近年大力搜购,汉译本逐年增多,加上民国时期,
解放前诺那活佛,贡噶活佛、法尊法师、根桑泽程活佛等人的努力,解放后,刘
立于居士、邱陵居士等人整理及1959年部份藏族迁徒印度及欧美地区,加上中
国台湾地区对密法的重视,使大圆满法逐步揭纱,笔者有幸从各译本一窥堂奥,
1980年代时莲花生大士的名气就如雷贯耳,但真正有缘仔细研究起大圆满法,
还是2005年上课时,在班班多杰导师的宁玛派讲解后,(导师反问提出自然智慧、
明空赤露不知出自大乘经论何处?大圆满是否是佛法分支?)但因修行证悟,恐
有不足,文献众多,阅读仍须努力,若真要提出一些创新观念给学术界参考,这
实在是考验,但笔者仍将对宁玛派大圆满法一些历史上遗留的纷争、疑点尽力诠
释,目前古印度文献不足,加上古藏文宁玛派文献阅读量还太少(阅读藏文能力
尚不足),对密法修行经验还不够,这些原因对论文整体内容将有一些影响,比
较修行细节时将有不足与疏漏,只能尽心了。
本论文对大圆满法的起源、大圆满法是不是大乘心法、大圆满与禅宗的关系、
宁玛派大圆满法与苯教大圆满法的同异、大圆满法的究竟解脱果是什么?与佛教
的涅粲观比较、大圆满法的修行特色和大圆满虹光化身实地考察结果等等作了说
明,特别大圆满法与文殊菩萨、东方妙喜佛国的阿网如来、维摩诘居士、金刚萨
埋等大菩萨有直接传承的关系,这是学术界第一次用佛经详细证明此论点,与苯
教大圆满法修行细节比较,也是学术界第一次提出,另笔者认为印度祖师传承的
大圆满法与禅宗的关系,不是因为顿渐之争的摩诃衍那,以及来自汉地的吉祥狮
子祖师,而是因为文殊师利菩萨的关系,再加上来自东方妙喜佛国维摩诘居士的
《维摩诘所说经》影响,其见地思想才那么接近,论文中对大圆满法四光脉(包
括双眼智慧脉)的修持到达四相、三身任运境界的说明也有创意。
由于资料文献觉得还有不足,因此先从龙钦饶降巴尊者著作下手分析,辅以
晋美林巴尊者著作,以及敦珠法王传承系统包括谈锡永上师等人著作。另外巴楚
仁波切(华智上师)传承系统一直到色达五明佛学院的晋美彭措法王等人著作,
也大量参考,刘立千居士翻译的资料,邱陵居士整理的资料,还有近代一些上师
演讲及个人著作汉译本,在台湾、香港及大陆内地出版的书籍,笔者皆大量搜集,
鉴于个人藏文阅读能力有限,因此若有立论不足也请大家多多包涵,论文是抛砖
引玉,希望有关大圆满法修行相关体系有更多人研究,为大圆满法的普传铺路,
特别对显密相互的理解做出更大的贡献。至于对大圆满法彻却与脱噶正行修炼功
法的详细细节解说,各分支问的功法差异,以及藏传佛教各派无上瑜伽与大圆满
法修行的比较,由于牵涉范围太广,资料太多,不在本论文讨论范围,此外与苯
教大圆满法更细致的对照差异,都留待将来有缘再做更详尽的比较研究。

19
第一章宁玛派九乘之顶的大圆满法介绍

第一章宁玛派九乘之顶的大圆满法介绍
宁玛派是藏传佛教最早期从印度传承大乘佛法及密续形成的宗派,在赤松德
赞时期,由莲花生大士、毗玛那米扎大师、毗卢遮那等人共同传承来自印度的修
炼。其中大圆满法是宁玛派修行的最高阶段,具有强烈禅修特色,但与摩诃衍那
主张的无思无念禅法又不相同,由于是密教传承,宁玛派免不了陀罗尼咒语及身
口意三密修持,特别莲花生大士又是密咒大师来自邬金那国(现今巴基斯坦北方
山区),是密咒极发达地区。加上苯教咒术的竞争,因此外三密与生起圆满次第
的摩诃瑜伽、阿鲁瑜伽就具有强烈密教色彩,但最高阶大圆满法的修持却是一种
自然智、本净立断禅法,加上顿超任运的实证功夫,以看虚空(特别是蓝色虚空)、
看光来修炼,实证轮涅不二,下根器也能中阴解脱。在大幻化网中实证法界空性。
由于大乘佛法的菩提空性甚难实证,因此设计种种方便技巧,瑜伽相应现证三身
任运、五身五智的诸佛大菩萨境界。以法界普贤王如来为悲智双运的根本本尊,
将人体中脉四光脉(包括双眼智慧脉)的特性,发挥到极致,以获根本解脱涅桀,
常乐常净。
本章将分成宁玛派九乘介绍,大圆满法的传承、定义、见、修、行、果,大
圆满法正行彻却与脱噶修炼法及菩萨道在大圆满修行中的重要性,共八节,对宁
玛派大圆满法有一整体概念并掌握窍诀。

第—节藏传佛教宁玛派及九乘修行介绍

一、宁玛派介绍
(一)宁玛这个字有古和1日两义。就古义而言,这一派自以为他们的教法是
从8世纪来的西藏的莲花生传下来的,这比西藏佛教其它各派的起源要早300
年左右,所以可以称为古老的一派;就旧义而言,这一派自称以传承弘扬吐蕃时
期所译德旧密咒为主。西藏佛教各派之所以分为许多不同的派别,即不像印度的
小乘十八派是由于他们所遵守的戒律不同而分为不同的派别,也不像印度的大乘
是由于它们所传承、修持的密法彼此不同。各派的密法所依据的典籍,依其翻译
成藏文的时代,在藏文资料中把它大别分为新、旧两大类,叫做新密咒和旧密咒。
新密咒指仁钦桑波及其以后的译师所译的密教典籍。旧密咒指在他以前基本上是
指达磨灭佛以前所译密教典籍。宁玛派所遵信、传承的主要的密教典籍,据他们
说是由莲花生、无垢友等印人和毗卢遮那、娘定内增桑波等藏人翻译传承下来的,
这些都属于旧密咒。宁玛派既以传承弘扬旧密咒为主,所以称为旧派,故名宁玛。

(二)早期无垢友论师弘传的幻变密藏和心部等密法,莲花生大士弘传的金
刚橛法、马头明王法、诸护神法,静藏论师弘传的文殊法,胜迦罗论师弘传的真
实类法,驮那罗乞多传的集经等法,这些内三密瑜伽部密法,在藏传佛教中是宁

。王森.<西藏佛教发展史略》.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第4l页.
20
第一章宁玛派九乘之项的大圆满法介绍

玛帕特有的。"∞
一般宁玛派分三种传承:远传经典传承,近代伏藏传承和甚深净境相传承,
在远传经典派中主要分幻变经、集经和心品三大传承。其中以心品传承的大圆满
法最殊胜、最重要,幻变经由无垢友大师传下,集经传承根本续为“遍集明经一
释续为“集密意经”由驮那罗乞多大师传下。心品的大圆满教授又分成心部、界
部及教授部(要门部或口诀部)三大部分:1、心部有母子十八部经,其中五部
是遍照护(又译毗茹札那或毗卢遮那)大师所传,十三部由无垢友大师所传。2、
界部(或称空界部或陇部)也是遍照护大师所传。3、教授部是大圆满法最精华
广博深奥的诸佛妙印。又分成二支,其中(1)甚深宁提(心滴)又称《毗玛心
要》由无垢友大师传给吐蕃藏王赤松德赞和娘・当增桑布二人。而(2)空行宁
提(心滴)由莲花生大士传给益喜措嘉佛母,之后形成伏藏系统,弘传大圆满法
不绝。
(三)此外第一种由前弘期远传经典派传下的宁玛派的根本密典,有十八部
怛达罗(注:《旧十万怛特罗》):1、大圆满菩提心遍作王,2、金刚庄严续教密
意集,3、一切如来大密藏猛电轮续,4、一切如来遍集明经瑜伽成就续,5、胜
密藏决定,6、释续幻网密镜,7、决定秘密真实性,8、圣方便绢索莲花簦,9
幻网天女续,10、秘密藏续,ll、文殊轮秘密续,12、后续,13、胜马游戏续,
14、大悲游戏续,15、甘露,16、空行母焰然续,17、猛咒集金刚根本续,18、
世间供赞修行根本续。这十八部现存藏文大藏经甘珠尔部中。但宁玛派所奉行的
通常说来有八部:1、文殊身,2、莲花说,3、真实意,4、甘露功德,5、橛事
业,这五项叫做五部出世法,6、差遣非人,7、猛咒咒诅,8、世间供赞,前五
部属于出世间法,其中文殊身就是中央毗卢部,莲花说就是西方弥陀部,真实意
就是东方不动部,甘露功德就是南方宝生部,橛事业就是北方不空成就部。差遣
非人等世间三部,是莲花生大师降伏西藏鬼神后,分为三部使保护正法的,所以
有人说是西藏法。∞
(四)朗达玛(公元842年)灭佛后,宁玛派到11世纪的三素尔家族(至
少三代传承)时,才真正建立长期活动聚会的寺庙场所,之前皆是分散的传承,
且大圆满法修行者也很稀少。三素尔是素尔波且(公元1002,---1062年)、素尔
穹・喜饶扎巴(公元1014"--1074年)、濯浦巴・释迦僧格(1074"--1134年)。至
于伏藏传承与甚深净相(禅观)传承加上祖师们著作,在本书第二节大圆满法传
承中第四节大圆满法分类(心部、界部、口诀部)的著作中有提及,可以参考.
其中龙钦饶降巴尊者(公元1308"--1364年)与晋美林巴尊者(公元1729~1798
年)是关键人物。
总之,宁玛派真正兴盛是这一百多年的事,各支派人才辈出(倍出),而两
岸三地汉人努力学习传播,也是发展关键力量,笔者看宁玛派大圆满法具当代科
学实证精神,不是纯粹唯心论,而是心、物、光能量合一论修行。

国法尊法师.‘法尊法师论文集>.台北:大千出版社,2002年.第77页.
。同上,第78页.
21
第一章宁玛派九乘之顶的大圆满法介绍

二、宁玛派九乘分类
(一)法尊法师在《西藏佛教的宁玛派》一文中提到:“宁玛派把一代佛法
判为九乘:1、声闻乘,2、独觉乘,3、菩萨乘,4、事部,5、行部,6、瑜伽部,
7、生起大瑜伽,8、圆满次第阿努瑜伽,9、大圆满阿底瑜伽。说1、2、3属于
显教,是化身是释迦牟尼佛所说,称为共三乘;4、5、6属密教,是报身佛金刚
萨埋所说,称为密教外三乘;7、8、9是法身佛普贤所说,称为无上内三乘。又
分密教为外继部和内继部两类,说外继部(即事、行、瑜伽三部)的事部是释迦
牟尼佛说,行部和瑜伽部是毗卢遮那佛说,内无上续是金刚持说。又说无上乘法
是法身普贤如来现起圆满报身为地上菩萨永不间断地自然说出,所以这个法门没
有限量也没有数量,传布于人间的,只是由极喜金刚等得大成就者所弘传的一部
分而已。

旧派《黑茹迦格薄经》等所说的修行过程,与新传秘法的六支加行(时轮法)、
五次第(集密法)、道果(喜金刚法)等教授,极相符合。旧派的《幻网经》的
六次第、三次第等解脱道,密点等方便道的教授,《集经》的任运修,八部经的
五次第等法门中,也有很多与新译秘法相同的解说。但晚近旧派诸师,对此等解
说修行多不重视,他们最重视的是大圆满的见修。”①从宁玛派的发展历史,我们
可以知道大圆满法的修行,才是印度传承祖师的最深心要。(笔者注:后译新密
续派将全部秘法的内容分为事部、行部、瑜伽部、无上瑜伽部四续部。无上瑜伽
部又分为父续、母续、不二续,其中密集金刚、大威德金刚为父续,胜乐金刚、
吉祥喜金刚为母续,时轮金刚为不二续。父续重视幻身瑜伽,母续着重明光与拙
火瑜伽,不二续则两者兼重。宁玛派外三密与新译派的事部、行部、瑜伽部基本
类似。)

(二)宁玛派前三乘中,声闻乘于独觉乘修证阿罗汉果及辟支佛果,都希求
自利,断尽烦恼,不管众生,所以他们证得的菩提智慧皆不圆满。菩萨乘严持净
戒,修四无量心、六度波罗蜜(或十度波罗蜜)、发菩提心,广行三十七道品⑦,
断烦恼障及所知障,去我执法执,发心广大,是为大乘。如能悟出自有妙明的自
然智慧,就能顿悟大圆满法精义。所以菩萨道中初修行菩萨与大菩萨的实证工夫,
有很大差异。初修行菩萨道,由于种种执着,因此要经历多生磨练,艰苦修行闻、
思、修,止观双运,才能智慧解脱。宁玛派所指的菩萨道为何只在第三乘,比事
部、行部修行还不如,应指初修行的菩萨行者。至于老菩萨已是禅法功深,由定
发慧,拥有密行。达到内三密的境界。
(三)宁玛派分密续修行共六乘,分内外两类,外密续即苦行明觉之三乘,
此三乘为事部、行部、瑜伽部、叫外三续部。为什么叫苦行明觉之三乘呢?因为
此乘所行之沐浴、清洁等苦行之道与婆罗门明觉师之方式一样,故谓苦行明觉之

m法尊法师.‘法尊法师论文集》詹北:大干出版社,2002年.第88~89页.
。三十七道品包括:四念住(身念住、受念住、心念住、法念住)、四正勤(已生恶念令断、未生恶念不生、
来生善念令生、已生善念令增长)、四神足(欲神足、勤神足、,t5念神足、智慧观察思维神足)、五根(信、
勤、念、定、慧)、五力(信力、精进力、念力、定力、慧力)、七觉支(念觉支、择法觉支、勤觉支、喜
觉支、轻安觉支、定觉支、舍觉支)、八正道(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22
第一章宁玛派九乘之顶的大圆满法介绍

乘。①
1、事部
龙钦巴尊者于《三休息善说海总义》中叙述事密如下:“事密行者了悟:一
切于世俗层次中显现之蕴、处、界等法皆须加以清净;而胜义虚空,亦即本净自
性,则是能清净之基础。行者生活于清净中,修道上则观想本尊实有。视本尊为
主人,行者自身为仆人。行者祈求本尊加持以得成就。”另在《宗派藏》又说:
膏以身、语之事业为主者为事部。”(笔者参考《知识总汇》:住心于火的三摩地,
住心于声的三摩地,此二为有相瑜伽,无相瑜伽,即观声后,悟自性空获得解脱。)
事部可以与诸佛菩萨结下初步、累世善缘。
2、行部
龙钦巴尊者在《宗派藏》中提到:“以身、语之不同外业和内心之修持二者
均等而行即是行部。一。另在‘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中:“将自己观为誓言尊
者,于前方观想智慧尊者,以兄弟、朋友的方式求悉地。刀《三部总续》中云:“兄
弟朋友式,而取胜悉地。一此外,密彭尊者于《如意藏宗轮要义》中概述行密如
下:“行密兼重外在色身之清洗(例如沐浴)及内在心识之观想,视本尊为友伴
或兄弟而得成就。行者观想本尊,于持咒时,观想咒轮旋转,此名为有相瑜伽。
于将出定时,行者遣送本尊,观想虚空即住于无念,此则名为无相瑜伽。一@行部
开始重视意念的修持,有身、口、意三密加持的初步效果,更加了解佛菩萨的心
性与愿力。
3、瑜伽部
龙钦巴尊者在《:宗派藏》中提到:搿瑜伽部是指不以身、语之外业为主,而
以内心之事业为主,即以修习禅定为主。”另在{: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中:
“修自尊之瑜伽,加行时迎请智慧尊者融入誓言尊者,并以四手印印持等,尔后
作供养、赞叹、诵咒等,正行时于无二的境界中取悉地,后行时祈送智慧尊者。’’
‘自生金刚续》中云:“无二法界中,取无上悉地。"修持此法时以如来部、莲华
部、金刚部三部之总密咒以及手印作加持,以誓言、法、事业、大手印四手印印
持。④瑜伽部修行与本尊身、口、意三密相应,熟悉本尊坛城与功德净土,逐渐
与本尊合一,成为本尊化身。
(四)内密三乘分成:大瑜伽(Mahayoga)、阿努瑜伽(Anuyoga)、阿底瑜
伽(Atiyoga)。大瑜伽为生起次第,阿努瑜伽为圆满次第,阿底瑜伽为大圆满法。
龙钦饶降巴尊者说:“大瑜伽续主修法,玛哈生次风方便,阿努明点圆次慧,阿
底一切无二智,诸法本来平等性,了知此理而实修。’’@大瑜伽,主要涉及呼吸、
生起次第及善巧方便。无比瑜伽,主要涉及明点、圆满次第及般若。无上瑜伽,
涉及一切事物、无二无别及根本智。一般宁玛派从生起次第到达圆满次第修行,

西班班多杰.‘藏传佛教智慧境界》.台北:大干出版社,2002年.第56页.
o龙钦饶降巴.‘七宝藏论・宗派藏》(班班多杰译).四J Jl-德格印经院,木刻版第104、114页.
・敦珠法王、义成仁波切等.‘九乘次第论集).青海:青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56页.
9龙钦饶降巴.‘大圆满心性休息》(索达吉堪布译).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2001年.第566页.
・同上,第566-567页.
23
第一章宁玛派九乘之顶的大圆满法介绍

最后才进入大圆满法修炼。龙钦饶降巴尊者说:“密乘为大乘不共道,分外内两
支,具甚深无上法门,为生起次第及圆满次第之融合,能依次第清净妄心。”①宁
玛派的续部总括为《经・幻・心》三部,此外,还有秘密流传的《宁提》法门。
以下笔者一一介绍内密三乘。(在第一章第六节还会再提到修行部分。)
1、摩诃瑜伽(大瑜伽)
龙钦饶降巴尊者在《宗派藏》中说:“所谓大瑜伽乘是以内心之事业:大慧
为主,无取、舍之身,语事业或五妙欲由方便所行。”②此乘将一切法证悟为现空
无别之神变,它比瑜伽续部要优胜。故称大瑜伽部。此外,在《大圆满心性休息》
中说:“大瑜伽为方便父续,主要修持本尊坛城生起次第方便,五大之清净风以
及明空无念之智慧,从而获得共同殊胜之悉地。”@此能清净五大种(地、水、火、
风、空)内之风息,为气脉内明点的修炼打基础。另外在《四法宝雯》中说:“于
生起次第,万法皆现于一坛城。自身成本尊,语为咒音,意则放收本觉。如是作,
一切虚幻相即转为佛土。固《幻变经》属于摩诃瑜伽的教授,有幻变十八部,其
内容相当于生起次第,依身、语、意、功德、事业五类共划分为五大续部。修炼
生起次第前要接受宝瓶灌顶。大瑜伽修行最终拥有本尊身、口、意三密相应,禅
定幻化,具有初步天界光明能量。在《大幻化网》中,生起次第与圆满次第,接
续修炼或混合修行,目前宁玛派常用混合修行。
2、阿努瑜伽
龙钦饶降巴尊者在《四法宝鬓》中说:“于圆满次第,凭脉、气、点瑜伽修
习,行者进入不思议净光明界,此中万法均为真实空性,由是心气即受驾御而致
用。"∞宁玛派学者郭若扎西说:“所谓阿努瑜伽乘,即随类瑜伽部即证悟一切法
为心性界及智能无二之功用,以智能悲悯之道为主,故称随类瑜伽。"@第八乘依
靠气、脉、明点,光明空性双运的修炼,达大乐、气住中脉的稳定程度。龙钦饶
降巴尊者说:“以绝地火(拙火)之智慧火光,焚烧如来藏之界。<空行海续》中
云:脐部燃绝火,焚烧诸关节,烧毁眼等后,颚中降明点,行于诸交界,经纬线
璎珞,穿过行诸脉,七万一千二。通过修圆满次第,前面修生起次第以及诸法如
幻之少许贪执也能够断除,远离所谓此法彼法的一切所缘思维,从而净除法身之
障,圆满不可思议之等持智慧资粮。"“通过断除生起次第之贪执而证悟本尊为法
性,依靠殊胜方便生起明、乐、无念之觉受,历经诸道从而使一切心境均现为法
性,证悟自性俱生智慧,最终彻底明见实相等。一。宁玛派‘集经》属于阿努瑜伽
的教授,其内容相当于圆满次第,l:集经》有根本经《遍集明了续》、解释经《集
密意经》。修炼圆满次第前,一般要先接受秘密灌项,之后再接受智慧灌项。秘

。龙钦饶降巴.‘四法宝矍>(谈锡永导读).台北:全佛文化,1999年.第133页.
o龙钦饶降巴.‘七宝藏论・宗派藏》(班班多杰译).四川:德格印经院,木刻版第104~105页.
酋龙钦饶降巴.‘大圆满心性休息》(索达吉堪布译).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2001年.第567页.
9龙钦饶降巴.‘四法宝矍>(谈锡永导读).台北:全佛文化,1999年.第140页.
o同上,第141页.
簟郭若扎西.‘郭扎佛教史’.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0年藏文版.第82页.
o龙钦饶降巴.‘大圆满心性休息》(索达吉堪布译).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2001年.第589、591、592
页.
24
第一章宁玛派九乘之顶的大圆满法介绍

密灌顶去语与气之不净;智慧灌顶,去意(包括所知障)及明点之不净。阿努瑜
伽修行具有光明幻化能量,不执着本尊,自心是佛心,最终不受欲界、色界干扰,
成就者可选择到诸佛不同净土。
3、阿底瑜伽(大圆满)
龙钦饶降巴尊者说:“无上极密大圆满,能令行者直入本来具足之境界,万
法以此境界为基,此境界复无变易,一切功德于此自然呈现,如日月星辰之现于
晴空,此境不假外求,以法尔故,亦不须整治,盖乃自然而然之道。∞大圆满是
宁玛派九乘之顶,大圆满法正行修持自然智慧可达究竟解脱,龙钦饶降巴尊者又
说:“菩萨乘用二谛寻思伺察法性性空虚空,而大圆满阿底瑜伽之大乐则是超越
寻思推求之菩提心:因为瑜伽乘求生密严刹土,不能住于无舍无取,而大圆满阿
底瑜伽之大乐则为无取无舍之菩提心;大瑜伽求证金刚持位,所以用方便与胜慧
为趣入门,而大圆满阿底瑜伽之大乐则是超越勤修之菩提心;阿努瑜伽乘求证无
别,所以用界智为入门,而大圆满阿底瑜伽之大乐则是超越因果之菩提心。"圆所
以阿底瑜伽比其它八乘更为殊胜。晋美林巴尊者于《龙钦心髓三瑜伽大吉祥口诀
总义》中写道:“大圆满(阿底瑜伽、无上瑜伽)为上士设,无比(阿努)瑜伽
为中士,大瑜伽为下士立,渐生坛城大瑜伽,有如一切密续根,无比瑜伽刹那成,
有如一切密续道,离心识相大圆满,则是一切密续果。"∞这里强调了上师依照不
同的智慧根器,传授不同的修炼方式。阿底瑜伽修行最终可神变非凡,幻化、创
造佛菩萨净土佛国,宇宙逍遥游。化身、报身千千万万,与法界光明合一。修大
圆满法前,一般要接受上师的句义灌顶,去身、语、意及气、脉、明点一切之不
净。有关大圆满法相关介绍请参考本文以下章节。
(五)九乘判教
l、九乘作为宁玛派的一种判教观,它的提出有两个根据。 ?

首先,它是根据佛教各宗派在印度产生和发展的先后顺序以及各种经论的不
同教义提出来的。宁玛派对印度佛教显密大小乘思想按其本来的发展轨迹,进行
了统一安排,确定次序的先后和教理的深浅,并且把本宗派尊奉的大圆满阿底瑜
伽放在九乘教法的最高地位。
其次,根据众生自身根性、根器的利钝优劣而设立并提出的。固<让夏》固中
说:“正确之道分三次第,大智中智及小智,为此开示三次第理。为小三次第者
指出,与其智相顺之法门,分别染污即声闻,想者即独觉,入分别者即菩萨;为
中三次第者指出,极低下者修事部,低下者修行部,意识者修瑜伽部;为大三次
第者指出,超出心者修生起次第,心精要者修圆满次第,殊胜极密者修大圆满法。"
西

2、宁玛派之不共教授即三内密,尤其是无上瑜伽。九乘次第中各各层次,

西龙钦饶降巴.‘四法宝矍>(谈锡永导读).台北:全佛文化,1999年.第144页.
o龙钦饶降巴.‘七宝藏论・宗派藏》(班班多杰译).四川:德格印经院,木刻版第117、118、119页.
童敦珠法王、义成仁波切等.‘九乘次第论集>.青海:青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63-,,64页.
o班班多杰.‘藏传佛教智慧境界'.台北:大干出版社,2002年.第19页.
o班班多杰.《藏传佛教智慧境界・让夏'(班班多杰译).台北:大千出版社,2002年.第19页.
o郭若扎西.《郭扎佛教史)(宁玛派教法史).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0年藏文版.第70页.
25
第一章宁玛派九乘之顶的大圆满法介绍

绝非宣示互相矛盾之理论,或引得不同果位:彼等实为修行道上之过程而已,能
直接或间接令(行者)证悟而成正等觉。因修行人根器利钝不同,部分行者须由
层次较低之次第起修,依其证量逐级而上。于某一次第娴熟后,再进而修习更高
次第。有等利根行者,因夙生之业力,能直入高次第,如无上瑜伽,甚至能即身
而得佛果。是故,引得天赋极高之人自菩提教授起修,固为浪费生命、精力及机
会;反之,(钝根者)由较高次第之教授起修,无独无所利益,兼且实为错误。
因此欲入各别修习之门,重要在量力而为,及能得睿智上师指导。①
3、笔者认为:若说事部行部高于菩萨乘之修行,理论上有见解偏差,有些
勉强,而再向上一层到达瑜伽部修行时,自身即菩萨化身,行菩萨道。真正的菩
萨道发心即成为菩萨,自性自身即菩萨。严格上说菩萨乘也必须贯穿在事部行部
的修行上。

第二节九乘之顶的大圆满法历史传承

大圆满法的历史传承,在法尊法师时代(公元1902"--,1980年)汉地了解不
多,《法尊法师论文集》一书中,“西藏佛教宁玛派”一文与土观・罗桑却吉尼玛
(公元1737~1802年),在《土观宗派源流》一书中“宁玛派源流’’的解说差不
多,笔者将引用法尊法师与土观罗桑却吉尼玛整理的传承作介绍。另外,龙钦饶
降巴尊者(公元1308一--q364年)著作<历史宝矍论》,晋美林巴(智悲光尊者,
公元1729~1798年)著作《大圆胜慧本觉心要修证次第》,纽修堪仁波切蒋扬多
杰著作<大圆满传承源流蓝宝石》及谈锡永上师著作<大中观论集(下)》中引
用顿珠法王《宁玛派教法史》一书内容来介绍大圆满法的相关传承,而纽修堪仁
波切蒋扬多杰著作中传承到龙钦饶降巴尊者时,与龙钦饶降巴尊者著作基本相
同,只是汉译名字及莲花生大士的介绍有差异。当然,当代宁玛派的传承从晋美
林巴、第一世敦珠法王及第一世蒋扬钦哲旺波以后已出现更多分支,普传多国地
区,就不再一一列出。
一、晋美林巴尊者著作‘大圆胜慧本觉心要修证次第>(根桑泽程E|If伊讲授)
本法历代传承祖师尊号:第一代,法身佛阿打尔玛佛(普贤王如来)。第二
代,报身佛多杰羌佛(又由多杰羌传与毗卢遮那五方五佛)。第三代,金刚萨缍。
第四代,金刚手菩萨。(即匡朗多杰)第五代,胜喜金刚。(即嘎绕多杰、嘉饶多
杰)第六代,降巴歇林(文殊亲觐之意,又仪轨中文殊钦琪应改作文殊亲觐,笔
者注:又称作妙吉祥友)第七代,写惹申哈。(吉祥狮子之义,笔者注:为汉人,
晚年住在五台山。妙吉祥友另有一个弟子生遮野些,也叫做佛智足,也是吉祥狮
子的老师)第八代,莲花生大士(笔者注:吉祥狮子的另外一个弟子毗玛纳米扎
也就是无垢友大师,还有一个弟子智经,也就是益西多)。第九代,白若渣那(毗
卢遮那之音,西藏人)。第十代,藏王赤松德赞。第十一代,益喜措嘉(即莲师
佛母)。第十二代,无垢光(龙钦饶降巴,公元1308"--1364年)。第十三代,智
悲光(晋美林巴,公元1729,--,1798年)。第十四代,李麦逞勒喂惹。(译为无畏

。敦珠法王、义成仁波切等.‘九乘次第论集》(许锡恩译)青海:青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43页.
26
第一章宁玛派九乘之项的大圆满法介绍

成就光明)。第十五代,浅者亦喜多杰。(译为遍知智光明)第十六代,罗萨王母。
(为浅者亦喜多杰之妹,绿度母化身,此为心智王母)第十七代,惹白热遮。(译
为慧剑)第十八代,康桑塞暖・记把多杰。(此为胜镇三喜金刚,即根桑上师之
师)第十九代,根桑泽程上师∞。
二、龙钦饶降巴(隆千朗将巴)尊者著作‘历史宝量论>
此光明金刚藏乘大圆满秘密心滴传承历史分三种:(一)如来密意传;(二)
持明表示传;(三)补特伽罗耳传。此外,在如来密意传之前,普贤王如来自身
化身金刚持佛,初劫于俱喜积刹土莲花上自现,将自现超越词句文字之自性大圆
满密意,令金刚萨捶及金刚手理解。(笔者注:这里并非金刚萨缍传法金刚手,
而是同时受大金刚持佛教导非语言文字的大圆满密续,所以大圆满二大传承,一
个来自金刚手(文殊的别名),一个来自金刚萨埋。)此外,普贤王如来圆满化为
五智五佛(五方五佛,因此大圆满传承也授与了五方五佛)。
(一)如来密意传:l、初劫于具喜积刹,大金刚持佛化身本师殊胜童子妙
光佛出世;2、再化身婆娑世界本师清净童子光佛出世;3、光蕴刹本师文殊救畏
佛出世;4、欲胜显现刹本师童子游戏佛出世:5、须弥山南方能生童子池本师金
刚持佛出世;6、大密游舞尸林本师童子勇士佛出世;7、具热勒声罗刹国本师仙
王忿怒佛出世;8、灵鹫山本师胜妙金光佛出世;9、蒙古蓝宝刹本师智悲游舞佛
出世:10、灵鹫山本师长老迦叶佛出世;11、金刚座本师现证圆王佛出世;12、
迦毗罗卫国本师释迦摩尼佛出世。共十二位密意传承出处
(二)持明表示传:金刚手菩萨传嘎绕多吉(极喜金刚),嘎绕多吉传蒋花
西宁(因文殊菩萨授记又称妙吉祥友)最后虹光降下‘三句要诀》,蒋华西宁传
西日桑哈(又称吉祥狮子受观世音菩萨授记)最后虹光入法界降下‘六观修觉受》,
汉人西日桑哈长期住汉地的五台山,传金刚萨埋授记的益西多(嘉纳思扎)及布
玛莫扎(毗玛纳米扎又称为无垢友大师),西日桑哈光蕴入灭,降下《七钉要诀》
给嘉纳思扎,嘉纳思扎光蕴入灭时降下《四安住法》也传布玛莫扎(空行母吉祥
慧母为无垢友大师授记)。
(三)补特伽罗耳传:布玛莫扎传藏王赤松德赞,国师酿万登珍桑波,太子
牟尼扎波,噶瓦华哲和焦若鲁赞二位大译师共五人。最后将《甚深四函》伏藏在
青浦给公红岩中,尔后前往汉地五台山。酿万登珍桑波传智慧自在(请智慧自在
作注释),之后伏藏,列单荡玛宁吉降存取出伏藏传杰珍桑给旺修,杰修桑给旺
修传嘉瓦杨敦(扎西多吉),嘉瓦杨敦传涅玛波,涅玛波传革日觉白尔,革日觉
白尔传赤修钦波,赤修钦波传美龙多吉,美龙多吉传革玛燃匝,革玛燃扎传龙钦
饶降巴尊者。圆
三、土观罗桑却吉尼玛与法尊法师整理的传承
旧派最主要之法,即有名的大圆满要门。此分心部、界部、要门三部。心部
有母子十八经,五经是毗卢遮那所传,十三经是无垢友所传。界部亦是毗卢遮那

∞智悲光尊者.《大圆胜慧本觉心要修行次第》(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年.第6~7页.
懒饶降巴.‘上师心滴如意宝>(索达吉堪布译).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出版,2001年.第13~48页.
27
第一章宁玛派九乘之顶的大圆满法介绍

所传。要门部中有名之“宁提”(心要,心髓,心滴),有无垢友大师传的《毗玛
宁提》及莲花生大士传的《空行宁提》。(笔者注:刘立干居士汉译有误或者是排
版的误差。)
(一)心部
l、土观大师:大圆满有名的心品类。先由毗卢遮那和玉扎宁布(玉声藏)
传与聂和迅努协饶。聂汇集藏中四大教河又传十贤德弟子。由此次第传于梭布和
桑结耶协(佛智)而为宏广。又由毗卢遮那传邦・桑结贡布(佛怙),邦传巴惹
期达再传亚司・达玛协饶(盛智)等。此外还有由毗卢遮那传觉摩哲摩玛巴・协
饶畏(智光)等的所传法统。以上为心品的部分。
2、但是法尊法师对心部传承有不同的看法。大圆满的心品教授,初由印度
妙吉祥友论师传吉祥狮子和佛智足论师。吉祥狮子传遍照护(毗卢遮那)智足传
佛密,佛密传无垢友。旧派诸师所乘的密法,多是佛密和无垢友所传。
毗卢遮那的教授,初传藏王赤松德赞,以后三度赴西康弘法,初次传玉扎宁
布,第二次传桑敦智师,末次传榜佛怙。以后返西藏,传比丘尼慧灯。后有娘若
那译师(聂和迅努协饶),从遍照护和玉扎宁布受得先译,又从无垢友受得后译,
总集四类教授,即是讲解经典的注释,耳传教授的要诀,加指灌项的指示,行持
事业的护法猛咒等。他传授了十大弟子。之后,从这些上师传授梭薄、佛智(桑
结耶协),这是心品传承中的一派。
另一派由遍照护的弟子榜佛怙传跋罗乞多,罗乞多传亚西盛慧,再传安乐住
比丘尼,安乐住传玛巴慧光,再传响地的盛福,盛福传卓榛巴,卓传释迦金刚。
有的记载说,由无垢友传觉摩檄摩,再传玛巴慧光。①
(二)界部
大圆满界部类,有甚多本续、量等虚空,统摄为九界(陇部的经,即是等虚
空续广本,分九段义两万卷。藏译只有略本,也分九义),并依《秘密慧续》等
作出了《金刚桥要门》。此由毗卢遮那传邦・木庞贡布(不败怙主),依次传曾・达
磨菩提(法菩提)。后又由娘・达玛僧格(法狮子)等五人及俄杰・曾觉色等,
从达磨菩提学习,遂广为弘法了。以上为金刚桥教授的部分。
(三)口诀部
l、号称最深密的大圆满“宁提“法门者,由无垢友阿阁黎(法尊法师云:
吉祥狮子传智经,又叫做益西多,智经传无垢友)先传藏王及娘・丁增桑布(定
贤)二人。丁增桑布建伍茹的夏拉康寺,将教授等埋葬于此,后则成为单传。初
传仲・仁钦八(宝炽),仲传柏・罗朱旺秋(智自在)。复由当玛・伦珠坚赞(顿
成幢)上座掘出伏藏传给节准・僧格旺秋和卡绕贡穹。节准传与娘・噶当巴。他
又将教授等作分伏藏分藏三处。其后绒那达的节贡那波、墨竹朗卓伽巴达的香巴
热巴,与及在羊卓所属鲁措林古拉多降生的向・扎西多吉(吉祥金刚)等人才将
伏藏掘出来。听说扎西多吉曾亲眼见节准。扎西传子尼邦。依次传觉白、楚细・僧
格交巴、梅龙多吉(镜金刚)、仁增・鸠摩罗阁、龙钦绕绛巴等人。龙钦绕绛巴

。法尊法师.‘法尊法师论文集》台北:大干出版社,2002年.第83~84页.
28
第一章宁玛派九乘之顶的大圆满法介绍

尊者,是宁玛派当时唯一精通教理的最杰出人物。关于各种明处,显教教理和新
密旧密两派情况等方面的著作亦很丰富(笔者注:法尊法师提到,尊者从童义成
学经、幻、心品等教授。依照宁提教授解释“密藏经”义,又造“宁提"法类三
十五种,总名喇嘛仰提,包括毗玛宁提的注释《上师仰提》和《:空行宁提》的注
释《空行仰提》,被称为二子宁提)。
2、又此派有名的“康卓宁提”(空行宁提)法,先由噶饶多吉从金刚持听受,
噶饶传仁增室利僧诃,僧诃传莲花生,莲花生传与佛母耶协措杰(智海胜),为
利益未来有情故,将大法作为伏藏埋藏,后由白玛勒哲宰(莲业能,莲花业力,
贝玛莲遮扎)将佛藏掘出,由佛子・勒巴坚赞(妙幢)、衮勤・让炯多吉(自然
金刚)和雍敦・多吉白等辗转传授,流传于世。∞(笔者注:传给龙钦饶降巴)
四、纽修堪仁波切蒋扬多杰著作‘大圆满传承源流蓝宝石>
本书与龙钦饶降巴尊者著作《历史宝鬟论》中描述不同点与补充,在于:
(一)吉祥狮子(又称为:诗列星哈,悉里兴哈,熙日森哈)是汉地修行者,
到印度求法,之后传给毗玛拉密扎、耶谢多(益西多)、莲花生大士和藏族的毗
卢遮那。其中到西藏传承法脉的有毗玛拉密扎、莲花生大士和毗卢遮那。龙钦饶
降巴尊者著作只提到毗玛拉密扎大师传承,然而龙钦饶降巴从当巴德夏获得毗卢
遮那传承。又从化身列颠得到莲花生大士空行传承。龙钦饶降巴尊者本身即是化
身列颠的老师,贝玛莲遮扎伏藏师的转世。
(二)从龙钦饶降巴尊者一直传到晋美林巴尊者之后,大圆满法才逐渐普传。
书上画有几个世系表,此传承表中,西藏的敏珠林寺,四川的佐钦寺、西钦寺、
白玉寺、噶陀寺,青海的多智钦寺等,加上吉美嘉伟尼固、巴楚仁波切、蒋扬钦
哲旺波、第一世德珠千.吉美听列威色、敦珠法王等的传承世系.在世界流传最
广。这里不一一列出。@(注:笔者去过为目前中国地区宁玛派最大道场,是四
川白玉县亚青寺及色达县喇荣五明佛学院。至今德格县的佐钦寺包括熙日森哈佛
学院,也还聚集不少修行者,而印度北兰查邦德拉登(Dehradun)的敏珠林寺也
修行者众多。)
五、谈锡永匕9猎作<大中观论集>(下)
(一)大圆满法分E系列传承
顿珠法王‘宁玛派教法史》对此即有详述。此外,目前正在欧美弘大圆满法
的Namkhai Norbu,于Primodrial Experience一书的“前言’’中,对此亦有述
及。此三系列传承,即是
1、诸佛密意传承,此即由法身普贤王如来(Samantabhadra)传与金刚手、
观自在与文殊师利。其所传者称为密续(Tantra)。
持明表义传承,即由文殊师利传与天持明耶舍持护天(deva Yasasvi

Varapala);由观自在传与龙持明黑喉龙王(Kalagriva):由金刚手传与药叉持
明普贤(Samantabhadra)——此外尚有罗刹持明智慧方便罗刹女(Matyaupayika)

毋土观・罗桑却吉尼玛.‘土观宗派源流》(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年.第37~38页.
。纽修堪仁波切蒋扬多杰.‘大圆满传承源流蓝宝石'(上)CV).台北:全佛文化出版社.2002年.
29
第一章宁玛派九乘之顶的大圆满法介绍

及人持明维摩诘(Vimalakirti)则传承尚未明(一说由金刚手传与维摩诘)。其
所传者称为教授(夏gama)。

补持迦罗口耳传承,即由金刚手传金刚萨堙,再传俱生喜金刚。其所传者称
为口诀(upadesha)。
(二)密续的来源有三,与大圆满法密切相关
为普贤王如来在色究竟天,示现为金刚持相,为五方佛及其眷属所说。
其后,文殊师利菩萨化身为金刚锐(Trksnavajra),向天人说密法。观自在
菩萨化身为甘露药王(Amrtabhaisajya),向龙王说密法;金刚手化为忿怒尊者,
向药叉众说密法。
此外,关于大圆满法系,则以诸佛加持力,由金刚萨缍(即金刚心)传与帝
释天王子最胜心(Adhicitta依义应译为本初心)。(笔者注:最胜心转世为嘎饶
多杰,俱生喜金刚)
第三、佛灭度后二十八年,天、龙、药叉、罗刹、人等五大持明,将密法向
人间传播。天人持明耶舍持护天(Yasasvi Varapala)、龙族持明现毒龙王
(Taksaka或译德迦叉龙王)、药叉持明焰口药叉(Ulkamukha)、罗刹持明黑齿
罗刹母(Matyaupayika)、人持明离车族维摩诂(Vimalakirti,The Licchavi)

即《维摩诘经》的维摩诘居士,其弘扬的不二法门这又牵涉到文殊师利菩萨的教
导。

(三)人间传播(印度大圆满法系)
大圆满法系中,最重要的一位人物是俱生喜金刚(Garab Dorje梵云Prahe
Yajra刘锐之上师译为嘉饶多杰)。他出生于邬金,莲花生大士为其同乡的晚辈,
出生年份据说为公元五五年.
其后俱生喜金刚至北印一带修法,亲得金刚萨缍灌顶,传自性大圆满法六百
四十万颂。他造出甚多仪轨,藏于山崴,是故后来亦成为崴传一系的祖师。即大
圆满教传及废传两法系,均由尊者传出。后来两法系由莲花生和无垢友分别传入
西藏,于是成为宁玛派最究竟的法门。
俱生喜金刚的直接传人为妙吉祥友(Shrimanjusri-mitra)根据藏音译为蒋
巴舍宁,因其得妙吉祥(文殊师利菩萨)示现,教其寻觅俱生喜金刚承事,故后
来便得此法名。
妙吉祥友找到俱生喜金刚,跟他学了七十五年法,于是尽传大圆满法六百四
十万颂。后来妙吉祥友将之分为三部,即衍为随机、口耳、心髓等三部。宁玛派
的大圆满口诀部分为三部,由此开始。
妙吉祥友晚年住汉地五台山,其大圆满传人为佛智足(Buddhajfi五napada刘
锐之上师译作生遮野些)。佛智足原修密法成就,但无法证悟空性,于是潜修十
八个月,闻空中有声,嘱其找妙吉祥友。佛智足于是赴五台山,经考验后,始得
妙吉祥友传以大圆满法要。
佛智足著述甚多,最出名的两部论是<大圆满见》及《普贤成就方便道》
(Samantabhadranamasadhana),他又著有《妙吉祥口诀》,详述大瑜伽及无比
第一章宁玛派九乘之项的大圆满法介绍

瑜伽修空性之道,于是,非大圆满根器者亦可有修究竟道之门径。
佛智足传吉祥狮子(Shri Sinha刘锐之译诗列星哈)。吉祥狮子出生汉土,.
生于公元-A九年,即晋武帝太康十年,为西域人,藏传其父名Gewei Yichen.

吉祥狮子于三十岁时由西域赴印度谒佛智足求法,随学二十五年,然后返回汉土。
吉祥狮子的传人为智经(JfiinaSQtra刘锐之译移喜度)及无垢友
(Vimalamitra刘译啤吗那密渣)。二人皆来汉地求法。无垢友于晚年入藏,与
莲花生大士互为师徒。∞
小结:
从以上历史文献得知,特别龙钦饶降巴尊者在《历史宝蔓论》中提到的大圆
满传承,主要是“普贤王如来自身化身金刚持佛,初劫于俱喜积刹土莲花上自现,
将自现超越词句文字之自性大圆满密意,令金刚萨埋及金刚手理解’’。可以说金
刚萨缍是来自东方妙喜佛国的大圆满法持有者,而金刚手菩萨在I:圣妙吉祥真实
名经》中是文殊菩萨的化身,也是大圆满法的另一位持有者,这影响大圆满法在
佛教的传承。此外,五方五佛中,来自东方妙喜佛国的阿朗如来,以及维摩诘居
士对大圆满法的弘扬也有极大影响,在第三章、第四章中,笔者将详细讨论。
另外,笔者遇发现一个奇特现象,在藏地传承的祖师,文献中居然未提到文
殊菩萨是大圆满法的祖师,大圆满法传承中,只提金刚萨埋或金刚萨堙与金刚手
菩萨,在汉地唐朝密宗不空译的‘金刚顶经》(金刚顶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
大教王经)@中,一些修行者将金刚手菩萨当做金刚萨埋,为普贤化身住于毗卢
遮那佛(大日如来)前月轮中,表示一切如来菩提心,另外,文殊菩萨住于大日
如来东南隅月轮中,表示一切如来智慧之剑,金刚手与文殊为不同尊菩萨,汉地
一些修行者一直认为金刚手即是金刚萨堙,藏地一样不清楚金刚手是谁,但是在
印度传承的大圆满法祖师们,就非常重视《圣妙吉祥真实名经》,认为文殊菩萨
化身为金刚手菩萨与金刚萨埋为不同尊菩萨,相对也就重视文殊菩萨相传显化的
五台山道场。笔者也接受此文殊真实名的看法,并且认为文殊菩萨代表的宇宙智
慧系统,传下的大圆满法,甚至比东方妙喜佛国大菩萨们传承的更早,与阿朗如
来同步。藏地学者可能接受密教金刚界曼荼罗(注:《金刚顶经》的坛城)影响,
在大圆满法传承历史中比较了解金刚萨缍,甚至也有学者跟汉地一样,认为金刚
手即是金刚萨堙,但龙钦饶降巴尊者<历史宝鬟论》把二者分开了。
总结以上所说,笔者从第三章起皆以文殊菩萨化身金刚手菩萨作为大圆满法
传承一分支立论。

第三节九乘之顶大圆满法的定义与基本认识

一、大圆满定义
1、根据宁玛派著名学者隆钦然降巴大师说法:“大圆满阿底瑜伽是指离戏论
之自然智慧无偏无私,一切乘之一切义皆于此自然智慧中圆满故,成为极项。l:心

。谈锡永.‘大中观论集(下)》.香港:香港密乘佛学会,1998年.第219~222页.
o‘金刚项经>(‘金刚顶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大教王经》),不空译,‘大正藏>第十八册.
31
第一章宁玛派九乘之顶的大圆满法介绍

本续》中说:“一圆满,二圆满,心中圆满,一圆满由心所作圆满,二圆满圆满
又圆满,一切圆满于菩提心中圆满”,心所作是指分别计度未净之轮回法,呈现
为现有情器蕴、处、界说摄之一切法以及见、修、行诸乘之因、道、果。我们都
被心之习气所迷惑,由心所造作之客尘所杂染故,此诸现前迷惑显现为迷执故,
虽然似谛实有,然从事实上自性非成就,于自然中不动摇,故为圆满;圆满又圆
满是指自然智慧光明本体空分即法身,本性光明分即报身,大悲明证分即化身,
三身无始于本分上具足,无须另外精勤修作即已圆满;于菩提心中圆满是指呈现
为现有世界净与未净之一切诸法,其根源皆在自然智慧中,均由自然智慧所摄、
说现、所住,凡夫于睡眠与梦境中所出现之诸不同境界就像在明智(指自然智慧)
中所摄、所现、所依而住,故于心性菩提心中圆满。心于寻思阿赖耶八聚识中浮
升,故是所净之垢。所谓菩提心心性之光明、心之净妙、无分别之智慧界法身、
胜义谛之真如、大圆满等,都是为了追求自然智慧菩提心,认识究竟终极之自体。"

以上就是“大圆满法’’的主要含义。班班多杰老师在《宁玛派的佛教思想》
一文中准确概括如下:“现有世界,生死涅粲等一切法,都在此先前离垢,明空
赤露的自然智慧中完全具足,圆满无缺,所以叫做圆满。解脱生死方便途径莫胜
于此,所以称为大。从证得果位的角度讲,这自然智的本体空分即法身,本性明
了分即报身,大悲明证分即化身,三身天然具备,无需精勤修作即已圆满,所以
称为大圆满。∞
2、一切有情本具圆净佛位之智慧光明,一切佛法,统统在现前明空不二的
本觉智中完全具足,所以叫做圆满。解脱生死的方便途径莫胜于此,故称为大。
大圆满是藏传佛教宁玛派所特有的一乘圆顿法门。其成佛理论根据在《摄大乘论
本》卷上引经<阿毗达磨大乘经》的颂文云:“无始时来界,一切法等依;由此
有诸趣,及涅檠证得"。@以上是台湾学者欧阳锺裕在解释“智慧决定本来清净解
脱见"时对大圆满法的解说。
3、没有升起次第和圆满次第之分,以显示智慧为主的是大圆满阿底瑜伽。
可分成见地与修道两部分讨论。
(1)见地,依据认证心性因续之见地,尤其是,阿努瑜伽之前的八个乘都
是以心入道,唯有阿底瑜伽大圆满是心和明智分开,能观超出心法之明智的自性
为性空法身,自明为报身,大悲普被为化身等三身自性。持明师晋美林巴说:“超
出心法之明智,本是大圆满特点。"
(2)修道。①入门。接受四明智灌顶,<圆满自成》云:“接受有戏和无戏,
极无戏和更无戏,四种灌顶来成熟有缘弟子之身心。”②实修。修懈怠行者不由
勤勉以证解脱的“本净观修”(又称为“空观”或者“决断”藏文音为“噶达赤
却”)和勤奋行者策励勤勉以证解脱的“任运超越”(又叫“顿超’’藏文音位“伦
珠脱噶")二道。③果位。利根勤奋的行者,尽身体之处、界等方面的所有漏,

国龙钦绕降巴.‘七宝藏论・宗派藏’(藏文木刻版).四川德格:德格印经院,第119~120页.
国班班多杰.《藏传佛教智慧境界》.台北:大千出版社,2002年.第61页.
。欧阳锺裕.《一乘圆教与大圆满见》.台北:慧炬出版社,2001年.第282页.
32
第一章宁玛派九乘之项的大圆满法介绍

可以不舍肉身而成佛,成就无转之金刚身,如第二佛莲花生大士。另外,获得任
运圆满的普贤佛地,眼下趋于究竟,在原始地得到解脱。
上三乘(摩诃瑜伽、阿努瑜伽、阿底瑜伽)所修自心显现在身和智的曼陀罗
中,无须他处寻觅成就,在自然智慧中照见,故谓“内三续”,即密教内三乘,
又叫运转方便乘。大圆满传承把所有的解脱道总摄于九乘,这九乘又统摄于自性
大圆满,故称“大圆满”。∞
以上是四川白玉县白玉寺堪珠・贡觉丹增仁波切的整合观点。有关“本净观
修一和“任运超越”笔者将在后文修行部分讨论。
4、大圆满法梵文名为“摩诃珊底”,摩诃的中文意思就是“大”,珊底则有
关节、相续、深密、密义等意思。大圆满所属的阿底瑜伽,梵文称为阿纳底瑜伽,
阿底(add是最初、永远的意思,阿纳底(an百di)就是无极的意思,阿纳底瑜
伽是无二瑜伽的意思。而大圆满法的藏文名称为“佐巴且部"(注:原文为dzogs
pa chen
po,简写为“dzogchen”),意为至高无上的极瑜伽,总之,不论是梵
文还是藏文,都认为大圆满法地位最高,无有超越此法者。
(1)大圆满
所谓“大圆满”,是指众生身中现前离垢、明空豁朗的内证智(本觉),宁玛
派认为在这内证智中,本来具足生死涅榘一切法,所以名为“圆满"。又认为了
知这“内证智”就是解脱生死的最上方便,再没有别的方便解脱生死能超过这“现
前离垢、明空豁朗的内证智”,因此名为“大”。这就是说,众生身中无始本有的
清净心性为大圆满。
(2)内证智
大圆满的主要内容就是证悟这个众生皆有的佛性——“现前离垢,明空豁朗
的内证智”。所谓“垢”是指心体所受之外来事物的影响,也就是无明妄念;所
谓“智"就是众生本身所具有的智慧,即自然智慧,也就是心的本体、佛性。④
(3)自生、自显、自解、自然
对于修行方法,大圆满不同于其它教派,它有肯定四原则和否定四原则,非
常高深玄妙。肯定四原则即自生、自显、自解、自然,这是大圆满的四种特性。
与这肯定四原则相对应的是否定四原则,是大圆满修行的权巧方便,即“不立一
切见、不立一切修、不立一切行、不立一切果".也就是“无见、无修、无行、
无果”。但这并不是说大圆满什么也没有,或什么也不做就可以修成,因为这无
见之见、无修之修、无行之行、无果之果才是最上等、最有效的见、修、行、果,
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譬如大圆满所谓的“无见”,实际上是说“无见”才能
真正见到,修行者应该摒弃一切宗派观念、善恶分别,主观偏见,这样才能真正
见到“灵明空寂”的自然智。否则,有了派见,有了分别,有了执着,所见就不
全面了,即有见就有不见,这样当然不会圆满。大圆满不立一切见就是恐怕行者
被意识污染,而造成修行障蔽。大圆满的见相当高明,为西藏各教派所推崇,他

国堪珠・贡觉丹增仁波切.‘宁玛派源流>(克珠群佩译).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8年.第31--一32页.
o洛桑杰嘉措.‘图解大圆满’陕西西安:陕西师范出版社,2007年.第64页.
33
第一章宁玛派九乘之顶的大圆满法介绍

们常常将红教(宁玛派)的见(即大圆满见)和白教(噶举派)的修、黄教(格
鲁派)的戒相提并论。①
笔者看洛桑杰嘉措写的梵文定义,大圆满法就是瑜伽(有相应、相连接本意)
最高表现形式,本觉自然智、无分别智(注:最高分别智)在《瑜伽经》中非常
重视。所以大圆满法是印度瑜伽和佛教见地互相融合后最高表现法界、法性的形
式,是印度佛教瑜伽行派最高指导。这种有为无为皆方便智慧的显现,将有缘分
再另写专着比较研究。
5、龙钦饶降巴尊者在《四法宝鬓》一书中,对大圆满无上见也有深刻描述,
注意当下即是之实相,无执无着之修行,自然安住之瑜伽,任运成就之法身。
(I)无染之定离言语思维

无染之定,即悟入光明心境界,远离昏沉掉举虚妄,无杂念,超越世俗心识。
此境广大圆满清净有如晴空。无缚无执,亦无分别选择,盖已离言语思维,不落
见地。
(2)自然消除执着
若乎诸行,知诸相显现都非真实,唯圆满清净,所生执着即由是自然消除。
(3)离取舍两边
所执之外物如梦如幻。于胜义中,能执之识与所执之境均非实有,故不即不
利而行。
(4)消融入法身境界
诸相升起,无论其为外境抑内识,其为污染,其为静止,其为认定,当令随
升随升随灭,即一旦认知其实相,彼即消融。其消融也,即融入无始以来即已圆
满之法身境界。是故能不堕轮回,故亦无须更觅涅粲.
(5)法身游戏大圆满
诸相生起,均如反映胜义之境。诸识生起,一被认识即自行消融。此即法身
游戏,如水与波。盖诸相诸识法身之中相续体耳。此即为胜义旨趣,即无上见,
即大圆满。回
6、‘一切法大圆满菩提心普作王》是大圆满法传承非常重要的根本经典(不
能只当做心部经典,需要当口诀部指导)要了解印度大圆满法的内涵,一定要先
了解没有任何造作、偶像崇拜的清净禅法,汉地只有祖师禅思想的自性成佛,最
为接近此自然本智修行。注重空性智、明体、大悲、共同运作,而以智慧菩提心
超越因果束缚。(请参考第五节大圆满法的见地第一部分有详细介绍)
当下即是心,是为心证悟。不落见地修,不落见地行。不执所修果,及次第
证量。无坛城生起,无圆满次第。无咒无灌顶,亦无戒可持。法尔真实相,超越

二、大圆满不蝴见,不立—切修,不立・切行,不立—切果
于因果,亦不假修成。∞

l、大圆满法祖师莲花生大士传下的《智慧法尔解脱》(智慧决定本来清净见)

∞洛桑杰嘉措.《图解大圆满’陕西西安:陕西师范出版社,2007年.第66页.
蕾龙钦饶降巴.‘四法宝薹>(谭锡永导读).台北:全佛文化公司,1999年.第158"-'162页.
国谈锡永.‘大中观论集'(下).香港:香港密乘佛学会,1998年.第14~15页.
34
第一章宁玛派九乘之项的大圆满法介绍

一文中,莲师说:“见在自生自显中,修亦自生显庄严,行在自生自显中,离于
断证之果者,自生自显自圆满,此即离世大圆满。”∞根本上,莲师认为大圆满是
自生自显的,是不立一切见,不立一切修,不立一切行,不立一切果的。
2、第二世敦珠法王的儿子听列诺布仁波切说:“大圆满法不像其它的教义、
论点有其各个不同的教法传统,譬如说这是基(见解)、这是道(修行)、这是果
(佛果)。大圆满法并不给予像那样的法教,因为大圆满法的理念是从无始起已
圆满正觉,这是因为无分别智慧心的威力所致。法教是智慧,果是智慧,见也是
智慧。因为大圆满法法身境界的所有一切从无始起都是智慧,因而也就没有见解、
没有修行及没有果可言。对于智慧,你没法做分类,你没法加上时间的概念,你
无法以一些物质世界来表示。所有大圆满法是至高无上的法教,没有传统,所有
见修行果是一体而不可分割、分开的。
大圆满法教是超越言语的,是一切清净佛法的根源。但问题在许许多多大圆
满法修行者不具这样的善业,因为习气非常牢固、顽强及二元分别的狭窄之心所
致,他们无法接触到他们自己的心,他们需要依赖主体(能)和客体(所),以
更适宜的方式来修。由佛的善巧方便,透由许多层次,如这是见解、这是修持、
这是行为及这是成果,先把修行者放在见修行果的见地上,渐渐地他们认识了他
们自己的智慧心,这就是见。之后他们需要禅修,这就是道,就是修持。在日常
生活中随时不忘见解地修持,这就是行,也就是行为。渐渐地,他们耗尽了所有
的二元分别习气,进入智慧心,这就是果,成就了佛果。
实际上,大圆满法本身并不存在任何见、任何修、任何行、任何果,因为从
无始起即圆满正觉,只是为了方便习气太重而具二元分别心的修行者能正确修行
大圆满法,才有见、修、行的步骤及方法。片∞
听列诺布仁波切分析得很好,因此笔者也认为这里所提的“无分别智慧心",
并非一般初修行人的资质根器就能理解开悟的,所以历代祖师要不断反复说明这
一点,并建立禅定修行止观方法,使用各种手段来证悟(实证)这种至高境界,
进而达到真空妙有的法、报、化三身任运。此即从菩萨修证工夫达到诸佛的自在
解脱,使空智、光明能量、大悲显化三者圆满呈现。

第四节九乘之顶大圆满法的分类与内容

一、大圆满法分类
大圆满法依照印度妙吉祥友祖师分成心部、界部、口诀部(教授部)三个部
分。这是最常用的。汉地吉祥狮子祖师又分口诀部为四部:外、内、密、心髓部。
二世顿珠法王于“无上瑜伽差别”一文中详论此三部的分别引述显密经续甚多,
若提纲挈领而言则说(一)心部教授,一切法不落边际,因诸法与心无二无别。
(二)界部教授,一切真实显现皆离作意,且离对治,因诸显现皆于普贤佛母
(Samantabhadri,注:原稿有误,l应改为b)即真实法界中圆满结集。(三)口

西洪启嵩.‘莲师大圆满教授讲记>.台北:全佛文化公司,2007年.第73页.
o方力惰.‘大圆满法・基松聂德>.厶北:慧炬出版社,2003年.第78~79页.
35
第一章宁玛派九乘之顶的大圆满法介绍

诀部教授谛之特性,本身即离边界及对治,因其为如实建立。①在龙钦饶降巴尊
者(公元1308"---1364年)时代还特别强调心部、界部、口诀部甚至心髓部的修
行,但是到了《大圆胜慧》一书,智悲光尊者(晋美林巴,公元1729,"-,1798年)
时大圆满法就分成大圆满法前行、大圆满法思想介绍以及大圆满法正行(彻却、
脱噶)三大部分,一直沿用到现在的修行教导。大圆满法的心部(空分)与口诀
部的彻却修行完全结合,而界部(明分)与口诀部的脱噶看光修行也已相互融会
贯通。心部本净自然智慧、明空赤露心,菩提智慧是一切修行的根基,果位与见
地相融,达法报化三身,光明空智双运。以下笔者先就早期分类一一分析。
二、大圆满法内容
(一)心部
大圆满的心部是针对一切有思维能力的众生来讲的。因此,它专重彻见自心
本性,显发自然妙智,成就法身。心部讲依自然本智,证悟空性智慧,离一切相,
不再作意而修。心部思想即贯穿界部与口诀部基本立论,只不过界部更重视虚空
明分而口诀部更注重即身任运。
笔者引用不同著作说明心部瑜伽特色。
l、从《一切法大圆满菩提心普作王》(请参考第五节大圆满法见地第一部分)
(1)佛众生诸相,俱由心性生,若不依此见,不能见如来。
(2)当下即是心,是为心证悟。不落见地修,不落见地行。不执所修果,
及次第证量。无坛城生起,无圆满次第。无咒无灌顶,亦无戒可持。法尔真实相,
超越于因果,亦不假修成。o
(3)奇哉本师普作我授记,~切无生清净之等持,不依修与不修之外缘,
所修如何显现一切法,无有任何安住之方式,不寻自地解脱即是修。奇哉无有所
修此窍决,乃为超离语句之义故,前世普作王未作授记,后世普作王亦不授记,
现今普作王亦未授记。奇哉最初本师普作王,授记无缪秘密之意义,超离增益减
损义精华,无有修与不修如虚空。@
2、从《菩提心觉性杜鹃》(又称《六金刚句》)来看
“种种法总相,自性皆无二。种种法别相,远离戏论见。虽无一见地,名当
下即是。诸相其遍现,悉名为普贤。诸法自圆满,离作意过失。是于止观境,住
无作而现。”本颂为大圆满祖师俱生喜金刚(嘉饶多杰)所造。解说诸法自圆满,
止观禅修无作意。固
3,龙钦饶降巴尊者看法
(1)龙钦饶降巴于l:宗派藏》中云:心部之主张为:一切法之各各显现,
无非心性之影现,有如镜中生出缤纷万象。此种种相状俱非实有,乃心之觉相而
已,但(与心)亦无二。心之体相乃心性、乃光明、乃自生本常见。今时愚师谓:
“大圆满云显现便即是心。’’此说大误。盖若如是,则心应有色,有相及可见,

m谈锡永.‘大中观论集》(下).香港:香港密乘佛学会,1998年.第ll页.
曹谈锡永.‘大中观论集》iT).香港:香港密乘佛学会,1998年.第14~15页.
。龙钦饶降巴.‘大圆满心性休息》.索达吉堪布译.香港: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2001年.第701页.
。谈锡永.‘大中观论集》(下).香港:香港密乘佛学会,1998年.第2~3页.
36
第一章宁玛派九乘之项的大圆满法介绍

因凡“显现"皆具此而现也。是故当知“显现’’者,乃心之不可思议觉相,且如
镜中之影象,确非实有。此等“显现"之所以于心中现起而成妄念,实因心之习
气故。当知心性乃生起一切显现之基,(而此心性)无偏无际,如明镜表面,亦
为分别根本觉之体相,此体相超越一切戏论所生之假设与边见。∞
(2)不缘已灭未生者,何处亦无现在心,不住自性平等性,心勿寻心令清
净。《普作续》云:“心于心无所见故,视而不见如是住。"∞
(3)心界窍决究竟分四部,无有、平等、元成、唯一(觉性)@
4、土观大师著作
心部,随现何境,唯是自心,自心的心性是自然智慧,除此自然智慧外,再
无余法。其导入此道的方便,多与大手印派相同,唯大手印派是以心去印境,心
部则是求直观能缘心性的觉空本净之实相,因此事义不同,有大差别。锄
5、刘立千居士整理
(1){:知识总汇》中说:“一切心上所显境界,皆是自心的妙用,心性是自
然智慧。"
(2)心部求见心性光明,不同要门部要修观光法,只采取直观光明心相所
显现的境界,一切不管,随心自在。保任明空无别,则可以获见自心的实相。 裱

(3)一切所现皆心之妙用,心的本性是自然智慧,则放下不管,只住于此
本元心体上,所有迷相,不须断除,自然解脱。(《知识总汇》下册)
(4)大圆满心部所说的心,是从体、相、用三方面来认识的。就是体本净、
性(相)光明、用周遍。真心是本来智慧、本性光明、本来清净,心量周遍。如
此真心,一切众生无量劫来,本来刹那未离,特众生不自认知耳(‘大圆胜慧》).
真心就是自心本性,就是佛心。大圆满心部则求直观能缘的真心又明又空和随缘
周遍的实相。悟心,即指悟此心;见性,即指见此性。(笔者注:心体本净、自 也

性元成,大悲周遍。)
(5)所以悟心悟到心的空分,也要见到心的明分。众生由于无明,使明空
分离,悟心必须必须明空双运,使之结合为一,才能彻见自心本性,证得了明空
妙觉,才能圆满三身功德而成佛。@
6、心部总结
此外,大圆满法都是专讲悟心的法门,其心部主要是从体、相、用三个方面
来对心性问题所作的全面阐释。
(1)心部有三句法语“心体本净、自性元成、大悲周遍”。这三句就包括
了心性的体、相、用三个方面:
体——心体本净,灵明空寂(空分)
相——自性元成,本具光明(明分)

。义成仁波切.‘九乘次第论集・九乘差别广说>(许锡恩).青海:青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87页.
。龙钦饶降巴‘大圆满心性休息》.索达吉堪布译.香港: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2001年.第668页
∞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祥释》(刘立于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7页.
西土观・罗桑却吉尼玛.‘土观宗派源流)(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年.第40页.
o刘立千.‘藏传佛教各派教义及密宗漫谈>.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年.第20~25页.
37
第一章宁玛派九乘之顶的大圆满法介绍

用——大悲周遍,随缘显现(现分)
(2)体(空分)是心体本净,灵明空寂。众生的烦恼妄念不过是众缘合和
的产物,随缘随灭。它障蔽于自心之上,从而产生妄心,是众生不见本性而沉迷
轮回。悟心就要像拨云见月,彻见那湛然空寂、赤裸裸、光炯炯的本净心体。悟
空可以证得法身。而相(明分)是自性元成,本具光明。心性空而有明,心性明
分即照显万物的性能。就好像一面镜子,本身就具有照物的能力。悟明可以证得
报身。此外,用(现分)是大悲周遍,随缘显现。心性光明现出轮涅万象,这就
是心用。就好像用镜子照显万事万物一样。明和现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二者
缺一不可。悟现可以证得化身。
(3)总之,宁玛派从体、相、用三方面对心性所作的阐释指出,众生本具
佛性,心性即具有常驻不变的空分,又具有显现生死涅粲诸法的明分,空分成就
佛之法身,明分成就佛之报、化二身,明空双融则三身兼具。所以悟心就要即了
悟心之空分,也要了悟心之明分,概言之就是体空、相明、用周遍。①
7、心部典籍
心部有二十一主续,由无垢友与遍照护(毗卢遮那)传入西藏。据龙钦饶降
巴尊者之《宗派藏》分述如下:
(1)由遍照护所译之前五续:①《菩提心觉性杜鹃》、②<菩提心抖擞》、
③《菩提心大金翅鸟》、④《修菩提心》、⑤《菩提心不枯大海》
(2)由无垢友、仰智童及玉声藏所翻译之后十三种续有:《顶生王》、《虚空
王》、《乐幻庄严》、《圆满总义》、<菩提心滴》、<乐无央》、《命轮》、《第六明点》、
《圆满总断》、《如意宝》、‘遍集明觉》、<至尊正士》、《修习义成》
(3)其它三主续:①‘一切法大圆满菩提心普作王》(‘遍作王》)②<希有》
③<心部十三经》圆
(二)界部
大圆满法的界部是针对心性的佛性来讲的。他们用天空来比喻众生的心性原
始清净,无有造作,本来解脱,广大无垠。界部专指法界相融性。
1、龙钦饶降巴尊者著作
龙钦饶降巴尊者于<宗派藏》解释如下:
界部之要义:主张自生本觉智及由其所生之一切有法皆源自大清净,二者自
本初以来即已解脱。一切有为法以种种自显之方式显现,然因其已本来解脱,及
为纯净果故,遂非实有。亦以此为故,心及其影现(即心之显现)亦非实有。于
离实有及非实有二边之广大根本觉性中,界部任令一切法显现,亦任由其生起或
不生起,不论此等显现被归之于净或不净,于其当下显现时,其自体相已超脱于
“有”或“非有"之边见外。o
2、土观大师著作
说一切法性,不出普贤境界,遮破了除法性境界而外,另有余现。此部特重

∞洛桑杰嘉措.‘图解大圆满》.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72"--73页.
雪顿珠法王等著.‘九乘次第论集》(许锡恩译).青海:青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72~73页.
o同上,第88页.
38
第一章宁玛派九乘之项的大圆满法介绍

光明,与新派五次第虽局部相同,然事义亦有大别,原因是五次第,是用束缚五
气的枢要,从中起现空色幻身影像。再以“整持”和“随灭”等次第,使其在光
明中清净,这是有功用的法门。界部是运用永离所缘的甚深关要,安住无功用中,
由甚深和光明的妙智双运,成就虹体金刚身,这是修法中的最深法门。持明先德,
都依于此道证得智身。以上是《金刚桥》中所说。∞
3、刘立千居士整理
(1)光明所明现得一切境界,是本有明相,即自然显发的。因此,“自然智
慧在广大法性普贤境界中所现起一切事物的形相,仅是自显境界所作的严饰,这
里没有什么系缚、解脱、能现、所现种种的分别……,因此也不去观察它是有是
无,或是或非,或染或净。只有自在于广大无垠的解脱之中"(《知识总汇》中册)
(2)界部藏语叫“陇得"是自在之意,指一切法皆心性界觉无别光明之妙
用,在法性中起,法性中没,任运自在,这就是解脱。界部有四界九界等种分别。
但总起来,界部在心的空分上与心部相同;在心的境界上或现有的部分上,他们
专讲境界,讲光明。他们认为心体的法性是自然智慧,由此心体所显一切境界,
皆不出普贤境界。这里所说的普贤境界,即法性境界,也即是受用境界,如佛的
智慧德相等,均是光明所自显(<大圆胜慧》)
(3)I:大圆胜慧》说:“自然本有光明。明了,则为解脱之根;不明,则为
烦恼之根"这个根就是本性光明。悟者则见光明净相,迷者则见染相。
如果心不具光明,只有空性的空分,则仅能成就法身,单有法身成不了佛,
要法、报、化三身具足,始能圆满正觉,这是大乘显密各宗共同承认的。若心只
有空分,而无明分,则报化二身从何而出?岂能离开自身而另有依据?故体虽空
而性不空。心性光明,光明就是成就两种色身的依据。‘大圆胜慧》说:“本来清
净自性中不能化现,本体法性光明有法尔之力,出现色身。”“自然法性、自然光
明、无忘无着,此即报化两种色身之根源";“空分属法身,光明属报化,三身均
具于一心之中,故光明出现自显三身境界亦属自性本具”。
(4)本具光明何以凡夫不见?凡夫因有烦恼垢障不能得见。不但凡夫不见,
即使依显教修止观人用观察方法,亦不能见到。只有修无上瑜伽气脉法,将左右
脉流动之风心,纳入中脉,始可得见<大圆胜慧》说:“身中之烦恼气清净后,
始见本性光明。众生要见到自现光明,除非在人命临终时,脱离蕴、处、界荫蔽
的一刹那间方能见到。“粗四大色尘与心分离时,始现本有光明”(参考<大圆胜
慧》)。修大圆满光明瑜伽,通过特殊方便,亦可现见光明。
光明既是本具,故行者能以光明为道,运用善巧方便使自显境界自然显发,
在光明中修证成佛果。界部则以修光明为主。心部只求悟心的基础上始能进行,
因为单有光明不但成不了佛,反成外道。明空之心必须双运。∞
4、洛桑杰嘉措整理的资料
界部藏语叫“陇德”,是自在之意。界部在对心的空分的理解上与心部相同,

国土观・罗桑却吉尼玛.‘土观宗派源流)(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年.第40页.
o刘立干.‘藏传佛教各派教义及密宗漫谈).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年.第22、26~27页.
39
第一章宁玛派九乘之顶的大圆满法介绍

在心的境界上或现有的部分上,则专讲境界,讲光明。认为心体的法性是自然智
慧,由此心体显现的一切境界,皆不出普贤境界。这里所说的普贤境界,即法性
境界,是心性光明的显现。
光明所明现的一切境界,是本空心体的显露,是自然显发的。因此此境界中
所显现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不过是一系列罗列幻化的场景,并非是真有其物。所
以要“离所缘’’,既不分别有无是非,也不区分美丑善恶,让自心安住于这种真
空妙有的法性境界中随意而行。这样,各种无明妄念就会自行消失,修行者也就
在此光明境界中获得解脱。
光明是自心本性,不是外界所引起的,但是凡夫因有烦恼垢障,所以看不到。
密宗无上瑜伽通过气脉修炼,可以见到光明;一般人在临终中阴也能见到光明;
大圆满则有自己的特殊方便,可以现见光明。修行者通过修光明,运用各种方便
法门使自显境界自然显发,就可以在光明中修证成佛。但修光明必须在悟心的基
础上才能进行,明空之心必须双运,因为单有光明不但成不了佛,反而会堕入外
道。
通过修光明,还能使肉身修成报化两种色身,获得即身成佛的成就。密宗认
为,气能化为光明。众生由四大五蕴所组成,四大五蕴的精微之气,就能释放光
明。不过这些都是粗气光明。要把粗气,即身内的气脉化为自然智慧的微细光明,
才能成就二种色身。
界部修光明的方法,就是前面说的任运自在,空明双运。即“无着、无执、
放下不管,无尘任运,内镜自然显发光明,智慧忽开,身中五气即化为细微的光
明而融入法性,外相即现五色光,如虹、如阳焰"。可见界部运用的是随心自在、
任运无为的无功用法门,所以界部又称为“自在部"。①
5、界部典籍
界部之密续,由无垢友及遍照护传入西藏。据不动寿灌大圣尊者之《天鼓譬
喻论》所载,界部部分主要密续如下:
(1)《大界无央王》、(2)《普贤大虚空》、(3)《明觉自力现升》、(4)<教诫
众轮》、(5)《圣道庄严》、(6)《金刚萨堙虚空边际平等》、(7)《智慧密炬》、(8)
‘宝轮》、(9)《智慧秘密》、(10)《智慧圆满》、(II)《菩提心普作净耳说法》、
(12)《菩提心金刚散光》口
(三)口诀部
大圆满的要门部是针对超越功用勤修的次第而讲的,即是超越修持次第的顿
悟。这是如实建立体会明空双运、三身任运、本自解脱,光明分、空性、大悲妙
用无执。
l、龙钦饶降巴尊者观点
(1)基(根)。龙钦饶降巴尊者于《妙乘藏》所述之关于口诀部中心髓部见
地:“本始基(根)’’:其本性根本清净,有如无暇之水晶。然其非实体有,彼之

。洛桑杰嘉措.《图解大圆满'.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74页.
。顿珠法王等著.《九乘次第论集》(许锡恩译).青海:青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74页.
40
第一章宁玛派九乘之顶的大圆满法介绍

自性乃法尔而成,虽则(于如水晶之自性中)“微细自光”体现为甚深光明(内
光明),但以未具缘故,光明非外显。是以基(根)乃存于说为“童瓶身宝”之
模式中,以其表层尚未破裂故。本始基(根)之体性乃空性,因根本清净及中无
一物故。然微细根本觉、即甚深光明之自光,乃任运而成,无有障碍。故彼自体
现为一切显现之“生起根基”。虽然如此,其体性并无以光、色、颜色等相作外
显。于体性之广大虚空(即本始清净)中,有法尔而成之本始光辉、微细且甚深
光明之自光及本智。彼等非同亦非异,然皆体现为①最胜光明,②任运成就之殊
胜界,③童瓶身宝之刹土,及④体性、自相及悲心之本质。因其体性为空性,故
无有相状。因其自相为光明,故从未舍弃本始光辉所显之内自性。因其悲心(力
用)乃根本觉,乃体现为生起智慧而成本觉智之无间根基。
尊者续云:自(根之)体性而言,本始清净非实有法,而外在光明之光、形
及颜色皆不可分.但(若自根之)自相(即任运而成之法界)而观,则见本始光
辉,亦即于法界中五种光、五大及明点之最极微细显现。是故,自相乃住于最极
微细根本智,即内自光明中。尊者又云:本始清净之自相乃任运而成。其法界,
即最极微细本觉智,乃住于内而体现为光明之微细显现,即本始光辉。(法界)
离常边,因其非(外现之)粗分外光明;亦离断边,因其为精细内光明。是故,
(离一切边见之)法尔本觉智,因其体性为空,故非有;复因其自相为光明,故
为无尽之显现;亦为万法升起之根基,因其悲心(力用)无尽。此乃基(根)之
真实体性。
(2)由基(根)而生之显现
龙钦饶降巴尊者于<妙乘藏》中解释云:
于根本法界中,“童瓶身宝”之体性体现为佛身、自相为语、而悲心为意。
因五气之光华向外发射,住于本觉智心中之持命气及其四支分,遂于“童瓶身宝"
中破出。复次,自法尔成就之光华中生起五种光显现。同时,悲心光华(即本觉
智)生起成为寻伺分别种种相之心识。当下,不能了悟(心)识与显现)自体性,
(相对于“觉’’而言)即产生所谓“无明”之作用。此际,基(根)虽无变而似
有变,因本觉智显现故也。此际,于如无云晴空境界之本始清净显现中,遂生起
“法尔成就生起八相"之自显现。
(3)龙钦饶降巴尊者于<妙乘藏》中解释“法尔成就生起八相"如下:
①因生起而威悲心之虚空从无间断,遂有会向众生之悲心生起。
②因生起而成光明之虚空从无间断,故有如虹光之本觉智光明生起,而此光
明遍于一切显现。
③因生起而成本觉智之虚空从无间断,故其住于无念之境界中。
④因生起而成诸佛身之虚空从无间断,是故由诸佛身中清净光明而化之寂忿
(诸尊)乃遍满虚空。
⑤因生起而成无二之虚空从无间断,是故无“一一、“多"(等名句)之寻伺
分别。
⑥因生起而成边际解脱之虚空从无间断,故法尔成就有如自体相之澄澈。

41
第一章宁玛派九乘之顶的大圆满法介绍

⑦因生起而成清净本觉智(即涅粲)法门之虚空从无间断,是故,原始清净
自体性之显现、及如无云晴空之显现,皆乃并生。
⑧因生起而成不净轮回门之虚空从无间断,遂有六道众生之显现。①
(4)普贤解脱之道
龙钦饶降巴尊者于《妙乘藏》中云:
当内在光辉自本始法界向外生起,而悲心(力用)则生起成为未能证悟根本
觉自体性本来如是之相,当下,以观外在“基(根)之明相",行者了悟其为内
在自显现,于此一刹那证悟,无明可得清净,而基(根)之“法尔成就生起八相",
则融入于本始清净境界中,且即安住。
(5)龙钦饶降巴尊者于《妙乘藏》中云:
“本始基(根)"本无虚妄,然当“基(根)明相’’生起之际,(亦同时升起)
不能了悟自性之“分别心",此分别心乃植根于无明,乃自别于“基(根)明相"
由是遂生虚妄而成众生。圆
(6)如果依照祖师吉祥狮子分法,口诀部分四小部分。
龙钦饶降巴尊者于《宗派藏》中解释云:
①外部(Phyi—sKor):就体性而言,以无烦恼可舍故,无毒乃戒(修习之)
道。就自相而言,以无整治故,一切生起皆显现为法性之庄严。就力用而言,以
无偏私故,空性乃周普无偏。
②内部(Nang-sKor):就体性而言,以非实色故,故为离相之法性。就自相
而言,以其离来去故,实为永恒相续之本觉智。就力用而言,以其遍入(轮回与
涅檠)故,此则有如(树)根;以其现证(自性),此则有如躯干;以其能开展
(显现诸色之力)故,此则有如树枝;以其为(无尽)光明,此则有如花朵;复
以其能成熟故,此则有如果实。
⑨密部(gSang-sKor):就体性而言,以直指与证悟(根本觉)俱同时故,
不须依闻、思、修(此三智);就自相而言,因证觉与息断(死亡)俱同时故,
不须依精勤及串习力。就力用而言,因悲心与证觉同时生起,故不须依赖圆满二
种(资粮)之积集。
④心髓部(gSang—Ba Bla-Med):就体性而言,因不须依于名言,故毋须依
赖分别智。就自相而言,因乃亲证故,遂不必住于意识分别之见地中。就力用而
言,因四见圆满故,遂无有能得佛三身及五本觉智之希求.究其所以,则因在此
修习中,行者可即身现证本始及法尔所成(之果位)。@
(7)一见真谛时产生喜乐者,已登菩萨十地中之第一地欢喜地,认知此为自
现者,已登第二地无垢地,彼串习者已登第三地发光地,由串习于彼且见大光明
者已登第四地焰慧地,由串修而所见智慧境界,则见烦恼皆自性清挣而成;妙智慧
者,是已登第五地极难胜地,变成光身现前者,已登第六地现前地,串习到达究

。顿珠法王等著.‘九乘次第论集・九乘差别广说》(许锡恩译).青海:青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91"--,
92页.
∞同上,第98"--101页.
。同上,第98~103页.
42
第一章宁玛派九乘之顶的大圆满法介绍

竟,烦恼远行者已登第七地远行地,明现功德圆满、分别心不动者已登第八地不
动地。坛城圆满者(笔者注:成就圆满次第无上密法大圆满)已登第九地善慧地,
自己认识(本觉、直觉)智慧境界后而境界不断显现(穷尽法界),即是观见诸
法如云(平等),而串习者,则已登第十地法云地(笔者注:印度‘瑜伽经>提
到高度辨别智到直觉不二智,再进入法云三昧,此为解脱独存.此外,这里十
地分法只是龙钦饶降巴祖师方便讲法,与其它佛经分法比较有些差异,读者参
考就好)。此为已见补特伽罗真谛,然未弃其躯壳而登地者。∞
(8)四种境界之次第,即法性现前“增"相为眼,近增相为眼之真实性,
得相为观见连环链,近得相则为获得串习。验相增长境界之增相为光明,近增为
明点,得相为明现五颜色,近得相为放射和各种跳动所闪之光辉。觉性达量增相
为单身,近增相为佛父母合一,得相为显现五聚合像,近得相为坛城圆满。法性
穷尽之境界为不住身与智慧,近增相为空性无定向,得相为不可言说,近得相为
不可观见之法性皆无所成。圆(笔者注:四相配合六灯显现,修行一步一步地圆
满法、报、化三身)
(9)中脉得五智气之验相者,则在若静室周围呈现五光境界,或现燃灯、
月照、萤火、烟、云、星、明点、神佛身像等无量瑞相。彼时则现起制心一处之
妙止和自明赤露之胜观成为一体。又现境清净之禅定者:又复收摄心之光,渐小
渐细住空寂,一切不缘明空心,现出自性离戏光。一切光之显现,皆由四轮集于
心中,又彼渐细,住于无所有之虚空境中,则现出周遍通彻清明之觉性,此乃是
空明自然之本智。又直指其义者:此乃空明本元智,本性大圆之实相。清明通彻
之本体者,乃空明大圆满之本性也。如<普作续》云:不作意亦不随相,此乃自
然光明旨。如是观修其功力者,修此功力亦有四:‘所显空洞通彻明,昼夜住于明
麟,妄念不生心清明,涌现智慧离能所。固 .。

(10)龙钦饶降巴尊者于《宗派藏》中云:
因心部谓一切法显现皆属心(之显现),故仍有作意。而界部则缘一切有法
为法性,仍属有作意。(与此二部相比),口诀部实较殊胜,因其于法性中自明。
(笔者注:虽说心不着心,虽说普贤法界不着普贤法界,所以笔者看古代心、界
部密续观点似乎与龙钦饶降巴尊者观点不同,心部、界部、口诀部对空性、光明、
大悲显现皆圆融无执,只是心部对空性特别强调,界部对宇宙、人体光明特别强
调,口诀部对此三者均匀说明,重视大悲自显,宇宙一体,光光相融。)
2、刘立千居士整理三点
要门部的要点之义是了知一切法皆是本无生灭之自然智慧所自显之无成本
自解脱。
(1)要门部的修法要点是先求见性修彻却法,明悟自心本性,随即修脱噶
法,通过光明现证三身自显境界,空五蕴而证光明之身。但反所显现皆应视为法
性之游戏,远离取舍欣厌之情。

西龙钦饶降巴.‘旬义宝藏论广讲>(刘立千译).北京s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323~324页.
。同上,第324页.
。龙钦饶降巴.‘大圆满禅定休息论清净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年.第166~167页.
43
第一章宁玛派九乘之顶的大圆满法介绍

(2)《大圆胜慧》说:“上根利智无修无证,由此而往,自见自性,自然而
成者名为彻却;上根利智具大精进,得见自心之后,勤修猛进,随修现见自性三
身,空五蕴而成光明之身者,则名为脱噶”。
(3)修光明者还要以光明化外四大,此四大所成之境亦化光明,这样才可
以圆满显现三身境界。
气化光明则可成虹光身。修此法也是要用自在无为,“永离所缘的甚深关要,
安住无功用中,由甚深空性(真空)和光明(妙有)二者双运,则能成就虹体金
刚之身’’。《大圆胜慧》亦说:“要无着、无执,放下不管,五尘任运,内境自然
显发光明,智慧忽开,身中五气即化为微细的光明而融入法性。(笔者注:本部
分刘立千居士放在界部,笔者将其改放口诀部)∞
3、土观大师论点与笔者说明
要门部(又称教授部、口诀部):证明空赤露心,即身成佛。以彻却法及脱
噶法修行。
(I)要门部者说,运用:离取舍,双运无分别智,把生死涅粲一切诸法,
都汇归于不空不执的法性境中。由此要点,所以用生死涅粲无二分别的灵明智性
现证法性境界,并在自性环链身中成熟解脱,这就叫作要点中解脱,如艾炙之火,
中其病灶要处相似。∞
(2)要门部的修行方法即是“彻却"和“脱噶”两种。“彻却"义为本净观
修。既然应生心原始清净,本来无垢,因而也就不沾滞于修、证、破、立等事,
不应为此等事所累,因为本来就是清净的,还解脱什么?原本就是无垢的,还破
什么?从来就是佛,还修证什么佛?所以,在修加行观心而得“觉受光明”的基
础上,定心于心光明之上,不擒不纵。不取不舍,不观想不念诵,不修身炼气,
务令自心宽坦、舒适、自然、明了,以光明不迷失为要。土观大师在谈到修持大
圆满“彻却"法时说:
总归起来,这个当下无有污垢,明空无执的自己觉性,让它宽坦任运,任
它妄念境相起伏变化,却不去办别好恶,不作破立,只保任此明空赤露,这就
是大圆满的修习心要.・
‘大圆胜慧彻却脱噶全书>中说;只在—切法(指所知觉者)之显现中,
于当体I刃空不=的刹那上,无修无证,无散乱定住,明明了了,觉照认识,认
识这个就是自己本心,勿令间断即是.
“彻却”(立断)属于修定,“脱噶’’义为任运顿超,属于修光。修时借助于
日光、灯光、水光等光明,先修持“彻却’’有了定功以后,才能在定中得见微观
世界之奥秘,乃见宇宙空间之各种“明点’’。“彻却’’代表“空性”,“脱噶”代表
“光明"。于“彻却"的定心中,凝眸静观,可自然呈现出如金刚链串等空中明
点及五方佛土,即于世俗诸法现分之中,一切实证任运自然化为光明。(笔者注:
产生六灯或六光,及四相显现。六光即肉团心光,白柔脉光、远通水光、法界清

m刘立千.‘藏传佛教各派教义及密宗漫谈>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年.第27~30页.
国土观・罗桑却吉尼玛.‘宗派源流与教义善说晶镜史).甘肃:民族出版社,1984年,藏文版.第74页.
毒土观・罗桑却吉尼玛.‘土观宗派源流》(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年.第4l页.

第一章宁玛派九乘之项的大圆满法介绍

净光、明点空光和本觉智光。四现即现见法性显现,觉受增长愿现,明体尽展显
现、穷尽法性显现。)
下乘之精华于上乘中尽摄,定住光明的刹那。因为此时无人我执和法我执,
所以,尽摄声闻、独觉、菩萨三乘之密意;又安住光明的刹那,身、语、意三者
的烦恼垢染皆无,所以,尽摄于清净行之事部、行部、瑜伽部三无垢之智慧中;
又安住光明的刹那,光明、明智、无二三者齐运开觉,现证殊胜三摩地,由大瑜
伽、随类瑜伽、最极瑜伽等三瑜伽的密意所摄。其余的陀罗尼、三摩地以及诸地
道等,都是由明智无垢而住之分所安立,所以也同时尽摄。这样,下乘所修的一
切三摩地及所觉悟的一切功德法也尽摄于本部法中。∞
(3)修行人在共同道中主要修持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不超出修习意识审
察故。在不共道中则要超越一切起心作意,现前观见光明智慧。有关正行,首先
以共同前行信解八乘以下之乘,要把八乘以下作为最高九乘的铺垫,则不共前行
处于原始圆满的状态,这样便能认识主体,即可进入正行阶段,最后上师则圆满
讲说此等之修持方法。此具缘者在尸林、空谷、海滨等非常寂静的地方进行修炼,
则四种光明相即可逐次现前。此四种光明相是:法性现前光明相、证悟增长光明
相、明智达量光明相(笔者注:此即明体进展相,显现金刚环链)、穷尽法性光
明相@(笔者注:收光明归空,回返元始本净心).
4、口诀部总结
口诀部又称要门部、教授部。它综合心部和界部的优点,而得出更为殊胜的
法门。
(1)心部求悟心体本空,侧重“空”;界部则以修光明为主,侧重光明(即
“有”分)。只修“空’’,则只能证得佛之法身,而只修“光明",则这能证得
佛之报、化二身。法身是自然智慧,是意识性的,而报化二身则是这种智慧的载
体,是物质性的,故三身缺一就不能真正为佛。于是口诀部综合二者的长处,对
空有都不执不取,二者并重,认为一切本自解脱,无须修整,因而主张超越修习
次第的顿悟。也就是运用佛智直接超越修习次第,专注要点,直指自心心体本净
的本质属性,从而获得解脱、成就佛果。
(2)口诀部被吉祥狮子分成外、内、密、极密四部,其中的极密部又称无
上部,就是有名的大圆满心髓——宁提,修行它可以解脱为光明身。极密部宁提
又分为彻却和脱噶两大要门,二者均为解脱成佛之道。
(3)彻却的理论与心部所说大致相同,修法重在求悟心的本净实相,也就
是心的空分,以悟心为主,在顿悟中得见心体,并就此任运而住,清除迷相,获
得解脱。脱噶的理论则和界部类似,修法重在求见光明心相,也就是心的明分,
以修光明为主,最终肉身解散,体化光明而证成金刚虹身。极密部将此二者的关
系视为母与子的关系,强调不可偏离任何一面,即要求将真空与妙有相结合,成
为明空双运,以圆满法、报、化三身,而成就佛果。@

∞龙钦饶降巴.‘七宝藏论・宗派藏》.四JII-德格印经院藏文木刻版.第128页.
曲班班多杰.‘藏传佛教智慧境界》.台北:大干出版社,2002年.第72页.
曲洛桑杰嘉措.《图解大圆满’.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76页.
45
第一章宁玛派九乘之顶的大圆满法介绍

5、口诀部的密续主要有无垢友大师及莲花生大士传入西藏。据不动寿灌大
圣尊者《天鼓譬喻论》及莲花业缘力尊者之《大圆满上师心要释》中所言,口诀
部亦分作“绝密”及“心髓”二支分部。主要密续如下:
(1)十七续:《圆满自生》;《无字》;《明觉自现》;《明觉自解脱》:《宝积》:
《舍利炽燃》;《声应成》;《吉祥具妙》;《金刚萨埋新要镜》;《普贤心镜》;《绍介
严饰》;《珍珠宝鬓》;《普贤六界》;《炽燃炬》;《日月和合》;《狮子刀圆》;《摩尼
镶嵌》;
(2)二部其它主要密续:《一发忿怒母》;《光界炽燃》(笔者注:光界炽燃
莲花生大士传承);
(3)口诀部中之绝密部,复有两类经典。据莲花业缘力尊者于《如长流之.
教日・耳传教授精要》所云,第一类涵括《十七续》及《忿怒母续》教法要点之
心髓教授,因为无垢友传入西藏,故称《无垢心髓》(毗玛心髓)。第二类涵括《光
界炽燃续》教法要点之心髓教授,则由莲花生大士传入西藏,名为《空行心髓》一
(空行宁提、空行心要)。
(4)龙钦饶降巴则为《无垢心髓》及《空行心髓》作注释补充,分别有《上
师心要》及《空行心要》又综合两种心髓而有《甚深心要》又名<心要如意宝》。
此二根本典籍与二注释合称<四部心髓》。此为心髓派中部分最重要之经典及著
作。国
(5)龙钦饶降巴的其它著作:<中阴论・光明慧》;《身与慧广释・任运天成

心要》;《诀窍义释・总集持明要点》;‘任运天成心要疏・胜幢不倒》;《普明心论
义释》@;《实相宝藏论》等等。(笔者注:如意、窍决、法界、宗派、妙乘、旬‘
义、实相共有七宝藏论,心性、法性、平等三自解脱论,心性、虚幻、禅定三休:
息论,上师心滴如意宝等皆可以作为大圆满法整体修行参考。其中龙钦七宝藏论‘
的内容如下:把无上乘的内容即无尽如意智慧一切如来的身、语、意庄严轮宝库, :。

总结为《如意宝藏论》本论二十二品及其大疏{:白莲花》,还有指导文<金刚心_:
要》,称为母子三部;有解释中心意义的《诀窍宝藏论》,重点论述法界部《法界:
宝藏论》共十三品及其注释《法界明品》共二部;有显示一切乘意义的《教派宝
藏论》(《宗派宝藏论》)共八品。据说为了祭奠仁普增・古玛热杂大师,龙钦饶
降巴大师撰写了续部十七部和诀窍部一百一十九个入内容非常广泛的注释《妙乘
宝藏论》(《胜乘藏》),共有二十五品,其精义简编为‘词义宝藏论》(《句义藏》)
十一品。阐述心识部、法界部、诀窍部三方面究竟意义的著作有‘本性宝藏论》
(《实相藏》)本论五品,另外还有注释,共成为“龙钦七宝藏’’。@)
(6)敦珠法王的<敦珠新宝藏》例如<无修佛道・现证自性大圆满本来面
目教授》,秋基德千林巴《毗卢遮那宝藏》(<三部宝藏》),回晋美林巴的著作<大

国顿珠法王等著.‘九乘次第论集'(义成仁波切造,许锡恩译).青海:青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75~
76页.
。那喇曲智尊者.‘龙钦巴如意宝传奇・三信路径'(堪布罗珠桑波译).台湾:莲华圆满出版社,2007年.
第107页.
圆堪珠・贡觉丹增仁波切.‘宁玛派源流》(克珠群佩译).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8年.第190页.
o祖古乌金仁波切.‘大成就者之歌》,台北:橡实文化,2008年.第149页.
46
第一章宁玛派九乘之顶的大圆满法介绍

圆胜慧本觉心要修证次第》,事业洲尊者《寂忿密意自解脱》,①蒋扬钦哲旺波著
作《杰尊心髓》,固全知麦彭仁波切著作‘大幻化网总说光明藏论》,巴楚仁波切
著作<椎击三要》,全知麦彭仁波切造论,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上师注疏‘大圆
满直指心性注疏・窍诀宝藏库》,米庞仁波切著作《定解宝灯论》,全知麦彭仁波
切造,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上师释<直断要诀释》,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着《文
殊静修——手中赐佛》,蒋贡康楚罗卓泰耶着《大宝伏藏》(伏藏珍宝)伏藏主洲
(公元1646""1714年)《吉祥金刚萨堙意成就》,乌金雷托林巴(公元1585~1656
年)<三宝总集》等等。
以下各节笔者依宁玛派文献中,有关大圆满法见、修、行、果、内涵一一介
绍。

第五节大圆满法的思想见地

大圆满法的特色是不立一切见,不立一切修,不立一切行,不立一切果,是
不采取主动而是自然破执着。大圆满法是虚空无分别,是自生、自显、自解脱、
自离因果束缚、自然智慧、自光明与自然任运。从中脉拙火、眼睛、心、脑意识
及虚空光入手,配合佛菩萨、祖师传承加持力,老师们辅助悟道、能量、自性解
脱。是法界传承集体力量,创造出来的宇宙一体连续智慧光,光光相映如镜面反
射,又光光相融。
一般通用的大圆满法正行是口诀部——彻却与脱噶的修持,心部界部的修行
与口诀部是互通的,且是根本思想基础,了解之后,修行部分不再细分三个部分。
直接从阿努瑜伽(圆满次第)修完接着就开始大圆满法禅修彻却(立断)的修行,
最后再进入脱噶(任运顿超)修行。龙钦饶降巴尊者(1308-1364h.D.)在七宝
藏论中的《宗派藏》中,解释至上心髓部(无上部)时说:“就体性而言,因不 器
须依于名言,故毋须倚赖分别智,因直接体悟自性,遂不必住于意识分别之见地
中。”首先笔者先引用前弘期密续<一切法大圆满菩提心普作王》,介绍印度传承
大圆满法思想。
一、‘—切法大圆满菩提心普作王>
(I)大圆满。《普作续》云:啊呀!大萨缍!“菩提心者乃为王中王,普作
则由菩提心来作,菩提心外余外则无作,菩提心者本来无谬误,既是无缪不可谈
真伪,超越因果缘起与勤修,若尚不明作毕离勤行,不但不成勤修能所等,较此
再无更大菩提障,无住无念全无密意故,自然住于无念平等境,本已作毕不起勤
行心,于大乐众随何而安住,此即成就诸法之心要,依此不分自他之义利,一摄
一切皆摄之心要,不观三世佛心亦开朗,不遮有情之心亦显明,啊呀!大萨埋谛
听!普作我已尽作有情利,我已作了余人不需作,观待余人之法非我教,我本圆
满尽作世俗法,本已尽作故不需见修,本来清净不需护本誓,本来一切皆住菩提
地,不需清净持明地十地,无有勤作本来元成故,精勤事业本来不需作,对于自

∞事业洲尊者.‘六中有自解脱导引・寂忿密意自解脱'(谈锡永译).青海:青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
o祖古乌金仁波切.‘大成就者之歌》,台北:橡实文化。2008年.第97页.
47
第一章宁玛派九乘之顶的大圆满法介绍

然智境无分别,无须智性智境上勤求,大乐法身与心为一体,无有前后三世之差
别,圆满具足时处皆一体,一切一故于我皆圆满,大圆满义于我皆圆满,见行事
业本誓地道者,如前所说皆不需勤修,如是不明而作勤修者,则与超越因果义相
违,若是不遇无作大乐义,遂被无明勤修病所执,是故超越因果大圆满,非诸无
根机者所行境,彼应奉行因与果之法。若对大圆满义无根机,陷于因果乘门所引
教,我即本来超越此境界,为乐因果诸无根机者,若说此义即引起增损,设若于
心起增损执着,虽转六世毕竟在轮回。∞
(2)清净放下。当下即是心,是为心证悟。不落见地修,不落见地行。不
执所修果,及次第证量。无坛城生起,无圆满次第。无咒无灌项,亦无戒可持。
法尔真实相,超越于因果,亦不假修成。@
(3)佛众生诸相,俱由心性生,若不依此见,不能见如来。
(4)若于无上瑜伽中,仍流因果之意度,则当不识大圆满。若仍执着二谛
见,且作增上与诽谤,则当不知无二义。三世诸佛证一如,所证即不见有二。@
(5)奇哉本师普作我授记,一切无生清净之等持,不依修与不修之外缘,
所修如何显现一切法,无有任何安住之方式,不寻自地解脱即是修。奇哉无有所
修此窍决,乃为超离语句之义故,前世普作王未作授记,后世普作王亦不授记,
现今普作王亦未授记。奇哉最初本师普作王,授记无缪秘密之意义,超离增益减
损义精华,无有修与不修如虚空。回
(6)住性无动任运成,自性住故不可改,无改如是而安住,无有所作称胜
事。@
(7)平等。如《普作续》云:
啊呀!大萨垤!这个我之本性较困难,因它无门、见、灌、三昧耶以及事业、
行道与住处,连同正智、法性共八事,此即三身五乘门,与其它才、乘见行不相
合,门者应求于无求门,见者则是宣说无所修,誓句宣示即无所护守,事业则示
无有所要求,道者则示无有所行道,处者则示无有所净处,正智无思亦无有行动,
法位如如则无有政治。(龙钦饶降巴尊者注:于觉性体中,正见、灌顶、曼荼罗、
真言、地、道、三昧耶等悉无有故,因此所有宣说彼等之言词及一切能作所作亦
皆无实义,对于平等无作清净密意实际超出饶益损恼故。)@
(8)菩提心。《普作续》云:诸佛三身五智诸功德,有情生身及与习气等,
三有情器所摄诸一切,从本即是菩提心自体。⑦
(9)清净平等为自然智。<普作续》云:啊呀!大萨缍!心者即是如是之性
体,如是体性无二大乐中,一切种相诸相皆无有,离戏如空本来如是住,超所缘
境唯一难度量,菩提心无数量与言诠,心所作法诸种品类生,若谓心所作者而是

西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祥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50"--51页.
∞谈锡永.‘大中观论集’(下).香港:香港密乘佛学会,1998年.第14~15页.
曹同上。第13页.
o龙钦饶降巴.‘大圆满心性休息》.索达吉堪布译.香港: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2001年.第701页.
o同上,第669页.
穆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祥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杜,2007年.第67~68页.
o同上,第87页.
48
第一章宁玛派九乘之顶的大圆满法介绍

何,即是三有情器佛与众,心之本性由彼自体出,将其所出明显作揭示,即是五
大六种性显现,为利生故则有二色身,心之本性揭示数难量。∞
(10)觉性虚空自然智。<普作续》云:
啊呀!大萨堙谛听!我之自性即如是;“有"则此一外无有,“说”即说为有
二相,“出”即出现有九乘,“摄”即摄于大圆满,“是”即是此菩提心,“住”则
住于法性界,“明”即明于空中明,“遍"即遍于诸情器,“生”即生诸情器世,
“教”即无相无实有,“见”则离于所缘境,“知”即离于文辞言,此精要义非因
生,远离增损诸安立,“义’’欲悟此决了义,立喻犹如太虚空,实义法性无有生,
其相心性无有灭,犹如虚空法性中,以虚空喻而表诠,不可缘虑法性中,宣说不
可言虑表,文字不能讲说者,宣说无可说文句,以示无缘虑事体,摄此圣教所宣
义,并与义体相结合,以此作为悟我义,以此尚不悟我义,无论宣说何文句,肯
定不能会见我,以我起迷复障我,决定不能见真实。(依照‘一切如来大密意续》
云:三身光明性空寂,非是常有无有实,非断而是光明身,非异亦无有外内,空
寂通彻虚空身,现空无别无触对,是无生死转变身。)回
(11)本超因果。《普作续》云:大圆满本超因果故,寻求而修无修、修不
成。导师虽说因果之教理,是依世间有相法安立,若要因中寻求才有果。心中本
来无因亦无果,菩提心中本自无有生,乃以世夫之法而取喻,生即有灭故增益为
友,因其未悟自生离因果,若以世间有相法推测,没有因则没有果生起,此为因
果乘门自许理。。啊呀!大萨埋谛听!智慧智慧说如是之名,此自然智不灭均相
顺,无比智慧不由因中生,生一切法非由余所生,若以世间因果法推测,不生虽
求而亦无有果,菩提心者非以因生故,勿以世间生灭法猜测,菩提心者依缘不生
故,不以世间生灭法取喻。啊呀!大萨堙!欲求大者殷勤作观修,修作勤行不能
成就大,大者本来就是自然智。回
由以上经文印证,笔者看《普作续》即是禅法最深要诀,智慧光明普照法界。
此外,笔者依照索达吉.慈诚罗珠堪布见解看大圆满修行,慈诚罗珠堪布在
《慧灯之光①》一书中的《如何学密》一文中提到,“格鲁派和萨迦派大多数圆
满次第的修法,都是有相圆满第次。也就是气脉明点的修法,如时轮金刚中的
气脉明点修法。
无相圆满次第主要是指大圆满,《时轮金刚》等续部中也有一部分。无相圆
满次第是指不借助于观想以及修气脉明点,而直接证悟空性的修法。它与显宗的
证悟空性有何不同呢?如前所讲,显宗声闻乘能依靠推理来证悟空性。而密宗,
特别是大圆满,可以令一介凡夫,在刚刚发菩提心、刚刚进入密乘不久,不必经
历无数大劫,而是在短短的一生,甚至几个月、几年的时间内,就可以去感受、
体会空性。显宗的空性是理论上、字面上的概念,而密宗的空性却是切身的体会,
所以进步神速。(笔者注:禅宗、天台宗等坐禅法的禅修与禅观对空性的了悟进
步也很快。)

o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祥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1 18页.
。同上,第137~139页.
o同上,第150页。
49
第一章宁玛派九乘之顶的大圆满法介绍

大圆满中既包含了无相圆满次第,也含摄了生起次第。但是,大圆满的生起
次第不是通过观想佛像,从外面看到本尊坛城,而是藉由禅定,从内心向外发出
佛的坛城。这是没有任何造作的、自然的、纯净的一种佛的坛城。(笔者注:可
称之为虚空坛城。)
观想唐卡虽然可以控制一些不清净的显现,但还是有造作的成分,因为唐卡
毕竟是人画的,这种生起次第是有造作的。(笔者注:如果在生起与圆满次第对
佛像愈执着仔细观察,在彻却时将一一显现,这种假相需要参考使用《金刚经》
经文“不可以音色见如来’’,而坦然放下。)
然而,大圆满却不是这样。修大圆满时,不需要看佛像,也不需要观想佛陀、
本尊的容貌、身色、手印……而只需要入定(笔者注:也不需念咒,如同《一切
法大圆满菩提心普作王》一书所描述)。因为一切万法的本性永远离不开空性,
也永远离不开现象,入定修光明的同时,现象的部分自然可以爆发出来,那便是
纯洁而无有造作的佛之坛城。大圆满没有特意修生起次第,最后却达到了比修生
起次第更超胜的目的。所以,大圆满修法涵盖了一切生圆次第的修法。"(笔者注:
最好以虚空入定。当然以湖水,江水,海水平静的水波入定,自然中的声音入定
也方便可行。)此处,索达吉.慈诚罗珠堪布见地与《普作续》思想颇为一致。
此外,全知麦彭仁波切在‘大幻化网总说光明藏论》中也提到:“无相光明
大圆满者,一切有相之道,皆为证悟此道之方便。渐悟者,修行彼等方便后.方
能趣入此道。顿悟者或是特为大圆满之所化利根者,不待融乐之方便,唯依上师
之窍诀和加持之转力,能趣入此理也。总之,此乃一切其它圆满次第之殊胜妙果
也。彼亦,依上师口诀,而直指自心明空本来离戏之自然本智,如是于无有破立
改造之中安住。彼亦,得闻所直指之口诀为依止,是趣入自性任运大坛城故,如
同睁眼也。修持彼义乃为近依,如同现见坛城也。修持所了知之义,领受自住智
慧,乃为修行,如同趣入坛城也。修习稳固已,远离修道、勤作以及持执八乘宗
派之主张等,于大圆满之义,已得确信,乃为大修,如于坛城中,得受灌顶也。
是故,若趣入于此自性大坛城者,则不能以有相物等,而趣入此坛城,是以自之
觉性力而趣入彼者也。于彼不改而安住,即是安住之方便法,彼中自明而显现,
能见自性无改实义之智,此既为大圆满之道,亦为安住方便之果也。刀①
而十四世达赖喇嘛也提到“在大圆满中,以澄明本身为基础,透过净觉(或
知觉),能够生动而确定的呈现出澄明安住的方法。这是超越一切迷惑的蒙蔽,
以及一切因着概念腐蚀而束缚的澄明体验。澄明是经由本身细微的能量而彰显,
在清明中觉醒;在不丧失和不再融入中,令其赤裸并成为自己唯一的专注。最究
竟的要点就是,清晰的觉知到基本虚空和智能都现前的一种觉性。在此要点的基
础上,澄明的证量明耀灿烂,越来越清晰,如同百亿个太阳。
如果你要问,是什么使得这个方式如此独特和殊胜:令粗糙的气进入脉中,
或是红、白明点的融化,只有你在修行时才会发生。净觉不会追随二元攀附的对

∞全知麦彭仁波切.‘大圆满直指一tL,性大幻化网总说光明藏论:}(索达吉堪布译).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
1997年.第149页一第150页.
50
第一章宁玛派九乘之顶的大圆满法介绍

象,外或内,而是赤裸裸的,保任着自生而生起。……你是依着这个基础来修行;
这更可以取代气、脉以及明点的禅定。”∞同样呼应《普作续》中的看法。
二、明心见性是大圆满法的成佛要旨
不立一切见、修、行、果,意思是大圆满不着一切见、修、行、果,但是涅
粲解脱境、明心见性仍是修行殊胜目标,不是执着的终点。
(一)修行者通过生死次第的修持,可以破除蒙蔽在心上的无明实执,了悟
实像,从而证得法身,但这样仍不圆满,这是因为在心中破除的无明实执还只是
表面,无明实执的根,还在身上的脉、风、明点的最深处,所以需要用圆满次第
的修行净化脉、风、明点,彻底清净无明习气的根源,转业风为智风,化蕴身为
光明,修成报化二身,获得三身圆满,这样就能即身或即生成佛。.
大圆满法则更为超脱,它认为,三身完全具足于众生所具有的觉性菩提心之
中,修行者只要证悟到了这一觉性菩提心,三身就会自然圆满。+即身成佛,而不一
必通过不同次第的修习。大圆满的正行有彻却和脱噶两大法门,修彻却,可以当
下证得空明双见的心性,从而圆满三身,最后身体化为极微而成佛。修脱噶,则
能使内心光明增长,肉身化光,成就虹光身i‘长久住世,度生无量。
(二)大圆满法认为众生心性之当下即是佛性,佛和众生的区别只在于“觉’’
和“迷”,众生每一刻都有机会明心见性,只是因为在迷乱之时,有身口意三业
的搅扰,不认识本觉智慧而枉受轮回之苦。为了使这个佛性显露,依上师口诀保
持宽坦任运的修持,使自性进入远离障蔽的自然状态,从而直接认取本净俱众生

……智,最终明心见性。 ~ …~ ~ …… 一
对所见之“性"的理解,各派有不同的看法。很多宗派,包括禅宗都只重视
求见心性的空分,即了悟心性本空.而大圆满法则不仅只是悟到心的空分,而且
还要见到心的明分(即心性能起作用的性能—r本性显了分和显照万事万物—一_
大悲周遍分),即空明双见. 一——… 。…

大圆满法认为,.心性除了有空的一面,.还有有的一面,这就是心的明分。明
分就是心性光明,它犹如明镜,能够照显世间:-切万物。心性的空分成就佛的法
身,而明分则成就佛的报、化二身。因此明心见性仅仅悟到心的空分还不够,还
要见到心性光明,从而三身圆满而成佛。当通过一系列的修持见到了空明不二、
内外明澈,显现出空分心体赤裸裸、心性光明朗照的真心之后,也就彻见自心本
性了,这才是真正完整的明心见性。
如何明心见性呢?大圆满法尤其重视顿悟,主要是通过彻却(立断)的修行,
=一 直指心性,使空分和明分当下显现,从而圆满三身,得到解脱,一粤一一.
一 小结;种种彻却正行与前行方法的训练,皲除习气、肉体业力执着与束缚,
还归本净、本觉菩提智慧,注意种种前行是方便消除执着烦恼,自性解脱,获得
自在,不是愈修越愈负担。而明心是空性实证,见性是光明妙用,因此为方便三
一一 身神变,大悲救渡有缘众生,佛界(法界)传下脱噶与光合一,一实修实证,破除假

。达赖喇嘛.‘大圆满》.台北:台j匕心灵工坊出版社,2004年.第186页.
。洛桑杰嘉措.‘图解大圆满>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68页、7l页.
51
第一章宁玛派九乘之顶的大圆满法介绍

信仰,偶像假崇拜。破文字、语言推理境界,佛法不是只有唯心论,只讲讲佛菩
萨说的法,而强调在六度波罗蜜中深入禅修自然智慧、本净澄明、明空赤露、本
来面目,到达苦乐无执、轮回涅椠不二、光光相融合、无修无学的解脱境界。
三、彻却(立断)。直断宣说觉相四直定,笔者认为代表大圆满法在藏族地
区的实修见地
除了上一节心部、界部、口诀部介绍的大圆满法见地外,笔者再从龙钦饶降
巴尊者著作《法性三要轮》,中韵直断宣说觉相及全知麦彭仁波切、晋美彭措法
王的《大圆满直指心性注疏・窍决宝藏库》,以及第三世贝玛仁增仁波切著作《世
界心精华宝》,还有智悲光尊者著作《大圆胜慧本觉心要修证次第》中,同一主
题相互对照研究彻却禅修的见地。更深入了解大圆满法自然智慧、自解脱、.任运
自成、自证法身、觉空明点、无勤自成、五气光明入法性。 二_一

(一)龙钦饶降巴尊者

‘一I“
1、见解如山直定
见解自然智慧抉择为觉空法身本体后,既不希求成就佛果也不担忧堕入轮
回,了知轮回即是未通达心之实相,涅榘仅是证悟乐心之本体而已,所观之觉性
正在显现时,无有贤劣取舍,抉择为通彻大本觉,即是直指本性、断定自抉。从
贤劣无二而言,通彻智慧之钉插入轮回涅桀之间如干草遇火一般;显现有无逸方
故以正见逸然解脱之钉插入常断之间如面容遇镜一般,证悟诸法本来无不解脱本
来正觉而了如一切显现即是法性,如至山王之巅一切低谷尽览无余,称为如山直

定之意趣。
2、修持如海直定

一点
直定自解脱境心直断一味一体平等解脱,即是指二切显现之本体于修行錾现’’
上无改无染无希无忧中安住,一味于无沉掉无散乱之境界午时,从直视显现解脱
分而言,明灯自净之钉插入境心之阎如暗室中挂灯一般;苁无沉掉无散乱盖仃遇。
外境中解脱分而言,五门逸然之钉插大沉掉之间如独子遇母一般。一切显现立味。
相融故于境心无二中解脱,思维忆念融入本基中,即是面海直定之意趣,茹哭海’

不为风所动般日夜安住于此境界中。
… 一

3、行为显现直定
修炼生起分别念而解脱或遇外援无有偏堕之理,即是指出现破立希忧时,心
所皆融入心中称为一味一体,尔后任何显现遇外缘皆无迹趋入自然清净之本体
中。从不成二法分而言,自净本体之钉插入心境之间,从而使法界融入本基中如
同称心之男女相遇一般;从一切显现刹那任运自成解脱分而言,非法觉性之钉插
入有法与法性之间,从而超离分别伺察如霜遇阳光一般,一切显现安住于本空本
解脱之中,因一切显现具本体故无需改造,如酒醉者不观察现境明然显现般修学,
即是显现于显现上解脱,如具慧者入殿堂般知晓原由而不贪(庄严之佛相等),
故称为显现直定。 一


一。

4、果位觉性直定
任运自成大圆满中不存在希忧之险隘,即是定见自解。一切显现趋至自解脱

52
第一章宁玛派九乘之顶的大圆满法介绍

真如本来正等觉法身,从而安住于至高无上之境界中,现见自证法身。所以,从
一切显现抉择为法身游舞分而言,法身本圆之钉插入现空之间如穷人遇宝藏一
般,无论处于外散或安住中时,皆显现身语意之智慧,于无改无染中安住是指觉
性抉择为正等觉如瘟疫愈后不复发或漆树之果不复成因,即称为觉性直定之意
趣。如是所述一切皆是遇外援无迹而解脱,均可摄于无希忧之直定中,此乃实修
基直断之方法。∞
(二)晋美彭措法王
l、见解如山直定
一切三世迷乱分别,皆不作意,自然观照自心之本性时,本体本空离根,犹
如虚空界;明分不灭,如明净镜面;彼二恒时无别,如水与湿性,如是于本性义
中,虽无能见所见二者,然如白日现见色相,决定通达,此乃名见解。如全知麦
彭降措所著之<直断要诀》云:“自心不改自安住,自然而观其本性,无有此是
彼是等,一切所缘执着相。领悟离言之真知,是此不灭自观者,乃为本来体性故,
不可思议法性义,自性光明即胜观,见解如山直定也。”
2、修习如海直定
以见抉择之本性,无任何所作意之耽着,故无有所修。现见赤裸之实相本面
故,昼夜恒时无散而行持,此乃名修习。彼论云:“安住彼性之中时,无有所修
无散乱,不作破立不观察,自然安住本来性,不被勤作束缚染,自然法性禅定者,
瑜伽住于虚空王,修习如海直定也。
3、行为显现直定
如是护持修之本性时,凡所现之一切明、乐、无念等觉受,皆不破立,应护
通彻觉性之相续。于所现之一切外境相,亦不起贪嗔,于境现之上,坦然安住,
心识不散于外境,不接迷识相续,应持受本解脱法身本地,入定出定合修,此乃
名行为。彼论云:“如是安住自心时,内现种种分别念,外起一切诸现相,皆勿
破立当下舍,若未忘失自本性,一切显现无益害,不择贤劣取舍等,行为显现直
定也。’’
4、果位觉性直定
如是究竟修炼行为之妙用已,现证一切现有轮涅诸法,皆无贤劣、无取舍、
觉空大离边之自性,住于如海身智本性,此乃名获得究竟果位.彼论云:“修后
一切现有法,唯一觉空明点性,不由功用自圆满,此乃无勤自成性,灭尽勤作诸
取舍,远离希涅惧轮等,现前本来之自性,果位觉性直定也。一
若摄要言之,证悟大圆满自宗之止观双运为见;安住彼性为修;熟练妙力为
行:究竟证得为果。是故,现见自之法性无有耽着、自然安住,此乃~切修行之
唯一要诀也。∞
(三)第三世贝玛仁增仁波切
l、见解如山直定

。龙钦饶降巴.‘上师心滴如意宝)(索达吉堪布译).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出版,2001年.344"--347页.
・晋美彭措.‘大圆满直指心性・大幻化网总说光明藏论>(索达吉堪布译).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1998
年.第347~349页.
53
第一章宁玛派九乘之顶的大圆满法介绍

主要在于见地。首先端坐,无有整治,自然之心反观自心体性澄澈、清明,
不是黑暗而空无一物,能所不能染,空明而内外无碍,无彤无声,只能意会,不
能言传,如秋天无云晴空。此,blip是三世诸佛与普贤如来之密意,乃至于蠢动含
林的本来心性亦于此,无有差别,生起定解,称为“如山直定”。
2、修习如海直定
具足上述对心性的了知以后,保仁此心性。无成佛得道的希求,无下堕恶道
诸畏惧,离于立破,自主心性,心空双运,使此了知如海相续,称为“如海直定"。
3、行为显现直定
如上所述保任自然觉性,一旦火候充足,一切六俱所愿的现象于心性无有利
益与伤害等觉受,如同老人端看孩童嬉戏翻腾,称为“显现直定"。
4、果位觉性直定
分为三种: ・

认识本觉,不执妄念,如蛇结自解。
串习之力充足之故,不染妄念,一切善恶妄念不能于心性有利益与伤害,如
盗者入空屋。
证悟觉性,妄念消尽于一切法无有分别,如入宝洲觅土石而不能得。①
(四)智悲光尊者(晋美林巴)
智悲光尊者(晋美林巴)在l:大圆胜慧本觉心要修证次第》著作中提到:“自
性无贪,即行布施;自性无犯,即行执戒;自性无嗔,即行忍辱;自性无间,即
行智慧。’’由此可知,六度万行,自心本具,无须苦行,有此大圆胜慧,上根利
智,一见即知,一修即成。下根得之,亦能开悟。自心本具之理即明,其修行有
四量焉。准作明灯集云:“见量如山,定量如海,戒量一切放下,果量自心任运.
具此四量行者,其行持已合于究竟之义。一
(I)见量如山者,无想印授之自性,自然光明。无妄念,无执着,不助、
不遏、不动,无去、无来,宽坦任运。
(2)定量如海者,身跏趺坐,眼定空中,不着六尘之相,心清如海无波,
如如而住。

(3)戒量。依口诀身口意任运自然,见与定如出鞘刀,自然明慧,专一而
已,一切不管。
(4)果量无着。无助、搁下,五尘任运。(色声香味触五尘)内境自然光明,
智慧忽开,身中五气,即化细微光明而入法性。外相则现五色光,如虹,如阳焰,
但此为本法初现之境,乃普通密法所得胜境,尚非本法无上境界。究竟自性,本
来无苦乐,无功德,无罪业,平等宽广,无过现未,行住坐卧,皆如是住。无垢
光尊者云:“得到究竟地步者,无功德,无罪业,可与莲花生大士、迭罗巴、贝
玛纳米扎三祖无异矣。
此大圆胜慧,不管声色香味,不管贪嗔痴慢,亦不降服断灭,一切不着,但
观自心。大圆胜慧则谓空有本自圆融。汝现前一念,即是本心,不着不伏,不纵

。贝玛仁增.《世界心精华宝》.台北:橡树林文化出版,2009年.第240~241页.
54
第一章宁玛派九乘之顶的大圆满法介绍

不收,任运而往,观照此住心无有无、无方所、不分别色空,亦无是非之见,如
是观照,不可执着。非由缚而解放,本来解放。非妄想光明,本来光明。非妄想
狂慧,本来智慧。非口说之见与定。乃无无定之法性。心本无定法,亦无定处。
无入定,无出定。如是之定,自性无分别。自心光明,而无光明之相。心量普遍,
亦非妄想驰散之普遍。本来自在,本来清净,如此真心,一切众生无量劫来,本
来刹那未离,特众生不自认知耳。无垢光尊者曾引九部中普成经偈证日:“成无
功德可得,修无罪业可除,自见自心,即得成就。”∞
(五)刘立千居士在‘大圆满法语浅解>—书中对彻却的解说如下:
彻却是大圆满法的两大窍诀之一,彻却译言立断。意为以强力的彻底地而直
接切断无明,就像用刀或手臂劈开砖块,砖则分裂而成为片(比喻切断一切烦恼
妄想),无名切断后,心性的本来面目就清清明明的赤裸裸的显露出来了(明分
心光).这是大圆满本净和明朗不二之智,此立断后智光立即出现。这可就基本
上廖悟本性,之后就要保任此悟境,巩固不变,除此别无他事可做,别无他法可
修。彻却得精要点就在一念的显现上,所以要觉醒,不为显现所迷,见境明明了
了。境是自现,不要管它,无修无整,任运自在,自然安住。修彻却是否符合预
定标准,故提出四量: ,

见量,则悟性方面要稳固如山,不动摇;
定量如海,心要澄清犹如大海,无有妄想之波;
行量,对一切境,如刀出鞘能当机立断;
果量,不舍五尘,对五尘任运自然,气化光明,心光初露。
这就为下一步脱噶打下了基础。符合了四条标准,修习彻却则算成功。圆
小结l以上四直定(见解如山、惨习如海、行为显现、果位觉性),即巴楚
仁波切‘椎击兰要>中对彻却修炼总结的三句话,直指净觉本来真面目;断然
确定仅此无他l信心稳固于念起即解脱.@大圆满法禅定是静观自然智慧、自行
解脱,杂念自消除,不加人为造作意念。
四、大圆满法不是他空中观见
他空中观见是藏传佛教觉囊派的特殊见解,认为自性不空,十四世纪时被格
鲁派的宗喀巴大师认为是断见、戏论,后来研究如来藏与阿赖耶识的学者,对佛
教自性空不空的见解,产生了纷争。如果有因果轮回的如来藏功用,那自性应该
就不空了。但是佛法认为轮回的主体是臧识(阿赖耶识)会受欲望感受的干扰,
但是如来藏(佛性)本自清净,是成佛的主体,而且是可以空(无我)而相融的,
宁玛派的自显自然智是有我执的还是没有我执的?是否可以当作他空见还是“不
是他空见”学界纷纭,笔者引用学界敦珠法王一脉,不同修行人的意见来讨论,
最后再总结大中观见不是他空中观见。
(一)笔者引用谈锡永匕师的见解
《不增不减经>云:“舍利佛,甚深义者即是第一义谛,第一义谛者即是众

。智悲光尊者.‘大圆胜慧本觉心要修行次第'(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年.第26---31页.
。刘立千‘大圆满法语浅解>.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32~33页.
簟达赖喇嘛.‘大圆满》(丁乃竺译).台北:心灵工坊文化,2003年.第161~164页.
55
第一章宁玛派九乘之项的大圆满法介绍

生界,众生界者即是如来藏,如来藏者即是法身。"然而说如来藏为法身,欲需
知此法身亦非谛实,若谛实则落“他空’’见。
西藏觉囊派的他空见,即谓诸法“真性”自体不空;外加于“真性’’上的污
染则空,故称之为“他空’’。
所以他们提出三种空性概念:无物空性;有物空性;胜义空性;一切虚构的
事物,如方位、时间、大小等,只是抽象概念,故具“无物空性”;一切因缘所
生法有因果力用,故具“有物空性";至于“胜义空性”,则“胜义"本身不空,
所空者为对“胜义”的制作与虚妄分别,故“胜义”即为恒常不变之真性。如多
罗那他《中观他空思想要论》云:大中观派,在藏地指执持他空中观者,即随顺
弥勒菩萨论典,及无着、世亲论师释论的学者。
又云:印度出现了类似他空中观的唯识宗,西藏许多人有所误解。由于误解,
所以便不了解“圆成实性”是他空,亦即不了解“圆成实性"为“胜义空,=的理
趣,是故便不知“胜义"不可、而其外加一切法则空这个要旨。
何以他空派须说“三性”?此则因为他们须用遍计执、依他起、圆成实三性、
来作为应该空什么、不应该空什么的标准。
宁玛派则不同,一切法本体皆空,是故无“胜义”以外的他空,由是即不须
用三性来作判别标准。对于“法界”,二者便亦有不同的概念。宁玛派说法界为
本始空净,然而却有明相自显现,有佛的功德事业自展布,如大日虽空,却有光
华之显现,有热力自展布。而觉囊派则认为法界即是一切法所依之处,此所依之
处即不可空,否则便成断灭(见《了义海论》)
因此,宁玛派与唯识宗无诤,而他空见则与唯识有诤。(宁玛派有九乘次第。
故凡夫修道,先修事相,即有层次不同的“生起次第",由是亦修转识成智,唯
不以之为了义。)∞
此外,大中观见即如来藏。汉土华严,天台两宗虽主如来藏说,但其见地则
与藏密所传不同。主要区别,在于汉土学者视如来藏为佛的本体,而藏传则视之
为佛的本能。本体与本能二者大有分别。前者可判为“真常唯心’’,后者则不受
此判,以其离一切边际故。圆
(二)笔者引用邵颂雄教授见解
l、宁玛派立“三句义":“体性本净,自相任运,大悲周遍”,来说明如来藏。
由此“三句义"的建立。即可见宁玛派对于见与修之紧密配合:于见地上,
说如来藏的体性本来清净,所指即本初法尔、离戏论之空性:然此仅说其一边而
已,盖本来无生之诸法实相,绝非死寂的顽虚空,是故复说此清净体性中,具足
周遍一切时空、周遍轮回涅榘界的平等、任运自显现。与实修上,此“三句义"
即统摄“升起法"、“圆满法"、“大圆满法”的修习;由交替修习此三法门,次第
现证一切自显现的“现空无二一、“明空无二",由是证入“觉空无二"(“觉空"
为体、“明空"为相、“现空一为用);此三“无二一之圆成,亦即成就发、报、

国谈锡永.‘大中观论集>(下).香港:香港密乘佛学会,1998年.第76~78页.
。同上,第257页.
56
第一章宁玛派九乘之项的大圆满法介绍

化三身。换言之,宁玛派大圆满分体性、自相、功能三方面来说如来藏,而其修
习系统其实亦为现证如来藏此三方面而建立。然而体相用三者实亦用无可分离,
是故修习上虽次第圆成三身的条件,唯有现证三者无二之“唯一”,始为“无上
正等正觉”。此即宁玛派所建立的“成佛之道”。
此中所说之“如来藏”,实为证智境界,亦即远离一切戏论之诸佛内自证境
界。然众生因无明习气而障此本来清净之境界(由是名为“阿赖耶”,以此为基
础乃妄执能所二取,由是更执名言戏论,此即轮回界有情之“藏识”(阿赖耶识)
境界。因此,“如来藏’’与“阿赖耶",二者无非为具杂染与否之分别而已。此如
{:楞伽》偈颂品所言:
清净性相所谓“我”,是内自证之境界。此亦既是如来藏,为非理量者所知。
若然观察于诸蕴,了知能所取性相。行者当于观察时,如道理智即生起。
以如来藏实为离戏论境界故,于证智者而言,实在不存在“空"与“不空一
之戏论。复引《楞伽》偈颂品所云:生非生与空非空,以及自性非自性.是皆一
切无分别,于唯心中无所得。
《胜鬓经》所说“空如来藏空智’’与“不空如来藏空智”,无非为引导未证
智之行人认知如来正等正觉之“智"与“功德”二者而安立;如来之证智体性本
空,故说之为“空”;如来之功德则法尔具足,故说之为“不空’’。(笔者注:执
着如来才不空,如来方便显也是空,功德方便运用还是空,无所住、无所执着、
无分别的毕竟空)。这法尔清净之境界,体空儿具足功德,如日光之不离日。此
为修道而建立“空"、“不空胗,于胜义而言实离此戏论,或可说为现证“空、不
空”无二,是亦即法报化三身不可分离、“体性本净"与“自相任运、大悲周遍一
之不可分离、“现空、明空、觉空一之不可分离。(笔者注:修行人我执、法执、
法界执,不知中道真实义,空而不空,不空而空,空空相融,无人无我,名相亦
假,觉大悲光明,方便有,自然显。此<月灯三昧经》一切皆空之性此胜义,若
无有法亦无有法性。为除执着故佛说因缘,众生不能执因缘实有,法本然中无字
无言说。)①
2、“他空大中观”以真如本体不空,所空者为真如以外的虚空妄分别,于了
义而言,遮破亦未得周全,乃有“真如本体。’’遗留,是即有所“引出",故说为
。非遮"。格鲁派一向力排觉囊派的“他空见”,不败尊者于此亦反对格鲁派言:
“所谓“他空派"以“非遮”说空而破之,其实格鲁派所说的空亦正犯上了同一
问题。尊着于本论,说前者为“义理他空一、后者为“名言他空”.颂言:
以柱为柱故非空,柱以柱性说为空,此即安立空性基,以及其它诸空法,名
言与义理“他空”。不败尊者不以“他空见”为了义,以其仅得自宗大中观见之
片面故;然而,尊者亦不以“他空见"为错见(邪说),相反,不败尊者且另着
有‘狮子吼开许他空》祥说他空义理,并谓:此“他空见”虽能令入甚深了义大
中观“教授刀、具极深广之密意,然于今说法者,不论对此“教法一明了与否,
便任意批判,彼等实极为迷乱。

。不败尊者.‘决定宝灯>(谈锡永译,邵颂雄导论).台北:全佛文化,2009年.第22~24页.
57
第一章宁玛派九乘之顶的大圆满法介绍

谓“他空见’’能引导行者证入了义大中观,此即于实修层次明其次第。此与
谈锡永上师近年于汉土力扬“他空见”非恶见,而是很重要的修习次第,二说实
同一意趣。若仅于理论层面破而不立,不理解且忽略各次第于实际修习之重要性
及连贯性,则对自他宗派都无义利。
那么宁玛派又以何种遮遣说空?
宁玛派的大圆满,现证轮涅一切法皆“现空无二’’之“明相自显现”,此即
己离一切世间杂染分别,得内证智;以能远离“能、所’’、“有、无”等虚妄分别
之戏论故,乃说为“赤裸显现诸法实相"。是故,根本无有一法须作遮遣。此如
人见镜像,如实知其为镜像已足,若再对镜像作简别,是即反而退堕入具分别、
言说的戏论层次。∞
(三)笔者参考晋美林巴尊者思想
“大圆胜惹,则谓空有本自圆融非求后得。故与别宗不同之见,即在此也,
学者其善思之。"国宁玛派认为这种非空非有才不是堕二边的中观正见。(参考中
道真实观《大宝积经普明菩萨品四十三》)@“心性自然智慧,遍于一切染净法中,
但对它的有分,不耽着为实有。空分不着为空无。即不堕于双边。它的体性空寂,
除常边;它妙用不灭,除断边。此则远离功用而超出苦乐之正见。回
十四世达赖喇嘛说:宁玛派上师龙钦巴尊者、全知的吉美林巴以及米庞仁波
切的著述中,也许有提到“他空”,这儿主要指的是本有的心,也就是净觉。这
个本有心是“空于他",是没有偶发的概念化过程。因此这一类的他空与过去许
多西藏上师们所驳斥的他空是不同的。
在大圆满中,以澄明本身为基础,透过净觉(或觉知),能够生动而确定的
呈现出澄明安住的方法。这是超越一切迷惑的蒙蔽,以及一切因着概念腐蚀而束
缚的澄明体验。大圆满的修行毋须像密续后译教派中,要努力透过气、脉和明点
来生起乐。净觉的本性已经直接指引出,所要保任的就是这个见解。这并不是一
种分析的过程,因为分析就表示心会被凡夫意识所垢染。净觉是完全的放松。o
另外在<一切如来大密意续》中云:“三身光明性空寂,非是常有无有实,
非断而是光明身,非异亦无有外内,空寂通彻虚空身,现空无别无触对,是无生
死转变身。一@此外龙钦饶降巴尊者在《大圆满虚幻休息论妙车释》一书中也提到
“日之自体,无论一异,皆为空故,以其光亦空也。此空而能现者,乃云为中观
之真谛也。"∞因此中观真谛不是一种他空见,而是自性空而明。

o不败尊者.‘决定宝灯)(谈锡永译,邵颂雄导论).台北:全佛文化,2009年.第39-.-,40页.
o智悲光尊者.‘大圆胜慧本觉心要修证次第:1.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年.第26页.
o‘大宝积经普明菩萨品四十三》:如是行及非行识及所识,名色可见及不可见,诸六入处及六神通,触及
所触,受与受灭,爱与爱灭,取与取灭,有与有灭,生与生灭,老死与老死灭,是皆无二无别,如是知者,
是名中道诸法实观。复次迦叶!真实观者,不以空故令诸法空,但法性自空,不以无相故令法无相,但法
自无相,不以无愿令法无愿,但法自无愿,不以无起无生无我无取无性故.令法无起无取无性。但法自无
起无取无性,如是观者是名实观。
每蒋贡康楚罗卓泰耶.‘知识汪洋》(知识总汇).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756页.
酋达赖喇嘛.‘大圆满>.台北:台北心灵工坊,2004年.第176~177、186页.
母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祥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139页.
西龙钦饶降巴.‘大圆满虚幻休息论妙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年.第24页.
58
第一章宁玛派九乘之顶的大圆满法介绍

小结:综合以上所说,大圆满法强调在法界中光明融合,自性不提空与不空
概念,澄明觉性无我执、法执,毕竟空寂清净,妙用无边。自性融入法界佛性,
个体性消融,自性也空,佛号只是假的名相,方便运用而已,此即<金刚经》中
提到的观念,说我就不是我才是真我。因此说到底,宁玛派大圆满法不是他空中
观见。有些学者认为是一种大中观见地(注:特别敦珠法王一脉)。宁玛派大圆
满法早期的传承,并不提大中观见地,只特别强调菩提心,证悟虚空自然智慧,
达明空赤露、童子瓶身、三身任运,重视真如佛性、法性、空性、无自性,不破
不立的澄明本性,有时也强调如来藏功用,因此用了义大中观见来代表如来藏系
统,但笔者认为,如来藏思想还不能完全代表大圆满法完整的见地。
五、顿悟修行与渐悟修行
宁玛派有自己“明空赤露心一本净自然智、三身任运的大圆满理想境界,一
般修行方法由渐而顿,渐悟是指学有次第,历时修行,累积功德,才能彻见“明
空赤露之心一。顿悟者则主张无须次第,只要一语得道印证,则可直接体悟到“明
空赤露”的大圆满境界。
宁玛派所谓的前八乘浙悟,就要系统学习佛教经论,讲究完整的修道次第,
就要有说明、分析、证论,就要运用逻辑思维之方法,不仅要“思"而且要“辩”
但是这样不能达到宁玛派之大圆满境界。也就是说要通过知识的启迪、思辨的分
析、逻辑的推理、实修的积累也还不能实现成佛的理想境界。而对“明空赤露心”
的理想境界的真正体悟、验证则不能通过渐悟即理智的分析来完成,而需要借助
于顿悟,即要经过直接体验。运用口诀部方法(前行与正行)实证.为什么要靠
自觉体悟呢?“这是由佛学所研究的终极对象所决定的在宁玛派看来,他们所企
望达到的大圆满之理想境界,即“明空赤露之心一是不可思议、不可言说的,但
不可说、不可思并不是说不存在,而是说它在语言概念的表述之外,运用世俗的
语言、一般的理智来思维、表现,其结果只能是与大圆满的理想境界越来越远,
这个时候就要超越言说和思议,通过直觉来体验,这就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
的效果。"∞(笔者注:而且三身任运的修持,更不是只靠理性分析。)
小结l龙钦饶降巴尊者说:十种自性者:(1)正见;(2)三昧耶;(3)灌顶;
(4)曼荼罗;(5)地;(6)道;(7)事业;(8)智;(9)果;(10)法性。通达
此十无有,即是大圆满之见。‘普作续》云:菩提心者犹如大虚空,犹如虚空心
性法性中,无见无修无所护本誓,不勤事业亦无智慧障,不净诸第亦无所行道,
无微细法无二吴和合,于心无有了义教抉择,起增损故无肯定窍诀,此乃大圆菩
提心之见@。此外,又说“大圆满者,说诸根本来断绝文字之法,非是诸下劣者
之境界,是故<普作续》云:“天人有情根器各不同。或有清净诸根以为主,或
有诸根本来离文字,这是为了需要而宣说。刀@大圆满法见地要通达十无有,没有
使用灌顶、手印、曼荼罗、三昧耶戒律、咒语、果位、功德、等级等方法。

o班班多杰.‘藏传佛教智慧境界).台北:大干出版社,2002年.第76页.
。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祥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47页.
。同上.第156页.
59
第一章宁玛派九乘之顶的大圆满法介绍

真正想契证大圆满境界的人,在把握了宁玛派的“言说",及“思议”的同
时,必须超过这些“言说”及“思议”,才能达到真正大圆满的法尔解脱境界。

第六节大圆满法的修行介绍

大圆满正行修习,主要为两种:立断(彻却)与顿超(脱噶)。立断者,乃
断除烦恼之根本,此根本即我执,由是而证悟本觉——本来如是之心性实相。顿
超者,由修习四光,令内、外智于智慧光直接双运。如是,遂能圆满四显现(四
相)而证悟实性、亦即得菩提。回大圆满法正行一般要前行(四共同外加行,五
或六不共内加行)圆满才能修持。正行彻却中常使用四直断法,而脱噶看光先闭
白观,再闭黑关修持。不同传承有不同强调修持的方法,以下笔者所提只供参考,
不必执着。
一、宁提 .

(一)宁提(snvine thie)是藏文的音译,其原意就是“心滴’’或“心髓”。
它不但是口诀部的精髓,也是大圆满的精髓。大圆满法已胜于下八乘,而宁提法
门又是大圆满的极顶,就好比塔顶的明珠(注:笔者比较喜欢用心髓或心滴表示)。
(二)宁提法门的理论根据为《阿毗达摩大乘经》中的“无始时来界,一切
法等依,因此有诸趣,及涅粲证得”一颂。它本认为本初的自然智慧为一切诸法
之所依,自然智慧的本体空分(体)如虚空,即法身:本性显了分(相)如日月,
即报身;大悲周遍分(用)如日月光华,即化身。因此佛之三身完全具足于这一
自然智慧之中。证得此自然智慧,即可圆满三身而成佛。但三界众生为业力所蔽,
颠倒迷乱,对这个所依的实相不能了知,因而轮回六道受苦。而自然智慧就隐藏
在众生心脏中央的光明脉中,通过宁提的修行即可证得此自然智慧,还能使智慧
光明显发。(请参考第六章第一节)
(三)宁提的修持主要分为两部分,即能成熟的灌项和能解脱的修持(1、
共加行;2、不共加行;3、彻却;4、脱噶;5、三身圆满不舍肉身成就光明虹身。
其中四共同外加行:人身难得、寿命无常、轮回过患、业力因果。五不共内加行:
三皈依、发菩提心、修金刚萨缍法、积聚资粮、上师相应法)。能成熟的灌顶有
四种,即宝瓶灌项、秘密灌顶、智慧灌顶和句义(论辞)灌顶,分别祛除身障、
语障、意障和所知障,从而获得修行资格。{:声应成续》云:“现说灌项之仪轨,
内外密和最极密,全部总合有四相。众生身语意心四,灌顶皆以四种相,为使成
为清静故,故用四种灌项法,使有缘者能成熟。有戏无戏极无戏,最终无戏分四
类,能熟信者自相续。”依据‘金刚萨缍心境续》中“灌顶圆满三身自元成"、
“得妙灌顶密咒不修则自成’’、“未得妙灌之瑜伽,犹如船夫无桨橹,岂能渡河
到彼岸”,龙钦饶降巴尊者认为灌项非常重要,其中有戏论灌顶是依止彩土坛场
而进行灌顶之次第;无戏论秘密灌顶是依止曼荼罗和宝瓶进行;极无戏论是依止
表示(笔者注:虚空相)和象征缘起而进行之;最极无戏论灌顶是依止看法和视

∞摧魔州尊者.‘无修佛道・现证自性大圆满本来面目教授'(义成活佛序一).台北:全佛文化,2009年.
第19页序.
60
第一章宁玛派九乘之项的大圆满法介绍

法(或坐法),进行觉性现量灌顶。灌顶时间也有要求。回
能解脱的修持又分为两部分:加行(注:前行)和正行。加行包括共加行和
不共加行,通过共加行的修持来使身心向佛,并获得加持。然后再修不共加行,
逐步使气入中脉,培养定力。加行之后是正行,又分两步:彻却和脱噶。彻却就
是立断,即在本原境界中斩断无明妄念,这样自然智的本来面目就清清静静,赤
裸裸的显现出来了,智慧光明也就立即显现。在修彻却了悟心性有了一定的基础
后,才能开始修脱噶。脱噶主要就是观光,即看智慧光明。首先要有一系列身、
语、意的调整和环境等要点的选择,然后通过体内几条特殊脉道来观光。在现见
光明的过程中,随着境界的加深,光明逐渐增长,最后连肉身都化为光明,从而
是三身圆满,不舍肉身成佛。∞
二、大圆满法—般修行的过程(笔者整理)
(一)宁玛派有九乘修行,大圆满法为无上瑜伽,至高第九乘。要先修好声
闻、缘觉、菩萨道,在显三乘中特别以菩萨道进阶修三外密乘:事部、行部、瑜
伽部,特别瑜伽部开始的本尊修炼法要先相应,另外莲师心咒更是十万遍到百万
遍打基础,所有加行,前行在闭关前都要先修好(包括古萨里施身法),闭关专
修三内密乘或八、九乘,特别大圆满法专指心部、界部、教授口诀部(心髓部)
的第九乘阿底瑜伽修持。一般三内密乘,第七乘为生起次第(摩诃瑜伽),视自
身之身语意如同本尊,接续外三密的瑜伽部修行,生起本来清净圆满见。~般此
时上师进行本尊灌顶为宝瓶灌,有些上师在瓶灌前就要求作身语意的特别修行
(身金刚杵站立,诵畔字清净语业,观察心的生、住、去,悟自心本空,自然智
慧自然明了.分外、内、密三种,要求清除身、语、意障垢,住于本然寂静入本
原,即明点、气脉、本尊入本原),宁玛派生起次第,第七乘一般不闭关修,但
在‘大幻化网续》中将身语意特别修行放在第九乘大圆满法正行的“彻却"加行
中,那就是闭关时训练。在生起次第完成进入圆满次第修炼,部分为第八乘无比
瑜伽(阿努瑜伽)的前行,部分就是阿努瑜伽正行。进行气脉、明点、拙火修行
前有些上师要求先修“恩卓"破瓦法。(有些上师不插吉祥草)。气脉修炼使用九
节佛风,金刚诵(嗡、阿、畔),宝瓶气,三脉四轮观修。明点修炼中脉、拙火,
断除衣、食、爱染、贪欲执着,身体产生空乐而入定。接着才修迁识破瓦、梦修、
中阴救渡、子母光明相会,幻身光明(注:一般噶举派辅修大圆满法时,修那洛
六法才特别强调幻身光明,宁玛派不修幻身光明),一般七、八乘不使用苯教“阿"
(咧)字观,部分来自噶举派上师放在彻却修行无生阿字口诀。此时第八乘,注
重证悟乐、明、乐空不二、无念的本觉智。《大幻化网》在“智慧灌”主修双运
道,而拙火(扎隆)放在“秘密灌’’。注意,宁玛派一般由智慧本净空性直修进
入第九乘大圆满修持,如果是噶举派“大手印’’,此时运用智慧手印和事业手印

∞龙钦饶降巴.‘句义宝藏论广讲)(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桂。2009年.第189页~第191页.有关灌顶
时间,灌顶最好来年进行,但隔月隔日进行亦无妨碍,因为是初门之故.对确实有缘者来说,一日或四日
间授予全部灌顶也无妨碍。对于一般人而言,要隔月灌顶,因是大圆满法门称为。窍诀分段教法”.故要分
别根器、暖量和征相等之情况,并按照次第传授灌顶,讲解窍诀,务必达到目的,护教护法极为严厉,没
有差别则易受到罪谴。接受灌顶后,要设宴供养,献供酬谢上师和瑜伽师,以求其满意.
o洛桑杰嘉措.‘图解大圆满》.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第78~79页.
61
第一章宁玛派九乘之顶的大圆满法介绍

(笔者注:一般常运用空行母实体瑜伽女,所以噶举派出家僧人也常改用大圆满
方法),构成大乐空性,气入中脉,引生幻身光明,证智慧光明心。此外,气脉
修宝瓶气时要使用身七支坐,九节佛风,金刚诵引气住、融于中脉,一般不需男
女实体双修瑜伽,即可进入第九次第定,但也有特殊情况。宁玛派大圆满法非常
注重悟解虚空法性,破我执、法执。在九乘正行阿底瑜伽以修彻却与脱噶为主要
解脱法,所以闭关主修彻却(禅定立断)以及脱噶看光、虚空而顿超。此时要上
师的胜义(句义)灌项加持正行以修成四相、六光或四灯。对修法心境开悟程度、
空性了解与观光、观虚空的禅定细节要求很严谨,如果大圆满法的见地了解不够
深刻,整体佛法空性智慧、光明法性了解太浅,即使闭过黑关,但为何修炼大圆
满的空性合一、法界合一、明体本智,一些修行者不甚明了,这样短期闭关只是
打基础。某些特殊情况,根器基础好的弟子,也有直接句义灌顶,直修口诀部正
行,如印度妙吉祥友、吉祥狮子、佛智足、益西多等祖师,虚空为坛城,口不念
咒语。(笔者注:大圆满法的“彻却”正行与禅宗根本、究竟意旨没有什么不同,
使用方法不同而已,而“脱噶"正行是一种勤劳、长期的功法)
(---)宁玛派修脱噶(脱噶)观光时强调三坐姿:法身狮子座,报身象卧坐,
化身仙人坐。分成白导引:看日下一肘处,上午狮子坐,中午象卧坐,下午仙人
坐。花导引:隔纱看日光,上、下午用狮子坐,中午用象卧坐。黄导引:夜晚直
视月亮,用狮子坐。可与白导引交换而修。红导引:夜晚看灯,可直视,用仙人

坐。也可用三虚空(密虚空、内虚空、外虚空)会合瑜伽辅助修行(在无云晴空
山野高旷处)。
宁玛派脱噶观光特别注意,依照<大圆胜慧本觉心要修证次第》说到:身坐
法不动,则气脉自缓,眼看法不动,则光相易增易见。心无着不动,则光明与自。

心易于融合无二。如此,自性明体易显现增长。
(三)大圆满心髓脱噶之境是六种光明(即肉团心光、白柔脉光、远通水光、
法界清净光、明点空光和本觉智光)和四种显现(即现见法性显现、觉受增长显’
现、明体进展显现、穷尽法性显现),这就是“法界透入色身,色身透入法界":I
两者互相交融的表现。但行者应该认识到,行者看到的各种明点、宝石项链化成

满天的佛像和佛土,都是幻象,并非实体,乃是发自人体光和宇宙光交融而成,
是人体特定的潜能经过修持而诱发的一种表现。外境不过是唯心所现,亦是自身
气脉所现。人体的本觉智慧本来就藏于心光内(笔者注:在大脑中,大脑与心脏
互动的功能在本节第六部分中讨论,心脏的脉道,经脊椎旁边到两耳到两眼)到
两耳后循白柔脉光,再经两眼远通水光,于眉间界清净光而显现明点空光,即五。
色光明体或五色虹光。如投石水中,水波荡漾形成种种光像光圈。回
(四)l、彻却的前行:(1)学习无贪之气(2)对治妄念,令心安住,学习
明点拙火(3)修身,让自身成为摧破魔障的金刚杵(4)修语,观颂“晔黟字清
净语业(5)修心,观察心的生、住、去(6)消灭六道种子,清净体内迷乱之因
(7)身、语、意住本然,一切停止,归于寂静。(7)入本原,调和气脉入本原,

∞弘学.‘藏传佛教》.四川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271页.
62
第一章宁玛派九乘之顶的大圆满法介绍

使用声闻姿势、菩萨姿势、忿怒姿势哈哈嘻嘻(8)一紧,二松,三贯通。修加
行能引气入中脉,使修行者的定力得到增长,修心时就能更好的体悟空性。
2、彻却的正行:(1)顿然而悟:当下斩断无明妄念,得见自性明体,顿然
而悟。(2)得见明体是一种无云晴空、赤裸明朗的境界,眼睛明相,心中无念,
心离能所,气离出入。(3)无修无整无散乱(4)当头棒喝,在受惊中解脱。(5)
任运而无散乱,守护坚固所得。∞
三、彻却
(一)基本了解
彻却是藏文“Khregs-Chod’’的音译,意思就是“立断”,即立即斩断妄念
之流,使真心显露出来,而获得顿悟。前面提到,成佛需要圆满佛的法、报、化
三身,彻却法认为,三身本来就圆满具足于心性之中,因此不需他求,见性就能
圆满三身,就能成佛.但这种心性被各种边执妄念所遮蔽,难以见到,彻却的修
习就是抛开迷妄,直见心性的本来面貌,并让这种见性的觉悟巩固,从而获得证
悟而成佛。
1、彻却的修行方法很简单,重在顿悟。修行者在一切法显现上,于当体明
空不二的第一刹那,无休无整无散乱的定住,明明了了觉照认识当下即是自己的
本心,然后保持这种状态,勿令间断。就在这定住的当下,明体随即显现。还有
一种顿悟的方法,类似禅宗的当头棒喝。上师先让弟子如如而住,然后猛呼一声
“呸",在弟子受惊的当下,无明妄念之流被斩断,就在这前念已灭、后念未生
的时候,明朗赤裸的明体就当下显现。如果弟子能抓住机会认识明体,则能当下
开悟。这个开悟的境界,就好像无云晴空,是一种没有方向、没有内外、没有增
减,没有时间的空明觉朗的境界。
2、见性开悟后,虽然已经得到一定的解脱,但还必须修习坚固。所以在一
刹那见得心性之后,还要继续保持得见真心的境界,也就是要保持任运修持,既
不执持,也不放纵,是自心长时间保持开悟之境。这样修行者经过长时间的修持
之后,心性光明就会随时显现,最终获得大彻大悟。
3、彻却修法还有两种方便法门,即无声阿字口诀有相修持法和三虚空会合
的瑜伽。这两种方法和顿悟的基本修持法并无差别,又是对基本修持法的重要补
充,可以增长任运能力和效果。∞
(二)实际修行
立断(彻却)的修行分成四种直定:如山直定、如海直定、显现直定、觉性
直定(请参考第五节大圆满法的思想见地第三部分、彻却(立断):直断宣说觉
相四直定)

四、脱噶
脱噶“Thod-Rgal一也是音译,其意思是顿超或超越,就是说本法殊胜,超
过其它.脱噶通过光明的修习可以是肉身化为虹光,不舍肉身成佛,实现修炼的

。洛桑杰嘉措.‘图解大圆满》.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78一-213页.
o同上,第80页.
63
第一章宁玛派九乘之顶的大圆满法介绍

终极目的。
(一)基本了解
1、彻却偏重体悟心性的本净空分,使心性获得解脱。而脱噶则偏重修行心
性的原成有分,也就是要求见心用,即心性光明显现的法性境界。所以脱噶法实
际上就是观光,它通过定力,以眼睛与心相连的脉道为引带,使心性光明显现,
由光力来化解五大所成的粗质色身,成就光明虹体,这就是真正的身心双解脱。
2、修脱噶之前必须先修彻却,通过彻却法将缠缚在心性上的无明妄念都清
除掉,心性才会显露,心性光明才能显现出来,也就是见到心用。如果心体不明,
只修光明就堕为外道,反而不得解脱。
3、脱噶最主要的就是观光,心性光明是人生来就有的,其本源就隐藏在肉
团心中。心脏周围有四条光脉:噶底脉、丝线脉、细旋脉和晶管脉,脉道内都有
明点,通向身体的不同地方。其中晶管脉从心脏直通眼内,脱噶观光即主要通过
它来实现。隐藏在肉团心中央的心性光明,就通过晶管脉映射眼根,产生光明景
象,这就是脱噶修行所要见到的境界。 (注:笔者后文再介绍四条光脉。)
4、修行时需要根据引导的自然光来选择相应合适的环境和季节。观光还要
用不同的坐式,从不同的角度观看。观光时心要高度集中入静,不能胡思乱想;
身体要放松,用口呼吸,使气息徐缓,以免乱心。
5、随着修行的深入,观光过程中会依次出现四种境界:现见法性显见、觉
受增长显现、明体进诣显现和穷尽法性显现,不同的境界会出现不同的明点和光
明现象。四个境界中的境像会逐渐由动摇到安定、由局部到全体、由小到大、由
暗到明、由有到无。最后一切外境都收归体内,收归法性,身体也由此化为虹光
身,获得完全解脱。①
(二)实修过程
顿超(脱噶)就是以立断为见地,了知心性本空,以此为基础,现证心性之
明分,亲见心性本具之光明。
1、顿超的修持次第:前行为弃舍身、语、意九事,亦即身、语、意各三种
善、恶、无记共为九事。
2、正行则是以三种姿势与三种眼观作修持。
(1)三种姿势:法身——嘲师子仰式姿;报身——大象卧睡姿;化身——IfIll
人蹲坐姿。
(2)三种眼观:
①法身眼观:配合狮子仰式姿,视线向上,凝视眉毛前方虚空,眼睛无有睁
开。修脱噶常用坐姿法身狮子坐:两足心相对,平坐地上,背直,两手握金刚拳
相并,置二大腿中间地上,即足跟与密处中间,项直,抬头,压后颈,舌抵上颚,
目向上视,不动不顺,专缘虚空。这样,足心相对平阴阳动乱之气;身直令气自
然安在;头压后颈,则妄念消;置拳于腿间,令四大调和平等。
②报身眼观:配合大象卧睡姿,视线平直或向左、右虚空凝视。报身象卧坐:

由同上,第82页.
第一章宁玛派九乘之顶的大圆满法介绍

双膝合并抵胸,足趾勾屈,跪伏地下,肱着地,两手托腮,两眼左右斜视虚空,
如标准射箭。膝低胸,使生暖乐,增长明点;肱着地,调和阴阳气;托腮消粗气;
屈趾消昏沉,安住等持。
③化身眼观:配合仙人蹲坐姿,视线约略向下而凝视。化身仙人坐:身蹲坐,
膝足相并踏平地,膝抵胸,直背,耸肩,气内吸。腹帖脊,两手交叉抚膝,右手
上左手下,或交叉两肋,右手外或左手内,或握拳托腮。蹲坐可调气脉;足平踏,
制服水火;脊直则心气趋入法性;膝抵胸,腹贴脊,则风大、火大转成智慧体性,
断妄想:抚膝消热疾;插肋消寒疾;托腮并消二疾。在高山时,眼向下视。平时
双手互握手腕,右压左,抱双膝盖上亦可。
3、如是修持时,语要为弃舍一切念诵言谈,意要为配合所修一心专注虚空。
脱噶身、语、意注意:
身三者:勿作世间杂务,勿叩头绕塔,勿观佛结手印.
语三者:不谈世间语言,勿诵经咒轨仪,不颂嗡、阿、畔字。
意三者:不世间俗务,不想上师本尊空行佛菩萨,不想心法止观。∞
4、顿超的意义在于我们的心脏具有智慧脉,与眼睛关联相通,在此以上述
姿势与观法为方便凝视虚空为缘,亲见觉性本智光明。
5、亲见觉智光明也分成四个阶段:
(1)“首先会见到如同鱼眼相触环链之相,无数环链自然融成稳定环链,
因为能见到本来觉智光明,在外显成形色,称为“法性现前”。”这时出现像孔
雀羽毛或鱼眼的金刚链。
(2)“如是向上增进,能见到外部有五色虹光与各色环链环绕,其中有五
只环链,或可见到上师本尊之项髻、头部、上半身或全身等,称为“证悟增长一。
则是因为分别念逐渐消失,不净显现逐渐净化,清净本智不断增长.’’一般在证
悟(觉性)增长时,可以见到大量金刚链,远境水灯的现象。而且具有对实相或
佛法更高的证悟。
(3)“所有景象皆已消融,一切山河、大地、土石、房舍,外在皆转成光
明环链,其中自然现象本尊身相、宫殿、净土;因为烦恼消除、迷乱清净、本智
增盛、获得觉性、自在能见报身净土,称为“明智如量一.一但不能执着,自性
产生一切幻相,一切外界幻化假相,将逐步不再干扰,此时将出现神通力量,表
现出某种消融粒子(注:肉体质能互换)的穿透现象。
(4)“外在境象与内在妄念皆已消融穷尽,不见色身,转成光蕴,称为“法
性遍尽’’。证得此境界的成就者,一者,住世之时,于我等所见,一如肉身,临
终时化光消逝,仅剩毛发、指甲;二者,即此肉身为广利众生,而未尽未来际住
世,称为“大迁转虹光身’’,如莲师与无垢友尊者。从然非为大迁转虹光化身此
类之虹光身成就者,亦以虹身示现圆寂,然其利生事业已无有间断,可再示现身、
语、意等化身入于轮回境界,度化众生。一∞贝玛仁增仁波切在上文中提到,四

国邱陵.‘藏密大圆满心髓探奥》.台:lk-新智出版,1995年.第179~182页.
霉贝玛仁增仁波切.‘世界心精华宝》.台北:橡树林文化,城邦文化出版.2009年.第241""243页.
65
第一章宁玛派九乘之顶的大圆满法介绍

相修炼,最终穷尽法性(法性遍尽),成就光蕴身,即虹光化身或大迁转身,实
现三身任运。如果只有虹化,没有到达虹光化身,一样还可以再来示现人间,度
化众生。在大圆满修炼中,下等根器圆寂中阴身时,还可到金刚萨缍东方妙喜佛
国净土,莲花化生继续修行。
五、自显虚空瑜伽
自显即任运自然显现,自显虚空瑜伽是黑关引导法正行的第一步,主要是修
气,以此显现“十相”,开发体内光明,从而使观光境界渐次增长推进。修行时
要进入彻却定境,在定境中显现镜像。同时要保持任运。
(一)首先,身依毗卢遮那七支坐法坐定,目光通过眉问射向距头顶二十横
指的上方虚空之中,这样双眼向上直视,而内心任运自在而住,逐渐进入彻却的
定境。这一步修行有三个要点,称为“三精要",即:身不动、心保持任运但不
散乱,气息和缓。这样修持之后,在彻却定境中,就会逐渐出现诸多境像。
(--)之后,修行者于彻却定中摄持五气(即上行气、下行气、中住气、遍
行气、和持命气),这个过程中,逐渐出现烟、白云、阳焰、烈火、红光、弓、
星光、灯光、遍布天空的天青大光,以及“热卡纳"波等,这就是所谓的“十相",
“热卡纳”波是一种黑纹线,其形状有如人字形的雁阵。如果修行者的定力很好
或观光的能力很强,则以上这些境像都能显现。
以上“十相"都是光明的显现,以此“十相一为引导,有本觉智光的观光境
界逐渐显现并获得增长,最终成就虹身。如果修行者没有获得觉受,则需改修自
心要海瑜伽。∞还可使用掣盾击钹法(笔者注:观想全身变智慧眼睛白色光网,
彼此摩擦,不断放光,增加明点),观明点法(注:定相、不定相各智慧脉轮显
现参考就好,不要执着)辅助光明增长。o
六、四光脉的修持
大圆满法在基础修行的过程中,依然以西藏密宗共有的三脉四轮为依据,但
涉入正行后,它另有四大特殊脉道为光明安住的处所,其中存在着诸多明点,则
要依靠独特的四条脉道进行修持,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晶管脉。
(一)晶管脉
1、又称远通水光脉,连接心和眼,是显现起无数金刚链的光明所依之处。
密宗认为人体遍布无数脉道,但大圆满法脱噶修行则着重应用其中心轮八瓣
脉的系统,心轮有八瓣,每瓣各自再发出三脉,一共二十四脉,分别走向身体不
同地方。以上的四条脉道,就多和心轮相连。
脱噶观光主要通过以上四脉中的晶管脉来实现。晶管脉由心开始,一直通向
眼根,晶莹透彻,就好似水晶管,故名晶管脉。晶管脉中存在六种光明,能远射,
所以又称远通水光脉。晶管脉连接着心脏,大圆满法认为,在心脏(肉团心)中
央有具足光明的光明脉,像放光一样照明一切细脉,这就是本觉智慧(或称内证
智、自然智、心性等等)的隐藏之处。而晶管脉就是智能光明显现的通道,通过

函洛桑杰嘉措.《图解大圆满》.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254页
。同上,第267页
66
第一章宁玛派九乘之顶的大圆满法介绍

它,能够看见三身境界。凡人通过视力只能看到色尘(即物质世界),因而颠倒
轮回;而修行者则能通过与眼相连得光明通道发现法性,这就是修行者的特别之
处。①
2、晶管脉可以叫做“悲智脉’’或译为“噶底脉"(Kati)此脉连接双眼位
于胸窝。由脉发光通于双目,成为“白柔脉光”。俱生智即住于脉内。此智开发,
即有清净自显现生起,此实为清净觉性于自然智心光明中自显现。有时亦将此清
净自显现称为“日月坛城",视为涅粲界自显现。
《大圆满广大日轮续》云:“心眼相连有脉道,极秘密脉如水晶。"此即说
悲智脉(晶管脉)与白柔脉光。
故由悲智脉连通双目凝视虚空,即可得心性自显现。此为修持要诀。∞
3、脱噶是建立在彻却基础之上的修行,观光为其最特别之处,别的密法都
没有类似的修持,因而其观光之理也是独一无二的。
脱噶比彻却更进一步,仅修彻却,只能通达智光,看到内心光明,也不能转
化内外五大(即外界一切情器,体内自身五大)为五种智慧光明。而脱噶则能显
发自心本具的智慧光明,将内外五大化光,从而证得智慧虹体。
在脱噶修行中,本觉智慧通过晶管脉,依肉团心光,循白柔脉光,经远通水
光,于界清净光中显现明点空光。明点空光就是心性五智的光明体,显现时就好
像投石水中所产生的波纹。要见到明点空光,心的状态十分重要。心就好比镜子,
镜子如果晃动,就不能照物;只有它安定不动,才能照显物相。所以修脱噶之前,
必须先修好彻却,使心能够安定不动。见到明点空光之后,就会显现金刚链,即
现见法性显现。册
(二)迦底大金脉
它位于中脉中间,与心脏中央相连,呈蓝色,有根本明点光布满其中。
(三)白丝线脉
它依附于迦底大金脉向上白通梵穴(头顶顶端),其中分布有运转明点,是
修转识法(如破瓦法、开顶法等)的重要通道。
(四)细旋脉
它位于脐、心、喉、顶四轮之中,其中有顶上明点。@
笔者小结;心脏与大脑功能一般修行者弄不清楚!晶管脉可以吸收光能,储
藏至全身细胞,加上由晶管脉刺激自丝线脉与迦顶大金脉、细旋脉沿中脉向上传
导促进大脑智慧开悟,刺激大脑松果体与脑下腺区的至高菩提智开发顿悟。心脏、
眼睛、大脑灵性区透过四光脉、中脉连成一气,这个连锁智慧脉才是本觉智的真
正实相。此外,眼睛晶管脉之外,有直接连接顶轮与眉间轮交叉的智慧直觉区,
即松果体与脑下腺间的人体灵觉区。可以跟天界、宇宙的高灵性沟通。
七、口诀部修行殊胜性

。洛桑杰嘉措.‘图解大圆满》.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06页.
簟事业洲尊者.‘六中有自解脱导引>(谈锡永翻译).青海:青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79~80页.
・洛桑杰嘉措.‘图解大圆满》.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08页.
o同上,第106页.
67
第一章宁玛派九乘之顶的大圆满法介绍

印度、汉传(吉祥狮子即诗列星哈祖师)及西藏祖师共同传承的大圆满法殊
胜的道理有以下七点。(见龙钦饶降巴尊者《胜乘藏论》“宗义差别”段,及《宗
派藏论说・第八品》。)
(一)其余的法门大都偏重般若智慧,所以可以速得开悟。但欠缺超脱力,
所以不容易即身解脱。本部法有见根法要,只论精勤大小,不管根器的利钝,都
可成就。(笔者注:脱噶一般需精勤,彻却一般不必精勤)
(二)其余的法门对于各个法性,大都在意识审查中建立信念,所作空观观
如暗中投石(形同摸索)。本部法则不用意识审查现前即有,现量亲证。(笔者注:
脱噶看光,彻却直觉本质、直观能力培养)

(三)其余的法门都以能说的文字句意为评藉,所以对于义境法性一开始就
要求通达领悟。本部法不用文句一字,而现前睹见义境(以现量亲见),因此可
以不依文句而成佛。(笔者注:虚空智慧自然智训练) .

(四)其余的法门对于各个实相的义境,大都以心慧取为观境,而建立体道
果,时时要用思维筹量。本部法显了现证,不用心慧所作分别体道果(笔者注:
无分别心),即可成佛。(笔者注:当下自性,无分别心,眼睛看虚空光,直至虹
光化身)
(五)其余的法门总要分别前后因果,故不能不另外去求菩提.本部法菩提
自现,所以不用因果胜劣的作业,也不必精勤修行、分别取舍。(笔者注:超越
因果而离相,日常工作生菩提心。)
(六)其余密法要用脉风明点等,当年龄少壮时,脉道舒展,易证菩提;年
龄老大,则大种力衰,故不容易得解脱。本部法光明的日月从内起观,所以只要
具足精进,不管年龄的老幼,都能解脱。(笔者注:与宇宙明点能量相互共振,
当然中脉能量越稳定,效果越好。脱噶修眼睛智慧光解脱,最好有瑜伽动作配合
打开脉结,容易修行)
(七)其余的法门都认为三身是究竟果,是所观待的法。本部法三身在道中
明朗显现,所以在究竟光明本净界中,能任运任持证智的妙有境界。(笔者注,
虚空智慧直修法、报、化三身,以光明能量振动妙用,自行运作梦境和中阴身界。)

除了以上七点殊胜外,笔者看大圆满修行者还有两个特色。
(一)去世时,出现各种特异现象与法界、法性虚空相融。因此有让肉体直
接消失或渐渐消失,一般七天内虹光化身归空不见,或只余指甲、头发或尸体等
比例缩小到一手肘大小,或全身舍利中阴解脱。
(=)由出发心愿力使方便与智慧,生起与圆满,法身与色身,现相与空性,
福德与智慧等资粮,都在修持立断和顿超任运之一刹那中圆满,光明永照,常妙
现宇宙各方(笔者注:证悟菩提心智慧的大愿与行动)。
以上九个修行特点,对元成、自显、自生、自然智直观的大圆满法作了很好
的说明,笔者观察早期印度祖师重视瑜伽相应修炼,但一般没有口诵咒语,一切

m江嘎主编.《大圆满》(郭元兴撰稿)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5年.第8页.
68
第一章宁玛派九乘之顶的大圆满法介绍

咒语对前行打根基有帮助并非绝对每个人需要。在<一切法大圆满菩提心普作王》
就说到:“当下即是心,是为心证悟。不落见地修,不落见地行。不执所修果,
及次第证量。无坛城生起,无圆满次第。无咒无灌顶,亦无戒可持。法尔真实相,
超越于因果,亦不假修成。”∞笔者看这是最深的禅法开示,诸佛心要,文殊菩萨
智慧法门。

第七节大圆满法的果位研究

一、总述
大圆满法虽不执、不立一切果,自性自解,但修行过程仍出现智慧方便、光
明妙用之果报,大圆满法见修行果,以瑜伽相应连接。讨论如下g
(一)“此具缘者一般在尸林、空谷、海滨、山顶洞穴等非常寂静的地方进
行修炼,则四种光明相即可逐次现前。此四种光明相是:法性现前光明相、证悟
增长光明相、明体进展光明相、穷尽法性光明相。这样,最快三年,一般则五年,
慢则七年,肉身化作一道光亮,再报身佛地、色究竟天、密严刹土观身证得佛果。"
圆上文中,龙钦饶降巴尊者在<宗派藏》提到,大圆满法四相修炼,肉体最终化
为一道光芒,在天上人间获得自在任运逍遥果位。修法时,注意地点选择,减少
外境干扰,可加快消融速度。
(二)“要门部则全离一切分别,现证实像自显的境界。较六加行尤为超胜,
且此道使智身在虹身中解脱。较诸界部所修的成就要优胜,因为这不仅是先把粗
重三业,在最精细微身中净光,而是达到法性究尽之边际,把一切粗细三业,均
在身和智中全部消融干净。这样法性实相,即无始本有、原始清净的如来藏佛性
就会自然呈露。"@上面经文提到,消融粗习业障,穷究法性,成就四相,达究竟
果位,自在顿超任运。
(三)“本部法的果证,即究竟果的修法。如果圆满修成了四光明道,即依
随修行者的意愿而有两种成就的途径,一种成就途径是想用现身成辩广大的利生
事业,三有事业存在于何时,生命又延续于何时,这个有生命的身性就像水中的
月亮一样,只有显色,没有触色而住。它能饶益有情众生,这即证得了大转迁身,
此时就像大阿闰黎无垢友和莲花生一样,能在一刹那中示现不可思议之神通法
门。另外一种成就的途径是,即不想以现身成辩广大利他事业,而在化身光明时,
就在法界本初地上任运成就三身无智,所以,在法身刹土成就普贤。在此基础上,
在报身之土任运成就报身佛土,从圆满自现受用身之加持力中,在清净佛土观为
五部如来饶益诸住地之菩萨,更为六趣中示现各趣大师广作益利,以殊胜变化及
工巧、受生变化等。三有世界存在至何时,其事业亦延续至何时,饶益无尽。”钿
龙钦饶降巴尊者在《宗派藏》提到,依四光脉修持成就,将显现虹光化身或大迁
转身,在法界成就三身五佛的妙用时,圆满普贤刹土,大悲利益有情众生。生命

∞谈锡永.‘大中观论集'(下)。香港:香港密乘佛学会,1998年.第14-、一15页.
∞龙钦饶降巴‘七宝藏论・宗派藏>(班班多杰译),四Jll-德格印经院,藏文木刻版第128页.
o班班多杰<藏传佛教智慧境界》台北:大干出版社,2002年.第65页.
o龙钦饶降巴‘七宝藏论・宗派藏》(班班多杰译),lⅡI J Jl:德格印经院,藏文木刻版第128页.
69
第一章宁玛派九乘之顶的大圆满法介绍

的长久延续显化,与众生的因缘息息相关。
(四)“这时五身五智也都刹那圆满,因为心一境性远离戏论就是法身,自
显无执就是报身,呈现种种境相就是化身,遣八聚识就是菩提身,界无变迁就是
金刚身:五智是:远离缘虑戏论就是法界智,明了无障就是圆镜智,住平等昧就
是平等性智,所显五光无亲就是妙观察智,所能二取皆化为光明即成所作智。此
五智住于五部空行之本性中,佛之意趣身及智慧无分离之义刹那具足。”o龙钦饶
降巴尊者所提的五身五智,是大圆满法正行成就三身任运的成果,特别法报化三
身之外,又提菩提身与金刚身,为童子瓶身作用进一步说明。
二、果的特性
(一)觉空法身
果之本体是觉空法身。本解脱故深信无重新解脱,自解脱故断定不需其它对
治,全解脱故确信于解脱上无需迁移,于觉空无迹中自然安住抉择为本来大圆满,
尔后于无有改造、远离希忧中自然安住,于心乐解脱为本基实相法性中,将当下
之识无有勤作无改无染中放松,从而决定为法身大本住,既是本来任运自成之果。
总之,自心决定为正等觉后认识无希忧、无改染之本面,即断除能作所作勤
作之意识自然放松安住于本解脱中,此乃大圆满本体实相,当修学无作持续之瑜
伽。‘六界续》云:“无取无舍心性中,显现无方自解脱,此谓大遍之意趣,普贤
如来我亲说。劳
“以说犹如虚空心性义,犹如虚空本解脱此论,愿众现见无二清净义,获得
佛陀无垢之法身。无勤自然解脱此文字,自性大圆满之瑜伽士,善贤龙钦饶降尊
者着,一切具缘心子当欢喜。"∞龙钦饶降巴尊者在上文中提到,虚空无勤自解脱
无需对治,本解脱不需再重新解脱,全解脱住于法界法性上,不需要再改变,于
虚空觉性中自然安住大圆满法性,因此虚空觉性、虚空法身是大圆满法修持特别
强调的重点。
(二)童子瓶身
全知麦彭仁波切在《大圆满直指心性注疏・窍诀宝藏库》提到:“修持自心
法性光明如来藏义故。现证本地内明童子瓶身之究竟果位,不需复转轮回,获得
本来之地,即是离诸戏论之法身、具五决定之报身、随众示现之化身,如是三身
无别任运而成就也。"@这里提到,童子瓶身的基础是光明如来藏,而最终达到三
身无别而任运。龙钦饶降巴尊者在<上师心滴如意宝》提到:“心间觉性住于童
子瓶身中,即面臂现基之相圆满安住于耀眼光芒中,其现相经光脉显现在金刚链
中间。通过实修明点身相之现基的金刚链,觉性如量时,显现圣聚身相,即是所
谓的觉性成熟为身。"回这里说明了,大圆满脱噶法透过四光脉的修炼,到达四相
的觉性如量相时,将产生童子瓶身果,为三身任运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上,第128页.
口龙钦饶降巴.1 1-师心滴如意宝'(索达吉堪布译),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2001年.第271~27'2页.
・全知麦彭仁波切.‘大圆满直指心性注疏・窍决宝藏库>(晋美彭措上师注疏,索达吉堪布译),香港:佛
教慈慧服务中心,1998年,第354页.
曲龙钦饶降巴.‘上师心滴如意宝'(索达吉堪布译).香港: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2001年.第404、405、
445页.
70
第一章宁玛派九乘之顶的大圆满法介绍

(三)文殊之果
道之障碍者,乃不知本来性相,于诸凶恶之共显现,及贪着微细道之功力,
遂使入于魔障之中,若了悟其为无实,则发愿获得究竟果之身智。寂天云:“何
时欲得见,欲稍许启问,惟有圣文殊,无障愿得见。"如是也。见者,指平等而
住三昧之分,问者,慧观之义,以止观之道,得文殊究竟之果而成佛。为得如此,
故发愿无有障碍也。①龙钦饶降巴尊者在上面经文提到,一切魔障外形凶恶共相
皆为假相,依平等而住三昧,修止观双运,最终获得文殊究竟智慧之果而成就。
代表文殊菩萨智慧相应,已达解脱果位。
(四)任运之果
l、外喻清净虚空中,内之法性义虚空,密光明藏之虚空,当知三虚空意趣。
修持无二本体支,一切等性大圆满,无作取舍弃缘执,一切执着三有行,无有所
缘如虚空,亦无束缚与解脱。犹如镜中各种像,如是诸法为空性。十方虚空离基
性,如是诸法本解脱,水融入水无二性,如是心心性无别。回
2、方便智慧究竟后,身智事业任运成。法界性智不动摇,远离二取戏论边。
大圆镜智诸智圆,即是明空之现基。平等性智诸法同,轮涅无二大圆满。妙观察
智于所知,如所尽所不杂见。成所作智圆事业,于诸所知恒无碍。@ ‘

3、五部决定之自性,所化痴心净除时,密严刹土大日佛,法即清净法界智。
嗔心净故不动佛,我慢清净宝生佛,贪心净故无量光,嫉妒净故不空佛。回
4、无生光明藏之性,如晦日月没法界,细微智慧莲悬空,不念一切证果时。
不缘法性无迁变,自性本来清净分,称为不变金刚身,究竟基界尽法性。诸心心
所阿赖耶,趋入法界寂灭时,界智无二成一味,尔时具二净离戏。法界心性虚空
融为智慧一味,如三十日一般,此时灭尽一切戏论识聚,而遍知分不灭,故称为
融而不昧。即内明智慧入定分作为显现外明智慧的精藏,对于境及有境虽无执着, 奠

但无分别的殊胜智慧即称为寂灭法身。露
5、法界宫殿无生中,三时诸佛恒安住,互不照见法性故,称为自性深寂住,
此中诸佛一意趣,如瓶空间虚空一.
《密藏续》中云:“远离一者与多者,无有中边真如性,一切佛陀亦不见,
自然智慧无住现’’。基圆无变时不定,三时无时普贤时,平等圆满大法性,自性
本来清净性。法性自性大圆满,不可言思法界性。@
6、犹如空色不可思,三世诸佛之自现。智慧明点是指清净佛眼。 《真实名
经》云:“无垢唯一智慧眼。’’续中所说的“显现智慧之明点"是指自现刹土虹
光明相。。
7、主尊之数即化身,转世化身不可思,天界之中亦如是,于各自境梵天界,

o龙钦饶降巴‘大圆满虚幻休息论妙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年,第115页.
曲龙钦饶降巴.‘大圆满心性休息’(索达吉堪布译),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2001年,第791"-794页.
o同上,第79r7、825~826页.
o同上,第828~829页.
尊龙钦饶降巴‘大圆满心性休息’(索达吉堪布译),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2001年,第804----808页.
谚同上,第810、814、818页.
o同上,第820页.
71
第一章宁玛派九乘之项的大圆满法介绍

自在色究竟天间,显现各自本师相。∞
8、若无所化融法界,自现报身融法身,如若无有水容器,水月融入虚空中,
依于日期月融空,如晦日月无盈亏,若有所化如前现,此乃任运自成果。@
龙钦饶降巴尊者在以上内容总结三身任运,提到水融入水中,没什么差别,
水中之月方便示现,只是幻相,最终融入虚空,融而不昧,天空之月虽现盈亏本
质不变,说明了虚空法身幻化了报身及化身,代表无分别的自然智慧,本净澄明,
觉性开悟贪嗔痴慢疑,住平等法界,大圆满自性解脱,自性清净,产生五佛五智
相应的妙用,空色光明赫赫,智慧明点智慧眼,虚空镜中显万相,轮涅无二,本
超因果,成就大圆满三身任运之果。

第八节菩萨乘六度或十波罗蜜贯穿大圆满法的修行过程——从

巴楚仁波切<椎击三要》谈起

巴楚上师(巴珠仁波切,公元1808---,1887年)来自四川石渠县扎曲卡,多
钦哲・益西多吉大师称他为“老狗”,是藏区公认的大成就者,他的著作《三句
椎击》(《三句击要》)是大圆满法中彻却修法的精髓分析概括,巴珠仁波切以在
佐钦熙日森五明佛学院,宣讲<入菩萨行论》弘扬菩萨行着称,并着有《普贤上
师言教》,所以大圆满法修行中包括生生世世菩萨道,从出生有觉知力到圆寂都
努力学习实践更不能只将宁玛派九乘中第三乘菩萨乘,当作不究竟工夫,与外三
密修行时就不加重视,菩萨乘的禅定智慧,在显教中极为重视,是悟性主要源头,
从初地到十地法云地菩萨,累世修持逐步提升,只是禅宗修持特重顿悟,与宁玛
派类似。禅定禅修工夫深,提早获证菩提正觉。《:三旬击要》是禅修的精要工夫。
全文如下:
“三句胜义击要害。首先,自心放轻松,不即不离无妄念,于此境中无念松
坦时,骤然击心呼一啪,短强而有力。惊奇的!一切皆非,惊愣而洞然了达,明
澈通达难言说:法身之净觉当认知。第一要义即:直指净觉本来真面目。
这个法本讨论的是见解、禅定以及行为。事实上,见解是以三句话来呈现,
第一句话就是“直指净觉本来真面目"。在此背景中,就像稍早时所提的,见解
就是达到确定的感觉。
复次起住皆适宜,嗔或贪或乐或苦,恒常及短暂一切时,了知认持法身,本
昔澄明母子会。住于难说净觉中。一再去除乐、明、无念之觉受,骤降方便般若
字。禅定后得无差别,上座下座亦无别,恒常住于无别境。然于未得稳固间,舍
离吵杂重禅定,均分禅定上座时。恒久短暂一切时,保任唯是法身之自性,决定
除此无其它。
第二要义:断然确定仅此无他。是时贪嗔喜忧,骤起妄念无余者,了知中无
余痕。知是解脱之法身,譬如水中之书写,自起自灭续不断。所现即为赤裸觉空

中同上,第838页.
o同上,第847页.
第一章宁玛派九乘之顶的大圆满法介绍

之资粮。心中所涌即为法身王之力。无迹自净阿拉拉!现象生起与昔或相同,解
脱之法不同最重要。无此禅定即为迷惑道,具此即无禅定亦为法身境。
第三要义:信心稳固于念起即解脱。具此三要义之见解,结合悲智之禅定,
伴随菩萨之共行。三世如来虽聚议,无胜于此法教者。然后是叙述全文的出处:
明力法身伏藏师,于智慧界中取藏,迥异土石之精华,此乃极喜金刚遗嘱之法教,
三种传承之心要,咐与心子记持之,诚是深意与心语,诚是心语意扼要。扼要意
义勿轻持。万勿漏失此教授。此乃室利杰波殊胜法教。”∞本文三句要义:净觉产
生并稳固,结合悲智禅定,伴随菩萨之共行。可说是彻却法的圆满实践。(菩萨
道六度波罗蜜: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十度波罗蜜:舍离,持
戒,精进,般若智慧,忍辱,实相真谛,坚决,无私慈悲,平等心,布施)。
彻却禅修法包括本净与立断两大部分,培养自然智直觉、直观能力,不生后
天有为的或人为的分别意识,这种净觉是一种不破不立的观照力,本来面目是什
么就是什么,不分别善恶美丑,是一种无所住而生其心,是一种真空,是~种纯
净、纯然的感受,无思无为。这种修法为脱噶任运法打下坚实基础,也是感而遂
通天下的正行训练。
巴楚仁波切的《椎击三要》准确描述彻却禅修,他强调结合悲智禅定,应伴

随菩萨之共行。所以宁玛派九乘中第三乘一菩萨乘,不应只当作纯粹的第三乘,
菩萨道是后六乘包括大圆满法长期修持的共加行,地位崇高,不可轻视,大乘菩
萨慈悲喜舍,悲智双运,空性无愿中愿力自然广大,禅定内观,超越四禅,所以
笔者也认为内三密修行者应立志当菩萨,自度度人。特别大圆满法修行者前行中,
古萨里施身法就是一种菩萨道。菩萨道增加资粮道,加快业报,促进大圆满法修
行更快成就,从祖师们的教化行为表现可知,他们都在无私地实践忘我菩萨道。
本章总结
本章介绍宁玛派九乘及大圆满法的见修行果,最后并以菩萨道贯穿整个修
行。大圆满法从印度传到西藏,再传到汉地及全世界,其根本修持是大乘佛法的
核心见地与传承,以菩提自然智为中心,开展明空赤露及宝瓶童子身的修行,以
彻却本净立断及脱噶顿超任运方法为主,打通中脉四轮,认知四光脉,辅助三要
口诀(身坐姿、眼姿势、口禁语、呼吸、意不动),达到四灯(远通水光、明点
空光、法界清净光)四相(法性现前相、觉性增长相、明体进诣相或法性如量相、
法性穷尽相)显现,以三身自现、五身五智任运及虹化为修行成果的验证,注意
四直断是彻却法入门,圆满次第的中脉验相及四灌顶(宝瓶灌、秘密灌、智慧灌、
句义灌),是历代祖师特别注重的前行,脱噶看光有白关、黑关同样重要,大圆
满法正行强调无勤自然修、自然住,以蓝天虚空自然智印心,产生平等无分别智,
在渐进功法中无修元成、自然成。大圆满法看待轮涅无二如虚空,依本超因果(无
异熟)见地,修空分、明分(光明)、大悲周遍分,自在任运,消融粗业习气,
确认唯一法界光光相融,了悟自性清净、如来藏自性光明,自生、自明、自现、
自解脱,无自性中与祖师及诸佛菩萨法脉、法性、空性相融,菩提智光常照宇宙

。达赖喇嘛.《大圆满》(丁乃竺译).台:ll:-心灵工坊文化,2003年.第161~164页.
73
—— 第一章宁玛派九乘之顶的大圆满法介绍
———————————————————————————_=二二二二二二∑二=二=-——一
三界。此外,大圆满法正行产生的自然智慧与密教习惯的灌顶、念咒、看曼荼罗
等是不同的,通达以下十种无有,包括正见、三昧耶戒律、灌顶、曼荼罗、地、
道、事业、智、果和法性,无有勤与修,才是大圆满的见地,因为修到最后是无
修自然成的。

74
第二章大圆满法正行见地研究

第二章大圆满法正行见地研究(从北传佛经印证)
《西藏大藏经》的第六[乙]古怛特罗部分第一本书<一切法大圆满
菩提心普作王》,简称《普作续》或‘遍作续》,为大圆满法心部主要典籍
之一。其书名和内容,就已多次出现“大圆满"一词(笔者注:原文为dzogs
pa chen po,简写为“dzogchen")。例如:
一、《普作续》云:大圆满本超因果故,寻求而修无修、修不成。大萨堙!
欲求大者殷勤作观修,修作勤行不能成就大,大者本来就是自然智。①
二、《普作续》云:对于自然智境无分别,无须智性智境上勤求,大乐法身
与心为一体,无有前后三世之差别,圆满具足时处皆一体,一切一故于我皆圆满,
大圆满义于我皆圆满,见行事业本誓地道者,如前所说皆不需勤修,如是不明而
作勤修者,则与超越因果义相违。国
但是,许得存教授在‘隆庆饶降巴及其对大圆满法的评判》国一文的总
结中,和<西藏密教史》第五章第三节《大圆满法的主要内容和特点》④在
对大圆满法口诀部娘提法解说中,认为龙钦饶降巴尊者之时,才正式确定
大圆满法的名称,这个见解恐怕有误。
此外,萨迦班智达在1:三律仪详析》一书中说:“大圆满这个词没有出
现在任何一本有关印度起源的著作中,因此推论大圆满这个教法是毫无根
据的。”@这个立论也是有问题的。
因为,虽然“大圆满"三个字没有出现在大乘佛典中,但大圆满法的
修行内涵却是道地的大乘心法菩提心法脉,注重发菩提心与证悟菩提心。
大圆满法在早期发展就很强调菩提心证悟法性、空性光明、自然智慧。大
圆满法西藏最早的祖师毗卢遮那,从印度带回西藏的五本心部密续@,是了
解大圆满法修行见地的根本基础,且都以菩提心作为标题,跟<一切法大
圆满菩提心普作王》一样,强调菩提心。o<普作续》是更为通用流行的心
部经典,内容中多次提到“大圆满"这个名词。此外,宁玛派的修炼方法
是源自印度的一种瑜伽修炼方法,原称阿底瑜伽(梵文为百di,义为“最初
的、最重要的’’),佛教中瑜伽行派特别强调瑜伽相应,释迦牟尼佛时代开
始,就有瑜伽行者学习佛教义理寻求解脱,瑜伽也代表了见地与实际修炼
的功夫合一,即知行合一,也重视肉体中脉脉轮在修行中的变化与对人体

。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祥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150页.
o同上,第50~51页.
o许得存.‘隆庆饶降巴及其对大圆满法的评判',‘中国藏学'.1998年第三期.第99页.
∞索南才让(许得存).‘西藏密教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第334页.
o班班多杰.‘藏传佛教思想史纲》.上海:三联书局。1992年.第103页.
曲谈锡永.‘大中观论集>(下).香港:密乘佛学会,1998年.第4页.五本密续书名:‘菩提心觉性杜鹃'(‘六
金刚句》)、‘修菩提心>、‘菩提心抖擞'、‘菩提心大金翅鸟)、‘菩提心不枯大海>.
∞龙钦饶降巴.‘大圆满虚幻休息论妙车释、大圆满禅定休息论清净车释等合编>(刘立千译).北京:民族
出版社,2000年.第188页.‘普作续>云:“对我普作惟一性,随诸所欲而安名,或有名为菩提心,
或有名为天空界,或有名为自然智,或有名为是法身,或有名为圆受用,或安名为变化身,或安
名为一切智,或安名为一切法,或名四智或三智,或有名为五种智,或有名为界和觉,或名菩提
自然智,皆见本智我而说。”
75
第二章大圆满法正行见地研究

的影响。因此,佛教中就衍生出特别注重打通脉轮,辅助意识解脱的支派。
在大乘中甚至强调法报化三身的应用。早期不同祖师在传授阿底瑜伽时,
对法脉名称的称谓不同,后来逐渐演变,才统一称为“大圆满法",此称谓
后来广为通行,成为概括整个宁玛派最高修行内容的统称,涵括心部、界
部、口诀部的修行见地。笔者认为,不一定就是龙钦饶降巴尊者才正式确
立了“大圆满法”这个统称。现在一提到大圆满法,就包括了发菩提心与
证悟菩提心,已不像初期只强调菩提心,甚至阿底瑜伽的名称也比较少用
了。
至于大圆满法最高传承的普贤王如来,在唐朝翻译的《大乘入楞伽经》
就提到:“大慧,如不瞬世界、妙香世界及普贤王如来佛土之中,但瞪视不
瞬,令诸菩萨获无生法忍及诸胜三味。大慧,非有言说而有诸法。”∞不瞬
世界如来瞪眼不瞬,注视菩萨就令菩萨解脱,而经文虽提到普贤王如来,
但普贤王如来教导的详细修炼方法,没有说明。宁玛派大圆满法修炼刚好
补足了这个缺口与不足。但宁玛派普贤王如来代表本初佛,与《入楞伽经》
所提的普贤王如来佛见地、功能还是不同,比较像是《大方广华严经》中
法界毗卢遮那佛的角色取代,密教发展历史中建立五方五佛概念,将毗卢
遮那佛立在中央位置,而普贤王如来被认为是更原始本初佛。
大圆满法强调开悟自然智慧、虚空法性、无分别智、菩提心、无念无
住无作意、平等本净、本超因果、轮涅无二、觉性赤裸、自性清净、光明
如来藏、澄明本性、无自性、大悲周遍、无勤自然住、无修元成、自然任
运、消融粗身、自生自明、法界穷尽、三身五智、无有、烦恼自解脱、三
身自现、金刚宝瓶身等等。这跟大乘佛法强调的重点完全一致,理念已融
入众多显密经论之中。只是大圆满法另有独特的四光脉(包括双眼智慧脉)、
中脉验相、四灯、四相、童子瓶身、虹光化身等修炼,为空性、法界究竟
解脱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佛法八万四千法门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法脉分支,
可以达到即身(一世)解脱。
此外,大圆满法虹光化身修炼特质,与《阿朗佛国经》中阿朗如来与
众多大菩萨、阿罗汉们,修炼产生的显化现象几乎一致。而长期以来,大
圆满法又与来自阿朋佛国的金刚萨缍关系密切,连中阴身救渡也以金刚萨
垤净土为归去处,因此,大圆满法应是东方阿朗(妙喜)佛国的重要修行
方法。笔者将在第四章讨论。
阿底瑜伽大圆满法包括心部、界部、口诀部三大部分密续,另外口诀
部又分成彻却与脱噶两部分修炼,大圆满法见地与汉地显教经典修行见地
完全可以相融,目前研究者少,笔者是汉地学术界中,首度更完整去论述
与整理者,详见本章至第六章内容及附录一、二、三,足以启发未来更进

。‘大乘入楞伽经'卷第三,集一切法品第二之三,大周实叉难陀译,‘大正藏》第十六册,第603页上.实
叉难陀重视意译,强调简约顺畅。<楞伽经'最早在刘宋元嘉二十年(公元443年)由印度僧人求那跋陀罗
译出,全称‘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四卷,四品,品名均为<一切佛语心品》之一、之二、之三、之四.此
译文辞简古,不容易阅读。
76
第二章大圆满法正行见地研究

一步深入互通研究。
大圆满法的见修行果中,有哪些基本修行“名相”需要了解的愈透彻愈好呢?
这种觉知、闻思修过程,影响解脱究竟成就。笔者特别从龙钦饶降巴尊者著作中
找出关键名词语句与北传佛经互证,更能了解大圆满法在佛教中修行价值所在。
当然,本部法的理论根据遍布整个大乘佛典中,不只在《阿毗达磨大乘经》,以
下笔者将一一分析引证,也补充班班多杰老师在《藏传佛教智慧境界》一书中提
出的观点。国
宁玛派大圆满法修行发展历史上,龙钦饶降巴尊者是公认承先启后的集大成
者。龙钦饶降巴尊者著作中,有关大圆满法的论述,有七宝藏论中的《旬义宝藏
论》、《实相宝藏论》、《胜乘宝藏论》、《法界宝藏论》、《窍诀宝藏论》、《如意宝藏
论》、《宗派宝藏论》及<上师心滴如意宝》、《大圆满心性休息》、‘大圆满虚幻休
息>、‘大圆满禅定休息》及<心性自解脱论》、<法性自解脱论>、<平等自解脱论》、
‘空行心髓总集》、《毗玛心髓总集》、‘大疏・光之轮》、《菩提心遍作王之讲解・虚
空明净》、‘大疏・光之网》、《讲义・法身自现》、《中阴光穗》、<甚深极滴》、《空
行极密心要》、《口诀金箧》等等。@此外,《四法宝篁》也提到一些,本章笔者只
引用尊者部分著作内容,说明修行的关键见地。
大圆满法修行在印度祖师吉祥狮子(注:祖师为汉人,到印度求法,在印度
弘法)时,修行见地方法已大致完备,将口诀部分成外、内、密、心髓(宁提)
四部分。大圆满法心部提出自性清净、自性成佛、心生万法的唯识见解;界部提
出法界、法性、普贤法界,无自性、中观般若经、华严经见解;口诀部实证菩提
空性、任运法界、成就法报化三身、五身五智,无执无分别自性、无自性概念,
光明大悲,光光相融,在无自性中,自性妙用佛号、进出创造各佛国,以实证自
然智、本觉智光为基础入门,并究竟穷尽法性,为如来藏、佛性、真如妙用。
扎呷的《藏文大藏经概论》一书中第二章“初期译经编目概况”@,以及夏
鲁寺布顿大师(公元1290.1364年)著作<布顿佛教史》第六章“藏地所译显宗
经论目录’’④中提到从藏王松赞干布到赤松德赞时期已翻译<大般若经》、《华严
经》(大方广类)、l:大宝积经》、I:法华经》、《楞伽经》、《贤劫经》、<律藏》、<大
集经》、《阿毗达磨论藏》、《:解深密经》、<现观庄严论》、<正法念处经》、‘入菩萨
行论》、‘大乘庄严经论》、中观派龙树著作‘中观根本智论》、l:正理六十论》、《:空
性七十论》、《集经论》及密宗修习次第的《二十曼奈罗仪轨》、《杂论》,有关圆
满次第的{:五次第论》及《医方明论一百剂》,有关国王大臣教诫的‘一百智论》,
历算方面的{:顺缘起惟一经论》等,唯识瑜伽行派无着的《五部地论》(瑜伽师
地论),世亲大师的《十地经论》、<大乘庄严经论注释》、《唯识三十颂疏》、《唯
识二十颂疏》、<法与法性论注释》等,法称大师的《因滴论》、《净理论》等以及

。班班多杰.‘藏传佛教智慧境界'.台北:大千出版社,2002年.第69页.。无始时来界,一切法等依,由
此有诸趣,及涅粲证得。”请参考第六章第一节。
。拉喇・索朗曲珠.‘发现雪山的全知法王》(李学愚译).台北:大干出版社, 2008年.第235-241页.
o扎呷.<藏文大藏经概论'.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 2008年.第32~50页.
审布顿.‘布顿佛教史》.(蒲文成译).台北:大干出版社, 2006年.第240~299页.
77
第二章大圆满法正行见地研究

由汉文转译的《大般涅粲经》等。以及寂护的《中观庄严论》、莲花戒的《中观
光明论》。以及密续《幻变经》、《集经》、《心品》等等。在较晚期西藏大藏经根
据存留的《丹噶目录》编辑,并将律部、般若部、华严部、宝积部、经部放在密
续怛特罗前面章节∞。这些经典的印证,都对大圆满法的修行起到关键的作用。
在赤松德赞时期,莲花生大士、无垢友大师及毗卢遮那祖师等人,从印度到
西藏传播宁玛旧派及大圆满法各种修炼时,大乘佛经《大般若经》、《华严经》(大
方广类)、《大宝积经》、《法华经》、《楞伽经》、《贤劫经》、《律藏》、《大集经》、
《阿毗达磨论藏》、《解深密经》、《中论》、《十地经论》、《大乘庄严经论注释》、
《唯识三十颂疏》等已在藏地翻译流传,当时藏王已接受大乘佛法,礼请寂护大
师传播印度显教,并延请莲花生大士入藏以压制苯教,又请摩诃衍那传播汉地禅
宗。经典记载,藏王赤松德赞及太子牟尼札波、国师酿万登珍桑波等五人接受了
无垢友大师的传承⑦,藏王及妃予益西措嘉等著名君臣二十五人接受了莲花生大
士的指导而成就,国王最后也接受了毗卢遮那祖师的传承@。他能够接受宁玛派
修炼,这表明大圆满法(阿底瑜伽)见地自然已含摄了佛法精髓。
此外,刘立千居士在《大圆满法语浅解》一书的附录一“汉文佛典中与大圆
满见相合之法语浅解"④,作了一些《楞严经》、《华严经》及禅宗等相关名词解
释,但是没有与藏文典籍做相同名词深入比较,且有些名词不是大圆满法专用词
汇,笔者觉得对汉地佛教与藏传佛教的融合有所缺憾,因此,特别从龙钦饶降巴
尊者著作中整理三十八个名词,解说大圆满法实修见地,印证大圆满法实是继承
大乘修持心法,并希望抛砖引玉,以启发未来学者进一步研究。其中为了达到四
相究竟,穷尽法性相,使用四光脉(包括双眼智能脉)修持,是大圆满法脱噶特
殊之处,北传佛经未提到,而童子瓶身与《大般涅粲经》金刚宝瓶身不完全相同,
强调了“童子”。另外,由于材料甚多,所以将部分重要文献放在论文后面,当
作附录一参考,颇值一读。至于龙钦饶降巴尊者著作中引用的北传佛经,以大乘
心法印证大圆满修持的部分,笔者将在论文结语及附录一最后一段再度提出说
明,作为补充。

第—节自然智慧、本净、无分别智、无破无立、唯一

自然智慧的培养,是宁玛派三身成就、最终解脱的关键,也是菩提觉悟的关
键,更是大乘佛法自性涅巢成佛的基础,因此笔者将其列在首位讨论。
一、龙钦饶降巴尊者著作与引用的典籍对大圆满法自然智慧、本净、无分
别智、无破无立、唯一的见解(请参考附录一)
(一)自然智慧
1.自然智为三世诸佛密意
觉性大界实义之真界,三世诸佛密意唯一处,不缘多种亦离少戏论,此即不

。日本东北帝国大学法文学部编.‘西藏大藏经总目录’.东京:珠式会社平文社, 昭和45年(1970年).
。龙钦绕降巴尊者.‘上师心滴如意宝'(索达吉堪布译).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t5,2001年.第25页.
国纽修堪仁波切蒋扬多杰.<大圆满传承源流蓝宝石>(上).台北:全佛文化出版社.2002年.第154~156页.
西刘立千‘大圆满法语浅解》.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148"-"178页.
78
第二章大圆满法正行见地研究

动菩提精宫殿,只自然智余者不能住。①
2.自然智慧超诸因果乘门
自然智慧由内而起现,遂从因果有相暗中醒,善恶云聚悉皆无有故,法界虚
空胜义日出现,此即究竟实义之肯定,以十无有自性(注:虚空十种自性者:正
见、三昧耶、灌顶、曼荼罗、地、道、事业、智、果、法性。通达此十无有,即
是大圆满之见。)而抉择,超诸因果乘门最殊胜。圆
3.自然智是唯一肯定者
唯一肯定即自然智性,无始亦复无终之真界,一切包罗一切戏论灭,诸法法
性住实义心要。@
(二)本净
《实相宝藏论详释》提到:大圆满自然智中全无所得,住于空明大元成者,
即住于元始界之大本净故,此则名为法身本位之密意.回
(三)无分别智
《普作续》云:
往昔过去诸如来,除自心外不求余,除原来外不修造,不以分别修三昧,以
不分别心成就,现住世者后来者,无念平等则成就。@
(四)无利e无立
龙钦饶降巴尊者在‘句义宝藏论广讲》提到:“现见验相境界增长时,身如
疼痛所苦之人,无羞愧和爱美之想,此种情景是由风已得入中脉而产生,此为大
圆满无破无立之义已入于全身。又由秘密灌顶使其全身清净和由无戏论灌顶所得
智慧依其本规而显现也。其言语犹如疯子涌现自言自语,是从语言清净于自境中
而产生也,此为大圆满不可言说之义入于语之妙光中,故无戏论之义而断于内也。
心如七次中毒之人,失去忆念,是由心解脱于无生界中而产生,此为大圆满无生
自解之证悟。外来入于内心都是戏论,而不是自心本有的智慧也。@
(五)唯一
1.唯一自然智
着一切法以唯一自然智为关键,其中境心亦以唯一自然智为关键。o
2.唯一心要
本性大圆满之一切法门总摄为心部、界部、窍诀部三种,又收摄为自体本净
界,本性元成界,不灭随现界,远离因果作勤界,迷障体上清净界,见修本初清
净界,无作远离净治染污界,密意无有障隔界,诸法本地解脱界九种。又总为无
有、平等、元成、唯一之义心要,以此四不变纲收束为四大纲。@

o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119页.
o同上,第47页、59页.
国同上,第136页.
西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33页.
o同上,第92~93页.
o龙钦饶降巴.‘句义宝藏论广讲》(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320~322页.
o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126页.
o同上,第163页.
79
第二章大圆满法正行见地研究

二、北传佛经相关内容(请参考附录一)
在北传佛经大乘佛法中,自然智慧、本净、无分别智、无破无立、唯一培养
是成佛重要关键之一,笔者举例如下:
(一)自然智慧
1.如来有大慈悲,无诸悭倍,亦无所畏,能与众生,佛之智慧、如来智慧、
自然智慧,如来是一切众生之大施主。汝等亦应随学如来之法,勿生悭恪。①尔
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若欲住佛道,成就自然智,常当勤供养,受持
法华者。其有欲疾得,一切种智慧,当受持是经,并供养持者。圆
2.如来不思议,大威德法门,佛子,菩萨摩诃萨,闻此法已,则能以平等
智,知无量法,则能以正直心,离诸分别,则能以胜欲乐,现见诸佛,则能以作
意力,入平等虚空界,则能以自在念,行无边法界,则能以智慧力,具一切功德,
则能以自然智,离一切世间垢,则能以菩提心,入一切十方网,则能以大观察,
知三世诸佛,同一体性,则能以善根回向智,普入如是法,不入而入,不于一法,
而有攀缘,恒以一法,观一切法,佛子,菩萨摩诃萨,成就如是功德,少作功力,
得无师自然智。@
3.如是大悲,建立如来自然智慧,以是因故名为大悲,童子当知。④
尔时欣毗婆舍那天子,以偈赞日,“佛依毗舍那,能视一切法,菩萨随顺学,
成就自然智。”固

4.此如来藏相应法,若智菩萨能思惟,一切有情胜法性,速疾觉悟自然智。
面 .

(二)本净
1.尔时释提桓因白佛言,世尊,般若波罗蜜者,甚深微妙难晓难了难解难
知不可思议,以本净故。o
2.濡首!以诸法本净,其相本空,亦无处所,亦无巢窟,无色无像,诸法
悉等如虚空。@
3.众生佛性则不如是假于文字然后清净,何以故,性本净故。回
阿难,若能谛观十二因缘,究竟无我深入本净,即能远离三界大火。口
4.由瑜伽本净,是故超彼岸,以化佛现迹,为天人亦业,佛非彼此现,犹
如于日月,住于圆应智,离欲现人间,异类诸外道,随宜悉调伏。¨
(三)无分别智

‘妙法莲华经》卷四,嘱累品第二十二,‘大正藏》第九册,第52页.
‘妙法莲华经》卷四,法师品第十,‘大正藏>第九册,第3l页.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五十二,如来出现品第三十七之三,‘大正藏>第十册,第277页.
tX宝积经)卷四十一,菩萨藏会第十二之七四无量品第五,‘大正藏》第十一册.第237页下.
‘大宝积经>卷七十,菩萨见实会第十六天予赞偈品第二十三,‘大正藏>第十一册.第396页下.
‘大方广如来藏经》,‘大正藏>第十六册.第464页下.
‘放光般若经》卷十四,摩诃般若波罗蜜释提桓因品第六十三,‘大正藏'第八册,第99页上.
‘佛说濡首菩萨无上清净分卫经》卷上,‘大正藏>第八册,第743页上.
‘大般涅集经》卷八,文字品第十三,‘大正藏》第十二册,第665页.
‘大般涅粲经后分》卷上,大般涅粲经遗教品第一,‘大正藏》第十二册,第901页.
‘大乘密严经》卷上,密严道场品第一,‘大正藏》第十六册,第749页.
80
第二章大圆满法正行见地研究

1.法性清净云何求?无分别智而能证。①
2.大德当知!诸佛境界寂静离说,无分别智及后所得之所能了。@舍利弗!
诸佛境界寂静无说,后无分别智之所能了。@
3.菩提之性则无分别,无分别智分别无穷。无穷之相唯分别灭,如是义相
不可思议,不思议中乃无分别。回
4.是故菩提心最胜,善知法界真实性,无分别智不可说,能破众生怖畏想。

(四)无破无立
北传佛经只有一例是以道前道后、中道照物不破不立,与大圆满法的本净自
然智有关。举例如下:所有智慧为俱破摄,人等福善为俱立收,……不破不立,
故一念圆观,具性具修含权含实,思议不绝莫造其门,入中道已双照等者,道前
自行既以二谛,资发于中,道后利他亦复如是,照真则以真身益物,照俗则以应
身赴机。@
(五)唯一
1.以能了知法界相故,知一切法唯一相故,能平等入三世道故,能说一切
无边法故。o
2.我以众喻明空义,是知三界唯一心,心有大力世界生,自在能为变化主。

3.舍利弗!汝等当一心信解受持佛语。诸佛如来言无虚妄,无有余乘,唯
一佛乘。@
4.一切诸法无有生,智者当知唯一相,彼一切法无生者,当知是法无有名,
一切诸法无有生,其生本来不可得,此亦是其总持门,是阿字门应当入。o
5.妙生当知,清净法界者,譬如虚空,虽遍诸色种种相中,而不可说有种
种相。体唯一味,如是如来清净法界,虽复遍至种种相类,所知境界,而不可说
有种种相,体唯一味。¨
6.空是十方诸佛深奥之藏,唯一涅粲门更无余门,能破诸邪见戏论,是相
应不可坏不可破,是故名为第一。旺
7.独一坚固金刚性,初生已作有情主,现空性中自超出,胜智妙智如大火,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一,皈依三宝品,‘大正藏》第八册,第868页.
口‘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五百六十七,第六分现相品第八,‘大正藏)第八册,第946页中.
曲‘胜天王般若波罗蜜多经>现相品第七,‘大正藏'第八册,第710页.
o‘金刚三昧经>如来藏品第七,<大正藏》第九册,第371页.
o‘大方等大集经》卷八,海慧菩萨品第五之一,‘大正藏》第十三册,第47页.
o‘观音玄义记>卷七,‘大正藏>第34册,第915页上.
o‘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二十一,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大唐般若译,‘大正藏'第十册.第757
页下.
o‘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第八,观心品第十,大唐般若译,‘大正藏>第三册.第328页上.
曲‘妙法莲华经>卷第六,妙法莲华经方便品第二,后秦鸠摩罗什译,‘大正藏》第九册.第7页下.
・‘大宝积经》卷第六十五。菩萨见实会第十六之五,紧那罗授记品第十一,北齐那连提耶舍译,‘大正藏'
第十一册.第374页上.
u‘佛说佛地经>,大唐玄奘译,‘大正藏'第十六册.第721页上.
12‘大智度论)释习相应品卷第三十七,圣者龙树造,后秦鸠摩罗什译,‘大正藏》第二十五册.第334页
下.
81
第一章大圆满法正行见地研究

以大光明遍照耀,以智慧明令显现,是有情灯智慧炬,具大威势显光明。回
三、总结比较讨论
(一)自然智慧
1.从上文及附录一中,大圆满法自然智慧的培养与觉悟,是三世诸佛唯一
密意回,总摄一切根本菩提心,无分别平等心,超越善恶见修@,是自然智的表现,
自然智慧超越勤修炼④,无灌顶、念咒、曼荼罗、手印、事业、智慧、法界等等⑤,
是本净元成,是觉空智慧无有所作,自性清净光明如来藏,自然智慧无有因与缘
@,自然解脱智慧中解脱,本超因果,故对因果论者应秘而不宣,无一切戏论。。
最终到达三身任运境界,无执无住,是大圆满法修行成就的关键。
2.在大乘佛典中,《妙法莲华经》、《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大乘悲分陀利经》、
《大方广佛华严经》、《佛说罗摩伽经》、《大宝积经》、《胜天王般若波罗蜜多经》、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佛说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罗蜜多经》、‘大方等大
集经》、《大方广如来藏经》、《信力入印法门经》等都很重视自然智,其中《妙法
莲华经》、《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佛说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罗蜜多经》、
《信力入印法门经》、《大宝积经》、《胜天王般若波罗蜜多经》认为自然智是佛的
智慧,此外,<大方广佛华严经》、《大方等大集经》、《佛说罗摩伽经》、《大乘悲
分陀利经》、<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等认为是菩萨努力的方向。大乘经典中,《妙
法莲华经》认为诸佛法性身具本觉自然智@,《大宝积经》中认为如来自然智具无
边功德,寂静无戏论,身意皆清净@,具有大悲心的特质@。此外,《大方广佛华
严经》描述自然智是无师自然智11,在《大宝积经》中也记载,无师自然智能破
无明烦恼,超于天人,最为殊胜稀有,利乐一切世间12。在《胜天王般若波罗蜜
多经》中,将自然智、无碍智、平等智、无师智并列,具有大悲心特质¨。<大
方广华严经》又提到,菩萨是以大悲为首,趣向无碍智,随顺自然智,能受一切
佛法,以智慧教化一切,广大如法界,究竟如虚空H。所以,自然智慧的训练养
成,在大乘佛法中是成佛涅檠解脱的关键。大圆满法与大乘佛法追求的目标一致,
只是大圆满法是通过特殊的修炼方式,来实证期望达到的自然智慧,然而大乘佛
法追求的自然智运用所谓八万四千法门,只是究竟解脱的速度快慢不一罢了。
(二)本净

西‘圣妙吉祥真实名经》卷第八十六,元释智译,‘大正藏》第二十三册.第827页下.
∞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1 19页.
o同上,第24~25页.
固同上,第6I页.
o同上,第47页、59页.
毋同上。第30页.
o同上,第136页.
・‘妙法莲华经>卷四,法师品第十,‘大正藏》第九册,第3l页.
童‘大宝积经>卷三十三,出现光明会第十一,‘大正藏)第十一册,第182页.
・‘大宝积经)卷七十,菩萨见实会第十六天子赞偈品第二十三,‘大正藏》第十一册.第396页下.
11‘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五十二,如来出现品第三十七之三,‘大正藏》第十册,第277页.
12‘大宝积经》卷四,第二无边庄严会无上陀罗尼品第一,‘大正藏》第十一册,第20页.
13<胜天王般若波罗蜜多经》卷四,现相品第七,‘大正藏》第八册,第709页.
14‘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二十三,十地品第二十二,‘大正藏》第九册,第544页.
82
第二章大圆满法正行见地研究

1.大圆满法彻却本净思想是修行的基础,本净的意思是自然智中全无所得
①,如虚空原始清净,本性元成@,无勤自然成就@,本净要以平等无分别心为基
础,由于本净,禅修才能立断,为脱噶修炼打下根基,本净也有自性清净的意思,
是如来藏自性清净,或无污染的阿赖耶识,是瑜伽行派修炼成就的重点。
2.大乘佛法中,《放光般若经》④、《:道行般若经》@指出般若波罗蜜本净;《大
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大般涅粲经》⑦、《究竟一乘宝性论》@、《:摩诃般若波
罗蜜经》@指出心性本净,与大圆满法中的本净是自性清净一致;《光赞般若经》
@、《佛说濡首菩萨清净分卫经》¨指出诸法本净,其相本空,与大圆满法中的本
净涵义是全无所得如虚空的观念一致;《大乘密严经》指出瑜伽本净,所以超越
彼岸,以化佛出现12;《佛说魔逆经》指出泥洹(涅粲)本净,生死不二13;《菩
萨璎珞经》指出本净三味,令一切众生悉见过去未来现在诸法本末,复令众生见
诸佛无量世界诸佛世尊14;‘佛说如来兴显经》指出本净自然,则为佛矣b,这与
大圆满法证得本净自然智,自得究竟解脱的观念一致。
(三)无分别智
1.龙钦饶降巴尊者在<实相宝藏论》中认为,“一切觉性之法要远离我执分
别之心”16,并引用《普作续》的“不以分别修三昧,以不分别心成就”,另提
出“无分别心平等则成就"17,因本净自然智产生的虚空无分别,是大圆满法修
炼的特色。
2.在《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中提到“无分别智能证法性清净”18;
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19、《胜天王般若波罗蜜多经》20中提到“无分别智
能了知诸佛境界寂静离说’’;在《:金刚三味经经》中提到“无分别智分别无穷,
无穷之相唯分别灭”2l;另在‘大方广华严经》中提到“无分别智知一切分别"
22,“无分别智善分别故,一切世间法不能染’’23;在《大方等大集经》中提到“菩

。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33页.
∞同上,第106页.
o同上,第52~53页.
国‘放光般若经'卷十四,摩诃般若波罗蜜释提桓因品第六十三,‘大正藏》第八册,第99页上.
@‘道行般若经>卷九,摩诃般若波罗蜜累教品第二十五,‘大正藏》第八册,第469页中.
o‘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一,皈依三宝品第一,‘大正藏》第八册,第868页.
o‘大般涅粲经》卷八,文字品第十三,‘大正藏》第十二册,第665页.
o‘究竟一乘宝性论》卷二,僧宝品第四,‘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824页下.
母‘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一,初品第一,‘大正藏》第八册,第537页中.
o‘光赞般若经'卷六,摩诃般若波罗蜜三味品第十六,‘大正藏>第八册,第188页下.
¨‘佛说濡首菩萨无上清净分卫经'卷上,‘大正藏》第八册,第743页上.
12‘大乘密严经’卷上,密严道场品第一,‘大正藏>第十六册,第749页.
u‘佛说魔逆经’,‘大正藏》第十五册,第l 12页上.
H‘菩萨璎珞经’卷五,本末品第十五,‘大正藏>第十六册,第4l页下.
培‘佛说如来兴显经》卷四,‘大正藏》第十册,611页中.
K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58~59页.
17同上,第92~93页.
IS‘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一.皈依三宝品,‘大正藏'第八册,第868页.
19‘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五百六十七,第六分现相品第八,‘大正藏》第八册。第946页中.
∞‘胜天王般若波罗蜜多经》现相品第七,<大正藏》第八册,第710页.
21‘金刚三昧经'如来藏品第七,‘大正藏)第九册,第371页.
丝‘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五十五,离世间品第三十八之三,<大正藏》第十册,第288页.
23‘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二十三,十地品第二十二之一,‘大正藏》第九册,第542页.
第_章大圆满法正行见地研究

提心最胜,善知法界真实性,无分别智不可说,能破众生怖畏想”①;在《佛说
文殊尸利经》中提到“尽智者得智无分别"⑦;在《佛说无上依经》中提到“圣
人行处无分别智之境界,故名第一义"@;在《瑜伽师地论》中提到“诸菩萨诸
佛世尊入法无我,入已善净于一切法离言自性假说自性。平等平等无分别智所行
境界,如是境界为最第一”固,在《成唯识论》中提到“依大乘经勤修行者,皆
能引得无分别智,能正对治一切烦恼"@;在《究竟一乘宝性论》中提到“如来
寂静法界身,以无分别智境界故,唯自内身法界能证”@;在《摄大乘论释》中
提到“心及心法不行故,是无分别智者,住灭受想定等应是无分别智”o等。
3.讨论:因此,大圆满法修行中,菩提觉性产生的无分别智,善知法界真
实性,与《大方等大集经》理念一致,《普作续》提到的“无分别心成就三昧”,
与‘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中提到的“无分别智能证法性清净”一致,也跟《胜
天王般若波罗蜜多经》中提到“无分别智能了知诸佛境界寂静离说",及《究竟
一乘宝性论》中提到的“如来寂静法界身,以无分别智境界故,唯自内身法界能
证疗,非常接近。大圆满法强调菩提智慧开悟空性,获得无分别智,跟《佛说文
殊尸利经》中提到的“尽智者得智无分别”概念类似。大圆满法修持重视大乘法
界法性及空性心法,与《成唯识论》中提到的“依大乘经勤修行者,皆能引得无
分别智,能正对治一切烦恼"一致。
(四)无破无立
1.龙钦饶降巴尊者认为,“现见验相境界增长时,身如疼痛所苦之人,无羞
愧和爱美之想,此种情景是由风已得入中脉而产生,此为大圆满无破无立之义已
入于全身。又由秘密灌顶使其全身清净和由无戏论灌顶所得智慧依其本体而显现
也。其言语犹如疯子涌现自言自语,是从语言清净于自境中而产生也,此为大圆
满不可言说之义入于语之妙光中@"上文提到中脉明点产生时,依无破无立的心
境,坦然接受全身气脉运行,加上秘密灌项及无戏论(智慧)灌项,清净喉轮,
出现胡言乱语,之后归于清净。这里所讲的不破不立是一种修行境界。
2.不破不立应与本净自然智、平等无分别智一起看待,破立是一种抉择,
大圆满法不选择破立,直观对待善恶美丑,习气慢慢沉淀、消融,与中观应成派
只破不立不同,宁玛派使用如来藏自性清净学说,为瑜伽行者的实修实证,也不
是唯识派主张的万法由心生,它仍强调十二缘起,无自性学说。
(五)唯一
1.龙钦饶降巴尊者在<实相宝藏论详释》中提N-“一切法以唯一自然智为

毋‘大方等大集经》卷八,海慧菩萨品第五之一,‘大正藏>第十三册,第47页.
・‘佛说文殊尸利经',‘大正藏》第十四册,第514页.
・‘佛说无上依经》卷上,如来界品第二,‘大正藏’第十六册,第470页.
够‘瑜伽师地论’卷三十六,弥勒菩萨说本地分中菩萨地第十五初持瑜伽处真实义品第四.‘大正藏>第三
十册,第486页.
・‘成唯识论》卷三,护法等菩萨造,‘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14页.
・‘究竟一乘宝性论》卷四,‘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838页中.
o‘摄大乘论释>卷八,增上慧学胜相胜语第八之一,‘大正藏》第三十七册,第307页中.
・龙钦饶降巴.‘句义宝藏论广讲》(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320"--322页.
84
第二章大圆满法正行见地研究

关键。”①又提到:“复次宣说唯一之本性,唯一觉性一切诸法根,种种显现于一
中不动,说为唯一根本自然智,……一本觉中起现轮涅二,唯一根本胜义菩提心,
明与无明唯幻化差别。”⑦认为自然智是唯一关键,由菩提心证得,并提到:“而
菩提心及作用唯是一界故,于菩提心中全无胜劣可得。<普作续》云:佛与有情
诸业与习气,除菩提心外别无余法。"@所以菩提心也是唯一根本胜义,此外尊者
引用《珍宝镶嵌续》解说唯一明点:“自己心脏之坛城,唯一明点本自圆,本来
即住大圆义,秘密义是圆觉性,明点空寂之炬光,自然界光此二者,远离空与不
空边。无有功用现实住,为境界圆故自住。”∞也提到四灯中之两灯明点空光、自
然界光的修行概念,此外,尊者在《实相宝藏论详释》又提到:“本性大圆满之
一切法门总摄为心部、界部、窍诀部三种,又收摄为自体本净界,本性元成界,
不灭随现界,远离因果作勤界,迷障体上清净界,见修本初清净界,无作远离净
治染污界,密意无有障隔界,诸法本地解脱界九种。又总为无有、平等、元成、
唯一之义心要,以此四不变纲收束为四大纲。@将大圆满法总摄为四大纲领:无
有、平等、元成、唯一,加以讨论。
2.在《大方广佛华严经》中提到:“以能了知法界相故,知一切法唯一相故,
能平等入三世道故,能说一切无边法故。"@另在《佛说佛地经》提到:“清净法
界者,譬如虚空,虽遍诸色种种相中,而不可说有种种相。体唯一味。’’o可知唯
一法界。在<小品般若波罗蜜经》中提到:“须菩提!法性唯一,无二无三,是
性亦非性非作。须菩提!菩萨能如是知,则离诸着。"@这里提到唯一法性。在《大
般若波罗蜜经》中提到:“一切法本性唯一,能证所证不可得故,善现当知。诸
法一性即是无性,诸法无性即是一性,如是诸法一性无性是本实性。"@这里提到
本性为无性,无性为唯一。在《佛说最上根本大乐金刚不空三昧大教王经》提到:
“一切坚固相应者,谓一切法自性坚固,原始至终唯一真智,自性坚固自体无别
故。’’@这里提到唯一真智自性坚固,与大圆满法唯一自然智、唯一菩提心概念一
致。在《大宝积经》中提到:“一切诸法无有生,智者当知唯一相,彼一切法无
生者,当知是法无有名,一切诸法无有生,其生本来不可得,此亦是其总持门,
是阿字门应当入。,,11这里指出一切诸法唯一无生,此外《妙法莲华经》提到:“无

毋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于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126页.
o同上,第116页.
o同上,第89页.
国同上,第170页.
o同上,第163页.
o‘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二十一,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大唐般若译,‘大正藏>第十册.第757
页下。
o‘佛说佛地经》,大唐三藏法师玄奘译,‘大正藏'第十六册.第721页上.
o‘小品般若波罗蜜经》卷第四,叹净品第九,后秦鸠摩罗什译,‘大正藏》第八册.第552页上.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四百三十六,第二分清净品第四十,大唐玄奘译,‘大正藏>第七册.第196
页中.
・‘佛说最上根本大乐金刚不空三昧大教王经'卷第六。一切如来大三昧曼孥罗仪轨分第二十二,北宋法
贤译,<大正藏>第八册.第819页中.
¨‘大宝积经》卷第六十五。菩萨见实会第十六之五.紧那罗授记品第十一,北齐那连提耶舍译,‘大正
藏)第十一册.第374页上.
85
第二章大圆满法正行见地研究

有余乘,唯一佛乘。"∞在《大智度论》提到:“空是十方诸佛深奥之藏,唯一涅
粲门更无余门。”@虚空是唯一涅粲门。在《大宝积经》提到:“一切诸佛唯是一
佛,说无量佛是名神变,一切佛土唯一佛土,说无量土是名神变。”@指出一切诸
佛唯是一佛变现。在《大乘本生心地观经》指出:“三界唯一心。’’④在《圣妙吉
祥真实名经》指出:“独一坚固金刚性,初生已作有情主,现空性中自超出,胜
智妙智如大火。"@说明金刚手菩萨(文殊菩萨化身)为金刚秘密主,具有非常坚
固的法界智慧,文殊菩萨是大圆满法的持有者,在第三章讨论。在《究竟一乘宝
性论》提出:“诸佛如来不生不灭寂静不二,离垢法身故,以唯一法身究竟清净
处故。"@显示诸佛如来唯一法身究竟清净。在《大方等大集经》提到:“智者修
禅智,出世住实际,不染于诸法,离一切分别,不分别诸法,不见有众生,诸唯
一相,得见佛境界,无量菩萨众,安住此法性。"⑦也指出禅智安住唯一法性,法
性智即自然智慧、本然智慧、内证智、无分别智,为大圆满法修行的鹄的。

第二节虚空、无有、无修元成、无住、无念无作意、无勤自然

一、龙钦饶降巴尊者著作与引用的典籍对大圆满法虚空、无有、无修元成、
无住、无念无作意、无勤自然住的见解(请参考附录一)
(一)虚空
1.大圆满之见行者,与修因果不相同,此即见修行菩提,犹如虚空之本性,
谁对虚空超思度,若有作起思度心,菩提如空无有成。@
2.《声应成续》云:“显观对境之性相,蔚蓝色之天空中,光与颜色及法界,
明现五智之自现。"
如是于外境太虚之空中显现内境法界者,此则名为“现空无二之界’’。回
3.无有虚空中十种自性
虚空中十种自性者:正见、三昧耶、灌项、曼荼罗、地、道、事业、智、果、
法性。通达此十无有,即是大圆满之见。
《普作续》云:
善提心者犹如大虚空,犹如虚空心性法性中,无见无修无所护本誓,不勤事
业亦无智慧障,不净诸地亦无所行道,无微细法无二无和合,于心无有了义教抉

∞‘妙法莲华经》卷第六,妙法莲华经方便品第二,后秦法师鸠摩罗什译,‘大正藏’第九册.第7页下.
口‘大智度论>释习相应品卷第三十七,圣者龙树造,后秦鸠摩罗什译,‘大正藏>第二十五册.第334页
下.
孽‘大宝积经>卷第八十六,大神变会第二十二之一,大唐菩提流志译,‘大正藏》第十一册.第493页下.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第八,观心品第十。大唐般若译。‘大正藏》第三册.第328页上.
・‘圣妙吉祥真实名经》卷第八十六,元释智译,‘大正藏》第二十三册.第827页下.
・‘究竟一乘宝性论>卷第二,究竟一乘宝性论僧宝品第四,后魏勒那摩提译,‘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
826页中.
o‘大方等大集经>卷第五十一,月藏分第十四诸恶鬼神得敬信品第八之=,北齐那连提耶舍译,‘大正藏’
第十三册.第34l页上.
口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祥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102"-"103页.
蕾龙钦饶降巴.《句义宝藏论广讲》(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162~163页.
86
第二章大圆满法正行见地研究

择,起增损故无肯定诀窍,此乃大圆菩提心之见。①
(二)无有
《实相宝藏论详释》提到:宣说了悟无有之义而解脱:梦境幻化空寂当时中,
无智愚夫爱着故成缚,知诸本性则不能为缚,不达无有之法诸有情,着我性故缠
缚而轮转,若善明了觉性瑜伽士,现生即以无有作肯定,无有因果法性界中脱。

(三)无修元成
1.无修
如是无有之法解要已,觉性关键无修全放下,所现收于无有取舍中,即是大
界心境坦然住。⑦
2.元成
阿底瑜伽法中超越界,全无所有虚空之本性,即此现前法身体位中,无有动
摇乃最初空界,自然放下大乐本元成。④
(四)无住
《大圆满心性休息》提到:不缘已灭未生者,何处亦无现在心,不住自性平
等性,心勿寻心令清净。@
(五)无念无作意
《圆满自然力之河流续》云:法身空寂性之体,自然正智无念界,说为空明
觉性心,空而无我之智慧,诸法元成大圆满。@
(六)无勤自然住
《普作续》云:不管所现任何一切法,本与自心法性就是一,不用因果之理
来观察,应当观察自心真如性,皆是自己菩提体所现。未悟此理而各安假名。世
俗有显胜义则无有,胜义世俗无二唯一谛,安名真实我亦起迷乱,贪着安乐则是
爱欲病,无爱欲故则能得安乐,有意修佛即非能成就,无勤自然住故任运成,无
勤自然住于无念住。o
二、全知麦彭仁波切造论,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上师注疏<大圆满直指心
性注疏・窍诀宝藏库>对无修的见解
书中提N-以见抉择之本性,无任何所作意之耽着,故无所有修,现见赤裸
之实相本面故,昼夜恒时无散而行持,此乃名修习,即安住彼性之中时,无有所
修无散乱,不作破立不观察,自然安住本来性,不作勤作束缚染,自然法性禅定
者,瑜伽住于虚空王,修习如海直定。@
三、北传佛经相关内容(请参考附录一)

∞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祥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47页.
o同上,第29页.
o同上,第38页.
曲同上,第33页.
o龙钦饶降巴.‘大圆满心性休息'(索达吉堪布译).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2001年.第668页.
・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125页.
∞同上,第35页.
簟全知麦彭仁波切造论,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上师注疏‘大圆满直指心性注琉・窍诀宝藏库>(索达吉堪布
译).香港: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1997年.第348页.
87
第二章大圆满法正行见地研究

在北传佛经大乘佛法中,虚空、无有、无修元成、无住、无念无作意、无勤
自然住是重要修行见地,举例如下:
(一)虚空
1.以无所得而为方便,住金刚喻三摩地,乃至以无所得而为方便,住无着
无为无染解脱如虚空三摩地故,得于大有情众中定当得为上首,①世尊,菩萨摩
诃萨所有般若波罗蜜多,是如虚空波罗蜜多。@
2.等虚空界者,智所行境清净故,无所依者,随世意乐现色身故,能离翳
者,了知无有众生界故,虚空智慧者,放光明网遍法界故。@
3.尔时释提桓因语须菩提:“若菩萨修习深般若波罗蜜,为修习何法?’’“懦
尸迦!若菩萨修习深般若波罗蜜,即是修习虚空。"回
4.金刚一实理,世主最上生,虚空自然智,大智大慧眼,大光明遍照,大
智光大日,智光照世灯,大光明炽盛。@
5.法身如虚空,智慧如大云,能令遍满覆一切故,是故第十名法云地。@
(二)无有
I.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实无有法名阿罗汉。世尊!若阿罗汉
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即为着我、人、众生、寿者。世尊!佛说我得无诤三
昧,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我不作是念:‘我是离欲阿罗汉。’世尊!
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世尊则不说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者!以须菩提实
无所行,而名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o
2.须菩提言,世尊,若无生死无涅巢者,云何名净,佛言须菩提,是净无
忆想生死及与涅粲,亦无染着,须菩提,犹如有言净于虚空,实无所除令虚空净,
如是须菩提,所言净者实无有法,名之为净,若有闻是而不惊怖,名之为净。

3.文殊师利言,如我所见,实无有法业报熟者。所以者何?一切诸法无业
无报,无业报熟故。@
4.诸法不可得,无有法可证,如是知于法,能解佛菩提,彼若悟此法,便
转于法轮。@
5.大慧。一切凡夫亦复如是。以依自心分别。而生一切诸法。大慧。无有
法生无有法转。如幻梦中见诸色事。¨
(三)无修元成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四十七,初分摩诃萨品第十三之一,‘大正藏:}第五册.
o‘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十。初分赞胜德品第五,‘大正藏》第五册,第264页.
・‘大宝积经’三律仪会第一之一,‘大正藏>第十一册,第3页.
o‘小品般若波罗蜜经>卷四,叹净品第九,‘大正藏)第八册,第552页中.
・‘佛说最胜妙吉祥根本智最上秘密一切名义三摩地分’卷上。‘大正藏)第二十册,第809页.
-‘合部金光明经》卷三,陀罗尼最净地品第六,‘大正藏>第十六册,第374页下.
o‘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大正藏》第八册,第729页下.
・‘大方广宝箧经》卷上,‘大正藏>第十四册,第468页.
・‘大宝积经》卷一百五,善注意天子会第三十六之四破二乘相品第七之二,神通证说品第九,‘大正藏>
第十一册,第591页.
簟‘月灯三昧经》卷七,‘大正藏'第十五册,第591页中.
u‘入楞伽经》卷五,佛心品第四,‘大正藏》第十六册,第544页.
88
第二章大圆满法正行见地研究

1.尔时具寿善现白佛言,世尊,如是般若波罗蜜多最为甚深,无能修者,
无所修法,亦无修处,亦无由此而得修习,何以故,世尊,非此般若波罗蜜多甚
深义中而有少分实法可得名能修者,及所修法,若修习处。①
2.一切圣人所以修道,为坏定业得轻报故,不定之业无果报故,若一切业
定得果者,则不应求修习圣道,若人远离修习圣道得解脱者,无有是处,不得解
脱得涅粲者,亦无是处,善男子,若一切业定得果者,一世所作纯善之业,应当
永已常受安乐,一世所作极重恶业,亦应永已受大苦恼,业果若尔则无修道解脱
涅粲。圆
3.善男子,于正行中无果无得亦无正行,彼处亦无修行一法,善男子,亦
于彼处无果可得,以无分别故,善男子,若不得一法乃名为得。@
(四)无住
1.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应以无住而为方便安住般若波罗蜜多,所住能住
不可得故。回
2.一切法无住,定处不可得,诸佛住于此,究竟不动摇。囝
3.住一切诸法真实性者名圣解脱,圣解脱者名无所住,无住之住住一切法。

4.又无住者名首楞严三昧,首楞严三昧知一切法而无所著,以无着故名首
楞严,如来具足首楞严定。o
5.阿难,缘名色有识,此为何义,若识不住名色,则识无住处,若无住处。
宁有生.老.病.死.忧.悲.苦恼不。回
(五)无念无作意
1.佛言:“般若波罗蜜,无念无作故。即是一切诸佛之母,一切诸佛所从生
故。何以故?以无生故。"@
2.修空法者,不依三界,不住戒相,清净无念,无摄无放,性等金刚,不
坏三宝,空心不动,具六波罗蜜。够
3.金刚手大秘密主菩萨摩诃萨,善男子,菩萨心密者,若修四念处行即心
无念亦无作意。¨
4.复有无念法门,菩萨得此法门者,入灭尽定观了无形,12圣者内所证,常
住于无念。n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四百四十六,第二分调服贪等品第五十一,‘大正藏>第七册,第250页中.
‘大般涅榘经》卷三十一,狮子吼菩萨品第十一之五,‘大正藏》第十二册,第548页.
‘胜思惟梵天所问经>卷四,‘大正藏》第十五册,第8l页.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三,初分学观品第二之一,‘大正藏>第五册,第ll页.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十六,须弥顶上偈赞品第十四,‘大正藏》第十册,第83页.
‘大方等大集经>卷七,不晌菩萨品第四,‘大正藏’第十三册,第43页.
<大般涅桨经>卷二十八,狮子吼菩萨品之四,‘大正藏》第十二册,第791页.
‘佛说长阿含经>卷十,第二分大缘方便经第九,‘大正藏)第一册,第6l页中.
‘文殊师利所说般若波罗蜜经>,‘大正藏)第八册,第738页上.
‘金刚三昧经>无相法品第二,‘大正藏》第九册,第367页上.
‘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卷四,菩萨心密品第三,‘大正藏》第十一册,第711页下~第712页上.
‘菩萨璎珞经'卷一,庄严道树品第三,‘大正藏》第十六册,第5页下.
‘大乘入楞伽经>卷六,偈颂品第十,‘大正藏>第十六册,第625页中.
89
第二章大圆满法正行见地研究

5.诸菩萨摩诃萨,应入显现法界善巧印门,以无念印印一切法。①
(六)无勤自然住
1-诸菩萨摩诃萨,应以无勤而为方便,圆满精进波罗蜜多,身心勤怠不可
得故,诸菩萨摩诃萨应以无思而为方便,圆满静虑波罗蜜多,有味无味不可得故,
诸菩萨摩诃萨应以无着而为方便圆满般若波罗蜜多,诸法性相不可得故。⑦
2.佛告文殊,菩萨欲学斯经典者,则当信解虚空之门,诸法无勤修,而反
现精进,其无所行者,此上度精进,固
3.现前自然住,安立一切相,智者不分别,得最上菩提。固
4.法界自然住无所住,所以者何,法界自然用自然故自然为空。@
四、总结讨论
(一)虚空
1.大圆满法彻却修行使用三虚空会合,脱噶修行使用蓝色虚空光@,修行虚
空本性,虚空一切包容,一切平等,空为法界相,大圆满法界部特别重视从空中
产生明光,菩提心犹如大虚空,一切灌顶、曼荼罗、手印、事业、果位等皆无有
o,大圆满法从虚空中修炼一切,眼注虚空@,最终获得虚空自然智、内证智。
2.甚至藏传佛教噶举派也以虚空辅助修行,见地一致。密勒日巴云:“究竟
觉之智慧犹如无云晴空。"如是平等而住,为进而分别清浊,于无云晴空下,背
对太阳而坐,眼注视虚空,识自清净而无分别。马尔巴云:“不住于方不住分,
但视离戏之虚空。"密勒日巴云:“宽松坦然住自地,觉水自分清与浊。"冈波巴
云:“对会看者而言,虚空极好看。”@此时身内外境无执,无任何攀缘,达无分
别智、虚空究竟觉,这种眼注虚空无修大手印,也就是大圆满正行彻却与脱噶修
炼。
3.在北传佛经中,例如<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小品般若波罗蜜经》11、
‘大方广佛华严经》12、《大宝积经》等对虚空波罗蜜、虚空智都非常重视,特
别‘大宝积经》中还提到:“虚空智慧者,放光明网遍法界故。"”这与大圆满法
最终修炼成果没有差别。此外,文殊师利菩萨认为,诸佛、诸法、智慧、解脱如
虚空14,另<大般若波罗蜜多经》认为,大乘与虚空同等15,且《宝云经》还提

m‘大宝积经>卷二十五。被甲庄严会第七之五,‘大正藏》第十一册,第141页上.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三,初分学观品第二之一,‘大正藏》第五册,第11页下.
・‘佛说无希望经》,‘大正藏》第十七册,第777页上,第780页中.
o‘摄大乘论释》卷六,入所知相分第四,‘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350页下.
・‘光赞般若经:}卷八,摩诃波罗蜜所因出衍品第十,‘大正藏》第八册,第199页.
・龙钦饶降巴.‘旬义宝藏论广讲》(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162~163页.
o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祥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47页.
・同上,第lll页.
・郎钦加布仁波切.‘大印证道歌——大手印五支金刚道歌解释>(敬安仁波切译).台湾桃园:冈波巴出版
社,2008年.第49页.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十,初分赞胜德品第五,‘大正藏》第五册,第264页.
n‘小品般若波罗蜜经》卷四,叹净品第九,‘大正藏>第八册,第552页中.
比‘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十,初分赞胜德品第五,‘大正藏》第五册,第264页.
Ⅱ‘大宝积经》三律仪会第一之一,‘大正藏》第十一册,第3页.
¨‘央掘魔罗经'卷二,‘大正藏》第二册,第20527页中.
b‘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五十六,初分赞大乘品第十六之一,‘大正藏》第五册,第318页.
90
第二章大圆满法正行见地研究

到九地菩萨得虚空身,得无碍身遍虚空①;《合部金光明经》提到第十法云地是:
“法身如虚空,智慧如大云,能令遍满覆一切。”@因此可以说,大乘佛法和宁玛
派大圆满法都非常重视虚空观、虚空瑜伽修炼。
(二)无有
1.龙钦饶降巴尊者在《实相宝藏论详释》一书中,第一章专门讨论“无有"
的概念,认为一切法无有自性@,与大乘佛法旨意相合,具有空性如来藏的特色。
此外,无有还有其它用意:无有法④、无有能取心、无有佛故佛名亦复无@、不勤
放下聚合离散皆无有@、无有法中诸法尽包罗⑦等等,其中无有法表示法性虚空,
空中包罗万物,因此诸法尽包罗,大圆满法正行彻却脱噶修行,以通达无有十自
性:1.正见;2.三昧耶;3.灌项;4.曼荼罗;5.地;6.道;7.事业;8.智;9.果;10.
法性。为大圆满真正见地。@无有一切,包容一切,无有显现大有,平等无分别,
对修行过程中出现的一切境界无执、不住,直到穷尽法界本觉智光出现,即三身
任运唯一自然智显现。此即轮涅不二如虚空的心境。
2.在大乘经典中“无有"有种种涵义,与大圆满法概念相合。讨论如下:
(1)在《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大般若波罗蜜经》11等经中提到,实无有法可得;<在大方广宝箧经》提到,
实无有法名之为净12;在《大宝积经》中提到,实无有法业报熟者,一切诸法无
业无报,无业报熟故13;《如来庄严智能光明入一切佛境界经》提到,无有法生
亦无法灭14;《佛说文殊师利巡行经》提到,无有法在真如外可说”;《胜思惟梵
天所问经》提到,无有法染16;《月灯三昧经》提到,无有法可证17;<入楞伽经:》
提到,无有法生无有法转,如幻梦中见诸色事18;《大智度论》提到,佛无众生
相,无有法相19;《大般若波罗蜜多经》提到,无有为法亦无无为法,一切法皆
无实事,皆以无性而为自性20。大乘经典对空性产生的无有执着,无所得,要修

∞‘宝云经》卷四,‘大正藏》第十六册,第228页.
o<合部金光明经》卷三,陀罗尼最净地品第六,‘大正藏》第十六册,第374页下.
o龙钦绕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13页~63页.
国同上,第29页.
o同上,第61"-"62页.
o同上,第39页.
o同上,第53页.
o同上,第47页.
嘧‘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大正藏》第八册,第729页下.
o‘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上,‘大正藏)第八册,第728页中.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三百五十七初分多问不二品第六十一之七,‘大正藏’第六册,第836页下.
12‘大方广宝箧经)卷上,‘大正藏》第十四册,第468页.
13‘大宝积经'卷一百五,普注意天子会第三十六之四破二乘相品第七之二,神通证说品第九。‘大正藏'
第ll册,第591页.
¨‘如来庄严智能光明入一切佛境界经>卷下,‘大正藏)第十二册,第247页.
15‘佛说文殊师利巡行经》,‘大正藏》第十四册,第510页.
16‘胜思惟梵天所问经>卷二,‘大正藏)第十五册,第72页中.
17‘月灯三昧经’卷七,‘大正藏》第十五册,第591页中.
埔‘入楞伽经>卷五,佛心品第四,‘大正藏>第十六册.第544页.
19‘大智度论l卷四十,释往生品第四下,‘大正藏》第二十五册,第354页上.
20‘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三百七十九,除分,初分诸功德相品第六十八之一,‘大正藏)第六册,第956
册.
91
第『二章大圆满法正行见地研究

行实证,才能获得菩提解脱。
(2)大圆满法本净自然智思想,是一种如来藏自性清净达到无自性解脱的
看法,与般若经空性思想是一致的,强调无有自性,实无有法可得的法界思维,
最后连法性也不立,与《大智度论》一致;彻却与脱噶修行时不立一切见修行果,
无有为法,亦无无为法,见解与《大般若波罗蜜多经》一致;且本超因果修行见
地,与《大宝积经》中所提到的实无有法业报熟者一致,无有是一重要修行证悟
的概念。
(三)无修元成
1.龙钦饶降巴尊者在《实相宝藏论详释》中第三章针对“元成”、“无修”
做专门讨论①,一切法之“界”或“根处”本自元成,觉性菩提心摩尼宝本自具
备万德,所以“元成无修’’是大圆满法非常重要的修行见地。大圆满法强调的觉
性自然智,如水晶球空明大本净中,本性五光元成圆,出现明空赤露心境,这时
不以语言文字说明,自能产生觉性元成空而明的状态,而回归本性静虑的元成之
中。普贤法界整体是不可得的,都是法性心不作意,本来清净之显现,是故轮回
显现之时,当下无得,故轮回亦无可舍,涅粲显现之时,当下无得,故涅粱亦无
可成。轮涅不二,本性犹如虚空,没有作意勤修行,因此自性、诸法都是平等@,
那么心就住于全无所作,此为一切的枢纽,觉性本体不受业报,超越善恶回。此
外,脱噶看光、看虚空修炼,心境是有修而保持离相无修状态,是一种无相境界。
虹化是一种自然成就。而且现见赤裸之实相,心无任何作意,本觉自然智无修坦
然住,远离因缘三世平等,无修包括无有十自性:1.正见;2.三昧耶;3.灌顶;
4.曼荼罗;5.地;6.道;7.事业;8.智;9.果;10.法性。通达此十无有,即是大圆
满之见。。
2.大乘佛法也非常重视无修的境界,笔者深入讨论如下。
在《入楞伽经》中提到,虚空之性,亦无修行诸功德囝;在{:大方广圆觉修
多罗了义经》中提到,觉性得成就者,于此无修亦无成就,圆觉普照寂灭无二o,
这跟大圆满法最终心境一致;在《大方等大集经》中提到,第一义中圣人真知,
无觉无断无证无修。@此外,又提到无修无非修,心不缘于一切境界,是为平等
心@;在<大方广佛华严经》中提到,不增不减修,如本性故,非有非无修,无
自性故@,这跟大圆满法十无自性修炼一致;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中提到,
般若波罗蜜多最为甚深,无能修者,无所修法,亦无修处,亦无由此而得修习11,

西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样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87页.
雷同上,第86~87页.
谚同上,第59~60页.
o同上,第37~38页。
睁同上,第47页.
谚‘入楞伽经>卷七,闯如来常无常品第十,‘大正藏’第十六册,第555页下.
o‘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大正藏)第十七册,第915页.
・‘大方等大集经》卷三,陀罗尼自在王菩萨品第二之三,‘大正藏’第三册.
簟‘大方等大集经》卷十四,虚空品第八之一所问品第一,‘大正藏'第十三册,第页.
营‘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五十七,离世问品第三十八之五,<大正藏>第十册,第300页.
u‘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四百四十六,第二分调服贪等品第五十一,‘大正藏》第七册,第250页中.
92
第二章大圆满法正行见地研究

这跟大圆满法无修元成、无有、无住、平等的修炼一致。
(四)无住
1.龙钦饶降巴尊者认为,“无住自性平等性,心勿寻心令清净~,并引用《普
作续》:“无住实义自然生妙慧”,“心无取境亦无所住处"圆,这里,无住是无取
境、平等的意思,大圆满法不执任一端,不断不常,也是《金刚经》所讲的“应
无所住而生其心”,大圆满法彻却修行是住而无住、虚空法界住,最后法界也不
执,修三身顿超任运果,使用脱噶修炼窍诀,直达虹光相应。
2.在大乘经典中,无住是极为重要的修行观念,与不可得相提并论,常一
起使用,《大方广佛华严经》提到无住不可得;《大方等大集经》提到无住之住住
一切法@;《度一切诸佛境界智俨经》提到,平等故无住,无住故无动④;《般若波
罗蜜多经》提到,无住而为方便,安住般若波罗蜜多,所住能住不可得@;《大般
涅粲经》提到,无住者名首楞严三昧,知一切法而无所著,以无着故名首楞严@;
‘胜思惟梵天所问经》提到,若法无住即住实相o;《佛说除盖障菩萨所问经》提
到,无住等等十种法即如虚空@;甚至,《佛说长阿含经》也提到,若识不住名色,
则识无住处,若无住处,宁有生、老、病、死、忧、悲、苦恼不。@
3.大圆满法无住与<大般涅檠经》提到的“知一切法而无所著”观念一致,
而且与<大方广佛华严经》提到的“无住不可得”观念一致。<大方等大集经》
提到的“无住之住住一切法"与大圆满法应用妙用无边一致,大圆满法不以语言
文字做沟通,这与《胜思惟梵天所问经》提到的“若法无住即住实相”一致。大
圆满法虚空无住修行,与《佛说除盖障菩萨所问经》提到的无住等等十种法“即
如虚空"是一致的。
(五)无念无作意
1.上文中,龙钦饶降巴尊者在《实相宝藏论》中引用《狮子妙力圆满续》“外
看觉明法性之境界,内见远离种种之觉性,觉性外观种种差别境,从内见到法身
大无念"@,此外又引用《圆满自然力之河流续》“法身空寂性之体,自然正智无
念界,说为空明觉性心,空而无我之智慧,诸法元成大圆满”¨,这两段密续中
无念与法身都是串联并论的,尊者又引用《六界续》中“自觉平等空性伴,此中
串修时机大,获得无念之妙身,遂得我之悲心光,此与我身同妙机’’12,这里无
念的妙身还是讲法身,法身具有大悲心,大圆满正行修炼可以获得法身,甚至三
身任运。

o龙钦饶降巴.‘大圆满心性休息》(索达吉堪布译).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2001年.第668页.
・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16页.
・‘大方等大集经》卷七,不晌菩萨品第四,‘大正藏>第十三册,第43页.
o‘度一切诸佛境界智严经),‘大正藏》第十二册,第251页.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三,初分学观品第=之一,‘大正藏》第五册,第ll页.
・‘大般涅榘经》卷二十八,狮子吼菩萨品之四,‘大正藏)第十二册,第79I页.
口‘胜思惟梵天所问经>卷六,‘大正藏>第十五册,第90页下.
・‘佛说除盖障菩萨所问经)卷八,‘大正藏》第十四册,第724页.
・‘佛说长阿含经》卷十,第二分大缘方便经第九,‘大正藏》第—册,第6l页中.
0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it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128页.
n同上,第125页.
n同上,第152页.
93
第二章大圆满法正行见地研究

2.在《放光波罗经》提到“诸法无念"①;在《文殊师利所说般若波罗蜜经》
提到“般若波罗蜜,无念无作,是一切诸佛之母”@;在《菩萨璎珞经》提到“复
有无念法门,菩萨得此法门者,入灭尽定观了无形”;在《入楞伽经》提到“圣
者内所证,常住于无念"@;在《大宝积经》中提到“诸菩萨摩诃萨,应入显现
法界善巧印门,以无念印印一切法”④;又提到“菩提及生死,二俱不相应,于
彼亦无念,无念为正念,于念清净故,说为清净者”@;在《佛说如来不思议秘
密大乘经》提到“金刚手大秘密主菩萨摩诃萨,善男子,菩萨心密者,若修四念
处行aP,L,无念亦无作意’’@;在《佛说大乘不思议神通境界经》提到“若菩萨见
一切法自性无念无所作意,是名念觉支”o;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中提到“诸
无漏法皆无相无念无作意故”@;另在《解深密经》中提到“于彼一切法相都无
作意,领受观察诸奢摩他毗钵舍那,是名无寻无伺三摩地”。@从以上经文中,无
念、无作意是大乘佛法修行的特色,而大圆满法无念常与法身一起并用,是一种
空性运作,与《文殊师利所说般若波罗蜜经》所认为的般若智慧是无念无作,是
诸佛之母,是一种般若空性,但是没有那么强调法身的作用,因此大圆满法的无
念更多的是任运妙用。
(六)无勤自然住
1.上文中龙钦饶降巴尊者引用《普作续》提到:“有意修佛即非能成就,无
勤自然住故任运成,无勤自然住于无念住。”又提到:o“无有勤作本来无分别,
无须觉性智境上勤求”11以上内容得知大圆满法正行,以菩提自然智为主,主张
无勤自然住,自然无念住,自然任运成,以虚空平等性为主,悟法界法性,无分
别智。

2.在北传佛经中《佛说无希望经》提到:“佛告文殊,菩萨欲学斯经典者,
则当信解虚空之门,诸法无勤修,而反现精进川2;在《佛说法集经》提到:“诸
如来寂静三昧,慈悲普覆于彼众生,自然住于平等法一13;在<大般若波罗蜜多
经>提到:“诸菩萨摩诃萨,应以无勤而为方便,圆满精进波罗蜜多,身心勤怠
不可得”14;在《摄大乘论释》提到:“现前自然住,安立一切相,智者不分别,
得最上菩提"15;在《大智度论》提到:“菩萨随喜福德虽无勤劳,为度一切众

o‘放光般若经》卷十,摩诃般若波罗蜜等品第四十五,‘大正藏》第八册,第68页上.
曹‘文殊师利所说般若波罗蜜经>,‘大正藏>第八册,第738页上.
o‘大乘入楞伽经》卷六,偈颂品第十。‘大正藏>第十六册,第625页中.
回‘大宝积经》卷二十五,被甲庄严会第七之五,‘大正藏》第十一册,第141页上.
o‘大宝积经>卷二十三,被甲庄严会第七之三,‘大正藏》第十一册,第129页上.
o‘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卷九,如来心密不思议品第九,‘大正藏》第十一册,第725页上中.
o‘佛说大乘不思议神通境界经'卷下,‘大正藏》第十七册,第929页中.
・同上,第929页中.
曲‘解深密经'卷三,分别瑜伽品第六,‘大正藏》第十六册,第699页上.
・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祥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35页.
”同上,第50""51页.
比‘佛说无希望经>,‘大正藏>第十七册,第777页上,第780页中.
¨同上,第780页中.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三,初分学观品第二之一,‘大正藏》第五册,第11页下.
b‘摄大乘论释》卷六,入所知相分第四,《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350页下.
94
第二章大圆满法正行见地研究

生故胜”①;在<光赞经》提N-“法界自然住无所住,所以者何,法界自然用自
然故自然为空”圆,以上经典提到无勤而方便,自然住无所住,因为虚空平等,
法界平等,与大圆满法主张完全相同,因般若空性得知无勤自然住,无勤自生成,
无住无不住。虽无勤但任运自成,因随缘随喜自性功德,无勤自然圆满。

第三节童子瓶身、宝瓶童子身、大迁转身、虹光化身

一、龙钦饶降巴尊者著作与引用的典籍对大圆满法宝瓶童子身、童子瓶身、
大迁转身、虹光化身的见解(请参考附录一)
(一)宝瓶童子身、童子瓶身
1.尊者在《上师心滴如意宝》“实修要诀明灯”一文中说:“在法性灭尽相
中,一切显现增上相皆灭尽,实质身体之显现也灭尽,能动风之分别念均灭尽无
余故称为灭尽。法性是指殊胜光明如来藏。此时除光中显现手指之光影外,无任
何其它实质显现。此时因获得投生自在而成就无有生死之金刚身,若想依此身体
利益众生,则如布玛莫札、莲花生大士一样以水月般的大虹身饶益有情,以智能
心观想中阴界三千众生可令彼等一刹那间解脱。即观自己手指变得越来越大从而
彻见一切显现与众生如幻如水月,便随机利益众生。因获得入境自在而令觉性专
注无情法,则可使其晃动、出声,觉性专注中阴界众生则令彼等获得解脱。倘若
不愿依以前的身体利众,则不观手指,于光明中不动摇安住,从而手指也融入光
中。此时外现光明、内蕴光明、密觉光明三者皆于内明本基童子瓶身刹土中解脱,
从而安住于无有迁变之法身、广大自现之报身、现基不灭之化身中,之后于身智
无离无合密意中不动而住。”@
2.童瓶身
由全知麦彭仁波切造论,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上师注疏的<大圆满直指心性 ≤:

注疏・窍诀宝藏库》书中说:修持自心法性光明如来藏义故,其所得之果,亦即
并非基中无有之异续之果。因自性迷为外境,生起土石等不净之相,大悲迷为心,
由彼上所现不合本基之分别习气等遮障,不依对治亦皆自然净除时,此乃究竟断
德。无勤自然而增上现见法性之如所有与现见有法之尽所有二智,现证本地内明
童子瓶身之究竟果位,不需复转轮回,获得本来之地,既是离诸戏论之法身、具
五决定之报身、随众示现值化身,如是三身无别任运而成就也。④此外,第一世
敦珠法王于<决定寅灯》一书中说:“盖于无上瑜伽中,所证不可思议智,即是
现空无分别,是唯超越不净心。于中说为立断见,即抉择本净空分,说为光明顿
超见,即于内明童瓶身,抉择自生佛身智,此二本亦无分别,其实亦即是双运,
本清净与自显现,是故其于大圆满,与彼余续部所立,称为无坏智明点,明说实
为同义词。”这里谈锡永上师译注:宁玛派建立“童瓶身”,当时深受一些别派学

∞‘阿昆达磨集异门足论’卷十四,五法品第六之四,‘大正藏>第二十六册,第426页.
o‘光赞经)卷八。摩诃波罗蜜所因出衍品第十,‘大正藏)第八册,第199页.
・龙钦饶降巴‘上师心滴如意宝》(索达吉堪布译).香港: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2001年.第3G8~309
页.
。全知麦彭仁波切造论,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上师注疏‘大圆满直指心性注琉・窍诀宝藏库'(索达吉堪布
译).香港: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1997年.第354页.
95
第二章大圆满法正行见地研究

者非难。论主于此辩难,委婉解释,说为“点’’与说为“身”,其实相同,所以
才说宁玛派的“内光明童瓶身”,与“无坏智明点”是同义词。——依宁玛派教
授,“童’’表义为青春,深一层则可表义为生机;“瓶”表义为坚固,深一层则可
表义为永恒,是故“童瓶身"即表义为生机不断。此则未必跟别派的无坏(智)
明点完全同义。④
(二)大迁转身、虹光化身
1.大迁转身

“若已究竟彻却本净之义,即大种清净。若已究竟脱噶元成之义,即大种清
净。此二者对于清净质碍,五大种物质虽然相似,然(笔者注:彻却)其性则只
可各别净化无分微尘,于刹那间在本净中获得解脱,但(笔者注:彻却)不能显
现光身。脱噶则可以光身成就大迁转身。仅就这一点就显出它们之间的差别即在
有无光身之上。但依规律,重点仍在于本净土,才能成为解脱,然此二者则无差
别。”⑦又说:‘‘‘彻却’是微尘归于清澄,却与‘脱噶’法门有所不同,如‘脱噶’
是微尘净化,还要呈现光明,并以此去自在受生、流转,并能复起往生之身。而
在‘彻却’身躯微尘清澄,自心净化法性清澄,则入于本净之地而得解脱,只是
由于所作利生事差别而分。”@
2.虹光化身
龙钦饶降巴尊者在“实修要诀明灯一一文中说:“在法性灭尽相中,一切显
现增上相皆灭尽,实质身体之显现也灭尽,能动风之分别念均灭尽无余故称为灭
尽。法性是指殊胜光明如来藏。此时除光中显现手指之光影外,无任何其它实质
显现。此时因获得投生自在而成就无有生死之金刚身,若想依此身体利益众生,
则如布玛莫札、莲花生大士一样以水月般的大虹身饶益有情,以智能心观想中阴
界三千众生可令彼等一刹那闲解脱。即观自己手指变得越来越大从而彻见一切显
现与众生如幻如水月,便随机利益众生。④
三、北传佛经相关内容(请参考附录一)
在北传佛经大乘佛法中,宝瓶、瓶身、童子身、大迁转身、虹光化身是重要
修行解脱见地,举例如下:
(一)宝瓶童子身、童子瓶身
1.彼真宝者喻真解脱,真解脱者即是如来,譬如瓦瓶破而声【斯/瓦】,金刚
宝瓶则不如是,夫解脱者亦无【斯/瓦】破,金刚宝瓶喻真解脱,真解脱者即是如来,
是故如来身不可坏,其声【斯/瓦】者如蜱麻子盛热之时置之日曝出声震爆,夫解脱
者无如是事,如彼金刚真宝之瓶无【斯/瓦】破声,假使无量百千之人悉共射之无能
坏者,无【斯/瓦】破声喻真解脱,真解脱者即是如来。@
2.复次修行者,于此境界熟相起起已复坏,间间有断离相,断离相流注极

由不败尊者(第一世敦珠法王)‘决定寅灯》(谈锡永译注).台北:全佛文化出版社,2002年.第211页.
。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155页.
o龙钦饶降巴‘句义宝藏论广讲'(刘立于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348页.
∞龙钦饶降巴‘上师心滴如意宝>(索达吉堪布译).香港: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2001年.第306~309
页.
。‘大般涅集经》卷五,如来性品第四之二,‘大正藏》第十二册,第392页下,第632页下.
96
第二章大圆满法正行见地研究

远停住一处,如宝瓶盛水然后还开渐见寂灭,寂灭已复有诸余一切功德相生,诸
入门中常杂相流出,各各出己复于一处成曼荼逻,曼荼逻上复有自相起,起已复
熟,熟已不久寂灭,然后修行复加专精,更现清净微妙禅相,现已如前次第寂灭。

3.三界大主宰,显示诸圣道,建广大法幢,于彼三界中,出现童子身。@
(二)大迁转身、虹光化身
1.复次舍利弗,阿图佛身中自出火,还烧身已便作金色,即碎若芥子,不
复还复,讫已便自然生。譬如舍利弗,有树名坻弥罗,若发段段断已不复见,自
然生。如是舍利弗,阿网佛摩诃般泥洹时,身破碎不复见,还自然生。
阿网佛摩诃般泥洹时,其身骨坐处见自然,譬如有山碎破其山不复见,自然
还其处。如是舍利弗,阿朗佛摩诃般泥洹时,其骨自破碎其身骨不复见。@
2.阿朗如来,诸弟子皆般泥洹时地即为大动,中有阿罗汉,身中自出火还
烧身而般泥洹,中有阿罗汉般泥洹时,自以功德行如疾风中有,譬如五色云气于
空中行便不复知处,中有弟子自以功德便没去不复知处,般泥洹如是。中有般泥
洹时,于虚空身中放水其水不堕地便灭不现,其刹如是清净,令身灭不现而般泥
洹,诸弟子般泥洹如是也。回
3.或有阿罗汉将欲灭度,身中出火而自阁维,或有自然化灭无遗舍利;或
有于灭度时游行空中如五色云,须臾消散灭无遗迹;或住虚空如降时雨至地消尽。
舍利弗,此亦不动如来应正等觉,本修菩萨行时作如是愿,若我得证无上菩提,
诸声闻众以三威仪而取灭度。@
四、总结讨论
(一)宝瓶童子身、童子瓶身
1.上文中龙钦饶降巴尊者在<上师心滴如意宝》中认为,童子瓶身是:“心
间觉性住于童子瓶身中,即面臂现基之相圆满安住于耀眼光芒中,其现相经光脉
显现在金刚链中间。通过实修明点身相之现基的金刚链,觉性如量时,显现圣聚
身相,即是所谓的觉性成熟为身。如颂云:身相大小芝麻许,圆满住于五光中,
明空总集法身相,面臂圆满瓶身式’’@,及“此时除光中显现手指之光影外,无
任何其它实质显现’’囝,所以童子瓶身是一种脱噶修炼明点虹光身成就,大小如
手指的光影,光芒耀眼,在大圆满法“四相”的“觉性如量”的阶段出现,会经
过双眼智慧脉,四光脉显现在金刚链上面,到穷尽法性时,圆满显现,具有童子
瓶身自性刹土的功能。
所以尊者又提到“手指也融入光中。此时外现光明、内蕴光明、密觉光明三

o‘达摩多罗禅经》卷下,修行观入第十六,‘大正藏>第十五册,第322页下.
o‘佛说最胜妙吉祥根本智最上秘密一切名义三摩地分>卷上,‘大正藏>第二十册,第809页.
o‘阿圈佛国经>,‘大正藏),第十—册,第761页上.
0同上,页七五七下、七五八上.
o‘大宝积经',‘大正藏'第十一册,页一零六下.
簟龙钦饶降巴.‘上师心滴如意宝>(索达吉堪布译).香港: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2001年.第404、405、
“5页.
o同上,第308"-309页.
97
第二章大圆满法正行见地研究

者皆于内明本基童子瓶身刹土中解脱"①,又说“童子瓶身刹土中自明而无分别
伺察心,无有二取之意,无有习气之身,从而无有运行之气,因此无有分别之念”
∞,童子瓶身融合外现光明、内蕴光明、密觉光明三种光明于一身,稳固住于“无
有迁变之法身、广大自现之报身、现基不灭之化身中"@,而且“于本来法界任
运自成宝瓶童子瓶身刹土中解脱"。④童子瓶身是虹光化身者,四相成就者,显现
的一种成就化身,一般人看不到这种童子形状的能量聚集体,是三身任运的基础,
没有实修实证不容易了解。要看到只能靠眉间轮感受。
全知麦彭仁波切造论,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上师注疏的《大圆满直指心性注
疏・窍诀宝藏库》提N-“现证本地内明童子瓶身之究竟果位,不需复转轮回,
获得本来之地,既是离诸戏论之法身、具五决定之报身、随众示现值化身,如是
三身无别任运而成就也”。@上文代表童子瓶身可以显化法报化三身任运。
此外,“谈锡永上师说宁玛派的“内光明童瓶身一,与“无坏智明点’’是同义
词。——依宁玛派教授,“童”表义为青春,深一层则可表义为生机;“瓶’’表义
为坚固,深一层则可表义为永恒,是故“童瓶身’’即表义为生机不断。囝"上文
代表童子瓶身由“无坏智明点”即明点修炼而成。宁玛派童子瓶身的修炼,是虹
化身光能的转换,明点的转换,不是一般人理智上能够理解的,这种特殊的修炼
跟四光脉一样,在佛教甚至密法中,是极为独特的修行传承,所以自古传人稀少,
因科学的发展,当代才开始应机普传。
2.上文北传佛经中,在《大般涅粲经》中提到“金刚宝瓶喻真解脱,真解
脱者即是如来,是故如来身不可坏”,又说“譬如瓦瓶破而声【斯/瓦】,金刚宝瓶
则不如是,夫解脱者亦无【斯/瓦】破,∽以金刚宝瓶譬喻如来真解脱,这是宝瓶
童子身这个词的来源之一。敦珠法王于《决定宝灯》一书中提到:“光明顿超见,
即于内明童瓶身,抉择自生佛身智。@"童瓶身密教修持金刚化身,所以佛身一
一童瓶身也可以称为金刚童瓶身,在龙钦饶降巴尊者著作‘上师心滴如意宝》中
也提到“金刚瓶’’的名相,“童瓶身”结合了童子、(宝)瓶身两词的意义。另外,
尊者在大圆满法五身五智中的五身,提到金刚不变之身@,为法性身,与金刚宝
瓶身同一概念。

此外,上文中《达摩多罗禅经》提N-“如宝瓶盛水然后还开渐见寂灭,寂
灭已复有诸余一切功德相生,诸入门中常杂相流出,各各出已复于一处成曼荼逻,
曼茶逻上复有自相起,起已复熟,熟已不久寂灭,然后修行复加专精,更现清净

∞同上,第308~309页.
9龙钦饶降巴.(I-师心滴如意宝>(索达吉堪布译).香港: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2001年.第472页.
谚同上,第3∞~309页.
事同上,第404、405、445页.
・全知麦彭仁波切造论,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上师注疏‘大圆满直指心性注疏・窍诀宝藏库》(索达吉堪布
译).香港: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1997年.第354页.
o不败尊者(第一世敦珠法王)‘决定寅灯'(谈锡永译注).台北:全佛文化出版社,2002年.第211页.
o‘大般涅桨经》卷五,如来性品第四之二,<大正藏》第十二册,第392页下,第632页下.
・不败尊者(第一世敦珠法王)‘决定寓灯)(谈锡永译注)詹北:全佛文化出版社,2002年.第211页.
e龙钦饶降巴.‘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索达吉堪布译).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2001年.第806~826
页.“不缘法性无迁变,自性本来清净分,称为不变金刚身,究竟基界尽法性.”
98
第二章大圆满法正行见地研究

微妙禅相,现已如前次第寂灭。”这里宝瓶盛开水或打开状态作譬喻,“常杂相流
出”指身上不净的杂质不断蒸发、挥发,必须蒸发干净,才能产生一切功德,才
是用自性曼荼罗或诸佛曼荼罗像洗净自己,直到自己变成诸佛,即自性成佛,这
里以宝瓶譬喻自己的身体,所以宝瓶在密教修炼中指自己的身体。
此外,上文中《大般涅粱经》又提到:“今见瓶等从因缘出何故不说,如瓶
身先因缘亦复如是。①”可用瓶身比喻身体。
此外,上文中《大方广佛华严经》又提到:“善男子,我净法身充满一切法
界,现一切众生等色,一切众生等音声,一切众生等名号,一切众生等威仪,现
一切众生等随顺世间,现一切众生等受生,现一切众生等童子身,一切众生等想,
出生一切菩萨大愿,为变化身与众生等充满法界。回"这里一切众生等童予身,
一切众生充满法界,一切众生都是佛身,佛身又是宝瓶身,所以一切众生具有宝
瓶童子身的特质,但是众生若未修行,不能了解宝瓶童子身在法界的特质,而且
童子常是八地以上菩萨的外形,文殊师利菩萨就常现童子身,童子瓶身的外形是
真实的童子外形,宁玛派的宝瓶童子身与法界修行关系密切,龙钦饶降巴尊者认
为,脱噶修炼最终“于童子瓶身刹土,(童子瓶身)住于任运自成内明中之时,
有智慧依虚空、四大入佛母、本质入法界、智慧融虚空、觉性得本地五种。”@这
句话指出了童子瓶身在虚空法界觉性解脱而任运,光明普照。
(--)大迁转身、虹光化身
1.在《阿朗佛国经》就已出现阿朗佛(不动如来)及大阿罗汉圆寂时出现
大地震动,及肉体虹化消失的记载④,<大宝积经》也有同样的记载@,大圆满法
虽然在藏传佛教历史上最早出现,但传人很少,因此虹光化身一直很神秘,最近
几十年来,修行者、研究者日多,才逐渐揭开其面纱,才有更多与佛经描述的奇
异现象相印证的实例。
2.脱噶修炼可以虹化化光,形成大迁转身或虹光化身,以本净自然智为基
础@,脱噶成就与彻却禅修不同,彻却是即身化为法界微尘,脱噶形成法界本觉
智光,以光明顿超任运,出现如手指大小的宝瓶童子幻身或光身o,以光明如来
藏为修持的过程,形成三身任运或五身五智的妙用。菩提空性贯穿长期修持过程,
最终自解脱、自生自明、自现,于普贤法界自在游戏,大悲周遍,渡人渡世,轮
涅逍遥。
3.最终虹光化身前将穷尽法界,出现本觉智光即自然智慧,四灯四相,逐
步出现,法报化三身,于诸佛国自在显化,化诸佛为一佛,化一佛为诸佛,流转
变迁,随缘而化。

西‘大般涅粲经》卷四十,乔陈如品第十三之二,<大正藏》第十=册,第599页中,第847页中.
蕾‘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六十,入法界品第三十四之十七,‘大正藏>第九册。第738页上.
o龙钦饶降巴.‘上师心滴如意宝)(索达吉堪布译).香港: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2001年.第404、405、
445页.
o‘阿髓佛国经>,‘大正藏',第十一册.第761页上.
・<大宝积经',‘大正藏’第十一册,页一零六下.
簟龙钦饶降巴‘句义宝藏论广讲》(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348页.
o龙钦饶降巴.‘上师心滴如意宝》(索达吉堪布译).香港:香港佛教慈惹服务中心,2001年.第308~309
页.
99
第‘-章大圆满法正行见地研究

第四节自然任运、自解脱、自生自明、消融

一、龙钦饶降巴尊者著作与引用的典籍对大圆满法自然任运、自解脱、自
生自明、消融的见解(请参考附录一)
(一)自然任运
《实相宝藏论详释》提到:如其所欲,此性则是无为之法,有为法是无常性,
所以要依无修治自然放下始得成就,此乃顺于三世一切诸佛之密意。即本书前面
云:“诸佛非依修行而成就,无求自然安住任运成,无求自然住中无念住。"①
(二)自解脱
《实相宝藏论祥释》中提到:一切法边际皆于觉性之体中回返而解脱之,譬
如太虚中云影澄清,觉性穷尽入于空寂,穷法身晃中为广大法性所含摄。《相状
本脱续》云:“执着一异只为迷
乱心,一中解脱皆于法性界中脱,贪轮回道则为菩提障,自然解脱智慧界中
脱。圆
(三)自生自明
1.自觉无念松散,无实飘渺,现而无念之状中,迷相无执而住于自明之中。
如是影像之光明及明点现量显现之时亦入于无念本明之中,成为松散,飘渺之状。

2.《炬光炽燃续》云:“明点空光之炬光,为诸法众之信念,若人了知此性
者,则可受用明点身,能获串习所行处。是故彼之自体者,仅仅微细离戏论,远
离空边自显明。自性自明平等性,无别离戏成圆形。不灌自成四灌顶,红色自明
本清澄。无污无垢本净故,远离缠我诸烦恼。自然自明体空净,即此许为彼自体。”
《狮子妙力圆满续》云:“智慧性相亦如是,能生所生与自明,元始灵知和
了悟,明亮照射无有边。一回
3.本根觉性空明无生本元成者,则是母之光明,自明无生空寂自生智,则
是自然智为子光明,开发此二澄明使互相配合,在脱躯壳之当时则与之混合为一,
母(光明)已回归本位,仅是质碍之躯壳离与未离,但觉性上非各各有异也。真
智之门就是开启觉醒清明之觉性,由它比喻作为母子间之联系也。@
(四)消融
龙钦饶降巴尊者在<四法宝蔓》提到:“诸相生起,无论其为外境抑内识,
其为污染,其为静止,其为认定,当令随生随灭,即一旦认识其实相,彼即消融。
其消融也,即融入无始以来即已圆满之法身境界。是故能不堕轮回,故亦无须更
觅涅粲。
诸相生起,均如反映胜义之镜。诸识生起,一被认知即自行消融。此即法身

。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151页.
o同上,第135页.
・同上,第96页.
。龙钦饶降巴.《句义宝藏论广讲'(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141"-'171页.
o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样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112页.
100
第二章大圆满法正行见地研究

游戏,如水与波。盖诸相诸识宝法身中之相续体耳。此即为胜义之旨趣,即无上
见,即大圆满。
要言之,无论作何修持,都须我执自然消融,及能清净法身境界之妄念。能
如是善巧修持,即能除道上妄心。’’①
二、全知麦彭仁波切造论,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上师注疏‘大圆满直指心性
注疏・窍诀宝藏库:}
书中谈到自解脱:“一切二取之显现,无一不为解脱者,不执外境之现,不
接分别识聚之相续,护持广大平等性。一切自解脱故,不依其它对治本解脱故,
无需重新造作,普解脱故,了知迷解无二,直解脱故,了知现解同时,如是当以
无勤作无取舍而修持也。”@
三、北传佛经相关内容(请参考附录一)
在北传佛经大乘佛法中,任运、自然任运、自解脱、自生自明、消融是重要
修行解脱见地,举例如下:
(一)自然任运
1.云何菩萨于无功用智得圆满,谓此菩萨行住去来若动若寂,任运常起无
功用智,如入睡眠出息入息而无功用,应知菩萨无功用智亦复如是,于一切境智
起无碍,是名菩萨于无功用智得圆满。o
2.自然成佛道者,方便道则加心修习,发真道即是自然任运与理合也,④
3.佛子菩萨绲得不动地已亦复如是,离诸功用任运至得无功用性,远离一
切身语意,务安住异熟。@
4.惟愿世尊。大慈悲力深加怜愍。与我等辈而为开导。于佛知见定慧法门
使令悟入。于无相境任运现前。尔时佛告舍利弗.我入如是智印兰摩地。非汝声
闻及诸缘觉所得智慧之所了解及能推求。唯佛与佛乃能知之。@
5.毕见文殊童子,为现其童子身,悉了一切事断一切苦果,于现身中超入
六地,具六波罗蜜,即能悉舍一切,进修不退速入八地,任运自在分身百亿,随
类教化。o
(二)自解脱
1.如来之心如须弥,十方邪见不能动,智慧甚深无得底,犹如大海难思议,
佛自解脱一切有,亦令苦缚得解脱,所得解脱实无差,随道行时有别异。@
2.一切法性及菩提性无有差别,若自调伏令他调伏,若自解脱令他解脱,
若自寂静令他寂静,若自涅榘令他涅粲,随一切行实不行于一切诸行,当知即是

。龙钦饶降巴‘四法宝矍>(谈锡永导读).台北:全佛文化.1999年.第161~163页.
o全知麦彭仁波切造论,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上师注疏‘大圆满直指心性注琉・窍诀宝藏库》(索达吉堪布
译).香港: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1997年.第312页.
簟‘佛说宝雨经>卷三,‘大正藏>第十六册,第296页下.
o‘妙法莲华经文句>卷三上,‘大正藏>第三十四册。第35页中.
・‘佛说十地经’卷六,菩萨不动地第八,‘大正藏》第十册,第559页中.
口‘佛说大乘智印经》卷一,智吉祥等译,‘大正藏'第十五册,第476页.
o‘文殊师利宝藏陀罗尼经),‘大正藏》第二十册,第800页上.
o‘大方等大集经》卷一.璎珞品第一,‘大正藏》第十三册,第3页上.
101
第二章大圆满法正行见地研究

行菩提道。∞
(三)自生自明
1.菩萨于净身,皆见世所有,唯独自明了,余人所不见。三千世界中,一
切诸群萌,天人阿修罗、地狱鬼畜生,如是诸色像,皆于身中现。@
2.人本处生死,流浪不自觉,精进不懈怠,渐渐应圣律,心珠素自明,不
假外光明,日月有五翳,何能有所照,佛本行清净,心慧无瑕尘,自济复济彼,
所至无呈碍。@
3.尔时除盖障菩萨白佛言,世尊,此法云何能证,云何能解,佛言,善男
子,出世间慧乃能证入内自明解,除盖障菩萨言,岂非慧证即是自心内解入邪,
佛言,不也善男子,何以故,慧但如实能观诸法,由身作证故,除盖障菩萨言,
若诸善男子,岂非以彼闻思修慧能证法时,便能内自得解入邪,佛言,不也善男
子,非彼闻思修慧绕得闻时便能内自解入。④
4.濡首!吾今已解无上最要分卫之慧。何则然者?缘其逮致如海大定正受
之处,始乃自明,为以得无上平等正真觉道,以于生死兴显佛事,为转法轮以度
众生,为济因缘离垢根本。@
5.普贤妙行相续现前,大愿深心圆满清净,勤求佛法悉能领受,积集善根
恒无厌足,顺善知识不违其教,从文殊师利功德智慧大海所生,其心成熟,得佛
势力,已获广大三昧光明,专意希求甚深妙法,常见诸佛,生大欢喜,智慧清净,
犹如虚空,既自明了,复为他说。安住如来智慧光明,尔时善财童子,项礼观自
在菩萨足。@
6.若斯智者诸菩萨,知世颠倒故见真,了达无人谁受苦,彼则当成无上觉,
无意分别佛菩提,其心本来自明净,不见生死诸滓浊,彼证真实最胜尊,一切色
法诸无漏,不可分别妄与空,灭除诸欲解脱心,如是知者证三昧。o
7.菩提勇识大勇识,大神足者超世间,达彼智慧之实性,亦获智慧之体性,
一切自明令他明,殊胜丈夫于一切,超离一切诸譬喻,能智所智殊胜主,尊者即
是法施主。固

8.若说一切诸法不生而自生者,彼是我师,若说一切诸法不灭而自灭者,
彼是我师,我于彼师得如是辩。@
9.如来戒德身,清净无瑕疵,已度未度者,三世无观想,空识自有名,自
生自然灭,此生非空识,识灭亦复然,由彼不达本,流驰求识相,假空名为识,
空识岂有异,身相犹无形,生一复一生。@

‘大方等大集经'卷十,无言菩萨品第六,‘大正藏>第十三册,第79页上.
‘妙法莲华经》卷六,随喜功德品第十八,‘大正藏》第九册,第50页上.
‘菩萨璎珞经》卷六,无量径品第十八,‘大正藏》第十四册,第5l页.
‘佛说除盖障菩萨所问经'卷十一,‘大正藏》第十四册,第731页中.
‘佛说濡首菩萨无上清净分卫经》卷上,‘大正藏'第八册,第743页下.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六十八,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九,‘大正藏》第十册,第367页上.
<大方等大集经》贤护分卷三,观察品第六之二,‘大正藏>第十三册,第882页中.
‘圣妙吉祥真实名经>,‘大正藏》第二十册,第830页上.
‘奋迅王问经》卷上,‘大正藏'第十三册,第937页下.
<菩萨璎珞经》卷三,识界品第六,‘大正藏》第十六册,第28页上.
102
第二章大圆满法正行见地研究

10.如来知一切众生自在生故,一切法亦自在生,一切法因缘自生故,一切
众生亦因缘自生,此如来智。∞
(四)消融
1.佛告慈氏菩萨日,善男子由五缘故,当知名得,一者于思惟时刹那刹那,
融销一切惫重所依,二者离种种想得乐法乐,三者解了十方无差别相无量法光,
四者所作成满相应净分无分别相恒现在前,五者为令法身得成满故,摄受后后转
胜妙因。@
2.善男子,譬如金矿淘炼滓秽然后消融(销融)成金之后价直无量,善男
子。声闻缘觉菩萨亦尔,皆得成就同一佛性。@
3.修此诸地云何可见,谓诸菩萨于地地中修奢摩他毗钵舍那,由五种相修,
何等为五,谓集总修无相修无功用修炽盛修无喜足修,如是五修令诸菩萨成办五
果,谓念念中消融一切惫重依止,离种种想得法苑乐,能正了知周遍无量无分限
相大法光明,顺清净分无所分别无相现行,为令法身圆满成办,能正摄受后后胜
因,释日,如一一地有五相修,今当显示,修奢摩他毗钵舍那,皆由五相并得修
习,诸念念中消融一切惫重依止者,谓烦恼障及所知障,无始时来熏习种子,说
名惫重,此二障聚由缘总法,止观智力念念消融,此中意取障聚破坏故名消融,
或令赢损故名消融。回
四、总结讨论
(一)自然任运
1.上文中龙钦饶降巴尊者提到:“诸佛非依修行而成就,无求自然安住任运
成,无求自然住中无念住。”@又提N-“方便智慧究竟后,身智事业任运成。法
界性智不动摇,远离二取戏论边。’’@以及“把凡境所现,觉性任运让其舒展".
。尊者所说当修行大圆满法成就后,会产生身智事业任运自在,而且觉性将所见
事物能自由开展,口诀部修行认知诸佛不是因为修行成就的,只需自然安住、自
然成就,这时会产生三身任运的现象。
2.上文中《佛说宝雨经》提到:“云何菩萨于无功用智得圆满,谓此菩萨行
住去来若动若寂,任运常起无功用智’’@;《佛说十地经》提到:“佛子菩萨绕得
不动地已亦复如是,离诸功用任运至得无功用性,远离一切身语意,务安住异
熟~;在《文殊师利宝藏陀罗尼经》提N-“即能悉舍一切,进修不退速入八地,
任运自在分身百亿,随类教化”@;在‘显扬圣教论》提到:“八不动地,谓诸菩

∞‘力庄严三昧经》卷中,‘大正藏》第十五册,第716页下.
o伯翠深密经》分别瑜伽品第六,大正藏第十六册第698页.
o‘大般涅榘经>卷第十,如来性品第四之七,北凉昙无谶译,‘大正藏'第十二册.第422页下.
母‘摄大乘论释》卷第七,彼入因果分第五,世亲菩萨造.大唐玄奘译,‘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359页
中.
o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151页.
o龙钦饶降巴.‘大圆满心性休息'(索达吉堪布译),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2001年,第79r7、825~
826页.
o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97"'98页.
簟‘佛说宝雨经》卷三,‘大正藏》第十六册,第296页下.
叠‘佛说十地经》卷六,菩萨不动地第八,‘大正藏’第十册,第559页中.
・‘文殊师利宝藏陀罗尼经',‘大正藏》第二十册,第800页上.
103
第二章大圆满法正行见地研究

萨住此地中,先善修治第七地故,超过一切声闻独觉地,证得极净微妙解脱解脱
智见蕴,解脱一切相自在障故,得无功用任运相续道之所依止,是故此地名为不
动。”①以上经典提到任运无功用,是八地菩萨在不动地具有的特征,远离一切身
语意功能,空性本超因果。大圆满法修行能究竟解脱,三身任运身智事业,因为
自然安住是一种无功用任运行,代表已成就第八地以上菩萨阶段,在四相第三阶
段觉性如量(明体进诣)时,就能透视、穿透一切有形坚固物质,是一种证量,
继续再穷尽法性直至解脱。等于由八地菩萨不动地再继续往前修持,达童真住,
显现宝瓶童子身刹土,三身自现任逍遥。
(二)自解脱
1.龙钦饶降巴尊者在《实相宝藏论》中,引用《声应成续》“以自脱故无对
治,凝视解脱眼前脱,完全解脱本性净,及时解脱不需修,本性脱故无修治”@,
此外,全知麦彭仁波切造论,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上师注疏<大圆满直指心性注
疏・窍诀宝藏库》提到“不执外境之现,不接分别识聚之相续,护持广大平等性。
一切自解脱故,不依其它对治本解脱故,无需重新造作,普解脱故,了知迷解无
二,直解脱故,了知现解同时,如是当以无勤作无取舍而修持也”@,这是在大
圆满正行彻却脱噶修炼时采用的心境窍诀,因为平等无分别,所以不需刻意修持,
自然逐步解脱,长期看虚空、看光的过程保持惺惺默默状态,只要保持连续修行,
心意相续,不必勤劳,外境皆空,微尘所聚,幻化无实质,自然身轻如无物,光
明显现幻化身,普照三界十方。此外,龙钦饶降巴尊者引用‘宝聚续》“自己之
对治自已成为强大,真稀奇,一切烦恼自己解脱自己”④,表示修炼过程达自性
清净,自己解脱自己,自性开悟,自性成佛是“自然解脱智慧界中脱”@,所以
自解脱是大圆满法高阶修行,依如来藏、佛性自性清净提出了见解与实证的工夫。
2.大乘佛法中,在‘大般涅粲经》中提到佛是“既自解脱复为众生说解脱
法’’@,另‘大方广佛华严经》提到“证佛菩提,自得度令他得度,自解脱令他
解脱”⑦、《大宝积经》提到的“既自解脱离毒心,见余毒者施智药"@和<佛说
发菩提心破诸魔经》提到的“住平等智自解脱,欲另一切众生皆得解脱”回,都
是同样概念。《大方等大集经》提到“佛自解脱一切有,亦令苦缚得解脱”回,在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提到“我为有情求趣无上正等菩提,决定不应断众生命乃
至邪见,亦定不应求妙欲境及诸天乐,亦定不应求二乘地唯自解脱,是菩萨摩诃
萨由此观察修行净戒波罗蜜多"¨,所以菩萨不求声闻乘、缘觉乘,唯求自解脱

o‘显扬圣教论》卷三,摄事品第一之三,‘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491页中下.
o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祥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132页.
o全知麦彭仁波切造论,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上师注疏‘大圆满直指心性注疏・窍诀宝藏库'(索达吉堪布
译).香港: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1997年.第312页.
o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祥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25页.
o同上,第135页.
簟‘大般涅集经》卷十八,梵行品第八之四,‘大正藏>第十二册,第486页下.
o‘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十九,十行品第二十一之一,‘大正藏》第十册,第103页.
・‘大宝积经>卷六十八,菩萨见实会第十六之八光音天得授记品,‘大正藏,第十一册,第386页上.
曲‘佛说发菩提心破诸魔经》卷上,‘大正藏'第十七册,第898页中.
@‘大方等大集经》卷一,璎珞品第一,‘大正藏》第十三册,第3页上.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五百二十四,第三分方便善巧品第二十六之二,‘大正藏'第七册,第683页
104
第二章大圆满法正行见地研究

智,开悟无上正等菩提,度脱一切苦恼。大乘佛法这里的自解脱是指证悟根本内
证智,即自然智慧,而大圆满法的自解脱有逐步证悟自然智慧、自行解脱不必勤
修行的意思,大圆满法的自解脱是一种功法、状态,修行的心境,跟大乘佛法的
自己先解脱,究竟证悟,再解脱别人的用法有些不同,需要特别注意。
(三)自生自明
1.上文中,龙钦饶降巴尊者提到:“迷相无执而住于自明之中”①、“自性自
明平等性,无别离戏成圆形,不灌自成四灌项,红色自明本清澄。一@尊者又引用
<狮子妙力圆满续》云:“智慧性相亦如是,能生所生与自明,元始灵知和了悟,
明亮照射无有边。"@最后尊者提到“本根觉性空明无生本元成者,则是母之光明,
自明无生空寂自生智,则是自然智为子光明,开发此二澄明使互相配合。”以上
尊者提到智慧性相是白生自明的,而且,自性平等是自明的,自然智自然产生自
明觉,不需外力帮忙.自性光芒能自己产生,再帮助他人。
2.北传佛经中<佛说除盖障菩萨所问经》提到:“出世间慧乃能证入内自明
解"④、《妙法莲华经》提到:“菩萨于净身,皆见世所有,唯独自明了,余人所
不见。三千世界中,一切诸群萌,天人阿修罗、地狱鬼畜生,如是诸色像,皆于
身中现。”@在《菩萨璎珞经》提到:“心珠素自明,不假外光明。"@《大方等大 豁

集经》贤护分:“无意分别佛菩提,其心本来自明净,不见生死诸滓浊,彼证真
实最胜尊。"o<圣妙吉祥真实名经》:“一切自明令他明,殊胜丈夫于一切。"@1:力
庄严三昧经》:“如来知一切众生自在生故,一切法亦自在生,一切法因缘自生故,
一切众生亦因缘自生,此如来智。"谚上面经文解说的很清楚,心本来自明净,不
假外光明,“一切自明,也要令他明。"一切自生自明,这个观念与宁玛派大圆满
法修行见地一致,没有差别。
(四)消融 、

1.龙钦饶降巴尊者在《四法宝矍》中提出:“诸相生起,无论其为外境抑内
识,其为污染,其为静止,其为认定,当令随生随灭,即一旦认识其实相,彼即
消融。其消融也,即融入无始以来即已圆满之法身境界。是故能不堕轮回,故亦
无须更觅涅粲。’’@这里说明一切内外相污染,当认识它的本质时,就自然消融进
入法身境地,不堕轮回,更无需寻找涅粲。
又提出“诸相生起,均如反映胜义之镜。诸识生起,一被认知即自行消融。
此即法身游戏,如水与波。盖诸相诸识实法身中之相续体耳。此即为胜义之旨趣,

下。.
回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祥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96页.
o龙钦饶降巴‘句义宝藏论广讲》(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14l~171页.
・同上,第141~171页.
o‘佛说除盖障菩萨所问经>卷十一,‘大正藏'第十四册,第731页中.
・‘妙法莲华经)卷六,随喜功德品第十八,‘大正藏>第九册,第50页上.
・‘菩萨璎珞经>卷六,无量径品第十八,‘大正藏)第十四册,第5l页.
o‘大方等大集经贤护分’卷三,观察品第六之二,‘大正藏》第十三册,第882页中.
・‘圣妙吉祥真实名经》,‘大正藏》第二十册,第830页上.
・‘力庄严三味经》卷中,‘大正藏>第十五册,第716页下.
・龙钦饶降巴.‘四法宝矍'(谈锡永导读).台北:全佛文化.1999年.第161~163页.
105
第二章大圆满法正行见地研究

即无上见,即大圆满。”①这里说明大圆满法身游戏,一切因果现象如水与波,当
认识清楚,即自动消融。
尊者总结:“无论作何修持,都须我执自然消融,及能清净法身境界之妄念。
能如是善巧修持,即能除道上妄心。”@这里说明任何修持只要我执消除,清净妄
念,就能清除修行道上杂念,自然消融于法界法身。大圆满法使用气脉明点、中
脉验相及虚空光修炼,消融身体粗质,甚至最终化为光体,成为虹光化身或大迁
转身。
2.在《大般涅粲经》提N-“譬如金矿淘炼滓秽然后消融(销融)成金之后
价直无量,善男子。声闻缘觉菩萨亦尔,皆得成就同一佛性。"@指出利用八万四
千法门消融杂质,人人自能成就佛性。大圆满法利用虚空光特性消融杂质,在佛
法传承中极为独特。在《解深密经》提N-“佛告慈氏菩萨日,善男子由五缘故,
当知名得,一者于思惟时刹那刹那,融销一切惫重所依,二者离种种想得乐法乐,
三者解了十方无差别相无量法光,四者所作成满相应净分无分别相恒现在前,五
者为令法身得成满故,摄受后后转胜妙因。"④指出清净思维、无分别智思维、自
然智慧思维,刹那间能消融一切粗糙、肉欲层面的攀缘物,得到某种开悟成就。
以上所提与大圆满法认识物质本相,以法界自然智慧就能消融粗质,习气不起,
理念一致。而且在《大方等大集经》也提到:“是慧消融,能除烦恼诸焦热。”@以
菩提智慧解脱,这也是大圆满法见地,但大圆满法是实修实证菩提智。在《摄大
乘论释》也提到:“言成熟者,谓所治障消融溃散如痈已熟,或能对治成满可用
如食已熟。”@指出开悟如同痈散消融。又提N-“修奢摩他毗钵舍那,皆由五相
并得修习,诸念念中消融一切危重依止者,谓烦恼障及所知障,无始时来熏习种
子,说名危重,此二障聚由缘总法,止观智力念念消融,此中意取障聚破坏故名
消融,或令赢损故名消融。’’⑦指出毗钵舍那与奢摩他,这种内观与止息工夫可以
消融粗重烦恼障及所知障,达到开悟解脱,与大圆满法彻却禅修非常类似。在《大
乘庄严经论》提到:“念念融诸习,身倚及心倚,圆明与见相,满净诸法身,释
日,五功德者,一者融习,二者身倚,三者心倚,四者圆明,五者见相,融习者,
一一刹那消融一切习气聚故,身倚者,修习轻安遍满身故,心倚亦尔,圆明者,
圆解一切种空离分数故,见相者,见无分别相为后清净因故,满净诸法身者,为
满为净一切种法身,常作如是五因故,问何时满何时净,答十地时满,佛地时净,
此中应知五种功德,前三是奢摩他分,后二是毗钵舍那分。"@这里指出透过毗钵
舍那与奢摩他,观止双运,能一瞬间消融一切习气,逐步开悟,圆满法身。菩萨

∞同上,第16l~163页.
粤同上,第16I~163页.
・‘大般涅榘经》卷第十,如来性品第四之七,北凉昙无谶译,‘大正藏’第十二册.第422页下.
曲<解深密经》分别瑜伽品第六,大正藏第十六册第698页.
曹‘大方等大集经》卷第二十八。无尽意菩萨品第十二之二,宋智严共宝云译,‘大正藏》第十三册.第199
页.
o<摄大乘论释》卷第七,彼入因果分第五,世亲菩萨造,大唐玄奘译,‘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420页上.
o同上,第359页中.
露‘大乘庄严经论》卷第七,教授品第十五,无著菩萨造,大唐波罗颇蜜多罗译,‘大正藏》第三十一册.
第625页上.
106
第二章大圆满法正行见地研究

依五种功德(融习、身轻安、心轻安、圆明、见无分别相)修行,直到十地成佛
圆满,达清净法身。这种消融工夫,大圆满法以虚空观辅助,依彻却与脱噶修炼,
与毗钵舍那(内观)、奢摩他(止息),异曲同工,成就三身任运。

第五节本超因果(无异熟、无受报轮回)、轮涅无二

一、龙钦饶降巴尊者著作与引用的典籍对大圆满法本超因果(无异熟)、轮
涅无二的见解(请参考附录一)
(一)本超因果(无异熟)
1.《普作续》云:
大圆满者本超因果故,寻求而修无修、修不成。导师虽说因果之教理,是依
世间有相法安立,若要因中寻求才有果。心中本来无因亦无果,菩提心中本自无
有生,乃以世夫之法而取喻,生即有灭故增益为有,因其未悟自生离因果,若以
世间有相法推测,没有因则没有果生起,此为因果乘门自许理。回
2.自然智本超因果无十自性
如其境心自然觉性智,唯名超出言诠离戏论,如空无能作者空之境,无勤无
作超胜劣善恶,超出因果亦无十自性(注:正见、三昧耶、灌顶、曼荼罗、地、
道、事业、智、果、法性。通达此十无有,即是大圆满之见)@,平等无边远离
言诠界,法与非法本空未曾有,超思无有言说之本性,肯定此为离思大圆满。犹
如境心本无,显现觉性之体如彼虚空,法尽离念,超绝心慧,无善无恶无因无果,
超出十自性境,无言无思之平等,故肯定为无碍平等。@
3.自然智本超因果不依止劣乘
瑜伽行者了悟法性空寂和平等觉受得深信不疑,因果之迷乱自息,遂不依止
劣乘,不说因果之数量分别,断除诸见之外壳逆流,这一切皆是对自然智有了明
悟这一份之所产生,而下八乘则不能如此,因它们遇到劣乘之故。④
(--)轮涅无二
《实相宝藏论详释》提到:了悟三世平等性之瑜伽而说者,即前书(《六界
续》)云:“若有士夫于过去不执,未来之以前亦不去迎取,即此当下自心原地放
下,是名一切心识无有前后,和合为一,收摄为一,是一自体,于三世平等性中
以觉性之瑜伽,以忆念自尽(消亡)之方便,使轮回涅集融合成为无二。过去之
忆念之相已断其界,未来之忆念则制其源头,现在之忆念使其自然消释,是名为
三世平等性中觉性之瑜伽也。@
二、北传佛经相关内容(请参考附录一)
在北传佛经大乘佛法中,无异熟、本超因果、轮涅无二是重要修行解脱见地,
举例如下:

西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祥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150页.
o同上,第47页.
蕾同上,第81~82页.
曲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祥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155页.
。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129页.
107
第二章大圆满法正行见地研究

(一)本超因果(无屏熟)
I.无所造业,无异熟果差别可得,然诸有情于一切法自相空理不能尽知,
由此因缘造作诸业。①
2.舍利子,于胜义中,无业无异熟,无生无灭,无染无净故。@无业烦恼故
亦无异熟果,既无异熟果如何得有我及有情,流转诸趣现于三界种种差别。@
3.文殊师利言,如我所见,实无有法业报熟者,所以者何,一切诸法无业
无报,无业报熟故。固
(二)轮涅无二
I.尔时佛告妙幢菩萨及诸大众,汝等当知,云般涅桀有舍利者。是密意说,
如是之义当一心听,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如是应知,有其十法,能解如来应正等
觉真实理趣,说有究竟大般涅粲,云何为十,一者,诸佛如来究竟断尽诸烦恼障
所知障故,名为涅粱,二者,诸佛如来善能解了有情无性及法无性故,名为涅桀,
三者,能转身依及法依故,名为涅粲,四者,于诸有情任运休息化因缘故,名为
涅粱,五者证得真实无差别相平等法身故,名为涅粲,六者,了知生死及以涅粲
无二性故,名为涅粱,七者,于一切法,了其根本,证清净故,名为涅粱,八者,
于一切法无生无灭善修行故,名为涅粲,九者,真如法界实际平等,得正智故,
名为涅粱,十者,于诸法性及涅粲性,得无差别故,名为涅椠,是谓十法说有涅
粲。@
2.涅檠与世间,无有少分别,世间与涅榘,亦无少分别。回
三、总结讨论
(一)本超因果(无异熟)
1.上文中,龙钦饶降巴尊者引用《普作续》提到;“大圆满者本超因果故,
寻求而修无修、修不成。导师虽说因果之教理,是依世间有相法安立,若要因中
寻求才有果。心中本来无因亦无果,菩提心中本自无有生”o;又说:“无因果之
觉性赤裸中,只住无有善恶一明点,无有中边觉性通彻中,普贤法身密意自然住”
@,所以,自然智慧住于无因亦无果之中,觉性只住无有善恶一明点,大圆满法
是本超因果,因果教理是依世间有为法安立的,若心中本来无因也无果,也就没
有因果报应的循环与轮回,这是大圆满法的根本教导。而且,这也超出十自性境,
达无碍平等。@
2.在上文中《大般若波罗蜜多经》提到:“无所造业,无异熟果差别可得,
然诸有情于一切法自相空理不能尽知,由此因缘造作诸业。"@此外,又提到:“无
业烦恼故亦无异熟果,既无异熟果如何得有我及有情,流转诸趣现于三界种种差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三百九十五,初分无性自性品第七十四之一,‘大正藏>第六册,第1044页.
叠‘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七十四,初分无生品第二十之一,‘大正藏>第五册,第419页.
覃‘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三百九十二,初分成熟有情品第七十一之三,‘大正藏>第六册,第1026页.
口‘大宝积经’卷一百五,善注意天子会第三十六之四破二乘相品第七之二,神通证说品第九,‘大正藏>
第ll册,第591页.
尊‘金光明最胜王经》卷一,如来寿量品第二,‘大正藏>第十六册,第407页上.
・‘中论》卷四,观涅桀品第二十五,‘大正藏'第三十册,第36页上.
o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祥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150页.
簟谈锡永.‘大中观论集(下)》.香港:香港密乘佛学会,1998年.第30~31页.
国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81~82页.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三百九十五,初分无性自性品第七十四之一,‘大正藏》第六册,第1044页.
108
第二章大圆满法正行见地研究

别y①及“无业无异熟,无苦无乐,如是观者名得平等”。圆<大般若波罗蜜多经》
这里说的非常清楚,没有业的烦恼、没有造业就没有业的成熟果,也就没有三界
的流转。因此,大圆满法所强调的本超因果,无异熟果是完全一致的。上面《:大
宝积经》经文中“文殊师利言,如我所见,实无有法业报熟者,所以者何,一切
诸法无业无报,无业报熟故”@也提到相同概念。在《未曾有正法经》中,文殊
菩萨对辩积菩萨说:“自业性空是真实义”及“诸法无生亦无业报”回因此,在大
圆满法看来,因果报应、因果轮回是假象。不必执着,因果不妨碍修行解脱。至
于{:大般涅粲经》提到“坏定业得轻报故,不定之业无果报"@,是以轻报、无
业报解说因果,不像文殊师利菩萨在<大宝积经》、《未曾有正法经》中,如此彻
底直言本超因果无业报。从佛教观点笔者看众生不修行时,业报依旧会成熟而来,
如果能修行,业报会减轻,甚至不见了。因此,空性无业报观念,并非胡作非为,
而是大乘菩萨道慈悲显露,随缘应机救渡众生。
(二)轮涅无=
1.上文中,龙钦饶降巴尊者提到:“平等性智诸法同,轮涅无=大圆满。妙
观察智于所知,如所尽所不杂见”@、“于三世平等性中以觉性之瑜伽,以忆念
自尽之方便,使轮回涅椠融合成为无二"o及“光明心性自然智,虽安多名其义
一,法性离思菩提心,轮涅无二如虚空"@,尊者并引用‘声应成续》:“智慧轮
涅双解脱,自现圆满之密意。"@意思表达很清楚,因自然智觉悟三世平等、轮回
涅粲平等,因此,轮回涅粲没有什么差别,这是宁玛派大圆满法的根本见地。
2.在北传佛经中《大乘入楞伽经》提到:“生死涅粲二种平等"回在<金光
明最胜王经》提到:“有其十法,能解如来应正等觉真实理趣,说有究竟大般涅
粲,云何为十e 411'・・・五者,证得真实无差别相平等法身故,名为涅粲,六者,了知
生死及以涅粲无二性故,名为涅粲。"¨在‘佛说未曾有正法经》中文殊师利菩
萨神变为化佛说:“若有乐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当知无轮回无涅粲"12,
此外,《中论》提到:“涅粲与世间,无有少分别,世间与涅粲,亦无少分别。川3
因此,大乘佛法与大圆满法对世间与涅粲的关系,看法是一致的,轮涅平等、轮
涅不二、轮涅不二如虚空。因此,修行者不畏惧轮回涅粱。而且,大圆满法修行
虹光化身、三身任运、轮回涅桀都自由自在。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三百九十二,初分成熟有情品第七十一之三,‘大正藏>第六册,第1026页.
o‘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五百六十九,第六分法性品第六,‘大正藏》第七册,第936页下.
锄‘大宝积经>卷一百五,善注意天子会第三十六之四破二乘相品第七之二,神通证说品第九,‘大正藏》
第十一册。第591页.
o‘佛说未曾有正法经》卷二,‘大正藏》第十五册,第432页上.
o‘大般涅鬃经)卷三十一,狮子吼菩萨品第十一之五,‘大正藏’第十二册,第548页.
o龙钦饶降巴‘大圆满心性休息》(索达吉堪布译),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2001年,第79r7、825一"
826页.
o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祥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l 30页.
@龙钦饶降巴‘大圆满禅定休息清净车解>.台北:自由出版社,2003年.第187页
。龙钦饶降巴‘句义宝藏论广讲>(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452页.
o‘大乘入楞伽经’卷一,集一切法品第二,‘大正藏>第十六册,第594页上.
11‘金光明最胜王经》卷一,如来寿量品第二,‘大正藏>第十六册,第407页上.
12‘佛说未曾有正法经》卷二。‘大正藏’第十五册,第432页上.
13‘中论)卷四,观涅粲品第二十五,‘大正藏)第三十册,第36页上.
109
第二章大圆满法正行见地研究

第六节无自性、自性

一、龙钦饶降巴尊者著作与引用的典籍对大圆满法无自性、自性的见解(请
参考附录・)
(一)无自性
现有轮回涅粲之诸法,虽现而无自性,如阳焰。中品般若经云:“善现!一
切法从本以来则无去故,如阳焰也。”如是之义。指示其根、道、果、三者。初
以根无去如阳焰之见决定者。识此体性无障碍,自性无二空寂法,无生如空无我
性,应知无生超思维。如是显现即现时,显生未生如阳焰,显住未住如阳焰,显
灭未灭如阳焰,应知虽显无自性。①
(二)自性
三世一切诸佛之菩提,自然放下大乐元成就,
不要依止劣根因果法,试观无作虚空之自性。@
二、北传佛经相关内容(请参考附录一)
在北传佛经大乘佛法中,无自性、自性空是重要修行解脱见地,举例如下
(一)无自性
l、菩萨摩诃萨,觉悟一切世间皆悉如梦,不坏梦,不着梦,梦性寂灭,梦
无自性,受持一切法,皆悉如梦,不坏梦,不虚妄取梦,觉悟一切世间皆悉如梦,
佛子,是为菩萨摩诃萨第六如梦忍。@
2、世尊,诸菩萨摩诃萨诸菩萨摩诃萨者,但有假名都无自性,如说我等毕
竟不生,但有假名都无自性,诸法亦尔毕竟不生。④
3、觉无所觉故,法界无自性故,虚空界无自性故,如是等觉一切无性,无
尽智,自然智,一切如来无极大悲,度脱众生,佛子,譬如虚空界,世界若成若
败,常无增减,何以故?虚空无生灭故。@
4、三乘方便门,清净行微妙,觉法无自性,住于一乘道。@
(二)自性
1、我为声闻乘说,此偈意者,谓如来藏义若自性清净意,是如来藏胜一切
法,一切法是如来藏,所作及净信意法,断一切烦恼故,见我界故,若自净信有
如来藏,然后若说若作,得成佛时若说若作,度一切世间如人见影,见如来藏亦
复如是,是故说如影随形。o
2、善男子,我唯知此菩萨所得不般涅巢际解脱门,如诸菩萨摩诃萨,以一
念智

3、舍利子,是菩萨摩诃萨达一切法自性空故,自性离故,自性本来不可得

。无垢光尊者.‘大圆满虚幻休息论妙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年,第63~64页。
o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祥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92页.
0‘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二十八,十忍品第二十四,‘大正藏》第九册,第581页.
0‘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四百二十,第二分无边际品第二十三之一,‘大正藏》第七册,第lIl页.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三十五,宝王如来性起品第三十二之三,‘大正藏'第九册,第626页下.
叠<文殊所说最胜名义经》卷下,‘大正藏’第二十册,第818页下.
毋‘央掘魔罗经》卷四,‘大正藏》第二册,第540页上.
110
第二章大圆满法正行见地研究

故。∞
4、复次舍利子,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所有般若自性清净不
与一切有为行法而共同止。回
5、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三、总结讨论
(一)上文中,龙钦饶降巴尊者提到:
l、无自性:“识此体性无障碍,自性无二空寂法,无生如空无我性,应知无
生超思维”④、“而诸境相于虚空中无有体故,无有自性,能现之四大亦有成坏,
自性无实,无微尘分,能依所依之义皆不成故,于此觉性之体中一切境相之法亦
无自性”@、“如是若无境相之自性,即使有境菩提心之性,亦是无有体性如虚空”
@、“觉性体中所现之有法无有自性,犹如幻化影像所显现"⑦、“如儿童戏一切均
放下,无有自性远离戏论界,法性本性大圆满之处,无作超越心境大周遍”@、
“然其本体,自性无生,平等性,无为法,离断常等故,此乃无分别智,不可思
议,各之自觉,是属于胜义谛。"@因此,尊者认为,诸法无有自性,虚空平等对
待,万法无体,无自性是般若空性的显现,万物如幻,自性无生,唯存法性空性,
大悲周遍。因为缘起性空、无自性是大乘佛法修行很重要概念。
2、自性:“观见无有所修和所行,观见无有发心无对治,唯见普作发心之自
性,因由如此需要而宣说。’’@这里尊者引用《普作续》云:“无修不求果,此无
欲求大密意,可使自性本成就。”u以上经文也提到自性元成,自性能成万法,
本超因果,无修自然成。
(--)在北传佛经中
1、无自性:从上面经文中‘大般若波罗蜜多经》提到:“以般若波罗蜜多都
无自性不可取故’’1兰,又提到:“彼音声中说一切法皆无自性,无性故空,空故
无相,无相故无愿,无愿故无生,无生故无灭"13、“但有假名都无自性”14,在
‘大方广佛华严经》提到:“梦无自性,受持一切法”又提到:“觉无所觉故,法
界无自性故,虚空界无自性故”15,在《实相般若波罗蜜经》提到:“一切诸法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九,初分转生品第四之三,‘大正藏'第五册,第45页下.
曹‘大宝积经)卷五十一,菩萨藏会第十二之十七般若波罗蜜多品第十一之二,‘大正藏》第十一册,第
299页上.
曲‘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大正藏》第48册,第347页下.
曲无垢光尊者.‘大圆满虚幻休息论妙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年,第63~64页.
西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祥释》(刘立于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14~15页.
o同上,第18页.
o同上,第14~15页.
o同上,第35页.
回无垢光尊者.‘大圆满虚幻休息论妙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年,第2页.
・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祥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80页.
¨同上,第91~92页.
n‘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四十一,初分般若行相品第七之四,‘大正藏'第五册,第229页.
n‘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三百九十四,初分严净佛土品第七十二之二,‘大正藏)第六册,第1038页中.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四百二十,第二分无边际品第二十三之一,‘大正藏>第七册,第111页.
b‘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二十八,十忍品第二十四,‘大正藏》第九册,第581页.
1ll
第二章大圆满法正行见地研究

空,无自性故。①”《大宝积经》:“菩提无自性,五无间业亦无自性”,又提到:@
“法无自性超过一切自性法故”@在《大乘入楞伽经》提到:“诸性无自性,亦复
无言说,甚深空空义,愚夫不能了”④,在《瑜伽师地论》提到:“复次三种自性
三种无自性性,谓相无自性性”@,在《佛说未曾有正法经》提到:“世尊,我得
如来平等无自性境界。’’@上面经文提到无自性的概念其中有菩无自性、假名无自
性、虚空无自性、梦无自性、法无自性、诸性无自性,无自性是《般若经》最重
要的立论,一切开悟的基础,大圆满法强调无自性的修行,证悟无自性的法性空
性,妙用无边。
2、自性:在上文《央掘魔罗经》中提到:“谓如来藏义若自性清净意,是如
来藏胜一切法"⑦,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提到:“如我自性于一切法,以一切
种一切处一切时求不可得”@,在《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提到:“若佛境界自性,
异诸烦恼自性者,如来则非平等正觉,以不异故"@,在<究竟一乘宝性论》提
到:“无始世界来自性清净心具足法身,以九种譬喻明如来藏”@,又在《六祖大
师法宝坛经》提到:“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11"以上经
文提出自性清净心具足法身,自性不可得,自性代表如来藏,自性亦生万法。大
圆满法从自性虚空,逐渐演变成无自性修行。虚空含藏万法,自性妙用成无自性
或空性。在探索修行中,无自性比自性出现更加频繁。大圆满正行彻却、脱噶以
虚空、以光为修行的媒介,强调无自性到自然任运成,也使用光明如来藏的本性
清净证悟自性自渡。法性是一种无自性的开悟状态,法界法身是大圆满法修持的
主题,不断的强调达到三身自性、圆满菩提之果。

第七节光明如来藏、平等、本性、自性清净

一、龙钦饶降巴尊者著作与引用的典籍对大圆满法光明如来藏、平等、本
性、自性清净的见解(请参考附录一)
(一)光明如来藏 .

龙钦饶降巴尊者在《上师心滴如意宝》提到:此等显现也是心中光明相外现
的结果。谁人见到此相则以见到了如来藏实义,故称为获得光明智慧。I:真实名
经》云:“显现大光芒,智慧灿然现,众生智慧灯,威光蕴美观。"也就是说,心
中的本基智慧通过眼睛现于虚空中。《华严经》云:“基中光明眼中现,有者明现
虚空中,光芒坛城极耀眼。"通过日夜修习则可显现较前更为广大的五部佛坛城。

o无垢光尊者.‘大圆满虚幻休息论妙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年,第2页.
o‘大宝积经》卷六十七,化乐天授记品第十七,‘大正藏》第十一册,第381页上.
o‘大宝积经》卷四,第二无边庄严会无上陀罗尼品第一之一,‘大正藏'第十一册,第2l页下.
o‘大乘入楞伽经》卷七,偈颂品第十之二,<大正藏》第十六册,第页.
o‘瑜伽师地论》卷七十四,摄抉择分中菩萨地之三,‘大正藏>第三十册,第705页.
・‘实相般若波罗蜜经》,‘大正藏》第八册,第777页上.
西‘央掘魔罗经》卷四,‘大正藏>第二册,第540页上.
o‘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四百二十四,第二分远离品第二十四之二,‘大正藏>第五册,第371页中.
・‘阿昆达磨大昆婆沙论>卷一百八十二二,.定蕴第七中不还纳息第四之九,‘大正藏》第二十七册,第911
页中.
・<究竟一乘宝性论》卷四,无量烦恼所缠品第六,‘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837页上.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大正藏》第四十八册,第347页下.
112
第二章大圆满法正行见地研究

{:密集续》云:“住于虚空中,大光芒云聚,具佛威光聚,遍布胜智慧。’’《集明
点续》云:“自然广大智慧中,种种自相现五部。”
如是显现乃现量光明之殊胜要点。‘自具普贤续》云:“识三自现要,自现妙
智慧。"随后灭尽一切增上相,实质身体解脱为光身,此乃如虚空般的本净法性
显现。①
(--)平等
《普作续》云:
往昔过去诸如来,除自心外不求余,除原来外不修造,不以分别修三昧,以
不分别心成就,现住世者后来者,无念平等则成就。@
(三)本性
I.自觉自本性
《普作续》云:不以语言文字说,宣说自觉自本性,不分别我不思余,宣说
平等无念旨,
三界一切诸有情,悟此则与诸佛等,不求勤行法性成。固
2.本性元成
肯定本性本来元成者,元成无方无有外与内,诸法自现无得失来去,无上下
方大遍布之界,全无决定亦全无偏私,此是远离诠表超言思。o
(四)自性清净
I.本性清净
一切佛之身语意三密,即是普贤如来本性清净之显现。@
2.自性清净平等无分别
《炬光炽燃续》云:“自然显现无断灭,智若穷尽愚昧念,境相本净住真界,
无有分别之觉性,知是不动平等位,又于一切平等界,本来穷尽诸分别,住于自
性清净界,言说文字无二故,又于无外内界中,于大休闲境中住,无有内外通彻
故,无障亦无垢浊者,即是本来大清净,本自趣入净界相。”@
二、北传佛经相关内容(请参考附录一)
(一)光明如来藏
I.所谓摩诃衍,离食常坚固,云何名为一,谓一切众生,皆以如来藏,毕
竟恒安住.。o
2.谓彼菩萨摩诃萨信解法身常住不变者,尔乃安住受持一切如来藏经,亦
能解说安慰世间解知一切隐覆之说,善观一切了义不了义经。不说余经,唯说如
来常住及有如来藏,而不舍空,亦非身见空,空彼一切有为自性。@

o龙钦饶降巴.‘上师心滴如意宝'(索达吉堪布译).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2001年.第462~463页.
o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92~93页.
o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96页.
母同上,第105页.
o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年.第45页
・同上,第152~153页
o‘央掘魔罗经>卷第三, 刘宋求那跋陀罗译,‘大正藏>第二册,第531页中.
・‘大法鼓经'卷上,刘宋求那跋陀罗译,‘大正藏>第九册.第291页中.
113
第一章大圆满法正行见地研究

3.舍利弗。甚深义者即是第一义谛,第一义谛者即是众生界,众生界者即
是如来藏,如来藏者即是法身,舍利弗,如我所说法身义者,过于恒沙不离不脱
不断不异,不思议佛法如来功德智慧。①
4.何者圆成自性,谓离名相事相一切分别自证圣智所行真如,大慧,此是
圆成自性如来藏心。@
5.大慧,如来藏者,生死流转及是涅粲苦乐之因,凡愚不知妄着于空,大
慧,变化如来,金刚力士常随卫护,非真实佛,真实如来离诸限量,二乘外道所
不能知,住现法乐成就智忍,不假金刚力士所护。@
6.一切众生界,不离诸佛智,以彼净无垢,性体不二故,依一切诸佛,平
等法性身,知一切众生,皆有如来藏。④
(二)平等
1.佛告长者,善哉,善哉,长者,行过弘誓,菩萨所施心恒平等。@
2.听汝出家,外道秘法不示弟子,如来不尔大悲平等,而无偏党等同说法,
示其胜道而拔济之。@
3.声闻人断除一切忧苦喜乐住平等心,获得第四禅舍念清净定。o
4.云何平等?谓我等、涅粲等,所以者何?我及涅桀,此二皆空。@诸佛如
来功德平等!为化众生故,而现佛土不同。@
5.一切思惟分别皆悉平等,悉平等故心不着;如是等名为菩萨正思惟相。9
观诸法平等即是般若,般若即是平等。儿
(三)本性
1.菩萨修行无碍慧,入诸国土无所著,以无二智普照明,此无我者之住处,
了知诸法无依止,本性寂灭同虚空,常行如是境界中,此离垢人之住处。12
2.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一切法本性清净,云何言菩萨一切法中得清净,
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一切诸法本性清净。13
3.生死如毒树,悟即法身果,生死与涅檠,本性皆平等。净慧贤圣行,大
悲常利物,不择于怨亲,恒离于分别。14

西‘佛说不增不减经》,北魏菩提流支译,‘大正藏》第十六册,第467页上.
o‘大乘入楞伽经》卷第二,集一切法品第二之二,大周实叉难陀译,‘大正藏'第十六册,第598页上.
・‘大乘入楞伽经》卷第六,变化品第七.大周实叉难陀译,‘大正藏》第十六册,第622页下.
母‘究竟一乘宝性论》卷第一,一切众生有如来藏品第五,后魏勒那摩提译,‘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
813页下.
-‘增一阿含经’卷四十五,不善品第四十八入前品中,‘大正藏》第二册,第792页下.
・‘大庄严论经》卷八,‘大正藏》第四册,第300页上.
∞‘佛说园生树经》,‘大正藏》第一册,第811页上.
・‘维摩诘所说经’卷中,文殊师利问疾品第五,‘大正藏》第十四册,第544页.
・‘维摩诘所说经》卷下,菩萨行品第十一,‘大正藏'第十四册,第553页.
-‘大智度论’卷十九,初品中兰十七品义第三十一,‘大正藏》第二十五册,第205页中.
“‘大智度论》卷一百,释昙无竭品第八十九,‘大正藏》第二十五册,第751页中.
Ⅱ‘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七十三,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十八,实叉难陀译,‘大正藏)第十册.第424页
下.
B‘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十九,摩诃般若波罗蜜经等学品第六十兰,后秦鸠摩罗什译,‘大正藏》第
八册.第357页中.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第九,般若波罗蜜多品第十之一,大唐般若译,‘大正藏>第八册.第908
页上.
114
第二章大圆满法正行见地研究

一切诸法本性不生,从缘幻有,无来无去、非断非常,清净湛然,是真平等。

4.谓诸法相略有三种,何等为三,一者遍计所执相,二者依他起相,三者
圆成实相,……即此净眼本性所行无乱境界,圆成实相当知亦尔。。
(四)自性清净
1.以一切法自性空故自性远离,由远离故自性寂静,由寂静故自性清净,
由清净故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最胜清净。@
2.文殊师利!甚深境界者,体是无为,不可相离、不着二边,脱离诸障,
自性清净,不可思量、不可数知,不与声闻、辟支佛共。④
3.复次舍利子,我证菩提自性清净。云何名为自性清净,舍利子,菩提之
性体无染污,菩提之性与虚空等。菩提之性是虚空性,菩提之性同于虚空,菩提
虚空平等平等究竟性净,愚痴凡夫不觉如是自性清净,而为客尘烦恼之所染污,
一切众生于是自性清净不能解了,如来于彼发起大悲,我今定当开示令其解了。
如是自性清净故。@
4.云何诸菩萨能行禅定,佛言,能觉一切智心自性清净故,世尊,云何诸
菩萨能行般若,佛言,于一切法无诸戏论故。@
5.一切众生戒本源自性清净。o
三、总结讨论
(一)光明如来藏
1.龙钦饶降巴尊者在{:上师心滴如意宝》中提到:“事实上只有如来藏方是
唯一之胜义谛啊!这并非与外道所说之“常我"同属一类。“藏"者为本来光明,
且住体内,超乎“常’’与“无常一。故不能认为仅仅是“常’’如来藏本性光明,
此可依上师之秘诀修持则能见到,故不能认为是谁也不能见到之隐蔽之物。”@如
来藏本性光明,具有光明智慧,尊者引用<吉祥鬓经》云:“如来藏遍于一切众
生”;《二观察续》云:“大智住身中’’;《多哈道歌》中云:“诸多智者说法时,未
证身中所具智";《佛藏经》中云:“一切众生身内存在着于本初真如中不动之如
来藏。’’@又提出如来藏光明智慧透过双眼表现在虚空,<真实名经》云:“显现大
光芒,智慧灿然现,众生智慧灯,威光蕴美观。”也就是说,心中的本觉智慧通
过眼睛现于虚空中。又引用《华严经》:“基中光明眼中现,有者明现虚空中,光

o‘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第十,般若波罗蜜多品第十之余,大唐般若译,‘大正藏>第八册.第911
页中.
o‘解深密经>卷第二, 一切法相品第四, 大唐玄奘译,‘大正藏'第十六册.第693页中.
o‘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五百七十八, 第十般若理趣分,玄奘译,‘大正藏》第七册,第987页.
曲‘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七, 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二行品第十四。陈月婆首那译,‘大正藏》第八
册,第722页.
瞎‘大宝积经>卷第三十九,菩萨藏会第十二之五如来不思议性品第四之三,大唐玄奘译,‘大正藏'第十
一册,第226页.
o‘胜思惟梵天所闯经》卷第一, 元魏菩提流支译,‘大正藏》第十五册,第67页.
∞‘梵网经)卷下,卢舍那佛说菩萨心地戒品第十,后秦鸠摩罗什译,‘大正藏》第二十四册,第1003页.
曲龙钦饶降巴‘上师心滴如意宝》(索达吉堪布译).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2001年.第79页.
o同上,第457页.
115
第二章大圆满法正行见地研究

芒坛城极耀眼。’’①通过双眼对虚空日夜修习,则可显现较前更为广大的自性坛城。
尊者并引用《密集续》:“住于虚空中,大光芒云聚,具佛威光聚,遍布胜智慧。”
和《集明点续》:“自然广大智慧中,种种自相现五部。”@尊者认为,如出现这些
现象印证达到智慧觉性如量相(明体进诣)阶段,因此如来藏光明显现是大圆满
法修炼成就的必经阶段。由此虚空般的本净法性,最终穷尽法性,显现实质身体
解脱为光身。
2.如来藏是大乘佛法中的重要概念,甚至在《增壹阿含经》中就提到:“其
有专心持增一,便为总持如来藏,正使今身不尽结,后生便得高才智。’’@在大乘
佛法中,《央掘摩罗经》、《如来藏经》、《胜鬓经》、《大法鼓经》、《佛说不增不减
经》、《入楞伽经》、《楞严经》、《大宝积经》、《大般涅桀经》、《大般若波罗蜜多经》、
《大乘密严经》、《究竟一乘宝性论》、《大乘庄严经论》、《摄大乘论释》等,皆提
到并论述如来藏特性、功能,有别于神我概念,是对真如、佛性、法性的再阐发。
在《央掘摩罗经》提N-“所谓摩诃衍,离食常坚固,云何名为一,谓一切
众生,皆以如来藏,毕竟恒安住。"固在《佛说不增不减经》提到:“第一义谛者
即是众生界,众生界者即是如来藏,如来藏者即是法身。"囝认为如来藏功能代表
修行者法身。在《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提到:“大慧,我于此义以神力建立,令
胜矍夫人及利智满足诸菩萨等宣扬演说如来藏及识藏名与七识俱生,声闻计着,
见人法无我,故胜鬓夫人承佛威神,说如来境界,非声闻缘觉及外道境界,如来
藏识藏,唯佛及余利智依义菩萨智慧境界。是故汝及余菩萨摩诃萨,于如来藏识
藏,当勤修学。”@这里识藏是阿赖耶识,如来藏是清净阿赖耶识,是第八识的升
华,有别于前七识,起因于对五蕴的执着。另外,在《大宝积经》中提到:“如
来藏者,是佛境界,非诸声闻独觉所行,……如来藏者则不生不死……如来藏者
是法界藏,是法身藏,出世间藏,性清净藏,此本性净,如来藏者如我所解,纵
为客尘烦恼所染,犹是不可思议如来境界。哟所以如来藏代表法界法身清净无染,
在‘大乘入楞伽经》也提到:“菩萨摩诃萨欲得胜法,应净如来藏藏识之名……
大慧,此如来藏藏识本性清净,客尘所染而为不净,一切二乘及诸外道,臆度起
见不能现证,如来于此分明现见。一@在<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提到了识藏,而在
《大乘入楞伽经》提到藏识,两者意义相同,皆是本性清净。在<大乘密严经》
也提到:“如来清净藏,亦名无垢智,常住无始终,离四句言说”,@是圆成自性
如来藏心@。在《究竟一乘宝性论》中提到:“依一切诸佛,平等法性身,知一切

面龙钦饶降巴.‘上师心滴如意宝》(索达吉堪布译).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2001年.第462~463页.
雷同上,第462~463页.
9‘增壹阿含经)卷第一,东晋瞿昙僧伽提婆序品第一,‘大正藏》第二册.第550页下.
垂‘央掘魔罗经:}卷第三,宋求那跋陀罗译,‘大正藏'第二册,第531页中.
・<佛说不增不减经》,北魏菩提流支译,‘大正藏)第十六册,第467页上.
曲‘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第四,一切佛语心品之四,刘宋求那跋陀罗译,‘大正藏'第十六册,第510页
中.
o‘大宝积经’卷第一百—十九,胜矍夫人会第四十八,大唐菩提流志译,‘大正藏》第十一册,第677页.
曲‘大乘入楞伽经》卷第五,乘入楞伽经刹那品第六,大周实叉难陀译,‘大正藏》第十六册,第619页中.
母<大乘密严经》卷下,目识境界品第七,唐地婆诃罗译,‘大正藏>第十六册,第一746页中.
・‘大乘入楞伽经》卷第二,集一切法品第二之二,大周实又难陀译,‘大正藏》第十六册,第598页上.
116
第二章大圆满法正行见地研究

众生,皆有如来藏。’’①另外<宝性论》也引用《大方广如来藏经》九个例子,表
示如来藏的珍贵性,九喻如下:(1)萎莲中佛:(2)蜂腹中蜜;(3)果觳中实;
(4)粪秽中金;(5)地藏中宝;(6)种子中芽:(7)破衣中(宝石)像;(8)
丑女中胎;(9)泥模中(金)像。⑦大圆满法与大乘佛法皆重视清净如来藏的功
能,只是大圆满法比较强调智慧与光明的运用,而大乘佛法重视清净法界身,强
调如来藏平等性,人人具有如来藏。
(二)平等
1.龙钦饶降巴尊者在《实相宝藏论详释》一书中,第二章专门针对“平等”
做讨论@,平等是佛法修行的关键,特别针对平等如虚空,解说了法性平等、大
圆满平等、万法平等、空不空平等、善不善平等、轮回涅粲平等固、法界平等、
体性平等、心识平等(自心平等)@、空明平等、一界平等@、果平等、道平等⑦、
密意平等等。当觉性菩提心证悟空明法性与虚空等时,法性即在大圆满平等。@平
等是佛教一大特色,佛陀开悟平等法性,众生一律平等,具有佛性平等,后来又
演变成真如平等、如来藏平等。
2.有关平等,在《增一阿含经》中提到,“菩萨所施心恒平等”@;在《佛
说长阿含经》中提到,“平等信”,此即相信众生平等@;在‘大庄严论经》中提 岳

到,“大悲平等川1;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中提到,“是法平等,无有高下12";
在‘妙法莲华经》中提到,如来“平等说法’’13;在《大方广佛华严经》中提到,
第四地菩萨“欲得第五地,当以十平等心”14;在《佛说园生树经》中提到,“声
闻人断除一切忧苦喜乐住平等心,获得第四禅舍念清净定"15,在《维摩诘所说
经》中提到,“我等、涅桀等,如来功德平等”16;在<大乘入楞伽经》中提到,
。生死涅粲平等”17;在《大智度论》中提到,“思维平等、诸法平等、般若平
等”18;在‘究竟一乘宝性论》中提到,“众生平等19、平等法性”2Q;在<方广 尘

o‘究竟一乘宝性论》卷第一,一切众生有如来藏品第五,后魏勒那摩提译。‘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
813页下.
o‘究竟一乘宝性论》卷第四,无量烦恼所缠品第六,后魏勒那摩提译,‘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837上
中,838下,840上页.
0龙钦绕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64页 ̄83页,
o同上,第94页.
o同上,第75页.
・同上。第66页.
o同上,第65页.
口同上,第68页.
・‘增一阿含经》卷四十五,不善品第四十八入前品中,‘大正藏>第二册,第792页下.
0‘佛说长阿含经》卷一,第一分初大本经第一,‘大正藏>第一册,第l页中.
¨‘大庄严论经'卷八,‘大正藏》第四册,第300页上.
幢‘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大正藏>第八册,第751页下.
o‘妙法莲华经'卷五,安乐行品第十四,‘大正藏)第八册,第38页中.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二十,五十地品第二十二之三,‘大正藏)第九册,第555页下.
b‘佛说园生树经>,‘大正藏》第一册,第811页上.
晡‘维摩诘所说经)卷下,菩萨行品第十一,‘大正藏:}第十四册,第553页.
"‘大乘入楞伽经’卷一,集一切法品第二之一,‘大正藏》第十六册,第594页.
¨‘大智度论>卷一百,释县无竭品第八十九,‘大正藏>第二十五册,第751页中.
撑同上,第75l页中.
∞‘究竟一乘宝性论'卷一,一切众生有如来藏品第五,‘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813页下.
117
第_章大圆满法J下行见地研究

大庄严经》①、《佛说宝云经》∞、《佛说法集经》@、《大乘庄严经论》中提到,“平
等法界”;在《大宝积经》中提到,“如来住生死平等,住涅粲不动”④;在《如
来庄严智慧光明入一切佛境界经》中提到,“文殊师利言:一切法平等者
是平等住,言平等住者即是不动"@等等。以上文与大圆满法修行对平等的
见地相比较,可以知道,大圆满法直承大乘心法佛陀教导,是修行的关键。
(三)本性
1.龙钦饶降巴尊者在《实相宝藏论详释》中提到“本性元成”,或“本性静
虑元成",内容如下:“肯定本性本来元成者,元成无方无有外与内,诸法自现无
得失来去,无上下方大遍布之界,全无决定亦全无偏私,此是远离诠表超言思。”
@由于元成自现,所以远离思想语言所能表达境界,尊者又说:“自觉大界解结大
清净,境心所现无障平等要,悉收本性静虑元成中,一切时间犹如大河流,无修
元成真智恒不断,诸法心要自然最初界,达于普贤实义密意量。”o由于觉性清净,
法界平等无碍,本性无修元成,自达普贤法界,这是大圆满法脱噶实修的证量。
尊者又引用《普作续》,提到:“不以语言文字说,宣说自觉自本性,不分别我不
思余,宣说平等无念旨,三界一切诸有情,悟此则与诸佛等,不求勤行法性成。”
@说明自觉来自本性的无分别心、平等无念,不能用语言文字述说,只能实际修
炼深刻感受,逐步累积,工夫日久,铁杵磨成针。使用逐步渗透法,不强行勤奋
用功,大圆满法就这么奇妙。
2.在《大方广佛华严经》提到:“佛子,如大虚空,一切世界于中成坏,而
无分别,本性清净,无染无乱,无碍无厌,非长非短,尽未来劫,持一切刹,菩
萨摩诃萨,亦复如是。’’@说明虚空本净,本性清净,在《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中
提到:“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一切诸法本性清净。"@在‘大方广佛华严经》
又提到:“一切诸佛,同一体性,无浊无翳,无我无我所,非内非外,了境空寂,
不生妄想,无所依无所作,不住诸相,永断分别,本性清净,舍离一切攀缘忆念,
于一切法,常无违诤,住于实际,离欲清净,入真法界,演说无尽。”11所以本
性清净是诸佛的特质,也是成佛的特质。大圆满法证悟觉性清净,法界平等,见
地没有什么差别。此外,‘大方广佛华严经》又提到:“了知诸法无依止,本性寂
灭同虚空,常行如是境界中,此离垢人之住处。川2与<说无垢称经》提到的:搿若

¥‘方广大庄严经》卷十一,转法轮品第二十六之一。‘大正藏》第三册,第608页.
o‘佛说宝云经》卷五,‘大正藏>第十六册,第304页上.
簟‘佛说法集经》卷六,‘大正藏l第十七册,第648页.
o‘大宝积经'卷二十七,法界体性无分别会第八之二,‘大正藏》第十一册第147页.
・‘如来庄严智慧光明入一切佛境界经>卷下,‘大正藏》第十二册,第244页.
・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105页.
o同上,第97页.
・同上,第96页.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七十三。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十四,实叉难陀译,‘大正藏)第十册.第398页
下.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十九,摩诃般若波罗蜜经等学品第六十三.后秦鸠摩罗什译,‘大正藏>第八
册.第357页中.
u‘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七,佛不思议法品第三十三之二,实叉难陀译,‘大正藏》第十册.第249
页下.
n‘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七十三,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十八,实叉难陀译,‘大正藏》第十册.第424页
118
第二章大圆满法正行见地研究

随诸法究竟清净本性常寂妙定所行,非不随顺一切有情种种所乐威仪所行,是则
名为菩萨所行。”①本性常寂如同虚空类似,大圆满法追求虚空自然智,无念无住,
一样本性常寂,两者见地一致。在<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提N-“诸法本性即
是清净,穷究清净即是无垢,本性光明即无处所,体不可说即是清净,体无分别
即是无垢,离言寂默即无处所。”@此外,《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也说:“如来
身者,不可喻身,无所喻身,清净无垢离诸染污,自性光明非先际可观,非后际
可观,非现在可观,非种族可观,非色可观,非相可观。”@皆强调自性光明,另
在《佛说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三昧大教王经》提到:“自性光明遍一切,本
来清净虚空等,是中若法若非法,普观清净悉欢喜,所有一切极恶者,彼等非佛
菩提器,以大舍心平等观,亦为彼等皆摄受。”回强调自性光明遍虚空法界,摄受
一切有情,普观清净。与大圆满法正行脱噶修炼利用四光脉产生四灯、四相,自
性法界,大放光明,异曲同工。但大圆满法更强调无自性法界特质,光光相融,
虹光化身,光照寰宇。
(四)自性清净
1.龙钦饶降巴尊者在《实相宝藏论详释》中提到:“一切佛之身语意三密,
即是普贤如来本性清净之显现。”@表示如来身语意一切显露,皆本性清净。尊者
又引用l:炬光炽燃续》:“自然显现无断灭,智若穷尽愚昧念,境相本净住真界,
无有分别之觉性,知是不动平等位,又于一切平等界,本来穷尽诸分别,住于自
性清净界,言说文字无二故,又于无外内界中,于大休闲境中住,无有内外通彻
故,无障亦无垢浊者,即是本来大清净,本自趣入净界相。"@此处说明觉性通彻
赤裸,不动平等法界,无垢无障,非语言文字所能描述,自性法界自清净。这是
“无作无勤法性当地净,入于融合静虑法性境。"o .

2.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提N-“菩萨通达般若波罗蜜多,离诸烦恼即得
清净,何以故?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自性清净离诸惑故。一@通达智慧,离诸烦恼,
得到清净。另提到:“诸法本来自性清净,是菩萨摩诃萨于一切法本性净中,精
勤修学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如实通达无没无滞,远离一切烦恼染着故。@菩萨勤
劳修学甚深智慧,达本性清净,远离烦恼。这跟大圆满法因觉性开悟澄明赤露,
穷尽分别而自性清净,了悟平等法性,没有差别。
又提到:“以一切法自性空故自性远离,由远离故自性寂静,由寂静故自性

下.
西‘说无垢称经》卷第三,问疾品第五,大唐玄奘译,‘大正藏'第十四册.第570页上.
o‘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卷第四。入如来大悲不思议品第四,大唐般若共牟尼室利译,‘大正藏’第十九
册.第541页中.
o‘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第七,如来不思议品四之—,法护等译,‘大正藏:}第十一册.第795页下.
o‘佛说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三昧大教王经>卷第七,金刚秘密曼孥罗广大仪轨分第二之=,施护等译,
‘大正藏》第十八册.第364页中
簟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于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45页.
・同上,第152~153页.
o同上,第152~153页.
o‘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五百六十七,第六分显相品第三,玄奘译。‘大正藏'第七册,第926页.
O‘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三百四十一,初分巧便学品第五十五之五,玄奘译,‘大正藏>第六册,第749

119
第『二章大圆满法正行见地研究

清净,由清净故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最胜清净。"①由于“自性空”达到自性寂静,
因而自性清净。在《大宝积经》提到:“复次舍利子,我证菩提自性清净。……
菩提之性与虚空等。”@与大圆满法虚空菩提自性清净见地一致。在《菩萨本生鬟
经》提N-“阿难,一切如来在昔因地,知众生界自性清净,为彼客尘烦恼所覆,
然彼毕竟染污不及,是故如来出兴于世,为诸众生说微妙法,除诸垢浊令得解脱。"
@这是清净如来藏概念。在《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提到:“谓如来藏义若自性清
净意,是如来藏胜一切法,一切法是如来藏,所作及净信意法,断一切烦恼故。’’
回另在《入楞伽经》也提N-“如来藏自性清净,……如来藏无所分别寂静无相,
说名如来藏,大慧,未来现在诸菩萨等,不应执着有我之相,……大慧。我说如
来藏者,为诸外道执着于我,摄取彼故说如来藏,令彼外道离于神我妄想见心执
着之处,入三解脱门,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大慧,以是义故,诸佛如来应
正遍知说如来藏,是故我说有如来藏,不同外道执着神我。”@此外在《梵网经》
提N-“一切众生戒本源自性清净。"@在《胜思惟梵天所问经》提到:“云何诸菩
萨能行禅定,佛言,能觉一切智心自性清净故,世尊,云何诸菩萨能行般若,佛
言,于一切法无诸戏论故。”⑦自性清净,自能禅定,自能得戒,又《文殊所说最
胜名义经》提到:“一切法相自性清净,所谓一切如来智身,文殊菩萨清净出生。"
@文殊菩萨辅助诸佛开悟菩提智慧,而达自性清净,这跟大圆满法修行完全一致。
在第三章中笔者还有详述。在《成唯识论》提到:“本来自性清净涅檠,谓一切
法相真如理,虽有客染而本性净,具无数量微妙功德,无生无灭湛若虚空,一切
有情平等共有,与一切法不一不异,离一切相一切分别,寻思路绝名言道断,唯
真圣者自内所证,其性本寂故名涅粲。"@这种自性本寂清净的涅檠,若比较大圆
满法觉悟自然智慧而达自性清净、三身任运涅粲果,大圆满法更强调光明任运,
轮涅无二。

第八节三身自现、五身五智、自现

一、龙钦饶降巴尊者著作与引用的典籍对大圆满法三身自现、五身五智、
自现的见解(请参考附录一)
(一)三身自现
龙钦饶降巴尊者在‘旬义宝藏论广讲》提到:“法身自体离思虑言诠,乃为
本净之地;报身自体者,为自明,远离分别,本元成就;化身自体者,乃从大悲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五百七十八,第十般若理趣分,三藏法师玄奘译,‘大正藏》第七册,第987页.
o‘大宝积经》卷第三十九,菩萨藏会第十二之五如来不思议性品第四之三,大唐玄奘译,‘大正藏》第十
一册,第226页.
o‘菩萨本生雯论》卷第四,出家功德缘起第十四,绍德慧询等译,‘大正藏'第三册,第343页.
o‘央掘魔罗经》卷四,宋求那跋陀罗,‘大正藏》第二册,第540页.
o‘入楞伽经》卷第三,集一切佛法品第三之二,元魏菩提留支译,‘大正藏>第十六册,第529页.
・‘梵网经》卢舍那佛说菩萨心地戒品第十卷下,后秦鸠摩罗什译,‘大正藏》第二十四册,第1003页.
∞‘胜思惟梵天所问经》卷第一。元魏菩提流支译,‘大正藏》第十五册,第67页.
o‘文殊所说最胜名义经》卷下,宋金总持等译,‘大正藏:}第二十册,第819页.
・<成唯识论》卷第十,护法等菩萨造玄奘译,《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55页.
120
第二章大圆满法正行见地研究

现源而分,是随类示现。”∞
(二)五身五智
龙钦饶降巴尊者在‘七宝藏论・宗派藏》提N-“方便与智慧,生起与圆满,
法身与色身,现相与空性,福德与智慧等资粮,都在修持决断和超越之一刹那中
圆满。这时五身五智也都刹那圆满,因为心一境性远离戏论就是法身,自显无执
就是报身,呈现种种境相就是化身,遣八聚识就是菩提身,界无变迁就是金刚身;
五智是:远离缘虑戏论就是法界智,明了无障就是圆镜智,住平等昧就是平等性
智,所显五光无杂就是妙观察智,能所二取皆化为光明即成所作智。此五智住于
五部空行之本性中,佛之意趣身及智慧无分离之义刹那具足。"圆
(三)自现
龙钦饶降巴尊者引用<狮子妙力圆满续》谈自现妙果如下:
《狮子妙力圆满续》云:“法身无念自醒即修习,.无所缘境了悟自真义,是
事不即不离大静虑,此即说为自现之妙果。”又《宝聚续》云:“自性静虑无有障,
无有沉掉真稀奇”。固
二、全知麦彭仁波切著作‘大幻化网总说光嘶成论》对大圆满法自现的见

究竟之义上,一切修与所修皆为自现而已,了知自性本来正觉,此义无有可
修,皆安住于平等圆满自成中,此为究竟修行,续云:十方四时中,不得圆正觉,
勿寻余正觉。回
三、北传佛经相关内容(请参考附录一)
在北传佛经大乘佛法中,三身、三身五智、五身五智、自现是重要修行解脱
见地,举例如下:
(一)三身自现
1.善男子,一切如来有三种身云,何为三?一者化身,二者应身,三者法
身,如是三身具足,摄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正了知,速出生死。@
2.善男子,若诸有情可厌烦恼藏缠,为彼除害烦恼藏故,净如来智故,是
如来藏无所染,若能除去萎花叶,于中即见如来身,复不被诸烦恼染,则于世间
成正觉,今我悉见诸有情,内有如来微妙体,除彼千俱胝烦恼,令厌恶如萎莲花,
我为彼等而除遣,我智者常说妙法,佛常思彼诸有情,悉皆愿成如来体,我以佛
眼而观见,一切有情住佛位,是故我常说妙法,令得三身具佛智。@
3.智慧波罗蜜,熏修为智藏,方便及愿力,随顺修二藏,圆满行众善,常
普遍相应,禅定意微妙,示身相不动,法报化三身,五佛五种智,五佛严宝冠,

o龙钦饶降巴.‘句义宝藏论广讲'(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436页.
国龙钦饶降巴.‘七宝藏论・宗派藏》(班班多杰译).四川:德格印经院藏文木刻版.第129页.
o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131页.
o全知麦彭仁波切.‘大幻化网总说光明藏论'(索达吉堪布译).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1997年.第156
页. 一

国‘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二,分别三身品第三,大唐义净译,‘大正藏>第十三册.第408页中.
o‘大方广如来藏经>卷第三,大唐不空译,‘大正藏》第十六册.第461页.
12l
第二章大圆满法正行见地研究

五眼照世间,自然虚空中,涌出智慧光。∞
4.诸菩萨究竟,得清净三身是无分别智,得最上自在.@
(二)五身五智
1.不动大主宰,三身胜根本,五身正智主,五智大自在,五佛冠妙严,五
眼净无着,诸佛最胜尊,出生诸佛子,慧最上出生,正法中所作,金刚一实理,
世主最上生,虚空自然智,大智大慧眼,大光明遍照,大智光大日,智光照世灯,
大光明炽盛。@

2.智慧通达于法无碍,具足十力四无所畏五智三昧大慈大悲及三念处,故
号为佛。固
3.如来有五圣智三昧,此亦是是处非处力,五智者,法智比智道智尽智无
生智。@
4.毗卢遮那佛于内心,证得自受用四智,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
成所作智,外令十地满足菩萨他受用故,从四智中,流出四佛,各住本方坐本座,
毗卢遮那佛于内心,证得五睾金刚菩提心三摩地智,自受用故,从五拳金刚菩提
心三摩地智中,流出金刚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净一切众生大菩提心,还来收一
体,为令一切菩萨,受用三摩地智故,成金刚波罗蜜形。@
(三)自现
1.复次善现,菩萨摩诃萨住第九善慧地时,应圆满四法,何等为四,一者
应圆满知诸有情根胜劣智,二者应圆满严净佛土,三者应圆满如幻等持数入诸定,
四者应圆满随诸有情善根应熟故入诸有自现化生。o
2.文殊师利答言,天子,菩萨以空身慧而无所断,于诸所见自现其身,为
一切人说无常法令离是身,是为菩萨得辩才之慧,知所有空于一切皆无所有。@
3.以其不知诸地相故,以不知智慧方便差别善决定故,以不能觉诸佛如来
集诸善根故,以不能知自现境界分别戏论故。@
四、总结讨论
(一)三身自现
1.龙钦饶降巴尊者在《实相宝藏论详释》提N.-“我即三身体,无念平等性
中住,即是离戏法身体,本性所起生神变,即随欲生之报身,随悲为利调伏者,

∞‘文殊所说最胜名义经>卷第三,宋金总持等译,‘大正藏》第二十册.第815页.
o‘摄大乘论释)卷第八,摄大乘论释增上慧学分第九,无性菩萨造论.唐玄奘译,‘大正藏>第三十一册.
第431页.
o‘佛说最胜妙吉祥根本智最上秘密一切名义三摩地'卷上,北宋施护译,‘大正藏'第二十册.第809页.
回‘大般涅粲经)卷第二十九,师予吼菩萨品第十一之三,北凉县无谶译,‘大正藏)第十二册.第540页
下.
o‘阿昆昙昆婆沙论)卷第十六,杂犍度爱敬品第四,迦旃延子造五百罗汉释,北凉天竺沙门浮陀跋摩共
道泰等译,‘大正藏>第二十八册.第121页中.
o‘略述金刚顶瑜伽分别圣位修证法门>卷第二,不空译,‘大正藏》第十八册.第288页中.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五十四,初分辩大乘品第十五之四,大唐玄奘译,‘大正藏'第五册.第303
页下.
固‘佛说须真天子经)卷第四,西晋竺法护译,‘大正藏》第十四册.第lll页上.
口‘入楞伽经'卷第二,集一切佛法品第三之一,元魏菩提留支译,‘大正藏》第十六册.第523页中.
122
第二章大圆满法正行见地研究

是即化身之体性。"①强调三身中,法身平等住,神变生报身,大悲化身体,另在
‘句义宝藏论广讲》中,提到:“要在身、智不即不离之法界中证得菩提,则于
近边之世间,庄严炬光,法身不动而证得报身及化身,任运成就二利者,如此方
为证得究竟之果位。”圆强调法界证菩提,法身不动证报、化身,产生任运究竟果。
又提到:“法身自体离思虑言诠,乃为本净之地;报身自体者,为自明,远离分
别,本元成就;化身自体者,乃从大悲现源而分,是随类示现。’’@解说法身远离
思维语言,本自清净;报身自明元成,无分别见,显现光明特性;化身大悲化现,
随机随类出现,应以何相得度者则现何相。尊者并引用<普明续》:“如玻璃体本
性本清净,无垢通彻清净即法身……法性法身无别虚空中,自起自现自明智妙色,
现似有方无灭而明显,显中无念即是智法身,自体自现报身本成佛,悲心化身二
边皆清净。”@显示虚空法性法身,是一种菩提智法身,无念通彻清净,是明空赤
露身;报身妙光、虹光显现;化身悲心显现,仍维持清净的本质。大圆满法重视
法报化三身自现,认为是一种理想修行成果。
2.在《金光明最胜王经》提到:“善男子,一切如来有三种身云,何为三?
一者化身,二者应身,三者法身,如是三身具足,摄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
正了知,速出生死,……前二种身,是假名有,此第三身,是真实有,为前二身
而作根本。"@在《大乘庄严经论》中也提到:“性身及食身,化身合三身,应知
第一身,余二之依止。"@化报法三身中,以法身(性身)为根本,但一般三身并
重,在《大方广如来藏经》提N-“一切有情住佛位,是故我常说妙法,令得三
身具佛智。”o在《大乘本生心地观经》提到:“未来一切诸世尊,守护三聚净戒
宝,断除三障并习气,当证正等大菩提,现在十方诸善逝,具修三聚净戒因,永
断生死苦轮回,得证三身菩提果。糟@三身是菩提智慧的成就果,在<佛说无上依
经》也提到:“阿难,无上菩提摄三身尽,是故名为菩提行处,阿难,何者无上
菩提常住法,而此常住有二种法为作因缘,一者不生不灭,二者无穷无尽,是名
菩提常住法。”@另《佛说护国尊者所问经》提到:“所行六种波罗蜜,三身五智
十力等,~切功德悉具足,如是永离无边苦,过去修行无量劫,’为众生故求菩提,
一切众善悉皆修。"@这与大圆满法修炼三身菩提智慧果完全相同,且以法界菩提

。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87页,
o龙钦饶降巴‘句义宝藏论广讲》(刘立于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435页.
・同上,.第436页.
柚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87页.
o‘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二,分别三身品第三,大唐义净译,‘大正藏》第十三册.第408页中.
・‘大乘庄严经论》卷第三。菩提品第十,无著菩萨造,大唐波罗颇蜜多罗译,‘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
606页.
o‘大方广如来藏经》卷第三,大唐不空译,‘大正藏》第十六册.第461页.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第三,报恩品第二之下,大唐般若译,‘大正藏》第三册.第301页上.
・‘佛说无上依经》卷上,无上依经菩提品第三,粱真谛译,‘大正藏》第十六册.第472页.
・‘佛说护国尊者所问经》卷第二,北宋施护译,‘大正藏》第十二册.第5页.‘佛说法乘义决定经》提到
。十力”是:“所谓处非处智力,因果相应及不相应,如实了知故。自业智力,三世三业,如实了知故。静
虑解脱等持等至智力,皆能了知故。根胜劣智力,信等五根,或软中上,皆能了知故。种种胜解智力,观
一切法,胜解明了,皆能通达故。种种界智力,无量世界,种种界性,皆能了知故。遍趣行智力,诸趣遍
行,种种差别,皆能了知故。宿住随念智力,过去世境,宿住随念,皆能了知故。生灭智力,诸有情类,
生灭因缘,皆能了知故。漏尽智力,根随诸惑,净尽无余故.佛告比丘,如是名为如来十力.”见‘大正藏》
123
第二章大圆满法正行见地研究

为根本,只是大圆满法更强调三身任运。此外,在《摄大乘论释》提到:“诸菩
萨究竟,得清净三身是无分别智,得最上自在。”①无分别智就是一种澄明自然智,
内证智,能证悟清净三身自现,与大圆满法相同。在《瑜伽师地论释》中:“今
说瑜伽师地论者,名义云何,谓一切乘境行果等所有诸法,皆名瑜伽,一切并有
方便善巧相应义故。穷于法界无断尽故,分别三乘功德经中,三乘果德,名为瑜
伽,皆与正理等相应故,赞佛论说三身三德皆是瑜伽。”@大圆满法阿底瑜伽,是
实修实证的瑜伽,三身相应,三乘圆满菩提果德,与《瑜伽师地论》对瑜伽看法,
所追求见地一致。
(二)五身五智
1.龙钦饶降巴尊者在《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第十三品任运之果中提到
五身五智,五身又分为:不变金刚身、现前菩提身、寂灭法身、圆满报身及化身。
其中(1)不变金刚身是:“不缘法性无迁变,自性本来清净分,称为不变金刚身,
究竟基界尽法性”: (2)现前菩提身是:“自性客障二清净,获证遍知法理海,
究竟断证之功德,衡量力等究竟分,立名现前菩提身,究竟不共德现基"; (3)

寂灭法身是:“三身寂灭之法身是指微妙智慧身与智慧藏,如月亮隐没于虚空中
之分而安住于离边法界的本性中”; (4)圆满报身是:“是从如虚空般的内明法
界中自现的,本性自现受用身,处时本师眷圆满”; (5)化身是:“报身刹中所
化界,能化导师次第现,自性调众种种身,以三化身利有情。"五智是:“(1)法
界性智不动摇,远离二取戏论边。(2)大圆镜智诸智圆,即是明空之现基。(3)
平等性智诸法同,轮涅无二大圆满。 (4)妙观察智于所知,如所尽所不杂见。
(5)成所作智圆事业,于诸所知恒无碍。’’@
因此尊者在<宗派宝藏论》也提到: “界无变迁就是金刚身",法性不变自
性本来清净,所以称作不变金刚身,又提到“遣八聚识就是菩提身",清除外来
尘障,使自性清净,觉悟菩提智,遍知法界诸法,由于出现在自身上,所以称作
现前菩提身。另外“心一境性远离戏论就是法身,自显无执就是报身,呈现种种
境相就是化身",法身代表虚空智,报身代表受用肉体身,化身大悲呈现种种相,
此外,法界体性智远离攀缘思虑等戏论,“五光无杂就是妙观察智,能所二取皆
化为光明即成所作智"。@尊者在《上师心滴如意宝》中,以水晶。五色光融入本
身来表示具足五身五智",“法身(自然本性身)与本来清净之二身(报、化身)
融为一体,犹如盐溶入水中一般不可分割”,尊者认为“如果真正通达了此理,
则以证悟金刚藏乘之究竟密意,即生便可摆脱轮回,从自身获得解脱,现前菩提
果而成佛。一@并引用《灵骨炽燃续》所说:“明点空炬光,无有功用而显现,凡

第十七册.第658页上.
∞‘摄大乘论释》卷第八,摄大乘论释增上慧学分第九,无性菩萨造论,唐玄奘译,‘大正藏>第三十一册.
第431页.
o‘瑜伽师地论释>卷第一,最胜狮子等诸菩萨造玄奘译,‘大正藏》第三十册.第884页上.
・龙钦饶降巴.‘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索达吉堪布译).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2001年.第806"-826
页.
曲龙钦饶降巴.‘七宝藏论・宗派藏》(班班多杰译)泗川:德格印经院藏文木刻版.第129页.
o龙钦饶降巴.‘上师心滴如意宝》(索达吉堪布译).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2001年.第292~294页.
124
第二章大圆满法正行见地研究

皆身密相所显,如是渐次能见者,即是见到报身根”①,印证脱噶实修实证,由
报身成就,进而法身稳固,化身任运。
另外,尊者在《句义宝藏论》提到觉性智本住五身:“(1)觉性智由自境法
性行相中本来元成妙色之所显现,故现毗卢遮那佛身;(2)觉性智如金刚般坚固
不变,故现不动佛身;(3)觉性智本来就有光明之功德,在实修时验相显现增长
之相,故现宝生佛身;(4)觉性本光无量无边,故现无量寿佛身;(5)觉性本来
就是佛,就修彼义,任运成就二利,故现不空成就佛身",并引用《甘露现生续》
云:“色蕴则为毗卢佛,受蕴即是宝生佛,想蕴即是无量佛,行蕴即是不空佛,
识蕴即是阿盟佛。”@此五身五佛观念与前面所提五身(即法身、报身、化身、菩
提身、金刚身)不同,尊者在大圆满法修炼成果中,对五身共有两种解说。后来
发展成五身五智跟三身(法报化三身)五智两种究竟果位说法。笔者将在第七章
第三节进行讨论。
又提到:“觉性本住有五智。(1)即此觉性本身则能明现诸法共相和别相,
明现本身影像,犹如大圆镜智;(2)觉性本身无善恶、大小之异,如虚空,与摩
尼宝平等,故为平等性智;(3)觉性具有对诸法与根之差异能明辨不紊,故为妙
观察智:(4)觉性本身无所障碍而本自解脱,故为成所作智;(5)觉性本身远离
一切戏边,故为法界智。如是觉性本来具有五智,而现在则显现为五烦恼。
尊者并引用《狮子妙力圆满续》所云:“五烦恼有五智慧。静<大乐嬉摩摩格
续》云:“愚痴即是法界智,嗔怒即是大圆智,傲慢即为平等智,贪欲为妙观察
智,嫉妒为成所作智。"@五烦恼中,不愚痴就能了解法界自然智,不嗔怒就能了
解圆满智慧,不骄傲就能了解一切平等智慧,不贪着就能具有明辨分别智慧,不
嫉妒就能平心静气,了解所知障,美满事业,尽力合作完成任务。在大圆满法五
智成就中,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这四智是密教较早期的
说法,后来才发展法界体性智与毗卢遮那佛法界搭配在一起。大圆满法以三身任
运、五身五智妙用、轮涅不二、本超因果等为究竟涅粲果位。
2.在《圣妙吉祥真实名经》中提到:“最上胜者持三身,具足正觉五身性,
遍主五种智自性,首冠庄严五觉性。一④在不同翻译本《佛说最胜妙吉祥根本智最
上秘密一切名义三摩地》中提到:搿不动大主宰,三身胜根本,五身正智主,五
智大自在,五佛冠妙严。"@另一翻译本<佛说文殊菩萨最胜真实名义经》也提N-
“示身相不动,三身胜根本,正觉五身性,周遍五智性,五佛妙宝冠。"@阐述了
三身五智及五佛的重要概念,另‘佛说护国尊者所问经》:“究竟安乐无所求,圆
满菩提寂静道,所行六种波罗蜜,三身五智十力等,一切功德悉具足,如是永离
无边苦,过去修行无量劫,为众生故求菩提。”o也提到三身五智的功用。但在《阿

。龙钦饶降巴.‘句义宝藏论广讲'(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350"-351页.
o龙钦饶降巴.‘旬义宝藏论广讲>(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82页下~第83页上.
o同上,第83页中~第84页上.
o‘圣妙吉祥真实名经》卷第二十一,元释智译,‘大正藏>第二十册.第827页下.
o‘佛说最胜妙吉祥根本智最上秘密一切名义三摩地)卷上,北宋施护译,‘大正藏'第二十册.第809页.
・‘佛说文殊菩萨最胜真实名义经>,元沙哆巴译,‘大正藏》第二十册.第821页.
o‘佛说护国尊者所问经>卷第二,北宋施护译,‘大正藏》第十二册.第5页—匕
125
第二章大圆满法正行见地研究

毗昙毗婆沙论》提到:“如来有五圣智三昧,此亦是是处非处力,五智者,法智
比智道智尽智无生智。"①五智却是“法智比智道智尽智无生智”,与瑜伽行派或
密教概念不同,在《略述金刚顶瑜伽分别圣位修证法门》提到:“毗卢遮那佛于
内心,证得自受用四智,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外令十地
满足菩萨他受用故,从四智中,流出四佛,各住本方坐本座,毗卢遮那佛于内心,
证得五拳金刚菩提心三摩地智,自受用故,从五睾金刚菩提心三摩地智中,流出
金刚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净一切众生大菩提心,还来收一体,为令一切菩萨,
受用三摩地智故,成金刚波罗蜜形。"圆指出毗卢遮那佛受用四智:大圆镜智、平
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并证得五睾金刚菩提心三摩地智,这与龙钦饶降
巴尊者提到的法界体性智相当,所以也讲五智五佛(四智流出四佛,加上毗卢遮
那佛),另大圆满法法报化三身在《圣妙吉祥真实名经》、《佛说护国尊者所问经》
皆有提到,但北传佛经没有提到不变金刚身与现前菩提身,但修行达到三身五智、
五佛(五身)五智,没有什么差别。
(三)自现
1.龙钦饶降巴尊者引用《狮子妙力圆满续》提到:“法身无念自醒即修习,
无所缘境了悟自真义,是事不即不离大静虑,此即说为自现之妙果。’’@这里说明
依照不即不离的禅修,则法身无时无刻都在修炼,不需要攀缘任何外物外境,就
能开悟实相,另全知麦彭仁波切在《大幻化网总说光明藏论》提到:“究竟之义
上,一切修与所修皆为自现而已,了知自性本来正觉,此义无有可修,皆安住于
平等圆满自成中,此为究竟修行。刀④指出自性觉悟无有可修,一切修与不修皆是
自性产现,皆安住于法界平等圆满、自现自成中,这是大圆满法特有的无功用行,
依虚空观,自然而然的产物。 .

2.在l:大般若波罗蜜多经》提到:“菩萨摩诃萨住第九善慧地时,应圆满四
法,何等为四,一者应圆满知诸有情根胜劣智,二者应圆满严净佛土,三者应圆
满如幻等持数入诸定,四者应圆满随诸有情善根应熟故入诸有自现化生。’’@因此,
九地菩萨随有缘修行者,自然化现各种不周形像,应众生的根机不同而教导。在
{:佛说须真天子经》提到:“文殊师利答言,天子,菩萨以空身慧而无所断,于
诸所见自现其身,为一切人说无常法令离是身,是为菩萨得辩才之慧,知所有空
于一切皆无所有。"@菩萨应机出现,为众生说缘起无常,无住而生心的道理。此
外,在l:入楞伽经》中提到,不善修行者“以其不知诸地相故,以不知智慧方便
差别善决定故,以不能觉诸佛如来集诸善根故,以不能知自现境界分别戏论故。"

∞‘阿昆昙昆婆沙论》卷第十六,杂捷度爱敬品第四,迦旃延子造,五百罗汉释,北凉浮陀跋摩共道泰等
译,‘大正藏》第二十八册.第1 21页中.
o‘略述金刚顶瑜伽分别圣位修证法门>卷第二,大唐不空译,‘大正藏)第十八册.第288页中.
国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131页.
o全知麦彭仁波切.‘大幻化网总说光明藏论>(索达吉堪布译).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1997年.第156
页.
酋‘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五十四,初分辩大乘品第十五之四,大唐玄奘译,‘大正藏》第五册.第303
页下.
o‘佛说须真天子经》卷第四,西晋竺法护译,‘大正藏》第十四册.第lll页上.
126
第二章大圆满法正行见地研究

∞因为不能知道何时该现何身,该讲何话,也看不懂如来所做善事,也不会分别
何谓戏论,更看不懂如来显现的神变外境(周围环境),对方便法门并不明嘹。
另在《佛说文殊师利现宝藏经》中提到:“我即问文殊师利:仁者!三月为所在
耶,周旋所奏乎,文殊师利日,唯迦叶,吾在此舍卫城,于和悦王宫采女中,及
诸淫女小儿之中三月……佛言,文殊师利,仁者自现境界神通变化,无令迦叶起
乱意向仁者,于是文殊师利,有三昧名日现一切佛及国土,应时以是定意正受,
文殊师利适三昧已,寻见十方恒沙世界,各各悉有摩诃迦叶……文殊师利尽夏三
月,而静不现潜去止宿藏匿之室,故挝捷欲逐出之,时佛从身皆放大光,通焰十
方,谓我言:迦叶,汝且观十方,应时视十方无央数不可计世界,自现其身年老,
往十方佛边而挝捷,欲逐出文殊师利。复靓诸佛边,各有文殊师利住。佛告我言:
大迦叶!汝欲逐出何文殊师利?欲出十方无央数不可计佛边文殊师利耶?欲逐此
文殊师利乎?……自归文殊师利乃得脱耳.圆这里文殊师利自现神通,使大迦叶
无法从僧团驱逐赶走他,因为文殊师利混迹在采女小儿中三个月,不符合僧团规
定,大菩萨度人方法奇妙,自在任运,非常人所能理解,连阿罗汉也看不懂。大
圆满法三身任运、自现自成,依脱噶光修炼,依法界众生平等,自然自成,不即
不离,不破不立,证悟澄明自然智慧,学习大菩萨妙用无边。以虹光化身或大迁
转身运化三界有缘需求。

第九节菩提心、觉性赤裸(赤露)、觉性(本然明觉)、大悲

一、龙钦饶降巴尊者著作与引用的典籍对大圆满法菩提心、觉性赤裸(赤
露)、觉性(本然明觉)、大悲的见解(请参考附录一)
(一)菩提心
1.菩提心自体
《普作续》云:诸佛三身五智诸功德,有情生身及与习气等,三有情器所摄
诸一切,从本即是菩提心自体。@
2.发菩提心
世间出世间诸法之根本、诸道之核心、一切众生之引导者、迅速趋向无上宫
殿之乘即是殊胜意乐菩提心。因此,我们应当修学发菩提心。@
(二)觉性赤裸(赤露)
1.觉性赤裸如水晶球
内法觉性通彻赤裸,如水晶球,以证悟故,遂无能取之心,此则本净法尽。
境心无二皆是菩提心之自现,知为其游戏之界,则唯一法性自然智与诸法成为一
体。@
2.赤裸

中‘入楞伽经>卷第二。集一切佛法品第三之一,元魏菩提留支译,‘大正藏>第十六册.第523页中.
o<佛说文殊师利现宝藏经,卷下,西晋竺法护译,<大正藏'第十四册.460页上.
・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祥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87页.
。龙钦饶降巴.<大圆满心性休息>(索达吉堪布译).香港:佛教慈急服务中心,2001年.第403页.
o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125页.
127
第二章大圆满法正行见地研究

以密意自然保任者,如是觉性法身,赤裸坦然,超越因果善恶(空分),内
外通彻,法尽心穷(明分),而于其义,不思不察,自然放下,让其自明自
现(明分),了了然然(空分),自现本明,普普通通(现分),这个自心本性就
是如此。所以应当对于本性,就是要无修无治,自然放下,让它心胸坦坦荡荡,
觉性觉醒,清清楚楚,自我解脱,安安闲闲。就是这样的达到本净莹彻,本位安
然,五门自然放松,则可顿然无碍而解脱。①
(三)觉性(本然明觉)
1.觉性如虚空
觉性犹如虚空,不悟菩提心,即成轮回,遂现情器世间,若了悟者,即成涅
粲,遂现三身五智。以了知故,觉性虽是普起作,而觉性唯一,谁亦未曾作,从
本就是元成而住。@
2.觉性稳住本净
若不于现在认知本净之自地,只用平凡之三摩地,则不能从禅天(四禅)得
到解脱,反为所缚,而持取上界之生身。《耳传底迦续》云:“虽知修持不知解,
如何不似静虑天"。故在内界空明中,觉性则稳住自地,舍身之当下则与法身元
成宝合而为一,成为无分别。@
3.觉性与大悲周遍
又觉性本身住有身、光、智三种形式:即自体安住于身,故所知显现为自明;
本性住于光,故光明境界开展;悲心住于智慧,故事业无方周遍。举现行的瑜伽
师为例来说,其入定时显现为法身,不分根本和后得之时显现为报身,出定后显
现为化身。回
(四)大悲
龙钦饶降巴尊者在<句义宝藏论广讲》提到:又觉性本身住有身、光、智三
种形式:即自体安住于身,故所知显现为自明;本性住于光,故光明境界开展:
悲心住于智慧,故事业无方周遍。举现行的瑜伽师为例来说,其入定时显现为法
身,不分根本和后得之时显现为报身,出定后显现为化身。
《觉性自起续》云:“觉性无别安住为法身,觉性无灭而明为报身,觉性能
现一切为化身。"@
=、北传佛经相关文献(请参考附录一)
在北传佛经大乘佛法中,菩提心、觉性赤裸(赤露)、觉性(本然明觉)、大
悲是成佛重要关键之一,笔者举例如下:
(一)菩提心
1.善男子,汝无菩萨种姓,无真实菩提心,不能证得不退转地,亦不能证
无上菩提。@

∞同上,第151~152页.
o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122页
。同上,第113页
∞龙钦饶降巴.<旬义宝藏论广讲》(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460页.
o龙钦饶降巴.‘旬义宝藏论广讲》(刘立于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86~87页.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第四十四, 初分譬喻品第十一之三,玄奘译, 《大正藏》第五册.第250页中
123
第二章大圆满法正行见地研究

2.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住,何等为十,所谓大慈住,等心观察一切
众生故,大悲住,不轻未学众生故,大喜住,灭忧恼故,大舍住,有为无为悉平
等故,一切波罗蜜住,菩提心为首故,一切种空住,善解诸法故,无相住,离生
受证不退转故,无愿住,舍受生故,念慧住,忍法成满故,一切法平等住,得授
记法故。①
3.佛言大王,随发菩提心即是佛出世,若发菩提心,即是发净信,深心不
退转,是发菩提心,云何是深心不退转,佛言,即是所起大悲。圆
4.世尊阿网如来,入语相金刚三摩地,从定出已说菩提心。菩提心本无生
灭,性净无法无所受,无着无染如虚空,是即坚固菩提心。@
(二)觉性赤裸(赤露)
1.殊胜不动自性净,持于正觉妙菩提,一切正觉现于前,智火炽焰光显盛。
④谈锡永上师新译:“无动最极澄明我,持于等正觉菩提,即一切佛之现证,智火
炽焰极光明。一
2.其它北传佛经使用赤露、赤裸表示裸露身体不穿衣服的意思。例如:圣
子,次复梦见,我此身形忽然赤露。@
(三)觉性(本然明觉)
1.大王!我常语诸众生:“但断三界无明尽者,即名为佛。"自性清净,名
本觉性,即是诸佛一切智智;由此得为众生之本,亦是诸佛菩萨行本。@
2.善现,一切如来应正等觉所有正等觉性,如来性自然觉性,一切智性,
皆不可思议,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为此不可思议事故出现世间。o
3.善知识者,是智慧眼,一切法中不执着故,善知识者,心如明灯,顺本
觉性而觉了故。o
4.世尊,如来藏者,是诸如来空智,世尊,如来藏,一切声闻缘觉所不能
见,先未曾见,昔未曾得,唯有如来得证,及破一切烦恼,修习一切苦灭道,是
故如水与冷,觉性与涅粱无二无别故,或说一乘性欲,或不涅粲,又说同一法界。

(四)大悲
1.诸菩萨因般若波罗蜜,能生如是慧。以是慧,见一切众生受诸苦恼,如

西‘大方广佛华严经,第四十一, 离世间品第三十三之六,东晋佛驮跋陀罗译, ‘大正藏'第九册.第


658页下
o‘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第十九, 阿闽世王问答品第=十二之二,惟净等译,‘大正藏》第十一
煅.第746页中
国‘佛说瑜伽大教王经>卷第四,印相大供养仪品第六,法贤译, ‘大正藏'第十八册.第577页上中
毋‘圣妙吉祥真实名经>,元朝释智译.‘大正藏>第二十舾,第829页中.

o‘佛本行集经'卷第十六,耶翰陀疆萝品下,隋阁那崛多眷, ‘大正藏》第三册,第7:27页下.

o(-t.z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三,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菩萨行品第三,大唐不空译,‘大正藏>
第八册.第836页下.
o‘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四百四十三,第二分示相品第四十七之二,大唐玄奘译。‘大正藏>第七册.第
235页中.
固‘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三十三,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大唐般若译,‘大正藏'第十册.第811
页下.
回‘大乘法界无差别论'(如来藏论)一卷,坚慧菩萨造,大唐般若译,‘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896页中.
129
第_章大圆满法正行见地研究

被刑戮,菩萨即得大悲之心。得大悲已,以天眼观诸众生,见无量众生,有无间
罪,堕于诸难,即生怜愍之心。不住是相,亦不住余相。须菩提!是名诸菩萨大
智光明。行是道者,则为一切众生福田,而不退转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①
2.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
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
3.时弥勒菩萨摩诃萨。白佛言,大德世尊,一切智者,于诸法性,能正觉
了,又知诸法皆悉是空,如梦如幻,如阳焰等,无有坚实,而大悲无,以善方便。

4.世尊,大悲以何为本,为住何处,何处所摄,自在王,大悲以众生为本,
住于众生,众生所摄。何以故,自在王,菩萨为度一切众生,生大悲心,生一切
智心,是名菩萨慧自在。④
三、总结讨论
(一)菩提心
1.龙钦饶降巴尊者在《大圆满心性休息》一书中,第八品专门讨论发菩提
心@,书中引用《菩萨契经》云:欲速得无上真实圆满菩提佛果者,当修学殊胜
意乐菩提心。发菩提心是宁玛派大圆满法五不共内加行(四皈依、发菩提心、修
金刚萨埋法、积聚资粮、上师相应法)之一,修行的基础,发菩提心后,修行者
的贪嗔痴毒,妄念等等都被遣除,一心为众生的安乐与解脱而发愿,从此心如止
水,更易进入高深的修行。而且《普作续》云:“诸佛三身五智诸功德,从本即
是菩提心自体。’’@所以深入了解菩提心本质,为大圆满法正行彻却与脱噶打下良
好根基。作为修行者,仅仅发愿还远远不够,要把所发之愿贯彻到日常生活和修
行之中,这样身与心达到高度的一致,举手投足都是菩萨行为。而且“自性菩提
心,本来光明如来藏也。其体空寂而如虚空,本性光明而如日月,住于大悲现源,
似明镜面。一⑦因此菩提如虚空,大悲现菩提,与大乘经典理念完全一致。
2.佛经中有关菩提的讨论不少,大乘佛法主要讨论空性菩提心。在l:大般
若波罗蜜多经》提到:“汝无菩萨种姓,无真实菩提心,不能证得不退转地,亦
不能证无上菩提。”@另在‘苏悉地羯罗供养法》说N-“发菩提心者,此菩提心
名为无上大乘种子,能与众生甘露解脱。"@甚至在《杂阿含经》也提到:“若圣
弟子于如来发菩提心所得净信心,是名信根……于如来初发菩提心所起三昧,是
名定根,何等为慧根,于如来初发菩提心所起智慧,是名慧根。"@所以发菩提心

口‘小品般若波罗蜜经>卷第八,深心求菩提品第二十,后秦鸠摩罗什译,‘大正藏)第八册.第572页上.
o‘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大唐般若译,‘大正藏>第十册.第846
页上.
・‘大方广佛华严经》修慈分一卷,唐提云般若等译,‘大正藏》第十册.第959页上.
o‘自在王菩萨经》卷第六.姚秦鸠摩罗什译,‘大正藏》第十三册.第931页中.
o龙钦绕降巴‘大圆满心性休息》(索达吉堪布译).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2001年.第403页 ̄558页.
・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祥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席87页.
o龙钦饶降巴《大圆满虚幻休息论妙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年,第4页.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第四十四,初分譬喻品第十一之三,玄奘译,‘大正藏'第五册.第250页中.
国‘苏悉地羯罗供养法》卷第二,善无畏集译,‘大正藏》第十八册.第718页上.
・‘杂阿含经》第二十六,宋求那跋陀罗译,‘大正藏》第二册.第1 84页上
130
第二章大圆满法正行见地研究

是修行重要的一步,而且《大方广佛华严经》还提到:“一切波罗蜜住,菩提心
为首故。”①《佛说海意菩萨所问净印法门经》提到:“诸佛正法护持者,常不舍
离菩提心。”圆至于为何发菩提心,在《胜思惟梵天所问经》中提到:“世尊,菩
萨摩诃萨不应为功德利故发菩提心,但为大悲故。”@另在《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
大乘经》也提到:“佛言大王,随发菩提心即是佛出世,若发菩提心,即是发净
信,深心不退转,是发菩提心,云何是深心不退转,佛言,即是所起大悲。’’回大
悲是发菩提心的重要原因,至于菩提的本质是什么呢?在《大宝积经》中,文殊
师利菩萨对舍利弗说:“一切法空故,一切法空即是菩提,无二无分别故。’’@在
<思益梵天所问经》中,文殊师利菩萨回答等行菩萨时说:“诸菩萨发菩提心者,
为趣何所,答日,趣于虚空,所以者何,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同虚空故。”@因此,
‘大宝积经》提到:“于一切法都无所得。是名得菩提心。"⑦虚空无所得,在《合
部金光明经》中也提到:“一切法无生故,菩提不可得,菩提名不可得。’’@在<佛
说瑜伽大教王经》中,阿网如来从金刚三摩地出定后,说:“菩提心本无生灭,
性净无法无所受,无着无染如虚空,是即坚固菩提心。”囝可说从发大悲菩提心,
到坚固虚空菩提心,是大乘佛法的精髓。大圆满法正行空分、悲分、明分的修炼,
离不开虚空菩提心,光明如来藏。
(二)觉性赤裸(赤露)
1.在‘圣妙吉祥真实名经》中提到“殊胜不动自性净,持于正觉妙菩提’’o,
其中第一句,谈锡永上师翻译为:“无动最极澄明我”,此句梵文为stimitah
suprasann蕴tma,其中suprasann五tma,汉译为“清净”,但其意实为非常清澈、非
常明亮,故宜译为“极澄明”较贴切,另一词.再tma,即“我",而汉译则译为“性"、
“自性”。11笔者认为藏族学者将清澈、明亮、澄明,如水晶球般的清澄翻译成
“赤裸、赤露”比较准确、生动,加上第二旬“持于正觉菩提”所表示的觉性显
露,就变成为“觉性赤裸"的名旬,后来又使用成为“觉性赤露"、“明光赤露’’
了。上文第一例中,龙钦饶降巴尊者在《:实相宝藏论》中使用“内法觉性通彻赤
裸,如水晶球,以证悟故”-z及“觉性法身,赤裸坦然,超越因果善恶,内外通

o‘大方广佛华严经》第四十一,离世间品第三十三之六,东晋佛驮跋陀罗译,‘大正藏>第九册.第658
页下
o‘佛说海意菩萨所问净印法门经》卷第九,惟净等译,‘大正藏》第十三册.第496页上
o‘胜思惟梵天所问经》卷第四(元魏菩提流支译)大正藏第十五册第79页.
曲<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第十九。阿阖世王问答品第二十二之二,惟净等译,‘大正藏>第十一册.
第746页中
o‘大宝积经>第一百一十六,文殊师利说般若会第四十六之二,梁曼陀罗仙译,‘大正藏》第十一册.第
652页中
o‘思益梵天所同缝》卷第三,谈论品第七(丹菩萨无二品第十--),姚秦鸠摩罗什译,‘大正藏》第十五
册.第48页中
o‘大宝积经’第一百一十五。无尽慧菩萨会第四十五,大唐菩提流志译,‘大正藏>第十一册.第648页

・‘合部金光明经'卷第三,陀罗尼最净地品第六,隋真谛译,‘大正藏>第十六册.第372页下
・‘佛说瑜伽大教王经》卷第四,印相大供养仪品第六,法贤译,‘大正藏>第十八册.第577页上中
・‘圣妙吉祥真实名经》,元朝释智译.‘大正藏>第二十册,第829页中.
n谈锡永.‘圣妙吉祥真实名经梵本校译》.台北:全佛出版社.2008年.第277页.
心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125页.
13l
第二章大圆满法正行见地研究

彻”∞,准确描述了大圆满法开悟心境,因此历代大圆满法祖师皆沿用此种叙述。
目前大圆满法实修过程中仍用水晶球、三棱镜辅助彻却脱噶修炼。
2.上文中,其它北传佛经使用赤露、赤裸表示裸露身体不穿衣服的意思。⑦
其寓意代表清净、坦荡、本净、无所遮盖、直观、通彻、明白。大圆满法采其寓
意,龙钦饶降巴尊者认为,“彻却之意义,就是要揭露觉性赤裸,保住其明明显
显、清清楚楚”。尊者认为:“赤露之觉性或现或住,须完全放下,不改治,自然
松弛"@,以及“境界于显现上即解脱,如盐溶于水中”@,这是一种直观自然智,
修行心境。觉性赤露之后,将产生光明之身,将身中粗息完全炼化。
(三)觉性(本然明觉)
1.龙钦饶降巴尊者在《实相宝藏论详释》第四章专门讨论觉性,觉知一切
为自然智的功能,是一种明而无灭、无念赤裸裸的状态,而安立于大平等之中,
彻却与脱噶的修炼可以净化粗糙的肉体,将肉体净化成无分微尘,甚至显现光身
(大迁转身),远离文字宣说,觉悟三界唯心、三界唯明、三界唯悲、三界唯虚
空所幻化,无取无舍,忘解脱名相,一得永得,永远觉悟。尊者提到:“觉性犹
如虚空,不悟菩提心,即成轮回”@、“觉性空寂通彻不动,就是熟练于开悟的境
界"@、“一切法不越过觉性与觉性之妙用,觉性自体,离绝言思,无有戏论,是
为一切法根源”⑦、“觉性起时,法身即已成就,不需再以精进勤修随行”@以及
“觉性自体本无生,觉性性相非实有”。@并引用《觉性自起续》:“觉性无别安住
为法身,觉性无灭而明为报身,觉性能现一切为化身”@,因此觉性能生万法,
三身自现靠觉性,这是大乘佛法的核心思想。
2.佛教对觉性、开悟、觉菩提、智慧、解脱极为重视,与诸佛以心印心就
靠觉性,笔者整理经文重点如下。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中提到“最极清净广
大妙法,为如来性自然觉性无上正等菩提之性”Il,这里觉性是智慧的意思;在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中提到“自性清净名本觉性,即是诸佛一切智智”
12;在《大方广佛华严经》中提到“是智慧眼,一切法中不执着,善知识者,心
如明灯,顺本觉性而觉了。’’13,这里讲到觉性如明灯,是智慧眼;在《大乘密严
经》中提到“离心无所有,一切唯有觉,所觉亦皆无,能觉所觉性”14,这里提

m同上,第15I~152页.
o<佛本行集经》卷第十六,耶输陀罗梦品下,隋朝阁那崛多译,‘大正藏》第三册,第727页下.
o龙钦饶降巴.‘句义宝藏论广讲'(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248、250"-'251、253页.
国同上,第218页下.
o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122页.
o同上,第43页.
o同上.第7l页.
@同上,第93~94页.
・同上。第55页.
・龙钦饶降巴‘句义宝藏论广讲,(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460页.
11‘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五百七十九,第十一布施波罗蜜多分之一,‘大正藏》第七册,第995页下.
拴‘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三,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菩萨行品第三,大唐不空译,‘大正藏>
第八册.第836页下.
13‘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三十三,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大唐般若译,‘大正藏’第十册.第811
页下.
14‘大乘密严经》卷中, 妙身生品第二之余,唐地婆诃罗译,‘大正藏>第十六册.第732页上.
132
第二章大圆满法正行见地研究

到觉悟离心无相;在《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中提到,
“觉性自然非生非灭,远离一切虚妄颠倒”①;在《大乘庄严经论》中提到“菩
萨有五觉,一无境觉,觉依他性故,二真义觉,觉真实性故,三永无觉,觉分别
性故,四圆满觉,觉一切境一切种故,五不可得觉,觉三轮清净故,三轮者,一
应觉,谓菩萨境,二依觉,谓菩萨身,三觉性,谓菩萨智,此三不可得故,名不
可得觉”@,这里提到觉不可得、觉圆满、觉有无、觉真实义、觉无境,因为一
切境皆依他起;在《大乘法界无差别论》中提到“觉性与涅粲无二无别”。@
3.比较:大圆满法中龙钦饶降巴尊者提到的“觉性犹如虚空,不悟菩提心,
即成轮回”和“觉性空寂通彻不动,就是熟练于开悟的境界’’,与《大乘密严经》
中“离心无所有,一切唯有觉,所觉亦皆无,能觉所觉性”观念一致:此外尊者
又提到“觉性自体本无生,觉性性相非实有",与l:大佛项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
菩萨万行首楞严经》中“觉性自然非生非灭,远离一切虚妄颠倒",意思类似;
尊者又说“一切法不越过觉性与觉性之妙用,觉性自体,离绝言思,无有戏论,
是为一切法根源",跟《大般若波罗蜜多经》中的“最极清净广大妙法,为如来
性自然觉性无上正等菩提之性"相当一致。
(四)大悲
1.龙钦饶降巴尊者在《上师心滴如意宝》一书中提到:“总而言之,现基不
灭之觉性即是本体空性、自性光明、大悲不灭之法性。”④强调觉性的大悲法性的
特质。在《句义宝藏论》提到:“又觉性本身住有身、光、智三种形式:即自体
安住于身,故所知显现为自明;本性住于光,故光明境界开展;悲心住于智慧,
故事业无方周遍。"囝以智慧运作悲心,妙用化身。并引用《第六界续》:搿一切所
之尽皆知,所谓大悲即本智,能知化机之意乐一,及l:声应成续》:“对彼称为尽
所有,由此智知化机心,通晓利他之事业,亦能了悟法本性”,@解说大悲智慧,
了悟法性,通晓利他事业。大悲是大圆满法正行开悟菩提智慧的成果,因大悲而
智慧朗耀,也是三身任运中菩萨道的显现。更是不灭如来的特质。
2.在《大方广佛华严经》提N-“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因于众生,
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o大悲生菩提,菩提成
正觉,与大圆满法见地一模一样。甚至最早期佛典‘佛说七佛经》也提到:“佛
以大悲智,自觉觉于他,威德大神通,所说皆如是。一回<大方广佛华严经》还提
到:“虽于无量烦恼垢中,恒与共居,而无染着,普于三世众生平等,以无我智,

西‘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二,无常品第三之余,唐般刺蜜帝译,‘大正藏'
第十九册.第112页下.
o‘大乘庄严经论>卷第十二,功德品第二十二,无著菩萨造,大唐波罗颇蜜多罗译,‘大正藏'第三十一
册.第656页中.
o‘大乘法界无差别论'(如来藏论)一卷,坚慧菩萨造,大唐提云般若译.‘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896
页中.
西龙钦饶降巴.‘上师心滴如意宝>(索达吉堪布译).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2001年.第l四~130页.
o龙钦饶降巴.‘句义宝藏论广讲'(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86~87页.
・同上,第460页.
o‘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大唐般若译,‘大正藏>第十册.第846
页上.
・‘佛说七佛经',北宋法天译,‘大正藏'第一册.第572页上.
133
第二章大圆满法正行见地研究

周遍照耀,以大悲藏,增长善根。"∞因大悲而善根增长,以无我智照耀周边。在
《小品般若波罗蜜经》中提N-“诸菩萨冈般若波罗蜜,能生如是慧。以是慧,
见一切众生受诸苦恼,如被刑戮,菩萨即得大悲之心。”@在《自在王菩萨经》中
佛陀说:“自在王,大悲以众生为本,住于众生,众生所摄。何以故,自在王,
菩萨为度一切众生,生大悲心,生一切智心,是名菩萨慧自在。’’@因此,大悲与
智慧紧密相连,缺一不可。《中论》还提到:“若生大悲发无上心,名为大乘。”④
因此,大圆满法传承大乘心法,自然重视悲智双运,不以辟支佛、阿罗汉为满足,
三身任运就是从大菩萨到如来等级显现的风格。

第十节四光脉、中脉验相、双眼智慧脉

一、龙钦饶降巴尊者著作与引用的典籍对大圆满法四光脉、中脉验相、双
眼智慧脉的见解(请参考附录一)
(一)四光脉
1.真实觉相有四个显现脉门:
从双目直接显现光芒;从心间中脉中央的光明藏脉中显现顶上忿怒坛城:其
现相诸脉明点以及中脉的光脉中显现四轮中央的光明大明点:顶上梵天穴显现无
分别身相,是显现觉性如量相的五层或九层明点之所依处,也是往生的殊胜脉门;
从心出发肺部的觉相现于心中。如是总共有两眼,中脉的光脉、肺部现相脉四脉
.,
门。《珍珠鬓续》云:“道为四脉能动风,能显现门为眼等。’’许多人认为仅仅双
目之二脉为道,这是由于视野狭隘未完全理解所致。应当认识显现四相的四脉。


实修时觉性从眼中出来,眼中显现觉性自性光明相;中脉的光脉中显现本体空相;
肺脉中显现大悲觉相。内法界净灯现于外界虚空的五彩光芒中。o一
2.光脉四门:
如是内色从脉中如放射般外现,由此外现则为炬光之本光,由心脏之光明而
出有光脉四门,即“噶底大金脉"、“晶管脉’’“白绢线脉,,和“空自解脱脉"。
又大金脉能显现光明,晶管脉能使其隐没于内中,白绢线脉又细又旋,能显
现外境,空自解脱脉能使其收入法界。 、

又噶底大金脉,表现为从心间自生自体脉之光色,晶管脉者于命脉中能明现
智慧之妙色,白绢线脉细而盘旋者,成为一束。因外现之作用同其是一,故说为
一。但实际上有称为“白绢线脉”或“细旋丝线脉”二种称谓。
扎根于右眼中的光脉,为白绢线脉:左眼中的光脉,为细旋脉。不仅如此,
细旋脉中一条脉分为四条支脉,故于四脉轮中央分别遍满光脉之妙色,但其因个
别者为空,故又名为空自解脱脉。

国‘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十四,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大唐般若译,‘大正藏’第十册.第725
页.
o‘小品般若波罗蜜经》卷第八,深心求菩提品第二十,后秦鸠摩罗什译,‘大正藏》第八册.第572页上.
・<自在王菩萨经'卷第六,姚秦鸠摩罗什译,‘大正藏》第十三册.第931页中.
o‘中论'卷第三,中论观业品第十七(三十三偈),龙树菩萨造,姚秦鸠摩罗什译,‘大正藏'第三十册,
第25页中.
o龙钦饶降巴.‘上师心滴如意宝》(索达吉堪布译).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2001年.第162~165页.
134
第二章大圆满法正行见地研究

空白解脱脉即是通过中脉插入梵穴,故可作为觉性无分别智身,可以收入法
界之道路中。如是五光脉,是结合五智而言,作为四光脉时,则可与四炬光相结
合,即清澄光脉由心脏通过中脉,沿脊椎通过右细项脉,由颅腔通过远索,而使
此四炬光之部分出现本光则显现于虚空之中也。①
(二)中脉验相
1.中脉验相
复次修炼光明之所缘者:复由心光生光明,身内四轮燃烧时,观光外现遍世
界,数日昼夜惟观此。灭梦境而光境界,如月、燃火、萤虫、星,见五光相满内
外,心住明镜生妙止。
观中脉内本智光后,即观其光遍满身内及四轮处,复次又观外世间等虚空界,
为五智光所遍满,心专注于此,并持闭口气,外放时则稍持下气,缓吸而修。
中脉得五智气之验相者,则在若静室周围呈现五光境界,或现燃灯、月照、
萤火、烟、云、星、明点、神佛身像等无量瑞相。彼时则现起制心一处之妙止和
自明赤露之胜观成为一体。又现境清净之禅定者:又复收摄心之光,渐小渐细住
空寂,一切不缘明空心,现出自性离戏光。
一切光之显现,皆由四轮集于心中,又彼渐细,住于无所有之虚空境中,则
现出周遍通彻清明之觉性,此乃是空明自然之本智。又直指其义者:
此乃空明本元智,本性大圆之实相。清明通彻之本体者,乃空明大圆满之本
性也。如《普作续》云:“不作意亦不随相,此乃自然光明旨。如是观修其功力
者:
修此功力亦有四:所显空洞通彻明,昼夜住于明朗境,妄念不生心清明,涌
现智慧离能所。
于彼显现气之功力:(1)想现境空洞通达;(2)昼夜分明;(3)妄念断灭而
心生三种清澄;(4)由于保任认知觉性真面之功力中,则无能所,而心能速现大
智。圆 ~一

2.中脉与四轮三脉
夜间用狮子卧仪,明观中脉之四轮,内中包容动静世界及一切佛土,特于喉
轮想生死涅粱一切诸法如变化而卧,因此认知梦,即能得变化转变等,成就眼、
神通、三昧、幻化,常住光明境。并依次经行地道,究竟可获得普贤如来至上菩
提之位。如意乐轮本续云:“大机瑜伽士,无心不作意,自性顿圆成,胜地大坛
城。"如是之谓也。@
(三)双眼智慧脉
1.四光脉包括双眼智慧脉
如是内色从脉中如放射般外现,由此外现则为炬光之本光,由心脏之光明而
出有光脉四门,即“噶底大金脉”、“晶管脉”“白绢线脉”和“空自解脱脉”。
又大金脉能显现光明,晶管脉能使其隐没于内中,白绢线脉又细又旋,能显

∞龙钦饶降巴.‘句义宝藏论广讲》(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1200--122页.
簟龙钦饶降巴‘大圆满禅定休息清净车解》.台北:自由出版社,2003年.第165~167页.
・无垢光尊者.‘大圆满虚幻休息论妙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年,第110~112页.
135
第二章大圆满法正行见地研究

现外境,空白解脱脉能使其收入法界。
又噶底大金脉,表现为从心问自生自体脉之光色,晶管脉者于命脉中能明现
智慧之妙色,白绢线脉细而盘旋者,成为一束。因外现之作用同其是一,故说为
一。但实际上有称为“白绢线脉”或“细旋丝线脉”二种称谓。
扎根于右眼中的光脉,为白绢线脉;左眼中的光脉,为细旋脉。不仅如此,
细旋脉中一条脉分为四条支脉,故于四脉轮中央分别遍满光脉之妙色,但其因个
别者为空,故又名为空自解脱脉。∞
2.双眼智慧脉
道:连于心与眼之间的嘎德水晶管脉,《金鬟续》云:“连接心眼脉,白色柔
中空,明点血不染,大智行彼道。”彼脉(嘎德水晶管脉)连接的方式:从心间
绕到脊椎旁,经过颈部细脉管左右两侧绕到两耳,经脑进入双眼之瞳仁水灯中。
《金矍续》云:“由彼道中射出的光线,如镜面般明清。光线好似鱼眼一样显现,
与觉性相连之脉即是从心尖出来如白丝线般经过脊椎两旁向上,穿过出道上入颅
内,彼脉又经左右细脉管连接于脑,又从左右耳出来连接于双眼。尔后双目缘于
虚空,并以脉要观看,则会现见遍满智慧显现”。
3.水晶管脉与双眼智慧脉
心间的寂静五部现相于顶上显现忿怒五部。心脏与双目之间由水晶脉管脉连
接。《集明点续》云:“脉王水晶管脉者,插入双目而存在。一从中所现之光相也
是智慧之现相从脉道中来的。《普明续》云:“心宝连双目,白柔内空脉,明点血
未染,其中行大智,此名智能道。"若分为五灯,则心脏是心宝肉灯;住于其中
之觉性是实相基灯;从心间连接双目之脉是白柔脉灯;双眼瞳孔能见光明之显相
所以称为远境水灯;不动光明中所生之等持为光明智灯。虽然其它(大圆满)密
明点类中说四灯,但此处实修时,与无上密法相合故说五灯。若认识住于本地之
智慧而修持,则能解脱于本地中。
总之,智慧之本体是心性光明身智之自性;住处为:心脏;道为脉;门为眼;
境为虚空;作用为能解脱于本地中。国
二、事业洲尊者对四光脉修持的看法
大圆满法在基础修行的过程中,依然以西藏密宗共有的三脉四轮为依据,但
涉入正行后,它另有四大特殊脉道为光明安住的处所,其中存在着诸多明点,则
要依靠独特的四条脉道进行修持,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晶管脉。
“晶管脉可以叫做悲智脉或译为噶底脉(Kati)此脉连接双眼位于胸窝。由
脉发光通于双目,成为自柔脉光。俱生智即住于脉内。此智开发,即有清净自显
现生起,此实为清净觉性于自然智心光明中自显现。有时亦将此清净自显现称为
日月坛城,视为涅粲界自显现。"@
三、北传佛经无相关内容
四、总结讨论

∞龙钦饶降巴.‘句义宝藏论广讲》(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120"-'122、127、132页.
岱龙钦饶降巴.‘上师心滴如意宝》(索达吉堪布译).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2001年.第458~459页.
叠事业洲尊者.‘六中有自解脱导引》(谈锡永翻译).青海:青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79~80页.
136
第二章大圆满法正行见地研究

(一)四光脉
1.心脏与大脑功能一般修行者弄不清楚!晶管脉可以吸收光能,储藏至全
身细胞,加上由晶管脉刺激白丝线脉与迦项大金脉、细旋脉沿中脉向上传导促进
大脑智慧开悟,刺激大脑松果体与脑下腺区的至高菩提智开发顿悟。心脏、眼睛、
大脑灵性区透过四光脉、中脉连成一气,这个连锁智慧脉才是本觉智的真正实相。
此外,眼睛晶管脉之外,有直接连接项轮与眉间轮交叉的智慧直觉区,即松果体
与脑下腺间的人体灵觉区。可以跟天界、宇宙的高灵性沟通。这里笔者已经在第
一章第六节第六部分讨论过一次了。
2.细旋脉又称为空白解脱脉,与破瓦法还有中阴解脱有极大关系。
3.四光脉讨论
(1)龙钦饶降巴尊者认为,“从心出发肺部的觉相现于心中。如是总共有两
眼,中脉的光脉、肺部现相脉四脉门。许多人认为仅仅双目之二脉为道,这是由
于视野狭隘未完全理解所致。应当认识显现四相的四脉。实修时觉性从眼中出来,
眼中显现觉性自性光明相;中脉的光脉中显现本体空相;肺脉中显现大悲觉相。
内法界净灯现于外界虚空的五彩光芒中。”①《珍珠鬓续》云:“道为四脉能动风,
能显现门为眼等。”圆从上文中尊者认为,四光脉包括两眼,中脉的光脉、肺部现
相脉四脉门。四光脉是大圆满法脱噶修炼法最重要的关键,龙钦饶降巴尊者除了
以上看法之外,对四光脉还有另一种解说如下:“由心脏之光明而出有光脉四门,
即“噶底大金脉”、“晶管脉’’“白绢线脉”和“空自解脱脉”。又大金脉能显现光
明,晶管脉能使其隐没于内中,白绢线脉又细又旋,能显现外境,空白解脱脉能
使其收入法界。扎根于右眼中的光脉,为白绢线脉;左眼中的光脉,为细旋脉。

不仅如此,细旋脉中一条脉分为四条支脉,故于四脉轮中央分别遍满光脉之妙色,
但其因个别者为空,故又名为空白解脱脉。”@以上文中尊者认为,四光脉是噶底 《

大金脉、晶管脉、白绢线脉和细旋脉(空自解脱脉),晶管脉是主要的双眼智慧
脉,但是尊者这里解说右眼为白绢线脉,左眼为细旋脉,与后代对四光脉的了解
不同,请参考上文第二部分。噶底大金脉、白丝线脉、细旋脉皆位于中脉上。
(2)脱噶是建立在彻却基础之上的修行,观光为其最特别之处,别的密法
都没有类似的修持,因而其观光之理也是独一无二的。
脱噶比彻却更进一步,仅修彻却,只能通达智光,看到内心光明,也不能转
化内外五大(即外界一切情器,体内自身五大)为五种智慧光明。而脱噶则能显
发自心本具的智慧光明,将内外五大化光,从而证得智慧虹体。
在脱噶修行中,本觉智慧通过晶管脉,依肉团心光,循白柔脉光,经远通水
光,于界清净光中显现明点空光。明点空光就是心性五智的光明体,显现时就好
像投石水中所产生的波纹。要见到明点空光,心的状态十分重要。心就好比镜子,
镜子如果晃动,就不能照物;只有它安定不动,才能照显物相。所以修脱噶之前,
必须先修好彻却,使心能够安定不动。见到明点空光之后,就会显现金刚链,即

。龙钦饶降巴1 1-_师心滴如意宝>(索达吉堪布译).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2001年.第162~165页.
曾同上,第162~165页.
。龙钦饶降巴‘句义宝藏论广讲'(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120"122页.
137
第■章大圆满法正行见地研究

现见法性显现。∞由于四光脉长期的修持,最终产生四灯、四相的究竟任运解脱
之果。大圆满法是一种掌握“光”特性的修炼方法。
(二)中脉验相
1.中脉验相是大圆满法修持特有的现象,打通中脉四轮圆或七轮,是藏传佛
教各派高阶段修炼无上瑜伽的共通处,中脉气通更能帮助双眼智慧脉,修行菩提
智慧,早日成就四灯四相,促进智慧解脱。笔者认为,佛教打通中脉的概念是受
印度教瑜伽学派的影响,对佛教瑜伽唯识派的修炼启发很大。
2.龙钦饶降巴尊者认为,“观中脉内本智光后,即观其光遍满身内及四轮处,
复次又观外世间等虚空界,为五智光所遍满,心专注于此,并持闭口气,外放时
则稍持下气,缓吸而修。
中脉得五智气之验相者,则在若静室周围呈现五光境界,或现燃灯、月照、
萤火、烟、云、星、明点、神佛身像等无量瑞相。彼时则现起制心一处之妙止和
自明赤露之胜观成为一体。又现境清净之禅定者:又复收摄心之光,渐小渐细住
空寂,一切不缘明空心,现出自性离戏光。’’@
上文中中脉得五智气之验相也不可以执着,要保持大圆满法诀窍,无住、无
分别智、无念、无勤、无作意而修,瑞相只当参考,乃自性之显现,人人不同。
培养自然智使觉性赤裸,才是打通中脉显现拙火明点更大的目标,以菩提空性修
持,因此能收摄心光,清净禅修,为大圆满彻却法立下稳固根基,修持中脉,必
有宝瓶气配合,自性菩提甘露上下脉轮交汇,逐步打通出现验相。
(三)双眼智慧脉
1.上文中‘集明点续》云:“脉王水晶管脉者,插入双目而存在。一回从中所
现之光相也是智慧之现相从脉道中来的。双眼智慧脉(一说为:晶管脉,另一说
龙钦饶降巴尊者认为:扎根于右眼中的光脉为白绢线脉;左眼中的光脉为细旋脉,
此说有争议。)是修炼大圆满法脱噶必用四光脉(即晶管脉、迦底大金脉、白丝
线脉、细旋脉,请参考第一章第六节第六部分)之一,决定脱噶修炼的层次,《普
明续》云:“心宝连双目,白柔内空脉,明点血未染,其中行大智,此名智能道。"
@在北传佛教中未有讨论,是大圆满法修炼独特的见解,才导致有人认为大圆满
法不是佛教所传,宁玛派不是佛教分支,佛教有八万四千法门,大圆满法是由东
方妙喜佛国的金刚萨缍传出,文殊菩萨(化身为金刚手菩萨)帮助弘扬,随着科
学时代的发展,实修实证的价值越来越高,龙钦饶降巴尊者在<句义宝藏论广讲》、
l:上师心滴如意宝》、《大圆满心性休息》等著作中有详细说明一0本章第三十三节
四光脉包括了双眼智慧脉,对双眼智慧脉的了解可能受到印度瑜伽学派的影响,
加上实修经验累积的知识,双眼智慧脉是大圆满法修行的密中极密实践部分。
2.上文中龙钦饶降巴尊者认为,“真实觉相有四个显现脉门:从双目直接显

。洛桑杰嘉措.‘图解大圆满》.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08页.
o龙钦饶降巴.‘大圆满心性休息'(索达吉堪布译),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2001年,第567页.
・龙钦饶降巴‘大圆满禅定休息清净车解》.台北:自由出版社,2003年.第165~167页.
。龙钦饶降巴.‘上师心滴如意宝>(索达吉堪布译).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2001年.第458~459页.
o同上,第458~459页.
138
第二章大圆满法正行见地研究

现光芒;从心间中脉中央的光明藏脉中显现顶上忿怒坛城;其现相诸脉明点以及
中脉的光脉中显现四轮中央的光明大明点:顶上梵天穴显现无分别身相,是显现
觉性如量相的五层或九层明点之所依处,也是往生的殊胜脉门;从心出发肺部的
觉相现于心中。如是总共有两眼,中脉的光脉、肺部现相脉四脉门。”①其中,顶
上梵天穴显现无分别身相,是显现觉性如量相的五层或九层明点之所依处,也是
往生的殊胜脉门。这是指细旋光脉,又称空自解脱脉。从心间中脉中央的光明藏
脉中显现项上忿怒坛城,其现相诸脉明点以及中脉的光脉中显现四轮中央的光明
大明点。这是指噶底大金脉及白丝线脉。从双目直接显现光芒,这是指晶管脉。
至于从出发肺部的觉相现于心中,此脉没有特别的名称。此外尊者又认为:扎根
于右眼中的光脉为白绢线脉;左眼中的光脉为细旋脉,一直通到梵穴@,此说有
争议。
3.<声应成续》云:“远境水灯者,显现智慧门.一@眼脉之根部连接心间与
脐部。上文中将眼脉与心轮、脐轮连接在一起,是指中脉的作用。
4.《金鬓续》云:“由彼道中射出的光线,如镜面般明清。光线好似鱼眼一
样显现,与觉性相连之脉即是从心尖出来如白丝线般经过脊椎两旁向上,穿过出
道上入颅内,彼脉又经左右细脉管连接于脑,又从左右耳出来连接于双眼。尔后
双目缘于虚空,并以脉要观看,则会现见遍满智慧显现”@上文<金雯续》所说
认为双眼智慧脉来自心尖出来的白丝线脉,但是一般认为,从左右耳出来连接双
眼的脉道是晶管脉,已不称为白丝线脉,白丝线脉经左右细脉管连接于脑,与中
脉相通,而中脉本身还有很细的细旋脉从心脏到顶轮。这些四光脉包括双眼智慧
脉,是宁玛派大圆满法非常独特的修炼区域,笔者认为也是地球文明目前最高深
的肉体修炼法之一。

第十一=节四相(四种光明相)、穷尽法界、普贤法界、六灯、四

一、龙钦饶降巴尊者著作与引用的典籍对大圆满法四相、穷尽法界、普贤
法界、六灯、四灯的见解(请参考附录一)
(一)四相(四种光明相)
1.四种光明相
此具缘者一般在尸林、空谷、海滨、(笔者注:山顶洞穴)等非常寂静的地
方进行修炼,则四种光明相即可逐次现前。此四种光明相是:法性现前光明相、
证悟增长光明相、明体进展光明相、穷尽法性光明相。这样,最快三年,一般则
五年,慢则七年,肉身化作一道光亮,再报身佛地、色究竟天、密严刹土观身证

母营曹垂
同同同同 上上上上 第第第第 ;l 配记配配 ~~~~ 坫坫坫临 5|^5 页页页页
139
第二章大圆满法正行见地研究

得佛果。∞
2.解脱四相
龙钦饶降巴尊者在“实修要诀明灯”一文中说:此光明金刚藏乘真实心滴教
授分三:一、上等精进者即生解脱;二、中等精进者中阴解脱;三、下等精进者
自性化身刹中解脱。⑦
上等精进者即生解脱分四:
法性现量相:位于心间光脉中的大智能即本体空性与大悲觉性无二者乃是自
然慧灯,自性光明霓虹室乃为法界净灯,其中央如孔雀屏羽般具五光之五部圣聚
身相分为明点空灯,内相外现时瞳仁中的红黄光相外现,因此命名为明点空灯,
此乃现相明点空灯。现于空中的光芒命名为法界净灯,也是现相法界净灯。同样,
所命名的觉性金刚链也是觉相金刚链。如是心不外散专注于光中的金刚链而观
修,内心便会显现光明离戏智能,此称为自然慧灯。如是立名的原因是本来即具
足自然智能,(通过修持)已达到此境界,而并非是前所未有重新产生了自然慧
灯。而且要法界五光、觉性金刚链明点之显现愈加增上。o
觉受增上相:是指从一寻光拇指许的明点直到出现五佛身相之间的一切显
现。④
觉性如量相(笔者注:明体进诣相、明体进展相):对此,大阿阉黎莲花生
大士认为从佛父佛母双身相到显现增上圆满是觉性如量。布玛莫札认为从最初见
到身相见到圆满相之间称为觉性如量。@
法性灭尽相:一切显现增上相皆灭尽,实质身体之显现也灭尽,能动风之分
别念均灭尽无余故称为灭尽。法性是指殊胜光明如来藏。此时除光中显现手指之
光影外,无任何其它实质显现。@
3.现见觉性达量境界时,身如大象陷入泥潭,是由心识已达到脉风要点而~
生,此为大圆满无取无舍之义入住于心,由智慧灌项使身清净,故极无戏论之智
慧自然显现。语如瓶腹小鬼,从严层中出现时,所发之音,是由智慧灌顶而集悲
心之所产生,此为大圆满不可思议之义入住于语之能变,故极无戏论之义断灭于
内。心如清除疫疠后不再复发,即是对过去之法,现在不去追溯,三时已断离联
系,心被清净之风所摄持,此为大圆满本来解脱,再无重复之本根入住于心中,
即称为“已能主宰极无戏论之智慧自现自解也"。
观见法性遍进境界时,身如脱网之鸟,是由心入光明之网而产生,此为已入
住于大圆满法自解本规之所缘,故无恼、无怯、无虑、无乐、无畏。由旬义灌项
使身清净,即自然显现极无戏论之智慧:语如空山谷中的回声,不可言取者,是
由脉处之字,进入风之明点而产生,此为大圆满不可言说之义入住于语声,得自
在于极无戏论离言说境之智慧;心如利剑穿心而刹那死亡之人,亦如流星般自身

函龙钦饶降巴.‘七宝藏论・宗派藏》(班班多杰节译).四川:德格印经院,藏文木刻版第128页.
o龙钦饶降巴.‘上师心滴如意宝》(索达吉堪布译).香港: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2001年.第295页.
o同上,第299~300页.
西龙钦饶降巴.(I-师心滴如意宝>(索达吉堪布译).香港: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2001年.第305页.
酋同上,第307页.
o同上,第308页.
140
第二章大圆满法正行见地研究

消失者,是由串习、通达而产生,此为大圆满刹那顷如风之速度入住于心之行处,
即是已得自在自灭一切戏论之智慧之时也。”①
(二)穷尽法界
1.穷尽法界
觉性法尽赤裸,此即法身本位之密意,一切法之穷尽,法净大本净界,一切
法亦到究竟而归穷尽,因之此名为法亦穷尽,超过言诠而心愿已尽,此即彻悟之
瑜伽师全解无住之密意,他们过现未三世诸佛所证悟之果皆同一界,一切瑜伽师
离偏,出缠,皆心怀坦荡,安舒欢畅,发大欢喜,已悟不管任何要义皆不修习,
如《狮子妙力圆满续》云:修静虑故不见法性义,远离自现三味思维边,离戏法
性等虚空边际,不执所缘等境而分别,远离四边佛即自觉智,超越有无之边即法
身,远离筹划才是唯一佛,不执是耶非耶之法身。圆
2.法界穷尽
若无所化融法界,自现报身融法身,如若无有水容器,水月融入虚空中,
若依日期月融空,如晦日月无盈亏,若有所化如前现,此乃任运自成果。
自现之报身最终也要融入内明法身界中,因此称为智慧融入法界。尔时各别
自证智慧成为细微智慧,即是极入定之时刻。圆
(三)普贤法界
龙钦饶降巴尊者在《实相宝藏论详释》提到:“如虚空体能含摄一切境相三
有情器世间,自相自现之外五色境与自内起现解脱之心识皆含摄于自然智中,此
自然智复含于空寂大本觉中,于本空之体中无有倾动,是名总摄于普贤之界。’’回
~一
(四)六灯、四灯
1.六灯
六灯,即安住基灯:心性光明;心宝肉灯:如撑起之帐篷的心宝,光明如瓶
内之油灯般安住其内;白柔脉灯:如流星般从心脏连于双目的光明脉道;远境水
灯:双目之瞳仁是显现光明之门;中阴时灯:认识所现之自现光明坛城本面而送
至本地;究竟果灯:智慧融入法界而于童子瓶佛身刹土中得坚地。彼等也可摄为
五者,即当下舍弃幻身之蕴;立即灭尽分别动念;自然显现自现坛城;明了觉知
自然智慧;平等解脱本来实相。@
2.四灯
《声应成续》云:“远境水灯者,显现智慧门。"眼脉之根部连接心间与脐部。
从心间连到颈部,从颈部右绕到天灵盖,分出四脉瓣,从能显现根境的每一脉瓣
尖端又分出五脉瓣,分别作为五门之所依,称为净根功过脉,其上端粗大、根部
微细如野黄牛角般的两支进入眼珠的两个明点中,黑白分明,如水一般清澈透明,
所以称为远镜水灯。依之可显现如孔雀屏羽般(笔者注:圆圈状)的明点空灯,

o龙钦饶降巴.‘句义宝藏论广讲'(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320~322页.
o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60~61页.
蕾龙钦饶降巴.‘大圆满心性休息》(索达吉堪布译).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2001年.第847页.
∞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干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45页.
o龙钦饶降巴.‘上师心滴如意宝>(索达吉堪布译).香港: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2001年.第448页.
141
第■章大圆满法正行见地研究

彼之现相即出现如那弱(~)状的法界净灯,彼之妙力中出现众多慧力的自然慧
灯(本觉智光)。水晶管脉实际上是光脉,净根脉是形如胡麻花的眼根所依脉。
眼中真实觉性向外观,外境一切色法显现向内现,二者无障明现故。①(笔者注:
另一说法“肉团心光、白柔脉光、远通水光、界清净光、明点空光、本觉智光。’’
共六灯。)

二、晋美林巴尊者在‘大圆胜慧本觉心要修证次第’中对四相的见解
尊者在《大圆胜慧本觉心要修证次第》中提到:依能破经(《声应成续》)提
到:“此法(脱噶)行持有四地步”。
(一)法性明悟,非心能想口能说者,是为第一步。
(二)悟境日进,欲念渐衰,获得法性中阴智能(即广明诸法之智,得此智
者,中阴身成就)。
(三)自心进诣,三身境界己见己明。心(妄心)之所想,目之所见者,非
复世间所见事相。
(四)诸法尽入法性,六道轮回之因已断,解脱证果。o
三、北传佛经相关内容(请参考附录一)
(一)四相(四种光明相)
1.有诸菩萨,皆已成就甚深智慧,于诸法性,明了通达,成就广大总持三
味,无障碍门,所行无碍,不住二法。@
2.佛言善男子,依法者,即是如来大般涅粲,一切佛法即是法性,是法性
者即是如来,是故如来常住不变,若复有言如来无常,是人不知不见法性,若不
知见是法性者不应依止.④
3.随顺思惟入正义,自然觉悟无上道,诸法无生亦无灭,亦复无来亦无去,
不于此死而彼生,深解一切诸佛法,了达诸法真实性,于法性中无所著,永离诸
法虚妄相。@
4.明净智慧究竟法性,于念念中,明净智慧充满法界,了知一切世界成败
及其庄严。@
5.文殊师利,诸佛如来皆以通达一切法性清净真如。o
6.善男子!如来以佛眼,观察一切有情如来藏,令彼有情欲、嗔、痴、贪、
无明、烦恼藏,悉除遣故而为说法;由闻法故则正修行,即得清净如来实体。善

。龙钦饶降巴.‘上师心滴如意宝》(索达吉堪布译)。香港: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2001年.第164页.
o智悲光尊者(晋美林巴).‘大圆胜慧本觉心要修证次第》(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年.第
49页.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六十六,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七,大周实叉难陀译。‘大正藏'第十册,第354
页上.
o‘大般涅椠经》卷第六,如来性品第四之三,北凉昙无谶译,‘大正藏>第十二册,第401页.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十九,金刚幢菩萨十回向品第二十一之六,东晋佛驮跋陀罗译,‘大正藏>第九
册,第520页.
。‘大般涅榘经》卷第二十六,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第十之六,北凉昙无谶译,‘大正藏'第十二册,
第521页.
o‘胜思惟梵天所问经》卷第五,元魏菩提流支译,‘大正藏》第十五册,第85页.
142
第二章大圆满法正行见地研究

男子!如来出世若不出世,法性法界一切有情,如来藏常恒不变。①
7.佛言,法性不动故,是般若波罗蜜净,于诸法无所受。@
(二)穷尽法界
1.如来上上穷尽一切法界法故,如来寂灭离戏论故,如来一切知~切见,
能知过去未来现在法故,未得菩提,先己预知成菩提时。@
2.平等真法界,佛与众生如,非断亦非常,大悲恒不尽。诸佛法性身,本
觉自然智,是真胜义谛,唯佛方证知。④
3.尔时无量寿如来,入最胜炽盛金刚三摩地,从定出已说菩提心,颂日,
法界本来无所生,寂然无性亦无相,洞达空理无边际,此即菩提真实心。@
4.文殊师利言:般若波罗蜜处,一切法无相,一切法无作。般若波罗蜜即
不思议,不思议即法界,法界即无相,无相即不思议,不思议即般若波罗蜜,般
若波罗蜜、法界,无二无别。@
(三)普贤法界 .

1.正念运心四无量,入慈遍缘于六道,有情皆具如来藏,三种身口意金刚,
以我所修功德力,同入普贤法界身。o
2.归命一切佛世尊,归命所说三乘法,归命一切和合众,归命普贤法界理。

3.以此普贤行愿力,于一尘端如尘佛,诸佛佛子坐其中,如是法界尽无余,

4.舍利弗,法界之相即是菩提,何以故,是法界中无众生相故,一切法空
故。一切法空即是菩提,无二无分别故。o
(四)六灯,四灯 …

北传佛经无相关内容
四、总结讨论
(一)四相(四种光明相)
1.大圆满法正行会逐渐产生四种光明相:“法性现前光明相、证悟增长光明
相、明体进展光明相、穷尽法性光明相。’’11又称作“法性现量相、觉受增上相、


I大方广如来藏经>,大唐不空译,‘大正藏》第十六册,第461页下.
・‘大智度论>释信谤品第四十一之余,大智度论释叹净品第四十二,北凉县无谶译,‘大正藏’第二十五
焉,第507页.
曹‘佛说德护长者经》卷上,隋那连提耶舍译,<大正藏》第十四册,第843页.
o‘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第十,般若波罗蜜多品第十之余,般若译,‘大正藏》第八册,第9ll页.
・‘佛说瑜伽大教王经》卷第四,观想菩提心大智品第七,法贤译,‘大正藏'第十八册,第577页.
・‘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下,般若波罗蜜多品第十之余,粱曼陀罗仙译,‘大正藏》第八册,
第729页.
o‘大昆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莲华胎藏菩提幢标帜普通真言藏广大成就瑜伽卷上,大唐善无畏共沙门
一行译,‘大正藏>第十八册,第144页下.
・‘诸教决定名义论》卷第二,圣慈氏菩萨造,北宋施护译,‘大正藏>第三十二册.第507页中.
・‘普贤菩萨行愿赞》卷第二,大正藏第十册.第880页.
・‘大宝积经)卷第一百一十六,文殊师利说般若会第四十六之二,梁曼陀罗仙译,‘大正藏'第十一册.
第652页下.
¨龙钦饶降巴‘七宝藏论・宗派藏>(班班多杰译),四ill:德格印经院,藏文木刻版第128页.
143
第二章大圆满法正行见地研究

觉性如量相、法性灭尽相”,过程中配合四灯显现,出现远通水灯、明点空灯、
法界清净灯、本觉智灯(自然慧灯)的现象,并出现童子瓶身特征,最后达到三
身任运。这个修行过程强调法性与觉性的开悟理解,特别法性的出现与穷尽,透
过菩提心觉性不断发展,了解法界实相,掌握法性特质。龙钦饶降巴尊者认为:
“法性是指殊胜光明如来藏。此时除光中显现手指之光影外,无任何其它实质显
现。’’①又认为:“法性当修虚空性,真如中住现智慧。一②当“如是心不外散专注
于光中的金刚链而观修,内心便会显现光明离戏智能,此称为自然慧灯。"@所以
彻却与脱噶从专注金刚链起修,从虚空起修,断绝分别,产生澄明本净自然智慧,
即明空赤露,如水晶球。尊者又认为:“实质身体之显现也灭尽,能动风之分别
念均灭尽无余故称为灭尽。”④因此,修行成就者圆寂时,将产生虹光化身现象,
晋美林巴尊者提N-“悟境日进,欲念渐衰,获得法性中阴智能。自心进诣,三
身境界己见己明。心(妄心)之所想,目之所见者,非复世间所见事相。诸法尽
入法性,六道轮回之因已断,解脱证果。@因此,四相修炼可以达到究竟解脱。
另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在“文殊静修大圆满——手中赐佛’’一文中说脱噶四
相:“为了现量见到非以伺察意安立的觉性光明密意,要修脱噶法门。"@这就是
实证实修。又认为:“见到法界净灯、明点空灯与觉性金刚链,即是法性现量相;
彼等显现愈加明显、愈加稳固、愈加圆满并出现无量光芒,即是觉受增上相;法
界净灯显现清净刹土,明点空灯圆满为无量殿,觉性金刚链成熟为佛像,所现前
的全部是清净现相,即是觉性如量相;身智等无有边法的一切显现,均入于法性
童子瓶佛身界中,获得不共一切的坚地,即是法性尽地。一。很清楚地解说脱噶修
炼出现四相的过程,要注意觉性如量(明体进诣)相,不可执著一切幻相,因菩
提不可得,无住的缘故,甚至出现神通会穿透物质的现象,也不执著,最后幻化
为光,融入法界也不执著。大圆满法以穷尽法界(灭尽法界)为修行的成果之一,
与大乘佛法究竟法性见地一致。
2.在《大般涅粲经》中提到:“明净智慧究竟法性,于念念中,明净智慧充
满法界,了知一切世界成败及其庄严。”@这里穷尽法界自然智慧,了知一切。在
<大方广佛华严经》也提N-“有诸菩萨,皆已成就甚深智慧,于诸法性,明了
通达,成就广大总持三昧,无障碍门,所行无碍,不住二法。@另在《:圣思惟梵

。龙钦饶降巴.‘上师心滴如意宝>(索达吉堪布译).香港: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2001年.第308页.
o龙钦饶降巴.Ck圆满心性休息>(索达吉堪布译).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2001年.第784页.
母龙钦饶降巴.‘上师心滴如意宝>(索达吉堪布译).香港: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ci,,2001年.第299~300页.
西同上,第308页.
・智悲光尊者(晋美林巴).‘大圆胜慧本觉心要修证次第》(刘立于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年.第
49页.
・全知麦彭仁波切造论,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上师注疏‘大圆满直指心性注疏・窍诀宝藏库>(索达吉堪布
译).香港: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1997年.第389~390页.
o全知麦彭仁波切造论,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上师注疏<大圆满矗指心性注疏・窍诀宝藏库'(索达吉堪布
译).香港: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1997年.第389~390页.
・‘大般涅榘经》卷第二十六,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第十之六,北凉昙无谶译,‘大正藏》第十二册,
第521页.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六十六,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七,大周实又难陀译,‘大正藏》第十册篇354
页上.
144
第二章大圆满法正行见地研究

天所问经》也提到:“文殊师利,诸佛如来皆以通达一切法性清净真如。”∞这里
提到法性非常清净,此外,《大方广佛华严经》也提到:“不于此死而彼生,深解
一切诸佛法,了达诸法真实性,于法性中无所著,永离诸法虚妄相。@在‘大般
涅粲经》提到:“菩萨修空,亦复如是,以修空故见一切法性皆空寂。”@因此,
法性无着而空寂。《大般涅巢经》又提到:“依法者,即是如来大般涅粲,一切佛
法即是法性,是法性者即是如来。”④如来穷究法性。在<入楞伽经》中也提到:
“我何夜成道,何等夜涅桀,于此二中间,我都无所说,内身证法性,我依如是
说,十方佛及我,诸法无差别。@此外,法性不动,不受外界幻相影响。在《大
智度论》提到:“佛言,法性不动故,是般若波罗蜜净,于诸法无所受。”@另外,
法性平等,在《究竟一乘宝性论》提到:“一切诸佛,平等法性身,知一切众生,
皆有如来藏。”⑦及《大方广如来藏经》提到:“法性法界一切有情,如来藏常恒
不变。"@因此,大圆满法脱噶四相修行,与大乘佛法的觉性(参见本章第九节附
录一第二十七节)及穷究法性本质一致。
(二)穷尽法界
1.龙钦饶降巴尊者在《实相宝藏论》结尾颂品提到:“法界穷尽通彻无障碍,
一切归于一界现量证,广大平等虚空自性中,觉明赤裸无碍成一味。"@又提到:
“无作超过意识即法身,无思如如放下离言思,不贪寄托指望即实相,法尽远离
心识究竟义,离去有无即是无边义,断希虑根即可证菩提,此即究竟了义之精要。"
@此即“觉性通彻,本来解脱,赤裸觉醒,此时则到达穷尽法身之密意。’’11和“觉
性法尽赤裸,此即法身本位之密意,一切法之穷尽,法净大本净界,一切法亦到
究竟而归穷尽,因之此名为法亦穷尽。一12也就是法界离思虑意识界,住于广大
平等虚空,觉性赤露澄明,开悟自然智慧,自然穷尽法界、法身。尊者并引用<声
应成续》:“清净法界之炬光,依附眉间和虚空,依诸光点并诸身。一13及l:炬光
炽燃续》:‘‘本性境界不灭故,心境意念普穷尽,境界自净法界中,没有分别之智
慧。知为不动平等性,则成一切平等界,这是本初已极尽,故住本性清净界。’’14
提出不动虚空智,产生自然平等清净法界概念。出现明点空光、法界清净光、本

西‘胜思惟梵天所问经》卷第五,元魏菩提流支译,‘大正藏》第十五册,第85页.
o‘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十九,金刚幢菩萨十回向品第二十一之六,东晋佛驮跋陀罗译,‘大正藏》第九
册,第520页.
毒‘大般涅檠经卷>卷第二十六。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第十之六,北凉昙无谶译,‘大正藏>第十二册,
第521页.
劬‘大般涅纂经》卷第六,如来性品第四之三,北凉县无谶译,‘大正藏》第十二册,第401页.
o‘入楞伽经>卷第五,佛心品第四,元魏菩提留支译,‘大正藏>第十六册,第541页.
o‘大智度论>释信谤品第四十一之余,大智度论释叹净品第四十二,北凉昙无谶译,‘大正藏'第二十五
册,第507页.
o‘究竟一乘宝性论》卷第一,—切众生有如来藏品第五,后魏勒那摩提译,‘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
813页.

o‘大方广如来藏经',大唐不空译,‘大正藏'第十六册,第461页下.
谚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于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166页.
・同上,第166~167页.
11同上,第13l~132页.
心同上,第60~61页. .

”龙钦饶降巴.‘旬义宝藏论广讲'(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150页.
14同上,第150页.
145
第二章大圆满法正行见地研究

觉智光(自然智慧)互溶现象,尊者提到:“自现之报身最终也要融入内明法身
界中,因此称为智慧融入法界。’’①最终产生童子瓶身、三身任运、虹光化身等大
圆满法修炼成就特质。
2.在《佛说德护长者经》提到:“如来上上穷尽一切法界法故,如来寂灭离
戏论故,如来一切知一切见,能知过去未来现在法故,未得菩提,先已预知成菩
提时。"@法界穷尽与菩提智慧解脱关系密切,在《大方广佛华严经》提到:“究
尽一切智,充满诸法界,说法化众生。"@在《大宝积经》中也提到:“舍利弗,
法界之相即是菩提,何以故,是法界中无众生相故,一切法空故,一切法空即是
菩提,无二无分别故。”④这里强调法界充满菩提智慧,这种菩提智慧是一种自然
智慧,开悟自然智慧,自然穷尽法界,在《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提到:“平
等真法界,佛与众生如,非断亦非常,大悲恒不尽。诸佛法性身,本觉自然智,
是真胜义谛,唯佛方证知。"@法界无生、无相、无住、无作,遍满虚空,在《文
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提到:“文殊师利言:般若波罗蜜处,一切法无
相,一切法无作。般若波罗蜜即不思议,不思议即法界,法界即无相,无相即不
思议,不思议即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法界,无二无别。"@法界与般若波罗
蜜无别,与无相也无别,在《佛说瑜伽大教王经》也提到:“法界本来无所生,
寂然无性亦无相,洞达空理无边际,此即菩提真实心。们真正的菩提在无生法界。
此外法界是虚空的概念,没有界的概念,在《商主天子所问经》文殊师利法王子
对商主天子说:“凡诸菩萨摩诃萨智者,所谓,界智,破法界智,……方便智,
般若智,天子,此是诸菩萨摩诃萨智,以如是等智故,当得诸佛无碍大智。’’@另
在<佛说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三昧大教王经》也提到:“遍满法界互相涉入,
究竟一切尽虚空界……以普贤性于金刚萨缍三摩地妙坚牢故,合为一体,从是出
生普贤大菩萨身。"@显示虚空智慧穷尽法界,这与上文大圆满法觉性赤裸,依自
然智慧穷尽法界义理,完全一致。
(三)普贤法界
1.龙钦饶降巴尊者在《实相宝藏论详释》一书中引用《三身相会续》云:“三
世诸佛之智量,起从法界知法界。无灭所知之法界,三身相会自现自解脱。一国大
圆满法重视虚空法界,并将虚空法界特称为普贤法界,尊者提到:“自然智复含

母龙钦饶降巴.‘大圆满心性休息》(索达吉堪布译).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2001年.第847页.
o‘佛说德护长者经》卷上,隋那连提耶舍译,‘大正藏)第十四册,第843页.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五十四,入法界品第三十四之十一,东晋佛驮跋陀罗译。‘大正藏'第九册,第
740页.
o‘大宝积经)卷第一百一十六,文殊师利说般若会第四十六之=,梁曼陀罗仙译,‘大正藏)第十一册,
第652页.
o‘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第十,般若波罗蜜多品第十之余,般若译,‘大正藏》第八册,第911页.
・‘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下,般若波罗蜜多品第十之余,梁曼陀罗仙译。‘大正藏>第八册,
第729页.
。‘佛说瑜伽大教王经)卷第四,佛说瑜伽大教王经观想菩提心大智品第七.法贤译,‘大正藏'第十八册。
第577页.
o‘商主天子所问经》,隋闽那崛多译,‘大正藏)第十五册,第119页.
・‘佛说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三昧大教王经’卷第一,金刚界大曼孥罗广大仪轨分第一之一,北宋施
护等译。‘大正藏》第十八册,第342页.
・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15页.
146
第二章大圆满法正行见地研究

于空寂大本觉中,于本空之体中无有倾动,是名总摄于普贤之界。”∞又提到:“普
贤之界即是觉性自然智空明本净之体,此中死乐苦等显现之时,及其时中起现之
法并无尘许生死苦乐可得,皆是一觉性之体及其游戏化现故,觉性无有生死苦乐
故。……觉性之本体中以无业故,亦超越善恶之边际。”@认为普贤之界(法界)
含摄觉性自然智慧,及空明本净之特质,没有业力轮回,超越善恶、苦乐,只是
虚空游戏或妙用,普贤法界是大圆满法界部所提到的“界”的特性,是口诀部修
持的归去处,是产生三身任运,不动觉性的本质源头,具有自身回馈自动教化的
功能,大圆满法穷究普贤法界,破法界执着。
2.《大方广佛华严经》提到:“知诸界处即法界故,于诸境界无有疮疣,知
一切想如阳焰故,入于诸趣不生倒惑,达一切法皆如幻故,入魔境界自在无染,
成就法身净妙体故,一切烦恼不能欺诳,成就一切遍趣行故,于诸生处而得自在。”
@强调法界法身,《大方广佛华严经》又提到:“以此普贤行愿力,于一尘端如尘
佛,诸佛佛子坐其中,如是法界尽无余。’’④普贤行愿,法界无穷,另《诸教决定
名义论》提到:“归命一切佛世尊……归命普贤法界理。’’@而<大毗卢遮那成佛
神变加持经》也提到:“有情皆具如来藏,三种身口意金刚,以我所修功德力,
同入普贤法界身。”@从强调法界法身转换成普贤法界身,于是华严法界慢慢演变 .望

为普贤法界,后来佛教密教部分就特别喜欢使用普贤法界了。法界法身一切烦恼
不能染,而且法界之相即是菩提,在《大宝积经》中:“法界中无众生相故,一
切法空故,一切法空即是菩提,无二无分别故。”o普贤法界即是虚空,即是菩提
智慧。大圆满法修持虚空菩提智,以普贤法界为依归,即以虚空为依归,所有修
持全靠“虚空’’,包括看无云晴空、看虚空光、三虚空会合等等,虚空广大包容
一切,即法界包容一切。所有成就皆依“虚空黟,修“虚空观”就是修大圆满法。
因此,大乘佛法对法界法身、普贤法界的理解与大圆满法见地基本一致。 遵

(四)六灯、四灯
1.上文中龙钦饶降巴尊者提到六灯:“安住基灯、心宝肉灯、白柔脉灯、远
境水灯、中阴时灯、究竟果灯。”@六灯另一说法为“肉团心光、白柔脉光、远通
水光、界清净光、明点空光、本觉智光。”四灯为:远境水灯、明点空灯、法界
净灯、自然慧灯(本觉智光)。@

2.出现四灯或六灯时,为大圆满法正行的验相,若能出现四相,从法性现
前相到觉性增长相再到觉性如量相,最后穷尽法性相,就能实证童子瓶身、三身

。同上,第45页.
o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104页.
尊‘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三十八,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般若译,‘大正藏》第十册.第836页
上.
o‘普贤菩萨行愿赞>卷第二,大正藏第十册.第880页.
o‘诸教决定名义论》卷第二,圣慈氏菩萨造,北宋施护译,‘大正藏》第三十二册.第507页中.
0‘大昆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莲华胎藏菩提幢标帜普通真言藏广大成就瑜伽卷上,大唐善无畏共沙门
一行译,‘大正藏》第十八册,第144页下.
o‘大宝积经>卷第一百一十六,文殊师利说般若会第四十六之二,梁曼陀罗仙译,‘大正藏>第十一册.
第652页下.
酋同上,第448页.
・同上,第164页.
147
第二章大圆满法正行见地研究

自现,甚至任运五身五智,虹光化身,大悲周遍,光明显赫。六灯与四光脉结合,
达到解脱状态,身如微尘。大圆满法四灯、六灯、童子瓶身、四光脉都是宁玛派
所使用的极特殊名相,对北传佛教而言非常陌生,因此宁玛派大圆满法曾经不被
接受为佛法一分支,近代比较兴盛后,大家才了解虹光化身的价值。
第三章文殊菩萨思想看大圆满法见地

第三章文殊菩萨思想看大圆满法见地
文殊菩萨相关经典开展的智慧法门,影响大圆满法的根本见地,特别
在{:圣妙吉祥真实名经》中的论述。大圆满传承中(注:见第一章第二节),龙
钦饶降巴尊者在《历史宝鬓论》中提到,金刚手菩萨与金刚萨缍,一起接受普贤
王如来的化身金刚持佛,所教导的大圆满法密续。笔者认为一个代表智慧之剑,
一个代表证悟菩提心。龙钦饶降巴尊者并未提及或并不知道文殊菩萨化身金刚手
菩萨,这与印度大圆满法传承祖师根本观念不同,在多位印度祖师注解过的《圣
妙吉祥真实名经》中,很明确肯定文殊菩萨化身金刚手菩萨,金刚手菩萨真实名
为文殊菩萨①。虽然尊者在{:历史宝矍论》提到,大圆满法如来密意传承十二位
中第三位:光蕴刹本师文殊救畏佛出世,到第十二位才释迦牟尼佛出世,又在《开
显喻义明灯》一文中提到,“初劫具喜积时殊胜童子妙光佛以比喻直指本性,当
时,从无量光佛心间降下五尺高的水晶塔,以此直指本性。而后水晶塔落于三十
三天尊胜宫巴德热刚嘎顶层,后降落到五台山上,其后落于金刚座,再后落于岗
底斯山(岗仁波齐峰),水晶塔放射光芒普照十方从而遣除了众生的分别念。”②这
里提到,如来密意传承首位普贤王如来化身的童子妙光佛,使用无量光佛传下的
水晶塔,辅助大圆满法修行,传承先到达五台山,之后才到西藏地区,从冈仁波
齐峰到达喜马拉雅山脉,传给初祖嘉饶多杰。
笔者认为,五台山就代表了文殊菩萨的传承,但是西藏本土祖师们包括龙钦
饶降巴尊者,却都未提文殊师利菩萨,是大圆满法传承的源头之一。来自印度的
祖师们了知这一点,真正明晾文殊菩萨化身金刚手菩萨,传承大圆满法,因此,
非常重视并注解‘圣妙吉祥真实名经’。藏地祖师们虽然也重视‘圣妙吉祥真实
名经》,但可能不知此渊源。从文献上可理解到,无垢友大师比莲花生大士更透
彻了解大圆满法与文殊菩萨的紧密关系。而莲花生大士影响到了目前宁玛派在传
承大圆满法正行前,使用的繁琐灌项程序,使大圆满法修行在西藏变得太复杂。
相传文殊菩萨更是所有各派密续总源头,连格鲁派主要本尊大威德金刚也是文殊
菩萨化身。这并不是印度密教故意比附,利用文殊菩萨的头衔,而是实际的传承。
大圆满法以自然智慧,直觉智、本净澄明智配合实修实证菩提心而解
脱,是不立文字的不二法门.是超越因果,不被因果束缚的法门。是清净
任运方便妙用的法门,是禅法的精髓,是诸佛的心要,是显密圆融无执的
最高表现,是来去自由自在,宇宙银河三界法门。比初期佛教所讲的三十
七道品@更加妙用无边。在四十卷‘大方广佛华严经》光明觉品第九提到,文
殊菩萨来自东方不动智如来的金色世界④,笔者怀疑是否就是不动如来的东方妙
喜佛国。当然还有其它佛经记载,文殊菩萨也到过东方宝英佛国弘法@,甚至久

o‘圣妙吉祥真实名经》,元释智译.‘大正藏’第二十册,第830页中.
o龙钦饶降巴.‘上师心滴如意宝》(索达吉堪布译).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2001年.第286页.
簟参见第一章第一节第二部分的注解。
曲‘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十三光明觉品第九,‘大正藏》第十册,第62--,63页.
o‘佛说文殊师利净律经》,真谛义品第一,‘大正藏》第十四册,第448页上中.
149
第三章文殊菩萨思想看大圆满法见地

远前就已成佛①。此外,通达以下十无有,即是大圆满之见。虚空中十种自性皆
无有:1.正见;2.三昧耶;3.灌顶;4.曼荼罗;5.地;6.道;7.事业;8.智;9.果;
lO.法性。圆所以大圆满法是法界空性的传承,跟我们认知的密教身口意三密加持
修行不同,最终没有灌顶、咒语、手印、曼荼罗、成就等级、涅粲果、智慧、法
性等等名相执著,印度传承的大圆满法与后来藏地传承的大圆满法有一些差异,
因为藏地更强调生起次第、圆满次第与灌顶,当作前行,比印度修炼复杂些。早
期对修炼大圆满法的根器要求更严谨,大圆满法正行彻却与脱噶法,不随便传授,
但目前已进入普传期,了解大圆满法的见地更容易些,只是不同的根器还是修炼
不同的次第,此机缘与二十年以前相比不可同日而语。但是,大圆满法祖师文殊
菩萨的风格比较简练,单刀直入,不那么复杂,有时不容易体会。
文殊菩萨的见地,在北传佛教中,可说是汉地祖师禅的榜样,第二世
敦珠法王弟子谈锡永上师,在《六金刚旬说略》一文中认为:“我们如果客
观地看,应该承认文殊师利菩萨跟维摩诘同一法趣。因此他们所说的‘不
可思议法门’即便是密法,而且还是无上瑜伽密(大圆满法)的法门。’’@这
里谈锡永上师并不清楚文殊菩萨的化身为金刚手菩萨,直接传承普贤王如
来的大圆满法,是大圆满法的持有者。唐朝密宗曼荼罗,文殊菩萨与金刚
手菩萨是不同尊,一般人容易受此观点影响。龙钦饶降巴尊者在《历史宝
蔓论》中还说,金刚手菩萨教导印度的嘉饶多杰祖师六百四十万颂大圆满
法密续,之后在人间开始流传。文殊菩萨对大圆满法的弘扬有极关键影响。
相传大圆满法祖师吉祥狮子、无垢友大师皆到过山西五台山修行隐居。大
圆满法是文殊菩萨传承的众法脉之一,有关文殊师利菩萨相关经典众多,
部分重要内容极富参考价值,详见附录二。这里精选七部代表性经典分析
如下:

第—节从<圣妙吉祥真实名经>(<文殊真实名经>)谈起

宁玛派大圆满法修持从印度时期开始,就非常重视<文殊真实名经》,修行
人要经常持诵本经,以获得文殊菩萨(化身金刚手菩萨)的加持,了解大圆满法
前行与正行修行见地,当时,印度祖师们就认为金刚手菩萨的真实名就是文殊菩
萨,龙钦饶降巴尊者在《历史宝篁论》中就提到金刚手菩萨为大圆满法持有者,
换言之,文殊菩萨就是大圆满法持有者与弘扬者。本经还包括了大圆满法修行的
窍诀,为后世所推崇,是大乘佛法中瑜伽行者实修实证的典范,大圆满法又称为
阿底瑜伽,注重法报化三身同修而任运。分析如下:
一、有四位大圆满法祖师都为此经作释论
(一)俱生喜金刚(嘉饶多杰)的《圣文殊真实名经释・咒义现观显论》
(Arya-Manjusrinamasamgityarthalokakara-nama)

口‘首楞严三昧经》卷下称为龙种上如来,净土称为平等世界;‘菩萨璎珞经'卷四称为大身如来,净土称
为空寂世界;‘菩萨处胎经》文殊身变化品第六十七称为升仙尊佛,净土称为无碍世界.
o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祥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47页.
。谈锡永‘大中观论集》【下).香港:香港密乘佛学会,1998年.第16页.
150
第三章文殊菩萨思想看大圆满法见地

(二)妙吉祥友的<文殊真实名经广释》
(Arya-Manjusri-nama-Sangitivrtti)
(三)无垢友的《文殊真实名经释・显义明灯论》
(Arya-Manjusri-namarthaprakasakanamadipa-nama)
(四)不二金刚(1ilavajra)的《文殊真实名经近解》
(Arya-MaIljusri-mantravalokini.nama)①
此外,从大圆满法的传承来看,嘉饶多杰祖师、妙吉祥友祖师、吉祥狮子祖
师、无垢友大士皆与文殊菩萨关系密切,就如同龙钦饶降巴尊者、宗喀巴大师被
藏族公认为文殊的化身一般。而《大正藏》第二十册收录不同时期翻译的本经四
种版本。
(一)佛说最胜妙吉祥根本智最上秘密一切名义三摩地分(北宋,传法大师
施护译)
(二)文殊所说最胜名义经(宋朝,明因妙善普济法师金总持等译)
(三)佛说文殊菩萨最胜真实名义经(元朝,沙哕巴译)
(四)圣妙吉祥真实名经(元朝,释智译)
另公元2000年台北林崇安教授从西藏大藏经中翻译月宫菩萨的《圣妙吉祥
真实名经广释》@,另外,谈锡永上师公元2008年又从梵文本校译出版了《圣妙
吉祥真实名经》。
宁玛派及藏族学者们极度重视本经,目前出版的《西藏大藏经》,将本经编
列在第六(甲)十万怛特罗部的首部密续,为编号360部经。此外,文殊菩萨幻
化为大威德金刚,为密教五大金刚之一,影响藏传佛教甚大。
二、本经重点分析(文殊菩萨化身金刚手菩萨)
(一)虚空自然智(佛内自证智、本觉智光)
在<佛说最胜妙吉祥根本智最上秘密一切名义三摩地分》经文中,提到“不
动大主宰,三身胜根本,五身正智主,五智大自在,五佛冠妙严,五眼净无着,
诸佛最胜尊,出生诸佛子,慧最上出生,正法中所作,金刚一实理,世主最上生,
虚空自然智,大智大慧眼,大光明遍照,大智光大日,智光照世灯,大光明炽盛。’’
@其中,“金刚一实理,世主最上生,虚空自然智,大智大慧眼。"在‘圣妙吉祥
真实名经》中译作“独一坚固金刚性,初生已作有情主,现空性中自超出,胜智
妙智如大火。一另在谈锡永上师著作l:圣妙吉祥真实名经梵本校译》中译为“唯
一不坏金刚性,即生即作世间主,虚空中生、自然生,大般若智如大火。’’他认
为,颂文第三、四旬,说佛内自证智为自然智(故离戏论、离作意、离因缘而转
起),以其现证一切法无生,故名为“大般若智火”,以断除一切分别,即如火烧
柴薪。此外,第三旬直译为“虚空中生自显现”。释智译为“现空性中自超出’’,
这是用“超出”来表示“显现”。第一句译为“唯一”较佳,以此“唯一"乃形

。谈锡永.‘大中观论集'(下).香港:香港密乘佛学会,1998年.第222页.
∞月官菩萨.‘圣妙吉祥真实名经广释》(林崇安译).高雄:谛听文化,2001年.
曾‘佛说最胜妙吉祥根本智最上秘密一切名义三摩地分》卷上,北宋施护译,<大正藏》第二十册,第809
页.
15l
第三章文殊菩萨思想看大圆满法见地

容佛法身境界。“坚固"以其可说为空性故,如虚空不可坏。自然智是大圆满法
修行无勤自然住、本净、平等无分别智,追求解脱、轮涅不二如虚空的关键,笔
者在第二章第一节引用相关佛经及龙钦饶降巴尊者观点,已有详细介绍。
(二)觉性赤裸
《圣妙吉祥真实名经》中提到:“殊胜不动自性净,持于正觉妙菩提,一切
正觉现于前,智火炽焰光显盛。”谈锡永上师新译为:“无动最极澄明我,持于等
正觉菩提,即一切佛之现证,智火炽焰极光明。"
“无动最极澄明我”此旬梵文为stimitah suprasannatma,其中suprasanna,
汉译为“清净”,但其意实为非常清澈、非常明亮,故宜译为“极澄明”较贴切,
另一词atma,即“我",而汉译则译为“性”、“自性”。笔者认为藏族学者将清
澈、明亮、澄明,如水晶球般的清澄翻译成“赤裸、赤露"比较准确、生动,加
上觉性显露(持于等正觉菩提)将前两句相组合,就变成为“觉性赤裸"的名句,
龙钦饶降巴尊者这里使用“内法觉性通彻赤裸,如水晶球,以证悟故”。①准确描
述了大圆满法开悟心境,因此历代大圆满法祖师皆沿用此种叙述。而当前宁玛派
真的使用水晶球辅助修行,特别脱噶修炼看光的辅助,并非只是文字形容描述。
(注:宁玛派也使用三棱镜辅助脱噶修行)龙钦饶降巴尊者在《开显喻义明灯》
一文提到,“因水晶是无量光佛之继承者,并可遣除众生的分别念,所以称为大
舍利。因其能以法身比喻诠示明现金刚萨捶之智慧,所以称为金刚萨缍明镜。……
最为殊胜应当是水晶,以水晶自性清净、无有内外、清澈透明而认识法身本面:
依靠水晶内明之光从具四支智慧命风中所现智慧明相认识报身本面;依靠其外明
光芒而认识化身光芒现相;依靠水晶表示而认识基住智慧本面;以其内明而认识
执相智慧本面;以其外明而认识遍知智慧本面”o。另在I:直指本性广释》云:
“普贤如来显示此明镜,觉性通澈住故如水晶,觉性无念明故如水晶,觉性任运
住故如水晶,觉性不灭无方如水晶。”国总之,以水晶之光而认识觉性智慧本来面
目,而达解脱。且可从水晶塔出处理解,大圆满法在五台山传承早于冈底斯山脉
传承,即文殊菩萨传承早于印度的传承。④
(三)金刚手(吉祥金刚持)菩萨即是文殊菩萨化身
持金刚金刚手,此妙吉祥智勇识不共真实名,是出有坏之智身一切如来之智
身。@这里描述文殊菩萨化身即是金刚手菩萨。以下每段经文前半段引用谈锡永
上师梵文新译,后面经文引用《大正藏》释智译。
1、尔时吉祥金刚持,难调能调众中胜,降三世间勇猛者,金刚自在秘密主。
(复次吉祥持金刚,难调伏中胜调伏,勇猛超出三界内,自在金刚密中胜)。@

∞龙钦饶降巴l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125页
。龙钦饶降巴.‘上师心滴如意宝>(索达吉堪布译).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2001年.第286-287页.
曲同上,第288 ̄289页.
o同上,第286--287页.“初劫具喜积时殊胜童子妙光佛以比喻直指本性,当时,从无量光佛心问降下五尺
高的水晶塔,以此直指本性。而后水晶塔落于三十三天尊胜宫巴德热刚嘎顶层,后降落到五台山上,其后
落于金刚座,再后落于岗底斯山(冈仁波齐峰),水晶塔放射光芒普照十方从而遣除了众生的分别念。”
。‘圣妙吉祥真实名经》,元释智译,‘大正藏'第二十册,第830页中.
o同上,第826页中.
152
第三章文殊菩萨思想看大圆满法见地

2、如是密主金刚手,至如来前作祈请,合掌告白而恭敬,告已恭坐于其前。
(密自在者持金刚,向如来前说是言,告白毕已而合掌,以身恭敬坐其前)。①
3、以能周遍三世间,美妙梵音作答赞,赞彼秘密(自在)主,具大力之金
刚手。(于其清净梵音中,遍满三种世界已,为持金刚大力者,密自在主而答说)。

4、善哉吉祥金刚持,善哉汝是金刚手,汝为利益诸世间,故是具足大悲者。
(善哉吉祥持金刚,手持金刚汝善哉,密主我为此事故,为汝巧妙令宣说)。@
以上梵本重新校译的经文,明白表示圣妙吉祥菩萨(文殊菩萨)别名为金刚
手菩萨,在龙钦饶降巴尊者著作《历史宝篁论》中提到,金刚手菩萨是大圆满法
祖师嘉饶多杰的老师。而且金刚手菩萨与金刚萨缍同时接受普贤王如来化身金刚
持佛的指导,学习大圆满法。因此文殊菩萨化身金刚手菩萨与金刚萨缍为大圆满
法共同祖师。
(四)幻化网现证菩提
三身无分别诸佛,我是佛即智化身。(释智保留梵文音没有翻译)
本段经文三身任运由菩提自然智慧修成,法界中法报化三身相融,平等无比。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法三身自现、无分别智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
章第八节、第一节)
(五)金刚界大坛城
l、如是世尊诸佛陀,等正觉由a字生,a字一切字中胜,是具大义微妙字。
(如是正觉出有坏,究竟正觉阿中出,阿者一切字中胜,是大利益微妙字)。④
上文是大圆满前行及彻却正行使用眼观梵文或藏文“阿一字诀,“阿"字是
无生的意思。“阿’’是代表最高境界的字.有时咒语也使用“阿一字。
2、大生机者实无生,此即远离于言说,是一切说殊胜因,令一切语放妙光。
(诸境之内出无生,即此远离于言说,是诸说中殊胜因,令显一切诸言说)。@
上文是“阿’’字为藏密修习“心气无二’’、“现空无二”的窍诀,一切音唯“阿"
字不依外缘而生,由腹中自然出气变成“阿”音,余音则须依喉、舌、齿、颚以
为外缘,故唱诵“阿"音是离一切外缘之无生,”妙吉祥尊者说“阿”是虚空之
风。一
(六)清狰法界智
l、彼大毗卢遮那佛,具大寂默大牟尼,自大密咒理出现,具大密咒自性理。
(广大正觉众明主,具大寂默大寂默,大密咒中令出现,有大密咒自性理)。@
上文指大毗卢遮那佛自空性中生出,自性自成。
2、众之主尊众之师,众王众主具自在,以其执持大威德,大理不受他人引。

∞同上,第826页中.
o‘圣妙吉祥真实名经',元释智译,‘大正藏'第二十册,第826页中.
・同上,第826页中.
∞同上,第827页上.
o同上,第827页上.
・同上,第827页中.
153
第三章文殊菩萨思想看大圆满法见地

(集中之师集中胜,集王集主集自在,执持爱护大灵验,大义不受他恩念)。①
上文指文殊菩萨(金刚手菩萨)是菩萨中的主尊,具有大威德金刚的力量,
自主任运。
3、妙法之具明法王,能照世间故最胜,法之自在法之王,是妙善道宣说者。
(法王妙法具显现,于世间中胜明照,以法自在法中王,能演妙道令宣说)。@
上文指文殊菩萨(金刚手菩萨)是殊胜妙法之王,照破世间黑暗,讲道妙理
无碍。
4、义成就及愿成就,一切分别尽舍离,无分别界无穷尽,胜妙法界无有尽。
(有义成就满誓愿,舍离一切诸虚妄,无尽法界实离妄,胜妙法界极无尽)。@
上文指文殊菩萨(金刚手菩萨)成就无分别智,法界无分别,是大圆满法最
高成就,穷尽法界。
5、常住遍胜观行者,定中所观具智尊,内自证智不变动,本初最胜持三身。
(诸常见中胜禅定,誓修静虑是智王,自解各各皆不动,最上胜者持三身)。@
上文指文殊菩萨(金刚手菩萨)禅定修炼已达自然智慧即诸佛的内自证智,
达三身任运最高境界,大圆满法最高修炼。
6、佛陀五身性,遍主五智性,顶冠五觉性,五眼持无着。(具足正觉五身性,
遍主五种智自性,首冠庄严五觉性,持五种眼离执着)。@
上文指文殊菩萨(金刚手菩萨)修行已达五身、五智、五觉、五眼,融合任
运。五智五觉同义,五智是法界体性智、大圆镜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平等
性智;五身是法身、报身、化身、自性身、异熟身:五眼是佛眼、法眼、慧眼、
天眼、内眼(肉眼)。表示法界一切神通智慧具足,妙用无边,是大圆满法五身、
五智最高成就,早已究竟解脱。 一.

7、唯一不坏金刚性,即生即作世间主,虚空中生自然生,大般若智如大火。
(独一坚固金刚性,初生已作有情主,现空性中自超出,胜智妙智如大火)。@
上文已在(一)虚空自然智讨论过了。 ..

8、遍照大光明,智光遍照耀,智炬世间灯,大威光灿烂。(以大光明遍照耀,
以智慧明令显现,是有情灯智慧炬,具大威势显光明)。o
上文指文殊菩萨(金刚手菩萨)智火光明,普照一切黑暗,明光灿烂,这是
大圆满法虹光特色。
(七)大圆镜智
l、金刚生处金刚主,金刚心髓如虚空,不动一髻具傲慢,所着大象生皮衣。
(金刚中生金刚主,是金刚心如虚空,不动独发相严身,所著大象生皮衣)。@

同上.第827页中.
同上,第827页中.
‘圣妙吉祥真实名经>,元释智译,‘大正藏>第二十册,第827页中.
同上,第827页中.
同上,第827页中.
同上,第827页中.
同上,第827页中.
同上,第828页上.
第三章文殊菩萨思想看大圆满法见地

上文指文殊菩萨(金刚手菩萨)为金刚界秘密主,为金刚密续的守护者,大
圆满法心髓部如虚空,具虚空空性,法性如虚空,大圆满法向虚空学习,眼注虚
空修行成就。
2、以妙音发大响声,三世间中唯一音,既周遍于虚空界,较世间音为最胜。
(大柔和声大音声,三世界中独一音,遍虚空界声哮吼,诸有声中皆殊胜)。①
上文指文殊菩萨(金刚手菩萨)发出唯一殊胜的法界空性音,无色、无相,
大圆满传承不靠语言文字,是一种密意、密音传承。
(八)妙观察智
1、三苦诸苦皆寂息,三尽无边三解脱,一切障碍悉得离,住于虚空平等性。
(灭除三种诸苦恼,灭三毒得三解脱,决定解脱诸障难,住于如空平等中)。@
上文指文殊菩萨(金刚手菩萨)由于已达虚空平等性境界,对一切障碍已无
执着,解脱一切苦恼,除灭一切贪、嗔、痴。
2、知净不净复知时,了知誓句具誓主,知根器且知时机,亦精通于三解脱。
(亦解善恶及时辰,遍主解记具记句,解时及解有情根,能作于三解脱)。@
上文指文殊菩萨(金刚手菩萨)具极清净的本性,知晓种种愿力而且了知众
生的根器和开悟的时机,对于声闻阿罗汉、缘觉辟支佛、菩萨如何解脱非常精通,
这已经是大圆满法的妙用无边,任运之果。
3、梵婆罗门知净梵,于梵涅榘得证时,释离度脱度脱身,解脱寂性之寂者。
(梵婆罗门解净梵,超圆寂时得净梵,脱离缠缚解脱身,解脱圆寂是圆寂)。④
上文指文殊菩萨(金刚手菩萨)知道婆罗门修行极为清净,但有梵我执,真
正解脱不生梵天,烦恼障、所知障尽皆消除,完全解脱。
4、涅粲寂灭与寂静,妙出离即尽边际,净除苦乐至究竟,离欲即为诸蕴尽。
(超越悲哀灭悲哀,微妙决定近出离,能除苦乐之边际,离欲身中而超越)。@
上文指文殊菩萨(金刚手菩萨)达到最高涅粱境界,脱离一切束缚,已达无
苦无乐境界,色、受、想、行、识五蕴执着皆解脱。
5、超越心识与法性,得持色相无二智,无分别而无功用,三世正觉作事业。
(识心超越于法性,持理即是无二智,离虚妄者默然成,修于三世正觉行)。@
上文指文殊菩萨(金刚手菩萨)已无自性与法性的执着,达到无分别智,无
功用任运成,过去、现在、未来永远觉悟,三界度化众生事业庞大。
6、吉祥金刚宝灌顶,一切宝主自在者,一切世间自在主,一切金刚持主尊。
(金刚大宝灌顶相,诸大宝性即自在,世间自在诸法性,持金刚者一切王).⑦
上文指文殊菩萨(金刚手菩萨)是一切金刚修行的主尊,身上拥有一切开悟
方法的宝贝,在世间自由自在,用宝贝方法给众生灌顶,意即教导众生种种方法

∞同上,第828页上.
。‘圣妙吉祥真实名经>,元释智译,‘大正藏>第二十册,第828页中.
・同上。第828页中.
o同上,第828页中.
・同上,第828页中.
・同上,第828页中.
o同上,第828页中.
155
第三章文殊菩萨思想看大圆满法见地

修行。
7、波罗蜜多尽圆满,于一切地具庄严,究竟清静法无我,正智如月心光灿。
(诸到彼岸皆究竟,一切地中具庄严,真实清净无我法,真实智月殊胜光)。o
上文指文殊菩萨(金刚手菩萨)智慧到彼岸已经完全圆满,菩萨十地,一切
地皆已庄严运用,已达到最究竟、清净解脱,心光灿烂如月亮一般皎洁,已无心
垢。
(九)平等性智
1、大爱着于诸有情,实无所着如虚空,于诸有情意中生,疾速如诸有情意。
(于诸有情大分着,亦如虚空无所著,一切有情意中生,速疾犹如有情意)。@
上文指文殊菩萨(金刚手菩萨)大悲慈爱于众生,但心境犹如虚空一般没有
执着,一切众生幻化由心意、心间产生,非常快速产生犹如众生心的变化一样快
速。
2、无量诸佛之化相,令显现为亿万身,刹那现证于一切,亦知一切刹那心。
(一切正觉幻化身,无边亿界令出现,彼诸刹那现了解,亦解刹那诸有义)。@
上文指文殊菩萨(金刚手菩萨)是一切诸佛的化身,可以显现亿亿万万身,
能在刹那间显化一切,亦能知道一切万物刹那心中的变化。
3、舍离一切概念义,持于识境之寂灭,具足有情诸意境,趣入一切有情意。
(一切想义皆弃舍,亦令灭除心识意,能缘一切有情心,亦解一切有情意)。回
上文指文殊菩萨(金刚手菩萨)已经脱离一切语言文字表象的概念,对于意
识的感受已经完全消失,不受影响,具有一切众生的心念,而且能了解一切众生
的心念。 一・

4、住于一切有情意,于彼心中平等住,满足一切有情意,一切有情意具乐。
(在彼一切有情心,随顺一切有情意,充满一切有情心,令诸有情心欢喜)。@
上文指文殊菩萨(金刚手菩萨)能够进入一切众生的心念,了解一切众生的
心念,平等对待,能够满足一切众生的心念,让众生快乐。
5、舍离立宗之过失,一切迷乱皆消除,于三世得无碍智,一切义利三德性。
(成就究竟无错谬,一切谬解皆舍离,于三义中无疑智,诸我三种功德性)。@
上文指文殊菩萨(金刚手菩萨)对一切宗派已没有执着,没有任何情迷意乱,
无碍智了知过去、现在、未来,知道一切三德(笔者注:印度《瑜伽经》指明亮、
惰性愚昧、阴暗)特性,大圆满法妙吉祥友祖师认为三德是:空、无相、无愿。
月官祖师翻译成:力量、尘、暗。o这里,三德是印度的数论派哲学所使用的专
用名词,一般修行人不容易理解。
6、五蕴义于三时中,每一刹那善观察,刹那现证等正觉,具持一切佛自性。

∞同上,第828页中.
曹‘圣妙吉祥真实名经>,元释智译,‘大正藏’第二十册,第829页中.
o同上,第829页中.
o同上,第829页中.
酋同上,第829页中.
国同上,第829页中.
o谈锡永.‘圣妙吉祥真实名经梵本校译》.台北:全佛文化,2008年.第322页.
156
第三章文殊菩萨思想看大圆满法见地

(五蕴义理三时中,于诸刹那能分别,--)tj那中正等觉,持于一切正觉性)。∞
上文指文殊菩萨(金刚手菩萨)在每一个时间善于观察五蕴的运作及习性
(注:内观),每一刹那看透五蕴的执着,获得解脱,无上正等正觉。具有一切
诸佛的特性、法性。
(十)成所作智
1、诸等正觉者所悟,皆为无上佛菩提,密咒生处无文字,说为三部大密咒。
(解了一切正觉者,正觉菩提即无上,出密咒处无文字,大密咒者是三种)。@
上文指文殊菩萨(金刚手菩萨)与其它佛菩萨开悟的无上菩提智,能了解一
切陀罗尼咒,无法用任何文字表达,诸佛菩萨说出身、口、意三部大咒语,谈锡
永上师认为毗卢遮那佛代表如来部为身,不动佛代表金刚部为意,阿弥陀佛代表
莲花部为语。固
2、生出一切真言义,皆由无字大明点,五文字者即大空,百字亦实为空点。
(诸密睨义令增长,大明点者无文字,大空即是五种字,空明点者六种字)。回
上文指文殊菩萨(金刚手菩萨)由没有文字能描述的大光明明点,生出一切
咒语,五字文殊咒a、ra、pa、ca、m代表大空性的意思,在《大般若波罗蜜经》
中陀罗尼门有提到代表无生的意思。金刚萨缍的百字明咒也是空性明点产生。
3、一切形相无形相,十六半半持明点,超越支分与算数,持于第四禅之顶。
(种种诸空无种种,十六半半具明点,亦无支分超于数,即四静虑之初首)。@
上文指文殊菩萨(金刚手菩萨)认为一切外界事物都是假象,由空产生的,
修持中脉脐轮、心轮、喉轮、项轮的脉瓣(三十二瓣、十六瓣、八瓣、四瓣)产
生的明点,超过估量,大圆满法中脉验相时,修持已超过第四禅天.
4、知一切禅定支分,等持种姓及传承,等持身为最胜身,一切受用身之王。
(了解一切静虑支,明解静虑种族性,具静虑身身中胜,受用身者一切胜)。@
上文指文殊菩萨(金刚手菩萨)知道一切禅定法脉,大圆满法传承的种姓,
最高境界禅定身,具有首楞严三昧禅定境界,超越灭尽定,能享受一切禅悦。
5、化身亦为最胜身,受持诸化佛传承,周遍十方而化现,随宜世间作义利。
(化身即是殊胜身,持彼化现之种性,种种化现十方中,依法利益于有情)。o
上文指文殊菩萨(金刚手菩萨)大圆满法成就具有无数化身,大悲周遍应化
十方,无数化佛灌顶加持金刚手菩萨,与无数化佛合~,帮助众生。
6、菩提萨缍大勇识,具大神足超世间,成就般若波罗蜜,能达般若如如性。
(菩提勇识大勇识,大神足者超世间,达彼智慧之实性,亦获智慧之体性)。@
上文指文殊菩萨(金刚手菩萨)是金刚大菩萨,勇猛具有大神变,成就最高

∞‘圣妙吉祥真实名经),元释智译。‘大正藏'第二十册,第829页中.
o同上,第829页下.
谚谈锡永.‘圣妙吉祥真实名经梵本校译).台北:全佛文化,2008年.第328页.
o‘圣妙吉祥真实名经),元释智译,‘大正藏>第二十册,第829页下.
o同上,第829页下.
曲同上,第829页下.
o同上,第829页下.
o同上,第829页下.
157
第三章文殊菩萨思想看大圆满法见地

波罗智慧,能与空性、法性合一,自如运用波罗智慧,帮助众生。这是大圆满法
最高解脱成就,神变无方,三身任运。

总结:以上《圣妙吉祥真实名经》是宁玛派极重视的一部修持大圆满法入门
的经典,具有心部、界部、口诀部所有修行特质,自古以来修行者持诵修行时就
将其正行分为:一、幻化网现证菩提;二、金刚界大坛城;三、清净法界智;四、
大周镜智;五、妙观察智;六、平等性智;七、成所作智。主要七部分加上前言、
结语。笔者将其重点分析跟大圆满法修行相关处,给大家参考。作为文殊菩萨法
门中,对大圆满法而言最重要的首部经。其它文殊菩萨大乘经典也将在后面各节
分析,显密互证,文殊菩萨化身金刚手菩萨是大圆满法最主要的传承者,与金刚
萨埋一起弘扬大圆满法脉。

第二节从<文殊师利所说不思议佛境界经》谈起

一、平等得菩提
“有欲入于佛境界者,以无所入而为方便乃能悟入,尔时文殊师利菩萨白佛
言:世尊,如来于何等境界而得菩提?佛言:童子,我于空境界得菩提,诸见平
等故,无相境界得菩提,诸相平等故,无愿境界得菩提,三界平等故,无作境界
得菩提,诸行平等故,童子,我于无生无起无为境界得菩提,一切有为平等故。"

“平等相是诸圣人,于一切法得解脱相,是中无有知苦断集,证灭修道,如
是等相而可得者,若有众生得闻如是一切诸法平等之义,而生惊怖,应知是为增
上慢者。打圆
龙钦饶降巴尊者在<实相宝藏论详释》中提到:“于境根意起用之当时,自
心平等显现乐开广,能取无缠自澄自明朗,此即无碍平等大关键。”@又提到:“超
越执着生灭有无境,净与不净皆可作决断,胜劣取舍皆无为平等,普贤界中超越~
一切法。”回因此,虚空法界一切诸法平等,三界平等。大圆满法平等观与文殊菩
萨在本经中的见地一致。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法平等得菩提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章第
七、九节及附录一。
二、无有
“住于何所名为正住,文殊师利菩萨言:世尊,夫正住者无有所住,住无所
住,是乃名为正住之耳。佛言:童子,岂不以住于正道为正住耶,文殊师利菩萨
言,世尊,若住正道则住有为,若住有为则不住于平等法性,何以故?有为法有
生灭故。一@上文中文殊菩萨提到“正住者无有所住’’,在大圆满法修行中,龙钦
饶降巴尊者在‘实相宝藏论详释》中提到:“幻化瑜伽觉性自现中,诸无有法无

。‘文殊师利所说不思议佛境界经'卷上,唐菩提流志译,‘大正藏》第十二册,第108页上.
o同上,第llO页中.
。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75页.
国同上,第62页.
。‘文殊师利所说不思议佛境界经》卷上,唐菩提流志译,‘大正藏》第十二册,第109页上.
158
第三章文殊菩萨思想看大圆满法见地

灭起游戏,起现之时确认无有故,则全不作取舍和勤行,胸怀宽广心安大放下。"
①强调一切法无有,无有中包含一切法。在《大圆满心性休息》提到:“不缘已灭
未生者,何处亦无现在心,不住自性平等性,心勿寻心令清净。’’回一切法不住,
自然清净。与文殊菩萨提到的无有所住强调无为,理念一致。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法无有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章第二节及
附录一。
三、无自性、无有
“汝何所得,文殊师利菩萨言:世尊,我得如来平等无自性境界。佛言:童
子,汝得佛境界耶,文殊师利菩萨言,若世尊于佛境界有所得者,我亦得于诸佛
境界,时长老须菩提,问文殊师利菩萨言,大士,如来不得佛境界耶。文殊师利
菩萨言:大德,汝为得声闻境界不,须菩提言,大士,圣心解脱无有境界,是故
我今无境界可得,文殊师利菩萨言,大德,佛亦如是,其心解脱无有境界,云何
而谓有所得乎?’’@这里文殊菩萨提到“圣心解脱无有境界”,是无有所得,包含
一切境界。而龙钦饶降巴尊者在《实相宝藏论详释》中提到:“是故即于诸法显
现时,凡执增益名义之言诠,胜劣取舍因果勤行等,无法无作如空若谁知,无有
法中诸法尽包罗。’’④认为虚空无有法,包括一切诸法,两者意境一致。另尊者又
引用《普作续》:“菩提心者乃虚空之性,诸法皆是菩提心,其喻普喻犹如虚空之
自性。"@虚空平等,以菩提心解脱,虚空自性对个体而言,是无自性境界,即文
殊菩萨在上文所说的“我得如来平等无自性境界”。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法无自性、无有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章第
六、二节及附录一。
四、无住、平等
“尔时须菩提又问言,大士,汝决定住于何地,为住声闻地,为住辟支佛地,
为住佛地耶,文殊师利菩萨言:大德,汝应知我决定住于一切诸地,须菩提言,
大士,汝可亦决定住凡夫地耶,答日如是,何以故?一切诸法及以众生,其性即
是决定正位,我常住此正位,是故我言决定住于凡夫地也。”回
“大士云何名修行菩萨道,文殊师利菩萨言:天子,若菩萨虽不舍生死,而
不为生死诸恶所染,虽不住无为,而恒修无为功德,虽具修行六波罗蜜,而示现
声闻辟支佛行,是名修行菩萨道。”o文殊菩萨提到,住于诸地即是不住诸地,不
住无为恒修无为,而龙钦饶降巴尊者在<大圆满心性休息》提到:“不缘已灭未
生者,何处亦无现在心,不住自性平等性,心勿寻心令清净。’’@大圆满法虽不住
自性,但法界平等,不必寻心,心自清净。不住现在心、过去心、未来心。文殊

。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31~33页.
o龙钦饶降巴.‘大圆满心性休息》(索达吉堪布译).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2001年.第668页.
曲‘文殊师利所说不思议佛境界经》卷上,唐菩提流志译,‘大正藏>第十二册,第109页上.
母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53页.
o同上,第18页.
@‘文殊师利所说不思议佛境界经》卷上,唐菩提流志译,‘大正藏》第十二册,第109页上.
o‘文殊师利所说不思议佛境界经》卷下,唐菩提流志译,‘大正藏》第十二册,第114页下.
@龙钦饶降巴.‘大圆满心性休息》(索达吉堪布译).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2001年.第668页.
159
第三章文殊菩萨思想看大圆满法见地

菩萨见地与大圆满法理念完全一致。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法无住、平等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章第
二、七节及附录一。
五、自性空、无自性
“虽为断一切众生烦恼,勤行精进而入于法界不见尽相,虽不住有为亦不得
无为,虽处生死如游园观,本愿未满故,不求速证无上涅粲,虽深知无我而恒化
众生,虽观诸法自性,犹如虚空,而勤修功德净佛国土,虽入于法界见法平等,
而为庄严佛身口意业故不舍精进。”①文殊菩萨强调诸法自性犹如虚空,而龙钦饶
降巴尊者在《实相宝藏论详释》中提到:“诸法根本即是菩提心,菩提心者众喻
如虚空,虚空界中一切尽包容,无有勤修犹如本性净,无作超出一切思虑境,所
现一切大放是关键,外内诸法悉摄元成中。”⑦又提到:“如是放下法性如虚空,
无转变故无动与不动,无合离界最胜极广博,此非言诠表示所行境,般若涌现觉
性自起现。’’固法性犹如虚空,菩提心如虚空,这与文殊菩萨见地一致。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法虚空、自性空、无自性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
第二章第二、六节及附录一。
六、无念
“又诸菩萨,以不放逸故,修习五根疾得圆满,云何修习?谓诸菩萨,虽依
自力而有觉悟,不从他闻然教化众生,令其了知发生深信,虽无来想亦无去想,
而勤遍修行一切智行,虽于境界平等无忆,而于其中不忘不愚,虽以智光开了诸
法,而恒正定寂然不动,虽常安住平等法性,而断众翳障戏论分别,如是名为修
习五根。”固文殊菩萨提到,于境界平等无念,却能以智慧明了诸法,安住平等法
性,正定寂然不动。而龙钦饶降巴尊者在《实相宝藏论详释>中提到:“境心无
碍显现清明之境,凝然注视境上之眼和心,则自净无踪而内明朗。”并引用《狮
子妙力圆满续》云:“外看觉明法性之境界,内见远离种种之觉性,觉性外观种
种差别境,从内见到法身大无念"。@说明觉悟法身境界平等无念,这种无念境界
与文殊菩萨所提理念没有差别。 一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法无念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章第二节及
附录一。
七、无有
“时文殊师利菩萨复白佛言:世尊,无为者是何境界。佛言:童子,无为者
非思量境界。文殊师利菩萨言:世尊,非思量境界者是佛境界,何以故?非思量
境界中无有文字,无文字故,无所辩说,无所辫说故,绝诸言论,绝诸言论者,
是佛境界也。"囝文殊菩萨提到佛境界绝诸言论,无有文字。而龙钦饶降巴尊者在
《实相宝藏论详释》中也提到:“虚空中十种自性者:1.正见:2.三昧耶:3.灌项;

∞‘文殊师利所说不思议佛境界经》卷上,唐菩提流志译,‘大正藏》第十二册,第1 10页上.
口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祥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98页.
・同上,第39页.
毋‘文殊师利所说不思议佛境界经》卷下,唐菩提流志译,‘大正藏》第十二册,第113页中.
辔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128页.
o‘文殊师利所说不思议佛境界经》卷上,唐菩提流志译,‘大正藏》第十二册,第l∞页中.
160
第三章文殊菩萨思想看大圆满法见地

4.曼荼罗;5.地;6.道;7.事业;8.智;9.果;10.法性。通达此十无有,即是大圆
满之见。”并引用《普作续》:“善提心者犹如大虚空,犹如虚空心性法性中,无
见无修无所护本誓,不勤事业亦无智慧障,不净诸地亦无所行道,无微细法无二
无和合,于心无有了义教抉择,起增损故无肯定诀窍,此乃大圆菩提心之见。∞大
圆满法无有的见地,根本就是传承自文殊菩萨,所以龙钦饶降巴尊者与《普作续》
才一起提到十无有的概念。大圆满法正行不用咒语、手印、灌顶、曼陀罗(坛城)、
三昧耶戒等。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法无有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章第二节及
附录一。

第三节从l:阿阁世王经>谈起

一、无住
“文殊师利谓诸上人及诸天子:“菩萨住无所住,何谓住无所住?于三界不
以三界作习。……若男子女人欲求一切智者,当如一切智住,当云何住?于诸法
一切无所住,是为一切智住。”o
“阿阁世复问:当何所住道而学作是?则答言:无所住是为学道。’’@这里文
殊菩萨再次强调无住的概念,无住所以一起智住,无住才能真正学道。与龙钦饶
降巴尊者提到的“不住自性平等性,心勿寻心令清净’’④,没有什么差别,大圆
满法强调无住,文殊菩萨系列经典也一直强调般若空性无住。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法无住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章第二节及
附录一。
二、自然住
“波坻盘拘利谓文殊师利:……何所是诸法之处?则答言:自然住是之处。"
@龙钦饶降巴尊者在《实相宝藏论详释》中,引用<普作续》:“有意修佛即非能
成就,无勤自然住故任运成,无勤自然住于无念住。”@文殊菩萨认为自然住是诸
法成就方式,跟大圆满法无勤自然住而任运成,理念完全相同。可以说,大圆满
法是文殊菩萨的心传。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法自然住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章第二节
及附录一。
三、平等
“不念善恶,以等心学法,见诸佛刹亦复等视,不着其好丑,以诸佛等无有
异,其轮者无所不遍入。所以者何?不坏法身故。”⑦这里文殊菩萨提到平等心学
法,对待诸佛平等,诸佛法身平等。而龙钦饶降巴尊者在‘实相宝藏论详释》中

。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祥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47页.
曾‘佛说阿阑世王经',后汉支娄迦谶译,‘大正藏)第十五册,第391页—匕
母同上。第396页.
o龙钦饶降巴.‘大圆满心性休息'(索达吉堪布译).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2001年.第668页.
簟‘佛说阿阑世王经》,后汉支娄迦谶译,‘大正藏'第十五册,第392页上.
o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祥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35页.
o<佛说阿闽世王经》,后汉支娄迦谶译,<大正藏>第十五册,第398页下.
16l
第三章文殊菩萨思想看大圆满法见地

提到:“境心无有本自解脱要,迷乱放下法性平等界,相续不断安住法身境,不
分缚脱安乐一界转,起现之时自现持自位,安住之时自住自本分,解脱之时自脱
持自地,法性界中起止自解脱。”①指出法界、法身平等,而能相续不断安住法身
境界。文殊菩萨见地与大圆满法见解相同。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法平等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章第七节及
附录一。
四、本净
“诸法一切无有垢无有净,诸法自然本无,本无自然故日诸法,其心亦不可
见,色亦不可得持,何以故?譬若幻不可言用内故,亦不可言用外故,所以者何
本净故。"圆
“其心者亦无沾污,亦无有恶,亦无有疑,其心无所作,亦不有所作,亦无
所与,亦无所得,心者本净故。’’@文殊菩萨强调自心本净,而龙钦饶降巴尊者在
《实相宝藏论详释》中提到:。本净之体全无所得故,如虚空性本初则清净,元
成本性谁亦未曾作,现法不灭随处皆可现,轮涅普生离前后始终。"④指出自性如
虚空,本自清净,全无所得。两者看法完全一致。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法本净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章第一节及
附录一。
五、本超因果
“文殊师利谓阿阁世王言:诸逆以净以得是忍,一切诸法悉净无所沾污故,
是法亦不可污,所以者何?其道无有瑕秽故,以入大逆道者,不去生死不见泥洹,
所以者何?其道无已可往者而可近者。"@
“以过去释迦文佛时,有王名阿阁世,用恶人言而杀其父,从文殊师利闻诸
法,闻己则欢喜信忍,所作罪应时尽索。”@
“其已作逆恶者闻是法,信乐喜则已无逆恶,亦不受逆之罪,摩诃迦叶白佛:
我证知是法属文殊师利,于阿阁世所食时说是法,解作逆恶之事,应时得欢喜信
忍,悉为解狐疑。我今说之,其有犯逆者,从是法忍悉得解脱,亦当如阿阁世。"
o文殊菩萨认为,阿阁世王杀其父,若闻正法信乐奉行,此时已无逆恶,可不受
恶报,可以修行解脱。这个见地超越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早期因果见解。
而龙钦饶降巴尊者在《实相宝藏论详释》中提到:“无常断之心性菩提中,
无能所取之智自然住,无因果之觉性赤裸中,只住无有善恶一明点,无有中边觉
性通彻中,普贤法身密意自然住,无有心要自觉菩提中,无境清净如来密意显。
觉性空明无常无断之自体,超越外内二取,彼性远离因果善恶,无有异熟习气故,

o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4l页.
o‘佛说阿闽世王经>,后汉支娄迦谶译,‘大正藏》第十五册,第401页.
o同上,第403页.
o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106页.
。‘佛说阿阌世王经》,后汉支娄迦谶译,‘大正藏》第十五册,第402页.
@同上,第404页.
o同上,第406页.
162
第三章文殊菩萨思想看大圆满法见地

即是通彻普贤唯一密意。’’①大圆满法本超因果,以自然智慧、觉性赤裸为修行目
标,远离因果善恶的看法,实是文殊菩萨一脉相承的心传。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法本超因果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章第五
节及附录一。
六、彻却本净超越守禅
“其有讽诵读阿阁世品者。若恭若事若讽诵。为一切说。而解其中慧。……
其身于百劫守禅。不如以是法而教一切人,其功德出彼守禅上,若有百劫而行智
慧,闻是法解心本清净,其功德出彼上。’’@
“应时摩诃迦叶复言:一切人本悉净,而自作反是我所非我所,亦不而自知
其本净,悉以晓了本净者,所作罪则解脱无有而知如阿阁世者,是以一切愚人,
所作反还自杀身。”@文殊菩萨提到,本净超越一切因果法则,超越百劫守禅。
而龙钦饶降巴尊者在‘实相宝藏论详释》中提到:“肯定诸法为元成觉性,
肯定元成本位大本净,肯定本净无有缘虑心,此即元成了义之肯定。"锄指出本净
觉性为元成了义的见地,非常肯定彻却禅修本净自然智,超越一切有为因果,与
文殊菩萨本净超越百劫守禅的禅修见地完全一致。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法彻却本净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章第一
节及附录一。

第四节从《:佛说魔逆经》谈起

一、无勤
“其魔事者为住何所?文殊答日:住于精进。又问,以何等故住于精进?文
殊答曰:其精进者,乃为诸魔求其便耳,若懈怠者,彼魔波旬当奈之何。”o文殊
菩萨以般若空性论证,不住精进,也不住懈怠,无勤修时,诸魔不扰;过度勤劳
也容易生禅病。大圆满法正行强调无勤自然成,前行还是很精进,且认为正行时
不要被无明勤修病所执著,这才是自然智慧、本净菩提心的渐修过程,利用虚空、
四光脉辅助而达顿超任运,最终三身任运。
龙钦饶降巴尊者在‘实相宝藏论详释》中引用《普作续》:“大萨埋!菩提心
者乃为王中王,普作则由菩提心来作,菩提心外余外则无作,菩提心者本来无谬
误,既是无缪不可谈真伪,超越因果缘起与勤修,若尚不明作毕离勤行,不但不
成勤修能所等,较此再无更大菩提障,无住无念全无密意故,自然住于无念平等
境,本已作毕不起勤行心,于大乐中随何而安住,此即成就诸法之心要……无有
勤作本来无分别,无须觉性智境上勤求,大乐法身与心为一体……大圆满义于我
皆圆满,见行事业本誓地道者,如前所说皆不需勤修,如是不明而作勤修者,则
与超越因果义相违,若是不遇无作大乐义,遂被无明勤修病所执,是故超越因果

。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祥释>(刘立于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30~31页.
o‘佛说阿阔世王经>,后汉支娄迎谶译,‘大正藏>第十五册,第405页.
・同上,第406页.
毋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年.第104页.
o‘佛说魔逆经》,西晋竺法护译,‘大正藏)第十三册,第l 12页中.
163
第三章文殊菩萨思想看大圆满法见地

大圆满,非诸无根机者所行境,彼应奉行因与果之法。"①提到无勤自然住于无念
平等境,菩提心不因勤修而后得,没有咒语、手印、灌项、坛城、曼荼罗、三昧
耶戒、事业、果位、境界、法性的执著,虚空自然得。与文殊菩萨见地完全一致。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法无勤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章第二节及
附录一。
二、平等
“文殊师利复谓大光:菩萨修业常以平等,其于智慧圣明之达无所修行;晓
了善权,将摄一切众德之本。……于一切法无应不应,无净不净。……进智慧者,
悉了于一切,不坏法界。”@
“不畏魔事不依佛法,其平等者终无偏党,以此平等诸法皆等。"@文殊菩萨
劝菩萨道修习者,应平等对待诸法脉,空性中,烦恼、菩提一切皆清净,法界法
性平等。
而龙钦饶降巴尊者在《实相宝藏论详释》中提到:“对于凡有显现一切法,
皆是自性无生所加持,无住无灭而是元成故,远离缘虑有无本清净,法性即在大
圆满平等。”④指出大圆满修行平等对待诸法,一切本自清净。与文殊菩萨见地完
全一致。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法平等精进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章第七
节及附录一。
三、虚空
“一切此法皆悉平等,犹如虚空,虚空正等而无偏党,虚空无数亦无所为。"
固文殊菩萨指出虚空中诸法平等,与大圆满法见地一致。所以龙钦饶降巴尊者在
‘实相宝藏论详释》中提到:“种种诸法无相觉性体,无有善恶因果清净故,无
有精勤如虚空之义。"@指出虚空诸法无相,本自清净,也含摄诸法平等概念。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法虚空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章第二节及
附录一。
四、无住
“如来神识为何所住,报日文殊,如来神识永无所住。刀。文殊菩萨提倡般若
空性智慧,一切无住,所以如来神识智慧也无所住,这就是《金刚经》所提的“应
无所住而生其心’’。与大圆满法的自性不住,寻求本净自然智慧,澄明赤裸,理
念一致。此即空而不空,不空而空,一切无执无住。
所以,龙钦饶降巴尊者在<大圆满心性休息》中提到:“不缘已灭未生者,
何处亦无现在心,不住自性平等性,心勿寻心令清净。’’@指出大圆满法一切平等

。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祥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50",,51页.
o‘佛说魔逆经》,西晋竺法护译,‘大正藏》第十三册,第112页下.
蕾同上.第113页.
o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68页.
o<佛说魔逆经》,西晋竺法护译,‘大正藏》第十三册,第1 13页.
・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祥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63页.
o‘佛说魔逆经》,西晋竺法护译,‘大正藏》第十三册,第l 14页.
・龙钦饶降巴.《大圆满心性休息》(索达吉堪布译).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2001年.第668页.
164
第三章文殊菩萨思想看大圆满法见地

无住,自然清净。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法无住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章第二节及
附录一。
五、无分别智
“又问文殊,设如来慧不可分别,诸声闻众云何晓了,何因菩萨而得住于不
退转地?答日天子:如来至真善权方便,因时颁宣文字之说,又其慧者无有文字,
譬如不从水中而生火矣,钻木求火及照阳燧乃出火耳。”①这里文殊菩萨提出如来
无分别智慧无法以文字叙述,但方便使用语言文字弘道。而大圆满法正行觉悟法
性,远离分别执著,寻求根本自然智慧,无生无二大解脱。修炼时不靠文字成就。
所以,龙钦饶降巴尊者在《实相宝藏论详释》中提到:“应知一切觉性之法,要
远离我执分别之心,以如是故,应将一切法使其还原成为无障,使其无障还原为
任何皆是显现,使其任何皆能显现还原为无生,使其无生还原成为无有来去,使
其无有来去还原成为无二,无二还原成为边际大解脱。如是使一切法还原成为无
分别无思维,一切法还原成为明显而不散乱之体也。’’⑦指出法性平等无分别,直
觉澄明,无所住而方便任运。与文殊菩萨看法一致。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法无分别智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章第一
节及附录一。
六、任运
“波旬,欲知兴作佛事修行,乃为菩萨智慧变化,假使如来兴作佛事不足为
难,魔作佛事斯乃为奇。’’@文殊菩萨看到波旬魔王作佛事修行,提出“魔作佛事
斯乃为奇”,这就是任运的境界,转魔成佛。人人皆具有魔性、佛性,只是一念
之转,智慧悟性不同。而龙钦饶降巴尊者在<大圆满心性休息》中提到:“方便
智慧究竟后,身智事业任运成。法界性智不动摇,远离二取戏论边。”④大圆满
法强调修炼成果三身任运,所谓的顿超任运包括自性化魔成佛,开悟自然智慧,
无作无舍,方便大悲心救度。与文殊菩萨所见相同。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法任运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章第四节及
附录一。

七、本净
“净其己心则能清净一切人心,晓了本净鲜洁无垢,解知尘劳悉瑕疵矣。”@
“其佛事者当于何求,答日:当于众生爱欲之中求于佛事…假使众生无有爱
欲则不用佛…又问,何谓本净,答日:于内外法无所著。"@文殊菩萨提到,内外
诸法无着,一切本净,不染尘劳,并于众生爱欲之中,直达本净智慧。而龙钦饶
降巴尊者在‘实相宝藏论详释》中提到:“凡于善恶皆不为造作,于觉性空明,

∞‘佛说魔逆经>,西晋竺法护译,‘大正藏'第十三册,第115页.
o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58~59页.
簟‘佛说魔逆经>,西晋竺法护译,‘大正藏:}第十三册。第115页.
o龙钦饶降巴。‘大圆满心性休息》(索达吉堪布译)。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2001年,第79r7、舵5~
826页.
曹‘佛说魔逆经),西晋竺法护译,‘大正藏)第十三册。第116页. .

・同上,第117页.
165
第三章文殊菩萨思想看大圆满法见地

如大空清狰之体中,无动无摇之瑜伽士,则名领受法身王宫,安住无作本净之本
位。"①指出大圆满法寻求安住本净自然智慧,觉悟一切善恶皆不造作,与文殊菩
萨见地完全一致。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法本净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章第一节及
附录一。
八、无有
“设使于苦无所生者则无有习,已无有习则无尽灭,设使于苦无所生者则于
彼人无行径路。’’@文殊菩萨提到般若空性,无生无灭,无路径。空性即是法性,
与大圆满法无有见地一致。
龙钦饶降巴尊者在《实相宝藏论详释》中引用《普作续》:“对于诸佛实义所
安名,我却不识佛陀是真有,有谁能见佛陀是真有,法性界中觅佛不可得,勿求
见佛悟自心无作,求见无有自心本明显,实体不现本性大周遍,真实本性即是此
显现……除法性外余别无有佛,诸种佛陀名号是假有,法性之事无他唯自心。”固
指出法性之外无别佛,佛佛皆假名,与文殊菩萨见地两者相同。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法无有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章第二节及
附录一。

第五节从<佛说如幻三味经>(<圣善住意天子所问经》)谈起
一、平等
“文殊答日:天子!当平等度,以度平等,其于诸法无得不得,亦无所逮,
不审不行亦无不行。"@
“平等行者则无所得,亦不受戒,是故诸法等如虚空了虚无故,所以者何?
其虚空者则无所行,是故天子,学戒如此则无禁戒,彼所戒者何所为戒,其不学
戒学戒当尔,则学于空,何谓为空,不乐身口不慕其意,无染不染是贤圣戒,如
是住者则无所住,其无所住学平等戒。"囝文殊菩萨提到,诸法平等如虚空,诸法
平等不可得,与大圆满法见地一致。
龙钦饶降巴尊者在<实相宝藏论详释》中提到:“境相诸法显现之时分,无
有方分实事即平等,自觉心性亦不分前后,犹如虚空一般平等性,过去已灭未来
尚未生,现在不住即菩提心境,无实根底离去诠表境,自性平等如空极开广.
外境,内心及此二所依之觉性三者,皆是其平等之性。一切外境显现,空之
本色,无微尘分,亦无方分实体,三世空净,则为体性平等;显现不灭,不可度
量,不可思议则为显现平等;心识所现,刹那无方,自然空寂,则为心识平等;
不灭游戏,种种显现,则为不灭平等;觉性空明,无有中边,则为空明平等;一
界普生,没有界别,则为一界平等。"@尊者指出虚空一切平等,显现体性平等、

o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52~53页.
o‘佛说魔逆经',西晋竺法护译,‘大正藏>第十三册,第117页.
・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36页.
田‘佛说如幻三昧经》卷下,西晋竺法护译,‘大正藏》第十二册,第146页上.
船‘佛说如幻三昧经》卷下,西晋竺法护译,‘大正藏》第十二册,第147页上.
o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66页.
166
第三章文殊菩萨思想看大圆满法见地

心识平等、不灭平等、空明平等、一界平等即法界平等。与文殊菩萨见地两者没
有差别。文殊菩萨是大圆满法的指导者。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法平等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章第七节及
附录一。
二、无念
“文殊师利告逮法忍诸魔眷属,卿等何故不各归宫,诸魔报日:吾等于今忽
然不复见己身宅,何况当复见魔宫殿自然常住。又问,汝等宫殿为在何所?诸魔
报日,一切诸法无主无念,是为诸法之宫殿,空无想愿诸法恍惚乃为宫殿,于彼
无往亦无来者。”①文殊菩萨指出,一切诸法无来无去、无主无念,也可以说无住
无着,这是菩提智慧的本性,与大圆满法见地一致。
龙钦饶降巴尊者在《实相宝藏论详释》中引用《六界续》:“自觉平等空性伴,
此中串修时机大,获得无念之妙身,遂得我之悲心光,此与我身同妙机。"国大圆
满法以法性平等、空性无念,无住无着,追求三身任运,显现大悲周遍。大圆满
法空性、法性平等观与自生童予瓶身妙用,与文殊菩萨见地没有差别。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法无念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章第二节及
附录一。
三、本净
“若有菩萨,眼见色者永无想受,不别好丑不怀思想,无应不应无增无损,
晓了本净而达空慧,此菩萨者立于法忍,于诸生法不有妄想。”@文殊菩萨指出,
菩提智慧因明嘹本净而生成,因此不增不减,不别美丑,无分别心,犹如虚空。
而龙钦饶降巴尊者在《实相宝藏论详释》中提到:“本净之体全无所得故,
如虚空性本初则清净,元成本性谁亦未曾作,现法不灭随处皆可现,轮涅普生离
前后始终。"回指出本净无所得,无所作,犹如虚空,与文殊菩萨见地一致。显现
大圆满法即文殊菩萨的传承。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法本净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章第一节及
附录一。
四、虚空
“譬如虚空,悉无所行皆无众生,是谓修行,又修行者,不处今世不由后世,
在于三世皆无所行,至一切法亦无所行,一切诸法悉无所受亦无所生,空无言教、
空不证空说是语时,三万比丘漏尽意解。一@文殊菩萨指出,虚空中无行、无受、
无教、无众生,虚空自然圆满。
而龙钦饶降巴尊者在《句义宝藏论广讲:}中引用<声应成续》:“界有内外之
分别,外者认为无云空,内界即是炬光道。”并说明“由于觉性专注于外境虚空,
故现起彼之清净空明之证境,与之相应此则说为虚空"。又引用<大虚空续》:“内

m‘佛说如幻三味经》卷上,西晋竺法护译,‘大正藏>第十二册,第142页上.
o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152页.
・‘佛说如幻三昧经》卷上,西晋竺法护译,‘大正藏》第十二册,第143页上.
o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年.第106页.
。‘佛说如幻三昧经》卷下,西晋竺法护译,‘大正藏》第十二册,第148页上.
167
第三章文殊菩萨思想看大圆满法见地

外皆为法之界,而是清净所行境,佛与有情无二别,岂能由业来改治。”并说明
“如是应观境为虚空,空为法界相,法界之范围内把觉性连环链安然不动而置观
之,即是大圆满法门所专注的目标,直观现实之本面,则承认此为所谓‘界觉无
二之密意’。"∞提出大圆满法窍诀是证悟虚空自然智,法界自空,以无云晴空修
炼脱噶四光脉的见地,与文殊菩萨见地大体一致,虚空包容一切。只是文殊菩萨
没有直接说明四光脉的修炼。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法虚空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章第二节及
附录一。
五、本净、无修
“天子又问:如今仁者不修梵行乎?文殊答日:不也。又问,不净行耶?答
日:不修净行,如天子言,以何等故不修净行,无家居不梵行不受不惑,亦无所
行亦无不梵行,假使学者清和梵行,悉无所行亦无非行,尔乃名日大净梵行,其
行天子淫怒痴行乃日正行,游于欲界色无色界,是日清行,愍伤众生,其不习行
淫怒痴事,不游三界,彼不清修,亦无所行,乃谓为行。"@文殊菩萨指出,一切
所行皆净行,看似不修梵行,无所行,但实际日常生活一切善恶行(注:有时行
为看起来像恶行),皆是净行。
而龙钦饶降巴尊者在《实相宝藏论详释》中引用<六界续》:“见修垢染普远
离,……无我亦无我眷属,无界亦无觉性身,无善亦无恶异熟,无命亦无断命想,
无福亦无培福境,无佛亦无有有情,无处亦无有空性,无法亦无闻法众,无境亦
无三世性,三世资粮亦非有,是故一切皆无有。"@指出大圆满法无有见修垢染,
无我无界,无善无恶,无福无培福,无佛无有情,非有非空,无法无境,无三世
诸佛,与文殊菩萨见地一切皆净,异曲同工。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法本净、无修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章第
一、二节及附录一。
六、本超因果
“于时世尊,欲得开化五百菩萨,则以威神现示文殊,文殊师利即从坐起,
偏出右肩右手捉剑走到佛所。佛告文殊:且止且止,勿得造逆当以善害,所以者
何,皆从心发因心生害,心已起顷便成为杀,时无央数诸菩萨众各心念言,斯一
切法悉如幻耳,彼无吾我及人寿命,其意所念察其本末,无有父母无佛法众,亦
无作者亦无受者,无行不行亦无果报,意自贪身而堕颠倒,愚戆凡夫悉不能解,
心反处颠倒计我父母。……文殊师利勿造逆害当以善害,其受虚无则无归趣,亦
无报应,设一切法虚无不实,所受诸法亦复虚妄,幻譬如空亦如芭蕉梦影野马,
离欲虚妄而无坚固,以是之故彼无有罪亦无害者,谁有杀者何谓受殃,如是观察
惟念本末,则能了知一切诸法,本悉清净皆无所生。”④这里提到,佛陀神变,示
意文殊仗剑欲杀佛,但虚空因果无住,杀业无住,本自清净,人人一样都可解脱

西龙钦饶降巴.<句义宝藏论广讲》(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162---163页.
蕾‘佛说如幻三昧经》卷下,西晋竺法护译,‘大正藏’第十二册,第149页上.
口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祥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37~38页.
。‘佛说如幻三昧经》卷下,西晋竺法护译,‘大正藏》第十二册,第150页下.
168
第三章文殊菩萨思想看大圆满法见地

究竟成佛。
而龙钦饶降巴尊者在《实相宝藏论详释》中引用《一切如来大密意续》:“三
身光明性空寂,非是常有无有实,非断而是光明身,非异亦无有外内,空寂通彻
虚空身,现空无别无触对,是无生死转变身。语者无生义之语,字不能说而义显,
是即超过言说字,意者觉性净如空,无意无心无明显,无有受故无能受,无有想
故无我执,无有行故无生处,无有识故无迷乱,无五境故无能取,无欲求故无爱
着,无善恶故无异熟(受报),不见有我无我执,真智五门无迷显,一切自性等
同佛,身语意中本无垢,无见无修无所行,无地无道无践履。"①提到觉性净如空,
虚空无善恶,故无异熟业报。无欲无求,无贪爱,一切自性清净如同佛。与文殊
菩萨见地完全一致。本超因果,无业熟报应,是文殊菩萨传承空性的特殊见地。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法本超因果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章第五
节及附录一。
七、无勤
“当令此经后益流布,又计是经,不应不脱,不精进无所懈,不勤力,不殆
废,以此至诚法当普流,往本所生,无去无来,过去无人,不度众生,亦无灭度,
人不可得,法无有超,亦无所灭,无有作者,亦无坏者。”圆文殊菩萨指出,《佛
说如幻三昧经》修行重点特色,是无勤无懈,无来无去,无超无灭,无作无坏,
亦不可得。
而龙钦饶降巴尊者在《实相宝藏论详释》中引用《大鹏续》:“相状本净完全
遍解体,无勤离作心之障碍除,三种相会境上游戏障,所现不断全收境心中。’’o
指出大圆满法修行无勤本净,自现三身相融任运,法界清净不可得。自然智慧不
靠勤劳修,两者异曲同工.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法无勤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章第二节及
附录一。
八、平等受戒
“天子,何者名为平等受戒?谓平等堕。何者平等?谓空平等,无相平等,
无愿平等。天予,若如是证三解脱门,如实而入则不分别,无所分别则不退转。
天子,如是名为平等受戒。复次天子,若修贪欲嗔恚愚痴,若修自身自身根本六
十二见,若修颠倒,若修三恶身口意行八邪九恼十不善业道,如是得言正受戒也。
天子,譬如一切种子皆依地生,药草树林依地生长,平等具足得言具足,如是天
子,此佛法中,若正受戒得言受戒。一@文殊菩萨提到空、无相、无愿三解脱门,
在法性中无分别,特称为平等受戒。一切烦恼皆平等看待,都是菩提智慧的种子。
这是真正的一种受戒状态。
而龙钦饶降巴尊者在‘实相宝藏论详释》中提到:“自觉空明平等正智中,
抓着诸法性义为关键,能取无缠即超所取境,心无所缘猛醒大放松,不散无念穷

∞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祥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139"-140页.
o‘佛说如幻三味经》卷下,西晋竺法护译,‘大正藏》第十二册,第153页上.
国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祥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杜,2007年.第38页.
o‘圣善住意天子所问经'卷下,元魏毗目智仙共般若流支译,‘大正藏>第十二册,第127页下.
169
第三章文殊菩萨思想看大圆满法见地

尽密意旨,如空平等无有修不修,此即普贤密意广大界。心于境相有所起动,但
不要把心念接续在境后随境走,让其觉醒赤裸坦然,明明了了,此即是普贤实义
之密意平等大无碍之关键也。"①
又提到:“证悟空明法性之虚空,解缠觉性无碍大平等,执心不缚超~切思
虑,一切均等密意一界转,根安乐中心安相融合,外内一味菩提心境中,即见穷
尽实相之法性。"@尊者认为证悟法性虚空大平等,菩提心不被一切思虑束缚,觉
性赤裸澄明,平等成就自然智慧,及十无有自性,不提咒语、手印、三昧耶戒等,
自然成就法性菩提。尊者菩提心证平等见地与文殊菩萨没有差别。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法平等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章第七节及
附录一。

第六节从<文殊师利所说般若波罗蜜经>谈起

一、法身
“尔时世尊告文殊师利:汝今真实见如来乎?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如来
法身本不可见,我为众生故来见佛。佛法身者不可思议,无相无形,不来不去,
非有非无,非见非不见,如如实际,不去不来,非无非非无,非处非非处,非一
非二,非净非垢,不生不灭。我见如来亦复如是。佛告文殊师利:汝今如是见如
来乎?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我实无见亦无见相。尔时舍利弗白文殊师利:我
今不解汝之所说。云何如是见于如来?文殊师利答舍利弗:大德舍利弗!我不如
是见于如来。"@文殊菩萨提到,法身不可见,不可思议,不来不去,不生不灭。
没有执著见相,故如来报身亦不可见。大圆满法正行最终以成就法报化三身任运
果为目标,依自然智慧、本净菩提心而证,出现童子瓶身、四相、四灯,而达究
竟解脱。
而龙钦饶降巴尊者在《句义宝藏论广讲》中提到:“要在身、智不即不离之
法界中证得菩提,则于近边之世间,庄严炬光,法身不动而证得报身及化身,任
运成就二利者,如此方为证得究竟之果位。”固说明了法报化三身,以法界中证得
菩提为根基,比文殊菩萨在本经中所提见地更加深入。文殊菩萨强调无相无住,
三身亦不可执,给宁玛派大圆满法修行者一个反思机会,虹化亦无执。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法法身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章第八节及
附录一.
二、菩提
“虚空不可度,众生亦不可度。何以故?一切众生与虚空等。云何诸佛教化
众生?舍利弗言:若一切众生与虚空等,汝何故为众生说法令得菩提?文殊师利
答舍利弗:菩提者实不可得,我当说何法使众生得乎?何以故?舍利弗!菩提与
众生,不一不二,无异无为,无名无相,实无所有。……佛告文殊师利:汝今真

。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72页.
∞同上,第74页.
圆‘文殊师利所说般若波罗蜜经》,梁僧伽婆罗译,‘大正藏>第八册,第733页中.
。龙钦饶降巴.‘句义宝藏论广讲》(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435页.
170
第三章文殊菩萨思想看大圆满法见地

实不求菩提耶?文殊白佛:我真实不求菩提。何以故?若求菩提,是凡夫相.……
何以故?菩提无住处故。……文殊白佛:我不种善根,不修梵行。何以故?我若
种善根则一切众生亦种善根,我若修梵行则一切众生亦修梵行。何以故?一切众
生则梵行相。……舍利弗!菩提者不可以言说,何况有佛可言可说?"∞文殊菩
萨提到,虚空菩提不可得,菩提无住、不可言说,众生如虚空,菩提如虚空。
而龙钦饶降巴尊者在《实相宝藏论详释》中引用《普作续》:“无住实义自然
生妙慧……心无取境亦无所住处。”∞又提到:“诸法根本即是菩提心,菩提心者
众喻如虚空,虚空界中一切尽包容,无有勤修犹如本性净,无作超出一切思虑境,
所现一切大放是关键,外内诸法悉摄元成中。’’@尊者提到,菩提犹如虚空,一切
尽包容,一切无住,自然智慧自然生,无有勤修,超出思虑,这与文殊菩萨见地
一致。 一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法虚空、无住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章第九
节及附录一。
三、无有、无有法
“佛告文殊师利:汝如是修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有住处不?文殊师利白
佛言:世尊!般若波罗蜜无有住处。”回
“尔时舍利弗白佛言:世尊!如文殊师利所说般若波罗蜜,非初学菩萨所能
了知。文殊师利言:非但初学菩萨所不能知,及诸二乘所作已办者亦未能了知。
如是说法,无能知者。何以故?菩提之相,实无有法而可知故,无见无闻,无得
无念,无生无灭,无说无听。如是菩提性相空寂,无证无知,无形无相,云何当
有得菩提者。"@文殊菩萨提到,般若智慧性相空寂,无生无灭,无证无知,无形
无相,实无有法可知。
而龙钦饶降巴尊者在<实相宝藏论详释》中提到:“幻化瑜伽觉性自现中,
诸无有法无灭起游戏,起现之时确认无有故,则全不作取舍和勤行,胸怀宽广心
安大放下。’’@指出诸法无有,虚空觉性中不作取舍,也不精勤,自然成就自然智
慧。而菩提智慧是大圆满法正行寻求证悟的目标之一。与文殊菩萨看法一致。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法无有、无有法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章第
二节及附录一。
四、平等
“若见垢净乃至见凡夫,非修般若波罗蜜。世尊!若见垢法差别,净法差别,
乃至见佛差别,凡夫法差别,非修般若波罗蜜。何以故?般若波罗蜜无差别
故。……若言我得菩提,是增上慢说。何以故?无得谓得故。如是增上慢人,不
堪受人信施,有信人不应供养。舍利弗白文殊师利:汝何所依,作如是说?文殊
师利答舍利弗:我无所依作如是说。何以故?般若波罗蜜与诸法等故。诸法无所

∞‘文殊师利所说般若波罗蜜经>,梁僧伽婆罗译,‘大正藏'第八册,第733页中~736页上、738页上.
o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16页.
o同上,第98页.
∞‘文殊师利所说般若波罗蜜经',梁僧伽婆罗译,‘大正藏'第八册,第734页上.
固‘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上,‘大正藏》第八册,第728中.
o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31~33页.
171
第三章文殊菩萨思想看大圆满法见地

依,以平等故。"∞文殊菩萨指出,般若智慧与诸法平等,虚空中无所依。
而龙钦饶降巴尊者在《实相宝藏论详释》中提到:“自觉空明平等正智中,
抓着诸法性义为关键。”@指出法性平等,与文殊菩萨见地一致。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法平等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章第七节及
附录一。
五、法界菩提
“文殊师利答舍利弗:如是,如是!大德舍利弗!菩提非可解。新发意者云
何当解?舍利弗白文殊师利:诸佛如来不觉法界耶?文殊师利答舍利弗:诸佛尚
不可得,云何有佛觉法界?舍利弗!法界尚不可得,云何法界为诸佛所觉?舍利
弗!法界者即是菩提,菩提者即是法界。何以故?诸法无界故。大德舍利弗!法
界、佛境界无有差别,无差别者即是无作,无作者即是无为,无为者即是无说,
无说者即无所有。"@文殊菩萨提到,菩提就是法界,无作、无为、无说、无所有,
法界不可得、诸法无界,是般若空性的见地。
而龙钦饶降巴尊者在《实相宝藏论详释》引用《普作续》:“诸佛三身五智诸
功德,有情生身及与习气等,三有情器所摄诸一切,从本即是菩提心自体。”④指
出,一切功德皆是菩提心自体,三有情器所摄一切即等同法界,大圆满法非常强
调法界平等,与文殊菩萨见地一致。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法法界菩提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章第十
一节、九节及附录一。
六、无分别
世尊!若不可思议则不可说,若可说则可思议。不可思议者无所有。彼一切
声亦不可思议,不可思议者无声。……我亦如是。初学不思议三昧,系心一缘。
若久习成就,更无心想,恒与定合。……一切众生实成就不可思议定。何以故?
一切心相即非心故,是名不思议定。是故一切众生相及不思议三昧相,等无分
别。……般若波罗蜜处,一切法无相,一切法无作。般若波罗蜜即不思议,不思
议即法界,法界即无相,无相即不思议,不思议即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法
界,无二无别。无二无别即法界,法界即无相,无相即般若波罗蜜界。般若波罗
蜜界即不思议界,不思议界即无生无灭界,无生无灭界即不思议界。@文殊菩萨
指出,般若波罗蜜、法界无二无别,法界即无相、不思议界、无生无灭界。
龙钦饶降巴尊者在《实相宝藏论详释》中提到:“应知一切觉性之法,要远
离我执分别之心,以如是故,应将一切法使其还原成为无障,使其无障还原为任
何皆是显现,使其任何皆能显现还原为无生,使其无生还原成为无有来去,使其
无有来去还原成为无二,无二还原成为边际大解脱。如是使一切法还原成为无分
别无思维,一切法还原成为明显而不散乱之体也。’’@指出,菩提觉性远离我执分

Ⅲ‘文殊师利所说般若波罗蜜经:},粱僧伽婆罗译,‘大正藏>第八册,第734页下~第735页下.
口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72页.
-‘文殊师利所说般若波罗蜜经》,梁僧伽婆罗译,‘大正藏>第八册,第735页下.
∞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祥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87页.
§‘文殊师利所说般若波罗蜜经》,粱僧伽婆罗译,‘大正藏>第八册,第736页下.
・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年.第58~59页.
172
第三章文殊菩萨思想看大圆满法见地

别,法界包含一切法,等同菩提觉性证悟一切无分别思维,而究竟解脱,这与文
殊菩萨见地一致。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法无分别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章第一节
及附录一。
七、无念
无念无作故。即是一切诸佛之母,一切诸佛所从生故。何以故?以无生故。
∞文殊菩萨提到,无生故无念无作,一切佛菩萨由此产生。
而龙钦饶降巴尊者在《实相宝藏论详释》中提到:“无取无舍法性菩提心,
如空安住身心无修治。无想无贪亦无有修持,如空极寂远离于污浊,不随境转离
缘趣密意。"@指出,虚空法性菩提心,无想无贪无有修,成就自然智慧,虚空是
诸佛之母,与文殊师利菩萨见地理念一致.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法无念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章第二节及
附录一。
八、轮涅无二
尔时佛告文殊师利:“谁当信汝所说?片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若人不执
生死及涅桀相,是人信我所说。又若人坚执有我,若人具三毒,此人不能信。何
以故?见及烦恼,无可灭故。一@文殊菩萨提到,若人不执著生死及涅粲,就能相
信他说的话。
龙钦饶降巴尊者在《实相宝藏论详释》引用《六界续》:“若有士夫于过去不
执,未来之以前亦不去迎取,即此当下自心原地放下,是名一切心识无有前后,
和合为一,收摄为一,是一自体,于三世平等性中以觉性之瑜伽,以忆念自尽(消
亡)之方便,使轮回涅椠融合成为无二。过去之忆念之相已断其界,未来之忆念
则制其源头,现在之忆念使其自然消释,是名为三世平等性中觉性之瑜伽也。”回
指出,因觉性证悟三世平等,轮回涅粲融合为一,这是大圆满法的根本见地,也
是文殊菩萨的根本看法。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法轮涅无二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章第五
节及附录一。

第七节从<维摩诘所说经>谈起

一、本净任运(彻却脱噶)、无有
如是诸菩萨各各说已,问文殊师利:“何等是菩萨入不二法门?一
文殊师利日:“如我意者,于一切法无言无说,无示无识,离诸问答,是为
入不二法门。” 。一

于是文殊师利问维摩诘:“我等各自说已,仁者当说何等是菩萨入不二法
门?’’

o‘文殊师利所说般若波罗蜜经》,梁僧伽婆罗译,‘大正藏>第八册,第738页上.
。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年.第100页.
学‘文殊师利所说般若波罗蜜经》,梁僧伽婆罗译,‘大正藏'第八册,第739页中.
。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129页.
173
第三章文殊菩萨思想看大圆满法见地

时维摩诘默然无言。
文殊师利叹日:“善哉!善哉!乃至无有文字、语言,是真入不二法门。”
说是入不二法门品时,于此众中,五千菩萨皆入不二法门,得无生法忍。①文
殊师利菩萨称赞维摩诘居士,认为无有文字、语言是真入不二法门。
龙钦饶降巴尊者在《实相宝藏论详释》中提到大圆满法无有虚空中十种自性:
“虚空中十种自性:1.正见;2.三昧耶;3.灌顶;4.曼荼罗;5.地;6.道;7.事业;
8.智;9.果;10.法性。通达此十无有,即是大圆满之见。"
并引用《普作续》:“善提心者犹如大虚空,犹如虚空心性法性中,无见无修
无所护本誓,不勤事业亦无智慧障,不净诸地亦无所行道,无微细法无二无和合,
于心无有了义教抉择,起增损故无肯定诀窍,此乃大圆菩提心之见。”⑦尊者认为,
大圆满法正行没有灌项、手印、咒语、曼荼罗、三昧耶戒等十种自性的特色与维
摩诘居士的不二法门见地一致。
又提到:“肯定无有义之心要者,三有涅粲轮回诸法中,无有自性超越于有
法,现相不灭超越于无法,无有有无超越两边法,无有二故超越非二法,无是无
非实义心要中,即此不诠超一切言思。帼这里尊者又提到无有自性超越于有为法,
大圆满法修行超一切言思,与文殊菩萨见地没有差别。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法本净任运、无有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章
第一节、四节、二节及附录一。
二、自性清诤
是故宝积1若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④经文提到,
自性清净则佛土净。
而龙钦饶降巴尊者在《实相宝藏论详释》引用《炬光炽燃续》:“自然显现无
断灭,智若穷尽愚昧念,境相本净住真界,无有分别之觉性,知是不动平等位,
又于一切平等界,本来穷尽诸分别,住于自性清净界,言说文字无二故,又于无
外内界中,于大休闲境中住,无有内外通彻故,无障亦无垢浊者,即是本来大清
净,本自趣入净界相。”@指出大圆满法正行,自性清净住于平等法界、一真法界,
觉性不动。法界清净与佛土净概念一致。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法自性清净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章第七
节及附录一.
三、无有
天日:“一切诸法亦复如是,无有定相,云何乃问不转女身?”实时天女以
神通力,变舍利弗令如天女,天自化身如舍利弗。舍利弗以天女像而答言:“我
今不知何转而变为女身?一天日:“舍利弗!若能转此女身,则一切女人亦当能
转。如舍利弗非女而现女身,一切女人亦复如是,虽现女身,而非女也。是故佛

∞‘维摩诘所说经》入不二法门第九。姚秦鸠摩罗什译.‘大正藏'第十四册第551页下.
o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祥释》(刘立千译).j匕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47页.
o同上,第54页.
啦‘维摩诘所说经》观众生品第七,姚秦鸠摩罗什译,‘大正藏》第十四册第538页中.
o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年.第152~153页
174
第三章文殊菩萨思想看大圆满法见地

说一切诸法非男、非女.”∞此段经文提到,一切诸法无有定相。
云何弥勒受一生记乎?为从如生得受记耶?为从如灭得受记耶?若以如生
得受记者,如无有生;若以如灭得受记者,如无有灭。一切众生皆如也,一切法
亦如也,众圣贤亦如也,至于弥勒亦如也。若弥勒得受记者,一切众生亦应受记。
所以者何?夫如者不二不异,若弥勒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一切众生皆亦应
得。所以者何?一切众生即菩提相。若弥勒得灭度者,一切众生亦应灭度。所以
者何?诸佛知一切众生毕竟寂灭,即涅桀相,不复更灭。②此段经文提到,一切
众生无有生无有灭,一切众生是菩提相,弥勒与众生没有什么不同。
龙钦饶降巴尊者在《实相宝藏论详释》中提到:“是故即于诸法显现时,凡
执增益名义之言诠,胜劣取舍因果勤行等,无法无作如空若谁知,无有法中诸法
尽包罗。’’@大圆满法正行超过语言文字的表述,虚空无有定法,众生平等,皆可
解脱究竟,法界法性人人可修,方便自在,与上面经文见地一致。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法无有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章第二节及
附录一。
四、无性
又问:“欲贪孰为本?”答日:“虚妄分别为本。’’又问:“虚妄分别孰为
本?"答日:“颠倒想为本。"又问:“颠倒想孰为本?”答日:无住为本。"
又问:“无住孰为本?"答日:“无住则无本。文殊师利!从无住本,立一切法。"
囝本段经文指出,以无住生心建立万法。
观诸法虚妄,无牢无人、无主无相,本愿未满,而不虚福德、禅定、智慧。
修如此法,是名菩萨不住无为。
“又具福德故,不住无为;具智慧故,不尽有为。大慈悲故,不住无为;满
本愿故,不尽有为。集法药故,不住无为;随授药故,不尽有为。知众生病故,
不住无为;灭众生病故,不尽有为。诸正士菩萨以修此法,不尽有为、不住无为,
是名尽无尽解脱法门。”@本段经文指出,菩萨不住无为,不尽有为。
天日:“我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是处。所以者何?菩提无住处,是
故无有得者。”舍利弗言:“今诸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已得当得,如恒河
沙,皆谓何乎?’’天日:“皆以世俗文字数故,说有三世,非谓菩提有去来今。一
天日:“舍利弗!汝得阿罗汉道耶?”日:“无所得故而得。一@本段经文
指出,菩提无住处,菩提无有所得。
龙钦饶将巴尊者在<大圆满心性休息》提到:“不缘已灭未生者,何处亦无
现在心,不住自性平等性,心勿寻心令清净。’’⑦指出,自性平等不住,自性自然
清净,与《维摩诘所说经》菩提无住、无定法等见地一致。

∞‘维摩诘所说经》观众生品第七,姚秦鸠摩罗什译,‘大正藏>第十四册第548页中下.
o‘维摩诘所说经》菩萨品第四,姚秦鸠摩罗什译,‘大正藏》第十四册第542页上.
・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年.第53页.
0‘维摩诘所说经》观众生品第七.姚秦鸠摩罗什译,‘大正藏》第十四册第547页下.
・‘维摩诘所说经》菩萨行品第十一,姚秦鸠摩罗什译,‘大正藏>第十四册第554页下.
・‘维摩诘所说经》观众生品第七,姚秦鸠摩罗什译,‘大正藏》第十四册第548页下.
o龙钦饶降巴.<大圆满心性休息'(索达吉堪布译).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2001年.第668页.
175
第三章文殊菩萨思想看大圆满法见地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法无住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章第二节及
附录一。
五、菩提虚空
菩提者不可以身得,不可以心得:寂灭是菩提,灭诸相故;不观是菩提,离
诸缘故;不行是菩提,无忆念故;断是菩提,舍诸见故;离是菩提,离诸妄想故;
障是菩提,障诸愿故;不入是菩提,无贪着故;顺是菩提,顺于如故;住是菩提,
住法性故;至是菩提,至实际故;不二是菩提,离意法故;等是菩提,等虚空故;
∞经文提到菩提等虚空,具有寂灭、不观、不行、无念、断见、离妄、无愿、无
贪、住法性、实修、不二、离思、离身、离心等特质。与大圆满法见地基本一致。
龙钦绕降巴尊者在《大圆满虚幻休息论妙车释》中提N-“夫轮涅如幻之根
源者,是自性菩提心,本来光明如来藏也。”@另尊者在《实相宝藏论祥释》中引
用《普作续》:“啊呀!大萨埋!菩提心者乃为王中王,普作则由菩提心来作,菩
提心外余外则无作,菩提心者本来无谬误,既是无缪不可谈真伪,超越因果缘起
与勤修。”@指出菩提心即光明如来藏,超越因果缘起,无勤自然得悟。具有虚空
法界特性,与本经基本见地一致。大圆满法正行中,虚空菩提是修行的重点,以
虚空证悟自然智慧,澄明赤露,以四光脉修持、四相四灯、童子瓶身、三身任运
等究竟境界,本净顿超,方便妙用。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法菩提虚空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章第九
节、第二节及附录一。
六、平等
云何离我、我所?谓离二法。云何离二法?谓不念内外诸法行于平等。云何
平等?谓我等、涅檠等。所以者何?我及涅粲,此二皆空。以何为空?但以名字
故空。如此二法,无决定性,得是平等;无有余病,唯有空病;空病亦空。④
长者子宝积即于佛前,以偈颂日:毁誉不动如须弥,于善不善等以慈,心行
平等如虚空。@

佛言:“诸佛如来功德平等!为化众生故,而现佛土不同。@以上经文提到,
诸佛如来功德平等,虚空心行平等,诸法平等。
龙钦绕降巴尊者在l:实相宝藏论祥释》中提到:“对于凡有显现一切法,皆
是自性无生所加持,无住无灭而是元成故,远离缘虑有无本清净,法性即在大圆
满平等。”。指出法性中一切平等,无住元成,本自清净,与上面经文见地一致。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法平等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章第七节及
附录一。
七、无念

毋‘维摩诘所说经》菩萨品第四,姚秦鸠摩罗什译,‘大正藏》第十四册第542页上.
o龙钦绕降巴‘大圆满虚幻休息论妙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年,第4页.
o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祥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50~51页.
o‘维摩诘所说经》文殊师利问疾品第五,姚秦鸠摩罗什译,‘大正藏’第十四册第545页上.
o‘维摩诘所说经》佛国品第一,姚秦鸠摩罗什译,‘大正藏’第十四册第537页中.
蟹‘维摩诘所说经》菩萨行品第十一,姚秦鸠摩罗什译,‘大正藏>第十四册第553页下.
∞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年.第68页.
176
第三章文殊菩萨思想看大圆满法见地

以大精进,摧伏魔军,常求无念实相智慧行;于世间法少欲知足,于出世间
求之无厌,而不舍世间法,不坏威仪法而能随俗。起神通慧,引导众生,得念总
持,所闻不忘。善别诸根,断众生疑;以乐说辩,演法无碍。回
善宿菩萨日。是动是念为二。不动则无念。无念则无分别。通达此者。是为
入不二法门。@善宿菩萨认为,不动则无念,无念则无分别,是为入不二法门。
龙钦绕降巴尊者在《实相宝藏论祥释》中提到:“境心无碍显现清明之境,
凝然注视境上之眼和心,则自净无踪而内明朗。’’又引用《狮子妙力圆满续》:“外
看觉明法性之境界,内见远离种种之觉性,觉性外观种种差别境,从内见到法身
大无念。”@大圆满法中的法界、法身、法性,存在于虚空空寂无念之中,本净自
然智慧自生万法,在无分别念中,依四光脉而修持,最终证得虹光化身,三身任
运妙果。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法无念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章第二节及
附录一。
八、大悲
斯诸菩萨亦能劳谦,以无量大悲,生是佛土。”维摩诘言:“此土菩萨于诸
众生大悲坚固,诚如所言。然其一世饶益众生,多于彼国百千劫行。所以者何?
此娑婆世界有十事善法,诸余净土之所无有。何等为十?以布施摄贫穷,以净戒
摄毁禁,以忍辱摄嗔恚,以精进摄懈怠,以禅定摄乱意,以智慧摄愚痴,说除难
法度八难者,以大乘法度乐小乘者,以诸善根济无德者,常以四摄成就众生,是
为十。一④维摩诘居士强调菩萨是大悲坚固,饶益众生,常行十种善事。
龙钦绕降巴尊者在I:句义宝藏论广讲》中引用《第六界续》:“一切所之尽皆
知,所谓大悲即本智,能知化机之意乐。一@大圆满法修行注重空分、明分、悲分,
与法报化三身相应,特别大悲周遍,为诸佛及菩萨道智慧开悟后的自觉,自生悲
心,与大乘佛法的《维摩诘所说经》理念完全一致。维摩诘居士来自东方阿朗佛
国,也弘扬大圆满法。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法大悲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章第九节及
附录一。

本章总结

除了上面七部经典外,文殊师利菩萨在‘诸法无行经》说“不动相"如下:
是故一切众生皆成就三昧,名不动相;世尊,一切诸佛皆成就贪欲,名不动
相。……世尊,一切诸佛皆入贪欲平等法中故,远离争讼,通达贪欲自性故。世
尊,贪欲即是菩提。何以故?知贪欲实性说名菩提,是故一切诸佛皆成就贪欲,
名不动相。……@大乘佛教的修习,尤其是“文殊师利法门",非常强调“烦恼即

西‘维摩诘所说经>菩萨行品第十一,姚秦鸠摩罗什译,‘大正藏)第十四册第554页下.
・‘维摩诘所说经'入不二法门第九,姚秦鸠摩罗什译,‘大正藏)第十四册第550页下.
・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年.第128页.
∞‘维摩诘所说经'香积佛品第十,姚秦鸠摩罗什译,‘大正藏》第十四册第553页上.
尊龙钦饶降巴.《旬义宝藏论广讲>(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460页.
・‘诸法无行经》,鸠摩罗什译,‘大正藏》第十五册,第757页上.
177
第三章文殊菩萨思想看大圆满法见地

菩提”、以五逆相而成佛、不舍五妙欲而得解脱等思想,亦即强调行者于贪嗔痴
妒慢疑中,不为所染而证“不动”之本来清净心。文殊菩萨由是广说嗔恚、愚痴、
执身见、邪见、以至四颠倒、五盖、五欲等等,是皆菩提,诸佛皆安住于此等颠
倒烦恼而得无上正等正觉,证不动相。∞因此,修行者当知道烦恼促进成就佛道,
而且因为超越因果执著,直修空性解脱,所以说“顺逆皆方便”∞。《维摩诘所说
经》中,来自东方妙喜佛国(阿朗佛国)的维摩诘居士也开示这个道理。
转烦恼为菩提,实因诸佛以平等心而入不动相解脱,也符合东方阿朗(不动)
佛国的特质。另外,不败尊者(第一世敦珠法王)在《决定宝灯》一书中总结时,
引用文殊菩萨六字心咒(a ra pa tsa na dhi)解释为:“无生妙法门,远离极
微门,胜义显现门,无有三有门,无有名字门,甚深智慧门,此为文殊大圆满境
界。’’敦珠法王暗示宁玛派为文殊法门的传承,邵颂雄教授引用《摩诃般若波罗
蜜多经》说“文殊师利心咒总结诸法如虚空",@而虚空恰是大圆满法修炼的核心
见地。笔者本章各节引用文殊菩萨的见地,再度证明大圆满法与北传佛经中文殊
菩萨法门相互印证,二者都以心印心,实修实证,并无差别。文殊法脉就是大圆
满法脉。此外,敦珠法王传承的支派并不知道,在《圣妙吉祥真实名经》中,文
殊菩萨化身金刚手菩萨是大圆满法人间传承祖师嘉饶多杰的老师,笔者认为,文
殊菩萨本身就是大圆满法密续的持有者(请参考第一章第二节大圆满法历史传
承)。总之,文殊菩萨开展的大圆满法脉传承(包括莲花生大士独立发展的法脉),
与下一章要探讨的东方阿朗佛国开展的大圆满法脉传承,并行不悖,相辅相成,
各自闪耀独特光芒,使大圆满法至今应机得以大大普传弘扬。文殊菩萨在佛教中
代表智慧第一的菩萨,因此,文殊法脉之一的大圆满法修炼虹光化身也将达到至
高无上的解脱!

∞不败尊者.‘决定宝灯'(谈锡永译,邵颂雄导论)台北;全佛文化,2009年.第9扣94页.
o‘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六,‘大正藏》第19册,第129页下.
o‘摩诃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五。鸠摩罗什译。‘大正藏》第八册,第256页上。经文如下:复次须菩提,
菩萨摩诃萨摩诃衍,所谓字等语等诸字入门,何等为字等语等诸字入门?“阿”(a)字门,一切法初不生
故;“罗”(n)字门,一切法离垢故;“波”(pa)字门,一切法第一义故;“遮”(tsa)字门,一切法终不
可得故、诸法不终不生故;“那”(ha)字门,诸法离名性相不得不失故;……“荼”(dhi)字门,入诸法
边竟处,故不终不生,过荼无字可说。何以故?更无字故,诸字无碍无名亦灭,不可说、不可示、不可见、
不可书。须菩提,当知一切诸法如虚空。须菩提,是名陀罗尼门.
178
第四章东方妙喜佛国阿嗣如来与大圆满法起源

第四章东方妙喜佛国阿朗如来与大圆满法起源
大圆满法的最早起源一直是佛教学界困扰的问题,也是实修者欲探索的问
题。藏传佛教一般认为从普贤王如来(本初佛、佛父佛母)开始传授给五方五佛,
再传东方妙喜佛国金刚萨堙及金刚手菩萨,再传给人间祖师:印度的嘉饶多杰,
再传妙吉祥友,再传汉人吉祥狮子,之后传给印度无垢友大师(毗玛那米扎)、
莲花生大士、藏人毗卢遮那祖师,后三人将大圆满法带入西藏传播,并使用伏藏
法,一直流传至今。但是笔者长期认为,大圆满法法脉与东方妙喜佛国的阿朗如
来及此佛国中大菩萨(维摩诘居士、金刚萨埋等等)的教导息息相关。再加上在
各佛国(包括在本地球南赡部洲的阎浮提众生之间)游走的文殊师利菩萨(注:
化身金刚手菩萨)的教导,及在藏区祖师们的愿力成就结果,逐步形成今天的规
模。如果按照唐朝密宗一些修行人对<金刚项经》金刚曼茶罗的见地,将金刚手
菩萨当作金刚萨埋看待,那么大圆满法将完全由东方妙喜佛国传承(注:笔者在
第一章第二节小结、第三章已指出这是一个误会)。
笔者将从北传佛经中找出大圆满法修行的根据,接续谈锡永上师在“印度密
乘源流考略"一文中提出的初步见解:“维摩诘居士来自东方妙喜佛国,大圆满
法是维摩诘居士与文殊菩萨共同弘扬的不二法门”回,使用更详细的北传佛经内
容印证大圆满法的见修行果,特别是“虹光化身’’在经文中的出处,经笔者研究,
最早在中国东汉时期月氏国人支娄迦谶于公元178"-"189年之间在洛阳翻译的
《阿朗佛国经》中,就有详细说明,然而佛教学术界从来没有人提出这一
点。此外,因相传莲花生大士出生的来源与西方佛国无量光如来关系密切,
且龙钦饶降巴尊者在<开显喻义明灯》一文提到,无量光佛心间降下水晶
塔,直指本性当做大圆满法传承,后落至五台山,再落至岗底斯山,遣除
了众生的分别念。另格鲁派崇尚观世音菩萨信仰,影响之下,藏人认为西
藏是观世音菩萨净土,加上《阿弥陀经》的影响,因此西方佛国慢慢在格
鲁派(少数人也修行大圆满法)及宁玛派大圆满法系中,成为修行者圆寂
以后的归去处,并逐渐占有重要地位(注:这与汉地念佛三味净土宗最大
的归去处,渐相重叠)。此外,由于来自东方阿朗佛国的金刚萨堙,在大圆
满法脉中的极特殊传承地位,笔者将在本章最后一节专门讨论。

第—节从东方妙喜佛国阿朗如来(不动如来)<阿朗佛国经>谈

《阿朗佛国经》是东方妙喜佛国最具代表说明阿朗如来修行的一部经典,因
此笔者首先节引几段经文,讨论本经与大圆满法的关系。
一、复次舍利弗,阿朗佛身中自出火,还烧身已便作金色,即碎若芥子,不
复还复,讫已便自然生。譬如舍利弗,有树名坻弥罗,若发段段断已不复见,自

。谈锡永(第二世敦珠法王的学生).‘大中观论集'(下册).香港:密乘佛学会,1998年.第222页.
179
第四章东方妙喜佛国阿朗如来与大圆满法起源

然生。如是舍利弗,阿闵佛摩诃般泥洹时,身破碎不复见,还自然生。
阿朗佛摩诃般泥洹时,其身骨坐处见自然,譬如有山碎破其山不复见,自然
还其处。如是舍利弗,阿髓佛摩诃般泥洹时,其骨自破碎身骨不复见。回
因此这段经文说明阿朗佛在般泥洹(圆寂去世)时,与大圆满法(阿底瑜伽)
光蕴身,虹光化身没有差别,就是虹光化身的典范。身骨坐处见自然,整个人消
失不见。
二、阿嗣如来,诸弟子皆般泥洹时地即为大动,中有阿罗汉,身中自出火还
烧身而般泥洹,中有阿罗汉般泥洹时,自以功德行如疾风中有,譬如五色云气于
空中行便不复知处,中有弟子自以功德便没去不复知处,般泥洹如是。中有般泥
洹时,于虚空身中放水其水不堕地便灭不现,其刹如是清净,令身灭不现而般泥
洹,诸弟子般泥洹如是也。舍利弗,是为阿朗如来无所著等正觉,昔行菩萨道时
所愿而有持成无上正真道,诸弟子少有不得四神足安隐行者,多有得四禅足安隐
行者。@

这一段经文,叙述阿朗如来阿罗和弟子圆寂时,身灭不见身体,如同大圆满
法虹光化身蕴身。
三、菩萨摩诃萨自以功德,稍于虚空疾行,都不复知其处,譬如舍利弗,持
草木着火中熏烟而行,其烟上于虚空中,亦于虚空中而行,亦于虚空中都灭,不
知所至处,其佛刹诸菩萨摩诃萨法身如是。
这一段经文描述阿朗如来的菩萨弟子,虚空中待消失肉身自在生灭,法身长
存。还是大圆满法修行成就特质。@
四、舍利弗白佛言,当观其佛刹为阿罗汉刹不为凡夫之刹也,所以者何,彼
阿罗汉甚众多,佛言,如是舍利弗,彼刹阿罗汉生死已尽者甚众多。三千大干世
界中所有星宿不可计亦不可知多少,阿朗佛一一说法时,得阿罗汉者不可计。如
是舍利弗,一一聚会时,不可计无央数人得[诃>阿】罗汉道,三千大千世界中星
宿可知数,阿朗佛刹是诸天人民,以天眼见光明,用积累德本,阿朗佛刹三千大
千世界。是诸人民善男子善女人,昼夜往至阿朗佛所。④
这一段经文描述阿朗佛弟子甚多皆为阿罗汉,遍满三千大干世界,皆以天眼
见光明法界,这是大圆满法修行的特质。
五、阿朗佛刹无有日月光明所照,亦无有窈冥之处,亦无有里碍,所以者何?
用阿髓如来无所著等正觉光明,皆照三千大干世界常明,其中诸人民昼夜承其光
明。@
这一段经文描述阿朗佛国东方妙喜世界,以自身修出光明,所有阿罗汉门上
弟子一样自性放光,不依赖,不靠日、月光明能量。这是虹光大圆满法特质。
六、阿朗如来光明皆照明三千大干世界常明,阿朗如来光明悉蔽日月之光明,

西‘阿明佛国经》,(东汉)支娄迦谶译,‘大正藏》第十一册,第761页上.
o同上.第757页下、第758页上.
・同上,第761页.
西同上,第762页下.
・同上,第756页.
180
第四章东方妙喜佛国阿两如来与大圆满法起源

及一切诸天光明皆令灭,使人民不复见日月之明。舍利弗,是为阿朗如来昔行菩
萨道时所愿而有持。①
这一段经文描述阿网如来自性光明普照三千大千世界,这种天眼见光明在宇
宙中不靠日月之光明,也可以说超过可见光区的能阶。行成红外线辐射或微波或
各种射线,有时也显示可见光区的各种颜色彩虹光明。
七、阿朗如来成无上正真道最正觉时,其三千大干世界诸人民得天眼者,未
得天眼者,皆见其光明。圆
此段经文描述天眼见光明,既使未得天眼也见到此种修持成就的光明。
八、其佛刹诸菩萨摩诃萨,在家者止高楼上,出家为道者不在舍之止,其不
出家菩萨摩诃萨不面见佛所说时,在所坐处承佛威神皆亦闻法语。@
此段经文描述阿朗佛弟子们,出家修行不喜屋舍,大多以山林山洞清静处修
行,与大圆满法早期修行者类似。
九、其刹众弟子终无有贡高懦慢,阿朗佛刹诸弟子不共作行,便独行道不乐
共行但行诸善,其刹无有过精进者,亦不可见懈怠者。④
此段经文描述阿朗佛弟子们中道修行,无勤无懈自然成。无骄慢贡高修道行
为,比较低调,好独自修行。
十、是诸菩萨摩诃萨,从一佛刹复游一佛刹,意常乐诸佛天中天,至成无上
正真道最正觉,我亦如是,从一佛刹复游一佛刹,即住于兜术天得一生补处之法。

此段经文描述阿朗佛国弟子,喜好三千大干世界各各佛间间,游历自在,像
维摩居士、金冈萨堙等菩萨,直到成就无上佛道。这要精通虹化之术.
十一、阿朗如来无所著等正觉,若遣化人到他方异世界,彼亦自然生,以佛
威神所致,其三千大千世界,以七宝金色莲华而庄严之。@
此段经文描述阿朋佛国庄严,能派遣弟子们到各佛国弘法,甚至自然莲华生。
如同莲花生大士一般。
十二、阿朗佛刹,求菩萨道及弟子道者,皆破坏诸恶,降伏众魔一切皆尽,
其佛刹人民,不复作魔事。o
此段经文描述阿朗佛国降服众魔惑事,空性自在。…
十三、我当修行乃至成无上正真道最正觉,令我佛刹中,诸菩萨出家为道者
于梦中不失精,世间母人有诸恶露,我成最正觉时,我佛刹中母人有诸恶露者。

此段经文描述阿朗佛国男众出家修行者梦中无梦遗,女众修行者无月经。所

。同上,第755页中.
雪‘阿朗佛国经),(东汉)支娄迦谶译,‘大正藏》第十一册,第755页中.
∞同上,第758页中下.
o同上,第757页中.
o同上,第754页中. .

∞同上,第756页中下.
o同上,第755页上.
o同上,第752页下.
181
第四章东方妙喜佛国阿朗如来与大圆满法起源

谓诸漏已除。
十四、不可思议诸龙龙之境界,不可思议诸龙之境界乃从阿网菩萨摩诃萨初
发意,学受得此功德。天中天,是阿冈菩萨摩诃萨授决时,亦不可思议。①
此段经文描述阿朗佛国特重龙界众生的修行。这也是大圆满法一大特质,在
苯教大藏经中,大圆满法更加重视。

第二节从<大宝积经・不动如来会》谈起

《大宝积经・不动如来会》与《阿朗佛国经》类似,介绍阿朗如来及东方妙
喜世界的修行方式,分析如下。
一、舍利弗,不动如来住虚空中为众说法,彼声闻众若得神通及不得者,以
佛威力皆住虚空,以三威仪而听法要,何等为三,谓行住坐。是声闻辈,若欲涅
粲,结加趺坐而便灭度,尔时大地为之震动。既灭度已,一切天人皆来供养,或
有阿罗汉将欲灭度,身中出火而自阁维,或有自然化灭无遗舍利;或有于灭度时
游行空中如五色云,须臾消散灭无遗迹;或住虚空如降时雨至地消尽。舍利弗,
此亦不动如来应正等觉,本修菩萨行时作如是愿,若我得证无上菩提,诸声闻众
以三威仪而取灭度。回
这段经文描述不动如来灭度时,虹化五色显现,自然化空无遗迹。阿罗汉弟
子们也相同圆寂状况。
二、不动如来为世光明作众生眼,不动如来般涅粲后,乃至正法住世,由彼
如来本愿力故,是诸菩萨,若于后时受生彼者,应当读诵百八法门,读诵兹已方
能受持彼一切法,不动如来之所安立,一百八法门本性。我灭度后,若有菩萨摩
诃萨当生彼刹者,亦当读诵一百八法门,及能受持一切法门。@
这段经文描述不动如来长期成为众生所见的光明体,放射光明。笔者不清楚
百八法门。但在阿朗佛国要受持一切法前有此先诵读百八法门要求,仅当参考。
三、彼不动如来应正等觉,从身出火而自阁维,舍利遗形皆作金色,譬如低
弥罗树,随分断处皆有璀(音万)字之文,如来舍利亦复如是。不动如来所有舍
利分分周圆,表里皆有吉祥之相(相表之文其状如下)础,随解之处中表皆有吉
祥之文。固
这段经文与《阿朗佛国经》圆寂描述有些不同,是全身金色舍利,是三昧真
火自焚与虹光化身渐出彩虹有些差异。
四、不动如来亦复如是,虽在遥远能与他界诸菩萨众而作光明,不动如来虽
在彼刹,余世界中诸菩萨众所有形类等色皆悉能见。o
这段经文描述阿髓如来能为他届菩萨作光明修行指引。
五、彼佛刹中多漏尽阿罗汉故,此三千大干世界星宿数量,不如彼佛声闻众

同上,第754页中.
‘大宝积经’,(唐)菩提流志译,‘大正藏》第十一册,第l嘶页下.
同上,第109页中.
同上,第109页中.
同上,第lll页上.
第四章东方妙喜佛国阿图如来与大圆满法起源

多。此三千大干世界星宿犹有数量,彼一一会无量有情得阿罗汉故,诸会声闻无
有数量,余界人天纵以天眼亦不能见。①
这段经文描述阿朗佛国,阿罗汉众多,不可计数,且弟子分散各个大千世界。
六、我极观上方皆空寂静,须菩提言,彼不动如来,诸声闻众及彼佛土,亦
复如是如见上方,以法界等故,得无有异。回
这段经文指阿朗如来佛国净土非常的空寂,融入虚空法界,一般凡眼难见。
七、若于国中雨雹为灾,非时霹雳及余种种可怖之事,彼善男子善女人等,
应当专念不动如来及称名号,由彼如来往昔弘济百千诸龙解脱众苦。@
本段经文指出阿网如来与布兴雷雨的龙族关系密切,与大圆满法在龙族传播
也有关系,另外文殊菩萨与龙族也有特殊关系。
八、由初发心被精进甲,于一切众生不为嗔等之所摇动,舍利弗,时彼菩萨
因此念故,妙喜国中号为不动,时广目如来应正等觉,见彼菩萨得不动名。④
本段经文指阿朗如来修行过程不生嗔怒之心,妙喜佛国又称不动佛国。不为
外界干扰而动心。

第三节从‘大般若波罗蜜经・见不动佛品第二十四>谈起

笔者引用三段经文讨论,说明有关阿朗佛国修行见地。
一、法不行法,法不见法,法不知法,法不证法,庆喜当知,一切法性无能
行者,无能见者无能知者,无能证者无动无作,所以者何?以一切法皆无作用,
能取所取俱如虚空性远离故,以一切法不可思议能所思议皆如幻土。性远离故,
以一切法无作受者,如光影等不坚实故,庆喜当知,若诸菩萨能如是行,名行般
若波罗蜜多。于诸法相无所执着,若诸菩萨能如是学,名学般若波罗蜜多,于一
切法无所取舍。@
这段经文强调法不可以表相思议,不可执相,平等对待,如虚空特性,如大
圆满法彻却正行。
二、不见有法无因而生,不见有法性相常住,不见有法有作受者,是诸菩萨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以如虚空无尽行相,如实观察十二缘起,引发般若波罗蜜多,
能疾证得一切智智。@
这段经文强调心如虚空无作用受用者,能很快证得佛智,虚空智是大圆满法
的特质。
三、大众会中现神通力,令众皆见不动如来应正等觉,声闻菩萨大众围绕,
为如大海不可动会宣说正法,及见彼土严净之相,其声闻僧皆阿罗汉,我不复见
彼事,非此眼所行境故。时佛复告阿难陀言,如彼如来众会国土,非此土眼所行

∞同上,第llO页下.
簟同上,第108页下、第109页上.
o‘大宝积经),‘大正藏’第十一册,第122页上.
∞同上,第102页中.
。‘大般若波罗蜜经・见不动佛品第二十四',‘大正藏:}第七册,第918页下.
o同上。第918页下?
183
第四章东方妙喜佛国阿朗如来与大圆满法起源

境界,当知诸法亦复如是,非眼根等所行境界。①
此段经文解说不动如来佛国不是一般凡夫土眼能看见的,行为也不可以眼睛
辨认。

第四节从<小品般若波罗蜜经・见阿髓佛品第二十五》谈起

下列三段经文佛陀以阿朗佛国为例,说明修行见地。
一、见阿朗佛在大会中,恭敬围绕,而为说法。如大海水,不可移动。佛摄
神力,大会四众等,皆不复见阿朗如来,及声闻菩萨,国界严饰。佛告阿难:“一
切法亦如是,不与眼作对。如今阿朗佛,及阿罗汉、诸菩萨众,皆不复现。何以
故?法不见法,法不知法。阿难!一切法,非知者,非见者,无作者,无贪着,
不分别故。阿难!一切法不可思议,犹如幻人;一切法无受者,不坚牢故。菩萨
如是行者,名为行般若波罗蜜,于法亦无所著。菩萨如是学者,名为学般若波罗
蜜。’’@
本段经文强调一切法不见、不知、无作、无贪、无分别,平等对待,一切法
如幻化,不可执相。是本超因果大圆满法见地。
二、菩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不见色,不见受、想、行、识,不见此佛世界,
不见彼佛世界,亦不见有法,见此佛世界、彼佛世界。@
本段经文强调无相、无执、无住大圆满法特色。
三、菩萨行般若波罗蜜,生般若波罗蜜,乃至弹指顷得如是功德,何况一日,
若过一日。如香象菩萨,今在阿朗佛所,行菩萨道,常不离般若波罗蜜行。④
本段经文指阿朗佛国修行不离智慧菩提心解脱,大圆满法正行脱噶的智慧空
性为根基。

第五节从东方妙喜佛国维摩诘居士不二法门与‘维摩诘经・见

阿朗佛品第十二>谈起

以下四段经文为来自东方妙喜佛国的维摩诘居士,介绍自己的出处东方阿朗
佛国(不动如来妙喜佛国)的修行。
一、佛告舍利弗:有国名妙喜,佛号无动,是维摩诘于彼国没而来生此。“舍
利弗言:未曾有也,世尊,是入乃能舍清净土,而来乐此多怒害处,"维摩诘语
舍利弗:于意云何?日光出时与冥合乎?答日:“不也,日光出时即无众冥,"维
摩诘言:夫日何故行阎浮提?答日欲以明照为之除冥,维摩诘言:“菩萨如是,
虽生不净佛土为化众生,故不与愚圈而共合也。"@
本段经文指出维摩诘居士,大菩萨来自妙喜不动如来佛国,来阎浮提渡化众

∞同上,第918页下.
o‘小品般若波罗蜜经》,‘大正藏>第八册,第578页中.
簟同上,第579页上.
∞同上,第579页上.
o‘维摩诘所说经》,‘大正藏》第十四册,第555页上.
184
第四章东方妙喜佛国阿田如来与大圆满法起源

生。
二、尔时舍利弗问维摩诘,汝于何没而来生此?维摩诘言:“汝所得法有没
生乎?”舍利弗言:“无没生也,”若诸法无没生相,云何问言汝于何没而来生此,
于意云何?譬如幻师幻作男女,宁没生耶?舍利弗言:“无没生也,"汝岂不闻佛
说诸法如幻相乎,答日如是,若一切法如幻相者,云何问言汝于何没而来生此,
舍利弗,没者为虚诳法败坏之相,生者为虚诳法相续之相,菩萨虽没不尽善本,
虽生不长诸恶。锄
本段经文指出生死如幻,轮涅不二如虚空,菩萨真本色!
三、佛知一切众会所念,告维摩诘言,善男子,为此众会,现妙喜国无动如
来及诸菩萨声闻之众,众皆欲见,于是维摩诘心念,吾当不起于座接妙喜国,作
是念已入于三昧现神通力,以其右手断取妙喜世界置于此土,无动佛言,“非我
所为,是维摩诘神力所作,力其余未得神通者,不觉不知己之所往,妙喜世界虽
入此土而不增减,于是世界亦不迫隘如本无异。o
本段经文指出维摩诘居士的神通将妙喜佛国与阎浮提重叠而无压迫增减感,
妙喜佛国如虚空虹光化现。
四、尔时世尊问维摩诘,汝欲见如来,为以何等观如来乎?维摩诘言:“如
自观身实相,观佛亦然,我观如来,前际不来后际不去今则不住,不观色不观色
如,不观色性,不观受想行识,不观识如,不观识性,非四大起,同于虚空,六
入无积,眼耳鼻舌身心已过不在三界,三垢已离顺三脱门,具足三明与无明等,
不一相不异相,不自相不他相,非无相非取相,不此岸不彼岸不中流,而化众生,
观于寂灭亦不永灭,不此不彼,不以此不以彼,不可以智知,不可以识识,无晦
无明无名无相,无强无弱非净非秽,不在方不离方,非有为非无为,无示无说,
不施不悭,不戒不犯,不忍不恚,不进不怠,不定不乱,不智不愚,不诚不欺,
不来不去,不出不入,一切言语道断,非福田非不福田,非应供养非不应供养,
非取非舍,非有相非无相,同真际等法性,不可称不可量,过诸称量,非大非小,
非见非闻非觉非知,离众结缚,等诸智同众生,于诸法无分别,一切无失,无浊
无恼,无作无起无生无灭,无畏无忧无喜无厌无着,无已有无当有无今有,不可
以一切言说分别显示,世尊,如来身为若此,作如是观,以斯观者名为正观,若
他观者名为邪观。"回
本段经文指出正观如来方法,言语道断,诸法无分别见,平等对待,不能用
言语显示,妙喜佛国菩萨、罗汉的自性光明而观如来,此与大圆满法的彻却与脱
噶正行即立断与顿超任运,是异曲同工如来行。

第六节金刚萨捶研究—一从<大日经>、<金刚顶经>等等谈起

一、东方妙喜佛国金刚萨睡
根据弘学《密宗指要》,金刚萨埋,梵名Ⅵ岫一Sattva。其梵名前半节音译

∞同上,第555页上.
o‘维摩诘所说经》,‘大正藏》第十四册,第555页上。
・同上,第554页下.
185
第四章东方妙喜佛国阿髑如来与大圆满法起源

嘴(va)日哕(jra二合音、复辅音),即金刚之义;梵名后半节音译萨堙,为勇
猛、友情等义。故金刚萨埋为梵名前半节意译与后半节音译组合而成。在西藏名
Rdo—rje senls dpah,义为金刚勇猛心。又称金刚手、金刚手秘密主、持金刚秘
密主、持金刚具慧者、金刚上、大乐金刚、苏罗多金刚、一切如来普贤、金刚胜
萨埋、金刚藏、秘密主、金萨。①(笔者注:在宁玛派文献中,例如《圣妙吉祥
真实名经》,金刚萨垤与金刚手菩萨不同,金刚手菩萨是文殊菩萨的幻化,经文
如下“持金刚金刚手,此妙吉祥智勇识不共真实名,是出有坏之智身一切如来之
智身。"圆笔者倾向这种看法,弘学居士的见解有误。在梵文中Vajrapa n.手刚金i
菩萨与Vajrasattva金刚萨堙为不同尊菩萨。且龙钦饶降巴尊者在《历史宝鬓论》
中认为,大圆满法是普贤王如来化身金刚持佛,教导金刚萨埋与金刚手菩萨。)
金刚萨埋一语,象征“坚固不坏之菩提心"与“烦恼即菩提之妙理"。由于
金刚萨堙在众佛菩萨中主发菩提之德,并将大圆满法大量密续(注:传说共六百
四十万密续)传给人间持明——初祖嘉饶多杰(另一说:金刚手菩萨传给嘉饶多
杰),因此宁玛派特重菩提解脱。在密教中.金刚萨缍所指有四:
(1)指密教传法之第二祖。密法由毗卢遮那佛(大日如来)传金刚萨堙,
金刚萨缍原为大日如来内眷属中诸执金刚之首,是《大日经》中大日如来的传承
者,于<大日经》中多称为金刚手或秘密主(笔者注:唐密将金刚萨缍与金刚手
菩萨视为同一尊),居于金刚法界宫。亲蒙大日如来之教敕后,结诵传持密乘,
成为密法第二祖。
(2)金刚萨堙在唐朝密宗金刚界曼荼罗中(笔者注:<金刚顶经》@),为金
刚部院三十七尊之一,位于东方月轮中阿朗佛之前方,主东方“发菩提心”之德,
乃阿朗佛四亲之一。具普贤行满足一切众生,另一切菩萨受用三摩地智。金刚萨
堙菩萨表示众生本有之清净菩提心,与普贤菩萨同体异名(笔者注:金刚萨垤代
表显教普贤菩萨,而文殊菩萨化身金刚手菩萨,普贤王如来与普贤菩萨不同,为
本初佛)。密号真如金刚、大勇金刚、勇进执金刚。其种子具不同三昧耶形,不
同尊相图形,在成身会其三昧耶形为五股杵,形象为身呈肉色,为菩萨形,右手
持五股杵,表示能摧毁十种烦恼,满足十波罗蜜,或表五佛之三昧;左手持金刚
铃以惊动一切众生无明。在三昧耶会、微细会、供养会则又不尽相同造形。
(3)为金刚界曼茶罗理趣会中,十七尊之主尊,位于曼荼罗中央,为阿髓
佛之正法轮身(笔者注:代表阿朗如来之化身,为最常用并实际显现之身)。以
欲、触、爱、慢四烦恼,显现烦恼即菩提,故与金刚欲、金刚触、金刚爱、金刚

慢四菩萨,同时显现五秘密金刚之相。种子为嗡(om)或畔(hfim)。西藏文为鼍,

昧耶形为五股杵,其形像全身呈白色,戴五智宝冠,左手持铃置于腰上,表示适
悦的“大我慢"之义:右手执五股杵,表示开启众生本有的五智菩提之芽。通常
修“普贤法’’、“普贤延命法”、“五秘密法"等皆以此尊像为本尊。

。弘学.‘密宗指要》.四川:巴蜀书社,2006年.第103页.
∞‘圣妙吉祥真实名经》,‘大正藏》第二十册,第830页中.
..‘金刚项经》(金刚顶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大教王经),(唐)不空译,‘大正藏》第十八册.
186
第四章东方妙喜佛国阿罔如来与大圆满法起源

(4)为胎藏界曼荼罗(笔者注:《大日经》)金刚部院“大智金刚部”之主
尊。主“折伏门"之德,以摧破恶障为本誓。种子为噶日哕或畔(hfim)。其形
象全身呈肉色,头部略倾向右侧,右手臂弯曲,稍举向上,掌面向上,五指微曲,
掌中横置三股杵,左手臂亦弯曲,略举向上,握拳置于胸前,掌背对右手。(笔
者注:金刚萨埋这些显像只是方便度化众生而用。)
此外,据《大教王经》卷八记载,于降三世羯磨会中之金刚萨堙,显现三面
八臂的降三世明王之形像,为阿闵佛之教令轮身。盖此尊系奉阿朗如来之教敕,
欲降伏刚强难化之大自在天众,遂现明王(笔者注:阿网如来之化身)之相。
虽有上述各种之金刚萨捶形象,然于密教中,常以其为菩提心,或经由菩提
心而上求佛果之总代表。因以大日如来为觉者之总体,金刚萨堙为迷者之总体。
故于修法中,若将大日如来与金刚萨堙二尊之种子字交互而用时,即表示融会二
尊之本誓,及“生佛不二弦之义。
于藏传佛教,通常将金刚萨缍视为阿提(阿底瑜伽,大圆满法)佛陀(笔者
注:大圆满法根本主尊),即本初佛(笔者注:普贤王如来之化身)而崇拜之。
亦有视为五方五智如来中,东方阿朗佛之化身,谓其住于白莲台上,主东方之净
土(笔者注:东方妙喜佛国)。① ∥

二、大圆满法金刚萨堙净土
此外大圆满法前行(五加行)中,其中一个加行为念金刚萨埋的百字明咒,
以念咒加持修行者,甚至以金刚萨埋为本尊,显现来自东方妙喜佛国的金刚萨缍
在大圆满法修行中的重要性。此外有下等根器者修习的自然化身金刚萨埋刹土
法,此刹土位于东方妙喜佛国。注意本法是一种“化生莲花"法:在中阴身时期,
由法性加持之力即可往彼刹土(东方金刚萨堙化身佛土)于莲苞中变化而生。日
月合明经云:“生处能忆念,下根者亦得往生自然化身净土。”圆所以,金刚萨缍 壤

代表东方妙喜佛国的阿朗如来,接引大圆满法的修行者。

本章总结

本章各节描述了阿朗如来(不动如来)、维摩诘居士、金刚萨缍等所代表的
东方妙喜佛国的修持,而在大乘佛经中,只记载妙喜佛国阿朗如来、诸菩萨、诸
阿罗汉修持圆寂的过程,及修持中所具有的见地,但没有记载如何实修的过程,
而藏传佛教宁玛派大圆满法修行,刚好补充这个不足、缺憾,也反过来证明大圆
满法修行主要是东方妙喜佛国在宇宙诸佛国及三界的传承,弟子遍布诸佛国。这
也是大圆满法在南赡部洲本地球真正的起源。在学术界这个结论是笔者首次完整
提出。之前,学术界常以为汉地禅宗影响了大圆满法修炼。
当然,大圆满法除了来自东方妙喜佛国之外,也来自文殊菩萨(化身金刚手
菩萨)的指导(注:参考第一章第二节与第三章),因为普贤王如来化身金刚持
佛,指导金刚萨堙及金刚手菩萨大圆满法,普贤王如来并未直接指导阎浮提众生

∞弘学.‘密宗指要》.四川:巴蜀书社,2006年.第104~105页.
。智悲光尊者(晋美林巴)‘大圆胜慧本觉心要惨证次第>(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年.第186.-,187
页.
187
第四章东方妙喜佛国阿朗如来与大圆满法起源

修行大圆满法。虽然大圆满法修行者也可以普贤王如来或毗卢遮那佛法界为归去
处①,但是大多仍以金刚萨缍所在的妙喜佛国净土为归去处,也有人选择最早的
水晶塔传承,西方阿弥陀佛(无量光如来)净土等圆。而金刚萨埋与阿朗如来身
口意已结合为一体,因此皈依金刚萨缍与东方妙喜佛国的修行者,圆寂时表现出
大圆满法成就的虹化现象(注:晋美林巴尊者著作中,东方阿冈如来甚至比金刚
萨堙更早传承大圆满法)@。在中国,东汉末年月氏国人支娄迦谶于公元178"-
189年之间在洛阳翻译出《阿朗佛国经》,当时对虹光化身的修持不甚理解,
把圆寂时产生的大地震动(注:地震)、肉体消失(身骨坐处见自然:其骨自
破碎,其身骨不复见;阿罗汉般泥洹时,譬如五色云气于空中行便不复知处;有
阿罗汉将欲灭度,有自然化灭无遗舍利)视为神话。印度、藏地和汉地的大圆
满法的祖师们实证了这个记载,在近代也出现了许多实例(注:具体实例
请参考第七章第二节、第四节)。这更证明并凸显了从东方妙喜佛国传下来
的大圆满法在佛教中的宝贵价值,和它在人类文明长河中极其特殊的地位。
对此成就和现象,科学界、医学界也兴趣勃勃,想探究空性、心性与肉体
到底是如何质能转换的。
此外,来自阿朗佛国妙喜世界的诸大菩萨常游走各佛国,也包括阎浮
提世界,因此,上乘根器包括莲花生大士圆寂后,就不回归东方妙喜佛国
了,上文已提过,有些祖师就到西方无量光如来的极乐世界去,而莲花生
大士还自创金色妙拂铜色吉祥山世界,成为修行弟子的归去处。有些到普
贤王如来或毗卢遮那佛(大日如来)法界,融入宇宙法界。有些到兜率天
弥勒内院,与弥勒佛在一起。有些到南方宝生佛世界,有些到不空成就如
来世界,有些到文殊师利佛刹(注:常喜世界)增等。总之,大圆满法成
就者随意遨游诸佛国,任运教化。

西龙钦绕降巴尊者.‘上师心滴如意宝・往生光明藏>(索达吉堪布译).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2001年.
第399--400页.
国龙钦饶降巴.‘上师心滴如意宝'(索达吉堪布译).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2001年.第286--287页.“初
劫具喜积时殊胜童子妙光佛以比喻直指本性,当时,从无量光佛心间降下五尺高的水晶塔,以此直指本性.
而后水晶塔落于三十三天尊胜宫巴德热刚嘎顶层,后降落到五台山上,其后落于金刚座,再后落于岗底斯
山(冈仁波齐峰),水晶塔放射光芒普照十方从而遣除了众生的分别念。”
・智悲光尊者.‘大圆胜慧本觉心要修行次第》(刘立于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年.第6"7页.
印‘首楞严三昧经》卷下称为龙种上如来,净土称为平等世界;‘菩萨璎珞经>卷四称为大身如来,净土称
为空寂世界;《菩萨处胎经》文殊身变化品第六十七称为升仙尊佛,净土称为无碍世界。
188
第五章禅宗思想与大圆满法

第五章禅宗思想与大圆满法

汉地禅宗有渐修神秀派与顿悟慧能派及如来禅与祖师禅的不同修炼,禅宗主
张的“自性清净”、“顿悟成佛”、“不立文字’’与宁玛派主张的“心体本净"(立
断)、“自性顿成”(顿超任运)、“本离文字(口诀派宁提)一见地是一致的。<一
切法大圆满菩提心普作王》说:“当下即是心,是为心证悟。不落见地修,不落
见地行。不执所修果,及次第证量。无坛城生起,无圆满次第。无咒无灌顶,亦
无戒可持。法尔真实相,超越于因果,亦不假修成。”∞
龙钦饶降巴尊者在《实相宝藏论》一书中也提到“大阿阁梨和尚(按:汉地
禅宗神秀传承弟子)所说,虽为劣慧之心所不能容,而实义本如是住。诸下乘于
秘密法心不能承受,遂起谤渎,彼由此业堕恶趣故。"@又说“大圆满者,说诸根
本来断绝文字之法,非是诸下劣者之境界,是故I:普作续》云:“天人有情根器
各不同。或有清净诸根以为主,或有诸根本来离文字,这是为了需要而宣说。"@
相当赞扬禅宗思想。此外,许得存教授(索南才让)和吴建民教授认为印度传承
大圆满法祖师吉祥狮子(注:汉人)与前弘期顿渐之争的摩诃衍那二人传播的禅
宗思想对大圆满法的修行见地影响很大。④大圆满法的彻却正行中,见地与禅法
关系似乎非常密切,直修本心、直指本心,无修自然成。而且禅宗达摩祖师来到
中土传到五祖弘忍大师,皆以楞伽经作传承,直到六祖慧能大师之后,才以金刚
经作禅宗传承经典。因此笔者将特别讨论《金刚经》、《楞伽经》、《六祖坛经》与
大圆满法修行见地的关系,最后,再分析归纳大圆满法与汉地禅宗修行的根本差
异点。然而,与其他学者看法最大的不同,在于笔者认为:大圆满法虽有禅宗思
想,但是禅的解脱思想主要来自文殊菩萨和东茼妙喜佛国各大菩萨,包括维摩
诘居士和金刚萨捶等等的教导,不是因为吉祥狮子祖师是汉人具有禅宗背景,
也不是因为摩诃衍那强调顿悟的无念禅坐。大圆满法的自然智慧、自性清净、无
自性、法界性空、平等无分别智、虚空法性、觉性、轮涅无二、证菩提自性、自
现自成、如来藏本来觉悟、任运三身等等解脱思想,此见地与早期大乘佛经思想
是一致的,是很完整的大乘传承。甚至可以说,大圆满祖师文殊菩萨和维摩诘居
士<维摩诘所说经》的见地影响了“禅”的思想及在中国的发展。

第—节l:—切法大圆满菩提心普作王>与‘六祖坛经>修行对

《一切法大圆满菩提心普作王》是大圆满法心部很重要一部密续,早期叫做
‘菩提心普作王》或《菩提心遍作王》,与大圆满法藏地祖师毗卢遮那从印度带
回五篇心部密续:《菩提心觉性杜鹃》(六金刚句)、‘修菩提心》、<菩提心抖擞》、

o谈锡永.‘大中观论集》(下).香港:香港密乘佛学会,1998年.第14---15页.
。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57页.
曹同上,第156页.
西许得存.‘大圆满法及其与禅宗思想的关系提要》.2001年两岸禅学研讨会论文集.
189
第五章禅宗思想与大圆满法

《菩提心大金翅鸟》、《菩提心不枯大海》①齐名,甚至更常被引用。(注:另外无
垢友大师从印度带十三本大圆满心部密续到藏地)早期大圆满法非常重视发菩提
心,由菩提智慧产生自然智,而觉性赤裸,本性澄明,再进一步修彻却脱嘎法,
达三身任运虹光身。觉性澄明与禅宗强调的顿悟自性,自性解脱,自性清净,没
有什么差别。另外大圆满法直承文殊菩萨教导,而且彻却禅修法与佛教传承的禅
法也有许多类似处。《六祖大师法宝坛经》是六祖慧能大师修道、传道语录,是
汉地禅宗代表性经典,因此,笔者特别比较《一切法大圆满菩提心普作王》与《六
祖大师法宝坛经》二者的修行见地,分八个主题讨论异同,最后说明六祖慧能大
师见性的修持窍诀与大圆满法修行见地的相关连之处。
一、菩提自性
菩提自性解脱是大圆满法的重要概念,也是《六祖坛经》中修行的重要见地,
笔者引用经文对照如下:
(一)《一切法大圆满菩提心普作王》经文
1、《普作续》云:菩提心者乃虚空之性,诸法皆是菩提心,其喻普喻犹如虚
空之自性。

2、《普作续》云:从无量劫以前诸世代,对我普作菩提有深信,具胜业缘根
机大瑜伽,不修正见不守护誓句,不求事业不行诸地道,不净诸地而无有因果,
胜义以及世俗二种谛,观见无有所修和所行,观见无有发心无对治,唯见普作发
心之自性,因由如此需要而宣说。@
(二)《六祖坛经》经文
l、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2、传自性五分法身香,次授无相忏悔,众胡跪,师日,一戒香,即自心中
无非,无恶,无嫉jI石无贪嗔无劫害,名戒香,二定香,即祝诸善恶境相,自心不
乱,名定香,三慧香,自心无碍。常以智慧观照自性,不造诸恶,虽修众善,心
不执着,敬上念下,矜恤孤贫,名慧香,四解脱香,即自心无所攀缘,不思善,
不思恶,自在无碍,名解脱香,五解脱知见香,自心既无所攀缘善恶,不可沈空
守寂,即须广学多闻,识自本心,达诸佛理,和光接物,无我无人,直至菩提,
真性不易,名解脱知见香。④
(三)讨论
以上经文讨论菩提自性清净如虚空,直用此性,直了成佛。但宁玛派对菩提
自性偏重虚空、本超因果、无修无行、无有发心、无有因果、无勤作、心无作意
自然住,更注重空性解脱,但是六祖慧能大师除了自性解脱、自在无碍之外,还
强调菩提自性不可沈空守寂,要广学多闻,印证本心,通达佛理,和光混尘,直
达无人无我,解脱成佛。
二、三身自性

。谈锡永.‘大中观论集>(下).香港:香港密乘佛学会,1998年.第4页.
∞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祥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80页.
圆‘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大正藏》第四十八册第347页下.
。同上,第353页中.
190
第五章禅宗思想与大圆满法

开悟法、报、化自性三身,即开悟自性佛,举例经文对照如下:
(一)《一切法大圆满菩提心普作王》经文
l、l:普作续》云:
普作菩提我之自性者,不须求取自性本元成,
诸佛心要即此三种身,我之自体不改成法身,
我之本性不改报身圆,我之大悲现行即化身,
非示此三为求得之果。①
2、《普作续》云:诸佛三身五智诸功德,有情生身及与习气等,三有情器所
摄诸一切,从本即是菩提心自体。回
3、《普作续》云:普作我圆一切法,是故称之为圆满。普作我三自性中,生
诸本师教法眷,是故立名称普作。最初圆满本师者,普作我之自然智,从中产生
三自性,三身显现三本师。@
(二)《六祖坛经》经文
l、吾与说一体三身自性佛,令汝等见三身,了然自悟自性,总随我道,于
自色身,归依清净法身佛,于白色身,归依圆满报身佛,于自色身,归依千百亿
化身佛,善知识,色身是舍宅,不可言归,向者三身佛,在自性中。④
2、自性变化甚多,迷人不能省觉,善知识,法身本具,念念自性自见,即
是报身佛,从报身思量,即是化身佛,自悟自修自性功德,是真归依,皮肉是色
身,色身是舍宅,不言归依也,但悟自性三身,即识自性佛。@
3、三身者,清净法身,汝之性也,圆满报身,汝之智也,千百亿化身,汝
之行也,若离本性,别说三身,即名有身无智,若悟三身无有自性,即明四智菩
提。@
(三)讨论
以上经文认为自性佛包含自性三身,三身为法、报、化三身,自性圆满修持
自然产生三身,慧能大师认为透过般若智慧可由自性三身悟到三身无有自性,就
能明白菩提四智(大圆镜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平等性智)的妙用,当时唐
朝密宗只有四智,不使用五智菩提,但是大圆满法修行非常重视三身自现,以获
得五身五智或三身五智妙用为主,五智比四智多了法界体性智,由中央毗卢遮那
佛负责启发。慧能大师认为自性产生万法,法、报、化三身自能产生,因为自性
清净就是清净法身,自性开悟就是圆满报身,自性大悲,慈悲喜舍待人接物的行
为就是千百亿化身在工作。当然大圆满法的法、报、化三身修持,是大圆满法正
行(彻却与脱噶)虹光化身的实证,不是只有表现在日常生活,待人接物,这种
虚空空性表现,是透过虚空自然智,以及人体四光脉长期修炼达成,大圆满修炼
常在山林、洞穴、海边、野地、坟墓区、无人处进行,不定期闭关,有时像乞丐

∞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祥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94.~95页.
o同上,第87页.
・龙钦饶降巴<大圆满心性休息》(索达吉堪布译).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2001年.第702-703页.
西‘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大正藏>第四十八册第353页中.
o同上,第354页.
・同上,第356页上. ,.

19l
第五章禅宗思想与大圆满法

行为,法、报、化三身成就,仍然透过菩萨道十地菩萨或金刚乘十六地佛菩萨进
阶,一步一脚印,虽言顿超任运修炼,跟顿悟不同,是证悟菩提本性,逐步禅修,
但跟禅宗渐修派还是不同,彻却禅修本净直觉,直接观照,不经过洗心阶段,不
经过常常勤拂拭阶段,与无思无念顽空禅修法修炼细节完全不一样。三身自现是
修炼实证功夫,非一般根器所能了解,因此,大圆满法分上等根器、中等根器、
下等根器的修炼成就,包括中阴身解脱,也跟禅宗不同。有关大圆满法三身自现
请参考第二章第八节、第七章第一节、第三节。
三、自性本成
自性自成般若智慧,自性无动任运成就,两者看法一致。
(一)《一切法大圆满菩提心普作王》经文
1、<普作续》云:
故不观待过去境,因中无修不求果,此无欲求大密意,可使自性本成就,
本自如是不需作,不动诸事如其有,如此有中不需修,诸法自性已元成,
三世诸佛已成就,不授勤修之教敕。所求求何求三昧,三昧不成成大病。西
2、《普作续》云:
“对于诸佛实义所安名,我却不识佛陀是真有,有谁能见佛陀是真有,法性
界中觅佛不可得,勿求见佛悟自心无作,求见无有自心本明显,实体不现本性大
周遍,真实本性即是此显现,此外平等因果大乘中,断证净治加持种种法,自心
法性无作反入迷,自然放下其余不远求,无作勤求安乐而护持,断脱粘着无有较
此胜,坚持不散三时是套绳,本来即是无动无散逸,希求无动三昧是歌手,宣讲
因果大乘世俗教,本来即是无动无散逸,摧破勤修一切对治法,一切因果法师所
传徒,若能宣说普作我教法,所谓从因生果皆增损,欲求成佛修三昧瑜伽,欲三
昧则舍无改瑜伽,无改原样之法性,除法性外余别无有佛,诸种佛陀名号是假有,
法性之事无他唯自心,自心不改是名为潜能身,原生自心本来无生中,无生义中
无有勤修行,以勤修故不能成无作。一圆
3、住性无动任运成,自性住故不可改,无改如是而安住,无有所作称胜事。

4、<普作续》云:不以语言文字说,宣说自觉自本性,不分别我不思余,宣
说平等无念旨。三界一切诸有情,悟此则与诸佛等,不求勤行法性成。固
(二)《六祖坛经》经文
l、自性若悟,众生是佛,自性若迷,佛是众生,自性平等,众生是佛,自
性邪险,佛是众生,汝等心若险曲,即佛在众生中,一念平直,即是众生成佛,
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自若无佛心,何处求真佛,汝等自心是佛,更莫狐疑。

∞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祥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91~92页.
o同上,第36页.
。龙钦饶降巴.‘大圆满心性休息》.(索达吉堪布译).香港: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2001年.第669页.
曲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96页.
o‘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大正藏》第四十八册第361页下.
192
第五章禅宗思想与大圆满法

2、何名自性自度,即自心中邪见烦恼愚痴众生,将正见度,既有正见,使
般若智打破愚痴迷妄众生,各各自度,邪来正度,迷来悟度,愚来智度,恶来善
度,如是度者,名为真度,又烦恼无边誓愿断,将自性般若智,除却虚妄思想心
是也。①
3、一切般若智,皆从自性而生,不从外入,莫错用意,名为真性自用。圆
(三)讨论
慧能大师认为般若智自性生成,自性自度自成佛,自性若悟、自性平等则众
生皆佛。慧能大师见地,受到<金刚经》、《菩萨戒经》、《维摩诘所说经》(又称
《净名经》)、《大般涅粲经》等影响。而在大圆满法正行修炼,虽强调无自性、
空性修炼,但仍具有自性自成、元成的功能。觉悟自性又称明觉赤露或赤裸觉性,
不经语言文字,是一种本净明觉、直觉又称澄明本性,自性以开悟法界法性为主,
这是一种空性,这种自性是指如来藏自性光明,是《大般涅粲经》、‘究竟一乘宝
性论》、‘入楞伽经》、《胜篁经》、‘如来藏经》、<央掘魔罗经》等所强调的。如来
藏本自光明,只需直观产生本净自然智,就没有污垢熏染,唯识派讲阿赖耶识易
受熏染,这是后天的幻相,因此宁玛派大圆满法讲本超因果(无异熟),这种元
成自性超越因果。
四、自性解脱知见
大圆满法根本上与禅宗见解“不立菩提涅粲,不立解脱知见,无一法可得”、
“超越因果”等是相一致的,最终达到法界神通游戏三昧。
(一)‘一切法大圆满菩提心普作王》经文
l、当下即是心,是为心证悟。不落见地修,不落见地行.不执所修果。及
次第证量。无坛城生起,无圆满次第。无咒无灌项,亦无戒可持,法尔真实相,
超越于因果,亦不假修成。@
2、佛众生诸相,俱由心性生,若不依此见,不能见如来。若于无上瑜伽中,
仍流因果之意度,则当不识大圆满。若仍执着二谛见,且作增上与诽谤,则当不
知无二义。三世诸佛证一如,所证即不见有二。回
3、<普作续》云:啊呀!大萨堙!这个我之本性较困难,因它无门、见、灌、
三昧耶以及事业、行道与住处,连同正智、法性共八事,此即三身五乘门,与其
它诸乘见行不相合,门者应求于无求门,见者则是宣说无所修,誓句宣示即无所
护守,事业则示无有所要求,道者则示无有所行道,处者则示无有所净处,正智
无思亦无有行动,法位如如则无有政治。(龙钦饶降巴尊者注:于觉性体中,正
见、灌项、曼荼罗、真言、地、道、三昧耶等悉无有故,因此所有宣说彼等之言
词及~切能作所作亦皆无实义,对于平等无作清净密意实际超出饶益损恼故)@
(--)<六祖坛经》经文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大正藏’第四十八册第353页中.
o同上,第350页上.
簟谈锡永.‘大中观论集)(下).香港:香港密乘佛学会,1998年.第14~15页.
曲同上,第13页.
o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样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67~68页.
193
第五章禅宗思想与大圆满法

1、吾戒定慧,劝大根智人,若悟自性,亦不立菩提涅粲,亦不立解脱知见,
无一法可得,方能建立万法,若解此意,亦名佛身。亦名菩提涅禁,亦名解脱知
见。见性之人,立亦得,不立亦得,去来自由,无滞无碍,应用随作,应语随答,
普见化身,不离自性,即得自在神通游戏三昧,是名见性。①
2、自性本无一法可得,若有所得,妄说祸福,即是尘劳邪见,故此法门立
无念为宗,善知识,无者,无何事,念者,念何物,无者,无二相,无诸尘劳之
心,念者,念真如本性,真如即是念之体,念即是真如之用,真如自性起念,非
眼耳鼻舌能念。@
(三)讨论
慧能大师开悟来自《金刚经》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了解自性无一法可
得,自性亦不立菩提涅粱,亦不立解脱知见,开悟者来去自由,无滞无碍,问什
么答什么,头脑空空,还能化身无限,得到自在神通游戏,在大圆满法中,最后
阶段修无可修,无坛城生起,无圆满次第。无咒无灌顶,亦无戒可持等等,超越
因果轮回,心生万法,不执万法,两者看法一致,境界一致,与真如本性合一,
即法界合一,无分别智,平等见虚空法性,超越语言文字,三世诸佛都如此证得
最高解脱,不二智、自然智、本净智、内证智。而且两者都认为自性不是空无一
物,无念是念真如法性,是与法性融合,自性才能生万法,不是枯坐禅,由于化
身无限,是活泼禅。
五、自性生万法
万法由心生是唯识派的主要观点,大圆满法由自性解脱达到无自性的境地。
(一)<一切法大圆满菩提心普作王》经文
l、‘普作续》云:啊呀!大萨缍!心者即是如是之性体,如是体性无二大乐
中,一切种相诸相皆无有,离戏如空本来如是住,超所缘境唯一难度量,菩提心
无数量与言诠,心所作法诸种品类生,若谓心所作者而是何,即是三有情器佛与
众,心之本性由彼自体出,将其所出明显作揭示,即是五大六种性显现,为利生
故则有二色身,心之本性揭示数难量。o
2、于一切行时,现出清明离戏随顺三昧,出定入定,光中相浴,观见身为
微尘,成就眼及神通,究竟成就即为法身。如宝积经云:“谁若串习无自性,速
能获得上菩提。”回
3、《普作续》云:“奇哉普作菩提心王我,授记一切诸法观明镜,明而无有
自性现一切,是故无有所见自性明。证悟无生真如对境性,无有所见对境大现见。刀

(--)《六祖坛经》经文
l、令汝等于自身中,见自性有三身佛,此三身佛,从自性生,不从外得,

o‘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大正藏》第四十八册第358页下.
o‘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大正藏》第四十八册第353页中.
。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祥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118页.
回无垢光尊者.‘大圆满虚幻休息论妙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年,第76页.
o龙钦饶降巴.‘大圆满心性休息》(索达吉堪布译).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2001年.第785页.
194
第五章禅宗思想与大圆满法

何名清净法身佛,世人性本清净,万法从自性生。①
2、闻真正法,自除迷妄,内外明彻,于自性中万法皆现,见性之人,亦复
如是,此名清净法身佛,善知识,自心归依自性,是归依真佛。回
3、自性建立万法是功,心体离念是德,不离自性是功,应用无染是德。@
4、闻真正法,自除迷妄,内外明彻,于自性中万法皆现,见性之人,亦复
如是,此名清净法身佛,善知识,自心归依自性,是归依真佛。@
(三)讨论
六祖慧能大师提到,自性能生万法,三身佛从自性生,但是要应用无染,且
能离相离念才是德,这是一种自性空性的状态,有时候被称为无自性状态,大圆
满法强调,自性虽生万法,但本质是一种自性空的状态,强调这种无自性态,有
利于出定入定,光中相浴,观见身为微尘,成就眼及神通,究竟成就法身。菩提
智慧更易证得,虽然六祖在《坛经》中一直强调自性,也提到“若悟三身无有自
性,即明四智菩提。’囝这是《六祖坛经》中唯一一次出现无自性的观点。<金刚
经》比较强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妙用,而《般若经》比较强调无自性的空
性表现,常断两边都不执,在上文中<一切法大圆满菩提心普作王》提N-“明
而无有自性现一切,是故无有所见自性明’’,而上文《宝积经》也说“谁若串习
无自性,速能获得上菩提一,获得无上菩提是大圆满法修持的重点,六祖也强调
“四智菩提",菩提心境以到达“一切种相诸相皆无有,离戏如空本来如是住"
的无住离相状态为特色,无有、假有并非什么都没有的顽空状态,是一种方便有、
因缘有,从中妙用无边,甚至三身任运。这是六祖慧能大师了解的禅宗思想,与
大圆满法目标一致。
六、自性清净
自性清净是大圆满法与禅宗修行的根本见地,两者看法一致,在大圆满法发
展晚期更加重视,经文对照如下:
(一)‘一切法大圆满菩提心普作王》经文
l、奇哉本师普作我授记,一切无生清净之等持,不依修与不修之外缘,所
修如何显现一切法,无有任何安住之方式,不寻自地解脱即是修。奇哉无有所修
此窍决,乃为超离语句之义故,前世普作王未作授记,后世普作王亦不授记,’现
今普作王亦未授记。奇哉最初本师普作王,授记无缪秘密之意义,超离增益减损
义精华,无有修与不修如虚空。@
2、我本圆满尽作世俗法,本已尽作故不需见修,本来清净不需护本誓,本
来一切皆住菩提地,不需清净持明地十地,无有勤作本来元成故,精勤事业本来
不需作,对于旮然智境无分别,无须智性智境上勤求,大乐法身与心为一体,无
有前后三世之差别,圆满具足时处皆一体,一切一故于我皆圆满,大圆满义于我

m‘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大正藏>第四十八册第353页中.
o同上,第353页中.
o同上,第351页下.
田‘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大正藏>第四十八册第353页中.
曲同上,第356页上.
o龙钦饶降巴.‘大圆满心性休息:}.(索达吉堪布译).香港: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2001年.第701页.
195
第五章禅宗思想与大圆满法

皆圆满,见行事业本誓地道者,如前所说皆不需勤修,如是不明而作勤修者,则
与超越因果义相违。①
3、一切佛之身语意三密,即是普贤如来本性清净之显现。o
(二)《六祖坛经》经文
l、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
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2、令汝等于自身中,见自性有三身佛,此三身佛,从自性生,不从外得,
何名清净法身佛,世人性本清净,万法从自性生。④
3、学道之人,一切善念恶念,应当尽除,无名可名,名于自性,无二之性,
是名实性,于实性上建立一切教门,言下便须自见。@
(三)讨论

上文中,‘一切法大圆满菩提心普作王》提到“本来清净不需护本誓,本来
一切皆住菩提地”,及“奇哉本师普作我授记,一切无生清净之等持,不依修与
不修之外缘”,大圆满法强调自性本自清净,不需强加外缘各种功法,是一种如
来藏自性清净的思想,而六祖慧能大师在《坛经》中一样强调此心法,他说“自
性本自清净”,及“世人性本清净,万法从自性生",因此大圆满法与《坛经》对
自性清净的看法,本质完全相同.。
七、自性本超因果
因果不能束缚自性解脱,两者观点一致,其经文对照如下:
(一)<一切法大圆满菩提心普作王》经文
《普作续》云:大圆满本超因果故,寻求而修无修、修不成。导师虽说因果
之教理,是依世间有相法安立,若要因中寻求才有果。心中本来无因亦无果,菩
提心中本自无有生,乃以世夫之法而取喻,生即有灭故增益为友,因其未悟自生
离因果,若以世间有相法推测,没有因则没有果生起,此为因果乘门自许理。啊
呀!大萨埋谛听!智慧智慧说如是之名,此自然智不灭均相顺,无比智慧不由因
中生,生一切法非由余所生,若以世间因果法推测,不生虽求而亦无有果,菩提
心者非以因生故,勿以世间生灭法猜测,菩提心者依缘不生故,不以世间生灭法
取喻。啊呀!大萨缍!欲求大者殷勤作观修,修作勤行不能成就大,大者本来就
是自然智。@
(--)<六祖坛经》经文
自性无非,无痴,无乱,念念般若观照,常离法相,自由自在,纵横尽得,
有何可立,自性自悟,顿悟顿修,亦无渐次,所以不立一切法,诸法寂灭,有何
次第。⑦

o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祥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50"~51页.
o同上,第45页.
母‘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大正藏》第四十八册第349页上.
o同上,第353页中.
酋同上,第359页下.
囝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祥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杜,2007年.第150页.
o‘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大正藏》第四十八册第358页下.
196
第五章禅宗思想与大圆满法

(三)讨论
上文中,《一切法大圆满菩提心普作王》提到:“大圆满本超因果故,寻求而
修无修、修不成。导师虽说因果之教理,是依世间有相法安立,若要因中寻求才
有果。心中本来无因亦无果,菩提心中本自无有生",大圆满法是菩提心中本来
就无有生,更是无因也无果,是一种空性菩提智,所以是本超因果,而上文中六
祖慧能大师提到:“自性自悟,顿悟顿修,亦无渐次,所以不立一切法,诸法寂
灭,有何次第。”因为不立一切法,诸法寂灭,所以无生,无因也无果,更无前
后次第可言,这是般若空性的见地,跟大圆满法看法没有差别。在很多佛经中包
括《大般涅粱经》、《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及文殊菩萨相关系列经典都提到这个概
念。可以参考第二章第五节。
八、无念(应无所住而生JD,离相而非无思、心念不起)
(一)‘一切法大圆满菩提心普作王》经文
1、<普作续》中云:“欲求安乐执着疾,无有欲求能得乐,修持正觉非成就,
未寻自性任运成。未觅自性无念住。’’又云:“奇哉菩萨若欲成自心,无有希求则
是成就故,无有妄念等性中不住,自性安住无有取舍境,无有动摇之中自然住。
自心即是真如之本体,一切诸法成立真如性,莫于真如之性作改造。本性之处莫
修其它法,若寻佛从法界中不得,昔已作完现今无需作,昔已成就现今无需修,
不加分别不思中入定。”①
2、《普作续》云:“奇哉普作王我菩提心,我无增益减损对境故,于何莫作
思维莫修习,三门无改悠然而安住。如何显现自性自解脱,无生犹如虚空离方向,
是故当知自性大圆满。”o
(二)<六祖坛经》经文
l、自性本无一法可得,若有所得,妄说祸福,即是尘劳邪见,故此法门立
无念为宗,善知识,无者,无何事,念者,念何物,无者,无二相,无诸尘劳之
心,念者,念真如本性,真如即是念之体,念即是真如之用,真如自性起念,非
眼耳鼻舌能念。@
2、传自性五分法身香,次授无相忏悔,众胡跪,师日:一戒香,即自心中
无非,无恶,无嫉姑无贪嗔无劫害,名戒香,二定香。即棍诸善恶境相,自心不
乱,名定香,三慧香,自心无碍,常以智慧观照自性,不造诸恶,虽修众善,心
不执着,敬上念下,矜恤孤贫,名慧香,四解脱香。即自心无所攀缘,不思善,
不思恶,自在无碍,名解脱香,五解脱知见香,自心既无所攀缘善恶,不可沈空
守寂,即须广学多闻,识自本心,达诸佛理,和光接物,无我无人,直至菩提。
真性不易,名解脱知见香。@
3、有僧举卧轮禅师偈日:“卧轮有伎俩,能断百思想,对境心不起,菩提
日日长。’’

o龙钦饶降巴‘大圆满心性休息'(索达吉堪布译).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2001年.第791~792页.
∞同上,第696页.
o‘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大正藏》第四十八册第353页中.
o同上,第353页中.
197
第五章禅宗思想与大圆满法

师闻之,日: “此偈未明心地,若依而行之,是加系缚。”因示一偈日:
“惠能没伎俩,不断百思想,对境心数起,菩提作么长”①
4、“不见一法存无见,大似浮云遮日面,不知一法守空知,还如太虚生闪电。
此之知见瞥然兴,错认何曾解方便,汝当一念自知非,自己灵光常显现。”@
(三)讨论
上文中《一切法大圆满菩提心普作王》提到:“修持正觉非成就,未寻自性
任运成。未觅自性无念住”及“奇哉普作王我菩提心,我无增益减损对境故,于
何莫作思维莫修习”,大圆满法最终无念住,不是一种完全顽空式的无念,而是
一种菩提心“任运成”的状态,在大圆满法正行中是一种“不加分别不思中入定’’,
是一种本净澄明的自然智慧。
而上文《坛经》提N-“无念为宗"、“念真如本性,真如即是念之体”、“自
心既无所攀缘善恶,不可沈空守寂,即须广学多闻,识自本心,达诸佛理,和光
接物,无我无人,直至菩提。真性不易,名解脱知见香"以及“不见一法存无见,
大似浮云遮日面,不知一法守空知,还如太虚生闪电……汝当一念自知非,自己
灵光常显现”。
以上二者相比,双方见解没什么差异,只是大圆满法脱噶修炼,对任运三身
光明更加注重,而六祖慧能大师更注重当下灵光显现,智慧观照,因为六祖是以
<金刚经》的“应无所住生其心”而证悟。
九、六祖慧能大师见性修持的特点
六祖引用三段净名经(又称《维摩诘所说经》)经文和金刚经、菩萨戒经,
说明他达到顿见真如本性的修持方法,而经文中所展现的修持方法与大圆满法传
承之一维摩诘居士(来自东方妙喜佛国)关系密切,六祖深受维摩诘居士影响,
以下笔者将一一讨论。
l、“善知识!摩诃般若波罗蜜,最尊最上最第一,无住无往亦无来,三世诸
佛从中出。当用大智慧,打破五蕴烦恼尘劳。如此修行,定成佛道,变三毒为戒
定慧。善知识!我此法门,从一般若生八万四千智慧。何以故?为世人有八万四
千尘劳。若无尘劳,智慧常现,不离自性。悟此法者,即是无念,无忆无着,不
起诳妄。用自真如性,以智慧观照,于一切法不取不舍,即是见性成佛道。善知
识!若欲入甚深法界及般若三昧者,须修般若行,持诵<金刚般若经》,即得见
性。”@

以上经文六祖再度说明《金刚经》的重要,如果能够了悟{:金刚经》“应无
所住而生其心”的含义,就能了解般若三昧,甚至可以了解更深的法界知识,或
修行进入法界,法界是大圆满法修行中界部探讨的唯一重点,也是口诀部修行的
归依处,法界产生三身任运果,在<六祖坛经》中,六祖对法界探讨不多,但经
文中有提到“清净法身,圆满报身,千百亿化身”,比较之下,六祖更重视当下
与人间,而经典中对法界提到最多的是‘大方广佛华严经>。

西同上,第358页上.
。同上,第356页下.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大正藏》第四十八册第350页中.
198
第五章禅宗思想与大圆满法

2、《菩萨戒经》云:“我本元自性清净,若识自心见性,皆成佛道。”《净名
经》云:“实时豁然,还得本心。”善知识!我于忍和尚处,一闻言下便悟,顿见
真如本性。是以将此教法流行,令学道者顿悟菩提。各自观心,自见本性。①
本段经文引用《维摩诘所说经》(《净名经》)“还得本心”即指自性开悟自度。
3、师示众云:“善知识!一行三昧者,于一切处行住坐卧,常行一直心是也。”
《净名》云:“直心是道场,直心是净土。”莫心行谄曲,口但说直:口说一行三
昧,不行直心。但行直心,于一切法勿有执着。迷人着法相、执一行三昧,直言:
“常坐不动,妄不起心,即是一行三昧。”作此解者,即同无情,却是障道因缘。
善知识!道须通流,何以却滞?心不住法,道即通流;心若住法;名为自缚。@
以上经文引用《净名经》“直心是道场”,指出直心好修行,专注禅修,心无
旁骛,心不住法,离相修行,而不是不起心念,可进入一行三昧,活活泼泼,大
圆满法重视虚空三身自现,不是沉空守寂,与六祖慧能大师禅法理念~致,《坛
经》中还举一例可为佐证:“有僧举卧轮禅师偈日:卧轮有伎俩,能断百思想,
对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长。师闻之,日:此偈未明心地,若依而行之,是加系缚。’’

4、祖以杖击碓三下而去。惠能即会祖意,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围,不令
人见,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
离自性。回
以上经文在描述大乘心法开悟“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与大圆满法的无住概
念类似,大圆满法是虚空无住,法界一如,。轮涅不二,修持自然智慧,顿超三身
五智任运。
5、善知识!真如自性起念,六根虽有见闻觉知,不染万境,而真性常自在。
故经(注:《净名经》)云:“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
以上经文提到《净名经》说“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这是指
无分别智分别无穷,达到证悟第一义,唯一法性、菩提自性、如来藏性,而达至
修行非常稳固。大圆满法对根本法界长期修持印证,是有法有证,光明显现如无
云晴空,三身任运空分、明分、悲分,平等对待诸法相,因此不染万境。

第二节<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顿悟真宗金刚般若修行达彼岸
法门要诀>与大圆满法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般若经》系列经典的代表作,而《顿悟真宗金刚
般若修行达彼岸法门要诀》是诠释‘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禅门著作,在八世纪
初传入吐蕃,对西藏佛教在大乘禅师摩诃衍那入藏时代(赤松德赞时代),有一
定的影响力,是禅宗修行参考书,<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修行观点与大圆满法

∞同上,第351页上.
o‘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大正藏'第四十八册第352页下.
・同上,第358页上.
o同上,第349页上.
o同上,第353页上.
199
第五章禅宗思想与大圆满法

的无住、无有、无所得相关,无住生心是很重要的修行观念,需要实修实证。
一、<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与大圆满法修行
(一)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听《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开悟,在《六祖大师法宝
坛经》中记载如下:“祖以杖击碓三下而去。惠能即会祖意,三鼓入室;祖以袈
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惠能
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①在般若第二品记载“善知识!若欲入甚深法
界及般若三昧者,须修般若行,持诵《金刚般若经》,即得见性。”⑦在行由第一
品记载:“大师常劝僧俗,但持《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即自见性,直了成佛。”@
六祖慧能大师认为他的法门是:“从一般若生八万四千智慧。何以故?为世人有
八万四千尘劳。若无尘劳,智慧常现,不离自性。悟此法者,即是无念,无忆无
着,不起诳妄。用自真如性,以智慧观照,于一切法不取不舍,即是见性成佛道。”
@因此从六祖慧能大师起,禅宗南派就以《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印心传承。特别
强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非仅以“无念”为宗,“无念”不是“无思",强调的
是“离相、无相、无住",自性清净开悟菩提空性,与大圆满法彻却修行,无念
不作意而住,觉性赤裸,无有、觉性、无自性等密切相关,彻却修行有固定的功
法偏向渐修,但禅宗顿悟禅功法活泼,不拘一格,随地取材。但是禅宗没有大圆
满法脱噶(顿超任运)看光的修行。《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内容差不多属于大圆
满法心部修行,但没有提到光明如来藏,偏向般若空性修行。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原文中与大圆满法息息相关者如下:
l、无住:无住是大圆满法修行的主要见地之一,笔者引用《金刚般若波罗
蜜经》经文来互证,经文如下:
(1)“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
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
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2)是故须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i不应住色
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若心有住,则为非住。是故佛说:
。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金刚经》中佛陀强调,应无住生心,因此即使布施
时,也不住心布施,不要有我相布施,对外境不执著色声香味触法,一切应机方
便,大圆满法修行中,龙钦饶降巴尊者在《实相宝藏论详释》一书引用《普作续》:
“无住实义自然生妙慧,一切现量无念广大要,入清静道即得平等王,不变亦无
可变离贪爱,心无取境亦无所住处。o提到心不执著外境,自然产生清净平等妙
智慧,走向解脱。这与《金刚经》看法一致。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法无住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章第二节及

m‘六祖大师法宝坛经'行由第一,宗宝编,‘大正藏》第四十八册,第349页上.
o‘六祖大师法宝坛经>般若第二,宗宝编,‘大正藏》第四十八册,第350页中.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行由第一,宗宝编,‘大正藏》第四十八册,第347页下.
o‘六祖大师法宝坛经'般若第二,宗宝编,‘大正藏》第四十八册,第350页中.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姚秦鸠摩罗什译,‘大正藏》第二十五册,第749页上.
-同上,第750页中.
o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年.第16页.
200
第五章禅宗思想与大圆满法

附录一。
2、无有:无有是大圆满法修行的主要见地之一,笔者引用《金刚般若波罗
蜜经》经文来互证,经文如下:
(1)须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说义,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
有定法,如来可说。何以故?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
所以者何?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①
(2)“世尊!如来在然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国
(3)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金刚
经》认为,一切有为法虚幻不实,法无定法,因此于法无所得。大圆满法强调自
然智慧,澄明本性观照,自然元成,同样于法无所得。有无皆放下,才是方便真
无为,而任运顿超,与《金刚经》理念一致。
龙钦饶降巴尊者在l:实相宝藏论详释》中引用《:普明续》:“唯一明点大圆满,
迷与不迷本无二,迷地自然得清净,唯一遍离悉无断,阿底见修及行持,以及果
证本无二,无有二显之迷障,见修行果之四者,本来即是自然智。“④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法无有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章第二节及
附录一第二节。
二、‘顿悟真宗金刚般若修行达彼岸法门要诀>与大圆满法修行
<顿悟真宗金刚般若修行达彼岸法门要诀》是一部撰成于先天元年(公元
712年)的禅宗文书,传入吐蕃后被译成藏文,全文纵览,清晰明了,而且日本
学者对此做过精审考订。笔者引用部分班班多杰老师翻译内容,与大圆满法修行
做比较,分析如下:
(一)一切心皆无所得的般若思想
“一切法不可得”是般若经的主旨。就是说心不住着于任何对象,不执取任
何对象,“心无所住,心无所得”,即“心空无所得”。“一切心无是,名无所处;
更不起心,名之为住而生其心乱应者,当也,看也。当无所处看,即是而生其
心也。"禅师的意思是一切心应不起是非、有无、善恶等虚妄分别的念想处,即
名无有所处。由此使心不动摇,名之日住。当没有什么处所看时,便是“生其心"。
总之,当心处在一个无是非、无动摇、无处所看时,便是“生其心’’。这个心究
竟是什么昵?居士问:“当无所处有何意义?’’禅师答道:“一切诸佛皆从无所得
到,亦是诸菩萨修法身处,亦是汝法性住处,汝看时令汝得见。”(注:亦是汝法
性住处,藏文译为:亦是汝之清净雍仲法性之住处。“雍仲"一词是苯教的专用
名称“形”字(左旋万字),象征永恒不变、坚固无摧。这一含义等同佛教的“法
性”概念。)
上文提到平常禅修时,心无住、无得、无是非、无动摇,观察法性、空性,
一切佛皆如此修行,在大圆满法中,龙钦饶降巴尊者在<大圆满心性休息》提到:

o‘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姚秦鸠摩罗什译,‘大正藏'第二十五册,第749页中.
曹同上,第749页下.
国‘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姚秦鸠摩罗什译,‘大正藏》第二十五册,第752页中.
由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年.第20页.
201
第五章禅宗思想与大圆满法

“不缘已灭未生者,何处亦无现在心,不住自性平等性,心勿寻心令清净。"q心
无住,自住平等,心勿寻心,自然清净,现在心不可得,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
不可得,三心自然清净。此处大圆满法禅修与禅宗理念一致。
居士又问:“见何物?"禅师答日:“经云:见性成佛道。”这便是典型的禅
宗“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之论说。居士又问日:“看时若(‘若’,藏文译为‘如
何’)为看?"禅师答日:“(因为是见了性,故)直当(看亦)无所处看。”居士
又问:“无所处在何处?”禅师答日:“一切心无,即是无所处。”居士又问日:
“一切心无所时可不是看空耶?"禅师又答日:“看即不着空,不看即是空。”居
士又问日:“看时不着有耶?"禅师答日:“看有所,即着有,看无所,即不演着
(‘演着’,藏文译为‘贪着’)有。”居士又问日:“看无所,可不是着无所耶?”
禅师又答日:“令无心者,看无所处,名无为法;令有心者,看有所处,名为有
法。"@禅师提到,不着虚空,空而不空,不空而空。在大圆满法修行中,龙钦饶
降巴尊者在《实相宝藏论详释》提到:“如是放下法性如虚空,无转变故无动与
不动,无合离界最胜极广博,此非言诠表示所行境,般若涌现觉性自起。”@
以虚空方便,寻求本净虚空自然智,看待万事万物,空性无执,强调明心见
性成佛,与《顿悟真宗金刚般若修行达彼岸法门要诀》禅师所提见地基本一致,
只是大圆满法除了彻却,还有脱噶修炼法,空中妙光证悟法界实相,寻求三身任
运。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法无有、无住、本净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
章第二节、第一节及附录一第二节、第六节、第三节。
(二)如来藏之特性
“居士问云;坐时看,行时看得不?禅师日:行住坐卧语笑作生活时,施为
举动,一切时中常看不住,即得。一居士问日:看时发头见何物?禅师答日:凡所
有相皆是虚妄,但静看无所处即是。居士问日:坐时威见菩萨、师僧身威,空中
闻说法声,威闻语声,与弟子授记威,赞叹弟子,此是真不。对以上所问,禅师
答日:此是大魔王欲来摄汝,莫爱着,亦是汝妄心所作。经云:若以色见我,一
切是音声(“声’’藏文译为“色”),求我空中声,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如
来者号汝自性本心,心无相。凡汝心看无所处时,即是如来心,不着一切,则名
为如,不着时,汝常看如心,即来,故称如来。汝若将如来有眼有相,凡有三十
二相。作此解,见如来时真是着魔人也。汝但熟看细看,或见屋中明,或见明中
种种物,光色黄者是眼光,或是汝身上放大光明,或眼前种种光色,并不是实。"
④以上内容是<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中“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

西龙钦饶降巴.‘大圆满心性休息》(索达吉堪布译).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2001年.第668页.
o班班多杰.<禅宗在藏传佛教前弘期的传播和对后弘期的影响:},北京:<历史研究》杂志。2008年6月.316
期第62页.此文本汉文有两种版本,一本篇幅较长,一本篇幅较短,均载黄永武主编:‘敦煌宝藏>【伯]124
册,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5年,第24~125页;‘敦煌宝藏》【伯】134册,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
1986年,第299~300页。藏译本见陈践、王尧编:‘敦煌本古藏文文书汇编》,第299页~25l页。本文采
用的是篇幅较长的版本。以下引文均在其中,故不再注明页数。从藏文译文看,两种版本的汉文本尚不足
藏译文的一半篇幅,说明汉文本不是足本.
o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祥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39页.
回班班多杰.‘禅宗在藏传佛教前弘期的传播和对后弘期的影响》,北京:‘历史研究》杂志,2008年6月.316
202
第五章禅宗思想与大圆满法

不能见如来。”强调常看不住,自心无相,自性如来。这跟大圆满法口诀部(心
髓部)不以语言文字作传承,而是意传承类似,只是大圆满脱噶法要以虚空智看
光辅助修行,最终出现虹光化现,并非着魔,而是实修实证法性自然智,出现顿
超而法报化三身任运现象。比禅师所提自性如来,运用更加宽广。
另一段文章是:“若内看时,或如云,或如烟,或如星,或如乱丝,或如火,
或似人眼,或似人头,或如树,或如水,或五色,有种种变现,皆是有相不实。
见此莫惊莫怕,白日用功,夜中共人同坐,莫独自坐,莫和睡坐,有睡即卧。或
见如深城(洞),或见如井,或见如柒(漆),或须熟看,如功用,力莫使间断。
又如夜行胧月,或如夜望青天,或清净如明月,亦不爱着,但须熟看,端坐开眼,
壹策身心,驽迩神识,了了星星,莫使朦胧和睡。”①上文与大圆满彻却法修行有
点类似,彻却法以四直断为基础,培养空性专注,观全身为微尘,而脱噶法看光
(晴朗蓝天之光),培养四灯、四相境界,最后穷尽法性。禅修出现幻相,但观
勿执,内观到外观时,出现特异神通也勿执着,由于大圆满法特重法性光明显现,
与一般禅修强调点不同,所以一般禅修法可以当作脱噶法基础入门。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法光明如来藏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章第
七节及附录一第二十三节。 癣

第三节<大乘入楞伽经>如来藏修行思想与大圆满法

北魏时代达摩祖师从南天竺(南印度)来汉土,传授教外别传,佛门正法眼
藏禅宗一脉,成为东土初祖,当时梁武帝大兴土木兴寺施僧,因为功德广大,达
摩祖师入朝时,跟梁武帝说毫无功德可言,梁武帝非禅门龙象,无法理解,祖师
后来到洛阳少室山闭关创立了少林寺,开展禅宗传承,汉地才开始有了正式的禅
宗,当时汉地已有《般舟三昧经》、<安般守意经》等禅修经典,但是对正法眼藏、
不立文字,超越四禅天以上的禅修,仍无所悉,祖师在印度时感应东土有大乘法
门传承的气象,所以一苇渡江来到中原传承法脉,一最初就以‘大乘入楞伽经》作
为印心的传承,(注:后来还有《释楞伽要义》、《二入四行说》、《血脉论》传承)。
对汉地后世禅宗“扬眉瞬目”、“棒喝”、“话机锋”等影响很大,慧可断臂传承法
脉。在众多大乘经典中<入楞伽经》融汇了大小二乘,贯通空有二宗,融合了如
来藏系和唯识派的思想,还是法相唯识宗主要经典,对佛法的精义,有很深刻的
描绘。本经跟大圆满法正行修炼息息相关,特别普贤如来佛(普贤王如来)的介
绍,更是印度大乘佛经首度出现、唯一出现,但性质上与宁玛派的普贤王如来代
表本初佛,似乎同名但功能不同。另外强调大乘心法离文字,与大圆满法早期口
诀部传承相同,而对空不空如来藏及藏识的解说,更与大圆满法对心性的认知相
同。本经对佛内证智,离分别相,独处闲静观察自觉,与大圆满法修持自然智慧
一模一样。但大圆满法更注重三身任运的功能,因为修炼虹光化身的关系。本经

期第64页~65页.
函班班多杰.‘禅宗在藏传佛教前弘期的传播和对后弘期的影响',北京:‘历史研究>杂志,2008年6月.316
期第“页~65页.
203
第五章禅宗思想与大圆满法

甚多精要见地,本节笔者只撷取与大圆满法相关的四个主要重点,讨论如下。
一、普贤如来佛(Samantabhadra)
佛言:“大慧!虽无诸法亦有言说,岂不现见龟毛、兔角、石女儿等,世人
于中皆起言说。大慧!彼非有非非有,而有言说耳。大慧!如汝所说,有言说故
有诸法者,此论则坏。大慧!非一切佛土皆有言说,言说者假安立耳。大慧!或
有佛土瞪视显法,或现异相,或复扬眉,或动目睛,或示微笑嗍呻謦教忆念动摇,
以如是等而显于法。大慧!如不瞬世界、妙香世界及普贤如来佛土之中,但瞪视
不瞬,令诸菩萨获无生法忍及诸胜三昧。大慧!非由言说而有诸法,此世界中蝇
蚁等虫,虽无言说成自事故。”回
佛陀在本段经文提出,不是一切佛国都有言语沟通表达,有言语反而容易制
造执着,造成邪慧认知,这些没有言语的佛国,诸佛如何传法昵?有一种是眼腈
瞪得大大的,直接注视传法,有时候出现特异的形象,能量神变传法,有时候眉
毛高举,横眉竖目传法,有时候眼睛动一动传法,有时候微笑传法,有时候皱眉
头传法,有时候发奇怪声音传法,有时候咳嗽传法,有时候传达意念回忆方式传
法,有时候全身动一动,这里动、那里动传法,用种种不同于地球的方式传法。
大慧菩萨,例如在不瞬(眼睛都不闭合)佛国,妙香(具有种种奇异香味)佛国,
及普贤如来佛(阴性能量阳性能量交合)佛国,这些佛国诸佛瞪眼眼皮不瞬,让
许多菩萨得到解脱及各种三昧禅味,大慧菩萨传达正法不一定靠言说,万事万物
自然流露实相、道的法则。大圆满法修炼最高阶的口诀部,以虚空太阳光为媒介,
修持法界能量,体会空性,实证修炼不靠语言文字,证悟三身脱离肉体执着,幻
化神通自然显现,对自然法则的理解靠中脉、四光脉来感受,接受佛菩萨三身教
导,也自行幻化三身,传法时一样多元运用,特别喜好某些咒音、自然音,哈哈
大笑,惊天动地,由于常在无人区,不至于惊动他人,裸露身体也不至于吓跑他
人,修“光”法脉也是非常特殊的传承,在八万四千法门中是一奇葩。
大圆满法脉以本初佛普贤王如来法界为最高依归,在《大方广华严经》中,
毗卢遮那佛为法界最高代表,但在密教中,中央毗卢遮那佛代表五方五佛的法界~
体性智,因此本初佛普贤王如来,在名相上似乎高一层级,然而目前实际修行运
用时,五方五佛中的东方阿朗佛国与西方无量光佛国,更常被使用为灵性归去处。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法普贤法界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章第十
一节及附录一第二十四节。
二、自然智
佛言:“大慧!菩萨摩诃萨依诸圣教无有分别,独处闲静观察自觉,一不由他
悟离分别见,上上升进入如来地,如是修行,名自证圣智行相。云何名一乘行相?
谓得证知一乘道故。云何名为知一乘道?谓离能取所取分别,如实而住r大慧!
此一乘道惟除如来,非外道二乘、梵天王等之所能得。”国
本经对实证佛内证智,离分别相,菩萨要独处闲静,观察自觉,才能逐步上一

。<大乘入楞伽经》卷第三,集一切法品第二之三,大周实叉难陀译,‘大正藏>第十六册,第603页上.实
叉难陀重视意译,强调简约顺畅。
。‘大乘入楞伽经》卷第三,集一切法品第二之三,大周实叉难陀译,‘大正藏》第十六册,第607页上.
204
第五章禅宗思想与大圆满法

升进入如来地,与大圆满法修持自然智慧一模一样。大圆满法使用山林、洞穴、
海边、野地、坟墓区等独处闲静,修炼彻却虚空禅,脱噶看蓝色天空光,要身口
意三要,进入本净直觉,平等无分别,逐渐产生自然智慧即本觉智光,从法性现
前到觉性增长到觉性如量到穷尽法性,都是观察自觉过程,也是一种内观,但大
圆满法更注重三身任运的功能,因为修炼虹光化身的关系。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法自然智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章第一节
及附录一第一节。
三、如来藏
(一)何者圆成自性,谓离名相事相一切分别自证圣智所行真如,大慧,此
是圆成自性如来藏心。①这段经文指出如来藏是三自性中的圆成实性,远离名相、
依他起性,遍计所执一切分别而证悟内证智,即真如佛性。大圆满法欲证悟自然
智慧就是一种内证智、本净智、真如佛性,就是自性清净如来藏。
(二)大慧,如来藏者,生死流转及是涅粲苦乐之因,凡愚不知妄着于空,
大慧,变化如来,金刚力士常随卫护,非真实佛,真实如来离诸限量,二乘外道
所不能知,住现法乐成就智忍,不假金刚力士所护。@本段经文指出如来藏者不
空,虽有如来藏,众生执着,故生死流转,苦乐相随,并寻求护法保护,不是自 乞

性佛,佛性清净、平等大悲,不是声闻乘、独觉乘所能理解的,自性自能成就无
生法忍,这是一种菩提智慧开悟具有的法乐。大圆满法知空不着空,以虚空为媒
介修炼虚空自然智,以人体四光脉为辅,修炼脱噶修炼,虹光显现,三身任运,
不求金刚力士护卫,但求解脱,五智任运,轮涅不二如假象。
(三)佛言:“大慧!谛听!谛听!当为汝说。大慧!如来藏是善不善因,
能遍兴造一切趣生。譬如伎儿变现诸趣离我我所,以不觉故,三缘和合而有果生。
外道不知执为作者,无始虚伪恶习所熏,名为藏识。……或得灭定,或得四禅, ;.

或复善入诸谛解脱,便妄生于得解脱想,而实未舍未转如来藏中藏识之名。若无
藏识,七识则灭。何以故?因彼及所缘而得生故。然非一切外道二乘诸修行者所
知境界,以彼惟了人无我性,于蕴.界.处取于自相及共相故,若见如来藏五法
自性诸法无我,随地次第而渐转灭,不为外道恶见所动,住不动地得于十种三昧
乐门,为三昧力诸佛所持,观察不思议佛法及本愿力,不住实际及三昧乐获自证
智,不与二乘诸外道共,得十圣种性道及意生智身离于诸行。是故,大慧!菩萨
摩诃萨欲得胜法,应净如来藏藏识之名。大慧!若无如来藏名藏识者,则无生灭。
然诸凡夫及以圣人悉有生灭,是故一切诸修行者,虽见内境界住现法乐,而不舍
于勇猛精进。大慧!此如来藏藏识本性清净,客尘所染而为不净,一切二乘及诸
外道,臆度起见不能现证,如来于此分明现见,如观掌中庵摩勒果。“大慧!我
为胜鬟夫人及余深妙净智菩萨,说如来藏名藏识,与七识俱起,令诸声闻见法无
我。大慧!为胜矍夫人说佛境界,非是外道二乘境界。大慧!此如来藏藏识是佛
境界,与汝等比净智菩萨随顺义者所行之处,非是一切执着文字外道二乘之所行

。‘大乘入楞伽经》卷第二,集一切法品第二之二,大周实叉难陀译,‘大正藏)第十六册,第598页上.
。‘大乘入楞伽经》卷第六,变化品第七,大周实叉难陀译,‘大正藏>第十六册,第622页下.
205
第五章禅宗思想与大圆满法

处。是故汝及诸菩萨摩诃萨,于如来藏藏识当勤观察,莫但闻已便生足想。”①上
面经文指出,如来藏是一切善与不善的主因,也能产生一切有趣的东西,若有执
着,为虚伪恶习所熏染时,就称为藏识,跟前七识结合,远离清净阿赖耶识,有
人四禅修行未脱离前七识,未达清净如来藏,就妄想自己已得解脱,其实还未脱
离已污染的藏识,这时虽已了知无我执,但尚未达到无法执,若能知道自性清净,
无我无法执,住于不动地三昧境界,并不执着三昧之快乐,而能开悟自证智(又
称为内自证智),与诸行无执着,终究解脱,大菩萨如要得到清净的修行法,应
该清净如来藏藏识,如果能达到没有藏识,就没有生灭,如来藏藏识本性是清净
的,是被客尘所污染,而不能清净,就无法现证,不能达到佛的境界,因此,如-
能将如来藏藏识清净,不被客尘所染,是真修行者,菩萨道行者所应该走的方向,
不是一切执着语言文字的修行者所能了解的,因此大慧菩萨跟诸大菩萨对被污染
的如来藏藏识及清净的如来藏,应当努力观察,不断精进了解,掌握清净如来藏。
大圆满法训练本觉自然智,是一种本净直觉,不受善恶染污,不是一种精勤的修
行,精勤修行是大圆满法前行,到了正行,感受不立一切见、不立一切修、不立
一切行、不立一切果,一切自生、自现、自显、自明、自解脱,无修自然成,非
常奇怪,自动运作,不修也在修,自性清净如来藏,常保光明,普照十方,现分
(明分)、空分(空性)、悲分(大悲)三身同时运作,是大圆满法的解脱状态,
所以不住一切曼荼罗坛城、咒语、手印、灌项、地、道、事业、法性、后天智等。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法如来藏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章第七节
及附录一第二十三节。
四、自性离文字
大慧!一切言说堕于文字,义则不堕,离有离无故,无生无体故。大慧!如
来不说堕文字法,文字有无不可得故,惟除不堕于文字者。大惹!若人说法堕文
字者,是虚诳说。何以故?诸法自性离文字故。是故,大慧!我经中说,我与诸
佛及诸菩萨,不说一字不答一字。所以者何?一切诸法离文字故,非不随义而分
别说。大慧!若不说者教法则断,教法断者则无声闻缘觉菩萨诸佛,若总无者谁
说为谁?是故,大慧!菩萨摩诃萨应不着文字随宜说法。我及诸佛皆随众生烦恼
解欲,种种不同而为开演,令知诸法自心所见无外境界,舍二分别转心意识,非
为成立圣自证处。@此段经文说佛及诸大菩萨随宜说法,不着文字,因为诸法的
本性、自性是离开文字的,看文字容易有文字障,所以佛与诸大菩萨传法常不说
一字,不答一字,因为最深的法是离开语言文字的,但是如果不方便说的话,佛
的正法就会断绝,就没有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甚至诸佛的产生,所以如来
是随众生的烦恼、种种欲望不同,而作不同的讲解,解决不同的问题,诸法是自
心产生的,烦恼是自心产生的,一无二无别,一切语言文字不可得,有无皆不执,
大圆满法正行彻却与脱噶脱离语言文字,实修实证,所以是大乘佛法至高心传,
重要法脉,虹光化身实证更非语言文字所能完全了解,这段经文更印证了越高深

∞‘大乘入楞伽经》卷第五, 乘入楞伽经刹那品第六,大周实叉难陀译,‘大正藏》第十六册,第619页
中.
。‘大乘入楞伽经》卷第五, 无常品第三之余,大周实叉难陀译,‘大正藏》第十六册,第616页上.
206
第五章禅宗思想与大圆满法

的佛法越没有文字相与语言相。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法自性、无自性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章第
六节及附录一第十八节。
小结。
如果《入楞伽经》的大慧菩萨就代表文殊菩萨思想,那么禅宗也可算是文殊
菩萨传承的一个分支,自然与大圆满法的思想见地有许多雷同。笔者长期认为禅
宗的祖师禅受到文殊菩萨极大影响,如来禅比较偏向大迦叶、阿难、菩提达摩风
格。

第四节大圆满法与禅宗思想的差异研究

前三节笔者已对禅宗传承三部经典:<六祖大师法宝坛经》、‘金刚般若波罗
蜜多经》、《大乘入楞伽经》与大圆满法修行及经典作一初步比较,以下笔者再提
两个根本差异,做个总结。
一、大圆满法正行脱噶看光法的修行,在禅宗法门内没有这个传承,在第一
章第六节,笔者已介绍脱噶修炼法,包括黑关、白关、看光法等,这种虹光化身
修炼即使整个大乘佛经也找不到传承,眼睛、心脏、大脑连接四光脉的修炼,在
古代一定讳莫如深,没有公开传承,所以祖师们才以口诀相传。在大圆满法传承
历史中,嘉饶多杰祖师是一般公认的人间初祖,他向金刚手菩萨或金刚萨缍学会
大圆满法密续(注:始于普贤王如来化身金刚持佛教导金刚手菩萨与金刚萨堙,
当时也由十二位如来一个接一个密意传承),之前并未在人间传承,与禅宗“不
立文字,教外别传”的涵义实在非常相像,因为大圆满法就是文殊菩萨(注:化
身金刚手菩萨,文殊菩萨智慧解脱的见地请参考第三章)与东方妙喜阿朗佛国酌
传承,维摩诘居士与金刚萨缍均来自此佛国,大圆满法彻却修炼部分与禅宗实修
禅法就非常接近,本净与立断,截断横流,轮涅无二,本超因果,就是一种禅修
心境,因此彻却使用四直断法,直指修炼核心,当然巴楚上师的<椎击三要》也
非常写实(参考第一章第八节),彻却禅法发展越来越活泼,方法越来越多元,
已不是古代纯粹内观的形式,对空性的印证,法界的理解,已不断掌握窍诀,直
达解脱,自在逍遥。就连彻却修持的辅助方法也越来越多元,脱噶法也一样,上
师们还使用三棱镜、水晶球做道具,辅助了解光的特性(注:水晶塔的水晶光修
炼还与大圆满法传承相关,见于第三章前言),还有白光、黑暗无光和七彩光的
特质,而圆寂虹化时常有七彩光、地震等异象,教导启迪修行。看虚空、看无云
晴空、看光是大圆满法正行,印证大乘心法所使用的极独特方法,可成就虚空自
然智、虹光化身,三身任运。
二、禅宗传承比较偏向般若空性、自性清净,不像宁玛派大圆满法传承那么
强调虚空法界光明,笔者感觉大圆满法修行跟‘大方广佛华严经>的修行强调法
界境界比较接近,当然也具有<大般涅粲经》的部分特色,例如金刚宝瓶身、如
来藏思想,由于<大方广佛华严经》对宇宙法界的描述非常详细,而大圆满法密
续对三身在法界的运作描述也特别详细,两者异曲同工,互相补足,大圆满法密
第五章禅宗思想与大圆满法

续对三身五智(或五身五智)的运作特别费心,对人体经脉、气脉明点的了解也
最深入,连中国中医都还没提到四光脉,一般印度教的典籍也没有提到,令人诧
异,由于大圆满法是一种瑜伽训练(阿底瑜伽),所以在打基础修气脉明点时,
有许多瑜伽辅助动作,禅门中只有少林武功可与此相比拟,但是拙火定不怕冷的
功夫可不是汉人容易学的,在改变体质上,宁玛派下了很大功夫,由于基础扎实,
所以炼彻却脱噶时,气脉稳定坐得住,眼光不外溢,很稳定,这些禅修功夫保证
了开悟解脱的良好基础,自然不谈证悟自然证悟,上师们会要求做好前行,培养
惊人的体能,为不定期闭关做准备,这个法脉不容易懂,所以古代时祖师们再三
交代,只能传给较好的根器,不能勉强地修大圆满法,宁玛派还有生起次第(摩
诃瑜伽)和圆满次第(阿鲁瑜伽)的修持,下等根器修了大圆满法,还有很好的
机会,在中阴身时,莲花化生到金刚萨堙东方妙喜佛国的净土,当然有些祖师目
前也强调转生西方极乐世界,无量光如来净土,各有因缘,目前全球进入普传期,
对彻却与脱噶修炼前行部分,要求比较宽松,因为大圆满法不是只靠见地,具有
各种修炼的功法,从气脉明点、中脉验相到正行,皆需投入时间修持,而习惯看
虚空,就是一种很好的辅助窍门、普传窍门,北传禅宗并未强调此功法。

2鸺
第六章其它北传佛经与大圆满法关系

第六章其它北传佛经与大圆满法关系

由于藏地在松赞干布到赤松德赞时期,已翻译大量大乘经典,主要由梵文转
译,也有汉文转译,对西藏佛教的发展,扎下深厚的根基,这些大乘经典对宁玛
派的传承祖师:无垢友大师、莲花生大士、毗卢遮那从印度时期到西藏时期,在
修行思想印证上有关键作用,宁玛派大圆满法重视实修,传人很少,不像寂护、
莲花戒弘扬的中观派及三次第论见地好入门。但是,以大乘佛法精髓混杂当时印
度密乘内外密三身五智概念及苯教部分护法神风格的宁玛派,仍以事部、行部、
瑜伽部、无上瑜伽部层层上修,依根器教导。大圆满法是无上瑜伽部的口诀心要,
大乘佛法的直接传承。特别彻却禅修法更是心印诸佛大菩萨本净思维。只是脱噶
修炼法当时实在是密宗之极密,属实修瑜伽见地,对智慧证悟的窍门,连一般讲
三脉四轮或七轮的派别也都不懂,经典也只提到明光(明体)、任运、虹化现象,
具体修行过程早期经典没有记载,连释迦佛陀在世时也没直接传承,但这并不代
表大圆满法就不是佛法,前两章已说明这是文殊师利菩萨与东方妙喜佛国的传
承。更深入地说,除了藏地传承外,更早期也具有汉地五台山的传承(注:相传
吉祥狮子、无垢友大师皆到过五台山隐居修炼),当然这也本来就是普贤王如来
的传承。笔者本章仍以主要大乘佛典印证大圆满法修行根本见地,让大家理解二
者究竟解脱思想的窍诀,在主要名相上没有任何差别,大圆满法正行,是完全不
同于一般人对密宗修持印象,不使用手印、咒语、唐卡图像等身口意三密加持,
而以法界平等、虚空自然智、三身任运为追求鹄的。由于可用于印证的经典众多,
本章只选用七部代表性佛典作讨论互证,其余部分经典研究成果请参见附录三。

第一节从阿毗达磨大乘经(大乘阿毗达磨契经)谈起

一、大圆满法的理论根据在‘阿毗达磨大乘经>
班班多杰老师在《藏传佛教智慧境界》一书中提到本部法(大圆满法)的理
论根据在《阿毗达磨大乘经》中∞。龙钦饶降巴尊者在《宗派藏》中引用了此经
中的颂文:“无始时来界,一切法等依,有此有诸趣,证佛果得涅榘(笔者注:
及涅粲证得)"。本经原文已不存在,目前可从<成唯识论》卷第二、第三以及《摄
大乘论本》卷上,本所知依分第二及‘摄大乘论释》所知依分第二之一以及<究
竟一乘宝性论》卷第四,无量烦恼所缠品第六,找到此相关颂文。经文如下:
(一)云何应知此第八识离眼等识有别自体,圣教正理为定量故,谓有大乘
阿毗达磨契经中说:“无始时来界,一切法等依,由此有诸趣,及涅椠证得。"o
(二)此中最初且说所知依,即阿赖耶识,世尊何处说阿赖耶识名阿赖耶识。
谓薄伽梵于阿毗达磨大乘经伽他中说:“无始时来界,一切法等依,由此有诸趣,
及涅巢证得。"即于此中,复说颂日:由摄藏诸法,一切种子识,故名阿赖耶,

m班班多杰.<藏传佛教智慧境界》.台北:大干出版社,第69页.
o‘成唯识论’卷第三,护法等菩萨造玄奘罩,‘大正藏>第3l册。第14页上. 一 .

209
第六章其它北传佛经与大圆满法关系

胜者我开示。①
(三)论日:此中最初且说所知依,即阿赖耶识。世尊何处说阿赖耶识名阿
赖耶识,谓薄伽梵于阿毗达磨大乘经伽他中说:“无始时来界,一切法等依,由
此有诸趣,及涅粲证得。”@
(四)以诸佛如来有三种身得名义故,此五种喻能作三种佛法身因,以是义
故说如来性因,此以何义?此中明依性有诸道性义以为因义以是义故,经中偈言;
“无始世来性,作诸法依止,依性有诸道,及证涅桀果。”@《究竟一乘宝性论》
中将“由此有诸趣”翻译成“依性有诸道",此外“无始时来界’’翻译成“无始
世来性”,原文提到如来法身之性诸众生藏,特别强调如来藏自性而非法界法性,
但同样强调平等性。与《成唯识论》、《摄大乘论本》、《摄大乘论释》论述重点不
同。所以龙钦饶降巴尊者在《宗派藏》中没有引用《究竟一乘宝性论》的内容。
但在《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引用《究竟一乘宝性论释》提到:“无始终时界,
乃为诸法处,具此故显现,众生与涅椠。”解说阿赖耶如镜子,及阿赖耶识如镜
之明清分,五根识(五蕴)如显现影像。④在解说阿赖耶识时,兼论如来藏自性
光明为人人具有的特质,与法界的平等性异曲同工。
二、平等法界与大圆满法自然智慧
上文提到的“一切法等依",是大圆满法修行虚空自然智达到的心境,尊者
特别强调平等法界,这也说明本初之体一“自然智慧’’即无偏无私,此自然智的
本体空分像虚空一样,本性明分像日月一样,大悲周遍分像光芒一样。此三者体
性无别之三身智慧本性,住于常恒而无变异之界中。这是说自然智慧的本体空分
是法身,本性光明分是报身,大悲周遍分是化身。这三身在本性自然智慧中本来
具足,三界有情众生于业力所蔽颠倒迷惑,对此所依的实相,即自然智不能如实
了知,所以遭受苦乐等种种轮回之苦。@上文又提到的“由此有诸趣,及涅粲证
得",因为平等对待诸法,所以诸法也就多元发展,应众生不同根器,修行不同
的法脉,都可以证得涅粲,而大圆满法正行修持彻却与脱嘎法非常独特,有关虹
光化身,一般佛经都没有记载,但其见地却是大乘心法,文殊菩萨、金刚萨缍心
传,非常纯正的大乘佛法,当时尊者怕一般修行人不了解这个法脉,妄加批判,
所以特别引用《阿毗达磨大乘经》中这四句经文,来验证诸法平等(注:当时有
些学者认为大圆满法不是佛教的传承),平等是佛法的精髓。尊者有关平等、平
等法界、本性光明、大悲周遍、三身化现的见解请参考第二章第七节、第九节、
第八节及附录一第七节、第二十六节、第三十一节、第二十五节有更详细的叙述。

西‘摄大乘论本》卷上,无著菩萨造玄奘译,所知依分第二,‘大正藏》第3l册,第133页中.
。‘摄大乘论释》卷第一,世亲菩萨造玄奘译,所知依分第二之一,‘大正藏'第3l册,第324页上、382
页.
・‘究竟一乘宝性论’卷第四,无量烦恼所缠品第六,后魏勒那摩提译,‘大正藏》第三十—册,第838页
下.
回龙钦绕降巴‘大圆满心性休息》(索达吉堪布译).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2001年.第204页.
o龙钦绕降巴.‘七宝藏论・宗派藏》(班班多杰译).四川:德格印经院藏文木刻版,第128页.
210
第六章其它北传佛经与大圆满法关系

第二节从‘大佛顶首楞严经>谈起

一、虚空藏菩萨修行
在楞严经中第五卷,释迦摩尼佛问诸大弟子们,讲讲如何修行圆通法门以及
方便进入三摩地境界的方法,当时虚空藏菩萨讲解如何在定光佛所明心见性开悟
的过程,这跟大圆满法的彻却禅修有很大的关联,虚空自然智是大圆满法菩提成
就的关键。
经文如下:“世尊普告众中诸大菩萨,及诸漏尽大阿罗汉,汝等菩萨及阿罗
汉,生我法中得成无学,吾今问汝最初发心悟十八界谁为圆通,从何方便入三摩
地?虚空藏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与如来定光佛所得无边身,
尔时手执四大宝珠,照明十方微尘佛刹化成虚空,又于自心现大圆镜,内放十种
微妙宝光,流灌十方,尽虚空际诸幢王刹,来入镜内涉入我身,身同虚空不相妨
碍,身能善入微尘国土,广行佛事得大随顺,此大神力由我谛观,四大无依妄想
生灭,虚空无二佛国本同,于同发明得无生忍,佛问圆通我以观察虚空无边入三
摩地,妙力圆明斯为第一"。回
虚空藏菩萨在密教在日本都是很重要的贤劫十六尊菩萨之一,跟文殊师利菩
萨一样,对修行人的空性智慧解脱,有很大的加持跟启发。
大圆镜智表示法性、自性圆融,由于身化虚空微尘,身同虚空不相妨碍,能
自由自在穿透法界诸佛国,三界无碍。自心放光灌溉十方佛土,更与大圆满法脱
噶虹光成就异曲同工。大圆满法的虚空三会合修炼法,及内观肉体虚空气泡法、
全身眼睛法、五色光芒相应法与虚空藏菩萨内放十种微妙宝光,光照慈悲渡世,
没有什么差别,因此笔者特别介绍与大圆满法修行比较。
二、空如来藏
阿难困于摩登伽女,如梦似幻,文殊菩萨救护。在本经卷四中,阿难“白佛
言:世尊,如佛说言,因地觉心欲求常住,要与果位名目相应,世尊如果位中菩
提、涅粲、真如、佛性、庵摩罗识、空如来藏、大圆镜智,是七种名称谓虽别,
清净圆满体性坚凝,如金刚王常住不坏。若此见听离于暗明、动静、通塞、毕竟
无体,犹如念心离于前尘本无所有,云何将此毕竟断灭以为修因,欲获如来七常
住果?世尊!若离明暗见毕竟空,如无前尘念自性灭,进退循环微细推求,本无
我心及我心所,将谁立因求无上觉?如来先说:湛精圆常,违越诚言终成戏论,
云何如来真实语者?惟垂大慈开我蒙倍”。回这里阿难执着因地果位,又对空性无
自性不胜明了,心性如何湛精圆常昵?不知中道是非常非断、性净妙常;是真空
妙有;是明光赫赫。阿难不知自性法眼如何清明?此处正在说明大圆满法的空分、
明分及如来藏自性清净妙用无边,甚至具有佛陀的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回

西‘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五,‘大正藏>第19册,第125、127页下.
o‘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四,‘大正藏》第19册,第123页下.
・‘佛说法乘义决定经》,金总持等译,‘大正藏》第17册,第658页中.“云何四无所畏.佛言。所谓正
等觉无畏。佛于正觉。诸法等觉。诸法皆悉了知。心无所畏故。诸天魔梵。沙门婆罗门.天人阿修罗等。
皆悉恭敬。漏尽智无畏.如来诸漏欲染烦恼。皆已尽故。住安隐地。无有惊怖。于大众中。作师子吼。梵
2ll
第六章其它北传佛经与大圆满法关系

的功能,甚至法、报、化三身自现的特色。众生在生灭法中打滚,不知超越因果
修行法则。佛陀大悲,慈心看护阿难回答说:“以诸众生从无始来。循诸色声逐
念流转。曾不开悟性净妙常。不循所常逐诸生灭。由是生生杂染流转。若弃生灭
守于真常常光现前。尘根识心应时销落。想相为尘识情为垢二俱远离。则汝法眼
应时清明。云何不成无上知觉"。∞虚空如来藏是大圆满法修行的根本见地,上文
中庵摩罗识是指清净未染着的阿赖耶识,佛法早期以法性、法界、空性菩提、涅
檠谈论心性慢慢演变佛性、如来藏、阿赖耶识讨论自性与神我的差别,无自性、
缘起性空、法性不灭、实修印证一直是修行的主轴。大圆满法阿底瑜伽相应也是
走实修实证风格,只是增加使用中脉、四光脉辅助修行,相关资料及龙钦饶降巴
尊者的看法请参考第二章第十节及附录一第十九、三十三节。
三、文殊师利菩萨谈平等
大圆满法很注重平等法界,上等根器、中等根器、下等根器都有解脱修行的
方法,也注重中阴及三界解脱。平等修行五身五智或三身五智。本经卷六提到:
二十五位菩萨及阿罗汉已说完最初成道的方便,佛陀请周游各佛国的文殊师利法
王子谈谈总结心得,印证修持。经文如下:“于是如来告文殊师利法王子。汝今
观此二十五无学诸大菩萨及阿罗汉。各说最初成道方便。皆言修习真实圆通。彼
等修行实无优劣前后差别。我今欲令阿难开悟。二十五行谁当其根。兼我灭后此
界众生。入菩萨乘求无上道。何方便门得易成就。文殊师利法王子奉佛慈旨。即
,。
从座起顶礼佛足。承佛威神说偈对佛”。@文殊菩萨表现无分别智对各法门一一启
迪,其中一段经文是:“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有漏微尘国,皆从空所生,
沤灭空本无,况复诸三有,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圣性无不通,顺逆皆方便,
初心入三昧,迟速不同伦’’。固因为“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所以各个法门
皆能究竟解脱,而且顺修、逆修都可以,只是时间长短不同罢了。本经特别推崇
观音法门,“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表示南赡部洲众生自性清净解脱是最重
要的关键,“我亦从中证,非唯观世音"。当然,将观音法门解释成只听声音、海
潮音而开悟有些争议。音,咒语音、自然音是宇宙的波动,是佛教显、密宗包括
宁玛派常用的修行辅助方法,连印度教各派别包括各类瑜伽修炼一样通用。对打
通脉轮启发智慧有很大的帮助。文殊菩萨对大圆满法的修炼影响很大,详情请参
考第三章第一节《圣妙吉祥真实名经》的讨论。

释诸天转轮圣王。尊重赞叹。出障道无畏。如来通达三乘圣道。于一切法.无有障碍故。心无所畏。诸天
魔梵.沙门婆罗门等。皆悉恭敬。出苦道无畏。如来于无数劫。修习善法.乃能决定出离苦道。诸天魔梵.
沙门婆罗门等。皆悉恭敬佛告比丘.如是名为四无所畏.”(四_无畏即正等觉无畏、漏尽智无畏、出障道无
畏、出苦道无畏)
o‘佛说法乘义决定经》,金总持等译,‘大正藏>第17册,第658页中.。云何如来十八不共法.佛言.
所谓如来无误失。无卒暴语。无种种想。无不定心。无忘失念。无不择舍欲。无减念。无减精迸。无减定。
无减慧。无减解脱。无减(知见)、身业随智慧行。语业随智慧行。意业随智慧行。知过去世无著无碍。知
未来世无著无碍。知现在世无著无碍。佛告比丘。如是名为十八不共法.”(笔者注:原经文有误,少“知
见”二字。)
o‘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四,‘大正藏》第19册,第123页下.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六,‘大正藏>第19册,第129页下.
o同上,第129页下.
212
第六章其它北传佛经与大圆满法关系

第三节如来藏系的<胜量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胜篁
经》)、<大方广如来藏经》(<如来藏经》)、<佛说不增不减经>与大圆
满法

《胜鬓经》、《如来藏经》、《佛说不增不减经》是如来藏缘起说的代表,大圆
满法修行与自性清净光明如来藏关系密切,第一世敦珠法王(不败尊者)还专门
针对如来藏做解说造论:《狮子吼广说如来藏》①,第二世敦珠法王弟子,谈锡永
上师认为宁玛派以如来藏为基础,形成大中观见地,他还立论着书②,敦珠法王
这个传承,对如来藏的内涵颇有研究,并大力弘扬。台湾印顺法师@,以及萧平
实居士④等人皆有专门著作讨论。在《入楞伽经》中,对如来藏的讨论参见论文
第五章第三节,另参考第二章第七节光明如来藏及附录一第二十三节。
以如来藏代表清净佛性、真如、清净阿赖耶识(庵摩罗识)是众生平等,成
佛基础,有修行过程将身上污垢清除干净的意思,也有回复原本清净的意思,无
明烦恼覆盖,才产生痛苦执着。外面的假象、幻相令众生执着贪、嗔、痴、慢、
疑五毒,自性清净五毒自消除。因此虚空如来藏是转依的关键。以下笔者引用几
段如来藏经文与大圆满法修行比较:
(一)此如来藏相应法,若智菩萨能思惟,一切有情胜法性,速疾觉悟自然
智。@这段经文指出修持如来藏(一说大中观见),可以快速证悟法界法性,本净
自然智慧。自然智慧是大圆满法根本修炼。因此早期如来藏修持即是大圆满法修
炼。
(--)圣谛者说甚深义,微细难知,非思量境界,是智者所知,一切世间所
不能信,何以故,此说甚深如来之藏,如来藏者,是如来境界,非一切声闻缘觉
所知,如来藏处,说圣谛义,如来藏处甚深故,说圣谛亦甚深,微细难知,非思
量境界,是智者所知,一切世间所不能信。@上段经文指出如来藏是如来境界,
不是一般声闻缘觉所能知道的,众生皆具有如来藏,是开悟者知道的,一般人不
能理解。正如同大圆满法正行,一般人也不能理解。
(三)世尊,有二种如来藏空智,世尊,空如来藏,若离若脱若异,一切烦
恼藏,世尊,不空如来藏,过于恒沙不离不脱不异不思议佛法,世尊,此二空智,
诸大声闻,能信如来,一切阿罗汉辟支佛,空智于四不颠倒境界转,是故一切阿
罗汉辟支佛,本所不见,本所不得,一切苦灭,唯佛得证,坏一切烦恼藏,修一
切灭苦道。o上段经文指出阿罗汉辟支佛不能了知如来藏的本质,如来藏有两种

西谈锡永、邵颂雄.‘如来藏二谛见—不败尊者说如来藏>(谈锡永、邵颂雄译).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
2007年.
西谈锡永.‘四重缘起深般若'.台北:全佛文化出版社, 2005年.
o印顺.‘如来藏之研究>.台湾新竹:正闻出版社, 1981年.
国萧平实.‘真实如来藏>.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 2005年.
・‘大方广如来藏经》,‘大正藏)第十六册.第464页下.
o‘胜矍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胜矍经》),如来藏章第七.宋求那跋陀罗译.‘大正藏’第十二册.第
221页.
。‘胜鬟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胜矍经>),空义隐覆真实章第九.宋求那跋陀罗译.‘大正藏>第十
二册.第221页.
213
第六章其它北传佛经与大圆满法关系

空智显现,空如来藏与不空如来藏,空如来藏一切烦恼不能覆盖,不空如来藏显
现一切妙法,如菩萨道的行为,不离佛法正行。大圆满法正行参考这个见地而修
持。

(四)世尊,如来藏者,是法界藏,法身藏,出世间上上藏,自性清净藏,
此性清净,如来藏而客尘烦恼上烦恼所染,不思议如来境界,何以故?刹那善心
非烦恼所染,刹那不善心亦非烦恼所染,烦恼不触心,心不触烦恼,云何不触法,
而能得染心,世尊,然有烦恼有烦恼染心,自性清净心而有染者,难可了知,唯
佛世尊,实眼实智,为法根本,为通达法,为正法依,如实知见。①上段经文指
出众生具有如来藏自性清净,常为客尘烦恼所覆盖,产生种种烦恼,这种自性清
净性非为善非为不善,可保持不执着,没有染着,如法界虚空本性,平等清净。
(五)舍利弗。一切声闻缘觉所有智慧。于此义中唯可仰信。不能如实知见
观察。舍利弗。甚深义者即是第一义谛。第一义谛者即是众生界。众生界者即是
如来藏。如来藏者即是法身。圆本段经文指出众生的法身就是如来藏的显现,人
人都具有此法性。
(六)善男子!如来以佛眼,观察一切有情如来藏,令彼有情欲、嗔、痴、
贪、无明、烦恼藏,悉除遣故而为说法;由闻法故则正修行,即得清净如来藏。
善男子!如来出世若不出世,法性法界一切有情,如来藏常恒不变。@
上段经文指出,众生闻法正确修行,会获得清净如来藏,可除去一切无明、
贪、嗔、痴、欲、烦恼障,获得解脱。不管如来出不出世,一切众生都具有如来
藏。大圆满法依此见地修行,可获得最终解脱任运之果。此外,在<大方广如来
藏经》后面经文中,还举了九个例子比喻光明如来藏,在《究竟一乘宝性论》卷
四中也引用这九个例子,九喻如下:(1)萎莲中佛;(2)蜂腹中蜜;(3)果骰中
实;(4)粪秽中金;(5)地藏中宝;(6)种子中芽;(7)破衣中(宝石)像;(8)
丑女中胎;(9)泥模中(金)像。表示如来藏的珍贵性,众生正确修行可以将其
显露出来,大圆满法正行同样珍惜如来藏的见地。大圆满法与大乘佛法皆重视清
净如来藏的功能,只是大圆满法比较强调智慧与光明的运用,而大乘佛法重视清
净法界身,强调如来藏平等性,人人具有如来藏。

第四节从<中论・观业品入‘中论・观涅粲品>谈起

一、本超因果(中论・观业品)
业住至受报,是业即为常,若灭即无业,云何生果报。回
虽空亦不断,虽有亦不常,业果报不失,是名佛所说。@
若言业决定,而自有性者,受于果报已,而应更复受,若诸世间业,从于烦

m<胜鬟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胜鬟经》),自性清净章第十三.宋求那跋陀罗译.‘大正藏》第十二
册.第222页.
o‘佛说不增不减经》,元魏菩提流支译, ‘大正藏》第十六册,第467页上.
o‘大方广如来藏经》,唐不空译.‘大正藏》第十六册.第461页.
毋‘中论》卷第三,观业品第十七,龙树菩萨造,姚秦鸠摩罗什译,‘大正藏》第三十册第22页上.
o同上,第22页下.
214
第六章其它北传佛经与大圆满法关系

恼生,是烦恼非实,业当何有实。①
业不从缘生,不从非缘生,是故则无有, 能起于业者,无业无作者,何有业
生果,若其无有果,何有受果者。@
变化人所作,是则名为业,诸烦恼及业, 作者及果报,皆如幻与梦,如炎亦
如向。@
小结:中观派认为业及果报都是空幻不实的,修菩提般若波罗蜜空性时,不
执着累世业报,放下屠刀愿力自成佛,修行之前,变化人(假我)所作一切事情,
是无知虚妄的,有一天觉悟了努力修行,以前所造恶业,将逐渐不影响修行者,
甚至完全不影响修行者。所以修行的关键也是因果的关键,在于当下善念、菩萨
心修行,因果的成熟不影响修行人的心境,不执着恶报与善报,一切只是演戏的
大幻化网,看清楚了就能脱离束缚。大圆满法能够即身成就虹光化身,所谓当世
成佛,就是看清了如来藏本性清净,业报如幻。辅助有效窍诀的修行,利用打通
中脉及四光脉成就,达到身如微尘,光明普照十方,法报化三身虹光,任运无穷。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法本超因果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章第五

二、轮涅釉虚空(中论・观涅椠品)
节及附录一第十五节。

无得亦无至,不断亦不常,不生亦不灭,是说名涅粲。④
受诸因缘故,轮转生死中,不受诸因缘,是名为涅粲。@
如来灭度后,不言有与无,亦不言有无,非有及非无,如来现在时,不言有
与无,亦不言有无,非有及非无。@
涅椠与世间,无有少分别,世间与涅粲,亦无少分别。o
涅巢之实际,及与世间际,如是二际者,无毫厘差别。∞
一切法空故,何有边无边,亦边亦无边,非有非无边,何者为一异,何有常
无常,亦常亦无常,非常非无常,诸法不可得,灭一切戏论,无人亦无处,佛亦
无所说。回
以上经文指出,大乘佛法涅粲观,视轮回涅粲没有什么差别,中观派空性般
若波罗蜜修持,对生死假象以无分别智平等看待,依十二因缘,缘起缘灭,无执
无住,一切皆方便。大圆满法正行传承大乘心法,平等对待轮回涅巢,不惊不怖,
以虚空自然智悟万法本源,从自性清净修行,到达无自性法界圆融。彻却本净禅
修,立断止观,脱噶虹光任运,三界如如,真空妙有,法界邀游。五智显五身,
光照寰宇。

o同上,第23页上.
o同上,第23页中.
・同上,第23页下.
9‘中论'卷第四,观涅榘品第二十五,龙树菩萨造,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大正藏'第三十册第34页
下.
・同上,第35页中.
・同上,第35页下.
o同上,第36页上.
o同上,第36页上

・同上,第36页中.
215
第六章其它北传佛经与大圆满法关系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法轮涅无二如虚空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
章第五节及附录一第十六节。

第五节从<禅法要解>及三解脱门的空三昧谈起

一、消融
在《禅法要解》中提到:“云何当知得一心相,答日:心住相者身软轻乐,
嗔恚愁忧诸恼心法皆已止息,心得快乐未曾所得胜于五欲,心净不浊故身有光明,
如清净镜光现于外,如明珠在净水中光明显照,行者见是相己心安喜悦。"①
此外,龙钦饶降巴尊者在《四法宝鬓》提到要言之,无论作何修持,都须我
执自然消融,及能清净法身境界之妄念。能如是善巧修持,即能除道上妄心。@
当禅修时达到粗身消融时,会出现身软轻乐,除去妄念,显现身中光明,此

即大圆满法修行明分的表现,在彻却阶段就可显现。
二、虚空定
在<禅法要解》中提到:“若行者欲求虚空定,当作是念,色是种种众苦具,
如鞭杖割截杀害饥寒老病苦等,皆由色故,思惟如是则舍离色得虚空处,问日,
行者今以色为身,云何便得舍离,答曰,诸烦恼是色因缘,又能系色,是烦恼灭
故则名离色,复次习行破色虚空观法则得离色。”@另外又提到:“内外虚空同为
一空,是时心缘虚空无量无边,便离色想安隐快乐,如鸟在瓶瓶破得出,翱翔虚
空无所触碍,是名初无色定。”@第四禅无苦无乐无忧无喜。无出入息。诸圣所住
快乐安隐……若行者住于第四禅。依四如意分。一心摄念观身。处处虚空如藕根
孔。@
而龙钦饶降巴尊者在<实相宝藏论祥释》提到:“其内部之虚空,如天窗空
阔,与虚空相并而住。眼根清澄,犹如天窗,觉性亦成澄彻,二者相联系。当舍
去躯壳时,此三者则无有差别,混合于一元成之中,如室坏灭,外内中三种虚空
混合为一。刀@
另外在《句义宝藏论广讲》提N-“《声应成续》云:‘界有内外之分别,外
者认为无云空,内界即是炬光道。’由于觉性专注于外境虚空,故现起彼之清净
空明之证境,与之相应此则说为虚空。"o虚空定是大圆满法彻却修行的关键,也
是脱嘎法的基础。两者禅修异曲同工。
三、大悲
在《禅法要解》中提到:“行者依宿命智入无常空。观一切诸法皆空无常。
而众生颠倒故着。为是众生故而生悲心。行是悲心。渐渐得成大悲。得大悲已。

毋‘禅法要解》卷上,姚秦鸠摩罗什等译,‘大正藏》第十五册,第287页中.
o龙钦饶降巴.<四法宝矍>(谈锡永导读).台北:全佛文化.1999年.第161~163页.
・‘禅法要解》卷下,姚秦鸠摩罗什等译,‘大正藏》第十五册,第292页下.
o同上,第293页.
o同上,第295页.
o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祥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111页.
o龙钦饶降巴.<句义宝藏论广讲》(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162~163页.
216
第六章其它北传佛经与大圆满法关系

。I力渚佛念是菩萨赞叹其德。是名宿命神通。”o
此外,龙钦饶降巴尊者在《句义宝藏论广讲》提到:《第六界续》中说:“一
切所之尽皆知,所谓大悲即本智,能知化机之意乐。”《应声成续》中说:“对彼
称为尽所有,由此智知化机心,通晓利他之事业。亦能了悟法本性。"圆
因此,由于本觉智慧产生大悲心,能通晓利他事业,应机教导众生,两者观
点一致。
四、兰解脱门
《如来庄严智慧光明入一切佛境界经》中提到:“言如来者名为实语,言实
语者名为真如,言真如者名为如实,言如实者名为我,言我者即是不二,不二义
者即是菩提,菩提者名为觉,觉者入三解脱门智,智者,入三世平等一切法智,
言义者,于一切法无差别义。”@
此外,‘入楞伽经》中提到:“以不分别一切相者,而能入空.无相.无愿三
解脱门名为解脱。"@在大圆满法中修持虚空、无相、无愿是无有、无住、平等、
无分别智、无自性的特质
龙钦饶降巴尊者在《实相宝藏论详释》中提出:“证悟空明法性之虚空,解
缠觉性无碍大平等,执心不缚超一切思虑,一切均等密意一界转,根安乐中心安
相融合,外内一味菩提心境中,即见穷尽实相之法性。”囝与三解脱门空、无相、
无愿观念近似,大圆满法依菩提心觉悟法性、空性、无住、无勤自然住、烦恼自
解脱、自性清净、无自性等等,就是一种三解脱门思想,修持直到穷尽法性为止,
为究竟之果。

第六节‘妙法莲华经>与大圆满法

一、自然智(大圆满法修行培养的基础)
“舍利弗!若有众生,内有智性,从佛世尊闻法信受,殷懋精进,欲速出三
界,自求涅桀,是名声闻乘,如彼诸子为求羊车出于火宅;若有众生,从佛世尊
闻法信受,殷憨精进,求自然慧,乐独善寂,深知诸法因缘,是名辟支佛乘,如
彼诸子为求鹿车出于火宅;若有众生,从佛世尊闻法信受,勤修精进,求一切智、
佛智、自然智、无师智,如来知见、力、无所畏,愍念、安乐无量众生,利益天
人,度脱一切,是名大乘,菩萨求此乘故,名为摩诃萨,如彼诸子为求牛车、出
于火宅。”@上面经文提到,大乘佛法菩萨勤修精进,自求一切智、佛智、自然智、
无师智,脱离火宅痛苦,自然智慧产生无师智、佛智、一切智。
另在<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也提到:“如来清净藏,永离诸分别,体具
恒沙德,诸佛之法身。住真无漏界,清净解脱身,寂灭等虚空,法性无来去。佛

∞‘禅法要解’卷下,姚秦鸠摩罗什等译,‘大正藏>第十五册,第296页.
蕾龙钦饶降巴‘句义宝藏论广讲》(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460页. ~ 一

・‘如来庄严智慧光明入一切佛境界经》卷下, 元魏昙摩流支译,‘大正藏)第十二册,第245页.
回‘入楞伽经’卷第六,卢迦耶陀品第五,元魏菩提留支译,‘大正藏》第十六册,第547页下.
蕾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年.第74页.
o‘妙法莲华经>卷第二,譬喻品第三, 后秦鸠摩罗什译, ‘大正藏》第九册,第13页.
217
第六章其它北传佛经与大圆满法关系

现三界中,不生亦不灭,此界及他方,湛然常不动。平等真法界,佛与众生如,
非断亦非常,大悲恒不尽。诸佛法性身,本觉自然智,是真胜义谛,唯佛方证知。"
①上面经文最后提到“本觉自然智,是真胜义谛”,是只有佛才知道的智慧。自然
智是大圆满法修炼追求的目标,一切法、功德的基础,且具有十无有自性。虚空
中十种自性者:1.正见;2.三昧耶;3.灌顶;4.曼荼罗;5.地;6.道;7.事业;8.
智;9.果;10.法性。通达此十无有,即是大圆满之见。
龙钦饶降巴尊者在《实相宝藏论详释》提到:“满欲摩尼珍宝之法晃,不须
勤行一切皆自生,自然智慧变现众欲德,总摄一切根本菩提心,无有合离无二菩
提心,无有自他平等性法界。’’@自然智慧总摄一切菩提心,能了悟平等法界。
又提到:“如是身语意三密,为自然智觉空智慧,无有所作之法性,本来清
净,而住于本净元成大空明之中。’’并引用《直接指示》:“金刚身之自性故。住
于不变不坏体,莲华语之自性故,住于不遮不灭心,法轮意之自性故,住于无念
大静虑。”@这里提到自然智慧觉悟虚空智、法性清净,安住于明空本净双运,自
然元成,与《妙法莲华经》、《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见地一致。
请参考第二章第一节及附录一第一节龙钦饶降巴尊者自然智慧见解以及相
关佛经。
二、菩提心
“文殊师利言:有娑竭罗龙王女,年始八岁,智慧利根,善知众生诸根行业,
得陀罗尼,诸佛所说甚深秘藏,悉能受持。深入禅定,了达诸法,于刹那顷发菩
提心,得不退转,辩才无碍。慈念众生、犹如赤子,功德具足,心念口演,微妙
广大,慈悲仁让,志意和雅,能至菩提。"④这里菩提代表究竟智慧开悟解脱,在
大圆满法中,菩提代表开悟自然智慧,龙钦饶降巴尊者在<实相宝藏论详释》中
引用<普作续》:“啊呀!大萨缍!菩提心者乃为壬中王,普作则由菩提心来作,
菩提心外余外则无作,菩提心者本来无谬误,既是无缪不可谈真伪,超越因果缘
起与勤修,若尚不明作毕离勤行,不但不成勤修能所等,较此再无更大菩提障,
无住无念全无密意故,自然住于无念平等境,本已作毕不起勤行心,于大乐众随
何而安住,此即成就诸法之心要。”@强调菩提心证悟是多么的重要,与<妙法莲
华经》理念相同。
请参考第二章第九节及附录一第二十七节龙钦饶降巴尊者菩提心见解以及
相关佛经。
三、无有
“诸善男子!如来所演经典,皆为度脱众生,或说己身、或说他身,或示己
身、或示他身,或示己事、或示他事,诸所言说,皆实不虚。所以者何?如来如
实知见三界之相,无有生死、若退若出,亦无在世及灭度者,非实非虚,非如非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二十一,幻喻品第二十六,唐般若译,‘大正藏》第八册,第660页.
。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年.第125页.
簟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年.第139页.
西‘妙法莲华经》卷第四,五百弟子受记品第八,后秦鸠摩罗什译, ‘大正藏)第九册,第35页.
o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祥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50-"51页.
218
第六章其它北传佛经与大圆满法关系

异,不如三界见于三界,如斯之事,如来明见,无有错谬。以诸众生有种种性、
种种欲、种种行、种种忆想分别故,欲令生诸善根,以若干因缘、譬喻、言辞种
种说法,所作佛事,未曾暂废。如是,我成佛已来,甚大久远,寿命无量阿僧祗
劫,常住不灭。”①这段经文指出三界无有生死,轮涅不二,佛陀成佛己久,常住
不灭,寿命不可限量。这跟大圆满法轮涅不二看法一致。
“能安乐说。又复不行,上中下法,有为无为,实不实法,亦不分别,是男
是女。不得诸法,不知不见,是则名为,菩萨行处。一切诸法,空无所有,无有
常住,亦无起灭,是名智者,所亲近处。颠倒分别,诸法有无,是实非实,是生
非生。在于闲处,修摄其心,安住不动,如须弥山。观一切法,皆无所有,犹如
虚空,无有坚固。不生不出,不动不退,常住一相,是名近处。”圆这段经文指出
菩萨行处,以虚空观一切法,皆无所有,不住不灭,亦不分别,不动不退。这跟
大圆满法法界虚空观,一切无有理念一致。
龙钦饶降巴尊者在《实相宝藏论详释》引用<普作续》提N-“对于诸佛实
义所安名,我却不识佛陀是真有,有谁能见佛陀是真有,法性界中觅佛不可得,
勿求见佛悟自心无作,求见无有自心本明显,实体不现本性大周遍,真实本性即
是此显现。"@
请参考第二章第二、五节及附录一龙钦饶降巴尊者无有、轮涅不二见解以及
相关佛经。
四、平等
“当于一切众生起大悲想,于诸如来起慈父想,于诸菩萨起大师想,于十方
诸大菩萨,常应深心恭敬礼拜。于一切众生,平等说法,以顺法故,不多不少,
乃至深爱法者,亦不为多说。一国上面经文指出对众生应机说法、平等说法,这个
平等性在大圆满法中也非常强调,特别法界法性平等。
龙钦饶降巴尊者在<实相宝藏论详释》提N-“对于凡有显现一切法,皆是
自性无生所加持,无住无灭而是元成故,j丞离缘虑有无本清净,法性即在大圆满
平等。”@印证大圆满法性平等。
请参考第二章第七节及附录一第七节龙钦饶降巴尊者平等见解以及相关佛
经。
五、虚空
“我于是娑婆世界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已,教化示导是诸菩萨,调伏其心,
令发道意。此诸菩萨,皆于是娑婆世界之下、此界虚空中住;于诸经典,读诵通
利,思惟分别,正忆念。阿逸多!是诸善男子等,不乐在众多有所说;常乐静处,
憨行精进未曾休息;亦不依止人天而住。常乐深智,无有障碍,亦常乐于诸佛之
法,一心精进,求无上慧。’’@这里指虚空住有一些菩萨,喜好解脱智慧,精进不

∞‘妙法莲华经>卷第五,如来寿量品第十六,后秦鸠摩罗什译,‘大正藏’第九册,第42页.
o‘妙法莲华经,卷第五,安乐行品第十四.后秦鸠摩罗什译,‘大正藏>第九册,第37页.
・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年.第36页.
o‘妙法莲华经》卷第五,安乐行品第十四,后秦鸠摩罗什译,‘大正藏>第九册,第38页.
o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年.第68页.
o‘妙法莲华经》卷第五,从地踊出品第十五,后秦鸠摩罗什译,‘大正藏'第九册,第4l页上.
219
第六章其它北传佛经与大圆满法关系

已。在大圆满法中,虚空不只包含万物,还可以辅助修行,形成虚空菩提心、虚
空自然智。龙钦饶降巴尊者在《实相宝藏论详释》提到:“诸法根本即是菩提心,
菩提心者众喻如虚空,虚空界中一切尽包容,无有勤修犹如本性净,无作超出一
切思虑境。”①指出虚空法界一切包容,不只菩萨居住。
请参考第二章第二节及附录一第五节龙钦饶降巴尊者虚空见解以及相关佛
经。
六、法性
“若独若在众,说法悉皆现。虽未得无漏,法性之妙身,以清净常体,一切
于中现。”⑦上面经文提到法性妙身,是指法界法身,这与大圆满法特别强调平等
法界、三身(法身、报身、化身)任运,看法一致。龙钦饶降巴尊者在《大圆满
心性休息》中提到:“法性当修虚空性,真如中住现智慧。”@强调虚空法性,具
般若智慧,是法身任运的基础,真如佛性即是法身,具有大圆满法特质的虚空自
然智。

请参考第二章第十一节及附录一第二十一、三十八节龙钦饶降巴尊者法性见
解以及相关佛经。
七、三身
“佛告大乐说菩萨摩诃萨:是多宝佛,有深重愿:若我宝塔,为听法华经故,
出于诸佛前时,其有欲以我身示四众者,彼佛分身诸佛——在于十方世界说法,
尽还集一处,然后我身乃出现耳。大乐说!我分身诸佛——在于十方世界说法者,
今应当集。大乐说白佛言:世尊!我等亦愿欲见世尊分身诸佛,礼拜供养。……
尔时诸佛,各于此座结加跌坐。如是展转遍满三千大干世界,而于释迦牟尼佛一
方所分之身犹故未尽。一固
“时释迦牟尼佛,欲容受所分身诸佛故,八方各更变二百万亿那由他国,皆
令清净,无有地狱、饿鬼、畜生及阿修罗。……尔时东方释迦牟尼佛所分之身,
百千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等国土中诸佛,各各说法,来集于此;如是次第十方诸佛
皆悉来集,坐于八方。……尔时释迦牟尼佛,见所分身佛悉已来集,各各坐于师
子之座,皆闻诸佛与欲同开宝塔。即从座起,住虚空中。”囝
尔时释迦牟尼分身诸佛,从无量千万亿他方国土来者,在于八方诸宝树下,
师子座上,结加跌坐。其佛侍者,各各见是菩萨大众,于三千大千世界四方,从
地踊出,住于虚空。各白其佛言:“世尊!此诸无量无边阿僧祗菩萨大众,从何
所来?"@
上面经文提到佛陀有遍满三千大干世界的分身,皆在说法。佛陀分身诸佛与
诸侍者菩萨,也一起出现住于虚空,在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周围,等待佛陀开启
多宝佛塔,并讲解<妙法莲华经》。在大圆满法中,化身是三身之一,非常强调

国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祥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98页.
o‘妙法莲华经:}卷第六, 法师功德品第十九,后秦鸠摩罗什译,‘大正藏>第九册,第50页.
・龙钦饶降巴.‘大圆满心性休息》(索达吉堪布译).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2001年.第784页.
o‘妙法莲华经》卷第四,见宝塔品第十一,后秦鸠摩罗什译,‘大正藏》第九册,第32页下.
。同上,第33页上下.
・‘妙法莲华经》卷第五,从地踊出品第十五,后秦鸠摩罗什译,‘大正藏》第九册,第4l页上.
220
第六章其它北传佛经与大圆满法关系

大悲化身。
龙钦饶降巴尊者在《实相宝藏论详释》提到:“我即三身体,无念平等性中
住,即是离戏法身体,本性所起生神变,即随欲生之报身,随悲为利调伏者,是
即化身之体性。"又引用《普明续》:“如玻璃体本性本清净,无垢通彻清净即法
身,虽现地水火风和虚空,不悟则在心上有相现,现而无性真智妙光显,譬如虚
空显现彩虹色,除虚空外非有现似有,住虚空中与空无分别,法性法身无别虚空
中,自起自现自明智妙色,现似有方无灭而明显,显中无念即是智法身,自体自
现报身本成佛,悲心化身二边皆清净。”①由于三身任运功能,大圆满法于虚空中
法报化三身的妙用,与《妙法莲华经》分身的功用,异曲同工。皆属真空妙有、
轮涅无二、本超因果。
请参考第二章第八节及附录一第二十五节龙钦饶降巴尊者三身见解以及相
关佛经。

第七节从‘大般涅椠经》谈起

《大般涅粲经》是大乘佛法非常重要的一部经典,除了如来藏思想之外,还
提到常乐我净的思想,有关无自性的部分与《般若经》见地相同,本超因果见地
与文殊菩萨系列经典类似,即与大圆满法修行见地基本接近。大圆满法由于自然
智启迪,所以苦乐平等对待,超越常乐我净看法,笔者只找几个相关主题与第二
章龙钦饶降巴尊者见解做比较。
一、无自性
“一切诸法皆有因缘,若言不见故不说者,今见瓶等从因缘出何故不说,如
瓶身先因缘亦复如是,善男子,若见不见一切诸法,皆从因缘无有自性。"@本段
经文提到,一切诸法从因缘生,无有自性,此见地与大圆满法一致。
龙钦饶降巴尊者在{:实相宝藏论详释》提到:“如是若无境相之自性,即使
有境菩提心之性,亦是无有体性如虚空,应知此乃离言说思维。三有轮回涅椠之
现源即觉性之体,全不可得,犹如虚空。"@尊者并引用《普作续》:“菩提心者乃
虚空之性,诸法皆是菩提心,其喻普喻犹如虚空之自性。”④尊者提到,菩提心体
性如同虚空,离言说思维,此觉性不可得,缘生缘灭,无有自性.大圆满法见地
与《大般涅椠经》看法相同。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法无自性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章第六节
及附录一第十八节。
二、童子瓶身
彼真宝者喻真解脱,真解脱者即是如来,譬如瓦瓶破而声【斯/瓦】,金刚宝瓶
则不如是,夫解脱者亦无【斯/瓦】破,金刚宝瓶喻真解脱,真解脱者即是如来,是

。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年.第87页.

o‘大般涅粲经>卷四十,乔陈如品第十三之二,‘大正藏:}第十二册,第599页中,第847页中.
e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祥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18页.
。同上,第18页.
221
第六章其它北传佛经与大圆满法关系

故如来身不可坏,其声[斯/瓦】者如蜱麻予盛热之时置之日曝出声震爆,夫解脱者
无如是事,如彼金刚真宝之瓶无[斯/瓦】破声,假使无量百千之人悉共射之无能坏
者,无[斯/瓦]破声喻真解脱,真解脱者即是如来。①
上段经文指出“金刚宝瓶喻真解脱,真解脱者即是如来",因此如来具有金
刚宝瓶身,瓶身不破不坏,恒久长存。这与大圆满法修炼结晶的童子瓶身、法性
身实在异曲同工。龙钦饶降巴尊者在《上师心滴如意宝》中认为,童子瓶身是:
“心间觉性住于童子瓶身中,即面臂现基之相圆满安住于耀眼光芒中,其现相经
光脉显现在金刚链中间。通过实修明点身相之现基的金刚链,觉性如量时,显现
圣聚身相,即是所谓的觉性成熟为身。如颂云:身相大小芝麻许,圆满住于五光
中,明空总集法身相,面臂圆满瓶身式”②,及“此时除光中显现手指之光影外,
无任何其它实质显现”@,所以童子瓶身是一种脱噶修炼明点虹光身成就,大小
如手指的光影,光芒耀眼,在大圆满法“四相”的“觉性如量"的阶段出现,会
经过双眼智慧脉,四光脉显现在金刚链上面,到穷尽法性时,圆满显现,具有童
子瓶身自性刹土的功能。也就是与金刚宝瓶身一样,恒久不坏而长存。另外,大
圆满法五身五智中的五身,提到金刚不变之身④,为法性身,与金刚宝瓶身同一
概念。而童子瓶身比不变金刚之身,多强调了童子和童子身的特性。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法童子瓶身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章第三
节及附录一第十三节。
三、本超因果
“一切圣人所以修道,为坏定业得轻报故,不定之业无果报故,若一切业定
得果者,则不应求修习圣道,若人远离修习圣道得解脱者,无有是处,不得解脱
得涅粲者,亦无是处。善男子,若一切业定得果者,一世所作纯善之业,应当永
已常受安乐,一世所作极重恶业,亦应永已受大苦恼,业果若尔则无修道解脱涅
榘。"@此段经文指出坏的定业可以得到轻报,不定的业习没有果报,因此否定了
种一定因得一定果的常识,因此累世多么重的恶业,修道都可以解脱。但坏定业
得轻报,这与文殊师利菩萨的见地还是不同,文殊菩萨视业报如空,在《大宝积
经》中,“文殊师利言,如我所见,实无有法业报熟者,所以者何,一切诸法无
业无报,无业报熟故”。@文殊菩萨对因果的看法是:一切法无业无报,无业报成
熟(注:一切无因,没有起心动念,也就没有果,且业报如幻,龙树菩萨在<中
论・观业品》中也持此种见地),比《大般涅桀经》见地更加干脆,而大圆满法
见地与文殊菩萨一致。但超越因果论限制,并不是鼓励修行者胡作非为,而是以
前业力并不需再强调,以当下空性修持为核心,此即修空性智慧,自然慈悲智慧

∞‘大般涅集经)卷五,如来性品第四之二,‘大正藏:}第十二册,第392页下,第632页下.
o龙钦饶降巴.(I-师心滴如意宝》(索达吉堪布译).香港: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2001年.第404、405、
445页.
国同上,第308~309页.
o龙钦饶降巴.‘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索达吉堪布译).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2001年.第806--826
页.“不缘法性无迁变,自性本来清净分,称为不变金刚身,究竟基界尽法性。”
尊‘大般涅粲经》卷三十一,狮子吼菩萨品第十一之五,‘大正藏》第十二册,第548页.
谚‘大宝积经》卷一百五,善注意天子会第三十六之四破二乘相品第七之二,神通证说品第九,‘大正藏》
第1l册,第591页.
222
第六章其它北传佛经与大圆满法关系

显露,不伤害众生万物,而以救护众生为大悲应机的表现。
龙钦饶降巴尊者在《实相宝藏论详释》引用《普作续》提到:“大圆满者本
超因果故,寻求而修无修、修不成。导师虽说因果之教理,是依世间有相法安立,
若要因中寻求才有果。心中本来无因亦无果,菩提心中本自无有生,乃以世夫之
法而取喻,生即有灭故增益为有,因其未悟自生离因果,若以世间有相法推测,
没有因则没有果生起,此为因果乘门自许理。’’①上文印证大圆满法超越、脱离因
果见地,与文殊菩萨教导相同,因文殊菩萨就是大圆满法的持有者,传承大圆满
法。《大般涅粲经》对因果的见地,是佛教因果论中进一步的开展,超越性论述,
接近实相。而文殊菩萨无业无报、超越因果的见地,是佛教中崭新的篇章、新的
概念。大圆满法继承此大乘新观念,保存至今。这种新的因果概念配合大悲心运
作,以慈悲看透因果本质,以智慧看透轮回的假相。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法本超因果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章第五
节及附录一第十五节。

∞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祥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150页.
223
第七章大圆满法修行成果与北传佛经究竟涅榘解脱比较

第七章大圆满法修行成果与北传佛经究竟涅粲解脱比较

大圆满法以三身任运之果,宝瓶童子身及虹化、虹光化身或大迁转身成就为
至高修行成果,轮涅无二如虚空,以本净本觉的自然智慧产生的四灯(远境水光、
明点空光、法界清净光、本觉智光)、四相(法性现前相、觉性增长相、明体进
诣相【觉性如量】、穷尽法性相)为开悟解脱境界,具空性、光明、大悲于一身,
与佛教的究竟自在、涅粲解脱、三身化现、消除众生一切烦恼执着以及自性清净
的见地没有根本不同,只是佛教八万四千解脱法门之一。但是大圆满法运用四光
脉、双眼智慧脉及中脉来彻底解脱肉身执着,幻化能量妙用无边,可以说是极为
特殊的实修法脉,在佛教中大放异彩,特别科学实证时代,挥别、脱离唯心论纯
思维状态,走向心、物、能合一理解,此价值无可限量与测量。本章笔者分成五
小节介绍大圆满修行成果与考察实证经验,最后再与大乘佛法涅粲境界的见解比
较异同,供大家参考,特别实地田野调查是本章重点。
因笔者为了调研宁玛派大圆满法,去过西藏的敏珠林寺、桑耶寺,四川省德
格县的佐钦寺(竹千寺)、西钦寺(雪谦寺),石渠县的江玛寺(巴楚上师【华智
上师】住过),白玉县的亚青寺、白玉寺、噶陀寺,色达县的喇荣五明佛学院,
炉霍县的多芒寺,新龙县的乐莫寺(鲁木饶寺)。同时,还访谈了色达县然充寺
的吉美华桑上师、新龙县安古寺益西降泽活佛,后者还回访北京,到家中共聚。
见到了江玛寺的格拉巴登堪布、亚青寺的阿秋法王、色达五明佛学院的索达吉堪
布。在台湾高雄市的白玉传法中心见过贝诺法王(去年去世)。还去过印度德拉
登(Dehradun)敏珠林寺参观。

第—节大圆满法修行成果介绍

除了第一章第七节的描述之外,这里笔者再对大圆满法的修行成果作介绍。
一、四种道力
大圆满法不立一切果,不求证果而果自证。晋美林巴尊者在《大圆胜慧本觉
心要修行次第》中提到四种道力彻底即成就正等正觉。<宝积经》云:“具不变不
坏四种见宗道力者,得至不退智慧之地。一三恶道无间痛苦,自心无苦乐,闻亦
无畏。(三恶道等句,按原意为“自心本无惑乱,以无惑乱故,不起所知苦乐,
以决不起,故不怖恶道苦"。)是第一道力。自性得见,轮回名字都无,亦不求因
惧果,是第二道力,自性得见,成就不生欢喜,不取相,不求证果,是第三道力。
自性得见,诸佛功德,平等视之,无求无取,亦无可得,是第四道力。①
=、上中下三根成就
(一)中上根者有缘修炼之后,会坚持不懈,抓紧一切时间精进于密法。在
共加行中,他的信心得到坚定、业障得到清净,而且还获得了上师的殊胜加持。
在不共加行中,他体内的气、脉、明点得到净化,身、口、意三业也得到了适应
性的训练,然后在此基础上顺利趋入正行彻却。在上师的指导与灌顶下,直修正

。智悲光尊者.<大圆胜慧本觉心要修行次第》(刘立于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年.第63页.
224
第七章大圆满法修行成果与北传佛经究竟涅集解脱比较

行的上根者刹那开悟,本觉智光刹那显现,圆满三身,进入了解脱境界,涅粲时
也可以身化细微,归空不见。中上根者也达一定悟境在彻却巩固的基础上,修脱
噶就水到渠成,四步境界随观光逐步显现①,即四相、六灯逐步进展,最终虹化,
成就不死虹身,长久住世,以五身五智,饶益众生。此即利根勤奋的行者,尽身
体之处、界等方面的所有漏,可以不舍肉身而成佛,成就无转之金刚身,如第二
佛莲花生大师。另外,获得任运圆满的普贤佛地,眼下趋于究竟,在原始地得到
解脱。@
(二)中根者在有生之年的修行中未能获得证量,没有能够成就虹身或虹化
涅粲。但这并不意味着他生前所修之法全部白费,更不代表大圆满法全无功用,
因为修行者已经有了生前修行所打下的基础,这使他仍然有更多的机会在死亡的
中阴阶段获得解脱。
在藏密的理论中,死亡前后有三个中阴阶段(临终中阴、法性中阴、转生中
阴),临死时是临终中阴,死者的肉体逐渐失去机能,但意识仍然存在。在这段
时间中,根本光明有两次显现的机会,如果修行者能加以把握,将自己的意识和
根本光明融合,则会在当下得到解脱。在临终中阴之后是法性中阴,大约有十四
天,在此期间,死者的意识将渐次和文武坛城本尊的光明相遇,如果二者融合,
死者也可获得解脱。
(三)在中阴阶段法性光明显现时,下根者由于证量较浅而未能认持,错过
之后,就开始进入将转生中阴,即投胎中阴。
这时如果能够忆念上师及其所传授的法要,则有机会依靠法性加持力,亲见
诸佛菩萨,得以闻法、灌项、授记。在诸佛菩萨的开释下,烦恼缠缚被解开,修
行者于一刹那间得见明体,当下开悟解脱,成就自性化身佛。并随机缘投胎转世,
显现应化身可成为宣示佛法的根器@,转世再度学大圆满法,弘扬大圆满法。即
使智慧尚不能成就自性化身佛,转世后仍有机会再修习大圆满法。
(四)此外有下根修习自然化身刹土法。下等根器使用“化生莲花’’(莲花
化生)法:由金刚萨缍法性加持之力即可往彼刹土(东方金刚萨缍化身佛土位于
东方妙喜佛国)于莲苞中变化而生。日月合明经云:“生处能忆念,下根者亦得
往生自然化身净土。”回
三、最终究竟果
依据龙钦饶降巴尊者在<句义宝藏论》的见解,三身任运与三身智慧显现为
最终究竟果,分述如下:
(一)三身任运
l、三身解说:要在身、智不即不离之法界中证得菩提,则于近边之世间,
庄严炬光,法身不动而证得报身及化身,任运成就二利者,如此方为证得究竟之
果位。法身自体离思虑言诠,乃为本净之地;报身自体者,为自明,远离分别,

o洛桑杰嘉措.‘图解大圆满》.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276页.
。堪珠・贡觉丹增仁波切.<宁玛派源流'(克珠群佩译).宗教文化出版社,2008年.第31页 ̄32页.
。洛桑杰嘉措.‘图解大圆满法:西藏的顿悟之道》.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278页 ̄279页.
。智悲光尊者.‘大圆胜慧本觉心要修行次第》(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年.第88、186页.一
225
第七章大圆满法修行成果与北传佛经究竟涅粲解脱比较

本元成就;化身自体者,乃从大悲现源而分,是随类示现。《觉性自起续》中说:
“没有怖畏空和明,所做知事皆成办,这是法身之释名。’’《狮子妙力圆满续》中
说:“报身释名明辉灿。”化身者,示现各种性相而作饶益之事。《觉性自起续》
中说:“顺应化机诸众生,与彼随顺而示现。”《狮子妙力圆满续》中说:“法身性
相离思念,报身性相无分别,化身性相各种现。”《声应成续》中说:“所谓性相
或法成,或由诸种欲所成,或由各方便成。”④这里,菩提自然智形成的空性法界,
由彻却脱噶正行实证元成自明,自性光明灿烂照宇宙,大幻化网光光相映。(请
参考第二章)
2、三身特质:《声应成续》中说:“法身本性之法性,本性空寂和灵明,以
及觉智不灭现。身之法性得圆满,即不退转无来去,言语道断心行灭。’’法身超
越形相而住,犹如虚空;报身离弃质碍之身而住,形若虹霓;化身应化无定,显
示各种往相,犹如幻化游戏。‘声应成续》中说:“佛身住相共有三,从有相法解
脱故,并非色相和形色;光明自性圆满故,因此虽现而无性;悲净所化化机故,
身住大定而不动。”法身刹土具本净,超诸思维;报身刹土,五身明现为五智;
化身刹土,示现各类化机之情器世间,如同虚空宽阔无边。@这里,尊者解释三
身自现,法身进入普贤空性法界;报身消融粗糙肉体,光蕴虹身而住世;大悲化
身,三界任运而现,游戏诸佛国。显现五方五智(法界体性智、大圆镜智、成所
作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金刚体,不生不灭,妙用无边。
(二)三身智慧各论
法身住本根之智;报身住持相之智;化身住周遍之智。法身智犹如日轮,报
身、化身之智慧犹如太阳之毫光,做为现源;报身智能犹如明镜,显示智能圆满
之影像,性相不杂而明现;化身智慧如水中月,与情器世间相随顺而做利益众生
之事。此外《根分别论》中说:“轮回恶趣为智慧之游戏,在法身时,八门(注:
宁玛派前八乘)隐没于法界,则只有现源。"@由于自性放光犹如太阳普照一切,
利益三界一切有缘众生,而且前八乘的渐进修持,在大圆满法成就三身自现时,
完全消融,不再有任何执着,只有虚空法性存在,轮回涅粱没有差别。这里,龙
钦饶降巴尊者又分为三点讨论:
l、法身住本元智。解脱果位的法身,与若虚空之本净成为一味。此刻,安
住有三种智:(1)心体本净之智,不落戏论之二边,犹如晶球,晶莹透明;(2)
本性元成智,明分功德之现源,深透而细微,而无实有法;(3)大悲周遍智,因
本体之妙用,现源不灭,安住于智慧对境,不作计度之分。
尊者在这一点讨论了明空赤露,觉性犹如水晶球晶莹剔透,因菩提智慧的开
悟产生众生一体、大悲周遍。
2、报身持性相智。分成五种:(1)法界智。(2)大圆镜智。(3)平等性智。
(4)妙观察智。(5)成所作智。
尊者在这一点说明了报身修行成就,达到五身五智的妙用。

。龙钦饶降巴‘句义宝藏论广讲>(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435,-.436页.
。同上,第438-439页.
。同上,第448页.
226
第七章大圆满法修行成果与北传佛经究竟涅巢解脱比较

3、化身周遍智。“<声应成续》中说:“摄集所知之智慧,应知则有此二种。"
(1)为通达如所有本智:能正确领悟一切法之自体以及了悟胜义谛,离生
灭戏论,其法性状若虚空,能正确领悟一切法之实相。
(2)尽所有智。《第六界续》中说:“一切所知尽皆知,所谓大悲即本智,
能知化机之意乐。”《声应成续》中说:“变化身所有之智分,白现境中得圆满。’’
总之,三身究竟果,如《第六界续》中所说:“法身如虚空,报身如星群自现,
化身如云丛自聚,无遮灭地作利益众身之事。”①
尊者在这一点讨论了种种化身成就、化身智慧、化身大悲运作,应众生的需
求,慈悲喜舍度化。
通过以上三点,尊者完整描述了宁玛派修持三身任运的成就,是大圆满法正
行(彻却与脱噶)终极成就,也是整个佛教界所追求的开悟后的终极目标。
四、法性穷尽之果
在龙钦饶降巴尊者著作《句义宝藏论》中提到大圆满法四相修持成就最终法
性穷尽此事实之果;其尽规有二,其“渐尽”者,则为四境界达量之时,“顿尽"
者,则为从现见法性现量,且由串习之故,遂有未达到验相增长和觉性达量之境
界时而尽者亦有,彼谓“聪慧顿悟者"。无论如何,当法性遍尽时,便可产生质
碍之躯、烦恼、境界三者自性消失的情况,并且自然安住于法性三摩地,故名为
“得智圆满之身"。《声应成续》云:“自地消失之法性,大种消失质碍灭,究竟
遮灭诸极微,仅仅少分亦不留。烦恼去故迷乱去,离分别心贪着消,因此随眠与
现行,微尘之大亦不存。尘粗细分消失已,五蕴亦可渐变细,四大和后之身尽,
成诸智慧圆满身。无分别定自然住,一旦超出造作时,名法一词亦不存。"回尊者
在这一段讨论了,当四相成就,法性穷尽时,会产生肉体、烦恼、外境消失的状
态,甚至穿墙而过,一切外相没有分别,融合在虚空性中。
尊者认为:“最后,得相者。如是而尽之时,生起二种得相:因得受生自在
而起大往生,专事利益有情,尤其能使三千得人身之有情,皆无余得到解脱;因
得进入自在则于本原清净中刹那进入法界,如同烟雾消失于虚空之中也。’’@这一
段讨论了究竟解脱虹光化身与大迁转身,得到无余解脱。
尊者还认为:“起现往生身之法,谓在境界渐尽之时,觉心专注于五指伸展
之光相中,因而使彼境界退转,则见六道众生之相如水中月影,如梦中幻境一般
之相。他人只见其此前之身,又现变化或实际身往六道众生各自之处,作利生事,
且使三千同愿者无余得到解脱,后复返法性本净之地,犹如古印度大论师无垢友
之事迹相同,又进入者,为彼身子彼时,设若不作广大利生之事,亦可使三千有
情与已一同证得解脱,于刹那顷则回到本净之地,则以身智无合无离之事业,作
诸饶益之事业。"④这一段描述了童子瓶身,光光相映,融入法界,长久住世不灭,
利益众生,使众生有机会修行大圆满法,回归本净,开悟自然智慧。

o龙钦饶降巴‘句义宝藏论广讲》(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435~461页.
o同上,第312页.
酋同上,第312页.
o同上,第313页.
227
第七章大圆满法修行成果与北传佛经究竟涅榘解脱比较

五、龙钦饶降巴尊者谈三身光明(注:作为以上第三部分的补充)
法界穷尽通彻无障碍,一切归于一界现量证,广大平等虚空自性中,觉明赤
裸无碍成一味。大圆满之见行者,与修因果不相同,此即见修行菩提,犹如虚空
之本性,谁对虚空超思度,若有作起思度心,菩提如空无有成(笔者注:因为本
自元成)。又《一切如来大密意续》云:“三身光明性空寂,非是常有无有实,非
断而是光明身,非异亦无有外内,空寂通彻虚空身,现空无别无触对,是无生死
转变身。语者无生义之语,字不能说而意显,是即超过言说字,意者觉性净如空,
无意无心无明显,无有受故无能受,无有想故无我执,无有行故无生处,无有识
故无迷乱,无五境故无能取,无欲求故无爱着,无善恶故无异熟(受报轮回),
不见有我无我执,真智五门无迷显,一切自性等同佛,身语意中本无垢,无见无
修无所行,无地无道无践履。①(笔者注:非想非非想处、无色界之天界境界,
由此再进一步穷尽法性相)。<普作续》云:大圆满者本超因果故,寻求而修、无
修,修不成的。修行勤劳不能成就大,大者本来就是“自然智”(注:本然觉知)。
回以上尊者所提法报化三身光明也是大圆满法修行究竟解脱的成果,轮涅不二,
超越轮回,本超因果,实修实证以形成自然智,而觉性澄明赤裸。
六、龙钦饶降巴尊者对修行大圆满法菩萨道十地的解说
见真谛时产生喜乐者,已登菩萨十地中之第一地欢喜地,认知此为自现者,
已登第二地无垢地,彼串习者已登第三地发光地,由串习于彼且见大光明者已登
第四地焰慧地,由串修而所见智慧境界,则见烦恼皆自性清净而成妙智慧者,是
已登第五地极难胜地,变成光身现前者,已登第六地现前地,串习到达究竟,烦
恼远行者已登第七地远行地,明现功德圆满、分别心不动者已登第八地不动地。
坛城圆满者(笔者注:成就圆满次第无上密法大圆满)已登第九地善慧地,自己
认识(本觉、直觉)智慧境界后而境界不断显现(穷尽法界),即是观见诸法如
云(平等),而串习者,则已登第十地法云地。此为已见补特伽罗真谛,然未弃
其躯壳而登地者。o这里,十地分法是龙钦饶降巴祖师的一种方便讲法,与其它
佛经分法比较有些微差异。可以参考《佛说十地经》固、世亲造的《十地经论》@。
此外,大圆满法正行(彻却与脱噶)修行与习惯陀罗尼咒语、曼荼罗坛城、手印、
灌顶等的密教修行,完全不同,运用了十无有自性:(一)正见;(二)三昧耶;
(三)灌顶;(四)曼茶罗;(五)地(注:种种境界):(六)道(注:种种方法);
(七)事业;(八)智;(九)果;(十)法性。且通达此十无有,即是大圆满之
见。@所以宁玛派九乘之顶的大圆满法与传统密教所谓事部、行部、瑜伽部、部
分无上瑜伽部的确不同,空性成就,由虚空显现,跟大乘佛法描述的文殊菩萨修
行,还有‘般若经》系列、<华严经》、《维摩诘所说经》比较接近,究竟无住、
无相、无所得、无有、无念、虚空、无自性、无为无不为、中道实观等等,可以

∞龙钦饶降巴<句义宝藏论广讲'(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139页.
雪同上,第150页.
・同上,第323—324页.
∞‘佛说十地经》,‘大正藏》第十册.
o‘十地经论),天亲菩萨造,北魏菩提流支译,‘大正藏》第二十六册.
o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祥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47页.
228
第七章大圆满法惨行成果与北传佛经究竟涅集解脱比较

说大圆满法的解脱境界是获得大乘佛法的真正心髓,直接传承。

第二节虹光化身实地考证与科学解说

一、虹光化身实地考证
2009年8月6日,笔者从四川省炉霍县(因之前去石渠县江玛寺,德格县
佐钦寺、西钦寺,白玉县亚青寺、白玉寺、噶陀寺,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及炉霍
多芒寺)坐车回成都,还转了一次汽车,恰巧一位四川省新龙县白马罗加先生一
直跟笔者同车,康定回成都时还坐笔者隔壁座位,他1958年12月11日生,新
龙县日巴乡汝巴村人,笔者跟他聊天,谈到鲁木绕寺(乐莫拉寺)的阿曲喇嘛
1998年8月29日下午两点去世,七天后虹光化身之事,他说当时乡民们都去抢
虹化床位下面的泥土当甘露丸治病使用,泥土结晶很细小颗粒。笔者曾在此跪坐,
能量场很特别,且有清香味。当时2007年10月31日是阿曲喇嘛学生兼侍者,
所龙加措打开脱噶修行小木屋给笔者进去朝拜的。在2009年8月4日,笔者在
色达五明佛学院一世顿珠法王纪念塔前,恰好遇到阿曲喇嘛学生,来自新龙县安
古寺的益西降泽活佛,向他再度求证阿曲喇嘛虹光化身的过程,他亲见连指甲、
头发都没有剩下,他还请我喝茶,8月7日又在成都一起吃饭。2010年2月20
日活佛做客家中。
此外,白马罗加还讲了一件令人兴奋的事,新龙县的日巴汤布坚巴寺庙,住
持多洛上师2003年圆寂,是一个汉人,汉人父母到德格工作而生了一个多洛活
佛,去世时身体虹化但没有完全消失,信徒用盘子装着,布包裹着供奉起来了,
多洛活佛不会讲汉语只会康巴藏话,而且宁玛派多洛活佛,去世前就预先写好将
在何处投胎的纸条,圆寂一个月就转世了,在西藏江达县岗托地区牧场,离德格
不远,属昌都管辖,名叫多杰拉底活佛,这次是转世成藏族。日巴汤布坚巴目前
由阿吉织美活佛管理,将来再把多洛活佛下一世的多杰拉底活佛接回来。[注:
虹光化身的阿曲喇嘛,藏人说又转世,到亚青寺修行了,连第二世虹化缩小身体
手肘大小的敦珠法王也转世了,同样到亚青寺修行。笔者2009年8月1日在亚
青寺,颇有善缘(佛菩萨安排)见到了阿琼法王(珠旺・龙多坚参,或称为堪千
阿秋法王)当天在草原上的房子给大家传授大圆满法,亚青寺与色达喇荣五明佛
学院皆有数万修行人聚集。石渠县江玛寺是巴楚仁波切曾经修行的地方,也是色
达喇荣五明佛学院创始人晋美彭措上师早期修行处,其上师也是笔者结缘上师脱
噶・益欣罗布(脱噶如意宝,又称堪千图登曲培,是位素食主义者)在此建立江
玛佛学院。此外,2007年5月7日笔者到西藏敏珠林寺、桑耶寺参观,2007年
5月12日在玛旁雍措湖,2007年5月12日到15日在西藏阿里岗仁波齐峰转山
修行,田野调查。这里是苯教、噶举派、印度教、耆那教圣地。2009年1月24
日去印度Dehradun的敏珠林寺参观,作田野调查。
2009年8月5日,笔者到炉霍县多芒寺旁,3位虹光化身、13位虹化身大
成就者修行小山坡参观打坐,每一位虹化者修行处插满旗幡、尼玛刻石,土地至
今清香宜人。这里的蓝天白云走向与新龙县阿曲喇嘛乐莫寺山坡上闭关小屋看出
第七章大圆满法修行成果与北传佛经究竟涅榘解脱比较

去很类似。
二、科学解说
(一)吸收宇宙太阳光能
大圆满法心滴认为宇宙场能是机体场能的源泉,宇宙场能可以与人体场能进
行能量交换;人可以调动宇宙场能,使机体内气保持平衡。这一密法是摄取太阳
光以修炼自身,其方法是面对太阳的方向来凝神静观宇宙的明点。同时由心力发
出相应的密码信息,太阳光便能源源不断地融入人体内并贮藏起来,从而使人体
生物能量场所得到强化,增强人体的免疫机能,提高防病抗病能力,使身心健康,
延缓衰老,延长寿命。如果修持者能长年坚持不懈,这一密法会使修持者与宇宙
大自然相融无二。身心内外无差别,显现人所具有的本性和潜能,从而达到智慧
充分圆满之境界。在藏族历史上有许多修持大圆满法心滴密法的成功者,由于他
们经过数十年以至上百年对太阳光能的丰富积蓄,生命临终时便能通过心力的调
控,以信息密法激发出指令,发射出瑰丽的虹光,形成虹化现象之奇迹。①近日
有报导指出,印度瑜伽大师贾尼(Prahlad Jani)今年83岁,已不吃不喝长达七
十年,印度军方“国防研究发展组织”,曾关他十五天做试验,神经学家苏迪尔.沙
说:“如果不是由食物和饮水获得能量,他一定是从周遭的来源获得能量,阳光
是来源之一。’’印度军方希望找出贾尼不吃不喝也能生存的奥秘,用来帮助士兵、
航天员,甚至在灾难时帮助受困者求生。@
(二)质能转换化光
1、化光虹身就是智慧气越来越盛,在一定条件下,质量转化为能量,就什
么都化光了。身是光、气是光、讲话的声音振动也是光,使血肉之躯尽化光明。
这就是宁玛派大圆满最高的成就。其所现之虹身如水中月、镜中影,一般常人只
见其肉身,不能见其光明之体,但以手触则摸不到。成就虹身者甚少,其生时即
已成通体光明的虹身,亦称金刚不坏之身,比喻其坚不可摧。虹身可随意长久住
世,有超出常人的寿数,临终全部化为虹光。这就是藏密瑜伽最高的成佛境界。
次一等的为虹化,临终刹那能使身体中的主要物质能量光释放出来,只余下指甲、
毛发,或身体缩小为一肘长短,坚硬不坏。虹化的成就者古往今来都有发生,其
命终之后都无须茶毗(即火化)。虹化的关键在于时间,而不在于空间,时间更
为灵活,空间若无时间即成了死的了。虹化时的巨大声响、光亮就是时间上的顿
超。虹化也是虹化者已入高深三摩地禅定而真正了悟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共一
时的佐证。虹化者出现的息住、脉停等生理现象,使人体生物能量场同宇宙场态
能量场同频等流,时间与空间进入无限圆融的状态。从而静极生动,质量转变为
能量,发生人体能量巨大释放的情况。固
2、人体周围所出现的光圈就是维持生命体所必须的能量场所发出的光,是
“气”或能量场的形象化的客观存在,并非臆造或幻觉现象。

o尕藏加.‘雪域的宗教》(上册).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年.第311页.
曹夏嘉玲.(15天不吃不喝不拉印度研究饼忱》.台湾联合报引用法新社阿美达巴德lO日电,2010年5
月11日,A16版。
国王春华.‘藏密瑜伽的奥秘与传奇》.西藏:西藏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156页~157页.
230
第七章大圆满法修行成果与北传佛经究竟涅椠解脱比较

世界上各种动物、生物的身体构成都脱离不了大自然的各种元素,而每一种
元素的原子都带有正负电子荷。这些元素在生物体内不断地进行化学变化。也正
因为如此,人们可以通过特殊摄影来看到生物能量场的电磁光。而许多生物的眼
睛,如蜜蜂的眼睛就可以看到红外线、紫外线,它们能看到各种生物体所迸射出
的电磁光波。至于藏密瑜伽所出现的拙火、虹化等现象,都可以从人体内的生物
核反应、核聚变找到相似的解释。
藏密瑜伽通过入定内视、中医通过针灸都证实了人体能量场的存在。中医称
为脉络,藏密则视其为有明点运行其中的三脉五轮。由于藏密认为生命是地水火
风空识等六大组合之体。所以,生命既是前五大组成的血肉之躯(即色身),又
是识大所组成的人的精神、意识等心理因素,生命是六大无碍、色心不二、相互
依存的统一体,如灯与灯光的关系一样。因此,藏密瑜伽不但将人体生物能量场
看成是生命之光的能源,而且看成是生命智慧的能量来源。智能与光能的统一就
是生命的精华所在,就是生命能量场的能源所在,它就是明点。有的科学家称之
为控制生命的生物高能。①人体由能量粒子组成,修行在修共振能量、空性智慧,
直到身体化成虹光,光明空性解脱。

第三节大圆满法的果位思想研究

大圆满法实修过程时间很长,大圆满法直承大乘佛法的心传,大圆满法不执
一切果位,但成就一切果位,是阎浮提众生最高修行法之一,修行成就者可以自
由进出诸佛国,了解华严法界,大幻化网,光光相融,变化万千,幻相实相无执,
透视三界,犹如释迦牟尼佛自在境界,解脱一切烦恼痛苦假象,难以完整描述。
笔者在第一章第七节及本章第一节已有说明。本节笔者将再分成三部份来讨论:
一、见修行果皆不立。二、果是什么果?(任运之果)三、究竟解脱涅粲是
什么?(三身五智)
一、见修行果皆不立

祖师莲花生大士在《金刚亥母甚深引导法》最后一章“智慧决定本来清净见”
中提N-“离事智慧密意中,无有境行无有果,无见无修亦无行,即是果位之佛
陀。”@虽然大圆满法究竟解脱、见修行果皆不立,但这只是空性方便的讲法,因
为无执无住,并不表示什么都没有,而是什么都有,修行最终产生三身自现,五
身五智,任运三界,自性成佛之果。只是这个如来藏光明佛性,不只显现在肉体
报身佛土,还与法界法性合一,应十方众生需求,化身万千,基础是彻却与脱噶
修炼。
二、果是什么果?(三身任运之果)
(一)虽然大圆满法不以一切果为限制,但轮回涅檠不二,虹化解脱,仍是
大多数修行人的初衷。因此有必要解说更明白一些,笔者根据龙钦饶降巴尊者在
‘大圆满法心性休息》一书中提出的三身任运之果至高方便成就。以下引用几段

。王春华.‘藏密瑜伽的奥秘与传奇》.西藏:西藏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35页.第36页.
o洪启嵩.‘莲师大圆满教授讲记》.台北:全佛文化,2007年.第68--69页.
231
第七章大圆满法修行成果与北传佛经究竟涅粲解脱比较

书中内容来解说任运之果:
1、“修持无二本体支,一切等性大圆满,无作取舍弃缘执,一切执着三有
行,无有所缘如虚空,亦无束缚与解脱。”
2、“十方虚空离基性,如是诸法本解脱,水融入水无二性,如是心心性无别。
犹如镜中各种像,如是诸法为空性。”①
3、“主尊之数即化身,转世化身不可思,天界之中亦如是,于各自境梵天
界,自在色究竟天间,显现各自本师相。”@
4、“若无所化融法界,自现报身融法身,如若无有水容器,水月融入虚空
中,依于日期月融空,如晦日月无盈亏,若有所化如前现,此乃任运自成果。”

5、“五部决定之自性,所化痴心净除时,密严刹土大日佛,法即清净法界
智。

嗔心净故不动佛,我慢清净宝生佛,贪心净故无量光,嫉妒净故不空佛。’’

6、“方便智慧究竟后,身智事业任运成。法界性智不动摇,远离二取戏论
边。大圆镜智诸智圆,即是明空之现基。平等性智诸法同,沦涅无二大圆满。妙
观察智于所知,如所尽所不杂见。成所作智圆事业,于诸所知恒无碍。”@
7、犹如空色不可思,三世诸佛之自现。《密藏续》中云:“远离一者与多
者,无有中边真如性,一切佛陀亦不见,自然智慧无住现"。@
以上尊者以自然智慧观照一切变幻,无住无执,三身自融法界,成就五方五
佛智慧(法界体性智、大圆镜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平等性智),以五智应
化三界十方。
(--)大圆满中,虹身成就被认为是已转化或消融了“业力之身”的证量体
现,一般有三种方式:
l、虹光身(虹化身,没有完全消失)
这种成就仅依大圆满心随部本净修持,即能成就;行者圆寂时,身体逐渐缩
小,大多缩成本人一肘量高,更优秀的行者,数日后仅留头发与指甲,在这个过
程中,身体周围或上空多会出现圆形或盘形光彩。在四川西藏等藏区,无论过去
与现在,得此等成就者最多。
2、光蕴身
这种成就是心髓部顿超修持的成就,即圆寂时连头发指甲也不留,业身全部
融入光蕴,无遗任何。历史上,如是成就的如噶饶多杰(俱喜金刚)、妙吉祥友、
益西多、熙日森哈(吉祥狮子)等。
3、大迁转虹光身

∞龙钦饶降巴.‘大圆满心性休息’(索达吉堪布译),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2001年,第791~794页.
o同上,第838页.
固同上,第847页.
o龙钦饶降巴.<大圆满心性休息>(索达吉堪布译),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2001年,第828~829页.
o同上,第797、825~826页.
@同上,第810、814、818页.
232
第七章大圆满法修行成果与北传佛经究竟涅粲解脱比较

最稀有的成就,由修大圆满顿超所成,住世无死之虹光身,又称真实金刚身,
获得如是成就的有:贝玛拉密札(无垢友)、莲花生大师等人。
总之,笔者看法是不论大地震动、彩虹遍布的全身舍利、虹光身、光蕴身、
大迁转身,修行人不必太执着,有时愿力不同,成就、示现的外相不同,皆是方
便。最终都依菩提智慧悟性,证悟宇宙实相,并妙用无边、自由自在,才是诸佛
本意,法界圆融大圆满。
三、究竟解脱涅椠是什么?(三身五智)
(一)l、方便智慧究竟后,身智事业任运成。法界性智不动摇,远离二取
戏论边。大圆镜智诸智圆,即是明空之现基。平等性智诸法同,轮涅无二大圆满。
妙观察智于所知,如所尽所不杂见。成所作智圆事业,于诸所知恒无碍。①
2、若无所化融法界,自现报身融法身,如若无有水容器,水月融入虚空中,
依于日期月融空,如晦日月无盈亏,若有所化如前现,此乃任运自成果.o
3、《一切如来大密意续》中云:“三身光明性空寂,非是常有无有实,非断
而是光明身,非异亦无有外内,空寂通彻虚空身,现空无别无触对,是无生死转
变身。”@以上尊者提到三身光明,五智圆融,三身自现妙用,虚空法性常住不灭。
(二)大悲周遍
又觉性本身住有身、光、智三种形式:即自体安住于身,故所知显现为自明;
本性住于光,故光明境界开展;悲心住于智慧,故事业无方周遍。举现行的瑜伽
师为例来说,其入定时显现为法身,不分根本和后得之时显现为报身,出定后显
现为化身。
《觉性自起续》云:“觉性无别安住为法身,觉性无灭而明为报身,觉性能
现一切为化身。"∞
《第六界续》中说:“一切所之尽皆知,所谓大悲即本智,能知化机之意乐。"
《应声成续》中说:“对彼称为尽所有,由此智知化机心,通晓利他之事业,
亦能了悟法本性。”@这里尊者描述可以参考第二章第三十一节内容,因为觉性证
悟自然智慧、本觉智光,对宇宙众生一体有直接的感受,产生大悲救护直觉。大
圆满法空分、明分、悲分合修,空而明,明而空,空而悲,明而悲,悲而明,悲
而空,连锁反应,法、报、化三身运作空明悲三分。
以上描述三身五智及大悲运化,为大圆满法究竟涅桀解脱状态,也是一种果
位,空性不执一切果,说究竟涅粲解脱就不是究竟涅巢解脱,这是佛陀在《金刚
经》的指导,也是一种实证结果。

第四节大圆满法修行成就者研究

这里笔者举三例虹光化身者,当作大圆满法成就者研究,考察修行细节,如

∞同上,第79r7、825"--826页.
o同上,第847页.
・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祥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139页.
曲龙钦饶降巴‘句义宝藏论广讲:}(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86~87页.
o同上,第460页.
233
第七章大圆满法修行成果与北传佛经究竟涅粲解脱比较

何成就。
一、虹光化身索南南杰
索甲仁波切在《西藏生死之书》第十章心要,第四部分虹光身提到:“透过
这些高深的大圆满法门,修行成就者可以将他们的生命带到殊胜而光辉的结束。
当他们命终时,可以让身体回缩到组成身体的光质,他们的色身会溶化在光中,
然后完全消失。这种过程称为“虹身”(rainbow body)或“光身”(body oflight),
因为在身体溶化时,会有光和彩虹的出现。古代的大圆满密续和大师著作,对于
这个惊人、不可思议的现象,有不同的分类,因为有一段时间,虽然不是常态,
却经常有这种现象出现。
知道自己即将证得虹光身的人,通常会要求独处在房间或帐篷里七天。第八
天,整个身体消失了,只留下毛发和指甲。
现在我们也许很难相信这种事,但大圆满传承的历史却充满证得虹光身的例
子,诚如敦珠仁波切经常指出的,这不是古老的历史。我将提到一个最近的,而
且是与我个人有关的例子。1952年,在西藏东部,有一个著名的虹光身例子,
许多人都亲眼看到。他就是索南南杰(Sonam Namgyal),我老师的父亲,也是
我在本书前面提及的左顿喇嘛的兄弟。
他是一个非常单纯而谦虚的人,以在石头上雕刻咒文和经文维生。有人说他
年轻时曾经当过猎人,跟随一位伟大的上师接受教法。没有人知道他是修行人,
他确实可以称为“密行者"(a hidden yogin)。在他临终前不久,人们常看他坐在
山顶,仰望虚空。他不唱传统歌,自己作词谱曲。没有人知道他正在做什么。然
后他似乎生病了,但奇怪的,他却变得越来越快乐。当病情恶化时,家人请来上
师和医生,他儿子告诉他应该记住他所听过的教法,他微笑说:“我全都忘光了,
不管怎样,没有什么好记的。一切都是幻影,但我相信一切都会很好。”
在他79岁临终时,他说:‘我唯一的要求是,死后一个星期内不要动我的身
体。’当他去世后,家人就把他的遗体包裹起来,邀请喇嘛和僧人来为他诵经。
他们把遗体放在一个小房间内,并且不禁注意到,虽然他高头大马,却毫不困难
就被带进房间,好像遗体变小了。同时,奇异的彩虹般的光充满了整个屋子。在
第六天时,家人看见他的身体好像变得愈来愈小了。在他死后第八天的早晨,安
排葬仪事宜,当抬尸人把盖布掀开时,发现里面除了指甲和毛发外一无所有。
我的上师蒋扬钦哲请人把指甲和毛发送来给他看,而且认证了这是虹光身的
例子。’’①以上索甲仁波切描述了索南南杰虹光化身的过程,这里要注意索南南杰
以在石头上雕刻咒文和经文维生,是个很普通的大圆满修行人,并不是所谓的弘
法讲道的大师,表示大圆满法修行很低调内敛,无色无相,长期观虚空,自然成
就。这也表示任何身份的人都可以学好大圆满法,大圆满法正在普传。

二,虹光化身者田野调查一新龙乐莫寺堪钦多吉强・阿曲喇嘛(公元
1918--'1998年)

。索甲仁波切.‘西藏生死之书》(郑振煌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青海:青海人民出版社,1999
年.第196~198页.
234
第七章大圆满法修行成果与北传佛经究竟涅集解脱比较

虹身成就者名叫阿曲堪布,1918年5月的一天,于新龙降生。7岁学习文字,
10岁出家。14岁在乐莫寺佛学院学修佛法。22岁在拉萨格鲁巴三大寺院之一的
色拉寺学习,他博闻强记,背诵了各种经论,而精通显密。其持戒清净,智能无
碍。后来到宁玛派主寺敏珠林寺,根据举丹喇嘛的要求对显密生起次第、圆满次
第等作了系统彻底的闻思,在见修方面有了初步的把握。①在修学期间,他于二
世敦珠法王座前听受大圆满法和金刚橛等甚深密法。此即,二十六岁时,为了消
除障碍,他在救怙堆迥・晋斋益西多吉(二世敦珠法王)尊前求得了《金刚橛》
灌顶,他对莲花生大士的法太子救怙堆迥仁波切产生了无上信仰,把他敬奉为自
己世代上师,由于,他对上师有了“上师所言皆为教授,上师所作皆为佛法”的
信念,对极密<大圆满法》、最极灌顶《此生解脱教授》、基位明《本净观修》、
道位<任运超越》等修行经验有了非同一般的实实在在的确认,从了解、体验、
证悟三方面对精要佛法进行如理念修,对如海的佛法理论作广泛的闻思。于是,
堆迥仁波切心生欢喜,给他传授了‘金刚橛续》成熟灌项中的根本灌顶、供食灌
顶、修行灌项等第一灌项,并把他授权为‘金刚橛续》的教主。⑦
以后,他行持潜匿,保守秘密,精进修持密法。他回到新龙乐莫寺后,担任
堪布,解惑授业。八十年代末,在乐莫寺小山丘顶寂静处,他建房掩关。他的侍
者们,曾多次察觉到上师不走门窗,穿墙出入。1998年8月29日下午两点,上
师身体无恙,手持佛珠,吉祥卧式,口诵观音六字大明咒,安享而逝。他走的那
么洒脱,那么自在……当天傍晚七时,弟子们按照藏传佛教处理大德法体的
仪式脱去上师的衣服,准备覆盖法衣,就在这时,奇迹发生了:上师全身上下,
衰老的皱纹已消失不见,皮肤完全变为七八岁孩童的一般,白红细嫩,根本就不
是生前老态龙钟之身——这一切,的确令人难以置信。8月30日早晨,赤诚加
措到上师禅房供灯,发现法衣下的身躯缩小了许多。以后,躯体一天比一天缩小,
弟子们不知所措。9月1日,他们急切的赶到白玉县亚青寺去请教阿秋堪布。阿
秋堪布说:“此事宜保密,切不可提早告诉任何人,严禁犯过密宗根本戒的人,
触摸阿琼堪布的身体,在七日之内,不要移动身体,到第八天才可以处理。’’。就
这样,上师的身体日趋缩小。每日黎明,只准赤诚加措一人进入上师禅房供灯,
其它人都未曾进过,到第五、六天时,赤诚加措对侍者们说:“现在几乎看不出
是身体了,有可能要全部消失。要是没有完全消失,那也只有鸟雀那么大。"洛
桑宁扎指着面前的闻水瓶说:“再小也不会比这个水瓶小吧?刀七天过去了。第
八天早晨,上师的亲属赤诚加措、根桑朗加和一个小喇嘛(笔者注:益西降泽活
佛),以及洛桑宁扎、索朗加措、仁青才让等三名侍者,一共六人到屋里,拉开
床上的法衣,大家顿时目瞪口呆,床上空空如也,甚至连一根毫毛也没有。(笔
者注:笔者认识索朗加措和益西降泽。) 一

七天中,在上师住处的天空,还有许多人曾看到连续几天出现五色彩虹,这
些彩虹不时遍满天空.另外,远方甘孜县也有人看见在新龙乐莫寺方向上空彩虹

m堪珠・贡觉丹增仁波切.‘宁玛派源流>(克珠群佩译).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8年.第572页.
。堪珠・贡觉丹增仁波切.‘宁玛派源流>(克珠群佩译).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8年.第572~573
页.
235
第七章大圆满法修行成果与北传佛经究竟涅粲解脱比较

一片……赤诚加措说,他们没见过彩虹,但是离乐莫寺稍远些的人们几乎都
看见有五颜六色,奇特美妙的各种形状彩虹.这些现象,都符合于大圆满修法成
就虹身的瑞相。

笔者2007年10月31日拜访新龙县乐莫寺及阿曲喇嘛闭关的木屋,是索朗
加措打开小木屋让笔者进去的,亲自考察阿曲喇嘛虹光化身睡的床铺,堆满哈达,
并看到脱噶修炼开的小窗。阿曲喇嘛精通脱噶修炼,学识渊博,精通金刚橛法,
为人低调平和,圆寂前长期持诵观音六字大明咒,为新龙地区著名的学者,学生
众多,是第二世敦珠法王的得意门生。(注:第二世敦珠法王法国圆寂时身体虹
化缩小到一手肘大小)
三、瓦西・梅瓦堪千才旺仁真的研究(1958年飞升虹化)
1883年四川省红原县出生,曾经到佐钦寺(竹庆寺)修行。后来又到四川
九寨沟黄龙山上修行,最后在1951年到青海省黄南自治州同德县桑赤寺担任堪
布,一直到1958年被关到监狱,当时被士兵押往地甘寺准备批斗,在途经某一
山上之时,从被绑的牛背上飞升虹化。
瓦西・梅瓦堪千才旺仁真是堪千渊滇嘉措(注:又叫做云登江措,是巴楚仁
波切的学生)的弟子(注:也是堪钦・脱噶益欣罗布即脱噶如意宝的同门师弟,
即晋美彭措法王的师叔),是近代大家的公认的虹光化身者,生于多康北方的阿
多瓦西梅瓦部落,出生时有许多奇异征候,自幼进入佛门,从藏文阅读开始,学
习各种学艺。他的行为静雅、聪明、智慧,同龄人中无人能与之相比。老一代的
人都说:“看这位小僧人的智慧,将来一定会成为一个获梅瓦堪千大名的人。"年
纪稍长以后,他在拉克扎宗寺的堪曲珠、卡尔瓦・滇贝尼玛祖古、卡嘉伏藏师仁
波切等善知识处听闻了‘入菩萨行论》、《三戒律》、《别解脱经》、《嘎日嘎》、<正
字学》、《诗歌》及灌顶、诀窍、深奥讲解等很多深奥正法,并进行实践,此后一
直在为正法事业而奋斗。
后来他抛弃故乡,到德格和北方的扎曲卡(石渠县色须镇雅砻江上游扎曲河
边江玛佛学院附近)等地寻找正法,拜纽修堪千阿旺贝桑、堪多杰桑珠、堪布贡
白、佐钦寺堪布洛色丹炯、昭德巴吾多杰、佐千图登曲多等为师,听闻了《中观
论》等理聚论和《中观四百论》、<中观庄严论》、《中观二谛论》及<现观庄严论》、
<辩法法性论》、《辫中边论》等慈氏五论。还听闻了《释量论》等因明学和上下
法藏等典籍,成了学者之王。
在扎曲卡,他拜见蒋贡米庞仁波切,得到灌顶、讲解、教诲方面的<文殊加
持》等。尤其是在不共的部主堪千渊滇嘉措处,得到了大圆满法《智慧上师》等,
经过实践,实现自性大圆满法脱离伺察意的法性深意。他又听闻了《密精义・消
除十方黑暗》、l:总义・光明精义>、<意庄严:}、<言教》、龙钦饶降巴尊者的<七
宝藏》、《:四部宝雯》、《三休息论》等无限深奥正法。此外,在德格的很多善知识
处,闻得了l:大宝伏藏》、《前译佛语》、《诀窍藏》、大藏经《甘珠尔》、《丹珠尔》
等无数部正法,修三根本的很多特殊本尊,实现了证悟。
此后,他回到安多梅科(青海省黄南自治州同德县),在自己的寺院即赤达
第七章大圆满法修行成果与北传佛经究竟涅粲解脱比较

杰寺(桑赤寺)成为常住,为当地的千百名僧人赐予沙弥戒、比丘戒。“坐夏”
则按《三毗奈耶事仪轨》的实践法,按照嘉色・先潘塔义的传承建立此传承。成
立蒋贡米庞仁波切的论着为主要听闻内容的讲解院,在该院转动显、秘、学艺的
法轮,培养出堪千耶谢、堪布蒋贝、堪布诺尔丹、阿拉协腾仁波切、堪布索南旺
嘉等很多胜上士夫学者,他们对佛教做出了伟大贡献。
相传梅瓦的这些堪布都非常精通法藏,对居民和原来的弟子讲授了典籍、诀
窍、加行等课程,开张广泛的利他事业。他还与宗傲仓祖古一起发心,在霍尔曲
依建立了以米庞仁波切的论着为讲解内容的讲解院,使北方和东方夏尔卡地区,
广泛兴起密宗前译派四种河流般的传承。由于这位堪布和古荣祖古等的恩德,使
东边汉地边界、安多热贡等地至今村还有密宗前译派的无垢正法,这都是这位大
堪布发心的结果。
在完成众多事业之后,因藏区总体佛教和众生事业已经衰败,大堪布被关进
监狱,在去监狱的半路上念诵着“班扎咕噜”,像从前的班智达寂天的传记中所
说明的那样,在人们看到的显现中,身体一步一步升至高空,而后在空中化为光
体,消失在天际。此事至今仍在藏区东部像风声一般传颂着。这表明这位上师通
过自性大圆满法的道路,得到殊胜成就,实现虹身于天际,正像欢喜金刚大师和
邦・米潘贡保传记中所说的那样。∞
瓦西・梅瓦堪千才旺仁真出身于著名的大圆满法修行者巴楚上师的传承,为
堪千渊滇嘉措的心传弟子,除了在石渠县扎曲卡地区,还到过四川德格佐钦寺修
行,后来又到黄龙地区修行。他学问渊博,晚年在青海同德县桑赤寺讲经弘法,
持续修行,精通大圆满法正行,此外,因巴楚上师(即华智上师)及传承弟子们
都非常重视大乘经典的讲解,这是这个传承的最大特色.

第五节与北传佛经究竟涅粱境界比较

一、北传佛经究竟涅椠的概念
原始佛教即以“烦恼永尽,心无取执,解脱诸漏”来解释涅粲,一切有部以
“择灭一解说涅粲,大乘中观派以“缘起性空,轮涅不二一解说涅椠,唯识派以
搿阿赖耶离障”解释涅巢,如来藏系瑜伽学派以“清净如来藏显现’’解说涅椠,
中国的竺道生以“实相”解释涅粲,慧远以“反本归宗”解说涅粱,天台宗以<大
宝积经》的“中道实相’’解释涅桀,华严宗以《华严经》的“一真法界”解说涅
粲,禅宗以<六祖坛经》的“明心见性’’诠释涅粲,等等。笔者分早期佛教与大
乘佛教两类讨论。
(一>早期佛教
l、‘杂阿含经》就说:“涅粲者,贪欲永尽,嗔恚永尽,愚痴永尽,一切诸
烦恼永尽,是名涅桀。’’圆

西纽修堪仁波切蒋扬多杰.‘大圆满传承源流蓝宝石'.台北:全佛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2年.第745页
一第747页.
。‘杂阿含经'卷十八,求那跋驮罗译,‘大正藏>第二册,第126页.
237
第七章大圆满法修行成果与北传佛经究竟涅巢解脱比较

2、在《杂阿含经》中佛陀又说:“无常想者,能建立无我想,圣弟子住无我
想,心离我慢,顺得涅粲。"④另在《中阿含经》中有一则故事佛陀教导说:“我
说识因缘故起,识有缘则生,无缘则灭,识随所缘生。"@
3、如《俱舍论》中说的“如灯涅粲,唯灯焰谢,无别有物。如是世尊,心
得解脱。唯诸蕴灭,更无所有。"@
4、在《中阿含经罗摩经》中提到:“诸比丘!如是予于自生、自老、自病、
自死、自愁、自杂秽法而知生法之患,以求得无生、无老、无病、无死、无愁、
无杂秽无上安稳涅粲。而且于予知见生,予之解脱不可动也,此为最后之生,今
不再来此受生也。”④此外在一些较古老的巴利语佛典中,常常是以_心无取执,
解脱诸漏”@表示达到涅粲。
以上《阿含经》类的涅粲观并未解说法报化三身任运、轮涅无二的大乘佛教
涅粲观。
(二)大乘佛教
l、涅粱不离世间:《妙法莲华经》如来寿量品第十六中说:
尔来无量劫,为度众生故,方便现涅盘,而实不灭度,常住此说法。@
2、《中论》卷四观涅粲品中说:“涅盘与世间,无有少分别,世间与涅粲,
亦无少分别。涅粲之实际,及与世间际,如是二际者,无毫厘差别。”o这里译作
搿世间"的梵文为sams,五ra,也可译作“轮回’’或“生死"。@
3、《大宝积经》卷一一九中说:“若知一切苦,断一切集,证一切灭,修一
切道。彼于无常败坏世间,得证常寂清凉涅粲。世尊彼于无护无依世间,为护为
依,何以故?于诸法中,见高下者不证涅榘。智平等者,解脱等者,清净等者,
乃证涅粲。是故涅粲名等一味。"@
4、一至十亍《大般涅粲经》,则呀确肯定了众生解脱的目标在于获得常住不变的
法身,证得大般涅粲。“如来遍满一切诸处犹如虚空,虚空之性不可得见,如来
亦尔实不可见,以自在故令一切见。如是自在名为大我,如是大我名大涅粲,以
是义故名大涅桀。”@《大般涅粲经》日:“如来身者是常住身,不可坏身,金刚
之身,非杂食身,即是法身。"n《大般涅榘经》说如来法身佛具有八种自在:

函‘杂阿含经',‘大正藏>第二册,第70页下.佛陀说:“诸比丘l云何修无常想?修习多修习,能断一
切欲爱、色爱、无色爱、掉、慢、无明。若比丘于空露地、着林树间,善正思惟,观察色无常,受、想、
行、识无常。如是思惟,断一切欲爱、色爱、无色爱、掉、慢、无明。所以者何?无常想者,能建立无我
想,圣弟子住无我想,心离我慢,顺得涅巢。”
口‘中阿含经>,‘大正藏',第一册,第766页下.
口‘阿昆达磨俱舍论》,‘大藏经》第二十九册,第34页下.
回‘中部圣求经',‘汉译南传大藏经'中部经典一,高雄:元亨寺妙林出版社,1993年版.第231页。第232
页湘应于‘中阿含经罗摩经》,在‘大正藏》第一册,第776页.
o‘小部夹品》第十二章1-种随观经>,‘汉译南传大藏经'小部经典二.高雄:元亨寺妙林出版社,1993
年,第213页.
曲‘妙法莲华经》,‘大正藏’,第九册,第43页中.
o‘中论',‘大正藏》第三十册,第36页上.
o郭良望,‘佛教涅粲论》,‘南亚研究》,1994年,第四期,第28页.
o‘大宝积经》,‘大正藏》第十一册,第765页下.
o‘大般涅粱经・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第十之三》,‘大正藏》第十二册,第503页上。
n‘大般涅榘经》日:“如来身者是常住身,不可坏身,金刚之身,非杂食身,即是法身.”(‘大般涅檠经・金
238
第七章大圆满法修行成果与北传佛经究竟涅集解脱比较

一者能示一身以多身;二者示一尘身满三千大干世界;三者能以满此三千大干世
界轻举飞空;四者以自在故而得自在,能以一心安住不动,所可示化无量形类各
令有心;五者根自在;六者以自在故能得一切法,如来之心亦无得想;七者说自
在故,如来演说一偈之义,经无量劫入亦不尽;八者如来遍满一切诸处犹如虚空。
①这充分说明,如来法身佛是人格化的超越时空限制的无限遍满的睿智存在者。
I:大般涅桀经》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第十之五中,把能否证得如来法身、宇
宙真性看作证得大涅粲的标志,认为众生断烦恼并不就是涅檠,而是断烦恼见佛
性方是证得涅粲@。一般人所理解的常乐我净,是执着世间五蕴法为常乐我净相,
是佛法所破斥的对象。而大涅粲的常乐我净,描述的是因如实见生死法之无常、
苦、空、无我,不加任何执着,即转为其如来藏之不空而常乐我净(注:法界法
身常乐我净,但仍是空无自性的,非空非不空).
5、大乘佛教中的瑜伽行派对涅粲提出了四种分类,在《成唯识论》卷第十:
涅粲义别略有四种:一、本来自性清净涅粲。谓一切法相真如理,虽有客染而本
性净,具无数量微妙功德,无生无灭湛若虚空,一切有情平等共有,与一切法不
一不异,离一切相一切分别,寻思路绝名言道断,唯真圣者自内所证,其性本寂
故名涅粲。二、有余依涅粲。谓即真如出烦恼障,虽有微苦所依未灭,而障永寂
故名涅粲三、无余依涅粲。谓即真如出生死苦,烦恼既尽余依亦灭,众苦永寂故
名涅巢。四、无住处涅檗。谓即真如出所知障,大悲般若常所辅翼,由斯不住生
死涅粲,利乐有情穷未来际,用而常寂故名涅桀。一切有情皆有初一,二乘无学
容有前三,唯我世尊可言具四。@第一种涅粲是说明众生在本质上都具有涅粲性。
第二种和第三种涅粲,相当于小乘佛教所说的有余涅巢与无余涅粲。即把断烦恼
已尽但所依未灭称作有余涅粱;把所依亦灭,众苦永寂称作无余涅檠。而第四种
涅粲,则是对任何事物都无所执着的涅巢,能显现出真如的本性而不被任何烦恼
无明所障碍之外,且具有大悲之精神,能利乐有情众生,是唯有佛所具有的最高
境界的涅椠。这里的不住生死者,是大智;不住涅粲者,是大悲。体现出大乘佛
教悲智双运倡导慈悲喜舍的精神。
6、在《舍利弗阿毗昙论》卷十六中提到“何谓第一义空?第一谓涅榘。涅
檠无相,涅檠是寂灭,是舍宅,是救护,是灯明,是依止,是不终没,是归趣,
是无憔热,是无忧恼,是无忧悲苦恼,及余诸行。"∞

刚身品第二',‘大正藏)第十二册,第382页下.)
∞‘大般涅禁经》说如来法身佛具有八种自在:一者能示一身以多身;二者示一尘身满三千大千世界:三
者能以满此三千大干世界轻举飞空;四者以自在故而得自在,能以一心安住不动,所可示化无量形类各令
有心:五者根自在;六者以自在故能得一切法,如来之心亦无得想:七者说自在故,如来演说一偈之义,
经无量劫入亦不尽;八者如来遍满一切诸处犹如虚空。(‘大般涅粲经・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大正
藏>第十二册,第502页瑚3页.)这充分说明,如来法身佛是人格化的超越时空限制的无限遍满的睿智存
在者.
o参见‘大般涅粲经',‘大正藏)第十二册,第514页下.
o‘成唯识论》,‘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55页中.
o参见‘舍利弗阿昆昙论)卷十六,‘大正藏》第二十八册,第633页上中.“何谓第一义空?第一谓涅巢。
如比丘,思惟涅榘空、知空、解空、受空,以何义空?以我空,我所亦空,常空、不变易空,如是不放逸
观,得定心住正住,是名第一义空.如是六空,是名空定。何谓无相定?除空定,若余定,以圣涅集为境
界,是名无相定。复次无相定,行有相,涅集无相。行有三相:生住灭。涅粲无三相:不生不住不灭。如
239
第七章大圆满法修行成果与北传佛经究竟涅粲解脱比较

7、此外《大方广佛华严经离世间品》普贤菩萨回答普慧菩萨对第一义空的
解释更清楚。菩萨摩诃萨有十种义,空义,第一义空故;大般涅桀义,灭一切苦
而修菩萨诸行故。④中道第一义空,是胜义空,非只是生死法之无自性空而已,
且具有涅粲常存不灭意义。

8、《究竟一乘宝性论》中提到法身不灭涅粲长存,经文如下:“初法身如来,
第二色身佛,譬如虚空中,有一切色身,于初佛身中,最后身亦尔。”@
9、 《佛说法乘义决定经》中提到如来具有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等@,
也可以当作究竟涅桀的境界。
二、大圆满法究竟涅椠修行
有关大圆满法依照自然智慧,上师印证正行,金刚手菩萨(文殊菩萨的化现)、
金刚萨缍及历代祖师等等,加持灌顶产生的三身任运五智究竟果,与轮涅不二如
虚空的解脱涅榘心境。请参考第一章第七节大圆满法的果位,与第七章第一节大
圆满法修行成果介绍,再与北传佛经究竟涅粲境界比较。
三、比较如下
(一)轮涅不二如虚空的涅粲观
轮涅不二如虚空是大圆满法的重要见地,也是大乘佛法修行的核心观念,上
文中龙树菩萨在《中论》中提到“涅粲与世间,无有少分别",笔者在第二章第
五节就有详细讨论。大圆满法三身自现、五身五智的修行方式是自性解脱、永远
解脱、方便解脱。本觉自然智的修行是超三界,可以游走诸佛国,无有余涅粲、
亦无无余涅榘,是修持法界任运之果。是如来藏光光相映、互渗互透,是空、无
色、无相、无执,无愿无不愿,自在逍遥,说我非我,忘我常青,宝瓶现童子,
法界不退转,你我他一体无分别而常住,光明照宇宙,寂静善止观,观我非我是
真我,观他是我是交换,黑洞不黑。‘成唯识论》提到涅榘有四类,其中第四种
是无住处涅桀,“谓即真如出所知障,大悲般若常所辅翼,由斯不住生死涅榘,
利乐有情穷未来际,用而常寂故名涅榘。"这里说明涅巢是轮涅不住,没有所知
障,能产生大悲心利乐有情。
(--)涅桀是自性清净、本超因果
自性清净、本超因果是大圆满法的重要见地,也是大乘佛法修行的核心观念,
在第二章第十五节就有详细讨论。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提到:“天王当知,
诸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能如是观真净法性,一切圣者如实悟入,无能
修者无所修法,无能行者无所行法,无心无心所,无业无异熟,无苦无乐,如是

是行有相,涅集无相,涅巢是寂灭,是舍宅,是救护,是灯明,是依止,是不终没,是归趣,是无煽热,
是无忧恼,是无忧悲苦恼,及余诸行。
o‘大方广佛华严经离世间品第三十八之六)卷五十八,‘大正藏》第十册,第306页中.普贤菩萨回答普慧
菩萨对第一义空的解释.“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义。何等为十?所谓:多闻义,坚固修行故;法义,善
巧思择故;空义,第一义空故;寂静义,离诸众生趟愦故:不可说义,不著一切语言故;如实义,了达三
世平等故;法界义,一切诸法一味故;真如义,一切如来顺入故;实际义,了知究竟如实故;大般涅榘义,
灭一切苦而修菩萨诸行故。是为十。若诸菩萨安住此法,则得一切智无上义。
曹‘究竟一乘宝性论》卷第四, 身转清净成菩提品第八,后魏中印度三藏勒那摩提译,‘大正藏》第三十
一册,第843页中.
o‘佛说法乘义决定经》卷二,‘大正藏》第十七册,第658页上中.
240
第七章大圆满法修行成果与北传佛经究竟涅粲解脱比较

观者名得平等,无异远离随顺广大,无我我所无高无下,真实无尽常住明净,所
以者何,一切圣法由此成[熟>就】,因是性故显现圣者,诸佛如来无边功德不共
之法从此性生,由是性出,一切圣者戒定慧品从此性生,诸佛菩萨甚深般若波罗
蜜多从此性出。”①因此,修行者行深般若波罗蜜多,出现菩提真智、内证智时,
将出现无业无异熟(超越因果论),获得自性清净解脱,与大圆满法修行究竟解
脱一致,这与《大宝积经》中的清净者得涅粲,“智平等者,解脱等者,清净等
者,乃证涅粲”也一致。最后这也与《成唯识论》中提到的四种涅桀之一“本来
自性清净涅粲”一致。
(三)法身自在得涅粲
三身自现是大圆满法的重要见地,也是大乘佛法修行的核心观念,龙钦饶降
巴尊者在‘实相宝藏论》中提到:“{:普明续》云:如玻璃体本性本清净,无垢通
彻清净即法身,虽现地水火风和虚空,不悟则在心上有相现,现而无性真智妙光
显,譬如虚空显现彩虹色,除虚空外非有现似有,住虚空中与空无分别,法性法
身无别虚空中,自起自现自明智妙色,现似有方无灭而明显,显中无念即是智法
身,自体自现报身本成佛,悲心化身二边皆清净。”@法性法身清净,虚空自现,
是一种菩提智慧显现身,法身可以与报身、化身一起运作。尊者在《句义宝藏论》
中又提到:“法身住本元智。解脱果位的法身,与若虚空之本净成为一味。此刻,
安住有三种智:(1)心体本净之智,不落戏论之二边,犹如水晶球,晶莹透明;
(2)本性元成智,明分功德之现源,深透而细微,而无实有法;(3)大悲周遍
智,因本体之妙用,现源不灭,安住于智慧对境,不作计度之分。”@由于法身含
藏无量智慧,显现出空性、光明与大悲心妙用。在<大般涅粲经》中说:“如来
身者是常住身,不可坏身,金冈忆身,{E杂食身,即是法身。一粤理念一致,在上
文中<大方广佛华严经》、《究竟一乘宝性论》也提到法身常住不灭,是金刚不坏
身,法身是报身、化身教化的源头,虚空法界是法身汇归处,是空与不空如来藏
的(指导)根源。牟宗三先生在<佛性与般若》一书中就根据如来三法秘密藏说,
认为《大般涅粲经》的如来法身“是一个永恒无限遍满的生命,现实的释迦自然
只是一种示现。涅粲不涅粲(入灭不入灭)亦只是一种示现。’’@法身在本章第一
节第三、第四部分就有讨论,此外,三身自现在第二章第八节也有详细讨论。
(四)涅粲不离世间
在《妙法莲华经》中提到,佛陀方便示涅粲,实无涅粲,常渡众生。圣者断
除了忆想分别戏论,所以超脱十二因缘,摆脱了因果业报的束缚,获得自在的涅
榘境界。对圣者而言,涅桀与世间来去自如,没有分别,是真正的大自在。大圆
满法正行修炼在人间,成道在人间,三身自现、五身五智运用,大悲体现在人间、
三界,菩萨道贯穿修行,自性众生无边誓愿度,当然大圆满法表现比较多的是修

m‘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五百六十九,第六分法性品第六,‘大正藏'第七册,第936页下.
o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年.第87页.
o龙钦饶降巴‘句义宝藏论广讲》(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435~461页.
o‘大般涅粲经’日:“如来身者是常住身,不可坏身,金刚之身,非杂食身,即是法身.”(‘大般涅粲经・金

刚身品第二',‘大正藏》第十二册,第382页下.)
o牟宗三.‘佛性与般若>(修订版).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89年.第181页.
241
第七章大圆满法修行成果与北传佛经究竟涅榘解脱比较

行传承菩提心教化,以菩提般若智、空性证悟三界如大幻网,并非只是一般的六
度波罗蜜修行,三身教化是一种修行理想状态,世间万事万物的变迁,不影响根
本的空性心境,即使远离众生修行,也是一时方便,维摩诘居士不二法门就是在
繁华城市修行,大圣隐于市。一切不执,妙用无边,是顿超心境,一切自然成。
第八章宁玛派大圆满法与苯教大圆满法比较差异

第八章宁玛派大圆满法与苯教大圆满法比较差异

目前大圆满法有五个分支,早期有两支,一支在宁玛派,一支在苯教。近代
有三支,一支在噶举派,一支在萨迦派(大圆胜慧),还有一支在格鲁派(五世、
十四世达赖喇嘛),甚至在青海省甘德县也有觉囊派的隆什加寺传授大圆满法。
而早期两个分支,宁玛派大圆满法与苯教至高大圆满法的传承,在学术界常有谁
抄袭谁的争论,至今未休。学者们从历史传承、文化深度及理论水平考察起源的
问题,并以教主、祖师们的修行典籍作比较,苯教一直比较吃亏。但是由于两派
皆长期有修行成就者,宁玛派是佛教的一分支,经典理论比较充足,而苯教经典
比较零散,且有剽窃证据。∞在苯教大藏经中,将佛教般若经搬过来,变成第二
部分广大清净之大品部,所以连象雄耳传大圆满法(在第四无上心品库藏部)也
被怀疑从宁玛派伏藏挖掘出来的,而不是敦巴辛饶米沃教主或占巴南卡上师或才
旺仁真大师的直传,且与宁玛派一致,以普贤王如来为修行最高合一对象。但是
苯教大圆满的古代传承现今资料与宁玛派确实不同,且在实修上也有一些差异,
加持咒语也不相同,为此,笔者特别于2007年2月15日到青海省的同仁县的文
嘉寺(阿罗旺加寺)实地考察,并在同仁县城邮政宾馆与苯教的旦科师父同住三
天,学习苯教大圆满法理论与闭关内容,在本章第二节会有详细介绍,这是学术
界新的创举。笔者与苯教因缘深厚,还在北京认识了来自四川阿坝县朗依寺的秦
麦洛桑活佛,去四川省新龙县乐莫寺,针对大圆满法虹光化身者阿曲喇嘛做调研
时,还参观了益西寺(已去世的《苯教大藏经》编者阿雍活佛的主寺)。从秦麦
洛桑活佛处得知了《西藏苯教源流》作者,夏扎日出的虹化者夏扎・扎西坚赞(公
元1859,-,1935年)大师的修行处,大师又是宗派无分别(利美)运动的蒋扬钦哲
旺波仁波切的好友,二入曾互相灌项印证。在印度的达兰萨拉时,笔者得知曼日
寺的住址,目前从西藏转移的隆度丹贝尼玛主持的曼日寺已是佛苯互混修行的寺
庙,非常重视佛法。笔者也到过西藏的冈仁波齐峰(Kailash)及周边考察,因此
特别在第六节比较两派实修内容的异同。这也是汉地学术界首创。本章将对苯教
大圆满法的见地与实修先做介绍,再与宁玛派大圆满法做比较,大家也可参考班
班多杰老师《藏传佛教思想史纲》中的《苯教大圆满法与宁玛派大圆满法的比较》
一节圆。
本章分为六节,分别介绍苯教九乘中最高乘大圆满,青海文嘉寺大圆满法修
行,四川朗依寺大圆满法修行,夏扎日出的夏扎・扎西坚赞大师大圆满法修行,
苯教大藏经,与宁玛派闭关内容及思想传承不同处。

∞班班多杰.‘藏传佛教思想史纲>.上海:三联书局,1992年.第8l页—第100页.苯教将‘般若十万颂》改
为‘康勤》,‘般若两万五千颂>改为‘康穹),‘瑜伽师地论>的‘抉择分'改为‘苯经>,‘五部大陀罗尼>
改为<白黑等龙经》等。
o同上。第94页~第101页.
243
第八章宁玛派大圆满法与苯教大圆满法比较差异

第1了苯教山南区(南派)九乘介绍
笔者在此引用土观・罗桑却吉尼玛(公元1737~1802年)著作《土观宗派
源流》,对苯教先有概括性了解,在本书第二章第四节中提到“略说苯教的源流,
提到苯教分三派:一、笃苯,藏区从聂赤赞普至赤吉脱赞普之间,凡二十六代均
以苯教治理王政,当时的苯教,只有下方作镇压鬼怪,上方作供祀天神,中间作
兴旺人家的法事,义称“因苯巧纳派”,“巧纳”意思为黑力派,指倡行杀生血祭的
不善行为。二、伽苯:在支贡赞普王时盛行,会超荐凶煞,且开始出现有见地的
言论。伽苯乃混溶外道,大自在天派形成的。三、局苯(觉苯),亦名果苯,窜
改不少佛经,为巧噶白力派。又以九乘来判定苯教经论,九乘者,卡辛(恰辛)、
朗辛、楚辛(垂辛)、斯辛为四因乘,格尼(居士、善业乘)、仗松(仙人乘)、
阿迦(阿噶)、耶辛(叶辛)为四果乘,别有最上一乘(自然圆满无上乘、增胜
乘)合共判分九乘说。卡辛有三百六十种禳祓法、八万四千观察法(恰辛包括朵、
算、龙、医、占I-五种仪轨)。朗辛有四歌赞法、八祈祷法、四十二种酬神法(另
说:符合神灵鬼怪要求而传授,分四个吟颂、九种叫声、四十二个酬谢仪轨)。
楚辛(垂辛)有见净灵异书(运用魔法来征服怨敌和降伏魔障之本,也叫度辛,
此本分十三种魔术或魔法,其中有七术为征服怨敌术,四术为降伏魔障术,还有
两个是留给超度用的)。斯辛(斯辛为从阴间斯巴拯救之本)有三百六十种超荐
亡灵法,四十种丧葬法仪轨、八十一种镇邪法(笔者注:八十一种不同死因,土
观大师翻译有误)。
格尼有《情器起现圆成经》(善业乘修善业)。仗松(仙人乘)有四亿部,(仙
人乘身语意不谄不诳、公正持身的修行)。阿迦(阿噶)有各种续部经传(何谓
阿噶乘,以阿(咧)字为核心的密宗修习者),耶辛有四部心传。(以悟真谛之乘
为叶辛乘,主要内容就是修行基、道、果三位,基位指抉择正见;道位指修行行
持,果位指现证菩提,基位就是菩提之心)。最上一乘有五部要门等。说以四因
苯来断能所妄执的四分,以格尼、仗松二乘来净烦恼障,以阿迦、耶辛二乘净所
知障,以最上一乘来断绝俱生∞(笔者注:生死离相、轮涅无二、涅粲寂静)。"
这里阿噶乘与耶辛(叶辛)乘为宁玛派的升起次第进入圆满次第及大圆满心、
界部的修行,最上一乘纯粹是宁玛派大圆满口诀部修行,而阿里地区苯教北传九
乘(外三乘(显明乘、自有乘、见解乘)、内三乘(陀陀乘、吉陀乘、亚陀乘)、
无上密果三乘(拉孜乘、朗孜乘、顶尖乘】),@最后三乘与宁玛派后三乘就完全
相同。(注:青海省同仁县文嘉寺旦科师父所述)

第二节田野调查青海省同仁县文嘉寺大圆满法修行

一、参访文嘉寺

m土观・罗桑却吉尼玛.‘土观宗派源流》(刘立千译注).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年.第198页.
。顿珠拉杰.《西藏本教简史》.西藏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101~102页.
244
第八章宁玛派大圆满法与苯教大圆满法比较差异

(--)2007年2月15日笔者到文嘉寺参访,由学弟索南旺杰翻译(注:学
弟有一个介绍热贡地区网站,此地属于热贡),拜见文嘉(阿罗旺加7世)仁波
切,70多岁活佛很亲切合照,还带笔者等人到文嘉寺最高项的藏经阁参观。仁
波切还欢迎笔者参加三年三月三天的闭关。2008年有一期,目前此期进入第二
年,后来笔者特别看闭黑关的地方。笔者实在不适应苯教或藏传佛教有些道场荤
食习惯,这里看到动物切下的手足、味道,笔者就待不下去了。
(二)刚下主殿旁闭关区域,路上就有缘遇上住此寺旁边旦科师父(1944
年5月7日出生),邀请他下山到县城同住,由索南旺杰翻译,指导学生苯教大
圆满修行流程与部分历史。他自己在泽库县有一个小庙(每半年在此)。他同意
了,回家告诉夫人、孙女,跟笔者一起下山三天,住到邮政宾馆,指导笔者。旦
科师父还要笔者在对面新华书局买了一本藏文版《苯教史》,一本夏扎・扎西坚
赞写的<苯教共与不共前行》。提出要参考的书目:《噶举四部》、‘大圆满善逝精
要》、《阿赤十五步》、I:耶赤他色大圆满》、《大圆满金枝》、<大圆满金筷》、《大圆
满金中之精》、《象雄大圆满法》。旦科师父是文嘉仁波切最早期的学生。小文嘉
仁波切9岁,1962年阿罗旺加28岁时教他,但1966年文化大革命,1980年文
嘉寺才开始活动。旺加(文嘉)仁波切,1951年,16岁时离开旺加村去四川若
尔盖县(苟哇象藏寺)学苯教,苟象寺已有1700多年历史。1957年回旺加村,
文嘉寺。(旺加活佛的老师应是1959年3月圆寂的苟象寺27世象帕雍中辛饶旦
真),旦科师父36岁,1980年开始云游参访。曾经与文嘉仁波切的同f-JN兄丹
增宁玛(有格西学位)学《大圆满善逝精要》,实践大圆满法,也跟夏扎日出的
南卡坚赞仁波切学<普贤王如来心髓》(普贤精要),跟夏扎巴弟子索巴仁波切学
大圆满法及普巴金刚法,在四川松潘县请喜央老师指导空行密部“觉"(息惜怀
诛)与断行戒,在青海玉树区学噶举派那洛六法。听降苍赤巴讲授苯教甘珠尔大
藏经,跟宁玛派大成就者学四部精要(上师精要、上师最精要、空行精要、空行
最精要),去过九寨沟扎吉白岩山闭关等等。他说苯教1933.1951年18年间出现
6个虹化身(其中一个女性),在1955年或1956年有一位青海省安多地区修行
老人在木桶中虹化,有一位青海省同德县宁玛派修行者,1958年在狂风中,骑
在马上面时气化、虹化而走(注:请参考第七章第四节第三部分梅瓦堪千才旺仁
真的解说,中国道家讲白日飞升)。文嘉仁波切在国际会议上提出了后面两个例
子。他特别强调《噶举四部》的修炼内容,包括外部、内部、密部、心髓部,专
讲大圆满口诀部内容,《耶赤他色大圆满法》也很重要,又提到苯教大藏经甘珠
尔部分,有关大圆满法的资料。笔者总结再补充,引用苯教大藏经目录,由四川
新龙县益西寺阿雍泽志治明编着。另外旦科师父强调身语意相应种子是阿嗡畔,
是报身、化身、法身种子字;普贤王如来(佛父佛母)传辛拉韦噶再传敦巴辛绕……
共九位如来庄严,再传24位成就者。
二、旦科喇嘛师父讲解大圆满法三年闭关课程
旦科喇嘛师父提供了3年闭关课程,主要是文嘉寺课程。(按照《阿赤十五
步》大圆满法)
第八章宁玛派大圆满法与苯教大圆满法比较差异

(一)第一年
1、第一阶段:前行(前100天)分共加行与不共加行,共加行包括(1)、
人身难得(暇满难得),(2)、思维无常,(3)、轮回过患(轮回之苦),(4)、因
果报应。不共加行即九加行,九种每日各念一千遍,百日念十万遍,(1)、四皈
依文(佛法僧上师),(2)、发菩提心文,(3)、百字明,百字符(金刚萨埋咒语),
(4)、供曼扎(献供),(5)、上师瑜伽,(6)、法身咒,(7)、报身咒,(8)、化
身咒(而四川塔德寺、朗依寺则念玛智真言(嗡玛智木耶萨勒都),萨勒沃真言
(阿嗡畔阿阿噶萨勒喔阿雍嗡德),嘟智四根除恶趣真言),(9)、大礼拜磕大
头。但是旦科师父也提到积蓄资粮(施身法)与四力清净法(忏悔力、念诵力、
观想力、祈愿力)全部各十万遍才行。
2、第二阶段:修破瓦法,7天或2l天修炼看根器,念咒语、祈请加持仪式,
禅定。
3、第三阶段:破瓦考核,放吉祥草(古夏草),顺利插入才完成。
4、第四阶段:蛞地日恨法:分辨生死轮回与涅粲寂静,要念3或7或21遍
百字明进入此阶段修行(修行后也念百字明)。也就是出世间(地)与入世间(蛞
瓦)五蕴的分别,日恨指出世入世的辨别,要念咒语禅定,分外部修行到荒郊野
地2个月,内部修行要7乘7共49天。身体分成7部位。从双脚(地狱界)一
直到中央头项(中阴界)每部位修7天,不同部位咒语口诀不同。恶鬼对应膀胱
私密处,畜生对应脐带,人对应心脏,非人对应喉部,天对应额头,中阴界对应
头顶。在外部修行荒野也可使用坟墓区,甚至全身裸体,体验苦难堕入恶趣状态。
内部修习体验中阴救渡法,七道种子修行不落入六道轮回,每层次逐级上升,修
行在梦中会有兆示且中阴修行也可成佛。
5、第五阶段:阿待,“阿”字注视修行,距30,--40cm,为彩虹光环中间一个
“阿"字。“冽”黑色字体第一圈背景色白色,再来一圈蓝色,再绿色,再红色,
再黄色,再白色。也可以太阳彩虹包围白底黑色阿字。阿待还有许多其它训练方
式,定心寻找自性心力方法,要定心于物象上不自由想象。
6、第六阶段:身、语、意的修炼。
身修行g双手合掌在头顶,双脚合掌站立,站着不能维持动作时,则大喊一
声对找寻真心性有帮助。
语修行:在五种禅定方式中,用其中一种打坐方式,过程中意念想“畔’’字,
无所不在去任何处,万物皆“畔"的物像,“晔”回归时将身体撕裂碎。
意修行:修炼时共有9种真心性的方法,接近阿待最后部分修行。心智高者
不必经历,即在“阿’’观视时就已完成。九种方法有九种征兆显像,属“彻却"
一部分修行禅定,包括睡眠梦修。
7、第七阶段:上师指引道路,上师闯问题考试,进入“彻却"的开始(立
断),心智不够者,不通过者会安排其它补强功课。
8、第八阶段:才旺仁真灌顶(修行100天每日心咒一万遍)共念一百万遍
心咒。
第八章宁玛派大圆满法与苯教大圆满法比较差异

9、第九阶段:夏至49天修“彻却”一直到年末皆修,三身(法、化、报身)
自然现的实修及上课。导师选优秀闭关学生教“断行戒”(施身法观想),出现向
上供养,向下布施现象,会供曼陀罗(曼荼罗、坛城)。又教导“觉”,经文、仪
式、法器指导。(笔者注:施身法基本上应该都要教都要学才是)
(二)第二年
1、第一阶段:普贤王如来灌顶(一定要灌顶)念100天,一天一万遍心咒,
共念一百万遍普贤王如来心咒。要献曼达,手势动作、咒语、禅定,进入实修过
程。
2、第二阶段:扎隆冬天气脉修炼,100天,必须裸体修炼,主要是39种动
作,每人选一种按心智而分,有不同坐姿,旦科师父拿一张照片绑冥想带子给笔
者看,很像瑜伽带、绳子。当然有各种动作,80个动作的,39个动作的,15个
动作的,5个动作的,动作不同,实践不同,基本坐姿l ̄2个月,没有床,只有
坐位。“扎隆"(杂龙)修炼气脉必须穿最寒冷时冷水冲过的袈裟,最短时间内1
小时必须干5 ̄7件,每人烘干的程度与件数不同,形成雾状蒸汽,保持气脉平衡,
某一时刻可流汗时表示气脉成功修炼,拙火炼成。(在四川朗依寺称为“竹巴青
波扎隆”风脉法、55式引气拳法及“才旺瓦依玛扎隆"风脉法、39式拳法。而
且朗依寺拙火修成后开始教大圆满的经论)。可清干净血脉污垢,扎隆动作是24
位大成就者共同结晶。
(三)第三年
1、第一阶段:瓦赛昂巴或(或称瓦些)本尊护法(火之猛神)灌顶修炼100
天,念100万遍心咒,一日一万遍。每日要献供、拍双面鼓、吹胫骨…….
2、第二阶段:贼冷(zelen)断食:取万物精华灵气,7个进食用碗,断食7
日,每日只喝一碗小杯子水。或其它21日断食法,法身取“风”,不用杯子,报
身取“水",化身取“药物"。用7个杯子也可以,也要念咒才喝水一小杯(法报
化三身加持)。
3、第三阶段:进入“脱噶"修炼,有8种方法看光,太阳升起前先观虚空,
升起时看光(笔者注:看太阳东升)。平常看虚空,夜间看灯(笔者注:也可看
落日)。看“脱噶四相"实修书,<噶举四部》、<阿赤十五步》也有。下午发菩提
心,想轮回之苦六道众生,要有布施精神,晚上总结善业、恶业,念百字明,发
弘愿,看完酥油灯光,做断行戒念咒,回向众生。脱噶四相是看虚空、看光逐步
成就:(1)法性现前光明相,(2)证悟增长相(觉受增长),(3)明智如量相(明
体进展进诣),(4)法遍不可思议相(穷尽法性光明相)。大圆满法经论思想研究
很重要,每日早晨心中观想上师再做加行不共加行,培养清净心,气脉修行,发
菩提心。
4、最后第四阶段:闭黑关49天,此即像梦中参悟,四相继续增长,看见四
灯,或讲六灯(六光明):肉团心光、白柔脉光、远通水光、法界清净光、明点
空光、本觉智光。闭黑关时,有一个窗户留下--d'洞,可以看无云虚空。闭关饮
食由其它人负责供应。当结束出关时,已种下大圆满口诀部彻却与脱噶的良好种
第八章宁玛派大圆满法与苯教大圆满法比较差异

子,会布施进献东西给上师。彻却与脱噶法的修炼要长期进行,才能真正成就虹
光化身,闭关期间只是打好基础,特别拙火的基础,影响气脉明点修行很大。最
后要内观本性,自然地祈愿回向众生,且断法的施身法要很自在。旦科师父还提
到大圆满法传承最早是精神“意”的如来传承到灵界、天界传承到口耳相传,再
到师徒教导式传承。在中阴阶段修炼仍可成就。

第三节以四川省阿坝县朗依寺大圆满法修行为例

一、秦麦洛桑活佛访谈
来自四川阿坝朗依寺秦麦洛桑活佛,刚好他2007年也在北京大学哲学系楼
宇烈老师的研究生班听课,结果有了三次之缘,11月13日与静主一起去他租屋
处谈话七个小时最为深刻。他刚从夏扎日出闭关回来。他人很好,且好相处。还
介绍他的“喜马拉雅智慧之光"网站,借英文舨苯教大圆满书给我影印,他做一
些高难度瑜伽动作通气脉,还介绍瑜伽清洁法吞纱布及用老鹰脱皮爪子插入肛
门,配合草药通肠道以利断食前准备,夏扎日出使用瑜伽道具辅助修行。所以大
圆满法与瑜伽修炼,某些地方相似,为打开气脉明点,以利拙火上升,排毒健身,
拙火融冰。且瑜伽要常练习,密教大圆满法几乎把印度瑜伽功法整套搬来了,来
源太接近了。秦麦洛桑活佛目前在北京、厦f-i--地开设“喜马拉雅象雄瑜伽禅修”
课程。他还说:“雍仲意思是金刚,而苯(或本)为一切万物本来面目,苯是法
的意思,雍仲苯教(本教)即金刚法教导的宗教。目前嘉绒语即古象雄语言,才
旺仁真与莲花生大士是兄弟。"
=、朗依寺大圆满法三年闭关部分课程
朗依寺讲修院大门上贴着一张作息时间表,表上列出从早晨六点钟起床、火
供、颂经、早餐、供曼扎、念修百字明……一直到晚上十点钟熄灯梦修的全天课
程,安排的十分紧凑。闭关者逐一考试升级,学期为三年,第一年学修九加行、
静坐、破瓦、体验观“阿”(咧)、大圆满前行、十五阿持、大圆满正行、修<桑
者扎隆》风脉(“风”指呼吸)、明点、练习柔和气、中脉宝瓶气、刚猛气、和霹
雳火的运用导引方法,以及二十五式气的导引、化解拳法。第二年学习大圆满经
论,咒诀,学修<竹巴青波扎隆》的风脉法和五十五式引气拳法,供养护法神甲
益西拉姆。风脉“扎隆”训练通常需要一百天,考试选在零下十几度寒冷的冬季,
在山地里赤身披上被冰水泡透的袈裟,用自身的热能将结冰的袈裟烘烤干,并要
求速度。一般学员--d'时干五块,也有干七块的。第三年学习大圆满经论、咒诀、
学修象雄耳传、<才旺瓦依玛扎隆》的风脉、红白明点和三十九式拳法等,供奉
护法神穆德。考试时间选在冬季最寒冷的三十天内,然后进行大圆满“彻却”和“脱
噶”的修法,进行白关、黑关、梦修的训练……①

。宁艳娟.《雍仲苯教大师》.台北:橡实文化出版社,2009年.第111~112页.
248
第八章宁玛派大圆满法与苯教大圆满法比较差异

第四节四川省德格县夏扎日出的苯教夏察・扎西坚赞上师介绍

夏扎仁波切(夏察・扎西坚赞上师)一八五八年出生在四川德格县夏扎日出
不远山下,九岁在丁青寺出家授沙弥戒,二十岁在雍仲林寺大堪布辛丹嘉融和尼
玛江诚处,接受了显宗菩萨戒和密乘誓言戒,二十一岁在曼日寺闭关修习大圆满
法。一生参拜很多大圆满成就者,伏藏大师和显密觉悟者,并接受象雄耳传、阿
持(阿赤十五步)、佐钦三种大圆满法,与很多其它教派的上师结为挚友(笔者
注:利美运动<宗派无分别运动>中的宁玛派蒋扬钦哲旺波等人)①讨论密法实践,
交换各派经文,并且相互灌顶传法(笔者注:因此夏察・扎西坚赞仁波切也具宁
玛派传承)。并翻译古藏语,清楚解释如来藏和心性,指导修行者认识空和明,
是位素食主义者。中年以后在夏扎日出长期修行,七十六岁向众生演示正法,自
身实践证悟涅粲。
1934年春季,晴空万里,夏扎仁波切连续十几天为僧众举行各种法会,进
行多种灌顶,包括文殊菩萨智慧灌顶,脱离六道,消灾灌项,占巴南卡祖师三父
子的长寿灌顶,增加福根的财神灌顶等等,之后,就在山中临时搭的小帐篷静坐,
进食药物辟谷,(不吃粮食,只吃一些特殊的草药,以便把肠胃杂质清干净)第
十天清晨,脸色红润走出来,举行才旺仁真(占巴南卡的儿子)长寿灌项,并对
大家说:“大圆满是当世可以解脱的最快捷方法,我愿承担全部有情众生的恶业,
让六道众生都有缘得到这殊胜的法门,愿大圆满化成甘露,洒遍整个有情世界。
你们要刻苦修炼,你们一定会成功。”然后,他换上洗的干净的僧装法衣,又进
入小帐篷,并亲手用线把门帘缝严,嘱咐弟子七日内不要开门。(当时,数千人
参加法会想亲见大圆满法成就),弟子们先听见师父轻轻的念颂吉祥真言,又诵
了回向文就再也没有声音了。第二天太阳很大,仁波切的小帐篷被带着松香味的
白雾笼罩着,很多小鸟散落在帐篷周围草地上。第三天,大地微微颤动了几下,
帐篷四周闪动着大大小小各种形状彩虹。第四天正午,从帐篷门帘缝隙中射出一
道很亮的白光,空气中弥漫着清香(注:笔者考察凡是虹光化身坐位床位泥土皆
散发着清香,且目击者说有结晶微粒)。弟子们心中充满法喜,很多人激动落泪,
上师修炼成功了。但是夏扎仁波切弟弟却未接受仁波切教言,于第五天就打开帐
篷,只见上师变成一个六寸高的童身,漂浮在弥漫着五彩光环的空气中,(注:
笔者看这种情况比较特殊,一般不漂浮,只等比例不断缩小),法体还是温热的,
弟子们将仁波切安放在一个银盘子里,让人们朝拜。
之后,落智坚赞上师主持了四十九天的法会,用佛像为众弟子们灌项加持。
如果第七天才打开帐篷,仁波切肯定实现雍仲苯教最高悉地大圆满的大迁转身
(虹光化身),后来落智坚赞上师实现虹光化身。(注:落智坚赞平常非常随和,
平凡到极点,像乞丐一般)。还有一件事也很奇特,有一位雍仲登真老人家,在
此地1992年圆寂时,身体变得巨大无比。圆(笔者注:宁女士原书中描述有误,

。贡珠・云丹嘉措.‘蒋扬钦哲旺波传'(张炜明译).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9年.第235页.
。宁艳娟.《雍仲苯教大师>.台北:橡实文化出版社,2009年.第175、183页.
249
第八章宁玛派大圆满法与苯教大圆满法比较差异

不是缩小,而是变大,这是2007年11月13日,笔者访问的“喜马拉雅智慧之
光”网站负责人洛桑活佛说的。)

第五节苯教大藏经大圆满法简介

一、无上心品库藏部
有关苯教大藏经甘珠尔部分,笔者稍作解说,甘珠尔所编目录常依照《大行
摄略经》:“我圆寂后众弟子,结集教言做归类,应分经、大、续、库四。"曼日
寺的尼玛旦增分为:(一)、教言圆满之经部,(二)、广大清净之大品般若部(般
若部),(三)、深道密咒续部,(四)、无上心品库藏部四类。大圆满法在库藏部,
笔者用益西寺阿雍活佛分类,他将库藏部分为七函,第一函是教授部即口诀部,
第二函是心部,第三、四函是界(垄)部,第三函是上界天庭所弘宣经教,又分
续部、教敕部、要门(口诀)部三类经文。第四函为中间人世与下界龙庭(水族
生物)所弘宣经教,一样分成续部、教敕、要门三部分。其中第三函上界天庭所
传与第一函关系最直接。第五函大圆满本自离边藏,第六函普贤平等藏,第七函
大圆满无边开阔藏,解说大圆满特性,第三函上界天庭所传的六教敕更直指大圆
满本质,分成(1)、唯无功用密意之教敕,(2)、唯舍一切乱识而心无所寄之教
敕,(3)、总摄一切要门之教敕,(4)、破斥邪说大圆满秘密之教敕,(5)、唯一
自然智慧传心之教敕,(6)、决定大圆满之教敕。①
当然第一函是大圆满法彻却与脱噶修行总指导,需修行者反复思量验证,也
是雍仲苯教虹光化身,三身圆满基础。只是目前苯教教授部文献,还有《噶举四
部》、《阿赤十五步》,<佐钦传承》等可以互证。见地、修行的显现改变肉身结构
及散发到外界光明法性,决定究竟解脱成就时间。
二、大圆满象难耳传
苯教大藏经中大圆满象雄耳传教传四种类:(一)、外、总决定见地类经典有
解释经意九续。(--)、内、当面指点要门类经典,有六明灯、六明点、四轮合并
明示发挥效用和道中脉验相之明灯、离言明觉功用灌项。(三)、密、彻见妙觉类
之经典,有要诀八品(看光8种方法)。(四)、极密、彻悟实相类之经典,有‘二
十一钉》,离尘绝踪教授之道相进程指示明灯略论。国这里讨论的四相、六灯在上
一段脱噶修炼时已有讨论,且逐级上升,法性现前到证悟觉受增长,再到明体进
诣成长,最后穷尽法性光明,而六灯代表六光明出现,从肉团心光,看到白柔脉
光,远通水光,之后出现或进入法界清净光,明点空光,最后达到本觉智光,则
照耀一切黑暗,为宇宙中一盏明灯长久展现,形成渡生宝筏,明体成长产生明点
空光,法界性光就是真正的本觉智光。因此无量光如来、普贤王如来、辛拉韦噶、
敦巴辛绕、文殊菩萨、占巴南卡、才旺仁真,佛苯互混,同样慈悲有效。
三、比较
宁玛派大圆满法,在《西藏大藏经》甘珠尔中第六(乙)古怛特罗部分,可

。周锡银、望潮.《藏族原始宗教》.四川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379"-'380页.
o同上,第377页.
250
第八章宁玛派大圆满法与苯教大圆满法比较差异

找到《一切法大圆满菩提心普作王》密续,基本上大圆满法心、界、教授部典籍
皆放在丹珠尔,特别龙钦饶降巴尊者的众多著作(例如:七宝藏论、三休息、三
自然解脱、中阴论等等)。

第六节宁玛派大圆满法与苯教大圆满法比较

一、闭关内容
(一)宁玛派不念玛智真言、萨勒沃真言、嘟智四根除恶趣真言,或法身咒、
报身咒、化身咒,苯教注重九加行。
(二)宁玛派没有才旺仁真灌项,没有瓦赛昂巴本尊护法灌顶,没有这两尊
护法。但普贤王如来同样存在。
(三)宁玛派前行某些上师在共同外加行时就注重依止上师(参考普贤上师
言教)①,到不共加行又修上师瑜伽。而苯教是九加行修炼,不共加行四皈依文,
(三宝与上师)、祈祷上师文时修持,彼此都注重上师传承,由上师层层上推祖
师加持,上师代表祖师加持指导。宁玛派就注重莲花生大士,藏传佛教也视为共
同祖师。莲师为再来之佛,有自己的虹化净土,邬金铜色吉祥山,法界虚空存,
苯教无莲花生大士传承。
(四)宁玛派有九乘修行,与苯教九乘分法不同,大圆满法为无上瑜伽,至
高第九乘。要先修好声闻、缘觉、菩萨道,在显三乘中特别以菩萨道进阶修三外
密乘:事部、行部、瑜伽部,特别瑜伽部开始的本尊修炼法要先相应,另外莲师
心咒更是十万遍到百万遍打基础,所有加行,前行在闭关前都要先修好,闭关专
修三内密乘或八、九乘,特别大圆满法专指心部、界部、教授口诀部(心髓部)
的第九乘阿底瑜伽修持。一般三内密乘,第七乘为生起次第(摩诃瑜伽),视自
身之身语意如同本尊,接续外三密的瑜伽部修行,生起本来清净圆满见。一般此
时上师进行本尊灌顶为宝瓶灌,有些上师在瓶灌前就要求作身语意的特别修行
(身金刚杵站立,诵畔字清净语业,观察心的生、住、去,悟自心本空,自然智
慧自然明了。分外、内、密三种,要求清除身、语、意障垢,住于本然寂静入本
原,即明点、气脉、本尊入本原),苯教放在闭关第一年第六阶段。宁玛派生起
次第,第七乘一般不闭关修,但在<大幻化网续》中将身语意特别修行放在第九
乘大圆满法正行的“彻切”加行中,那就是闭关时训练。在生起次第完成进入圆
满次第修炼,部分为第八乘无比瑜伽(阿努瑜伽)的前行,部分就是阿努瑜伽正
行。进行气脉、明点、拙火修行前一般要先修“恩卓’’破瓦法。(有些上师不插
吉祥草)。气脉修炼使用九节佛风,金刚诵,宝瓶气,三脉七轮观修。明点修炼
中脉、拙火,断除衣、食、爱染、贪欲执着,身体产生空乐而入定。接着才修迁
识破瓦、梦修、中阴救渡、光明子母会,幻身光明(注:一般噶举派辅修大圆满
法时,修那洛六法才特别强调幻身光明,宁玛派不修幻身光明。)
一般七、八乘不使用苯教“阿’’(氓)字观,部分上师放在彻却修行。此时,

西巴珠(巴楚)仁波切.‘普贤上师言教’(佐钦寺熙日森佛学院译).西藏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06版.
第87~107页、197~221页.
251
第八章宁玛派大圆满法与苯教大圆满法比较差异

注重证悟乐、明、乐空不二、无念的本觉智。《大幻化网》在“智慧灌”主修双
运道,而拙火(扎隆)放在“秘密灌”。注意,宁玛派一般由智慧本净空性直修
进入第九乘大圆满修持,如果是噶举派“大手印”,此时运用智慧手印和事业手
印(一般运用空行母实体瑜伽女),构成大乐空性,气入中脉,引生幻身光明,‘
证智慧光明心。此外,气脉修宝瓶气时要使用身七支坐,九节佛风,金刚诵引气
住、融于中脉,一般不需男女实体双修瑜伽,即可进入第九次第定,但也有特殊
情况。宁玛派大圆满法非常注重悟解虚空法性,破我执、法执。在九乘正行阿底
瑜伽以修彻却与脱噶为主要解脱法,所以闭关主修彻却禅定而立断以及脱噶看
光、虚空而顿超。此时要上师的胜义(句义)灌项加持正行以修成四相、六光与
苯教相同。对修法心境开悟程度、空性了解与观光、观虚空的禅定细节要求很严
谨,苯教对知识背景要求似乎没有宁玛派严格,虽然闭过黑关,但为何修炼大圆
满的空性合一、法界合一、明体本智,一些修行者不甚明了,闭关只是打基础。
(五)宁玛派对不共内加行的积集古萨里(Kusali一心禅修流浪者)资粮:
修“断”法即施身法特别重视,但苯教没有那么重视。宁玛派在龙钦饶降巴尊者
著作《历史宝鬓论》中有十二位佛界“意传承”,而苯教只提佛界九庄严,用意
(精神)传承大圆满法。
(六)宁玛派修大圆满法前经过四灌顶,而苯教普贤王如来灌顶之后供养护
法神再修扎隆拙火,这与宁玛派秘密灌顶、智慧灌顶以观普贤王如来双身像,修
气脉、明点、拙火,意义类似。但苯教修行彻却与脱噶要才旺仁真与瓦赛神灌顶,
而宁玛派使用胜义(句义、指示)灌顶,方式不同。宁玛派四灌项(注:修大手
印也类似),第一宝瓶灌顶,去身与脉之不净,第二秘密灌顶,去语与气之不净,
第三智慧灌项,去意及明点之不净,第四大圆满句义(胜义、指示)灌项,去三
门(身语意)及气脉明点一切不净。有一些上师对特殊根器者也不使用前三灌,
直接第四灌,修彻却与脱噶,即某些特殊情况,根器基础好的弟子,也有直接句
义灌顶,直修口诀部正行,如印度妙吉祥友、吉祥狮子、佛智足、益西多等祖师,
虚空为坛城,口不念咒语。(笔者注:大圆满法的“彻却’’正行与禅宗根本、究
竟意旨没有什么不同,使用方法不同而已,而“脱噶”正行是一种勤劳、长期的
功法。)
(七)宁玛派修脱噶(脱噶)观光时强调三坐姿:法身狮子座,报身象卧坐,
化身仙人坐。分成白导引:看日下一肘处,上午狮子坐,中午象卧坐,下午仙人
坐。花导引:隔纱看日光,上、下午用狮子坐,中午用象卧坐。黄导引:夜晚直
视月亮,用狮子坐。可与白导引交换而修。红导引:夜晚看灯,可直视,用仙人
坐。也可用三虚空(密虚空、内虚空、外虚空)会合瑜伽辅助修行(在无云晴空
山野高旷处)。
(八)宁玛派脱噶观光特别注意,依照<大圆胜慧本觉心要修证次第》说到:
“身坐法不动,则气脉自缓,眼看法不动,则光相易增易见。心无着不动,则光
明与自心易于融合无二(界觉能得双运)。"①如此,自性明体易显现增长。

。智悲光尊者.‘大圆胜慧本觉心要修证次第》(刘立干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年.第59页、154页.
252
第八章宁玛派大圆满法与苯教大圆满法比较差异

(九)双方皆着重晶管脉,又称远通水光脉,连接心和眼,是显现无数金刚
链的光明所依处。
(十)苯教第一年五蕴身体49天修炼完,第五阶段,注视实体冽阿字训练
定力,虹化振动力。但宁玛派不使用辅助图形。只在彻却有修行无念光明时观想
氓字白色放光,猛然念“哈”二十一遍到达头顶上远离归于空,渐高渐散不复见,
松懈其境平等住,刹那于彼断念流,即住于离言思境(大光明境)。①(注:噶举
派兼修大圆满法者会用五脉轮五种颜色“阿”字口诀辅助彻却修法)
(十一)苯教文嘉寺闭关第四阶段蛞地日恨法:分辨生死轮回与涅粲寂静。
也就是出世间(地)与入世间(蛞瓦)五蕴的分别,日恨指出世入世的辨别,要
念咒语禅定,其中外部修行到荒郊野地2个月,荒野也可使用坟墓区,甚至全身
裸体,体验苦难堕入恶趣状态。而宁玛派大圆满法正行时,龙钦饶降巴尊者认为:
“确定修法有两种:(甲)像乞丐一样修行;(乙)像野兽一样修行.(甲)即先
于偏僻生疏地方,装扮成贫贱者,依靠乞讨维持衣食,使人无所感知而修行。彼
时,不向他人炫耀自己的功德,此为无所贪求之相;对他人之法、上师、神通等
不闻不问,即使亲眼所见,亦不羡慕。此为坚信自己窍诀之相。(乙)到冢间、
山间、空谷中去,放弃身语意三事而修行。身事即是放弃世间各种繁忙要事,从
容安居,使诸脉稳定;脉稳定则气息与心自然稳定,因而妄念心亦自然遮灭:语
事,即是口中禁语,不言不语,默默而住,故心中自然生起不可言说之义;意事,
即是种种妄念心起后,心不随转,收心则自然处于无妄念之中。”@两派修行近似,
强调破相修行过程,才能无人、无我、无住,而达觉性赤裸,任运自在。但宁玛
派收敛自我,有时如荒山野人,训练不执着肉体的一切需求(衣、食、住、行、
睡、梦、情欲、名位、财富),持续训练的时间超过了苯教的要求。这个训练过
程,在当代越来越难执行,但是此训练过程,却是宁玛派祖师开悟的重大窍诀。
二、思想传承
(一)宁玛派传承:普贤王如来(阿打尔妈佛、本初佛、佛母)传中央毗卢
遮那佛,传东方妙喜世界阿朗如来(不动如来),西方极乐世界无量光如来(阿
弥陀佛)、北方不空成就如来,南方宝生如来,也传金刚手菩萨(笔者注:文殊
菩萨的化身)、东方妙喜世界金刚萨堙,再传东方妙喜世界维摩诘居士,再传人
间俱生喜金刚(嘉饶多杰),再传降巴舍宁(妙吉祥友),再传佛智足(生遮野些)
及诗列星哈(熙日森哈、吉祥狮子),再传无垢友(毗玛纳米扎)大师、智经(嘉
纳苏扎或耶谢多、益西多)、莲花生大士,再传毗卢遮那、益喜措嘉佛母、赤松
德赞,一直传到龙钦饶降巴尊者、晋美林巴……(请参考第一章第二节),与苯
教传承不同。(注:苯教首先普贤王如来传辛拉韦噶再传敦巴辛绕(化身为教
主)……共九位如来庄严,之后出现二十四位大成就者。而按照龙钦饶降巴尊者
l:历史宝鬟论》大圆满法有十二位如来化身传承,第十二位为释迦牟尼佛,其中
普贤王如来化身金刚持佛传金刚萨埋与金刚手菩萨,金刚手菩萨或金刚萨埋传人

。龙钦饶降巴.‘大圆满禅定休息清净车解》.台北:自由出版社,2003年.第57页.
o龙钦饶降巴.‘旬义宝藏论广讲》(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203页.
253
第八章宁玛派大圆满法与苯教大圆满法比较差异

间持明,从嘉饶多杰开始,请参考第一章第二节。)
(二)宁玛派第九乘传承大圆满彻却与脱噶经典,以无垢友大师传的《毗玛
宁提》,莲花生大士传的《空行宁提》,晋美林巴传的《龙钦宁提》,敦珠法王传
的《敦珠新宋藏》最著名。①跟苯教以《噶举四部》、《阿赤十五步》,《象雄大圆
满法》,《耶赤他色大圆满法》等参考资料不同,但佐钦传承已成为二派共参互融
教法,两边的虹光化身成就者都不少,但1970年代后听到看到的资料,宁玛派
的居多数,也就是宁玛派大圆满法这四十年的弘传,已形成更大的风潮,修行者
更多,比例上有缘成就者相对较多。佛教根本是戒杀生的,早期藏区冬季很长,
草木不生,饮食困难不易素食,但现在条件改变,大圆满修炼成就者已能持守、
护持慈悲心,印度瑜伽修行者大多素食,希瓦神(湿婆神)素食主义者。不知苯
教是否也跟着调整呢?(放弃杀生血祭,且后三乘阿噶、耶辛、无上乘密宗自然
改吃素食呢?笔者调研,1998年四川新龙县虹化者阿曲喇嘛是素食者)
(三)大圆满法是自生、自显、自行、自然而成,不立一切见、不立一切修、
不立一切行、不立一切果。是使一切众生对自身原本具有的自然智慧,通过佛性
的修行证悟使之显露出来,解脱成就,而此种虚空光明见、大圆满解,是一便捷
开启自身拙火明体的方便法门,因此不论雍仲苯教、佛教、大修行瑜伽者,皆很
看重此法脉。使执着自解,直入法界,成就三身。(注:《瑜伽经》也讲透过八支
的三摩地修行,达独存“直觉智慧”,无分别智即高度辨别智而解脱),虚空无相,
虹光照寰宇。另彻却实修常用无修、无整、无散乱,让妄念自然消散融化,从而
定于自心之上,顿然而悟。在根本理解上,依苯教大藏经的无上心品库藏部与宁
玛派大圆满法没什么大差异,差异只是界部中,下界龙庭(水族生物)说宣经教
不同。苯教特别强调此处。
(四)宁玛派的传承修持非常重视宝瓶童子身,这是一个实修的经验,也是
虹化后在无形界的特征。童子赤子心的直觉、无私偏是本法脉修持过程一大特性,
也就是文殊童子身的一种开示,那么宁玛派重视《文殊真实名经》就潜藏极大的
玄机,让修行者自行去悟透。苯教朗依寺喜欢白色文殊菩萨,更深含义在宝瓶童
子身吧!
(五)在宁玛派大圆满法,非常注重中阴解脱,苯教大藏经讲述较少,宁玛
派莲花生大士著作《西藏度亡经》、龙钦饶降巴尊者著作I:上师心滴如意宝》的
“往生光明藏”一文中提到如何中阴身光明解脱,晋美林巴尊者在《大圆胜慧本
觉心要修证次第》提到中根中阴身成就法分四部分:1、自性中阴身,2、临终中
阴身,3、法性中阴身,4、将转中阴身。此外有下根往生化身净土法,另在<隆
钦宁提派本觉道次第无上智引导文》中提到中根中阴身证圆觉分成:l、本性中
阴,2、临终中阴,3、法性中阴,4、三有中阴。此外有下根休息自然化身刹土
法。这两本书内容几乎一样,文字稍加更改,都是龙钦饶降巴尊者,传晋美林巴
(智悲光尊者)[都是由刘立千翻译]。下等根器运用“化生莲花”法:由法性加持
之力即可往彼刹土(东方金刚萨堙化身佛土)于莲苞中变化而生。

∞洛桑杰嘉措.<图解大圆满》.陕西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55页.
254
结语

结语

本论文笔者整理了大圆满法正行(彻却与脱噶)的见地与修行果,并从龙钦
饶降巴尊者等祖师著作归纳找出三十八个主要修持名词,与大乘经论做对比研
究,证明大圆满法正行见地就是诸佛正法眼藏,其中虚空自然智与明空赤露更是
大乘精髓的传承,大圆满法修持能到达涅粲解脱果位。自然智慧表示自觉开悟或
天启(无形界佛菩萨辅助)宇宙实相自然法则。在大乘经典中,自然智出现于《妙
法莲华经》、《大方广佛华严经》、《大宝积经》、《大方广如来藏经》、<大般若波罗
蜜多经》、《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大方等大集经》、《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
‘大乘悲分陀利经》、《佛说罗摩伽经》、<信利入印法门经》、‘佛说佛母出生三法
藏般若波罗蜜多经》等等,这是大乘佛菩萨重要修行见地,常与本觉智、无师智
一起使用。而彻却、脱噶正行中“虚空观”更是大乘佛法早有的修持方法,例如: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提到虚空波罗蜜多,虚空三摩地住无著无为无染;《大宝
积经》提到虚空智慧者,放光明网遍法界故;《:小品般若波罗蜜经》提到菩萨修
习深般若波罗蜜,即是修习虚空;《合部金光明经》提到第十法云地是法身如虚
空,智慧如大云,能令遍满覆一切故;‘大方广佛华严经》提到“等虚空智,以
大光网照法界故”;《央掘摩罗经》提到诸佛如虚空,解脱如虚空,虚空无有相;
‘宝云经》提到九地菩萨得虚空身,得无碍身,遍虚空故;《大般若波罗蜜多经》
又提到大乘与虚空等,与大圆满法虚空中十无有(注:正见、三昧耶戒、灌项、
曼荼罗、地、道、事业、智、果、法性)见地一致;《大佛顶首楞严经》提到虚
空藏菩萨,以虚空无二,佛国本同,于同发明得无生忍,入三摩地,与大圆满法
虚空观见地基本一致。从三十八个名词整理中,可知大圆满法的修炼见地并非自
行创造,而主要是继承大乘遗产。
至于如何达到明心见性的方法,诸佛菩萨各有千秋,随众生因缘运用,但是
文殊菩萨与东方妙喜佛国阿网如来及诸大菩萨特别注重四光脉,以宇宙明光(包
括太阳光)作为人体明点产生的相应触媒,即以太阳光照十方所产生的能量来修
炼肉体结构改造,直到自性发光,甚至虹光化现,了悟本净立断与顿超任运自在
功法。最后与宇宙诸佛菩萨心心相印而光光相映.大圆满法由本初佛普贤王如来
将心法传授五方五佛及金刚手菩萨、金刚萨缍,之后在人间逐渐发扬光大。
总之,法界诸佛菩萨平等对待众生,修行提供各种方便机会,给有缘众生解
脱成就,也自然壮大佛菩萨光明、明点妙用。以下笔者再整理细分十个重点讨论,
其中苯教大圆满思想见地,可视为普贤王如来与文殊菩萨的独立分支,且与宁玛
派的修持传承、修行参考文献基本上已不同,只有少部分重叠,闭关修炼也有不
同要求(请参考第八章最后一节,另第二节文嘉寺三年闭关详细课程是由且科喇
嘛师父讲解,笔者记录整理首度公布),不再详述。

一、大圆满法代表文殊菩萨与东方妙喜阿髓佛国的传承

在第一章第二节中,龙钦饶降巴尊者于《历史宝鬓论》提到普贤王如来化身
结语

金刚持佛,将大圆满法传给金刚手菩萨和金刚萨埋,金刚手菩萨传给人间初祖嘉
饶多杰,而第三章第一节中,笔者论述文殊菩萨化身为金刚手菩萨,并且大圆满
法印度祖师嘉饶多杰、妙吉祥友、无垢友等人还为《圣妙吉祥真实名经》做注解,
确认执金刚秘密主的金刚手菩萨,真实名为文殊菩萨,而不是金刚萨堙,因此文
殊菩萨是大圆满法的持有者,化身为金刚手菩萨,在大乘佛法中所记载表现的见
地,也就成为大圆满法的修行见地。此外,文殊菩萨的显化地——中国五台山,
还是大圆满法祖师吉祥狮子、无垢友大师的隐居地。《历史宝鬓论》还记载文殊
菩萨帮助妙吉祥友找到嘉饶多杰初祖。在唐朝密宗,胎藏界金刚手菩萨
(Vajrap舌O i)常被误认为就是金刚萨缍(Vajrasattva),金刚界曼荼罗即坛城之中
没有金刚手菩萨,文殊菩萨与金刚手为不同尊菩萨,此见地与印度大圆满法祖师
不同。笔者从印度梵文推论也认为金刚手菩萨与金刚萨埋为不同尊菩萨,汉地一
些修行者看法可能有误。如果我们仔细阅读文殊菩萨系列经典,会发现跟大圆满
法祖师著作的见地多么相像,因此,笔者赞同印度祖师的看法,金刚手菩萨为文
殊菩萨的化身。龙钦饶降巴尊者知道金刚手菩萨为大圆满法的持有者,但似乎不
知文殊菩萨化身为金刚手菩萨,也就没有深入研究文殊菩萨对大圆满法的影响。
所以,笔者推论龙钦饶降巴尊者当时对《圣妙吉祥真实名经》并不熟悉,也不知
道印度祖师嘉饶多杰、妙吉祥友、无垢友大师曾对此经做注解,精通文殊菩萨思
想。另外,为了多了解文殊菩萨,在四十卷《大方广佛华严经》光明觉品提到,
文殊菩萨来自东方不动智如来的金色世界①,笔者怀疑是否就是不动如来的东方
妙喜佛国。当然还有其它佛经记载,文殊菩萨也到过东方宝英佛国弘法@,甚至
久远前就已成佛④。
而来自东方妙喜(阿闵)佛国的阿朗如来、金刚萨堙和维摩诘居士等大菩萨
所代表的修持,笔者已在第四章利用相关北传佛经反推证明与大圆满法正行产生
的虹化现象与见地一致。大圆满法虹光化身修炼特质,与《阿朗佛国经》中
阿朗如来与众多大菩萨、。阿罗汉们,修炼产生的显化现象几乎一致。因此
经文中说:“阿朗佛摩诃般泥洹时,身破碎不复见,还自然生。其身骨坐处见自
然,譬如有山碎破其山不复见,自然还其处。”④阿朗如来的身体自然消失不见。
由于阿朗佛国弟子众多分散各个佛国,包括阎浮提南赡部洲众生,当弟子修行涅
檠时会产生地震,身体如五色云气消失不见,所以经文说:“阿朗如来,诸弟子
皆般泥洹时地即为大动,中有阿罗汉,身中自出火还烧身而般泥洹,中有阿罗汉
般泥洹时,自以功德行如疾风中有,譬如五色云气于空中行便不复知处,中有弟
子自以功德便没去不复知处,般泥洹如是。"@又提到:“自然化灭无遗舍利;或
有于灭度时游行空中如五色云,须臾消散灭无遗迹;或住虚空如降时雨至地消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十三光明觉品第九,‘大正藏’第十册,第62~63页.
。‘佛说文殊师利净律经》,真谛义品第一,‘大正藏》第十四册,第448页上中.
-‘首楞严三昧经》卷下称为龙种上如来,净土称为平等世界;‘菩萨璎珞经》卷四称为大身如来,净土称
为空寂世界:‘菩萨处胎经》文殊身变化品第六十七称为升仙尊佛,净土称为无碍世界.
国‘阿朗佛国经》,‘大正藏>,第十一册,第761页上.
o同上,页七五七下、七五八上.
256
结语

尽。”①这是中国东汉时期反推印证大圆满法正行虹光化身的最早文献,在学术界
是第一次提出。然而大圆满法传到西藏是公元八世纪中晚期的无垢友大师、莲花
生大士与毗卢遮那祖师。
而长期以来,大圆满法又与来自阿髓佛国的金刚萨缍关系密切,连中
阴身救渡也以金刚萨垤净土为归去处,因此,大圆满法应是东方阿朗(妙
喜)佛国的重要修行方法。另外,《维摩诘所说经》中来自阿朗佛国维摩诘
居士所弘扬的不二法门,是阿闵佛国修持的进阶,也是大圆满法修行的重
要入门参考。
因此,北传佛经中与文殊菩萨及东方妙喜佛国(阿朗佛国)相关经典,皆可
作为大圆满法修行辅助经典,而不限于原有藏地传承自印度的心部、界部、口诀
部经典。这样就大大扩充了大圆满法思想见地的来源,如此,汉地学者就可透过
这些经典一窥大圆满法的堂奥。这是笔者对敦珠法王法脉,谈锡永上师等人见解,
认为大圆满法是文殊菩萨与维摩诘居士的“不二法门"的进一步论述。至于北传
佛经中有那些相关经典呢?在第三章到第六章提到:《圣妙吉祥真实名经》、《维摩
诘所说经》、《阿朗佛国经》、《文殊师利所说不思议佛境界经》、《大方广佛华严
经・入法界品》、《阿阎世王经》、《佛说魔逆经》、《如幻三昧经》(《圣善住意天子
说问经》)、《文殊师利所说般若波罗蜜经》、《濡首菩萨无上清净分卫经》、《度一
切诸佛境界智严经》、‘央掘魔罗经》、《佛说文殊师利巡行经》、《文殊菩萨净律经》、
《思益梵天所问经》、《大圣文殊师利菩萨佛刹功德庄严经》、《文殊师利佛土严净
经》、《佛说文殊师利行经》、1:佛说文殊师利现宝藏经》、<大宝积经・文殊师利说
般若会第四十六之二》、‘大宝积经・不动如来会》、<大般若波罗蜜经・见不动佛
品第二十四》、<小品般若波罗蜜经・见阿朗佛品第二十五》等等。

二、大圆满法与众多北传显密经论见地一致是大乘心法传承

在第二章前言中笔者提到,萨迦派祖师,萨迦班智达在‘三律仪详析》
一书中说:“大圆满这个词没有出现在任何一本有关印度起源的著作中,因
此推论认为(宁玛派)大圆满这个教法是毫无根据的。"圆笔者认为这个立论
是有问题的、错误的。并提出证明大圆满法来自众多显密经论的结晶,是
大乘的传承,特别是文殊菩萨与东方妙喜佛国的传承。
因为,虽然“大圆满一三个字没有出现在大乘佛典中,但大圆满法的
修行内涵却是道地的大乘心法菩提心法脉,注重发菩提心与证悟菩提心、
菩提自然智。大圆满法在早期发展就很强调以菩提心证悟法性、空性光明、
自然智慧。大圆满法西藏最早的祖师毗卢遮那,从印度带回西藏的五本心
部密续@,是了解大圆满法修行见地的根本基础,且都以菩提心作为标题,

m‘大宝积经》,<大正藏'第十一册,页一零六下.
。班班多杰.‘藏传佛教思想史纲》.上海:三联书局,1992年.第103页.
。谈锡永.‘大中观论集》(下).香港:密乘佛学会,1998年.第4页.五本密续书名:‘菩提心觉性杜鹃》(‘六
金刚句》)、<修菩提心>、‘菩提心抖擞>、‘菩提心大金翅鸟》、‘菩提心不枯大海:}。
257
结语

跟《一切法大圆满菩提心普作王》一样,强调菩提心。①《普作续》是更为
通用流行来自印度的心部经典,内容中多次提到“大圆满”这个名词。此
外,宁玛派的修行方法是源自印度的一种瑜伽修行方法,原称阿底瑜伽(梵
文为adi,义为“最初的、最重要的”),佛教中瑜伽行派特别强调瑜伽相应,
释迦牟尼佛时代开始,就有瑜伽行者学习佛教义理寻求解脱,瑜伽也代表
了见地与实际修行的功夫合一,即知行合一,也重视肉体中脉脉轮在修行
中的明点变化与对人体的影响。因此,佛教中就衍生出特别注重打通身体
脉轮,辅助意识解脱开悟自然智慧的支派,后来在大乘中甚至强调法报化
三身的应用。早期不同祖师在传授阿底瑜伽时,对法脉的称谓不同,之后
逐渐演变,才统一称为“大圆满法",并广为通行,成为概括整个宁玛派最
高修行内容的统称,涵括心部、界部、口诀部的修行见地。笔者认为,没
有文献证明龙钦饶降巴尊者才正式确立了“大圆满法"这个统称。现在一
提到大圆满法,就包括了发菩提心与证悟菩提心、自然智,已不像初期只
强调菩提心或菩提自然智,甚至阿底瑜伽的名称也比较少用了。
至于大圆满法最高传承的普贤王如来,在唐朝翻译的《大乘入楞伽经》
就提到:“大慧,如不瞬世界、妙香世界及普贤王如来佛土之中,但瞪视不
瞬,令诸菩萨获无生法忍及诸胜三味。大慧,非有言说而有诸法。’’⑦不瞬世
界如来瞪眼不瞬,注视菩萨就令菩萨解脱。这是大乘经典中首度提到普贤
王如来,但普贤王如来教导的详细修行方法,没有说明。宁玛派大圆满法
修行刚好补足了这个缺口与不足。但宁玛派普贤王如来代表本初佛,与<入
楞伽经》所提到的普贤王如来佛见地、功能还是不同,比较像是《大方广
佛华严经》中法界毗卢遮那佛的角色取代,密教发展历史中建立五方五佛
概念,将毗卢遮那佛立在中央位置,而普贤王如来被认为是更原始本初佛,
传法五方五佛,并化身金刚持佛传法金刚手菩萨与金刚萨缍。
前文中提到笔者从龙钦饶降巴尊者及众祖师著作中,找出大圆满法正
行见地主要的三十八个名词,基本与众多北传佛教经论见解一致(详见第
二章及附录一)。大圆满法强调开悟自然智慧、虚空法性、无分别智、菩提
心、无念无作意、无住、平等、本净、本超因果、轮涅无二、觉性赤裸、
自性清净、光明如来藏、澄明本性、无自性、大悲周遍、无勤自然住、无
修元成、自然任运、消融粗身、自生自明、法界穷尽、三身五智、无有、
烦恼自解脱、三身自现、金刚宝瓶身等等。
以无分别智来说,就出现在众多佛典中,<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提

西龙钦饶降巴‘大圆满虚幻休息论妙车释、大圆满禅定休息论清净车释等合编)(刘立千译).北京:民族
出版社.2000年.第188页.‘普作续'云:“对我普作惟一性,随诸所欲而安名,或有名为菩提心,
或有名为天空界,或有名为自然智,或有名为是法身,或有名为圆受用,或安名为变化身,或安
名为一切智,或安名为一切法,或名四智或三智,或有名为五种智,或有名为界和觉,或名菩提
自然智,皆见本智我而说。”
毒‘大乘入楞伽经’卷第三,集一切法品第二之三,大周于阗国三藏法师实叉难陀译,‘大正藏'第十六册,
第603页上.实叉难陀重视意译,强调简约顺畅。‘楞伽经》最早在刘宋元嘉二十年(公元443年)由印度
僧人求那跋陀罗译出,全称《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四卷,四品,品名均为‘一切佛语心品:}之一、之二、
之三、之四。此译文辞简古,不容易阅读。
258
结语

到无分别智能证法界清净;l: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与<大般若波罗蜜多经》
提到无分别智能了诸佛境界,寂静无说、离说;《大方等大集经》提到无分
别智不可说,能破众生怖畏想;<金刚三昧经》提到无分别智分别无穷;《佛
说文殊尸利经》提到尽智者,得智无分别;‘佛说无上依经》提到圣人行处
无分别智之境界,故名第一义;《大方广佛华严经》提到以无差别智,知一
切差别。又提到无分别智善分别故;《成唯识论》提到依大乘经勤修行者,
皆能引得无分别智,能正对治一切烦恼等等。
另外澄明本净出现在<放光般若经》与{:道行般若经》中,指出般若
波罗蜜本净,是虚空自然智本净的意思;《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大般
涅檗经》、《摩诃般若波罗蜜多经》与《究竟一乘宝性论》,指出心性本净与
大圆满法中的本净是自性清净一致;‘光赞般若经》、《佛说濡首菩萨清净分
卫经》指出诸法本净,其相本空,与大圆满法诸法元成,觉性大本净一致;
<大乘密严经》指出瑜伽本净,所以超越彼岸,以化佛出现;《佛说魔逆经》
指出泥洹本净,生死不二;《菩萨璎珞经》提出本净三昧,令一切众生悉见
过去现在未来诸法本末,复令众生见诸佛无量世界、诸佛世尊;《佛说如来
兴显经》指出本净自然,则为佛矣。等等经论与大圆满法证得本净自然智
一致。
以消融粗身来说,在{:大般涅粲经》、<大方等大集经》、《解深密经》、
《摄大乘论释》、《大乘庄严经论》都提到消融粗习、粗业障而解脱,与大
圆满法见地一致。
以菩提心来说,在l:大方广佛华严经》提到一切波罗蜜住,菩提心为
首;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提到无真实菩提心,不能证得不退转地,亦
不能证无上菩提了;在《大宝积经》提到一切法都无所得,是名得菩提心;
《思益梵天所问经》中,等行菩萨问:诸菩萨发菩提心者所趣为何?文殊
菩萨答日:趣于虚空;{:大宝积经》又提到,我证菩提自性清净,菩提之性
与虚空等;《维摩诘所说经》提到,菩提等虚空,菩提不可得;《文殊师利
佛土严净经》提到空者即是菩提,菩提即是文殊师利,名字亦空;‘文殊师
利所说般若波罗蜜经》与<度一切诸佛境界智严经>提到菩提无住处,菩
提不可以言说,这跟大圆满法正行以虚空修炼菩提心一致。<胜思维梵天所
问经》提到,世尊菩萨摩诃萨不应为功德利故发菩提心,但为大悲故。与
大圆满法大悲存心,法界平等一致。在‘如来庄严智慧光明入一切佛境界
经》提到菩提者名为觉,觉者入三解脱门(空、无相、无愿)智,与大圆
满法修菩提虚空自然智一致。
以无念无作意来说,在‘文殊师利所说般若波罗蜜经》提到般若波罗
蜜,无念无作故,即是一切诸佛之母;在<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
提到菩萨心密者,若修四念处行,即心无念亦无作意;在‘入楞伽经》提
到圣者内所证,常住于无念;在《大宝积经》提到诸菩萨摩诃萨,应入显
现法界善巧印门,以无念印应一切法。这与大圆满法的法身无念见地一致。
结语

以无勤自然住为例,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中提到大菩萨应以无勤
而为方便,圆满精进波罗蜜多;在《光赞般若经》提到法界自然住无所住;
在《佛说法集经》提到如来自然住于平等法故;在《摄大乘论释》提到现
前自然住,安立一切相,智者不分别,得最上菩提;在《大智度论》提到
菩萨随喜福德,虽无勤劳,为度一切众生故胜;在《佛说文殊师利现宝藏
经》提到一切佛界皆为虚空之土,虚空无缘常自然住。这与大圆满法正行
强调无有勤作,本来无分别,无须觉性智境上勤求,自然住于无念平等境,
见地一致。
以无住来说,《大方广佛华严经》提到诸佛无住,究竟不动摇;《大般
若波罗蜜多经》提到大菩萨应以无住而为方便,安住般若波罗蜜多;《大般
涅榘经》提到无住者名为楞严三昧,如来具足首楞严定;《大方等大集经》
提到圣解脱者,名无所住,无住之住,住一切法;《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提
到菩萨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大宝积经》提到一切诸法无有所住;《佛说文
殊师利巡行经》文殊菩萨提到禅无住,一切诸法皆不可得。与大圆满法虚
空无住,自然生妙慧,不住自性平等性,心勿寻心令清净,见地一致。
以自然任运来说,《佛说宝雨经》提到菩萨行住去来,若动若寂,任运
常起无功用智;《佛说十地经》提到不动地菩萨离诸功用,任运至得无功用
性;《佛说大乘智印经》提到于无相境任运现前;《大宝积经》提到如来不
可思议大悲,不由功用任运常转。这与大圆满法方便智慧究竟后,身智事
业任运成、无求自然安住任运成的见地一致。
以自性清净来说,《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提到“文殊师利!甚深境界
者……自性清净,不可思量、不可数知”;《大宝积经》提到我证菩提自性
清净,菩提之性与虚空等;《胜思维梵天所问经》提到云何菩萨能行禅定,
佛言:能觉一切智心自性清净故;《梵网经》提到一切众生戒本源自性清净;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提到一切法自性空故自性远离,由远离故自性寂静,
由寂静故自性清净;《六祖大师法宝坛经》提到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世人性
本清净,万法从自性生。与大圆满法修持于一切平等界.本来穷尽诸分别,
住于自性清净界,言说文字无二故的见地一致。
以穷尽法性、法界穷尽来说,‘佛说德护长者经》提到如来上上穷尽一
切法界法故;《大宝积经》提到法界之相即是菩提,一切法空即是菩提,无
二无分别故;<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提到平等真法界,佛与众生如,非
断亦非常,大悲恒不尽,诸佛法性身,本觉自然智,是真胜义谛,唯佛方
证知;《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提到一切法无相无作,不思议即
法界,法界即无相,不思议即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法界无二无别;<大
般若波罗蜜多经》提到悟一切法穷尽性不可得故;<文殊师利净律经》提到
犹如虚空无有分际,法界如是亦无分际;《商主天子所问经》提到破法界
智……等智,则大菩萨智当得诸佛无碍大智;‘佛说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
证三味大教王经》提到如来遍满法界,互相涉入,究竟一切尽虚空界,普
结语

遍一切世界云海;《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提到以我修功德力,同入
普贤法界身。与大圆满法正行的觉性法尽赤裸,此即法身本位之密意,超
越有无之边不可得。也就是自现之报身(现在的身体),最终也要融入内明
法身界(虚空)中,因此称为智慧(法身)融入法界,如水月融入虚空(法
界)的穷尽法性、法界不可得的见地一致。
至于大圆满法强调的平等法性、无有(法、佛等等),在大乘经论中不
胜枚举,请参考文殊菩萨相关经典(第三章)、《维摩诘所说经》、《妙法莲
华经》及《大智度论》等等。其中《阿毗达磨大乘经》中“一切法等依”
的平等观常被提及,大圆满法所提到的光明如来葳、三身自现、自生自明、
无自性等等见解在前面论文中已有详述,因此大圆满法见地跟大乘佛法强
调的重点完全一致,大圆满法理念已融入众多显密经论之中。只是大圆满
法另有独特的四光脉(包括双眼智慧脉)、中脉验相、四灯、四相、童子瓶
身、虹光化身等修炼,为空性、法界究竟解脱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佛法八
万四千法门中非常重要而珍贵的一个法脉分支,可以达到即身(一世)解
脱。
另外,刘立千居士在《大圆满法语浅解》一书的附录“汉文佛典中与大圆满
见相合之法语浅解"∞,作了一些《楞严经》、《华严经》及禅宗等相关名词解释,
但是没有与藏文典籍做相同或类似名词深入比较,且有些名词不是大圆满法专用
词汇,笔者觉得对汉地佛教与藏传佛教的融合有所缺憾,因此第二章才特别从龙
钦饶降巴尊者著作中整理三十八个名词,解说大圆满法实修见地,印证大圆满
法实是继承大乘修持心法,这在学术界是第一次提出.

三、大圆满法强调自然智慧与光光相融

谈锡永上师认为:“大中观见即如来藏。汉土华严,天台两宗虽主如来藏说,
但其见地则与藏密所传不同。主要区别,在于汉土学者视如来藏为佛的本体,而
藏传则视之为佛的本能。本体与本能二者大有分别。前者可判为“真常唯心”,
后者则不受此判,以其离一切边际故。"@敦珠法王一脉喜欢谈“大中观见’’,代
表如来藏特性功用,在第二章第七节与附录(一)二十三节龙钦饶降巴尊者也谈
光明如来藏,在第六章第三节笔者引经据典印证此佛教核心概念,但早期印度大
圆满法祖师讲自然智慧、证本净菩提心、虚空无分别智、空性、无自性、无业无
因果(本超因果、无异熟)、轮涅不二、三身任运等,比较不提如来藏概念,修
达无住、无有法性、证悟三解脱门(空、无相、无愿),名相亦空,佛陀亦假名,
方便示现,毕竟空寂,不是顽空。因此,自然智不破不立,不是中观应成派只破
不立观念,也不能只当作大中观派的如来藏见解,真常唯心有我相我执,讲佛的
本能,如果不能忘记佛自身,还是有自性我执,那么这些佛的神通神变能力,就
容易导致法执,就脱离了佛陀缘起的根本见地,也不能了悟无自性的深意。因为

。刘立千‘大圆满法语浅解’.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148-一178页.
o谈锡永.‘大中观论集》(下).香港:香港密乘佛学会,1998年.第257页.
261
结语

要了解自己只是方便因缘的存在,是众佛菩萨的媒介,是空性的媒介,这些佛陀
与文殊师利菩萨等的见地,非常难以理解,瑜伽、陀罗尼修行也不容易达到此境
地,因此,学术界在使用大中观见时(注:空如来藏或不空如来藏),是否真正
领悟智慧第一文殊菩萨在佛典中的开示,仍有疑义。大圆满法正行以虚空无相为
修行依托,证悟光光相映,光光相融,光明妙用,法界无本尊,诸佛常自由往来
(注:成道肉体显现法界特质,肉体即法界,法界诸佛大菩萨云集,有时代表智
慧系统,有时代表慈悲系统,有时代表监察监督系统,有时内在光明照耀寰宇,
故空性、无自性、光明显现),法性亦无执,有无皆虚幻,中道大悲行,宇宙中
常自在无碍。因此,第一章第五节笔者提到大圆满法不是他空见,也不是真常唯
心概念的如来藏见。(另请参考第六章第三节如来藏系经典讨论,空如来藏一切
烦恼不能覆盖,不空如来藏显现一切妙法,虚空如来藏是转依自性我执的关键)

四、大圆满法代表五台山和冈底斯山脉澄明水晶(水晶塔)光的传承

在第三章第一节中,代表文殊师利菩萨(化身金刚手菩萨)传承的《圣妙吉
祥真实名经》中提到:“殊胜不动自性净,持于正觉妙菩提,一切正觉现于前,
智火炽焰光显盛。’’谈锡永上师新译为:“无动最极澄明我,持于等正觉菩提,即
一切佛之现证,智火炽焰极光明。”这四句话代表觉悟本净澄明智,自然智慧放
光明。
其中第一句“无动最极澄明我”,梵文为stimitah suprasann夏tma,suprasanna

汉译为“清净”,但其意实为非常清澈、非常明亮,故宜译为“极澄明”较贴切,
另一词乱瑚,即“我”,而汉译为“性”、“自性"。笔者认为藏族学者将清澈、
明亮、澄明,如水晶球般的清澄翻译成“赤裸、赤露”比较准确、生动,加上觉
性显露(持于等正觉菩提),将前两旬相组合,就变成“觉性赤裸”或“觉性赤
露”的名句,代表觉性澄明,而龙钦饶降巴尊者使用“内法觉性通彻赤裸,如水
晶球,以证悟故”回,准确描述了《圣妙吉祥真实名经》中前三句话,以及大圆
满法正行开悟心境,因此历代大圆满法祖师皆沿用此种叙述。水晶球非常通透、
相当写实,而且当阳光照射时发散七彩光芒,犹如中脉验相时的五智之气,在古
代水晶球可能就是一种常用宝石,比虚空更好、更容易把握觉性通透澄明的深义。
龙钦饶降巴尊者在《开显喻义明灯》一文提到,“因水晶是无量光佛之继承者,
并可遣除众生的分别念,所以称为大舍利。因其能以法身比喻诠示明现金刚萨缍
一之智慧,所以称为金刚萨缍明镜。……最为殊胜应当是水晶,以水晶自性清净、
无有内外、清澈透明而认识法身本面:依靠水晶内明之光从具四支智慧命风中所
现智慧明相认识报身本面;依靠其外明光芒而认识化身光芒现相;依靠水晶表示
而认识基住智慧本面",又提到:“初劫具喜积时殊胜童子光佛以比喻直指本性,
当时,从无量光佛心问降下五尺高的水晶塔,以此直指本性。而后水晶塔落于三
十三天尊胜宫巴德热刚嘎项层,后降落到五台山上,其后落于金刚座,再后落于

∞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125页.
262
结语

冈底斯山,水晶塔放射光芒普照十方从而遣除了众生的分别念。”①因此,大圆满
法可以说是水晶塔的传承,而且五台山的传承比冈底斯山(包括冈仁波齐峰、
喜马拉雅山脉)西藏地区的传承还要早(注t当代学术界第一次提出),五台山
也代表文殊菩萨的传承.总之,以水晶之光而认识觉性智慧本来面目,而达解脱
(注:也可以使用三棱镜辅助修行,人体就像水晶塔结构,可吸收、反射、折射
光波)。但这只是过渡的描述,依虚空自然智修行,看虚空、看光、看无云晴空,
达觉性赤裸、平等法界、无分别智、三身任运、虹光化身等,才是文殊菩萨传承
的大圆满法获致的更大证量。此即大圆满法是一种掌握“光”特性的宇宙银河自
在逍遥法脉。甚至第一章第六节提到大圆满某一种功法,还修炼整个身体变成无
数眼睛,如双眼智慧脉一般,吸收感知外部光能,增加明点,犹如全身觉性赤裸
光明(掣盾击钹法犹如光网)。

五、龙钦饶降巴尊者传承自大乘心法著作中大量引用大乘经典

笔者从龙钦饶降巴尊者著作中,找出三十八个修行名词解说大圆满正行见
地,并与北传大乘众多经论相同名词内容对照,验证大圆满法的确来自大乘佛法
心传。此外尊者学识渊博,在一些不同著作中引用众多的北传或藏译佛典印证见
地,也可以证明大圆满法是大乘心法的直接传承,这里提出六例讨论。
(一)《旬义宝藏论》o引用各经论在本书(《句义宝藏论》)中页码如下:《宝
性论》(48、101、440)、<中论》(49)、《佛说大般涅粲经》(75、78)、《华严经》
(77、440)、<中品般若经》(77、163)、《入菩萨行论》(108、362)、《金刚经》
(108)、<量抉择论》(109)、《经庄严论》(《大乘庄严经论》)(272)、《现观庄严
论》(44l、461)、<入楞伽经》(309)、‘大宝积经》(362)、1--谛论》(362)、.《入
中论》(441)。
(二)《实相宝藏论》@引用各经论在本书中页码如下:<般若八千颂大疏》
(5)、《中观根本颂》(40)、l:大宝积经》(40)、《:般若两万颂》(40)、<妙法莲华
经》(44)、<三摩地王经》(44)、<阿毗达摩俱舍论》(《共乘对法藏论》)(40、156)。
(--)<上师心滴如意宝》④引用各经论在本书中页码如下:《因明七论》(44)、
‘心经》(44)、《中论》(45)、<入中论》(45、151、380、460)、<入菩萨行论》
(45)、<学集论》(寂天菩萨著)(45)、《圣妙吉祥真实名经》(106、425、462、
470)、《宝性论》(274、280、294)、<现观庄严论》(274)、(--谛论》(380、460)、
‘胜矍经》(<吉祥鬓经》)(457)、《:如来藏经》(《佛藏经》)(457)、<华严经》(462)。
(四){:大圆满虚幻休息论妙车释》@引用各经论在本书中页码如下:{:阿毗
达摩大乘经》(注:原著作中写为<楞伽经》有误)(2)、‘中品般若经》(3、21、
24、57、59、68、77、82、84、89、115)、《贤愚经》(6)、l:华严经》(6)、l:宝

∞龙钦饶降巴.‘上师心滴如意宝’(索达吉堪布译).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2001年.第286、287页.
o龙钦饶降巴.‘句义宝藏论广讲)(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年.
・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
曲龙钦饶降巴.‘上师心滴如意宝'(索达吉堪布译).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2001年.
・龙钦饶降巴.‘大圆满虚幻休息论妙车释、大圆满禅定休息论清净车释等合编'(刘立千译).北京:民族
出版社,2000年.
263
结语

性论》(8、21、27、85、99)、《三昧地王经》(《三摩地王经》)(8、23、24、64、
74、77、89)、《大乘庄严经论》(《经庄严论》)(15、27、49、52、75)、《现观庄
严论》(24、38、108)、《楞伽经》(24、72、91、97)、《妙幻师请问经》(《幻师
妙贤请问经》)(26)、《般若八千颂》(27、36、96)、《妙法莲华经》(43)、《月光
经》(《佛说月光菩萨经》)(27)、《不退转轮经》(《不退转法轮经》)(64)、《不可
思议经》(《维摩诘所说经》)(46)、《入菩萨行论》(54、58、72、83、87、90、
95、98、115)、《护国天王经》(70)、《大宝积经》(79、83、97、115)、{--谛论》
(78)、《别解脱经》(《菩萨戒经》)(94)、《心经》(94)、《入中论》(98)、《宝鬟
论》(98)、《圣妙吉祥真实名经》(108)、《中观般若根本论》(113、114)、《圣宝
炬经》(64)、《坚慧经》(《法界无差别论》)(30)、《慧源请问经》(34)、《本智显
现庄严经》(46、72)。
(五)<大圆满禅定休息论清净车释》①引用各经论在本书中页码如下:《圣
妙吉祥真实名经》(114)、《别解脱戒经》(148、150)、《妙幻师请问经》(174)、
《大乘庄严经论》(181、190)、《般若八千颂》(186)、《因明定量论》(《定量论》
或《量决定论》,法称著)(187)、《宝性论》(190)、《现观庄严论》(190)。
此外,《大圆满心性休息》一书由于引用经典众多请参考附录一最后部分。

六、大圆满正行超越文字非起源于禅宗而是文殊菩萨与妙喜佛国的影响

“其余的法门都以能说的文字和句义为依据,所以,对于法性一开始就要求
通达领悟。本部法则可‘超越一切文字、句子、分别心、无分别之定等一切作意
修持等’而现前观见法性,成就佛果。"@大圆满法正行口诀部修行超越语言文字。
在《楞伽经》中,佛陀对大慧菩萨说:“若人说法堕文字者,是虚诳说。何以故?
诸法自性离文字故。……菩萨摩诃萨应不着文字随宜说法。我及诸佛皆随众生烦
恼解欲,种种不同而为开演。一@《金刚经》提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因此彻
却与脱噶法修虚空自然智,不执著文字,自成佛果。且大圆满正行以虚空、无云
晴空为修持重点,在第一章第六节、第二章第二节及附录一第五节已有完整讨论,
甚至连著名的噶举派创始人马尔巴上师也说:“不住于方不住分,但视离戏之虚
空。"密勒日巴尊者更说:“究竟觉之智慧犹如无云晴空。"如是平等而住,为进
而分别清浊,于无云晴空下,背对太阳而坐,眼注视虚空,识自清净而无分别。
又说:“宽松坦然住自地,觉水自分清与浊。"冈波巴尊者最后说:“对会看者而
言,虚空极好看。”国噶举派至高无修大手印与大圆满法同样注重虚空观,因此超
越语言文字的虚空观对大圆满法澄明本净心、立断思维、顿超任运果及自然智慧

∞龙钦饶降巴.‘大圆满虚幻休息论妙车释、大圆满禅定休息论清净车释等合编>(刘立千译).北京:民族
出版社,2000年。
o龙钦饶降巴.‘七宝藏论・宗派藏'.四川:德格印经院藏文木刻版.第126页.转引自班班多杰.‘藏传佛教
智慧境界》.台北:大干出版社.2002年.第68页.
o‘大乘入楞伽经》卷第五, 无常品第三之余,大周实叉难陀译,‘大正藏》第十六册,第616页上.
西郎钦加布仁波切.<大印证道歌——大手印五支金刚道歌解释》(敬安仁波切译).台湾桃园:冈波巴出版
社,2008年.第49页.笔者2007年5月13日曾在西藏阿里冈仁波齐峰冈波巴大师闭关处惹拉寺考察,另5
月14日在密勒日巴尊者闭关的曲吉寺、江扎寺附近修行洞的周围考察“看虚空”.
264
结语

的修炼,真正打下坚实的基础。在第二章第二节笔者已有详述。且<楞严经》中
虚空藏菩萨提到的修行“四大无依妄想生灭,虚空无二佛国本同,于同发明得无
生忍,佛问圆通我以观察虚空无边入三摩地’’①,与此异曲同工。大圆满法又以
四光脉(晶管脉、迦底大晶脉、白丝线脉、细旋脉。细旋脉又称为空白解脱脉,
参见第一章第六节、第二章第十节及附录一第二十节、三十三节)从虚空中修炼
脱噶看光,达肉体完全解脱消融虹化消失,甚至大迁转身隐显互现,宇宙各佛国
之间自在逍遥,至于人体四光脉特性,笔者在第一章第六节第六部分已有详述,
与历代祖师看法不完全—致。因为心脏与大脑功能一般修行者弄不清楚!晶管脉
可以吸收光能,储藏至全身细胞,加上由晶管脉刺激白丝线脉与迦底大金脉、细
旋脉沿中脉向上传导促进大脑智慧开悟,刺激大脑松果体与脑下腺区的至高菩提
智开发顿悟。心脏、眼睛、大脑灵性区透过四光脉、中脉连成一气,这个连锁智
慧脉才是本觉智的真正实相。此外,眼睛晶管脉之外,有直接连接顶轮与眉间轮
交叉的智慧直觉区,即松果体与脑下腺间的人体灵觉区。可以跟天界、宇宙的高
灵性沟通,为学术界第一次提出。这里大圆满法不执着文字,其起源于文殊菩萨
与东方妙喜佛国诸大菩萨教导,不是来自禅宗的启发(注:有学者认为大圆满法
受到顿渐之争的摩诃衍那,与大圆满法祖师,来自汉族的吉祥狮子也可能学禅的
影响)。而且仔细读禅宗语录会发现,禅宗思想也受文殊菩萨及来自东方妙喜佛
国的维摩诘居士的重大影响。(详情请参见第五章前言与第四节论述,另第三章、
第四章及附录二也可参考)

七、大圆满法传承文殊菩萨的本超因果与轮涅无二见地

在第二章第五节、第三章第三、五节、第六章第四、七节都提到本超因果概
念,特别文殊菩萨在《阿阁世王经》所提阿阁世王杀父,但若闻文殊正法修行仍
可解脱(参考第三章第三节),另在《佛说如幻三昧经》(《圣善住意天子说问经》)
中,文殊提剑欲杀佛,表示杀业并不可怕,放下屠刀,修炼一样成佛(参考第三
章第五节)。在《大般涅粱经》狮子吼菩萨品提到:“一切圣人所以修道,为坏定
业得轻报故,不定之业无果报故,若一切业定得果者,则不应求修习圣道,若人
远离修习圣道得解脱者,无有是处,不得解脱得涅榘者,亦无是处。善男子,若
一切业定得果者,一世所作纯善之业,应当永已常受安乐,一世所作极重恶业,
亦应永已受大苦恼,业果若尔则无修道解脱涅粲。’’圆此段经文指出坏的定业可以
得到轻报,不定的业习没有果报,因此否定了种一定因得一定果的常识,因此累
世多么重的恶业,修道都可以解脱。众生如果不修行,业报成熟依旧来,若能修
行则业报减轻,甚至不见了。但这与文殊师利菩萨的见地还是不同,文殊菩萨视
业报如空。在<大宝积经》中,“文殊师利言,如我所见,实无有法业报熟者,
所以者何,一切诸法无业无报,无业报熟故”。@文殊菩萨对因果的看法是:一切

o‘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五。《大正藏》第19册,第125、127页下.
国‘大般涅粲经》卷三十一,狮子吼菩萨品第十一之五,‘大正藏>第十二册,第548页.
。‘大宝积经》卷一百五,善注意天子会第三十六之四破二乘相品第七之二,神通证说品第九,‘大正藏'
第ll册,第591页.
265
结语

法无业无报,无业报成熟,即本超因果(注:一切无因,没有起心动念,也就没
有果,且业报如幻。龙树菩萨在《中论・观业品》中也持此种见地),本超因果
比《大般涅粲经》所提观点更加干脆。而大圆满法见地与文殊菩萨一致。以大乘
空性看破业报虚幻,以菩萨道应机救渡众生。
龙钦饶降巴尊者在《实相宝藏论详释》引用《普作续》提到:“大圆满者本
超因果故,寻求而修、无修,修不成。导师虽说因果之教理,是依世间有相法安
立,若要因中寻求才有果。心中本来无因亦无果,菩提心中本自无有生,乃以世
夫之法而取喻,生即有灭故增益为有,因其未悟自生离因果,若以世间有相法推
测,没有因则没有果生起,此为因果乘门自许理。"①上文印证大圆满法超越、脱
离因果见地,与文殊菩萨教导相同,因文殊菩萨就是大圆满法的持有者,传承大
圆满法脉。《大般涅粲经》对因果的见地,是佛教因果论中进一步的开展,一种
超越性论述,比较接近实相。而文殊菩萨无业无报、超越因果的见地,是佛教中
崭新的篇章、新的无相概念。大圆满法继承此大乘新观念,—直保存至今。这种
新的因果概念配合大悲心运作,以慈悲看透因果本质,以智慧看透轮回的假相。
这是学术界第一次有人详细分析大圆满本超因果(无异熟)来自文殊菩萨见地。
可说大圆满法理念传承自文殊菩萨传出的大乘佛法,非常容易了解分辨。另外,
大圆满法轮涅无二如虚空,此极重要的概念,在第二章第五节、第三章第六节、
第六章第四节及附录一第十六节、附录二《思益梵天所问经》、附录三《圆觉经》、
‘究竟一乘宝性论》等大乘佛法中皆有讨论,我们应平等看待轮回涅檗,一切皆

法界光明演化,如戏如幻,这是大乘佛法要旨。

八、大圆满法宝瓶童子身的修炼为虹光化身与法报化三身任运的基础是尖
靖人体科学技术

大圆满法使用童子瓶身的名相,与修炼实际产生情况相配合,在《大般涅粱
经》如来性品提到“金刚宝瓶喻真解脱,真解脱者即是如来",且“金刚宝瓶是
不破的”。瓶身代表大圆满法可修出金刚不坏之身,至于童子是佛教中独特的菩
萨显现,且是大圆满法修炼出现的形象。文殊菩萨也常以童子显现(参见第二章
第三节与附录一第十三节),龙钦饶降巴尊者认为童子瓶身融合外现光明、内蕴
光明、密觉光明三种光明于一身,稳固住于“无有迁变之法身、广大自现之报身、
现基不灭之化身中”,且童子瓶身特质是“身相大小芝麻许,圆满住于五光中,
明空总集法身相,面臂圆满瓶身式",并且修炼结晶是“此时除光中显现手指大
小之光影外,无任何其它实质显现”@。因此大圆满法修成童子一般的宝瓶身(童
子瓶身),不是逞强是非、不是用口舌辩论出来的,而是光能量的凝结成果,最
后再掌握某种科学粒子波动或振动窍诀,转变成消融全身的虹光化现或大迁转不
死身。虹光化身与大迁转不死身从古自今例子众多。(在第七章中也有举例)

∞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祥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150页.
。龙钦饶降巴.‘上师心滴如意宝》(索达吉堪布译).香港: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2001年.第404、405、
445、308~309页.
266
结语

九、大圆满正行不用手印咒语灌顶坛城曼荼罗等而强调中脉明点看虚空

在大圆满法的前行中,笔者认为不一定要经历外三密及生起次第修炼,也就
是九乘中第四到第七乘不一定需要。而应以第三乘菩萨道(注:严格讲,笔者不
接受宁玛派只将菩萨道放第三乘)贯穿各乘修行,根器好的,直修圆满次第(第
八乘)的气脉明点,拙火生起,为大圆满法口诀部正行(彻却与脱噶)打好基础,
因此三年闭关课程,一般大都修完整个正行流程,打下良好自修条件。如果不修
圆满次第的不怕寒冰瑜伽功法(拙火)、明点、中脉五智之气,在大圆满正行修
持时,定力会差一些,干扰会多一些,但是彻却长期禅修也能达到圆满次第类似
的气脉效果,只是感受力及肉体粗糙层面消融慢一些(在第一章第六节第七部分
已有讨论)。大圆满法传承者,目前对前行要求仍很严格,彻却(本净立断)更
是不能随便传授,至于闭白、黑关的脱噶修行,更难为常人理解。闭关修行场所
一般远离城嚣,通常选择在高山、高原区。原本滨海区也是一个良好地点,但很
少人利用。在现代城市高楼中,是否也可制造类似看虚空环境,目前没人探索,
这值得普传时研究。基本上笔者认为可以创造出条件。
理论上,其他能够打通中脉脉轮的功法,例如:南、北传佛教的禅修、道家
静坐、瑜伽修炼、气功训练、武术修炼、中医养生功法、锡克教观音法门、奥修
动态静心法门、伊斯兰教苏菲旋转静心、耆那教天衣派裸体静参、民间新兴教派
的动静禅修及其他宗派的修炼方法等等,皆可当作前行功法修炼,当修行者脉轮
通畅时,就可以直接接上修炼大圆满法正行,甚至也有经典文献认为,不需打通
气脉也可修行彻却与脱噶。在龙钦饶降巴尊者《胜乘藏论》“宗义差别’’段,及
《宗派藏论说・第八品》提到:“其余密法要用脉风明点等,当年龄少壮时,脉
道舒展,易证菩提;年龄老大,则大种力衰,故不容易得解脱。本部法光明的日
月从内起观,所以只要具足精进,不管年龄的老幼,都能解脱。一①因此,大圆满
法普传时非常弹性,只要有心愿意精进,就可以修炼。看虚空、看无云晴空(看
蓝色虚空)、看光,这是老少咸宜、人人可学的,是一种非常方便解脱的法门。
但实际上在藏地,传承上师们要求严格,需先打通气脉,修拙火明点,才能进入
大圆满法正行(彻却与脱噶)修行。笔者比较赞同普传时弹性一些。
大圆满法正行时,不用坛城、曼茶罗、咒语、手印、灌顶、唐卡、金刚橛护
法器具,一切密宗常见常用物一概不用,没有偶像崇拜(第二章第二节已分析)
因此这与我们对密教一般的理解,具有身口意三密加持大异其趣,大圆满法依大
乘心法而修行三解脱门(空、无相、无愿),悟自然智,明空赤露。在龙钦饶降
巴尊者著作中也提到:“虚空十种自性:1.正见;2.三昧耶;3.灌项;4.曼茶罗;
5.地;6.道;7.事业;8.智;9.果;lO.法性。通达此十无有,即是大圆满之见。”圆
这是文殊菩萨与东方妙喜佛国法脉,与禅宗修行非常类似,其中脱噶看光利用人
体四光脉修炼,是大圆满法最独特之处,终将出现四相、六灯、童子瓶身和三身

国龙钦饶降巴.‘七宝藏论・宗派藏》.I!];lJII.-德格印经院藏文木刻版.第126页.转引自班班多杰.‘藏传佛教
智慧境界》.台北:大干出版社.2002年.第69页.
。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祥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47页.
267
结语

任运智慧果。这也是佛教(包括继承大乘心法的大圆满法)与其他宗教相比最大
的不同与特色,非常强调智慧解脱,了悟自然法则,实修实证,慧光普照十方。
此外虽然上师相应法在前行中极为强调,但正行中也须脱离对上师的依赖性。
总之,由于大圆满法无为无相的特质,即使虹光化身也只是“光”的妙用,
人类肉体的辐射潜能,只是掌握人体科学技巧窍诀,不能有丝毫执着,佛菩萨济
世渡众方法多元,全身能量运用会牵涉某些神通现象,也不需大惊小怪,这仅仅
是物理与心灵特质,我们也不能遗忘地球灵性修行的宝库,五台山目前就在中国
北方山西省(注:吉祥狮子祖师与印度无垢友大士隐居处),笔者观察藏族宁玛
派上师们常忽略此点,不知是否接受了唐密一些修行人观点,将金刚手与金刚萨
缍视为同一尊菩萨,或认为金刚手菩萨与文殊菩萨根本不同尊,似乎遗忘印度祖
师嘉饶多杰、妙吉祥友、无垢友大士对《圣妙吉祥真实名经》的注释(注:嘉饶
多杰的《圣文殊真实名经释・咒义现观显论》、妙吉祥友的<文殊真实名经广释》、
无垢友的《文殊真实名经释・显义明灯论》本经汉地最早由北宋时期施护翻译,
名为《佛说最胜妙吉祥根本智最上秘密一切名义三摩地分》,请参考第三章第一
节),也就是遗:蕾文殊菩萨也是大圆满法的持有者,从前行开始较偏向东方妙喜
佛国金刚萨缍一系法脉的传承,加上最初进入藏地弘法的祖师莲花生大士及原有
的苯教影响,宁玛派仪式传承变得比较繁杂。当然文殊菩萨也有许多化身活跃在
三界不同时空,启迪修行者(注:产生新的五台山修行地区灵气效应,大圆满法
只是文殊菩萨传承的修行法之一,例如在第二章第八节《佛说文殊师利现宝藏经》
提到文殊菩萨混迹在采女4'JL,中三月,渡人妙用。另在第六章第二节《楞严经》
中文殊菩萨也使用观音法门反闻闻自性,等等修行法),因此后世不必太执着原
本山西五台山地点了。最后个人认为,地球有缘修行人终将了悟此心、物、光能
互换窍诀,走向星际转移。(注:也许是大宇宙冥冥中计划的一部分吧!)而印度
部分传承自中国,此古老的大乘修行思想(包括五台山、西藏冈底斯山脉佛法及
汉地禅宗),对未来全人类文明创新启迪,将有极为巨大的贡献。(笔者注:中国
影响未来人类文明有三大思想——大乘佛法、孔子易经思想、道家修炼老予思想)

十、大圆满法普及可提升入类意识科学减少毒品与糟冲疾病促进世界和平

人类精神疾病的根源,来自自我的不满足,不以真善美纯真一面待人处世,
只知自由竞争、掠夺资源,不知因果法则,不肯济弱扶倾,共存共荣,放纵自我,
对宇宙实相蒙昧不知,唯物主义与拜金主义盛行,道德逐步沦丧,而大圆满法注
重本净禅修,虚空自然智慧启迪,正知正见正行,无自性中大悲服务众生,最后
达到宝瓶童子身与虹光化身。由于常看虚空,心胸自然宽大,吸收太阳光能,心
如太阳,大乘佛法中,特别文殊菩萨所讲内容,自然逐渐了悟于心,形成和平振
动辐射波,禅坐功深心无迷乱,自然毒品不需求,心情舒展自然不会忧郁、压抑,
文明带来城市生存压力,但修行回归古朴无杂念、清明觉性。祖师们认为大圆满
法可以快速解脱,轮涅不二,因此凡修炼大圆满法者,将品尝诚非虚言的甘凉滋
味,这种群体对世界和平有莫大贡献,对人类科技文明转换有非凡启蒙,是弥足
结语

珍贵的法脉啊!普通人生生世世生死轮回,迷惘不知实相,不知妙用肉体修炼,
在世俗名利中打滚,对肉体与光能转换茫然无知,当今人体科学又如此贫乏,虽
有基因、基本粒子层次了解,但光能波动、磁能、磁阵列了解甚浅,于是虹光化
身变得如此神秘莫测,也是地球文明可悲因缘。有识之士应知,人性堕落,实来
自不知宇宙自然法则演化流程实相啊!
参考文献
(按论文章节顺序)

【l】王森.《西藏佛教发展史略》.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
【2】法尊法师.《法尊法师论文集》.台北:大干出版社,2002年.
【3】班班多杰.《藏传佛教智慧境界》.台北:大干出版社,2002年..
[4】钦饶降巴.《七宝藏论・宗派藏》(班班多杰译).四川:德格印经院,木刻版.
【5】敦珠法王、义成仁波切等.《九乘次第论集》.青海:青海人民出版社,2005
年.
【6】龙钦饶降巴.《大圆满心性休息》(索达吉堪布译).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
2001年.
阴龙钦饶降巴.《四法宝鬓》(谈锡永导读).台fig:全佛文化,1999年.
【8】郭若扎西.《郭扎佛教史》.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0年藏文版。
【9】智悲光尊者.《大圆胜慧本觉心要修行次第》(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
社,2000年..
【10】纽修堪仁波切.蒋扬多杰.《大圆满传承源流蓝宝石》.台北:全佛文化事业
有限公司,2002年.
【l 1】土观・罗桑却吉尼玛.《土观宗派源流》(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
年.
[12】谈锡永.《大中观论集(上)(下)》.香港:香港密乘佛学会,1998年.
【13】(唐)不空译.《金刚顶经》(金刚顶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大教王经),《大
正藏》第十八册.
[14】欧阳锺裕.《一乘圆教与大圆满见》.台北:慧炬出版社,2001年.
【15]堪珠・贡觉丹增仁波切.《宁玛派源流》(克珠群佩译).北京:宗教文化出版
社,2008年.
【16】洛桑杰嘉措.《图解大圆满》.西安:陕西师范出版社,2007年.
【17】洪启嵩.《莲师大圆满教授讲记》.台北:全佛文化公司,2007年.
【18】方力惰.《大圆满法・基松聂德》.台北:慧炬出版社,2003年
【19】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祥释》(刘立千译).北京: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
年.
【20】刘立千.《藏传佛教各派教义及密宗漫谈》.北京: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年.
【2l】龙钦饶降巴.《句义宝藏论广讲》(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年.
【22】龙钦饶降巴《大圆满禅定休息论清净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0年.
【23】土观・罗桑却吉尼玛.《宗派源流与教义善说晶镜史》.甘肃:民族出版社,1984
年,藏文版.
(24】那喇曲智尊者.《龙钦巴如意宝传奇・三信路径》(堪布罗珠桑波译)台湾:
莲华圆满出版社,2007年.
【25】祖古乌金仁波切.<大成就者之歌》,台北:橡实文化,2008年.
【26】事业洲尊者.《六中有自解脱导引・寂忿密意自解脱》(谈锡永译).青海:青
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
【27】全知麦彭仁波切造论,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上师注疏<大圆满直指心性大
幻化网总说光明藏论》(索达吉堪布译).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1997年.
[28】达赖喇嘛.《大圆满》.台北:台北心灵工坊出版社,2004年.
[29】龙钦饶降巴.《上师心滴如意宝》(索达吉堪布译).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
出版,2001年.
【30]贝玛仁增.《世界心精华宝》.台北: 橡树林文化出版,2009年.
[31】刘立千.《大圆满法语浅解》.北京: 民族出版社,2007年.
[32】不败尊者.《决定宝灯》(谈锡永译, 邵颂雄导论)..台北:全佛文化,2009
年.
【33】(唐)菩提流志译.《大宝积经》,《大正藏》第十一册.普明菩萨品四十三:
“如是行及非行识及所识,名色可见及不可见,诸六入处及六神通,触及所
触,受与受灭,爱与爱灭,取与取灭,有与有灭,生与生灭,老死与老死灭,
是皆无二无别,如是知者,是名中道诸法实观。复次迦叶!真实观者,不以
空故令诸法空,但法性自空,不以无相故令法无相,但法自无相,不以无愿
令法无愿,但法自无愿,不以无起无生无我无取无性故,令法无起无取无性,
但法自无起无取无性,如是观者是名实观。"
【34】蒋贡康楚罗卓泰耶.《知识汪洋》(知识总汇).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
(藏文版)。
[35]龙钦饶降巴.《大圆满虚幻休息论妙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0年.
[36】摧魔州尊者.《无修佛道・现证自性大圆满本来面目教授》(义成活佛序一).
台北:全佛文化,2009年.
【37]弘学.《藏传佛教》.四川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年.
[38]邱陵.《藏密大圆满心髓探奥》.台北:新智出版,1995年.
【39】江嘎主编.《大圆满》(郭元兴撰稿)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5年.
【40】全知麦彭仁波切.《大圆满直指心性注疏・窍决宝藏库》(晋美彭措上师注疏,
索达吉堪布译),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1998年.
[41】拉喇・索朗曲珠.<发现雪山的全知法王》(李学愚译).台北:大干出版社,
2008年.
【42】扎呷.1:藏文大藏经概论》.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 2008年.
【43】布顿.《布顿佛教史》.(蒲文成译).台北:大干出版社, 2006年.
【44]日本东北帝国大学法文学部编.《西藏大藏经总目录》.东京:珠式会社平文
社, 昭和45年(1970年).
【45】(后秦)鸠摩罗什译.《妙法莲华经》卷四,嘱累品第二十二,<大正藏》第
九册.
[46】(后秦)鸠摩罗什译.《妙法莲华经》卷四,法师品第十,‘大正藏》第九册.
【47】(唐)般若译.《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二十一,幻喻品第二十六,<大
正藏》第八册.
【48】(唐)玄奘译.‘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五六九,第六分法性品第六,《大正
藏》第七册,.
【49]失译.《大乘悲分陀利经》,入三昧门品第二十九,《大正藏》第三册,.
【50】(唐)提云般若等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五十二,如来出现品第三十七
之三,《大正藏》第十册.
【5l】(宋)施护译.《佛说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罗蜜多经》卷十三,显示世间
品第十二之二,{:大正藏》第八册.
【52】(陈)月婆首那译.《胜天王般若波罗蜜多经》卷四,现相品第七,<大正藏》
第八册.
【53】(西秦)圣坚译.《佛说罗摩伽经》卷下,《大正藏》卷十.
【54】(唐)菩提流志译.《大宝积经》卷四,第二无边庄严会无上陀罗尼品第一,
《大正藏》第十一册.
[55】(北魏)昙摩流支译.《信力入印法门经》卷四,《大正藏》第十册.
[56】(北凉)昙无谶译.《大方等大集经》卷十四,虚空藏品第八之一所问品,《大
正藏》第十三册.
【57](唐)不空译.《大方广如来藏经》,《大正藏》第十六册.
【58](后秦)鸠摩罗什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大正藏》第八册.
[59】(梁)曼陀罗仙译《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上,《大正藏》第
八册.
[60】(刘宋)求那跋陀罗译.《大方广宝箧经》卷上,《大正藏》第十四册.
【61】(后秦)鸠摩罗什译.《大智度论》卷八十二释大方便品第六十九,《大正藏》
第二十五册.
162](西晋)无罗叉译.《放光般若经》卷八,摩诃般若密功德品第二十,《大正
藏》第八册.
[63】(后秦)鸠摩罗什译.《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六,发趣品第二十,《大正藏》
第八册.
[64】(唐)菩提流志译.《大宝积经》卷一百五,善注意天子会第三十六之四破
二乘相品第七之二,神通证说品第九,《大正藏》第十一册.
【65】《如来庄严智能光明入一切佛境界经》卷下,《大正藏》第十二册.
【66](北魏)菩提流支译.《佛说文殊师利巡行经》,《大正藏》第十四册.
[67](北魏)菩提流支译.《胜思惟梵天所问经》卷二,《大正藏》第十五册.
【68】《佛说德护长者经》卷上,隋那连提耶舍译,《大正藏》第十四册.
【69】大唐善无畏共沙门一行译.<大昆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莲华胎藏菩提幢
标帜普通真言藏广大成就瑜伽卷上,《大正藏》第十八册.
【70]<普贤菩萨行愿赞》卷第二,大正藏第十册.
【7l】(北齐)那连提耶舍译.《月灯三昧经》卷七,《大正藏》第十五册.
【72】(西晋)竺法护译.《光赞般若经》卷六,摩诃般若波罗蜜三昧品第十六,<大
正藏》第八册.
【73】(东汉)支娄迦谶译.《道行般若经》卷九,摩诃般若波罗蜜累教品第二十
五,I:大正藏》第八册.
【74】(宋)翔公译.《佛说濡首菩萨无上清净分卫经》卷上,<大正藏》第八册.
[75】(西晋)竺法护译.《佛说如来兴显经》卷四,《大正藏》第十册.
【76】(西晋)竺法护译.《佛说魔逆经》,《大正藏》第十五册.
【77】(后秦)竺佛念译.‘菩萨璎珞经》卷五,本末品第十五,《大正藏》第十六
册.
【78】(唐)地婆诃罗译.<大乘密严经》卷上,密严道场品第一,《大正藏》第十
六册.
【79](北魏)勒那摩提译.《究竟一乘宝性论》卷二,僧宝品第四,‘大正藏》第
三十一册.
[80】(后秦)鸠摩罗什译.《小品般若波罗蜜经》卷四,叹净品第九,<大正藏》
第八册,.
【81】(唐)地婆诃罗译.《方广大庄严经》卷十一,转法轮品第二十六之一,《:大
正藏》第三册.
[82】(梁)曼陀罗仙译.《宝云经》(《大乘宝云经》)卷五,《大正藏》第十六册.
【83】(北魏)菩提流支译.《佛说法集经》卷六,《大正藏》第十七册.
【84】无着菩萨造(唐)波罗颇蜜多罗译.<大乘庄严经论》卷七,教授品第十五,
《大正藏》第三十一册.
[85】(隋)豆那掘多译.《佛说文殊师利行经》(《佛说文殊尸利经》),《大正藏》
第十四册.
[86】(梁)真谛译.《佛说无上依经》卷上,如来界品第二,《大正藏》第十六册.
[871《瑜伽师地论》卷三十六,弥勒菩萨说本地分中菩萨地第十五初持瑜伽处真
实义品第四,《大正藏》第三十册。
[88】护法等菩萨造玄奘译.《成唯识论》卷第三,《大正藏》第三十一册.
【891(隋)阁那崛多译.《佛本行集经》卷十九,车匿等还品中,《大正藏》第三
册.
[901(后秦)鸠摩罗什译.《灯指因缘经》,《大正藏》第三册.
[91](北魏)慧觉等译.《贤愚经》卷三,锯陀身施品第十五,《大正藏》第四册.
【92】(后秦)弗若多罗、鸠摩罗什译.{:十诵律》卷二十四,七法中安居法第四,
《大正藏》第二十三册.
[93】谈锡永《圣妙吉祥真实名经梵本校译》.台北:全佛出版社,2008年.
[941(宋)施护等译.《佛说尼拘陀梵志经》卷下,《大正藏》第一册.
[95】(宋)施护译.《佛说发菩提心破诸魔经》卷上,《大正藏》第十七册.
【96](东晋)僧伽提婆译.《增一阿含经》卷二十,声闻品第二十八,《大正藏》
第二册.
[97](宋)法护译.《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卷九,如来心密不思议品第
九,<大正藏》第十一册.
[98](唐)玄奘译.<解深密经》卷三,分别瑜伽品第六,l:大正藏》第十六册.
【99】(西晋)竺法护译.《佛说无希望经》,<大正藏》第十七册.
[100】(唐)玄奘译.《阿毗达磨集异门足论》卷十四,五法品第六之四,《大正
藏》第二十六册.
1101】无着菩萨造(唐)波罗颇蜜多罗译.<大乘庄严经论》卷三,菩提品第十,
《大正藏》第三十一册.
[102】(西晋)竺法护译.《佛说文殊师利现宝藏经》,《大正藏》第十四册.
[103】昙无谶译.<大般涅粲经》卷五,如来性品第四之二,《大正藏》第十二册.
[1041(东晋)佛陀跋陀罗译.‘达摩多罗禅经》卷下,修行观入第十六,《大正
藏》第十五册.
[1051(宋)施护译.《佛说最胜妙吉祥根本智最上秘密一切名义三摩地分》卷上,
《大正藏》第二十册.
【106】(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中论》卷三,观有无品第十五、观业品第十七,
《大正藏》第三十册.
[107](唐)达摩流支译.<佛说宝雨经》卷三,《大正藏》第十六册.
【108】<妙法莲华经文句》卷三上,‘大正藏》第三十四册.
[109】(唐)尸罗达摩译.《佛说十地经》卷六,菩萨不动地第八,<大正藏》第
十册.
【110】(唐)地婆诃罗等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破取着不坏假名论》卷下,<大
正藏》第二十五册.

273
【11 1】(宋)智吉祥等译.《佛说大乘智印经》卷一,《大正藏》第十五册.
【l 12】(唐)菩提流志译.《文殊师利宝藏陀罗尼经》,《大正藏》第二十册.
【1 13]无着造,(唐)玄奘译.《显扬圣教论》卷三,摄事品第一之三,《大正藏》
第三十一册.
[1 14】(唐)玄奘译.《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卷十三,抉择分中得品第三之一,
《大正藏》第三十一册.
【115】(唐)实叉难陀译.《大乘入楞伽经》卷一,集一切法品第二,《大正藏》
第十六册.
[116](唐)义净译.《金光明最胜王经》卷一,如来寿量品第二,《大正藏》第
十六册.
[1 17】(宋)法天译.《佛说未曾有正法经》卷二,《大正藏》第十五六册.
【118】郎钦加布仁波切.《大印证道歌——大手印五支金刚道歌解释》(敬安仁波
切译)台湾桃园:冈波巴出版社,2008年.
【1 19】(宋)法护等译.《佛说除盖障菩萨所问经》卷十一,‘大正藏》第十四册.
【120](宋)翔公译.《佛说濡首菩萨无上清净分卫经》卷上,《大正藏》第八册.
[121](北魏)瞿昙般若流支译.《奋迅王问经》卷上,《大正藏》第十三册.
【122](隋)那连提耶舍译.《力庄严三昧经》卷中,《大正藏》第十五册.
【1231(北魏)菩提流支译.《实相般若波罗蜜经》,《大正藏》第八册.
【1241(刘宋)求那跋陀罗译.《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二,一切佛语心品之二,
《大正藏》第十六册.
【1251(宋)金总持等译.《文殊所说最胜名义经》卷下,<大正藏》第二十册.
【126】(唐)玄奘译.《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一百八十二,定蕴第七中不还纳
息第四之九,《大正藏》第二十七册.
【127】(唐)菩提流志译.《大宝积经》卷一百一十一, 净信童女会第四十,《大
正藏》第十一册.
[1281(隋)阁那崛多译.《商主天子所问经》,隋北印度三藏阁那崛多译,<大正
藏》第十五册.
[129】(北宋)施护等译.《佛说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三昧大教王经》卷第一,
金刚界大曼孥罗广大仪轨分第一之一,《大正藏》第十八册.
[130】法贤译.《佛说瑜伽大教王经》卷第四,佛说瑜伽大教王经观想菩提心大智
品第七,《大正藏》第十八册.
【131】(梁)曼陀罗仙译.《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下,般若波罗蜜
多品第十之余,《大正藏》第八册.
[1321(刘宋)求那跋陀罗译.‘大法鼓经》卷上,《大正藏》第九册.
【133】(刘宋)求那跋陀罗译.《: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第四,一切佛语心品之四,
《大正藏》第十六册.
【134】(北宋)施护译.《诸教决定名义论》卷第二,圣慈氏菩萨造,<大正藏》
第三十二册.
【135】(唐)义净译.《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二,分别三身品第三,《大正藏》
第十三册.
【1361(唐)般若译.《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第三,报恩品第二之下,<大正藏》
第三册.
【137】(北宋)施护译.《佛说护国尊者所问经》卷第二,‘大正藏》第十二册.
【138】梁天竺三藏真谛译.《佛说无上依经》卷上,无上依经菩提品第三,《大正

274
藏》第十六册.
[139】(唐)般若共牟尼室利译.<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卷第四,入如来大悲不
思议品第四,《大正藏》第十九册.
【140](唐)玄奘译.<说无垢称经》卷第三,问疾品第五,<大正藏》第十四册.
【141】世亲菩萨造,(唐)玄奘译.《唯识三十论》,《大正藏》第三十一册.
[142】法护等译.《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第七,如来不思议品四之一,《大
正藏》第十一册.
[143】(刘宋)求那跋陀罗译.《杂阿含经》第二十六,《大正藏》第二册.
【144】惟净等译.《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第十九,阿阁世王问答品第二十
二之二,《大正藏》第十一册.
【145】惟净等译.《佛说海意菩萨所问净印法门经》卷第九,《大正藏》第十三册.
[146](隋)释宝贵合梁真谛译.<合部金光明经》卷第三,陀罗尼最净地品第六,
《大正藏》第十六册.
【14ri(唐)施护译.《佛说法集名数经》,<大正藏》第十七册.
【148】(唐)善无畏集译.《苏悉地羯罗供养法》卷第二,《大正藏》第十八册.
【149】圣勇菩萨等造,(宋)绍德慧询等译.《菩萨本生童论》卷第四,出家功德
缘起第十四,《大正藏》第三册.
【150】(后秦)鸠摩罗什译.《梵网经》卷下,卢舍那佛说菩萨心地戒品第十,《大
正藏》第二十四册.
【151](唐)不空译.《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三,菩萨行品第三,《大
正藏》第八册.
[152】法天译.《大方广总持宝光明经》卷第一,《大正藏》第十册..
【153】坚慧菩萨造,(唐)提云般若译.《大乘法界无差别论》(如来藏论)一卷,
《大正藏》第三十一册.
[154](宋)知礼述.《观音玄义记>卷七,l:大正藏》第34册.
【155】法天译.《佛说七佛经》,<大正藏》第一册.
[156】(后秦)鸠摩罗什译.<小品般若波罗蜜经》卷第八,深心求菩提品第二十,
《大正藏》第八册.
【1571(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自在王菩萨经》卷第六,《大正藏》第十三册.
[158】(元)沙哕巴译.《佛说文殊菩萨最胜真实名义经》,《大正藏》第二十册.
[159】(北凉)浮陀跋摩共道泰等译.《阿毗昙毗婆沙论》卷第十六,杂捷度爱敬
品第四,迦旃延子造五百罗汉释,<大正藏》第二十八册.
【160](唐)不空译.{:略述金刚顶瑜伽分别圣位修证法门》卷第二,‘大正藏》
第十八册.
[1611法贤译.《佛说最上根本大乐金刚不空三昧大教王经》卷第六,一切如来大
三昧曼孥罗仪轨分第二十二,‘大正藏》第八册.
【1621(后秦)鸠摩罗什译.《妙法莲华经》卷第六,妙法莲华经方便品第二,《大
正藏》第九册.
【1631实叉难陀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六,如来现相品第二,<大正藏》第
十册.
[1641(北齐)那连提耶舍译.<大宝积经》卷第六十五,菩萨见实会第十六之五,
紧那罗授记品第十一,<大正藏》第十一册.
[165】(唐)玄奘译.《佛说佛地经》,{:大正藏》第十六册.
【166](后秦)鸠摩罗什译.‘大智度论》释习相应品卷第三十七,圣者龙树造,
《大正藏》第二十五册.
【167](西晋)竺法护译.《佛说须真天子经》卷第四,《大正藏》第十四册.
【168](北凉)昙无谶译,《大智度论》释信谤品第四十一之余,大智度论释叹净
品第四十二,《大正藏》第二十五册.
[169】月官菩萨《圣妙吉祥真实名经广释》(林崇安译).高雄:谛听文化,2001
年.
[170](元)释智译.《圣妙吉祥真实名经》,《大正藏》第二十册.
[171】(唐)菩提流志译.《文殊师利所说不思议佛境界经》卷上,《大正藏》第
十二册.
[172】(东汉)支娄迦谶译.《佛说阿阁世王经》,《大正藏》第十五册.
[173](西晋)竺法护译,《佛说魔逆经》,《大正藏》第十三册.
【174】(西晋)竺法护译,《佛说如幻三昧经》卷下,《大正藏》第十二册上.
【1751(北魏)毗目智仙、般若流支译.《圣善住意天子所问经》卷下,《大正藏》
第十二册. 一 .

【176](梁)僧伽婆罗译.《文殊师利所说般若波罗蜜经》,《大正藏》第八册.
【177】(梁)僧伽婆罗等译.《度一切诸佛境界智严经》,《大正藏》第十二册.
[178](宋)求那跋陀罗译.《央掘魔罗经》卷第四,《大正藏》第二册.
【179】(西晋)竺法护译.《佛说文殊师利净律经》,《大正藏》第十四册.
[180](姚秦)鸠摩罗什译.《思益梵天所问经》, 《大正藏》第15册.
[181】(姚秦)鸠摩罗什译.《维摩诘所说经》观众生品第七,《大正藏》第十四
册.
[182】(唐)不空译.《大圣文殊师利菩萨佛刹功德庄严经》卷中,《大正藏》十
一册.
[1831(西晋)竺法护译.《文殊师利佛土严净经》卷上,《大正藏》第十一册.
[184](梁)曼陀罗仙译.<大宝积经・文殊师利说般若会第四十六之二》卷第一
百一十六,《大正藏》第十一册.
[1851(西晋)竺法护译.《文殊支利普超三昧经》正士品第一,‘大正藏》第十
五册.
[1861(东汉)支娄迦谶译.《阿朗佛国经》,《大正藏》第十一册.
[187】弘学.《密宗指要》.四川:巴蜀书社,2006年.
[1881《首楞严三昧经》卷下称为龙种上如来,净土称为平等世界;姚秦竺佛念
译《菩萨璎珞经》卷四称为大身如来,净土称为空寂世界;《菩萨处胎经》
文殊身变化品第六十七称为升仙尊佛,净土称为无碍世界。
[1891许得存.《大圆满法及其与禅宗思想的关系提要》.2001年两岸禅学研讨会
论文集.
[190】(元)宗宝编.<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大正藏》第四十八册.
[191】班班多杰.<禅宗在藏传佛教前弘期的传播和对后弘期的影响》,北京:《历
史研究》杂志,2008年6月.316期第62页.《顿悟真宗金刚般若修行达彼岸
法门要诀》此文本汉文有两种版本,一本篇幅较长,一本篇幅较短,均载黄
永武主编:《敦煌宝藏》【伯]124册,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5年,第
24~125页;《敦煌宝藏》【ffl]134册,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6年,第
299-"300页。藏译本见陈践、王尧编:《敦煌本古藏文文书汇编》,第299
页"--'251页。本文采用的是篇幅较长的版本。以下引文均在其中,故不再注
明页数。从藏文译文看,两种版本的汉文本尚不足藏译文的一半篇幅,说明
汉文本不是足本。
[192】(唐)实叉难陀译.《大乘入楞伽经》卷第三,集一切法品第二之三,卷第
五,无常品第三之余,大周实叉难陀译,《大正藏》第十六册,第603页上.
实叉难陀重视意译,强调简约顺畅。
[193】无着菩萨造玄奘译.《摄大乘论本》卷上,所知依分第二,{:大正藏》第3l
册.
【194】(唐)般剌蜜帝译.《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
五,《大正藏》第19册.
[195](元)金总持等译,《佛说法乘义决定经》,<大正藏》第17册.
[196】谈锡永、邵颂雄.《如来藏二谛见一不败尊者说如来藏》(谈锡永、邵颂雄
译).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7年.
[197】谈锡永.《四重缘起深般若》.台北:全佛文化出版社,2005年.
【198】印顺.(gn来藏之研究》.台湾新竹:正闻出版社,1981年.
[199]萧平实.<真实如来藏》.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5年.
[200】(北魏)菩提流支译.《佛说不增不减经》,《大正藏》第十六册.
[201】(姚秦)鸠摩罗什等译.《禅法要解》卷上,《大正藏》第十五册.
[202】(唐)玄奘译.《解深密经》卷第五,如来成所作事品第八,《大正藏》第
十六册.
[203】(唐)佛陀多罗译.《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大正藏》第17册.
[204】天亲菩萨造,北魏菩提流支译,《十地经论》,《大正藏》第二十六册.
[205】尕藏加.《雪域的宗教》(上册).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年.
【206】夏嘉玲.《15天不吃不喝不拉印度研究DNA)).台湾联合报引用法新社阿
美达巴德10日电,2010年5月11日,A16版。
【207】王春华.《藏密瑜伽的奥秘与传奇》.西藏人民出版社,2001年.
【208】索甲仁波切.‘西藏生死之书》(郑振煌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青海:青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
[209】求那跋驮罗译.《杂阿含经》卷十八,《大正藏》第二册.
【210]《杂阿含经》,<大正藏》第二册,第70页下.佛陀说:“诸比丘!云何修无
常想?修习多修习,能断一切欲爱、色爱、无色爱、掉、慢、无明。若比丘
于空露地、若林树间,善正思惟,观察色无常,受、想、行、识无常。如是
思惟,断一切欲爱、色爱、无色爱、掉、慢、无明。所以者何?无常想者,
能建立无我想,圣弟子住无我想,心离我慢,顺得涅粱。"
【211】(东晋)僧伽提婆译.《中阿含经》,l:大正藏》,第一册.
[212】世亲造.(唐)玄奘译.《阿毗达磨俱舍论》,<大藏经》第二十九册.
【213】《中部・圣求经》,《汉译南传大藏经》中部经典一,高雄:元亨寺妙林出
版社,1993年.相应于<中阿含经罗摩经》,在<大正藏》第一册.
【214]《小部・大品》第十二章<二种随观经》,‘汉译南传大藏经》小部经典二,
高雄:元亨寺妙林出版社,1993年.
[215】郭良望,《佛教涅粲论》,{:南亚研究》,1994年,第四期.
【216】参见(后秦)昙摩耶舍、昙摩崛多译.<舍利弗阿毗昙论》卷十六,《大正
藏》第二十八册,第633页上中.“何谓第一义空?第一谓涅巢。如比丘,
思惟涅粲空、知空、解空、受空,以何义空?以我空,我所亦空,常空、不
变易空,如是不放逸观,得定心住正住,是名第一义空。如是六空,是名空
定。何谓无相定?除空定,若余定,以圣涅粲为境界,是名无相定。复次无
相定,行有相,涅粱无相。行有三相:生住灭。涅粲无三相:不生不住不灭。
如是行有相,涅粲无相,涅巢是寂灭,是舍宅,是救护,是灯明,是依止,
是不终没,是归趣,是无燥热,是无忧恼,是无忧悲苦恼及余诸行。
[217】(元)金总持等译.《佛说法乘义决定经》卷二,《大正藏》第十七册。
[218】牟宗三.《佛性与般若》(修订版),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89年.
[219】班班多杰.《藏传佛教思想史纲》.上海:三联书局,1992年.苯教将《般若
十万颂》改为《康勤》,《般若两万五千颂》改为《康穹》,《瑜伽师地论》的
《抉择分》改为《苯经》,《五部大陀罗尼》改为《白黑等龙经》等。
【220】顿珠拉杰.《西藏本教简史》.西藏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07年.
[221】宁艳娟.《雍仲苯教大师》.台北:橡实文化出版社,2009年.
[222】贡珠・云丹嘉措.《蒋扬钦哲旺波传》(张炜明译).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
2009年.
[223】周锡银、望潮.《藏族原始宗教》.四川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年.
【224】巴珠(巴楚)仁波切.《普贤上师言教》(佐钦寺熙日森佛学院译).西藏拉
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06版.
【225】Longchen Rabjam,The Precious Treasury ofthe Way ofbidmg,translated
under the direction of H.E.Chagdud Tulku Rinpoche by Richard Barron

(Chokyi Nyirna)andedited by Padma Translation Committee,Junction


City:Padma Publishing,1998
【226】Patrul Rinpoche,The Heart Treasure ofthe Enlightened Ones,with

commentary by Dilgo Khyentse,translated by丑坨Padmakara Translation


Group, Boston:Shambhala,1992

【227】Patrul Rinpoche,The Words ofMy Perfect Teacher,translated by The


Padmakara Translation Group, Boston:Shambhala,1998

【228】Reynolds,John Myrdhin,Bonpo Dzogchen Teachings according to LOPON


TENZIN NAMDAK,Vajra Publications,Kathmandu,Nepal,2006.
【229】ANNE C创ROLYN KLEIN,GESHE TEN殂N WANGYAL
RINPOCHE,Unbounded Wholeness--Dzogchen,Bon,and the Logic ofthe

Nonconccptual,Oxford University Press,Inc.2006.

其它参考文献
(笔者家里部分参考书)

【l】巴珠仁波切.《普贤上师言教》.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80年.
【2】朱丽霞.《宗喀巴佛学思想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
【3】洪启嵩.<冈波巴大手印》.台北:全佛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7年.
【4】洪启嵩.<恒河大手印》.台北:全佛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7年.
【5】洪启嵩.<关于宇宙的实相》.台北:普月文化有限公司,2007年.
【6】洪启嵩.《无死》.台北:全佛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7年.
【刀丹贝旺旭仁波切.《金刚密乘大圆满》(慈诚达瓦译).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
2006年.
【8】竹庆本乐仁波切.《狂野的觉醒: 大手印与大圆满之旅》(江翰汶、林胡风茵
译),台北:探索三部曲出版, 2008年.
【9】释慧门.《大圆满禅定休息(一)》.台北:慧炬出版社,2001年.
【10】释慧门.《大圆满禅定休息(二)》.台北:慧炬出版社,2003年.
【ll】卓格多杰.<火舞空行——.移喜磋嘉传奇》.台北:久佑达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2008年.
[12】洪启嵩.《密宗修行要旨》.台北:全佛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7年.
[13】洪启嵩.《密宗的源流》.台北:全佛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7年.
[14】琼那・诺布旺典.《唐卡中的金刚、空行、护法》.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
社,2007年.
【15】弘学主编.《佛学概论》.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年.
[16】郑金德.《现代西藏佛教》.台北:佛光出版社,1995年.
[17】伊喜・嘉措.《空行教法》,祖古・乌金仁波切121授,刘婉俐译.台北:橡树林
文化,2007年.
【18】洪启嵩.<现观中脉实相成就》.台北:全佛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7年.
【19】谈锡永.<西藏密宗百问》.台:il;-全佛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3年.
[20】全佛编辑部主编.《密宗的重要名词解说》.台北:全佛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2007年.
【2l】谈锡永.《闲话密宗》.台北:全佛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3年.
【22】谈锡永.《细说轮回生死书》(上).台北:全佛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3年.
【23】谈锡永.<密宗名相》.北京:华夏出版社,2008年.
[24】张宏实.《图解无上瑜伽》.台北:橡实文化,2009年.
【25】蒋贡康楚罗卓太耶仁波切.《生起与圆满》,堪千・创古仁波切释义,杨书婷、
廖本胜译.台北:橡实文化,2008年.
[26】吕建福.《密教论考》.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8年.
【27】许德存.<藏传佛教研究》.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8年.
[28】吴信如.‘佛教各宗大义》.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4年.
[29】方广铝.<佛教典籍百问》.台北:佛光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7年.
【30】何石彬.<阿毗达磨俱舍论研究》.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9年.
[31】敦珠法王等著.《宁玛派四部宗义释》.台北:全佛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8
年.
【32】邱陵.《藏密脉气明点观修》.台北:新智出版社有限公司,1995年.
[33】尕藏加.《吐蕃佛教》.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2年.
[34】法王晋美彭措.《窍诀宝藏海》(索达吉堪布译).四川: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
2005年.
[35】索达吉堪布.《胜乘妙梯》.四jiI: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2006年.
【36]索达吉堪布.《旅途脚印》.四川: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2002年.
[37】发思巴上师.《大乘要道密集》.台北:自由出版社,2003年.
【38】华智仁波切.《屠夫真言》(普巴扎西仁波切译).四川:亚青邬金禅林.
[39】巴楚上师,贡噶上师.《椎击三要诀胜法解恒河大手印直解》.台北:自由出
版社,1983年.
[|40】娘让尼玛沃瑟取藏.《莲师传》(伊喜・嘉措记录撰写,郭淑清译).台北:橡
树林文化,2009年. ,

【4l】米胖仁波切、南开诺布等著.<梦瑜珈》.云南:云南民族出版社,2005年.
【42】酿・涅玛沃热取藏.<大阿阔黎莲花生大士本生传记》(堪布丹增拉巴译).
台北:诺那・华藏精舍,2007年. 一
【43】杜松柏.《智慧的禅宗公案》.台北:台湾学生书局有限公司,2005年.
【44】田灯燃编着.《图解佛教》.台北:创智文化有限公司,2009年.
【45】卡卢仁波切.《自悟自性之歌:卡卢仁波切自传及教法》.台北:达香寺,2009
年.
【46】卡卢仁波切.《密乘解脱之道》(徐进夫译).台北:达香寺,1984年.
【47】洛桑杰嘉措编着.《图解西藏密宗》.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48】银巴.《钦热诺布大师与藏医天文历算》.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08年.
[49】廓诺・迅鲁伯.《青史》(郭和卿译).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03年.
【50】钦则旺布。《卫藏道场胜迹志》(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年。
【51】(英)比尔(Beer,R).《藏传佛教象征符号与器物图解》(向红笳译).北
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7年.
【52】尕藏加.《藏传佛教与青藏高原》.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年.
【53]尕藏加.《密宗——减传佛教神秘文化》.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7年.
[54】圣严法师.《西藏佛教史》.台北:法鼓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
【55】吕澄.《西藏佛学原论》.台北:大干出版社,2003年.
【56】察仓・尕藏才旦.《中国藏传佛教》.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年.
【57]仁增・吉美林巴.《涌莲藏真:藏传佛教前译派传承源流》(洛珠加措、肖干
田译).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厦门:鹭江出版社,2001年.
[58】多吉桑布编着.《图解藏密修持法》.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59】洛桑杰嘉措编着.《图解大手印》.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60】隐尘.《藏密唐卡奥义》.重庆:重庆出版社,2005年.
[61】刘立千.《藏密漫谈》.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
[62】谈锡永.《密续部总建立广释导读》.台北:全佛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0年.
【63】邱陵编着.《藏密六成就法诠释》.台北:新智出版社有限公司,1995年.
【64]给尊桑波仁波切.《大圆满龙钦心髓修行法》.台:it;-吨阿畔出版社,1998年.
[65】邱陵.《藏密修法精粹》.台北:新智出版社有限公司,1995年.
【66】堪千创古仁波切.《成佛的蓝图》(陈琴富译).台北:橡树林文化,2007年.
【67】顶果钦哲法王.《成佛之道》(杨书婷译).台北:橡树林文化,2007年.
f68】蒲文成.《觉囊派通论》.西宁:青海民族出版社,2003年.
【69】刘立千.《印藏佛教史》.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年.
[70】谈锡永.《生与死的禅法》台北:全佛文化,2005年.
【7l】卢胜彦.《密教奥义书》.桃园:大灯文化,2006年.
【72】卢胜彦.《密教大圆满》.桃园:大灯文化,2005年.
[73】嘉初仁波切.《密宗大解脱法》(杨弦、丁乃筠译)。台北:圆神出版社,2006
年.
【74]卓格多杰.《大圆满:佛陀的终极理念》.台北:久佑达文化,2007年.
【75】吉布杨典着.《唐卡中的曼荼罗》.西安: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76】吉布.《唐卡的故事之男女双修》.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77】噶玛恰美原.《解脱大道》(杨弦、丁乃筠译).青海:青海人民出版社,2004
年.
【78】刘立千.《刘立千藏学着译文集.杂集》.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年.
【79】松长有庆.《揭秘宝库密教经典(理趣经)》.台北:大展出版社,1997年.
[80】松长有庆.《东方智慧的崛起——密教》.台北:大干出版社,2008年.
【81]海云继梦.《根本佛母——推提密法(一)》.台北:空庭书苑有限公司,2006
年.
[82】贝玛南杰(第四世班扎法王).《维摩诘经VS大圆满》.台中:香巴拉王国
出版社,2003年.
【83】杨惠南.{:龙树与中观哲学》.台北:东大图书,2005年.
【84】根登曲佩.《中观精要:龙树心庄严》(白玛旺杰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
年.
【85】韩廷杰.《唯识学概论》.台北:文津出版社,1993年.
【86]杨白衣.《唯识要义》.台北:文津出版社,2005年.
【87】横山纥一.《唯识思想入f-J>>(许洋主译).台北:东大图书,2006年.
[88】黄家树.《中观要义浅说》.台北:全佛文化,2002年.
[89】耶谢仁增.《藏密传奇的法源》.台中:瑞成书局,2003年.
[90】陈庆应.《帝师八思巴传》.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7年.
【91]谈锡永主编.《密续部总建立广释》.北京:中国书店,2007年.
[92】察仓・罗桑华丹.<中国藏传佛教》(王世镇译).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
年.
【93】修慧法师编述.《宗喀巴大师应化因缘集》.台北:佛教出版社,1988年.
【94】法王周加巷.《至尊宗喀巴大师传》(郭和卿译).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95
年.
[95】诺布旺典.《藏密神明图鉴》.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8年.
【96】莲花生.《西藏度亡经》(徐进夫译).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1995年.
[97】霍巍.《:西藏西部佛教文明》.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
[98】德吉卓玛.《圣殿中的莲花:度母信仰解析》.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6
年.
【99】姜安.《藏传佛教》.海口:海南出版社,2003年.
[100]闫振中.《西藏秘境》.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00年.
[101】彭英全主编.《西藏宗教概说》.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04年.
[102】才让.<藏传佛教信仰与民俗》.北京:民族出版社,1998年.
[103】唐景福、朱丽霞编着.<中国藏传佛教名僧录》.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2006
年.
[104]乔根锁.《西藏的文化与宗教哲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105](英)约翰・布洛菲尔德.<西藏佛教密宗》(耿升译).北京:中国藏学出
版社,2005年.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06年.
[106](法)罗伯尔・萨耶.‘印度.西藏的佛教密宗》(耿升译).北京:中国藏学
出版社,1999年.
[107】(意)图齐.《西藏宗教之旅》(耿升译).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9年.
[108】徐丽华.《藏传佛教探秘》.成都:巴蜀书社,2001年.
[109】忽滑谷快天.《禅学思想史》(郭敏俊译).台北:大千出版社,2003年.
【1 10】洪启嵩.《莲师大圆满教授讲记》.台北:全佛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7年.
【l 1 1】邱陵.《藏密大圆满法选集》.台北:新智出版社有限公司,1995年.
[1 12】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来自雪域大士的妙音善说——诀窍荟萃》(堪布索
达吉译).台北:喇荣文化事业出版社,2009年.
【113】敦珠法王.<一世敦珠法王自传》(索达吉堪布译).四川:色达喇荣五明佛
学院,2008年.
【114]蒋贡康楚罗卓泰耶.《蒋贡康楚闭关手册》(项慧龄译).台北:橡树林文化,

281
2008年.
【115]吉祥积.《藏传佛学关键词汇》(郭敏俊译).台北:大干出版社,2008年.
【116】刘俊哲、罗布江村.《藏传佛教哲学思想资料辑要》.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
年.
【117】无垢光尊者.《大圆满禅定休息清净车解》。台北:自由出版社,2003年.
[118】项果钦哲法王.《证悟者的心要宝藏》(刘婉俐译).雪谦文化出版社,2009
年.
【119】陈泉州.《圣道指归:光明大圆满实修浅说》.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8
年.
[120】李安宅.《藏族宗教史之实地研究》.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89年.
[121】麦可・罗区格西.《西藏心瑜伽》(项慧龄译).台北:橡树林文化,2007年.
【122】陈浩望.《佛学泰斗陈健民》.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1998年.
【123】多识・洛桑图丹琼排.《藏传佛教疑问解答120题》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
2000年.
【124】蔡巴・贡嘎多吉.《红史》(陈庆英、周润年译).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
2002年.
[125】魏强、嘉雍群培、周润年.《藏族宗教与文化》.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02年.
[126】阿旺洛追扎巴.《觉囊派教法史》(许得存译).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99
年.
[127】多罗那他.《觉囊派道次第》(释寂凡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年.
[128】杨化群.《藏传因明学》.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02年.
[129】索达吉堪布.《般若摄颂释》.四川: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2008年.
[130】索达吉堪布.《现观庄严论疏》.四川: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2008年.
[131]索达吉堪布.《现观庄严论》.四川: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2008年.
[132】疯行者.《密勒日巴大师传》(张澄基译)台北:慧炬出版社,1993年.
【133】措如・次朗.《藏传佛教噶举派史略》(王世镇译).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
2002年.
[134]古格・次仁加布.《藏传佛教噶举派》.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07年.
[135】诺姆启堪布道然巴罗布仓桑布.《那洛六法》.台北:晨曦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1994年.
[136】宗喀巴大师.《深道那洛六法导引次第论》.阿兰若文化出版,2007年.
[137]元音老人.《大手印浅释》。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4年.
[138】图敦・耶喜.《拙火之乐:那洛六瑜伽修行心要》(项慧龄译).台北:橡树
林文化,2007年.
【139】热・益西森格.<大威德之光——密宗大师热罗多吉扎奇异一生》(多识・洛
桑图丹琼排译).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1999年.
【140】益西彭措.《入中论日光疏》(上、中、下).四川: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
2001年.
[141】多识仁波切.《密海灯塔》.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05年.
【142】多识・洛桑图丹琼排.《佛理精华缘起理赞》.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2000
年.
[143】白玛格桑仁波切.<生死的幻觉》.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05年.
[144】德吉卓玛.《藏传佛教出家女性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年.
[145】万果.《藏传佛教典籍精选精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年.
[146】李南.《胜乐轮经及其注疏解读》.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
[147]贡嘎・罗追.‘萨迦世系史续编》(王玉平译).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02
年.
[148】牛宏.《章嘉宗义研究》.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6年.
[149】中央民族大学藏学研究所.《藏学研究》.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6
年.
[150】多识・洛桑图丹琼排.《爱心中爆发的智慧》.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1998
年.
[151】顾净缘、吴信如.《密乘一品、一论讲略》.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年.
[152】姚卫群.《佛教入门:历史与教义》.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06年.
[153】南怀瑾.《南.怀瑾讲演录》.台北:老古出版社,2006年.
[154]剧宗林.《藏传佛教因明史略》.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
[155】全佛编辑部编.《佛教小百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
【156】久保田悠罗.‘密教神名事典》(郑明德译).台北:奇幻基地出版,2004年.
【157]姚卫群.《佛学概论》.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2年.
[158】释证严.《三十七道品讲义》.台北:法鼓文化,1991年.
[159]月称.<入中论》(法尊法师译),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96年.
[160】索南才让.{:西藏密教史》(上、下).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
[161】罗桑开珠.<佛学原理概述》.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
[162】宗喀巴大师.《密宗道次第广论》(法尊法师译).台北:大干出版社,2001
年.
[163]方立天.《中国佛教哲学要义》.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
【l“】肖黎民、秦亚红.‘文殊智慧哲学精义》.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5年.
[165】慈诚罗珠堪布(四川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慧灯之光①》及1999年6
月写的二十世纪末超类绝伦的虹身示现一文.(1998年8月29日下午2点,
四川新龙县乐莫寺也叫鲁木饶寺8l岁阿琼(阿曲)堪布去世,7天内身体
缩小逐步虹化消失)
[166】巴楚仁波切.《心止师教:大圆满龙钦心髓不共内加行》(安章珠巴活佛传
授,金刚上师卓格多杰译注).厶北:久佑达文化公司,2007年.
[167】吴建明.《藏传佛教宁玛巴大圆满法与慧能顿悟禅之比较研究》.中华民国宗
教哲学研究社,2006年38期.
[168】克珠群佩主编.<西藏佛教史》.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9年.
[169]吕建福.《中国密教史》.中国: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
【170】南怀瑾讲述.<南怀瑾与彼得圣吉》.台北:老古文化公司,2006年.
【171】印顺.《印度佛教思想史》.台湾新竹:正闻出版社,2005年.
[172】印顺.<大乘初期佛教之起源与开展》.台湾新竹:正闻出版社,1981年.
[173】吴言生.《禅宗思想渊源》.北京:中华书局,2001年.
【174】Neal J.Pollock,M.A.,N.D,Practices Supporting Dzogchen--The Great
Perfe圮tion ofTibetan Buddhism,The Rosc+Cmix Journal 2005,Vol 2.P41~P62.

工具书
【l】张怡荪主编.《藏汉大辞典》北京:北京民族出版社,1993年.
[2】丁福保编.《佛学大辞典》.北京:北京文物出版社,1984年.
【31大正藏.
[4】西藏大藏经目录(甘珠尔&丹珠尔合辑本).日本:日本东北大学.
[5]CBETA(Chinese Buddhist Electronic Text Association)电子佛典集成April
2009

参考搜索引擎

Baidu、Google、yahoo及sina查“大圆满法”资料及相关网站内容,基
本上都是介绍宁玛派本派修持,及大圆满法正行(彻却与脱噶)。与汉地佛法各
宗派比较的资料较缺乏。
附录一

附录一(第二章大圆满法正行见地研究)

【从北传佛经印证】

第—节自然智慧(自然智、本觉智光、本智、内证智)
自然智慧的培养,是宁玛派三身成就、最终解脱的关键,也是菩提觉悟的关
键,更是大乘佛法自性涅桀成佛的基础,因此笔者将其列在首位讨论。
一、龙钦饶降巴尊者对大圆满法的见解与著作中引用的典籍诠释自然智慧
(--)自然智
满欲摩尼珍宝之法界,不须勤行一切皆自生,自然智慧变现众欲德,总摄一
切根本菩提心,无有合离无二菩提心,无有自他平等性法界。①
(二)自然智
《宝聚续》云:
啊呀!佛语金刚藏,试看正见自然智!超越善恶见修真稀奇,不动本体身语
所作事业亦无有损益,哈哈!
啊呀!语金刚!试看一切事物的本来存在的情况!它的显现是不换毛、不变色
(保持原样)真稀奇。对于苦乐任何思维,于实义中亦无改变,哈哈!
啊呀!语金刚!试看大空遍行之智慧!各种忆念思维之活动,凡有所作而皆成为
戏舞真稀奇。虽如何作均于无生界中不灭而解脱,哈哈!圆
(三)自然智
所显所现一切收和放,以及五毒皆觉性妙用,如是起现即于其当时,认知妙
用圆满散无踪,境心之间平等放关键,鸟迹无踪自然智关键,一切一界如水波关
键,大密要点诸法尽收摄,仅知此要即解为法性。@
(四)自然智
指示无有所修之正见,弦之根本除自无有故,,自对自己而不可得见,无我之
境我亦无所说,是故宣说无所修之见,亦示无有所护之本誓,根本无有勤行之事
业,故示不须勤行诸事业,宣说无有所行之道者,三世佛为三界诸有情,行于所
行菩提心之道,而其心中生佛二无别,故无以心而行心之道,宣说无有所净之地
者,于此法界菩提心之地,我无净改行成之教言,只示于智而不起分别!此境本
来即是自然智,于智慧中没有智慧境。固
(五)自然智慧 一 .

不变不分无为法之界,自然智慧超越勤修界,诸法唯名超越言思界,远离所
作普贤体性中,凡何所现皆是普贤界,普贤界中境心无胜劣,无而执实即是迷乱
相,立名之时尚无迷不迷,肯定诸法即是大无名,即是本性大圆满实相。@
(六)自然智
如是身语意三密,为自然智觉空智慧,无有所作之法性,本来清净,而住于
本净元成大空明之中。《直接指示>云:“金刚身之自性故。住于不变不坏体,莲
华语之自性故,住于不遮不灭心,法轮意之自性故,住于无念大静虑。’’@

∞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125页.
o同上,第24-'-25页.
・同上,第42页.
o同上,第47~48页.
o同上,第6l页.
o同上,第139页.
285
附录一

(七)自然智
觉性无作界中而解脱,下乘具勤修者则不能,瑜伽等空离作道中乐,本来佛
陀觉性无有境,漂转轮回无有而有者,则是认境为实下劣慧,空中解脱无依界中
脱,唯一明点而无有方隅,显现为二无有有所取,执着一异即是迷乱心,一中解
脱法性界中脱,自然智慧无有因与缘,五毒不可能现而现者,则是贪轮回道障菩
提,自然解脱智慧中解脱,元成无方远离于四边,堕边偏党本无而有者,则是派
见边执平等魔,无方解脱元成界中脱,无有形相空寂无障碍,显现境相不能而能
者,显现解脱无定界中脱,无有选择元成界中脱,无有合离明点界中脱,任何皆
现无定界中脱,现为色像显现自解脱,宣扬声音闻声自地脱,见色闻声五门所显
现,自见本面再无其它境,无有二故境心平等脱,由一平等任何皆生界,这是能
生一切功德本,解一切能所则成界。①
(八)自然智慧
《普作续》云:“自然智慧无有因缘故,因果论者应秘而不宣。"⑦
二、北传佛经相关内容
在北传佛经大乘佛法中,自然智培养是成佛重要关键之一,笔者举例如下:
(一)如来清净藏,永离诸分别,体具恒沙德,诸佛之法身。住真无漏界,
清净解脱身,寂灭等虚空,法性无来去。佛现三界中,不生亦不灭,此界及他方,
湛然常不动。平等真法界,佛与众生如,非断亦非常,大悲恒不尽。诸佛法性身,
本觉自然智,是真胜义谛,唯佛方证知。@
(二)诸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自然智慧忆念诸法平等智心,修
诸妙定无分别心,观察妙慧无止息心,修奢摩他无所见心,修毗钵舍那无所念心,
修佛随念通达法界平等之心,修法随念无所住心,修僧随念本心清净,教化有情
不起分别,法界之心摄一切法,如虚空心严净佛土,无所得心得无生忍,无进退
心得不退转,远离相心不见有相,三界平等心庄严菩提座。无所觉心知一切法,
虽转法轮不见说听,虽现涅粲而知生死本性平等,@愿见大师成一切智一切相智
无师智自然智,是诸有情虽不求出离而根性纯熟是深法器,为是有情示现三转十
二行相无上法轮。@
(三)尔时如来即说一切法门行经,何谓一切法门行经,谓度生死渊入八圣
道,满足一切种智,自然智中有十事……@菩萨正解资用得释一切众生疑,菩萨
无依资用得自然智,菩萨善知识资用得一切功德门。o
(四)须菩提,云何为不可思议事故出,所谓如来法佛法自然智法一切智法,
如是诸法不可思议,非心非心数法可转,此中无分别,是故般若波罗蜜多。@
(五)世尊,若有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普愿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
提,普愿圆满一切佛法,圆满一切智相应之法,圆满自然智法,圆满无漏法,普
愿一切众生度生死岸证涅粲道,摄众生心普令圆满。@
(六)舍利弗!菩萨摩诃萨坐道场时,魔来为乱亦不生嗔,一刹那心与般若
波罗蜜相应,所知见觉无不通达。舍利弗!时十方恒河沙世界诸佛如来,异口同

∞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30页.
o同上,第58页.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二十一,幻喻品第二十六,‘大正藏》第八册,第660页.
西‘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五六九,第六分法性品第六,‘大正藏》第七册,第938页中.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五六八,第六分界性品第四,‘大正藏》第七册,第93l页.
・‘大乘悲分陀利经》,入三昧门品第二十九,‘大正藏》第三册,第289页.
o‘大乘悲分陀利经》,庄严品第二十二,‘大正藏》第三册,第279页.
o‘佛说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罗蜜多经》卷十三,显示世间品第十二之二,‘大正藏》第八册,第632页.
・<佛说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二十一,幻喻品第二十六,《大正藏》第八册,第660页.
附录一

声赞言:‘善哉,大士!通达自然智、无碍智、平等智、无师智,大悲庄严。’①
(七)诸佛子,是心以大悲为首,智慧增上,方便所护,直心深心淳至,量
同佛力,善决定众生力佛力,趣向无碍智,随顺自然智,能受一切佛法,以智慧
教化,广大如法界,究竟如虚空,尽未来际,菩萨发如是心,实时过凡夫地,入
菩萨位。圆
(八)行般若波罗蜜,不着彼不着此,于空法中,得大解脱,是大菩萨,清
净圆满般若波罗蜜,自然智慧出生清净慧日身心不着入智慧藏究竟观察大智慧海
般若波罗蜜,不着法相行胜清净智境界吉祥般若波罗蜜,出生妙义智慧海般若波
罗蜜。@
(九)世尊,若诸有情,求自然智及无师智,破无明壳超于天人,最为殊胜
有希,利乐一切世间。当欲趣求大智无畏,除自然智,欲示无边知见善巧,将说
无量决定之法,欲以光照世间天人④。
(十)尔时文殊师利法王子,知如来说法竟,而问普贤菩萨摩诃萨言,佛子,
云何诸佛如来无障碍智,云何诸佛如来教化众生力,云何诸佛如来自然智普门现
前,云何诸佛如来不可思议智清净佛国土,云何诸佛如来无边之身一切遍见,云
何诸佛如来不可思议境界,云何诸佛如来无差别无依止智,云何诸佛如来无障碍
身,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语文殊师利法王子言,文殊师利,此法门难见难知,
非觉境界无觉境界难可得信,文殊师利,若有人信此法门,当知彼人,已曾供养
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那由他佛,文殊师利,我为一切生盲众生,说此法门作照明灯。

(十一)汝等当观察,导师自然智,无边功德身,超过爱戏论,寂静无诸过,
离见治心翳,相好以庄严,身意皆清净。@
(十二)有十二亿菩萨,与虚空藏菩萨俱往,至彼娑婆世界,愿世尊说如是
如是法,使诸菩萨得自然智,亦使成就大法光明已还来至此。⑦

第二节无有、无有法
一、龙钦饶降巴尊者对大圆满法的见解与著作中引用的典籍诠释大圆满法
无有、无栩去
(一)无有
肯定无有义之心要者,三有涅粲轮回诸法中,无有自性超越于有法,现相不
灭超越于无法,无有有无超越两边法,无有二故超越非二法,无是无非实义心要
中,即此不诠超一切言思。@
(二)无有
《应成续》云:
不清净者是迷乱,诸根门中勿改治,放下即是一切要,此中转变即窍决,于
无所取之显现,起现无有能取心,以无伺察而观见,引入无有法性道,送入无见
修体中,进入无作离勤果,对此不住显现边。@

∞‘胜天王般若波罗蜜多经)卷四,现相品第七,‘大正藏》第八册,第709页.
雪‘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二十三,十地品第二十二,‘大正藏>第九珊,第544页.
o‘佛说罗摩伽经>卷下,‘大正藏'卷十,第869页.
西‘大宝积经》卷四,第二无边庄严会无上陀罗尼品第一,‘大正藏'第十一册,第20页.
・‘信力入印法门经>卷四,‘大正藏》第十册.第946页上.
o‘大宝积经》卷三十三,出现光明会第十一,‘大正藏》第十一册,第l 82页.
o‘大方等大集经》卷十四,虚空藏品第八之一所问品,‘大正藏'第十三册.第94页.
o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54页.
o同上,第99页.
287
附录一

(三)无有
是故即于诸法显现时,凡执增益名义之言诠,胜劣取舍因果勤行等,无法无
作如空若谁知,无有法中诸法尽包罗。①
(四)无有
无有外内能所本觉中,无时与处超越生灭法,如空清净无救度乘门,若只了
知其义普迷乱。因此舍去法我之迷地,无有差别普贤妙境界,肯定一切皆是大空
广,坚守法性无变之自地,此即无住本初虚空界,诸见外壳,以力而断除,于无
有法普解其宗要。圆
(五)无有
幻化瑜伽觉性自现中,诸无有法无灭起游戏,起现之时确认无有故,则全不
作取舍和勤行,胸怀宽广心安大放下。
被无有诱愚夫如野兽,于阳焰水为渴而趣逐,追求名言迷乱之文义,执着各
自宗派为法缚,八次第乘心障若不断,本元实义心要不能见。
不达秘密觉性深密义,依有为法决不得解脱,不知有为无常终坏灭,紧束身
语意三之缠结,云何能触不坏心要义。@
(六)无有
无障清净菩提遍布界,不缘所障能障亦无灭,无有佛故佛名亦复无,无能取
故有情名亦无,无分别故亦无无明迷,无爱着故分别意亦无,无贪染故习气心亦
无,无过去故未来名亦无,无现在故烦恼名亦无,无胜义故世俗名亦无,无觉性
故无明名亦无,无有佛故有情名亦无,无佛教故能教名亦无。固
(七)无有
《普明续》云:
唯一明点大圆满,迷与不迷本无二,迷地自然得清净,唯一遍离悉无断,阿
底见修及行持,以及果证本无二,无有二显之迷障,见修行果之四者,本来即是
自然智,无因缘合之迷障,大圆满之见与修,以及行果皆元成,是故修行趋避勤,
连同迷障皆清净,于我之上无其余,这是无障明显智,下八乘中所现境,是我悲
心现大行,无别胜慧自安住,无杂圆满之智慧,所堕迷地得清净,无别胜慧自显
明,迷障二无自明露。固
(八)无有

《普作续》云:
“对于诸佛实义所安名,我却不识佛陀是真有,有谁能见佛陀是真有,法性
界中觅佛不可得,勿求见佛悟自心无作,求见无有自心本明显,实体不现本性大
周遍,真实本性即是此显现,此外平等因果大乘中,断证净治加持种种法,自心
法性无作反入迷,自然放下其余不远求,无作勤求安乐而护持,断脱粘着无有较
此胜,坚持不散三时是套绳,本来即是无动无散逸,希求无动三昧是歌手,宣讲
因果大乘世俗教,本来即是无动无散逸,摧破勤修一切对治法,一切因果法师所
传徒,若能宣说普作我教法,所谓从因生果皆增损,欲求成佛修三昧瑜伽,欲三
昧则舍无改瑜伽,无改原样之法性,除法性外余别无有佛,诸种佛陀名号是假有,
法性之事无他唯自心,自心不改是名为潜能身,原生自心本来无生中,无生义中

事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53页.
。同上,第36"37页.
・同上,第31~33页.
。同上,第61~62页.
。同上,第20页.
附录一

无有勤修行,以勤修故不能成无作。”①
(九)无有
我说无二自然会大乐,修与不修远离二种边,具胜慧力了悟自证义,修与不
修名言皆清净,住于无二大乐自体中,不勤放下合离皆无有,不续不断如恒河水
流,最胜根器始宣说真义。回
二、北传佛经相关内容
在北传佛经大乘佛法中,无有、无有法是重要修行见地,举例如下:
(一)佛告须菩提:“汝意云何?昔从燃灯如来阿罗诃三藐三佛陀所,颇有
一法如来所取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实无有法昔从燃灯如来阿罗诃三
藐三佛陀所如来所取。"佛告须菩提:“若有菩萨作如是言:‘我当庄严清净佛土。’
而此菩萨说虚妄言。何以故?须菩提!庄严佛土者,如来说非庄严,是故庄严清
净佛土。须菩提!是故菩萨应生如是无住着心,不住色、声、香、味、触、法生
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尔时舍利弗白佛言:“世尊!如文殊师利所说般若波罗蜜,非初学菩
萨所能了知。”文殊师利言:“非但初学菩萨所不能知,及诸二乘所作已办者亦未
能了知。如是说法,无能知者。何以故?菩提之相,实无有法而可知故,无见无
闻,无得无念,无生无灭,无说无听。如是菩提性相空寂,无证无知,无形无相,
云何当有得菩提者。”@
(三)尔时具寿善现白佛言,世尊,诸菩萨摩诃萨,虽多处学而无所学,佛
言,善现,如是如是如汝所说,诸菩萨摩诃萨,虽多处学而无所学,何以故,善
现,实无有法可令菩萨摩诃萨于中学故。@
(四)如来说法,终不超过一切诸法,何以故,无有少法可超过故,无边庄
严,如来于彼某时,证得无上正等菩提,然于彼时,实无有法而可得者,以一切
法及诸随法不可得故,不起分别,亦复不起法与非法及作意想,于彼本性清净法
性,而不安住亦不建立。回
(五)佛可言如是如是,我说六波罗蜜分别,皆为世俗故。何以故?世人不
可但为说诸法实相,闻则迷闷生于疑悔,是故以第一义为心。用世俗语言为说,
是故说分别有诸波罗蜜教化众生,众生实无有法,皆是空不生不死不退不起,色
等法亦如是,是故般若波罗蜜虽空能示如是事故而最上最妙。o
(六)以一切法毕竟皆空,毕竟空中都无有法可名能证,可名所证,可名证
处,可名证时,可名由此而有所证。何以故?以一切法性相皆空,若增若减都无
所有皆不可得,由是因缘,诸菩萨摩诃萨所修布施乃至般若波罗蜜多,都无所有
皆不可得,广说乃至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都无所有皆不可得。@
(七)般若波罗蜜者亦无有法可过者有住者。何以故?法自空,有空者无所
有,无所有者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中无有法可应不应者,亦无有生与不生法。

(八)菩萨摩诃萨知一切法无来去相,亦无有法著来若去若至若不至,诸法

。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36页.
o同上,第39页.
o‘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大正藏>第八册,第758页中.
o‘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上,‘大正藏》第八册,第728页中.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三百五十七初分多问不二品第六十一之七,‘大正藏:}第六册,第836页下.
・‘大宝积经>卷四,第二无边庄严会无上陀罗尼品第一之一,‘大正藏>第1 1册,第24页下.
o‘大智度论》卷八十二释大方便品第六十九,‘大正藏》第25册,第637页.
o‘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五百—十三,第三分真如品第十九之一,‘大正藏》第七册,第627页.
o‘放光般若经》卷八,摩诃般若密功德品第二十,‘大正藏》第八册,第56页.
289
附录一

相不灭故,菩萨摩诃萨于诸地,不念不思惟。①
(九)而彼真如法身,无有法生亦无法灭。②
(十)复次大德舍利弗,更无有法在真如外而可显说。长老舍利弗言,文殊
师利,诸佛如来住真如已然后说法。文殊师利言,大德舍利弗,真如非有,云何
如来住真如已而当说法?@
(十一)是人无有法已得,无有法今得,无有法当得,所以者何?佛说无得
无分别。④
(十二)梵天,如来说法无有法染,一切所说法中示解脱门,令入证智,令
入涅粲,梵天,是名如来入说法门。@
(十三)佛法有二种空。一者众生空。二者法空。说无我示众生空。说无有
法示法空。@佛无众生相无有法相。知三界如梦如幻。o
(十四)无有为法亦无无为法。汝等当知是一切法皆无实事。皆以无性而为
自性。@

第三节本净
一、龙钦饶降巴尊者对大圆满法的见解与著作中引用的典籍诠释大圆满法
本净
(一)本净
本净之体全无所得故,如虚空性本初则清净,元成本性谁亦未曾作,现法不
灭随处皆可现,轮涅普生离前后始终。@
(二)本净
肯定诸法为元成觉性,肯定元成本位大本净,肯定本净无有缘虑心,此即元
成了义之肯定。@
(三)本净
凡断善与不善之相续,于法性中无有合离二,此即大密了义之瑜伽,无精勤
故达于本初地,即获本具法身王宫殿。
凡于善恶皆不为造作,于觉性空明,如大空清净之体中,无动无摇之瑜伽士,
则名领受法身王宫,安住无作本净之本位。《宝聚续》云:“此无根底之法性,无
勤而成大稀奇’’。又《普作续》云:“虽如何现唯一真如性,此中谁亦不能有早作,
于彼无改平等之大王,安住无念法身之密意。”ll
二、北传佛经相关内容
在北传佛经大乘佛法中,本净是重要修行见地,举例如下:
(一)佛告须菩提,菩萨摩诃萨遵崇发心萨芸若慧,于一切法无依倚,观于
诸法一切本净,不堕颠倒亦无所得,于一切法以无所著,以观诸法一切本净,则
以斯法教化众生,不堕颠倒亦无所得,是为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是为菩萨摩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六,发趣品第二十,‘大正藏》第八册,第256页.
o‘如来庄严智能光明入一切佛境界经》卷下,‘大正藏:}第12册,第247页.
曹‘佛说文殊师利巡行经>,‘大正藏》第14册,第510页.
o‘思益梵天所问经》卷一,分别品,‘大正藏》第15册,第36页中.
・‘胜思惟梵天所问经》卷二,‘大正藏》第15册,第72页中.
・‘大智度论》卷二十六,初品中十八不共法释论第四十一,‘大正藏》第25册,第254页.
o‘大智度论》卷四十,释往生品第四下,‘大正藏)第25册,第354页上.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三百七十九,初分诸功德相品第六十八之一,《大正藏》第六册,第956册.
・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106页.
靖同上,第104页.
11同上,第52~53页.
附录一

诃萨摩诃衍也。①
(二)佛告阿难:“般若波罗蜜事不可计不可尽,般若波罗蜜本净。@菩萨行
般若波罗蜜时,应如是学,不念是菩萨心,所以者何?是心非心,心相本净故。

(三)心性本净如虚空,妄想依空无所有,烦恼业苦从妄起,业苦还为烦恼
因,惑业循环无定居,无因无缘无所会,无生无灭性空寂,本体光明智清净,自
性无生无变异,烦恼无明垢所覆。固
(四)善男子,如瑁璃宝于百千岁,处不净中,不为臭秽之所染着,性本净
故,菩萨摩诃萨菩提心宝,亦复如是,于百千劫住欲界中,不为欲界过患所染,
犹如法界性清净故。@.
(五)何谓佛子,诸菩萨游入如来至真现大灭度,于斯菩萨,欲入灭度,晓
了一切,本净自然,则为佛矣。@
(六)不当毁生死而求泥洹,晓了生死不可得处则为泥洹,迦叶当知,其行
泥洹不起思想,当于众着令无所起,毁坏灭尽,泥洹本净,无所起生乃为无为。

(七)尔时世尊,将欲示现菩萨之行,即入本净三昧,令一切众生悉见过去
未来现在诸法本末,复令众生见诸佛无量世界诸佛世尊,有成就者不成就者,或
从一地乃至十地,有现在身行不现在身行,令一切众生一一分别。@
(八)如实见众生,寂静真法身,以见性本净,烦恼本来无。@

第四节无修、元成、无勤作
一、龙钦饶降巴尊者对大圆满法的见解与著作中引用的典籍诠释大圆满法
无修、元成、无勤作
(一)无修
《六界续》云:
空寂境中无戏论,明显超越有无边,忆念不忘具总持,显现现量性之道,离
去诠表诸戏论,不以咒生本圆性,遍离一切因与缘;见修垢染普远离,无边于中
亦无得,无相亦无诸外境,无敌亦无有亲友,无身亦不现诸根,诸法虽思维不现,
全无亦悉无能取,无我亦无我眷属,无界亦无觉性身,无善亦无恶异熟,无命亦
无断命想,无福亦无培福境,无佛亦无有有情,无处亦无有空性,无法亦无闻法
众,无境亦无三世性,三世资粮亦非有,是故一切皆无有,于我无别亦不别,我
之境界超诸地,事业所行不分故,因此三世平等性,我之境无离根心。@
(二)元成
l、元成
《普作续》云:法中无有所作故,则可趣入无勤门。又云:啊呀!大萨缍!
欲贪求大勤修行,精勤修行大不成,大者自然智本大,以修习故改佛意,谁若改

o‘光赞般若经》卷六,摩诃般若波罗蜜三昧品第十六,‘大正藏'第八册,第188页下.
口‘道行般若经》卷九,摩诃般若波罗蜜累教品第二十五,‘大正藏》第八册,第469页中.
o‘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一,初品第一,‘大正藏>第八册,第537页中.
o‘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一,皈依三宝品第一,‘大正藏》第八册,第868页.
o‘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七十八,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九,‘大正藏>第十册,428页.
・‘佛说如来兴显经》卷四,‘大正藏》第十册,611页中.
o‘佛说魔逆经》,‘大正藏>第十五册,第112页上.
・<菩萨璎珞经》卷五,本末品第十五,‘大正藏)第十六册,第4l页下.
o<究竟一乘宝性论》卷二,僧宝品第四,‘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824页下.
・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祥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37~38页.
29l
附录一

错佛陀意,本性多劫不相遇。啊呀!大萨捶!切勿修习心识三摩地,切勿分别智
慧之行境,不需口诵或者心默咒,勿以手的动作结手印,勿以心作自然离合业,
自然住故无动本元成,本性住故谁亦不用改,无勤自住如其本分地,说无所作则
是胜事业,若悟此义则不作诸事,不造业故即住真如性,若谁有能安住真如地,
彼即无误无改而成就,此即无误自然无修治,性即无误即是自体性,真
如性外别无成佛法。①
2、元成
根与根显起现之理趣,远离一异差别之自性,本来元成觉性门中现,游戏妙
用有轮涅二种,净与不净虽各别显现,即现之时一界无胜劣。《三世~断续》云:
摄集为一故一切一界,唯一无生法界亦无生,无生界中又生诸神变,全不决定全
无有偏私,从水晶球五光不灭现,诸光各各摄持诸颜色,无胜无劣一晶珠之力,
自觉本根犹如水晶球,彼体空寂法身之本性,光明本色受用圆报身,现源不灭门
中变化身,是即三身本自元成界。⑦
3、元成、无勤作
种种诸法元成之本根,即菩提心恒常元成故,三身无求自具自本有,因果善
恶精勤皆不需,放下无作则名为瑜伽,无有取合作勤元成界,本元成法不需再勤
作。@
4、元成
普生觉性元成空而明,五根不改无收放关键,即是觉空法身元成旨,彻底认
识离戏而放下。固
5、元成
无有生者而亦无有灭,无有来着而也无去者,如其所有佛意尽摄集,元成不
动清净三摩地,诸法尽摄无作关键中。@
6.元成
如空中云融入所出地,晶体光明亦融入晶体,从根所现根显诸轮涅,坚住元
始本根本净地,则可回旋元成本位界,此为一切法之大肯定,戏论无念界中自融
入。的
7.元成、无勤作
《普作续》云: 一

一切心要即此菩提心,从本自己本性自元成,不需依十自性求与修,我之自
体众喻如虚空,虚空本净一切勿勤作,虚空本净一切所希求,皆如虚空超越诸勤
修,如此普作心要菩提心,我者超过一切行境故,我无所见亦本来无修,如是即
以十种自性者,于超越我无有所作事,一切具有因与果之乘,以十自性于我勤修
作,欲见我与我之自性者,如步虚空终复堕于地,以十自性趣行终堕落。o
8.元成
如何安住自然状态住,如何行动自然状中动,菩提界中自然无来去,无有来
去诸如来之身,如何言语自然状中语,如何讲述自然状中讲,菩提心中言说自然
无,无言无说三世佛之语,如何思维自然状中思,如何了悟自然状中悟,菩提心

∞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祥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49页.
o同上,第86--'87页.
o同上,第9l页.
o同上,第97页.
o同上,第99页.
西同上,第109页.
o同上,第59"-'60页.
292
附录一

中思念本来无,远离思念三世佛之意,无有而有生起即化身,自然受用即圆满报
身,此中无有实体即化身,果即三身本自元成界。∞
三、北传佛经相关内容
在北传佛经大乘佛法中,无修、元成、无勤作是重要修行见地,举例如下:
(一)菩萨摩诃萨,有十种无量修道,何等为十,所谓不来不去修,身语意
业,无动作故,不增不减修,如本性故非有非无修,无自性故,如幻如梦,如影
如响,如镜中像,如热时焰,如水中月修,离一切执着故。回
(二)舍利子,如来舍者无高不高,亦无下劣,得住不动远离二边,超过一
切思量简择,观待于时,亦不过时,无动无思,无有分别,无异分别,无修无损,
无有懦逸,无有示现,真性如性,不虚妄性,非不如性,如是无量。@
(三)无修无非修,心不缘于一切境界,是谓平等心,以菩萨心平等故,不
取于色,去离眼色二法,而修于禅,以心平故。④
(四)大慧,如来非常,何以故,虚空之性亦无修行诸功德故。@
(五)善男子,觉成就故,当知菩萨,不与法缚,不求法脱,不厌生死不爱
涅粲,不敬持戒,不憎毁禁,不重久习,不轻初学,何以故一切觉故,譬如眼光
晓了前境,其光圆满得无憎爱,何以故光体无二无憎爱故,善男子,此菩萨及末
世众生,修习此心,得成就者,于此无修亦无成就,圆觉普照寂灭无二。@
(六)第一义中圣人真知,无觉无断无证无修,为流布故说言尽漏。o

第五节虚空、虚空自然智
一、龙钦饶降巴尊者对大圆满法的见解与著作中引用的典籍诠释大圆满法
虚空、虚空自然智
(一)虚空
诸法根本即是菩提心,菩提心者众喻如虚空,虚空界中一切尽包容,无有勤
修犹如本性净,无作超出一切思虑境,所现一切大放是关键,外内诸法悉摄元成
中。@
(二)虚空
如是放下法性如虚空,无转变故无动与不动,无合离界最胜极广博,此非言
诠表示所行境,般若涌现觉性自起现,虽是多闻要无世俗心,无言超越思境瑜伽
士,诠与不诠皆可作决断,修与修事皆不可得故,不需特别清除沉掉敌。@
(三)虚空
种种诸法无相觉性体,无有善恶因果清净故,无有精勤如虚空之义,裤分
辨宝疏今已说,最胜十夫最胜之善根,多闻具胜净修诸智者,愿掌持明天非天咒
师,守誓护法海众皆欢喜。@
(四)虚空
其内部之虚空,如天窗空阔,与虚空相并而住。眼根清澄,犹如天窗,觉性

。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祥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42页.
口‘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五十七,离世间品第三十八之五,‘大正藏》第十册,第300页.
・‘大宝积经》卷四十,菩萨藏会第十二之六如来不思议性品第四之四,‘大正藏》第十一册,第230页中.
o‘大方等大集经》卷十四,虚空品第八之一所问品第一,‘大正藏)第十三册,第页.
・‘入楞伽经》卷七,问如来常无常品第十,‘大正藏》第十六册,第555页下.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大正藏)第十七册,第915页.
m‘大方等大集经》卷三,陀罗尼自在王菩萨品第二之三,<大正藏>第三册.
・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祥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98页.
o同上,第39页.
・同上,第63页.
293
附录一

亦成澄彻,二者相联系。当舍去躯壳时,此三者则无有差别,混合于一元成之中,
如室坏灭,外内中三种虚空混合为一。∞
(五)虚空
《声应成续》云:“界有内外之分别,外者认为无云空,内界即是炬光道。”
由于觉性专注于外境虚空,故现起彼之清净空明之证境,与之相应此则说为
虚空。
《声应成续》云:“彼之境要有如是,则在无云外境空,住瑜伽空之鸟道,
要不离彼乃法性。"
《集经》云:“此义为何应观虚空。”
《中品般若经》云:“欲修般若智慧度,故应修虚空瑜伽。”
《大虚空续》云:“瑜伽住于空鸟道,空即空寂无有生,故无生即如虚空。”
《声应成续》云:“显观对境之性相,蔚蓝色之天空中,光与颜色及法界,
明现五智之自现。”
如是于外境太虚之空中显现内境法界者,此则名为“现空无二之界”。
《大虚空续》云:“内外皆为法之界,而是清净所行境,佛与有情无二别,
岂能由业来改治。"
如是应观境为虚空,空为法界相,法界之范围内把觉性连环链安然不动而置
观之,即是大圆满法门所专注的目标,直观现实之本面,则承认此为所谓“界觉
无二之密意”。圆
(六)、虚空
轮回唯名超因果勤修,无有善恶损益空之性,解脱唯名亦无有涅粲,以十自
性无有勤与修。@
二、北传佛经相关内容
在北传佛经大乘佛法中,虚空是重要修行见地,举例如下:
(一)尔时文殊师利。以偈答言。
诸佛如虚空,虚空无有相,诸佛如虚空,虚空无生相,诸佛如虚空,虚空无
色相,法犹如虚空,如来妙法身,智慧如虚空,如来大智身,如来无碍智,不执
不可触,解脱如虚空,虚空无有相,解脱则如来,空寂无所有,汝央掘魔罗,云

何能了知。∞
(二)虚空智
虚空无自性,世间亦如是,有性无性法,平等如虚空,一方便庄严,观世间
虚空,悉知三世法,犹如虚空性,菩萨智慧身,音声如虚空,身性亦虚空;安住
虚空智,是名十种忍,佛子具足行,心安住忍力,广为十方说,真佛子善学,超
成智慧力,法力定智力,随顺修菩提,深入此忍门,成就无碍智。@
以智慧光,普照一切实法海故。等虚空界,智慧所行,悉清净故,无所依止,
随众生心,现色身故,除灭痴翳。了众生界,无众生故,等虚空智,以大光网,
照法界故。@
(三)善现,若菩萨摩诃萨观诸法性皆如虚空都不可得,是为菩萨摩诃萨应

∞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祥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111页.
口龙钦饶降巴.‘旬义宝藏论广讲》(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162~163页.
・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样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46页.
∞‘央掘魔罗经》卷二,《大正藏'第二册,第20527页中.
o‘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二十八,十忍品第二十,《大正藏》第九册,第580页下.
o‘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六十,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一,‘大正藏》第十册,第319页上.
294
附录一

远离一切法执。娜
(四)如是大乘与虚空等,譬如虚空普能含受无数无量无边有情,大乘亦尔,
普能含受无数无量无边有情,又如虚空无来无去无住可见,大乘亦尔,无来无去
无住可见,又如虚空前后中际皆不可得。o
(五)初地菩萨除一切恶身,与诸菩萨同是名等身,二地菩萨得清净身,以
持戒清净故,三地菩萨得无尽身,付除嗔恼害故,四地菩萨得久积一切善身,以
修集一切佛法故,五地菩萨得于法身,以禅定力知一切佛法故,六地菩萨非世间
算数筹量所不能知身,以深远故,七地菩萨得不思议身以善方便故,八地菩萨得
寂灭身善除调戏尽一切烦恼故,九地菩萨得虚空身,得无碍身遍虚空故,十地菩
萨得妙智身,何以故,遍知一切菩萨诸地法故。@

第六节无住
一、龙钦饶降巴尊者对大圆满法的见解与著作中引用的典籍诠释大圆满法
无住
《普作续》云:

以枝分法寻求真实境,不起分别方便作游戏,真性自起法身非有它,游戏一
尘远离诸方分,无住实义自然生妙慧,一切现量无念广大要,入清静道即得平等
王,不变亦无可变离贪爱,心无取境亦无所住处。④
二、北传佛经相关内容
在北传佛经大乘佛法中,无住是重要修行见地,举例如下:
(一)告须菩提:“若有菩萨作如是言:‘我当庄严清净佛土。’而此菩萨说
虚妄言。何以故?须菩提!庄严佛土者,如来说非庄严,是故庄严清净佛土。须
菩提!是故菩萨应生如是无住着心,不住色、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
住而生其心。@
(二)善现,故说大乘无来无去无住可见譬如虚空。@
(三)若菩萨摩诃萨,能以如是无住方便修行六种波罗蜜多,是菩萨摩诃萨
疾能证得一切智智。囝
(四)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应圆满一切法平等见,及于此中无所执着,善
现若菩萨摩诃萨于一切法不增不减,及于此中无取无住,是为菩萨摩诃萨应圆满
一切法平等见,及于此中无所执着。@
(五)本性清净,一切诸法无有分别,了知分别如实性故,一切诸法无有所
住,亦不可见无异性故,是故诸法无住无依,但以名字施设而有,彼皆空寂无有
自性,无住而住,是故诸法无有住处,处无有故,尽故,灭故,及变易故。@
(六)复次善男子,云何为波罗蜜义,所谓明示超过一切声闻独觉所行故,
广大圆满如来智故,于有为无为不执着故,如实了知生死过故,诸未觉者悉令觉
故,得如来无尽法藏故,得无碍解脱故,以布施度脱诸众生故,以持戒圆满本誓
愿故,以忍辱具足端严相故,以精进究竟诸佛法故,以禅定出生四无量故,以般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五十四,初分辨大乘品第十五之四,‘大正藏》第五册,第306页.
o‘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五十六,初分赞大乘品第十六之一,‘大正藏>第五册,第318页.
・‘宝云经)卷四,‘大正藏'第十六册,第228页.
曲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年.第16页.
o‘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大正藏>第八册,第758页中.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五十九,初分赞大乘品第十六之四,‘大正藏’第五册,第332页.
o‘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四百六十,第二分巧便品第六十八之一,‘大正藏>第七册,第326页.
o‘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五十四,初分辩大乘品第十五之四,‘大正藏》第五册,第37页.
・‘大宝积经》卷四,第二无边庄严会无上陀罗尼品第一之一,‘大正藏》第十一册,第2l页.
295
附录一

若灭除诸烦恼故,以方便积集诸佛法故,以愿能令佛法圆满故,以力能令众生净
信故,以智具足如来一切智故,得无生法忍故,得不退转地故,净治佛刹故,成
熟众生故,于菩提道场圆满一切如来智故,降伏众魔故,游四神足故,于生死涅
粲俱无住故,超过一切声闻独觉菩萨功德故,摧伏一切诸异论故,成就十力四无
所畏不共佛法故,证得无上正等觉故,转十二种法轮故,如是一切是波罗蜜义。

(七)菩萨若修十种法者即如虚空,何等为十,所谓一者无垢,二者无碍,
三者寂静,四者无相,五者无边智,六者平等随知一切法,七者了一切法如虚空
自性解脱,八者无住,九者出过诸境界相,十者出过寻伺。⑦
(/k)文殊师利,若于一切法无住无着不可觉知,于一切法不生贪着,若得
此舍是为舍觉分。@
(九)文殊师利,一切诸法悉皆平等,平等故无住,无住故无动,无动故无
依,无依故无处,无处故不生,不生故不灭,若能如是见者,心不颠倒。@
(十)佛言,梵天,过去心已灭,未来心未至,现在心无住,若法已灭不复
更起,若法未至即无生相,若法无住即住实相,若如是者,则非过去非是未来非
是现在,若非过去非是未来非是现在,是名自性,如是自性即是不生,梵天,是
名三世平等精进,能令菩萨疾得授记。@
(十一)如来应供正等正觉所受饮食,远离懦慢无住无着,常离过失起正智
慧,常欲出离,复以此法教示一切,是为希有。@

第七节平等,平等住、平等法界
一、龙钦饶降巴尊者对大圆满法的见解与著作中引用的典籍诠释大圆满法
平等、平等住、平等法界
(一)平等
自然放下大乐金刚界,无修任运乃是胜静虑,经常有此犹如大河流,不改平
等放下自明朗。o
(二)平等
自觉空明平等正智中,抓着诸法性义为关键,能取无缠即超所取境,心无所
缘猛醒大放松,不散无念穷尽密意旨,如空平等无有修不修,此即普贤密意广大
界。心于境相有所起动,但不要把心念接续在境后随境走,让其觉醒赤裸坦然,
明明了了,此即是普贤实义之密意平等大无碍之关键也。@
(三)平等
对于凡有显现一切法,皆是自性无生所加持,无住无灭而是元成故,远离缘
虑有无本清净,法性即在大圆满平等。@
(四)平等
于境根意起用之当时,自心平等显现乐开广,能取无缠自澄自明朗,此即无

西‘大宝积经》卷一百一十五,无尽慧菩萨会第四十五,‘大正藏》第十一册,第649页中.
叠‘佛说除盖障菩萨所问经’卷八,‘大正藏》第十四册,第724页.
・‘佛说大乘善见变化文殊师利问法经》,‘大正藏》第十四珊,第515页.
曲‘度一切诸佛境界智严经’,‘大正藏》第十二册,第251页.
・<胜思惟梵天所问经》卷六,‘大正藏》第十五册,第90页下.
・<佛说大坚固婆罗门缘起经》卷上,‘大正藏》第一船,第208页.
∞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39页.
毋同上,第72页.
・同上,第68页.
附录一

碍平等大关键。①
(五)平等
证悟空明法性之虚空,解缠觉性无碍大平等,执心不缚超一切思虑,一切均
等密意一界转,根安乐中心安相融合,外内一味菩提心境中,即见穷尽实相之法
性。⑦
(六)平等
如是三有轮涅诸法中,迷与不迷皆可作决断,既舍轮回亦不取涅榘,生与无
生皆可作决断,超越执着生灭有无境,净与不净皆可作决断,胜劣取舍皆无为平
等,普贤界中超越一切法。@
(七)平等
一切万法唯是自现,其体性无偏,不堕边执,则为体平等。无有心缘虑,无
有执着,则为道平等。无所希求顾虑,无有转变,则为果平等。显现于觉性中不
倾动,则为界平等。觉性菩提心之体,解脱缠缚,平等无碍,本住之性,名为不
动法性。回
(八)平等法界
境心无有本自解脱要,迷乱放下法性平等界,相续不断安住法身境,不分缚
脱安乐一界转,起现之时自现持自位,安住之时自住自本分,解脱之时自脱持自
地,法性界中起止自解脱,不它处动唯法身游戏,自现无灭空寂之本色,无胜无
劣住于心要义。@
(九)平等
境相诸法显现之时分,无有方分实事即平等,自觉心性亦不分前后,犹如虚
空一般平等性,过去已灭未来尚未生,现在不住即菩提心境,无实根底离去诠表
境,自性平等如空极开广。
外境,内心及此二所依之觉性三者,皆是其平等之性。一切外境显现,空之
本色,无微尘分,亦无方分实体,三世空净,则为体性平等;显现不灭,不可度
量,不可思议则为显现平等:心识所现,刹那无方,自然空寂,则为心识平等;
不灭游戏,种种显现,则为不灭平等;觉性空明,无有中边,则为空明—平等;一
界普生,没有界别,则为一界平等。此为本义佛陀,能所二取清净之体也。外境
内心自澄自明,故一切皆不可除离,境相为空色,一切心识为自现,觉空为自然
智性。@
二、北传佛经相关内容
在北传佛经大乘佛法中,平等是重要修行见地,举例如下:
(一)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善哉,善哉,汝等以平等信,出家修道,诸所
应行,凡有二业,一日贤圣讲法,二日贤圣默然,汝等所论,正应如是,如来神
通,威力弘大,尽知过去无数劫事,以能善解法性故知,亦以诸天来语故知,佛
时颂日,比丘集法堂讲说贤圣论.如来处静室,天耳尽闻知,佛日光普照,分别
法界义,亦知过去事。三佛般泥洹。o
(--)复次,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于一切有情若劣

西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75页.
o同上,第74页.
o同上,第62页.
o同上,第65页.
睁同上,第4l页.
西同上,第66页.
o‘佛说长阿含经'卷一,第一分初大本经第一,‘大正藏》第一册,第l页中.
297
附录一

若胜、若好若丑起平等心,是菩萨摩诃萨于一切有情起平等心已,复起利益安乐
之心,是菩萨摩诃萨于一切有情起利益安乐心已,于一切法性皆得平等,是菩萨
摩诃萨于一切法性得平等已,普能安立一切有情,于一切法平等性中作大饶益。

(三)大王!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初中上位观察法性,一切平等,本
来寂静,悉无里碍,犹如众色不能满空。圆
(四)复次,须菩提!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
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则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
所言善法者,如来说非善法,是名善法。@
(五)当于一切众生起大悲想,于诸如来起慈父想,于诸菩萨起大师想,于
十方诸大菩萨,常应深心恭敬礼拜,于一切众生,平等说法,以顺法故,不多不
少,乃至深爱法者,亦不为多说。@
(六)金刚藏菩萨语解脱月菩萨言:“佛子!菩萨摩诃萨已具足第四地,欲
得第五地,当以十平等心,何等为十?一、过去佛法平等:二、未来佛法平等;
三、现在佛法平等;四、戒净平等;五、心净平等:六、除见疑悔净平等:七、
道非道净平等;八、行知见净平等;九、诸菩提分法转胜净平等;十、化众生净
平等,菩萨以是十平等心得入第五地。@
(七)梵志,造此世界者,非彼所及,唯佛能知,又过此事,佛亦尽知,虽
知不着苦、集、灭、味、过、出要,如实知之,以平等观无余解脱,名日如来。

(八)复有三法,谓三福业,施业、平等业、思惟业。o
(九)复次,舍利子!菩萨成就八法,不退大愿,得随所乐净佛刹土,云何
为八?一者、心不嫉炻,二者、施庄严具,三者、其心广大,四者、尊敬法师,
五者、不行邪命,六者、平等惠旖,七者、不自矜高,八者、不轻饿他,舍利子!
是为菩萨成就八法,不退大愿,得随意乐净佛刹土。@
(十)菩萨若修十种法者得微妙智,何等为十,一者善求出离,二者善知诸
出离法,三者善知诸法平等,四者善知诸法如幻,五者善知一切法相,六者善解
甚深难测缘生之法,七者善知业不思议,八者善知诸所说义,九者善了如实义,
十者善观真实智。谤

一‘

(十一)大慧!复有沙门婆罗门,观一切法皆无自性……此菩萨摩诃萨不久
当得生死涅粲二种平等,大悲方便无功用行,观众生如幻如影从缘而起。o
(十二)大悲者成大菩提得于一切众生平等大慈悲心,为欲令彼一切众生如
佛证智,如是觉知证大菩提故,次于一切众生平等转大法轮常不休息。ll一切众
生界,不离诸佛智,以彼净无垢,性体不二故,依一切诸佛,平等法性身,知一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九,初分转生品第四之三,‘大正藏》第三册,第50页上.
‘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卷三,法性品第五,‘大正藏》第八册,第70l页上.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大正藏》第八册,第75l页下.
‘妙法莲华经》卷五,安乐行品第十四,‘大正藏’第八册,第38页中.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二十,五十地品第二十二之三,‘大正藏》第九册,第555页下.
<佛说长阿含经》卷十一,第二分阿夷经第十一,‘大正藏》第一册,第69页.
‘佛说长阿含经》卷八,第二分众集经第五,‘大正藏》第一册,第50页上.
‘大圣文殊师利菩萨佛刹功德庄严经》卷中,‘大正藏》第十一册,第910页上
‘佛说除盖障菩萨所问经》卷十,‘大正藏》第十四册,第729页.
‘大乘入楞伽经》卷一,集一切法品第二之一,<大正藏》第十六册,第594页.
<究竟一乘宝性论》卷二,佛宝品第二,‘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822页下.
298
附录一

切众生,皆有如来藏。①
(十三)通达诸法故名不退转,利益众生不择处故名如风,焚烧一切烦恼故
名如火,涤除一切分别烦恼故名如水,平等法界无中无边无碍神通慧所行故名如
空,除一切法障故名住无障智,超过世间眼所行境故名遍一切法界,身不染世间
一切境界故名最胜人,名无量智,名演说世间师,名制多,名出世间,名不染世
法……名世间灯……名常正实,名一切法平等住,名得道,名示道者,名说道者,
名超过魔境,名能摧伏魔,名出生死获得清凉,名离无明黑暗,名无疑惑,名离
烦恼,名离懦求,名除诸见惑,名解脱。圆
(十四)善男子!菩萨成就十种法故,等于虚空。何等为十?一者、得离于
垢;二者、得无所著:三者、能证寂静;四者、证无边般若;五者、得无边智;
六者、于平等法界能随顺行;七者、得净胜解,信一切法犹若虚空;八者、得无
所住;九者、超过所行;十者、超过计度。回
(十五)世尊,若能入如是平等法界,是菩萨名为成就檀波罗蜜,若能如是
知得成就平等法界,是菩萨名为成就尸波罗蜜,若能如是知忍平等法界,名为成
就忍辱波罗蜜,若能于此法门修行闻思修慧,名为成就毗离耶波罗蜜,若能思惟
是法平等法界,名为成就禅波罗蜜,若能了达如是法平等法界,名为般若波罗蜜,
世尊,若人能信此法门者,是人名为见法,名为证法,名降伏魔。④

(十六)尔时通法界他自心平等者,菩萨于初地即得通达平等法界,由此通
达故能观他身即是自身,亦得心平等。@
(十七)大德舍利弗,诸佛如来住于何处,舍利弗言,住生死中平等,住涅
粲不动。@

第八节无分别智
一、龙钦饶降巴尊者对大圆满法的见解与著作中引用的典籍诠释大圆满法
无分别智
(一)无分别智
“应知一切觉性之法,要远离我执分别之心,以如是故,应将一切法使其还
原成为无障,使其无障还原为任何皆是显现,使其任何皆能显现还原为无生,使
其无生还原成为无有来去,使其无有来去还原成为无二,无二还原成为边际大解
脱。如是使一切法还原成为无分别无思维,一切法还原成为明显而不散乱之体
也。"⑦
(.--)无分别智
具有善业利根瑜伽士,无有见,誓,事业道方便,亦无发心,因,果,治,
功力,见了胜义世俗不二见,彼即见了心之真如性,如是方能成办要中要。回
二、北传佛经相关内容
在北传佛经大乘佛法中,无分别智培养是成佛重要关键之一,笔者举例如下:
(一)金刚藏!乃能入是菩萨大智慧光明三昧,如是十方世界微尘数等诸佛

m‘究竟一乘宝性论》卷一,一切众生有如来藏盛第五,‘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813页下.
o‘方广大庄严经》卷十一,转法轮品第二十六之一,‘大正藏》第三册,第608页.
0‘佛说宝云经>卷五,‘大正藏》第十六册,第304页上.
・‘佛说法集经>卷六,‘大正藏>第十七册,第648页.
・‘大乘庄严经论》卷七,教授品第十五,‘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625页中.
・‘大宝积经》卷二十七,法界体性无分别会第八之二,‘大正藏>第十一册第147页.
o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58~59页.
・同上,第93页.


附录一

皆同一号,加汝威神。所谓:卢舍那佛本愿力故:本威神力故;汝有大智慧故;
欲宣一切菩萨不可思议诸佛法明故。所谓:入智慧地故;摄一切善根故;善分别
一切佛法故;广法智故;决定说诸法故;无分别智善分别故;一切世间法不能染
故;出世间善根清净故;得不可思议智力故;得一切智人智境界故。所谓:如实
说菩萨十地差别故:大智慧光明善分别以自庄严故;∞
(二)以无相智知一切相,以无分别智知一切分别,以无众生智知一切众生,
以无执着智知一切执着,以无住处智知一切住处,以究竟法界智于一切世界示现
身,以一自性智入于无自性,知一切法不可说,而现大自在言说,以无差别智知
一切差别,以无世间智知一切世间。@菩萨一刹那中以无分别智普见三世法三昧、
菩萨念念中普现法界藏身三昧。@
(三)妙智无分别,以有空行故。分别有思量,无分别无思,了别即是相,
不了得涅粲。若能如是知,名为大智者,是故尽智者,得智无分别。④
(四)一切法藏无变异故名为如如,无颠倒故名为实际,过一切相名为寂灭,
圣人行处无分别智之境界故名第一义,阿难,是如来界,非有非无不染不净,自
性无垢清净相应。@
(五)谓诸菩萨诸佛世尊入法无我,入已善净于一切法离言自性假说自性。
平等平等无分别智所行境界,如是境界为最第一。@
依大乘经勤修行者皆能引得无分别智,能正对治一切烦恼。o
(六)世尊,如是如来法身不离烦恼藏所缠,名如来藏,如是等胜矍经中广
说灭谛应知,又以何因得此灭谛如来法身,谓于见道及修道中无分别智三种日,
@诸佛如来有二种法身,何等为二,一者寂静法界身,以无分别智境界故,如是
诸佛如来法身,唯自内身法界能证应知,偈言清净真法界故,二者为得彼因,谓
彼寂静法界说法,依可化众生说,彼说法应知,以依真如法身有彼说法,名为习
气,偈言及依彼习气故,彼说法者,复有二种,一细二惫,细者,所谓为诸菩萨
摩诃萨演说甚深秘密法藏,以依第一义谛说故,惫者,所谓种种修多罗祗夜和伽
罗那伽陀忧陀那尼陀那等。名字章句种种差别,以依世谛说故。@
(七)论日,此无分别智自性离五种相。
释日,五种相中,若不作意是无分别者,复次若心及心法不行故,是无分别
智者,住灭受想定等应是无分别智,此智不成,何以故,以住灭定等时无有心
故……复次若智体性如色者,如色顽钝无知,智亦如是顽钝无知,复次若于真实
义中,取种种相是无分别者,此取即是分别,以分别言此是真实故。@

第九节觉性赤裸、赤露、明光赤露、觉明赤裸
一、龙钦饶降巴尊者对大圆满法的见解与著作中引用的典籍诠释大圆满法
觉性赤裸、赤露、明光赤露、觉明赤裸

西‘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二十三,十地品第二十二之一,‘大正藏'第九册,第542页.
o‘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五十五,离世间品第三十八之三,‘大正藏>第十册,第288页.
母‘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三,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大正藏)第十册,第672页.
o‘佛说文殊尸利经》,‘大正藏>第十四册,第514页.
口‘佛说无上依经》卷上,如来界品第二,‘大正藏》第十六册,第470页.
曹‘瑜伽师地论》卷三十六,弥勒菩萨说本地分中菩萨地第十五初持瑜伽处真实义品第四,‘大正藏》第三
十册,第486页.
o‘成唯识论》卷三,护法等菩萨造,‘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14页.
・‘究竟一乘宝性论》卷二,法宝品第三,‘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823页.
谚‘究竟一乘宝性论》卷四,‘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838页中.
・‘摄大乘论释》卷八,增上慧学胜相胜语第八之一,‘大正藏》第三十七册,第307页中.
3()o
附录一

(一)赤裸
以密意自然保任者,如是觉性法身,赤裸坦然,超越因果善恶(空分),内
外通彻,法尽心穷(明分),而于其义,不思不察,自然放下,让其自明自现(明
分),了了然然(空分),自现本明,普普通通(现分),这个自心本性就是如此。
所以应当对于本性,就是要无修无治,自然放下,让它心胸坦坦荡荡,觉性觉醒,
清清楚楚,自我解脱,安安闲闲。就是这样的达到本净莹彻,本位安然,五门自
然放松,则可顿然无碍而解脱。平等广大虚空界中断绝三世心之缠连,明而无灭,
无念赤裸而安立于大平等之中也。∞
(二)赤露
初,认知法身。对于眼、耳、鼻、舌、身、法六境界显现,或于心识中自住,
不管怎么样,作为觉性部分,所有自身自明赤露,明明白白,了了然然,虽现为
恶念分别,亦自明赤露,现为善分别,亦边际解脱清醒,安住自地,于无间空隙
亦未被境所改变,未被能取心污染,不起对治,为显了明了之觉分等,则当认识
此乃通彻赤露之法身.若非是觉知,可置不论,若是觉知,彼体性则不可能不是
法身,故应求知。即此赤露之觉性,不论它或现或住,皆须完全放下,不改不治,
自然松弛,安住于原位之上,如此则能达到清澄明显而有力量。当认识到每一个
赤裸清醒者时,此觉性赤裸即击中在断离过去、现在、未来三时之连续之上,此
则名为入于“法身本位,住于原处,自行不断之三摩地”。《狮子妙力圆满续》云:
“智慧自现之自体,即是无有意妄念,过去境于未来境,以及现分皆直断。”彻
却之意义,就是说要揭露觉性赤裸,保住其明明显显,清清楚楚,应知仅此要点
是至关重要。。
(三)赤裸裸
第四种坐法是断离耽着习气之禅定。即是有者不专门强断,无者不专门修习;
对有者不过分耽着,无者心中不想念:既不追忆过去,又不迎接未来,认知对现
在之觉知,不套以对治之衣,各自赤裸裸解脱于自地,即境界于显现上即解脱,
如鸟为鹰捉;流动于流动上解脱,如空中风消失;境觉无二解脱,如盐溶入于水。

(四)赤裸无垢
《声应成续》云:“达量之身亦如是,远离各自之身尘,虚空显现光之窗,
尔后光明铁钩形,细而旋转来持境,身之质碍自断灭,赤裸无垢光明身,中有阿
字做标记,眉间光明一弓量,由顶之风来承载,寂静身之各指中,皆由光明来缠
绕,无声内心之行境,头与额部无量中,忿怒众神现前生,彼时自身亦达量,通
彻三身合为一。”④
二、北传佛经相关内容
在北传佛经大乘佛法中,觉性澄明、赤裸是重要修行见地,一般北传佛经使
用赤露、赤裸表示裸露身体不穿衣服的意思。举例如下:
l、今者云何在赤露地,或棘针丛赢草之上,忍得卧眠,呜呼我子。@
2、赤露四体,倚卧粪缒。@
3、见于菩萨剥皮布施,身肉赤裸。①

o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15l~152页.
o龙钦饶降巴.‘句义宝藏论广讲)(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248、250---,251、253页.
・同上,第218页下.
毋同上,第306页上.
口‘佛本行集经》卷十九,车匿等还品中。‘大正藏)第三珊,第740页上.
o‘灯指因缘经’,<大正藏>第三册,第808页下.
301
附录一

4、若啼歌舞作妓赤裸,若多少着衣。@

第十节自解脱、烦恼自解脱
一、龙钦饶降巴尊者对大圆满法的见解与著作中引用的典籍诠释大圆满法
自解脱、烦恼自解脱
(一)自解脱
解脱之法者,《应成续》云:
又现解脱之法性,依要解脱胜精勤,本解脱故不再脱,以自脱故无对治,凝
视解脱眼前脱,完全解脱本性净,及时解脱不需修,本性脱故无修治,名解脱者
唯名言,悟与未悟谁之法,此中解脱缘于谁,趣入三界谁之有,皆离有边之法性。

(二)烦恼自解脱
《宝聚续》云:
啊呀,语金刚!试看自己心识空寂普遍显现之智!凡所显现一切皆起现为自己
之助伴真稀奇,虽有所现亦于自己本体中不动,哈哈!
啊呀!语金刚!试看心要觉性空寂普遍解脱之境相!自己之对治自己成为强大,
真稀奇,叫刃烦恼自己解脱自己,哈哈!
啊呀!语金刚!试看空寂之空,本来大空,一切佛陀均住于险地真稀奇,修习
能所作而成堕落,哈哈!
语金刚!试看不空之空而有实义!而“无有’’之中反执为我之乘门真稀奇。以
生而得无生,哈哈!
“再思再察但是观觉性,……《宝聚续》云:
唉玛火!语金刚,心要汝应听。
自之本觉之性由于远离生死之关要,虽斩断俱胝有情之命,但与行波罗蜜多
之有情相比,并无尘许之差别,此乃普贤我所宣说。
啊呀!语金刚!以法性中无有戏论之关要,常修空性之士夫与虽刹那于空性不
作意之补特迦罗二者相比,其成佛无有尘许差别,此乃普贤我所宣说。回
二、全知麦彭仁波切造论,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上师注疏‘大圆满直指心
性注疏・窍诀宝藏库>
谈到自解脱:“一切二取之显现,无一不为解脱者,不执外境之现,不接分
别识聚之相续,护持广大平等性。一切自解脱故,不依其它对治本解脱故,无需
重新造作,普解脱故,了知迷解无二,直解脱故,了知现解同时,如是当以无勤
作无取舍而修持也。’’@
三、北传佛经相关内容
在北传佛经大乘佛法中,自解脱是重要修行见地,举例如下:
(一)彼诸佛世尊,能随宜说法,自觉悟已,复为他说觉悟之法,自解脱已,
复为他说解脱之法,自安隐己,复为他说安隐之法,自得涅桀已,复为他说涅粲
之法。@

∞‘贤愚经)卷三,锯陀身施品第十五,‘大正藏>第四册,第566页上.
。‘十诵律'卷二十四,七法中安居法第四,‘大正藏》第二十三册,第176页中.
・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祥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132页.
o同上,第25页.
。全知麦彭仁波切造论,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上师注疏‘大圆满直指心性注疏・窍诀宝藏库>(索达吉堪布
译).香港: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1997年.第312页.
o《佛说尼拘陀梵志经》卷下,<大正藏》第一册,第225页下.
302
附录一

(二)证佛菩提,自得度。令他得度,自解脱,令他解脱,自调伏,令他调
伏,自寂静,令他寂静,自安隐,令他安隐,自离垢,令他离垢,自清净,令他
清净,自涅椠,令他涅榘,自快乐,令他快乐。①
(三)既自解脱复为众生说解脱法,自度无边生死大河复令众生皆悉得度,
自得无畏复教众生令无怖畏,自既涅巢复为众生演大涅粲,是故号佛为无上师。

(四)世尊所有诸佛子,了知如来胜教法,速灭烦恼诸怨敌,疾证无上大菩
提,既自解脱离毒心,见余毒者施智药,得到究竟彼岸果,获大安乐无为处,一
切诸法皆悉空,诸余外论妄分别。@
(五)于轮回身不生厌倦,乐欲利乐一切众生,住平等智自解脱已,欲令一
切众生皆得解脱,自利利他得安隐乐,以己善利普施一切天人大众,婆罗门,以
是义故,名为无上菩提,修是行者名为菩萨乘人.囝
(六)我为有情求趣无上正等菩提,决定不应断众生命乃至邪见,亦定不应
求妙欲境及诸天乐,亦定不应求二乘地唯自解脱,是菩萨摩诃萨由此观察修行净
戒波罗蜜多。@

第十—节无念、不作意而住
一、龙钦饶降巴尊者对大圆满法的见解与著作中引用的典籍诠释大圆满法
无念、不作意而住
(一)无念
1.无念
无取无舍法性菩提心,如空安住身心无修治。无想无贪亦无有修持,如空极
寂远离于污浊,不随境转离缘趣密意。@
2.无念
境心无碍显现清明之境,凝然注视境上之眼和心,则自净无踪而内明朗。《狮
子妙力圆满续》云:“外看觉明法性之境界,内见远离种种之觉性,觉性外观种
种差别境,从内见到法身大无念”。o
3.无念
《普贤心境续》云:“明而不散深量难测体,空明周遍受用大乐界,唯一根
本胜义界之性。”《珍珠曼续》云:“空与明中明中遍,思所不染念清明,远离一
切戏论性,犹如虚空能广复,本净之体离言诠。”《六界续》云:“自觉平等空性
伴,此中串修时机大,获得无念之妙身,遂得我之悲心光,此与我身同妙机。"@
(二)心不作意
《六金刚句》(菩提心觉性杜鹃)云:种种法总相,自性皆无二,种种法别
相,远离戏论见,虽无一见地,名当下即是,诸相其遍视,悉名为普贤,诸法自
圆满,离作意过失,是于止观境,住无作而现。@
二、北传佛经相关内容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十九,十行品第二十一之一,‘大正藏》第十册,第103页.
o‘大般涅鬃经>卷十八,梵行品第八之四,‘大正藏>第十二册,第486页下.
・‘大宝积经>卷六十八,菩萨见实会第十六之八光音天得授记品,‘大正藏'第十一册,第386页上.
o‘佛说发菩提心破诸魔经》卷上,‘大正藏>第十七册,第898页中.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五百二十四,第三分方便善巧品第二十六之二,‘大正藏>第七册,第683页下.
o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100页.
毋同上,第128页.
回同上,第152页.
o谈锡永.‘大中观论集'下册.香港:密乘佛学会,1998年.第2页.
3(B
附录一

在北传佛经大乘佛法中,无念是重要修行解脱见地,举例如下:
(一)世尊,波罗蜜无所住立,答言,诸法无念故。①
(--)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于一切法不应觉知无相无念,亦无
作意无漏性,已证得无上正等菩提,安立有情于无漏法,何以故,善现,诸无漏
法皆无相无念无作意故。②
(三)文殊师利言:“非但初学菩萨所不能知,及诸二乘所作已办者亦未能
了知。如是说法,无能知者。何以故?菩提之相,实无有法而可知故,无见无闻,
无得无念,无生无灭,无说无听。如是菩提性相空寂,无证无知,无形无相,云
何当有得菩提者。@
(四)菩提及生死,二俱不相应,于彼亦无念,无念为正念,于念清净故,
说为清净者。锄
(五)菩提之相,实无有法而可知故,无见无闻,无得无念,无生无灭,无
说无听,如是菩提性相空寂,无证无知,无形无相,云何当有得菩提者。@
(六)一切诸法平等无二,是善思惟能观平等,是正见故,无增减者即是正
见,无取舍者即是正见,无作作者即是正见,无觉观者即是正见,无念念处即是
正见,无作无思即是正见。@
(七)以大精进摧伏魔军,常求无念实相智慧行。o
(八)文字同故,文字无念故,文字空故。等行言。
贤圣不以文字相,不以众生相,不以法相,有所说也。@
(九)一心安住无念念中,若信诸法自性清净,离一切戏论诸因缘行,是名
圣默然。
(十)若菩萨见一切法自性无念无所作意,是名念觉支。回
(十一)须菩提言,何因缘故,我净故一切智净,佛言,无相无念故。@
(十二)一切戏论忆想分别灭故,名不戏论波罗蜜,一切法毕竟空故,无忆
无念相,无忆无念相故,名无念波罗蜜。¨
(十三)无念游心于护,恒自觉知,觉身有乐,诸贤圣所喜望者,护念乐,
游心三禅,是谓获第三沙门之乐。12
我自观知内无念欲,觉身快乐,诸贤圣所希望,护念欢乐,游于三禅,是谓,
梵志,第三之心。13
(十四)如来于一切众生心行意乐之中,但以无着无碍知见而转,然无加行,
亦无发悟复无作意,寂慧,此即是为如来心密不思议法,是故当知如来常在三摩

o‘放光般若经》卷十,摩诃般若波罗蜜等品第四十五,‘大正藏》第八册,第68页上.
口<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三百八十四,初分诸法平等品第六十九之二,‘大正藏'第六册,第984页下.
・‘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上,‘大正藏》第八册,第728页中.
o‘大宝积经》卷二十三,被甲庄严会第七之三,‘大正藏》第十一册,第129页上.
・‘大宝积经》卷一百一十六,文殊师利说般若会第四十六之二,‘大正藏》第十一册,第652页中.
・‘大方等大集经>卷十二,无言菩萨品第六.‘大正藏》第十三册,第77页下.
毋‘维摩诘所说经》卷下,菩萨行品第十一,‘大正藏》第十四册,第554页下.
・‘思益梵天所问经》卷三,论寂品第八,‘大正藏>第十五册,第50页上.
・‘佛说大乘不思议神通境界经》卷下,‘大正藏》第十七册,第929页中.
・‘大智度论》卷六十三,释信谤品第四十一之余释叹净品第四十二,‘大正藏:}第二十五册,第507页下,
第508页上.
¨‘大智度论’卷六十五,无作实相品第四十三之余释诸波罗蜜品第四十,‘大正藏’第二十五册,第519
页下.
配‘增一阿含经》卷二十,声闻品第二十八,‘大正藏》第二册,第653页中.
Ⅱ《增一阿含经》卷二十三,增上品第三十一,‘大正藏》第二册,第666页中.
附录一

咽多,亦不舍离一切众生∞
(十五)复次妙吉祥,菩提者,是清净义,无垢义,无着义,何名清净,何
名无垢,何名无着,谓空解脱门即是清净,无相解脱门即是无垢,无愿解脱门即
是无着,无生是清净,无作意是无垢,无起是无着,自性是清净,圆净是无垢。
明亮是无着,无戏论是清净,离戏论是无垢,戏论寂止是无着,真如是清净,法
界是无垢,实际是无着,虚空是清净,寥廓是无垢,广大是无着。回
(十六)佛告慈氏菩萨日。
若有惫显领受观察,诸奢摩他毗钵舍那,是名有寻有伺三摩地,若于彼相虽
无惫显领受观察,而有微细彼光明念,领受观察诸奢摩他毗钵舍那,是名无寻唯
伺三摩地。若即于彼一切法相都无作意,领受观察诸奢摩他毗钵舍那,是名无寻
无伺三摩地。@

第十二节无勤自然住、松缓住、次第松
一、龙钦饶降巴尊者对大圆满法的见解与著作中引用的典籍诠释大圆满法
无勤自然住、松缓住
(一)无勤自然住
《普作续》云:“大萨缍!菩提心者乃为王中王,普作则由菩提心来作,菩
提心外余外则无作,菩提心者本来无谬误,既是无缪不可谈真伪,超越因果缘起
与勤修,若尚不明作毕离勤行,不但不成勤修能所等,较此再无更大菩提障,无
住无念全无密意故,自然住于无念平等境,本已作毕不起勤行心,于大乐中随何
而安住,此即成就诸法之心要,依此不分自他之义利,一摄一切皆摄之心要,不
观三世佛心亦开朗,不遮有情之心亦显明,啊呀!大萨堙谛听!普作我已尽作有
情利,我已作了余人不需作,观待余人之法非我教,我本圆满尽作世俗法,本已
尽作故不需见修,本来清净不需护本誓,本来一切皆住菩提地,不需清净持明地
十地,无有勤作本来无分别,无须觉性智境上勤求,大乐法身与心为一体,无有
前后三世之差别,圆满具足时处皆一体,一切一故于我皆圆满,大圆满义于我皆
圆满,见行事业本誓地道者,如前所说皆不需勤修,如是不明而作勤修者,则与
超越因果义相违,若是不遇无作大乐义,遂被无明勤修病所执,是故超越因果大
圆满,非诸无根机者所行境,彼应奉行因与果之法。@ 一
(二)无勤自然住
所现诸法,知是无有,凡有所现皆无治无改,完全放下,无取无舍宽松而住
者,觉性通彻即是总其全部之关键。无境心故,本来即是坦然空寂。<大鹏续》
云:相状本净完全遍解体,无勤离作心之障碍除,三种相会境上游戏障,所现不
断全收境心中。@
(三)松缓住
总结诸法元成为关键, 五大种子情器诸显现, 指示从本无念为元成,
自他无念如本明清净, 远离作勤自心为关键, 显现不灭六聚松脱住。@
(四)松缓住
菩提心者诸事之根本, 性相不灭种种皆显现, 根上赤见所现法性显,

∞‘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卷九,如来心密不思议品第九,‘大正藏)第十一册,第725页上中.
o‘佛说大乘入诸佛境界智光明庄严经'卷四.‘大正藏》第十二册,第261页下,第262页上.
・‘解深密经》卷三,分别瑜伽品第六,‘大正藏》第十六册,第699页上.
西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祥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50"-51页.
o同上,第38页.
o同上,第95页.
305
附录一

显现无拘觉性自门乐,六身通彻智慧自起现,无障无碍内外皆光明,
自觉原住身心皆宽松,心情舒畅如无事常人,无紧无松身心随意放。o
二、北传佛经相关内容
在北传佛经大乘佛法中,无勤、自然住是重要修行解脱见地,举例如下:
(一)而诸如来寂静三昧,慈悲普覆于彼众生,自然住于平等法故。@
(二)释日,菩萨由六度增上得六种决定……六者无功用决定,由智得无生
忍无分别智自然住故。@
(三)菩萨随喜福德虽无勤劳,为度一切众生故胜。④
往生色界生已后时依无行道,以无勤行无勤作意,修止息加行道进断余结,
入无余依般涅粲界,是名无行般涅粲补特伽罗,问何故名无行涅粲补特伽罗,答
由此补特伽罗,依无行道以无勤行无勤作意,修止息加行道,进断余结而般涅粲
故,名无行般涅粲补特伽罗。@
(四)如日自然光,照同成百谷,法日光亦尔,灭惑熟众生。释日。此偈譬
显自然义。譬如日轮无勤方便自然放光处处破蠲成熟百谷。诸佛亦尔。虽无功用
以法日光处处灭惑成熟众生。偈日。一灯燃众灯,极聚明无尽,一熟化多熟,无
尽化亦然。@
(五)我即问文殊师利,仁者如何观诸佛国,文殊师利曰,唯舍利弗,一切
佛界皆为虚空之土,虚空无缘常自然住,如是诸尘劳污着意心不立净,譬如恒沙
佛国悉皆被火不烧虚空。o
(六)当知婆罗门,于所作已办,诸身分劬劳,未极底未度,已得度住陆,
无勤到彼岸,彼永断一切,愁忧及炽燃,恒住于正念,亦常心解脱。@

第十三节童子瓶身、宝瓶童子身
一、龙钦饶降巴尊者对大圆满法的见解与著作中引用的典籍诠释宝瓶童子

(一)童子瓶身
智慧融入虚空;尔时,融而不迷:因五大融入佛母、智慧融入法界而无有粗
大外明,然而,三身无离无合之智慧却存在于内明中,所以,遍知智慧现象不灭
而自明;明而无念:彼时,从本体本净发生离戏智慧自明中显现相好庄严之报身,
童子瓶身刹土中自明而无分别伺察心,无有二取之意,无有习气之身,从而无有
运行之气,因此无有分别之念;本性无我:尔时,本性虽是觉性自然智慧,却无
有执着我与我所之心;互不混杂:彼时,从法身界中显现报身不灭自明,但因分
别念互不混杂而恒时住于任运自成中,即称为空性智慧藏。@
(--)童子瓶身
心间觉性住于童子瓶身中,即面臂现基之相圆满安住于耀眼光芒中,其现相
经光脉显现在金刚链中间。通过实修明点身相之现基的金刚链,觉性如量时,显
现圣聚身相,即是所谓的觉性成熟为身。如颂云:“身相大小芝麻许,圆满住于

。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祥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74页.
o‘佛说法集经》卷一,‘大正藏>第十七册,第612页.
・‘大乘庄严经论》卷十二,功德品第二十二,‘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652页中.
o‘大智度论》卷六十一,释随喜回向品第三十九,‘大正藏》第二十五册,第488页.
・‘阿昆达磨集异门足论>卷十四,五法品第六之四,‘大正藏》第二十六册,第426页.
・‘大乘庄严经论》卷三,菩提品第十,‘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605页下.
o‘佛说文殊师利现宝藏经>卷上,‘大正藏》第十四册,第460页.
o《瑜伽师地论》卷十八,本地分中思所成地第十一之三,‘大正藏》第三十册,第377页中.
・龙钦饶降巴.‘上师心滴如意宝》(索达吉堪布译).香港: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2001年.第472页.
附录一

五咒中,明空总集法身相,面臂圆满瓶身式。”
本体童子瓶身之比喻:一人在阳光下穿着红色或黑色衣服,戴有头饰,配有
骨饰,持金刚铃等,结跏趺坐。另一个人从影中如前而观可认识童子瓶身。
无论是任何一种解脱皆显现六通,之后于本来法界任运自成宝童子瓶身刹土
中解脱。即恒时住于身语意无尽庄严轮中。也就是说,以眼通分别彻见上方离思
法身刹土,中间报身刹土、下方化身刹土;以耳通分别明听上方法身之语音、中
间报身之语音、下方化身六道之语音;以慧通了知上方法界觉性无离无合之法身
密意、中间报身之密意、下方化身之密意:以处通了知上方法身之处、中间报身
之处、下方化身六道之处;以业通了知一切自性因果;以神变通示现六能仁调化
众生。即报身佛父佛母舌部放光,入于所现清净胜士之眼中,即是从佛父口入于
佛母口中,从佛父密处金刚瓶出而入于佛母密处,于莲花池中示现化身,随机调
化众生。
尔后于童子瓶身刹土,住于任运自成内明中之时,有智慧依虚空、四大入佛
母、本质入法界、智慧融虚空、觉性得本地五种.①
三、北传佛经相关内容
在北传佛经大乘佛法中,宝瓶、瓶身、童子身是重要修行解脱见地,举例如
下:
(一)一切诸法皆有因缘,若言不见故不说者,今见瓶等从因缘出何故不说,
如瓶身先因缘亦复如是,善男子,若见不见一切诸法,皆从因缘无有自性。圆
(二)善男子,我净法身充满一切法界,现一切众生等色,一切众生等音声,
一切众生等名号,一切众生等威仪,现一切众生等随顺世间,现一切众生等受生,
现一切众生等童子身,一切众生等想,出生一切菩萨大愿,为变化身与众生等充
满法界。@
(三)诸佛子,菩萨住有十种,过去未来现在诸佛,已说,当说,今说,何
者为十,所谓,初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具足方便住,正心住,不
退住,童真住,王子住,灌顶住,是名菩萨十住,回云何为菩萨童真住,此菩萨,
住十种业,何者为十,所谓,身行无失,语行无失。意行无失,随意受生,知众
生种种欲,知众生种种解,知众生种种界,知众生种种业,知世界成坏,神足自
在,所行无碍,是为十。@
(四)汝说离自性他性有法者,是事不然,若离自性他性则无有法何以故,
有自性他性法则成,如瓶体是自性,依物是他性。@

第十四节自然任运、任运
一、龙钦饶降巴尊者对大圆满法的见解与著作中引用的典籍诠释大圆满法
自然任运、任运
(一)方便智慧究竟后,身智事业任运成。法界性智不动摇,远离二取戏论
边。大圆镜智诸智圆,即是明空之现基。平等性智诸法同,轮涅无二大圆满。妙

。龙钦饶降巴.‘上师心滴如意宝>(索达吉堪布译).香港: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2001年.第404、405、
445页.
o‘大般涅粲经)卷四十,裔陈如品第十三之二,‘大正藏》第十二册,第599页中,第847页中.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六十,入法界品第三十四之十七,<大正藏>第九册,第738页上
西‘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十六,十住品第十五,‘大正藏’第十册,第84页上.
尊同上,第85页中.
o‘中论>卷三,观有无品第十五,‘大正藏》第三十册,第加页上.
307
附录一

观察智于所知,如所尽所不杂见。成所作智圆事业,于诸所知恒无碍。①
(二)本然相续之心:但还要修无修如水相续之静虑,把凡境所现,觉性任
运让其舒展,不作遮止仅知道了,听其自然放松,不用解结办法这是关键。只平
等自醒,则空明均等,相续不断,于无生中现起无灭,于无生界而成解脱,此为
转于本觉河流之静虑。@
二、北传佛经相关内容
在北传佛经大乘佛法中,任运、自然任运是重要修行解脱见地,举例如下:
(一)复次舍利子,如是如来不可思议大悲,不由功用任运常转,流布遍满
十方世界无有障碍,舍利子,如来大悲不可思议,无边无际犹如虚空。@
(二)修行任运果今说云何名为任运果,谓修行者从初乃至未成正觉,此生
余生获诸功德,本所期者是佛果故,功德是何,所谓魔及异道不能沮乱,功德大
故,殊胜无等坚牢福果,最上法器圆满资粮,能荷难胜深大信解福因之处,拔一
切罪速疾证地。回
(三)又此勤修数息念者,若于中间其心散乱,复应退还从初数起或顺或逆,
若时算数极串习故,其心自然乘任运道,安住入息出息所缘,无断无间相续而转。

(四)八不动地,谓诸菩萨住此地中,先善修治第七地故,超过一切声闻独
觉地,证得极净微妙解脱解脱智见蕴,解脱一切相自在障故,得无功用任运相续
道之所依止,是故此地名为不动。@
(五)所作心自流者,谓性住心,所作任运成自性故,尔时得无作者,谓持
住心,不由作意得总持故,如是修习得住心已,次令此心得最上柔软。o
(六)无行般涅粲补特伽罗者,谓生彼已不由加行,圣道现前得尽苦际,不
由加行者,由宿串习力,无漏圣道任运现前,无功用故。有行般涅粲补特伽罗者,
谓生彼已由加行力,圣道现前得尽苦际,由加行者,与上相违故。@

第十五节本超因果(无异熟、无受报轮回)
一、龙钦饶降巴尊者对大圆满法的见解与著作中引用的典籍诠释大圆满法
本超因果、无异熟
(一)本超因果
《普作续》云:
大圆满者本超因果故,寻求而修无修、修不成。导师虽说因果之教理,是依
世间有相法安立,若要因中寻求才有果。心中本来无因亦无果,菩提心中本自无
有生,乃以世夫之法而取喻,生即有灭故增益为有,因其未悟自生离因果,若以
世间有相法推测,没有因则没有果生起,此为因果乘门自许理。啊呀!大萨堙谛
听!智慧智慧说如是之名,此自然智不灭均相顺,无比智慧不由因中生,生一切
法非由余所生,若以世间因果法推测,不生虽求而亦无有果,菩提心者非以因生

西龙钦饶降巴‘大圆满心性休息>(索达吉堪布译),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2001年,第79r7、825---'
826页.
o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年.第97~98页.
o‘大宝积经》卷三十九.菩萨藏会第十二之五如来不思议性品第四之三,‘大正藏:’第十一册,第228页
中,第229页上.
9‘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破取著不坏假名论’卷下,<大正藏》第二十五册,第893页上.
・‘瑜伽师地论》卷二十七,本地分中声闻地第十三第二瑜伽处之二,‘大正藏》第三十册,第431页.
・‘显扬圣教论》卷三,摄事品第一之三,‘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491页中下.
西‘大乘庄严经论》卷七,教授品第十五,‘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624页中.
・‘大乘阿昆达磨杂集论》卷十三,抉择分中得品第三之一,‘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755页中.
附录一

故,勿以世间生灭法猜测,菩提心者依缘不生故,不以世间生灭法取喻。啊呀!
大萨捶!欲求大者殷勤作观修,修作勤行不能成就大,大者本来就是自然智。不
依共道因果可修成佛,以有修行故决定不能成。共同的愿望是想成就无为法身之
果。①
(二)无因果
无常断之心性菩提中,无能所取之智自然住,无因果之觉性赤裸中,只住无
有善恶一明点,无有中边觉性通彻中,普贤法身密意自然住,无有心要自觉菩提
中,无境清净如来密意显。觉性空明无常无断之自体,超越外内二取,彼性远离
因果善恶,无有异熟习气故,即是通彻普贤唯一密意。∞
(三)无异熟
《一切如来大密意续》云:
三身光明性空寂,非是常有无有实,非断而是光明身,非异亦无有外内,空
寂通彻虚空身,现空无别无触对,是无生死转变身。语者无生义之语,字不能说
而义显,是即超过言说字,意者觉性净如空,无意无心无明显,无有受故无能受,
无有想故无我执,无有行故无生处,无有识故无迷乱,无五境故无能取,无欲求
故无爱着,无善恶故无异熟(受报),不见有我无我执,真智五门无迷显,一切
自性等同佛,身语意中本无垢,无见无修无所行,无地无道无践履。@
(四)本超因果
若于无上瑜伽中,仍流因果之意度,则当不识大圆满。若仍执着二谛见,且
作增上与诽谤,则当不知无二义。三世诸佛证一如,所证即不见有二。@
二、北传佛经相关内容
在北传佛经大乘佛法中,无异熟、本超因果是重要修行解脱见地,举例如下:
(一)天王当知,诸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能如是观真净法性,一
切圣者如实悟入,无能修者无所修法,无能行者无所行法,无心无心所,无业无
异熟,无苦无乐,如是观者名得平等,无异远离随顺广大,无我我所无高无下,
真实无尽常住明净,所以者何,一切圣法由此成【熟>就】,因是性故显现圣者,
诸佛如来无边功德不共之法从此性生,由是性出,一切圣者戒定慧品从此性生,
诸佛菩萨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从此性出。@
(二)一切圣人所以修道,为坏定业得轻报故,不定之业无果报故,若一切
业定得果者,则不应求修习圣道,若人远离修习圣道得解脱者,无有是处,不得
解脱得涅粲者,亦无是处。善男子,若一切业定得果者,一世所作纯善之业,应
当永已常受安乐,一世所作极重恶业,亦应永已受大苦恼,业果若尔则无修道解
脱涅椠。@
(三)唯异熟法是正实趣生,由是如来非趣生摄,佛无异熟无记法故,亦非
界摄非有漏故,世尊已舍苦集谛故,诸戏论种已永断故。o

第十六节轮涅无二如虚空
一、龙钦饶降巴尊者对大圆满法的见解与著作中引用的典籍诠释轮涅无=

o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祥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150页.
o同上,第30,--.31页.
o同上,第139-'-"140页.
o谈锡永.‘大中观论集(下)’.香港:香港密乘佛学会,1998年.第13页.
o‘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五百六十九,第六分法性品第六,‘大正藏》第七册,第936页下.
o‘大般涅榘经>卷三十一,狮子吼菩萨品第十一之五,‘大正藏>第十二册,第548页.
o‘成唯识论>卷三,‘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16页.
309
附录一

如虚空
(一)方便智慧究竟后,身智事业任运成。法界性智不动摇,远离二取戏论
边。大圆镜智诸智圆,即是明空之现基。平等性智诸法同,轮涅无二大圆满。妙
观察智于所知,如所尽所不杂见。成所作智圆事业,于诸所知恒无碍。①
(二)轮涅无二如虚空
比如自心清澄之体,虽现各种显现,然境显不染于心,心亦不执境显。又虽
现于根识,而未被执着所坏,犹如彼幻,自住而明,则一心自住之止,及自明透
显之观,二者住于一体,虽显境而空,心不起执。故可名为无自性之光明。因明
定量论云:“一切诸识由心引,若内末那无动住,即眼见色由根生。”如是云也。
然由谁之力而显现者?
上师加持自然智,超离言思则可见,如是之时能见者,无有三时前后分,此
则名为“波罗蜜”,亦是“中观“‘能息苦”,“离戏论”及“大手印”,“真实法性”
“大圆满”,本尽本住之实相,光明心性自然智,虽安多名其义一,法性离思菩
提心,轮涅无二如虚空。回
(三)轮涅无二如虚空
《声应成续》中说:“名为法者能作行,于此无有轮和涅,本性光明而清澄,
判分界别分位中,住有大自然智慧,觉知圆满之自性,从始则无有造作,智慧轮
涅双解脱,自现圆满之密意。”@
二、北传佛经相关内容
在北传佛经大乘佛法中,轮涅无二、轮回与世间无别,是重要修行解脱见地,
举例如下
(一)大慧!复有沙门婆罗门,观一切法皆无自性,如空中云、如旋火轮、
如干闼婆城、如幻、如焰、如水中月、如梦所见,不离自心;由无始来虚妄见故
取以为外。作是观已断分别缘,亦离妄心所取名义,知身及物并所住处,一切皆
是藏识境界,无能所取及生住灭,如是思惟恒住不舍。大慧!此菩萨摩诃萨不久
当得生死涅粲二种平等,大悲方便无功用行,观众生如幻如影从缘而起,知一切
境界离心无得,行无相道渐升诸地住三昧境,了达三界皆唯自心,得如幻定绝众
影像,成就智能证无生法;入金刚喻三昧,当得佛身恒住如如,起诸变化力通自
在。大慧!方便以为严饰游众佛国,离诸外道及心意识,转依次第成如来身。大
慧!菩萨摩诃萨欲得佛身,应当远离蕴.界.处心因缘所作生住灭法戏论分别,
但住心量观察三有,无始时来妄习所起,思惟佛地无相无生自证圣法,得心自在
无功用行,如如意宝随宜现身,令达唯心渐入诸地。是故大慧!菩萨摩诃萨于自
悉檀应善修学。回
(二)若有乐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当知无轮回无涅粲,无取无舍无施
无悭,无戒无犯无忍无恚,无勤无惰无定无乱,无智无愚,非学非无学,非行非
不行,无所得无所证,无菩提无佛法,无我想无人想,无众生想无寿者想,无补
特伽罗想,无法想亦无非法想,非有想非无想,何以故,诸法如幻化,无二无差
别,无动转相,一切法非色取相。眼不能观,一切法无分别相,非心所知,诸法
性空,无法可行无菩提可得,是故善男子,诸菩萨摩诃萨,当如是行如是修学,

西龙钦饶降巴.‘大圆满心性休息:’(索达吉堪布译),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2001年.第797、825~
826页.
尊龙钦饶降巴‘大圆满禅定休息清净车解'.台北:自由出版社,2003年.第187页
・龙钦饶降巴‘句义宝藏论广讲》(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452页.
・‘大乘入楞伽经》‘卷二,集一切法品第二,‘大正藏》第十六册,第594页上.
310
附录一

若有善男子闻是说者,不生惊怖不生疑惑,是人即能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三)五阴相续往来因缘故,说名世间,五阴性毕竟空无受寂灭,此义先已
说,以一切法不生不灭故,世间与涅粲无有分别,涅粲与世间亦无分别,复次,
涅粲之实际,及与世间际如是二际者,无毫厘差别。究竟推求世间涅桀实际无生
际,以平等不可得故,无毫厘差别,复次,灭后有无等,有边等常等,诸见依涅
粲,未来过去世。如来灭后有如来无如来,亦有如来亦无如来,非有如来非无如
来,世间有边世间无边,世间亦有边亦无边,世间非有边非无边,世间常世间无
常,世间亦常亦无常,世间非有常非无常,此三种十二见,如来灭后有无等四见,
依涅粱起,世间有边无边等四见,依未来世起,世间常无常等四见,依过去世起,
如来灭后有无等不可得,涅粲亦如是,如世间前际后际有边无边有常无常等不可
得,涅粲亦如是,是故说世间涅粲等无有异。@

第-f.七节自明、自生自明
一、龙钦饶降巴尊者对大圆满法的见解与著作中引用的典籍诠释大圆满法
自明、白生自明
(--)自明・
《炬光炽燃续》云:“明点空光之炬光,为诸法众之信念,若人了知此性者,
则可受用明点身,能获串习所行处。是故彼之自体者,仅仅微细离戏论,远离空
边自显明。自性自明平等性,无别离戏成圆形。不灌自成四灌项,红色自明本清
澄。无污无垢本净故,远离缠我诸烦恼。自然自明体空净,即此许为彼自体。"
《狮子妙力圆满续》云:“智慧性相亦如是,能生所生与自明,元始灵知和
了悟,明亮照射无有边。”∞
(二)自明自生
本根觉性空明无生本元成者,则是母之光明,自明无生空寂自生智,则是自
然智为子光明,开发此二澄明使互相配合,在脱躯壳之当时则与之混合为一,母
(光明)已回归本位,仅是质碍之躯壳离与未离,但觉性上非各各有异也。真智
之门就是开启觉醒清明之觉性,由它比喻作为母子间之联系也。@
二、北传佛经相关内容
在北传佛经大乘佛法中,自明是重要修行解脱见地,举例如下
(一)濡首!吾今已解无上最要分卫之慧。何则然者?缘其逮致如海大定正
受之处,始乃自明,为以得无上平等正真觉道,以于生死兴显佛事,为转法轮以
度众生,为济因缘离垢根本。@
(--)普贤妙行相续现前,大愿深心圆满清净,勤求佛法悉能领受,积集善
根恒无厌足,顺善知识不违其教,从文殊师利功德智慧大海所生,其心成熟,得
佛势力,已获广大三昧光明,专意希求甚深妙法,常见诸佛,生大欢喜,智慧清
净,犹如虚空,既自明了,复为他说。安住如来智慧光明,尔时善财童子,顶礼
观自在菩萨足。@
(三)若说一切诸法不生而自生者,彼是我师,若说一切诸法不灭而自灭者,

m‘佛说未曾有正法经》卷二,‘大正藏>第十五六册,第432页上.
o‘中论>卷四,观涅集品第二十五,‘大正藏>第三十册,第36页上.
・龙钦饶降巴.‘句义宝藏论广讲》(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14l~17l页.
o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祥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112页.
o‘佛说濡首菩萨无上清净分卫经》卷上,‘大正藏)第八册,第743页下.
o‘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六十八,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九,‘大正藏>第十册,第367页上
3ll
附录一

彼是我师,我于彼师得如是辩。①
(四)如来戒德身,清净无瑕疵,已度未度者,三世无观想,空识自有名,
自生自然灭,此生非空识,识灭亦复然,由彼不达本,流驰求识相,假空名为识,
空识岂有异,身相犹无形,生一复一生。@

第十八节无自性、自性
一、龙钦饶降巴尊者对大圆满法的见解与著作中引用的典籍诠释大圆满法
无自性、自性
(一)无自性
1.如是若无境相之自性,即使有境菩提心之性,亦是无有体性如虚空,应
知此乃离言说思维。三有轮回涅粲之现源即觉性之体,全不可得,犹如虚空。《普
作续》云:菩提心者乃虚空之性,诸法皆是菩提心,其喻普喻犹如虚空之自性。

2.于一切行时,现出清明离戏随顺三昧,出定入定,光中相浴,观见身为微
尘,成就眼及神通,究竟成就即为法身。如宝积经云:“谁若串习无自性,速能
获得上菩提。”@
3.情器四大转变皆显现,如空之色彼无有自性,菩提心现诸法亦如是。如虚
空境中,现有世间成坏,而诸境相于虚空中无有体故,无有自性,能现之四大亦
有成坏,自性无实,无微尘分,能依所依之义皆不成故,于此觉性之体中一切境
相之法亦无自性。《普作续》云:“是故一切三有诸情器,虚空体中不住是无有,
菩提心之大界境大故,佛与有情情器皆住此,一切皆是清净之法性,无二无别远
离诸戏论。”
今复宣说觉性体中所现之有法无有自性:犹如幻化影像所显现,本性是空本
无有实体,三有诸法显现之当时,菩提心中不动无实法。如是一切境相诸器世间
和三有世间之有情.凡所显现,亦如幻化之情器无有自性,于觉性体中无有衰损
和动摇。《普作续》云:“一切三有情器轮涅法,菩提心性自然无动摇:宣说如是
诸显现法于元成觉性体中无有动摇:犹如眠中梦境无动摇,即显现时即无有自性,
三有轮涅菩提心之体,亦复如是无动无实法。’’@
4.如镜明作影源,即照现时无方分,如同镜面无黑白,能作黑白之现源,若
知此性成善解。@
5.故若欲得实相最胜义,疲顿三门自作缠缚法,如儿童戏一切均放下,无有
自性远离戏论界,法性本性大圆满之处,无作超越心境大周遍,试观不改大平等
之义,超越因果作勤下决心。o
6.诸法不生平等性,智幻无二受用境,心性之王本生前,以无离合而顶礼。
此偈乃为建立本论之金刚体。各各自学智、菩提心、如来藏者、为轮回涅粲
法之法界,或至上本源。楞伽经云:“无始时来界、是诸法本源,有此有众生、
及得涅粲者。”然其本体,自性无生,平等性,无为法,离断常等故,此乃无分

o‘奋迅王问经》卷上,‘大正藏’第十三册,第937页下.
蕾‘菩萨璎珞经》卷三,识界品第六,‘大正藏》第十六册,第28页上.
・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祥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18页.
o无垢光尊者.<大圆满虚幻休息论妙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年,第76页.
o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祥释'(刘立于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14~15页.
谚无垢光尊者.‘大圆满虚幻休息论妙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年,第28页.
o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祥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35页.
312
附录一

别智,不可思议,各之自觉,是属于胜义谛。①
(二)自性
1.《普作续》云:
普作菩提我之自性者, 不须求取自性本元成,
诸佛心要即此三种身, 我之自体不改成法身,
我之本性不改报身圆, 我之大悲现行即化身,
非示此三为求得之果。 @
2.《普作续》云:
从无量劫以前诸世代, 对我普作菩提有深信,
具胜业缘根机大瑜伽, 不修正见不守护誓句,
不求事业不行诸地道, 不净诸地而无有因果,
胜义以及世俗二种谛, 观见无有所修和所行,
观见无有发心无对治, 唯见普作发心之自性,

因由如此需要而宣说。
3.《普作续》云:
故不观待过去境,因中无修不求果,此无欲求大密意,可使自性本成就,
本自如是不需作,不动诸事如其有,如此有中不需修,诸法自性已元成,
三世诸佛已成就,不授勤修之教敕。所求求何求三味,三味不成成大病。④
二、北传佛经相关内容
在北传佛经大乘佛法中,无自性、自性空是重要修行解脱见地,举例如下
(一)无自性
1.以般若波罗蜜多都无自性不可取故,舍利子,是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
蜜多时于一切法及般若波罗蜜多,都无所取,无所执着,是名菩萨摩诃萨于一切
法无所取着三摩地,此三摩地微妙殊胜广大无量,能集无边无碍作用,不共一切
声闻独觉。@
2、时舍利子谓善现言,具寿善现,由是因缘诸佛无上正等菩提极难信解甚
难证得,所以者何,诸菩萨摩诃萨观一切法都无自性皆如虚空,诸菩萨摩诃萨,
要信解一切法与虚空等及能证知,乃得无上正等菩提。@
3、于树林等内外物中,常有微风互相冲击,发起种种微妙音声,彼音声中
说一切法皆无自性,无性故空,空故无相,无相故无愿,无愿故无生,无生故无
灭,是故诸法本来寂静自性涅粲,若佛出世若不出世法相常尔,彼佛土中诸有情
类,若昼若夜若行若立若坐若卧,常闻如是说法之声。o
4、尔时世尊,复以一切如来永离戏论相,为诸菩萨说文字转轮品实相般若
波罗蜜法门。所谓:“一切诸法空,无自性故;一切诸法无相,离众相故;一切
诸法无愿,离诸愿故;一切诸法自性清净,般若波罗蜜清净故。@
5、世尊,何者是菩提,一切法是菩提,离自性故,乃至五无间业亦是菩提,
何以故?菩提无自性,五无间业亦无自性,是故无间业亦是菩提。@

m龙钦绕降巴‘大圆满虚幻休息论妙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年,第2页.
o龙钦饶降巳‘实相宝藏论祥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94~95页.
・同上.第80页.
曲同上,第91~92页.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四十一,初分般若行相品第十之四,‘大正藏>第五册,第229页.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三百二十三.初分真如品第四十七之六,‘大正藏>第六册,第651页.
o‘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三百九十四,初分严净佛土品第七十二之二,‘大正藏)第六册,第1038页中.
・‘实相般若波罗蜜经》,<大正藏》第八册,第777页上.
・‘大宝积经》卷六十七,化乐天授记品第十七,‘大正藏'第十一册,第381页上.
313
附录一

6、法无观待舍圆满故,法无作用无去来故,法无自性超过一切自性法故,
法本平等无有差别,无戏论故,随所作法起殊胜愿,无不成就,而于其中无有作
者,乃至无有少法所得,皆归于空,是故如来说一切法如幻如梦,无有高下。①
7、善男子菩萨行愿波罗蜜,以十法为首,一者知一切法无生,二者知一切
法无相,三者知一切法无灭,四者知一切法无所有,五者于一切法无执着,六者
知一切法无来,七者知一切法无去,八者知一切法无自性,九者知一切法无初中
后平等,十者于一切法初中后无分别。@
8、诸性无自性,亦复无言说,甚深空空义,愚夫不能了。@我及诸如来,说
此为中道,若生若不生,自性无自性,有无等皆空,不应分别二,不能起分别,
愚夫谓解脱,心无觉智生,岂能断二执,以觉自心故,能断二所执,分别不起故,
真如心转依。固
9、法若无自性,云何有他性,自性子他性,亦名为他性。诸法性众缘作故。
亦因待成故无自性。若尔者。他性子他亦是自性。亦从众缘生相待故。@
10、复次三种自性三种无自性性,谓相无自性性,生无自性性,胜义无自性
性,由相无自性性故,遍计所执自性说无自性,由生无自性性故,及胜义无自性
性故,依他起自性说无自性,非自然有性故,非清净所缘性故,唯由胜义无自性
性故,圆成实自性说无自性,何以故,由此自性亦是胜义,亦一切法无自性性之
所显故。@
1l、尔时世尊复语文殊师利菩萨言,童子,若如是者,汝何所得,文殊师利
菩萨言,世尊,我得如来平等无自性境界,文殊师利菩萨言,大德,汝为得声闻
境界不,须菩提言,大士,圣心解脱无有境界,是故我今无境界可得,o菩萨摩
诃萨,了一切法自性空故,诸有所作皆无自性。@
(二)自性
l、善男子,我唯知此菩萨所得不般涅桀际解脱门,如诸菩萨摩诃萨,以一
念智,普知三世,一念遍入一切三昧,如来智日,恒照其心,于一切法,无有分
别,了一切佛,悉皆平等,如来及我一切众生等无有二,知一切法自性清净,光
明普照,无所不遍,无有思虑,无有动转,而能普入一切世间,离诸分别,住佛
法印,悉能开悟法界众生。@
2、如我自性于一切法,以一切种一切处一切时求不可得,内外诸法亦复如
是,都无所有皆不可得,若住此想便不见有难行苦行,由此能为无量无数无边有
情,修多百千难行苦行作大饶益,何以故?是菩萨摩诃萨于一切法一切有情一切
种一切处一切时无执受故,舍利予。@
3、文殊师利菩萨言,世尊,如诸佛境界无来无去,诸烦恼自性亦复如是无
来无去,佛言童子,何者是诸烦恼自性,文殊师利菩萨言,世尊。佛境界自性,
即是诸烦恼自性,世尊。若佛境界自性,异诸烦恼自性者,如来则非平等正觉,

‘大宝积经》卷四,第二无边庄严会无上陀罗尼品第一之一,‘大正藏:}第十一册,第2l页下.
‘大宝积经》卷一百一十五.无尽慧菩萨会第四十五,‘大正藏>第十一册,第649页上.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二,一切佛语心品之二,‘大正藏》第十六册,第490页下.
‘大乘入楞伽经》卷七,偈颂品第十之二,‘大正藏》第十六册,第页.
‘中论)卷三,‘大正藏'第三十册,第20页上.
‘瑜伽师地论:}卷七十四,摄抉择分中菩萨地之三,‘大正藏》第三十册。第705页.
‘文殊师利所说不思议佛境界经》卷上,‘大正藏》第十二册,第109页上
‘佛说未曾有正法经》卷一,‘大正藏》第十五册,第430页上.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十六,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大正藏》第十册,第732页下.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四百二十四,第二分远离品第二十四之二,‘大正藏》第五册,第371页中.
314
附录一

以不异故,于一切法平等正觉说名如来,①如契经说世尊转法轮诸余世间沙门婆
罗门天魔梵等皆无有能如法转者,云何法轮,答八支圣道,若兼相应随转则五蕴
性,此是法轮自性,此轮是法所成法为自性故名法轮。回
4、一切法平等,本性常空寂,文字有分别,诸法本无差,十方诸刹土,边
际不可得,其性如虚空,佛国常平等,三世诸如来,住法界平等,无边智解脱,
佛佛皆如是,众生本缘起,一切皆平等,善知其所行,如应为开悟,众生若干种,
了知如幻化,内外无所取,自性常清净,诸乘种种说,无为性平等,导师善方便,
分别说三乘,现住烦恼魔,烦恼无所有,天魔及蕴死,境界悉皆空。@
5、依止虚妄分别境故,说有遍计所执自性,依止虚妄分别性故,说有依他
起自性,依止所取能取空故,说有圆成实自性,已显虚妄分别摄相,当说即于虚
妄分别入无相方便相,④三自性。一遍计所执自性,二依他起自性,三圆成实自
性。依此建立余真实故,于此所说三自性中,许何义为真实,颂日,许于三自性,
唯一常非有,一有而不真,一有无真实。@
6、无始世界来自性清净心具足法身,以九种譬喻明如来藏,过于恒沙烦恼
藏所缠。如修多罗说应知。九种譬喻者。如偈说言:萎华中诸佛,众蜂中美蜜,
皮糟等中实,粪秽中真金,地中珍宝藏,诸果子中芽,朽故弊坏衣,缠裹真金像,
贫贱丑陋女,怀转轮圣王,焦黑泥模中,有上妙宝像,众生贪嗔痴,妄想烦恼等,
尘劳诸垢中,皆有如来藏。@
7、所作任运成自性故,尔时得无作者,谓持住心,不由作意得总持故,如
是修习得住心已,次令此心得最上柔软。o
8、自性常不染,如宝空净水,信法及般若,三昧大悲等。@

第十九节中脉验相、中脉
一、龙钦饶降巴尊者对大圆满法的见解与著作中引用的典籍诠释大圆满法
中脉验相、中脉
(一)中脉验相
大乐光明:从明点堪能中生起等持,由等持中生起殊胜不变遍空之无漏大乐,
此种大乐即是大精华融入中脉而生。明白光明也有内光明与外光明两种。内光明
即内在五风变得清净,从而如四禅定之次第般逐步显现明清不动的智慧;外光明
IiP#I-界显现五智慧的五光、明点以及光相,遍布虚空而存在。《真实名经》云:
“智慧灿然现,众生智慧灯,赫赫大光明。"又云:“威光蕴美观,妙光吉祥旋。"
意思是说,五风之精华入于中脉。其中地风之精华入于中脉,所表现出的内相即
心安住,外相明现黄光宝生佛,从而享受平等性智,我慢转依清净、地大遍处(十
遍处之一)等持获得自在,前往宝积刹土;水风之精华入于中脉,内相即明现澄
清无垢之心,外相明现白光不动佛,从而享受大圆镜智,嗔心清净,水遍处之等
持获得自在,前往现喜刹土;火风之精华入于中脉,内相即生起乐暖,外相明现
红光无量光佛,从而享受妙观察智,贪心清净,火遍处之等持获得自在,前往极

o‘文殊师利所说不思议佛境界经》卷上,‘大正藏)第十二册。第108页中.
o‘阿昆达磨大昆婆沙论>卷一百八十二.定蕴第七中不还纳息第四之九,‘大正藏)第二十七册,第911
页中.
・‘大宝积经》卷一百—十一,净信童女会第四十,‘大正藏>第十一册,第624页中.
o‘辩中边论》卷上,辩相品第一,‘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464页下.
・‘辩中边论》卷中,辩真实品第三,‘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468页下
・‘究竟一乘宝性论》卷四,无量烦恼所缠品第六,‘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837页上.
o‘大乘庄严经论》卷六,弘法品第十三,‘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624页下.
・‘究竟一乘宝性论》卷三,一切众生有如来藏品第五,‘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828页中.
315
附录一

乐世界:风之精华入于中脉,内相表现即心不动摇、增上境界,外相明现绿光不
空成就佛,从而享受成所作智,嫉妒得以清净,风灭尽之等持获得自在,前往成
就事业刹士;虚空之风是诸法极为清澈无念的法性,因此彼之精华入于中脉,内
相的表现即是无分别念,外相明现蓝光毗卢遮那佛,从而享受法界性智,痴心清
净,虚空遍处之等持获得自在,前往密严刹土或空行刹土。如《大幻化网》中云:
“如是具缘瑜伽士,五风精华入中脉,五光之中五智慧,五身所行五刹土,或五
遍处之等持。”①
(二)中脉与四轮三脉
四轮三脉若修整,能得自主之所缘。
由其性不动,气脉妄想二者分离,则妄想之起伏,安乐化解。由法性本地不
动,则气脉调顺之功德,不求顿成。
头项大乐轮之气心调柔,净体觉性上,清净所净之贪欲执念,即其净果是法
性轮自性圆成之禅定,于大乐境中乐轮旋转;又喉间受用轮气心调柔,即于净体
觉性,清净所净嗔恚分别,其净果是圆成摄聚及三昧之受用;又心中法轮气心调
顺,即净体觉性,清净所净愚痴,其净果顿成不可思议光明本性;又脐间化轮气
心调柔,即于净体觉性上清净所净我慢妒嫉等执念,其净果成就神变幻化及四业
功德。如是于一切净体觉性之上,认识能净而不为执着所染,如是之义;由于数

数串习,即清净各各所净垢障,而得净果自性稳固,遂圆满现出暂时及究竟之功
德。《如意乐轮本续》云:“本性大圆边,诸法住本位,达本解悉住,密意超心思,
穷空有边际,全尽无分别,有相自解脱,不修顿成德,自然而圆满。”如是也。
此时:梦能转化见刹土,尔后妄起梦流断,昼夜住于光明镜,自得乐明无念定,
成眼神通幻变德,功证无量利自他,是故于诸有缘众,常修诸法幻化性!
夜间用狮子卧仪,明观中脉之四轮,内中包容动静世界及一切佛土,特于喉
轮想生死涅粲一切诸法如变化而卧,因此认知梦,即能得变化转变等,成就眼、
神通、三昧、幻化,常住光明境。并依次经行地道,究竟可获得普贤如来至上菩一 一

提之位。如意乐轮本续云:“大机瑜伽士,无心不作意,自性顿圆成,胜地大坛
城。"如是之谓也。
回向偈:
不变大平等性中,不动离戏菩提心,无念自然智义见,愿到不住本来处!寂
静离尘德圆主,光明如空日照耀,解除自他诸愚暗。@

第=十节双眼智慧脉
一、龙钦饶降巴尊者对大圆满法的见解与著作中引用的典籍诠释大圆满法
双眼智慧脉
(一)双眼智慧脉
真正智慧本身在心间日轮,如瓶中之灯状发光芒而住。由其放射毫光通过体
内四大脉向诸微细脉络之内发放光明明点,此即作为五智本身之所依而住。
《声应成续》云:“味脉展脉及中脉,噶底水晶之管脉,镜智平等妙观察,
成所作和法界五,明点运行不运行,皆依自力圆满处。"
如是内色从脉中如放射般外现,由此外现则为炬光之本光,由心脏之光明而
出有光脉四门,即“噶底大金脉’’、“晶管脉”“白绢线脉”和“空自解脱脉”。
又大金脉能显现光明,晶管脉能使其隐没于内中,白绢线脉又细又旋,能显

毋龙钦饶降巴.‘大圆满心性休息》(索达吉堪布译),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2001年,第567页。
。无垢光尊者.‘大圆满虚幻休息论妙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年,第110~112页.
316
附录一

现外境,空自解脱脉能使其收入法界。
又噶底大金脉,表现为从心间自生自体脉之光色,晶管脉者于命脉中能明现
智慧之妙色,白绢线脉细而盘旋者,成为一束。因外现之作用同其是一,故说为
一。但实际上有称为“白绢线脉”或“细旋丝线脉”二种称谓。
扎根于右眼中的光脉,为白绢线脉;左眼中的光脉,为细旋脉。不仅如此,
细旋脉中一条脉分为四条支脉,故于四脉轮中央分别遍满光脉之妙色,但其因个
别者为空,故又名为空自解脱脉。
空自解脱脉即是通过中脉插入梵穴,故可作为觉性无分别智身,可以收入法
界之道路中。如是五光脉,是结合五智而言,作为四光脉时,则可与四炬光相结
合,即清澄光脉由心脏通过中脉,沿脊椎通过右细项脉,由颅腔通过远索,而使
此四炬光之部分出现本光则显现于虚空之中也。
《觉性自起续》云:“正等圆觉佛密意,在诸有情相续中,住有身和智慧相,
即是安住在心间。仅是芥粒或芝粒,践越地道圆满住。哲达四门不灭明,既能显
现诸行相,亦能显现诸灭相,既能显现刹那现,亦能显现刹那灭。讲说其名应如
下:即是噶底大金脉,晶管之脉内中空,白绢线脉细而旋,空而自解大脉门。又
彼四门自现脉,从彼生道融中脉,中脉之中放射光,脊椎右侧现出道。右细顶脉
融颅腔,由此放光四炬光,‘无碍虚空大空中。亮晃晃之光明身,以环链状而存在。
四种炬光有如是:明点空光之炬光,觉性内界之炬光(法界清净光),自然智慧
之炬光(本觉智光),远索水光之炬光(远通水光),诸光有情皆具有。”
智慧之所依光脉由心脏之光明分为四门,故为四脉,即“噶底大金脉",能
作生起光明境界之所依:“白绢线脉’’,能作入于外境之所依:“细旋脉”,能作自
起之所依;“晶管脉”,能作自现之所依。“空自解脱脉”,直插梵穴,能作环链身
之所依,合为五内脏即五智之光。自然分作四种依处,表现为四炬光之增长也。
口诀部经典《炬光炽燃续》云:“一切有情身中央,心脏大宝无量宫,具有
脉道若干千。殊胜主脉有四条:噶底如金之大脉,犹如白绢线之脉,细旋脉和晶
管脉,此四内住乘气马,成为出入和自现,以及显现之主宰。"此诸光脉称为“胜
义大智慧脉”。
将智慧境界明现于外,其真正之门,即是一对眼睛,即四大种之精微,在肚
脐脉结处,形成一对眼睛,而后由三条脉相连,即从肚脐处联系心脏,而后联系
喉轮。复次从大脑颅腔中,右旋四条脉中有一条能现根境之脉,其根为一,梢分
附录一

从心间绕到脊椎旁,经过颈部细脉管左右两侧绕到两耳,经脑进入双眼之瞳仁水
灯中。《金鬟续》云:“由彼道中射出的光线,如镜面般明清。光线好似鱼眼一样
显现,与觉性相连之脉即是从心尖出来如白丝线般经过脊椎两旁向上,穿过出道
上入颅内,彼脉又经左右细脉管连接于脑,又从左右耳出来连接于双眼。尔后双
目缘于虚空,并以脉要观看,则会现见遍满智慧显现”。
(4)门:从何门中显现呢?从两眼中显现。《应成续》云:“远境水灯者,
显现智慧门。”眼脉之根部连接心问与脐部。从心问连到颈部,从颈部右绕到天
灵盖,分出四脉瓣,从能显现根境的每一脉瓣尖端又分出五脉瓣,分别作为五门
之所依,称为净根功过脉,其上端粗大、根部微细如野黄牛角般的两支进入眼珠
的两个明点中,黑白分明,如水一般清澈透明,所以称为远镜水灯。依之可显现
如孔雀屏羽般的明点空灯,彼之现相即出现如那弱(第四元音“纳若”~)状的
法界净灯,彼之妙力中出现众多慧力的自然慧灯(本觉智光)。水晶管脉实际上
是光脉,净根脉是形如胡麻花的眼根所依脉。眼中真实觉性向外观,外境一切色
法显现向内现,二者无障明现故。真实觉相有四个显现脉门:从双目直接显现光
芒;从心间中脉中央的光明藏脉中显现顶上忿怒坛城:其现相诸脉明点以及中脉
的光脉中显现四轮中央的光明大明点:项上梵天穴显现无分别身相,是显现觉性
如量相的五层或九层明点之所依处,也是往生的殊胜脉门:从心出发肺部的觉相
现于心中。如是总共有两眼,中脉的光脉、肺部现相脉四脉门。《珍珠雯续》云:
“道为四脉能动风,能显现门为眼等。"许多人认为仅仅双目之二脉为道,这是
由于视野狭隘未完全理解所致。应当认识显现四相的四脉。实修时觉性从眼中出
来,眼中显现觉性自性光明相;中脉的光脉中显现本体空相;肺脉中显现大悲觉
相。内法界净灯现于外界虚空的五彩光芒中。①
(三)、双眼智慧脉
持者背向太阳坐,眼注晴空顿然住,不觉气动尽力缓,无念离戏由内现,出
生如虚空空性。天极清明时,背向日光,眼不动摇注于天空中央,气缓徐后则所
住之刹那,皆显现空之光明。其觉受亦出现清醒,无广狭,无方所。所谓外面如
何,内亦如是之谓,因系皆一缘起之关系故。于此时即显现三层天空之密意;(1)
依于空明外之天空;(2)现无念内之天空;(3)遂悟入秘密之天空,故依方便和
加持而修之中则可见到。此为大善巧莲花戒论师之方便,是极为殊胜而深密者也。
第三方便指示赤露自性者:净者眼注空不散,心明无有聚散境,地石山岩诸情器,
皆观通彻一虚空,自身亦无粗现执,住于心空无二境,内外中三无散乱,于空境
中松身心,念思作意自寂境,心无聚散住本位,彼时法性难思心,不别如空密意
现,此即三世佛心要。
自心注于天空,成遍空时,外显法之地石山岩等,一切器世有情,皆为自散
通彻。思与此空中契合时,自身亦如空自散,一切皆成无云清空,无内外中,于
空洞广垠之境中,心无聚散而住。如无边天空之密意自然现出,是名为清净法尽
之密意。如普作续云:“瑜伽者应住空鸟道。”又如集经云:“此为何义,应观彼
空。"又示以此方便修而之功力者:
如是显观修四功力,所现广垠无粗感,昼夜不离无念境,五毒自消心柔细,
诸法如空生觉受。回

第二十—节穷尽法界、法界穷尽、解脱法界

。龙钦饶降巴.<上师心滴如意宝》(索达吉堪布译).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2001年.第162~165页.
。无垢光尊者.‘大圆满禅定休息》(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9.第168~169页.
318
附录一

一、龙钦饶降巴尊者对大圆满法的见解与著作中引用的典籍诠释大圆满法
穷尽法界、法界穷尽、解脱法界
(一)法界穷尽
法界穷尽通彻无障碍,一切归于一界现量证,广大平等虚空自性中,觉明赤
裸无碍成一味,外内一界空明无转变,稳坐法身大王大宝座,极胜瑜伽此生了义
教,本净法身意中全无作,质碍之身而有佛密旨,人中狮子依彼说而行,本空界
中心空极广大,根乐之上心乐不断绝,法尽界中心尽多喜乐,虚空广通瑜伽唉麻
火,本位法身无念如空广,自性禅定无障如流水,仅一觉悟跨越诸地道,普贤事
业密意唉麻火。①
(二)法界穷尽
若悟轮回无体即涅粱,若悟涅粲唯名即本界,无作超过意识即法身,无思如
如放下离言思,不贪寄托指望即实相,法尽远离心识究竟义,离去有无即是无边
义,断希虑根即可证菩提,此即究竟了义之精要,为诸后世善根作教导,愿作自
他相换有愿者,祈愿获得尽地坚固地,本性大圆满之金刚界,谁若遇此最胜了义
教,无勤遍脱法性广大界,即是三有最后宝誓句。⑦
(三)穷尽法身
无生元成无定之义根,无有始终现法无有灭,无自体之真性无所缘,无本性
之脱道续不断,肯定此为起处或终处,悉融根界穷尽法身中。@
(四)穷尽法界
觉性通彻,本来解脱,赤裸觉醒,此时则到达穷尽法身之密意,于证悟不没
之幢项,自然智之日月,光明显朗,具一切种相之大空于觉性中而起现,此名缠
缚轮涅之根迷暗成为觉醒,尔时解脱于本初之位。如《相状本脱续》云:“无可
选择元成界中脱,无有即离明点界中脱,随处皆现无定界中脱”。④
(五)穷尽法界
<声应成续》云:“清净法界之炬光,依附眉问和虚空,依诸光点并诸身。”
《炬光炽燃续》云:“本性境界不灭故,心境意念普穷尽,境界自净法界中,
没有分别之智慧。知为不动平等性,则成一切平等界,这是本初已极尽,故住本
性清净界。一@
二、北传佛经相关内容

在北传佛经大乘佛法中,穷尽法界、解脱法界是成佛重要关键之一,举例如

,(一)一切诸境界,而心无所著,无量大悲心,度脱众生海,明净智慧眼,
了众生无性,深入佛法海,穷尽其原底,种种巧方便,化度诸群生,普于一切法,
了达其真性,修习萨婆若,令众悉清净,天是调御师,究尽一切智,充满诸法界,

相故,一切法

罗译, ‘大正藏>

‘大正藏》第五册,
附录一

空故,一切法空即是菩提,无二无分别故。①
(四)尔时文殊师利法王之子受佛教已,告商主天子言:
凡诸菩萨摩诃萨智者,所谓界智、破法界智,……方便智、般若智,天子,
此是诸菩萨摩诃萨智,以如是等智故,当得诸佛无碍大智。⑦
(五)复从金刚光明门,出现一切世界极微尘量等如来像,遍满法界互相涉
入,究竟一切尽虚空界,普遍一切世界云海,具足一切如来平等智通,发生一切
如来大菩提心,成办普贤种种胜行,承事一切如来,往菩提场摧诸魔军,证成一
切如来平等无上大菩提果,转正法轮,以普贤性于金刚萨堙三摩地妙坚牢故,合
为一体,从是出生普贤大菩萨身。@

第二十二节大迁转身、虹光化身
一、龙钦饶降巴尊者对大圆满法的见解与著作中引用的典籍诠释大圆满法
大迁转身、虹光化身参考第二章第三节
二、北传佛经相关内容
彼不动如来应正等觉,从身出火而自阁维,舍利遗形皆作金色,譬如低弥罗
树,随分断处皆有础(音万)字之文,如来舍利亦复如是。不动如来所有舍利分
分周圆,表里皆有吉祥之相(相表之文其状如下)础,随解之处中表皆有吉祥之
文。④

一、龙钦饶降巴尊者对大圆满法的见解与著作中引用的典籍诠释大圆满法
光明如来藏
(一)一切显现增上相皆灭尽,实质身体之显现也灭尽,能东风之分别念均
灭尽无余故称为灭尽。法性是指殊胜光明如来藏。此时除光中显现手指之光影外,
无任何其它实质显现。此时因获得投生自在而成就无有生死之金刚身,若想以此
身体利益众生,则如布玛莫札、莲花生大士一样以水月般的大虹身饶益有情以智
慧心观想中阴界三千众生可令彼等一刹那间解脱。即观自己手指变得越来越大从
而彻见一切显现与众生如幻如水月,便随机利益众生。因获得入境自在而令觉性
专注无情法,则可使其晃动、出声,觉性专注于中阴界众生则令彼等获得解脱。
倘若不愿依以前的身体利众,则不观手指,于光明中不动摇安住,从而手指也融
入光中,此时外现光明、内蕴光明、密觉光明三者皆于内明本基童子瓶身刹土中
解脱,从而安住于无有迁变之法身、广大自现之报身、现基不灭之化身中,之后
于身智无离无合密意中不动而住。于彼性中不动之同时,从内明自现外明任运自
成之密严刹中于世间界示现色身,即于十地菩萨前显现报身五部佛,于一切凡夫
及声闻、缘觉前示现殊胜化身,于一切众生界前示现工巧化身与投生化身等,现
为众生各自之本师,乃至轮回未空之前不间断任运自成行广大利他事业。@(三)
事实上只有如来藏方是唯一之胜义谛啊!这并非与外道所说之“常我”同属一类。
“藏"者为本来光明,且住体内,超乎“常"与“无常"。故不能认为仅仅是“常"

o‘大宝积经)卷第一百—十六,文殊师利说般若会第四十六之=,粱曼陀罗仙译, ‘大正藏》第一册,
第652页
o‘商主天子所问经》, 隋闺那崛多译, ‘大正藏》第十五册,第119页
・‘佛说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三味大教王经》卷第一,金刚界大曼孥罗广大仪轨分第一之一,施护等
译,‘大正藏》第十八册,第342页
o‘大宝积经》,‘大正藏)第十一册,第109页中.
o龙钦饶降巴‘上师心滴如意宝》(索达吉堪布译).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2001年.第308~309页.
320
附录一

如来藏本性光明,此可依上师之秘诀修持则能见到,故不能认为是谁也不能见到
之隐蔽之物。自体虽为空明无边,但并非如手指等有自相之法,非实执之物,且
非有自相。故不承认如身体有大小,如来藏亦有大小或美恶等等之差别。外道作
“常我”之说与佛说如来藏全不相同,尔等误认为仅是名义或是言词不同而已,
由此可见你们是何等无知。①
(二)如是身体形成时,智慧也在心问光明脉中依于芥子许的明点上,如同
于有油的灯芯上点燃油灯,其光相遍存于四轮或五轮处,从白丝线般的脉射入双
目中,从而可直接向外看到显现自光之现相。也就是说,心间光明住于身智无离
无合之自密意中,这是一切众生本来普遍具足的。《吉祥鬟经》云:“如来藏遍于
一切众生。”1--观察续》云:“大智住身中。"《多哈道歌》中云:“诸多智者说法
时,未证身中所具智。”《佛藏经》中云:“一切众生身内存在着于本初真如中不
动之如来藏。"
如何存在的呢?即本体空性、自性光明、大悲觉藏、三身无离无合犹如瓶内
油灯般存在于心间五光界五部圣聚坛城中。o
(三)
空明觉性大界极广大,相性不灭种种皆起现
诸根赤见觉性法性显,显现坦然心识亦安然
六识放松正智自现界,光明显现内外皆通彻
本自元成应不改原放
若于觉性空明境中自明与大无执中平等而住之时,外显坦然自明,六识放松
虽有境现,但能执之境未成,是为平等。无生界中明现无灭,故无外内中之光明
即无所改,按原样的大放下,则如清澄大海中起现万有的影像一般。@
二、由全知麦彭仁波切造论,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上师注疏的‘大圆满直
指心性注疏・窍诀宝藏库>
书中说:修持自心法性光明如来藏义故,其所得之果,亦即并非基中无有之
异续之果。因自性迷为外境,生起土石等不净之相,大悲迷为心,由彼上所现不
合本基之分别习气等遮障,不依对治亦皆自然净除时,此乃究竟断德。无勤自然
而增上现见法性之如所有与现见有法之究竟果位,不需复转轮回,获得本来之地,
既是离诸戏论之法身、具五决定之报身、随众示现值化身,如是三身无别任运而
成就也。@
三、北传佛经相关内容
(一)如是阿含增一法,三乘教化无差别,佛经微妙极甚深,能除结使如流
河,然此增一最在上,能净三眼除三垢,其有专心持增一,便为总持如来藏,正
使今身不尽结,后生便得高才智。@
(二)尔时世尊复依一切住持藏法如来之相。
谓一切有情皆如来藏普贤菩萨自体遍故,一切有情皆金刚藏以金刚藏所灌洒
故,一切有情皆正法藏一切皆随正语转故,一切有情皆妙业藏一切事业加行依故。

∞龙钦饶降巴.1 1-_师心滴如意宝)(索达吉堪布译).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2001年.第79页.
o同上,第457页.
0同上,第72~73页.
o全知麦彭仁波切造论,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上师注疏‘大圆满直指心性注疏・窍诀宝藏库》(索达吉堪布
译).香港: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1997年.第354页.
o‘增一阿含经》卷第一, 东晋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序品第一。‘大正藏》第二册.第550页下
o‘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五百七十八,第十般若理趣分,玄奘译,‘大正藏’第七册.第990页中
321
附录一

(三)彼菩萨信诸如来正真正觉无上菩提,信诸如来于一念中说三世事。信
如来藏不老不死无量无边不生不灭不常不断,信诸佛实际法界一切智一切智人所
知力无所畏。①
(四)舍利弗。甚深义者即是第一义谛,第一义谛者即是众生界,众生界者
即是如来藏,如来藏者即是法身,舍利弗,如我所说法身义者,过于恒沙不离不
脱不断不异,不思议佛法如来功德智慧。@
(五)大慧,我于此义以神力建立,令胜篁夫人及利智满足诸菩萨等宣扬演
说如来藏及识藏名与七识俱生,声闻计着,见人法无我,故胜鬟夫人承佛威神,
说如来境界,非声闻缘觉及外道境界,如来藏识藏,唯佛及余利智依义菩萨智慧
境界。是故汝及余菩萨摩诃萨,于如来藏识藏,当勤修学。@
(六)此说甚深如来之藏,如来藏者,是佛境界,非诸声闻独觉所行,于如
来藏说圣谛义,此如来藏甚深微妙,所说圣谛亦复深妙,难见难了不可分别,非
思量境,一切世间所不能信,唯有如来应正等觉之所能知,若于无量烦恼所缠如
来之藏,不疑惑者,于出一切烦恼之藏。如来法身亦无疑惑……世尊,如来成就
过于恒沙具解脱智不思议法,说名法身,世尊,如是法身不离烦恼,名如来藏,
世尊,如来藏者,即是如来空性之智,如来藏者,一切声闻独觉所未曾见,亦未
曾得。唯佛了知及能作证,世尊,此如来藏空性之智。复有二种,何等为二,谓
空如来藏,所谓离于不解脱智一切烦恼,世尊,不空如来藏,具过恒沙佛解脱智
不思议法,世尊,此二空智诸大声闻,由信能入,世尊,如是一切声闻独觉空性
之智,于四倒境攀缘而转,是故一切声闻独觉,所未曾见亦未曾证,一切苦灭唯
佛现证,坏诸烦恼修苦灭道……如来藏者则不生不死……如来藏者是法界藏,是
法身藏,出世间藏,性清净藏,此本性净,如来藏者如我所解,纵为客尘烦恼所
染,犹是不可思议如来境界。回
(七)是故大慧,菩萨摩诃萨欲得胜法,应净如来藏藏识之名,大慧,若无
如来藏名藏识者则无生灭,然诸凡夫及以圣人悉有生灭,是故一切诸修行者虽见
内境界住现法乐,而不舍于勇猛精进,大慧,此如来藏藏识本性清净,客尘所染
而为不净,一切二乘及诸外道,臆度起见不能现证,如来于此分明现见。回
(八)如来清净藏,亦名无垢智,常住无始终,离四句言说,佛说如来藏,
以为阿赖耶,恶慧不能知,藏即赖耶识,如来清净藏,世间阿赖耶,如金与指环,
展转无差别。@
(九)此经功德出生无量智慧无量善法,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解其义
理为人演说,当知是人于如来藏中得佛功德,不久当证最上菩提,具一切智一切
种智。。
c-t-).本性清净者是自体清净,此自体即是真如,一切众生皆有,以平等
相故,由有此故说一切法为如来藏,离垢清净者,即此真如离烦恼障智障垢已,
由此真如清净故得名为佛。@
(十一)法界是如来藏,一切无别故者,一切众生一切诸佛等无差别,故名

o‘大宝积经》卷第二十八,元魏佛陀扇多译,大乘十法会第九,‘大正藏》第十一册.第151页中
o‘佛说不增不减经》,元魏菩提流支译,‘大正藏》第十六册,第467页上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第四,一切佛语心品之四,宋求那跋陀罗译,‘大正藏》第十六册,第510页中
国‘大宝积经》卷第一百一十九,胜蔓夫人会第四十八.大唐菩提流志译,‘大正藏)第十一册,第677页
o‘大乘入楞伽经》卷第五,乘入楞伽经刹那品第六,大周实叉难陀译,‘大正藏》第十六册,第619页中
・‘大乘密严经》卷下,目识境界品第七,唐地婆诃罗译,‘大正藏》第十六册,第746页中
o‘文殊所说最胜名义经》卷下,宋金总持等译,‘大正藏》第二十册,第819页下
o‘摄大乘论释论》卷第五,应知胜相胜语第二之二,分别章第三之余,世亲菩萨造,隋天胁--t__=藏笈多共
行矩等译,‘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290页中
附录一

为如,得如清净故者,得清净如以为自性,故名如来,以是义故可说一切众生名
为如来藏。①
(十二)萎华中诸佛,众蜂中美蜜,皮袷等中实,粪秽中真金,地中珍宝藏,
诸果子中芽,朽故弊坏衣,缠裹真金像,贫贱丑陋女,怀转轮圣王,焦黑泥模中,
有上妙宝像,众生贪嗔痴,妄想烦恼等,尘劳诸垢中,皆有如来藏。……
华蜂等诸喻,明众生身中,无始世界来,有诸烦恼垢,佛蜜等诸喻,明众生
身中,无始来具足,自性无垢体。……
譬如诸色像,不离于虚空,如是众生身,不离诸佛智,以如是义故,说一切
众生,皆有如来藏,如虚空中色,以性不改变,体本来清净,如真金不变,故说
真如喻。……
不空如来藏,谓无上佛法,不相舍离相,不增减一法,如来无为身,自性本
来净,客尘虚妄染,本来自性空。@

第二十四节普贤法界法界
一、龙钦饶降巴尊者对大圆满法的见解与著作中引用的典籍诠释大圆满法
普贤法界、法界
(一)法界
如梦境和人等于睡眠之状中无动摇,六趣自观之一切法于觉性界中亦无动
摇。纵使清净三身所现之一切法,除了解脱二取之法外,觉性界中无有少分动摇。
《三身相会续》云:有情六道四生处,法界中生界中灭,二取境心差别现,所取
法界能取界,法界体中无二取,三世诸佛之智量,起从法界知法界。无灭所知之
法界,三身相会自现自解脱。@
(二)普贤法界
普贤之界即是觉性自然智空明本净之体,此中死乐苦等显现之时,及其时中
起现之法并无尘许生死苦乐可得,皆是一觉性之体及其游戏化现故,觉性无有生
死苦乐故。如所显现,其体则不可得,皆是法性离作本来清净之显现,是故轮回
显现之时,当下无得,故轮回亦无可成。本性犹如虚空,无有所作勤修故,则法
尽心穷均为平等,那么就住于全无所作,此即为一切之枢要也。觉性之本体中以
无业故,亦超越善恶之边际。若有业者,则成无有自然智之过失。{:普作续》云:
“特于凡有皆相同,业名亦系假安立,若是由业来主宰,此自然智则非有"。若
谓了知显现为苦,彼所显现即是菩提心之游戏,是无生法之所起现,于自然智上
即是非有,如云显现聚散仅是虚空之游戏或妙用,而虚空本体上则无所有。回
二、北传佛经相关内容
在北传佛经大乘佛法中,普贤法界、法界是重要修行解脱见地,举例如下:
(一)普贤菩萨,告善财言,善男子,言礼敬诸佛者,所有尽法界,虚空界,
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数诸佛世尊,我以普贤行愿力故,起深信解。@
(二)于诸有趣,无所染着,觉悟诸法无有我故,调伏众生,心无疲厌,以
大慈悲,为体性故,不趣寂灭摄受众生,了达生死犹如梦故,经一切劫而无热恼,

∞‘大乘庄严经论>卷第三, 菩提品第十,无著菩萨造,大唐波罗颇蜜多罗译,‘大正藏'第三十一册,
第604页下
o‘究竟一乘宝性论>卷第四, 无量烦恼所缠品第六,后魏勒那摩提译。‘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837
上中,838下,840上页
。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15贰
够同上,第104页.
o‘大方广佛华严经:I卷第四十,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般若译,‘大正藏'第十册.第844页中
323
附录一

了知五蕴皆如幻故,现处生死而无疲倦,知诸界处即法界故,于诸境界无有疮疣,
知一切想如阳焰故,入于诸趣不生倒惑,达一切法皆如幻故,入魔境界自在无染,
成就法身净妙体故,一切烦恼不能欺诳,成就一切遍趣行故,于诸生处而得自在。

第二十五节三身自现、自现三身
一、龙钦饶降巴尊者对大圆满法的见解与著作中引用的典籍诠释大圆满法
三身自现、自现三身
(一)三身自现
要在身、智不即不离之法界中证得菩提,则于近边之世间,庄严炬光,法身
不动而证得报身及化身,任运成就二利者,如此方为证得究竟之果位。o
(二)三身自现
我即三身体,无念平等性中住,即是离戏法身体,本性所起生神变,即随欲
生之报身,随悲为利调伏者,是即化身之体性。
又《普明续》云:
如玻璃体本性本清净,无垢通彻清净即法身,虽现地水火风和虚空,不悟则
在心上有相现,现而无性真智妙光显,譬如虚空显现彩虹色,除虚空外非有现似
有,住虚空中与空无分别,法性法身无别虚空中,自起自现自明智妙色,现似有
方无灭而明显,显中无念即是智法身,自体自现报身本成佛,悲心化身二边皆清
净。@
二、北传佛经相关内容
在北传佛经大乘佛法中,三身、三身五智是重要修行解脱见地,举例如下:
(一)云何菩萨了知化身,善男子,如来昔在修行地中,为一切众生,修种
种法,如是修习至修行满,修行力故,得大自在,自在力故,随众生意,随众生
行,随众生界,悉皆了别,不待时,不过时,处相应,时相应,行相应,说法相
应,现种种身,是名化身,善男子,云何菩萨了知应身,谓诸如来,为诸菩萨得
通达故,说于真谛,为令解了生死涅桀是一味故,为除身见众生怖畏欢喜故,为
无边佛法而作本故,如实相应如如如如智,本愿力故,是身得现,具三十二相八
十种好项背圆光,是名应身,善男子,云何菩萨摩诃萨,了知法身,为除诸烦恼
等障,为具诸善法故,唯有如如如如智,是名法身,前二种身,是假名有,此第
三身,是真实有,为前二身而作根本,何以故,离法如如,离无分别智,一切诸
佛无有别法,一切诸佛智慧具足,一切烦恼究竟灭尽,得清净佛地,是故法如如
如如智,摄一切佛法。固
(--)未来一切诸世尊,守护三聚净戒宝,断除三障并习气,当证正等大菩
提,现在十方诸善逝,具修三聚净戒因,永断生死苦轮回,得证三身菩提果。@
佛言,如是如是,真如空性,性空智火,烧灭诸结,平等平等,等觉三地,
妙觉三身,于九识中咬然明净,无有诸影。@
(三)若人怖苦厌生死,求出沈沦趣解脱,舍于轻慢世间等,是名菩萨所行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三十八,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般若译,‘大正藏>第十册.第836页

零龙钦饶降巴‘句义宝藏论广讲'(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435页
・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年.第87页
西‘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二,分别三身品第三,大唐义净译,‘大正藏>第十三册.第408页中
萤‘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第三,报恩品第二之下,大唐般若译,‘大正藏》第三册.第301页上
o‘金刚三昧经》卷第三, 金刚三昧经真性空品第六,北凉失译,‘大正藏》第九册.第370页
324
附录一

道,灭尽无边诸苦已,及彼烦恼诸眷属,究竟安乐无所求,圆满菩提寂静道,所
行六种波罗蜜,三身五智十力等,一切功德悉具足,如是永离无边苦,过去修行
无量劫,为众生故求菩提,一切众善悉皆修,远离诸恶眷属等,恒乐深山寂静处,
远离声色想真空,如是精进不问修,获大丈夫圆满慧。。
(四)阿难,无上菩提摄三身尽,是故名为菩提行处,阿难,何者无上菩提
常住法,而此常住有二种法为作因缘,一者不生不灭,二者无穷无尽,是名菩提
常住法,阿难,何者是无上菩提不共相,不共有二种。一者不可知,若诸凡夫声
闻缘觉不能通达,非其境界,二者不可得,除佛一人余无得者,是不共法有五种,
一者如如理甚深故,二者自在不可动故,三者清净无漏界所摄故,四者一切所知
处无碍故,五者为众生利益事圆满故是名菩提不共相。圆
(五)说诸佛法界清净。次说诸佛三身。偈日。性身及食身,化身合三身,
应知第一身,余二之依止。
释日,一切诸佛有三种身,一者自性身,由转依相故,二者食身,由于大集
众中作法食故,三者化身,由作所化众生利益故,此中应知,自性身为食身化身
依止,由是本故。固
(六)向说佛法身,及一切种智,自在与涅粲,及第一义谛,不可思议法,
应供等功德,唯自身内证,应当如是知,彼三身差别,实法报化等,所谓深快大,
无量功德身,明实体身者,谓诸佛法身,略说五种相,五功德应知,无为无差别,
远离于二边,出离烦恼障,智障三昧障,以离一切垢,故圣人境界,清净光明照,
以法性如是,无量阿僧祗,不可数思议,无等诸功德,到第一彼岸,实法身相应,
以快不可数,非思量境界,及远离习气,无边等佛法,次第不离报,受种种法味,
示现诸妙色,净慈悲习气,无虚妄分别,利益诸众生,自然无休息。回
(七)今说瑜伽师地论者,名义云何,谓一切乘境行果等所有诸法,皆名瑜
伽,一切并有方便善巧相应义故。穷于法界无断尽故,分别三乘功德经中,三乘
果德,名为瑜伽,皆与正理等相应故,赞佛论说三身三德皆是瑜伽,三乘行者,
由闻思等,次第习行如是瑜伽,随分满足,展转调化诸有情故,名瑜伽师,或诸
如来,证瑜伽满,随其所应,持此瑜伽,调化一切圣弟子等,令其次第修正行故,
名瑜伽师,地谓境界,所依所行,或所摄义,是瑜伽师,所行境界故名为地,问
答决择诸法性相,故名为论,欲令证得瑜伽师地,而说此论。@ 一

第=十六节本性(澄明本性、光明本性)
一、龙钦饶降巴尊者对大圆满法的见解与著作中引用的典籍诠释大圆满法一
本性
(一)本性
自觉大界解结大清净,境心所现无障平等要,悉收本性静虑元成中,一切时
间犹如大河流,无修元成真智恒不断,诸法心要自然最初界,达于普贤实义密意
量。@

口‘佛说护国尊者所闯经'卷第二。施护译,‘大正藏》第十二册.第5页
・‘佛说无上依经>卷上,无上依经菩提品第三,梁真谛译,‘大正藏》第十六册.第472页
0‘大乘庄严经论>卷第三,菩提品第十,无著菩萨造,大唐波罗颇蜜多罗译,‘大正藏>第三十一
册.第606页
o‘究竟一乘宝性论>卷第四,究竟一乘宝性论身转清净成菩提品第八,后魏勒那摩提译。‘大正藏》第三
十一册.第842页
・‘瑜伽师地论释》卷第一,最胜狮子等诸菩萨造,玄奘译,‘大正藏>第三十册.第884页上
・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97页
325
附录一

二、北传佛经相关内容
在北传佛经大乘佛法中,本性是重要修行解脱见地,举例如下:
(一)佛子,如大虚空,一切世界于中成坏,而无分别,本性清净,无染无
乱,无碍无厌,非长非短,尽未来劫,持一切刹,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以等
虚空界,广大深心,起大愿风轮,摄诸众生,令离恶道,生诸善趣,悉令安住一
切智地,灭诸烦恼生死苦缚,而无忧喜疲厌之心。①
(二)善现。以有为无为及彼本性真如自性自相。若动若住不可得故。善现。
故说大乘无来无去无住可见譬如虚空。@
(三)复次善男子,菩提清净无垢无有处所,此中何法名为清净,云何无垢
云何复名无有处所,所谓空即清净,无相即是无垢,无愿即无处所,无生即是清
净,无行即是无垢,无起即无处所,诸法本性即是清净,穷究清净即是无垢,本
性光明即无处所,体不可说即是清净,体无分别即是无垢,离言寂默即无处所,
真谛清净法性无垢真实之际即无处所。@
(四)加逆罪相不可思议,何以故?诸法实相不可坏故。如是逆罪亦无本性,
不生天上不堕地狱,亦不入涅粲。何以故?一切业缘皆住实际,不来不去,非因
非果。何以故?法界无边,无前无后故。是故,舍利弗!若见犯重比丘不堕地狱,
清净行者不入涅粲,如是比丘非应供非不应供,非尽漏非不尽漏。何以故?于诸
法中住平等故。@
(五)一切诸佛,同一体性,无浊无翳,无我无我所,非内非外,了境空寂,
不生妄想,无所依无所作,不住诸相,永断分别,本性清净,舍离一切攀缘忆念,
于一切法,常无违诤,住于实际,离欲清净,入真法界,演说无尽。@
(六)若随诸法究竟清净本性常寂妙定所行,非不随顺一切有情种种所乐威
仪所行,是则名为菩萨所行。@
(七)文殊汝当知,一切诸如来,从于本因地,皆以智慧觉,了达于无明,
知彼如空花,即能免流转,又如梦中人,醒时不可得,觉者如虚空,平等不动转,
觉遍十方界,即得成佛道,众幻灭无处,成道亦无得,本性圆满故,菩萨于此中,
能发菩提心,末世诸众生,修此免邪见。o
(八)大乘二种种性,一本性种性,谓无始来依附本识法尔,所得无漏法因,
二谓习所成种性,谓闻法界等流法已,闻所成等熏习所成,具此二性方能悟入。

(九)法性者诸法实相,除心中无明诸结使,以清狰实观得诸法本性,名为
法性,性名真实。@
(十)如来身者,不可喻身,无所喻身,清净无垢离诸染污,自性光明非先

m‘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七十三,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十四,实叉难陀译,‘大正藏》第十册.第398页
o‘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第五十九,初分赞大乘品第十六之四.大唐玄奘译,‘大正藏:}第五册.第
332页中
・‘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卷第四,入如来大悲不思议品第四,大唐般若共牟尼室利译,‘大正藏:}第十九
册.第541页中
・‘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上,粱曼陀罗仙译,‘大正藏>第八册.第728页中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七,佛不思议法品第三十三之二,实叉难陀译,‘大正藏》第十册.第249
页下
o‘说无垢称经》卷第三,闯疾品第五。大唐玄奘译,‘大正藏>第十四册.第570页上
o‘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大唐佛陀多罗译,‘大正藏》第十七册.第913页下
o‘唯识三十论》,世亲菩萨造,大唐玄奘译,‘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6l页上
西‘大智度论》,释习相应品第三之余(卷三十七),圣者龙树造,后秦鸠摩罗什译,‘大正藏》第二十五册.
第334页上
326
附录一

际可观,非后际可观,非现在可观,非种族可观,非色可观,非相可观。①
(十一)自性光明遍一切,本来清净虚空等,是中若法若非法,普观清净悉
欢喜,所有一切极恶者,彼等非佛菩提器,以大舍心平等观,亦为彼等皆摄受。

(十二)善男子心自性光明犹如遍修功行,随作随成,亦如白衣易成染色。
尔时一切如来,以自性光明心智丰盛成所作故为彼菩萨,复说大明,即以如
是自性成就大明,为令发起大菩提心。@

一、龙钦饶降巴尊者对大圆满法的见解与著作中引用的典籍诠释大圆满法
菩提心
(一)菩提心
夫轮涅如幻之根源者,是自性菩提心,本来光明如来藏也。其体空寂而如虚
空,本性光明而如日月,住于大悲现源,似明镜面。如是境界中,身及本智一切
法元成,本智大现。于此界之功德,本来具足,如同虚空界中有日月星辰。觉性
自起续云:“此界自体有如天空,本性自然光明,大悲住于觉性之菁英,为一切
功德之现源。其性名为现轮涅二者之起现根,为无始光明之真实清浮之界幻也。”
又如从此根中出现有隋迷乱之相。④
(二)大圆满。l:普作续》云:啊呀!大萨埋!“菩提心者乃为王中王,普作
则由菩提心来作,菩提心外余外则无作,菩提心者本来无谬误,既是无缪不可谈
真伪,超越因果缘起与勤修,若尚不明作毕离勤行,不但不成勤修能所等,较此
再无更大菩提障,无住无念全无密意故,自然住于无念平等境,本已作毕不起勤
行心,于大乐众随何而安住,此即成就诸法之心要,依此不分自他之义利,一摄
一切皆摄之心要,不观三世佛心亦开朗,不遮有情之心亦显明,啊呀!大萨埋谛
听!普作我已尽作有情利,我已作了余人不需作,观待余人之法非我教,我本圆
满尽作世俗法,本已尽作故不需见修,本来清净不需护本誓,本来一切皆住菩提
地,不需清净持明地十地,无有勤作本来元成故,精勤事业本来不需作,对于自
然智境无分别,无须智性智境上勤求,大乐法身与心为一体,无有前后三世之差
别,圆满具足时处皆一体,一切一故于我皆圆满,大圆满义于我皆圆满,见行事
业本誓地道者,如前所说皆不需勤修,如是不明而作勤修者,则与超越因果义相
违,若是不遇无作大乐义,遂被无明勤修病所执,是故超越因果大圆满,非诸无
根机者所行境,彼应奉行因与果之法。若对大圆满义无根机,陷于因果乘门所引
教,我即本来超越此境界,为乐因果诸无根机者,若说此义即引起增损,设若于
心起增损执着,虽转六世毕竟在轮回。@
二、北传佛经相关文献
在北传佛经大乘佛法中,菩提心是成佛重要关键之一,笔者举例如下:
(一)尔时网明童子菩萨白佛言,世尊,若有菩萨,怖望功德利而发菩提心
者,不得名为发大乘也,何以故,一切诸法无功德利,以无对治处故,世尊,菩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第七,如来不思议品四之一,法护等译,‘大正藏>第十一册.第795页下
o‘佛说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三昧大教王经)卷第七,金刚秘密曼孥罗广大仪轨分第二之=,施护等
译,‘大正藏'第十八册.第364页中
o‘佛说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三味大教王经》卷第一,金刚界大曼孥罗广大仪轨分第一之一,施护等
译,‘大正藏》第十八册.第342页上
面龙钦绕降巴.‘大圆满虚幻休息论妙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年,第4页
。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祥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50"51页
附录一

萨摩诃萨不应为功德利故发菩提心,但为大悲故,为灭众生诸苦恼故,生诸善法
故,解脱诸邪见故,灭除诸病故,舍我所贪着故,不观憎爱故,不没世法故,厌
患有为故,安住涅檠故,发菩提心,世尊,菩萨不应于诸众生求其恩报,亦不应
观作与不作,又于苦乐心不倾动。①
(二)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五根,何等为五,谓信根,精进根、念根、
定根、慧根。何等为信根,若圣弟子于如来发菩提心所得净信心,是名信根,何
等为精进根,于如来发菩提心所起精进方便,是名精进根,何等念根,于如来初
发菩提心所起念根,何等为定根,于如来初发菩提心所起三昧,是名定根,何等
为慧根,于如来初发菩提心所起智慧,是名慧根。@
(三)云何菩萨摩诃萨,得净佛眼,佛告具寿舍利子言,舍利子,诸菩萨摩
诃萨,菩提心无间,入金刚喻定,得一切相智,成就佛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
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等无量无边不可思议殊胜功德,尔时成就
无障无碍解脱佛眼,诸菩萨摩诃萨,由得如是清净佛眼,超过一切声闻独觉智慧
境界,无所不见,无所不闻,无所不觉,无所不识,于一切法见一切相。@
(四)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住,何等为十,所谓大慈住,等心观察一
切众生故,大悲住,不轻未学众生故,大喜住,灭忧恼故,大舍住,有为无为悉
平等故,一切波罗蜜住,菩提心为首故,一切种空住,善解诸法故,无相住,离
生受证不退转故,无愿住,舍受生故,念慧住,忍法成满故,一切法平等住,得
授记法故。④
(五)菩提性相空寂,无证无知,无形无相,云何当有得菩提者,舍利弗语
文殊师利言,佛于法界不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文殊师利言,不也舍利弗,
何以故,世尊即是法界,若以法界证法界者,即是诤论,舍利弗,法界之相即是
菩提,何以故,是法界中无众生相故,一切法空故,一切法空即是菩提,无二无
分别散。@
(六)诸佛正法护持者,身语心业皆清净,戒定慧净亦复然,得解脱智善清
净,诸佛正法护持者,常不舍离菩提心,波罗蜜行不弃捐,而能普摄多善法。@
(七)尔时等行菩萨问文殊师利言,是诸菩萨发菩提心者,为趣何所,答日,
趣于虚空,所以者何,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同虚空故,等行言,云何菩萨名发阿
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答言,若菩萨知一切发非发,一切法非法,一切众生非众
生,是名菩萨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o
(八)复次善男子,菩萨成就十种法能善调伏,何等为十,一者菩提心坚固,
二者所作能净菩提之心,三者密护诸根,四者能趣向正道,五者能荷重担,六者
终无厌倦,七者得于正命利益有情,八者舍离一切矫诈言论,九者永离谄诳,十
者自性质直。@
(九)一切法无生故,菩提不可得菩提名不可得,众生众生名不可得,声闻

∞‘胜思惟梵天所问经卷第四》(元魏菩提流支译)大正藏第十五册第79页.
o‘杂阿含经:}第二十六, 宋求那跋陀罗译,‘大正藏>第二册.第184页上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第八,初分转生品第四之二,玄奘译,‘大正藏》第五册.第44页下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四十一,离世间品第三十三之六.东晋佛驮跋陀罗译,‘大正藏’第九册.第658
页下
o‘大宝积经>第一百一十六,文殊师利说般若会第四十六之二,梁曼陀罗仙译,‘大正藏’第十一册.第
652页中
・‘佛说海意菩萨所闯净印法门经》卷第九,惟净等译,‘大正藏》第十三册.第496页上
o‘思益梵天所问经》卷第三,谈论品第七(丹菩萨无二品第十--).姚秦鸠摩罗什译,‘大正藏》第十五
册.第48页中
o<佛说宝雨经》卷第五,唐达摩流支译,‘大正藏》第十五册.第305页中下
附录一

声闻名不可得,缘觉缘觉名不可得,菩萨菩萨名不可得,佛佛名不可得,行非行
不可得,行非行名不可得,于一切寂静法中而得安住,依一切功德善根而得发出,
是名初发菩提心。①
(十)云何三根本,所谓发菩提心清净心自性空断我见。@
发菩提心者,此菩提心名为无上大乘种子,能与众生甘露解脱。@

第二十八节自性清净
一、龙钦饶降巴尊者对大圆满法的见解与著作中引用的典籍诠释大圆满法
自性清净
(一)自性清净
又《炬光炽燃续》云:“自然显现无断灭,智若穷尽愚昧念,境相本净住真
界,无有分别之觉性,知是不动平等位,又于一切平等界,本来穷尽诸分别,住
于自性清净界,言说文字无二故,又于无外内界中,于大休闲境中住,无有内外
通彻故,无障亦无垢浊者,即是本来大清净,本自趣入净界相。”又<日月吻合
续》云:“已悟本性大圆满,如此串习是为何?为得无求放下义,无修大乐得增
长,现量觉了真如性,此性若谁能相遇,虽具无问罪恶者,修此则可得解脱,肯
定无有可怀疑。’’又《狮子妙力圆满续》云:“真离无有执着之法性,即是诸佛无
二胜密意,无作无勤法性当地净,入于融合静虑法性境。”@
二、北传佛经相关内容
在北传佛经大乘佛法中,自性清净是成佛重要关键之一,笔者举例如下:
(一)菩萨通达般若波罗蜜多,离诸烦恼即得清净,何以故?甚深般若波罗
蜜多自性清净离诸惑故。@
(二)阿难,一切如来在昔因地,知众生界自性清净,为彼客尘烦恼所覆,
然彼毕竟染污不及,是故如来出兴于世,为诸众生说微妙法,除诸垢浊令得解脱。

尔时具寿善现白佛言,世尊,若一切法本性清净,云何菩萨摩诃萨于诸法中
复得清净,佛告善现,如是如是,如汝所说,诸法本来自性清净,是菩萨摩诃萨
于一切法本性净中,精勤修学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如实通达无没无滞,远离一切
烦恼染着故,说菩萨复得清净,复次善现,虽一切法本性清净,而诸异生不知见
觉,是菩萨摩诃萨为欲令彼知见觉故,修行布施波罗蜜多,修行净戒安忍精进静
虑般若波罗蜜多,安住内空,安住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胜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
空无际空散空无变异空本性空白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无性空自性空无
性自性空,安住真如,安住法界法性不虚妄性不变异性平等性离生性法定法住实
际虚空界不思议界。o
(三)我为声闻乘说,此偈意者,谓如来藏义若自性清净意,是如来藏胜一
切法,一切法是如来藏,所作及净信意法,断一切烦恼故,见我界故,若自净信
有如来藏,然后若说若作,得成佛时若说若作,度一切世间如人见影,见如来藏

o‘合部金光明经》卷第三,陀罗尼最净地品第六,隋真谛译,‘大正藏>第十六册.第372页下
o‘佛说法集名数经:’,施护译.‘大正藏'第十七册.第660页中
・‘苏悉地羯罗供养法》卷第二,善无畏集译,‘大正藏>第十八册.第718页上
毋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年.第152~153页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五百六十七,第六分显相品第三,玄奘译,‘大正藏>第七册,第926页
o‘菩萨本生矍论>卷第四, 出家功德缘起第十四,圣勇菩萨等造,宋朝绍德慧询等译.‘大正藏>第三
册,第343页
o‘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三百四十一,初分巧便学品第五十五之五,玄奘译,‘大正藏'第六册,第
749页.
329
附录一

亦复如是,是故说如影随形。回
(四)时具寿善现白佛言,世尊。若一切法本性清净,诸菩萨摩诃萨云何复
于诸佛妙法而得清净,佛告善现,如是如是如汝所说,诸法本来自性清净,是菩
萨摩诃萨于一切法本性净中,精勤修学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如实通达无没无滞,
远离一切烦恼染着,故说菩萨复得清净。复次善现,虽一切法本性清净,愚夫异
生不知见觉,是菩萨摩诃萨为欲令彼知见觉故,修行布施波罗蜜多乃至般若波罗
蜜多,安住内空乃至无性自性空,安住真如乃至不思议界,安住苦集灭道圣谛,
修行四念住乃至八圣道支,修行四静虑四无量四无色定,修行八解脱乃至十遍处,
修行空无相无愿解脱门,修行极喜地乃至法云地,修行五眼六神通。修行佛十力
乃至十八佛不共法,修行无忘失法恒住舍性,修行一切陀罗尼f-j_摩地门。修行
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是菩萨摩诃萨于一切法本性清净如是学时,于佛十力乃
至十八佛不共法及余无量无边佛法皆得清净,不堕声闻独觉等地,于诸有情心行
差别,皆能通达至极彼岸,善巧方便令诸有情证一切法本性清净,证得究竟安乐
涅粲。@
(五)尔时金刚藏菩萨,告解脱月菩萨言,佛子。菩萨摩诃萨,已具足第五
地,欲入第六现前地,当观察十平等法,何等为十,所谓一切法无相故平等,无
体故平等,无生故平等,无成故平等,本来清净故平等,无戏论故平等,无取舍
故平等,寂静故平等。如幻如梦如影如响如水中月如镜中像如焰如化故平等,有
无不二故平等,菩萨如是,观一切法,自性清净,随顺无违,得入第六现前地,
得明利随顺忍,未得无生法忍。@
自性清净,彼即诸法本性自性,一切有为本性皆空,乃至一切善不善法,有
为无为,世出世间亦复如是,菩萨摄受如是胜解,得入解脱解脱智见,及能摄受
普净无垢解脱之处菩提资粮。④
尔时金刚手菩萨大秘密主长子金刚军,持妙宝网覆于佛上,前白佛言,世尊,
菩萨云何能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佛言,善男子,菩萨若能具修十法
即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何等为十,一者常行无碍大慈,二者常起无
倦大悲,三者精进办诸事业,四者善修空三摩地,五者现前通达胜慧,六者于一
切处皆善通达,七者能以妙智清净三世,八者以无碍方便观实业报,九者虽了知
空而植众德本,十者如其所说自性清净而善入圣道,菩萨若具如是十法,即于阿
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
无增无减自性清净真实不可觉普遍等虚空,无色无作出过三世,不苦不乐无
日月星宿,如此修行是修行般若波罗蜜,真实非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非真实
文殊师利,如此修行名修行般若波罗蜜,佛说此祗夜。此法不思议,离于心意识,
一切言语断,是修行般若。@
(六)诸佛如来悉知众生自性清净,客尘烦恼之所覆蔽,不入自性。是故菩
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应作是念:‘我当勇猛勤修精进,为诸众生说是甚深般
若波罗蜜,除其烦恼。一切众生皆有性净,是故于彼勿生下劣,应当尊重。彼即

∞‘央掘魔罗经》卷四。宋求那跋陀罗,‘大正藏'第二册,第540页
o‘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四百五十五,第二分同性品第六十二之一,玄奘译,‘大正藏》第七册,第
299页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三十七,十地品第二十六之四,实叉难陀译,‘大正藏》第十册,第193页.
9<大宝积经》卷第五,第二无边庄严会无上陀罗尼品第一之二,大唐菩提流志译,‘大正藏’第十一册,
第28页
o‘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卷第十七,去来品第二十,惟净等译,‘大正藏》第十一册,第742页
o<文殊师利问经》卷上,般若波罗蜜品第六,梁僧伽婆罗译,‘大正藏》第十四册,第495页
附录一

我师,如法恭敬。’菩萨摩诃萨作如是心,即生般若阁那大悲。①
尔时世尊在大众中,为诸菩萨说一切法自性清净实相般若波罗蜜法门。所谓:
“爱清净位是菩萨位;见清净位是菩萨位:深着清净位是菩萨位:悦乐清净位是
菩萨位:藏清净位是菩萨位:庄严清净位是菩萨位;光明清净位是菩萨位:身清
净位是菩萨位;语清净位是菩萨位;意清净位是菩萨位;色清净位是菩萨位;声
清净位是菩萨位;香清净位是菩萨位;味清净位是菩萨位;触清净位是菩萨位。
何以故?一切法自性清净故。一切法自性清净,即般若波罗蜜清净。@
(七)若信诸法自性清净,离一切戏论诸因缘行,是名圣默然,若依七菩提
分有所说。是名如实说法,若常行舍心无所分别,无增无减,是名圣默然,若依
八圣道有所说是名如实说法,若知诸法相如彼椴喻,不依法行,不依非法行,是
名圣默然。@
(八)一切法相自性清净,所谓一切如来智身,文殊菩萨清净出生。④
(九)若菩萨于一切法不起诸念,了知诸业自性清净,住无所念,是名正念,
若菩萨入一切法自性平等,于所缘相皆悉远离,毕竟观察了不可得,是名正定。

(十)如来藏自性清净,一如来藏无所分别寂静无相,说名如来藏,大慧,
未来现在诸菩萨等,不应执着有我之相,一大慧。我说如来藏者,为诸外道执着
于我,摄取彼故说如来藏,令彼外道离于神我妄想见心执着之处,入三解脱门,
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大慧,以是义故,诸佛如来应正遍知说如来藏,是故
我说有如来藏,不同外道执着神我。@
(十一)如来法身自性清净离一切烦恼障智障习气故名为净,是故说言,唯
如来法身是净波罗蜜,以得寂静第一自在我故,离无我戏论究竟寂静故名为我,
是故说言,唯如来法身是我波罗蜜,以得远离意生阴身因故名为乐。是故说言。
唯如来法身是乐波罗蜜,以世间涅粲平等证故,+故名为常,是故说言,唯如来法
身是常波罗蜜,又复略说有二种法,依此二法如来法身有净波罗蜜应知,何等为
二,一者本来自性清净,以因相故,二者离垢清净,以胜相故。o
(十二)涅檠义别略有四种,一本来自性清净涅粲,谓一切法相真如理,虽
有客染而本性净,具无数量微妙功德,无生无灭湛若虚空,一切有情平等共有,
与一切法不一不异,离一切相一切分别,寻思路绝名言道断,唯真圣者自内所证,
其性本寂故名涅粲,二有余依涅桀,谓即真如出烦恼障,虽有微苦所依未灭,而
障永寂故名涅粲,三无余依涅巢,谓即真如出生死苦,烦恼既尽余依亦灭,众苦
永寂故名涅粲,四无住处涅粲,谓即真如出所知障,大悲般若常所辅翼,由斯不
住生死涅粲利乐有情穷未来际用而常寂故名涅榘。@

第二十九节觉性、本然明觉、本然相续之心
一、龙钦饶降巴尊者对大圆满法的见解与著作中引用的典籍诠释大圆满法
觉性、本然明觉、本然相续之心

∞‘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三,法性品第五,陈月婆首那译,‘大正藏》第八册,第700页
o‘实相般若波罗蜜经》卷上,唐菩提流志译,‘大正藏>第八册,第776页
o‘胜思惟梵天所问经》卷第四,元魏菩提流支译,‘大正藏'第十五册,第83页
o‘文殊所说最胜名义经>卷下,宋金总持等译。‘大正藏’第二十册,第819页
・‘佛说大乘不思议神通境界经》卷下,施护译,‘大正藏>第十七册,第929页中
・‘入楞伽经》卷第三,集一切佛法品第三之二,元魏菩提留支译,‘大正藏'第十六册,第529页
o‘究竟一乘宝性论》卷第三,一切众生有如来藏品第五,后魏勒那摩提译,‘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
830页
・‘成唯识论》卷第十,护法等菩萨造,玄奘译,‘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55页
331
附录一

(一)无为自然元成觉性中,不勤自放广大密意显,超越善恶因果菩提心,
不变法性状中为关键。∞
(二)复欲求觉性自现,但心尚不安定,可以放下,不必勤求自然平等和不
散乱。如虚空中情器世间自现自住自坏自空,于虚空之体中而不倾动,一切法于
觉性界中起,于觉性界中住,于觉性界中解脱,而于觉性空寂通彻之状中不动,
是即熟练于了悟之界,此最为关键。圆
(三)一切法摄于觉性。此觉性菩提心者,自体是空故超出常边,本性是明
显故超出断边,超绝有无是非四边之境,是本自元成之性。初本净,是谓无有得
失转变。《应成续》云:“如是一切之法性,无有所应求取者。亦无少分应放下,
是无皆无所有之法性。”又《狮子妙力圆满续》云:“远离四边诸佛自觉性,出过
有无常断之法身”。又《六界续》云:“自体体性本来净,本性即是本元成”。@
(四)一切法之不越过觉性与觉性之妙用,觉性自体,离绝言思,无有戏论,
是为一切法之根源。无有偏党,不堕边执,本来平等。觉性之妙用中,一切外境
显现都是本色,执以为我故,如对于过去所见妇女在梦中出现,此起现和一切内
能取八聚之心识及心所,由于大悲现门不,把能现执以为我,生起能所二取境相,
这一切亦无实义,虽然显现乃是空色,外内悉无所得,于“无有”之法中,无量
平等,若了悟自性,不要当下去断,即于本位上而得解脱,犹如梦境幻相相似。
‘大鹏续》云:本来则是不堕边执心,轮回恶趣为谁有而现,犹如不实如梦寻香
城,假现不能起实际作用。④
(五)如是当下放下法性空,觉性无变故无动不动,不合不离最胜广大界,
非是文字所诠之境界,般若涌现觉性自起现,虽是多闻而无世务心,了悟无言说
界瑜伽士,无有诠与不诠皆立断,修与所修皆无有得故,沉掉妄念之敌不需除。
此教言犹如树根或许顾虑有盗窃者,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中观根本颂》和
<宝积经》之内亦有。又《俱舍》前书所有之材料等在《普明续》之内亦有。又
‘贤狮子略疏》中有云:“啊呀!种种经论之理趣于《般若二万颂》中皆有也”。

(六)但还要修无修如水相续之静虑,把凡境所现,觉性任运让其舒展,不
作遮止仅知道了,听其自然放松,不用解结办法这是关键。只平等自醒,则空明
均等,相续不断,于无生中现起无灭,于无生界而成解脱,此为转于本觉河流之~
静虑。本然相续之心。@
(七)如如性中不需再修行,本来元成不须再改治
断去心中挂虑和恐怖,应知无求元成是真界
如已成日轮,不需再修习豪光,觉性起时,法身即已成就,不需再以精进勤
修随行,《普作续》云:无住无念全无有所需,无念平等之境自然住,本已成办
不起勤行心,随此大乐在何皆安住,一切诸法心要皆成办。o
(八)若不于现在认知本净之自地,只用平凡之三摩地,则不能从禅天(四
禅)得到解脱,反为所缚,而持取上界之生身。‘耳传底迦续》云:“虽知修持不
知解,如何不似静虑天”。故在内界空明中,觉性则稳住自地,舍身之当下则与

。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44页
。同上,第43页
。同上,第106页
。同上,第7l页
。同上,第40页
雷同上,第97~98页
。同上,第93~94页
332
附录一

法身元成宝合而为一,成为无分别。①
(九)以一自觉普摄诸法者,即无边际现而有之法轮涅无余起现由界观,是
故皆为初起界包罗一切法皆自“觉性之体”中起现故,最初所现即为一觉性所包
罗。《普作续》云:“此无因果之心要,普作一切统领者。”⑦
(十)《觉性自起大续》云:犹如阳焰行于水,不可说为本非有,亦不可说
即是有,超越有无二边故,智者于意不可想,觉性自体本无生,显现本性又不灭,
觉性性相非实有,觉性之果不要改。囝
(十一)修习之相显现法,即是空明觉性相,此性不与它混杂,自然穷尽能
所边,法性自体本清净。显相之法不迷乱,因缘清净自性中,实与非实本清净,
贪着五门境亦净,大种粗分亦清净,显示智净增长境,此即穷尽之法性。又本觉
真空中起动摇故,先应清净粗细大种,我执清净。则智慧空明之觉受成就增长,
最后粗细大种之各各微尘分净化,如雾消散,质碍澄净,于觉性法身本净中达穷
尽地。④
(十二)觉性与大悲周遍
《觉性自起续》云:“觉性无别安住为法身,觉性无灭而明为报身,觉性能
现一切为化身。”@
《第六界续》中说:“一切所之尽皆知,所谓大悲即本智,能知化机之意乐。"
《应声成续》中说:“对彼称为尽所有,由此智知化机心,通晓利他之事业
,亦能了悟法本性。"@
二、北传佛经相关内容
在北传佛经大乘佛法中,觉性的培养是成佛重要关键之一,笔者举例如下:
(一)大王!我常语诸众生:“但断三界无明尽者,即名为佛。’’自性清净,
名本觉性,即是诸佛一切智智;由此得为众生之本,亦是诸佛菩萨行本。o
(二)善现,一切如来应正等觉所有正等觉性,如来性自然觉性,一切智性,
皆不可思议,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为此不可思议事故出现世间。@
(三)普贤菩萨言,佛子,觉本无相无性不可思议无有等等,离诸戏论非离
戏论非言议之所能及,善男子,是故诸佛觉性如是,妙吉祥言,佛子。若佛法非
戏论者,云何佛法作如是说,普贤菩萨告妙吉祥言,佛子,离言说故作如是说,
妙吉祥言,佛子,云何离言说,普贤菩萨言,妙吉祥,智离言说,妙吉祥言,佛
子,智云何知,普贤菩萨言,妙吉祥,谓智无性智非无性。妙吉祥言。佛子。云
何智无性智非无性,应云何说三乘法,普贤菩萨言,妙吉祥,法界离染云何有说。

(四)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愿为我说如来应正等觉自觉性,
令我及诸菩萨摩诃萨而得善巧自悟悟他。@
(五)从于无始来,沈迷诸妄境,戏论而熏习,生于种种心,能取及所取,

o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113页
。同上,第134页
。同上,第55页
。同上。第154页
曲龙钦饶降巴‘句义宝藏论广讲>(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86~87页
。同上,第460页
o‘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三.菩萨行品第三,不空译,‘大正藏'第八册.第836页下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四百四十三.第二分示相品第四十七之=,玄奘译,‘大正藏》第七册.第235
页中
国‘大方广总持宝光明经’卷第一,法天译,‘大正藏》第十册.第885页中
・‘大乘入楞伽经>卷第五,无常品第三之余,大周实又难陀译,‘大正藏'第十六胍第614页下
333
附录一

众生心自性,瓶衣等诸相,离心无所有,一切唯有觉,所觉义皆无,能觉所觉性,
自然如是转,①
(六)我今观此觉性自然非生非灭,远离一切虚妄颠倒。@
(七)复由五觉名为菩萨,一无境觉,觉依他性故,二真义觉,觉真实性故,
三永无觉,觉分别性故,四圆满觉,觉一切境一切种故,五不可得觉,觉三轮清
净故,三轮者,一应觉,谓菩萨境,二依觉,谓菩萨身,三觉性,谓菩萨智,此
三不可得故,名不可得觉。@

一、龙钦饶降巴尊者对大圆满法的见解与著作中引用的典籍诠释大圆满法
无破无立
龙钦饶降巴尊者在《句义宝藏论广讲》提到:“现见验相境界增长时,身如
疼痛所苦之人,无羞愧和爱美之想,此种情景是由风已得入中脉而产生,此为大
圆满无破无立之义已入于全身。又由秘密灌项使其全身清净和由无戏论灌顶所得
智慧依其本规而显现也。其言语犹如疯子涌现自言自语,是从语言清净于自境中
而产生也,此为大圆满不可言说之义入于语之妙光中,故无戏论之义而断于内也。
心如七次中毒之人,失去忆念,是由心解脱于无生界中而产生,此为大圆满无生
自解之证悟。外来入于内心都是戏论,而不是自心本有的智慧也。”④

一、龙钦饶降巴尊者对大圆满法的见解与著作中引用的典籍诠释大圆满法
大悲周遍
(一)大悲周遍
《第六界续》中说:“一切所之尽皆知,所谓大悲即本智,能知化机之意乐。’’
<声应成续》中说:“对彼称为尽所有,由此智知化机心,通晓利他之事业,亦
能了悟法本性。”@
(--)大悲
自性大圆满离作自成之正见即本性之中何者也不成。总而言之,现基不灭之
觉性即是本体空性、自性光明、大悲不灭之法性。@
二、北传佛经相关内容
在北传佛经大乘佛法中,大悲、大悲周遍是重要修行见地,举例如下:
(一)佛以大悲智,自觉觉于他,威德大神通,所说皆如是o
(--)何等为菩萨摩诃萨第八如相回向,佛子,此菩萨摩诃萨,成就念智,
安住不动,离痴正念,直心不动,成就坚固不可坏业,一切智境界得不退转,得
大乘勇猛无畏之心,修习无尽善根,积集胜妙善根,修白净法增长大悲,得正直
宝,常能正念一切诸佛白净法,回向心不退转,乐求菩萨道巧妙方便。@

∞‘大乘密严经》卷中, 妙身生品第=之余,唐地婆诃罗译,‘大正藏》第十六册.第732页上
o‘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二,无常品第三之余,唐般刺蜜帝译,‘大正藏'
第十九册.第112页下
o‘大乘庄严经论》卷第十二,功德品第二十二,无著菩萨造,大唐波罗颇蜜多罗译,‘大正藏’第三十一
册.第656页中
曲龙钦饶降巴.‘旬义宝藏论广讲>(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320"-322页
。同上,第460页.
o龙钦饶降巴.‘上师心滴如意宝》(索达吉堪布译).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2001年.第129-130页
o‘佛说七佛经》,法天译,‘大正藏》第一册.第572页上
o‘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二十,金刚幢菩萨十回向品第二十一之七,东晋佛驮跋陀罗译,‘大正藏》第九
334
附录一

(三)得如帝网诸无等行,常勤利益一切众生,虽于无量烦恼垢中,恒与共
居,而无染着,普于三世众生平等,以无我智,周遍照耀,以大悲藏,增长善根。

(四)世尊云何为菩萨摩诃萨大悲,佛言,善男子,此菩萨摩诃萨大悲者。

(五)彼菩提道通达出生无碍智故,即是大慈,彼菩提道无退转故,即是大
悲。彼菩提道作欢喜故,即是大喜,彼菩提道随入真实故,即是大舍。@
(六)善男子,为诸众生除无利益,是名大慈,欲与众生无量利乐,是名大
悲,于诸众生心生欢喜,是名大喜,无所拥护名为大舍,若不见我法相己身,见
一切法平等无二,是名大舍,自舍[已>己】乐施与他人,是名大舍,善男子,唯
四无量能令菩萨增长具足六波罗蜜。其余诸行不必能尔,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先
得世间四无量心,然后乃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④
(七)此实相法是真甘露味,佛说实相有三种,若得诸法实相,灭诸烦恼,
名为声闻法,若生大悲发无上心,名为大乘,若佛不出世,无有佛法时,辟支佛
因远离生智,若佛度众生已,入无余涅粲,遗法灭尽,先世若有应得道者,少观
厌离因缘,独入山林远离愦闹得道,名辟支佛。@

第三十=节五身、五身五智
一、龙钦饶降巴尊者对大圆满法的见解与著作中引用的典籍诠释大圆满法
五身五智
(一)五身五智
于果中解脱之理:以水晶光融入本身中安住之比喻来直指内明遍知智慧身智
无离无合不明而明之本性。即以五色光融入本身来表示具足五身五智;以白光融
入本身来表示具有大悲不灭之现相;以水晶透明来表示本净智慧法身。中观承认
不住智慧,大圆满承认本净中无有智慧,这仅仅是外现中无有之密意,实际上如
果无有智慧,则法身中不能显现色身的过失,因此堕于断边。所以说,虽然彻底
清净了迷乱,但自本性中不灭而现二身,五光与白光融合分为大圆镜智,从中出
现报身显现与其余四智。以水晶来比喻本来清净之法身,如水晶之内明五光依阳
光之缘而显现外明五光。同样。依所化众生之缘,法身中的内明大圆镜智显现外
明具五决定报身,以从五光中显现白光等之比喻表示自报身中示现化身,即是从
法界中以所现智慧利益众生之理。化身示现涅粲时融入报身,报身融入法身,即
称为佛陀示现涅榘。以水晶光内收而认识本性,未区分前后时本基与其本体虽然
无有差别,但以觉悟未觉悟之差别而依妙慧得解脱,之后内明融入本基中时于一
切智身中成佛故称遍知。任何不定时之本基中皆可称为解脱时之基与自然本性身
无二无别,与本来清净之二身融为一体,犹如盐溶入水中一般不可分割,与本性
身融为一体从而恒时安住于内明身智无离无合之密意中。从中显现报身与化身时
本性身无有动摇。如《:宝性论》云:“由从法身不动中,依靠种种幻化性,真实

册.第524页
毋‘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十四,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般若译,‘大正藏'第十册.第72.5页
o‘大方广总持宝光明经’卷第二,法天译,‘大正藏》第十册.第892页上
・‘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卷第六,菩提道品第六,惟净等译,‘大正藏>第十一册.第716页上.
o‘大般涅檠经>卷第十四,梵行品第二十之一,宋代慧严等依泥洹经加之,‘大正藏>第十二册.第696
页中
o‘中论>卷第三, 中论观业品第十七(_---十三偈),龙树菩萨造,梵志青目释,姚秦鸠摩罗什译, 大
正藏》第三十册.第25页中
335
附录一

示现为投生,自兜率天而降临。”自己对此等之理并非只是笼络略知而是极为明
确后,当为他人宣说。如果真正通达了此理,则以证悟金刚藏乘之究竟密意,即
生便可摆脱轮回,从自身获得解脱,现前菩提果而成佛。(笔者注:轮涅无二自
然本智)
以此法理日轮光明藏,愿诸众生自解于本地,依靠无离无合之身智,任运自
成自他之二利。∞
(二)《灵骨炽燃续》中说:“法身身密谁串修,他人所见境界中,谁亦不能
见其身,瑜伽自己任游戏,不求自得之禅定,自己相续自然生,全无思虑之心力,
能普现于瑜伽心,如此出现之士夫,则能见到法身境,见此则能全收入,于诸佛
之身密境,谁若串习受用身,已得信念之表相。如此获得觉受人,能用大受用看
法,受用五身和五智,具有如此表相者,乃为有缘瑜伽士。既于明点空炬光,无
有功用而显现,凡皆身密相所显,如是渐次能见者,即是见到报身根。”@
(三)在《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第十三品任运之果中提到五身五智:
1、不变金刚身:
“不缘法性无迁变,自性本来清净分,称为不变金刚身,究竟基界尽法性。’’
《智网续》中云:“法界清净金刚身,不变不灭离思维。"
2、现前菩提身:
“自性客障二清净,获证遍知法理海,究竟断证之功德,衡量力等究竟分,
立名现前菩提身,究竟不共德现基。”《智网续》中云:“远离垢故称为正,增上
功德名为觉,是故称为菩提性,无二相融双运故,称为现前菩提身。”
3、寂灭法身:
三身寂灭之法身是指微妙智慧身与智慧藏,如月亮隐没于虚空中之分而安住
于离边法界的本性中。
4、圆满报身:
所宣说的任运自成四身中的报身是从如虚空般的内明法界中自现的。
“本性自现受用身,处时本师眷圆满。"
“基圆无变时不定,三时无时普贤时,平等圆满大法性,自性本来清净性。’’
5、化身:
“报身刹中所化界,能化导师次第现,自性调众种种身,以三化身利有情。一
“自性化身之本师,密严现喜具德刹,莲积成事五世界,大日如来不动佛,
此等五部佛身相,具足相好光灿灿,显现寂猛无量相,任运成办众二利。"
6、五智:
“报身各有五五智,法界性智大圆镜,平等性智妙观察,成所作智此五智,
各具附属四四智,一切平等一味性。一
(1)法界性智不动摇,远离二取戏论边。
(2)大圆镜智诸智圆,即是明空之现基。
(3)平等性智诸法同,轮涅无二大圆满。
(4)妙观察智于所知,如所尽所不杂见。
(5)成所作智圆事业,于诸所知恒无碍。@
(四)、五身五智

。龙钦饶降巴‘上师心滴如意宝》(索达吉堪布译).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2001年.第292~294页
∞龙钦饶降巴‘句义宝藏论广讲》(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350""351页
圆龙钦饶降巴.‘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索达吉堪布译).香港:佛教慈葱服务中心,2001年.第806~826

336
附录一

1、五身
觉性智本住五身者。即为觉性智由自境法性行相中本来元成妙色之所显现,
故现毗卢遮那佛身;觉性智如金刚般坚固不变,故现不动佛身;觉性智本来就有
光明之功德,在实修时验相显现增长之相,故现宝生佛身;觉性本光无量无边,
故现无量寿佛身;觉性本来就是佛,就修彼义,任运成就二利,故现不空成就佛
身。
如是觉性从本即具五身,而众生现在则显现五蕴。
如《觉性自起续》云:“解脱之蕴即佛身。”《秘密藏续》云:“金刚蕴之诸分
支,称为圆满之五佛。"《甘露现生续》云:“色蕴则为毗卢佛,受蕴即是宝生佛,
想蕴即是无量佛,行蕴即是不空佛,识蕴即是阿朗佛。’’①
2、五智
觉性本住有五智。即此觉性本身则能明现诸法共相和别相,明现本身影像,
犹如大圆镜智;觉性本身无善恶、大小之异,如虚空,与摩尼宝平等,故为平等
性智;觉性具有对诸法与根之差异能明辨不紊,故为妙观察智;觉性本身无所障
碍而本自解脱,故为成所作智:觉性本身远离一切戏边,故为法界智。如是觉性
本来具有五智,而现在则显现为五烦恼。
如《狮子妙力圆满续》所云:“五烦恼有五智慧。”《珍宝聚积续》云:“我想
束缚五烦恼,本来觉性自现故,本来智慧而不知。”《大乐嬉摩摩格续》云:“愚
痴即是法界智,嗔怒即是大圆智,傲慢即为平等智,贪欲为妙观察智,嫉妒为成
所作智。一圆
=、北传佛经相关内容
在北传佛经大乘佛法中,五身、五身五智是重要修行见地,举例如下:
(一)法王法自在,宣说最胜道,成就诸义利,离诸分别相,分别界无尽,
显微妙法界,具福修福聚,智慧出大智,正智了无有,修集二资粮,常普胜相应,
禅定意微妙,示身相不动,三身胜根本,正觉五身性,周遍五智性,五佛妙宝冠,
五眼净无着,增长诸正觉,最胜诸佛子,智不生三有,法能断轮回,金刚一实性,
生作有情主,虚空自然生,大慧大智火,大光而遍照,智光大炽盛,世灯大智炬,
大威大光明。@
(二)诸常见中胜禅定,誓修静虑是智王,自解各各皆不动,最上胜者持三
身,具足正觉五身性,遍主五种智自性,首冠庄严五觉性,持五种眼离执着,令
诸正觉皆增长,正觉尊子胜微妙,胜智出有出生处,出现法中离三有,独一坚固
金刚性,初生已作有情主,现空性中自超出,胜智妙智如大火,以大光明遍照耀,
以智慧明令显现,是有情灯智慧炬,具大威势显光明。④
(三)舍于轻慢世间等,是名菩萨所行道,灭尽无边诸苦已,及彼烦恼诸眷
属,究竟安乐无所求,圆满菩提寂静道,所行六种波罗蜜,三身五智十力等,一
切功德悉具足,如是永离无边苦,过去修行无量劫,为众生故求菩提,一切众善
悉皆修,远离诸恶眷属等,恒乐深山寂静处,远离声色想真空,如是精进不问修,
获大丈夫圆满慧。@
附录一

一、龙钦饶降巴尊者对大圆满法的见解与著作中引用的典籍诠释大圆满法
四光脉
如是内色从脉中如放射般外现,由此外现则为炬光之本光,由心脏之光明而
出有光脉四门,即“噶底大金脉”、“晶管脉”“白绢线脉”和“空自解脱脉”。①

二、四光脉的修持
大圆满法在基础修行的过程中,依然以西藏密宗共有的三脉四轮为依据,但
涉入正行后,它另有四大特殊脉道为光明安住的处所,其中存在着诸多明点,则
要依靠独特的四条脉道进行修持,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晶管脉。
(一)晶管脉
l、又称远通水光脉,连接心和眼,是显现起无数金刚链的光明所依之处。
密宗认为人体遍布无数脉道,但大圆满法脱噶修行则着重应用其中心轮八瓣
脉的系统,心轮有八瓣,每瓣各自再发出三脉,一共二十四脉,分别走向身体不
同地方。以上的四条脉道,就多和心轮相连。
脱噶观光主要通过以上四脉中的晶管脉来实现。晶管脉由心开始,一直通向
眼根,晶莹透彻,就好似水晶管,故名晶管脉。晶管脉中存在六种光明,能远射,
所以又称远通水光脉。晶管脉连接着心脏,大圆满法认为,在心脏(肉团心)中
央有具足光明的光明脉,像放光一样照明一切细脉,这就是本觉智慧(或称内证
智、自然智、心性等等)的隐藏之处。而晶管脉就是智能光明显现的通道,通过
它,能够看见三身境界。凡人通过视力只能看到色尘(即物质世界),因而颠倒
轮回;而修行者则能通过与眼相连得光明通道发现法性,这就是修行者的特别之
处。⑦
2、晶管脉可以叫做“悲智脉”或译为“噶底脉”(Kati)此脉连接双眼位
于胸窝。由脉发光通于双目,成为“白柔脉光”。俱生智即住于脉内。此智开发,
即有清净自显现生起,此实为清净觉性于自然智心光明中自显现。有时亦将此清
净自显现称为“日月坛城",视为涅粲界自显现。
《大圆满广大日轮续》云:“心眼相连有脉道,极秘密脉如水晶。"此即说
悲智脉与白柔脉光。
故由悲智脉连通双目凝视虚空,即可得心性自显现。此为修持要诀。@
(二)迦底大金脉
它位于中脉中间,与心脏中央相连,呈蓝色,有根本明点光布满其中。
(三)白丝线脉
它依附于迦底大金脉向上自通梵穴(头顶顶端),其中分布有运转明点,是
修转识法(如破瓦法、开顶法等)的重要通道。
(四)细旋脉
它位于脐、心、喉、项四轮之中,其中有顶上明点。固

第三十四节唯一
一、龙钦饶降巴尊者对大圆满法的见解与著作中引用的典籍诠释大圆满法
唯一
(一)唯一

。龙钦饶降巴.‘旬义宝藏论广讲'(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120"--122页
。洛桑杰嘉措.‘图解大圆满》.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第106页
国事业洲尊者.‘六中有自解脱导引>(谈锡永翻译).青海:青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79~80页
。洛桑杰嘉措.《图解大圆满》.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第106页
338
附录一

复次宣说唯一之本性,唯一觉性一切诸法根,种种显现于一中不动,说为唯
一根本自然智,犹如一摩尼中火与水,以个别缘而有不同见,本是一根如净琉璃
宝,一本觉中起现轮涅二,唯一根本胜义菩提心,明与无明唯幻化差别。①
(二)唯一
譬如黄金其体虽一,以作佛像则赞稀有,以作严饰环则为美好,以作痰溺之
器则秽浊。而其体性唯是一黄金界,清净为佛,不净为众生,所谓业与习气纵如
何显现,然皆是心之分位各别安立之假名而已,而菩提心及作用唯是一界故,于
菩提心中全无胜劣可得。《普作续》云:佛与有情诸业与习气,除菩提心外别无
余法。圆
(三)唯一
菩提心者如太虚空寂,无有忆念寻思修中胜,自己本性不动无修治,如如实
性所在胜义心,诠表唯一佛陀离一切,唯一正见远离戏论边,唯一观修远离念虑
边。唯一正行远离勤修边,唯一正果远离取舍边。@
(四)唯一 一-

《珍宝镶嵌续》云:“自己心脏之坛城,唯一明点本自圆,本来即住大圆义,
秘密义是圆觉性,明点空寂之炬光,自然界光此二者,远离空与不空边。无有功
用现实住,为境界圆故自住。"@
二、北传佛经相关内容
在北传佛经大乘佛法中,唯一是重要修行解脱见地,举例如下:
(一)佛言,如是以一切法本性唯一,能证所证不可得故,善现当知。诸法
一性即是无性,诸法无性即是一性,如是诸法一性无性是本实性,此本实性无造
无作,善现,若菩萨摩诃萨,能如实知诸所有法一性无性无造无作,则能远离一
切执着。@
(二)“又复,一切坚固相应者,谓一切法自性坚固,原始至终唯一真智,
自性坚固自体无别故。@
(三)一切佛刹中,一切如来所,如是遍法界,悉见真实体,十方广大刹,
亿劫勤修行,能游正遍知,一切诸法海,唯一坚密身,一切尘中见,无生亦无相,
普现于诸国。o
(四)法无差别文字分别,是名神变,法无所行说有修行,是名神变,法无
来去说有来去,是名神变,于一道证建立诸果,是名神变,于一味法分别三乘,
是名神变,一切诸佛唯是一佛,说无量佛是名神变,一切佛土唯一佛土,说无量
土是名神变,无量众生即一众生,说无量众生是名神变,一切佛法唯一佛法,说
无量法是名神变,法不可示显示诸法,是名神变,法无所得修习作证,是名神变。

(五)有分别者,谓于正道而能求进,无分别者,观诸神变犹如虚空,有分
别者,谓于定门而能积集,无分别者,谓住奢摩他而唯一境,有分别者,谓于毗
钵舍那而有积集,无分别者,谓善入法性,有分别者,善能入解诸因缘法,无分

母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116页
。同上。第89页
。同上,第131页
国同上,第170页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四百三十六,第二分清净品第四十,玄奘译,‘大正藏)第七册.第196页中.
・<佛说最上根本大乐金刚不空三昧大教王经》卷第六,一切如来大三昧曼孥罗仪轨分第二十二,法贤译,
‘大正藏》第八册.第819页中
o‘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六,如来现相品第二,实叉难陀奉制译,‘大正藏'第十册.第3I页下.
・‘大宝积经)卷第八十六,大神变会第二十二之一i大唐菩提流志译,‘大正藏》第十一册.第493页下
339
附录一

别者,谓善能了知非因缘法。①
(六)智者常精进,修行为福慧,智海得增满,得成诸佛海,修禅及般若,
得离诸烦恼,不分别三界,得住于如如,智者修禅智,出世住实际,不染于诸法,
离一切分别,不分别诸法,不见有众生,诸唯一相,得见佛境界,无量菩萨众,
安住此法性,不恼于汝等,以住圣般若,如来于汝等,容恕不为恼。@
(七)诸佛如来不生不灭寂静不二,离垢法身故,以唯一法身究竟清净处故。

第三十五节六灯、四灯
一、龙钦饶降巴尊者对大圆满法的见解与著作中引用的典籍诠释大圆满法・
四灯
《声应成续》云:“远境水灯者,显现智慧门。’’眼脉之根部连接心间与脐部。
从心间连到颈部,从颈部右绕到天灵盖,分出四脉瓣,从能显现根境的每一脉瓣
尖端又分出五脉瓣,分别作为五门之所依,称为净根功过脉,其上端粗大、根部
微细如野黄牛角般的两支进入眼珠的两个明点中,黑白分明,如水一般清澈透明,
所以称为远镜水灯。依之可显现如孔雀屏羽般(笔者注:圆圈状)的明点空灯,
彼之现相即出现如那弱(~)状的法界净灯,彼之妙力中出现众多慧力的自然慧
灯(本觉智光)。水晶管脉实际上是光脉,净根脉是形如胡麻花的眼根所依脉。
眼中真实觉性向外观,外境一切色法显现向内现,二者无障明现故。④(笔者注:
另一说法“肉团心光、白柔脉光、远通水光、界清净光、明点空光、本觉智光。"
共六灯。)
二、北传佛经无相关内容

第三十六节消融
一、龙钦饶降巴尊者对大圆满法的见解与著作中引用的典籍诠释大圆满法
消融.
要言之,无论作何修持,都须我执自然消融,及能清净法身境界之妄念。能
如是善巧修持,即能除道上妄心。@
二、北传佛经相关内容
在北传佛经大乘佛法中,消融是重要修行解脱见地,举例如下:
(一)心已定者令得解脱,开悟时者,谓教授彼令于境界得悟入时,彼得成
熟者,彼于境界已得成熟,言成熟者,谓所治障消融溃散如痈已熟,或能对治成
满可用如食已熟。@
(二)是慧真解,断除诸见烦恼障碍诸覆盖故,是慧定愿,悉能满足本所求
故,是慧消融,能除烦恼诸焦热故,是慧悦豫,不断法乐故,是慧正念,了所缘
义故。o

o‘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第二十七,精进波罗蜜多品第九之三,法护等译,‘大正藏)第十一册.第
852页上
o‘大方等大集经>卷第五十一,月藏分第十四诸恶鬼神得敬信品第八之=,高齐那连提耶舍译,‘大正藏>
第十三册.第34l页上
曲‘究竟一乘宝性论'卷第二, 竟一乘宝性论僧宝品第四,后魏勒那摩提译,‘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
826页中
旬龙钦饶降巴.‘上师心滴如意宝》(索达吉堪布译).香港: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2001年.第164页.
o龙钦饶降巴.‘四法宝鬟》(谈锡永导读).台北:全佛文化.1999年.第161~163页
o‘摄大乘论释》卷第七,彼入因果分第五,无性菩萨造,玄奘译,‘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420页上
o<大方等大集经》卷第二十八,无尽意菩萨品第十二之二,宋智严共宝云译,‘大正藏》第十三册.第199
附录一

(三)念念融诸习,身倚及心倚,圆明与见相,满净诸法身,释日,五功德
者,一者融习,二者身倚,三者心倚,四者圆明,五者见相,融习者,一一刹那
消融一切习气聚故,身倚者,修习轻安遍满身故,心倚亦尔,圆明者,圆解一切
种空离分数故,见相者,见无分别相为后清净因故,满净诸法身者,为满为净一
切种法身,常作如是五因故,问何时满何时净,答十地时满,佛地时净,此中应
知五种功德,前三是奢摩他分,后二是毗钵舍那分。∞
(四)修此诸地云何可见,谓诸菩萨于地地中修奢摩他毗钵舍那,由五相修,
何等为五,谓集总修,无相修,无功用修,炽盛修,无喜足修,如是五修令诸菩
萨成办五果,谓念念中销融一切惫重,依止离种种想,得法苑乐能正了知周遍无
量无分限相,大法光明顺清净分,无所分别无相现行,为令法身圆满成办,能正
摄受后后胜因。@

一、龙钦饶降巴尊者对大圆满法的见解与著作中引用的典籍诠释大圆满法
自现,请参考第二章第八节
二、北传佛经相关内容
我即问文殊师利:仁者!三月为所在耶,周旋所奏乎,文殊师利日,唯迦叶,
吾在此舍卫城,于和悦王宫采女中,及诸淫女小儿之中三月……佛言,文殊师利,
仁者自现境界神通变化,无令迦叶起乱意向仁者,于是文殊师利,有三昧名曰现
一切佛及国土,应时以是定意正受,文殊师利适三昧已,寻见十方恒沙世界,各
各悉有摩诃迦叶……文殊师利尽夏三月,而静不现潜去止宿藏匿之室,故挝捷欲
逐出之,时佛从身皆放大光,通焰十方,谓我言:迦叶,汝且观十方,应时视十
方无央数不可计世界,自现其身年老,往十方佛边而挝捷,欲逐出文殊师利。复
祝诸佛边,各有文殊师利住。佛告我言:大迦叶!汝欲逐出何文殊师利?欲出十
方无央数不可计佛边文殊师利耶?欲逐此文殊师利乎?……自归文殊师利乃得
脱耳。@

第三十八节四相(四种光明相)
一、龙钦饶降巴尊者对大圆满法的见解与著作中引用的典籍诠释大圆满法
四相

(一)法性
有法法性此二种,有法当观幻八喻,
法性当修虚空性,真如中住现智慧。④
二、法王如意膏晋美彭措在。文殊静修大圆满——手中赐佛一—文中说脱
噶四相
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在“文殊静修大圆满——手中赐佛"一文中说脱噶四相:
为了现量见到非以伺察意安立的觉性光明密意,要修脱噶法门。修行时,身要:
依三坐式任何一种;语要:禁语,口中缓慢呼吸;心要:依彻却直定自然慧灯;
境要:无云晴空及日月明灯等;门要:上视、平视、垂视;显现要:如此而修便


m‘大乘庄严经论’卷第七,教授品第十五,无著菩萨造,大唐波罗颇蜜多罗译,‘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
625页上
。‘摄大乘论释'卷第七,彼入因果分第五,无性菩萨造,玄奘译,<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424页下
・‘佛筑文殊师利现寅藏缝'卷下, 西晋竺法护译,<大正藏》第十四册.第460页上
。龙钦饶降巴.‘大圆满心性休息》(索达吉堪布译).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2001年.第784页
341
附录一

会现前法界净灯、明点空灯与觉性金刚链。法界净灯即具有五光辐的蓝色周边法
界。明点空灯即内外多层五光圆形明点中央。觉相金刚链即如水晶珠严饰的金线
般。显现此等现相时令其稳固、毫不动摇,将自己的呼吸、眼识、意识三者都融
入此境界中,专注于此,无有任何伺察意相状分别识聚长久修习,从而可明显地
见到法界净灯、明点空灯与觉性金刚链,即是法性现量相;彼等显现愈加明显、
愈加稳固、愈加圆满并出现无量光芒,即是觉受增上相;法界净灯显现清净刹土,
明点空灯圆满为无量殿,觉性金刚链成熟为佛像,所现前的全部是清净现相,即
是觉性如量相;身智等无边有法的一切显现均入于法性童子瓶佛身界中,获得不
现一切的坚地,即是法性尽地。
之后再所化刹土中显现的一切庄严三身均是善愿聚合而产生的无欺白果。①
三、北传佛经相关内容
(一)法性中无有相,智者通达无相是法性,法性中无分别相,无相无分别
故,说名法性,法性中无有住处,无处无起无住无依止,是法性从本已来不生故,
是法性无有生者,何以故,法性中无性故,又法性不以合故有,无合无散,无作
无决定,名为法性,菩萨摩诃萨观择法性如是,所谓无性是法性。国
(二)菩萨修空,亦复如是,以修空故见一切法性皆空寂,固
(三)我何夜成道,何等夜涅粲,于此二中间,我都无所说,内身证法性,
我依如是说,十方佛及我,诸法无差别。④
(四)法性相者,谓诸法中圆成实自性。@
(五)一切众生界,不离诸佛智,以彼净无垢,性体不二故,依一切诸佛,
平等法性身,知一切众生,皆有如来藏。@

国全知麦彭仁波切造论,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上师注疏‘大圆满直指心性注疏・窍诀宝藏库》(索达吉堪布
译).香港: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1997年.第389~390页
曲‘持世经》卷第二,持世经十八性品第三,姚秦鸠摩罗什译,‘大正藏》第十四册,第652页
誊‘大般涅粲经卷》卷第二十六,
第521页
o‘入楞伽经》卷第五,佛心品
o‘显扬圣教论》卷第一,摄事
o《究竟一乘宝性论》卷第一,
813页
附录一

<大圆满心性休息>中引用北传佛经与藏译佛经研.含密续)
(第二章前言提到部分)

龙钦饶降巴尊者在其著作《大圆满心性休息》①中引用了诸多北传佛经与藏
译佛经,各经论在本书(《大圆满心性休息》)中所引用页码如下:
《入菩萨行论》(105、106、110、111、116、120、137、139、140、143、149、
150,157,286,了13,365,368,373,404,405,407,408,410,41,,

412,413,422,427,432,433,435,437,446,448,449,45j,454,

455、456、458、459、460、461、463、464、465、467、468、469、471、

484,500-503,506,508,513.516,5,8,537,555,667,704、730,744I

752、753)、

《宝性论》(95、224、252、253、255、257、261、264、267、271、336、339、
341、342、521、524、580、672、721、739、761、797、798、802、803、

807—809、814、823、824、828、835、837、843、846.848、851)、
《现观庄严论》(95、108、255、272、279、296、335、345、346、347、 348、

349、351、352、354、358、367、374、375、376、394、397、398、415、

417,419,423,441,495,672,749,757,758,763.765,803,824,843,

844)、
{:经观庄严论》(《大乘庄严经论》)(454、446、481、482、489-493、497.500、
509、522、523、526、528、555、556、731、754、756、757、784、801、

803、825、826、827、845)、
《华严经》(98、109、119、214、293、297、298、345、362、404、406、408、
434l 446,469,658,676,689,695,72J、767,791,799,839),

‘中品般若经》(104、207、246、278、344、361、383、385、417440、462、688、
689、748、756、790、840、841)、
《毗奈耶经》(108、128、143、152、165、188、201、212、245、294、318、332、
361、362、378、431)、
<宝矍论》(116、137、156、164、218、243、246、249、250、279、282、283、
287、346、347、一383、384、450、471、483、496、512、810)、
<三摩地王经》(97、112、133、284、384、387、460、477、519、525、546、
554、686、694、730、772)、

<根本慧论》(《中论》、《中观论》)(530、533、541、543、544、546、553、554、
662、693)、

<大宝积经》(118、165、209、227、241、317、359、368、412、461、468、476、
488,497,556,657,663,703,735,765,773,792,846),

<念住经》(120、178、180、181、184,--187、218、233、285)、
《俱舍论》(107、120、194、200、239、376、540、544、551、650)、
<圣妙吉祥真实名经》(253、560、568、577、688、814、821)、
<月灯经》(《圣者月灯经》)(369、410、464、465、773、774)、
<普贤行愿品》(430、434、435、437、438、439、440、471)、
<圣等持经》(650、654、657、706、71 1、732、734、773)、
<楞伽经》(117、247、522、546、547、661、672、718)、

咙钦绕降巴.‘大圆满心性休息'(索达吉堪布译).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2001年.
343
附录一

《入中论》(107、425、541、747、798、828)、
《教王经》(125、139、155、408、467)、
《白莲花经》(136、217、247、363、464、465)、
《瑜伽师地论》(177、372、423、494、522、523)、
《现观庄严论释》(225、226、312、416、758)、
《般若广释》(《般若八千颂广释》)(249、344、423、758)、
《弥勒请问经》(252、294、403、407、420、539、658)、
《十方广大解脱经》(333、385、430、437、486)、
《宝箧庄严经》(407、418、434、450、515、677)、
《解深密经》(527、538、650、660、675、705)、
《如来藏经》(252、262、275、317、438)、
《涅粲经》(112、254、263、327、33l、366)、
《般若八千颂》(241、252、279、385、390)、
《般若摄颂》(437、44l、522、555)、
《辩中边论》(107、345、350、761)、 ‘4

《百业经》(《百喻经》)(217、312、457、834)、
《般若二万颂》(249、378、414、415)、
《业分辨经》(156、180、217、438)、
《宝云经》(557、651、704、758)、
《广大游舞经》(96、106、129、142)、
《般若摄颂》(326、463、464、790)、
《密严庄严经》(《密严经》)(236、799、801)、《菩萨戒二十颂》(471、474、475)、
《五次第论》(107、539、589)、《中观四百论》(95、467、738)、《定量论》(108、
712)、(--谛论》(107、534、804)、《赞心金刚经》(108、165、260)、《花丛经》
(110)、《顶宝龙王请问经》(111、319、460)、《妙臂经》(‘妙臂请问经》)(287、
449、755)、《幻师善贤请问经》(《幻师妙贤请问经》)(289、440、793)、<胜幢
经》(332、333、367)、《护境眷请问经》(《圣境眷请问经》)(466、468、733)、
《菩提道炬论》(333、418、520)、《宣说菩提道品经》(752、762、767)、《现观
庄严论略释》(524、756、827)、《虚空宝经》(111、112、672)、《大般涅椠经》
(252、258)、《佛分别律》(1 15、121)、《《德施请问经》(139、410)、《殊胜金
光经》(《金光明经》)(223、803)、《心经》(267、663)、‘本生传》(284、466)、
《中观宝灯论》(286、423)、《无垢虚空经》(300、367)、《三次第论》(308、309)、
《般若八万颂》(318、382)、《大毗婆沙论》(327、328)、《道次第论》(356、618)、
《圣大涅粲经》(363、420)、《耳饰经》(363、845)、《集经论》(754、759)、<日
藏经》(328、367)、《莲花顶经》(395、396)、《六十正理论》(399、534)、《:菩
萨契经》(403、409、716)、《弥勒传》(404、405)、《梵天请问经》(407、467)、
《大密善巧方便经》(422、846)、《文殊刹土庄严功德经》(426、441)、《佛地经》
(826、827)、《广戒经》(438、452)、《虚空藏经》(473、732)、《法王经》(486、
674)、《赞不可思议中观论》(525)、《宣说胜慧无尽经》(525)、《父子相会经》
(531)、《回诤论》(534)、《炯祥请问经》(535、686)、《罗喉罗赞般若经》(536)、
《菩提心释》(538)、《释量论》(540)、《毁迷论》(540)、《集智藏论》(540)、
《金刚经》(542)、《花鬟论》(468)、《赞无边功德颂》(468)、《圣者持世请问授
记经》(491)、《具光经》(494)、《别解脱经》(510)、《入诸佛行境经》(513)、
《三聚经》(469)、《宣说诸圣法无生大乘经》(484)、《趋入胜义经》(486)、《稻
附录一

秆经》(551)、《圣铠庄严经》(556)、<三相灯论》(561)、《圣宝源经》(649)、
《莲花游舞经》(651)、《观音禁行经》(655)、《明句论》(661)、《净业经》662、
《不恼龙请问经》(662)、《劝发胜心经》(675)、<六十正理论释》(678)、《法性
无动经》(688)、《宣说决定真如经》(700)、《圣智经》(743)、《地藏十轮经》(743、
784)、《梵净胜心请问经》(742)、《入中论释》(747)、《广智经》(750)、《摄乘
经》(753)、《江河盐碱地经》(756)、《经观庄严论释》(756)、《赞法界论》(767)、
《宝性论释》(768、803)、《成佛经》(769)、《趋入三身经》(802)、《皈依七十
经》(807)、《极乐世界功德庄严经》(831)、《诸法无生经》(842)、《趋入不可思
议智境经》(846)、《梵天请问经》(《思益梵天所问经》)(97)、《宣说暇满经》(102)、
《月藏经》(104)、《宣说十二圆满闲暇经》(104)、{:双部经》(113)、《天子请问
经》(115)、龙王请问经》(117)、《抉择众生经》(118)、《现前菩提经》(120)、
《无常经》(136)、《净施请问经》(140)、《聚宝项经》(143)、《摄功德宝经》(142)、
《菩萨地论》(164)、《阿难入胎经》(203)、l:文殊净智经》(219)、<观察阿赖耶
与智慧论释》(佛护著)(229)、‘无忧经》(233)、‘寂灭幻化经》(241)、<妙法
莲华经》(247)、《佛陀众行经》(96)、《圣者陀罗尼自在王请问经》(252)《无垢
天女请问经》(252)、《珍宝女请问经》(252)、《吉祥鬟狮子吼请问经》(252)、
《指鬟王经》(《央掘摩罗经》)(252)、《幻化经》(269)、《十善经》(281)、《殊
胜等持经》(319)、《中般若颂》(326)、《文殊智慧庄严经》(307)、八大佛塔经》
(328)、《莲聚经》(329)、《报恩经》(336)、《圣雄长者请问经》(337)、《成就
三身论》(351)、《猪传经》(365)、《施宝童子请问经》(366)、《业次第论》(358)、
《摄正法经》(409)、《无边法门经》(410)、《寂灭幻化经》(《如幻三昧经》)(411)、
《趋入定不定手印经》(411)、《大菩提心经》(414)、《慧海请问经》(415)、《能
仁庄严密意论》(419)、《胜月女经》(422)、《菩萨地论》(423)、《菩提道灯论》
(426)、(--十律仪》(427)、<宣说四法经》(436)、《弥勒狮吼声请问经》(438)、
‘德藏请问经》(443)、《海云经》(445)、‘十法经》(447)、《大乘阿毗达摩杂聚
论》(459)、《摄行论》(462)、《入支论》(463)、‘七童女传》(467)、《中观庄严
论》(377)、《唯识三十颂》(406)。
附录二

附录二(第三章文殊菩萨思想看大圆满法见地)

第二节从<文殊师利所说不思议佛境界经》谈起
一、平等得菩提
诸烦恼自性亦复如是无来无去。佛言:童子,何者是诸烦恼自性。文殊师利
菩萨言:世尊,佛境界自性,即是诸烦恼自性。世尊,若佛境界自性,异诸烦恼
自性者,如来则非平等正觉,以不异故,于一切法平等正觉说名如来。……何者
是如来所住平等法,文殊师利菩萨言:世尊,一切凡夫,起贪嗔痴处,是如来所
住平等法…….一切凡夫于空无相无愿法中起贪嗔痴,是故一切凡夫起贪嗔痴处,
即是如来所住平等法。……贪嗔痴性即是平等,我常住于如是平等。……夫正住
者,不应于己见胜谓他为劣故。①
我恒为一切众生说未闻法,是故我为声闻,又问言,汝云何是辟支佛?答日:
我能了知一切诸法皆从缘起,是故我为辟支佛,又问言,汝云何是三藐三佛陀?
答日:我常恒觉一切诸法体相平等,是故我为三藐三佛陀。⑦
虽恒观察一切诸法,无有所作无能作者,体相平等,是中无有少法可得若生
若灭,而常精进修习不舍,是则名为修正勤耳,虽以智光开了诸法,而恒正定寂
然不动,虽常安住平等法性,而断众翳障戏论分别,如是名为修习五根。@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法平等得菩提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章第
七、九节。

第四节从‘佛说魔逆经》谈起
=、平等精进
假使不行一切尘劳,而以断除众生爱欲垢秽,是则名日菩萨所行平等精进,
若于三界而无所行,救济三界,倚着众生诸恼之患,是为菩萨平等精进,行于布
施无所想念,修以四恩摄诸悭贪;行于禁戒而无想念,摄诸犯恶众生之类;行于
忍辱而无所想,摄诸嗔恚人民之众;行于精进无所想念,摄诸懈怠;行于禅定无
所想念,摄诸乱意;行于智慧无所想念,摄诸恶智,是为菩萨平等精进。④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法平等精进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章第七
节。
七、本净
心者自然则为清净,诸法亦然自然清净,法界清净得不动转。@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法本净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章第一节。

第五节从‘佛说如幻三昧经>(<圣善住意天子所问经》)谈起
一、平等
其行菩萨于此诸退而不退转,问日,何所不转?答日:通达佛慧则不退转,
空无想愿则不退转,于本无行则不退转,亦于法界了其本际则不退转,所以者何,
用平等行故不退。……若言有者则为计常,若言无者则堕断灭。@

‘文殊师利所说不思议佛境界经》卷上,唐菩提流志译。‘大正藏》第十二册,第108页中下.
同上,第109页中.
‘文殊师利所说不思议佛境界经》卷下,唐菩提流志译,<大正藏》第十二册,第113页中.
‘佛说魔逆经》,西晋竺法护译,‘大正藏》第十三册,第l 12页中.
同上,第115页.
‘佛说如幻三昧经》卷上,西晋竺法护译,‘大正藏》第十二册,第139页上.
附录二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法平等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章第七节。
三、本净
文殊师利应时告日:一切诸佛皆为一佛,一切诸刹皆为一刹,一切众生悉为
一神,一切诸法悉为一法,是一定故故名日一,亦非定一亦非若干。……佛言:
菩萨晓了眼耳鼻口身心无有弊碍,何谓晓了六情事者,晓了于眼则本净空,耳鼻
口身意亦复如是悉空本净,不自想念我晓了之,色声香味细滑之法悉空本净,不
想晓了。①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法本净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章第一节。

第六节从<文殊师利所说般若波罗蜜经》谈起
二、菩提
“复次,大德舍利弗!汝说:‘佛者是谁语言?’此语言,不合不散,不生
不灭,不去不来,无有一法可与相应,无字无句。大德舍利弗!欲见佛者,当如
是学。一……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无菩萨住菩提心求无上菩提。何以故?菩
提心不可得,无上菩提亦不可得。五无问罪是菩提性,无有菩萨起无问心求无问
罪果,云何有菩萨住菩提心求无上菩提?菩提者,是一切诸法。……菩萨摩诃萨
若欲学菩提自在三昧,得是三昧已,照明一切甚深佛法,及知一切诸佛名字,亦
悉了达诸佛世界,无有障碍,当如文殊所说般若波罗蜜中学。”……若欲得坐道
场,成无上菩提,当修此般若波罗蜜。……一切众生,为菩提故修菩提道,而实
无众生亦无菩提,若人欲信乐此法,当修般若波罗蜜。何以故?一切诸法如实与
菩提等如。非众生行,不舍自性,彼众生行是非行,彼非行是菩提,彼菩提是法
界。若欲不着此法,当修般若波罗蜜。@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法菩提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章第九节。
三、无有
佛告文殊师利:“若般若波罗蜜无住处者,汝云何修?云何学?一文殊师利
白佛言:“世尊!若般若波罗蜜有住处者,则无修学。”……不为法增、不为法减,
是修般若波罗蜜。不断凡夫法、不取如来法,是修般若波罗蜜。……无得无舍,
是修般若波罗蜜。何以故?不为生死过患,不为涅粲功德故。……若善男子、善
女人,作是思惟:‘此法上,此法中,此法下。’非修般若波罗蜜。何以故?无上、
中、下法故。世尊!我如是修般若波罗蜜。”……佛告文殊师利:“佛法无上不?’’
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无有一法如微尘许,名为无上。何以故?檀波罗蜜檀
波罗蜜空,乃至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空,十力十力空,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
乃至萨婆若萨婆若空。空中无无上,无上中无空。空不空毕竟不可得故。世尊!
不可思议法是般若波罗蜜。”@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法无有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章第二节。

第八节从<度—切诸佛境界智严经》谈起
一、平等
文殊师利,如来平等无上中下,常行舍心。文殊师利,如来不作是思惟,如
是众生我为说胜法,如是众生说不胜法,亦不思惟,此众生大意,此众生中意,
此众生小意,此乐善法,此乐恶法,此人正定,此人邪定,如来智光明无如是分

m同上,第143页上.
。‘文殊师利所说般若波罗蜜经》,粱僧伽婆罗译,‘大正藏》第八册,第733页中~736页上、738页上.
o同上,第734页上.
347
附录二

别,已断一切分别想故,以众生有种种善根故,如来智慧故有种种。……一切外
道善根,亦依如来增长,如来平等无有分别,亦复如是,文殊师利,如虚空平等
无下中上,如来平等亦复如是。……如来法身平等,离心意识无分别故。①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法平等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章第七节。
二、无住
文殊师利,一切诸法悉皆平等,平等故无住,无住故无动,无动故无依,无
依故无处,无处故不生,不生故不灭,若能如是见者,心不颠倒,不颠倒故如实,
如实故无所行,无所行故无来,无来故无去,无去故如如,如如故随法性,随法
性故不动,若随法性不动,则得法性。@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法无住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章第二节。
三、菩提
若众生着一切法,则起烦恼,起烦恼故不得菩提。……是故无根无处,是得
菩提,文殊师利,菩提者寂静,云何寂静,内寂静外寂静,何以故?眼即是空,
非我非我所,耳鼻舌身意空,非我非我所,以知眼空于色不行,是谓寂静,如是
以知耳空于声不行,是谓寂静,知鼻乃至意空亦如是,文殊师利,菩提者,不动
不行,不动者不取一切诸法,不行者不舍一切诸法。……菩提者无形相无为。……
若谓菩提身心所觉,是依假名非真实义,何以故?菩提不身不心,不虚不实故,
文殊师利,菩提者,非语言可说,何以故?如虚空无处所。……文殊师利,空及
菩提悉无所有,无二无数无名无相,离心意识,不生不灭,无行无处,非声非说,
文殊师利,但以名字说,实不可说,文殊师利,如来悉知一切诸法从本以来,不
生不起不尽不灭,无名无相离心意识,如是知故如是解脱,亦不系缚亦不解脱。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法菩提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章第九节。
四、无分别智
身清净者是无生灭,文殊师利,无生灭者,不起心意识,不思惟分别,若有
分别则成无明,不起此无明则无十二因缘,无十二因缘即是不生,不生即是道,
道是了义,了义是第一义,第一义是无我义。固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法无分别智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章第一
节。
五、自性清净
自性是清净,清净是无垢,无垢是无烦恼,复次无分别是清净,不分别是无
垢,灭分别是无烦恼,如实是清净,法界是无垢,真实观是无烦恼,虚空是清净,
虚空是无垢,虚空是无烦恼,内身智是清净。@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法自性清净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章第七
节。
六、无念
文殊师利,菩萨不思惟,不为灭不为生,是为行菩萨行。@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法无念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章第二节。
七、无有

‘度一切诸佛境界智严经',粱僧伽婆罗等译,‘大正青疆第十二册,第251页上中.
同上,第251页下.
同上,第252页.
同上,第252页.
同上,第253页上.
<度一切诸佛境界智严经》,梁僧伽婆罗等译,‘大正藏》第十二册,第253页上.
348
附录二

文殊师利,一切无所有法,当修当作证,若证则无烦恼生,无烦恼灭,文殊
师利,生灭者,是假名字说,于实相中无起无灭。……此经广说不可思议清净无
相微妙法身故。①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法无有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章第二节。

第九节从‘央掘魔罗经>谈起
一、自性清净如来藏
尔时文殊师利语央掘魔罗言,如来藏者有何义,若一切众生悉有如来藏者,
一切众生皆当作佛,一切众生皆当杀盗邪淫妄语饮酒等不善业迹,何以故?一切
众生悉有佛性当一时得度,若有佛性者,当作逆罪及一阐提,若有我者我界,当
度一切有,是故世间,无有我无有界,一切法无我是诸佛教。佛告文殊师利,一
切众生有如来藏,为无量烦恼覆如瓶中灯。……若男子女人作是念言,我身中有
如来之藏,自当得度,我当作恶,若如是作恶者,为佛性得度耶,不得度耶。……
众生妄语作诸放逸,以闻法放逸故,自过恶故不得成佛。……彼声闻道者,谓八
圣道,菩萨道者,谓一切众生皆有如来藏,我次第断诸烦恼得佛性,不动快乐甚
可爱乐,若不断者恒轮转生死。……如来藏义若自性清净意,是如来藏胜一切法,
一切法是如来藏,所作及净信意法,断一切烦恼故,见我界故,若自净信有如来
藏,然后若说若作,得成佛时若说若作,度一切世间如人见影,见如来藏亦复如
是,是故说如影随形。……如是文殊师利,众生知有如来藏故,精勤持戒净修梵
行,言我必当得成佛道。……如来藏者极为难得,世间无有如是难得。……女有
佛藏男亦如是,云何一性而自染着,以一性故,是故如来净修梵行,住于自地不
退转地得如来地。……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以一切众生界是一界故,诸佛离
杀生耶。佛言如是,世间杀生如人自杀,杀自界故。……世尊,因如来藏故,诸
佛不食肉耶,佛言如是,一切众生无始生死生生轮转,无非父母兄弟姊妹,犹如
伎儿变易无常,自肉他肉则是一肉,是故诸佛悉不食肉,复次文殊师利,一切众
生界我界即是一界,所宅之肉即是一肉,是故诸佛悉不食肉。……尔时文殊师利
自佛言:世尊,奇哉佛法,当住南方。佛告文殊师利,如是如是,我法当住南方
少时,如汝等苦行菩萨摩诃萨不惜身命,安慰一切众生故,说如来常恒不变如来
之藏。……如汝等文殊师利,正法欲灭余八十年,当于尔时任荷正法,一切阎浮
提及诸洲间不惜身命,演说如来常恒不变如来之藏。……如汝文殊师利等无量菩
萨摩诃萨,于彼南方任荷正法,第一最难,是故我常赞叹南方最后说法。圆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法如来藏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章第七节。
二、虚空
尔时文殊师利,以偈答言:诸佛如虚空、虚空无有相、诸佛如虚空、虚空无
生相、诸佛如虚空、虚空无色相、法犹如虚空、如来妙法身、智慧如虚空、如来
大智身、如来无碍智、不执不可触、解脱如虚空、虚空无有相、解脱则如来、空
寂无所有、汝央掘魔罗、云何能了知,囝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法虚空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章第二节。
三、任运
一切众生无本业耶,佛告文殊师利,彼有本业但少闻此经,无量阿僧祗罪皆
悉除灭,所以者何?如来无量阿僧祗劫发大誓言,一切众生未度令度,未脱令脱,

o同上,第253页中.
o‘央掘魔罗经》卷第四,宋求那跋陀罗译,‘大正藏》第二册,第539页上~540页下、542页上.
・‘央掘魔罗经》卷第二,宋求那跋陀罗译,‘大正藏》第二册,第527页中.
349
附录二

以此誓愿善根,如来慧日光明所照,无量阿僧祗罪皆悉除灭。复次文殊师利,譬
如一切云雾覆过,日未出时皆悉障蔽一切世问,日光少出一切世间同障悉灭。……
一切众生有如来藏,一切男子皆为兄弟,一切女人皆为姊妹,央掘魔罗白佛言:
世尊,云何净饭王摩耶夫人兄弟姊妹而作父母,佛告央掘魔罗,是方便示现度脱
众生。……诸佛世尊亦复如是,种种变现以度众生,而彼众生莫能知者,譬如幻
师于大众中自断身分以悦众人,而实于身无所伤损,诸佛世尊亦复如是,如彼幻
师种种变现以度众生,文殊师利,如来一切智知一切,观察世间一切众生,无始
已来无非父母兄弟姊妹,升降无常迭为尊卑,如彼伎儿数数转变,是故如来净修
梵行。@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法任运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章第四节。

第十节从<佛说文殊师利巡行经》(I:佛说文殊尸利行经》)谈起
一、禅无住
大德舍利弗,汝依何禅为依过去为依未来为依现在为依内外汝入禅耶,又舍
利弗,为依身禅为依心禅,长老舍利弗言,如来为彼声闻之人说离欲法,我依彼
法如是入禅。文殊师利言:大德舍利弗,过去如来未来如来现在如来,无人令住
无处可住,若无住者依不可得,真如无念亦无所念,真如不退真如无相,过去真
如不可得,未来真如不可得,现在真如不可得,乃至心真如不可得,一切诸法皆
不可得,诸佛如来亦不可得,又此可得不可得法,如是二种皆不可得。国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法无住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章第二节。
二、无有
复次大德舍利弗,更无有法在真如外而可显说,长老舍利弗言,文殊师利,
诸佛如来住真如已然后说法。文殊师利言:大德舍利弗,真如非有,云何如来住
真如已而当说法。@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法无有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章第二节。
三、无分别智
大德舍利弗,若人不取有为法界不懦涅粲,如是之人能受此法,若不见染若
不见净若无心取,如是之人能受此法,长老舍利弗言,文殊师利,说法太深,信
此法人甚为少耳,文殊师利,阿罗汉人学无学人尚非境界,何况一切愚痴凡
夫。……阿罗汉法亦不可得,若不可得则不分别,若不分别则无所行,若无所行
则无戏论,若无戏论是则寂静,如是无行亦无戏论,寂静之人则不取有亦不取无,
非有非无如是不取,若不取者则无所得,如是之人离一切得,无心离心住声闻法,
如是应知尔时文殊师利童子说此法已,时彼五百诸比丘众,从坐而起舍离而去,
文殊师利童子异我梵行,是故应舍。④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法无分别智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章第一
节。
四、法界、穷尽法界
如是法者非识所知非智所知,何以故?法界法尔故。法界如是无念无退,如
其彼法无念无退,非识所知非智所知,诸非识知非智所知则非所念,如是舍利弗,
闻此法门所得福胜,非修四禅,非四无量,非四无色三摩跋提,何以故?若不得

m‘央掘魔罗经》卷第四,宋求那跋陀罗译,‘大正藏》第二册,第539页中、540页上.
o‘佛说文殊师利巡行经’,元魏菩提流支译,‘大正藏》第十四册,第510页中.
国同上,第510页中.
。同上,第510页下、511页上.
350
附录二

闻此法门者,则于生死不可得脱。①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法穷尽法界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章第十
一节。
五、无念
复次舍利弗,若有人言,过去未来现在,于实际中说有依处说无依处者,当
知彼辈诽谤如来获大重罪,所以者何,彼真实际无忆无念亦无堕落,无有形色无
有相状而可得者,唯舍利弗,真实际中过去未来现在诸法实不可得,略说乃至心
意等法亦不可得,离于实际外无一法而可得者,是故说言名之为空,空故无法无
可显说。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法无念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章第二节。

第十—节从<文殊师利净律经>谈起
一、本净
东方宝英佛土有何奇特超异之德,至使仁者游居乐彼。文殊告日:不兴贪欲
亦不灭之,不起赜恚亦无所尽,不建愚痴亦无所除,不造尘劳亦无所坏,所以者
何?无所生法亦无所尽,又问其佛说法,何所兴为何所灭除。答日:其本净者,
以无起灭不以生尽,所以者何,彼土众生,了真谛义以为元首,不以缘合为第一
也。国
文殊告日:人心本净,纵处秽浊则无瑕疵,犹如日明不与冥合,亦如莲花不
为泥尘之所沾污,譬如虚空无能污者。@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法本净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章第一节。
二、无住
谓无文字乃为圣谛,所以者何?如佛言,日:一切音声皆为虚伪,天子又问,
如来所说将无欺乎?文殊答日:如来所说无诚无欺,所以者何如来于二心无所住,
而于有为无为之法无有言辞,由是之故无诚无欺。……如是天子,一切诸法皆亦
如化自然之行,如来所解无所成就亦无所住。以是之故,所宣讲法不诚不欺归于
无二。又问,何谓如来说真谛义?文殊答日:真谛义者不可讲说,所以者何,其
义趣者,无言无说亦不可得。@ 一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法无住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章第二节。
三、觉性
又问何谓比丘精进?答日:无所断灭亦无所除,而不修行亦不取证,是为比
丘奉行正义,所以者何,其自念言断灭如是除去,若此修行取证,则为坏想颠倒
放逸众行俱合,又计斯者非正精进。又问何谓正精进乎?答日:其等无本及与法
界等,于五逆亦复如是,如等无本及与法界,于六十二邪见,亦如凡夫之法,学
法不学声闻之法,缘一觉法佛法,亦如如等佛法,生死之法其泥洹法,爱欲尘劳
诤讼颠倒亦复如是。……所当知见,所当断除,所当颁宣,所当成觉,发意之顷
悉知见觉,靡所不达而无所住,成一切智不着三界。@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法觉性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章第九节。
四、平等
又问何谓所行平等如等佛法,及于爱欲尘劳之义亦等,诤讼颠倒之事。文殊

∞‘佛说文殊师利巡行经》,元魏菩提流支译,‘大正藏>第十四册,第511页中.
。‘佛说文殊师利净律经>,西晋竺法护译,‘大正藏>第十四册,第448页下.
蕾同上,第452页上.
回同上,第449页上.
o‘佛说文殊师利净律经》,西晋竺法护译,‘大正藏》第十四册,第449页上
35l
附录二

答日:用空无相无愿等故,所以者何?空者不别无所若干,犹如天子坏瓦器内空,
及与宝器之内空者,俱同等空无有若干,不可言二,如是天子,爱欲之空及与诤
讼颠倒之空上至道空,彼则俱空无有若干,不可名二。①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法平等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章第七节。
五、无念
以无念慧念知过去无央数劫之所更历,而以神足游于无量诸佛国,土靡不周
遍,尽于诸漏不至无余修解脱也,而现其形无有色身,有所讲说不演文字。@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法无念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章第二节。
六、虚空
一切诸法皆为寂寞而无生故,诸法恢怕不可受持故,诸法静默无归趣故,诸
法皆尽无积聚故,诸法无尽无所生故,诸法不生无所成故,诸法无成用无造故,
诸法无作无所为故,诸法无为用无我故,诸法无我用无主故,诸法无主如虚空故,
诸法无来无所著故,诸法无来从无住故,诸法无住无所受故,诸法无受无所著故。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法虚空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章第二节。
七、法界
又问其法界为何所界?答日:一切众生之所界者,名日法界。又问其法界者
岂有分际?文殊答日:虚空之界宁有分际乎。报日:不也文殊。答日:犹如虚空
无有分际,法界如是亦无分际。天子又问日,岂可分别于法界乎?答日:其法界
者不可分别。锄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法法界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章第十一节。

第十二节从<思益梵天所问经>、<胜思惟梵天所问经》谈起
一、无住
梵天言:“谁为得度?"
答言:“不住生死、不住涅椠者。’’@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法无住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章第二节。
=、无分别
梵天言:“云何名修道?"
答言:“若不分别是法、是非法,离于二相,名为修道;以是道求一切法不
得,是名为道。是道不令人离生死至涅粲。所以者何?不离不至乃名圣道。"
尔时有摩诃罗梵天子,名日等行,问文殊师利:“何谓优婆塞归依佛、归依
法、归依僧?’’
答言:“优婆塞不起二见——不起我见、不起彼见,不起我见、不起佛见,
不起我见、不起法见,不起我见、不起僧见.——是名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
又优婆塞不以色见佛,不以受、想、行、识见佛,是名归依佛。优婆塞于法无所
分别,亦不行非法,是名归依法。若优婆塞不离有为法见无为法,不离无为法见
有为法,是名归依僧。又优婆塞不得佛、不得法、不得僧,是名归依佛、归依法、
归依僧。"@

∞同上,第449页中.
o同上,第450页上.
o同上,第451页中.
∞同上,第451页下.
瞄<思益梵天所问经》,姚秦鸠摩罗什译,‘大正藏》第15册,第48页上.
o‘思益梵天所问经》,姚秦鸠摩罗什译,‘大正藏》第15册,第48页上.
352
附录二

度众生菩萨言:“譬如桥船,渡人不倦,无有分别,若心如是,是名菩萨。’’

文殊师利言:“如诸文字无分别,一切贤圣亦无分别,是故贤圣无有言说。
所以者何?贤圣不以文字相、不以众生相、不以法相有所说也。譬如锺鼓众缘和
合而有音声,是诸锺鼓亦无分别;如是诸贤圣善知众因缘故,于诸言说无贪无碍。”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法无分别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章第一节。
三、虚空
尔时等行菩萨问文殊师利言:“是诸菩萨发菩提心者,为趣何所?"
答日: “趣于虚空。所以者何?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同虚空故。’’@
梵天言:欲求涅粲,行涅粱中而不得涅巢。所以者何?涅桀者但有名字。犹
如虚空但有名字,不可得取;涅檠亦复如是,但有名字而不可得。”④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法虚空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章第二节。
四、无有
文殊师利言:“若法不自生、不他生、亦不众缘生,从本已来常无有生,得
是法故说名得道。”@
等行言:“如我解文殊师利所说义,一切声闻、辟支佛无有说法,亦无圣默
然。所以者何?不能了知一切众生诸根利钝,亦复不能常在于定。文殊师利!若
有真实问: ‘何等是世间说法者?何等是世间圣默然者?’则当为说诸佛是也。
所以者何?诸佛善能分别一切众生诸根利钝,亦常在定。’’@
是人无有法已得,无有法今得,无有法当得,所以者何,佛说无得无分别。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法无有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章第二节。
五、轮涅无二
我及涅粲等不作二,是名正位。又行平等故,名为正位。以平等出诸苦恼故,
名为正位。入了义中故,名为正位。除一切忆念故,名为正位。回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法轮涅无二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章第五
节。
六、无念
尔时等行菩萨谓文殊师利言,如汝所说皆为真实答言,一切言说皆为真实,
又问,虚妄言说亦真实耶,答言,如是,所以者何,是诸言说皆为虚妄,无处无
方,若法皆虚妄,无处无方,是故一切言说皆是真实,善男子,提婆达语,如来
语,无异无别,所以者何,一切言说,皆是如来言说,不出如故,一切言说有所
说事,皆以无所说故,得有所说,是故一切言说皆等,文字同故,文字无念故,
文字空故,等行言,如来不说凡夫语言贤圣语言耶,文殊师利言然,以文字说凡
夫语言,亦以文字说贤圣语言,如是善男子,诸文字有分别是凡夫言说是贤圣言
说耶,等行答言,不也,文殊师利言,如诸文字无分别,一切贤圣亦无分别,是

同上 第48页中.
同上 第50页中.
同上 第48页中.
同上 第37页上
同上 第49页下.
同上 第50页下.
同上 第36页中.
同上 第49页下.
353
附录二

故贤圣无有言说,所以者何,贤圣不以文字相,不以众生相,不以法相,有所说
也,譬如钟鼓众缘和合而有音声,是诸钟鼓亦无分别,……何谓说法,何谓圣默
然,答言,若说法不违佛,不违法,不违僧,是名说法,若知法即是佛,离相即
是法,无为即是僧,是名圣默然,……因五根五力有所说,名为说法,若不随他
语有所信,为不取不舍故,分别诸法一心安住,无念念中解一切法,常定性断一
切戏论慧,名圣默然。∞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法无念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章第二节。
七、平等
答日:“若行者于平等中见诸法平等,是名得圣道已。"
又问:“平等可得见耶?"
答言:“不也。所以者何?若平等可见则非平等。’’
思益梵天谓文殊师利:“若行者于平等中不见诸法,是名得圣道已。”
文殊师利言:“何故不见?’’
思益言:“离二相故不见,不见即是正见。”o
当知圣谛非苦、非集、非灭、非道。圣谛者,知苦无生是名苦圣谛;知集无
和合是名集圣谛;于毕竟灭法中,知无生无灭是名灭圣谛;于一切法平等,以不
二法得道是名道圣谛。
“梵天!真圣谛者无有虚妄。虚妄者,所谓:着我、着众生、着人、着寿命
者、着养育者、着有着无、着生着灭、着生死、着涅粱。”@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法平等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章第七节。
八、菩提
尔时文殊师利法王子白佛言:“世尊!菩萨亦复如是,发同虚空相菩提之愿,
即是发虚空愿,菩提出过三世非是受相,不可愿也。若菩萨起二相发菩提心,作
是念:‘生死与菩提异,邪见与菩提异,涅檠与菩提异。’是则不行菩提道也。”……
我平等故菩提平等,众生性平等无我故,如是可得菩提。是故菩提无有变异。所
以者何?如虚空无变异相,一切诸法亦无变异相。”@
网明言:“梵天!是故当知,若无业、无业报,无诸行、无起诸行,是名菩
提;如菩提性,得亦如是;如得性,受记亦如是,不可以起作法而得受记。"@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法菩提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章第九节。
九、大悲
于是网明菩萨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不应为功德利故发菩提心,但为大
悲心故、灭众生诸苦恼故、不自忧苦故、生诸善法故、解脱诸邪见故、灭除诸病
故、舍我所贪着故、不观憎爱故、不没世法故、厌患有为故、安住涅粲故发菩提
心。世尊!菩萨不应于众生求其恩报,亦不应观作与不作,又于苦、乐心不倾动。

众生是产业、妻子、恩爱之仆,于此危脆之物生坚固想;欲令众生知悉无常,
如来于此而起大悲。……一切诸法从因缘有,而众生于圣解脱生于懈怠;欲说精
进令乐解脱,如来于此而起大悲。众生弃舍最上无碍智慧,求于声闻辟支佛道:

∞‘思益梵天所问经》,姚秦鸠摩罗什译. ‘大正藏'第15册,第50页上中下.
o同上,第52页上.
o同上,第39页上.
o同上,第54页中下.
o同上,第45页中.
・‘思益梵天所问经》,姚秦鸠摩罗什译, ‘大正藏》第15册,第47页上.
354
附录二

欲引导之令发大心缘于佛法,如来于此而起大悲。①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法大悲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章第九节。
十、自性
梵天言:“诸法离自性、离欲际,是名正性。"
网明言:“少有能解如是正性。”
梵天言:“是正性不一不多。网明!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如是知诸法正性,
若已知、若今知、若当知,是人无有法己得、无有法今得、无有法当得。所以者
何?佛说无得、无分别,名为所作已办相;若人闻是诸法正性,勤行精进,是名
如说修行,不从一地至一地。若不从一地至一地,是人不在生死、不在涅粲。所
以者何?诸佛不得生死、不得涅粲。"⑦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法自性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章第六节。

第十三节从<濡首菩萨无E清净分卫经>谈起
一、法身
“英首!于法身者,都无响应亦无影像,无心无意,无念无识,无言无说,
无异无同。无二之趣亦无一归,于一无一亦无所处。是者,英首!本无法身,微
妙印说,极世所归,无上无比道要之藏。”于时佛叹濡首日:“善哉,善哉!如濡
首所言,乃应清净法身说也。”@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法法身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章第八节。
二、虚空
龙首!一切诸法无断不断,譬如虚空无断不断。以是言之,为不可断。普悉
是世、尽魔梵界,一切众寂及诸梵志、王与庶民,亦无能断也。何则?龙首!以
其诸法若如虚空,本无所有,无起无动,无持无获。空本无获,亦无所持,亦不
可得。以要言之,一切众类及世余法、外邪杂术,悉无所有,无持无得亦无能获。
诸法如此,皆不可得,亦不可持,以本空故,故不可断。”回
“仁如所试,为欲试虚空之幻化法耳。仁便念幻化为有想也。幻者本无,无
想无念,亦无形像,亦无所有,已离众念。”濡首日:“若此,龙首!法亦如幻,
幻化本空,其空无像亦不可见。”@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法虚空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章第二节。
三、无|念
龙首又问:“云何濡首!其谁可得至于道耶?”日:“其无名无性,亦无号字,
亦无处所,永无所为,亦无得者,斯可至道。”日:“云何菩萨当得道乎?"答日:
“龙首!若有菩萨欲得道者,当以无发心,亦无念道,不想道场,不念人界。心
亦无处无念无得,亦无识着,以无见心,是行菩萨,可得至道。”……又如来说
诸法本无,无念无想无所著。其解是者,斯乃得道。诸法无所入亦无能毁,法不
与法有合有离,况法与法当有毁乎?法无附合亦不离散。所以者何?若此,龙首!
诸法无合,以其本无都亦无我。又若虚空亦无所有,无像无念,无动无摇,亦无
戏行。诸法本无,寂寞如空,如幻如梦,无喻无比。诸法若此,都无等伦亦无像
也。……是故众生悉住佛法也。然众生等,心亦不寤本空清法,无名无识亦无所
住,无戏行,无倚无着,寂如虚空。亦不巢窟无上寂定,亦无所生,又无身法。

o同上,第4l页下.
o同上,第36页中下.
・‘濡首菩萨无上清净分卫经'卷上,宋翔公译,‘大正藏》第八册, 第740页中下.
o同上,第741页中.
o同上,第745页上.
355
附录二

其有忍于深空法者,此则不离于佛法矣。所以者何?若此,龙首!诸佛之法终不
可以想行而至,其有想着,有言有说有宣有广,殊不可以得佛道法也。”……了
本无者,于此诸法永无动摇,无念无着。如是,妙心!其菩萨以空、无想、不愿
之行清净法要,逮无动摇,彼乃永静安无动摇。"①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法无念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章第二节。
四、无有
日:“仁以何心而发道意?"答日:“龙首!吾无数心,亦无当发。又无甫发,
无发不发。又吾亦复不至道矣,不念道场不坐佛树,亦不得道不转法轮,亦不化
过生死之类。所以者何?若此,龙首!以诸法无所有故,无动无摇,无出无入,
亦无所持。以本空故,吾以斯法可得至道。”日:“濡首!是为正要无上无比之至
说也。其诸于斯解如是法,彼则长脱一切尘劳,其已脱于尘劳数者,乃至应永脱
于魔波旬。”日:“非可脱于魔波旬也。何则然者?以其诸魔亦道之数。所以者何?
魔及魔天皆悉本无,无取无得,无想无念。以故言之,魔亦道也。"⑦
时优婆夷复谓须菩提:“又如,贤者!诸佛要法,不但受食及与施者,当应
了如幻如化,为本无,为无有;至于生死与泥洹法,亦当晓了如梦、幻、化、野
马、影、响,亦如本无。于诸法亦悉当尔,诸法清净都无所有。"@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法无有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章第二节。
五、本净、虚空
濡首!以诸法本净,其相本空,亦无处所,亦无巢窟,无色无像,诸法悉等
如虚空。若此,濡首!其有法当起法忍者,则如来化亦逮法忍,影、响、梦、幻、
野马、泡沫、芭蕉之属,亦悉当复成其法忍。所以者何?以其忍处悉空如空,都
无起法忍之者。又忍者亦无其起,亦不已起,又无当起,亦无甫起。又其忍者,
亦无是处,亦非彼处,亦无中处。此乃无上无比要忍。若此菩萨于是慧心,不恐
不怖亦无畏惧,是则菩萨摩诃萨便应无上法忍之行。④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法本净、虚空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章第
一、二节。
六、无住
濡首又谓须菩提日:“不于此法有说有劝有彼所向也。何则然者?以诸法无
劝无说无谈无识。又此要义,无言无语,无住无动,无去无来,无坐无卧,无倚
无处亦无所有。所以者何?是诸法本空无所有,其本不可得故。刀@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法无住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章第二节。

第十四节从‘大圣文殊师利菩萨佛刹功德庄严经>(<文殊师利

一、菩提心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于一切有情起大悲愍,增上意乐应发无上菩提之心。云
何增上意乐?善男子!增上意乐者,若发菩提心已,不应起少不善法行。云何少
不善法行?谓不行贪爱、不行嗔恚、不行愚痴。若住居家,威仪不应行调戏行。
若出家者,不应求恭敬利养,善住出家所修行法,谓一切法如实通达。云何一切

∞‘濡首菩萨无上滂净分卫经>卷上,宋翔公译,‘大正藏》第八册,第741页下~第743页下.
。同上,第741页下.
∞同上,第747页下.
回同上,第743页上.
。同上,第747页上.
附录二

法如实通达?善男子!一切法者,谓蕴.处.界。云何通达五蕴?应观五蕴如幻,
远离、空性、无所缘、寂静、不生不灭,作如是通达,亦不见通达者。亦无所见
无知无思,亦无分别及所分别,一切分别寂灭通达,名为菩萨摩诃萨正行不舍有
情。何以故?彼自知其法,如是为他有情,演说有情及法皆不可得。回
文殊师利!色不求菩提,菩提无色、本性无色、如如无色、自性无色、空性
无色、远离无色、法性无色,而证菩提,乃至广说色法性亦不证菩提。”
文殊师利言:“善男子!于意云何?受.想.行.识求菩提耶?善男子!
受.想.行.识证菩提耶?乃至识法性证菩提耶?”
答言:“不也!文殊师利!受.想.行.识不求菩提、不证菩提,乃至识法
性,不求菩提、不证菩提。”圆
尔时师子勇猛雷音菩萨,白文殊师利言:“仁者已满足如来十力及以十地,
一切佛法悉皆圆满,何故不证无上菩提?"
文殊师利言:“善男子!岂有圆满诸佛法已,更证菩提?何以故?已圆满故,
更何所证。一
师子勇猛复言:“文殊师利!云何圆满诸佛法耶?”
答言:“真如圆满。由真如圆满故,一切佛法圆满,由一切佛法圆满故,虚
空圆满。虚空、真如、一切佛法,无二无别。复次,善男子!如汝所言佛法圆满,
佛法圆满者,色圆满、受.想.行.识圆满;佛法圆满,亦复如是。"@
世尊!我以无碍天眼,见于十方乃至无量无边世界所有诸佛。世尊!若非是
我劝发无上菩提之心,修菩提行,劝学施戒忍进禅慧,令彼成就六波罗蜜。我既
劝已教授教诫,悉令满足无上正觉。世尊!彼时我以无碍天眼,观察十方作佛事
已,然后我证无上菩提。’’④
师子勇猛言:“文殊师利岂不求菩提耶?”
答言:“善男子!不也。何以故?文殊师利即是菩提,菩提即是文殊师利。
何以故?但有名字,名字亦空。文殊师利乃至菩提,名亦远离,无所有空,空者
即是菩提。”@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法菩提心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章第九节。
二、平等
“复次,舍利子!菩萨成就八法,不退大愿,得随所乐净佛刹土。云何为八?
一者、心不嫉炻。二者、施庄严具。三者、其心广大。四者、尊敬法师。五者、
不行邪命。六者、平等惠施。七者、不自矜高。八者、不轻憷他。舍利子!是为
菩萨成就八法,不退大愿,得随意乐净佛刹土。@
文殊师利!云何如是密意而说?一
答言:“善男子!若惊怖、若分别,彼等咸皆证于菩提。如是发心、若不发
心,为于正觉所求之者,皆证菩提。复次,不发心者彼不得菩提,亦不思惟,彼
菩提心实无所得,亦不分别,若不分别不证正觉。以何因缘不证正觉?彼不得菩
提,亦不证菩提。何以故?善男子!虚空界岂证菩提耶?’’
答言:“不也。"
一 ~

文殊师利言:“善男子!如来岂不说一切法同虚空耶?一

o‘大圣文殊师利菩萨佛刹功德庄严经>卷上,大唐不空译,‘大正藏>第十一册,第903页中.
o同上,第911页下.
o同上,第913页下.
o同上,第914页下.
蕾同上,第914页下.
o‘大圣文殊师利菩萨佛刹功德庄严经》卷中,不空译,‘大正藏>十一册,第914页下.
357
附录二

答言:“如是,如是!文殊师利!言如虚空,菩提亦尔;如菩提,虚空亦然。
虚空菩提无二无别。若菩萨知此平等,则无所知,亦无不知。”①
文殊师利!云何名为平等?”
“善男子!平等者无种种相,由此平等说一切法一味,一味者说一性,说一
性者寂静性,则无杂染亦无清净。如是说法,不断不常、不生不灭,无我无摄受、
不取不舍;如是说法,说已无所思亦无所分别。善男子!于此平等法中起修行智,
名为平等。复次,善男子!菩萨入于如是法性,不见异不见一,名为平等。其平
等者离不平等,于不平等中及以平等,本来清净。”@
文殊师利言:“善男子!随觉一切法思惟平等,名为现证;作是随觉无少起
想,亦不灭想,名为现证;如是真如、非真如不起分别,名为现证;若住正见,
于法平等,无所得故,以无所得,不作一、不作异、不思一、不思异,名为现证。
若于身证一相,知一切法所谓无相,若知一切法无相者,不于身心而有染着,名
现证得。”@
尔时文殊师利自佛言:“世尊!一切法如幻,譬如幻师化作幻事,幻而复隐。
世尊!如是一切法生已复灭,亦无生灭,此则平等。世尊!若学平等,疾证无上
正等菩提。"固
佛法无作无有边际,佛法无着则无所倚,佛法无行亦无精进,亦无所行无有
教令,其诸佛法假有号耳。又计空法无所从生、无所从来、无所从去,又计佛法
不离尘劳贪怒痴垢,佛法无染尘劳之行,无有吾我寂无所念,所行无念无尽不起,
平等无邪则诸佛法亦无非法。所以者何?无处所故、无可行者,是日佛法。若有
新学菩萨闻是说者,若恐怖者疾成正觉,若不恐怖不成正觉。”@
文殊答日:“无所见者乃为等教,无所见趣,名是章句平等言辞。’’
又问:“何故言日趣平等乎?一
文殊答日:“如族姓子所言等者,无若干故,其平等者彼无行法,于其平等
无有譬喻,不见诸法是乃平等。若宣斯UJlN宣一业,若寂然业无有尘劳,不为嗔
恨而说经法,不有断灭不计有常,不起不灭、不有吾我亦无所受,不举不下、不
高不卑,虽有所说,无有妄想亦无思求。若族姓子!有晓此法而奉行者,乃曰平
等。又有菩萨广入于法,不见若干亦复非一,乃日平等。其平等者则无偏党,其
无偏党是甚清净。"@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法平等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章第七节。
三、无自性
虚空界无自性故。如是,善男子!若菩萨知一切法无性,亦无热恼疲倦,如
虚空不烧不生疲倦及以热恼,而不动摇亦不生、不朽、不死、不迁、不起、无去
无来。如是,如是!善男子!文殊师利名号亦尔,而不烧坏亦不疲倦,亦无热恼,
亦不动摇,不生、不朽、不死、不迁、不起、无去无来。何以故?名字究竟远离
故。o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法无自性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章第六节。
四、无念

西同上,第912页上.
o同上,第912页上.
・同上,第914页上.
o同上,第916页下.

・‘文殊师利佛土严净经>卷上,西晋竺法护译,‘大正藏》第十一册第896页上中.
・‘文殊师利佛土严净经》卷下,西晋竺法护译,‘大正藏》第十一册第896页下.
o‘大圣文殊师利菩萨佛刹功德庄严经》卷下,大唐不空译,‘大正藏》十一册,第918页中.
358
附录二

何谓正真一切之法?日,分别晓了阴种诸入。何谓阴种?何所晓了?日,有
为无为法皆是五阴,解阴如幻所著,名为知阴本空,是谓晓了幻法本寂。从对而
有剖判,本末不见,有二不见,无念亦无望想,此乃专修奉行出家,成菩萨行不
舍众生。。
佛法不离尘劳贪怒痴垢,佛法无染尘劳之行,无有吾我寂无所念,所行无念
无尽不起,平等无邪则诸佛法亦无非法。所以者何?无处所故、无可行者,是日
佛法。若有新学菩萨闻是说者,若恐怖者疾成正觉,若不恐怖不成正觉。圆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法无念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章第二节。
五、虚空
虚空与有,假有号耳!文殊师利名号如是,其能晓了如虚空者,悉知诸法一
切无辞皆无所有,便无恐怖不以为劳。文殊师利成佛久远,乃尔志同文殊师利等
亦如是。@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法虚空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章第二节。

第十五节从‘大宝积经・文殊师利说般着会第四十六之二>谈


一、菩提、无有
尔时舍利弗。白佛言世尊。如文殊师利所说般若波罗蜜。非初学菩萨所能了
知。文殊师利言。非但初学菩萨所不能知。及诸二乘所作已办者。亦未能了知。
如是说法无能知者。何以故。菩提之相。实无有法而可知故。无见无闻。无得无
念。无生无灭。无说无听。如是菩提性相空寂。无证无知。无形无相。云何当有
得菩提者。舍利弗语文殊师利言。佛于法界不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文殊师
利言。不也舍利弗。何以故。世尊即是法界。若以法界证法界者。即是诤论。舍
利弗。法界之相即是菩提。何以故。是法界中无众生相故。一切法空故。一切法
空即是菩提。无二无分别故。舍利弗。无分别中则无知者。若无知者。即无言无
说。无言说相。即非有非无。非知非不知。一切诸法亦复如是。何以故。一切诸
法不见处所。决定性故。如逆罪相不可思议。何以故。诸法实相不可坏故。如是
逆罪亦无本性。不生天上不堕地狱。亦不入涅巢。何以故。一切业缘皆住实际。
不来不去。非因果非不因果。何以故。法界无边无前无后故。回
欲知一切佛不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一切法式及诸威仪。当学般若波罗蜜。
何以故。是空法中。不见诸佛菩提等故。囝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法菩提、无有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章第九
节、二节。
二、无分别智
尔时世尊。告文殊师利。汝言我是如来。亦谓我为如来乎。文殊师利言。不
也世尊。我不谓如来为如来耶。无有如相可名为如。亦无如来智能知于如。何以

西‘文殊师利佛土严净经'卷上,西晋竺法护译,‘大正藏》第十一册,第892页上.
口同上,第896页上.
・‘文殊师利佛土严净经)卷下,西晋竺法护译,‘大正藏》第十一册,第901页下.
o‘大宝积经》文殊师利说股若会第四十六之二,卷第一百一十六,粱曼陀罗仙译,‘大正藏>第十一册,
第652页中.
曹‘大宝积经・文殊师利说般若会第四十六之二>卷第一百一十六,梁曼陀罗仙译,‘大正藏>第十一册,

第655页上.
359
附录二

故。如来及智无二相故。空为如来。但有名字。我当云何谓是如来。①
文殊师利言。若人欲闻般若波罗蜜。我当作如是说。其有听者。不念不着。
无闻无得。当如幻人无所分别。如是说者是真说法。是故听者莫作二相。不舍诸
见而修佛法。不取佛法不舍凡夫法。何以故。佛及凡夫二法相空。无取舍故。@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法无分别智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章第一
节。
三、法界
文殊师利白佛言。欲使如来说法教化。而是说及听者皆不可得。何以故。住
法界故。法界众生无差别相。@
不思议即法界。法界即无相。无相即不思议。不思议即般若波罗蜜。般若波
罗蜜即法界。无二无别。无二无别即法界。法界即无相。无相即般若波罗蜜界。
般若波罗蜜界即不思议界。不思议界即无生无灭界。无生无灭界即不思议界。文
殊师利言。如来界及我界即不二相。如是修般若波罗蜜者。则不求菩提。何以故。
菩提相离。即是般若波罗蜜故。世尊。若知我相而不可着。无知无着。是佛所知
不可思议。无知无着即佛所知。何以故。知体本性无所有相。云何能转法界。若
知本性无体无著者。即名无物。若无有物。是无处所无依无住。无依无住即无生
无灭。无生无灭即是有为无为功德。若如是知则无心想。无心想者。云何当知有
为无为功德。无知即不思议。不思议者是佛所知。亦无取无不取。不见三世去来
等相。不取生灭及诸起作。亦不断不常。如是知者。是名正智不思议智。如虚空
无此无彼不可比类。@
一切法无生无出故。若欲知一切法假名。应学如是般若波罗蜜。若欲知一切
众生。修菩提道。不求菩提相。心不退没。应学如是般若波罗蜜。何以故。一切
法皆菩提相故。若欲知一切众生行非行相。非行即菩提。菩提即法界。法界即实
际。心不退没。应学如是般若波罗蜜。若欲知一切如来。神通变化无相无碍。亦
无方所。应学如是般若波罗蜜。@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法法界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章第十一节。
四、无念
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何故名般若波罗蜜。佛言。般若波罗蜜。无边无际。
无名无相。非思量。无归依。无洲无渚。无犯无福。无晦无明。如法界无有分齐。
亦无限数。是名般若波罗蜜。亦名菩萨摩诃萨行处。非行处非不行处。悉入一乘
名非行处。何以故。无念无作故。@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法无念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章第二节。

第十六节从<文殊支利普超三昧经>(卷匕一.名阿阉世王品)谈


一、无住
诸仁,欲知诸通慧者,若有菩萨欲得通慧住如通慧,当云何住,于一切法而

西同上,第653页上.
曹同上,第656页中.
簟同上,第653页中.
o同上,第654页上中.
o同上,第656页中下.
・‘大宝积经・文殊师利说般若会第四十六之--)卷第一百一十六,粱曼陀罗仙译,‘大正藏>第十一册,
第655页中.
360
附录二

无所住,斯则为住于诸通慧,一切诸法皆非我所,斯诸通慧于一切法无所猗着,
斯诸通慧等凡夫地等于佛地,于一切法亦为平等。①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法无住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章第二节。
二、平等
云何佛学?答日:如我无戒,亦无所犯,不施不受,不戒不犯,不忍不嗔,
不进不怠,不禅不乱,不智不愚,无学非无学,无所不行,而吾无得,亦无所等,
无佛无法,亦无我想,亦无人想,亦无寿想,亦无命想,亦无法想,亦无有想,
亦无无想,所以者何,一切诸法悉无所造,一切诸法以无所造,自然如幻,亦无
有相,亦无有二,一切诸法离诸所乐,一切诸法而不可见,一切诸法超度眼句,
诸法平等而无差特,诸法愚冥亦无所径,无为无人,故无人言教,故无处所,无
有言教则无所生,其信此者不念所信,亦不自大,亦不念道。@
一切诸法离诸所乐,一切诸法而不可见,一切诸法超度眼句,诸法平等而无
差特。@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法平等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章第七节。
三、无念
云何世尊所造立行?其佛答曰:亦不行施,不行禁戒,不行忍辱,不行精进,
不行一心,不行智慧,不行欲界,不行色界,不行无色界,不造身行,不造言行,
心无念行,一切无行亦无因缘,是菩萨行。④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法无念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章第二节。
四、本超因果
一切诸法无作无报?答曰:族姓子,其法界者无作无报无往,等御诸法则为
法界,又问。……云何言有作有报有往而谓无往?答日:族姓子,如其所作如其
所报所往亦然。又问软首日:何谓为作云何报应何因所往。答曰:如所作者报应
亦如所往亦如。又问,软首,其如无本者,亦无有作无有报应无有往趣?答日:
如族姓子,如无本者,亦无所作亦无报应亦无往趣,所作报应往趣亦然,无来无
去,所作报应所往至处,其如无本无所归趣,说是语时,如在世尊能仁佛前,贤
者舍利弗,贤者阿难,及余大弟子悉闻斯讲,舍利弗白佛,唯然如来,怪未曾有。

一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法本超因果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章第五
节。

m‘文殊支利普超三昧经’正士品第一,西晋竺法护译,‘大正藏'第十五册,第409页上.
o‘文殊支利普超三昧经)化佛品第二,西晋竺法护译,‘大正藏'第十五册,第409页下.
尊同上,第409页下.
毋同上,第409页下.
o同上,第410页中.
附录三

艇(第六章其它北传佛经与大圆满法关系)
第六节l:妙法莲华经>与大圆满法
智积菩萨言:我见释迦如来,于无量劫难行苦行,积功累德,求菩提道,未
曾止息。观三千大干世界,乃至无有如芥子许非是菩萨舍身命处,为众生故,然
后乃得成菩提道。不信此女于须臾顷、便成正觉。①
请参考第二章第九节龙钦饶降巴尊者见解以及相关佛经。

第八节从<华严经入法界品》谈起
《大方广佛华严经》是最早出现的大乘经典,接续在《阿含经》时代,佛陀
提过的法界概念,是毗卢遮那佛法界,大幻化网镜面反射重重交叠,宇宙佛国大
华严世界,诸佛菩萨共同演化的一部经典,气魄雄魂,在汉地传承中演变成“华
严宗"。“入法界品”中有文殊菩萨指导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如何修行开悟解脱的
过程,可以与大圆满法互参,此外笔者也引用其它品经文印证大圆满法修行。
一、法界光明、菩提
尔时,破一切魔军智幢王菩萨,承佛神力,观察十方而说颂言:“智身非是
身,无碍难思议;设有思议者,一切无能及。从不思议业,起此清净身,殊特妙
庄严,不着于三界。光明照一切,法界悉清净,开佛菩提门,出生众智慧。譬如
世间日,普放慧光明,远离诸尘垢,灭除一切障,普净三有处,永绝生死流,成
就菩萨道,出生无上觉。示现无边色,此色无依处;所现虽无量,一切不思议。
菩提一念顷,能觉一切法;云何欲测量,如来智边际,一念悉明达,一切三世法;
故说佛智慧,无尽无能坏。智者应如是,专思佛菩提;此思难思议,思之不可得。
菩提不可说,超过语言路;诸佛从此生,是法难思议。”o以上经文,破一切魔军
智幢王菩萨,提到光明照一切,法界悉清净,这是大圆满法界部、口诀部修持的
特色,大圆满法特别强调光明报身,实修实证虹光身。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法法界光明、菩提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章
第十一、九节及附录一。
二、自解脱
时童子童女告善财言。善男子。我等证得菩萨解脱。名为幻住。以斯净智。
观诸世间皆幻住。因缘生故。一切众生皆幻住。业烦恼所起故。一切法皆幻住。
无明有爱等展转缘生故。一切三界皆幻住。颠倒智所生故。一切众生生灭生老死
忧悲苦恼皆幻住。虚妄分别所生故。一切国土皆幻住。想倒心倒见倒无明所现故。
一切声闻辟支佛。皆幻住。智断分别所成故。一切菩萨皆幻住。能自调伏教化众
生殊胜智心及诸行愿之所成故。一切菩萨众会变化调伏诸所施为皆幻住。愿及智
所摄成故。善男子。幻境自性不可思议。善男子。我等二人。但能知此菩萨解脱。
如诸菩萨摩诃萨。善入无边诸事幻网。彼功德行。我等云何能知能说。时童子童
女。说自解脱已。诸善根力不思议故。令善财身。柔软光泽。@以上经文,童子

∞‘妙法莲华经》卷第四,五百弟子受记品第八,后秦鸠摩罗什译, <大正藏'第九册,第35页.
叠‘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六十,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一,般若译.‘大正藏》第十册,第325页下.另同文
也见于1、‘大方广佛新华严经合论’卷八十九,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二,唐实叉难陀译.‘大正藏》第十
册,第600页上.2、‘大方广佛华严经纲要>卷六十,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一,实叉难陀译.‘大正藏>第
九册,第138页.
口<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三十二,如来出现品第三十七之三,般若译.‘大正藏》第十册,第877页.
362
附录三

童女提到自性解脱的方法,一切三界皆幻住,见一切皆幻而解脱,大圆满法虚空
自然智,看一切皆空性、法性运作,大圆满法正行自性自解脱。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法自解脱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章第四节
及附录一。
三、自然智慧
(一)如来不思议,大威德法门,佛子,菩萨摩诃萨,闻此法已,则能以平
等智,知无量法,则能以正直心,离诸分别,则能以胜欲乐,现见诸佛,则能以
作意力,入平等虚空界,则能以自在念,行无边法界,则能以智慧力,具一切功
德,则能以自然智,离一切世间垢,则能以菩提心,入一切十方网,则能以大观
察,知三世诸佛,同一体性,则能以善根回向智,普入如是法,不入而入,不于
一法,而有攀缘,恒以一法,观一切法,佛子,菩萨摩诃萨,成就如是功德,少
作功力,得无师自然智。①这段经文说明自然智离一切世间垢,是一种无师自然
智,见虚空平等,法界平等,以平等法性观察一切,能以菩提智慧遍入十方三界,
任运妙用自在。这也是大圆满法修持的特质。
(二)诸佛子,是心以大悲为首,智慧增上,方便所护,直心深心淳至,量
同佛力,善决定众生力佛力,趣向无碍智,随顺自然智,能受一切佛法,以智慧
教化,广大如法界,究竟如虚空,尽未来际,菩萨发如是心,实时过凡夫地,入
菩萨地。@菩萨以广大虚空法界平等,起大悲心教化十方三界,随顺自然智修行,
大圆满法同样以虚空法界为修行依归,以自然智观照一切,依本净修行彻却脱嘎,
以三身任运为成就之果,大悲救护众生,与以上经文描述一致。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法自然智慧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章第一
节及附录一。

四、法界、普贤法界
尔时,普贤菩萨观察一切大众,欲重开发,显现照明;以法界等方便,广说
师子奋迅三昧;法界等、虚空界等、三世等、一切众生界等、一切劫等、一切业
性等、众生希望等、众生欲等、法光明等、随时教化等、一切众生根等,为诸菩
萨十种广说师子奋迅三昧。
何等为十?所谓:广说一切法界中,一切佛刹微尘等佛,次第兴世,演说正
法;广说虚空界等,一切佛刹中,尽未来劫一切诸佛所说;广说一切佛刹中,一
切如来现成正觉;广说虚空界等,一切佛刹中,佛坐道场,眷属围绕,菩萨大众,
皆悉往诣;广说一念中,三世一切佛出变化身,充满一切法界;广说一身充满一
切世界海、一切佛刹海,平等照持。@以上经文,普贤菩萨以法界光明遍照十方
虚空、三界众生,化身充满法界,这也是大圆满法三身任运,五身五智妙用,平

,第277页.

,‘大正藏>第十四册,第
附录三

第九节从<解深密经》谈起

一、自性
吾当为汝说诸法相,谓诸法相略有三种,何等为三,一者遍计所执相,二者
依他起相,三者圆成实相,云何诸法遍计所执相?谓一切法名假安立自性差别,
乃至为令随起言说。云何诸法依他起相?谓一切法缘生自性。则此有故彼有,此
生故彼生。谓无明缘行,乃至招集纯大苦蕴。云何诸法圆成实相?谓一切法平等
真如,于此真如,诸菩萨众勇猛精进为因缘故。如理作意无倒思惟,为因缘故乃
能通达,于此通达渐渐修集,乃至无上正等菩提方证圆满。①
自性相者,谓我所说有行有缘,所有能取菩提分法,谓念住等,如是名为彼
自性相,彼果相者,谓若世间若出世间诸烦恼断,及所引发世出世间诸果功德,
如是名为得彼果相。⑦
若诸菩萨远离增益损减二边行于中道,是名为慧,由此慧故如实了知解脱门
义,谓空无愿无相三解脱门,如实了知有自性义,谓遍计所执若依他起若圆成实
三种自性,如实了知无自性义,谓相生胜义三种无自性性,如实了知世俗谛义,
谓于五明处,如实了知胜义谛义。@
若诸菩萨远离增益损减二边行于中道,是名为慧。由此慧故如实了知解脱门
义,谓空无愿无相三解脱门。如实了知有自性义,谓遍计所执若依他起若圆成实
三种自性。如实了知无自性义,谓相生胜义三种无自性性。如实了知世俗谛义,
谓于五明处。如实了知胜义谛义。@
善男子,若诸菩萨于空性相有失坏者,便为失坏一切大乘,是故汝应谛听谛
听,当为汝说总空性相。善男子,若于依他起相及圆成实相中,一切品类杂染清
净,遍计所执相毕竟远离性,及于此中都无所得,如是名为于大乘中总空性相。

请参考第二章第六节及附录一,龙钦饶降巴尊者见解以及相关佛经。
二、三身
世尊,我当云何应知如来生起之相?佛告曼殊室利菩萨日:“善男子,一切
如来化身作业,如世界起一切种类,如来功德众所庄严住持为相,当知化身相有
生起,法身之相无有生起。"@
曼殊室利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如来成等正觉,转正法轮,入大涅巢,如
是三种当知何相?”佛告曼殊室利菩萨日:“善男子,当知此三皆无二相,谓非
成等正觉非不成等正觉,非转正法轮,非不转正法轮,非入大涅粲,非不入大涅
粲。何以故?如来法身究竟净故,如来化身常示现故。o
请参考第二章第八节及附录一龙钦饶降巴尊者见解以及相关佛经。
三、无有
佛告曼殊室利菩萨日:“善男子,汝今谛听,吾当为汝略说不共陀罗尼义,
令诸菩萨于我所说密意言词能善悟入。善男子,若杂染法若清净法,我说一切皆

∞‘解深密经》卷第二,诏译一切法相品第四,大唐玄奘译,‘大正藏>第十六册,第693页.
谚‘解深密经》卷第五,如来成所作事品第八,大唐玄奘译, ‘大正藏'第十六册,第710页.
母‘解深密经》卷第四,地波罗蜜多品第七,大唐玄奘译, ‘大正藏:I第十六册,第706页.
回同上。第706页.
o‘解深密经》卷第三,分别瑜伽品第六,大唐玄奘译, ‘大正藏》第十六册,第701页.
@《解深密经》卷第五, 如来成所作事品第八,大唐玄奘译, ‘大正藏》第十六册,第708页.
o同上,第710页.
364
附录三

无作用,亦都无有补特伽罗,以一切种离所为故非杂染法,先染后净非清净法,
后净先染凡夫异生,于惫重身执着诸法,补特伽罗自性差别随眠妄见,以为缘故
计我我所,由此妄见谓我见我闻我嗅我眷我触我知我食我作我染我净,如是等类
邪加行转,若有如实知如是者,便能永断惫重之身,获得一切烦恼不住,最极清
净离诸戏论,无为依止无有加行。善男子,当知是名略说不共陀罗尼义。”①
佛告慈氏菩萨日:“善男子,由真如作意除遣法相及与义相,若于其名及名
自性无所得时,亦不观彼所依之相,如是除遣,如于其名于句于文,于一切义当
知亦尔,乃至于界及界自性无所得时,亦不观彼所依之相,如是除遣。世尊,诸
所了知真如义相,此真如相亦可遣不?善男子,于所了知真如义中,都无有相亦
无所得,当何所遣。善男子,我说了知真如义时,能伏一切法义之相,非此了达
余所能伏。”回
请参考第二章第二节及附录一龙钦饶降巴尊者见解以及相关佛经。
四、无作意
慈氏菩萨复白佛言:“世尊,是奢摩他毗钵舍那,云何名有寻有伺三摩地?
云何名无寻唯伺三摩地?云何名无寻无伺三摩地?”佛告慈氏菩萨日:“善男子,
于如所取寻伺法相,若有簏显领受观察,诸奢摩他毗钵舍那,是名有寻有伺三摩
地。若于彼相虽无惫显领受观察,而有微细彼光明念,领受观察诸奢摩他毗钵舍
那,是名无寻唯伺三摩地。若即于彼一切法相都无作意,领受观察诸奢摩他毗钵
舍那,是名无寻无伺三摩地。复次善男子,若有寻求奢摩他毗钵舍那,是名有寻
有伺三摩地。若有伺察奢摩他毗钵舍那,是名无寻唯伺三摩地。若缘总法奢摩他
毗钵舍那,是名无寻无伺三摩地。@
请参考第二章第二节及附录一龙钦饶降巴尊者见解以及相关佛经。
五、菩提无作意
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何缘最初名极喜地?乃至何缘说名佛地?厣
佛告观自在菩萨日:“善男子,成就大义得未曾得出世间心生大欢喜,是故最初
名极喜地。远离一切微细犯戒,是故第二名离垢地。由彼所得三摩地及闻持陀罗
尼,能为无量智光依止,是故第三名发光地。由彼所得菩提分法,烧诸烦恼智如
火焰,是故第四名焰慧地。由即于彼菩提分法方便修习,最极艰难方得自在,是
故第五名极难胜地。现前观察诸行流转,又于无相多修作意方现在前,是故第六
名现前地。能远证入无缺无间无相作意,与清净地共相邻接,是故第七名远行地。
由于无相得无功用,于诸相中不为现行烦恼所动是故第八名不动地。于一切种说
法自在,获得无罪广大智慧,是故第九名善慧地。惫重之身广如虚空,法身圆满
譬如大云皆能遍覆,是故第十名法云地。永断最极微细烦恼及所知障无着无碍,
于一切种所知境界现正等觉,故第十一说名佛地。④
请参考第二章第九节、二节及附录一龙钦饶降巴尊者见解以及相关佛经。
六、无分别智
“静虑三种者,一者无分别寂静极寂静无罪故对治烦恼众苦乐住静虑,二者
德静虑,三者引发饶益有情静虑。慧三种者,一者缘世俗谛慧,二者缘胜
。三者缘饶益有情慧。’’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何因缘故,波罗蜜多

第710页.
密经》卷第三,分别瑜伽品第六,大唐玄奘译,‘大正藏>第十六册,第700页.
第699页.
密经》卷第四。地波罗蜜多品第七,大唐玄奘译, ‘大正藏>第十六册,第704页.
365
附录三

说名波罗蜜多?”佛告观自在菩萨日:“善男子,五因缘故。一者无染着故,二
者无顾恋故,三者无罪过故,四者无分别故,五者正回向故。”①
请参考第二章第一节及附录一龙钦饶降巴尊者见解以及相关佛经。
七、大悲
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如是一切波罗蜜多,何因何果有何义利?"
佛告观自在菩萨日:“善男子,如是一切波罗蜜多大悲为因,微妙可爱诸果异熟,
饶益一切有情为果,圆满无上广大菩提,为大义利。”圆
请参考第二章第九节及附录一龙钦饶降巴尊者见解以及相关佛经。
八、无自性
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世尊,菩萨以何等波罗蜜多,取一切法无自性性?"
佛告观自在菩萨日:“善男子,以般若波罗蜜多,能取诸法无自性性。世尊,若
般若波罗蜜多,能取诸法无自性性,何故不取有自性性?~‘善男子,我终不说
以无自性性取无自性性,然无自性性离诸文字,自内所证不可舍于言说文字,而
能宣说,是故我说般若波罗蜜多,能取诸法无自性性。”固
请参考第二章第六节及附录一龙钦饶降巴尊者见解以及相关佛经。

第十节从<大宝积经・普明菩萨会第四十三>谈起
一、平等
菩萨有四正道,何谓为四,于诸众生其心平等,普化众生等以佛慧,于诸众
生平等说法,普令众生等住正行,迦叶,是为菩萨有四正道。回
菩萨欲学是宝积经者应修习正观诸法,云何为正观,所谓真实思惟诸法。……
以常是一边无常是一边,常无常是中无色无形无明无知,是名中道诸法实观。

请参考第二章第七节及附录一龙钦饶降巴尊者见解以及相关佛经。
二、无分别智
迦叶!譬如一切大地众生所用,无分别心不求其报,菩萨亦尔,从初发心至
坐道场,一切众生皆蒙利益,心无分别不求其报。迦叶!譬如一切水种百谷药木
皆得增长,菩萨亦尔,自心净故慈悲普覆一切众生,皆令增长一切善法。迦叶!
譬如一切火种皆能成熟百谷果实,菩萨智能亦复如是,皆能成熟一切善法。迦叶!
譬如一切风种,皆能成立一切世界,菩萨方便亦复如是。皆能成立一切佛法。迦
叶!譬如月初生时,光明形色日日增长,菩萨净心亦复如是,一切善法日日增长。
迦叶!譬如日之初出一时放光,普为一切众生照明,菩萨亦尔放智能光,一时普
照一切众生。囝
请参考第二章第一节及附录一龙钦饶降巴尊者见解以及相关佛经。
三、大悲周遍
菩萨亦尔,从大悲云起大法雨利益众生。o

国同上,第705页.
曾<解深密经》卷第四,地波罗蜜多品第七,大唐玄奘译, ‘大正藏》第十六册,第707页.
§同上,第707页.
o<大宝积经》卷第一百一十二,普明菩萨会第四十三,‘大正藏'第十一册,第632页.
国同上,第633页.
o同上,第632页.
o同上,第633页.
366
附录三

请参考第二章第九节及附录一龙钦饶降巴尊者见解以及相关佛经。
四、无住
迦叶!……不以空故令诸法空,但法性自空,不以无相故令法无相,但法自
无相,不以无愿令法无愿,但法自无愿,不以无起无生无我无取无性故,令法无
起无取无性,但法自无起无取无性,如是观者是名实观。复次迦叶!非无人故名
日为空,但空自空,前际空,后际空,中际亦空,当依于空莫依于人,若以得空
便依于空,是于佛法则为退堕。如是迦叶!宁起我见积若须弥,非以空见起增上
慢,所以者何,一切诸见以空得脱,若起空见则不可除。①
请参考第二章第二节及附录一龙钦饶降巴尊者见解以及相关佛经。
五、本超因果、平等
若无来无去无退无生则无行业,若无行业则是无为,若无为者则是一切诸圣
根本,是中无有持戒亦无破戒,若无持戒无破戒者,是则无行亦无非行,若无有
行无非行者,是则无心无心数法,若无有心心数法者,则无有业亦无业报,若无
有业无业报者则无苦乐,若无苦乐即是圣性。是中无业无起业者,无有身业亦无
口业亦无意业,是中无有上中下差别,圣性平等如虚空故,是性无别一切诸法等
一味故,是性远离,离身心相故,是性离一切法,随顺涅粲故,是性清净,远离
一切烦恼垢故,是性无我,离我我所故,是性无高下,从平等生故,是性真谛,
第一义谛故。国
请参考第二章第五节、七节及附录一龙钦饶降巴尊者见解以及相关佛经。
六、自蝴、轮雌
见一切诸法本来无垢毕竟清净,而自依止亦不依他,以正法身尚不见佛,何
况形色,以空远离尚不见法,何况贪着音声言说,以无为法尚不见僧,何况当见
有和合众,而于诸法无所断除无所修行,不生生死不着涅粲,知一切法本来寂灭,
不见有缚不求解脱,是名实行沙门。固
请参考第二章第七节、五节及附录一龙钦饶降巴尊者见解以及相关佛经。

第十—节从‘圆觉经》(<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谈起

一、轮涅不=如虚空
一切众生,于无生中,妄见生灭,是故说名轮转生死。善男子!如来因地,
修圆觉者,知是空花,即无轮转,亦无身心受彼生死,非作故无,本性无故,彼
知觉者,犹如虚空,知虚空者即空花相,亦不可说,无知觉性,有无俱遣,是则
名为净觉随顺。何以故?虚空性故,常不动故,如来藏中,无起灭故,无知见故,
如法界性,究竟圆满,遍十方故,是则名为因地法行菩萨因此于大乘中,发清净
心,末世众生,依此修行,不堕邪见。固
始知众生本来成佛生死涅粲犹如昨梦。善男子!如昨梦故当知生死及与涅粲
无起无灭无来无去,其所证者无得无失无取无舍,其能证者无住无止无作无灭,
于此证中无能无所毕竟无证亦无证者一切法性平等不坏。善男子!彼诸菩萨,如
是修行,如是渐次,如是思惟,如是住持,如是方便,如是开悟,求如是法,亦

∞同上,第633页.
o‘大宝积经),卷第一百一十二普明菩萨会第四十三,‘大正藏》第十一册,第635页.
谚同上,第636页.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大唐佛陀多罗译,‘大正藏》第十七册,第母13页中.
367
附录三

不迷闷。∞
请参考第二章第五节及附录一龙钦饶降巴尊者见解以及相关佛经。
二、本性自圆满
文殊汝当知,一切诸如来,从于本因地,皆以智能觉,了达于无明,知彼如
空花,即能免流转,又如梦中人,醒时不可得,觉者如虚空,平等不动转,觉遍
十方界,即得成佛道,众幻灭无处,成道亦无得,本性圆满故,菩萨于此中,能
发菩提心,末世诸众生,修此免邪见。@
请参考第二章第七节及附录一龙钦饶降巴尊者见解以及相关佛经。
三、觉性
虚空如是平等不动,当知觉性平等不动四大不动故,当知觉性平等不动,如
是乃至八万四千陀罗尼门平等不动,当知觉性平等不动。善男子!觉性遍满清净
不动,圆无际故,当知六根遍满法界。……觉成就故,当知菩萨,不与法缚,不
求法脱,不厌生死不爱涅粲,不敬持戒,不憎毁禁,不重久习,不轻初学,何以
故一切觉故。@
一切如来妙圆觉心本无菩提及与涅榘,亦无成佛及不成佛,无妄轮回及非轮
回。④
请参考第二章第九节及附录一龙钦饶降巴尊者见解以及相关佛经。
四、自性清静
菩萨变化示现世间非爱为本,但以慈悲令彼舍爱,假诸贪欲而入生死,若诸
末世一切众生能舍诸欲及除憎爱永断轮回,勤求如来圆觉境界,于清净心便得开
枉@
1日0

请参考第二章第七节及附录一龙钦饶降巴尊者见解以及相关佛经。
五、大悲周遍
求师得正悟,随顺菩提愿,依止大涅粲,十方诸菩萨,皆以大悲愿,
示现入生死,现在修行者,及末世众生,勤断诸爱见,便归大圆觉。@
请参考第二章第九节及附录一龙钦饶降巴尊者见解以及相关佛经。
六、平等无分别智
一切障碍即究竟觉,得念失念无非解脱,成法破法皆名涅粲,智能愚痴通为
般若。菩萨外道所成就法同是菩提,无明真如无异境界,诸戒定慧及淫怒痴俱是
梵行,众生国土同一法性,地狱天宫皆为净土,有性无性齐成佛道,一切烦恼毕
竟解脱,法界海慧照了诸相犹如虚空,此名如来随顺觉性。o
请参考第二章第七节及附录一龙钦饶降巴尊者见解以及相关佛经。
七、菩提圆满
清净慧当知,圆满菩提性,无取亦无证,无菩萨众生,
觉与未觉时,渐次有差别,众生为解碍,菩萨未离觉,

西同上,第915页中.
国同上,第913页下.
o‘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大唐佛陀多罗译,‘大正藏》第十七册,第915页上.
o同上,第915页下.
曹同上,第916页中.
o同上,第916页下.
o同上,第917页中.
368
附录三

入地永寂灭,不住一切相,大觉悉圆满,名为遍随顺。①
请参考第二章第九节及附录一龙钦饶降巴尊者见解以及相关佛经。
八、彻却正行
辩音汝当知,一切诸菩萨,无碍清净慧,皆依禅定生,
所谓奢摩他,三摩提禅那,三法顿渐修,有二十五种,
十方诸如来,三世修行者,无不因此法,而得成菩提,
唯除顿觉人,并法不随顺,一切诸菩萨,及末世众生,
常当持此轮,随顺勤修习,依佛大悲力,不久证涅粲。@
请参考第二章第九节及附录一龙钦饶降巴尊者见解以及相关佛经。
九、虚空无自性
云何当知法不解脱。善男子!彼末世众生习菩提者,以己微证为自清净犹未
能尽我相根本,若复有人赞叹彼法即生欢喜便欲济度,若复诽谤彼所得者便生嚷
恨,则知我相坚固执持潜伏藏识游戏诸根曾不间断。善男子!彼修道者不除我相,
是故不能入清净觉。善男子!若知我空无毁我者有我说法我未断故,众生寿命亦
复如是。国
请参考第二章第五节第六节及附录一龙钦饶降巴尊者见解以及相关佛经。
十、自现自明证菩提
善男子!彼善知识所证妙法应离四病,云何四病,一者作病,若复有人作如
是言,我于本心作种种行欲求圆觉,彼圆觉性非作得故说名为病,二者任病,若
复有人作如是言,我等今者不断生死不求涅粲,涅粲生死无起灭念,任彼一切随
诸法性欲求圆觉,彼圆觉性非任有故说名为病,三者止病,若复有人作如是言,
我今自心永息诸念得一切性,寂然平等欲求圆觉,彼圆觉性非止合故说名为病,
四者灭病,若复有人作如是言,我今永断一切烦恼身心毕竟空无所有,何况根尘
虚妄境界一切永寂欲求圆觉,彼圆觉性非寂相故说名为病,离四病者,则知清净,
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固
请参考第二章第八节、九节及附录一龙钦饶降巴尊者见解以及相关佛经。

第十二节从<究竟一乘宝性论>谈起
一、如来藏平等谈起
问日:“云何得知一切众生有如来藏?”答日:“偈言:
一切众生界,不离诸佛智,以彼净无垢,性体不二故,依一切诸佛,平等法
性身,知一切众生,皆有如来藏。@
萎华中诸佛,众蜂中美蜜,皮糟等中实,粪秽中真金,地中珍宝藏,诸果子
中芽,朽故弊坏衣,缠裹真金像,贫贱丑陋女,怀转轮圣王,焦黑泥模中,有上
妙宝像,
众生贪嗔痴,妄想烦恼等,尘劳诸垢中,皆有如来藏。一……
华蜂等诸喻,明众生身中,无始世界来,有诸烦恼垢,

o同上,第917页中.
o同上,第919页上.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大唐佛陀多罗译,‘大正藏》第十七册,第919页下.
o同上,第920页中.
o‘究竟一乘宝性论》卷第一,一切众生有如来藏品第五,后魏勒那摩提译,‘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813
页下.
附录三

佛蜜等诸喻,明众生身中,无始来具足,自性无垢体。……
譬如诸色像,不离于虚空,如是众生身,不离诸佛智,
以如是义故,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藏,如虚空中色,
以性不改变,体本来清净,如真金不变,故说真如喻。……
不空如来藏,谓无上佛法,不相舍离相,不增减一法,
如来无为身,自性本来净,客尘虚妄染,本来自性空。①
如人融真金,铸在泥摸中,外有焦黑泥,内有真宝像,
彼人量已冷,除去外泥障,开摸令显现,取内真宝像,
佛性常明净,客垢所染污,诸佛善观察,除障令显现,
离垢明净像,在于秽泥中,铸师知无热,然后去泥障,
如来亦如是,见众生佛性,俨然处烦恼,如像在摸中,
能以巧方便,善用说法椎,打破烦恼摸,显发如来藏。圆
一切众生界,不离诸佛智,以彼净无垢,性体不二故,
依一切诸佛,平等法性身,知一切众生,皆有如来藏,
体及因果业,相应及以行,时差别遍处,不变无差别,
彼妙义次第,第一真法性,我如是略说,汝今应善知。@
见实者说言,凡夫圣人佛,众生如来藏,真如无差别。固
余五种譬喻,所谓藏树金像转轮圣王宝像譬喻,示现生彼三佛法身,以依自
体性如来之性诸众生藏,是故说言,一切众生有如来藏。@
世尊,有二种如来藏空智,世尊,空如来藏,若离若脱若异一切烦恼藏,世
尊,不空如来藏,过于恒沙不离不脱不异,不思议佛法故,如是以何等烦恼以何
等处无,如是如实见知名为空智,又何等诸佛法,何处具足有,如是如实见知名
不空智,如是明离有无二边如实知空相。@以上经文提到的九喻如下:(1)萎莲
中佛;(2)蜂腹中蜜;(3)果觳中实;(4)粪秽中金;(5)地藏中宝;(6)种子
中芽;(7)破衣中(宝石)像;(8)丑女中胎:(9)泥模中(金)像。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法如来藏、平等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章第
七节及附录一。

=、虚空
众生菩萨佛,如空遍一切,而空无分别,自性无垢心,亦遍无分别,如虚空
遍至,体细尘不染,佛性遍众生,诸烦恼不染,如一切世间,依虚空生灭,依于
无漏界,有诸根生灭,火不烧虚空,若烧无是处。o
净心如虚空,无因复无缘,及无和合义,亦无生住灭,如虚空净心,常明元
转变,为虚妄分别,客尘烦恼染。……不正思惟风,诸业烦恼水,自性心虚空,
不为彼二生,自性清净心,其相如虚空。固

母同上,840页上.
o同上,第816页上.
・‘究竟一乘宝性论’卷第三,一切众生有如来藏品第五,后魏勒那摩提译,‘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
828页中.
o同上,第831页下.
・‘究竟一乘宝性论》卷第四,无量烦恼所缠品第六,后魏勒那摩提译,‘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838页
下,第839页上。
・同上,第840页上.
o‘究竟一乘宝性论》卷第一,一切众生有如来藏品第五,后魏勒那摩提译,‘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
814页上.
略《究竟一乘宝性论》卷第三,一切众生有如来藏品第五,后魏勒那摩提译,‘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
832页下。
附录三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法虚空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章第二节及
附录一。

三、无分别智、无念
文殊师利,如来应正遍知,清净法身亦复如是,不动不生,心不戏论,不分
别不分别无分别,不思无思不思议,无念寂灭寂静,不生不灭,不可见不可闻,

不可嗅不可尝,不可触无诸相,不可觉不可知,如是等句,皆说寂静差别之相。
03

不思量无言,智者内智知,以如是义故,不可得思议,清凉不二法,及无分
别法,净显现对治。@
染净相应处,不染而清净,不相舍离法,自然无分别。固
如空遍一切,而空无分别,自性无垢心,亦遍无分别。④
智究竟满足,故究竟寂静,以有净智慧,是故无分别。@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法无分别智、无念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章
… 一

第一节、第二节及附录一.

四、自性清净
正觉正知者,见一切众生,清净无有我,寂静真实际,以能知于彼,自性清
净心,见烦恼无实,故离诸烦恼,无障净智者,如实见众生,自性清净性,佛法
僧境界,无阂净智眼,见诸众生性,遍无量境界,故我今敬礼。@
以如来法身自性清净离一切烦恼障智障习气故名为净。是故说言。唯如来法
身是净波罗蜜。以得寂静第一自在我故。离无我戏论究竟寂静故名为我。是故说
言。唯如来法身是我波罗蜜。……如来法身有净波罗蜜应知。何等为二。一者本
来自性清净。以因相故。二者离垢清净。以胜相故。o
又无垢者。以离烦恼障故。清净者。以离智障故。光明者。如自性清净体。

经中说言。自性清净心客尘烦恼染。诸善男子。所有邪念。所有烦恼业。所
有阴界入。如是诸法从于因缘和合而生。以诸因缘坏散而灭。诸善男子。彼自性
清净心无因无缘故。无和合不生不灭。诸善男子。如虚空界。自性清净心亦复如
是。@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法自性清净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章第七
节及附录一。
五、三身、法身
如实见众生,寂静真法身,以见性本净,烦恼本来无。o

∞‘究竟一乘宝性论)卷第二,佛宝品第二,后魏勒那摩提译,‘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823页上.
o同上,第823页下.
o同上,第827页上.
o‘究竟一乘宝性论'卷第三,一切众生有如来藏品第五,后魏勒那摩提译,‘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
832页中.
o‘究竟一乘宝性论>卷第四,自然不休息佛业品第十,后魏勒那摩提译,<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846
页上.
谚‘究竟一乘宝性论》卷第二,僧宝品第四,后魏勒那摩提译,‘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824页中.
o<究竟一乘宝性论>卷第三,一切众生有如来藏品第五,后魏勒那摩提译,‘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
830页下. 一

曲同上,第831页下. .

审同上,第833页中.
・‘究竟一乘宝性论》卷第二,僧宝品第四,后魏勒那摩提译,‘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824页下.
371
附录三

佛法身遍满,真如无差别,皆实有佛性,是故说常有。①
世尊。一切阿罗汉辟支佛空智者。于一切智境界及如来法身本所不见。若有
众生。信佛语故。于如来法身起常想乐想我想净想。世尊。彼诸众生非颠倒见。
是名正见。何以故。唯如来法身。是常波罗蜜乐波罗蜜我波罗蜜净波罗蜜。@
如清净真空,得第一无我,诸佛得净体,是名得大身。
此偈明何义。得大身者。谓如来得第一清净真如法身。彼是诸佛如来实我。
以得自在体。以得第一清净身。偈言诸佛得净体故。以是义故。诸佛名得清净自
在。@
法身及如来,圣谛与涅粲,功德不相离,如光不离日。@
又复偈言:佛性有二种,一者如地藏,二者如树果,无始世界来,自性清净
心,修行无上道,依二种佛性,得出三种身,依初譬喻故,知有初法身,依第二
譬喻,知有二佛身,真佛法身净,犹如真金像,以性不改变,摄功德实体,证大
法王位,如转轮圣王,依止镜像体,有化佛像现。@
有三种义。是故如来说一切时一切众生有如来藏。何等为三。一者如来法身
遍在一切诸众生身。偈言佛法身遍满故。二者如来真如无差别。偈言真如无差别
故。三者一切众生皆悉实有真如佛性。偈言皆实有佛性故。@
诸佛如来有二种法身。何等为二。一者寂静法界身。以无分别智境界故。如
是诸佛如来法身。唯自内身法界能证应知。偈言清净真法界故。二者为得彼因。
谓彼寂静法界说法。依可化众生说。彼说法应知。以依真如法身有彼说法。名为
习气。⑦
初法身如来,第二色身佛,譬如虚空中,有一切色身,于初佛身中,最后身
亦尔。@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法三身、法身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章第八
节及附录一。
六、觉性
二者于佛法中同外道行。虽信佛法而颠倒取。彼何者是。谓犊子等。见身中
有我等。不信第一义谛。不信真如法空。佛说彼人无异外道。复有计空为有。以
我相懦慢故。何以故。以如来为说空解脱门令得觉知。而彼人计唯空无实。为彼
人故。宝积经中佛告迦叶。宁见计我如须弥山。而不用见懦慢众生计空为有。迦
叶一切邪见解空得离。若见空为有。彼不可化令离世间故。@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法觉性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章第九节及
附录一。

m‘究竟一乘宝性论》卷第三,一切众生有如来藏品第五,后魏勒那摩提译,‘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
828页上.
。同上,第829页中.
o同上,第829页下.
由同上,第835页中.
o‘究竟一乘宝性论>卷第四,无量烦恼所缠品第六,后魏勒那摩提译,‘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838页
下、839页上.
o‘究竟一乘宝性论)卷第三,一切众生有如来藏品第五,后魏勒那摩提译,‘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
828页中.
m‘究竟—乘宝性论>卷第四,无量烦恼所缠品第六,后魏勒那摩提译,‘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838页
中.
o‘究竟一乘宝性论》卷第四,身转清净成菩提品第八,后魏勒那摩提译,‘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843
页中.
国‘究竟一乘宝性论》卷第三,一切众生有如来藏品第五,后魏勒那摩提译,‘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
828页下.
372
附录三

七、平等
诸佛如来成就虚空法身。以器世间究竟无我。以修行虚空藏等无量三昧。以
是义故。于一切处一切法中皆得自在。是故说言。究竟如虚空。以修行大悲。于
一切众生无限齐时。得慈悲心平等。①
无分别之人,不分别世间,不分别涅粲,涅粲有平等。@
圣者胜鬓经言。法无优劣故得涅檠。知诸法平等智故得涅檠。……平等解脱
知见故得涅粱。⑨
文殊师利。所谓如来自性清净身。乃至一切众生自性清净身。此二法者。无
二无差别。是故偈言。
一切诸众生,平等如来藏,真如清净法,名为如来体,依如是义故,说一切
众生,皆有如来藏,应当如是知。④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法平等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章第七节及
附录一.

八、本超因果
老病死诸苦,圣人永灭尽,依业烦恼生,诸菩萨无彼。@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法本超因果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章第五
节及附录一。
九、心无作意
佛无过无诤,无妄念等失,无不定散心,无种种诸想,无作意护心,欲精进
不退,念慧及解脱,知见等不退,诸业智为本,知三世无障,佛十八功德,及余
不说者,佛身口无失,若他来破坏,内心无动相。@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法心无作意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章第二
节及附录一。
十、穷觥
应知文殊师利。如来如是如实觉知一切法者。如向前说。无体为体。如实觉
知者如实无分别佛智知故。观察一切众生法性者。乃至邪聚众生。如我身中法性
法体法界如来藏等。彼诸众生亦复如是无有差别。如来智眼了了知故。o
向说佛法身,及一切种智,自在与涅桀,及第一义谛,不可思议法,应供等
功德,唯自身内证,应当如是知,彼三身差别,实法报化等。……无为无差别,
远离于二边,出离烦恼障,智障三昧障,以离一切垢,故圣人境界,清净光明照,
以法性如是,无量阿僧祗,不可数思议,无等诸功德,到第一彼岸,实法身相应。

函同上,第830页上.
o同上,第831页上.
曹同上,第836页下.
o‘究竟一乘宝性论'卷第四,无量烦恼所缠品第六,后魏勒那摩提译,‘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838页
下.
o‘究竟一乘宝性论'卷第三,一切众生有如来藏品第五,后魏勒那摩提译,‘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
833页下.
・‘究竟一乘宝性论'卷第一、卷第四,如来功德品第九,后魏勒那摩提译,‘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
817页中、844页中.
。‘究竟一乘宝性论'卷第二,佛宝品第二,后魏勒那摩提译,<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822页下.
・‘究竟一乘宝性论》卷第四,身转清净成菩提品第八,后魏勒那摩提译,‘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842
页下.
373
附录三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法穷尽法性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章第十
一节及附录一。

十一、自性、无自性
不空如来藏,谓无上佛法,不相舍离相,不增减一法,如来无为身,自性本
来净,客尘虚妄染,本来自性空。∞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法自性、无自性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章第
六节及附录一。

十二、无住
以不生故常,以不灭故恒,离二故清凉,法性住不变,证灭故寂静,一切觉
故遍,不住不分别,离烦恼不着,无智障离阂,柔软离危涩,无色不可见,离相
不可取,以自性故净,离染故无垢。@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法无住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章第二节及
附录一。

十三、轮涅无二
最上胜妙法,不取有涅粲,非三乘所知,唯是佛境界。@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法轮涅无二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章第十
六节。
汝等谛听,如来秘密神通之力。一切世间天、人及阿修罗,皆谓:材今释迦
牟尼佛,出释氏宫,去伽耶城不远,坐于道场,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然,
善男子!我实成佛已来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那由他劫。……我成佛已来,复过于此
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祗劫。自从是来,我常在此娑婆世界说法教化,亦于余处百
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祗国导利众生。“诸善男子!于是中间,我说燃灯佛等,又复
言其入于涅粲,如是皆以方便分别。∞
请参考第二章第五节及附录一龙钦饶降巴尊者见解以及相关佛经。

∞同上,第840页上. 一

o同上,第842页下.
圆同上,第843页下.
。《妙法莲华经》卷第五,如来寿量品第十六,后秦鸠摩罗什译,‘大正藏》第九册,第42页中.
374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fl】郭耀华.《藏传佛教宁玛派大圆满法初探》.台湾:中华民国宗教哲学研究社.
《宗教哲学》季刊第38期,2006年12月.第1 7~26页.
[2】郭耀华、王慕龄.《内观与地球和平》.台湾:中华民国宗教哲学研究社.《宗教
哲学》季刊第44期,2008年6月.第l 87-200页.
【3】郭耀华.《科学与宗教》.台湾:天帝教《旋和杂志》季刊第40期,2006年10
月.第2-22页.
【4】郭耀华.《宗教巫觋感应灵乩研究》.台湾:天帝教《旋和杂志》季干IJ第41.42
期,2007年4月.第1 10-12l页.
【5】郭耀华.《万教齐发的春劫我思》.台湾:《天帝教教讯》273期,2006年l 1月.
第56~65页.
【6】郭耀华.《天帝教与佛菩萨因缘》.台湾:天帝教《旋和杂志》季刊第45期,
2008年1月.第10~12页.
【7】郭耀华.《金刚经讲解》.台湾:天帝教《旋和杂志》季刊第52期,2009年10
月.第14~55页.
[8谆Ⅸ耀华.《从‘雍仲苯教大师’一书谈起》.台湾:天帝教《旋和杂志》季刊第
55期,2010年7月.(己预定)

375
后记与答辩记录

感谢班班多杰导师、牟钟鉴老师和周季文等老师的教导,在中央民族大学六
年求学期间,笔者实受益良多。在论文写作期间,夫人王慕龄及一些同学、朋友
的热情支持,这篇论文才有缘得以问世。此外,导师也提出宁玛派几个有待解决
的疑点供论文参考。感谢社科院尕藏加老师、中国藏学研究中心郑堆所长以及刘
成有教授、谢路军教授、谢爱华教授五位评委的肯定与建议,使本文更加完善、
增加光彩。
评委们认为,笔者除了使用历史文献学及田野调查外,主要采用比较学方法,
对藏传佛教宁玛派大圆满法见地与修行果等相关问题,进行了系统深入的分析,
研究视角独特,如从龙钦饶降巴尊者的著作切入,以便深层阐释大圆满法在整个
佛教实践中的作用和价值,第一次较为细致地探讨了宁玛派大圆满法与汉地禅宗
修行方法之间关系,与藏地苯教大圆满法的异同,以及同文殊菩萨、阿朗如来、
金刚萨缍等法脉传承的关系,并提出了文殊菩萨化身为金刚手菩萨,是大圆满法・
传承的祖师,文殊菩萨思想与大圆满法见地之间有着渊源关系等,提出诸多新的
学术观点或思路,进行富有创见的独立思考,得出一系列富有启发意义的结论,
并厘清r一些历史疑难问题,开拓了藏传佛教的研究领域,在藏传佛教,乃至中
国佛教的研究上,具有较为重要的学术意义,推进了汉地学者研究宁玛派的学术
水平。只是论文中未引用第一手藏文原文资料(只用汉译本)仍有不足,虹光化
身的科学解释模型仍有欠缺。
答辩提问中,谢路军教授问:一、大圆满法如何减少疾病?二、大圆满法如
何影响禅宗?答:一、分成身病与心病两部分解决,减少身体疾病因修炼扎隆拙
火不怕冷,打通中脉,中医也认为气脉通畅不易生病。减少心理疾病因修炼观虚
空、观蓝天,神清气爽,心不压抑,心不作意,有正知见,无住空性,因此心病、
精神疾病不易产生。二、大圆满法正行强调中脉修炼、修持四光脉看虚空,最终
产生童子瓶身、虹光化身。除非禅宗也接受此法脉,才有可能影响,而大圆满法
祖师文殊菩萨见地,对禅宗思想而言,学者们认为有极大影响。至于龙钦饶降巴
尊者在著作中,对顿渐之争的摩诃衍那修行也很推崇。
刘成有教授问:一、结语中提到明空赤露与虚空自然智是大乘精髓,请问与
中观派精髓、瑜伽行派精髓有何关系?二、虹化是自己解脱的结果,而大乘注重
大悲,大乘菩萨道注重集体成就,请问个体与群体修行在大圆满法怎么看?三、
汉地禅宗对西藏大圆满法有没有影响?答:一、(一)中观派看法是空性、无自
性、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与大圆满法的虚空自然智的空性相当,大圆满法主张空
分(空性)、明分(光明)、悲分(大悲)。(二)瑜伽行派主张佛性妙有,具如来
藏思想,与大圆满法的明空赤露,强调“明”的妙用,此是大悲的妙用基础,见
地一致。二、在论文第二章第九节,第128页,附录一第三十一节,第334页,
指出大悲是大圆满法的重要见地,但是大圆满法强调菩提心,智慧觉性解脱,根
源在大悲唤起众生修行,每个人解脱,所以大圆满法的大悲与觉性、法性相关,
偏向唤起个体修行自觉、自解脱,不是以群体社会救济、慈善事业为方式,这种
修炼有其智慧产生大悲的特色,渡化执着世俗一切的众生,以自然智慧产生自性
清净、觉性,而走上解脱虹化之路,且大圆满法大悲以法、报、化三身任运为修
行方向。三、论文第五章前言第1 89页,龙钦饶降巴尊者赞赏禅宗摩诃衍那,所

376
以龙钦饶降巴尊者有受到禅宗无住无念影响,但事实上,无住无念等禅的思想,
也是文殊菩萨思想,只是龙钦饶降巴尊者不清楚大圆满法祖师金刚手菩萨,就是
文殊菩萨的化身,连早期宁玛派传承上师也不知此缘由,自然感觉大圆满法许多
见地受禅宗的影响。
谢爱华教授问:虹光化身如何变肉体为光?是相对论E=MC2,还是正子、
负子对撞产生能量?是否有时间空间因素影响?答:个人看虹化过程,身体逐渐
缩小,是种心、物、能互动过程,意识念力加入控制光的转换,产生微小地震、
彩虹光(甚至有爆裂音),也是质能互换,但与E=MC2的物质核子爆炸能量不同。
(是否有反物质加入运作尚未知,且可能空性无念中,会自生光辐射反应)
尕藏加研究员问:文献中对传承的描述太弱,大圆满法的见地来源、源流请
描述一下(例如无垢友大师的传承梳理)。苯教大圆满法要参考法国学者著作。
标题修行果研究是否改成见地与实践研究?答:在第27页、第29页,第二章第
二部分、第四部分提到历史传承,论文中纽修堪仁波切蒋扬多杰著作《大圆满法
传承源流蓝宝石》有一些世系表,但资料太多,因此论文没有列上去,堪珠・贡
觉丹增仁波切《宁玛派源流》、龙钦饶降巴尊者著作《上师心滴如意宝》中“历
史宝鬟论”一文皆有传承过程描述。而大圆满法的印度传承源流见地,在第三章
第一节第151页到158页《圣妙吉祥真实名经》的解说中有描述。且结语中第一
点、第六点己提到文殊菩萨系列经典与东方妙喜佛国维摩诘居士的见地皆可参
考。
郑堆所长认为从经典对比分析思想见地,实地考察,文献整理创新学术观点,
可为宁玛派修行者借鉴,赞赏未提问。

377
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作者声明

本人声明:本人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取得的

研究成果。对前人及其他人员对本文的启发和贡献己在论文中作

出了明确的声明,并表示了谢意。论文中除了特别加以标注和致

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和其它机构已经发表或者撰写过的研

究成果。

本人同意学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

法》等有关规定将本人学位论文向国家有关部门或资料库送交论

文或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中央民族大学可

以将本人学位论文的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

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者其它复印手段和汇编学位论文(保

密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作者签名:聋塑葺 日期:竺年』月二日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