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59

目 录 咖Y 川2 Ⅲ3 肿哪肌●- 哪0 "¨ ¨ ¨■ _■ mⅢ1 枷6

摘要………………………………………………………………………………………………………………………………….I

ABSTRACT……………………………………………….…………………………………..………………………………..III

l文献综述……………………………………………………………………………………………….1

1.1萨提亚沟通姿态………………………………………………………………………………1
1.2自尊……………………………………………………………………………………………5
1.3人际关系…………………………………………………………………………………….7
1.4萨提亚沟通姿态、自尊以及人际关系的关系………………………………………………9
1.5问题提出…………………………………………………………………………………….10
1.6研究意义及创新……………………………………………………………………………..1 1
1.7研究的整体思路……………………………………………………………………………。12

2研究一萨提亚沟通姿态闯卷的修订………………………………
2.1初始问卷的形成…………………………………………………………………………….13
2.2问卷信、效度分析…………………………………………………………………………一18

3研究二大学生沟通姿态现状的特点分析……………………………………………………..22

3.1研究目的……………………………………………………………………………………..22
3.2研究对象……………………………………………………………………………………..22
3.3研究方法……………………………………………………………………………………。22
3.4结果分析……………………………………………………………………………………..22

4研究三沟通姿态、自尊以及人际关系的关系研究…………………………………………。28
4.1研究目的……………………………………………………………………………………。28
4.2研究对象……………………………………………………………………………………..28
4-3研究方法及工具……………………………………………………………………………..28
4.4结果分析……………………………………………………………………………………..29

5讨论………….…………………………………………………………………….…………………………………………….35

5.1萨提亚沟通姿态的定义……………………………………………………………………。35
5.2量表的适用性问题…………………………………………………………………………..35
5.3萨提亚沟通姿态的现状特点………………………………………………………………..36
5.4萨提亚沟通姿态、自尊、人际关系之间的关系………………………………………….38
5.5研究的不足与展望…………………………………………………………………………..40

6结论………………………………………………………………………………………………………………………………42

参考文献………………………………………………………………………………………………。43
附勇乏…………………………………………………………………………………………………………………………………47

致 谢…………………………………………………………………………………………………………………………….54
摘要

大学生沟通姿态、自尊

以及人际关系之关系研究

应用心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周明

指导教师 史慧颖副教授

摘要

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作为一个有效的心理治疗模式,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已得到大力的推

广和应用,该治疗模式以人本主义的理念为基础,目标是改善人际关系,提高自尊,达到身心内外

和谐一致。沟通姿态是则属于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中的重要概念。在萨提亚模式中,个人和

重要他人的互动模式被称为沟通姿态,即一个人传递信息的方式,个人将信息赋予意义,传

送出去,接收进来,并在内心或外在行为上做出一定的反应。沟通姿态与一个人的自尊以及

人际关系都有着非常强的内在联系。在实践过程中,沟通姿态的改变会引起一个人的内在改

变。但目前国内萨提亚相关研究很少,关于萨提亚沟通姿态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因此,本

研究重点着眼于萨提亚治疗理论中的沟通姿态,以沟通姿态理论为基础,编制出适合普通人

们使用的沟通姿态量表,扩展量表的使用、适应性,并对其进行了信效度的检验。同时采用

新编的萨提亚沟通姿态问卷,对萨提亚模式中自尊与沟通姿态之间的关联性进行探讨,进一步

论证萨提亚理论的有效性。另外,将沟通姿态作为自尊与人际关系的中介因素,探索萨提亚

沟通姿态对自尊与人际关系的中介作用,进一步丰富了自尊与人际关系的理论研究。

本文根据操作性定义和萨提亚沟通姿态理论,在初步理论建构、与专家探讨、小样本施

测的基础上,编制了萨提亚沟通姿态初步问卷。根据来自西南大学的804名学生的样本数据,

编制形成了萨提亚沟通姿态量表,其中包括了4个分量表,讨好分量表6条项目,指责分量

表8条项目,超理智分量表6条项目,打岔分量表9条项目,,共29条项目。内部一致性系

数为0.926。另外,采用Rosenberg的《自尊量表》和台湾学者王胜贤1984年编制的《人际关

系量表》,来探索沟通姿态、自尊以及人际关系的关系。
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修订后的萨提亚沟通姿态拖延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符合测量学的有效标准,可

以作为国内测量沟通姿态的有用工具。

(2)大学生沟通姿态现状总体来说,大学生都不倾向于使用这四种不一致的沟通姿态。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沟通姿态总体在性别上差异显著,男生相对女生更倾向于使用指责型、超理智型、打岔型沟

通姿态;在年级上差异显著,研究生更倾向于使用指责型沟通姿态,而大四学生则更倾向于

使用讨好型沟通姿态;在是否独生子女和生源地上无差异。

(3)指责型沟通姿态、讨好型沟通姿态、打岔型沟通姿态、超理智型沟通姿态与自尊成

显著负相关。

(4)指责型沟通姿态、讨好型沟通姿态、打岔型沟通姿态、超理智型沟通姿态与人际关

系呈显著负相关。

(5)自尊与人际关系呈显著正相关。

(6)四种不一致型的沟通姿态在自尊与人际关系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

关键词:萨提亚,沟通姿态,人际关系,自尊
ABSTRACT

The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college


students’coping stances,self-esteem, and
● ・
1 1 ■● l ●

InterperS0naI relanonSnlpS

Major"Applied Psychology

Author:Zhou Ming
Tutor:Shi Huiying Associate Professor

Abstract

As an effective mode of psychotherapy,Satir family therapy has been vigorously

promoted all over the world.The treatment mode,which is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humanism,aims to improv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to improve self-esteem,to

achieve intemal and external harmony of body and mind.Coping Stances is belong to

an important concept in Satir family therapy model,which has a very strong inner link

with a person’S self-esteem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In practice,the coping

stances’change can cause a person’S inner change.But now,the Satir-related research is

stances is much rarer.Therefore,this research mainly


very few,the study of Satir coping
focus on Satir Coping Stances.Based on the theory of communication,we develop a

new Coping Stances Scale,which is suitable for ordinary people to use,expand the use

and flexibility of the scale,test the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the new scale.With the

new scale,we discusse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self-esteem and coping stances,further

to demonstrate the validity of Satir theory.In addition,we use coping stances as the

intermediary factors between self-esteem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to enrich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of self-esteem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According to the operational definition and the Satir stances theory,we prepare a

preliminary Satir Coping Stance Scale,basing on preliminary theoretical construction,

experts discussion and the small sample test.According to the sample data of 804

students from the Southwest University,we form the Satir Coping Stances,SCS,which

includes four subscales.There are total 47 items,consisting of 6 items of placating

subscale,8 items of blaming subscale,6 items of being super-reasonable subscale,9

items of being irrelevant subscale.In addition,we use the Rosenberg’S self-esteem


the
scale锄d Taiw吼scholar Wang Shengxian’human relationships scale,to explore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relationship of coping stances,self-esteem

The research gets some conclusions as follows:

and validity which canbe


(1)The Satir Coping Stances Scale has good reliability

used as an effective measurement ofpeople’S coping stances.

to use these four inconsistent copmg


(2)In general,college students don’t tend
difference tend to use blaming,
stances.7rhere is a significant on gender,boys

stance than difference in


super-reasonable,irrelevant coping girls;there is a significant
senior students tend to
盯ade,graduate students tend to use blaming coping stances,but

use placating coping stances.


the four inconsistent coping
(3)There is a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stances and self-esteem.
between the four inconsistent copmg
(4)There is a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stances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is correlation between self-esteem and


(5)There a signilficant posRiv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6)the four inconsistent coping stances have a partial intermediary effect

self-esteem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Keywords:Satir,coping stance,,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self-esteem


文献综述

l文献综述

1.1萨提亚沟通姿态

1.1.1沟通姿态的含义

沟通姿态是则著名家庭治疗师萨提亚女士提出来的,是属于萨提亚家庭治疗
模式中的重要概念。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提倡人们用成长模式的观点来认识世界,
强调使用个人的内在资源来提升自我价值从而达成一致性地与他人进行沟通
(Banmen,1986)。

在萨提亚模式中,个人和重要他人的互动模式被称为沟通姿态,即一个人传

递信息的方式,个人将信息赋予意义,传送出去,接收进来,并在内心或外在行
为上做出一定的反应。沟通姿态也意味著个人如何辨认出其内心状态和外在行为

模式的过程,是个人处理人际互动,以及如何对自我进行评价的重要因素(林沈明
莹,1999)。萨提亚女士认为沟通姿态是来源于人们从小所习惯或是所处于的家庭
环境以及家庭中父母之间彼此之间的互动模式,是一种求生存的方式,人们也从
家庭中学习到了僵化的规则,相信一定要遵循一些来自家庭或社会的规范,否则
就无法生存。当我们感觉生存受到威胁时也就是说我们在面临压力情境之下,便

自然发生的即时反应,这就是沟通姿态。家庭成员的沟通模式正反映著其自我价

值、家庭规则与外界如何连结等层面(Banmen,1986)。
萨提亚女士将沟通姿态分为两种:~致型沟通姿态与不一致型沟通姿态。萨
提亚女士认为,健康的沟通方式是一致型(congruent)的沟通,个人可以知觉到自己
的状况、观察他人的状况并掌握整个情境,具有直接而确实表达感受与思考的自

由,重视个人的独特性与差异性,是高自我价值的表现(林沈明莹,1999)。当一个
人采用一致型沟通方式时,能够缓解人际互动的双方彼此间的紧张状态,有利于
人与人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桥梁。例如,当一个人采用一致型沟通姿态时,就会
自觉地为自己的过错真诚地向别人道歉。这时候个体是在为一个行为道歉而不是
为自己的存在或是更深层次的内在去道歉。同样地,如果一个人用一致型沟通姿
态进行批评或评价,这样去沟通,内心的低自我价值感不再那么强烈,反而整个

人会因为真诚一致显得很有力量感。因此一致型的沟通姿态正是萨提亚女士所提
倡的。与一致型沟通姿态对应的概念则是不一致的沟通姿态。萨提亚将不一致的

沟通姿态分为四类,即讨好型、指责型、超理智型、打岔型等不一致型沟通姿态。
萨提亚女士在实践过程中,采用各种姿势并结合语言描述,,用讽刺夸张的形式来
代表这些沟通姿态,并通过摆这些沟通姿态,个体可以渐渐意识到自己在日常生活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的沟通互动模式,以及该模式在生活中对自己和相关的其他人的影响,内心和外
在表现不一致时的意义和感受。而且每个人都会倾向于使用某种沟通状态,但也
不意味着他的沟通状态是一成不变的(Satir,Banmen,1991)。
以下是五种沟通姿态的具体内涵。
(1)一致型:采用一致型沟通姿态的人在与人互动时,能够同时关注与觉察
到自己、他人与情境,也能内外一致地表达自我,所呈现的状态是非常开放的,

这也是属于高自我价值的体现。在一致性地沟通里,人们会设法让自己感觉舒适
的同时,采取沟通方式也属于直接、明确、清楚的,他们能够跟沟通的另一方核
实自己心里的假设,也能够考虑自己以及他人的感受、想法、现实及顾虑等。

(2)讨好型:采取讨好型沟通姿态者,在与人际互动中常常会忽略自我,而
是把关注点放在他人与情境上。他们只会选择尊重他人及情境的状态,袒是不会
尊重及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这是属于低自我价值的状态。言语中经常流露出“这
都是我的错”,“我想要让你开心’’之类的话语。行为上则过度和善,习惯于道歉。
情绪感受上忽略自己,内在自我价值感较低。
(3)指责:指责的沟通姿态者在互动上常会忽略他人,属于低自我价值。此
类型恰好与讨好型相反,是以一种不一致的方式来反映社会规条,该社会规条可
能为:担心没效率、无意义;我们应该自己站起来,不能接受任何人给予的托辞

或侮辱:我们一定不可以软弱,为了保护我们自己,只好谴责或归罪他人或环境。
言语上,“都是你的错”,“你到底怎么搞的”是常用语。行为上,习惯于攻击批判
别人,与别人保持距离以维持权威。内心感到孤单。
(4)超理智:超理智的沟通姿态者在互动上常会忽略他人及自己,属于低自

我价值。这种类型的人只注重情境、固守原则,毫无人性上的客观,其反映出的

社会规条可能为:凡事讲求道理与理论依据,而所谓的成熟就是不受动摇、目不

斜视、男女授受不亲、没有七情六欲,别人对他的看法常是严格的、坚持原则、
沉闷或具有强迫性。超理智型的人极端客观,只关心事情合不合理,是否正确,
总是逃避与个人情绪相关的话题,他们告诫自己:“人一定要理智”“一定要保持

冷静、沉着,绝不慌乱。”这类人表面上很优越,举动合理,而实际上,他们内心
很敏感,有空虚感和疏离感。
(5)打岔:打岔的沟通姿态者在互动上常会忽略自己、他人及情境,属于低

自我价值。这类型是超理智的相反面,而其行为表现常呈现出不断地移动状态,
倾向于逃避压力以及避免痛苦的情境,无法把注意力专注地放在一个主题上或一
件事情上,并且会一直改变想法,想同时做无数的活动,社会上常描述此类型者

具有自发性,且对事情抱持兴致勃勃的态度。而且永远抓不住重点,习惯于插嘴
和打扰,不直接回答问题或者根本答非所问。他们的内心焦虑、没有归属感,不
文献综述

被人关心,还常被人误解。

1.1.2萨提亚沟通姿态的应用

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作为一个非常有效的心理治疗模式,目前已在全球范围
内得到大力地推广以及应用。而作为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的重要理论组成部分,
萨提亚沟通姿态理论也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专注,相关研究也越来越丰富和深入。

在国外,早在1984年就已经有以萨提亚沟通姿态为主要理论依据而设计的Say It

Straight(SIS)训练出现,被广泛运用于学校学生的破坏性行为、药物滥用等问题的
预防工作,另外,SIS训练由于其特殊性,特别适用于学生的支持团体,因此非常
适用于青少年管教所、监狱等场所,对促进和矫正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有着积极
作用(Korzybski,1994)。在国内,台湾地区和香港地区引进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比
较早,相关应用及研究也相对成熟。如台湾地区,有陈奕良(2001)、卓纹君和简

文英(2003)、庄雅婷和陈秉花(2006)等人分别设计一个萨提亚模式团体方案,针对
不同人群开展团体活动,用以促进人际间的相互沟通与改善人际关系。而李冠兴
(2007)也针对即将进入婚姻但有沟通困扰的情侣进行萨提亚模式取向的咨询。
Pan(2000)通过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萨提亚团体治疗模式对台湾大学生的家庭关系
进行干预,结果表明,萨提亚模式有助于改善家庭关系,促进亲子沟通。大陆地
区接触萨提亚较台湾稍晚一些,目前也有相关研究,吴燕霞(2007)的研究表明,

萨提亚治疗模式有助于改善大学生的自尊和人际关系。陈海芹(2008)通过萨提
亚治疗模式对初中生亲子关系的干预研究结果表明,团体干预显著提高了亲子冲
突家庭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组织性和娱乐性;降低了亲子冲突家庭的矛盾性、
成功性和控制性。总体而言,无论在国外,还是在国内,萨提亚沟通姿态已得到
了充分地应用,特别是在实践过程中,已经得到证实,一个人的沟通姿态的改变
会引起一个人的内在改变,从而导致其他各个方面的转变。但是目前,相关萨提
亚沟通姿态理论的研究还是相对落后。

1.1.3萨提亚沟通姿态的量表的编制

目前,针对于萨提亚沟通姿态量表的问卷较少,已有的资料显示,有台湾学
者陈奕良(2001)的《伴侣沟通量表》、卓纹君和简文英(2003)的《父母沟通姿

态量表》,以及国外学者Lee(2002)的《一致性量表》,国内学者则有梁云芳(2006)
编制的《大学生宿舍沟通方式问卷》以及郭歌(2011)编制的《萨提亚沟通姿态
量表》。
陈奕良自编《伴侣沟通量表》,用以了解受试者参加团体前后其一致与不一致

沟通之改变程度。该量表陈奕良以Satir家族模式中的沟通姿态理论为依据,参考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陈明君所编的《自我开放量表》,以及谢银沙编的《婚姻沟通量表》编制而成。量
表采用Likert五点评定量表,由初稿拟定的83题,至正式量表的55题,而题
目在经由因素分析后也得到一致型、指责型、打岔型、讨好型、超理智型沟通姿
态等五个因素,符合其原有的架构理念。然而,陈奕良却也发现其『伴侣沟通量
表J中的一致分量表与超理智分量表呈现正相关,并且不一致分量表彼此间有的
呈现正相关,有的呈现负相关等情况。

卓纹君和简文英自编《父母沟通姿态量表》,主要目的在测验受试者参加团体
前后其亲子间一致与不一致沟通之改变程度。该量表为他们参考Satir等人对萨提
亚沟通姿态的论述,以及2001年陈奕良的《伴侣沟通量表》编制而成。量表采
用Liken五点评定量表,由初稿拟定的70题,到经专家检核后的预试量表55
题,至正式量表的43题,而题目在经由因素分析后也得到一致型、指责型、打

岔型、讨好型、超理智型沟通姿态等五个因素,符合其原有的架构理念。而在分

量表彼此的相关性方面,虽然不一致分量表间均得到正相关,但该研究却发现一
致分量表亦分别与超理智及讨好分量表呈现正相关的情况,对此他们推论可能与
东西文化的差异以及Satir对沟通姿态的概念并未有清楚及明确的界定有关。
Lee认为虽然有许多的工具可以评估临床上的问题及行为的结果,但尚未有开

发针对Satir模式的架构及目标。因此,其以Satir所提的一致性沟通的中心概念来

发展一致性量表。同时,他以参与者观点进入这些教导与经验性工作坊,透过观
察训练者在对于有困难表达的参与者所使用之重要且具代表性的介入而发展出87
个题目:37题属于内在精神层面,25题属于人际层面,25题属于整体心灵层面,
采用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的七点量表。经专家审题后,预试量表为75题,而后

的正式量表则采用38题,因素分析出内在精神与人际、心灵、创造、小区等四个
因子,与其概念相符。惟内在精神与人际被视为一类,显示原先的人际题目无法

清楚地指出沟通或人际的组成,也无法与内在精神向度有所分别,因此Lee后续
也表示沟通姿态不但在建立一个清楚的人际向度上是很重要的,而且也能与内在
精神向度有所区分。另外,Lee在其研究中亦发现其编制的一致性量表与生活量表
及结果调查量表呈现中度的相关,进而指出一致与自尊、生活幸福、内在精神的
功能程度、人际与社会角色的适应有关。此外,Lee的一致量表也因样本数不足,
而认为未来有必要再确认是否大样本下仍能获取此因素架构。

山西大学的梁云芳,则以萨提亚治疗理论为依据,结合我国大学生宿舍人际关
系的实际情况,在初步开放式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编制了大学生宿舍沟通方式问卷,

问卷包含5个因素,分别为讨好型、指责型、超理智型、打岔型、一致型,每个因素
包括6个项目,问卷共30个项目,且具有良好的信效度。西南大学的郭歌,根据操
作性定义和萨提亚沟通姿态理论,在初步理论建构、与专家探讨、小样本施测的


文献综述

基础上,编制了萨提亚沟通姿态初步问卷。根据来自西南大学的865名学生的样
本数据,编制形成了萨提亚沟通姿态量表(satir communication stance scale,scs),

其中包括了5个分量表,讨好分量表10条项目,指责分量表10条项目,超理智
分量表12条项目,打岔分量表13条项目,一致分量表9条项目,共47条项目。
综合上述,陈奕良与卓纹君和简文英以Satir沟通姿态的角度来建构量表,而
Lee则是以一致的角度来建构量表,虽然结果皆显示量表符合其理论构念。仔细分
别,可以发现Lee的一致量表的涵盖层面较广泛,内容也包含意义深远与抽象的

概念;而陈奕良与卓纹君和简文英的沟通量表则显然是着重在人际层面来看,内
容较具体也较为人所能知觉与认知。相较之下,两者在一致观点上的层次或涵盖
层面是不同的,但相对地也显示各有其适用的对象,例如:Lee的研究对象为参加
Satir工作坊之受训者或寻求个人的发展与疗愈者;陈奕良以青年情侣为对象;卓
纹君与简文英则以初中家长为对象。而梁芸芳编制《大学生沟通方式问卷》,郭

歌编制的《萨提亚沟通姿态问卷》,则是检测对象主要为大学生。且由于信效度不
高,从而导致了其使用的有限性。

1.2自尊

1.2.1自尊的含义

Rosenberg(1965)认为自尊是个人整体性的自我价值感,自尊是自我概念的
一部分,是对个人价值的全面性评估,包含对自我正向或负向的看法。Podesta
(1990)认为自尊是一个人对自我的感觉及观感,自尊代表着一个人喜欢自己的
程度,自尊同时也是一个人相信自己、对自己有自信的程度,张春兴等人(1989)
认为自尊是个体对自身的感受,对自己有价值感、有重要感,因而接纳自己,喜
欢自己。Satir女士(1984)也指出:自尊、自我价值或是自我评价是个人其自身

的价值,也是对自己的爱和尊重。

由此可见,一个人的自尊感是自己赋予的,而一个人自尊的高低,也显示出
一个人看待自己的方式与接纳自己的程度。
自尊是人们在社会互动的过程发展而来。Cooley认为自尊的形成是受个人内
在延伸至他人知觉的影响。Tarrant与KonZa等人在1994年也提出类似的看法,认

为人是社会性的动物,个体对自我的知觉是透过社会互动的过程而学习过来的。
因此,个体会想像他人对自己的外表性格行为等看法,并且从这些看法中形成对

自我的认识与评价。而后将这些反应性评价内化成为对自我的认识与想法。Meadx

也强调社会互动对自我的重要性,认为个体对自我的看法是人际互动的结果
(Sacco,Johnson,1993),在其所提的象征互动论中,说明个体是从重要他人的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反应中体验到自己,并进而内化形成自我评价的参照标准,这个影响一个人自尊

发展的重要他人,最早可以溯自原生家庭的父母,而后随着成长与对外在环境的
认识与接触,老师、同学、友伴也可能是影响自尊发展的关键人物。

整体而言,自尊是通过与人互动而产生,自尊也是人际互动的结果,而互动
中的重要他人对自尊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也可以说,自尊是我们与他人的互动
中建立,而已形成的的自尊也可能会影响着我们与他人的互动。由此可见,自尊

与人际互动有互相影响的关联性存在。

此外,Satir(1984,1991)等人认为一个人的沟通姿态与自尊之间有显著的相
关。高自尊者,其沟通姿态是趋向一致的,也因此在人际互动上显得更自在,并
且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徐西森(2002)等人也认为自尊会影响我们对他人的知

觉与人际沟通的方式。自尊越高,也越能正确地处理自我与他人知觉的讯息,让
我们知觉到的世界与真实世界能够更接近,不然就会与真实脱节,并导致误解与

沟通破裂的状况。另外,Lemers(2001)对自尊高低提出其他见解,他认为低自
尊者倾向于持负面的自我评估,有消极的自我概念。且有抑郁、不安及适应不良
的情况。而自尊者则相对有较正向的自我评估,他们会觉得有较高的自我价值感,
较能接纳自己。

由此可见,一个人的自尊高低不但与人际互动有关,自尊的高低也会影响
着我们的认知与生活状态。

1.2.2自尊的相关研究

王益文、张文新、林崇德(2004)通过对初中生的研究发现,青少年的自尊
与其所感受到的来自父母的情感温暖与理解有显著的正相关,而与父母的惩罚与

严厉呈显著的负相关。谷传华(2001)进行的“母亲行为与小学儿童自尊的关系”
专项研究,验证了库利和米德的早期自尊理论,即儿童通过与其母亲的交流而发

展了他的人格与自我。Katz和Nelson(2007)以98位大学生在自我批判、以往的家
庭压力以及自尊方面的自我陈述来研究对昔日家庭经验与自我批判的关联。结果
发现,家庭压力、不公平以及较低的自尊能预测学生的比较性自我批判与内化的
自我批判。另外一方面,也有研究表明,如李勉媛(2003)研究发现在校师生关
系满意度总分及各因子与初中生自尊呈显著相关。张敏杰(2006)研究发现接受
社会支持能较好地预测自尊,而且提供社会支持和自尊有正相关关系。吴元蓉

(2006)发现大学生的人际亲密与自尊皆呈现中等偏下身的程度,且大学生的际
亲密与自尊内涵、自尊层面呈显著正相关,但三者与大学生的抑郁呈负相关,此
外大学生的人际亲密与自尊层面对抑郁具有显著预测力。
由此可见,一个人的家庭环境以及其知觉父母的行为模式、情感表达能力等


文献综述

都影响着自尊的发展。这正如萨提亚模式中指出:一个人低自尊的形成因素主要

来自于家庭系统的不稳定与不接纳,以及过去负向同伴关系形成的低自我意象及
不喜爱感觉。

1.2.3自尊的测量

目前对于自尊的测量,主要采用测量方法为自我报告法。其中应用最广泛、

也最权威的,应属Rosenberg(1965)的自尊量表,此量表主要是测量整体自尊,
关注人们整体上看待自己的方式,而没有涉及到一些具体的品质和特性。另一个

应用比较广泛的是德克萨斯社会行为问卷,此问卷也是用来测量整体自尊,但实
际上测量的是个体感觉自己在社交场合中的舒适度和胜任度。我国也有许多学者
对Rosenberg的自尊量表进行了修订,尽管此量表的中文版本在国内应用的很是广
泛,但却存在着美中不足。所以,目前我国有许多学者自行编制出各类自尊量表,

如魏运华(1997)编制的儿童自尊量表,黄希庭(1998)等人编制的青少年自我
价值感量表等等,这些测量工具,都具有很高的信效度。

1.3人际关系

1.3.1人际关系的含义

人际关系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现象。时蓉华(1986)认为人际关系是人们
交往过程中结成的心理关系和距离。郭民良(1993)认为人际关系是通过交往而
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心理关系和相应的行为表现。张春兴(1989)定义人际
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交互关系,人际关系的和谐与否是基于个人处世待人的态度
和能力。由此可见,对于人际关系的理解,我国大多数研究者都认为:人际关系
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心理距离和联系。

1.3.2人际关系的相关理论

目前针对于人际交往以及人际关系的相关研究,众多学者根据自己的长期研
究与实践,分别提出了几种不同的观点。
(1)人际互换与比较的观点

社会交换理论(social exchange theory)将人类之间的互动看作是一种经济性的


活动,个体能够从彼此之间的互动中得到酬赏,同时也需要付出成本(李美枝,
1989)。这个人际交往过程当中,人们会把从某一段关系中所获得的益处和从其他

的人际关系中可能获得的好处作比较,以作为判定这段人际关系的吸引力以及是

否选择这段关系的标准,也就是说人们之所以会选择投入段关系之中,主要的原
因在于这些关系相较之下是个人能够从中得到最大的好处。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持即是此相互交换的结果。

(2)人际需求的观点

Schutz(1966)年提出人际需求理论,认为每个人都会有人际需求,这种需求
可分为三种类型:1)归属的人际需求:个体希望能与他人建立互动与联系,希望
通过与他人建立并维持和谐关系,此类需求与动机会促使个体发展出交往、沟通、

参与等积极的外在人际交往行为;如果需求过少,那么个体则会出现孤立、退缩、

疏离、排斥、忽视等人际行为。2)控制的人际需求:指个体希望成功影响与控制
周边人与物的欲望,此类需求会促使个体呈现出运用权力、权威、领导或控制他
人等人际交往行为;相反地,需求过少,则个体可能表现出类似于抗拒权威、忽
视秩序等人际交往行为。3)情感的人际需求:个体希望在爱情或感情上和他人建
立并且维持良好关系的欲望,此需求所呈现的行为是喜欢、亲密、同情、照顾、

友善等,反之则可能呈现憎恨、厌恶、冷淡等行为特征。整体而言, Schutz所提

倡的和谐人际关系,是来自于人和人之间的和谐互动,特别是在归属、控制与情
感三类需求上彼此兼容互补,而不是走向各种极端。然而,如果出现极端情况时,
人们的人际交往行为与人际关系可能就会出现与Satir不一致的沟通姿态所描述
的特性类似。
(3)人际发展的观点

Sullivan(1953)提出人际关系人格理论,认为人格是个人与他人之间人际互动
的结果。如果没有人际关系,那么人格也不会存在。Sullivan与Freud一样强调
与重视个体幼年生活的重要性,尤其关注于个体与母亲之间的关系,并且也与
Erikson一样认为人格的发展是会持续成长的,并根据多年的研究提出了人格发发

展的七个发展阶段。他认为个体不同阶段的人格是在不同的人际互动中发展出来
的。父母是孩子社会化的开始,个体早期阶段的人际互动仅限于父母,随后会逐

渐增加同辈及亲密关系,这也说明了早期的家庭关系与后期的同辈交往及亲密关
系对于人格发展的重要性。因此,Sullivan的人际理论除了关注早期的关系外,也
着眼于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行为,这与Satir模式理论重视早期家庭关系与沟通姿态
是同出一辙的。

1.3.3人际关系的相关研究

人是社会性的群体动物,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每个人都有与他人建
立关系的需要,这不仅仅是社会化的要求,也是人的心理需求。Devito(1984)

认为大部分的人际关系都具有减轻孤独感、获得激赏、增进自觉与自尊、增加快
乐、减少痛苦等功能。Johnson(1981)认为人际关系可以帮助个人的成长与发展,
除了能更加了解自己外,也能建立正向的自我概念,以真实的感到自我的存在以


文献综述

及生命存在的意义,而且良好的人际关系也可以使个体维持生理、心理健康。

早在1902年,Cooley就提出镜像自我的概念,认为个体通过社会交往了解他

人对自己的看法,从而形成对自我的认识。李蓉蓉(2001)发现大学生人际关系
与自尊自我概念、同性关系自我概念有显著相关。高亚席(2006)大学生自我概
念和人际关系存在显著相关。申武丹(2007)研究发现,大学生的生活人际关系
与社会自我、心理自我呈显著相关。由此可见,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等是存在着

相关关系的。

另外,人际关系也是影响一个人的主观幸福感的外部因素。Kwan(1997)等
人研究发现,和谐的人际关系对幸福感具有较强的预测能力。梅锦荣(1999)对
老人主观幸福感的社会性因素进行分析,认为家庭、朋友等方面的关系是预测老
年人主观幸福感的指标。严标宾(2003)等的研究发现,朋友支持同个体的总体

幸福感、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都有显著相关。张灵、郑雪(2001)等的研究发
现,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困扰与主观幸福感有中等负相关,对主观幸福感有较好的
负向预测作用。
综上所述,人际关系是与自我概念密切相关的,同时也是可以作为个人主观
幸福感的指标,良好的人际关系也可以使个体维持生理、心理健康。

1.4萨提亚沟通姿态、自尊以及人际关系的关系

良好的人际关系有赖于良好的沟通,沟通也是维持良好人际关系的因素。研
究者在探究人际与沟通的相关理论时发现,除了个体所运用的沟通姿态能反映出
人们的人际行为,透过沟通姿态也能呈现出人际间是否平衡的关系,并传达或展
现出个人的内在姿态。而这与一些研究(所探讨的沟通能力、沟通技巧与沟通方

式等人际行为能力所注重的角度明显不同,萨提亚的沟通姿态多了一份对人内在
状态的关注。萨提亚强调一致的沟通是健康的沟通,而且一个人的沟通方式与其

自尊有关(陈文玲,2006),而从健康的人际关系是建立在价值的平等来看。从这
一层面来看,一致的沟通、自尊与人际关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存在。然而,目
前国内外在萨提亚的研究方面,尚未有研究来验证萨提亚模式理论的自尊与沟通

姿态之间的关系,且也未有研究直接以沟通姿态、自尊与人际关系等因子来进行
相关研究的探讨。然而,从一些研究上,我们已经可以看到萨提亚模式对于人们

沟通与关系的改善,以用在自尊的提升方面的确有所帮助,而此结果正与其理论
论述相符。因此,本研究在萨提亚模式理论的背景架构下,来探讨自尊、沟通姿

态与人际关系之间的关系。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5问题提出

国内现今己有越来越多的专业或非专业人士学习或体验了萨提亚治疗模式的
魅力,在实践过程中,萨提亚模式也受到了人们的肯定和支持,对于萨提亚模式
的咨询治疗效果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但目前对于萨提亚模式的研究,多数仍以质

性评估的角度为主,而研究结果也常在参与者的访谈与回馈资料中发现有学习、

成长或改善的结果。例如Seligeman(1981)发现经过咨询家庭变得更加滋养性,
Wach(1992)的研究中,参与者认为其婚姻受到滋养,且夫妻关系也更加浓密。
而卓纹君和黄创华(2003)则发现,成员在知觉自己的沟通模式上最有帮助。庄
雅婷和陈秉华(2006)的研究则显示,成员知觉到自己旧有的规则松动,并且能

增加新的应对方式,对过去不当的应对模式有新的觉察,增加正向的自我概念。
简言之,目前以质性方式来评估萨提亚模式的成效已经获得许多正面的回应与肯

定,且辅导治疗效果也多能对应萨提亚模式理论,能改善人际互动、提升自我价

值等方面。但相较之下仍不像量化评估能明确显示出改善状态的程度。由此可见,
萨提亚模式的实证研究中,迫切需要一个以萨提亚理论为基础的,能够将治疗效
果量化的工具。
至于量化评估方面,Wilett(1996)以婚姻满意度为评估指标,研究结果指出

咨询中使用萨提亚教学录影带的夫妻的婚姻满意度显著高于未使用者。而Pan

(2000)则运用家庭关系量表及家庭自我量表来评估,结果发现大学生的家庭角
色明显转变为更正向、更明确,与家人关系也明显改善。由上述可知,通过相关
性的量表作为评估工具,研究上也能明显肯定萨提亚模式的辅导成效。以相关测
量工具作为萨提亚模式成效的评估工具虽然能肯定辅导成效,但是却无法明确地

了解与验证这些成效与转变是否源于萨提亚模式的功用,而这同时也突显出萨提
亚模式量表的缺乏以及发展萨提亚模式量表的重要性。

除些之外,目前国内外也陆续因研究需要而发展出来的萨提亚沟通姿态量
表,例如,陈奕良(2001)自编“伴侣沟通量表”, 卓纹君、简文英(2003)的
自行编制“父母沟通姿态量表”,Lee(2002) 以萨提亚所提的一致性沟通的中

心概念来发展“一致性量表",虽然有一定的信效度,但由于Lee的研究对象为参
加萨提亚工作坊之受训者或寻求个人发展与治疗者,陈奕良以青年情侣为对象,
卓纹君则以孩童家长为对象,在受测对象上有一定的限制,从而导致了这些量表

的适用有限性。而梁芸芳(2009)编制了“大学生沟通方式问卷”,郭歌(2011)

编制了“萨提亚沟通姿态问卷”。由于信效度不高,从而导致了其使用的有限性。
另外,虽然萨提亚的沟通姿态理论认为自尊与沟通姿态存在着对应的关系,
沟通姿态反映了个体的自我价值感,也就是自尊。不恰当的沟通姿态反应了成员

10
文献综述

的低自我价值感,一致性沟通姿态成员有着高自我价值感。个人的沟通姿态是受
到家庭环境因素和家庭规条所影响,个人在原生家庭中与父母的互动中学会了如

何应对,如何求生存,也就是学会了采用哪种沟通姿态。当随着个体不断的成长,

交际圈不断扩大,人际交往越来越多,人际关系越来越复杂,但是,个体在处理
与他人的关系时,仍会不自觉地沿用与父母的沟通方式,即采用在原生家庭中学
会的沟通姿态与他人互动。从这一层面上来讲,当一个人有着高自尊时,会采用

一致型的沟通姿态,在与他们互动过程中,也会积极地关注于自我、他人与情境,
从而能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反之,低自尊的人,往往采用不一致的沟通方式,

可能会导致一些不良的人际关系。正如萨提亚(1984,1991)所说,一个人的沟

通姿态与自尊之间有显著的相关。高自尊者,其沟通姿态是趋向一致的,也因此
在人际互动上显得更自在,并且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由此可见,沟通姿态、自
尊、人际关系三者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但是目前从实证角度来看,仍没有一个研
究来证明这三者之间存在着的相关。

整体而言,萨提亚以其实践经验建构了萨提亚模式的理论,并且在后续的研

究中陆续证明与肯定了萨提亚模式的成效,然而至今未见有研究直接探索萨提亚
模式所强调的自尊与沟通姿态之间以及沟通姿态与人际关系的关联性是否与其理
论相符。另外,目前虽然已有萨提亚沟通姿态的量表,但皆量表的使用与适用性
与发展仍有限,且对于普通人们所使用的沟通姿态的了解也尚未有研究加以探讨。

因此,本研究的目的着眼于,发展出适用强、信效度高的、以萨提亚理论为基础

的萨提亚沟通姿态量表。同时对沟通姿态与、自尊、人际关系等相互关系进行探

讨,对萨提亚沟通姿态理论进行实际论证。这也正是本研究的意义与创新之处。

1.6研究意义及创新

1.6.1理论意义

目前,萨提亚沟通姿态理论的测量工具较少。而在实践过程中迫切需要一个
具有很高信效度的沟通姿态量表,并借此工具作为理论与实践的中间媒介,将理
论与实践统一起来,丰富萨提亚沟通姿态理论。因此,本研究将建构合理的沟通
姿态维度,编制了具有一定信效度的萨提亚沟通姿态量表,为后续的应用研究提
供了有效的科学的测量工具。另外,探究沟通姿态与自尊之间,沟通姿态与人际
关系之间的相关研究,进一步论证萨提亚理论的有效性。

1.6.2实践意义

当个体面临压力情境时,应该采取行为,既能有效地化解矛盾和压力,又能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维护好自己的身心健康,提高个体或群体成功的可能性,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沟
通循环。因此,认识到自己的沟通姿态,能够促进自我心理的健康发展。另外,

本研究,通过对大学生的沟通姿态、自尊以及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考察,为大学的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效信息,从而可以提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开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6.3创新之处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①以萨提亚模式中的沟通姿态理论为基础,编制出
适合普通人们使用的沟通姿态量表,扩展量表的使用、适应性;②对萨提亚模式
中自尊与沟通姿态之间的关联性进行探讨,进一步论证萨提亚理论的有效性。③
将沟通姿态作为自尊与人际关系的中介因素,探索萨提亚沟通姿态对自尊与人际

关系的中介作用,进一步丰富了自尊与人际关系的理论研究。

1.7研究的整体思路

1.7.1研究假设

假设一:修订的萨提亚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能在国内广泛使用。
假设二:沟通姿态在人口学变量上有差异。

假设三:沟通姿态对人际关系有预测作用。
假设四:沟通姿态对自尊有预测作用。

假设五:沟通姿态在自尊与人际关系之间有中介作用。

1.7.2研究内容

本研究包括三个子研究:

研究一:萨提亚沟通姿态问卷的修订;
研究二:沟通姿态现状的特点分析;

研究三:沟通姿态、自尊、人际关系的关系研究。
研究一萨提亚沟通姿态问卷的修订

2研究一萨提亚沟通姿态问卷的修订

本研究主要修订郭歌编制的萨提亚沟通姿态问卷。郭歌在2011年编制的问卷

中,有一定的的信度和效度,但仍有提高的空间。为了拓展萨提亚沟通姿态工具
的测量有效性,本研究对此问卷进行修订。

2.1初始问卷的形成

2.1.1研究目的

修订郭歌编制的萨提亚沟通姿态问卷,形成以萨提亚沟通姿态为理论依据,
并适合国内使用的测量工具。

2.1.2问卷编制过程

依据郭歌编制的萨提亚问卷,问卷共分为五个分量表:讨好分量表、指责分
量表、超理智分量表、打岔分量表、一致型分量表。而且每个分量表分别从言语、

行为、情感三方面来编制具体的项目。但最终形成的问卷信效度低,适用性不强,
其主要原因在于每个分量表的情感维度识别度较低。因此,本文研究者通过与专
家讨论,决定将问卷分为四含分量表:讨好分量表、指责分量表、超理智分量表、
打岔分量表,并且每个分量表只从言语、行为这两方面来编制具体的项目。具体
步骤如下:

第一步,根据问卷编制相关的文献综述,前期调查来收集项目,参考萨提亚
沟通姿态理论的相关描述和专家访谈等方式来编制项目,最后形成了120条项目,
其中讨好分量表有30条项目,指责分量表有30条项目,超理智分量表有30条项目,
打岔分量表有30条项目。问卷采用Likert 5点记分法,即完全不符合为1分,不太符
合为2分,不确定为3分,比较符合为4分,完全符合为5分。

第二步,请10位心理学研究生和2名教授针对初步形成的120条项目进行讨论评

价,并结合实际情况,根据他们的意见修改和增删项目,最后剩余的90条项目形
成了萨提亚沟通姿态量表。
第三步,把90条项目编制成问卷,分别请接受过萨提亚成长课程培训的9名研
究生,以表达明确、语言简练,并能够很好地反应萨提亚沟通姿态理论为标准,
进行删选、修改项目,最后形成了84条项目。其中,讨好分量表有21条项目,指
责分量表有18条项目,超理智分量表有21条项目,打岔分量表有24条项目。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1.3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在校大学生,在西南大学发放问卷600份,作为样本一。有

效回收问卷518份,有效率为86.7%。男生240人,女生378人,年级从大一至研究
生,年龄从17岁至27岁。采用团体施测,专业人士根据指导语统一发放到随机抽
取的班级里,填写完成后当场回收,初测问卷见附录l。

2.1.4统计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l6.0作为统计分析的工具。

2.1.5结果分析

(1)问卷各维度分布

运用Excel软件,将84条项目随机打乱,形成初测问卷。各分量表题项分布
如下表所示:
表1 萨提亚沟通姿态问卷各分量表题项分布表

(2)问卷的项目分析

本研究通过对问卷题项的区分度和鉴别力两方面进行统计分析,以筛除不适

合标准的题项。

首先,计算出各个题项的临界比率值(CR),并将未达到显著水平的题项删除。
本问卷共84个题项,求出每个被试的总分,并按照问卷总分大小进行排序,取总
分的前27%(>295)为高分组,后27%(<258)为低分组。对高低两组在每个题目
得分的平均数进行差异检验,若达到显著水平,则说明问卷题项的鉴别力较好,
给予保留。反之,应删除该题项。另外,若采用极端值的临界比,一般将临界比

值的t统计量的标准值高为3.000,若是题项高低分组差异的t统计量小于3.000,则
表示题项的鉴别度较差,可以考虑将之删除。
研究一萨提亚沟通姿态问卷的修订

其次,计算问卷题项的的区分度,采用问卷各个题项与总得分的相关,相关
显著并且相关系数在0.4以上,说明,说明问卷题项较好,符合标准予以保留,反
之,则将其删除。

结果显示共有45个问卷题项不符合标准,删除之。剩下的39题的结果如下表

所示:
表2萨提亚沟通姿态问卷项目分析结果表

注:p<O,05差异显著,用}表示;p<O.01差异极其显著,用{{表示.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问卷的探索性因素分析
首先,对问卷的适当性进行检验。常用的方法有KMO(Kaiser-Meyer-Olkim)
检验和Bartlett球形检验。一般KMO系数在0.9以上非常适合于进行因素分析;在
0.80.0.90之间为比较适合因素分析,在O.70.0.80之间为可以进行因素分析,在
O.60-0.70之间为一般,但在0.60以下则不适合作因素分析,Bartlett球形检验要达到
显著,这是进行因素分析的先决条件。结果表明, KMO值为0.910,Bartlett球形
检验值为13631.700,Sig等于0.000,达到显著水平,表明数据适合进行因素分析。
研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问卷进行初步的探索与分析。先用主成分分析法

(PEA)提取公因素,得到初始因素负荷矩阵,而后用最大方差法(Varimax)得到
旋转因素符合矩阵。因子数的确定依据的标准为:(1)因素的特征值大于或等于1;
(2)因素要符合陡阶检验(screentest),参考对应的因素提取碎石图;(3)提取出
的因素在旋转前最少要解释3%的总变异;④每个因素最少包含三个项目;⑤提取
出的因素有解释性并较好命名。本研究采用的对题项的删除的标准为:(1)项目
在几个因子上的负荷都大于0.4;(2)项目在每个因子上的负荷都小于0.4;(3)项
目与总分的相关小于0.4;(4)题项的共同性低于0.2;(5)项目归类不当。
依据上述标准,本问卷删除10题(V027、V17、V43、V21、V039、V09、V14、
V39、V 019、V034),余下29题。提取出了4个因素,解释总变异的46.747%,说
明了这四个因子对问卷具有较高的解释率。项目因素分析的碎石图见图1。各个项
目的具体指标见表3。

成分数

图1萨提亚沟通姿态问卷的陡坡检验图
研究一萨提亚沟通姿态问卷的修订

表3探索性因素分析各项目因素负荷表

题项 成分1 成分2 成分!一一 盛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

V017 0.744

V016 0.671

V02 0.662

V012 0.656

V032 0.625

V036 0.603

V030 0.521

V15 0.500

V029 0.720

V021 0.709

V028 0.652

V41 0.492

V025 0.467

VOIO 0.405

V07 0.722

V040 0.714

V041 0.703

V40 0.626

VOll 0.533

V023 0.468

V22 0.579

V23 0.537

VlO 0.532

V035 0.514

0.513
V38

V03 0.512

V026 0.472

V33 0.464

.!旦曼.............................。...............................!二兰i!一
2.1.6维度构建

因素分析的结果发现,萨提亚沟通姿态问卷比较符合原来的结构设想,形成

了具有四个维度的问卷。修订后的萨提亚沟通姿态问卷包括四个因子。因子一包
:括V017、V016、V02、V012、V032、V036、V030、V15,反映了沟通姿态中的指
17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责行为和言语,命名为指责型沟通姿态;因子二包括V029、V021、V028、V41、
V025、V010,反映了沟通姿态中的超理智行为和言语,命名为超理智型沟通姿态;
因子三包括V07、V040、V041、V40、V011、V023,反映了沟通姿态中的讨好的
行为和言语,命名为讨好型沟通姿态;因子四三包括V22、V23、V10、V035、

V38、V03、V026、V33、V05,反映了沟通姿态中的打岔的行为和言语,命名为
打岔型沟通姿态。最终得到了一个四因子的建构。

2.2问卷信、效度分析

2.2.1研究目的

检验萨提亚沟通姿态问卷的信效度指标。

2.2.2研究对象

调查对象为西南大学在校大学生,发放问卷850份,作为样本二。回收有效问
卷804份。其中,男生239人,女生565人;大一138人,大二195人,大三152人,

大四247人,研究生为72人;文科345人,理科357人,工科102人;独生子女273人,

非独生子女531人;城市生源地人为359人,农村生源地为445人。采用团体施测,

专业人士根据指导语统一发放到随机抽取的班级里,填写完成后当场回收。

2.2.4统计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l6.0,Amosl7.0作为统计分析的工具。

2.2.5结果分析

2.2.5.1问卷的信度分析

本研究采用内部一致性信度、重测信度来检验修订后的萨提亚问卷,重测信
度的测量是通过两周后对50名被试重测得到的,回收有效问卷40份。具体结果
表4:

表4问卷内部一致性系数与重测信度表
研究一萨提亚沟通姿态问卷的修订

根据吴明隆(2010)《问卷统计分析实务》,编制的问卷信度在O.7以上是较好
的,在0.6至0.7之间也是可以接受的。从上表可以看出,萨提亚沟通姿态问卷各
维度的信度指标都达到甚至超过了统计学标准,说明修订后的萨提亚问卷具有较
好的信度,是可信的。
2.2.5.2问卷的效度分析
(1)内容效度

确定问卷的内容效度最常用的方法就是请有关专家对所编的问卷各题项与原
定理论内容范围的符合性做出判断。在前期,我们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对有关

文献进行了充分的整理。对于萨提亚的家庭治疗理论,以及其沟通姿态理论,我
们进行了充分的分析与讨论,从而形成了萨提亚的沟通姿态的操作性定义。这也

就为我们编制萨提亚沟通问卷打下了良好的理论基础。在编制问卷的过程中,我
们充分统筹考虑有关的文献整理的结果以及相关测查工具结果等资料,我们所编

问卷的项目也都来源于相关文献综述、国内外相关测评工具。另外,在进行初步

施测前,我们还请系统学习过萨提亚理论的有关专家审查和修改问卷的各个项目,
以确保问卷题目表达准确。在正式施测前,还请部分学生试测,使问卷各项目易
懂适用并符合理论设想。以上这些举措都保证了萨提亚沟通姿态问卷具有较好的
内容效度。
(2)结构效度

本研究拟从各个维度之间的相关以及验证性因素分析两个方面来考察修订问
卷的结构效度。
首先,对问卷各维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如表5所示。

表5问卷各因素之间的相关系数表

注:p<0.05差异显著,用}表示;p<0.01差异极其显著,用}}表示

Tuker认为一个良好的问卷的结构要求问卷的各维度之间的相关应在O.1-0.6

之间。本研究中,问卷中的指责型维度与讨好型维度的相关系数为0.301,与打岔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型维度的相关系数为0.537,与超理智型维度的相关系数为0.389,讨好型维度与
打岔型维度的相关系数为0.457,与超理智型维度的相关系数为0.316,打岔型维
度与超理智维度的相关系数为0.356,并且所有的相关系数都在0.1..06之间,且都
达到了显著的水平,基本符合测量学标准。
其次,验证性因素分析。采用Amosl6.0进行问卷的验证性因素分析,来确认

问卷模型与实际数据的拟合程度,从而验证问卷模型的合理性。

在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的时,主要参照指标有:(1)卡方检验,以考察理论模
型与观察模型的拟合程度。一般以卡方与自由度的比值作为替代性检验指数,理
论模型与数据的拟合标准22/df的值越接近1,表示拟合程度越高,当z2/df值在2.0
与5.0之间时,表示模型可以被接受,值越小越好。(2)拟合指标,常用的拟合指数
有“拟合优度指数GFI”、“调整拟合良好指数AGFI”、“比较拟合指数CFI"、“规

范拟合指数NFI”,上述拟合指数的值一般都局限在旺1之间,值愈接近1,表示
理论模型愈能说明实际数据间的关系,模型的拟合程度愈好。(3)“近似均方根误
差”RMSEA,此指标受样本量的影响较小,是较好的绝对拟合指标。RMSEA值
在0.05珈.08之间时,表示拟合良好,低于0.05时,表示拟合优良。一般认为,
z2/df值小于5,则可以认为模型拟合较好。若RMSEA取值0.08以下,表示模型
拟合较好。其余指标拟合指数在O.85以上,即可认为理论模型和原始数据的拟合

程度达到统计要求。本研究数值结果见表6和图2:

表6萨提亚沟通姿态问卷的拟合指标

从表6中可以看/墩2/df<5,RMSEA<0.05,其余指标都约大于o.8,问卷各个指
标的拟合度都较好,问卷的结构合理。具体模型图如图2:
研究一萨提亚沟通姿态问卷的修订
.11

..I y鱼:净—一e—q;
j,7一y璺.,}一噻,
.34//,,/一y旦.弦—一@
‘磊夕。|£亚D卜一@

33

图2萨提亚沟通姿态验证性因素分析路径图

21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研究二大学生沟通姿态现状的特点分析

3.1研究目的

考察当代大学生沟通姿态现状,探索大学生沟通姿态现状的人口学差异。

3.2研究对象

被试为随机抽取的在校的全日制本科生与研究生,由于为方便取样,采样学
校主要集中西南大学。发放问卷850份,作为样本二。回收有效问卷804份。其
中,男生239人,女生565人;大一138人,大二195人,大三152人,大四247

人,研究生为72人;文科345人,理科357人,工科102人;独生子女273人,
非独生子女531人;城市生源地人为359人,农村生源地为445人。采用团体施

测,专业人士根据指导语统一发放到随机抽取的班级里,填写完成后当场回收,
测试问卷见附录二。

3.3研究方法

采用修订后的萨提亚沟通姿态问卷作为研究工具,对西南大学的学生进行施

测。采用在自习室发放纸质问卷方法,纸质问卷当场发放当场收回。

3.4结果分析

3.4.1萨提亚沟通姿态的总体情况分析

为了了解在校大学生、研究生沟通姿态现状总体情况,我们对各个维度上的
得分进行了统计描述。具体结果见表7:

表7大学生萨提亚沟通姿态的总体情况

表7反映了萨提亚沟通姿态问卷各维度上的平均数与标准差。本问卷是五点

计分,分数范围在1分到5分之间,3分为中点分。本研究认为当被试回答“3.不
太确定”的时候认为被试在这种情况下不确定使用某种沟通状态。由上表可以看
研究二大学生沟通姿态现状的特点分析

出,问卷的各维度平均分均小3分.说明大学生都不倾向于使用这四种不一致的沟
通姿态。倾向于使用典型的不一致沟通姿态的现象只存在与小部分群体中。

3.4.2大学生沟通姿态在性别上的差异

为检验大学生沟通姿态在性别方面是否存在差异,本研究对此进行独立样本t
检验。结果如下表8所示。结果表明,四种沟通姿态在性别上只有讨好型沟通姿
态差异不显著,P值大于0.05,其他三种沟通状态均差异显著,即男生的得分显著
高于女生。

表8大学生沟通姿态现象在性别上的差异

注:p<O.05差异显著,用}表示;p<O.01差异极其显著,用料表示

3.4.3大学生沟通姿态在年级上的差异

为了考察年级对大学生四种沟通姿态现象的影响,研究共分为大一、大二、

大三、大四、研究生以上五个组,同时以四个分量表得分作为研究数据加以统计。
指责型分量表在年级上的差异统计结果见表9:

表9大学生指责分量表得分在年级上的差异

注:p<O.05差冥显著,用¥表示;p<O.01差异极其显著,用}}表示

从上表可以看出,指责型沟通姿态量表得分在年级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为

了更好地说明差异情况,本文又进行了多重比较,如表10:

23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年级(I) 年级(J) MD(I—J)

注:p<O.05差异显著,用}表示;p<O.01差异极其显著,用料表示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研究生在问卷得分上显著高于本科生,其中大一和大二
在指责分量表得分上要显著低于其他年级,但大三与大四得分相比较差异却不显
著。研究生在指责分量表上的得分高于其他年级。

讨好型分量表在年级上的差异统计结果见表11:

表1 1大学生讨好分量表得分在年级上的差异

注:p<O.05差异显著,用}表示;p<O.Ol差异极其显著。用料表示

从上表可以看出,讨好分量表得分在年级变量上差异显著,为了更好地说明
差异情况,本文又进行了多重比较,如表12:

24
研究二大学生沟通姿态现状的特点分析

表12讨好分量表在年级上的多重比较

年级(I) 年级(J) MD(I—J)

大一 大二 一0.008

大一 大三 一0.112

大一 大四 一0.109

大一 研究生以上 0.05

大二 大三 —1.039

大二 大四 —1.014

大二 研究生以上 0.064

大三 大四 —0.005

大三 研究生以上 0.168‘

大四 研究生以上 一0.166‘

注:p<O.05t异显著,用}表示;p<O.01差异极其显著,用料表示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研究生在问卷得分上显著高于大三学生,同时却显著小

于大四学生。而其中大一和大二在讨好分量表得分上要与其他年级差异并不显著。

打岔型分量表在年级上的差异统计结果见表13:

表1 3大学生打岔分量表得分在年级上的差异

M SD F

大一(n=136) 2.449 0.644 2.479*

大二(n=191) 2.488 0.537

大三(n=147) 2.55l 0.529

大四(n=238) 2.537 O.551

研究生以上(n=72) 2.331 0.532

注:p<O.05差异显著,用{表示;p<O.01差异极其显著,用料表示

从上表可以看出,打岔分量表得分在年级变量上存在边缘差异(p=0.084),
为了更好地说明差异情况,本文又进行了多重比较,如表14:

25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表14打岔分量表在年级上的多重比较

年级(I) 年级(J) MD(I—J)

大一 大二 -0.039

大一 大三 -0.101

大一 大四 -0.088

大一 研究生以上 O.117

大二 大三 -0.062

大二 大四 -0.049

大二 研究生以上 O.156车

大三 大四 0.013

大三 研究生以上 0.219.

大四 研究生以上0.206‘

注:p<O.05差异显著,用}表示;p<O.01差异极其显著,用料表示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研究生在打岔分量表上得分上显著低于大二、大三、大

四学生,但与大一学生的得分没有显著差异。而其他各个年级相互间的差异并不
显著。

超理智分量表在年级上的差异统计结果见表1 5:

表1 5大学生超理智分量表得分在年级上的差异

M SD F

大一(n=136) 2.498 0.671 1.424

大二(n=191) 2.514 0.763

大三(n=147) 2.547 0.667

大四(n=238) 2.635 0.628

研究生以上(n=72) 2.486 0.654

注:p<O.05差异显著,用}表示;p<O.01差异极其显著,用料表示

从上表可以看出,超理智分量表得分在年级变量上并不存在差异。

3.4.4大学生沟通状态在是否为独生子女上的差异

本研究对是否为独生子女对沟通状态影响也进行统计分析。

26
研究二大学生沟通姿态现状的特点分析

表1 6大学生沟通姿态现象在是否独生上的差异

注:p<O.05差异显著,用}表示;p<O.01差异极其显著。用料表示

结果表明,四个分量表得分,在是否独生子女变量项上,无显著差异。

3.4.4大学生沟通状态在生源地的差异

本研究对生源地对沟通状态影响也进行统计分析。
表1 7大学生沟通姿态现象在是否独生上的差异

注:p<O.05差异显著,用}表示;p<O.Ol差异极其显著,用料表示

结果表明,四个分量表得分,在生源地此变量项上,无显著差异。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研究三沟通姿态、自尊以及人际关系的关系研究

4.1研究目的

(1)探索不同自尊水平与沟通姿态相关关系;
(2)探索不同自尊水平与人际关系之间的相关关系;
(3)探索不同沟通姿态与人际关系之间的相关关系;
(4)探索沟通姿态对自尊与人际关系间的中介作用。

4。2研究对象

被试为随机抽取的在校的全日制本科生与研究生,由于为方便取样,采样学
校主要集中西南大学。发放问卷850份,作为样本二。回收有效问卷804份。其
中,男生239人,女生565人;大一138人,大二195人,大三152人,大四247

人,研究生为72人;文科345人,理科357人,工科102人;独生子女273人,
非独生子女53 1人;城市生源地人为359人,农村生源地为445人。采用团体施

测,专业人士根据指导语统一发放到随机抽取的班级里,填写完成后当场回收,

测试问卷见附表3、4。

4.3研究方法及工具

研究方法同研究二。研究工具如下所示:

(1)修订后的萨提亚沟通姿态问卷
该问卷由四个维度共29个题项组成,包括指责、讨好、打岔、超理智四个分
量表。问卷采用Likert五点评分制,分量表分数越高表示个体越倾向于使用某个
沟通姿态。问卷信、效度在本研究中得到很好的验证。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26。
(2)自尊量表

目前测量自尊的量表很多,但以Rosenberg的自尊量表(Self-Esteem Scale,

SES)最具代表性。SES最初是设计用以评定青少年关于自我价值和自我接纳的总

体感受。
该量表由10个条目组成,设计中充分考虑了测定的方便。受试者直接报告这

些描述是否符合他们自己。采用四级评分Dobson等(1979)和Fleming等(1984)报告
的Cronbach Q系数分别为O.77和0.88, Siber和Tippett(1965)对28名受试者首
次评定后的2周末再评定,重测相关系数是O.85。Fleming等(1984)对259名受试
者1周后的重测相关系数为0.82。
研究三沟通姿态、自尊以及人际关系的关系研究

(3)人际关系量表

由王胜贤1984年编制,目的是在测量受试者与他人相处的情形,内容包括是
否喜欢朋友、是否为朋友所喜欢、社交技巧是否良好等,主要涵盖了社交能力、
人际上的归属与情感需求等方面,适用对象为初中以上的学生。

量表总共有20题,采用Likert五点量表计分,量表得分越高,代表主观知觉
的人际关系越好,反之,得分越低者,代表主观知觉的人际关系差。由相关研究

(王胜贤,1985)表明其Cronbach a系数为0.8,重测为0.87

4.4结果分析

4.4.1萨提亚沟通姿态、自尊、人际关系的关系研究

(1)沟通姿态与自尊、人际关系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自尊与指责、讨好、

打岔、超理智分量表得分均呈显著的负相关;人际关系与指责、讨好、打岔、超
理智分量表得分均呈显著的负相关。而自尊与人际关系呈显著正相关。如表18所
示。

表18沟通姿态、自尊、人际关系之间的关系

注:p<O.05差异显看,用}表不;p<O.Ol差异极冥显看,用料爱不

4.4.2沟通姿态对自尊与人际关系的中介分析

中介变量是指,一个变量(Y)受到另一个变量(X)的影响,当考虑自变量
(X)对因变量(Y)的影响机制时,如果自变量通过另一个变量(M)对因变量

产生影响,也即白变量(X)对因变量(Y)产生影响作用的本质原因是变量(M),
那么变量(M)就是他们之间的中介变量(方杰,张敏强,邱皓政,2012)。
本研究中如果把所有变量都纳入到模型中去,模型过于复杂,不能很好地验
证理论假设。本研究把自尊作为自变量,人际关系问卷的总得分作为因变量,沟

通姿态作为中介变量,来分别分析沟通姿态、自尊与人际关系间的中介关系。本
研究采用温忠麟等人提出的中介效应检验的程序和方法。假设因变量与自变量的

回归系数用C表示,中介变量与自变量的回归系数用a表示,把中介变量与白变量
都纳入回归方程时,因变量与中介变量的回归系数用b表示,与自变量的的回归

系数变为c’。若系数C显著,依次检验系数a,b,若a,b都显著,检验系数C’,若
C’不显著说明是完全中介效应,若C’显著则说明中介变量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若a’b中至少有一个不显著,则进行Sobel检验。具体程序见图3:

中介效完全中介 中介效中介效应 r与茁相关不显著


应显著效应显著应显著不显著 停止中介效应分析

图3中介分析流程图

根据中介变量的分析方法,首先选取三个变量:沟通姿态、自尊、人际关系。
由于萨提亚沟通姿态问卷四个维度属于不同类的指标,所以问卷不能相加得总分,
因此,本文将采用四种沟通姿态分量表得分作为中介变量,一一分析。分别对三

个变量即四种沟通姿态、自尊、人际关系进行中心化(项目均值后的离均差),得

到中心化的X、M、Y。然后按照程序检验回归方程。
指责型沟通姿态、自尊、人际关系的中介分析见表19:
表19指责型沟通姿态、自尊、人际关系的中介分析

自变量 因变量 13值t值 R值 R2值 AR2值 F值

第一层 自尊 人际关系0.395 12.171。0.395 0.156 0.155 148.136”

回归

第二层 自尊 指责型沟一0.215 —6.223” O.215 O.046 0.045 38.729”

回归 通姿态

第三层 自尊 人际关系 0.318 10.340”0.530 0.281 0.279 155.652”

回归 指责型沟

通姿态 一0.361 —11.739”

fl:.-p<O.05差异显著,用¥表示;p<O.01差异极其显著,用料表示,表中变量都经过中心化处理

表19中结果表明了,自尊能够显著预测人际关系回归系数c为O.395
(t=12.171木宰),继续进行分析,自尊能显著预测指责型沟通姿态回归系数a为.0.215
(t一6.223木木),把自尊与指责型沟通姿态同时纳入回归方程之后,检验结果回归系
数依然很显著,回归系数c’为O.318(t=lO.340**),回归系数b也显著为.0.361
研究三沟通姿态、自尊以及人际关系的关系研究

(仁.11.739*木)。说明指责型沟通姿态在自尊与人际关系之间有部分中介效应,中

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值为:ab/c=.0.215X.O.36I/O.395=0.196,中介效应占总效应
的比例为19.6%。具体路径图如图4。

指责型沟通姿态

-o.2∥木l/ \\ .O.361木幸

7 弋
自 尊 O.318=Ic木 人际关系

图4指责型沟通姿态、自尊与人际关系的中介分析路径图

讨好型沟通姿态、自尊、人际关系的中介分析见表20:

表20讨好型沟通姿态、自尊、人际关系的中介分析

自变量 因变量 13值 t值 R值 R2值 △R2值 F值

第一层 自尊 人际关系0.395 12.171。0.395 0.156 0.155 148.136。

回归

第二层 自尊 讨好型沟

回归 通姿态

第三层 自尊 人际关系

回归 讨好型沟

通姿态

注:p<O.05差异显看,用¥爱不;p<O.01差异微兵显看,用料表不,表中燹量郡经过中心化处理

表20中结果表明了,自尊能够显著预测人际关系回归系数C为O.395

(t=-12.171'*),继续进行分析,自尊能显著预测讨好型沟通姿态回归系数a为.0.284
(t=.8.361料奉),把自尊与讨好型沟通姿态同时纳入回归方程之后,检验结果回归
系数依然很显著,回归系数c’为O.357(t=lO.647"*),回归系数b也显著为.0.134
(t_.3.997**)。说明讨好型沟通姿态在自尊与人际关系之间有部分中介效应,中介
效应占总效应的比值为:ab/c=.0.284×.O.134/0.395=0.096,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
比例为9.6%。具体路径图如图5。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讨好型沟通姿态



.0.284**


.O.134母木

自 尊 0.357** 人际关系

图5讨好型沟通姿态、自尊与人际关系的中介分析路径图

打岔型沟通姿态、自尊、人际关系的中介分析见表2l:

表21打岔型沟通姿态、自尊、人际关系的中介分析

自变量 因变量 13值 t值 R值 R2值 △R2值 F值

第一层 自尊 人际关系0.395 12.171。0.395 0.156 0.155 148.136。

回归

第二层 自尊 打岔型沟-0.272 —7.978”0.272 0.074 0.073 63.650”

回归 通姿态

第三层 自尊 人际关系 0.326 10.019” 0.466 0。217 0。215 110.409’

回归 打岔型沟

通姿态

注:p<O.05差异显著,用}表示;p<O.01差异极其显著,用料表示,表中变量都经过中心化处理

表21中结果表明了,自尊能够显著预测人际关系回归系数c为0.395
(t=12.171料),继续进行分析,自尊能显著预测打岔型沟通姿态回归系数a为.0.272
(t一7.978木母牛),把自尊与打岔型沟通姿态同时纳入回归方程之后,检验结果回归
系数依然很显著,回归系数c’为0.326(t=-lO.019"*),回归系数b也显著为一0.255

(t_.7.840**)。说明打岔型沟通姿态在自尊与人际关系之间有部分中介效应,中介
效应占总效应的比值为:ab/c=一0.272×.0.255/0.395=0.175,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
比例为17.5%。具体路径图如图6。
研究三沟通姿态、自尊以及人际关系的关系研究

打岔型沟通姿态

.0.272**
/ \ .0.255**

7 弋
自 尊 0.326** 人际关系

图6打岔型沟通姿态、自尊与人际关系的中介分析路径图

超理智型沟通姿态、自尊、人际关系的中介分析见表22:

表22超理智型沟通姿态、自尊、人际关系的中介分析

自变量 因变量 B值t值 R值 R2值 AR2值 F值

第一层 自尊 人际关系0.395

回归

第二层 自尊 超理智型

回归 沟通姿态

第三层 自尊 人际关系

回归 超理智型

沟通姿态

注:p<O.05差异显著,用}表示;p<0.01差异极其显著,用}{表示,表中变量都经过中心化处理

表22中结果表明了,自尊能够显著预测人际关系回归系数c为O.395
(t=12.171"*),继续进行分析,自尊能显著预测超理智型沟通姿态回归系数a为
.0.103(t一2.941木木木宰),把自尊与打岔型沟通姿态同时纳入回归方程之后,检验结

果回归系数依然很显著,回归系数c’为0.374(t-11.742**),回归系数b也显著为
.0.204(t一6.410"*)。说明超理智型沟通姿态在自尊与人际关系之间有部分中介效

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值为:ab/c=.0.103×一0.204/0.395=0.053,中介效应占
总效应的比例为5.3%。具体路径图如图7。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超理智沟通姿态

-o.邶料I/



.0.204*木

自 尊 0.374** 人际关系

图7超理智型沟通姿态、自尊与人际关系的中介分析路径图
讨论

5讨论

5.1萨提亚沟通姿态的定义

萨提亚沟通姿态是属于萨提亚模式中所特有的概念。而萨提亚模式是由萨提
亚女士基于自己的实践经验建构出来的,因此,对于沟通姿态并没有操作性定义,

而只是出于经验性地描述,这也为我们的研究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而且,萨提亚
家庭治疗模式在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也得到了广大心理

健康工作者的肯定,但是萨提亚模式进入中国大陆却相对较晚,目前萨提亚治疗
模式的理论和技术还局限于心理咨询领域。随着2006年萨提亚的著作被翻译为中
文,才使萨提亚理论得到了更为广泛的传播。就研究者本人的了解和查到的资料,
目前为止国内对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的培训很多,而学术研究很少,特别对作为

萨提亚治疗模式核心的沟通方式理论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这也对我们收集整理
萨提亚沟通姿态的文献资料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作者只能根据国外的萨提

亚资料以及目前的国内的萨提亚相关著作以及网上收集的资料,对萨提亚沟通姿
态的概念厘定。最终将沟通姿态界定为:由萨提亚女士总结出来的关于人们在压
力下,对他人、环境和自己的应对方式,不恰当的沟通是功能失调家庭的重要特
征。沟通姿态反映了家庭成员的自我价值感。萨提亚提出了五种基本的沟通方式:

指责型、讨好型、超理智型、打岔型和表里一致型。

5.2量表的适用性问题

5.2.1萨提亚沟通姿态问卷的信效度

研究一中,本文对前人的萨提亚沟通姿态问卷进行修订。通过前期的资料整

理,编制问卷题目,最终由专家审阅定稿。第一次施测后,通过项目分析后,删

掉不符合标准的45个项目。对余下的39题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后得出四个
因子:指责型、讨好型、打岔型、超理智型。这四个因子涵盖了萨提亚所提出的
四种不一致型沟通姿态,比较符合编制问卷的设想。
第二次施测对修订的萨提亚沟通姿态问卷进行信效度检验。在信度方面,修
订后的萨提亚沟通姿态问卷指责、讨好、超理智、打岔四个维度内部一致性系数
为0.853、O.777、O.758、0.766。总问卷的信度为0.926。问卷四个维度和总问卷内
各题项的一致性较好,表明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在效度方面,研究通过内容效

度和结构效度来验证了量表的效度。本问卷在修订时严肃认真,结合国内外已有

文献资料,同时严格遵行专家们的意见与建议,具有相对良好的内容效度。本研

35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究对问卷各维度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两两维度的相关0.301、O.537、0.389、
0.457、0.316、0.356,所有的相关系数都在0.1..06之间,且都达到了显著的水平,
基本符合测量学标准。本研究通过AMOS对问卷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指标中

z2/df<5,RMSEA<0.05,其余指标都约大于O.8,问卷各个指标的拟合度都较好,问
卷的结构合理,符合统计测量学的标准,说明该问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这些都
表明本研究一中修订的萨提亚沟通姿态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以做为国内测

量沟通姿态的有效卫瞑。另外本问卷的题项相对较少,每个维度下题目为6-9个题
目,在施测上更加简洁易行。

S.2.2其他问卷的信度

在每一个研究中问卷是否有效,信度是非常重要的指标。本研究中对用到的

问卷进行了信度分析。本文中采用的其他量表有:由Rosenberg的《自尊量表》
(Self-Esteem Scale,SES),其Cronbach Q系数0.88,重测信度是0.85;台湾学

者王胜贤1984年编制的《人际关系量表》,其Cronbach a系数为0.8,重测信度
为O.87。

量表的及各维度的信度都在0.60~0.90之间,符合统计测量学标准,可以作为
本研究的研究工具。

S.3萨提亚沟通姿态的现状特点

5.3.1总体

研究二的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都不倾向于使用这四种不一致的沟通姿态。
从数据上看,在拖延行为上平均分为2.361,拖延结果平均分为2.246,总问卷的
平均分为2.315。7反映了萨提亚沟通姿态问卷各维度指责型分量表平均分2.176,

讨好型分量表平均分2.568,打岔型型分量表平均分2.494,超理智型分量表平均

分为2.552。问卷的各维度平均分均小3分.说明大学生都不倾向于使用这四种不一
致的沟通姿态。倾向于使用典型的不一致沟通姿态的现象只存在与小部分群体中。
进一步研究结果我们可以得知,所调查的大学生群体当中,使用指责型沟通
姿态的学生人数为27人,约占3.4%;使用讨好型沟通姿态的学生人数为97人,
约占12.4%;使用打岔型沟通姿态的学生人数为77人,约占9.8%;使用超理智型
沟通姿态的学生人数为120人,约占15.4%;使用一致型沟通姿态的学生人数为

463人,约占总数的59%。也就是说明在所调查的大学生当中,超过半数的大学生
倾向于使用一致型的沟通姿态。这与萨提亚女士自己在实践中得出的结果不太一

致(Satir’1987)在萨提亚的经验总结下,她认为使用讨好型沟通姿态人约占50%,
倾向于使用指责型沟通姿态的人约占30%,倾向于使用超理智型的人约占15%,
讨论

而倾向于使用打岔型沟通姿态的人约占O.5%,倾向于使用一致型沟通姿态的人约
占4.5%。相较于本研究中的调查结果有太大的出入。本文作者认为这可能是由于

样本的特殊性导致的。本研究中的主要调查对象为当代大学生,而大学生作为一

个特殊的群体,拥有着他的特殊性。他们是受过高等教育,有自己独立的想法以
及独特的思想。而且萨提亚的经验总结是基于国外的对象,对中国文化背景下的
特殊性还有待考究,国内外人的生活、学习方式的不同,人格上的差异等因素也
可能导致出现偏差,这是我们以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地方。

5.3.2性别

研究结果表明,四种沟通姿态在性别上只有讨好型沟通姿态差异不显著,P值
大于0.05,其他三种沟通状态均差异显著,即男生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这一结
果与已有研究相一致(梁云芳,2009)。在沟通姿态方面,女生在指责型分量表、打
岔型分量表和超理智型分量得分上显著低于男生。这种男女的性别差异,可能是
性别角色社会化的结果。在当代社会,男性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男性在当代社

会中要生存,必须得更富于竞争性,独立性强。因此,对于他们来说拥有一份事

业和成就是第一位的,而恰恰指责型沟通姿态能够使他们获得对他人的影响,可
以获得他人的赞赏与尊重。同时在激烈的竞争中,男性无论在社会当中还是在家
庭生活中都将会承担着更大的责任,因而他们承受的各种生活压力也更大,而超
理智型沟通姿态与打岔型沟通方式是常用的一种转移压力的方式,从而避免了内
心的伤痛。另外男女讨好型分量表上并无太多差异,这可能是因为在当代社会中,

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对所处的人际圈的关系敏感,在他们看来,拥有一个良

好的人际圈是非常重要的,因而为了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采取讨好型沟通姿态
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5.3.3年级

为了考察年级对大学生四种沟通姿态现象的影响,研究共分为大一、大二、

大三、大四、研究生以上五个组,同时以四个分量表得分作为研究数据加以统计。

研究结果表明,指责型沟通姿态量表得分在年级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研究
生在问卷得分上显著高于本科生,其中大一和大二在指责分量表得分上要显著低

于其他年级,但大三与大四得分相比较差异却不显著。研究生在指责分量表上的
得分高于其他年级。这可能是因为研究生,对于大学生活已经非常熟悉,同时面
对更多的的学业、工作任务,同学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由此可见生活压力也
比本科生要高,为了缓解自身压力,而采取指责型的沟通姿态已保护自己的自尊。

讨好分量表得分在年级变量上差异显著。事后比较得知,大四学生讨好分量

37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表得分显著高于研究生。而其他年级差异并不显著。由此可见大四学生相对来说

更倾向于使用讨好型的沟通姿态。这可能是因为大四马上要面临毕业,相处四年

的人际圈可能会随时重建,因此,为将此人际关系继续保持下去,他们倾向于使
用讨好型沟通姿态维护彼此间的人际关系。
打岔分量表得分在年级变量上存在边缘差异(p=O.084),事后比较得知,研究
生在打岔分量表上得分上显著低于大二、大三、大四学生,但与大一学生的得分

没有显著差异。而其他各个年级相互间的差异并不显著。由此可见研究生最不倾
向于使用打岔型沟通姿态,这可能是因为研究生相对于本科生而言,心智更加成

熟,社会阅历越来越丰富,做事更为沉稳。而不像本科生一般,当碰到困难或是
遇到压力情境时,使用打岔型沟通姿态,来缓解自身压力,同时避免激化矛盾。
超理智分量表得分在年级变量上并不存在差异。这可能是由于超理智型沟通
姿态源于内化了的家庭规条,这种内化过程在原始家庭当中已然形成,因此,在
进入大学阶段之后,内化的规条并无太多改变,因此,当代大学生的超理智分量

表得分在年级变量上不会太大差异。

5.3.4是否为独生子女与生源地

结果表明,四个分量表得分,在是否独生子女、生源地这两个变量项上,无

显著差异。这与前人研究不太一致(梁云芳,2009)。在前人研究中,非独生子女
必须面对父母较少关注他们的现实,因而独立性更强,他们会更多地采取超理智

姿态;同样的,来自农村的被试更多地采用超理智的沟通方式。而本文研究的结

果却是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农村与城市生源地的大学生在四个分量表得分上
无显著差异。这可能是因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城市二元经济体系已然慢
慢成为过去式,城乡一体化加速,这也导致农村与城市生源地的大学生所接触的

家庭教育方式等外部环境因素都无太大差异。而且,目前的大学生都是从高中开

始已鬈开始寄宿在学校,从小就培养了独立自主的精神,可以独立地应对生活的
大小事物。因此从这点来看,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并无太大差异。

S.4萨提亚沟通姿态、自尊、人际关系之间的关系

5.4.1萨提亚沟通姿态与自尊之间的关系

依据萨提亚模式理论,四种不一致的沟通姿态都是低自尊的表现(Bamen,
1984)。萨提亚(1984)等人认为一个人的沟通姿态与自尊之间有显著的相关。高

自尊者,其沟通姿态是趋向一致的,也因此在人际互动上显得更自在,并且拥有

良好的人际关系。徐西森(2002)等人也认为自尊会影响我们对他人的知觉与人
际沟通的方式。自尊越高,也越能正确地处理自我与他人知觉的信息,让我们知
讨论

觉到的世界与真实世界能够更接近,不然就会与真实脱节,并导致误解与沟通破

裂的状况。另外,Lemers(2001)自尊者则相对有较正向的自我评估,他们会觉
得有较高的自我价值感,较能接纳自己,因此会倾向于使用一致型的沟通产。本
文的研究结果显示:指责、讨好、打岔、超理智分量表得分与自尊得分均呈显著

的负相关。四种不一致的沟通姿态的得分将与自尊呈负相关,也就是说不一致的
沟通姿态得分越高,越倾向于使用某种典型的沟通姿态,其自尊状态也将更低。
刚好印证了萨提亚关于沟通姿态与自尊之间的假设。

5.4.2萨提亚沟通姿态与人际关系的关系

本研究显示,人际关系与指责、讨好、打岔、超理智分量表得分均呈显著的

负相关。这与我们的研究假设是相符的。正如陈文玲(2006)指出的那样,良好
的人际关系有赖于良好的沟通,沟通也是维持良好人际关系的因素,良好的沟通,
在广义上来讲,是人们在人际互动中采用萨提亚所提倡的一致型沟通姿态,因此
一致型沟通姿态将与人际关系呈正相关,不一致的沟通姿态将与人际关系呈负相
关。因此研究结果是符合预先设想的。探究其原因在于,采用不一致型的沟通姿

态,在人际互动中,会忽略自我、他人、情境三方面的某一方面,都不能真实地

掌握自己的状况、观察他人的状况并掌握整个情境,从而导致误解与沟通破裂的
情况出现。这是不利于个人建立人际关系的。另外,Devito(1984)认为大部分
的人际关系都具有减轻孤独感、获得激赏、增进自觉与自尊、增加快乐、减少痛

苦等功能。由此可见,当一个人拥有很强的人际关系时,个体会拥有很高自尊以
及自我价值感,也会从另外一个角度来促进个体由不一致型沟通向一致型沟通转

变。

5.4.3自尊与人际关系的关系

本研究通过自尊与人际关系的相关研究表明,自尊与人际关系呈显著正相关,
这与本文的预想相一致。这也与前人研究保持一致,如李蓉蓉(2001)发现大学

生人际关系与自尊自我概念、同性关系自我概念有显著相关。高亚席(2006)大
学生自我概念和人际关系存在显著相关。在前面的文献综述中,我们可得知自尊

是通过与人互动而产生,自尊也是人际互动的结果,而互动中的重要他人对自尊
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也可以说,自尊是我们与他人的互动中建立,而已形成的
自尊也可能会影响着我们与他人的互动。由此可见,自尊与人际互动有互相影响
的关联性是显著地存在着的。在前人研究中,我们会发现拥有高自尊的个体会采
取更为开放的态度,来与他人相处,从而会拥有更强的人际关系,而低自尊的个

体会在人际互动中,采取保守的态度,甚至会有逃避等行为,导致出现人际关系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不良等问题。

5.4.4沟通姿态在自尊与人际关系之间的中介效应

本研究选取沟通姿态四个维度,研究其在自尊与人际关系的中介效应。由于
萨提亚沟通姿态问卷四个维度属于不同类的指标,所以问卷不能相加得总分,因
此,本文将采用四种沟通姿态分量表得分作为中介变量,一一分析。在研究中,
以指责型沟通姿态为例子,通过第一步回归分析,自尊对指人际关系的回归达到

了极其显著水平,也就是自尊是影响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在第二步回归分
析中,主要考查的是自变量对中介变量的预测关系,自尊对指责型沟通姿态的回

归也达到了显著的水平。第三步,把自变量和中介变量同时纳入到回归方程中。
研究得到自尊与指责型沟通姿态的回归系数都显著,这说明指责型沟通姿态在自
尊和人际关系之间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研究显示中介效应与总效应的比值为
19.6%。这一结果支持了指责型沟通姿态对自尊和人际关系具有部分中介作用的假

设。同样的,其他三个沟通姿态的中介效应结果显示,此类沟通姿态在自尊与人
际关系中具有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与总效应的比值分别为9.6%、17.5%、5.3%。

萨提亚的沟通姿态理论认为自尊与沟通姿态存在着对应的关系,沟通姿态反映了
个体的自我价值感,也就是自尊(Bamen,1984)。不恰当的沟通姿态反应了成员的
低自我价值感,一致性沟通姿态成员有着高自我价值感。个人的沟通姿态是受到
家庭环境因素和家庭规条所影响,个人在原生家庭中与父母的互动中学会了如何
应对,如何求生存,也就是学会了采用哪种沟通姿态。当随着个体不断的成长,

交际圈不断扩大,人际交往越来越多,人际关系越来越复杂,但是,个体在处理
与他人的关系时,仍会不自觉地沿用与父母的沟通方式,即采用在原生家庭中学
会的沟通姿态与他人互动。从这一层面上来讲,当一个人有着高自尊时,会采用
一致型的沟通姿态,在与他们互动过程中,也会积极地关注于自我、他人与情境,
从而能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反之,低自尊的人,往往采用不一致的沟通方式,
可能会导致一些不良的人际关系。由此可见,沟通姿态在自尊与人际关系当中的
中介作用是有一定的理论支持的。

5.5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5.5.1本研究的不足:

(1)研究工具有待改进,本研究采用的萨提亚沟通姿态问卷是从刚刚编制完
成的,仍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需要有改进。应当在研究不断深入之后编制出一套
更加本土化的萨提亚沟通姿态问卷,完善国内对于沟通姿态的研究。

(2)研究方法过于单一,本研究主要采用的是问卷调查法,测查的内容都来
讨论

自于测查对象的自我报告,虽然使用的测量工具都具有良好的信效度,但是缺乏
了真实情境的激活。

(3)研究样本的限制。本研究样本绝大多数来自重庆西南大学,这可能会对
结果的推广性产生一定的影响。

5.5.2本研究的展望:

(1)关于研究工具,可以在整合了萨提亚沟通姿态理论后,编制出一套本土
化、规范化的沟通姿态问卷,完善国内对于沟通姿态的研究。
(2)本研究得出沟通姿态在自尊与人际关系中具有部分中介效应,如何通过
改变个体的沟通姿态来增强个体的人际关系,这将是今后研究中的一个重点。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6结论

本研究主要采用的是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调查对象是在校的大学生及研究

生。通过对样本的施测,来探讨萨提亚沟通姿态问卷的适用情况,大学生沟通姿

态的现状特点,以及沟通姿态、自尊与人际关系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探讨沟通
姿态在自尊与人际关系的中介效应。基于本研究所得的数据,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修订后的萨提亚沟通姿态拖延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符合测量学的有
效标准,可以作为国内测量沟通姿态的有用工具。

(2)大学生沟通姿态现状总体来说,大学生都不倾向于使用这四种不一致的

沟通姿态。沟通姿态总体在性别上差异显著,男生相对女生更倾向于使用指责型、
超理智型、打岔型沟通姿态;在年级上差异显著,研究生更倾向于使用指责型沟
通姿态,而大四学生则更倾向于使用讨好型沟通姿态;在是否独生子女和生源地
上无差异。

(3)指责型沟通姿态、讨好型沟通姿态、打岔型沟通姿态、超理智型沟通姿
态与自尊成显著负相关。

(4)指责型沟通姿态、讨好型沟通姿态、打岔型沟通姿态、超理智型沟通姿
态与人际关系呈显著负相关。
(5)自尊与人际关系呈显著正相关。
(6)四种不一致型的沟通姿态在自尊与人际关系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陈海琴(2008).运用萨提亚治疗模式干预初中生亲子冲突研究].硕士论文.山西大学
陈文玲(译)(2006).V.Satir、M.Balwin、J.Gerber、M.Gomori和J.Schwab
(著).跟萨提亚学沟通
陈奕良(2001).萨提亚模式团体方案对青年情侣辅导效果之研究.硕士论文.国立高
雄师范大学辅导研究所.
高亚席(2006).大学生自我概念和人际关系的相关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
谷传华、张文新、秦丽丽(2003).儿童欺负研究的问题与前瞻.心理发展与教育,19
(1),85—88.

郭歌(201 1).萨提亚沟通姿态量表的编制.硕士学位论文,西南大学
郭瑞杰,梁贺红(2008).萨提亚治疗——一种基于家庭治疗的心灵成长模式.科教文
汇, (11):
黄希庭,杨雄(1998).青年学生自我价值感量表的编制 [J].心理科
学,,21(4):289—292.
李冠兴(2007).将婚情侣参加萨提尔取向婚前咨商之改变经验.硕士论文.台湾高雄
师范大学辅导研究所.
李美枝(1989).社会心理学——理论研究与应用。台北:大洋出版社.
李勉嫒(2003).初中生自尊的发展及其与师生关系、学业成绩的关系.广西师范大学.
梁芸芳(2009).萨提亚模式的大学生宿舍沟通方式问卷编制及应用.硕士学位论文,山
西大学
林沈明莹(译)(1999).J.Banmen(着).萨提亚系统短期治疗咨商训练课程实务研
习手册(修订版).台北:吕旭立纪念文教基金会.
梅锦荣(1999).老人主观幸福感的社会性因素[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02).
严标宾,郑雪,邱林(2003).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02).
申武丹(2007).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及其与自我概念的相关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
沈慧声(译)(1998).J.A.Devito(着).人际传播(The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book).台北:扬智出版社.
时蓉华(1988):透视中国社会的社会心理学”中华书局.
时蓉华(2001):现代社会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王益文、林崇德、张文新(2004).儿童攻击行为的多方法测评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69—74.

魏运华(1997).自尊的概念与结构[J].社会心理科学,(1):35—39.
吴明隆(2010).问卷统计分析实务一SPSS操作与应用.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237—263.

吴元蓉(2006).大学生忧郁、人际亲密与自尊之相关研究.硕士论文.台湾彰化师范
43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大学辅导与咨商学系.
吴燕霞(2007).萨提亚治疗模式在改善大学生自尊和人际关系中的应用研究.硕士论
文.华东师范大学.
张春兴(1989).张氏心理学辞典.台北:东华出版社。
张敏杰(2006).解缤:.社会支持对运动员自尊和生活满意感的贡献[A].第8届全国运
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10—01.
郑雪,王玲,邱林,严标宾(2003).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与人格特征的关系[J]中国临
床心理学杂志.(02)
庄雅婷、陈秉华(2006).大学生情侣参加『萨提亚模式j沟通方案的改变经验之研
究.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心理与辅导学系教育心理学报,37(3),297—317.
卓纹君、黄创华(2003).萨提尔模式家族探源团体疗效研究——参与者观点的分析.
中华心理卫生学刊,16(3),31—60.
卓纹君、简文英(2003).萨提亚模式亲职成长团体对国中生家长辅导效果之研究.
高雄师大学报,15,163—188.
Banmen,J.(2002).The Satir Model:Yesterday and today.Contemporary Family Therapy: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24(1),7-16.
Baym,N.K.,Yan Bing,Z.,Kunkel,A.,LedbetteL A.,&Mei—Chen,L.(2007).Relational
quality and media use in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New Media&Society,9(5),
735.752.

BitteL J.R.(1 993).Communication styles,personality priorities,and social interest:

Strategies for helping couples build a life together.Individual Psychology,49(3/4),


330.350.

Bozeman,J.C.(1 984).An investigation of Virginia Satir’S concept of communication to

determine Englander-Golden,R,Elconin,J.,Miller,K.J.&Schwarzkopf A.B.

f 1 986).Brief SAY IT STRAIGHT training and follow.up in adolescent substance

abuse prevention.Journal of Primary Prevention,6(4),2 1 9-23 0.

Englander-Golden,P.,&Golden,E.D.(1 996).The impact of Virginia Satir on prevention


of destructive behaviors and promotion of wellness.Journal of Couples Therapy,6

(3/4),69・93.
Katz,J.,&Nelson,R.A.(2007).Family experiences and self-criticism in college students:

Testing a model of family Stress,past unfaimess,and self-esteem.American Journal

of Family Therapy:Routledge.
Kemis,M.H.,Brown,A.C.,&Brody,G H.(2000).Fragile self-esteem in children and its
associations with perceived pattems of parent-child communication.Journal of

Personality:Blackwell Publishing Limited.

Korzybski.Science and sanity:An introduction to non—Aristltelian systems and general

semantics.New York:Insititute of General Semantics,1 994;

Lee,B.K.(2002).Development of a congruence scale based on the Satir Model.


参考文献

Contemporary Family Therapy:An Intemational Journal,24(1),2 1 7.


Pan,E J.D.(2000).The effectiveness of structured and semistructured Satir Model groups

on
family relationships、析m college students in Taiwan.Journal for Specialists in

Group Work,25(3),305-3 1 8.

Rosenberg,M.(1965).Society and the adolescent self-image.Princeton,NJ:Pricenton

University Press.

Rosenberg,M.(1 979).Conceiving the self.New York:Basic Books.

Sacco,W.P.,Johnson,S.A.,&Tenzer,S.A.(1 993).Parent perceptions,affective reactions,

and depression in children.(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0.ED 3 774241

Satir, V,Banmen。J Gerber,J.,and Gomori,M.111e satir model:Family therapy and

beyond.Palo Alto:Science and Behavior Books,1 991.

Sayles,C.(2002).Transformational change:Based on the Model of Virginia Satir.

Contemporary Family Therapy:An International Journal,24(1),93—109.


Seligrnan,L.(1 98 1).An application of Satir’S model to family counseling.School

CounseloL 29(2),1 33・1 39.


Sullivan,H.S.(1953).ne interpersonal theory ofpsychiatry.New York:Norton.

Wach,K.H.(1 992).Early marriage(couple communication).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53(3),84 1.Universi够Microfilms No.AAT99306 1 1.

Willett,L.C.(1 996).Using instructional videotape to teach couples communication,

conflict resolution,and problem-solving.Ann Arbor,Michigan:A Bell&Howell

Company.
Korzybski.Science and sanity:An introduction to non-Aristltelian systems and general

semantics.New York:Insititute of General Semantics,1 994;


Banmen,J.(2002).The Satir Model:Yesterday and today.Contemporary Family Therapy: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24(1),7—1 6.
Baym,N.K.,Yan Bing,Z.,Kunkel,A.,Ledbetter,A.,&Mei・Chen,L.(2007).Relational
quality and media use in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New Media&Society,9(5),
735.752.

Bitter,J.R.(1993).Communication s锣1es,personality priorities,and social interest:

Strategies for helping couples build a life together.Individual Psychology,49(3/4),


330.350.

Bozeman,J.C.(1 984).An investigation of Virginia Satir’S concept of communication to

determine Englander-Golden,E,Elconin,J.,Miller,K.J.&Schwarzkopf A.B.


(1 986).Brief SAY IT STRAIGHT training and follow-up in adolescent substance

abuse prevention.Joumal of Primary Prevention,6(4),2 1 9-23 0.

Englander-Golden,P.,&Golden,E.D.(1 996).The impact of Virginia Satir on prevention

of destructive behaviors and promotion of wellness.Journal of Couples Therapy,6

(3/4),69-93.
d‘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Katz,J.,&Nelson,R.A.(2007).Family experiences and self-criticism in college students:

Testing a model of family Stress,past unfaimess,and self-esteem.American Journal

of Family Therapy:Routledge.

Kemis,M.H.,Brown,A.C.,&Brody,G H.(2000).Fragile self-esteem in children and its

associations wim perceived paRems of parent—child communication.Journal of

Personality:Blackwell Publishing Limited.

Lee,B.K.(2002).Development of a congruence scale based on the Satir Model.

Contemporary Family Therapy:An International Journal,24(1),217.


Pan,P.J.D.(2000).The effectiveness of structured and semistructured Satir Model

groups on family relationships with college students in Taiwan.Journal for Specialists


in Group Work,25(3),305-3 1 8.

Rosenberg,M.(1 965).Society and the adolescent self-image.Princeton,NJ:Pricenton

University Press.

Rosenberg,M.(1 979).Conceiving the self.New York:Basic Books.

Sacco,W.P.,Johnson,S.A.,&Tenzer,S.A.(1 993).Parent perceptions,affective

reactions,and depression in children.(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377424)
Sayles,C.(2002).Transformational change:Based on the Model of Virginia Satir.

Contemporary Family Therapy:An International Journal,24(1),93—109.


Seligman,L.(1 98 1).An application of Satir’S model to family counseling.School

Counselor,29(2),133・139.
Sullivan,H.S.(1 953).The interpersonal theory ofpsychiatry.New York:Norton.

Wach,K.H.(1 992).Early marriage(couple communication).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53(3),841.University Microfilms No.AAT9930611.

Willett,L.C.(1 996).Using instructional videotape to teach couples communication,

conflict resolution,and problem-solving.Ann Arbor,Michigan:A Bell&Howell

Company.
Satir,V,Banmen…J Gerber,J.,and Gomori,M.The satir model:Family therapy and
beyond.Palo Alto:Science and Behavior Books.1991.
附录

附录

附录1萨提亚沟通姿态初步问卷

萨提亚沟通姿态问卷
同学您好!
我们是西南大学心理学院的研究人员,现在在进行关于大学生社会心理的调查研究,现在邀请您参加,请您回

答下面两个部分的问卷,此次调查的结果只作研究之用,您的所有资料我们绝对会保密,请放心填写!
回答时请注意:①请认真答题,但也不必反复考虑:②逐题回答不要遗漏;③不要参考其他同学的回答。您的

答案对我们非常重要,非常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

在正式回答问卷之前,请填好个人基本资料:

性别——年级——文科,理科,工科 (是,否J为独生子女居住地:①城镇②农村

本问卷调查答案没有对错之分,请您根据自己的真实情况作答。问题的每一个句子后面都有一个5级判断,

我们把这些等级用数字来表示:

l=完全同意2=部分同意3----不确定 4=部分不同意5=完全不同意

您只需要在与您所选等级相应的数字上打勾。 ̄/。均可.

例(样题):下题中,如果您选择了。完全不同意”, 就在。5”上打勾作为标记。
・社会治安状况影响人们的生活满意程度

第一部分:
1. 塑丝厶基蔓虫!毯叠望丝厶鉴蔓造煎堡塞差!甚至堑焦厶直壶噬垂壅煎! 1 2 ≥ 1 5
2. 毯经堂堂堡剔厶趁堑盘塑选选燕盛到遗意! 1 2 3 1 §
3. 当蔓篮丕邀到盟!嚣金型担苤数丝厶盔毽签堡邀鳌! 1 2 兰 璺 §
4. 盟蕴i[]经堂篡毯在塑盍塞担处生墓刍壹垃盐搓王! 1 2 3 垒 §
5. 厶匪生!噩鲎鲎金麦堡堡过佥丝蛙!圭噩星塑噩堡到别厶鳇直定! 1 2 ≥ ! §
6. 煎熊厶指童盟:亟金丕由自圭垫鲎麴:圭墓星查望缝型剔厶鲍厘速! 1 2 ≥ ! 』
7. 逞到意坦直盆熊的盟伛:我簋丑埴王腿丛别厶的童坦! 1 2 3 1 §
8. 当塑丝厶意见丕回吐:瑟丛盘堡性的星耋塑公圭匠重壬二切! 1 2 3 1 5
9. 直厶迸毯堡妊妊左生! 1 2 3 § §
10. 当塑他厶意见丕回啦:嚣金塞然宣出二仝丕担王鳇遮壁! 1 2 ≥ ! §
11. 当塑丝厶童堡出理坌蝰吐!煎堂堂金塑盘这些型厶腿丛自垦数重坦! 1 2 3 1 §
12. 当蕉囱剔厶道歉堕!燕金星垦盔煎控撞塑适氢!生:照型厶丕丛速亟! 1 2 1 1 §
13. 毯觉徨我的垄动都是韭堂金垩堡性的! 1 2 3 1 §
14. 亟丛盘查童里丕旦盟!丕盟苤洼熊然壁量!堕直堡丝佥堑茎量重墓! ! 1 3 1 §
15. 当越厶堂壶吐!毯金童酆厦过塞当画指重型友! 1 2 3 1 §
16.毯鲎堂整丛塞定工塞! 1 2 ≥ ! §
17.塑丝厶基蔓主!当出堡间墅吐!夔金星左塞盟丕是亟的过垡墓重壁! 1 2 3 1 §

47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8.
塑叠担丝数厶:堂堂堂堡毯盟二些埏重要的蔓态丕查壶! 1 2 3 1 §
19.当塑丝厶意里丕回盟:毯徂尘丞垄自邑丝璧受! 1 2 ≥ ! §
20.
当塑丝厶意坦丕回吐!嚣经堂弦变适壁苤盆邀洼童力! 1 2 3 1 5
21. 当塑丝厶意见丕回盟!瑟丛苤!垒蔓擅盒丕金垩规定! 1 2 3 1 §
22・
生厶窒逋吐:毯堡整童逵王二仝适壁土! 1 2 3 1 §
23. 我经鲎丕经意间扛断工别厶数适壁! 1 2 3 垒 §
。24.生厶銮逾吐:毯丝堂跑弛! 1 2 2 § 』
25.在剔厶蚕塞!我迸适直壶西拯j堕噻! 1 2 3 § §
26. 当塑丝厶童见丕回吐!毯塞塑给型厶埕出二些建这! 1 2 ≥ ! §
27. 拯题型厶筮回啦意坦邀蔓:毯!坠里莶金堕塞! 1 2 ≥ ! §
28. 塑丝厶担处生!毯金适过=些茔麴塞曼l起他厶的注童! 1 2 3 1 §
29.剔厶都但腿毯迸适:垡蔓直堡直握! 1 2 1 1 §
30.当塑焦厶意坦丕回盟:我丛蕴厶二枣噩进望盟! 1 2 3 1 §
31.毯似垩望是徂芷堡笪搓王! 1 2 3 垒 §
32.在厶匝虫:毯左厶丝童出筮随!垒压筮! ! 1 3 璺 §
33. 在塑焦厶交迭生:趔△丛蕴毯丝堂回壁适蕉! 1 2 ≥ ! §
34. 当查厶塞现出差:坠毯的盟退:我金直盛丕翅压措! 1 2 3 1 』
35. 碰到厶医泣塞笪盟惬!燕堂堂益望丝厶给王建邀! 1 2 3 1 §
36. 生燕担熊数厶:丛盘嚣堕壹性直壶强! 1 2 3 1 5
37.塑丝厶基蔓主!毯丝堂塑墓些蔓擅基屋塑丝王自曼趁控制查主! 1 2 3 ± §
38. 毯堂堂丕渲楚盟友们正在麴盟适星星仕垒! 1 2 2 1 §
39. 当塑丝厶童厘丕园盟:燕丛苤!坠蔓憧正确丕正确! 1 2 3 1 §
40.盟剔厶童里丕=基的盟筮:毯金蚕曲塞全! 1 2 3 § §
41.
当塑丝厶童坦丕回堕!亟矗塑曼l旦垒厶经基适适塞途延自己笪塑壶! 1 2 ≥ ! §
42.
当厶笪1查间直丕捡迭笪吐堡!毯宝攫自己圭萱墨丝些盐么:丝皇壹室厶! 1 2 ≥ ! §
43・ 嚣皇边盥厶丛蕴毯怼丝韭]墓塞态直! 1 2 3 1 §

第二部分
1・ 过王差!坠磊的厶!燕堂堂金过童丕盍垫迸:丕旦丕旦:查耋笪适! 1 2 3 1 §
2・ 当趁指壹吐!亟会盟盟友递==都星堡笪焦:查耋鳇适! 1 2 3 1 §
3.
当麴丝厶童坦丕圃吐!萎金递:喱!塑仝!亟塑型::::::!生别厶送适
丕担差的适蒸2:查娄鲍适! 1 2 3 1 5
4・
当塑丝厶童星丕回盟!亟经堂进二些:亟运搓熊!是固基:::::::查耋的适! ! ! ≥ 1 5
5・
当塑丝厶塞巫丕圃盟!嚣金进:金云云氢妊妊塑:基型笪堡鱼丕担王的适塞
塑蝴!一 1 2 3璺5
6.
当塑丝厶童星丕回!毯经堂进::玉迨垫鱼!=定堡挂猃登:远羞::查耋的适!1 2 ≥ ! 1
7・毯堂堂金盟皇垫的厶迸;:壑量我丕垣!壑星冀丕妊:之耋煎适! 1 2 3 1 §
8・
当塑熊厶童坦丕回盟!毯会避型△进:毯建这签::::::查娄盟适! 1 2 3 1 §
9・当塑型丛:童坦丕回盟!毯经堂进:毯i[!垫仝适壁吧:查耋丝适! 1 2 2 1 §
10・当盟丛型厶L亟金经堂自錾丝退型厶递==重堡麴星这么仝道堡:!:缝况塑星这么仝撞逸::查耋的适1
1 2 3 4 5

11・当直童丑佥魃盟!亟鲎进==塾匝鲣的!拯堡进的塞塑::查耋盟适! ! 1 3 1 1
12・塑丝△基皇主二当出堡间墅盟!我!亟星进:堡仕刍壑邀丕堑:之娄的适! 1 2 2 垒 1
13.
熊型厶匝阎壁丝盟缝!毯堂堂丕塞地闷塞垫盟厶邋!==堡邀筮么壶::二

48
附录

==鲣丛羞喔::之羞的适! 1 2 3 璺 §
14.查厶医生!垦萱查盟堡冀受到I耋屋:亟适量金迸==遗童!塑皇::垄娄盟适!1 2 1 1 §
15.查熊丝厶堂童盟!毯经鲎迸==这搓邀直三壶(亟二壶!堕直立夏垒2堡由1

16

17

18

19

20

22

23

24

26.

27.

28.

30.

31.

32.

弱弘

耵弛均∞札

49
话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附录2萨提亚沟通姿态正式问卷

萨提亚沟通姿态量表
同学您好l
您好!我们是西南大学心理学院的研究人员,现在诚挚地邀请您参与我们的一个调查研究。
回答无对错好坏之分,请根据自己的真实想法回答。调查结果仅用于研究使用,我们将对您的回答严格保密,
请放心作答。您的答案对我们非常重要,非常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l

在正式回答问卷之前,请填好个人基本资料:

・社会治安状况影响人们的生活满意程度

第一部分:

符合程度

非常 比较 不 比较 非常
不符合 不符合 确定 符合 符合

1. 当有意见分歧时,我常说“就听你的,按你说的来吧”之类的话。 1 2 3 4 5

2.当别人犯错时,我会说:“要不是你……情况就不会这么糟糕了!”之
1 2 3 4 5
类的话。

3.当被人指责时,我会立即反过来当面指责对方。 1 2 3 4 5

4.和他人意见不同时,我常常会说“你最后一定得听我的……”之类的
1 2 3 4
话。

5.不管别人做了怎样的决定,我都经常会说“好啊好啊”之类的话。 1 2 3 4 5

6.与人交流时,我很难专注于一个话题上。 l 2 3 4 5

7.当别人批评我时,我常常说“请一定原谅我”之类的话。 1 2 3 4 5

8.我经常不经意间打断了别人的话题。 1 2 3 4 5

9.我常常不清楚朋友们正在聊的话题是什么。 1 2 3 4 5

10.当和他人意见不同时,我会说“呃,那个,我想到……(与别人谈
1 2 3 4 5
话不相关的话题)”之类的话。

11.当和他人意见不同时,我会突然冒出一个不相干的话题。 1 2 3 4 5

12.跟别人意见不一致的时候,我会委曲求全。 1 2 3 4 5

13.和他人共事中,出现问题时,我常常理直气壮地说“这不是我的错”
l 2 3 4 5
之类的话。
附录

14.当被指责时,我会对对方说“都是你的错”之类的话。 1 2 3 4 5

15.我经常莫名其妙地问身边的人“你们笑什么”之类的话。 1 2 3 4 5

16.和他人共事中,当出现问题时,我会训斥他人说:“你是怎么搞的!”
1 2 3 4 5
之类的话。

17.当和他人意见出现分歧时,我常常会对他人说“必须这样做……”
1 2 3 4 5
之类的话。

18.当和他人意见不同时,我经常说一些“有数据显示……”“从客观
1 2 3 4 5
情况看……”或之类的分析的话。

19.当说服别人时,我会经常自豪地跟别人说“道理就是这么个道理”、
1 2 3 4 5
“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之类的话。

20.我常常会对身边的人说:“都是我不好,都是我不好”之类的话。 1 2 3 4 5

21.当他人批评我,我常常不由自主地说“这都是我的错”之类的话。 l 2 3 4 5

22.当和他人意见不同时,我经常说一些“人要讲逻辑”之类的话。 1 2 3 4 5

23.当和他人意见不同时,我经常说一些“我们要按规定来,只能或不
l 2 3 4 5
能做……”之类的话。

24.在和他人交谈中,别人认为我经常回避话题。 1 2 3 4 5

25.当和他人意见不同时,我会说“今天天气好好啊”或别的任何不相
l 2 3 4 5
干的话来逃避问题。

26.当和他人意见不同时,我经常说一些“某某某(名人)曾经说过……”
1 2 3 4 5
之类的话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27.和他人共事中,当出现问题时,我总是说“你什么都做不好”之类
1 2 3 4 5
的话。

28.当和他人意见不同时,我喜欢引用名人经典的话语来论证自己的观
1 2 3 4 5
点。

29.跟别人交流时,我经常会问“你在说什么”之类的话。 1 2 3 4 5

51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附录3 人际关系量表
符合程度

非常 比较 不 比较 非常
不符合 不符合 确定 符合 符合

1. 我不喜欢参加各种课外活动 1 2 3 4 5

2. 平常我尽可能避开别人 1 2 3 4 5

3. 班上有些人非常讨厌,我很想给他颜色瞧瞧 1 2 3 4 5

4. 对任何人都持些怀疑的态度,会比较安全 1 2 3 4 5

5. 我喜欢与同学交往 1 2 3 4 5

6. 在同学的交谊活动,我能和别人一样处理处很好 1 2 3 4 5

7. 我常和班上同学一起个人理想和抱负 1 2 3 4 5

8. 在交谊活动中,我喜欢一个人独坐或和一个人交谈 1 2 3 4 5

9. 我很容易因别人刺激而发怒 1 2 3 4 5

10. 我讨厌和班上的一些人来往 1 2 3 4 5

11.我觉得同学们都很可爱 1 2 3 4 5

12. 在结交新朋友时,我喜欢采取主动 1 2 3 4 5

13.我觉得没有人了解我 1 2 3 4 5
i?’

14.我和陌生人在一起就感到不安 1 2 3 4 5

15.我宁愿把自己的生活范围,限制在自己的家庭 1 2 3 4 5

16. 即使和别人在一起,我仍然常感到孤单 1 2 3 4 5

17. 我常常因为别人的错误而发脾气 1 2 3 4 5

18. 我觉得有结人喜欢说我的坏话 1 2 3 4 5

19.我对人容易失去信心 1 2 3 4 5

20.我不喜欢有人在我的身边 1 2 3 4 5

52
附录

附录4 自尊量表
符合程度

非常不符 非常符
厶 不符合 符合 厶
口 口

1、我感到我是一个有价值的人,
1 2 3 4
至少与其他人在同一水平上。

2、我感到我有许多好的品质。 1 2 3 4

3、归根结底,我倾向于觉得自己是一个失败者。 1 2 3 4

4、我能像大多数人一样把事情做好。 1 2 3 4

5、我感到自己值得自豪的地方不多。 1 2 3 4

6、我对自己持肯定态度。 1 2 3 4

7、总的来说,我对自己是满意的。 1 2 3 4

8、我希望我能为自己赢得更多尊重。 1 2 3 4

9、我确实时常感到毫无用处。 1 2 3 4

10、我时常认为自己一无是处。 1 2 3 4

53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致 谢

转眼之间研究生已接近尾声,或者从某个层面来说,我的学生时代已接近尾声了。
研究生阶段有失去,有收获。在西南大学的“又一个三年”,我发现我失去了三年青春,
收获了三年的成熟。或许回过头,才会发现三年之路,有太多的感谢需要表达,但从未
表达过,借此机会,请允许我感情泛滥一次。
首先,要感谢的是带给我成长与收获的史慧颖老师。在这三年之中,无论是在生活
中,还是在学习中,史老师都一如既往地给我以指引。在学术方面,正是有了史老师的
谆谆教诲与耳提面命,我才完成自己的学术任务,而且,每次的学术讨论课,史老师也
会给我以我们严谨、科学的指导,让我受益匪浅。另外,还得感谢史老师给我带来的心
灵成长课,每次的成长课,都能给我带来不同的心灵体验,这种体验将伴随着我的成长,
我也会永远珍藏于脑海之中。而且还要特别感谢史老师的包容,即使对我有过失望,但
也不曾放弃过我。
我还要特别感谢汤永隆老师,每次的学术讨论课,也会给我们严谨、科学的指导。
教导我们去发现问题、辩证的看待问题以及如何去解决问题。面对我们的困惑,总能给
与我们最大的帮助,史老师在美国的那一年,毕业论文中遇到的困难和难题,汤老师给
了我很大的帮助。衷心的感谢杨东老师、吕厚超老师、范丰慧老师等,他们在学术上、
实践上都给与过我很多温暖的帮助,让我收获和学习到不少的东西。他们的对待学f*-l的
严谨、勤勉、智慧,对待学生的亲和、热情、严格都是我学习的榜样。
我还要感谢我们史慧颖老师门下的所有人。我的师兄李诺,我的师姐张晓培、李丹、
中雨凡,我的同门颜艳琼,师妹罗莹、高海燕、刘文静、吴显芳、连东琴、何秀云、张
娜。首先感谢你们在这三年当中给与给我那些无可替代的美好回忆,当我无助的时候,
你们给予我的无私帮助,让我收获的那些感动。没有你们,可能我的研究生生活将会少
了很多色彩,少了很多分享,也少了很多的成长,谢谢你们。另外还要感谢你们对于我
的毕业论文所提供的帮助,师兄师姐对于我论文技术上的支持,还有师妹们帮我发问卷,
统计数据的人力支持,非常谢谢你们。
另外,我还要感谢心理学部这个大集体。从本科到现在,无论怎么样的变化,心理学
院(部)的老师们,都是那么的可爱,还是对学术地那么热爱。也感谢心理学院(部)
的老师们,将我引领至心理学这一广阔的领域,为今后我个人的发展铺好了基础之路。
最后还要感谢我的家人以及那些关心我、支持我的朋友,一直在背后默默的支持我鼓
励我。也是你们的支持,让我有更多的机会学习和锻炼。
正是心中感谢太多,一时无法完全表达,也无法用文字表达准备。最后之最后,谨用
虔诚之心,向天祷告,愿所有关心我、支持我的人,幸福、美满,开心快乐每一天。

周明

2013年3月于橘园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