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60

上海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语气副词“未免”与“不免”研究

姓名:经晶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指导教师:方绪军

20080401
上海师范人学硕十学位论文 摘要

论文题目:语气副词“未免”与“不免”研究

学科专业: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学位申请人: 经晶

指导教师:方绪军副教授

论文类型:应用研究

摘 要

“未免"和“不免"是两个意义相近的副词,将意义相同或相近的副词、副
词短语放在一定的句式中进行比较,有利于指出它们在用法和表义上的异同。
纵观汉语语法研究的历史,语法学界对语气副词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
果,但是学者专门对“未免”和“不免"的关注还比较少,所以我们在学者对语
气副词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未免"和“不免”的一些特点,并归纳了二者的
异同。
语气副词帮助句子表达语气,语气副词的使用会使句子带上说话人的主观态
度。近年来,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评价理论正在研究句子中的主观态度。我们在
文中介绍了评价理论,选取“未免“和’’不免“作为对象,分析二者是如何表达
说话人的主观态度,并归纳异同。
全文可以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章 主要介绍了选题意义、国内对语气副词的研究情况、研究的理论
和方法以及语料的来源。
第二章 我们通过对语料的考察,发现它们都只能出现在句中,并对能出
现在它们后面的成分进行了分析,从句法组合的角度归纳了二者的异同。
第三章 “未免"和“不免"的语义主要表现为它们所表达的语气意义,
在这一章中,我们主要从二者出现的语义环境以及它们在语义环境中所表达的语
气意义出发,归纳出了二者的异同。
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评价理论主要从三个方面来阐述的,分别从态度范畴、
介入范畴和分级范畴来关注句子中的主观态度,其中态度范畴更关注的是语义方
面的东西。我们结合这个理论,通过对语料的分析,发现虽然使用二者的句子中
都存在态度范畴,但具体表现有所差异。
第四章 我们主要从话语信息功能、主观性功能以及评价理论中的介入功
能和分级功能来探讨二者的异同。
摘要 上海师范人学硕+学位论文

第五章 我们通过对古汉语语料的考察,发现“未免"和“不免”的虚化
机制是一样的,只是虚化的时间不一样。

结论 这一章主要是对全文的总结。

关键词:未免 不免 句法 语义 语用 语法化
上海师范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摘要

Subject:Tone Adverbs“Weimian"And“Bumian"Study

Major:l inguistics and appl ied l inguistics

Candidate: Jing Jing

Thesis supervisor:Fang Xujun associate professor

The type of thesis applied research:appl i ed research

Abstract

“weimian"and“bumian"are two adverbs with similar meanings.

We can tell the similarites and differences of two adverbs or adverbial

phrases by comparing。them in a certain sentence pattern.

Throughout hi story of the Chi nese grammar research,we’ve got

splendid achievement on tone adverbs in the field of grammar,but

still,researchs haven’t paid much attention to the following two adverbs

“weimian—and“bumian",SO we are going to make a conclusion of their

characteristics and summarize their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at the

base of the study on tone adverbs.

Tone adverbs can help to express tones in sentences.They can bring

the speakers’subjective attitudes with sentences.Over the last few

years,the evaluating theroy in Systerm Function Linguistics has been

paying much attention to the subjective attitudes in sentences.We’11

introduce something about the evaluating theroy in this article,taking

“weimian"and “bumian— for example.to analyse how to express

speakers’ subjective attitudes with them and to summarize their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The article can be divided into 6 parts:

Chapter I In this part,we a11 mainly introduce the meaning of

the topic,the studuing situation about tone adverbs in our country,the

studying theory and method,and the resources of the language materials.

Chapter II By analyzing some language materials,we’11 find they

can only exist in sentences.Meanwhile,by analyzing the sections


摘要 上海师范人学硕+学位论文

following them,we’11 summarize their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syntax.

Chapter III In this chapter,we’11 summarize their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y learning their semantic meaning environment and the

tone meanings they express in the environment.The evaluating theroy in

Systerm Function Linguistics is clarified in three aspects,by caring

about the subjective attitudes in sentences from Attitude category,

Involvement category and Classification category,with Attirud category

focusing more on something semantic meaning.By analyzing some language

materials,at the base of the theroy,we’11 find that despite the

existence of Attitude category in sentences with both the two words,there

are st i 1l some di fferences.

ChapterⅣ We’11 discuss their simlraities and differences from

their Language Information function,Subjective function as well as the

Inv01verment function and classification function of evaluating theroy.

Chapter V We’1 l fi nd the two adverbs have the same nomi nal

mechanism.It’S only the nominal time that is different.

Conclusion It’S conclusion of the whole article.

“weimian” “bumian’’ syntax semantics pragmatics


Keywords:
上海师范人学硕十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论文中除

了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

成果。其他同志对本研究的启发和所做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做了明确的声明并表

示了谢意。

论文作者签名: 弓毛I鬼
砖年丫月。1日

学术论文知识产权权属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上海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ep:学校有权

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

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手段保存论文。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

规定。

本论文的知识产权属于上海师范大学。所以对本论文的商业利用必须得到上

海师范大学的同意和授权。

作者签名:珐晶
作者签名:%州
≯一舅年,月『J日

导师签名:弓引气≯
年 月 日

55
上海师范人学硕十学位论文 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 绪论

1.1选题意义

“未免"和“不免"是现代汉语中常用的副词,在表义和用法上有很多相同
之处,例如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未免”的一个义项就是“不免”。但二者之
间也应该存在一定的差异。
我们做了一个问卷调查(问卷见“附录’’),从“未免’’和“不免”的语料中
抽出20个句子,其中。未免’’的句子10个,“不免"的句子10个。然后将“未
免’’和“不免刀从句子中拿出,让11个研究生同学在句子中的相应位置上填写
“未免”或“不免”.结果显示,在同样句子中,有的同学写的是“未免",有的
同学写的是“不免"。例如:
(1)对普通人提起缺氧,(未免/不免)有些可怕.
(2)如此教学,(未免/不免)误人子弟.
在上面两个句子中,“未免’’和“不免’’可以互换。但是,在有的句子中,
同学们都一致地填写了“未免"或者“不免",也就是说在这些句子里,“未免’’
和“不免"不能互换。例如:
(3)他这样对待客人,(未免)不礼貌.
(4)我们活着的时候,因为有个肉体在,总须有个寄托处,心里(不免)想:
一旦一口气上不来了,四大分散了,到什么地方安身立命呢?
有时候“未免"和“不免"可以互换,有时候“未免"和“不免”又不可以
互换,这就告诉我们“未免"和“不免"这两个词在句法、语义、使用环境上是
有差异的。
为了归纳出它们的异同,我们将“未免”“不免”放在一起分析。将意义相
同或相近的副词、副词短语放在一定的句式中进行比较,这有利于更好地认清它
们,同时对语言教学也有着切实的指导作用。
“未免"和“不免"都是语气副词,语气副词是帮助句子表达语气的一种手
段。语气副词在帮助句子表达语气的同时,也负载于句子一些主观态度。那么,
“未免"和“不免”在使用的时候,帮助说话者表达什么样的态度,这也是值得
我们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在汉语词汇等级大纲中,“不免"属于丙级词,“未免”属于丁级词。这两个
词,对二语习得者来说,学习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我们如果能将“未免"和“不
免"这两个词之间的异同分析清楚,也有利于对外汉语的教学工作。
第一章绪论 上海师范人学硕十学位论文

1.2研究综述

纵观汉语语法研究的历史,语法学界对语气副词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

果。无论是对整个语气副词的研究还是对语气副词中个案的研究,都成果累累。

张谊生(2000)已经详细分析了“难免”的句法、语义和语用特点,并探讨了它
的虚化过程,但近年来学者对和“难免"意思和用法相近的“未免”和“不免"

的关注还比较少。目前,我们所收集到的专门分析“未免"或者“不免"的文献
有三篇。一篇是谷晓恒的《副词“不免”、“难免"、“未免’’比较分析》,这篇文
章侧重的是三者之间句法上的差异,但是也只是作了个介绍,并没有详细解释。

一篇是金朝霞的《“不免”的隐含义》,这篇文章只谈到了“不免",并未谈及“未
免”。一篇是陈轩的《“难免"“不免’’和“未免”的主观性差异考察》。这篇文章
侧重的是对三者的主观性强弱的考察.

虽然专门研究“未免"和“不免’’的文献较少,但是“未免"和“不免"作
为语气副词,它们一定具有语气副词的一些共性。因此,我们从近年来对语气副
词的研究中也能发现“未免”和“不免"的一些特点。

1.2.1关于“未免”、“不免”的句法功能研究

虽然到目前为止,已有很多学者对语气副词进行过研究,但是他们所讨论的

问题,所研究的重点却各有侧重。黄国营(1992)、赖先刚(1994)段业辉(1995)、

张谊生(2000)、齐沪扬(2003)、张亚军(2005)、谷晓恒(2005)等学者都讨
论过语气副词的句法功能。

黄国营(1992)、赖先刚(1994)、张谊生(2000)、齐沪扬(2003)、张亚军
(2005)等学者都是从高层谓语的角度来分析语气副词,正因为语气副词在句子
中都是高层谓语,所以它们不能在静态的短语层次上组合,只能在动态的句子层
次上组合,在和别的副词连用的时候,都是位于最前边。根据这个观点,我们发
现。未免"“不免”虽然不能出现在主语的前面,但是仍然是高层谓语,仍然要

在动态的句子层次上组合。
既然语气副词只能放在动态的句子层次上组合,所以段业辉(1995)从句型、
旬类的角度来分析语气副词就是很有意义的。他的研究是涉及到整个语气副词
的,并没有特别关注“未免一和。不免",但是文中也提到“未免"可以出现在
陈述句和疑问句中,可以出现在“NP+语气副词“伊一这种句型中。
谷晓恒(2005)专门对。未免"和“不免"的组合功能进行过研究,也就是
从它们所修饰的词性的异同来分析二者的异同。他认为“不免"主要修饰动词及
动词性短语,较少修饰形容词及形容词性短语,而“未免"既可以修饰动词及动
词性短语,也可以修饰形容词及形容词性短语。


上海师范人学硕十学位论文 第一章 绪论

这些研究成果都可以帮助我们对“未免”和“不免”作较为深入的考察。

1.2.2关于“未免”、“不免”的语义研究
仅从句法功能上对语气副词进行研究是不够的,还有很多学者从语义的角度
来关注语气副词,那么,从这些已经取得的语义研究的成果中,我们也能发现“未
免”和“不免"的一些特点。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不免"被解释为:免不了。而“未免"的义项有
两个:①实在不能不说是…(表示不以为然);②不免。《现代汉语词典》的这种
用“不免"来解释“未免”的作法,不能帮助我们很好地区分“未免”与“不免”。
《现代汉语八百词》对“未免’’和“不免"也做出了解释。“未免"表示对
某种过分的情况不以为然,重在评价;而“不免”表示客观上不容易避免。虽然
《现代汉语八百词》已经提出了一些“未免"和“不免"在语义上的差异,但是
由于词典的性质,所以表述得较为简单,我们可以在此基础上做更深入的研究。
现代汉语的语气系统一直是学者关注的问题,吕叔湘(1982)、王力(1985)、
高名凯(1986)、贺阳(1992)、齐沪扬(2002)等学者都对汉语的语气系统进行
过研究,并都对汉语的语气系统进行了分类。吕叔湘(1982)将语气分为语意、
语气和语势三类。王力(1985)将汉语的语气系统分为确定语气、不定语气、意
志语气和感叹语气四类。高名凯(1986)将语气系统分为否定命题、确定命题、
询问命题、命令命题和感叹命题等五类。贺阳(1992)将汉语的语气系统分为功
能语气、评判语气和情感语气等三类。齐沪扬(2002)将语气系统分为功能语气
和意志语气两类。他们分出来的这些系统是有层次的,每一种语气类别还包括很
多的次类。但是他们的分类角度不尽一样,分类结果也不尽相同,所以有时候会
让我们产生疑惑,而且他们的分类是对整个语气系统的分类,我们都知道汉语中
表达语气的手段有很多,如:语气词、助动词、语调、句法格式、句类、语气副
词等等,这些手段共同作用在一个句子中,形成这个句子的语气。因此,学者对
语气系统的分类也必然都要涉及这些表达语气的手段。由于分类涉及的范围较
广,有时候我们就不能清楚地知道每一个语气副词应该是属于语气系统的哪一
类。
近年来,语气副词作为语气系统的一部分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齐沪扬
(2002)将语气分为功能语气和意志语气。意志语气是以“表示说话人对说话内
容的态度或情感”为依据的,而文中也提到语气副词就是意志语气的形式标志。
现在已有很多学者开始关注对语气副词的分类了。
杨荣祥(1999)从表义的角度将语气副词分为5类:表肯定强调语气(如本、
本来、必定等)、表委婉语气(如不妨、不免、未免等)、表不定、推测语气(如


第一章绪论 上海师范人学硕十学位论文

仿佛、好像、恐怕等)、表疑问、反诘语气(如何必、难道等)、表祈使语气(如
尽管、千万等)。在他的分类中,“未免’’和“不免”属于表委婉语气类。
张谊生(2000)从传信和情态这两个角度对语气副词进行了分析,传信分为

广狭两种:狭义的传信重在信息来源同说话人客观真实性概念之间的关系;广义
的传信还兼顾说话人的态度及其对现实的肯定强度。语气副词的传信功能主要有
四种方式:断言(确、诚、诚然)、释因(难怪、无怪、怪不得)、推测(非、以
定、必定)、总结(终归、显然)。情态可分为知识情态和义务情态,知识情态涉
及到对命题的知识和信仰、态度和观点等;义务情态涉及说话人的指令、承诺、

愿望和评价等。语气副词的情态大致包括十个方面:强调(简直、绝对、明明等)、
婉转(未免、不免、不妨等)、深究(竞、难道、究竟等)、比附(仿佛、好像、
似乎等)、意外(偏、竟然、居然等)、侥幸(幸亏、幸好、多亏等)、逆转(倒、
反倒、反而等)、契合(恰好、刚、正好等)、意愿(宁、非、宁可等)、将就(只
好、不得不等)。“未免"和“不免”属于情态范畴中的表婉转态的语气副词。这
一点和杨荣祥的观点一样。
史金生(2003)从语义功能的角度出发,也将语气副词进行了逐层分类:证

实类(看来、其实)、断定类(的确、根本)、指明类(才)、或然类(也许、至
少、几乎)、必然类(必然、未免)、指令类(必须)、意愿类(宁可、只好、索

性)、疑问类(难道、何妨)、感叹类(多么)、关系类(反而、甚至)、特点类(原
来、难怪、反正)。在这个分类中,我们发现“未免”和“不免”又是属于必然
类的语气副词。史金生不仅仅对语气副词进行了分类,还提出了语气副词连用时
的共现顺序:

证实>疑问>或然>关系>特点>断定>必然>指令、意愿、感叹

之所以有共现顺序,主要是受到管辖范围原则、主观程度原则、连贯原则、

凸现原则等原则制约。在这个共现顺序里,我们发现必然类的语气副词在与其它
语气副词连用时位置偏后,史金生(2003)提出的这些原则也将有助于我们对“未
免"和“不免"的研究。

从这些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出学者对“未免"。不免"的分类是有差异的。
杨荣祥(1999)、张谊生(2000)将“未免一和“不免"归入委婉语气类,史金
生(2003)将“未免’’和“不免"归入必然类。由于分类的不同,导致我们对“未
免”和“不免"所表达什么样的语气而感到疑惑,这也就值得进一步的研究。
此外,金朝霞(2003)还专门对“不免"的隐含义进行了研究。指出“不免一
有两个隐含义:一种隐含义是与心理活动有关,即由于某种原因,施事不由自主
地产生某种心理反应,这种心理反应可以通过心理过程也可以通过相关的行为动
作来表现,而且这种心理反应是指向施事的。“不免一的另一种隐含义是不在于


上海师范人学硕十学位论文 第一章 绪论

客观陈述事实如何,而在于表明说话者对所述事件的一种态度,是对命题的一种
评价,这种评价是指向说话人的。金朝霞(2003)区分了“不免”的两种隐含义,
这对我们更好的理解“不免”的意义有很大的帮助,但是“不免"这两种意义上
的不同,可能会造成在句法表现上有一定的差异。这是会让我们思考的问题,也
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2.3关于“未免"、“不免”的语用研究
近年来,学者在研究语气副词时,都关注到了语气副词的语用功能。段业辉
(1995)指出“未免”具有减缓语言撞击力的功能,减弱了感情色彩。张谊生(2000)
提出语气副词的语用功能主要有三个方面:突出焦点的作用、指明预设的作用、
限定指称的作用。齐沪扬(2003)将语气副词的语用功能分为三个方面:表述性
功能、评价性功能、强调性功能。李杰(2005)将汉语的状语分为动态状语和静
态状语,语气副词是典型的动态状语。动态状语主要用来表达主观信息。
这些语用方面的研究都是针对整个语气副词而言的,我们从中也可以发现
“未免一和“不免”的一些语用方面的特点。段业辉(1995)和张谊生(2000)
在分析语气副词的语用功能的时候都提到“未免"和“不免”都有减缓语言撞击
力的功能,只是他们在表述上有差异,段业辉称为减弱感情色彩的功能,而张谊
生称它表委婉语气。李杰(2005)将语气副词归为动态状语,他分析的动态状语
的语用功能和张谊生(2000)提出的语气副词的语用功能相似。他们都认为语气
副词在句子中是作为预设出现的,语气副词后面出现的内容才是句子的焦点。这
些研究都能给我们研究“未免"和“不免一提供帮助。

1.2.4关于“未免"、“不免"的语法化研究
杨荣祥(2005)提到语气副词“未免"和“不免"是在近代汉语中产生的,
在上古、中古汉语中,。未免一和“不免刀不是一个词,而是“未+免"、“不+免”,
也就是两个状中结构。随着“未+免”和“不+免"这两个结构在一起出现的频率
较高,而到近代汉语中成为了两个合成词。现阶段,还没有学者专门对“未免一
和“不免’’的语法化过程和这两个词的虚化机制进行过研究,有待于进一步的研
究。

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梳理,发现尽管对语气副词的研究成果丰硕,从这些研究
中,我们发现了语气副词的一些特点,可以帮助我们分析“未免一和。不免一。
同样,从这些研究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没有解决的问题,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
分析。未免"和“不免"。


第一章绪论 上海师范人学硕+学位论文

1.3采用的理论和方法

通过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理论对“未免”和“不免”作较为全面的考
察和分析。

通过语法化理论对“未免"和“不免”的虚化过程进行探讨,并试图归纳出
二者的虚化机制。

通过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中的评价理论从新的角度分析“未免”和“不免"
在语义、语用上的异同。

从句法、语义和语用三个方面对“未免”和“不免”做比较全面地描写,并
试图根据现象解释原因。

将形式与语义相结合,用形式来验证语义,用语义来解释形式。
共时和历时相结合,用历时的发展过程来解释共时的现象,用共时的现象来
验证历时的发展。

定性和定量相结合,根据语料作定性分析,根据数据来支持定性分析。

‘1.4选用的语料

本文所选用的语料主要有以下来源:北京大学CCL语料库、厦门大学语料
库、网上搜索的一些语料


上海师范人学硕十学位论文 第二章“朱免”与“不免”的句法特点

第二章 “未免"与“不免"的句法特点

“未免"与“不免”是现代汉语中常用的语气副词。有些语气副词用法比较
灵活,可以出现在句首、句中和句末。但是,我们通过对语料的考察,发现“未
免"和“不免"的用法却较为固定,只能出现在句中。例如:
(5)可是火车公司,未免太认真了.
(6) 日子一久,三个欧洲人不免想念家乡,三番五次向元世祖请求回国.
。未免"和“不免"只能出现在句中,说明它们只能对后面的VP或者AP加
以限制和修饰。因此,它们不能出现在主语的前面。我们不能把“火车公司未免
太认真’’说成“未免火车公司太认真",不能把。三个欧洲人不免想念家乡一说
成“不免三个欧洲人想念家乡一。

既然“未免”和“不免"只能修饰它们后面的成分,那么,这些成分的特点
就值得我们进一步分析。我们将从句法组合的角度来考察“未免"和“不免一。
我们通过对语料的考察,发现“未免’’和“不免”后面的成分主要是动词及
动词性短语、形容词及形容词性短语。二者放在这些词或短语的前面,充当句子
的状语,对后面的成分进行修饰。例如:
(7)如果刺耳的铃声一响,灯光骤灭,未免唐突.
(8)中国女子未免过于严谨、冷峻.
(9)东坡把羊脊骨的微肉摘剔光了,围在他身边的几只狗不免失望.
(10)甜歌唱得太多,太不经意,也不免让人担心.
在上述例句中,“未免’’和“不免"分别放在形容词、形容词性短语、动词、
动词性短语的前面,充当句子的状语。
作为语气副词,这两个词在语法分布上有很多相同之处,但是作为两个不同
的词语,它们之间的分布差异也是存在的。我们对涉及到这两个词的一些语料进
行了分析,从而发现了它们大致的分布情况。
表2-I:

语料 动词及动词性短语前语料 形容词及形容词性短语前语料

未免 487 单个动词 动词性短语 单个形容词 形容词性短语

2(0.4%) 228(46.8%) 47(9.7%) 210(43.1%)

不免 408 单个动词 动词性短语 单个形容词 形容词性短语

13(3.2%) 344(84.3%) 17(4.2%) 34(8.3%)

从这个表格中,我们可以发现,虽然“未免"和“不免"都可以修饰动词性


第二章“未免”与“不免”的句法特点 上海师范人学硕十学位论文

的词语和形容词性的词语,但是二者的分布还是存在差异的。“未免’’修饰动词
及动词性短语的能力和修饰形容词及形容词性短语的能力相似,这点从上表的数
据中可以看出,分别是47.2%和52.8%。而“不免”修饰动词及动词性短语的能

力要明显强于修饰形容词的能力。“不免”出现在动词及动词性短语前语料占整

个语料的87.5%,而出现在形容词性的语料前面的只有12.5%。

2.1“未免刀“不免刀直接修饰动词

在上表中,我们可以发现“未免"和“不免”直接修饰单个动词的例句并不
多,其中“未免"句是2句,“不免"句是13句。在这些句子中,“未免"和“不
免"所直接修饰的动词的范围也很有限,主要是一些心理动词。例如:
(1 1)我忙于解开这个难题,一个女孩都没爱上,听任他们一个个从我身边
飞走了,现在想起来未免后悔.
(12)骨髓炎病人流脓流血,叉脏又臭,且久治不愈,有时连病人家属也不
免厌烦。
上述(11)、(12)两句中,受到“未免”、“不免’’直接修饰的动词分别是“后
悔”、“厌烦”。

虽然“未免"和“不免”都可以直接修饰动词,但是我们从上表中可以看出
它们直接修饰动词的能力都很弱,在语料中的例句很少,所修饰的动词的范围主

要是心理动词。也就是说,在修饰单个动词方面,“未免"和“不免"的用法相
似。

2.2“未免”“不免刀修饰动词性短语

“未免"和“不免"都可以大量地修饰动词性短语。其中,有一些动词性短
语是动词性短语或者动词先受到程度副词的修饰,然后再受到“未免"或“不免"

的修饰。也就是形成“未免/不免一+(程度副词+动词/动词性短语)的格式。例
如:
(1 3)我充满希望地看着她,这时也未免有点讪讪.
(14)因为她的个性太强,所以她的手也未免稍觉大了些.
(15)一些后金将士得到情报,不免有点害怕,来找努尔哈赤,要他拿主意.
(16)想了一想,既来之则安之,如果连这个险都不能冒,那就未免太对不
起小杨了.
(13)、(14)、(15)、(16)中的“讪讪"、“觉大了些"、“害怕"、“对不起小
杨"这些动词或者动词性短语都分别先受到程度副词“有点一、“稍"、“太"的修
上海师范人学硕+学位论文 第二章“朱免”与“不免”的句法特点

饰,再受到“未免”和“不免”的修饰。
虽然二者都可以和程度副词连用,但是也有差异。能出现在“未免’’后面修
饰动词及动词性短语的程度副词较多,有“太、有些、有点、稍、不够、过分、
过于"等,其中“太”的出现最为频繁。但是能出现在“不免”后面的程度副词
一般只有“有些、有点"等。和“未免”相比,不仅出现在“不免"句子中的程
度副词的范围很小,而且“不免"句中出现程度副词的机率也不高。在语料中,
“未免"句子中出现程度副词修饰动词及动词性短语的句子有54句,占动词性
语料的23%。“不免"含有2l句,在语料中占5%。

2.2.1直接修饰动词性短语
“未免"和“不免"还可以直接修饰动词性短语,但是这种动词性短语的情
况比较复杂。例如:
(17)不了解孙启玉的人,未免认为此人太自不量力,小小山村算得了什么,
无名小山而已,孙胖子算得了什么,喝过两瓶墨水的农民.
(18)这般以借代取,未免缺了一点儿君子的风度.
(19)以为艺术品的价值可以跟美感效应不相干,甚或认定艺术“常常是一
件美好的东西”,就不只失之皮相与偏颇,且不免陷入自相矛盾的尴尬和论题定
位的混乱.

(20)时逢圣诞前后,德国一直淫雨霏霏,连月不开,使异乡客者不免生出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的联想.
(17)中“未免一修饰的“认为此人太自不量力"是动宾短语,而且这个动
宾短语的宾语又是由主谓短语构成的。(18)(20)中,“未免”、。不免”分别修
饰的“缺了一点儿君子的风度"、“生出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的联想"也都是动宾短
语,但是这些动宾短语中的宾语是由偏正短语构成的。(19)中的“不免"修饰
的动宾短语“陷入自相矛盾的尴尬和论题定位的混乱一的宾语是一个联合短语。
通过对语料的考察,我们发现“未免一、“不免”在修饰一般的动词性短语的
时候,其用法相似,都是以动宾短语为主。
在(17)——(20)中,我们认为“未免"和“不免’’修饰的是它们后面的
整个的动词性短语,而不是这些动词性短语中的动词。例如(17)中,。未免一
修饰的是“认为此人太自不量力一,而不是“认为"。在(19)中,。不免一修饰
的是“陷入自相矛盾的尴尬和论题定位的混乱",而不是修饰“陷入"这个动词。
这是因为处于句中的语气副词是对出现在这些语气副词后面的命题加以限制和
修饰的,表现在句法上,就是位于句中的“未免"和“不免"只能对它们后面的
整个谓语部分加以修饰,而不是谓语部分中的谓语动词。


第二章“未免”与“不免”的句法特点 上海师范人学硕十学位论文

谷晓恒(2005)在《副词“不免”、“未免”、“难免”比较分析》这篇文章中,

他认为“‘未免’和‘难免’不能修饰动补短语,而‘不免’可以修饰动补短语"。
但是,在我们的语料中,我们也发现”未免“修饰动补短语的情况了。例如:
(21)大家都为你着想,你苦了这么久,嫂子未免管得太厉害了.
(22)这个意思他已经说过很多次,甚至未免说得太多了.
(23)心理上大大失衡,不免越发叨叨起来。
(21)中的“管得太厉害”、(22)中的“说得太多”、(23)中的“叨叨起来”

都是动补短语。也就是说,“未免"和“不免’’都可以修饰动补短语,但无论是
“不免”还是“未免’’,修饰动补短语的情况都比较少。

2.2.2修饰比较特殊的动词性短语
在语料中,我们发现了“未免~‘不免”后面出现了较多由表示存现、判断
意思的动词“有"、“是"组成的动宾短语,也就是“有…”、“是…"。此外还包
括一些使令性短语,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这些短语都可以受到“未免”和“不免"
的修饰,因此,我们将这些短语作为特殊的动词性短语单独讨论。
A.修饰动宾短语“有…"

在语料中,我们发现能进入“有+宾语”这个结构中的宾语语义都比较抽象,
由表示具体语义的宾语所形成的“有+宾语”这个结构是不能受到“未免”和“不
免”修饰的。例如:“有房子、有名字、有粮食”等这样的动宾短语是不能出现
在“未免”和“不免”后面的。而整个“有+宾语"呈现出来的语义,绝大部分
都和人的心理反应或态度、情感有关。例如:

(24)教外甥去卖花生瓜子什么的,未免有失身份.
(25)要是让八路军卧在这类鲜花的怀抱中,未免有损名节,那是宁死也不
能卧的.

(26)作为异国人,在路上若遇暴雨,不免有胆颤心惊之感.
(27)过去在我国虽有阶段性的版画史与资料集问世,总感因受种种条件所
限,不免有未尽如人意之处.
“未免"和“不免"都可以修饰这种“有+宾语"的结构。“有"后面的宾语
也很复杂,有名词性的宾语,如(26)、(27),也有谓词性的宾语,如(24)、(25)。
“不免"句中的一些“有’’字动宾短语呈现出来的语义和人的心理反应或态
度、情感无关,只是对客观事物的一种评价。这种“有"字宾语在“未免一句中
是不存在的。例如:
(28)规格统一是信息工作最重要的原则,但实际收集来的资料却不免有大
小、长短、方圆不一.因此必须事先统一规格.

10
上海师范人学硕十学位论文 第二章“未免”与“不免”的句法特点

(29)遗文旧事,经过后人补写成篇,不免有虚构,离开实际情况很远,这
便出现了文献资料真伪间杂的问题。
B.修饰动宾短语“是…"
“未免"可以修饰“是+宾语”,“不免"不行。例如:
(30)如此看来,说天津卫的府佑大街是因为这条大街的尽头有我们侯姓人
家的大宅院,就未免是有点言过其实了
“是+宾语”中的宾语主要是谓词性的宾语。如“言过其实”。并不是所有的
“是+宾语”都能出现在“未免"句中。一般来说,出现在“未免’’句中的“是+
宾语"都和人的心理反应有关。
C.修饰使令性动词性短语
“未免"和“不免一都可以修饰使令性动词性短语,这里的使令动词主要是
“使、令、让’’等。例如:
(31)一个以杀人越货为业的土匪强盗,如讲究这一套就未免使入感到可笑.
(32)她几年与男人朝夕相处没开过怀,而只在山上几夜便金榜得中,这未
免让人难以置信.
(33)几天之前,应解放军文艺出版社邀请,我去参加长篇报告文学《中国
1989西部大淘金》讨论会,不免令我老调重弹.
我们通过对语料的考察,发现能够出现的使令性动词短语大部分都是和人的
心理反应有关。正如上面例句中的“使人感到可笑”、“让人难以置信”等等都是
和人的心理反应或者态度、情感有关。

2.2.3与情态动词合用修饰动词性短语
我们这里所说的合用,就是“不免"或者“未免"的后面出现了情态动词,
形成了“不免/未免+(情态动词+动词性短语)”的格式。
在我们的语料中,我们发现“不免”可以和情态动词合用修饰动词性短语,
但是“未免"却不能。虽然“不免”可以和情态动词合用,但是能出现在“不免一
句中的情态动词也只有“会、要"。例如:
(34)告别三百门,脚下的路正在敷设,崎岖复崎岖,人在车上也不免要受
些颠簸.

(35)普通人总不免会发生错误.
(36)如今,当你走进市镇粮店,不免会有疑问.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未免"与“不免"在修饰动词及动词性短语的情况时,
其语法分布大致相同。它们都可以直接修饰动词及动词性短语,也都可以和程度
副词合用修饰动词及动词性短语,但是“未免”句中的程度副词的数量和范围远
第二章“未免”与“不免”的句法特点 上海师范人学硕+学位论文

远大于“不免”句中的程度副词。“不免”可以和情态动词合用,而“未免”却

不能和情态动词连用。在我们所讨论的一些特殊短语中,“未免’’和“不免”有
相同和不同的地方。“未免"和“不免”都可以修饰“有+宾语”的结构,都可以

修饰使令性动词短语,但是“未免”还可以修饰“是+宾语"的结构,而“不免"
不行。

2.3“未免”“不免"修饰形容词及形容词性短语

虽然“未免"和“不免"修饰动词及动词性短语的情况比较复杂,但是二者
之间的情况差不多,而“未免”和“不免"修饰形容词的时候,就存在一定的差

异。这个差异主要表现在“不免”较少出现在形容词的前面。在语料中,“不免’’

修饰单个形容词只有4.2%。出现在“不免”后面的形容词大多是表现人的心理
和情绪的,且多为双音节的。

(37)我很兴奋有机会为夫人做些事,但心里不免紧张,总认为夫人威严而
高不可攀。
(38)今后恐怕很难再有这样吸引我的设计了,想到这一点,不免有些伤感.
“紧张”、“伤感”都是表现人的心理的形容词。像这样的形容词还有“可怕、

胆寒、激动"等。
“未免”可以大量的修饰形容词,在语料中有52%的例句。“未免’’修饰形
容词及形容词性短语的情况主要有两种情况。

2.3.1“未免”直接修饰形容词

通过对语料的分析,我们发现能受“未免"直接修饰的形容词一般是性质形
容词,而且是以双音节的性质形容词为主。例如:

(39)生活虽未免简单,暮境似不算荒凉.
(40)如果做官的对朝廷没有良心,要我们对朝廷讲良心,未免迂腐.
上面两个例句中的“简单"、“迂腐"都是双音节性质形容词,而且在我们的
语料中,并没有发现“未免"直接修饰单音节性质形容词的情况。形容词分为性
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状态形容词不能受到程度副词的修饰,而我们发现“未

免”后面的形容词可以先受到程度副词的修饰,然后再受到“未免”的修饰。这
就是说状态形容词不能出现在“未免’’的后面,所以“未免"能够修饰的形容词
只能是性质形容词。“未免"后面的形容词通常是双音节的。

2.3.2“未免"+(程度副词+形容词)
上文中说到状态形容词不能出现在“未免”的后面,是因为“未免”后面可

12
上海师范人学硕十学位论文 第二章“未免”与“不免”的句法特点

以出现程度副词。那么,在这个结构中,经常出现的程度副词主要为“太、过分、
过于、有些、有点、不够、过、稍”等,能够出现在这个结构中的形容词可以是
单音节的,也可以是双音节的。例如:
(41)女人物质方面的构造实在太合理化了,精神方面未免稍差,那也是意
想中的事,不能苛求.
(42)现在,英方采取单方面的行动未免过于草率,并可能带来不良后果.
(43)许多人都说女子解放之目的乃在于求男女平等,诚如其言,则女人的
欲望未免太小.
(44)他们离开戏院时,我想,未免有点悲伤,谁知何时才能再见萨米一面
呢?

我们发现,在这个结构中,形容词大都是双音节的,如(42)、(44)。只有
当程度副词为“太、过、稍"等单音节的程度副词时,后面的形容词才可能出现
单音节的。如(41)、(43)。在这些程度副词中,“太一的使用频率是最高的。
在这个结构中,程度副词有时不止出现一个,还出现两个程度副词的连用。
例如:
(45)现在我们知道,这种讲法未免有点过分简单。
(46)既是零整的发卖着白面,又有随时绑票的进款,怎么对房租还一字不
提呢,他以为虾仁们做事未免有点太过火.
(47)起初,觉得这说法未免太过夸张,抵澳后才发现,澳洲人对阳光地热
爱程度,恐怕确是其他国家人比不了的.
连用的程度副词主要是“太一和“过’’的连用,“太"和“不够一的连用,
“有点刀和“过分”的连用,“有点”和“太’’的连用。

2.3.3“未免"+形容词+补语
在语料中,我们还发现了。未免静+形容词+补语的结构,但数量不多。例如:
(48)据说练铁布衫一定要童子功,这牺牲未免大了些,是吗?
(49)只做一种游戏,未免单调一些.
不仅仅这样的结构数量少,而且补语的情况也比较单一。我们通过对语料的
考察发现,能出现在形容词后面的补语只有“一些、些”。

2.4小结

在这一章中,我们对“未免"和“不免"的句法组合以及句类分布进行了考
察,发现二者的句法分布有相似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我们将二者之间的异
同以表格的形式表现出。

13
第二章“朱免”与“不免”的句法特点 上海师范人学硕+学位论文

表格2.2:“不免”“未免”的句法组合的异同

句法组合的情况 未免 不免

直接修饰单个动词 + +

直接修饰动词性短语 + +

修饰“有+宾语” + +

修饰“是+宾语” +

修饰使令性短语 + +

与情态动词合刚 +


与程度副词合用 + ●

.'
直接修饰单个形容词 + ●


修饰形容词性短语 + ●

(“+”表示可以,“.”表示不可以,“?”表示数量较少)

在直接修饰单个动词方面:“未免”和“不免”都只能修饰心理动词,而且

数量极少。
在直接修饰动词性短语方面:“未免”和“不免"都是以修饰动宾短语为主,
而且“未免’’和“不免’’都可以修饰动补短语,但是数量不多。
在修饰“有+宾语’’方面:宾语一般都是表示抽象意义的。当整个动宾短语

呈现出来的语义是和人的心理反应、情感或者态度有关的时候,“未免”、“不免”
都可以修饰,当整个动宾短语呈现出来的语义和人的心理反应无关,只是对客观
事物的一种评价的时候,“不免”可以修饰,“未免”不能。
在修饰“是+宾语”方面:“未免"可以修饰,而。不免"不能。“未免"可
以修饰的“是+宾语"所呈现出来的语义也必须是和人的心理反应有关。
在修饰使令性短语方面:可以出现在“未免"句和“不免”句中的使令动词
是“使、令、让"。并不是所有的由“使、令、让"组成的使令性动词短语都可
以被“未免一和“不免’’修饰,只有整个使令性短语表现的是人的心理反应或情
感、态度才行。
在与情态动词合用方面:“未免”不能和情态动词合用,而“不免"可以。
能够和“不免一合用的情态动词也主要是“会、要"两个。
在修饰形容词方面:“未免”能大量修饰形容词和形容词性短语,而“不免一
修饰形容词和形容词性短语的能力很弱。
与程度副词合用方面:“未免”能够和很多程度副词合用,例如:“太、有些、
有点、不够、过于、过、稍、更一等,而且例句数量也很多。“不免一和程度副

14
上海师范人学硕十学位论文 第二章“未免”与“不免”的句法特点

词合用不多,在我们的语料中,例句很少,同时和“不免’’合用的程度副词也只
出现了“有些、有点”两个。
从以上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二者在句法组合方面的用法虽有差异,但总体
而言,是同大于异。

15
第三章“未免”与“不免”表示的语气意义 上海师范人学硕+学位论文

第三章 “未免”与“不免"表示的语气意义

《新编现代汉语》(张斌主编)中说到“副词是一类半封闭的词类,比起名、
动、形这三类开放类词,副词的数量要少得多,而比起严格意义上的虚词来,副

词的数量又要多得多。现在,副词的范围还在不断的变化中。"赖先刚(2000)

从词的结构、语义的角度,对668个副词进行了分类。他将现代汉语副词分为词
族副词和非词族副词两大类。所谓的词族副词是指结构上有相同语素,而语义上

同义的一组组副词。现代汉语副词中除开词族副词的那部分就是非词族副词。“未
免”和“不免”都属于词族副词,也就是说它们的结构和语义相似。在第二章中,

我们已经分析了“不免”和“未免”在句法分布上的一些异同点。那么,在这一

章中,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它们语义上的一些特点。
语气副词顾名思义就是表示某种语气意义。“未免”、“不免"究竟表示怎样

的语气意义?由于学者们所站的角度不同,所以对语气副词的分类也不尽相同。
有的学者将“未免”“不免”归入表必然类的语气副词,如史金生、齐沪扬等。

有的学者将“未免~‘不免”归入表委婉语气类的语气副词,如杨荣祥、张谊生
等。我们认为二者并不矛盾。大部分学者都是从传信和情态两个方面对语气副词
进行分类的。如张谊生、史金生、齐沪扬。张伯江(1997a)认为汉语中的传信

表达主要有三种方式:A.对信息来源的交代,B.对事实真实性的态度,C.对事件
的确信程度。张谊生(2000)认为张伯江提出的第二种和第三种的相当一部分是

通过语气副词来完成的。总之,传信更侧重的是客观性。情态是句中命题之外的
成分,也是句中非事实性成分,是说话人主观态度的语法化。在汉语中,情态主
要涉及说话人对内容的情感、评价等。在汉语中,表达情态可以用词汇手段,也
可以用语法手段,而语气副词无疑是表示汉语情态的一条重要的途径。总之,情

态侧重的是主观性。

学者对语气副词分类不尽相同的另外两个原因分别是:一是对语气副词的分
类,有的较为笼统,如杨荣祥,他将语气副词分为五类。有的则对语气副词进行

了系统性的分类,如史金生,他将语气副词分为两大类,十一个小类。另一个原
因是学者对分出的类取名的不一样。

语气副词的分类也是具有交叉性的。有的语气副词,它可以表示不同的语气。
比如:确实、的确。在传信范畴中,它们是属于断言类,但在情态范畴中,它们

又属于强调类。像这样的语气副词,在现代汉语中还有很多,如:也许,大概等。
它们既可以表示推测语气,也可以表示婉转语气。

16
上海师范人学硕十学位论文 第三章“未免”与“不免”表示的语气意义

“未免’’“不免”既是必然类,也是委婉类。这并不是矛盾的。之所以说它
们属于必然类,这是从语气副词的逻辑语义的角度来说的,也就是传信范畴。说
它们属于委婉类,这是从语气副词的情态意义的角度来说的,也就是情态范畴。
那么,我们就来具体分析一下二者是如何表现语气意义的。
我们首先来看看它们所能出现的语义环境。

3.1“不免一的语义环境——因果环境
“不免’’一般出现在表示因果关系的单句和复句中,这些单句和复句主要是
以前因后果的形式出现,而“不免"所修饰的是结果。《现代汉语八百词》解释
“不免"所修饰的一般是并非理想的结果。金朝霞(2003)提出“不免一所修饰
的结果也有中性,甚至是理想的结果。我们根据语料,对“不免"句中的因果关
系进行了分析,发现这些因果关系具备一定的特点。

3.1.1“不免一句中的“因"

我们根据原因是否出现在句子中,把“不免’’句中的因果分为显性因果和隐
性因果。
A.显性因果

显性因果关系就是指在一个句子中,“因’’和“果”都直接出现在“不免"
的前后。这种显性因果关系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第一种是这种因果关系在句子
中可以通过一些表示因果关系的词语清楚地显现出来。例如:
(50)因为没结婚,他对自己年龄的态度,不免落后在时代的后面.
(51)鸿渐既然格外卖力,不免也起名利双收的妄想.
(52)由于武侠小说偏重于想象,不免其他方面多流于形式,在人物的塑造
上大多主观,甚至根本就是写自己.
上述例句中我们直接通过“因为、既然、由于、一这些词语,就可以清楚地
看到“不免"前面成分和后面成分的前因后果关系。
第二种表现形式是句子中并没有突显因果关系的词语,但是原因和结果都清
楚地出现在句子中,例如g
(53)我走了进去,希望在墙壁上发现什么痕迹,或者随手抓到一些历史的
遗留物,可是,尽管我仔细地端详了半天,还是什么都没有发现,心里不免有些
失望。

例句中的“我"希望发现什么,可是什么也没有发现,所以有些失望。句子
中虽然没有用“因为、由于"等这样的词语将因果关系突显出来,但是表示原因
和结果都很清楚地在句子中。

17
第二章“未免”与“不免”表示的语气意义 上海师范人学硕十学位论文

B.隐性因果

这里的“隐”主要是针对原因来说的,这个原因没有直接地出现在“不免"

的前面,而是需要读者或者听话人自己去理解和推理。虽然这个原因是隐性的,
但不影响听话人和说话人的交流。例如:
(54)他觉得奇怪,也觉得很有意思,不过,一看标价,他不免有些犹豫。
(55)随后,我又不得不说出武警总部调我的过程,不免谈到了张叔叔.
例(54)中,我们看到“他犹豫”,但是句子中并没有明说标价的多少,但
是我们很自然地想到标价高是导致他犹豫的原因。例(55)中,“不免谈到张叔
叔”的原因也没有直接说出来,但是我们可以根据话语的前后,推测出原因是“张

叔叔在武警总部调我的过程中起了一定的作用。一
虽然说在隐性因果关系中,原因没有直接出现,而是隐藏在字里行间中,需
要读者或者听话人的推导,但是,我们说之所以不会影响听话人的理解,是因为
隐藏在句子中的这种因果关系是合乎情理的,是符合听话人预期的,根据结果必
然能够推出原因。在上面的例句中,根据结果“犹豫"推出原因“标价高",根
据结果“谈到张叔叔”推出原因“张叔叔在武警总部掉我的过程中起了一定的作
用”,都是合乎逻辑的。

在含有“不免”的语句中,不管这种因果关系是隐性的还是显性的,都是客
观存在的,而且都是以前因后果的形式表现。

3.1.2“不免"句中的“果"

上面是从原因的角度对“不免"旬中的因果关系进行了分类,那么,“不免”

后面的结果也具备一定的特点。
A.结果的表现形式
“不免一后面的结果大多是与心理反应有关。有的“不免"后面的成分就直
接是一些心理动词或者直接是对心理的一种描写。例如:

(56)走了很久,还没有发现村寨,心中不免有点怅然.
(57)我不免在心里暗暗打鼓:为什么她两天都没有消息呢?
例句中的“心中怅然"、“打鼓”很明显都是直接地心理描写。
“不免"后面还有一些成分不是直接地心理描写,而是一些直接的行为和动
作,但是这些行为、动作大多数与心理反应有关。例如:
(58)他是名人,又上下认ie,Z.1;,他若撒手不管,自己就只有一败涂地的
结果了,不免在家骂出许多难听话来.
(59)他企羡之余,不免模仿。
“骂一、“模仿一都是一些刻画行为的动词。虽然是对动作的描写,可是这些

18
上海师范人学硕十学位论文 第三章“朱免”与“不免”表示的语气意义

动作仍然是对心理反应的一种表现。例(58)中“他撒手不管,自己就会一败涂
地”,这样的难堪的心理产生相应的动作“骂”。例(59)中的“羡慕”的心理产
生相应的行为“模仿”。这种心理反应通过相应的动作表现出来,所以,我们可
以说这些行为动作是对心理反应的一种间接的描写。
B.结果的倾向

《现代汉语八百词》解释“不免"时提到这种结果多为不理想的结果。例如:
(60)两人忙碌坏了脾气,不免争执。
(61)年轻人嘛,不免看法偏激一些,也是可以理解的。
上述两个例句中,无论是表现行为动作的“争执"还是表示想法的“看法偏
激”都是不理想的,是消极的。
在现代汉语口语中,我们也发现了许多例子中“不免”后面的成分不是消极
的结果,而是中性的,甚至可以说是积极的。例如:

(62)“那么,您觉得谁可能是凶手?”我总不免要把话题引到社会最关注的
话题。
(63)马先生给我这个好机会,复归旧业,不免见猎心喜,欣然答应.
例句(62)中“引到最关注的问题”这是一个中性的结果,而(63)中的“见
猎心喜,欣然答应’’就是积极的结果。
虽然我们在语料中发现了“不免"后面的结果有中性的,甚至是积极的,但
是和消极的结果比较起来,只是很少的一部分。所以我们可以说从结果的倾向来
看,“不免+VP/AP"更倾向于表示消极的结果。
综上,从因果关系这个角度,我们可以得出“不免”的语义环境是:“不免一
主要是出现在表示因果关系的句子中,无论原因是隐性的,还是显性的,总是由
一定的原因导致了一定的结果。这个结果或者是行为动作,或者是心理反应。“不
免”句中的“因"和“果一一般都是以前“因"后“果"的形式出现,由于一定
的原因,出现某种结果,原因和结果之间在逻辑上存在一种必然性,也就是说,
在某个原因下,出现某种结果是必然的,或者说是顺其自然的。

3.2“不免一的语义环境——评价环境

我们通过对语料的分析,发现。不免"的语义环境还有一种情况:“不免"
前面的成分是一种现象或事件,“不免一后面的成分是对该现象或事件的评价或
者预期。例如:
(64)“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是需要好材料的,捧着二两小白菜谈精细不
免滑稽.
(65)外表和举动违背传统的习惯,不免给人一种疯狂的印象.

19
第二章“未免”与“不免”表示的语气意义 上海师范人学硕十学何论文

上述例句中“捧着二两小白菜谈精细”、“外表和举动违背传统的习惯”是被
评价的行为和现象,而“滑稽”、“给人一种疯狂的印象’’就是对前面现象的评价。

这种评价多为否定的评价。

3.3“未免刀的语义环境

“未免”的语义环境就比较简单,一个方面是有一种现象,另一个方面是对
这种现象的评价。谷晓恒(2005)在《副词“不免”、“未免’’、“难免”比较分析》
这篇文章里说到“未免"的语义背景有两个:一个是已经发生的某种现象:一个
是说话人对这种现象的评价。通过对语料的分析,我们发现“未免”语义背景中

的现象不仅仅是已发生的现象,还有未发生的现象,也就是说现象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已经发生的现象,一种是说话人假设的现象。例如:
(66)老唐,张书记是我平日最佩服的一位老同志,可是他这回的态度未免
使我失望。
(67)如果认为由于这一案例的成功,烟草业就会向消费者妥协,那未免过
于天真。
例(66)中,“张书记这回的态度”是已经发生的现象,例(67)中的“烟

草业会向消费者妥协’’是未发生的现象,是说话人假设出来的现象。在这一类的
句子中,大多有表示假设关系的词语,如“如果、假设、若"等。而“使我失望"
和“过于天真”就是对前面内容的主观评价。这种主观评价大多数为否定的评价。

我们分别讨论了“不免”和“未免"的语义背景,我们把它们以表格的形式
列出来.

表3-1:

语义背景 不免 未免

(原因)+……+结果 +

事件+..….+评价 + +

注:其中。(原因)”表示这个原因有时出现,有时不出现。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出“未免’’和“不免"都有对事件评价这个语义背景。
既然它们有相同的语义背景,那么二者就有互换的可能,这点我们在后文中将作
讨论。

3.4评价理论

进入新世纪后,系统功能语言学对语言的人际意义的关注有增无减。现在,

20
上海师范人学硕十学位论文 第三章“未免”与“不免”表示的语气意义

系统功能语言学家们提出了评价理论。评价理论是系统功能语言学在对人际意义
的研究中发展起来的新词汇语法框架,它所讨论的是语篇中所协商的各种态度、
所涉及到的情感的强度,以及表明价值和联盟读者的各种方式。由于功能语法是
朝向语义的语法,评价作为人际意义的资源来讨论时,更注重的也就是语义的东
西。我们将从评价理论的角度出发,从别的角度来探讨“未免"和“不免”之间
语义上的差异。

3.4.1评价理论概说

评价理论涉及到语篇或说话人表达、协商、自然化特定主体间的关系以及意
识形态的语言资源。在这个大范围里,该理论更为关注的是表达态度中的情感
(affect)、鉴别(appreciation)、判定(judgement)的语言,以及一系列把
语篇的命题和主张人际化的资源。评价理论将语言资源分为三个范畴:态度
(attitude)、介入(engagement)和分级(graduation)。这三个范畴分别又可
以再进行次范畴分类。
A.态度
态度又可以进一步分为情感、判定和鉴别。即对人的情感的表达——情感、
对人的性格和行为的评价——判定、对事物的价值的评价——鉴别。
乱情感

情感是指情绪上的反应和性情,是对行为、文本/过程及现象的反应。Martin
&White(2004)作了一系列细致的区分。首先区分为是行为上的表现,还是心
理上的过程、状态。例如:
(68)He wept. (他哭了.)
(69)He hates leaving./He fel t sad. (他讨厌离开.他觉得很伤感.)
这里的行为上的突然表现也就是通过行为动词来表达情感。心理上的状态、
过程主要是通过心理动词来表达情感的。
其次,区分有特定的情绪上的触发物,还是一段持续的情绪,在语法上,即
心理过程和关系状态的区别。例如:
(70)She l ikes hin (她喜欢他.)
这里的“她”是感受主体,而“他"就是使感受主体产生某种情绪的触发物。
(71)She’S happy. (蚓艮开心.)
这里的“happy"就是一段持续的情绪,在这里,并没有明确特定的触发物。
这个触发物有可能是“him",也有可能是“otherthing一.
情感表达的价值在于它可能是说话人对某个现象采取的姿态的最明显的表
现。

21
第三章“未免”与“不免”表示的语气意义 上海师范人学硕十学何论文

b.判定

判定范畴一般和人的性格和行为有关。就是说,作评判时,我们把一个行为
判定为:道德的或不道德的、合法的或不合法的、社会可接受的或不可接受的,

以及正常的或不正常的等。
判定可分为社会许可(social sanction)和社会尊严(social esteem)。
社会许可从总体上分有肯定和否定两种趋向,社会许可与法律和道德有关,违反
了社会许可的判定一般就会受到法律上的谴责或者道德上的惩罚。在英语中与社

会许可有关的判定有如下表述:honest(诚实),truthful(正直),credible(可

靠),authentic(诚恳),genuine(真诚),frank(坦白),direct(直率),deceitful
(不诚实),dishonest(狡猾),fake(虚假),ethical(道德的),moral(道德的)
等等。

对社会尊严的判定,一般与法律或道德上的含义无关。对社会尊严的判定牵

涉到的一些评价会是被评判的人在他所在的社会中的尊严得到提高或降低。社会
尊严从总体上也分为肯定和否定两种趋向,在英语中常用的表述是:unusual(与

众不同),customary(习以为常),lucky(幸运),fashionable(时髦),eccentric
(古怪),unfortunate(倒霉),competent(能干)等等。
c.鉴别
鉴别通常评价制造的或自然的物品以及更抽象的结构,如计划和政策等。例

如:
(72)In thi s thoroughly坐i茎曼鱼二坠巳:i旦!曼!堡垒巳曼垒坚曼垒!:堡Q§i!曼垒垒壁!Q!垒!i!曼
pos tmodern wor Id,…

(在这个完全混杂的,相互依赖的,移动的和多变的后现代世界…)
当人被看成是实体而不是能做出行为的介入者时,对人可以是鉴别而不是判
定。因此,我们可以说a key figure(关键人物)。
英语中表示鉴别这个次范畴的表述有:arresting(显著的),stunning(出
色的),dramatic(激动人心),dull(单调),uninviting(枯燥),monotonous
(单调),,splendid(华丽),ugly(丑陋),symmetrical(对称),harmonious
(协调),incomplete(不完整),simple(简单),intricate(复杂),precise
(准确),convoluted(复杂)等。

B.介入
介入关注的是言语进行人际或概念意义的协商的方式。根据介入在对话方面
的功能,主要可以分为两个次范畴:对话的扩展和对话的压缩。所谓“扩展”指
的是话语中的“介入一或多或少的引发了对话中的其它声音和立场。而“压缩"
则意味着话语中的介入挑战、反击或者限制了其它声音和立场。“扩展"功能的
上海师范人学硕十学位论文 第三章“朱免”与“不免”表示的语气意义

表现形式有:it seems(这似乎…),probably(大概),maybe(也许),it’S

possible(可能性),may/will/must(情态动词)。或者X said…(X说…),X

believes…(X认为…),according to X(依照X),in X’S view(在X的

观点中);X claims that(X主张),the myth that…(这个荒诞的故事是),


it’S rumoured that(这个谣言是)等。

“压缩”功能的表现形式有否定句(negation),表示让步的(concession)
和表示出乎意料的表达(counter expectation)。或者表“一致”意思的naturally

(自然地),of course(当然),obviously(明显地),admittedly(公认的)
等词汇手段;或者表“强调”意思的I contend…(我主张…),the truth of

the matter is…(事件的真相是…),there can be no doubt that…(毫无

怀疑的是…)词汇和句型等;表“支持"意思的X has demonstrated that…(X

证明…)等。

C.分级
分级是跨越整个评价系统的,大多评价的价值都根据强度分级,在高与低之

间的连续体上,例如:

可能性:possibly/may(低值),probably/will(中值),definitely/must
(高值)

责任:allowed/may(低值),supposed/will(中值),required/must(高
值)

言辞来源:he suggests that(低值),he says that(中值),he insists

that(高值)
情感:like(低值),love(中值),adore(高值)
判定:she performed satisfactorily(低值),she performed well(中

值),she performed brilliantly(高值)


鉴别:attractive(低值),beautiful(中值),exquisite(高值)

在这个意义上,分级可以看作是对横跨整个评价系统的人际意义的润色。
以上简单介绍了评价系统的理论框架及其运作过程。我们通过对该理论的分
析,发现态度范畴所研究的内容大多和语义相关,而介入和分级范畴所研究的内

容有的和语用有关。

态度范畴在“未免"句和“不免"句中都有所体现,但是态度范畴研究的内
容和“未免”“不免一本身没有关系,也就是说它所涉及的内容是和“未免"“不
免一出现的语义环境有关。
第三章“未免”与“不免”表示的语气意义 上海师范人学硕+学位论文

3.4.2“未免”“不免’’旬中的情感次范畴

情感是情绪上的反应和性情,通常由心理反应过程来实现,也可以通过关系
过程来实现。具体在语法上就表现为通过心理动词、表情感的形容词、名词、副
词及一些短语来表达。例如:

(73)过去观赏红叶,常常是驰车路上,望中确也是霜红满眼;可是当停车
静睇时,却又往往不见了那种绚烂与辉煌,未免叹然失望.
(74)弟虽已八十,尚称顽健,惟内子身体素弱,对于万里飞行,未免心怯。
通过对语料的考察,我们发现在含“未免”的句子中的情感次范畴主要是通
过心理反应的过程来实现,在句法上表现为通过心理动词或者带有心理动词的动
词性短语来表现。

由于“未免”一般出现在旬中,“未免’’前面的成分我们把它称作P,将“未
免”后面的成分标为q,也就是“P未免q"。我们发现在这些句子中,情感此范
畴主要是通过q来实现的。
Martin&White(2004)将有意识地经历情感体验的介入者叫做感受主体

(Emoter),引起那种情感的现象叫做触发物(Trigger)。(73)中“当停车静睇

时,却又往往不见了那种绚烂与辉煌”是作者或者说话人“叹然失望扎隋感的触
发物。(74)中的“万里飞行"是“心怯”情感的触发物。

在“P未免q”中,P中主要出现感受主体和触发物,而q中主要体现情感。
“不免”在句法组合上主要修饰动词及动词性短语,这些动词及动词性短语

主要是人的行为动作,或者是人的心理状态。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不免”
句中表现情感次范畴主要是通过心理过程和行为过程。即使是行为过程,也是心

理反应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例如:
(75)被点名的几位地市书记,因为意外而不免感到诧异.
(76)看立体电影时,当银幕上出现一只老虎迎面扑来,宛如身临其境,不
免惊叫一声闭上眼睛。
(75)中的“感到诧异”是直接描写心理过程或者心理反应。而(76)中的

“惊叫一声闭上眼睛”虽是行为过程,但也是人心理活动的一个外在表现形式。
此外,“不免”句中的这种情感次范畴还可以通过表示情感意义的形容词来

表现。例如:

(77)人老了,不免忧苦悲恼.
因为出现在。不免”后面的形容词较少,所以这样的例句在语料中不多见。

3.4.3“未免"“不免"句中的判定次范畴
判定主要是对人的性格和行为的评定,也就是说表判定的词语表示的是对人
上海师范人学硕十学位论文 第二章“未免”与“不免”表示的语气意义

的行为和性格的一种评价。如,“诚实、正直、可靠、诚恳、坦白、直率、老实、

狡诈、狡猾、虔诚、善良、公平、公J下、负心”等。这些词语通常都和人的行为
和性格有关,我们可以拿“诚实’’来形容一个人的性格,但是我们不能拿这个词

去形容产品、风景等事物。像这样表示人的行为和性格的词语,我们把它归入判
定范畴内。在汉语中,表判定范畴的词语主要是形容词。和上面“P未免q’’相

对应,q是表判定的词语,而P就是表现人的性格和行为的成分。例如:
(78)在毛与贺的分离上,人们总是指责毛,连我也认为主席未免太负心.
在这个例句中,P是指“主席",对主席的行为的判定是“太负心"。
(79)逃学时,还把书篮拴到手肘上,未免太蠢了一点.
在这个句子中,P是指“逃学时把书篮拴到手肘上”这种行为,对这种行为
的判定是“太蠢了一点"。

有时候动词性短语也可以用来表示判定范畴。例如:
(80)大家都为你着想,你苦了这么久,嫂子未免管得太厉害了.
“管得太厉害”这个动补短语就是对“嫂子行为一的一种判定。
评价理论将判定次范畴分为正面含义和负面含义,而“未免”句中的判定主

要是属于具有负面含义的判定。比如上面例句中的“负心"和“蠢’’和“管得太
厉害"。

上文中我们说到“不免"有一个语义环境就是评价关系的语义环境,“不免"
也可以出现在对某个人的行为举止或性格做出判定的语义环境中。例如:

(81)这一阶段,学人们比较务实但不免急功近利,学术领域的道德水准也
有所下降.
(82)他在大厅里,在那些老前辈面前总不免有些拘谨,这会到了房间里就
把话匣子打开了,开始喧哗起来.
例句中的“急功近利"、“拘谨"都是对人的行为举止的一种判定。

3.4.4“未免"“不免"句中的鉴别次范畴

鉴别是评价产品和过程的范畴。鉴别通常评价制造的或自然的物品以及更抽
象的结构,如计划和政策等。但是当人被看成是实体而不是能做出行为的介入者
时,对人可以是鉴别而不是判定。如,“生动、无趣、单调、有趣、辉煌、丑、
漂亮、简单、平常、清楚"等对事物或者现象评价的词语。在汉语中,表鉴别范
畴的词语也一般是形容词或者形容词性短语。例如:
(83)从一个虚构的潘金莲,从一个即将问世的新潘金莲,想到一些别的什
么问题,未免有点小题大做.
(84)想到日常生活中,常听到大人对孩子用这样的口气说话:“要听话,别
第二章“朱免”与“不免”表示的语气意义 上海师范人学硕十!学位论文

调皮”,“乖一点,你太淘气”,“你老是捣乱,真讨厌”。这种动辄斥责的方法,
未免过于简单、草率。
在上面的例句中q所表示的“有点小题大做”、“简单、草率”都是承担着鉴
别的任务,而P所表示的内容都是被鉴别的现象等。
“不免”也可以出现在对事物或者现象做出鉴别的语义环境中。例如:
(85)他的话虽不免夸张,但却表达了哈人民对中国经济腾飞的赞赏之情。
上句中的“夸张”就是对“话”的一种鉴别。

这是我们从评价理论中的态度范畴的角度对“未免”“不免”的语义环境进

行分析,在态度范畴中,我们发现“未免"和“不免”都可以出现在情感、判定、
鉴别这三个次范畴中,但是表现是有差异的:“未免”句主要是表现判定次范畴
和鉴别次范畴,而“不免”句则更多地表现为情感次范畴。“不免’’侧重于结果,
我们分析过这个结果无论是直接的心理描写,还是相关的行为动作,都是和人的
心理反应有关,而情感次范畴也是对人的心理反应的一种表现,因此我们认为“不

免"句能够较多地表现情感次范畴。判定和鉴别次范畴主要是通过一些形容词来
表现,而“不免"修饰形容词的能力较弱,所以“不免”出现在表现判定和鉴别
次范畴的句子中的情况不多。“未免"主要是侧重的是对现象、对人的行为举止
的评价,而且修饰形容词的能力较强,所以“未免”主要出现在鉴别和判定次范

畴中,而较少出现在情感次范畴中。

3.5“不免一的语气意义

我们在上文中也讨论了“不免”出现的语义环境,我们把“不免"所能出现

的语义环境主要归纳成两个:一个是由于某种原因(这个原因可以是动作、行为、

现象等),导致一种结果的出现。另一个是出现一种现象,说话人对这种现象的
评价。我们首先来看在第一个语义背景下的“不免一的语义。

3.5.1因果语义背景中的。不免"

副词“不免”是由动词性短语“不免"发展而来的。从字面上看,就是“免
不了"、“不能避免一的意思。把它放在整个语义环境中,就是由于某一种原因,
免不了某种结果的发生,换句话说,在某种原因的前提下,某种结果的发生是不
能避免的,是必然的。谷晓恒在《副词“不免"、“难免"、。未免"比较分析》中
强调:。不免”它肯定某种现象的必然产生,也许这种现象已经发生,也许尚未
发生,但是肯定会出现。例如:

(86)年终上级要检查,基层要汇报,个别工作没干好、成绩有水分的单位,
自觉心虚,不免慌忙起来.
上海师范人学硕十学位论文 第三章“朱免”与“不免”表示的语气意义

(87)花坛里,月季盛开,沿河密植着火炬树,到了秋天,这树红得像落霞
一样,不免让人联想到植树者在这里留下的火红青春.
例(86)中“工作没干好,成绩有水分的单位"在“年终面对检查的时候”,
一定会虬慌忙起来"。“不免"强调的是动作“慌忙”产生的必然性。例(87)中

“面对美景”,让人自然而然地想到了“植树者在这里留下的火红的青春。”
在这种因果关系的语义背景中,“因”和“果一之间本来就存在一定的必然

性,而“不免"又是“免不了"、“不能避免”的意思,那“不免一在句中的使用,
就更加强调了结果出现的必然性,也就是说,由于一定的原因,而使得某种结果
的出现不能避免。总之,在因果关系的语义背景中,“不免"强调的就是结果产
生的必然性。

3.5.2评价语义背景中的“不免"
。不免一的另一种语义背景是:说话者对命题的评价。金朝霞(2003)认为
这种评价是情理之中的,是自然而然的,甚至是理所当然的,是与说话者的预期

相一致的。换句话说,就是说话者认为这种评价是在预期之内的,因此也具有一
定的必然性。例如:

(88)夏乃儒指出:新儒家坚持中国文化儒家本位说,其心态不免过于狭隘,
其思维模式流于单一而将失去开放性,其思维框架仍未脱。中体西用”之框架.
(89)反观哈队,虽然戚务生对它的评价颇高,但哈队防守较弱,禁区内的
进攻也不好,只能靠远射威胁我方防守,这就不免有些被动.
(90)在遥远的异国受到细心关照,不免有一种“他乡遇故知”的感觉.
例(88)中“狭隘”是对于“新儒家心态"的一种评价。例(89)中“被动一

是对“哈队进攻方法”的一种评价。例(90)中“有一种他乡遇故知的感觉一是
对“在他国受到关照的感觉”的一种评价。这种评价可以是肯定的,也可以是否

定的。但是通过语料的分析,我们发现还是以否定的评价居多。

“不免"可以和情态动词或者语气副词。自、自然一连用,也证明了“不免一
的使用使评价与说话人的预期是相一致的,这种评价是很自然的。例如:
(91)透过长篇小说纷纭的热闹层面,我们不免会泛出几分忧虑,因为在洋
洋400部的庞大阵容中,真正能被社会广泛承认,可称得上精品力作者,可以说
微乎.
(92)凡是说“女人怎样怎样”的话,因为是俏皮话,单图俏皮,意义的正
确上不免要打个折扣.因为各人有各人的脾气,如何能够一概而论?
(93)荣辱沉浮之间,自不免看到那些人情冷暖,世态炎凉.
(94)林歌像贵宾一样被迎进了郭丽的家.女儿落生了,刘老清也回来了,
第三章“未免”与“不免”表示的语气意义 上海师范人学硕+学位论文

自然不免对郭丽一番感谢。
情态动词表示说话者的态度,“自”、“自然”表示说话者认为事情的发生是
自然而然的。“不免’’与情态动词或者“自”、“自然’’的连用说明“不免”与二
者的语义是相容的。如果把“自’’、“自然"换成和说话人预期不一致的“竟然’’、
“竟",那么,就不能和“不免’’连用。例如:
(95)幸荣辱沉浮之间,竞不免看到那些人情冷暖,世态炎凉。
(96)}林歌像贵宾一样被迎进了郭丽的家。女儿落生了,刘老清也回来了,
竟然不免对郭丽一番感谢。
在上述句子中,当“不免”和“竟然”、“竞"连用时,句子不成立。由此又

可以进一步证明,“不免’’所表示的评价是与说话者的预期相一致的。
根据“不免”所能出现的语义环境,我们得出“不免’’的主要有两种语义:

在原因导致结果的语义环境中,“不免”表示结果产生的必然性。在对事件进行
评价的语义环境中,“不免"表示评价与说话人的预期相一致。换句话说无论是

结果,还是评价,它们都具有一定的必然性。
但是有时候“不免”的这两种语义并不能完全分开,有的句子中,“不免"

既可以说是肯定了结果产生的必然性,也可以是肯定一种评价与预期相一致。例

如上面的例句(89)“反观哈队,虽然戚务生对它的评价颇高,但哈队防守较弱,
禁区内的进攻也不好,只能靠远射威胁我方防守,这就不免有些被动。”其中,
“不免有些被动’’我们既可以认为是“靠远射威胁我方防守的踢法’’的结果,也
可以认为是对“靠远射威胁我方防守的踢法”的一种评价。

3.6。未免刀的语气意义

上文中我们在讨论“未免”的语义环境时,提到“未免"主要出现在“事件
+未免+评价"这样的语义环境中。通过对语料的分析,“未免"在这个语义环境
中,主要是表示评价意义。也就是对某个事件进行评价,表达说话者对这件事的
主观态度。这个评价多为否定的评价。例如:
(97)可我总觉得如此敛财,未免冷酷残忍了一点.
(98)我不要什么无字碑,既然有碑叉不写字,未免太矫情了.
“冷酷残忍"和“太矫情’’分别是对“如此敛财”和“无字碑”的评价,而
这种评价主要是消极的评价。
“未免”后面常常直接通过有消极意义的词语来表达这种否定的评价,但有
时候也会出现一些积极意义的词语。例如:
(99)对于这件事,火车公司未免太认真了.
(100)在这瞬息悲欢、倏忽成败的大剧场里,这个小人物表演的角色未免过
上海师范人学硕+学位论文 第二章“未免”与“不免”表示的语气意义

于平凡.

“认真”、“平凡”并不是消极意义的词语,在这里也变为了否定的评价。这
主要是和程度副词连用有关。《现代汉语八百词》中说到“太、过于"都有程度

超过了一定的限度的意义,那么“太认真”、“过于平凡”就因为超出了一定的限
度,反而带上了消极意味,使评价变为了否定的评价。能够出现在“未免"后面

的程度副词有“太、过于、不够、稍、有点、有些"等,这些程度副词的使用,
使得“未免”后面的成分由于程度超过或者未达到某种限度,而变得具有消极意

义。这样的情况,在“未免"的句子中,比较多见。例如:
(101)我觉得对一个事先没有做准备的人来说,使用‘遗忘症’这个词,未
免有点专业了.

(102)如果认为这一案例的成功,烟草业就会向消费者妥协,那未免过于天

具.

(103)可是要等到全身欲火,才知道灼伤的可怕,代价未免太高.
(104)他的感觉,他的趣味,他的欲望,她的冲动,他的气质,他的一切的
一切,未免太独特,这就决定立伟不可能同一般人心对心的交流.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未免”后面的成分就是表示积极意义的内容。例如:

(105)这个观点,仔细想起来,未免诗意了.
在这个例句中,用“诗意”来评价“这个观点",我们可以说是正面评价“这

个观点",评价“这个观点”具备“诗情画意"的特点。但是,当“诗意"放在
了。未免"的后面,我们只能说“诗意”是从反面来否定这个观点,作者认为这
个观点“太诗意"了,不具备“现实性"。
。未免一主要用在评价的句子中,而“未免一的使用,使得作者对待这件事
的态度是消极的,是否定的。

虽然说这种评价主要是从否定的角度,但是这种否定的评价也是符合说话人
预期的。或者说,作者的这种否定的评价总是根据一定的客观事实,是在一定的

事实基础上做出的评价,因此这种评价的产生也具备一定的必然性。

3.7小结

在这-4,节中,我们主要归纳一下。未免”“不免"语气意义的异同。在上
面的小节中,我们分别讨论了“未免"“不免一所出现的语义环境、二者本身的
语气意义,现在我们就将二者在语义环境和语气意义中所表现出来的异同之处归
纳一下。

我们分别讨论了“不免"和“未免”的语义背景,我们把它们的异同以表格
的形式列出来。
第二章“未免”与“不免”表示的语气意义 上海师范人学硕十学位论文

表3-2:

语义背景 不免 未免

(原因)+……+结果 +

事件+……+评价 + +

情感此范畴 多 少

判定此范畴 少 多

鉴别此范畴 少 多

(注:其中“(原因)”代表的是这个原因有时山现,有时不出现。)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出“未免”和“不免"都有对事件评价这个语义环境。
既然它们有相同的语义背景,那么二者就有互换的可能。
我们再来看看二者在表达语气方面有什么异同。我们将二者所表达的语气意
义同样绘制成表格如下.
表3.3:

语气意义 不免 未免

结果发生的必 +

然性

对事件的评价 + +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发现“未免”和“不免”在语义意义上,它们具备相似
的地方,这种语义背景和语气意义的相似,使得二者在某些时候可以互换。例如:

(106)没有经常性的新的热点的激活,文学的景象难免会凝固,调动不了公
众的热情,圈内的孤芳自赏,不免令人感到缺失.
(107)。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是需要好材料的,捧着二两小白菜谈精细不
免滑稽.

(108)八十年代的黑猫警长等漫画形象,虽在少儿中产生过一定的影响,但
面对海外卡通读物的冲击与挑战,我们的卡通事业不免显得过于苍白与落后.
(109)这倒不是要顺应什么民间婚娶礼仪,一个以杀人越货为业的土匪强盗,
如讲究这一套就未免使人感到可笑.
(110)当时我就有一张跟现在差不多的脸,这对于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来说,
未免显得有点奇怪.
上面例句中,前三句中的“不免”可以换成“未免",后两句中的“未免"
上海师范人学硕十学位论文 第二章“未免”与“不免”表示的语气意义

可以换成“不免”。二者在这些例句中之所以可以互换,原因是它们的语义背景
和语气意义是相同的。在上述的五个句子中,“未免”和“不免"的语义背景都
是说话人对某件事或者某个命题进行评价,而且这种评价大部分是一种否定的评
价。那么,在满足了这几个条件以后,“未免’’和“不免"就可以互换。具体来
看,“未免”和“不免"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事件(命题)+未免/不免+否定的评价
当然,我们分析的“未免"和“不免"的语义背景和语气意义都是典型的语
义背景和语气意义,是较为常见的。但是,“未免’’和“不免"可能还存在别的
语气意义方面的情况,在这里我们不作讨论。

31
第四章“未免”与“不免”的语川研究 上海师范人学硕+学位论文

第四章 “未免"与“不免"的语用研究

语气副词是表示说话人对事件的态度。黄国营(1992)认为~个句子包含
两个部分:其一是一个反映客观世界关系的命题(P);其二是反映说话人对这
一命题的态度(M),即:

/\
M P

例如: 他也许是个大学生。
在这个句子中,“他是个大学生"是命题,而“也许”所反映的就是说话人

对这一命题的态度。语气副词就是表示M的语法形式之一,由此可以看出,M是
句子中最高层次的谓语性成分,语气副词也就是高层谓语之一。
“未免"“不免”也同样具备高层谓语的特点。高层谓语是从句子的角度来
说的,必须把它们放在句子中才能显示出它们各自的特性。下面我们就从语用的
角度来探讨“未免"“不免”的语用特征。

4.1话语信息功能

我们这里说的话语信息功能主要是指预设和焦点功能。预设有语义和语用之
分。语义预设是指从语句或命题的真假来考虑的。语用预设是指命题的适切性。
我们讨论的预设主要是语义预设。乔姆斯基认为,“预设是用一个可变成分来代
替焦点成分的"命题。而焦点是表达重心,是说话人传达新信息的重点所在。范
开泰(1985)认为,焦点表示了说话人在一句话中要强调的交际内容的重点,预
设则提供了焦点存在的背景知识。两者构成了焦点——预设结构。金宗镐(2000)
认为语气副词不能被否定。“未免一“不免"作为语气副词在句子中,也不能被否
定。例如:
(111)志摩原来是巴望我举行这次活动的,但是临场未免紧张.
・志摩原来是巴望我举行这次活动的,但是临场不未免紧张.
(112)作者使主人公失掉一切一一双臂、双腿、视觉、未免太残酷了.
・作者使主人公失掉一切一一双臂、双腿、视觉、不未免太残酷了.
(113)祥和宁静的小镇,也还有几幢西洋风格的建筑一一如果你是一个细心
人,就不免有一种迷惑,就不免忍不住去找一位老人唠叨.

32
上海师范人学硕十学位论文 第四章“未免”与“不免”的语川研究

事祥和宁静的小镇,也还有几幢西洋风格的建筑一一如果你是一个细心
人,就没有不免有一种迷惑,就没有不免忍不住去找一位老人唠叨。
我们通过上述例句,可以看出“未免”‘‘不免’’都不可以被否定。
“是"有时可以被看作强调的标记,我们可以通过看“未免”“不免"前能
否加“是”来判定二者是不是属于被强调的部分,换句话说,是不是属于焦点的
组成部分。例如:

(“4)我和我丈夫并不是多愁善感的人,只是觉得一个人总是用盒子保留一
些古怪的纽扣未免太奇怪了。
幸我和我丈夫并不是多愁善感的人,只是觉得一个人总是用盒子保留一
些古怪的纽扣是未免太奇怪了.
(115)常听人说起散文“贵在散”,可以随意去“写”,心中不免戚戚.
・常听人说起散文“责在散”,可以随意去“写”,心中是不免戚戚.
通过上面两个例句,我们也可以看出“未免一。不免"不能前加“是一被强

调。
我们在第二章分析“未免"的句法分布时,提到“未免"修饰“是"字结构

的用法,也可以帮助证明“未免”后面的部分才是句子的焦点。例如:
(116)然而和一个东京小女儿说法国话,也未免是多余的.
如果“是”被看作强调的标记,那么,我们就可以发现“未免’’后面的成分
才是被强调的内容,才是焦点。

我们通过对语料的考察,发现“未免”“不免’’还不能被提问。“未免"和“不
免"在句子中充当状语,但是这个状语却不能被提问。有些句子中的状语却可以

被提问。例如:

(117)昨天王老师生病了.
在这个句子中,时间名词“昨天"在句子中充当状语,这个状语可以被提问。
“王老师什么时候生病了?一像这样能够被提问的词比较容易成为句子中的焦点
部分。

(118)才走几里地,就说腿酸,未免太娇气了.
(119)谈到开拓市场,不免要涉及到投资问题.
在这两个句子中,我们甚至不能用什么样的疑问词对。未免"“不免”进行
提问。
通过上文的一些考察,发现“未免一“不免刀都不能被否定,不能被强调,

不能被提问。而这些都是预设所必须具备的特征,因此,“未免一“不免"都属于
预设的组成部分,不属于焦点。

既然二者都是属于预设的组成部分,那么它们预设的是什么呢?这是一个需
第四章“未免”与“不免”的语川研究 上海师范人学硕十学位论文

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不免"“未免”都是语气副词,语气副词表达的是说话人的态度,那么它

们所预设的就应该是说话人的态度和情感。例如:
(120)这些光怪陆离的标题简直太可笑了,我连什么叫集邮都不明白,竞称
我为集邮家,简直是天大的笑话,未免太荒唐了。
(121)乐秋心的心直往下沉,如果这算是个大喜讯,自己竞不是从英家成的
口中听到,就未免太令人失望了.
在语义部分我们已经分析过“未免’’所表达的语气意义就是说话人对某一事

件或者命题进行评价,而这种评价是符合说话人预期的,具有一定的必然性。换
句话说,“未免”所预设的就是说话人对某一事件或命题所做出的必然性的评价。
“不免”所表示的语气意义就是说话者认为由于某一原因必然导致某一结果

产生或者说话人对命题或者事件所做出的符合预期的评价。换句话说,“不免”
所预设的就是说话人的必然性的推测或者评价。

(122)我们前追后赶也抓拍不好鹿群的照片,不免感到遗憾。
(12 3)这一类文人大半是有良知的,哭穷时,就不免“犹抱琵琶半遮面”.
(122)句中“不免’’预设的是说话人对某一动作或行为发生的必然性的推测。
(123)句中“不免"预设的就是说话人对某一行为的作出的确定性的评价。
“未免”“不免"都是预设的组成部分,句子的焦点则是二者所修饰的成分,

也就是出现在二者后面的成分。焦点的形式标记之一就是重读。“未免"“不免"
后面的内容通常都是重读的部分,由此可以看“未免"“不免"后面的内容就是
句子的焦点。李杰(2005)将现代汉语中的状语分为动态状语和静态状语,语气
副词就是动态状语的典型成员。他说到动态状语在预设焦点结构中的功能主要是

由于与中心语的结构关系较为松散造成的。动态状语在句子中是接近插入语的语
用成分,并不影响句子中的命题。例如:

(124)我觉得这种判断,未免笼统而又简单了.
(125)大凡有碰上过类似事情的人,都不免火冒三丈.
在例句中,如果抽掉“未免"“不免",句子所要表达的命题(S),仍然和原
句一样,“未免"“不免"在句子中的参与,只是给句子增加了说话者的态度(M)。
我们可以发现“未免”“不免”作为动态状语,或者说作为语气副词,在句
子中都有一个共同的语用功能,就是都是作为句子的预设成分出现的,而二者后
面的成分才是句子的焦点。虽然它们的这个功能相似,但是它们的预设是不一样
的。“未免"的预设是:说话人对某一事件或命题所做出的必然性的评价。“不免一
的预设是:说话人的必然性的推测或者评价。“不免"的预设范围比“未免"要
广。
上海师范人学硕十学位论文 第四章“朱免”与“不免”的语JHJ研究

4.2主观性功能

上文中,我们说到“未免”“不免"在句子中的出现与否,并不影响句子命
题的表达。“未免”“不免’’的出现,则能给句子增加说话者的主观态度。由此,
我们自然想到要考察分析二者的主观性功能。
沈家煊(2001)说“主观性”(subjectivity)是指语言的这样一种特性,
即在话语中多多少少总是含有说话人“自我”的表现成分。也就是说,说话人在
说出一段话的同时表明自己对这段话的立场、态度和情感。“主观化一
(subjectivisation)则是指语言为表现这种主观性而采用相应的结构形式或经
历相应的演变过程。下面我们就结合含有“未免"“不免"句子中的一些句法结
构或特征,来分析。未免’’和“不免"的主观性功能。

4.2.1“未免/不免”+VP/AP
我们在第二章讨论“未免"“不免”的句法功能时,说到“未免"和“不免’’
都既可以修饰动词、动词性短语,又可以修饰形容词及形容词性短语。形容词分
为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无论是性质形容词还是状态形容词,都是表达人类
对事物状态、性质的认识。由于认识的不同,或者说这些不同的认识包含着一些
个人的因素,因而形容词具有一定的主观性。我们通过对语料的考察,发现“未
免”“不免"所修饰的形容词主要是性质形容词。在第二章中,我们提到。未免一
和“不免"后面可以和程度副词合用,所以能够出现在程度副词后面的形容词只
能是性质形容词。例如:
(126)据说练铁布衫一定要童子功,这牺牲未免大了些.
(127)听说师长要召见,心中不免有点激动.
。大一、“激动"都是性质形容词。
我们分析了。不免”“未免一修饰形容词的情况,得出“未免”可以大量地
修饰形容词,而“不免"修饰形容词的能力相对较弱。
表4-1:

不免 未免

A 17,408 (4.2%) 47/487(9.7%)

心 34,408 (8.3%) 210/487(43.1%)

总计 51/408(12.5%) 257/487(52.8%)

形容词具有一定的主观性,而“未免"和“不免"能修饰形容词,说明二者
在主观性方面与形容词有一定的相容性。从这个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出“未免一
修饰形容词及形容词性短语的比例要比“不免一高。这些数据可以从一个角度证

35
第四章“未免”与“不免”的语.L}J研究 上海师范人学硕+学位论文

明“未免”的主观性功能比“不免”强。
“不免”“未免”还可以修饰动词及动词性短语。动词根据表义功用可以分

为行为动词、心理动词和存现动词。心理动词直接表达人的心理感受,因而主观

性强于行为动词和存现动词。我们将“未免~‘不免”修饰动词及动词性短语的
情况做了统计,表4-2:
未免 不免

一般动词 36/487 (7.4%) 197/408(48.3%)

心理动词 194/487(39.8%) 160/408 (39.2%)

从这个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出“不免”修饰一般动词的比例比修饰心理动词
的比例要高,但是“未免"修饰心理动词比一般动词要多,而一般动词的主观性

低于心理动词,从这个角度看,“未免”的主观性要高于“不免"。

4.2.2“未免/不免’’与程度副词合用
我们通过对“未免’’“不免”的句法分布的考察,发现“未免”“不免"可以
和程度副词合用,一起修饰后面的谓语成分。例如:

(128)这老头子未免过于悲观。
(129)这么小的鸡蛋要一块钱一个,未免太贵了.
(1 30)可一想到老曹是个副股级干部,家又住在十八站,长期单身在呼玛上
班,不免有些顾虑。

(128)(129)中,“未免”分别和程度副词“过于”、“太”合用。(130)中,
“不免"与程度副词“有些”合用。
程度副词一般用来修饰形容词和心理动词,因而程度副词也具有一定的主观

性。“未免’’和“不免"虽然都能和程度副词合用,但合用的情况也是有差异的。
在我们所收集的语料中,“未免"和程度副词合用的例句是250句(总例句为487
句),占语料的51.3%,“不免"和程度副词合用的例句是48句(总例句为408
句),占语料的11.8%。从这两个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未免”和程度副词合
用的情况比“不免一普遍。和“未免一合用的程度副词的范围也比较广,有“太、
过于、更、稍、有些、有点、不够”等,而和“不免"合用的程度副词的范围比
较小,只局限于“有些、有点"等。由此,我们又可以证明“未免一的主观性强

于“不免”。

4.2.3“未免"“不免"与句类
在句法分析中,我们发现“未免"“不免"所在的句型相似,都只出现在NP+
未免/不免+VP的句型中,但是“未免"“不免"所能出现的句类差异较大,“未
上海师范人学硕十学位论文 第四章“未免”与“不免”的语川研究

免”能出现的句类比较多,可以出现在陈述句、疑问句和感叹句中,而“不免”
只能出现在陈述句中。例如:

(131)这位英姑,胸襟也未免太放不开了。
(1 32)这两件大事未办,便想做帮主拉,未免太性急了吧?

(133)这样做未免太咄咄逼人了!
(1 34)父母依然柔情,但已是唠唠叨叨;孩童依旧伶俐,但常常不免动点天

真的小心计。
陈述句表达的是一个客观的命题,依据一定的事实,具有一定的客观性。而
疑问句和感叹句的语气要比陈述句强烈。疑问句是说话人要表达一种疑问语气,
感叹句是说话人对快乐、激动、兴奋、惊讶、悲哀、愤怒、厌恶、恐惧等强烈感
情的抒发。因此,疑问句和感叹句所具备的主观性要比陈述句强。虽然“未免"
能够出现的疑问句,旬末疑问语气词大多是“吧’’,疑问语气大多带上了陈述的
意味,但是“吧”的使用,同时表达了说话人的一种揣测的语气,使句子带上了
一定的主观性。“未免一能够出现在陈述句、疑问句和感叹句中,而“不免"只
能出现在陈述句中,说明的“未免”的主观性比“不免”强。

4.3话语介入功能

评价理论分为三个范畴:态度范畴、介入范畴和分级范畴。态度范畴更多的
涉及到语义方面的东西,而介入范畴和分级范畴则涉及到语用方面。介入范畴可
以分为两个子范畴:对话的扩展和对话的压缩。我们通过对语料的考察和分析,
发现“未免"和“不免’’旬在介入范畴中都主要表现为对话的压缩。在第三章中,
我们分析“未免”和“不免”的语气意义的时候,认为无论是评价还是因果关系,
都和说话人的态度或者说是预期相一致的,也就是说,评价或者结果的产生都带
有一定的必然性,也就是限制了其它可能的出现。因此,在话语介入功能中它们
都表现为对话的压缩。压缩功能的表现形式有很多,有否定句,又表示让步的和
出乎意料的表达,或者表示“一致"意思的“自然、当然、明显、公认"等词汇
手段。

虽然“未免’’和“不免"句都表现为对话的压缩,但是表现形式不尽相同。
“未免"句可以通过否定旬这种形式来表现对话的压缩。例如:
(135)广告缺少新意,固然不好;但见广告就信,而不对商品进行了解、比
较,是既不懂广告,也未免太没有头脑.
这个句子就是采用否定句“没有头脑"来表达说话人对这种现象的评价。这
种用否定句来体现压缩的手段,只有在“未免一句中使用,“不免一句中没有。
“不免"可以通过和表示。一致”意思的“自、自然”连用,来压缩话语。

37
第四章“未免”与“不免”的语J}lJ研究 上海师范人学硕十学位论文

例如:
(1 36)那些久久萦绕于心的旋律自不免勾起我情绪的波动,而中国民歌开始
MTV化这一事实本身也不觉间触发了一些遐想.
这个句子“不免”和“自”的连用,强调一致,从而限制了其他可能的发
生,体现了“对话的压缩’’。这种和“自”“自然”的连用的介入手段,在“未免"
句中没有。

通过考察和分析,我们发现“未免"和“不免"在介入范畴中,都体现为
“压缩"子范畴,但有些表现的手段不全相同,但是“未免”句可以通过采用否
定句这种手段来体现这种子范畴,“不免"不行。而“不免"句可以通过采用和
“自’’‘‘自然”的连用来体现这种次范畴,“未免”不行。

4.4分级功能

“未免”和“不免"一般倾向于否定的评价和发生不好的事情,由于礼貌原
则,因此“未免’’和“不免”的使用会使句子的语气变得委婉和缓和,张谊生(2000)

就将这两个词归入表委婉语气类的语气副词中。“未免"、“不免”的使用,就会
降低句子的语气的值,使句子的语气变为弱势。例如:

(137)孩子刚刚出生,丈夫就不幸身亡……命运啊,你未免太不公平了吧!
(138)常听人说起散文“贵在散”,可以“随意去写”,心中不免戚戚.
我们将上面两句中的“未免"和“不免"去掉:
(1 39)孩子刚刚出生,丈夫就不幸身亡……命运啊,你太不公平了吧!
(140)常听人说起散文“贵在散”,可以“随意去写”,心中戚戚。
(139)(140)和(137)(138)相比,语气比较直接和强烈。“未免’’和“不
免’’的使用使句子原来的语气变得较为缓和。

4.5小结

本章从语用的角度分析了“未免"和“不免"。我们通过对语料的分析和考
察,发现“未免"“不免一都不能被强调、被提问、被否定,因而具备了预设的
特征,在句子中二者都属于预设的组成部分,二者后面的成分才是句子的焦点。
经过分析,发现“未免"和“不免"虽然都属于预设部分,但是所预设的内容是
不一样的。“未免一所预设的就是说话人对某一事件或命题所做出的必然性的评
价,而。不免"所预设的就是说话人对某一事件的发生和某一结果的出现所作的
必然性推测或者对某一事件或命题做出必然性的评价。从它们所预设的内容上来
看,“不免"所预设的内容比“未免"广。
上海师范大学硕+学位论文 第四章“未免”与“不免”的语川研究

由于“未免’’“不免”都是语气副词,表达的是说话人的主观态度,因而具

备一定的主观性。本章结合一些句法特征,来考察二者之间主观性的差异。我们
从“未免"“不免"所修饰得谓词性的成分、“未免”“不免"所出现的句类、以
及“未免’’句和“不免”句中程度副词的使用,证明了“未免~‘不免”虽然都
具有主观性,但是“未免"的主观性强于“不免”。

我们还从评价理论中介入范畴和分级范畴出发,考察“未免"和“不免"的
话语介入功能和分级功能。在话语介入功能中,它们都表现为对话的压缩,但是

表现形式不尽相同,“未免”可以通过出现在否定句中来表现这种对话的压缩,
“不免’’不行。“不免刀可以通过和“自、自然’’这些表示一致的词语连用,而

“未免"不行。在分级功能中,二者的使用都会使句子的语气降低。

39
第五章“不免”与“未免”的语法化过稃探讨 上海师范人学硕十学位论文

第五章 “不免刀与“未免刀的语法化过程探讨

杨荣祥(2005)提到语气副词“未免~‘不免"是在近代汉语中产生的,在
上古、中古汉语中,“未免"和“不免"不是一个词,而是“未+免"和“不+免"
两个状中结构。随着“未+免”和“不+免"在一起出现的频率较高,而到了近代
汉语时,这两个状中结构成为了两个合成词。
分析“未免”和“不免"的语法化过程有助于理解二者在现代汉语中的用法
及意义的异同。

5.1“不免"的语法化过程

5.1.1春秋战国时期

在《古代汉语字典》中,“不"有四个义项:①表示否定;②没有;⑨不是;
④禁止。词性被标注为副词。“免”有5个义项:①免除、避免;②除去、脱掉;
③释放、赦免;④免职、罢免:⑤通“勉’’,勉励。词性被标注为动词。
在春秋战国时期,“免"一般是作谓语中心语,后面不能直接带宾语。“不"
出现在“免"的前面,是作为状语来修饰“免”的。例如:

(141)若鲁有罪,而受盟者逃,鲁必不免,是吾出而危之也. (春秋/《国
语》)
(142)君子死,冠不免. (春秋/《左传》)
(143)公孙央,功臣也,襄子亲姻也,皆不免,封进故也. (战国/《纵

横家书》
在上面三个例旬中,“不”和“免"组成状中结构,分别解释为“不能避免"、
“不能脱掉”、“不能罢免"。

“免一是不及物动词,所以后面不能直接修饰宾语,但是在春秋战国时期,
我们也发现了“不+免"后面出现宾语的情况。例如:

(144)寡人惧不免于晋,今君日‘将有乱’,敢问天道乎,抑人故也?
(春秋/《国语》)
(145)今桀、纣南面而王天下,以天子之威为云雾,而天下不免乎大乱者,
桀、纣之才薄也. (战国/《韩非子》)
在这些例旬中,虽然状中短语“不+免"后面出现了宾语,但这些宾语都是
通过介词与动词“免’’连接起来的。在这个结构中,出现的介词主要是“于、乎"
等。
上海师范人学硕十学位论文 第五章“未免”与“不免”的语法化过程探讨

5.1.2汉魏时期
通过介词连接宾语和“免”这样的格式,一直从春秋战国延续到西汉时期。
东汉以后,“不免”一般就直接出现宾语了。
我们认为这个时候的“不免"已经转化成动词了,因为上文中我们说到“免"
是不及物动词,它和宾语之间要依靠介词,而在东汉时期,出现了直接修饰宾语
的情况,这说明“不+免”已经由一个状中短语变为了一个新的动词,“不免’’和
后面的宾语组成动宾短语。最早出现这种用法的是在东汉时期。例如:
(146)无鸿论之笔,不免庸庸之名. (东汉/《论衡》)
(147)皇欺於徐市之属,求三山於海中,通甬道,隐形体,弦诗想蓬莱,而
不免沙丘之祸. (东汉/《风俗通义》)
动词“不免”后面的宾语大多都是体词性的宾语,由此可见,这时的动词“不
免"是一个体宾动词。体宾动词“不免一虽然在东汉时期出现,但并不多见,这
样的用法主要是在六朝时期定型。例如:
(148)身之衣食资仰於官,不苟素俭,然终不治私产,妻子不免饥寒,死之
日家无余财. (六朝/《三国志》)

(149)故颠颉虽勤,不免违命之刑,杨干虽亲,犹加乱行之戮,夫岂不爱,
王宪故也. (六朝/《三国志裴注》)
上述例句中的“不免"后面的宾语“饥寒一、“违命之刑"都是体词性的。.
六朝时期,也出现了少数“不免"后面带谓词性宾语的情况,只是,这种例
句的数量极少,在我们的语料中只出现了7句。例如:
(150)伯禽之贵,尚不免挞,而况于卿! (六朝/《世说新语》)
(151)暗于自料,强欲兼之,违才易务,故不免嗤也. (六朝/《抱朴子》)

5.1.3唐宋时期
“不免一后面带谓词性宾语的用法在唐朝时期大量出现。例如:
(152)今到此间勾当事未了,不免停住十数日间,不遂本请. (唐/《入唐
求法》)
(153)未得禀承者,虽说顿教法,未知根本,终不免诤. (唐/《六祖谈经》
(154)今若又留我狂饮,我得罪无辞,恐君亦不免谴责. (唐/《北齐书》)
上述例句中,“不免一后面所跟的宾语都是谓词性的宾语。此时的“不免一
带上了谓宾动词的特点。
到了五代时期,“不免"已经显露出虚化的端倪。例如:
(155)朕今己见,恐丧夫人,不免心中忧怀惆怅. (五代/《敦煌变文集新

41
第五章“不免”与“未免”的语法化过程探讨 上海师范人学硕十学位论文

书》)

(156)妻见儿婿怨烦,不免再三盘问。 (五代/《敦煌变文集新书》)

(157)大王见夫人奏劝再三,不免咨告夫人云云. (五代/《敦煌变文集新
书》

“不免心中忧怀惆怅”、“不免再三盘问”、“不免咨告夫人云云’’中的“不免’’
可以认为仍然是动词,也可以认为已经转化成副词了。“不免"所修饰的宾语的
结构已经不再像汉魏时期那种简单的名词或者动词,在这里,它所修饰的宾语都

是一个结构,比如说“心中忧怀愁怅’’是一个主谓短语,“再三盘问"是一个状
中短语,“咨告夫人云云"又是一个动宾短语,这些短语的出现,使得“不免”

有向副词转化的可能。
在上面的例句中,我们可以把“不免”理解为动词“不能避免’’的意思,也
可以把它当作一个副词,我们将句中的“不免’’可以换成其它的副词或者助动词
加以替换,也可以将“不免”和助动词连用,看是否改变句意。例如:
(158)朕今己见,恐丧夫人,不免心中忧怀惆怅.
(五代/《敦煌变文集新书》)
朕今己见,恐丧夫人,可能心中忧怀惆怅。
我们把“不免"换成“可能’’,发现旬意并没有变化。
(159)妻见儿婿怨烦,不免再三盘问. (五代/《敦煌变文集新书》)

妻见儿婿怨烦,不免会再三盘问。
我们将“不免”和助动词“会"连用,发现句意也没有变化。因此,我们认
为这个时候的“不免”就已经可以看成是副词了。
到了北宋时期,副词“不免"的用法就已经大量出现了,那么,可以说副词

“不免一在北宋时期定型。例如:

(160)欲暂过洞中,龙行既低,其船拽拨林木,戛刺响骇,其声异常,舟师
不免偷目潜窥. (北宋/(<太平广记》)

(161)侍卫兵至,刀儿知力不能脱,遂自刎,卫兵因在内掠夺,妃嫔以下皆
不免被侵扰. (北宋/《南迁录》)

这两句中的“不免"我们就可以把它看成副词了。在这些句子中,“不免’’

都是表达了“免不了’’的意思,就是由于某种原因,而导致某种结果的出现。(160)
中,因为“其声异常",而导致了“舟师偷目潜窥”的结果。(161)中,因为“卫
兵的掠夺",而导致了“妃嫔被侵扰"。

5.1.4明清时期

虽然在北宋时期,副词“不免"就定型了,但是它并没有取代动词“不免一、

42
上海师范人学硕+学位论文 第五章“朱免”与“不免”的语法化过科探讨

状中短语“不+免”。在我们的语料中,明清时期,这些用法都还是存在的。例如:
(162)那时一家大小,就连小人们恐也不免. (清/((七剑十三侠》)
(163)封侯拜相,不忠于黄堂太守的,可惜胡子削得绢光滴滑,恐有晦气,
不免牢狱之灾。 (清/《七剑十三侠》)
虽然是清代的语料,可其中(162)中得“不免”是状中短语,(163)中得
“不免"是体宾动词。随着语言的发展,动词“不免"呈现出消亡的趋势,在《现
代汉语词典》中,“不免’’只有一个词性,就是副词。
BerndHeine等(1991)(载张谊生2000)提出了一个虚化环链
(grammaticalization chain)的观点,他认为:虚化过程的转化常常导致虚化
环链的出现,而语言概念转化时留下来的痕迹,不仅是一个共时现象,也是一个
历史现象。我们通过对“不免”语料的考察,发现“不免’’的虚化正是沿着一条

轨迹发展的,这条轨迹就是:状中短语一动词(体宾)——动词(谓宾)——
副词。“不免"正是沿着这条虚化轨迹,一步步发展成副词的。
张谊生(2000)在谈到副词的虚化机制时说到,虚化是一种词汇一语法现象,
同时也是一个心理认识过程,是从一个认知域向另一个认知域的转变。作为一种
语言发展的客观趋势,虚化现象通过主观的认识作用而得到确认,并最终得以完
成其虚化过程。他所说的认知心理,就是指语言使用、理解和分析过程中人类的
认知行为和心理活动及其对副词化的影响。他将这种认知心理分为三个方面:隐
喻、推理、重新分析。
我们在对“不免"的虚化过程进行探讨时,发现“不免”虚化成语气副词正
是重新分析的结果。所谓重新分析(reanalysis)是指在没有改变表层结构形式
的情况下,一个本来可以分析为(a,b),C的结构,由于认知角度的变化,经
过重新分析,变成了a,(b,c).也就是说,在句子表层结构不变的情况下,由
于人的理解起了变化,同一种语言形式,被赋予了一种新的解释。
从。不免一的情况来看,副词“不免一的认定,正是一种重新分析的结果。
例如:
(164)晋王报功,封存孝食禄于沁州,恐不免康君利、李存信妒功爵之忌耳!
(明/《(五代秘史》)
(165)老店主听见闻氏说得有理,也不免有些疑心,到可怜那妇人起来,只
得劝道: (明/《今古奇观》)
这两句中的“不免"就要做两种分析:
不免康君利、李存信妒功爵之忌 不免有些疑心

I塾l 一
窒 I I鉴l ! I
在(164)中,“不免"和后面成分之间的关系是动宾关系,而(165)中的

43
第五章“不免”与“未免”的语法化过程探讨 上海师范人学硕十学位论文

“不免”和后面成分之间的关系是状中关系。由此可以看出,“不免”在句中的
作用随着语言的发展,由谓语中心语逐渐虚化成状语,作句中的修饰成分。
我们通过对语料的分析,发现在春秋战国时期,“不免”只是一个状中短语,
到了六朝时期,“不免"演变成一个动词,这时候“不免”后面的宾语大多是由
体词性的成分担任。到了唐朝,“不免"就可以带谓词性的宾语。副词“不免"
在宋朝就基本定型。“不免"的虚化正是因为“不’’和“免”出现在一起的频度
较高,而使得人们对其和后面的成分进行重新分析而形成的。

5.2“未免"的语法化过程

“未免”和“不免"一样,起初连用在一起,仅仅是一个状中短语,“未一
是修饰动词“免"的。但是,我们通过对语料的考察,发现“未免”在古代汉语
中的用法有和“不免’’相似的地方,也有自己独有的特点。

5.2.1春秋战国时期
在这个时期,“未+免"组成状中短语的情况并不多见,在我们的语料中只有
8句,这和“不+免"的情况不一样。“不"和“免"在这个时期连用组成状中短
语的情况颇多,在我们的语料中一共有112句。其中“不”和“免’’组成状中短
语后,不带有宾语的例句有56句,占春秋战国时期语料的50%。同时,我们也
考察了“不免一后面带有宾语的情况,发现“不+免"和宾语之间往往通过介词
“于、乎"等连接。而“未+免”组成的状中短语一般后面都要带有宾语,而且
“未+免"和宾语之间一般也要通过“于、乎"等介词连接,直接带有宾语的情
况较少,这一点和“不+免"相似。例如:
(166)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 (战国/《庄子》)

(167)斯而析之,精至於无伦,大至於不可围,或之使,莫之为,未免於物
而终以为过. (战国/《庄子》)

5.2.2汉魏时期

“未"和“免’’连用是在六朝以后才大量出现的,但是这个时期的“未免"
仍然是状中短语,“未+免”和后面的宾语之间还是需要通过介词连接。例如:
(168)而贵游子弟,生乎深宫之中,长乎妇人之手,忧惧之劳,未常经心,
或未免于襁褓之中,而加青紫之官;才胜衣冠,而居清显之位.
(六朝/《(抱朴子》)
(169)图画骐骥,以代徒行之劳;遥指海水,以解口焦之渴;张鱼网于峻极
之巅;施钧缗于修木之末;虽自以为得所,犹未免乎迂阔也.
上海师范人学硕十学位论文 第五章“朱免”与“不免”的语法化过程探讨

(六朝/《抱朴子》)

这个时期“未免”的用法应该可以说是对春秋战国时期用法的一个延续。但

是,我tTJ-自;f面也讨论过,“不免”在这个时期,用法是有变化的。随着“不”和
“免”的高频度连用,“不免’’在六朝时期定型为一个动词,而此时的动词“不

免"后面可以直接连接宾语,但这个宾语一般来说是体词性的。从这里我们可以
看出,在汉魏时期,“不免"已由状中短语演变成动词,而“未免"并没有得到

发展,仍然只是一个状中短语。

5.2.3唐宋时期
在唐朝,状中短语“未+免"转化成一个动词,动词“未免"可以直接修饰

宾语,而且主要是体词性的宾语。例如:
(170)皆是依倚,落在因果,未免三界生死. (唐/《佛语录》)

这说明此时的“未免"是一个体宾动词。但是在唐朝,“未免”后面也出现
了谓词性的宾语,但是数量极少。例如:

(171)惭无出尘操,未免折腰役. (唐/《白居易诗全集》)
(172)何言符竹贵,未免州县劳. (唐/《白居易诗全集》)
通过对语料的考察,我们发现谓宾动词“未免"主要是在五代时期定型的。
例如:

(173)结集狂兵侵汉土,边方未免动烟尘. (五代/《敦煌变文集新书》)
宾语随着由体词性宾语向谓词性宾语发展,句中语义的中心也随之由动词

“免一向后偏移,最终导致。未免一在句中做状语,从而形成一个副词。
到了宋代,副词“未免一就已经出现了。例如:

(174)义与道,若无浩然之气衬帖起,纵有一二合于道义,未免孤单.
(北宋/《朱子语类》)
(175)世宗後符后,即宣懿之女弟也,薛史不为立传,未免阙略.
【北宋/《旧五代史》)
这两句的“未免一我们就可以看成是副词,“未免一后面的“孤单一和“阙

略”都是对前句行为的一个评价,如果除去“未免",句子中的这种评价关系仍
然是存在的,也就是说这个时候的“未免"已经不是句子的语义中心,只是。孤
单一和。阙略一的修饰语,没有它,也并不妨碍我们对句子的理解。句子中加上
“未免",只是使句子带上了说话人的主观态度,使句子中的评价关系符合说话
人的预期,同时使句子中的这种否定评价带上了委婉的语气。
虽然说在北宋时期,“未免”就已经从动词演变成一个语气副词,但是,在
宋朝,“未免"作为动词的用法仍然还很多见。例如:

45
第百章“不免”与“朱免”的语法化过程探讨 上海师范人学硕十学位论文

(176)李周翰请教,屡叹年岁之高,未免时文之累。 (北宋/((朱子语
类》)

“未免”和“不免”一样,主要是因为句中结构的变化而导致了虚化,而导
致“未免”和后面成分之间的关系发生变化的原因就是人们认知上的重新分析。

未免时文之累 未免阙漏

I垫I塞 l I鉴I! I
5.2.4元明清时期

上文中我们说到,“未免”在北宋时期开始虚化,在北宋时期,开始出现了
副词“未免”的用法,但是在宋朝,语气副词“未免”和动词“未免”是并用的,
副词“未免"的用法并没有取代动词“未免’?的用法。到了元明时期,“未免"
的副词用法大量的出现,副词“未免"的使用大大超过了动词“未免”的用法,

有取代之势。例如:
(177)父亲施鉴是个本分财主,惜粪如金的,见儿子挥金不吝,未免心疼.
(明/《警世通言》)

(178)且说建文见那官看得紧,未免心中突突. (明/《续英烈传》)

通过对“未免"的虚化过程进行探讨,我们发现“未免"的虚化过程是:状

中短语一动词(体宾动词)——动词(谓宾动词)——副词。
在这个虚化过程中,重新分析起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正是因为人们对“未
免”的重新分析,而使得“未免"由一个短语演变成一个副词,同时体词性宾语
向谓词性宾语的发展,为“未免”的虚化提供了可能。

5.3小结 .

我们通过对语料的分析和考察,发现“未免"和“不免"的虚化过程是相

似的。首先它们的虚化机制是相同的:状中短语一动词(体宾)——动词(谓
宾)——语气副词
其次在它们虚化的过程中,重新分析起了关键的作用。所谓重新分析
(reanalysis)是指在没有改变表层结构形式的情况下,一个本来可以分析为(a,
b),C的结构,由于认知角度的变化,经过重新分析,变成了a,(b,c).也就
是说,在句子表层结构不变的情况下,由于人的理解起了变化,同一种语言形式,
被赋予了一种新的解释。“不免"和“未免"正是经过了重新分析,使得它们和
后面成分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由动宾关系转化成了状中关系。
再次它们虚化成副词的时间差不多,都是在宋朝时定型,但是在由状中短

语转化成动词的过程中,时间上有所差别。
上海师范人学硕十学位论文 结论

结 论

“未免’’和“不免”这两个语气副词适用的句法结构基本相同,在句子中的
位置相对固定,在语义上有相似之处,在表达功能上又存在着某些差异,因此,
我们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二者放在一起,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对它

们进行了比较,从中发现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论文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
个方面:

(1)评价理论的引入:“未免"和“不免”作为语气副词,它们的使用会使句

子带上说话人的主观态度。近年来,系统功能语言学对语言的人际意义的关注有
增无减,而评价理论正是系统功能语言学在对人际意义的研究中发展起来的新词

汇语法框架,所讨论的是语篇中所协商的各种态度、所涉及到的情感的强度,以
及联盟读者的方式。评价理论可以分为三个范畴:态度范畴、介入范畴和分级范

畴。态度范畴又可以分为情感、判定和鉴别。情感表示的是对人的情感的表达,
判定表示的是对人的性格和行为的评价,而鉴别表示的是对事物价值的评价。介
入范畴在对话方面的功能主要可以分为两个次范畴:对话的扩展和对话的压缩。

“扩展’’指的是话语中的介入或多或少地引发了对话中的其它声音和立场。而“压
缩"则意味着话语中的介入限制了其它声音和立场。分级范畴就是对评价的价值
的强度分级。
我们利用该理论来研究“未免"和“不免",可以扩大我们研究的视野,丰

富研究的内容。

(2)句法异同;“未免”和“不免”主要出现在句中,因此,我们通过对出现
在“未免"。不免"后面的VP、AP的考察,来分析二者的异同。总的来说,它
们在句法分布上的共同点是多于不同点的。
共同点主要是都可以直接修饰动词和动词性短语,单个动词被局限在心理动

词的范围内,动词性短语都以动宾短语为主。它们都可以和程度副词连用修饰动
词及动词性短语,都可以修饰使令性动词短语和表示人的心理反应有关的“有+
宾语"的结构。

不同点主要体现在修饰形容词和形容词性短语方面。“未免"可以大量修饰形
容词及形容词性短语,而“不免"则很少。此外,在修饰动词及动词性短语方面
也存在一些差异。如“未免一可以修饰“是+宾语",而“不免"不行。“不免一
可以和情态动词合用,而“未免一不行。能够出现在它们后面的程度副词也有差
异,“未免"后面“的程度副词范围很广,数量很多,而出现在一不免“后面的

47
结论 上海师范人学硕十学位论文

程度副词只有“有些、有点’’。
(3)语义异同:我们这里讨论的语义侧重的是它们在句子中表达的语气意义。

我们从语义环境、以及二者在特殊的语义环境中所表示的语气意义等角度出发,
来考察二者的异同。

我们发现“不免”存在两个语义环境:因果语义环境和评价语义环境,而“未
免"只存在一个语义环境,就是评价语义环境。在因果语义环境中,“不免"所
表示的语气意义是强调“结果发生的必然性”,在评价语义环境中,“不免"表示
的语气意义是强调“评价产生的必然性”。“不免”在这个语义环境中所表现出来

的语气意义和“未免一相似。我们在这个基础上归纳了“未免"“不免"可以互
换的条件:事件(命题)+未免/不免+否定的评价。
结合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评价理论对语料进行考察,发现评价理论中的态度
范畴更多的是涉及到语义方面的内容,是作为语义环境出现在句中的。态度范畴
虽然在“未免"句和“不免"句都存在,但表现不完全一样。
表6-1:

态度范畴 “朱免”句 “不免”句

情感次范畴 少 多

判定次范畴 多 少

鉴别次范畴 多 少

(4)语用异同:我们从话语信息功能、主观性功能、介入功能、以及分级功

能几个角度对“未免"“不免"进行了考察。
在话语信息功能中,“未免"和“不免"都不能被强调、被提问、被否定,
因而都属于预设的组成部分,但是所预设的内容不一样。“未免"所预设的就是

说话人对某一事件或命题所做出的必然性的评价,而“不免"所预设的就是说话

人对某一事件的发生和某一结果的出现所作的必然性推测或者对某一事件或命
题做出必然性的评价。

在主观性功能中,我们从“未免"“不免"所修饰得谓词性的成分、“未免"
“不免一所出现的旬类、以及“未免"句和“不免"句中程度副词的使用,证明
了“未免"“不免"虽然都具有主观性,但是“未免”的主观性强于“不免”。
介入功能就是评价理论中的介入范畴,因为介入范畴所讨论的是说话人和听
话人之间协商的方式,因此我们将它归入语用中。通过对语料的考察,我们发现
说话人在“未免”句和“不免"旬中都采用“话语压缩"功能,限制了其它立场。
虽然功能一样,但是“未免"句和“不免"句所采用的表现手段不完全一样。。未
免"可以通过否定句来压缩话语,而“不免"却可以和表示一致意思的“自、自
然"连用来压缩话语。
上海师范人学硕十学位论文 结论

分级功能就是评价理论中的分级范畴,在这个功能中,“未免”“不免”都使
句子的语气降低。
此外,“未免”和“不免"在上古汉语中,并不是副词,而只是两个状中短
语,因此,我们讨论了它们的虚化过程。我们发现它们的虚化过程相似,虚化机
制相同:

状中短语一动词(体宾)——动词(谓宾)——语气副词
在它们虚化的过程中,“重新分析”起了关键的作用。“不免"和“未免’’经
过了重新分析,使动词变成了副词。
像“未免”“不免”这样很难解释,多凭语感来分辨的近义词,在对外汉语

教学中一直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如果能指出它们之间的异同点,在教学时可以根
据它们的语义背景,让留学生理清它们在用法上的不同点和相同点,有助于学生
正确使用这些词,也有助于教师开拓思路。
本文是侧重对“未免’’“不免片之间异同现象的描写,由于水平有限,有些
现象并没有作深入解释。如,我们只描写了“未免"“不免"句法上的一些异同
点,并没有解释产生这种异同的原因。在分析二者的语义时,我们也只归纳了它
们的典型的语义环境和语气意义,并没有深入挖掘二者其它的语义特点。在讨论
它们的虚化过程时,我们仅仅分析了它们的虚化步骤以及导致它们虚化的原因,
并没有将历时和共时结合起来,用历时的过程去解释共时的现象。这些问题都有
待于进一步研究。

49
参考文献 上海师范人学硕十学位论文

参考文献:

晁继周、韩敬体等2005《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jIs馆。

储诚志 1994《语气词语气意义的分析问题——以“啊”为例》,《语言教学与研究》第4
期。

陈轩2006《“难免”“不免”和“未免”的主观性差异考察》,北京语言大学硕士毕业论

文。

董付兰2002 《“毕竟”的语义语用分析》.(-h都师范人学学报》第3期。

段业辉1995 《语气副词的分布及语Hj功能》,t汉语学习》第4期。

范开泰1985 《语用分析说略》,<中国语文》第6期。

方绪军2004 《表示转折的“倒”和“却”》,《语言科学》第5期。

高名凯1986 《汉语语法论》.商务印二f5馆。

高j15贵2000 《“毕竟”类语气副词与预设》,‘天津火学学报》第6期。

古川裕1989 《副词修饰“是”字情况考察》。‘中国语文》第1期。

谷晓恒2005 《副词“不免”、“难免”、“朱免”比较分析》,《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第4期.

郭锐2001 《现代汉语词类研究》,‘中国语文》第6期。

贺刚1992 《试论汉语二f5面语的语气系统》,《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第5期。

侯学超1998 《现代汉语虚词词典》,北京大学出版社。

胡明扬1981 《北京话的语气助词和叹词》,<中国语文》第5、6期。

2000
《单项对比分析法一制定一种虚词语义分析法的尝试》,《中国语文》第6
-----_____-_____--——

期。

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李战子2005《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黄国营1992《语气副词在“陈述一疑问”转化中的限制作用及其句法性质》,‘语言研究》

第1期。

金宗镐2000《现代汉语句子副词的语法语义功能》,‘面临新世纪挑战的现代汉语语法研

究》,山东教育出版社。

金朝霞2003<试说“不免”的隐含义》,‘世界汉语教学:}第4期。

赖先刚1994‘副词的连用问题》,‘汉语学习'第2期。

——1996<现代汉语副词的语用义初探》,‘乐山师专学报》第2期。
——2000‘现代汉语副词的结构・语义分析》,‘乐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第2期。
李战子2001‘学术话语中认知型情态的多重人际意义》,‘外语教学与研究’第5期。

——2004<评价理论:在话语分析中的应用和问题》,‘外语研究》第5期。
——2004‘身份策略的矛盾境地》,‘外国语》第6期。
——2005‘从语气、情态到评价》,‘外语研究>第6期。
李杰2005《试论现代汉语状语的情感功能》,‘甘肃高师学报》第l期。

50
上海师范人学硕十学位论文 参考文献

——2005《现代汉语动态状语和静态状语的语用特征》,《南通人学学报》第1期。
李兰香2000《话说“难免”》,《汉语学习》第7期。

林芳2005《评价状语语篇组织功能的底层机制》,《四川外语学院学报》第9期。

刘坚1995《论诱发汉语词汇语法化的若干因素》,《中国语文》第3期。

刘戈2000《评价行为的话语分析》,<外语研究》第l期。

吕叔湘1982《中国文法要略》,商务印书馆。

吕叔湘主编1999《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商务印书馆。

陆丙甫1998《从语义、语川看语法形式的实质》,tee国语文》第5期。

罗青松1994 r难免”与“不免”》,‘当代语言学》第4期。

马真1983《说“反而”》,<中国语文》第3期。

——2004《现代汉语虚词研究方法论》,商务印书馆。
彭宣维2004《现代汉语词语的评价系统》,‘语言学研究》。

齐春红2006‘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气副词教学研究》,‘云南师范大学学报》第5期。

——、徐杰2007<从语气副词的句法分布透视其语用功能》,《云南师范大学学报》第

1期。

齐沪扬2002《论现代汉语语气系统的建立》,<汉语学习》第4期。

——、张谊生、陈吕来合编2002<现代汉语虚词研究综述》,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2《语气词与语气系统》,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3《语气副词的语用功能分析》,‘语言教学与研究>第1期。
钱敏汝1990《否定载体“不”的语义—语法考察》,tee国语文》第l期。
沈家煊1994 r语法化”研究综观》,‘外语教学与研究>第4期。

——1998《实词虚化的机制》,‘当代语言学》第3期。
——1999《不对称和标记论》,江西教育出版社。
——2001‘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外语教学与研究》第7期。
沈开木1985<“不”字的否定范围和否定中心的探索》,tee国语文》第5期.

史金生2003《语气副词的范围、类别和共现顺序》,‘中国语文》第l期。

——2002《现代汉语副词的语义功能研究》,南开大学博士论文。
史锡尧 1991a 《副词“才”与“都”、“就”语义的对立和配合》,‘世界汉语教学》第l

期。

孙汝建2000‘汉语语调的语气和口气功能>,‘南通师范学院学报>第3期.

孙朝奋1994‘(虚化论)评价》,‘国外语言学>第4期。

王力1985<中国现代语法》,商务印书馆。

王文忠2000《委婉语信息及其语境解读》,‘外语学刊>第l期。

王振华2001 l:评价系统及其运作——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新发展》,‘外国语》第6期.

51
参考文献 上海师范人学硕十学位论文

吴福祥主编2005《汉语语法化研究》,商务印j15馆。

徐品凝2000《汉语语气表达方式及语气系统的归纳》,《北京人学学报》第3期。

杨荣祥 1999《现代汉语副词次类及其特征描写》,《湛江师范学院学报》第3期。

——2005《近代汉语副词研究》,商务印二f5馆。
杨信彰2003《语篇中的评价性手段》,《外语与外语教学》第1期。

张斌主编2002《新编现代汉语》,复旦人学出版社。

张伯江 1997《认识观的语法表现》,《国外语言学》第2期。

张砸军2002《副词与限定描状功能》,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5《语气副词的功能及其词类归属》,《扬州人学学报》第9期。
张谊生1996《副词的篇章连接功能》,l:语言研究》第l期。

——2000《论与汉语副词相关的虚化机制——兼论现代汉语副词的性质、分类与范围》,
《中国语文》第1期。

——2000《现代汉语副词研究》,学林出版社。
——2004《现代汉语副词探索》,学林出版社。
——2004《‘‘不”字独用的否定功能和衔接功能》,《乐山师范学院学报》第8期。
张云秋2002《现代汉语口气问题初探》,《汉语学习》第4期。

张庆云1994《说“语义特征”》,<外语与外语教学(火连外国语学院学报)》第4期。

朱德熙1980《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商务印二f5馆。

祖人植任雪梅1997<“毕竟”的语篇分析》,《中国语文》第1期。

Martin.J.R&P.R.R.Whire. 2004(Attitude:Ways of feeling),Palgrave。

52
上海师范人学硕十学位论文 附录

附录

“未免"“不免”的问卷调查表,共20个句子,“未免’’10句,“不免”10
句。其中“未免"“不免”分别从句子中抽出。
1、日子一久,三个欧洲人( )想念家乡,三番四次向元世祖请求回国.
2、人老了, ( )忧苦悲劳.
3、你话中连我们创教真人也骂了,( )太无礼.

4、高兴之余,( )又有几分担忧.
5、如今与他修好,仿佛有求于人似的,( )心有不甘.
6、如果做官的对朝廷没有良心,要我们来对朝廷来讲良心,( )迂腐.

7、同他合作的大多是内地专家,23岁的刘军( )发怵.

8、过去对唐诗、宋词、元曲的注释,因其过分注重释典释义,( )流于冗

繁琐屑而部分赏析又因其洋洋洒洒,起承转合,面面俱到而走向程式化、模
式化、理性化,前路直白.
9、但是,今后恐怕很难再有这样吸引我的设计了,想到这一点,( )有些伤
感.

10、那五算算,那位冤大头今天一晚上少说赏了也有一百五十块,分这点红
( )太少.

11、他觉得单有一条好领带在男人的世界中飘拂,( )太孤单了.
12、如果说那些“公仆”们不知道此类理由自欺欺人,( )贬低了他们的
认识能力. .

1 3、面对体能这道关,英雄可以笑对,但有时英雄也( )折腰.
14,对普通人提起缺氧( )有些可怕.
15、一次,几个孩子向我打小报告,说一位同学在黑板上写了一句“骂”我的话,
我一听心里( )酸楚.
16、不过,每次计算都要从头算起就( )令人太麻烦了.
17,如此看来,说天津卫的府佑大街是因为这条大街的尽头有我们侯姓人家的大
院,就( )是有点言过其实了.
18、盼望中国队打出好成绩的观众,看到国家队踢得一点不轻松,( )有
些担心.
19、听说师长要召见,心中( )有点激动.
20、如此玩名著,( )过于亵渎.

53
致谢 上海师范人学硕十学位论文

致 谢

岁月如歌,光阴似箭,三年的研究生生活即将结束。经历了找工作的喧嚣与
坎坷,我深深体会到了写作论文时的那份宁静与思考。回首三年来的求学历程,
对那些引导我、帮助我、激励我的各位老师和同学,我心中充满了感激。

首先要感谢我的指导教师方绪军教授,我的论文从定题到写作定稿,都倾注
了方老师大量的心血。我在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深深受益于方老师的关心、爱
护和谆谆教导。他作为老师,点拨迷津,让人如沐春风;作为长辈,关怀备至,
让人感念至深。能师从方老师,我为自己感到庆幸。在此谨向方老师表示我最诚
挚的敬意和感谢!

同时,我还要感谢对外汉语学院的各位老师,你们为人师表的风范令我敬仰,
严谨治学的态度令我钦佩。我会永远记住齐老师的幽默风趣,范老师的治学严谨,

陈老师的诲人不倦,吴老师的博学多才等等。谢谢各位老师!在这三年里,老师
们的自信、乐观、做学问的态度,深深地感染着我,使我受益匪浅。我相信,在
今后的同子里,我会自信、乐观、踏实地去做每一件事。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同学!三年来,我们朝夕相处,共同进步。在我需要帮
助的时候,我的同学裴培、易查方、黄喜宏、王清军、高明杰以及我的师妹倪丽
华都向我伸出了援助之手,感谢你们给予我的所有关心和帮助。同窗之谊,我将
终生难忘!

经晶

2008年4月于上海师范大学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