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74

隶.初大・磐

硕士学位论文

基于轮式移动机器人的轨迹跟踪控制

专业名称: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研究生姓名: 黄大伟

导师姓名: 翟军勇 教授

本论文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1473082)、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项目(2014.DZXX.003)资助。

万方数据
TRAJECTORY TRACKING CONTROL
OF WHEELED MOB ILE ROB OT

A Thesis Submitted to

Southeast UniVersity

For the Academic Degree of Master of Engineering

BY

Dawei Huang

Supervised by

Prof Junyong zhai

Sch001 ofAutonlation

Southeast UniVersity

April 8,2016

万方数据
东南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

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东南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

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研究生签名: 日期:丕丑』!生:堑

东南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东南大学、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含万方数据)、国家图书馆、《中国学术期刊(光

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有权保留本人所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文档,可以采用

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本人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致。除在

保密期内的保密论文外,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公布(包括以电子信息形式刊登)论

文的全部内容或中、英文摘要等部分内容。论文的公布(包括以电子信息形式刊登)授权东

南大学研究生院办理。

研究生签名:

万方数据
摘要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机器人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尤其是轮式移动机器人。它

在各行各业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农业,工业,服务行业,国防事业等。轮式移动机器人可以在
恶劣条件下工作,完成人类无法完成的繁重任务。因此,对移动机器人的研究是具有重要的理论意
义和实际应用价值。本文将针对移动机器人的轨迹跟踪控制展开研究,解决该类系统的轨迹跟踪控
制问题。利用李雅普诺夫函数,反步技术,滑模变结构技术,自适应技术,扰动观测器技术分别设
计运动学和动力学控制器以及扰动观测器来解决轮式移动机器人的轨迹跟踪问题。主要内容分为以
下四个方面:

(1)研究基于轮式移动机器人运动学模型的轨迹跟踪控制问题。根据运动学模型中的d(质心到
几何中心的距离)是否为零设计控制器。首先对d=0的情况,选取合适的滑模面与李雅普诺夫函
数设计运动学控制器,以保证闭环系统是全局渐近稳定的;进一步给出有限时间控制器,使得轨迹
误差在有限时间内收敛到零。再考虑d≠0的情况,选取合适的李雅普诺夫函数设计运动学控制器,
使得闭环系统全局渐近稳定。通过计算机仿真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

(2)考虑具有扰动的轮式移动机器人动力学模型的轨迹跟踪控制问题。首先针对运动学模型设
计一个使得位姿误差渐近稳定的虚拟速度控制器;其次,选取合适的滑模面与李雅普诺夫函数,设
计滑模变结构力矩控制器和非线性扰动观测器使得实际速度与虚拟速度的误差能够渐近收敛到零,
并实现扰动的前馈补偿。最后,通过仿真验证所提算法的有效性。
(3)针对具有不确定参数和外部扰动的轮式移动机器人设计了一种自适应滑模控制器。将滑模
变结构和李雅普诺夫函数方法相结合,给出一种快速终端滑模控制器保证移动机器人运动学误差系
统渐近收敛。针对具有不确定参数和外部扰动的移动机器人动力学模型,对不确定参数和扰动进行
在线估计并给出了一种自适应滑模控制器,从而保证闭环系统的全局渐近稳定。最后,通过仿真验
证所提算法的有效性。
(4)基于扰动观测器技术和自适应控制技术,研究了含有不确定参数和外部扰动轮式移动机器
人轨迹跟踪问题。针对d≠O的移动机器人运动学模型,给出一种自适应虚拟速度控制器实现位姿
误差的渐近稳定和参数d的在线估计。其次,基于移动机器人动力学模型设计力矩控制器、参数自
适应估计和扰动观测器对集总扰动进行估计实现前馈补偿,最终实现实际速度和虚拟速度的误差的
渐近收敛。最后,通过Matlab仿真验证所提算法的有效性。

关键词: 非完整轮式移动机器人,轨迹跟踪,自适应控制,滑模变结构,扰动观测器

万方数据
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万方数据 II
Abstract

Recently,wim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Jld techn0109y,research on robot has been widely inVesti-

gated specially for wheeled mobile robot(WMR)because of its extensive application in many矗elds such aS

agriculture,industry,sen,ice indus仃y,national defense indust∥and so on.The imponant point is that it is

capable Of heaVy and dangerous taSks for h啪an beings in the harsh environment.Therefore,it is of乒eat

importatlce b0廿1 in theory a11d practice to deal with WMRs.This thesis focuses on dealing w淌the problem

of tr勾ectory廿.acking of wMRs.Kinematic controll er,dyn砌ic controller,ad叩tive law aIld disturballce ob-


server will be desjgned for kinematic and dyn锄ic model of the nonh010nomic WMR based on LyapunoV
function,backstepping method and technologies of sliding mode Variable strueture,adaptiVe,disturbance ob-

serverto deal with me problem oftrajecto巧tracking ofWMRs in this thesis.The main coments are concluded

aS follows:

(1)The problem of trajecto拶tracking of kinematic model of nonholonomic wheeled mobile robots is

addressed.The con仃ollers are designed according to whether d=0(the distance between me mass center

and geome仃ic center).FirStly,fof the situation of d=0,印propriate sliding surface a11d LyapunoV function

are chosen for kinem atic error system to design the kinematic commller based on the technology of fast

temlinal sliding mode.It is proven mat kinematic error system globally asymptotically converges to zero.In

addition,a nnite time controller is designed for the kinematic error syStem.Secondly,for the caSe of d≠0,
a suitable LyapurIoV function is selected to design a kinematic comr011er to make the closed-loop system

globally aSymptotically conVe曙e to zero.Lastly,the simulation is established to veri分the efr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algOritIlrn.

(2)The probIem of trajectory tracking of the dyn蛐ic model with extemal disturbance of the wheeled

mobile robot is consjdered.Firstly,a virtual speed controller is designed for the error system ofthe kinematic

model to guarantee that the closed一100p kinematic system is gIobally asymptoticaIly stable.Secondly,appro-

priate sliding surface and Lyapunov Rmction are chosen for the dyn锄ic modei to design a torque comroller

and a nonlinear disturbance obsen,er which will make a fbedfonvard compensation for the closed—loop sys—

tem.Lastly,it is proVed that the proposed commller can render the closed-loop System globally asymptotically

stable wim an印propriate choice of廿1e pamllleters.

(3)An adapt~e slidingmode contr01lerisdesignedfortheproblemoftrajecto哆trackingoftlledynaInic


model with unknown par锄eters and eXtemal disturbance of the wheeled mobile robot.Firstly,appropriate
slidillg sLlrface and Lyapunov function are chosen for me kinematic model to design a kinematic controIler

based on technology of fastteminal sliding mode to make sure that the closed—Ioop kinematic syStem is

globally asymptotically stable.Secondl y,an adaptiVe sliding mode con仃oller is desiglled forthe dynanlic

modelto estimate the幽own p踟eters a11d extemal distIlrbance and guarantee t11e dynamic error sys把m is

globally asymptotically stabIe.Finally,the simulation is established to Veri矽the e行色ctiVeness ofthe proposed

algorithm.

万方数据 III
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A new scheme is proposed to design an adaptive controller and a disturbance obsen,er for trajecto叫
tracking of dynamic model with u11lmown parameterS and extemal disn曲ance.Firstl y,an adaptiVe Vinual

speed controller is designed for me kinematic model with d≠0 to guaraJltee me closed-loop system is

910bally asymptotically stable and estimate d online.Secondly,an印pmpriate Ly印uIloV mnction is chosen

for dyn啦ic model to desjgIl torque controller,adaptiVe estimatorS and a disturballce observer to make sure

that the error system caIl conve硌e to zero and estimate the lulllped distl曲a11ce and compensate the system by

a feedfonvard manner.Lastly,the stability ofthe closed-loop system is given and the simulation is eStablished

to veri分the perfomallce ofthe controllers and eStimatorS.

Keywords:nonh010nomic wheeled mobile robot,圩ajecto搿tracking,ad印tiVe contmI,sliding mode V耐able


stmcnJre.disturbance observer

万方数据 IV
目 录

摘要........................................ I

Abstracl .........................

III

第一章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I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3

1.3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5

第二章基础知识.................. 7

2.1 非完整轮式移动机器人的数学模型...................... 7
2.1.1 运动学数学模型............................. 8
2.1-2 动力学数学模型............................. 9

2.2滑模变结构控制..........................,...... 11
2.3 自适应控制技术................................. 13

2.4基于扰动观测器控制............................., 15

2.5稳定性相关理论................................. 16
2.6 小结.....,.................................. 16

第三章基于机器人运动学模型的轨迹跟踪控制 ..........….....17
3.1 引言........................................ 17

3.2 问题描述..................................... 17
3.3 基于运动学模型的控制器设计......................... 18
3.3.1 质心与几何中心重合.......................... 18

3.3.2 质心与几何中心不重合......................... 20

3.4数值仿真..................................... 21

3.4.1 质心与几何中心重合.......................... 21

3.4.2 质心与几何中心不重合......................... 24
3.5 小结........................................ 25

第四章具有扰动的移动机器人滑模轨迹跟踪控制................27
4.1 引言........................................ 27

4.2 问题描述..................................... 27

4.3 基于扰动观测器的滑模变结构控制...................... 28

4.3.1 运动学控制器设计...........................29
4.3.2 动力学控制器设计........................... 30

4.3-3 扰动观测器设计............................. 31

万方数据 V
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4 数值仿真.................................
4.5 小结.................................... 匏弘

第五章 具有未知参数和扰动的机器人自适应滑模轨迹跟踪控制
5.1 引言..............................
5.2 问题描述...........................
5.3 自适应滑模控制器设计...................
5.3.1 运动学控制器设计.................
5.3.2 动力学力矩控制器设计...............
5.4 数值仿真...........................
).) 小结.............................. ”"鲳弘弘∞钉钙

第六章 基于扰动观测器的动力学模型的自适应轨迹跟踪控制.
6.1 引言..............................
6.2 问题描述...........................
6.3 轨迹跟踪控制方案设计...................
6.3.1 运动学控制器的设计................
6.3.2 动力学控制器的设计................
6.3.3 扰动观测器设计...................
6.4 数值仿真...........................
6.5 小结.............................. 舔笛%卯镐钞如钉舛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豁"%

参考文献........ "

致谢.......... 舔

攻读学位期间完成的论文 砖

万方数据 VI
第一章绪论
弟一早三=百1:匕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机器人技术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这也是人类社
会走向技术文明的一个重要的标志。在过去的五十年中,机器人技术发展迅猛,给人类
带来了很多便利,做了很多人类无法胜任的工作。在它的帮助下,人们的工作效率得到
了显著地提高,生产成本也随之降低,安全系数也得到了显著地提升。例如在工业上,
搬运机器人它可以代替工人守在生产线上进行货物搬运,焊接机器人可以做一些人类
无法做到的高精度焊接等。在军事上,在恶劣环境下或者危险山区,可以用机器人进行
探险与侦查工作。在科学技术方面,探月机器人,探火星机器人,这帮助人类探索宇宙
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此外,在海底有水下机器人探测资源,打捞沉船等。总而言之,工
作人员被它从繁忙、无趣的氛围中解放出来,降低了人力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
工作安全系数。与此同时机器人本身集合了很多高科技技术,包括机械加工,自动控
制,多种传感器的信息融合,信息工程,编程技术,人工智能等交叉学科相结合。这不
仅仅推进机器人本身的进步,而且相应推进了各个交叉学科的改善与进步。
移动机器人(Mobile Ibbot,MR)意味着它可以自主的在指定地点进行实时的运动,
集成自主决策,路径规划,信息获取,运动控制等功能。它不再是固定在某个位置进行
简单的操作,它可以根据人类给定的需求取到目标工作区间。显然,这使得机器人更加
灵活,机动性更强,机器人的领域也相应被拓宽。比如有轮式的,履带式,腿足式,水
下的,水面的,爬行的,空中飞行的,太空探测的机器人,还有可移动的机械臂。这些
与固定式机器人相比,工作范围彻底被放宽。因而它们可以去野外在危险地势上完成
更加危险,更加复杂的任务。因地面上的移动机器人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性能好,能量
利用率高,应用广泛,方便控制等优点,它们成为学者研究最广泛的移动机器人。
轮式移动机器人集成自主决策,路径规划,信息获取,运动控制等功能。可以在较
大范围内存在外部扰动的环境下自主作业,或者完成一些指定的工作,它有很强的自
组织、自规划和自调节能力。目前轮式移动机器人在服务特殊人群、自动搬运物料、探
索危险和未知地域、抢险救灾等方面应用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因而它被广泛地应用
于国防事业、农业、工业、服务业、月球和火星探索等领域,这极大的促进了社会的进
步,丰富了人类的生活。例如,在物流仓库,工业运输,装配,各种自动引导车方面得
到了各种企业广泛采用,它除了提高生产方面的安全系数,保证生产者和物品的安全,
而且还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这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利润,还提供了安
全保证。轮式移动机器人在服务行业也有着全面的发展,很多国家都推出了一系列的

万方数据
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服务型机器人,便捷人们的生活。自主移动平台MT400和小型家用服务机器人cye分
别由美国Adept技术公司与Probotics公司推出。还有葡萄牙的以经商业化的智能轮椅,
日本的室内外清洁机器人,以及卡内基.梅隆大学开发的导游机器人,这些机器人的研
究对于人们的生活是一种便利,更是一种享受,更证明人类的智慧。在智能交通领域
方面,谷歌公司与美国国防研究计划局合作开发了无人驾驶汽车(self二driving car),于
2011年10月,在加州获得批准并且成功上路,这对于人类社会今后的全自主的交通系
统来说是一个里程碑意义上的进步。在宇宙空间探索机器人方面,美国一直走在前列,
极具代表性的是在2004年成功在火星登陆的轮式结构的“机遇号”和“勇气号”火星
车。此外,在2012年8月作为迄今为止最大、最先进的轮式移动火星车“好奇号”被
成功送达火星,不仅获得了各种对人类历史有意的科学数据,而且创造了多个第一,这
为人类在不久的将来能够成功登陆火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3年12月,中国首辆月
球车“玉兔号”顺利抵达月球进行探月计划,这对于中国的探索宇宙计划来说也是巨
大的进步。在军事领域,由美国研发的半自主排爆机器人ANDROS F6.A和保安机器人
MDARs.E,可以代替人类进行侦察并对爆炸物进行处理,这样就有效地减少了人员伤
亡。
运动控制是轮式移动机器人最核心、最基本的功能。运动控制又分为开环和闭环运
动控制。目前大多数讨论闭环运动控制,例如目标跟踪,避障,自主导航等。这些功能
都是基于运动控制来实现的。在理想情况下,轮式移动机器人的运动控制需要假设左
右轮与地面之间没有纵向和侧向的滑动只有纯滚动的约束,即地面与左右轮之间的接
触点的瞬间速度是零。没有滑动只有纯滚动的运动约束从本质来讲是一种非完整约束,
故轮式移动机器人是一类典型的非完整系统。此外,轮式移动机器人系统所受到的约
束中,运动约束是不可积的。它并不能够满足Brockett在书…中所提及的对于光滑反馈
镇定的必要条件。即不存在能够使非完整系统镇定的光滑时不变反馈控制器。此外,连
续或光滑连续时不变的反馈镇定控制器也均不存在[21。故传统自动控制设计方法对轮式
移动机器人系统而言是无法直接应用的。
在工业,农业,服务,军工等行业,轮式移动机器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表明它
需要适应各种未知、动态的作业环境。如何针对复杂环境设计移动机器人运动控制器
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第一点,实际情况下轮式移动机器人系统中具有一些固有非
线性特性,譬如与地面之间的摩擦、间隙、实际系统的执行器饱和现象等。第二点,轮
式移动机器人系统的结构参数各不相同而且难以测量,譬如轮式移动机器人的总质量、
左右轮的半径、总惯量、质心与几何中心的距离等。这类结构参数一般不能够准确获
取,尤其在复杂工作环境下。在运动过程中还会存在机器人磨损,货物运输,碰撞等不
确定性,这些可能会导致结构参数发生变化。第三点,轮式移动机器人传感器在测量过
程中存在噪声,导致测量误差。这使得我们建立的理想模型与实际系统模型存在偏差,
基于理想模型设计的控制器在实际情况下难以达到期望的性能指标,甚至会引起系统
的不稳定。
综上所述,轮式移动机器人系统具有非完整约束,欠驱动,非线性等特点,以及自
身受到的参数不确定性,外部扰动,传感器量测噪声等影响。因此,研究轮式移动机器
人的运动控制是极具挑战的。本文将反步法、白适应技术、滑模变结构技术和扰动观测

万方数据 2
第一章绪论

器技术等相结合,研究具有不确定参数和外部扰动的轮式移动机器人轨迹跟踪控制问
题。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轮式移动机器人的运动控制主要分为反馈控制和运动规划。运动规划也被称为开环
运动,主要目标是从初始位置在满足一定的条件下能够达到终点位置。本质上说运动规
划是一个两点边值问题。首先找出边界条件,并给出最优的路径,同时还要满足非完整
约束的条件。反馈控制分为点镇定,路径跟随,轨迹跟踪。点镇定是指机器人从指定的
初始位置出发稳定到任何给定的终点位置。路径跟随从初始位置出发跟随指定的几何
路径。轨迹跟踪是指实时跟踪参考轨迹。路径跟随和轨迹跟踪的主要区别是前者对时
间没有限制而后者有实时性。文献[3】针对具有外部扰动的动力学模型的轨迹跟踪问题
采用滑模控制方法,它将不确定部分以及外部扰动当作总的扰动来处理。为了消除控
制过程中系统产生的抖动,在控制器设计时引入了饱和函数技术。文献[4]将自适应控
制和滑模控制技术相结合对WMRs进行轨迹跟踪控制,利用自适应在线估计不确定参
数和外部扰动的上界,对速度误差采用PI型滑模面,最终设计的自适应滑模控制器能
够使得系统在具有不确定性因素和外部扰动的情况下渐近跟踪。文献[5]基于自适应模
糊控制方法对滑模控制切换项的控制参数进行在线估计,避免对系统总体不确定性上
界的估计,并削弱了滑模的抖振现象。并采用用进化规划(Evolutionary Pro舒ammjng)

方法对运动学跟踪控制器参数进行实时优化调整。文献[6】改进了常规的动态反馈线性
化技术,采用高维状态扩展技术,利用uIlicvcle型wMRs的平坦特性,构建系统包括
前进和转动的理想速度调度控制器,实现全局跟踪与镇定统一控制,且对转动输入干
扰具有不灵敏性。文献[7]研究了对李群(Lie group)运算具有左不变的无漂移机器人系
统的跟踪与镇定统一控制,利用群运算和TF方法获得线性的,且输入输出数目一致的
全驱动系统,对新系统通过静态状态反馈即可得到全局指数收敛的控制器,这种方法
可以实现跟踪和镇定的双重控制。文献[8]针对固定摄像机坐标系下的机器人系统设计
了自适应动态反馈力矩控制器,在具有未知的摄像头参数情形下可以使得轨迹跟踪误
差渐近趋于零。
但上述文献没有考虑输入饱和的情况,在实际情况下,机器人的速度,加速度,
还有电机的输出力矩(即本体动力学模型的力矩控制器)都是有限制的。文献[9】针
对wMRs的运动学模型,在速度输入饱和约束下设计了一种光滑时变的控制器使得
wM&的轨迹跟踪误差渐近趋于零。文献[10】考虑了速度的菱形输入饱和限制,利用
时变反馈控制器实现轨迹的渐近跟踪。文献[1】]针对wMRs研究了在输入受限情况下
的实际镇定问题,设计了半全局实际镇定控制器。文献[12】针对一类具有外部扰动的
wMRs系统设计了饱和力矩控制器,但未考虑系统不确定性和参数摄动等情况。文献
『l 31针对一类非完整轮式移动机器人设计了一种连续饱和力矩控制器,保证实际速度

能够在有限时间内跟踪上虚拟速度,最终可以使得轨迹跟踪误差渐近趋于零。文献[1 4]
基于[13]不仅针对动力学模型设计了连续饱和力矩控制器,还对运动学模型设计了连

万方数据 3
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续时变饱和虚拟速度控制器,还考虑了运动学模型中的有界(己知)不确定参数,但未
考虑系统的非线性耦合项,外部扰动,以及动力学模型的不确定性等等。文献『15]考
虑了WMRs,设计一种力矩饱和自适应跟踪与镇定统一控制器,对系统不确定参数和
未知扰动的上界进行估计,通过投影算子对自适应估计的范围进行限制,以满足控制
器的饱和约束要求。文献[16】针对机器人动力学模型不仅考虑了力矩饱和,还考虑了
速度与加速度的饱和限制。首先设计了跟踪与镇定统一的控制器,可以保证轨迹跟踪
误差渐近趋于零,而在点镇定时可以实现所有状态的局部指数镇定。
在实际情况下,侧滑和打滑是不可避免的,例如下雨天地面比较湿滑,机器人高
速运动产生较大离心力,轮胎变形等都会导致侧滑与打滑干扰的产生。文献[17]实
现了路径跟随控制。首先将该模型转换为链式模型,然后采用(a peak.to.peak optimal

criterion)峰值到峰值的优化准则和LMI解决轮子打滑带来的影响。文献【18]针对具有
侧滑和打滑的四类wMRs进行建模分析。文献fi 9]通过特定初始条件限制,并借助于
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其他辅助传感器对car.1ike轮式移动机器人的侧滑和打滑进行数
值测量,设计了有效应对侧滑和打滑的非线性轨迹跟踪运动学控制器使得误差是以指
数形式收敛。与文献[19】不同的是文献[20]解决了眦s的路径跟随控制。文献[2l】
针对以参考速度作为输入的具有侧滑和打滑干扰的wMRs系统(打破非完整约束限制),
利用自适应控制方法对系统中不确定参数进行在线估计。为避免估计参数漂移,在自
适应更新律中加入了修正项,最终使得轨迹跟踪到有界范围内。文献[22】针对具有侧
滑和打滑干扰的轮式移动机器人系统设计了一个设计自适应跟踪控制器。考虑了侧滑
和打滑干扰的影响,且该干扰和其一阶导数均有未知的界,同时还考虑力矩控制器具
有输入饱和问题,最终可以使得轨迹跟踪到一个可调的有界范围内。文献[23]将该干
扰转化为动力学模型的干扰,使得运动学的不匹配不确定性变成匹配不确定性,并且
本文献还将参数的不确定,参数的变化,输入扰动以及侧滑和打滑干扰当集总干扰(有
界),然后采用通用扩展观测器对系统的状态和扰动进行在线估计,保证跟踪控制器的
鲁棒性,有效抑制了外界扰动和系统不确定性。文献【24]利用模糊自适应联合方法估
计wMRs的未知侧滑和打滑扰动、以及系统动力学的不确定性,使得系统在较大初始
误差和扰动情况下,对各类轨迹的跟踪误差是全局最终有界的。
在上述的文献中,仅考虑了眦s的运动学和动力学部分,但其最底层还有执行
器动力学模块(即电机的电学模型)。文献[25,26】利用反步法设计wMRs的自适应跟
踪控制器,将系统运动学、动力学和执行器动力学联合起来,对系统参数不确定性采用
带有修正的自适应在线调整算法,利用动态表面设计(Dyn锄ic Sur岛ce Desigll)方法避

免对虚拟控制器的微分计算。文献[26]考虑了系统的速度状态量未知时采用状态观测
器进行速度状态的估计。文献[27]在动力学和执行器动力学模型均具有参数和非参数
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基于运动学的链式系统形式和反步法,设计了时变全局鲁棒跟踪
控制器,并进一步对控制器进行修正,实现对鲁棒部分的自适应估计,避免了鲁棒控制
需要上界己知的限制,实现了闭环系统一致最终有界稳定和指数收敛。基于I/O线性化
模型,对鲁棒控制器采用了不同的修正方法,Shojaei等在文献[281中又给出了另一种
自适应鲁棒控制器。文献[29]针对系统模型中的参数不确定性采用自适应技术在线调
整来处理,而机器人和执行动力学系统的未知动力学模型可以通过模糊逻辑系统来逼

万方数据 4
第一章绪论

近,最后控制器的鲁棒性可以抑制外部扰动以及逼近误差的影响,使得轨迹跟踪达到
一致最终有界。文献[3()]提出了一种分层滑模欠驱动控制方案来解决存在摩擦力,摩
擦力矩和不确定性因素的机器人轨迹跟踪控制问题,第一个滑模面利用非直接跟踪误
差(位姿)来设计,输出可以作为直接参考输入(电机电流):然后第二个滑模面利用直
接跟踪误差(电机电流)来设计,这样可获得实际的输出电流。最终实现系统渐近跟踪
轨迹。文献【3l】不仅考虑了执行器动力学模型,还考虑运动学模型存在侧滑与打滑情
形,将不确定项、侧滑与打滑统称为集总干扰。利用扰动观测器来渐近估计。文献[32]
提出了一种自适应饱和输出反馈控制方法,不仅通过带有修正自适应方法解决参数不
确定问题,而且相比于以往的文献,该文献不需要设计运动学的速度控制器。首先定义
一个二阶的输入输出非完整模型,结合运动学模型定义一个合适的输出量,该方法去
除了一般文献中速度状态的获取以及速度控制器的设计;然后设计一个饱和观测器来
观测上述构造出来的输出量,通过观测到输出量设计一个饱和控制器使得轨迹跟踪误
差满足半全局最终一致有界。前面仅考虑了系统的状态量(位姿,速度,电流)均需通
过传感器准确获取情况下才能够实现的。但实际情况下传感器的延时,传感器受到外
部干扰,传感器故障等都会导致状态获取的不准确。文献[33]针对存在对未知常数测
量时滞的轮式移动机器人运动学模型,构建基于滑模控制的有限时间观测器进行估计,
结合微分平坦技术给出输出反馈跟踪控制器。文献[34】针对非完整WMRs设计了自适
应输出反馈控制器。通过设计高增益观测器实现状态估计,最终轨迹误差通过调节参
数达到任意小。
综上所述,本文针对一类具有不确定参数、外部干扰的移动机器人系统,结合现代
控制方法与主抗扰技术[35—4】设计不同的控制方案,实现该类系统的轨迹跟踪控制。

本文研究wM飚的轨迹跟踪控制问题,主要内容包括:f1)基于wMRs的运动学模
型的轨迹跟踪控制:(2)基于扰动观测器的动力学模型滑模轨迹跟踪控制;(3)具有未知
参数和外部扰动的自适应滑模轨迹跟踪控制;(4)基于扰动观测器的动力学模型的自适
应跟踪控制。论文共分为7章,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章:介绍了WMRs的研究背景及意义:其次,从各个研究方面介绍了非完整
轮式移动机器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最后,概括全文的研究内容和论文的层次结构。
第二章:主要介绍了非完整眦s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的数学模型以及滑模变结构
技术,自适应技术和扰动观测器技术。
第三章:研究基于wM凡的运动学模型的跟踪控制问题。根据运动学模型中的d
(质心到几何中心的距离)是否为零设计控制器。首先对d=0的情况,选取合适的滑
模面与李雅普诺夫函数设计运动学控制器,以保证闭环系统是全局渐近稳定的;进一
步给出有限时间控制器,使得轨迹误差在有限时间内收敛到零。再考虑d≠0的情况,
选取合适的李雅普诺夫函数设计运动学控制器,使得闭环系统全局渐近稳定。
第四章:考虑具有扰动的非完整WMRS的动力学模型的跟踪控制问题。首先针对

万方数据 5
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运动学模型设计一个使得位姿误差渐近稳定的虚拟速度控制器;其次,选取合适的滑
模面与李雅普诺夫函数,设计滑模变结构力矩控制器和非线性扰动观测器使得实际速
度与虚拟速度的误差能够渐近收敛到零,并实现扰动的前馈补偿。
第五章:针对具有不确定参数和外部扰动的WMRs设计了一种自适应滑模控制器。
将滑模变结构和李雅普诺夫函数方法相结合,给出一种快速终端滑模控制器保证移动
机器人运动学误差系统渐近收敛。针对具有不确定参数和外部扰动的移动机器人动力
学模型,对不确定参数和扰动进行在线估计并给出了一种自适应滑模控制器,从而保
证闭环系统的全局渐近稳定。
第六章:基于扰动观测器技术和自适应控制技术,研究了含有不确定参数和外部扰
动m偶s的跟踪问题。针对d≠0的移动机器人运动学模型,给出一种自适应虚拟速
度控制器实现位姿误差的渐近稳定和参数d的在线估计。其次,基于WMRs的动力学
模型设计力矩控制器、参数自适应估计和扰动观测器对集总扰动进行估计实现前馈补
偿,最终实现实际速度和虚拟速度的误差的渐近收敛。最后,通过Matlab仿真验证所
提算法的有效性。
第七章:对全文的主要工作进行总结,并展望进一步需要研究的问题。

万方数据 6
第二章基础知识
弟一早墨巾击刘。以

2.1非完整轮式移动机器人的数学模型

首先,对非完整m系统进行分析与建模。然后,简要地介绍一些现代的控制算
法和扰动观测器方法,为后续章节设计轨迹跟踪控制器提供理论基础。
对系统和约束从力学上分类来看可以分为“完整”和“非完整”【4司。前者是指对系
统位姿的一种约束,而后者是指对运动的一种约束。
图2.1表示非完整m的模型。图中z—o一Ⅳ表示世界静止坐标空间,X一只一y
表示与m结合在一起的连体坐标空间。PD代表几何中心,Pc表示整个系统质心,
d为系统质心只与系统几何中心Po之间的距离。n是机器人车身的长度,r是左右轮
的半径,l,轴方向和左右轮的中心连线平行,方向是从右轮指向左轮。X轴方向是由
质心只指向机器人运动方向。目表示沿系统运动的方向的X轴与z—o一剪中z之间
的夹角。m。代表质量(不包括驱动轮和它的电机转子的质量),仇。是一个驱动轮和它
的电机转子的质量,则机器人的总质量可表示为m=m。+2m。。厶表示机器人(不包
括驱动轮和它的电机转子)绕图2.1中过质心只的垂直于xy平面的垂直轴的转动惯
量,k表示每个轮子及它的电机转子关于轮子直径的转动惯量,五。=2价。(d2+62)表
示每个轮子及它的电机转子关于轮轴的转动惯量,则整个系统总的转动惯量可表示为
I=Ic+I。+2Im。

结合文献[461,定义系统广义位姿为q=㈦可,臼,a,,df)T,其中z和可分别表示世界
坐标系中z方向和可方向的坐标,Q,和af分别表示右轮和左轮的角位移。
根据位移z和可可以得到轮式移动机器人在世界坐标系中的z轴和Ⅳ轴方向的速
度分别为圣和雷。第一个约束条件是PD这个几何中心在沿轮轴y方向上是没有速度的
(即速度为O),故圣sin口一雪cos口+臼d=0。第二个和第三个约束条件是左右轮沿运动方
向X轴运动时是不打滑的,即圣cos口+舀sin9一的=raf和窑cos日+雷sm口+加=?^西。
将上述三个约束条件联合起来,写成矩阵形式如下:

A(g)叠=O (2.1)

其中,Acq,=[三l兰暑 鬟弭
一sin臼

一sin臼
一b



0 l。

万方数据 7
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图2.1两驱动轮非完整轮式移动机器人

2.1.1运动学数学模型

根据运动关系可得:

|| (2.2)
|I
筒一 晦川㈦ 珐㈦南
其中,X和y分别为机器人在连体坐标系中的X和y方向的位移。式(2.2)分别描述
了机器人沿X方向的速度,沿y方向的速度以及角速度和左右轮速度的对应关系。
对式(2.2)整理后,得

黔匿 (2.3)

由图2.1可知,移动机器人在世界坐标系中的速度与连体坐标系中的速度对应关系。
通过推导得到如下关系:

r圣: X cos口一y sin口


J. 2 又cosp一少sin口
、y (2.4)
【占: (西一6=c)南

万方数据 8
第二章基础知识

由式(2.3)和式(2.4)可得:

[;]=[霹;:若苫訇[喜]=麦[:吾吕:荨7 0]阵爿
=磊l:芸孑{呈塞;::孑拳塞;I医].
r a,l
f2.5)
2磊P们刊co蚰6Sin¨dcos臼l吲‘
1 —1 o_

式(2.5)描述了位姿(z,y:臼)和左右轮速度a=(西,&1)T之间的关系。
r(6cos口一矗sin∞ r(6cos臼+d sin口)
r(6sin口+dcos口) r(b sin口+dcos臼)
令s(g)=去 r 一r ,则有
26 0

0 26

寸=S(g)o (2.6)

式(2.6)即为系统的运动学方程。

2.1.2动力学数学模型

早期移动机器人研究大多数基于其运动学模型,实际速度是通过电机的转速提供
的,而转速通过力矩的方式来提供。由于轮式移动机器人受到内部参数摄动、外部扰动
等因素的影响,电机无法提供期望的速度。因此,仅仅考虑其运动学模型是不够的,还
需考虑其动力学模型,以保证能够在实际工程中应用。
从力学角度分析可知,它需要在z,Ⅳ方向上的受到力是平衡的,且在电机轴和垂直
z。Ⅳ平面方向上的力矩也应该平衡。根据这些约束条件,可以得到移动机器人动力学数
学模型。根据机器人的轮子与地接触可得知,左右轮会受到阻力,分别定义为取f和
取,,且转向时会受到一个沿着y轴方向上的力Fy。假设系统的两个轮子的力矩分别为
n和-。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动力学方程:

.口 一

啷 一

一 ∞ ㈨%“灿灿咐 虢北
乳乳弘托“忙

裂篙~‰ 卅_
口伊¨∥= 1

“一渤一汁耶即肌协慨舻旷 = n

将式(2.7)整理成如下矩阵形式:

M(口)百+V(口,圣)=E(q)7-一AT(g)入 (2.8)

万方数据 9
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一
0 mdsin移
"Z 0 0 2仇"面2 cos口
0 m 一仇dcos口 O 0 2"己叫d口2 sin口
其中,M(g) mds访口 一卯odcos口 I O O ,y(叮,圣) 0
O 0 O L 0 0
0 O 0 0 L 0
0 O

0 O
『Fy]
一2恻 一计
E(q)= 0 0

l 0

0 1

对式(2.8)两边同时左乘铲(g),得

sT(g)M(g)百+s丁(g)y(qj 4)=Sr(口)E(口)7.一Sr(g)AT(q)A,
S丁(g)M(g)(雪(g)口+s(g)a)+s?(口)V(q):丁:

s丁(g)M(口)s(q)a+sr(g)M(g)雪(g)血+s丁(g)1旷(q)一丁. (2.9)

搴蛔?都固,得?㈤一o,掣%,一墨0]。
令R=sT(g)M(q)s(g),D=s丁(g)M(g)雪(q),G=驴(口)扩(口)。通过计算,得

R:J仇(云)2(62+d2)一md2(蠡)2+,(磊)2+L m(蠡)2(b2一d2)+md2(戋)2一,(南)2 1
【 m(蠡)2(b2一d2)+md2(磊)2一』(蠡)2 m(磊)2(62+d2)一md2(蠡)2+,(磊)z+厶。l

2睫荔才。磊落攀剁七甜
【 I l’
(蠡)2(m62~,) (蠡)2(mb2+,)+L m12 m11
G㈣
u’1uJ

。=舛m嚣乏rd卅笔卅 (2.11)

G=嚣一隧弘雄:捌 L三阿 磊]&

=去怔差二捌Q. (2.12)

由式(2.11)和式(2.12),可得

e。+G=磊舀[一嚣三rd mr乞写,刁o=+乏占[凳Z二:筹习。
=吖拳节卜[毒雩]& ㈣

万方数据 10
第二章基础知识

由式(2.10)一(2.13)可得如下动力学模型:

Ra+eQ+G一7. (2.14)

根据(2.3)可得,系统的线速度为∥=又=;(a,+ac),角速度为u=百=蠡(西一西)。
将其写成矩阵形式:

『∥] r 『6
=Ba
一【二J 2丽【- (2.15)

其中 , B = 二站

由式 口 " r● 【卜 ¨叫隅
&2

[乏]=三[;!。]匕]=B一1" (2.16)

由式(2.5)和式(2.16),可得移动机器人位姿p=(z,可,口)T,线速度∥和角速度u之
间的对应关系:

矽√葶 ~一曲一~幻』舫 叩州]_1 ㈨帏一旧亿忉


rcos口 —dsin们
dc。s口l,则有

令丁一l sin臼

【 o 1 J
p=丁u (2.18)

由式(2.14)-(2.16),可得:

心=Ba=BR-1(7.一ea—G). (2.19)

令府:后RB—l,三"=一雪c。B一1"+G,,其中百=÷[:二J。将式c2.・9,两边
同时左乘厨,得

MtJ+L”=BT (2.20)

2.2滑模变结构控制

滑模变结构技术在过去的六十年中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第一阶段,主要研究单
输入单输出线性对象的变结构控制。以系统误差和它的导数作为状态变量构成状态空

万方数据
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间,并选取相坐标的组合作为控制量。滑模对系统参数变化的不灵敏性引起了学者的
注意。第二阶段是在20世纪60年代末,学者开始研究多输入多输出系统和非线性系统
的滑模变结构控制。滑模变结构取得了巨大的研究成果,然后由于硬件技术的缺乏,所
以它还停留在理论阶段。到了20世纪80年代,随着科学技术进步,硬件技术的出现,
其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使得该理论的发展进入了新阶段。此外,滑模技术被应用到更多
繁杂的系统,如广义的,非线性大系统,具有时滞的,分布参数的,离散的,非完整系
统等。同时为了解决滑模控制中存在的有害抖动现象,还将模糊控制,遗传算法,神经
网络控制,自适应控制等现代控制技术应用到滑模变结构技术中[47】。
滑模控制在各行各业均有着广泛的应用。而帆s的数学模型属于一般的非线性
模型,存在内部耦合项、非线性项以及外部扰动。文献[48】基于滑模技术,针对机械
手给出一种跟踪控制器。文献【49]也采用该方法针对PVOLT飞机的给出了一套控制方
案。近些年,结合自适应,神经网络等现代控制方法对飞行器运动系统的变结构控制也
越来越受到学者的重视。综上所述,滑模变结构控制一般可应用于具有严重的非线性
项、存在参数变化、外部扰动以及未建模动态的对象【文”。
下面我们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设非线性控制系统如下:

圣=t厂(t,zju) (2.21)

其中,z∈Rn代表系统的状态变量,u∈R表示系统的控制量,£为时间。

对于系统(2.21)存在滑模面s(z,£)=o【47]。控制器u=乱(z,t)按照下述逻辑在
s(z,t)=o上切换。

U Z £ S Z > O
U ,L Z £ 、、, = (2.22)

£ 、I,、 , ££ 、t,、l/ < 0
,● ,、【 U
,J\,J\
Z S , L, L Z

其中,u+(z,≠),“一(z,£)以及s(z,£)都是光滑连续函数,s(z,£)称为切换函数。

图2.2滑模面的三种点

如图2.2是一个滑模面和运动点的图,可以分为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如图2.2中A点,当系统经过一段时间到达滑模面,它并不会驻留在
s=0,它会继续越过滑模面,这一类型的点表示常点。
第二种情况如图2.2中B点,当系统经过一段时间到达滑模面,它会向两侧运动从
而远离该点,这一类型的点表示起点。
第三种情况如图2.2中c点,当系统经过一段时问到达滑模面,并驻留于滑模面上,
这一类型的点表示止点。

万方数据 12
第二章基础知识

针对系统(2.21),我们现在需要确定一个s(z,t),设计控制器u(z,£)满足以下几个
条件:
(1)设计的控制器使得滑动模态存在,即止点图,始终对运动点有吸引力

li9 j(z)≤0,lim§(z)≥0
、’ (2.23)
s—÷0+ s—}0一

(2)从滑模面s(z:t)=O之外运动的点要想能够在一定的时间内运动到滑模面,它
须满足
1. .

y(s)=妄s2,y(s)s

o (2.24)

不仅如此,s(z)还要经过原点且可微。
(3)保证控制过程中的稳定性和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
滑模控制中存在频繁的切换,这会导致切换过渡而不精确,使得系统产生剧烈振
动,这在工程应用中是一个重要隐患。另外,系统中的时间滞后,扰动,未建模动态等
因素也可能使得系统产生不稳定的现象。为了解决这一类系统中的抖振问题,高先生
在文献[5l,52]中对抖动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的介绍,他给出结合现代先进控制算法,如
神经网络,模糊等的滑模控制。文献[53]提出了一种边界层内的正则方法来克服抖振
缺陷。因而在实际工程中抖振问题仍需更多的实验研究。
滑模控制经常被用于早期的系统控制当中,可以保证系统满足渐近收敛。但是与此
相比较,非线性项被成功引进终端滑模控制中,在有限时问内系统就可以到达指定目
标或者跟踪到某个期望的运动路线。终端滑模具有如下好处:快速响应、有限时间收
敛、稳态性能好等特点都是传统的滑模所无法比拟的。近几年很多学者将精力和时间
投放于深入研究终端滑模技术上,并给出了相应的理论。这些研究大力地推动滑模技
术的发展与优化。

2.3自适应控制技术

1958年,基于梯度法帆itaker针对飞机系统给出了一个自适应控制方案。这是第
一个对自适应控制诞生的产生重要影响的研究。所谓自适应控制是指控制系统可以在
线自动调整控制参数,使系统在参数变化,外部干扰以及外界环境变化等影响下,依然
可以保证整个系统可以按照期望的性能指标运行。与此同时系统本身可能还会受到外
部环境变化,外部干扰和自身参数变化的影响。对于这些不确定性系统的控制是该控
制方法的重要特质剐。
与传统的PID,最优控制等相比较,它不仅可以控制参数可以准确获取的系统,还
可以控制参数不能准确获取的系统。它还可以抑制环境变化,系统自身参数变化,扰动
的影响。该控制可以实时检测系统参数变化或者运行指标,从而来改变控制参数,保证
系统工作在最佳状态或者接近最佳的工作状态【55]。
通常将该系统分为两种:第一种叫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系统,它主要基于波波夫超
稳定和李雅普诺夫稳定定理以及正实性概念的基础之上。第二种叫自适应调节器系统,
它主要基于辨识理论和概率控制理论基础之上。

万方数据 13
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模型参考自适应系统
图2.3是其结构框图。由图可知该系统就是在最基础的反馈系统上添加了参考模型
和白适应控制调节器模块。可。(t)表示系统的期望输出。由于初始阶段被控对象的初始
参数未知,因而控制器不能够很好的作用于系统,此时期望输出‰(t)和系统实际输出
可,(£)之间会有一个较大的误差e。(t)。将自适应控制误差e。(t)引入调节器中,经过自
适应算法运算以后可以改变控制器参数,产生的新的控制器u㈤作用于被控对象。从
而使得自适应控制误差渐近收敛到零,即e。(t)=‰(t)一%(t)=0。

参考模型

反馈拄制器

自遁疲控制器调节器

图2-3参考模型自适应控制系统框图

(2)自校正系统
图2.4是自适应调节器系统框图。它的主要思想是先假定未知系统的参数是己知的,
然后选择一个目标函数,确定最优控制律。根据控制输入和系统输出通过辨识机构辨
识系统的参数,将此参数作为实际参数修改控制参数,调节未知系统,如此循环直到被
控系统的性能达到最佳状态。

图2.4自适应调节器系统框图

这两种自适应控制系统的共同点就是它们的控制器参数都会随着被控对象特性的变
化而不断进行调整,使得系统具备了一定的自调整能力,然而它们的调节方法是不一
样的。
目前白适应控制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比如:航空航天方面,机器人操
作,工业过程等。随着人们对控制系统要求的提高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自适应技术的应
用前景将会越来越广阔。

万方数据 14
第二章基础知识

2.4基于扰动观测器控制

基于扰动观测器控制∞istuI.bance Observer BaSed Conn_01,DOBC)在20世纪80年代


重新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扰动观测器最初由K.()^哦s舷教授和他的同事在文献
[56]中提出。基于扰动观测器控制主要被应用于机电一体化和运动控制中,如机器人手
臂控制,高速驱动直接定位表,永磁同步电机,硬盘驱动器等。
基于扰动观测器控制包括线性和非线性扰动观测器。在实际工业控制系统中,非线
性和外部扰动的存在总是影响着系统的性能。通常可以将其视为整体扰动,这种扰动
可通过线性扰动观测器来估计。文献[57]详细阐述了有关扰动观测器设计及应用。
DOBC是一种前馈控制,也称为主动抗干扰控制,它通过在线估计扰动来实时前馈
补偿。这相比于一些基于反馈抑制干扰的被动抗扰动技术有很多优势。另外,它对未
建模动态可有效地观测其状态。下面将具体介绍一下基于扰动观测器控制,其框架如
图2.5所示。

图2.5基于扰动观测器控制框图

这种复合控制器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反馈控制器,第二部分是基于扰动
观测器的前馈控制器。反馈控制器主要应用于被控系统的动态模型的跟踪和镇定问题。
被控系统中的扰动和不确定性项由扰动观测器估计,然后通过前馈控制器来补偿。此
外,在设计方面反馈控制器和基于扰动观测器的前馈控制器还满足分离设计原则。即
跟踪控制的性能和抗干扰性能可以分别通过调节反馈控制器参数和前馈控制器参数来
实现。
基于扰动观测器控制方法的优点可以总结归纳为以下两点:第一点是快速处理扰
动,与基于反馈控制的被动抑制干扰方法相比较,DOBC在处理扰动方面可以在线实
时估计扰动,具有很快的响应速度。因为DOBC包括一个前馈控制器直接对系统以前
馈的方式进行扰动补偿。第二点是分离设计原则,首先,针对无外部扰动无不确定性的
系统进行反馈控制器设计。其次,针对具有扰动和不确定性的系统设计一个基于扰动
观测器的前馈控制器,对集总扰动(外部扰动和不确定性构成)实现在线估计并通过前
馈控制器对系统进行补偿。这不仅降低了反馈控制器的负担,还提升了整个系统性能,
而且在调节系统性能方面也更方便,反馈控制器和基于扰动观测器的前馈控制器能各
司其职。

万方数据 15
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5稳定性相关理论

现有下面系统:

圣=,(z),£≥o (2.25)

其中,z∈形,,(z)是一个连续的函数,它对任意t≥0,有,(o)=o,即原点z—o
是(2.25)的唯一平衡点。

定理2.5.1(全局渐近稳定性判别定理)对系统(2.25),若存在一个具有连续一阶导数的
标量函数V(z),y(0)=0,且对状态空间R”中的所有非零状态点满足如下条件:
(1)y(z)正定;
(2)杪(z)负定;
(3)当忪(t)||斗。。时,有V(z)-÷。。;则系统(2.25)的平衡状态z=o是全局渐近
稳定的。

2.6小结

本章主要阐述了wM心中的运动学模型、动力学模型以及现代自动控制技术,包
括滑模变结构技术,自适应技术,以及基于扰动观测器控制技术等。为下文详细方案的
设计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万方数据 16
第三章基于机器人运动学模型的轨迹跟踪控制

3.1引言

在过去的几十年当中轮式移动机器人得到了大量学者的关注,尤其是其轨迹追踪与
镇定控制问题。对于轮式移动机器人的研究,学者多数是从运动学模型和动力学模型着
手。而动力学模型又是建立在运动学模型基础之上,因而在早期的研究当中,学者多是
研究运动学模型[58_62]。文献[59]设计了一个非光滑反馈控制器实现轮式移动机器人
的镇定控制。文献[61】基于滑模变结构技术设计了控制器实现轮式移动机器人的镇定
控制问题。文献[62】解决了一类非完整动态模型的镇定问题,而轮式移动机器人的运
动学模型可以转换成该类模型,因而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然而与镇定问题相比较而
言,轨迹追踪问题更具有实际意义。文献[58】研究了基于运动学模型的轨迹跟踪控制
问题。文献[60]基于反步技术设计了一个时变反馈控制器解决了轮式移动机器人的轨
迹跟踪控制问题。文献【63,64]将运动学模型转换成链式模型实现轨迹跟踪控制。文献
[65]设计了有限时间跟踪控制器解决了基于轮式移动机器人运动学模型的有限时间跟踪
问题。文献【66]基于终端滑模技术实现运动学模型的有限时间轨迹跟踪控制。文献[67]
基于运动学模型设计了既实现镇定又可以进行轨迹跟踪控制的控制器。文献[68】在摄
像头坐标系下采用自适应技术实现基于具有未知视觉参数的运动学模型的轨迹跟踪问
题。文献[69】针对具有大侧滑角的运动学模型设计了一个速度控制器。文献『70】针对
运动学模型设计了线性滑模控制器,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的轮式移动机器人中。
本章将针对轮式移动机器人运动学模型的轨迹跟踪控制问题,结合李雅普诺夫函
数方法设计了三个不同的轨迹跟踪控制器,分别是基于快速终端滑模的轨迹跟踪控制,
有限时间轨迹跟踪控制器和全局渐近稳定的轨迹跟踪控制器。最后进行MATLAB数值
仿真验证,给出仿真结果。

3.2问题描述

针对第二章中分析的运动学模型如下式表示:

p=丁口. (3.1)

舯眯孑 d

㈣刚。
,p=(z,可:日)T,u=(∥,u)T。z和可是轮式移动机器人在

世界坐标系的坐标;口是轮式移动机器人运动方向与世界坐标系X方向的夹角;∥和u

万方数据 17
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分别是机器人的线速度和角速度;d为机器人的质心与几何中心的距离。此时轮式移动
机器人所受的非完整约束为:

{西=坼sin易+山,cos∞ (3.3)

【百,:∽,
其中,珥,玑和啡为期望位姿,坼和u,为控制器的期望输入。定义轨迹跟踪误差为:

e=[荔]=[二覃三:罨暑朝匿三雾]. c3.4,

{舀。=一z。u+L,r sin目。+du,cos口。一矗u, (3.5)

【以=u,一u.

针对质心与几何中心的距离d=0和d≠0这两种情况分别进行控制器的设计。

3.3基于运动学模型的控制器设计

3.3.1质心与几何中心重合

由式(3.5),得轮式移动机器人轨迹误差模型:
II c 口 一

= 坼;宝两 ne口 ∽ (3.6)

删飞一¨¨m

,● ,、● L .%,%.以

对于轮式移动机器人的轨迹跟踪问题,我们设计的目标是实际的轨迹z,可,口能够跟
踪上期望轨迹z,:蜘,易。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实际轨迹跟踪收敛至期望轨迹也就是误差
(3.6)最终趋于零。利用快速终端滑模设计线速度∥与角速度u控制实现运动学的轨迹
跟踪控制。

假设3.3.1假设线速度与角速度期望控制器输入蚱和u,以及其导数均是有界的。

选取一个虚拟反馈量:

口。=目。+arctan(坼可。). (3.7)

万方数据 18
第三章基于机器人运动学模型的轨迹跟踪控制

由式(3.7)可知,当瓦,口。趋于零,则可。也将趋于零。选取两个滑模面:

0 鲥 h 乱 舶
(3.8)
,● ,、●L 吼 = m 筘 汁 p% 哥,亚够

其中,s1=z。,s2=瓦,%和玩@=1,2)满足口i>O,6。>o,p。和吼@=1,2)均为正
奇数且满足吼<鼽<2吼。根据式(3.8)中的两个滑模面s1和s2可以设计出线速度和角
速度控制器。由式(3.8)可得:

u=u,+口。s2+6。s笋+堡错
∥=yeu+%cos吼+01sl+61s;1,
(3.9)

定理3.3.1在假设3-3.1下,基于控制器(3.9),移动机器人轨迹跟踪误差系统(3.6)将最
终收敛到零,而滑模面(3.8)在有限时间内收敛到零。

证明.取李雅普诺夫函数:

K:去s; (3.10)

对Ⅵ求导,得

访:_nlsi一61s"≤一2皆6。K皆. (3.11)

k=志・n半
由此可以得出s1=z。在有限时间

内到达零。
同理,为s2选取李雅普诺夫函数%:

%:三《 么
(3.12)

对K求导,可得

吃一咄s!一6。s撑s一2尝6。K警. (3.13)

由此可以得出s2=瓦在有限时间

内到达零。此时已经证明了z。和瓦至少可以在有限时间(≠。,+£。。)内收敛到零,结合式
(3.7)可以得知以+arctaIl(坼乳)在有限时间(t。。+t。:)内收敛到零,即1imt_÷q协。(口。+
arctall(%吼))=o。根据以上的推导分析得知z。在有限时间£。,内可以收敛到零,因而
当t≥以,时,乳=一z。u+坼sin口。可以退化为雪。=蚱sill口。。

万方数据 19
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取李雅普诺夫函数:

,,
1 9

P3 2石虻 (3.14)

对式(3.14)求导,可得:

K=一坼可。sin(arctall(坼玑)) (3.15)

当蜘玑∈(一。。,o)时,可得arctan(坼玑)∈(一三,o),有sin(arctaIl(坼玑)∈(一j,o))<
o,则优<o。当坼玑∈(o,。。)时,可得arctan(%玑)∈(o,j),有sin(arctan(脚可。)∈
(o,三))>o,则优<o。当蜘玑=o时,有吃一o。综上可知,玩≤0。根据定理2.5.1可
得,li眦-+。。可。一o。当瓦和可。收敛于零时,臼。也会收敛到零。由此可得:

{攀h一≈瓦):~
l limt。。。(y。:9。)丁=o
”…7
(3.16)

在控制器(3.9)作用下,轨迹跟踪误差(3.6)中的z。可在有限时间内收敛到零,拶。和臼。
可以渐近收敛到零。I
文献瞄5】针对误差模型(3.6)设计一种有限时间控制器,本章对控制器做了如下改
进:

= q 印
∥ 坼 卜 一 g 地 + 乜鳓 Z

(3.17)
,● ,(●【 U || 蚺 + 薹;碘 + 幻们 嶝咿
其中,01,61,h和七2均是正数,p1和q1为正奇数,且满足q1<pl<291。0<clj c2<

1且满足c2=2c1/(1+c1),si9。z=s9n(z)…“,&>o,s夕n(・)是符号函数。

引理3.3.1在控制器(3.17)作用下,误差系统(3.6)将在有限时间内收敛到零,其具体证
明详见[6引。

3.3.2质心与几何中心不重合

针对误差模型(3.5),设计如下速度控制器:

Ⅳ = C

(3.18)
,●●-(1●●\
o = h坼 %+ 十旧 以一 卜d n ∞良 哟¨ H+ 协如 ∞洒 S口 以。
其中,庇1和忌2均为正实数。

定理3.3.2在控制器(3.18)作用下,误差系统(3.5)将渐近收敛到零。

证明.取李雅普诺夫函数:

y一圭(z。+d(1一c。s口。))2+圭(玑一dsin口。)2+(1一c。s臼。). (3.19)

万方数据 20
第三章基于机器人运动学模型的轨迹跟踪控制

显然,y≥0,且当y=0时,有

f ze+d(1一cos口e)=o,
{可。一d sin口。=o,

【1一cos口。=o.

由此可得,该误差模型的平衡点为(%,地以)一(o,o,o)。
对式(3.19)求导,得:

矿=(z。+d(1一cos以))(圣。+dsin以良)+(可。一dsin以)(多。一dcos以以)+sin以以
=(z。+d(1一cos以))(可。u+蚱cos口。一巩晦sin口。一Ⅳ+d sin口(坼一u))
+(可e—d sin 6}e)(一z。叫+蚱sm以+山,cos口。一山一dcos口。(u,一u))
+sin臼。(u,一u)

一(z。+d(1一cos口。))(吩cos以一∥)+((玑一dsin目。)坼+(u,一“))sin口。. (3.20)

将控制器(3.1 8)代入(3.20),得:

y=(%+d(1一cos口e))(坼cos口。一惫1(ze+d(1一cos疗e))一蜘cos口e)
+((可。一d sin以)蚱+(u,一u,一(可。一dsin口。)Lo一南2 sin秽。))sin吼
=一七1(z。+d(1一cos臼。))‘一七2 sin2口。. (3.21)

因忌1>0,七2>0,故y S 0。当V=0时,有z。+d(1一cos以)一0,sin以=0。
则有limt-÷o。吼=O以及limt_÷oo%=0。据此,可得u,一u=以=0,由于u=
u,+(玑一d sm以)坼+七2 sin以,故1imt_÷oc剪。=O。综述所述,当t_÷。。时,轨迹跟踪
误差(z。,可。,以)将收敛到零。_

3.4数值仿真

3.4.1质心与几何中心重合

仿真一(基于快速终端滑模轨迹跟踪控制):根据轨迹跟踪误差模型(3.6),速度控制
器(3.9)搭建移动机器人的轨迹跟踪仿真。
参数选取如下:n1=n2—2.8,61=62:1.9,p1=p2=7,91=口2=5,

%:1m/s,u,:{:’75
¨=lm/s,

ur=≮
Zd/s’至?j?j 17s。机器人的初始位姿为(zm口):
I o?^口d/s.
L名瞢八削例强日1卫蛰刀(z.2,.∥l=
。~…一……………”…
ift>17s
。 :I=j

(o,一o.5,号),期望初始位姿为(%,珈,啡)=(o:o,吾)。
仿真结果如图3.1.3.3所示。移动机器人的轨迹跟踪误差曲线如图3.1所示,由图可
知,z。和虚拟变量吼均在有限时间内收敛到零,收敛时间分别为t。,和£。。。此外,从
图中还可以看出珑和臼。均在瓦之后收敛到零,且它们在同一时间收敛到零,这与式
(3.7)分析相一致。
线速度与角速度控制器曲线如图3.2所示,由图可知,线速度和角速度最终均可以
平滑地收敛到期望的线速度和角速度。圆.直线轨迹跟踪曲线如图3.3所示,在t=17s

万方数据 21
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时,机器人的角速度变为零,机器人平滑地从圆轨迹过渡到直线轨迹。

卜、一

图3.1圆.直线轨迹的跟踪误差 图3.2线速度与角速度控制器

图3.3圆.直线轨迹跟踪曲线

仿真二(有限时间轨迹跟踪控制):根据轨迹跟踪误差模型(3.6)以及控制器(3.17)搭
建移动机器人轨迹跟踪控制仿真。
参数选择如下:。1=0.8,b1=1.2,p1=9,91=7,尼1=5,忌2=2,e1=O.6,

cz一,%一一一僻秽酱≯,机器人的初始位姿为
(z,y,9)=(一1.5,一2.5,1),期望位姿为(z,,玑,6Ir)=(o,o,o)。仿真结果如图3.4.3.6所示。

万方数据
第三章基于机器人运动学模型的轨迹跟踪控制

移动机器人的轨迹跟踪误差曲线如图3.4所示,由图可知,位姿误差状态z。,可。,臼。
均在有限时间内收敛到零。且误差口。在%和可。之前收敛到零,而z。和y。同时收敛到
零。与快速终端滑模轨迹跟踪控制器相比,该有限时间控制器可以使得轨迹跟踪误差
在有限时间内收敛到零。
线速度与角速度控制器曲线如图3.5所示,由于在线速度控制器中引入符号函数,
实际线速度曲线在初始阶段振荡比较厉害。与图3.2相比,虽然初始阶段振荡较严重,
但是最终的收敛性能明显好于基于快速终端滑模设计的控制方案。圆.直线轨迹跟踪曲
线如图3.6所示,在£=17s时,机器人的角速度变为零,机器人平滑地从圆轨迹过渡到
直线轨迹。

图3.4有限时间轨迹跟踪误差 图3.5有限时间线速度与角速度控制器

图3.6有限时间圆.直线轨迹跟踪曲线

万方数据 23
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4.2质心与几何中心不重合

根据轨迹跟踪误差模型(3.5),线速度与角速度控制器(3.21)搭建移动机器人的轨迹
跟踪控制仿真。
参数选取如下:%1=l,惫2=2,质心与几何中心距离为d=0.25;机器人期
望的线速度为坼=、/1+sin2t,期望的角速度为u,=罴。机器人初始位姿为
(z,可,口)=(4,1,三),机器人的期望位姿为(%,玑,醵)=(o,o,三)。
仿真结果如图3.7.3.9所示。移动机器人轨迹跟踪误差曲线如图3.7所示,由图可知,
位姿误差可以在10s内平滑地收敛到零。实际线/角速度与期望线/角速度的曲线如
图3.8所示,初始位姿以及初始速度值的不同,导致移动机器人初始的运动阶段有波动,
但移动机器人的实际速度在5s左右能跟踪上期望速度。移动机器人的余弦轨迹跟踪曲
线如图3.9所示,机器人在跟踪上期望轨迹后便平稳地运动,不再脱离期望轨迹。

图3.7 d≠0的轨迹跟踪误差 图3.8 d≠0的线速度与角速度控制器

图3.9 d≠0的余弦轨迹跟踪曲线

万方数据 24
第三章基于机器人运动学模型的轨迹跟踪控制

3.5小结

本章针对轮式移动机器人运动学模型进行轨迹跟踪控制器设计,实现移动机器人轨
迹跟踪控制。根据质心与几何中心的距离d是否为零分两种情况进行了讨论。当质心
与几何中心距离d为零时,基于快速终端滑模技术设计了轨迹跟踪控制器。在文献[65】
基础上稍做改进设计了种有限时间轨迹跟踪控制器,使得位姿误差能够在有限时间内
收敛到零。当质心与几何中心距离d不为零时,给出一种轨迹跟踪控制器实现轮式移动
机器人的轨迹渐近跟踪控制。最终,基于Matlab搭建仿真实验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万方数据
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万方数据 26
第四章具有扰动的移动机器人滑模轨迹跟踪控制

4.1引言

实际机器人的速度是依靠电机来提供的。当考虑运动学系统时相当于约定了运动学
系统可得到任意期望的速度,这在现实情况下是无法实现的。因实际系统不可避免地
存在不确定性以及外部扰动,这主要体现在轮式移动机器人动力学模型上。
文献[30]提出了一种分层滑模欠驱动控制方案来解决存在摩擦力,摩擦力矩和不确
定性因素的机器人轨迹跟踪控制问题。第一个滑模面利用非直接跟踪误差(位姿)来设
计,输出可以作为直接参考输入(电机电流);第二个滑模面利用直接跟踪误差来设计,
这样可以获得实际的输出电流。摩擦力矩和摩擦力是部分未知,建立了一个标称模型和
不确定模型之和。整个系统也按照这种标称模型和不确定模型进行建模,最终这种分
层滑模欠驱动控制器可使得系统渐近跟踪参考轨迹。文献[7】】为研究轮式移动机器人
动力学模型控制做出了较大贡献,采用自适应技术设计了一种轨迹跟踪控制方案实现
轨迹跟踪控制。文献[72]针对非完整轮式移动机器人的动力学模型设计了一种可以克
服不确定项和外部扰动的自适应轨迹跟踪控制器。文献[73】基于动力学模型为轮式移
动机器人的轨迹跟踪控制设计了自适应模糊控制器。文献[7辱】给出一种自适应滑模轨
迹跟踪控制器实现机器人的轨迹跟踪控制。文献[75]基于链式模型给出了一种自适应
轨迹跟踪控制方案,实现轮式移动机器人的轨迹跟踪控制。文献[76]基于反步法设计
了轨迹跟踪控制器,并实现圆轨迹和方形轨迹的跟踪。文献[77]针对一类具有己知扰
动频率的系统设计了一种通用的非线性扰动观测器。文献[78】针对机器人手臂系统设
计了一款非线性扰动观测器。文献[77,7S]都是采用扰动观测器对扰动进行前馈补偿,
这相对于反馈抑制方案属于一种主动抗扰方案。该方案的优势在于不会出现滞后现象,
并降低了反馈控制器的负担。文献【79]通过扰动观测器对动力学模型中的集总扰动进
行估计然后对系统实现前馈补偿从而降低了控制器的负担,易于在工程应用中实现。
本章将以轮式移动机器人动力学模型为对象,提出一种基于扰动观测器的滑模变结
构轨迹跟踪控制方案。该控制方案的反馈控制器和扰动观测器可以分离设计,扰动观
测器的前馈补偿也间接地降低了控制器的负担。

4.2问题描述

针对具有扰动的移动机器人动力学模型给出一种轨迹跟踪控制方案。该方案包括运
动学虚拟控制器,动力学力矩控制器,扰动观测器。通过运动学虚拟速度控制器实现轨

万方数据 27
东南大学坝士学位论又
—————————————————————————一————————————————————————————————————————————————————————一

迹跟踪误差的渐近收敛;然后,给出动力学力矩控制器和扰动观测器,在线估计扰动给
予系统前馈补偿,并保证实际速度与虚拟速度的误差渐近收敛到零。

f圣=L/cos9
{雷=扩sin口 (4・1)

【毋:u
其中,z,!,和臼为移动机器人的位姿状态,∥和u分别代表移动机器人的线速度和角

f圣r—L,r coser
{协=%sin% (4.2)

【百,:u,
其中,%,蜘和六是移动机器人的期望位姿,蚱和u,分别表示移动机器人的期望线速

e@,=[蒌]=[二摹三;鼍:訇[襄;雪].
由式(4.3)得到移动机器人的轨迹误差模型:
c43,

{纨=一z。u+%sin口。, (4・4)

【舀。=u,一u.
由于实际的移动机器人系统中存在外部扰动,结合文献[711和第二章的动力学模型

麓二纛照磊i段恐姜I纛篡’点随:芋主粪垦的曼=
r是轮式移动机器人的轮子半径,b是几何中心到左右轮中心的距离。而R和岛表示

4.3基于扰动观测器的滑模变结构控制

基于扰动观测器的滑模变结构轨迹跟踪控制方案如图4.1所示。轮式移动机器人的

实际位姿(z,拶,口)与期望位姿(珥,弘,巩)构成误差作为运动学控制器的输入。给定虚拟

万方数据 28
第四章 具有扰动的移动机器人滑模轨迹跟踪控制

速度控制器,该控制器的虚拟速度(屹:u。)与机器人的实际速度(u u)构成另一个误差
作为动力学控制器的输入构成一个动力学力矩控制器。扰动观测器对外部扰动进行估
计并进行前馈补偿,以降低控制器的负担。下面将分别设计运动学控制器,动力学控制
器和扰动观测器来实现轮式移动机器人的轨迹跟踪控制。

图4.1移动机器人轨迹跟踪控制框图

4.3.1运动学控制器设计

基于运动学的误差模型(4.4),给出一种运动学虚拟速度控制器:

= ∞蚰

,● ,、【 %% = %∽ + % 一时 阮乜 以
(4.6)

其中,忌1和南2是正实数,坼和u,分别表示移动机器人的期望线/角速度,%和u。分别
是虚拟线/角速度控制器。

定理4.3.1在运动学控制器(4.6)作用下,误差系统(4.4)将渐近收敛到零。

证明.取李雅普诺夫函数:

V一去(z:+旌)+(1一c。s㈦ (4.7)

据式(4.7)可知,y≥0,当y=0时,有z。一O,∥。=O,以一0。
对V求导,得

扩=z。圣。+玑雪。+占。sin口。
一z。(可。叫+蜘cos扫。一∥)+玑(一z。u+蜘sin以)+sin伊。(u,一u)
=一七1z!+可。坼sin口。+sin以(一蜘可。一岛2 sin以)
=一忌lzi一南2 sin2以墨o (4.8)

根据定理2.5.1,运动学误差系统(4.4)在虚拟速度控制器(4.6)的作用下可以渐近收
敛到零。I

万方数据 29
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3.2动力学控制器设计

针对轮式移动机器人动力学模型(4.5),选取如F滑模面:

滢耋:三磊篡 @9,

其中,s1和s2均表示滑模面,c1和c2是滑模系数且均为正实数,£为时间变量。
痧=%一∥表示移动机器人虚拟线速度与实际线速度的误差,白=u。一u为移动机器人
虚拟角速度与实际角速度的误差。
将动力学模型(4.5)展开,有

≮二裟京拦乏I m∞
进一步化简式(4.10),得

∽铒,;(711+亿)一九一璺2 o
V…’
(4.11)
l,亩+;(n一丁2)一九一扇=o
其中,九=m玩+m“∽。一面),厶=,o。+mu(%一痧)为系统内部扰动,扁和扇表示
外部扰动。
根据式(4.1 1),给出动力学力矩控制器:

惟獬僦篡:)+莘耋二黝蒋{瓮二豁
【他=j(mrcl莎+七3s夕n(s1)一!乒面一七4s夕礼(s2)+r(R一譬))
@㈦
、 。

其中,丁1和吃表示移动机器人左右轮力矩控制器,詹3和%4均为正实数,s9n(・)表示符
号函数。扁和扇分别是晟和暴的估计值,由扰动观测器进行估计。
定理4.3.2在运动学控制器(4.6)和动力学力矩控制器(4.12)作用下,误差系统(4.4)以
及滑模面(4.9)将渐近收敛到零。
证明.针对滑模面s。,取李雅普诺夫函数:

K一去si. (4.13)

对Ⅵ求导,得

奶=s1§1=s1(刍+c1多)

勒(c1莎一嘉(nⅧ+学)
书(一土昀礼(s,)一坐I二生型)
一二鱼l兰!!二!!垒二立二鱼2里


一后sIs,I+Ir(R一.厶一R)IIsl

<盟鱼二鱼二剑二剑!!
一 (4.14)
mr

万方数据 30
第四章 具有扰动的移动机器人滑模轨迹跟踪控制

若Ir(晟一晟一^)I≤南3,则有奶s o。由式(4.9)可得,莎渐近收敛到零。据上
述分析可得,扁可以前馈补偿外部扰动R,而反馈控制器只需要抑制系统的内部扰动
^,这样就可以减小控制器的抖振,改善系统的性能,从而更符合实际情况,易于在工
程中应用。
针对滑模面s:,取李雅普诺夫函数:

% =
1—2
《 @ ●l

对 % 求导 得

础。面一导(n刊+学)
毡(c2面一去(竽面地毗。)+吾忘)+学)
毡(一告蛔酬一半)
:型坠驾导出 2

< 一七a6Is。I+Ir(最一九一F2)JIs2

<崆 尼一丸)l—
Ir
(4.16)

同理可得,若Ir(扇一扇一九)≤庇46,则优≤o。由式(4.9)可得,o可以渐近收
敛到零。
综上所述,线速度误差莎=%一∥和角速度误差白一u。一u在控制器(4.12)的作用
下渐近收敛到零。l

4.3.3扰动观测器设计

给定一类通用模型[77】:

a一.厂(Q)+91(a)u+92(&)6 (4.17)

其中,&∈形表示状态量,"∈R是控制输入,6∈R为扰动,,(a),夕1(&)和夕2(。)分
别是包含a的光滑连续函数。
在设计扰动观测器之前,要外加一个扰动源来模拟已知频率的扰动,假设扰动源
为:

惟纂 ∽㈣

其中,E表示频率矩阵,日为扰动系数矩阵,E∈Rm是状态量。

万方数据 3l
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针对通用模型(4.17)和外加扰动源(4.18)设计如下扰动观测器:

<萎三娄:劣’眈日’2+E≯‘a’一“aH92月_‘a’+,+卯¨’ c4.,9,

其中,2∈Rm为观测器的中间状态量,f是∈的估计值,占为6的估计值。?(&)=掣,
p(d)是需要要设计的非线性函数,通过改变该非线性函数可以改变扰动误差的收敛速
度。
定义扰动估计误差享=∈一∈,则有

喜=;一∈=2+掣a~联
=(E—f(&)92(o)日)名+却(n)+f(92(Q)却(&)+,(血)+91(&)u)
一f(,(Q)+夕1(a)u+92(口)6)一E∈
=(E—f(o)92(血)日)(∈一p(&))+却(Q)+f(Q)92(&)日≯(a)一f(a)夕2(&)J—E∈
=E(∈一∈)一f(Q)9z(&)日(∈一∈)
=(E—f(&)92(Q)Ⅳ)f. (4.20)

由此可知,若(E一?(a)沈(Q)日)所有特征值均具有负实部,则扰动估计误差将渐近
收敛到零。因E,日和92(d)在该对象中均已知,故只需选取合适的f(n)(即合适的非
线性函数p(a)),使得(E—f(&)夕z(Q)日)的特征值均具有负实部即可。

4.4数值仿真

首先,通过比较轮式移动机器人的动力学模型式(4.11)和通用模型式(4.17)可得,

痧与式(4.17)中的状态量Q对应,夕1=赤,乱=n+见,92=去,巧=日。(=)与式(4.17)
中的状态量a相对应,仇=鲁,u=n一乃,夕2=÷,巧=F2。
然后,根据位姿误差模型(4.4),速度误差模型(4.11),运动学控制器(4.6),动力学
力矩控制器(4.11)以及扰动观测器(4.19)搭建轮式移动机器人轨迹跟踪控制仿真。
参数选取如下:6=0.3,r=O.1,rn=4,,=2.5,足1=2,忌2=1,乜=O.4,
1T r n
r 币]
忌4:o.4,c】=c2=10。扰动观测器的增益e=l。 3 3l,E=l。

“I,其中国=1,
卜回uJ
日=l l oI。期望线速度和角速度分别为蚱=2仇/s,u,=1r口d/s。机器人初始位姿
为(z,≥,口)。=(3,1,署),机器人期望轨迹的初始位姿为(z,:弘,六)=(o,o,詈),外部扰动
晟=扇=2(cost+sint)。
仿真结果如图4.2.4.6所示。轮式移动机器人轨迹跟踪误差曲线如图4.2所示,在短时
间即可平滑地渐近收敛到零。实际线/角速度与期望的线/角速度对比曲线如图4.3所示,
在t:5s时,实际线/角速度跟踪上期望线/角速度。圆轨迹跟踪曲线如图4.4所示,移动
机器人在短时间内平滑地跟踪到期望轨迹,且不再脱离轨迹。

万方数据 32
第四章具有扰动的移动机器人滑模轨迹跟踪控制

左右轮力矩控制器的力矩输出曲线如图4.5所示,据图可知,该力矩控制器产生了
抖振现象,但其抖动幅度较小且频率低,这对于工程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现代控
制领域中采用滑模变结构控制方法时,控制系统不可避免会产生抖振现象。在本章中
采用了前馈的扰动观测器进行扰动补偿,降低反馈控制器负担,从而降低抖振的幅值。
扰动观测器的估计值如图4.6所示,由图可知,扰动观测器的估计值在1s时即可快速平
滑地跟踪到真实值。(附注:在进行仿真实验时,通过调整参数f可以改变扰动估计误
差的快速性。改变扰动的幅值和相位,对于扰动估计性能均没有影响,只有当扰动的频
率改变时才会对其估计产生相应的影响。1

图4.2轨迹跟踪误差 图4.3线速度与角速度

图4.4轨迹跟踪曲线 图4.5左右轮力矩控制器

比较一:图4.7.4.6本章所提控制方案的仿真结果。为了检验扰动观测器在设计方案
中的重要作用,做了如下对比实验:去掉控制方案中的扰动观测器,同时其它控制参数
均保持不变。即由滑模变结构控制器来实现轮式移动机器人的轨迹跟踪控制,其中外
部扰动和内部扰动均由滑模反馈控制器进行抑制。去掉扰动观测器之后的轨迹跟踪误
差曲线如图4.7所示,由仿真结果可知,该情况下的轨迹跟踪误差不再收敛到零,误差
曲线在一个固定的范围内波动,不满足收敛到零的要求。

万方数据 33
东南人学硕士学位论文

图4.6扰动观测值与真实值 图4.7比较一:无扰动观测器的轨迹跟踪误差

比较二:当没有扰动观测器时,增大控制器的增益参数b=2.7和危4=2.7(上述完
整控制方案中的控制器增益均为0.4)。改变后的轨迹跟踪误差曲线如图4,8所示。显然,
在增大增益以后,轨迹跟踪误差效果变好,且能快速渐近收敛到零。增大增益后的动
力学力矩控制器的输出曲线如图4.9所示,由图可知,动力学力矩控制器的输出曲线不
仅抖动幅值很大且抖振频率高。与图4.5相比,该动力学力矩控制器付出了昂贵的代价,
抖振幅值大,频率高。综上所述,虽然该控制方案的轨迹跟踪误差效果较好,但在实际
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大幅度的抖振,甚至导致系统不稳定。
通过两种方案的比较可知,扰动观测器在该控制方案中起到了前馈补偿扰动的作
用,大大地减少了控制器的负担,改善了在滑模变结构控制中出现的抖振现象。将扰动
观测器与滑模变结构技术结合,该控制方案更容易在实际工程中得到应用。

图4.8比较二:无D0改变增益的轨迹跟踪误差 图4.9比较二:无D0改变增益的力矩控制器

万方数据 34
第四章 具有扰动的移动机器人滑模轨迹跟踪控制

4.5小结

本章提出了一种基于前馈扰动观测器的轮式移动机器人的滑模轨迹跟踪控制方法。
首先,基于位姿误差模型设计了一个虚拟线速度和角速度控制器,以保证误差模型渐
近收敛到零;然后,基于速度误差方程分别设计力矩控制器和扰动观测器。通过力矩控
制器可以使得速度误差渐近收敛到零,而扰动观测器的设计可以对外部已知频率的扰
动进行渐近估计并实现前馈补偿,这大大地降低了扰动器的负担,削弱了控制器的抖
振。该控制方案易于在实际工程中应用。最后Matlab仿真验证了所提方案的有效性。

万方数据 35
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万方数据 36
第五章具有未知参数和扰动的机器人自适应滑模轨迹跟踪控制

5.1引言

目前,对于轮式移动机器人的运动控制研究多数是基于理想模型,其并未考虑以下
个问题:一、实际模型中存在线速度与角速度之间的非线性耦合项、轮子与地面产生的
摩擦力矩和外部扰动等。二、实际系统中有些结构参数无法准确获取,如质量、惯量、
轮子半径等,尤其在复杂的工作环境下,系统参数还可能发生变化。这些因素导致实
际系统与理想模型出现较大的差别,基于理想模型设计的控制器往往难以达到所需的
性能指标,甚至会引起系统不稳定。这给轮式移动机器人的运动控制带来更大的挑战。
研究如何有效地处理系统中的外部扰动、未知参数,以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具
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文献[3]针对具有外部扰动的轮式移动机器人的轨迹跟踪问题采用滑模控制方法。
将系统的不确定性转化为确定性部分与不确定性部分之和,然后将不确定部分及外部
扰动当作总的扰动(有界)来处理。为了消除滑模控制引起的抖动问题,在控制器设计
时对滑模面引入了饱和函数。文献[4]将自适应控制和滑模控制相结合对轮式移动机器
人进行轨迹跟踪控制,利用自适应在线估计不确定参数和外部扰动的上界,对速度误差
采用PI型滑模面,最终设计的自适应滑模控制器能够使得系统在具有不确定性因素和
外部扰动的情况下渐近跟踪。文献[5]基于自适应模糊控制方法对滑模控制切换项的控
制参数进行在线估计,避免对系统总体不确定性上界的估计,并削弱了滑模的抖振现
象。为了进一步提高控制性能,利用进化规划(Ev01utionary Programming)方法对运动
学跟踪控制器参数进行实时优化调整。文献[1 5]考虑了两驱动轮式移动机器人,设计
一种力矩饱和自适应轨迹跟踪与镇定统一控制器,对系统不确定参数和未知扰动的上
界进行估计,通过投影算子对自适应估计的范围进行限制,以满足控制器的饱和约束
要求。文献[80,8l】分别针对轮式移动机器人动力学系统设计自适应滑模控制器实现其
轨迹跟踪控制。文献[82]针对轮式移动机器人设计一种自适应滑模跟踪控制方案,通
过自适应技术在线估计滑模增益,以减缓滑模控制中产生的抖振现象,并实现轮式移
动机器人的轨迹跟踪控制。
首先,基于快速终端滑模方法为移动机器人运动学模型设计一个虚拟速度控制器,
使得轨迹跟踪误差渐近收敛到零。然后,基于自适应技术给出一种自适应力矩控制器,
保证移动机器人的实际线/角速度渐近收敛到虚拟的线/角速度。最终,实现移动机器人
的轨迹跟踪控制。

万方数据 37
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2问题描述

针对具有扰动和不确定参数的移动机器人动力学模型给出一种自适应滑模轨迹跟踪
控制方案。该设计方案包括运动学虚拟滑模速度控制器和动力学自适应力矩控制器两
部分。通过运动学虚拟速度控制器实现轨迹误差的渐近跟踪。然后,设计动力学自适
应力矩控制器和自适应律,在线估计未知参数和外部扰动,并提供能够渐近收敛到虚
拟线/角速度的实际线/角速度。与第四章不同点在于本章将处理系统参数(包括质量m,
转动惯量,等)为未知情况下的移动机器入的轨迹跟踪控制问题。

5.3自适应滑模控制器设计

自适应滑模轨迹跟踪控制方案如图5.1所示。轮式移动机器人的实际位姿与期望位
姿构成误差作为滑模运动学控制器的输入,给出虚拟的速度控制器。而该滑模控制器
的虚拟速度与移动机器人的实际速度构成另一个误差作为自适应滑模动力学控制器的
输入。由此形成两个闭环系统。系统中的不确定参数以及外部扰动,均通过自适应技术
进行在线估计,并以反馈的方式对系统进行扰动补偿。下面将分别设计滑模变结构运
动学控制器,自适应滑模动力学力矩控制器和自适应律来实现轮式移动机器人的轨迹
跟踪控制。

图5.1自适应滑模轨迹跟踪控制框图

5.3.1运动学控制器设计

根据运动学误差模型(4.4),选取虚拟反馈量:

以=以+arctan(坼玑) (5.1)

由式(5.1),可得玩,以和仉中的任意两个为零时,则另一个变量也将为零。
选取两个滑模面:

0 ≤r慨乱 舢
(5.2)
,● ,、●L
S = .眈 加 庐 汁
章蓐

万方数据 38
第五章具有未知参数和扰动的机器人自适应滑模轨迹跟踪控制

其中,s1=z。,s2一瓦,nt和良(i=1,2)满足nt>o,玩>o,仇和吼“=1,2)均为正
奇数且满足吼<pE<2q《。
根据式(5.2)中的两个滑模面s。和s2,为运动学模型设计虚拟线速度和角速度控制
器:

≮等::嚣:尝. 瓴3,

定理5.3.1在运动学控制器(5.3)作用下,误差系统(3.6)将渐近收敛到零,而滑模面
(5.2)将在有限时间内收敛到零。

证明.取李雅普诺夫函数:


2参 (5.4)

对Ⅵ求导,得

优:_01s;-6。s坤≤一2皆6。K皆. (5.5)

‰:志・n牮
由此可得,s1=z。可在有限时间

内到达零。
同理,为s2选取李雅普诺夫函数K:

K=知 (5.6)

对K求导,得

沈:吨s;一吣拧茎一2皆1)。芦. (5.7)

由此可得,s2=瓦可在有限时间

p2

!%
h o—
+一
吣2一02(p2一92)
内到达零。

上述的分析可知:%和巩至少可以在有限时间(t。,+t。。)内收敛到零。结合式
(5,1)可得,臼e+arctaIl(坼纨)在有限时间(t。,+t。。)内收敛到零,即1imt-÷(k,批。)(口。+
2LrctaIl(蜥玑))=o。当t≥t。。时,z。已收敛到零,此时吼=一z。u+屿sill口。可改写为
分e一坼sin口e。
取李雅普诺夫函数:

K=去旌. (5.8)

万方数据 39
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对式(5.8)求导,可得

K=一坼玑sin(arctan(略可。)). (5.9)

当蜘玑∈(一。。,o)时,可以得到arctaIl(坼玑)∈(一号.o),有sin(arctaIl(%玑)∈
(一吾:o))<o,则K<o。当%玑∈(o,∞)时,可得arctan(坼玑)∈(o、詈),有
sin(arctan(%玑)∈(o,吾))>o,则%<o。当%Ⅳ。=o时,则%=o。综上可知
%≤o。由此可知,1i毗_+。。可。=o。由式(5.1)可得,当瓦和∥。收敛于零时,口。也会收
敛于零。故有

㈣麓i游璺丁一
I 1imt-÷o。(玑,目。)T=o
@∽
、 7

5.3.2动力学力矩控制器设计

定义线速度和角速度误差分别为莎=%一。~~舰=盼将其代入
式(4.5),整理得:

厨刍+三西+户一y妒=豆7_ (5.11)

其中,

。=M y=[警谶。斗妒=[mmd扩
其中,m,d,,均不能准确获取,下面将通过自适应方法来估计这些参数。
针对动力学误差模型(5.11),给出如下自适应律和控制器:

f 7.=一廖一1(y≯+s9n(矛)T户+n3面+63矛93/p3)
{参=rfly乳 (5.12)

I户=E1俐

鼽渖户删是妒和F的估瓶s州矿户一离嘲删心,表示艏函
数,引=[禺]。ns和6s均为正实数,ps和口s都是正奇数且满足q。<ps<2口。,r,和
r2均为正实数构成的对角矩阵。

定理5.3.2在运动学控制器(5。3)和自适应力矩控制器(5.12)作用下,移动机器人误差系
统(3.6)和速度误差将渐近收敛到零。

证明.取李雅普诺夫函数:

V一去(o丁。府矛+≯Trl≯+户Tr2户) (5.13)

万方数据
第五章具有未知参数和扰动的机器人自适应滑模轨迹跟踪控制

其中,乒=≯一妒,户=户一F。
对式(5.13)求导,得

扩=矛T厨_刍+乒丁r1参+户Tr2户
一雷丁(雷7-一三面一户一y妒)+9丁rlrrly丁面+户丁r2Fil I百1

=矛T(一y≯一s9竹,(西)T户一Ⅱ3西一63西嚣一三西一户+y妒)+≯丁y丁西+户TIoI
≤一面丁n3西一矛T63西等一。丁y乒+乒Ty丁西+户r J矛I一}西l丁户

≤一面T03西一否丁b3移嚣. (5.14)

由于矿S O,故雷最终将会收敛到零,即limt_÷。。%=∥,li毗-÷。。∽。一u,且乒和户
均有界。在虚拟速度控制器(5.3)和自适应力矩控制器(5.12)的作用下,移动机器人轨
迹跟踪误差(z。:y。,臼。)将渐近收敛到零。l

5.4数值仿真

根据运动学误差模型(4.4),动力学误差模型(5.11),运动学虚拟速度控制器(5.3)和
动力学力矩控制器(5.12)搭建轮式移动机器人轨迹跟踪的仿真。
参数选取如下:01=口2=2.8,口3—0.8,b1=b2=1.9,63=1.2,p1=p2=7,
p3=9,口1=92=5,93=7。左右轮的半径为r=o.1,几何中心到质心距离d=O.25,
轮中心到几何中心的距离6—0.3。机器人总的质量m=4,机器人总的转动惯量

,:2.5。外部扰动为户:{U。lcos。+u~。机器人期望线速度为%:、,行了丽,
【o・05 sm£+o・2

期望角速度为u,一器。机器人初始位姿为(z,可,口)=(o,一o.5,:),期望初始位姿为
(z,,蜘,以)=(o.6,o.2,吾)。
仿真一:余弦轨迹跟踪的仿真结果如图5.2.5.6所示。余弦轨迹跟踪误差曲线如
图5.2所示,z。,乳,臼。及良均在短时间内收敛到零,且误差z。和瓦均在可。和以之前
收敛到零。而玑和以在同一时刻收敛到零。期望线速度,虚拟线速度以及实际线速度
的跟踪曲线如图5.3所示,在t=5s左右实际线速度快速地跟踪上虚拟线速度,这表明
力矩控制器能够在短时间内为移动机器人运动学模型提供需要的速度。同时虚拟线速
度也跟踪上了期望线速度。与图5.3类似,图5.4是期望角速度,虚拟角速度,实际角速
度的跟踪曲线。
实际的余弦轨迹跟踪曲线如图5.5所示,机器人能够快速平稳地跟踪上期望轨迹。
图5.6是左右轮力矩控制器的输出曲线,由图可知,控制器的输出幅值较大,频率也比
较高,抖振现象比较严重。
本章所设计的自适应滑模控制器对于外部扰动与不确定非线性项只能够起到反馈抑
制作用,并不能够像上一章节中的扰动观测器(主抗扰)可以主动补偿扰动,降低控制
器负担。但上一章节的扰动需频率已知,而在本章中对扰动没有该条件限制。
此外,采用该方案还做了一个圆.直线轨迹跟踪的仿真,效果也较好。机器人期望

万方数据 4l
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图5.2余弦轨迹的跟踪误差 图5.3余弦轨迹的线速度

图5.4余弦轨迹的角速度 图5.5余弦轨迹的跟踪曲线


线速度为阱:1m/s,期望角速度为u,:』o-75 r?d/s,{f1±t≥20s
s‘<20s。
rnd/s,
【o
仿真二:圆一直线轨迹跟踪的仿真结果如图5.7和5.8所示。轨迹跟踪误差曲线如
图5.7所示,z。,乳,口。及瓦依旧可在短时间内快速收敛到零,且误差z。和瓦均在可。
和以之前收敛到零。在t=20s时,由于角速度的突变导致误差产生了一次振荡,但系
统又快速收敛到零。实际的圆.直线轨迹跟踪曲线如图5.8所示,在快速平稳跟踪上圆轨
迹之后能够平稳地运动,而从圆轨迹进入直线轨迹的瞬间会有一小段偏离期望轨迹的
部分。

万方数据 42
第五章具有未知参数和扰动的机器人自适应滑模轨迹跟踪控制

图5.6余弦轨迹的力矩控制器 图5.7圆.直线轨迹的跟踪误差

图5.8圆.直线轨迹的跟踪曲线

5.5小结

针对轮式移动机器人的运动学模型给出了一种快速终端滑模控制器,使得位姿误差
能够渐近收敛到零。针对具有不确定参数和外部扰动的动力学模型,设计自适应滑模
力矩控制器和自适应律,对不确定参数和扰动在线估计与反馈抑制,并保证实际速度
能够渐近收敛到虚拟线速度。最后,通过Matlab仿真验证该方案的有效性。

万方数据 43
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万方数据
第六章基于扰动观测器的动力学模型的自适应轨迹跟踪控制

6.1引言

非完整轮式移动机器人动力学模型中的不确定参数和外部扰动是影响系统整体性能
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不确定参数处理一般采用自适应技术,而对扰动的处理大多数
通过反馈控制器的抑制作用。文献[15]考虑了两驱动轮式移动机器人,设计一种力矩
饱和自适应轨迹跟踪与镇定统一控制器,对系统不确定参数和未知扰动的上界进行估
计,通过投影算子对自适应估计的范围进行限制,以满足控制器的饱和约束要求。文献
【71】基于反步技术针对具有不确定参数的轮式移动机器人动力学模型设计了自适应控
制器实现轨迹跟踪控制。文献[72】针对既具有不确定参数又具有外部扰动的动力学模
型设计了鲁棒自适应控制器实现轮式移动机器人的轨迹跟踪控制。文献[73]更进一步,
在自适应的基础上弓I入了模糊控制。文献[4]和[80】均采用了自适应滑模变结构技术解
决同样的问题。文献[82]也采用自适应滑模控制方案,它针对轮式移动机器入设计了
一个自适应滑模跟踪控制器,通过自适应技术去在线估计滑模增益,从而减缓滑模控
制中产生的抖振现象,并实现了轨迹跟踪控制。综上所述,对于一类具有不确定参数和
外部扰动的轮式移动机器人动力学模型,大多学者采用了被动抗干扰的反馈控制思想,
这具有滞后性,而且控制器的负担会相应增加,在实际情况下也较难实现。
相比于被动抗干扰的反馈控制思想,文献[57]完整阐述了基于扰动观测器的前馈
补偿技术。它不仅在时问上没有滞后性,而且降低了控制器的负担,它可以直接进行
前馈补偿。更重要的是它和反馈控制器的设计可以分离设计互不影响,这降低了系统
设计难度,在工程中也更易于实现。文献[77]针对一类具有已知扰动频率的系统设计
一种通用的非线性扰动观测器。文献[78]针对机器人手臂系统给出了一种非线性扰动
观测器。文献[57,77,78]对后续的具有扰动,非线性项,不确定参数等系统的控制研
究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文献【36]研究的对象是具有非匹配扰动的单输入单输出非线性
系统,它将外部扰动,未建模的动力学因素以及系统的参数摄动统称为集总扰动,针
对该集总扰动提出了一种基于非线性扰动观测器的补偿措施。然后针对系统没有扰动
的情况下设计一个反馈控制器使得系统闭环稳定,再用非线性扰动观测器观测集总扰
动,但是在这里由于扰动是非匹配的,所以不可以直接进行补偿,因而最终了设计一
个扰动补偿增益。在扰动观测器这一方面,郭雷等教授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文献[37】
研究了一个多输入多输出的连续系统,该系统有两种扰动,第一种是在输入通道中的
由外源性系统产生的扰动(不仅支持谐波性质的扰动,还支持常数性质的扰动),另一种
扰动是外部扰动,该扰动满足H2范数。除此之外,系统中还有非线性项,满足有界条

万方数据 45
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件。针对以上三种情况该文献提出了一种基于扰动观测器控制和日一搋.厂i倒细控制的
复合控制方案。文献[39]针对同样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扰动观测器的终端滑模控制方案。
还有很多文献采用基于扰动观测器的控制技术,如文献[41,43]。而文献[79]将基于扰
动观测器控制技术应用在轮式移动机器人轨迹跟踪控制中,通过扰动观测器对动力学
模型中的集总扰动进行估计然后对系统实现前馈补偿从而降低了控制器的负担,易于
在工程应用中实现。
本章将针对非完整轮式移动机器人系统设计一种具有扰动观测器的自适应轨迹跟踪
控制器实现其轨迹跟踪控制。该方案不仅解决了系统参数未知问题,而且还解决了扰
动过大时控制器负担增加的问题。

针对具有扰动和不确定参数的动力学模型给出一种基于扰动观测器的自适应轨迹跟
踪控制方案。该控制方案包括运动学自适应虚拟速度控制器,动力学自适应力矩控制
器以及扰动观测器三个部分。通过运动学自适应虚拟速度控制器实现轨迹误差的渐近
跟踪且能够在线估计d。给出动力学白适应力矩控制器和扰动观测器,对未知参数和集
总扰动进行在线估计且实现前馈补偿,并提供能够收敛到虚拟速度控制器的实际速度。
f注:这里的扰动不需要前面章节中的的频率已知或者扰动有上限等要求。只需要它是
满足实际情况下的变化缓慢的扰动。在实际情况下笨重的机器人对于快速变化的扰动
也不灵敏,因而对于扰动缓慢变化的要求是符合实际的。)
首先,考虑轮式移动机器人的运动学模型:

= ∥ 一 .爱
|| ∥ 菪.5| 臼日 一_ 山如 |宝 护口 (6.1)
,● J(1●L .Z 可.p = ∽

其中,z,可和口为机器人的位姿状态,∥和u为机器人的线速度和角速度。
取参考轨迹模型如下:

= 一 酊

= 篓 十 缸砒 ∞ 办办 (6.2)

,● ● ,、● ●_,
.%.玑.郇 || %蜘∽

其中,%,玑和&为期望位姿,%和u,为控制器的期望线速度和角速度。
定义轨迹跟踪误差为:

ct,=[荔]=[二享。京暑朝[荔三习. c6.3,

万方数据 46
第六章基于扰动观测器的动力学模型的自适应轨迹跟踪控制

从而得到机器人的轨迹误差模型为:

l| C 兮 d r

= 扣时 々 ∞.一 n e口 J_ ∽d u 以啷 一以 一 商∽ (6.4)

,● J‘● 【 .%.%.以 =
驯{『;l—砒
非完整轮式移动机器人的动力学模型:

M0+L口+F=B7- (6.5)

其中,钞=I],厨=[苫0],三=[一三d毋等占],P=[笔],并且只≤日,
扇5局其中,户是外部扰动,百=;[:二6],∥和u分别是轮式移动机器人的线速
度与角速度。m是其总质量,,是其总的转动惯量,r是轮式移动机器人的轮子半径,6
是几何中心到左右轮中心的距离。显然,这些系统参数对于一个不规则的轮式移动机
器人很难准确测量。

6.3轨迹跟踪控制方案设计

基于扰动观测器的自适应轨迹跟踪控制方案如图6.1所示。轮式移动机器人的实际
位姿与期望位姿构成误差作为运动学控制器的输入,给出一个虚拟的自适应速度控制
器,以保证位姿误差渐近收敛到零,且能够在线估计d进行参数调整。该自适应速度控
制器的虚拟速度与机器人的实际系统的速度又构成另一个速度误差作为动力学控制器
的输入,它可以保证速度误差渐近为零,且能够在线估计系统参数并在线调整,由此
构成两个闭环系统。此外,系统还存在外部扰动以及内部的一些不确定的非线性项等。
通过扰动观测器对它们进行在线估计并以前馈的方式对系统进行补偿,可以降低控制
器的负担,改善系统的性能。下面将分别设计虚拟的自适应速度控制器,自适应力矩控
制器和扰动观测器来实现轮式移动机器人的轨迹跟踪控制。

图6.1基于扰动观测器的自适应轨迹跟踪控制框图

为达到控制目标,须满足如下假设条件。

47
万方数据
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假设6.3.1扰动F以及其导数是有界的。在稳态时它是一个常值,即1im£-÷+。。Il户l|:o。

假设6.3.2期望线速度和角速度坼,叫,以及它们的导数以,“均有界的。

假设6.3.3机器人不确定参数均在一个己知紧集内。

注6.3.1移动机器人是一个大惯性系统,故它对快速的时变扰动是不敏感的。因而假设
Iim£.÷+o。IIFIf=o是合理的。在实际情况下,轮式移动机器人的线速度,角速度,加速
度均是有限值。此外,机器人的质量m,转动惯量,,质心到几何中心的距离d这些量
一般难以测量只能大致估计其范围。因而假设它们在已知的紧集内。

6.3.1运动学控制器的设计

针对移动机器人运动学误差模型(6.4),设计虚拟线速度、角速度控制器以及d的自
适应控制律:

f%=后1(z。+i(1一cos以))+坼cos口。
{“。=u,+(可。一d sin臼。)坼+尼2 sin以 (6.6)
I ci=一(坼cos以一∥)(1一cos以)+坼sin2以

其中,七1和忌2均为正常数。%和u。分别是线速度和角速度虚拟控制器,c}是d的自适
应估计值。

定理6.3.1在自适应运动学控制器(6.6)作用下,移动机器人误差系统(6.4)将渐近收敛
到零。

证明.取李雅普诺夫函数:

H =
1—2
Z + d — CO p +
1—2

掘n㈦2+(1一c刚。)+去孑 (6.7)

其中 ~d || d .“ o

对式(6.7)求导,得

Ⅵ=(z。+d(1一cos口。))(士。+dsin目。日。)+(乳一d sin以)(吼一dcos臼。以)
~二

+sin目。9。+dd

一(%+西(1一cos以))(%cos口。一屹)+((∥。一矗siIl口。)%+(u,一%))siIlp。
一i(c}一(坼cosp。一∥)(1一cos以)+蜘sin2以)
一痧(z。+矗(1一cos口。))一o sin口。
=一蠡1(z。+i(1一cos p。))2一后2 sin2以一莎(z。+i(1一cos目。))一o sin 6le. (6.8)

其中,痧一∥一%,(z’=u一∽。。
若仅考虑运动学系统,即∥=%,u=u。,则根据式(6.8),可得:

]晴=一奄1(z。+0(1一cos以))2一忌2 sin2以 (6.9)

显然,式(6.9)中的优≤o。当奶:o时,z。+(}(1一cos口。)=o,口。:o,从而推导出
可。=z。=0。这表明运动学误差模型在控制器(6.6)的作用下可以渐近收敛到零。.

万方数据 48
第六章基于扰动观测器的动力学模型的自适应轨迹跟踪控制

6.3.2动力学控制器的设计

将式(6.5)转化为:

M西一Y∞一BT (6.10)

其中,

西=[痧面],y=[警墨],垆=[善l=[了]
其中,m,,均未知,可通过自适应技术来进行估计。

定义妒(西)=一n厅西,其中,r=7diag.[1,1),1>o。根据假设6.3.3可知,存在
最大值妒。ma)【和最小值妒{min满足o<妒讧nin<吼<妒讧naX。令9imiIl=学≯imin,
≯EmaX=学妒tmaX。根据文献p4】,取自适应律乒t,i=1:2为:
f砒(西)- if妒Emin<pt<妒tmax

参i=p(。)+(1一盎)2[1+讶(面)]:if氟≤‰in (6.11)

【呲(西)一(1一淼)2[1+孵(观ifA芝妒濉ax
其中,A是忱的估计值。

自适应律(6.11)具有如下特点:(1)蟊是连续的;(2)当乒mill<觑(o)<≯讧naX时,
≯i满足9imin≤≯。≤≯imax;(3)一驴T(r 1≯+yTo)≤o。
设计自适应力矩控制器:

丁=廖_1(y≯+肛一惫3矛) (6.12)

其中,昆3>o,肛=『z。+(2(1一c。s臼。)sin曰。11。
定理6.3.2在自适应运动学控制器(6.6),自适应律(6.11)和力矩控制器(6.12)作用下,
移动机器人误差系统(6.4)和动力学误差系统(6.10)将渐近收敛到零。

证明.取李雅普诺夫函数:

K:H+丢西丁府西+丢乒丁r一1≯ (6.13)

其中,≯=≯一≯。
对式(6.13)求导,得

优=讶+面r厨匆+雾丁II一1乒
=一名1(z。+ci(1一cos以))2一七2 sin2口。一庐(z。+ci(1一cos臼。))一白sin臼。
一≯T(r一1参+yTo)+西T(雷7.一yp)
=一七1(%+矗(1一cos以))2一惫2 s曲2以一乒T(r一1参+yT西)+矛丁(豆7.一y乒一肛).
(6.14)

49
万方数据
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将式(6.11)和式(6.12)代入式(6.14),得

玩≤一惫1(z。+ci(1一cos目。))2一七2 sin2口。一尾30丁西5 o. (6.15)

显然,当奶=o时,可得矛=o,以=o,%=o。又因为(玑一(isin目。)坼+忌2 sin臼。=
u。一u,,以=u—u,=o,故玑一o。这表明当没有外部扰动时,系统在自适应控制器
(6.12)控制下是渐近收敛的。I

6.3.3扰动观测器设计

根据厨和p的定义,可知府

将系统(6.5)重新改写为:
曼]。定义茴一[言兰]为廊的估计值。
M0=B 7_一∈ (6.16)

其中,荨=户+l言曼I心是集总扰动。根据式(6.11)可知,而是正定的。
根据文献[?8],设计如下扰动观测器:

』i 2一L府-1z—L(厨_1Lu+府_1雪丁)
I∈=2+Lu
(6.17)

其中,享是f的估计值。L是观测器的增益矩阵,可调整扰动误差的收敛性能。
重新针对具有扰动的系统(6.5)设计自适应力矩控制器,自适应力矩控制器式(6.12)
被重写成:

7-=豆.1(y乒+p一乜。一‰s夕n(西)+∈) (6.18)

其中,惫4>0,s9n(.)为符号函数。

定理6.3.3基于假设6.3.1.6.3.3,在自适应运动学控制器(6.6),自适应律(6.11),扰动观
测器(6.17)和力矩控制器(6,18)作用下,移动机器人误差系统(6.4)和动力学误差系统
(6.1 6)将渐近收敛到零,且能准确估计集总扰动。

证明.将运动学控制(6.6),扰动观测器(6.17)以及力矩控制器(6.18)代入(6.14)可
得:

吃≤一岛,(茁。+i(1一cos以))2一足2 sin2口。+西丁(一南3西一后4s9佗(。)+0
墨一忌1(z。+i(1一cos良))2一是2 sin2 p。一‰西T西一后4II矛||+lI西||II享||
≤一忌1(z。+矗(1一cos以))2一k2 sin2良一k西T西一(‰一11享11)11矛1l (6.19)

其中,∈=∈一∈。
由式(6.16)和式(6.17),可得:

善:2+L心一≤:一L而一,享一≤ (6-20)

万方数据 50
第六章基于扰动观测器的动力学模型的自适应轨迹跟踪控制

由假设6.3.1可知,若选取一个合适的L,使得~L府一1满足H1lnvitz。那么,式(6.20)
中的扰动估计误差∈将渐近收敛到零。
根据式(6.19)可知,当h芝旧I时,可保证优≤o。即便∈不为零,通过扰动观测
器前馈补偿后,误差也很小,故只需一个较小的忌。进行抑制即可,这不会增加控制器
的负担。由吃5 o就可以证明z。,玑,以,西都是有界的。令优=o,则:

sin臼。=O,西=0,z。+d(1一cos口。)=0 (6.21)

ze=0,臼e=0,u=uc,己/=% (6.22)

由式(6.4)和式(6.6),得到

(玑一d sin以)坼+后2 sin口。=u。一u,,臼e=u—u,. (6.23)

将式(6.22)代入式(6.23),得

玑=0. (6.24)

从而证明了闭环系统将最终收敛到平衡点(z。:可。,口。)=(o,o,o)。l

6.4数值仿真

首先,根据轮式移动机器人的运动学模型(6.1),期望参考轨迹模型(6.2),动力学
模型(6.5),运动学控制器(6.6),自适应律(6.1 1),扰动观测器(6.17)以及动力学力矩控
制器(6.18)搭建仿真。
参数选择如下:机器人的左右轮半径为r=0.1m,几何中心到左右轮中心距离
6=0.3m,几何中心到质心的距离d=O.25m。总的转动惯量为,=2.5克9.m2,机器
人总质量为m=4幻。扰动观测器和控制器的参数选择如下:7=0.5,足。=七2=后3=
r,, n1
忌4=1,L=l:i l,其中,fl=e2=15。机器人的初始位姿为(z(o),可(o),曰(o))=
Lu £2J
(3,一2,7『)。机器人参考轨迹的初始位姿为(z,(o),弘(o),钟(o))=(o,o,署)。期望的线
0 75 if t<17s

速度和角速度分别为蚱=1m/s,∽,= O 75 o d if 17s<t<18s。

,● ,、●【 0 0 if t>18s r
俐∽玑
由于外部扰动也包括摩擦等扰动,故与速度之间有关系,定义,=∥+u+0.2,

丁d:{8{n煦+c08煦,。孽o≤j.<10s,总的扰动设为:
Ⅷ一1 sin(£)+cos(t)+3,if
’“口J玑刨吠川。
t≥10s

j璺2 siIlp(t厂+亿)+cos口(,+%) (6.25)


、 ’

I F2=一dsin口(,+丁d)+dcos曰(.厂+丁d)+(.厂+丁d)

万方数据 51
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仿真结果如图6.2.6.8所示。扰动观测器对集总扰动的估计值如图6.2和6.3所示。由
图可知,扰动在10s时有一个突变,扰动观测器在短时间内就做出了相应地调整且估计
效果较好。轮式移动机器人的轨迹跟踪误差曲线如图6.4所示,在10s内误差曲线可快
速收敛到零。

图6.2圆.直线轨迹的扰动1 图6.3圆.直线轨迹的扰动2

.f、. 匿
.1 t

扎 I、{
‘I t

I \
_

0 5 10 15 20 25 30

tIme/3

图6.4圆.直线轨迹的跟踪误差 图6.5圆.直线轨迹的跟踪线速度

图6.5和6.6分别是线速度和角速度曲线图,图6.5是期望线速度,虚拟线速度,实际
线速度的比较曲线图,虚拟线速度和实际线速度都能在短时间内收敛到期望线速度。
由图可知,在t=10s左右速度曲线有微弱的波动,但是影响并不大,图6.6是期望角速
度,虚拟角速度,实际角速度的比较曲线图,与线速度曲线一样,在t=10s时角速度
曲线也有一个波动,但波动幅度较大。这是由于角速度方程中的扰动在t=10s时有一
个突变,且该突变对于角速度的影响要比线速度的影响大。此外,角速度在t=17s时,
还有一个变化,即速度在一秒钟内以线性关系变为零,由图可知,虚拟角速度和实际角
速度都能快速跟上期望角速度的变化。
圆.直线轨迹跟踪曲线如图6.7所示,机器人能够平滑地跟踪上圆轨迹,并从圆轨迹
过渡到直线轨迹。图6.8为轮式移动机器人的左右轮力矩控制器的输出曲线,力矩的幅

万方数据 52
第六章基于扰动观测器的动力学模型的自适应轨迹跟踪控制

值很小。由于扰动的变化,控制器输出曲线在t=10s时,产生一个较小的波动。第二
个由速度变化而引起的波动发生在t=17s,力矩随着速度1s的变化维持了1s。频率
低,幅值小,该控制方案在工程中易于实现。
比较一:只改变符号函数前面的增益参数尼。=0.5,其他参数均保持不变。仿真结
果如图6.9和6.10所示。图6.9是改变增益后的力矩控制器的输出曲线,与图6.8相比,抖
振幅值和频率均在减小,是一个更好的结果。这说明该扰动观测器对于扰动估计的效
果很好。改变增益后的误差曲线如图6.10所示,误差仍可以在短时间内收敛到零。

图6.6圆.直线轨迹的跟踪角速度 图6.7圆.直线轨迹的跟踪曲线

图6.8圆.直线轨迹的跟踪力矩 图6.9比较一:圆.直线轨迹的跟踪力矩

万方数据 53
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图6.10比较一:圆.直线轨迹的跟踪误差

6.5小结

针对具有不确定参数和外部扰动的移动机器人动力学模型,基于扰动观测器设计了
一种自适应轨迹跟踪控制器。首先,针对d≠0的运动学模型设计一种白适应虚拟速度
控制器,以保证误差模型渐近收敛到零,且能够在线估计参数d;然后,对无扰动的动
力学模型进行自适应控制器,以保证闭环系统的渐近稳定,并实现参数的在线估计;再
对有扰动的动力学模型设计扰动观测器,并更新自适应控制器,对缓慢变化的集总扰
动进行在线估计并对系统进行前馈补偿。最后,MATLAB仿真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万方数据 54
第七章总结与展望

7.1总结

本文利用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反步法、滑模变结构技术、自适应技术、扰动观
测器技术,分别对轮式移动机器人的运动学模型,动力学模型设计运动学控制器,基于
扰动观测器的线性滑模控制器,基于快速的终端滑模的自适应扰动观测器,基于扰动
观测器的自适应控制器实现非完整轮式移动机器人的轨迹跟踪控制。本文的主要工作
如下:
(1)研究基于轮式移动机器人运动学模型的轨迹跟踪控制问题。根据运动学模型中
的d(质心到几何中心的距离)是否为零设计控制器。首先对d一0的情况,选取合
适的滑模面与李雅普诺夫函数设计运动学控制器,以保证闭环系统是全局渐近稳定的;
进一步给出有限时间控制器,使得轨迹误差在有限时间内收敛到零。再考虑d≠0的情
况,选取合适的李雅普诺夫函数设计运动学控制器,使得闭环系统全局渐近稳定。通过
计算机仿真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
(2)考虑具有扰动的轮式移动机器人动力学模型的轨迹跟踪控制问题。首先针对运
动学模型设计一个使得位姿误差渐近稳定的虚拟速度控制器;其次,选取合适的滑模
面与李雅普诺夫函数,设计滑模变结构力矩控制器和非线性扰动观测器使得实际速度
与虚拟速度的误差能够渐近收敛到零,并实现扰动的前馈补偿。最后,通过仿真验证所
提算法的有效性。
(3)针对具有不确定参数和外部扰动的轮式移动机器人设计了一种自适应滑模控制
器。将滑模变结构和李雅普诺夫函数方法相结合,给出一种快速终端滑模控制器保证
移动机器人运动学误差系统渐近收敛。针对具有不确定参数和外部扰动的移动机器人
动力学模型,对不确定参数和扰动进行在线估计并给出了一种自适应滑模控制器,从
而保证闭环系统的全局渐近稳定。最后,通过仿真验证所提算法的有效性。
(4)基于扰动观测器技术和自适应控制技术,研究了含有不确定参数和外部扰动轮
式移动机器人轨迹跟踪问题。针对d≠O的移动机器人运动学模型,给出一种自适应虚
拟速度控制器实现位姿误差的渐近稳定和参数d的在线估计。其次,基于移动机器人动
力学模型设计力矩控制器、参数自适应估计和扰动观测器对集总扰动进行估计实现前
馈补偿,最终实现实际速度和虚拟速度的误差的渐近收敛。最后,通过Matlab仿真验
证所提算法的有效性。

万方数据 55
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7.2展望

本文针对非完整轮式移动机器人的轨迹跟踪控制问题做了一定的研究工作,但仍有
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有关非完整轮式移动机器人的轨迹跟踪控制方面的问题还有待进
一步的研究:
(1)本文研究的非完整轮式移动机器人系统满足非完整约束条件,但是对于实际情
况下轮式移动机器人的轮胎打滑,侧滑等现象是普遍存在的,所以对于打破非完整约
束这一条件有待进一步研究。关于扰动,在实际情况下传感器测量部分也存在噪声扰
动,导致测量不精确,这需要进行输出反馈控制器的设计来解决,从调研结果来看,目
前研究也较少,需要进一步研究。
(2)在实际机器人系统中,系统本身能量不会无限大,有时系统需要在有限时间内
收敛。目前对于轮式移动机器人的有限时间控制器以及输入饱和控制器的设计研究还
较少。
(3)在实际情况下轮式移动机器人大多是基于摄像头进行自主运动的,因而对于基
于摄像头坐标系下的轮式移动机器人的轨迹跟踪控制也是一个研究较热门的课题。除
此以外,在实际情况下轮式移动机器人的运动前提是要通过自身的传感器设备获取周
边环境进行地图或者轨迹获取的,所以需要做好各种红外,摄像头等传感器的信息融
合,这样才能够很好的解决轮式移动机器人的运动控制问题。

万方数据 56
参考文献

[1】Brockett R.Asymptotic stabili够a11d feedback Stabilization.in di彘rential geometric controltheo拶【M】


Berlin:Springer-verlag,1 983.

[2]叶锦华.不确定非完整轮式移动机器人的运动控制研究[D]:[PhD Thesis】.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博
士论文。2013.

[3]Hung N,Im J S,Jeong S K,et a1.Design ofa sliding mode comroller for an automatic guided Vehicle and

its implememation[J】.Intemational Joumal ofContml,Automation,and SyStems,2010,8(1):8l—90.

[4]Chen C Y,Li T S,Y乩Y C,et a1.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n adaptiVe sliding-mode dyn吼ic
con仃oller forwheeledmobilerobots[J].Mechatronics,2009,19(2):156—166.

[5]Chen C Y,Li T H S,Yeh Y C.EP_based kmematic control and adaptive f1Jzzy sliding-mode dynamic

comro】for wheeled mobile robots[J].Infomation Sciences,2009,179(2):180一195.

[6]Buccieri D,Perritaz D,Mullhaupt P,et aI.Velocity-scheduling contr01 for a unicycle mobile robot:theory

and experimems[J】.IEEE Trallsactions on Robotics,2009,25(2):45 1-458.

阴 Morin P,S锄son C. Control of nonholonomic mobile robots baSed on the t啪sVerse functlon ap・

proach[J】_IEEE Transac石ons on Robotics,2009,25(5):1058—1073.

嘲 Yang F,W亦g C L,Jing G Z.AdaptiVe tracking con仃ol for dynamic nonholonomic mobile robots with

uncalibrated Visua】par撇eters【J】. Intemational Jo啪a1 of AdaptiVe Control a11d Signal Processing,

2013,27(8):688—700.

例 马海涛,王永.输入饱和约束下的非完整移动机器人轨迹跟踪控制[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2009,39(5):499-503.

州 Chen X H,Jia Y M,Matsuno F. Tracking control for di腩rential-driVe mobile robots with

diamond・sh印ed input constraints[J]. IEEE Transactions on control systems TecllIlolo戥20 l 4,


22(5):1 999—2006.

圳 ‰g C L.Semiglobal practical Stabilization of nonholonomic wheeled mobile robots wim saturated

inputs[J】.Automatica,2008,44(1):816-822.

[12]Chen H,Ma M M,Wallg H,et a1.MoVing horizon H—inflnny tracking con订ol ofwheeled mobile robots

with actuator saturation【J].IEEE TrallsactioIlS on Comrol Systems Technology,2009,17(2):449—457.

【1 3】Chen H,wang c L,zhang B w,et a1.saturated tracking control for nonholonomic mobile robots with

dynamic fcedback[J】.Transactions ofthe Institme ofMeaSurement and contr01,2013,35(2):105—116.

万方数据 57
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4]Chen H. RobuSt stabilization for a class of dynalTlic feedback uncertain nor山oIonomic mobile

robots wilh input satura“册[J】 In把ma“onal Joumal of Control,Automation,and Systems,20 l 4,

12(6):1216-1224.

[1 5]Huang J S,Wen C Y,Wang W'et a1.AdaptiVe stabilization and仃acking con仃ol of a nordl010nomic mo.
bile mbot with input sat啪tiDn and disturbance[J】.Systems and C0ntml Letcers,2013,62(3):234-24】.

【16】Rodriguez—Seda E J,Tang c,Spong M w,et a1.删ecto秽tracking with coIlision avoidance for non-

holonomic vehicles with acceleration constraints aJld limited sensing川.The ImemationalJournal of

Robotics Research,2014,33(12):1569—1592.

[1 7]Arogeti S A,Beman N.Path following of autonomous Vehicles in the presence of sliding effects[J]
IEEE Trallsactions on vehiculaLr Techn0109y,2012,61(4):1481—1491.

【I 8】Wang D W,Low C B.ModeIing and a11aJysis ofskidding and slipping in wheeled mobile robots:control

design perspectiVe【J】.IEEE Transactions on Robotics,2008,24(3):676_678.

[1 9】Low C B,Wang D W.GPS-based tracking con仃01 for a car.1ike wheeled mobile robot with skidding

and slippingⅢ.IEEE/ASME TransactionS on Mechatronics,2008,I 3(4):480_484.

[20】Chang B L.wang D w.GPs-based path following con仃ol for a ca卜like wheeled mobile robot with

skidding a11d slipping[J].IEEE Tratlsactions on Control Systems Technolo鼢2008,16(2):340_347.

[2l】ManinsFN,celestewc,carelliR,etal.Anad印tivedynamiccontrollerforautonomousmobile robot

trajecto哆tracking[J】control Engineering Practice,2008,16(1 1):1354-1363.

[22】Ybo S J.AdaptiVe tracking control for a claSs of wheeled mobile robotS with unknown skidding and

slipping[J】.IET ControI Theory and Applications,2010,4(10):2109—-2119.

[23】Kang H S,Kim Y T,Hyun C H,et a1.Generalized eXtended State obsenrer印pmach to robust tracking

contr01 fbr wheeled mobile robot with skidding and Intemational Joumal of Advanced
slippiIlg[J】.
Robotic Systems,2013,10(155):l一10.

[24】Chwa D.Fuz2:y ad印tiVe tracking comrol of wheeled mobile robots with state.dependent kinematic and

dynanlic distIlrbaIlces[J].I髓E Transactions on FuzZy SyStems,2012,20(3):58 7.-593.

[25】Park B S,Yoo S J,Park J B,et a1.A simple adaptiVe control approach for tr旬ectory仃acking of electri—

cally driVen nollholonomic mobile robots[J].IEEE Transactions on control systems Techn010鼢20 l 0,


1 8(5):1l 99_1206.

[26]Park B S,Yoo s J,Park J B,et a1.AdaptiVe output—feedback control


for廿匈ectory仃acking ofelectrically
driVen nonh010nomic mobile robots【J】.IET Control Theo巧and Applications,20】1,5(1):83m_838.

[27】shojaei K,shallri A M.AdaptiVe robust time-Va巧ing con订ol of uncenain nontlolonomic robotic sys.

tems[J】.IET control Theo叮and Applications,2012,6(1):90一102.

[28]Shojaei K,shahri A M,T缸akameh A.Adaptive feedback linearizing contr01 ofnonholonomic urheeled

mobile robots in presence of pararnetric and nonparametric uncertainties[J】.Robotics aJld Compute卜

ImegratedManufacfuring,20Il,27(1):194—204.

万方数据 58
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9】Hou Z G,zou A M,cheng L,et a1.Adaptive controI of an electrically driven noIlllolonomic mobile

robot Via backstepping aJld fuzzy Transactions Comrol Systems Technology,2009,


approach[J】.IEEE on

17(4):803岛15.

[30]Hwang c L,wu H M. tracking of mobile robot with伍ctions and u11certainties


Tr勾ectog a us—

ing hierarcllical sliding—mode under_actuated control[J].IET Con打ol TheoIy aJld ApplicatioIls,2叭3,

7(7):952_965.

[3 l】T曲eri_Kalanj J,KhosroWjerdi M J.AdaptiVe trajecto叮tracking con仃ol of wheeled mobile robots

with dismrbaJlce observer[J】.Intemational Joumal ofAdaptive contr01 afld signal Processing,2014,

28(1):1伯7.
[32】K.s.saturated output feedback contr01 ofuncertain nonholonomic wheeled mobiIe robots[J].Robotica,
2015,33(1):85一105.

【33】Guechi E H,Lauber J,D锄brine M,et a1.Output feedback controller design ofa urIicycle—type mobile

robot with delayed measurements[J】.IET Con订ol Theory and Applications,20 l 2,6(5):726—733.

[34]Huang J S,Wen C Y wang W,et a1.AdaptiVe output fbedback廿acking contml of a nonllolonomic

mobiIe robot[J].Automatica,2014,50(3):821—831.

【35]xia Y'zhu z,Fu M Y et a1.Attitude tracking of rigid spacecraR with bounded disturbances【J】.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仃onics,2011,58(2):647_659.

【36]Yang J,Chen w H,Li S H.Nonlinear disturbance observer baSed mbust contml for systems with mis-

matched disturbances/uncertaimies【J].IET co眦roi Theo巧and Applications,2011,5(18):2053—2062.

【37]Wei X J,Guo L. Composite distIlrbance—obserVer-based control and H-inflnit),control for complex

continuous models[J】.ImemationalJoum雒ofRobuSt a11d Nonlinear contr01,20lO,20(1):106—118.

[38]wei X J,zhang H F,Guo L composite disturballce-observer-baSed control and tenninal sliding

mode comrol f.or uncenain stmctural syStems[J]. Intemational Joumal of Systems Science,2009,

40(10):1009一1017.

【39]wei X J,Guo L Composite disturbaIlce—obseⅣe卜based comr01 and temlinal sliding mode contml for

non-1inear syStems with disturbances[J].Imemational Joumal ofControl,2009,82(6):1082—1098.

【40]Wei X J,Chen N,Deng C H,et a1.Composite stratified anti・disturbance con廿01 for a class of MIMO
discrete-time systems with nonlinearit)r[J].Intemational Joumal ofRobuSt and Nonlineaf Con订ol,2叭2,

22(4):453—472.

[4 1]Chen M,H.C W.Disturbance-observer-based robust control for time delay uncertain systems[J】.In-
temational Joumal ofComrol,Automation,and Systems,2010,8(2):445_453.

【42]Chen M,H.C W.Sliding mode control for a class of uncertain nonIinear system baSed on disturbaflce

observer[J]_Intemational Joumal ofAd印tive contr01 and Signal Processing,20lO,24(1):51“4.

[43]Yang J,A略yrios Z,Chen W H,et a1.Robust control of nonlinear MAGLEV suSperISion syStem with

mismatched uncertainties Via DOBc印proach[J].ISA T’ransactions,201l,50(3):389—396.

59
万方数据
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4]she J H,FaJlg M x,Ohyama Y,et a1. ImproVing disturbance—rejection perf嘶nance based on

aIl approach[J]. IEEE Transactions on Tndustrial E1ectronics,2008,


equiValent—input—disturbance

50(1):380-389.

[45】谭跃刚.非完整移动机器人的原理与控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46]Sarkar N,1如n x P,Kumar v.Comrol of mechanical syStems with rolling constrain乜:application to

dynamic contr01 ofmobjle robots[J】.Intemational Joumal ofRobotics Research,1994,13(1):55—69.

【47]胡跃明.变结构控制理论与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48】S10tine J J,SaStly S S.Tracking control of non-Iinear systems using sliding surfaces,with application

to robot ma芏lipulators【J】.Intemational Joumal ofControl,1983,38:465—492.

【49]胡剑波,陈新海.反馈线性化系统的非线性预测滑模控制[J].航空学报,1997,18(5):579—582.

[50】胡剑波,庄开宇.高级变结构控制理论及应用[M】.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

[5l】高为炳.变结构控制理论基础【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52】高为炳.变结构控制的理论及设计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53】chung S Cj Lin C L.A geneml claSs of sliding surface fbr sliding mode control【J】IEEE 1hnsactions
on Automatic Control,1998,43(1):115—119.

[54】吴振顺.自适应控制理论与应用[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

[55】刘兴堂.应用自适应控制[M].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2003.

【56】Ohishi K,Nakao M,ohlliShi K,et a1.Micmprocessor-contmlled DC motor for load-insensitiVe position

serVo system[J】.IEEE 11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1987,34(1):44—49.

[57]Li S H,Yang J,Chen w H,et a1.Disturbance 0bserve卜baSed contr01:methods and印plications口川.


USA:CRC Press.2014.

[58】Kanay锄a Y Kimura Y Miyazaki F,et a1-A stabIe tracking comrol method for an amonomous mobile

robot[C】.In:Proceedings of l 997 IEEE IntemaIional Conference on Robotics and Amomation.1990.

384_-389.

[59】CanudaSde W C,SordaIen O J. Exponential stabilization of mobjle robots with nonholonomic con-

s仃aints[J].IEEE Trallsacti咖s on Automatic ComroI,1992,37(11):174“1757.

[60】Jiang Z,Nijmeijer H.1hcking control ofmobile robots:a caSe study in backstepping[J].Automatica,


1997,33(7):1393一1399.

[61】Hu Y Ge S S,Su C.Stabilization of utlcertain nonh010nomic Systems Via the-Va∥ing sliding mode

contr01[J】.1EEE Transactions on Automatic Contr01,2004,49(5):757_763.

[62】Tian Y,Li S. Exponential stabilization of nonholonomic dynamic systems by smooth time-Varying

contr01[J】.Automatica,2002,38(7):l 139—1146.

万方数据 60
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63]李世华,田玉平.非完整移动机器人的轨迹跟踪控制[J].控制与决策,2002,17(3):301-305

[64]董文杰,霍伟.受非完整约束移动机器人的跟踪控制[J】.自动化学报,2000,26(1):1_6

[65]李世华,田玉平.非完整移动机器人的有限时间跟踪控制算法研究[J】控制与决策,2005,
20(7):750-754.

[66】ZhaIlg Y M,Liu G,Luo B A. Finite—time cascaded trackillg control approach for mobile robots[J]
Inf.onllation Sciences,20 l 4,284:3 l-43.

[67]wang Y N,Miao z Q,zhong H,et a1.SimultaJleous stabilization and trac妇ng of nonholonomic mo-

bile robots:a Transactions Control Systems Techll0109y,2015,


Ly印unov-based印proach[J].IEEE on

23(4):1440—1450.

[68]杨芳,王朝立.具有未知视觉参数的非完整移动机器人的自适应动态反馈跟踪控制[J】.信息与控
制,2012,4l(1):57—63.

[69】NakaJlo H,Kinugawa J,Kosuge K.Trajectory tracking con廿ol of a vehicle with a la曙e sideslip an-

gle【C】.In:Proceedings ofIEEE Intem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d Intelligent Mecha缸‘onics.20 l 5.

97 l—976.

[70]Mu J Q,Yan x G,s.S K,et a1.T喇ectory tracking con怕l ofa铆o-Wheeled mobile robot using sliding

mode techniques[C】.In:Proceedings ofthe 34th chinese comrol conference.2015.3307-3312.

[7】]Fuka0 T,Nakagawa H,Adachi N.Ad印tiVe tracking comr01 of a nonholonomic mobile robot【J】.IEEE


Transaction on Robotics a11d Automation,2000,16(5):609_615.

[72]Kim M,Smn J,Hong S,et a1.Designing a robust adaptive dyn锄ic con仃011er for nonholonomic mobile
robots under modeling uncertaint)r aJld disturbaJlces[J].Mecha廿onics,2003,13(5):507—5 l 9.

[73]Das T,Kar I.Design a11d implementation ofan adaptive fuzzy logic-based controller for wheeled mobile

robots[J].IEEE Transactions on Con仃ol Systems Techn010趴2006,14(3):501010.

[74】chen C,Li T,Yeh Y et a1.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11 adaptiVe sliding-mode dynanlic controller

forwheeledmobile robots[J].IEEE TraJ】sactionsoncon仃olSystems Technolo到,2009,19(2):156.166.

【75]Shojaei K,Shahri A.AdaptiVe robust time-Varying control of uncertain non-holonomic robotic system-

s[J】.IET Con仃ol Theory a11d ApplicationS,2012,6(1):90_102.

【76]zidani G H,D—d S,C11ri6-A1aoui L,et aI.BackStepping controller f研a wheeled mobile mbot[C】.In

Pmceedings ofthe 4th Imema“onal Conference on Systems a11d Contml.2015.443—448.

【77]Chen w H.Disturbance observerbased contr01 for nonlinear systems[J】.I髓E/AsME Tr眦sactions on

Mechatronics,2004,9(4):706—710.

[78]Chen W,Ballance D,Ga、nhrop P,et a1.A nonIinear disturbaJlce obseⅣer for robotic manipulators[J】
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 a】Electronics,2000,47(4):932—938.

[79]Huang D W,zhai J Y Tr句ectory tracking contr01 of wheeled mobile robots based on disturballce

observer[C].In:Proceedings ofChinese Automation Congress.2015.1761—1765.

万方数据
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80]wu J,xu G,啊n z.Robust adaptiVe con竹01 for a nonholonomic mobile robot with unknown parame-

ters[J】.Joumal ofControl Theo巧and Applications,2009,7(2):212—218.

【8 l】Liu B,Tang F,Yue M,et a1. Tr萄ecto叮-仃acking control of a nonholonomic mobile robot:backstep-

ping kinematics into dynamics with uncertain disturbances[J】.Applie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2012,

26(1 o):952—966.

【82]Tchenderli-Baham S A,H眦erlain F,saadia N.AdaptiVe sliding mode controller applied on an un-

deractuated wheeled mobile robot[C】. In:Proceedings of 1 5th Intem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rol,

Automation a11d Systems.2015.716—719.

万方数据 62
致谢

时光飞逝,在东南大学将近三年的研究生生活即将画上句点,此时此刻过去的一点一滴在脑海
里慢慢放映,百感交集,对于过去的这两年半时间要感谢导师,同学,朋友的帮助与鼓励。
首先要衷心感谢我的研究生导师翟军勇教授。在我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翟老师为我的学习与研
究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设施,浓厚的学术氛围,强烈的精神上的支持。回忆与翟老师讨论学术问
题的每一个瞬间,从刚开始耐心教我阅读外文学术文献,如何撰写优秀的学术论文,再到后来我们
单独讨论学术问题,他都会耐心解答我的每一个问题,同时还会给我提出意料之外的问题,让我懂
得全方位的看待问题,注重问题的细节,注重学术上的严谨态度,总之每次交流都会让我能够有更
深层次的理解,受益匪浅。同时,翟老师对科学前沿热点的敏锐洞察力以及孜孜不倦的创新精神都
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除此以外,在生活上与精神上,翟老师也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他会以自身
经历教会我如何处理这些生活上的难题,以及思想上的困惑。将近三年的研究生生活在他的精心指
导和悉心关怀下,无论从做学术还是做人的角度来考量我都有了十足的进步。在此,向辛勤培育我
的翟老师致以最诚挚的感谢和最崇高的敬意!
其次还要感谢同一课题组的艾伟清博士师兄,查雯婷博士师姐,王斌和王智慧硕士师兄,肖大
伟等硕士师弟以及同一个实验室的其他同学。感谢你们在学习和生活上给我提供了无私的帮助。同
时感谢焦一平,嵇达勇,王哲,缪锐,胡崇晗等同学的陪伴,你们的陪伴使我的硕士生活充满了欢
乐,相信我们之间的友谊将深深植根于我的心中。
感谢我的父母对我工作的无私支持,感谢这么多年的养育之恩,我的前辈子有你们,你们的后
半辈子有我。最后要特别感谢我的女朋友韩雪,相识七年,恋爱五年,遇到你是我这辈子最幸运的
事,你总是督促着我积极向上,努力学习,在背后默默支持我,给我勇气和鼓励,使我能够顺利地
完成学业!
在此衷心祝愿身边所有的老师,同学,亲人,朋友身体健康,平安幸福1

万方数据 63
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万方数据
攻读学位期间完成的论文

[1】Dawei Huang,Junyong Zhai. Disturbance obsen,er.baSed robust comrol for t删ectory仃acking of

wheeled mobile mbots.Neufocomputing(scI,EI)(doi:10.1016/j.neucom.2015.I 1.099)

【2】Dawei Huang,Junyong zhai.Tr勾ectory仃acking comr01 ofwheeled mobile robots based on disturbance

obserVer.In:Proceedings ofthe 33rd Chinese Automation Congress.2015.1761-1765.(EI)

[3]翟军勇,黄大伟.一种基于轮式移动机器人轨迹跟踪的混合方法.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号:
20141063 1147.O.

[4】翟军勇,黄大伟.基于快速终端滑模的轮式移动机器人轨迹跟踪方法.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号:
2015 103 12675.4.

[5]横向课题项目:机车制动控制系统设计(参与).

万方数据 65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