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6

日期:2014 年 3 月 7 日

时间:30 分钟
科目:华文
班级:四年级
学生人数:20 人
年龄:10 岁
教材:单元二十四:经典里的智慧(一、空城计)
内容标准:2.5 阅读与理解故事。了解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发展,领会其教育意义。
学习标准:2.5.4 阅读与理解故事,只要注意神话故事和民间故事,了解其人物角色和情节发展,领会其教育意
义。
学生旧有经验:学生已掌握在三国演义里出现的人物。
教学目标:在本堂课结束前,学生能够
1. 举例说明人物的性格和有关事件
2. 理解课文情节并配上感情将课文的内容扮演出来
道德观念:三思而后行
思维技能:联想与联系
未来学:预测与分析
跨课程元素:信息通讯技术
教具:字卡、幻灯片、板书

9
步骤 /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备注
时间
幻灯片: 1. 教师展示 幻灯片。
技能
2.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诸
听,说
葛亮。
3. 教师揭示今日课题。
思维技能

导入 联想与联系

(3 分钟)
教具
幻灯片、板

师:同学们,你们有看过三国演义吗?(有) 书

师:三国演义里面有很多小故事,很多厉害的人
物,可以告诉老师有
什么人物吗?(曹操、诸葛亮、刘备……)

幻灯片:

师:图片里的人物是谁?(诸葛亮)
师:他是个怎样的人呢?(聪明,厉害)

导入语: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表现诸葛亮超

人智慧的精彩篇章《空城计》。请同
学们打开课本。

板书:单元二十四《空城计》

10
步骤 /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备注
时间
师:司马懿领兵十五万向西城蜂拥而来,孔明却
1. 教师指示学生默读课
只有二千五百兵。二千五百人对十五万大 技能
文。
军,面对如此悬殊的差距,试想你是孔明, 听、说、读
2. 教师提问并引导学生
你会怎么做?(关城门,等救兵)
深入理解课文。
师:在课文中,诸葛亮是个怎样的人?(临危不 思维技能
3. 教师示范朗读第五和
乱) 联想与联系
第六段并请学生有感
师:课文中的哪一个句子可以显示出诸葛亮临危
情的朗读。
不乱?(诸葛亮吩咐完毕,就带上丝织头 教具
步骤一
巾,披上锦绣长袍,领着两个小童儿上了城 幻灯片
输入
楼,坐在那儿喝酒弹琴。)
(12 分钟)
师:在第四段,诸葛亮满脸笑容除了要骗司马懿
中计还有什么用意?(诸葛亮要安抚人心,
给官兵信心,与官兵配合演好这出戏)
师:同学们,现在老师示范有感情的朗读第五段
和第六段,同学们想象下为什么司马懿会退
兵而没有攻打西城?(因为司马懿觉得诸葛
亮有设陷阱,司马懿觉得诸葛亮不做冒险的
事)

幻灯片:

11
师:那你们再想想看,如果当时是司马懿的儿子
司马昭带领军队,那诸葛亮的空城计会成功
吗?为什么?(不会,因为司马昭不了解诸
葛亮的为人,司马昭会直接攻入城里) 4. 教师揭示道德价值 道德价值观
师:课文里,诸葛亮的部下很敬佩他,说他“无 观。 三思而后行
论什么时候都能想出办法来”。那请几位同
学跟大家分享当你们遇到问题时,你们会怎
样解决问题?(我会跟父母说,我会冷静的
想办法解决)
师:对了,同学们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一定要保持
冷静,不要紧张,遇到什么问题可以跟父母
或老师说。

道德价值观:三思而后行

未来学
未来学: 预测与分析
师:同学们,如果以后国家遇到困难,但是没有
人愿意出来献计保卫国家,那国家会怎样?
(国家会灭亡,国家会被占领)

12
步骤 /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备注
时间
图片: 1. 教师展示司马懿和诸葛亮
的图片。 技能
2. 教师准备几张字卡要几位 听、说
学生把不同的性格配上正
确的人物并说明原因。 思维技能
步骤二
联想与联系
考查
(6 分钟)
教具
字卡:
字卡
生性多疑,临危不乱, 勇敢,聪明

步骤 /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备注
时间
角色扮演: 1. 教师进行角色扮演。
老师:课文 2. 教师将字卡戴在学生的头 技能
步骤三 学生 1:探子 上。 听、说、读
巩固 学生 2:诸葛亮 3. 教师和学生一起有感情的
(6 分钟) 学生 3:司马懿 朗读与扮演课文。 思维技能
学生 4:司马昭 4. 教师称赞学生的表现。 联想与联系
学生 5:官员
教具
字卡:探子,诸葛亮,司马懿,司马昭,官员 字卡

13
步骤/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备注
时间
结束 师:同学们,你们今天学了什么啊? 1. 教师要求学生复述今日
(3 分钟) (诸葛亮临危不乱,成功让司马懿退兵;司 所学。 技能

马懿生性多疑,结果中了诸葛亮的空城 2. 教师鼓励学生回家上网 听,说

计;我学到了面对问题时要三思而后行和 下载三国演义的视频观
保持冷静的心情) 看。 思维技能

师:同学们都好棒哦,你们回家就上网下载三国 联想与联系

演义的视频,看其他有关诸葛亮的聪明事
迹。 跨课程元素
信息通讯技

14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