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

黄河是何时变黄的?

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全长约 5464 公里,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古宗

列盆地,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

9 个省(自治区),最后流入渤海。

黄河在经过黄土高原时,每年裹挟十数

亿吨泥沙东流,以至于河水混浊而显黄色。

形容黄河水混浊的俗语有不少,如“跳进黄

河也洗不清”等。

那同学们知道黄河是什么时候变黄的吗?

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史实资料来探寻真相,据《国风·魏风·伐檀》记载“坎坎伐檀兮,

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漪。”,说明西周的黄河水还是清澈的。

《左传·襄公八年》:“俟河之清,人寿几何”。意思是人的寿命

很短,等待黄河变清是不可能的。《左传》是春秋末期的鲁国史官

左丘明所著,说明在春秋战国时黄河已经开始变得混浊。

为什么在春秋战国时黄河水会开始变混浊呢?随着生产力发

展,春秋时期开始冶铁和大量使用铁器。铁制工具制造成本低,价

格便宜又好用,容易传播和普及,铁制农具逐渐在农业生产中占主

导地位,加快了人类对大自然的开发,对黄土高原的自然生态环境

影响巨大。

但是近几十年来,我们对黄土高原不断进行生态治理,退耕还林,植被有所恢复,水

土流失情况有很大改善。此外在黄河及支流上修建不少水库,有效拦截了泥沙。总体而言,

黄河也没以前那么黄了,在中下游有些河段已经变清,但黄河治沙是个长期的大工程,还

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地进行下去。
在地理考试中我们经常能看到以黄河为背景的材料题,远远节选了几道相关题

目,敢不敢来挑战一下呢?

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河以其“多淤善徙”著称世界,最近一次的大规模尾闾河道变迁发生在 1976 年,刁

口流路废弃,河水东流经清水沟流路入海,刁口河道自然形态发生较大改变,生态环境日

益脆弱。刁口三角洲由原来的快速向海淤进转为向岸侵蚀,水下三角洲遭受强烈冲刷。目

前,该地正在推进刁口河故道生态修复。下图中图 a 为刁口流路和清水沟流路位置示意图,

图 b 为刁口废弃河道 L 断面高程变化图。

(1)结合图 a,从外力作用角度简述刁口三角洲的形成过程。

(2)说出废弃河道的变化特征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3)简述刁口流路废弃后,附近区域生态环境日益脆弱的表现。

(4)请为刁口流路河道生态恢复提供可行性建议。

(答案在文末,做完再看哦!)

刷题的目的不是让我们学会做一道题,而是要举一反三,学会这类题的解题思路和

方法。刷高考真题也是一样,用腾远《高考真题与重难题变式》先练真题,

再练重难题考法,针对重点和难点巩固提升!
参考答案:
1.(1)黄河中游水土流失严重,河水携带大量泥沙至入海口地区;入海口地区水下坡度平缓,加上海水
顶托作用,河流流速减慢,河流携带的泥沙在河口前方沉积,形成三角洲。
(2)特征:河床变窄、变浅。原因:(刁口流路)废弃后来水来沙减少,水下三角洲遭受强烈冲刷,波
浪掀沙提供物源;潮流携带泥沙回溯废弃河道,在河床沉积,导致河床变窄、变浅。
(3)入海口水量减少,水质恶化;河流携带泥沙减少,土壤肥力下降;入海口海水倒灌,海岸线后退(三
角洲面积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
(4)生态补水;疏通河道;建立自然保护区等。
【分析】本题以刁口流路和清水沟流路为材料,设置 4 道小题,涉及河流地貌、地理环境整体性、区域
生态环境建设措施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
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详解】(1)据材料可知,刁口河道位于黄河下游入海口处;黄河中游水土流失严重,河水从中游携
带大量泥沙至入海口地区;由于地势平坦,水下坡度较小,河流流速减慢;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河流
携带的泥沙在河口前方大量沉积,形成三角洲地面貌
(2)据图可知,废弃河道的变化特征是河床变窄、变浅。原因是刁口流路废弃后,上游的来水来沙减
少,水下三角洲沉积速度减慢,海浪侵蚀加剧,波浪掀沙倒灌入河道,泥沙在河道沉积;潮流携带泥沙
回溯废弃河道,在河床沉积,导致河床变窄、变浅。
(3)刁口流路废弃后,入海口河流带来的水量减少,水质恶化;河流携带的泥沙减少,沉积作用减弱,
土壤肥力下降;海水倒灌入河,海浪侵蚀加剧,海岸线后退,三角洲面积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4)刁口流路河道可以通过人工疏通河道,增加河流来水量;通过生态补水,改善入海口生态环境;
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