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68

学 校 代 码 10459

学号或申请号 201622054010754
密 级

专业硕士学位论文

南亚留学生语气副词“毕竟”“究竟”“到
底”的偏误分析及教学策略研究

作 者 姓 名:李晓萌
导 师 姓 名:辛雅敏 副教授
专 业 学 位 名 称:汉语国际教育硕士
培 养 院 系:文学院
完 成 时 间:2018 年 5 月
A thesis (dissertation) submitted to
Zhengzhou University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doctor)

Research on the the Errors Analysis and Teaching Strategies


made in using Modal Adverbs “Bijing” “Jiujing” and “Daodi”
by South Asian Students

By LI Xiao-meng
Supervisor: Prof.XIN Ya-min
Master of Teaching Chinese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
School of Chinese Language & Literature
May,2018
摘要

近义词辨析一直是汉语本体研究中的重点,也是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的难
点,同时,副词因其意义抽象性和用法的复杂性给留学生学习造成了困扰,而
语气副词又是副词教学中重要的一部分。因此,本文以语气副词“毕竟”“究
竟”“到底”这组近义词为切入点,通过对语义、句法方面进行研究,同时针
对郑州大学南亚国家的留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语料库中的语料作为补充,考
察留学生在学习“毕竟”“究竟”“到底”的过程中出现的偏误,并将偏误进
行分类,探讨南亚留学生出现偏误背后的原因,并据此提出相关的教学策略。
经过本次问卷调查的统计分析,并结合语料库里南亚留学生的偏误情况,
从教材、教学方法、留学生的角度提出在今后汉语教学中的教学策略。教材编
写要力求解释精准、重视对比分析、增加习题数量。教学方法上要注重对比教
学;分阶段选择教学重点;精讲多练,设置情景。学习者本身要克服畏难情绪,
融入汉语学习环境;重视对比学习,克服负迁移影响;转变学习观念,重视副
词的学习。
通过对南亚留学生的调查,我们发现留学生出现偏误既有客观因素,也有
主观原因。词语的复杂性、教材编写的缺陷、汉语环境的缺失三大客观原因与
媒介语负迁移、目的语负迁移、回避的策略三大主观原因是南亚留学生偏误的
主要来源。
本论文对南亚留学生“毕竟”“究竟”“到底”的学习情况进行调查,发
现偏误原因,提出教学策略,以期对今后的对外汉语教学做出有益探索。

关键词:“毕竟”;“究竟”;“到底”;偏误分析;教学策略

I
Abstract

The discrimination of synonyms has always been the focus in the research of
Chinese ontology, and it is also a difficult point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At the same time, adverbs are troublesome for foreign students
because of their abstract meaning and complexity of usage. And the modal adverbs
are also important in the teaching of adverbs. Therefore, the group of synonyms and
the adverbs of modality “Bijing”“Jiujing” and “Daodi” are taken as the starting point
in this thesis. Through a study of semantics and syntax, a questionnaire survey of
foreign students from South Asian countries in Zhengzhou University was conducted.
In the meantime, taking the corpus as a supplement, these both are used to examine
the error made by South Asian students, we classify the error to discuss the reasons
about the error of South Asian students and propose relevant Teaching strategies.
Based on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questionnaire and the errors of the South
Asian students in the corpus, this thesis puts forward the teaching strategies in the
fu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methods and international
students. The compilation of teaching materials should strive to explain accurately,
attach importance to comparative analysis, increase the number of exercises;the
teacher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contrast teaching in teaching methods, choose the
teaching emphasis in stages, concentrate on teaching and practice, and set up
situations; learners themselves should overcome the feelings of fear of difficulties,fit
into Chinese learning environment, attach importance to contrastive learning,
overcome negative transfer, change learning concept and pay attention to learning of
adverb.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of South Asian students, we find that there are both
objective and subjective reasons. The complexity of the words, the defects of the
textbook, the absence of the Chinese environment and the negative transfer of the
media, the negative transfer of the target language and the strategy of avoidance are
the main sources of the errors of the South Asian students.

II
This thesis makes a survey of the learning situation of “Bijing” “Jiujing” and
“Daodi” about South Asian students ,we find out the reasons for errors and put
forward teaching strategies in order to make a useful exploration to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in the future.

Key words:“Bijing”; “Jiujing”; “Daodi”;Error Analysis;Teaching Strategies

III
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II

目录........................................................................................................... IV

绪论............................................................................................................. 1

第一节 选题缘由及意义..................................................................................... 1
第二节 国内研究现状......................................................................................... 2
一 本体研究...................................................................................................................... 2

二 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4

第三节 研究方法、语料来源及创新之处......................................................... 4
一 研究方法...................................................................................................................... 4

二 语料来源...................................................................................................................... 5

三 创新之处...................................................................................................................... 5

第一章 “毕竟”“究竟”“到底”的对比考察.................................. 7

第一节 “毕竟”“究竟”“到底”的语义分析............................................. 7
一 “毕竟”“究竟”“到底”的语义及语义背景...................................................... 7

二 “毕竟”“究竟”“到底”的语义特征................................................................ 11

第二节 “毕竟”“究竟”“到底”的句法分析........................................... 13
一 “毕竟”“究竟”“到底”的搭配与使用............................................................ 14

二 “毕竟”“究竟”“到底”的句法形式................................................................ 18

第二章 南亚留学生“毕竟”“究竟”“到底”的学习情况调查.... 23

第一节 调查目的与对象................................................................................... 23

IV
第二节 调查内容与方法................................................................................... 24
第三节 调查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25
一 调查基本情况............................................................................................................ 25

二 客观语言测试题数据统计........................................................................................ 25

三 主观问卷题数据统计................................................................................................ 28

第三章 南亚留学生使用“毕竟”“究竟”“到底”的偏误分析.... 31

第一节 偏误的类型........................................................................................... 31
一 遗漏............................................................................................................................ 31

二 误加............................................................................................................................ 32

三 误代............................................................................................................................ 33

四 错序............................................................................................................................ 35

第二节 偏误的原因........................................................................................... 36
一 客观原因.................................................................................................................... 36

二 主观原因.................................................................................................................... 39

第四章 语气副词“毕竟”“究竟”“到底”的教学策略................ 42

第一节 教的方面............................................................................................... 42
一 教材编写.................................................................................................................... 42

二 教学方法.................................................................................................................... 44

第二节 学的方面............................................................................................... 46
一 克服畏难情绪,融入汉语学习环境........................................................................ 46

二 重视对比学习,克服负迁移影响............................................................................ 47

三 转变学习观念,重视副词的学习............................................................................ 48

结语........................................................................................................... 49

参考文献................................................................................................... 51

附录 A 留学生学习语气副词“毕竟、究竟、到底”的调查问卷... 53

V
附录 B “毕竟”“究竟”“到底”在课本中的注释......................... 56

致谢........................................................................................................... 59

VI
绪论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及意义
在当今世界社会“一带一路”大背景下,汉语作为中国特有的文化标志走
入了沿线国家,而南亚地区就是其中之一,南亚位于“一带一路”的核心范围,
是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上延伸至欧洲的重要节点。中国与南亚国家的交流合作
使双方的人们彼此更加了解,日益紧密的经济关系促进了文化交流,“一带一
路”向前发展的过程,也是汉语不断国际化的过程,汉语也逐渐受到南亚国家
人民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南亚青年学生到中国留学。近年来,南亚学生到郑州
大学留学和交流的人数逐年增长,这些留学生主要来自印度、孟加拉、巴基斯
坦、斯里兰卡等,来自这些国家的留学生人数众多,地缘相近,文化相似,我
们以目前在郑州大学学习的印度、孟加拉、巴基斯坦、斯里兰卡留学生作为研
究对象,方便调查并且易于研究。同时,笔者在课后与南亚留学生的互相交流
学习中,发现这些学生在口语中出现了较多副词的使用偏误,例如关于语气副
词“到底”的使用,他们会说“什么到底你的意思?”,实际上,他是在问“你
到底是什么意思?”留学生用这种英汉直译方法翻译出来的中文让人听起来很
不习惯,也不符合汉语语法规则。
副词是实词中非常重要的一类,它把握了整个句子的语气和潜在含义,而
语气副词则是副词中的一个大类,其中语气副词“毕竟”“究竟”“到底”三
个近义词在生活中使用频率较高,且因其意义和用法相近,容易在留学生学习
时出现偏误,“到底”和“毕竟”都可以表示强调原因或特点,有加强语气的
作用,在陈述句中常常可以互换;“到底”和“究竟”同样可以表示追究的语
气,用于疑问句中。语气副词的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点,而近义词辨析
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难点,两者范围交叉的部分则是困扰留学生的一大难题。
综合以上因素考虑,本论文以在郑州大学学习的南亚留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以语气副词“毕竟”“究竟”“到底”作为考察内容,调查这些外国留学生在
学习这组近义词的过程中会出现怎样的偏误,从而寻找解决的办法。
据了解,语气副词“毕竟”“究竟”“到底”这组近义词是中级甚至高级
阶段留学生经常出现偏误重要语言点,而如今,现阶段的词汇工具书和教材对

1
绪论

这组词的解释满足不了对外汉语教学的要求,同时,专门分析这三个词的相关
的文献资料研究还需要补充和完善,所以,本文会对“毕竟”“究竟”“到底”
三者从语义、句法两方面进行系统论述,通过对语料库中的语料及问卷中留学
生的调查情况进行分析,探究留学生在学习这三者过程中出现的偏误种类以及
出现的原因,以此提出相关的教学建议。如何能简单清晰地说出三者之间的差
别,帮助留学生准确掌握相关用法,准确地进行表达和交流,这正是本论文研
究的意义所在。

第二节 国内研究现状
副词的研究是汉语研究中的大类,学者们不断尝试着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
的理论方法进行解释,语气副词又是副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现有文献
的调查,将有关语气副词“毕竟”“究竟”“到底”的研究可以分为本体研究
和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两大类。

一 本体研究

本体研究中,研究较多的是对单个词的专门研究,其次是两两对比研究,
研究最少的是将三者的对比研究。
个案“毕竟”的研究中,影响力最大的是祖人植和任雪梅《“毕竟”的语
篇分析》(1997),通过探索“毕竟”出现的语义结构模式和语篇功能,指出
在因果转折句组表示原因的部分,带有解释性的语气;转折因果句组表示“但
是”部分,带有辩解、反驳的语气。董付兰《“毕竟”的语义语用分析》(2002)
中认为“毕竟”用在因果语句或转折复句中,表示原因焦点,使之醒目,引起
听话人注意,达到强调的作用,其使用受到语句形式、语用预设的语体的制约。
吕海燕《语气副词“毕竟”的语法意义》(2011)中总结“毕竟”的语法意义
是申明、突出某一不可否认的事件(性质、特点、事实),并对某一结果产生
决定性作用。张秀松《“毕竟”的词汇化和语法化》(2015)从历史语言学词
汇化和语法化的角度,探讨了“毕竟”分别作为单词、时间副词、评注语气副
词、疑问语气副词的形成机制,其中“毕竟”作为语气副词的方面对本文的撰
写具有指导意义。
个案“究竟”的研究中,皮奕《“究竟”的语篇功能分析》(2008),明

2
绪论

确指出“究竟”是具有传信、传疑功能的特殊的评谓性副词,在句中位置灵活。
许秋娟《副词“究竟”的句法考察》(2012)从句式、句法分布及与其他副词
的共现分布来进行句法考察,认为“究竟”后常跟表疑问的词或词组,构成“NP
究竟是 NP”的句,同时充当状语修饰 VP,还能与别的副词共现。许秋娟《副词
“究竟”的语义考察》(2013)认为“究竟”的语义只能后指不能前指,还具
有强调客观性、强调事物的特性的语义功能。张秀松《疑问语气副词“究竟”
向名词“究竟”的去语法化》运用该词历时演变对现代汉语中作为“原委、真
相”义的名词“究竟”的句法特点做出解释。
个案“到底”的研究中,张秀松《“到底”的共时差异探析》(2008)探
讨了“到底”的相关用法,在文中强调评注性语气副词常用来感叹事物某特点
是推出某结论的原因,疑问语气副词常用来追究答案。辛慧《“到底”的语法
化及其机制》(2009) 介绍了“到底”的发展过程,指出“到底”的三个义项
中,当“毕竟”讲的义项最多,当“究竟”讲的义项次之,当“终于”讲的义
项较少。张秀松《近代汉语中语气副词“到底”的后续演变》(2012)探讨了
作为疑问语气副词“到底”和评注语气副词“到底”分别继续向启示语气和委
婉语气演变的路径、机制和条件,并且还讨论了与“到底”意义相近的“究竟”
无祈使语的原因。
“毕竟”“究竟”的专门研究,陆海《论汉语学中“毕竟”“究竟”的对
比分析》(2009)通过对二者句法、语用及语体色彩进行对比分析,指出二者
的差别根本在于语义上的区别,介绍了常用结构“毕竟 A,不是 B”“毕竟/到
底是 N 了”“毕竟……毕竟……”,而“究竟”没有这些用法。
“究竟”“到底”的专门研究,蒋勇、王志军《“到底”“究竟”不被是
非问句允准的理据——基于信息熵的新解》(2016)认为“究竟”“到底”在
问句中都表示答案的不确定性很高,其有降低问句答案偏向性的功能与是非问
句的答案具有偏向性的功能相矛盾,故不能共现。
“毕竟”“究竟”“到底”三者的研究,赵舸《探析“毕竟”“到底”和
“究竟”的语用条件及语力》(2017)指出强调原因或事实、本质、结果,达
到目的时,“毕竟”的语力最强,表示提问受阻,表追问时,“究竟”的语力
比“到底”的语力强。
在本体教学中,学者们一般是从语义、句法、语用或者从历史角度介绍发
展历程,指出了“毕竟”“究竟”“到底”的显著特征和用法,对于本文的撰

3
绪论

写具有启发意义,但是相关理论研究还较为零散,特别是词汇对比研究方面还
远远不够,需要不断补充完善。

二 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在对外汉语教学研究方面,相关的文献资料不多,单个词的研究以及三者
之间对比研究还很不足。
周利芳《谈对外汉语副词教学中的语境利用》(2002)中讨论了在对外汉
语教学中上下文和言语环境的使用,提到了在一部分语气副词的教学中,可以
紧密联系副词与语言环境的关系,让留学生在上下文和言语环境中学习,对我
们进行副词教学具有启发意义。齐春红《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气副词教学研究》
(2006)提出了教师在进行语气副词的教学时,可以从预设、焦点、语用环境
和篇章衔接四个方面着手,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以任务型教学法为指导,取
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刘志成《语气副词在反问句中的表达作用》(2009)中
将语气副词试图分为两类:A 类较常见,疑问程度高,B 类疑问语气不是很强;
并且,分析了个案“究竟”在反问句中的使用;最后探讨出语气副词在反问句
中有加强语气和使语言具有强烈感情色彩的功能,对我们写本篇论文具有指导
意义。杜文涛《留学生习得语气副词“究竟”的偏误分析》(2012)通过对中
介语语料库中相关语料和留学生作业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将“究竟”一词的偏
误进行归纳总结:缺漏、误代、错序,同时指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要突出对比
教学,细化对“究竟”的语法功能介绍和语义特点。韩萍《“到底”及其对外
汉语教学》(2017)根据留学生实际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偏误,制定出了一套合
理的教学设计方案,实际操作性很大,对“究竟”一词的教学具有借鉴意义。
在目前的对外汉语教学中,“毕竟”“究竟”“到底”的研究内容数量过
少且未能切实解决留学生在教学中遇到的诸多问题,无论是单个词教学还是其
中两两对比教学、三者对比分析教学研究方面都需要亟待补充和完善,这三者
在对外汉语教学方面的研究中进一步深入挖掘的空间还很大。

第三节 研究方法、语料来源及创新之处

一 研究方法

(一) 文献分析法

4
绪论

本文在撰写过程中,参考了以往语气副词的相关研究“毕竟”“究竟”“到
底”的个案、两者和三者之间的对比分析文献资料以及最新的研究成果,从语
义、句法两方面对语料进行分析,为本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

(二) 问卷调查法

本文所设计的问卷主要分为两大部分:客观性语言测试题目和主观性问卷
调查。问卷的主要调查对象为南亚中级甚至高级阶段的在华留学生,以实地到
班级发放问卷的方式进行,通过调查我们能够了解这些留学生对“毕竟”“究
竟”“到底”三者常用义项的学习和使用情况,并从中发现问题。

(三) 统计归纳法

将收集到的问卷和从语料库中搜集到有关“毕竟”“究竟”“到底”三者
有关的语料进行归纳、统计,以数据来分析留学生在学习三者时出现的偏误情
况。

(四) 偏误分析法

将收集来的资料进行数据统计之后,进行分析,总结这些留学生语气副词
“毕竟”“究竟”“到底”的偏误类型,进而从不同角度分析偏误的原因,并
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

二 语料来源

论文中的语料主要来自语料库和工具书中:现代汉语语料库、BCC 语料库、
HSK 动态作文语料库,相关工具书中的语料《现代汉语八百词》、《汉语副词词
典》、《现代汉语语气成分用法词典》,此外,还采用了已有的研究成果中的
相关语料。

三 创新之处

目前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语气副词的本体研究理论进行详细论述,研究成
果比较丰富,但是从对外汉语教学角度的进行考察的文献比较稀少,特别是针
对“毕竟”“究竟”“到底”的著作更是少之又少,还没有针对南亚留学生学
习“毕竟”“究竟”“到底”的专门性研究。

5
绪论

本论文以南亚留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区域化,并将调查的 2014
级和 2015 级留学生进行对比,随着汉语学习的不断深入,提出要重视对比、分
阶段教学的建议。

6
“毕竟”“究竟”“到底”的对比考察

第一章 “毕竟”“究竟”“到底”的对比考察

“毕竟”“究竟”“到底”是重要的语气副词,本章将在本体研究的范围
内,从语义及语义特征、常用搭配和使用及句法形式几个方面来对这一词组进
行对比分析。

第一节 “毕竟”“究竟”“到底”的语义分析

一 “毕竟”“究竟”“到底”的语义及语义背景

词语意义的表达都有其出现的原因,根据语言的表达需要,语义的使用有
其使用的背景,语义与语义使用的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对语义的分析要从
语言环境着手。

(一) 毕竟

在《现代汉语八百词》中,其中对“毕竟”的解释主要为:1.后面的话表
示追根究底所得的结论;究竟;终归;到底。2.充分肯定重要的或正确的事实,

暗含否定别人的不重要的或错误的结论。
以上内容对“毕竟”一词的解释简单清晰,但不够准确,也不全面,因此,
以下将从语义背景分析“毕竟”一词的语义。
1.强调客观事实或者根据客观事实而得出的结论,从而肯定这一事实或结
论的存在。通常是在已知某情况下,存在另一种不同甚至相反的情况,说话人
着重强调后者,常出现在“虽然……但毕竟……”这样的句式中。
(1)虽然上次在杨三刀那儿碰了钉子,但他毕竟还是饭店的经理呀,人们
还得听他的呀。
(2)她觉得稍感安慰的是,虽然她在以后的工作中还继续出现过种种失误,
她毕竟痛切地记取了李柱子事件的教训,再也没有重复过同样的错误。
(3)老猴王毕竟身手不凡,它不仅奋力鏖战“刁猴”,而且还另有所持。
结合语境可以看出,例(1)中,已知语境“上次在杨三刀那儿碰了钉子”,
但是仍然存在的客观事实是“他是饭店的经理”,所以,人们还得继续听他的

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年,第 78 页。

7
“毕竟”“究竟”“到底”的对比考察

话。例(2)已知“她在以后的工作中还继续出现过种种失误”这一情况,但事
实最后的结论是“她”从中吸取教训,“再也没有重复过同样的错误”。例(3)
这种情况重在强调说话人根据“奋力鏖战‘刁猴’,而且另有所持”这一事实
而得出了“老猴王身手不凡”的结论。
2.强调客观事物的出现的原因,多用来解释说明出现某情况是合乎情理的;
即使后来有了新情况的出现,也不能忽视原来的情况。说话人先介绍某一情况
或结论,在双方已经了解的大背景下,对前者进行补充说明。
(1)对每一个人来说,重要的是善于掌握住机遇,因为机遇毕竟不可能属
于那些毫无准备的人。
(2)为了体现百家争鸣,对类似上述不同译法,应该允许并存,不要匆忙
下结论谁对谁错,因为文学翻译毕竟不同于数学,对特殊的作品,确实要有“非
通常”的翻译。
例句(1)中,说话人认为“每一个人掌握住机遇很重要”,原因是“机遇
不可能属于毫无准备的人”,从而解释了说话人这一看法的合理性。例句(2)
中,说话人提出“应允许多种译法并存”的观点,强调原因“文学翻译不同于
数学”,意在点明当出现了多种译法这种新情况时,也不能忽视文学这中特殊
作品需要多种翻译译法的需求。
3.强调客观事物的性质和特点,凸显事物的本质特征。说话人意在着重点
明主语所具有的突出特性,其后通常会有对说话人所强调内容的解释性的句子。
(1)夜市毕竟是夜市,大宗的交易不可能太多,更多的是摊点零星交易,
数额不大,忙碌过后的商户不会急于在深夜把钱存到银行。
(2)我们毕竟是大学生,懂得自己不管怎样地失望和苦恼,也该好好学习,
人生有涯而时空无涯的现实逼迫着我们。
例句(1)中,通过“毕竟”一词的强调,读者的就会将重点聚焦在“夜市”
一词上,已知夜市的突出特点是许多商户进行小商品买卖,后面的句子是对“夜
市”的特点进行解释,夜市中出现最多的是小商户的零星交易,钱不多,不着
急把钱存在银行中。例句(2)中,点明了“我们”是“大学生”这一本质特征,
已知大学生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和素养”这一隐含背景,所以,在有限的人生
当中遇到挫折时能够调节自己的心态,去好好学习。

(二) 究竟

8
“毕竟”“究竟”“到底”的对比考察

在《现代汉语八百词》中,关于“究竟”一词的释义为:1.用在问句中,
主要用来表示进一步追究,加强语气,多用在书面语,口语多用“到底”。2.
表示“归根到底”的意思,相当于“毕竟”,加强语气,多用在有评价意义的

陈述句中。
“究竟”一词第一条义项是最主要,也是最常用的义项,常用来表示进一
步追究、探究,第二条义项来强调客观事实或性质,但又稍有不同。
1.强调进一步追究、探究,加强疑问语气。说话人已知情况甲,但并不满
足于已有信息,从而追寻探求甲中更细微的问题,以期寻求更满意的答案。
(1)世界上的语言很多,但究竟有多少种?
(2)在我国历史上,长城也好,黄河也好,运河也好,究竟是劳动人民创
造的,是劳动人民的功劳,还是秦始皇、隋炀帝等创造的,是这些皇帝的功劳?
例句(1)中,在世界语言之多的已知现实中,说话人就此进行追问,既然
如此多,那么有多少,多到何种情况,这是说话人想要搞清楚的问题。例句(2)
中,已知在我国历史上有诸多让人叹为观止的伟大工程,说话人搞不清楚创造
这些宏大的工程的功劳是属于劳动人民还是属于始皇帝王,并由此展开追问。
2.强调原因,但最终的原因还是事物所具有的那个特性,表示无论条件怎
么样,最后依然如此,归根到底还是这样,在这一点上相当于“毕竟”。说话
人已知情况甲,同时,客观存在另一情况乙,不管甲如何,乙更值得考虑,常
用在“虽然…,但究竟…”句式中。
(1)虽然这件衣服不漂亮,但究竟是全棉的,值得买。
例句(1)中,已知这件衣服不好看,但因为衣服的材料是全棉材质这一性
质,让人穿起来更舒服,更值得买,所以,无论衣服好看不好看,“全棉”这
一性质才是促使说话人买这件衣服的关键因素。
此外,也可以强调客观事实,以此来解释说明出现另一种情况的缘由。
(1)我们究竟人少,挡不住敌人这股来势。
(2)但她究竟是比我阅历深,经验多,就说:“没什么,你不用过分地担
心,这就是走走过场嘛!”
例句(1)中,强调“我们人少”这一客观事实是没有挡住敌人的直接原因;
例句(2)强调“她阅历比我深,经验比我多”这一客观事实,因此才会出现后
面“她”宽慰“我”的话,让“我”不用担心。

同①,第 314 页。

9
“毕竟”“究竟”“到底”的对比考察

经过在语料库中的筛选和观察,以上“究竟”表原因,特点和客观事实这
三方面的句子很少出现,“究竟”多用于疑问句中。

(三) 到底

在《现代汉语八百词》中,关于“到底”的解释主要为:1.用在疑问句中,
主要表示进一步追究,相当于“究竟”。2.表示经过较长过程出现了某种结果。

3.强调原因或者特点,相当于“毕竟”。
“到底”与“毕竟”“究竟”两个副词都有交叉的义项,其语义分析也大
致从以上三个方面展开。
1.强调事物原因或者性质特点,以此来解释说明某现象出现的缘由、凸显
事物性质,相当于“毕竟”。通常出现的语境是已知客观存在某种情况甲,按
照客观规律甲会引发乙,最终乙情况却没发生。
(1)小孩到底是没扯过谎,红了脸,幸好大哥忙着吃饭,没注意。
(2)中午打了上班钟还不知道,师傅们瞅了瞅,爱抚地悄声说:“让她好
好地睡吧,到底是个孩子啊!”
(3)樊成银睡过一觉醒来的时候,他们还没有结束,他不觉感叹道:“年
轻人到底精力旺盛,像我这老头子是不行的了。”
例句(1)中,已知大哥在吃饭时询问孩子问题,孩子撒了谎,红了脸,按
正常情况下,大哥能够发现孩子的异样,然而,却因为忙着吃饭没有发现,“到
底”强调小孩没扯过谎,是脸红的原因。例句(2)中,已知打了上班钟,“她”
应该起来了,但实际上却没有,“到底”强调“她”是“孩子、贪睡”这一特
征。例句(3)中,年轻人和樊老头一起干活,樊老头睡了一觉后,年轻人还在
干,按照樊老头的想法,年轻人应该会像他一样也会去休息,然而事实上并没
有,“到底”强调年轻人精神旺盛这一特征。
“到底”也可以强调客观事实或由客观事实得出的结论,但此用法出现较
少。
(1)旧歌剧的塑形,他像雕塑的姿态,但到底不是雕塑。
此句中,由强调“他像旧歌剧中的雕塑的姿态”,强调事实结论“他是人,
不是雕塑”。
2.强调对问题的进一步追究,加强语气,增加疑问,相当于“究竟”。通


同①,第 153 页。

10
“毕竟”“究竟”“到底”的对比考察

常出现的语境是已知说话人与听话人双方都了解某问题,说话人曾经对此提出
质疑,但未得到满意答案,因此,再次提问追究,以期获得满意答案。
(1)我还想问,体委的职能,到底是领导全民族扎扎实实地开展强身健体
的体育活动呢,还是单搞竞技运动水平的提高?
(2)浩淼的宇宙中,到底是谁向地球发来了神秘的信息?
例句(1)中,已知说话人曾对体委的职能产生疑惑,并就此产生追问,是
“领导全民族开展体育活动”还是“提高竞技水平”,希望能得到确切的答案。
例句(2)中,已知宇宙浩瀚无垠,地球收到了神秘信息,但宇宙中星体众多,
“是谁向地球发射信息”这一疑问引起说话人的好奇和对宇宙中未知问题的探
究。
3.强调最终结果的出现,相当于“最终”,说话人所预料、期望或肯定发
生的情况,经历一段较为曲折的过程最终实现了,加强肯定语气。
(1)陈桂英鼻子一酸,眼睛也热了,但这次她到底用力量抑制住了眼泪,
他向滕支书说了自己的心事。
(2)经过一番努力,事情到底办成了。
例句(1)中,主语陈桂英“眼睛也热了”说明眼睛里出现了泪花,“到底
用力量抑制住了眼泪”这里的“到底”强调最终经过一番挣扎,成功的忍住了
眼泪这一结果。例句(2)中,说话人期望事情办成功,经过一番努力,才出现
了事情办成这一结果。

二 “毕竟”“究竟”“到底”的语义特征

语义特征是语义学中的概念,是“词语在句法结构中互相比较时显出的语

义特点” ,是语言单位之间相互联系或者相互区别的语义要素。
在现代汉语语料库中,我们分别随机抽取“毕竟”“究竟”“到底”三者
的句子各 200 句,将所考察的 600 个句子进行归纳与统计,具体分析情况如下:
表 1-1 语气副词“毕竟”“究竟”“到底”在现代汉语语料库中的使用情况

使用情况 客观事实或 事情原因 性质特点 探究 最终 合计


语 由事实所得
气副词 出的结论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年,第 105 页。


11
“毕竟”“究竟”“到底”的对比考察

续表——
使用情况 客观事实或 事情原因 性质特点 探究 最终 合计
语 由事实所得
气副词 出的结论

毕竟 98 43 59 0 0 200
究竟 3 2 2 193 0 200
到底 12 25 23 103 37 200
从以上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毕竟”不具有用来表示“探究”和“最终”
的特征,主要用来强调“客观事实或由事实所得出的结论”,是“毕竟”相较
于其他二者时具有的突出特征;“究竟”和“到底”最明显的特征都可用来表
示“探究”义,但在同等数量条件下,“究竟”的“探究”义比“到底”更突
出;“究竟”一般情况下不常用来表现“客观事实或由事实所得出的结论”“事
情原因”“性质特点”;“到底”除了最常用的用来表示“探究”之外,还具
有表现“最终”“事情原因”“性质特点”,“毕竟”“究竟”“到底”三者
中只有“到底”具有表示“最终”义。
通过对以上“毕竟”“究竟”“到底”这一词组的分析,我们可知这一组
词内部相互交叉又各有特点,即使是相同的用法,在语气强弱以及人们的使用
习惯方面也是各有侧重,将其义项特征归纳如下:
毕竟:[+事实或结论][+原因][+性质特点][-探究][-最终]
究竟:[+事实或结论][+原因][+性质特点][+探究][-最终]
到底:[+事实或结论][+原因][+性质特点][+探究][+最终]
试比较下面几例:
(1)他毕竟还是个小孩子,就不要责怪他了吧。
(2)他究竟还是个小孩子,就不要责怪他了吧。
(3)他到底还是个小孩子,就不要责怪他了吧。
在陈述句中,这三个词可以互换,但强调重点略有不同。(1)句点明“他”
是“小孩子”的本质原因,隐含有“小孩子不懂事”这一特点,所以“不要责
怪他”也是应该的,含有肯定之意,语气强烈。(2)句表明无论发生什么,在
此强调“他是小孩子”这一事实,同时,也是点明“不要责怪他”的原因,语
气较为委婉。(3)句隐含语境:他犯错了,应当受到责备,但因“他是小孩子”,
所以“就不要责怪他了”,有感叹的语气。
根据在语料库中的语料分析和人们的使用习惯,在陈述句中,最常用的是
12
“毕竟”“究竟”“到底”的对比考察

“毕竟”,“到底”,前者书面语、口语均可,后者多见于口语;而使用最少
的是“究竟”。
(1)*你毕竟同意不同意大家的意见?
(2)你究竟同意不同意大家的意见?
(3)你到底同意不同意大家的意见?
(1)句错误之处是在于“毕竟”一词,“毕竟”无追究之义,因此不能用
在疑问句中。(2)(3)句中用“究竟”“到底”均可,“究竟”多用语书面
语,“到底”多用于口语。
通过对语料库中语料和参考书中语料的分析,以及根据以上分析和使用情

况,将三者的使用情况列为下表 :
表 1-2 语气副词“毕竟”“究竟”“到底”的语义特征

语义特征 客观事实或 事情原因 性质特点 探究 最终


语 由事实所得
气副词 出的结论

毕竟 ++ + + - -
究竟 (+) (+) (+) ++ -
到底 (+) + + ++ +
通过以上的语料总结和句子对比分析,我们从该表格中可知“毕竟”“究
竟”“到底”三者在表示客观事实或者由客观事实得出的结论、事情原因、性
质特点时均可以使用,但“毕竟”最常用且语气最强烈,“到底”次之,“究
竟”使用少且语气弱。在表示追究、探究方面,“究竟”“到底”语气一样,
只是在语体方面前者多用书面语,后者多用于口语。此外,“到底”独有的意
义即“最终义”,表示经历一番曲折,事情的实现。

第二节 “毕竟”“究竟”“到底”的句法分析
句法是语法学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的研究范围是短语、句子的结构规律
和类型。⑥本节内容将从“毕竟”“究竟”“到底”常见的关联词、疑问代词、
语气词的搭配与使用以及常见的六大句式结构两大方面进行介绍分析。


按:++表示经常使用,+表示较常使用,(+)表示极少使用,-表示没有此用法。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年,第 1 页。

13
“毕竟”“究竟”“到底”的对比考察

一 “毕竟”“究竟”“到底”的搭配与使用

语气副词“毕竟”“究竟”“到底”常与关联词搭配,多用来表示因果、
转折关系,组合成复句;与疑问代词搭配,多见于疑问句和陈述句中;与语气
词搭配,突出句子强烈的情感。

(一) 与关联词的搭配和使用

三者都可以与关联词搭配使用,从而构成条件复句、转折复句、因果复句
以及结构复杂的多重复句。三者中与关联词搭配最多,出现次数最多,最具有
明显特征的是“毕竟”,通过对语料的筛选和分析,与“毕竟”最常搭配的关
联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不管”“无论”“只要”“因为”“所以”“因而”
“然而”“虽然……但(是)……”“尽管……但(是)……”“虽然……但
(是)……所以……”“虽然……但是……因为……”,等等。
(1)无论如何,景天魁同志给我国哲学界带来的一股清新春风毕竟发人深
省。
(2)只要自己曾经努力过了,就问心无愧,因为这毕竟也是个收获的过程。
(3)阿维兰热还回答了记者对马拉多纳的态度问题,他认为,马拉多纳犯
了错,也受到了惩罚,我们应该帮助他回到足球场,因为他毕竟是个很优秀的
球员,大家都不愿看到他消失。
(4)我觉得这件事毕竟不是一笔小的开销,所以我必须想清楚到底是否对
自己有利,想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到底是什么。
(5)尽管他已进入社会,但毕竟还是涉世未深的青年。
(6)虽然生存环境略有改善,但毕竟人力物力有限,很多生活必需品还是
没有,所以,只能一切从简了。
(7)分析人士指出,(虽然)在目前韩朝和解势头良好的大背景下,第二
轮部长级会谈可能会在缓和紧张关系和加强经济合作方面取得某些具体的成
果,但期望值也不能过高,因为双方毕竟仍处于战争状态,加上还有美国的军
事存在,许多问题显然是难以轻而易举就能迎刃而解的。
语料库中的句子,除了有一部分是条件复句,因果复句,转折复句,还有
相当一部分是多重复句,例如(6)、(7)句,(6)句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
一层次为因果关系,第二层次为转折关系,构成了因果转折多重复句,前因后
果式;(7)句同样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因果关系,第二层次为转折

14
“毕竟”“究竟”“到底”的对比考察

关系,构成了因果转折多重复句,前果后因式;在语料库中,(6)句更加常见。
语料库中,可以与“究竟”“到底”搭配的关联词主要是关联词“是……
还是……”“而且……”,分别应用在选择复句和递进复句中。除此之外,还
包括以上所举出的关联词,例如“不论”“因为”“所以”“但是”“然而”
等,二者和这些词主要用于转折、因果、条件复句,“究竟”和这些词搭配使
用的次数较少,例如:
(1)如厕时看书读报,这究竟是一个糟糕的习惯还是件无可厚非的事?
(2)《逆战》到底是 17 号上映还是 19 号上映啊?
(3)目前不仅还没有此类教材供师生使用,而且很多教师对研究性学习究
竟是什么概念也不是很清楚。
(4)我也非常喜欢这样的考试模式,因为这真正能看出一个学生到底学到
什么境界。

(二)与疑问代词的搭配和使用

“毕竟”“究竟”“到底”三者都可以与疑问代词搭配使用,主要有“谁”
“什么”“哪儿”“哪里”“几”“多少”“怎么”,一般出现在疑问句和陈
述句中,加深语气从而表达说话人对事件确认的主观态度和情感或者表达说话
人对已知事件的质疑以此希望得到确定的回答。
1.“毕竟”一般出现在陈述句中,与之经常搭配的疑问代词主要有“谁”
和“什么”。
(1)我告诉你,我们都需要克制,毕竟没有谁是该对我们的自我伤害来负
责的。
(2)毕竟山清水秀不是谁振臂一呼就可以实现的,大多数人只能从身边的
小事做起,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
(3)最好的朋友和最得力的合作伙伴,如果因而交情生变,会让我相当烦
恼,毕竟朋友与敌人任谁都不想演变成后者。
(4)毕竟我比谁都了解自己。
(5)毕竟一味随大流没有什么好处,有些时候当机立断,反而会发现更好
的机会。
(6)对于评剧的资源,我想还是随缘的好,能听到便听,毕竟不是什么东
西都是我们戏迷能听到的。

15
“毕竟”“究竟”“到底”的对比考察

(7)这样笃定的停留,自然不免遭受许多阻难,毕竟没有什么人乐见此种
状况。
“毕竟”与疑问代词“谁”和“什么”可以搭配上使用,在语料库中,发
现了大量的“毕竟……谁”和“毕竟……什么”的结构,其中,“毕竟”与表
任指的“谁”多出现在否定句中,并常见“毕竟+否定词+谁”的形式,如(1)
(2);否定词也可出现在疑问代词之后,如(3);有时,也会用在肯定句中,
如例句(4);“毕竟”与表虚指的“什么”连用,用来强调目前不能确定的人
或者事物,例如(6)(7)句。
2.“究竟”与“到底”都可用在疑问句中,多与常见疑问代词搭配使用,
常见的有“谁”“什么”“哪”“几”“多少”“怎样”等搭配使用。
(1)究竟两大股东最终谁能取得对公司的控制权,6 月 25 日召开的股东大
会上将见分晓。
(2)这究竟会是谁呢?
(3)我究竟丢了几张卡?搞不清啊。
(4)宣传部门是否敢于面对,他们究竟与企业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呢?
(5)到底上面写了一些什么?
(6)学生对这些中西文化差异性到底了解多少呢?
(7)假定我们有这么一个曲线,那么我们就要问了,到底中国长期增长潜
力有多高呢?
通过对语料库中的语料进行筛选,发现“究竟”“到底”二者几乎可以与
所有疑问代词搭配,并出现大量的语料,且更常见于疑问句中,在对外汉语教
学中可以提醒学生关注这一情况。

(三)与语气词的搭配和使用

说话人在句子中使用“毕竟”“究竟”“到底”三者时会带有一定的语气,
经常会与语气词连用,常用的语气词主要有“了”“啊”“嘛”“呢”“吗”
“吧”。
1.“毕竟”常与语气词“了”“啊”“嘛”搭配使用,只出现在陈述句中
或感叹句中,但是,在陈述句中“毕竟”不能与“吧”连用。
(1)现在与过去相比,毕竟大不相同了。
(2)国外条件再好,毕竟不是自己的故乡啊!

16
“毕竟”“究竟”“到底”的对比考察

(3)他们在教授面前显得有些拘束,毕竟两人都还是学生嘛!
(4)*是国民的思想境界都升华了吗?应该不是,毕竟我们还处在初级阶
段吧!
例句(1),“毕竟”与“了”搭配使用,用来强调新情况已经出现这一客
观事实;例(2)与“啊”连用,强调对国外不是自己故乡这一原因,结尾的“啊”
表示出说话人的慨叹之情,增加了感情色彩;例(3)与“嘛”搭配使用,强调
两人都是学生这一原因,结尾的“嘛”表示理应如此或道理不言而喻;(4)句
使用“吧”不恰当,陈述语气词“吧”表示有表示商量商讨的语气,而“毕竟”
一般是对客观事实的强调,二者语气相矛盾。
2.“究竟”常与疑问语气词“呢”“啊”“吗”“了”“吧”连用,只能
出现在疑问句中,而且,“吗”只能用在是非问句中,不能用在非是非问句中,
这是因为非是非问句本身就具备了疑问信息,再加上一个表疑问语气的“吗”,
就会出现语法重复的错误,所以,“究竟”不与“吗”共同出现在非是非问句
中。
(1)请您告诉我,究竟丢失的是什么文件呢?
(2)你究竟为什么这样做啊?
(3)你刚才究竟是怎么了?
(4)面对新的校园、新的同学、新的生活环境,你究竟做好准备了吗?
(5)*你究竟愿意不愿意去吗?
例句(1),“呢”在疑问句中表达了猜测的语气,用在疑问句中有深究强
调的意思,且在句尾起到了舒缓语气的作用,与“究竟”前后照应;(2)句“究
竟”加强了疑问语气,而句末语气词“啊”作为一个互动信号,希望对自己的
提问做出回答,并大量出现在反诘类提问中;(3)“究竟”作为副词修饰“怎
么”,“了”起到舒缓语气、煞尾的作用;(4)句为是非问句,是对整个命题
的提问,只能对问题用肯定或否定来回答,此处“吗”显示出说话人探询疑问
的情感,“究竟”在此处又使此情感得到加强,此处“究竟”和“吗”可以共
现;(5)句中应去掉“吗”,因为“愿意不愿意”这种结构已经负载了疑问信
息,而“吗”是一个表疑问语气的语气词,因此,句末不能再加疑问语气词“吗”,
“究竟”用在“V 不 V”这一结构之前,进一步增强了追究追问的语气,此处“究
竟”和“吗”不可以共现。
3.“到底”在与语气词连用时,常与“了”“呢”“吧”“吗”搭配使用,

17
“毕竟”“究竟”“到底”的对比考察

通常可出现在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中。但是,“到底”不能与表陈述语气
的“吧”连用出现在陈述句中、不能与表疑问的“吗”连用出现在非是非问句
中,原因与以上“毕竟”“究竟”的原因相同。
(1)革命不容易,但到底还是胜利了。
(2)你到底为什么不告诉我呢?
(3)现在可以告诉我到底发生什么事了吧?
(4)*她到底是个女孩子吧,所以这个东西她背不动。
(5)这件事你到底知道吗?
(6)*你到底去打篮球还是踢足球吗?
例句(1),“到底”在此处强调最终出现的结果,语气词“了”表示新情
况“革命胜利”的出现,起到了煞尾的作用;(2)句语气词“呢”进入“到底”
疑问句中,表达了猜测的口气;(3)句“到底”修饰“什么事”,出现了疑问
代词“什么”,所以“吧”在此处作为疑问语气词,表示说话者希望听话者对
自己提出的但还不太肯定的看法给予肯定或支持,使说话语气变得更加客气和
委婉,故此句中“到底”和“吧”可以共现;(4)句不能用“吧”,因为“她
是女孩子”是一个客观的事实,“到底”是强调这一客观事实,也是在解释“她
背不动东西”的原因,该陈述句中,作为陈述语气词的“吧”,有表示猜度的
语气,大大削弱了整个句子的肯定语气,使整个句子表现出“前肯定后猜度”
的矛盾,故此句中“到底”和“吧”不能共现。(5)句为是非问句,是对整个
命题的提问,只能对问题用肯定或否定来回答,“到底”表达了说话人心中的
疑惑,对问题的追根究底,“吗”表现出了整个句子的疑问语气,此处“到底”
和“吗”可以共现;(6)句为选择问句,“是……还是……”这种结构本身就
传达出了疑问的信息,“到底”用在这种结构前加深了这种疑问程度,若在句
尾加上疑问语气词“吗”,就会出现重复,因此“到底”和“吗”不能共现。

二 “毕竟”“究竟”“到底”的句法形式

句法形式是句子在表达句法意义时的外部形式,学生通过对句法形式的掌
握和使用能够快速掌握“毕竟”“究竟”“到底”的基本使用规则,明确异同
点,三者在句法形式上既有相同的形式也有各自的个性。

(一) N 毕竟/究竟/到底是 N

18
“毕竟”“究竟”“到底”的对比考察

三者前后一般为相同的名词性词语,是三者共同可以出现的句法形式,常
用来表示原因。“毕竟”与“是”连用,构成“X 毕竟是 X”结构,“X”一般

以名词为多,进一步强调显而易见的情况。 “到底”用于“X 到底是 X”的结

构中,主要用来强调典型特征,X 多为名词。
(1)理想毕竟是理想,要想把理想变成现实,不知道要付出多少辛苦和汗
水呢。
(2)农村究竟是农村,生活条件还是比城里差点儿。
(3)上海到底是上海,发展速度就是快。
根据查找的专业书籍和语料库中的语料,可以发现,“N 毕竟是 N”的格式
最多,“N 到底是 N”的格式次之,“N 究竟是 N”的现在很少使用。

(二) 毕竟/到底 V/A(了)

(1)毕竟/到底没去过,问了很久才问到。
(2)然而这毕竟已经成了历史事实。
(3)我们到底战胜了风雪,到达了目的地。
(4)虽然遇到一些麻烦,但来中国的愿望毕竟实现了,所以,我感到很幸
运。
(5)那件大衣好是好,但毕竟太贵了,所以我没舍得买。
(6)我等了他两年,他到底从国外回来了。
“毕竟”“到底”后面常加动词、形容词,用来强调原因或特点,有时,
会在句中加动态助词“了 1”,表示动作或者性状的实现;或者在句尾处因加语
气词“了 2”,表示新情况的出现,起到成句煞尾的作用,当“了 2”后接在动
词、形容词后且在句尾处时,就兼有动态助词和语气词两种作用。
此外,“毕竟”“到底”还可以出现在时间副词“已经”和频率副词“还
是”之前,在语料库中出现了许多“毕竟/到底已经……(了)”和“毕竟/到
底还是……(了)”的格式,例如:
(1)京剧虽然有来自地方剧的渊源,但它毕竟已经成为京剧了。
(2)可他毕竟还是做了错事。
(3)几十年过去,一切到底已经不再是从前的模样了。

齐沪扬:《现代汉语语气成分用法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年,第 33 页。


同⑦,第 85 页。

19
“毕竟”“究竟”“到底”的对比考察

(4)房子到底还是被人占了,栖身之地没有了,该去哪里呢?

(三) 究竟/到底 V 不 V;究竟/到底 A 不 A

(1)你究竟想不想出国留学?
(2)从众行为到底好不好?这要具体分析,要看所从的“众”究竟对不对。
(3)她究竟愿不愿意和我们一起去爬山?
(4)这条裙子到底漂不漂亮?
“究竟”“到底”后面可接动词或者形容词结构构成正反问句,有时,我
们口语中为了便利双音节动词或者形容词的后一个字,例如(3)、(4),实
际上,原句分别是“她究竟愿意不愿意和我们一起去爬山?”“这条裙子到底
漂亮不漂亮?”

(四) 究竟/到底是 X 还是 Y

(1)革命事业究竟是千百万群众自己的事业,还是少数英雄豪杰的作品?
(2)他忙问:“你们到底是区里的干部还是县里的(干部)?”
(3)作为奴隶主阶级中的一员,究竟是眼睁睁地看着它灭亡,自己的权势
与地位也同归于尽呢,还是以天下为己任,出来保权利于今朝?
(4)你到底是没有空还是不愿意去?
“究竟”“到底”二者都可用在选择问句中,后接名词性结构或者动词性
结构,从而与选择问句构成“究竟/到底是……还是……”的典型结构,较常用,
用复句的结构提出两种看法供对方选择。

(五) 究竟/到底 V 怎么/什么/多少/哪儿/谁

(1)买这件礼物究竟花了多少钱?
(2)我们究竟去哪儿?
(3)那件事情到底是怎么解决的?
究竟/到底与疑问代词以及其他短语构成特殊疑问句,加深疑问语气,表明
说话人希望对方就此做出明确的答复。当只单纯针对主语提问或者主语是疑问
代词时,“究竟”与“到底”只能用在主语前,例如:
(1)究竟/到底谁干?
(2)究竟/到底你去还是他去?

20
“毕竟”“究竟”“到底”的对比考察

(3)刚才,究竟/到底是什么在那里响,把人都给吵醒了!

(六) 虽然 X,但是毕竟 Y,(所以 Z.)

(1)虽然他于 1816 年作为英国政府来使阿美士德的翻译兼秘书进过北京,


但毕竟没有站稳脚跟。
(2)虽然这些活动是为了教会的需要而进行的,但毕竟对文化遗产的流传
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3)虽然这种丝具有爆炸性,未能作为纺织材料发展,但它毕竟是世界上
最早的人造丝,(所以)它的研制成功说明人造纤维是可以实现的。
(4)虽然我对我的舞蹈表现其实还挺有信心的,但是因为毕竟很久没跳了,
所以其实一开始还是有些担心的!
此结构隐含了两个不同的句法形式。第一种,当没有“所以 Z”这一结构,
即“虽然 X,但是毕竟 Y.”出现了一条完整的语义链,前后构成转折关系,强
调在 X 出现的情况的同时,着重强调更重要的事实结论 Y。第二种,当有“所以
Z”这一结构,即“虽然 X,但是毕竟 Y,所以 Z.”一般是前文中涉及某一情况
X,对于 X,说话人使用“毕竟”强调存在的情况 Y,在此基础上,指出语义上
与 X 不同的情况或者表达出说话人的不同观点 Z,而句中的“毕竟”所强调的 Y
是推导出 Z 的基础,使 Z 更能站得住脚,更具有说服力。例如(4)中,强调“很
久没跳了”是“一开始还是有些担心”的原因。
此外,“毕竟”有时还可以作为插入语用在句子中,表达说话人肯定的语
气,以此来引起对方的注意。
(1)毕竟,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和“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宪法是足
以被称为“母法”的国家法律之源。
(2)在这样大的比赛过程中,我还是保持了一定的谨慎心理,毕竟,我面
对的将是一群无论资历、优势都比我大得多的选手。
例句(1)、(2)两句中“毕竟”分别位于句首和句中,(1)句强调客观
事实并以此得出“宪法是国家法律之源”这一事实结论,(2)句位于句中,使
句子表意严密,表明说话者不容质疑态度,同时,“资历、优势都比我大得多
的选手”是对“保持了一定的谨慎心理”的解释说明。
本章节主要从语义和句法两大方面对“毕竟”“究竟”“到底”三者进行
了分析和总结。

21
“毕竟”“究竟”“到底”的对比考察

主要从语义及其使用背景和语义特征两部分进行探讨,三者在使用过程中,
有其自身的独特性,能与其他二者有明显的区别:“到底”可以表示经过较长
的过程之后,通过一番努力,出现如意的结果,相当于“终于”;也有两者用
法相似略有侧重,但能与另一词进行区分的情况:“究竟”和“到底”都可以
用在疑问句中,都可以用来表示对问题的进一步追究,具有强调功能,然而,
“毕竟”无此用法;三者都可以用在陈述句中,表示客观事实或由事实所得出
的结论、事情原因、性质特点,但在语力方面和人们的习惯使用方面不同,“毕
竟”在这三方面语力最强,使用频率最高,“到底”主要用来强调原因或者特
点,使用次数较多,相当于“毕竟”,“究竟”的语力最弱,使用频率最少,
同时,从语体色彩方面来看,“毕竟”在书面语、口语使用方面均可,“究竟”
偏书面语,“到底”偏口语。
在句法方面,主要从与三者经常搭配使用的关联词、疑问代词、语气词三
方面进行考察,可以与“了”“啊”“嘛”“呢”“吧”“吗”搭配使用,着
重分析了三者分别与之连用的情况,尤其是“吗”在疑问句中的使用以及“吧”
分别在陈述句和疑问句的使用;根据以上分析,列举了“毕竟”“究竟”“到
底”的常用句式。

22
南亚留学生“毕竟”“究竟”“到底”的学习情况调查

第二章 南亚留学生“毕竟”“究竟”“到底”的学习情况
调查

本次调查通过到班级集中发放问卷的方式,分别对 2014 级和 2015 级南亚


留学生进行统一调查,并将所回收回来的问卷资料按调查内容分类进行整合分
析与总结。

第一节 调查目的与对象
要了解留学生关于“毕竟”“究竟”“到底”的使用情况,就必须对他们
的学习情况做出调查,“毕竟”“究竟”“到底”三者分别在《汉语水平等级
标准与语法等级大纲》中属于丙级、乙级、乙级词汇,在《新汉语考试水平大
纲》中,三者分别属于五级、四级、四级词汇,相对应地,本次调查的主要对
象是郑州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中汉语水平为中级和高级的学习者,即 2015 级和
2014 级的南亚留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南亚留学生到郑州大学留学的专业中,
学习医学的学生最多且集中,方便进行统一调查,因此,此次问卷中的被试为
来自南亚并且到郑州大学学习医学专业的留学生。
目前国际教育学院 2015 级医学专业留学生全部在郑州大学新校区,医学生
汉语课分为 A、B、C、D、E、F 六个班级进行汉语教学,每周有 6 课时的汉语课,
全年级一共有 155 人。此次问卷是在任课教师的帮助下,发放问卷,留学生利
用课间休息或者课堂随堂测试的方式,在老师的监督下完成,本次问卷发放 50
份,回收 47 份,有效问卷 42 份。国际教育学院 2014 级医学专业留学生在郑州
大学东校区,医学生汉语课分为 1、2、3、4 四个班进行汉语教学,每周有 4 课
时的汉语课,全年级一共 159 人,通过 HSK4 级考试的有 79 人,在老师的帮助
下,由任课教师亲自发放试卷对通过 HSK4 级以上的留学生进行调查,本次发放
问卷 53 份,回收 49 份,有效问卷 40 份。
本次调查主要根据对中高级阶段的留学生学习语气副词“毕竟”“究竟”
“到底”的情况进行定量考察,从而了解他们对“毕竟”“究竟”“到底”三
者的语义、句法的掌握情况:
1.中高级阶段的部分南亚留学生对“毕竟”“究竟”“到底”三者的学习

23
南亚留学生“毕竟”“究竟”“到底”的学习情况调查

过程中,哪些方面掌握得好,哪些方面掌握得不牢固,在何种情况下容易混淆
等。
2.调查汉语水平相同等级的留学生和水平不同的等级的留学生对三者的掌
握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来考察留学生是否随着学习时间的增加和汉语水平等
级的提高对三者的掌握有所提升。
由于南亚国家较多,本文根据客观实际情况,主要以南亚国家中的印度、
孟加拉、巴基斯坦和斯里兰卡四个主要国家为例。一方面是因为目前这些国家
在郑州大学留学的人数较多,方便收集语料;另一方面,是为了考察这些地域
上相近,文化背景相似而又不同的学生在学习“毕竟”“究竟”“到底”三者
时,是否会受到其他语言的影响。

第二节 调查内容与方法
本次调查问卷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留学生基本信息、客观语言测试
题、主观问卷题。第一部分主要是调查留学生的基本信息,包括留学生的国籍、
母语、性别、班级、学习汉语的时间,主要是统计留学生的基本信息,分别从
以上不同角度来了解和考察留学生学习汉语的情况。第二部分是客观语言测试
题,共 30 道小题,针对重要的语法知识点,分为三道大题来进行测试:第一大
题为单选题,共 10 道小题,主要考察“毕竟”“究竟”“到底”三者之间的误
代;第二大题为判断对错,共 14 道小题,主要考察“毕竟”“究竟”“到底”
三者误加、遗漏、误代;第三大题为指定的词语填写在合适的位置,主要考察
错序。第三部分为主观问卷,共 11 道小题,分别从留学生个人学习词汇本身,
对课本词汇讲解,教师课堂练习三方面的学习感受来进行考察。
本次调查主要采取实地问卷调查的方法,到留学生所在班级发放问卷,调
查的主要对象为 2015 级和 2014 级的南亚留学生。经过了解,这些南亚留学生
到郑州大学学习的专业主要以医学专业为主,根据学校的相关要求,通过 HSK4
级的学生才能够在大四进行其他医学科目的学习,目前,2015 级留学生中,有
一部分留学生通过了 HSK3 级考试,正在准备 HSK4 级考试,有的留学生则直接
准备 HSK4 级考试;而 2014 级的留学生比 2015 级的留学生在中国多学了一年汉
语,大约有 1/2 的 2014 级留学生通过了 HSK4 级考试。因此从整体情况上来看,
2014 级的汉语水平要高于 2015 级,以下将会对两个年级的学习情况进行对比。

24
南亚留学生“毕竟”“究竟”“到底”的学习情况调查

第三节 调查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将对两个年级收集的问卷,我们按照题目类型分类整理,批改,进行统计
分析,考察南亚留学生对语气副词“毕竟”“究竟”“到底”的学习情况。

一 调查基本情况

在调查 2015 级南亚留学生的过程中,问卷发放 50 份,回收 47 份,有效问


卷 42 份;调查 2014 级南亚留学生,问卷发放 53 份,回收 49 份,有效问卷 40
份。
表 2-1 参加问卷的南亚留学生背景

2015 级 2014 级
国家 性别 国家 性别

印度 16 人
印度 22 人
男 22 人 男 17 人
孟加拉 13 人
孟加拉 15 人
斯里兰卡 6人
女 20 人 女 23 人
斯里兰卡 5人
巴基斯坦 5人

由上表可以看出,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2015 级南亚留学生中有来自印度、
孟加拉、斯里兰卡三个国家的留学生,2014 级南亚留学生有来自印度、孟加拉、
斯里兰卡、巴基斯坦四个国家的留学生,这些留学生在中国学习汉语分别有三
年至四年的时间,从表中可以看出,目前两个年级中都是参与调查的较多的都
是印度留学生,其中,本次调查中,2015 级男生相较女生多一些,2014 级女生
较多。

二 客观语言测试题数据统计

(一) 第一大题“选词填空”的分析调查表
表 2-2 2015 级南亚留学生第一大题学习情况

题目 考察内容 正确答案 答错 不回答 偏误率

25
南亚留学生“毕竟”“究竟”“到底”的学习情况调查
续表——
题目 考察内容 正确答案 答错 不回答 偏误率
1 毕竟/究竟 毕竟 16 0 38%
2 毕竟/究竟 究竟 18 0 43%
3 毕竟/到底 到底 13 0 31%
4 究竟/毕竟 究竟 23 0 55%
5 究竟/到底 到底 20 1 50%
6 究竟/到底 到底 20 0 48%
7 到底/无 无 24 0 57%
8 毕竟/无 毕竟 15 0 36%
9 毕竟/到底/无 无 16 0 38%
10 毕竟/究竟/到底 毕竟 25 1 62%
表 2-3 2014 级南亚留学生第一大题学习情况

题目 考察内容 正确答案 答错 不回答 偏误率


1 毕竟/究竟 毕竟 8 0 20%
2 毕竟/究竟 究竟 4 0 10%
3 毕竟/到底 到底 18 0 45%
4 究竟/毕竟 究竟 21 0 53%
5 究竟/到底 到底 16 0 40%
6 究竟/到底 到底 15 0 38%
7 到底/无 无 16 0 40%
8 毕竟/无 毕竟 17 0 43%
9 毕竟/到底/无 无 14 0 35%
10 毕竟/究竟/到底 毕竟 23 0 58%
第一大题主要考察三者的误代情况,其中,两个表中偏误率都比较高的分
别是第 10 题“毕竟”作为插入语的用法、第 7 题“到底”的误加、第 5 题“究
竟”“到底”的误用、第 4 题“毕竟”“究竟”的误用。除了第 3 题“毕竟”
“到底”的误用偏误率上升了 13%、第 8 题“毕竟”的遗漏偏误率上升了 7%,
这两道题目偏误有所上升外,其他都有降低。

(二) 第二大题“判断对错”的分析调查表
表 2-4 2015 级南亚留学生第二大题学习情况

题目 考查内容 正确答案 答错 不回答 偏误率


11 “毕竟”的用法 × 30 0 71%
12 “到底”的用法 √ 27 0 64%
13 “到底”的用法 × 23 0 55%

26
南亚留学生“毕竟”“究竟”“到底”的学习情况调查

续表——

题目 考查内容 正确答案 答错 不回答 偏误率


14 “到底”的用法 √ 12 0 29%
15 “到底”的用法 × 17 4 50%
16 “究竟”的用法 × 20 0 48%
17 “毕竟”的用法 √ 16 0 38%
18 “毕竟”的用法 × 23 0 55%
19 “究竟”的用法 × 27 0 64%
20 “究竟”的用法 √ 18 0 43%
21 “毕竟”的用法 × 22 0 52%
22 “究竟”的用法 × 23 0 55%
23 “到底”的用法 √ 11 0 26%
24 “到底”的用法 × 19 0 45%
表 2-5 2014 级南亚留学生第二大题学习情况

题目 考查内容 正确答案 答错 不回答 偏误率


11 “毕竟”的用法 × 20 0 50%
12 “到底”的用法 √ 28 0 70%
13 “到底”的用法 × 18 0 45%
14 “到底”的用法 √ 7 0 18%
15 “到底”的用法 × 14 0 35%
16 “究竟”的用法 × 14 0 35%
17 “毕竟”的用法 √ 13 0 33%
18 “毕竟”的用法 × 19 0 48%
19 “究竟”的用法 × 31 0 78%
20 “究竟”的用法 √ 15 0 38%
21 “毕竟”的用法 × 14 0 35%
22 “究竟”的用法 × 19 0 48%
23 “到底”的用法 √ 14 0 35%
24 “到底”的用法 × 10 2 30%
第二大题中两个年级偏误率都高的是第 11 题“毕竟”与“究竟”的误代、
第 12 题“到底”的最终义、第 18 题关于“毕竟”的误加、第 19 题“究竟”的
错序、第 22 题“究竟”的误加。除了第 12 题偏误率上升了 6%、第 19 题偏误率
上升 14%、第 23 题偏误率上升 9%这三道题目有所上升之外,其他题目都相对有
所降低。

(三) 第三大题“将指定的词语填写在合适的位置上”分析调查表

27
南亚留学生“毕竟”“究竟”“到底”的学习情况调查

表 2-6 2015 级南亚留学生第三大题学习情况

题目 考察内容 正确答案 答错 不回答 偏误率


25 “毕竟”的位置 B 16 0 38%
26 “毕竟”的位置 A 17 0 40%
27 “究竟”的位置 B 25 0 60%
28 “究竟”的位置 B 24 0 57%
29 “到底”的位置 A 23 0 55%
30 “到底”的位置 B 20 0 48%
表 2-7 2014 级南亚留学生第三大题学习情况

题目 考察内容 正确答案 答错 不回答 偏误率


25 “毕竟”的位置 B 8 0 20%
26 “毕竟”的位置 A 16 0 40%
27 “究竟”的位置 B 14 0 35%
28 “究竟”的位置 B 22 0 55%
29 “到底”的位置 A 17 0 43%
30 “到底”的位置 B 16 0 40%
从两个表格中可以看出,2014 级留学生整体偏误要略低于 2015 级留学生。
第三大题偏误率最高的是第 29 题“到底”的位置,第 28 题“究竟”的位置、
第 26 题“毕竟”的位置;除了第 26 题偏误率两个年级的被试偏误率持平,其
他题目 2014 级比 2015 级留学生的偏误率稍稍有所降低。
综合以上分析,南亚留学生偏误增长的地方主要集中在由“到底+疑问词”
在疑问句中的用法、“到底”的“最终义”而造成的误代;“究竟”用错位置
而造成的错序。

三 主观问卷题数据统计

第三部分为主观问卷题,主要考察留学生对于这组词汇本身、教材讲解、
教师的教学之后的学习感受进行一个调查。
表 2-8 2015 级和 2014 级南亚留学生主观问卷题调查统计

题 内容 选项 2015 级 2014 级
目 人数 比率 人数 比率
(1) 学习“毕竟”时,认为 简单 5 12% 8 20%
一般 19 45% 20 50%
难 9 21% 5 13%
很难 9 21% 7 17%

28
南亚留学生“毕竟”“究竟”“到底”的学习情况调查

续表——
(2) 学习“究竟”时,认为 简单 5 12% 6 15%
一般 16 38% 16 40%
难 13 31% 15 38%
很难 8 19% 3 7%
(3) 学习“到底”时,认为 简单 7 17% 7 18%
一般 17 40% 19 48%
难 8 19% 9 22%
很难 10 24% 5 12%
(4) 能区分“毕竟”“究竟”“到 是 18 43% 20 50%
底”的不同 否 24 57% 20 50%
(5) 觉得课本中“毕竟”的意义 是 19 45% 24 60%
和用法很清楚 否 23 55% 16 40%
(6) 觉得课本中“究竟”的意义 是 17 40% 18 45%
和用法很清楚 否 25 60% 22 55%
(7) 觉得课本中“到底”的意义 是 21 50% 19 47%
和用法很清楚 否 21 50% 21 53%
(8) 在学习“毕竟”时,老师会 是 20 48% 22 55%
要求做很多练习 否 22 52% 18 45%
(9) 在学习“究竟”时,老师会 是 17 40% 21 53%
要求做很多练习 否 25 60% 19 47%
(10) 在学习“到底”时,老师会 是 17 40% 18 45%
要求做很多练习 否 25 60% 22 55%
(11) 老师会把“毕竟”“究竟” 是 18 43% 16 40%
“到底”放在一起比较学习 否 24 57% 24 60%
从问卷的数据中可以看出,参与调查的 2014 级留学生学习“毕竟”时认为
“简单”和“一般”的比率分别比 2015 级上升了 8%和 5%;认为“究竟”一词
“简单”“一般”“难”的 2014 级留学生比率分别比 2015 级上升了 3%、2%和
7%;认为“到底”一词“简单”“一般”和“难”的 2014 级留学生比率分别比
2015 级上升了 1%、8%、3%;能区分“毕竟”“究竟”“到底”的学生中,2014
级留学生的 50%比 2015 级的 43%上升了 7%,这些数据说明随着学习汉语时间的
推移和学习的不断深入,留学生能清楚区别三者之间的异同的学生有所增加,
对三者的掌握和区分对逐渐提高。
认为课本中“毕竟”“究竟”“到底”的意义和用法不清楚的 2015 级留学
生分别有 55%、60%、50%,2014 级留学生分别有 40%、55%、53%,虽然 2014 级
留学生认为“毕竟”“究竟”解释不清楚的比率比 2015 级有所下降,但是占据

29
南亚留学生“毕竟”“究竟”“到底”的学习情况调查

的比例人数仍然比较大,同时,关于“到底”在课本中的不清楚的看法的留学
生有所上升,说明课本中需要对“毕竟”“究竟”“到底”三者的解释,尤其
是“到底”的用法有待进一步细化和完善。
在学习“毕竟”“究竟”“到底”三者时,认为老师没有要求做很多练习
的 2015 级留学生分别占调查总人数的 52%、60%、60%,2014 级留学生分别占总
调查人数的 45%、47%、55%,显示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关于三者的练习较少,需
要有待加强;留学生认为老师没有把“毕竟”“究竟”“到底”三者放在一起
比较学习的 2015 级留学生人数占调查总人数的 57%,2014 级留学生占总调查人
数的 60%,说明还有相当一大部分留学生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关于三者的对比学
习还不够,教师要重视近义词之间的对比分析教学。

30
南亚留学生使用“毕竟”“究竟”“到底”的偏误分析

第三章 南亚留学生使用“毕竟”“究竟”“到底”的偏误
分析

偏误(error)不是失误(mistake),它是有规律的,成系统的,是学习
者目的语没有掌握牢固而出现的一种规律性的错误,反映了留学生的语言能力
和水平。⑨本章将以 HSK 动态作文语料库中的语料为基础,并结合本次调查问卷
中的留学生容易出现偏误的题目进行分析,总结了这些学生在学习“毕竟”“究
竟”“到底”三者时出现的偏误类型并分析原因。

第一节 偏误的类型
在研究中,我们参考鲁健骥《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语法偏误分析》(1994),

将偏误的类型划分为四大类:遗漏、误加、误代、错序, 并以此四大类进行分
析。

一 遗漏

遗漏指的是学习者目的语掌握不好,在该使用某词或与其相关成分的地方
没有使用。我们需要根据语境判断其遗漏的词,并根据需要在合适的位置予以
补充出来。
一方面,留学生遗漏语气副词主要表现在遗漏“毕竟”“究竟”“到底”
三者,在该使用的地方没有使用,采取了回避的态度。
(1)*健康的思想观念,带给孩子健康成长和生活,因为这思想观念给他
一个画面怎么生活在这世界里,这世界是什么样的一个地方。
(2)*我捐出的钱虽然不多,可__/___是我的一份心意。(选词填空第 8
题)
(3)*别看她比你大几岁,可汉语水平却比你差很多,你是中国人嘛!(判
断对错第 21 题)
例句(1)中作者意在加强发出的提问“这世界是什么样的一个地方”,所
以句子中缺少一个表明探究、追问的词,用在疑问词语之前,加强疑问语气,

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 年,第 191 页。


鲁健骥:《外国人学汉语的语法偏误分析》,《语言教学与研究》,1994 年第 1 期,第 49 页。

31
南亚留学生使用“毕竟”“究竟”“到底”的偏误分析

在这里填写“究竟”“到底”二者均可。(2)句考察“毕竟”的遗漏,前一句
“捐出的钱不多”是客观事实,后一句“可”就表明了句子的转折,在“是”
字前加上“毕竟”是在强调并解释前面捐钱不多的原因。(3)句,总体来看语
义表达上有所欠缺,句子说起来不太通顺,说话人意在强调“你”的汉语水平
高,原因是“你是中国人”这一客观事实,需要在最后一句话前边加上“毕竟”
意在强调“你”汉语水平好的原因。
另一方面,遗漏还表现在使用与“毕竟”“究竟”“到底”三者相搭配的
成分中。留学生注意并且使用了“毕竟”“究竟”“到底”,一般遗漏的是语
气副词后面的成分。
(1)*究竟丈夫无情还是法律无情呢?
(2)*爸!你到底去哪里?
(3)*学习汉语的苦处到底什么地方?
(4)*虽然学习认真是认真,但我不清楚到底汉语水平提高了。(判断对
错第 13 题)
(5)*你究竟同意大家的意见?(判断对错第 16 题)
(1)句是一个典型的选择问句“是……还是……”,“究竟”位于句首意
在表明说话人在追根究底地探究事件发生的原因,“究竟”后遗失了判断动词
“是”,要引出宾语“丈夫无情”。(2)句中,遗漏语气词“了”,让听话者
感觉话语没有说完,“到底+VP+了”结构的“了”起到了煞尾的作用。(3)句
考察“到底 V 什么”结构,句子不是针对主语进行提问,所以需要加上动词“在”;
(4)句“到底”表示探究,相当于“究竟”,前面有“我不清楚”,表明说话
人还不了解自己汉语的真实水平,那么,后面应该跟上疑问词或者表示疑问的
成分,在句尾加上“没有”,与“到底”相呼应。(5)句应是一个正反问句,
遗漏“V 不 V”中的“不 V”,说话人进一步询问听话人,后边应该跟上表示不
确定的、疑问成分的动词,即在“同意”后边加上“不同意”构成正反问“同
意不同意”。

二 误加

误加指的是学习者本不需要在句子中使用某词却使用了,使句子中出现了
多余的成分。
(1)*我在考场想了想,到底为了我的未来,为了爸妈的幸福,我该怎么

32
南亚留学生使用“毕竟”“究竟”“到底”的偏误分析

办?(判断对错第 15 题)
(2)*那么吸烟毕竟/到底对个人和公共利益的影响到底是什么?(选词填
空第 9 题)
以上例句均来自语料库中语料,例(1)句也是语料库中语料,语料库中显
示在“为了我的未来”这句中,可以确定的是该句出现了本不应该出现的“到
底”,但是,虽然前边误加了“到底”,但说话人想表达的意思中有进一步探
究和追问之意,所以,应该将“到底”添加在最后一句问句中,即“我到底该
怎么办?”(2)句中,说话人在同一个问句中出现了两个“到底”,必有一个
多余,因后一个成分“到底+是+疑问词”符合其结构,已经有探究义,所以前
面“到底”的没有为强调而必要出现。
误加与“遗漏”类似,也有相当一部分出现在与“毕竟”“究竟”“到底”
相关的其他成分中,多表现在与之相关的语气词中。
(1)*这条裙子到底是真丝的吧?(选词填空第 7 题)
(2)*他毕竟是你的父亲吧?(判断第 18 题)
(3)*你们究竟去不去吗?(判断第 22 题)
“毕竟”“究竟”“到底”三者为语气副词,口语中有时会与语气副词连
用,通常能够传达出说话人的态度和看法。(1)句中,应将“吧”改为“吗”,
“这条裙子是真丝的”是事实,“到底”在句中强调了这一客观存在,“吧”
所传达出的不确定性让句子充满矛盾;同样,在(2)句中,语气词“吧”表示
猜度或者商量的语气,而“毕竟”在此句中直接强调的是客观事实“他是你的
父亲”,语气强烈,该句中前后语气相矛盾,因此,去掉句中的“毕竟”或者
句尾的“吧”。(3)句中,语气词“吗”通常表示疑问,“去不去”为表示非
疑问的正反问句,这一结构本身就带有疑问的信息,前边的“究竟”是对疑问
语气的加强,不需要句子后边再多一个表示疑问语气的词结尾,因此去掉结尾
的“吗”。

三 误代

误代指的是学习者从几个意义和用法相近的词中选择了不恰当的那一个词
语,即将此词用作彼词而形成的偏误。
(1)*父母究竟就是孩子们有机会接触的第一个人,因此他们对孩子的成
长产生重大影响。

33
南亚留学生使用“毕竟”“究竟”“到底”的偏误分析

(2)*在我们的地球上,毕竟有多少个人挨饿呢?
(3)*人在一生中毕竟会遇到几次挫折?
(4)*这毕竟是为什么?
例句(1)本应该用“毕竟”而误代成了“究竟”,已知“毕竟”和“究竟”
都可以用在陈述句中,但由于后面的“因此”两字可知,此句为因果复句,而
“究竟”一般不用来强调原因,此处应用“毕竟”来强调父母“对孩子成长产
生重大影响”的客观原因是“孩子们有机会接触的第一个人”,语力最强。在
例句(2)中,在问句中,表示追问探究之意最明显的是“究竟”,而“毕竟”
没有此义项,不能用在问句中,(2)-(4)句都是本应该用“究竟”却误代成
了“毕竟”,因为二者作为一组近义词,在有些方面意义相近,学生没有正确
区分二者之间的关系。
除此之外,在语料库中还发现三者分别与其他词产生的误代现象。
(5)那么这些有害的水最终(*毕竟)流到哪里去呢?
(6)因为文化大革命的最终(*究竟)目的是实现完全的共产主义。
(7)这对许多人而言,确实(*毕竟)是好事。
(8)家里的孩子常说父母根本(*到底)不想听他的意见,父母只逼自己
听父母的话,无法与父母沟通与交流。
(9)法院认为丈夫犯了故意杀人罪,他们难道(*到底)没有感情吗?
例句(5)、(6)将应该用“最终”一词的句子分别误代成了“毕竟”“究
竟”,“毕竟”“究竟”二者一般不用来强调最终结果的出现和发生,且“毕
竟”一般出现在陈述句中,“究竟”一般出现在疑问句中,(5)、(6)句出
现明显的错误;(7)句应该将“毕竟”改为“确实”,因为句中要表达的是“这
对‘许多人’是好事”这一观点的进一步认同,“毕竟”是有肯定或强调的意
思,是强调客观事实或者事实结论,此处“确实”最合适;(8)句“根本”指
的是事物的本源或根基,“到底”则侧重于强调经过一番复杂的过程最后出现
的结果,此句意在强调“从根源上,父母不想听他的意见”,用“根本”最合
适;(9)句中“难道”和“到底”都可一用在疑问句中,但此处表达的是反问
的语气,而“到底”只是起到了加强疑问的作用并无反问语气,应当用“难道”。
此次问卷中,也出现了许多误代现象。
(1)*他究竟年纪大了,很容易生病。(选词填空第 1 题)
(2)*你毕竟为什么不去上课?(选词填空第 3 题)

34
南亚留学生使用“毕竟”“究竟”“到底”的偏误分析

(3)*抢救了半天,究竟保住了一条命。(选词填空第 5 题)
(4)*这也不能怪他们,究竟/到底,他们还是小孩子。(选词填空第 10 题)
例句(1),考察“毕竟+A”结构,“毕竟”三者中,“毕竟”表原因,语
力最强;(2)句,考察“毕竟”和“到底”的区别,“毕竟”无探究义;(3)
句中,“究竟”“到底”都可以用在陈述句中,但一般不用“究竟”,选项中
用“到底”不用“究竟”,是因为在这一句中表示的是“最终义”,全句的意
思是抢救了很长时间,在最后终于成功的保住了一条命,而“究竟”并无此义
项,同时符合“到底 A 了”结构;(4)句,考察“毕竟”作为插入语的用法。

四 错序

错序指的是学习者将句子中的某一部分放在了错误的位置,即“毕竟”“究
竟”“到底”三者出现在句中不当的位置。已知语气副词可放在句首、句中,
位置比较灵活,因此留学生在使用时会出现较多的错序现象。
(1)*什么到底你要吃?
(2)*不管毕竟怎么说,我们通过考试了。(第三题第 25 题)
(3)*孩子是孩子,毕竟哭过之后又高高兴兴地去玩了。(第三题第 26 题)
(4)*你告诉我,你哪些话究竟是真的?(第三题第 27 题)
(5)*这小花,是活着,还是究竟死了?(第三体第 28 题)
(6)*什么叫到底流行歌曲呢?(第三题第 29 题)
(7)*在大家的劝说下,他还是到底答应了。(第三题第 30 题)
例(1)句,考察“到底 V 什么”结构,疑问代词“什么”是做宾语而不是
做主语,只有当单纯针对主语时才放在主语前,所以,正确的句子为“你到底
要吃什么?”;例(2)句,考察“毕竟 V 了”结构,应当将“毕竟”放在“通
过”之前;例(3)中,“毕竟”强调的不是整个句子,而是前边的“孩子”,
强调“孩子”的客观属性,从而构成了“N 毕竟是 N”的典型结构;例(4)考
察“究竟”与疑问代词的搭配用法,因为“哪些话”是做主语,是对主语进行
提问,所以,正确的句子是“你告诉我,你究竟哪些话是真的?”;例(5),
“究竟”考察句式“究竟是 X 还是 Y”结构,这句话中“究竟”追问的是小花的
死活,而不是小花,所以,应当用在分句后面,构成句式“究竟是……还是……”;
例(6),当针对主语进行提问时,放在主语前,“到底”在此处表“探究”义,
通常是放在主语后面,疑问词前边,其后一般跟上述宾结构,从而构成“主语+

35
南亚留学生使用“毕竟”“究竟”“到底”的偏误分析

到底+疑问词+动词+宾语”的汉语语序;例(7),考察的内容是“到底还是……
了”结构,“到底”放在频率副词前。

第二节 偏误的原因
针对南亚留学生学习中出现的偏误情况,我们将从客观和主观两大方面进
行考察。由现实条件造成的,留学生学习的主要对象即词汇本身、使用的学习
工具即教材、所处的教学环境是导致偏误出现的客观主要因素;由汉语学习的
主体即留学生个人由于学习方法不当而产生,英语作为媒介语负迁移、目的语
知识负迁移、回避策略的使用是偏误出现的主观因素。

一 客观原因

针对调查中南亚留学生学习偏误,学生偏误受客观现实条件的影响,首先,
“毕竟”“究竟”“到底”本身相近,用法相似给留学生造成了困难;其次,
在于留学生使用的教材设置,需进一步完善;再次,留学生受学习环境的影响,
没有对汉语学习起到应有的重视。

(一) 词语本身的复杂性

“毕竟”“究竟”“到底”三者本身的复杂性是留学生学习时出现偏误的
重要原因。主要表现在语义和句法方面的相似性,这组词都可以用来表示客观
事实、原因、性质特点,但是,由于语气的强弱和人们使用习惯的差异,在陈
述句中“毕竟”语气最强,口语和书面语中都能使用;“到底”多用在口语中;
“究竟”语气最委婉,一般会在少数文学作品中才会出现。三者之间的差异性
主要表现在“究竟”最突出的特点是表探究、追问,相当于“到底”;“到底”
与“毕竟”“究竟”的区分之处在于“最终”这一义项,相当于“终于”,这
是“到底”的独有义项。

(二) 教材编写的缺陷

经过了解,郑州大学中高年级的留学生使用的是《HSK 标准教程》系列教材,
《HSK 标准教程》经国家汉办授权,由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2014 年出版第 1 版,
全套教材对应 HSK 考试分为 6 个等级,1、2、3 级各一册,4、5、6 级各两册,
分上下册,同时,每册分为课本、练习册、教师用书三类,共 27 本,全书配以

36
南亚留学生使用“毕竟”“究竟”“到底”的偏误分析

大量与考试风格相一致的实景图片。
本文所要考察的“毕竟”“究竟”“到底”三个词在《新汉语考试水平大
纲》中分别是五级、四级、四级词汇,相应地,这三个词汇分别出现在《HSK 标
准教程 5(上)》、《HSK 标准教程 4(下)》这两本书中。
《HSK 标准教程 4(下)》共设 10 课,覆盖 HSK 四级考试一半的生词量(约
300 个),包含 50 个语言点和 10 组易混淆词语的详解。学完本书学生可达到“用
汉语就广泛领域的话题进行谈论,比较流利地与汉语为母语者进行交流”的目
标。
《HSK 标准教程 5(上)》共有 18 课,覆盖 HSK 五级考试一半的生词量(约
1200 个),包含 60 个语言点和 18 组易混淆词语的详解。学完本书学生可达到
“用汉语就广泛领域的话题进行谈论,比较流利地与汉语为母语者进行交流”
的目标。
表 3-1 生词“毕竟”“究竟”“到底”在课本中的相关内容

课本及 课本 课文 课文原句 生词英文翻 生词课后注


生 内容 译 释

到底 《 HSK 第 16 课,课 你 到 底 怎 么 adv.(used in 介绍了作为 v.


标 准 文 3《小林不 打算的呀? questions for和 adv. 的 用
教程 4 好意思拒绝 emphasis)...o法,着重介绍
(下)》 朋友》 n earth 了作为 adv.的
用法。
究竟 《 HSK 第 20 课,课 究 竟 哪 个 季 adv.(used in 介 绍 了 adv.
标 准 文 3《安娜向 节 去 丽 江 旅 questions for “究竟”的用
教程 4 马克介绍去 游 比 较 好 emphasis)ex 法,并将“究
(下)》 丽江旅行的 呢? actly 竟”和“到底”
经验》 进行对比分
析。
毕竟 《 HSK 第 10 课,
《争 不 过 摄 影 师 adv.after 介 绍 了 adv.
标 准 论的奇迹》 毕 竟 是 摄 影 all,in the “毕竟”的用
教程 5 师,注意还是 final analysis 法。
(上)》 有的。
在分析教材和课后练习册时,发现了以下几个问题:
1. 注释不全。课本解释了“到底”作为副词时,在疑问句中的用法以及在
疑问句中“到底”的位置,是否能用“吗”的情况。但是,并未提到在陈述句

37
南亚留学生使用“毕竟”“究竟”“到底”的偏误分析

中,强调原因或特点,以及经过某段较为复杂的过程最后出现的某种结果的用
法。课本将“究竟”“到底”进行了对比分析,但是将作为动词的“到底”和
作为副词的“究竟”进行区分,却没有将二者作为语气副词进行对比。课本在
讲“毕竟”时,只讲到“毕竟”作为副词的部分用法,讲解得不全面,而且,
未将《HSK 标准教程 4(下)》中学过的“到底”“究竟”进行对比分析。
2. 练习不足。
课文对于每课的重点词语的注释部分的后面都会有“练一练”环节,但是,
练习题目一般都为三个,题量过少,没有起到练习的作用。同时,作为与课本
配套的《HSK 标准教程 4(下)(练习册)》,考察“到底”“究竟”的题目分
别只有 1 道、2 道。
3. 复现过少。“毕竟”“究竟”“到底”作为等级大纲的重要词汇,是规
定留学生进行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编写教材的重要指南,但是在考察学生教
材时,按照教学顺序,“到底”在《HSK 标准教程 4(下)》复现了 3 次,在《HSK
标准教程 5(上)》中只复现了 1 次;“究竟”在《HSK 标准教程 4(下)》中
未有复现,在《HSK 标准教程 5(上)》复现 3 次;“毕竟”在《HSK 标准教程
5(上)》中只复现 1 次,教材中对于三者的复现程度不够。

(三) 学习环境的影响

一方面,教材中“毕竟”“究竟”“到底”三者的知识点介绍不系统、不
全面。留学生所使用的教材中仅仅是将“到底”“究竟”进行对比分析,但是,
并未介绍二者作为语气副词方面的异同;在学习“毕竟”一词时,只简单介绍
“毕竟”的用法,并说清楚“毕竟”的具体用法和义项,让留学生没有搞清楚
三者之间的差别,从而产生了偏误。
另一方面,调查的对象主要为来郑州大学留学的医学生,他们来中国的主
要目的并不是来学习汉语,汉语课在留学生的课程设置中所占的比例并不大,
对学生汉语课的要求并严格,这就使得这些留学生在学习汉语时降低了自己的
标准。同时,汉语多数情况下是在他们上汉语课时才进行学习,生活中他们有
自己的交际圈,使用的是自己的母语或者英语,可以说留学生实际上并未完全
融入到汉语文化圈中,这就使他们减少了使用汉语的真实环境。同时,由于语
气副词“毕竟”“究竟”“到底”三者等级较高,有难度,再加上它们在句中
在整体上不会改变句子的整体意思,使得留学生在学习或者日常交际时并不会

38
南亚留学生使用“毕竟”“究竟”“到底”的偏误分析

主动使用,没有了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和习惯。

二 主观原因

南亚留学生作为汉语课堂学习的主体,并不是一味的接受,他们在学习汉
语时也会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将自己过去所学到的知识中所认为正确的或
简单的学习内容不恰当的运用到现有的学习过程;同时,因为畏难的心理或不
当的学习策略对“毕竟”“究竟”“到底”三者避而不用等容易出现偏误。

(一) 英语作为媒介语的负迁移

本次进行调查的南亚国家主要为印度、孟加拉、巴基斯坦和斯里兰卡,它
们原来均是英属殖民地,尤其是前三者,在英国殖民统治时期,将现在的印度、
孟加拉、巴基斯坦地区整合起来,英语在当时作为重要的语言,直到今天英语
在这几个国家仍然具有重要的影响力。特别是印度,将英语作为印度的官方语
言之一,在民间的普及率很高,官方文件、学术著作及重要报刊均由英文出版。
在孟加拉,英语在教育界和商界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据了解,尽管当地的老师
和学生都会使用当地语言进行交流沟通,但是在大学里,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
都必须使用英语进行授课。英语曾经是巴基斯坦官方语言之一,正是由于英语
的普及度逐步提高让本土语言乌尔都语陷入尴尬,为此 2015 年巴基斯坦政府颁
布命令将乌尔都语定为官方语言,全面取代英语的地位,一般来说,受过教育
的年轻人都能讲不错的英语。在斯里兰卡,英语也占据着重要地位,儿童会从 4
岁开始学习英语,接受免费的教育,直到 18 岁。
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言,在留学生学习汉语时起着桥梁的作用,它是汉语
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沟通手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媒介语的使用会在很大程度
上直接影响学生的汉语学习效果,同时,学生使用的教材中也只有汉语和英语
两种语言,所以,英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影响不容忽视。南亚留学生在学习
“毕竟”“究竟”“到底”的过程中出现了负迁移的现象,例如:
(1)What on earth do you want to eat?
*什么到底你要吃?
(2)Exactly what are you looking for?
*究竟什么你在找?
( 3 ) In the final analysis the point of argument is to persuade someone of

39
南亚留学生使用“毕竟”“究竟”“到底”的偏误分析

something.
*在毕竟的分析中,论点的关键在于,说服某人相信某事。
(4)So you did make it to America,after all.
*那么,你成功地来到了美国,毕竟。
(1)、(2)句受英语句法位置的影响,留学生对此进行一对一的翻译,
但未注意到汉语和英语句法的不同,因此出现了“错序”。(3)句中,In the
final analysis 一词既有“最终”,又有“毕竟”的意思,让留学生误以为“毕
竟”“最终”的释义相同而产生了误代,此处应该用“最终”。(4)句,若是
有上下文,强调“客观事实”,用“毕竟”没有错,但是仍然有语序问题;若
是强调最终的“结果”,此处应该用“到底”,并且“成功地”前面。

(二) 目的语知识负迁移

学习者把他所学的有限的、不充分的目的语知识,用类推的方法不适当
地将原有词语的用法套用在目的语新的语言现象上而造成的偏误,也称为过
度概括和过度泛化。⑪尤其是到了中级阶段或者高级阶段,目的语知识负迁移
造成的偏误就会越来越明显。根据留学生教材中学习三者的顺序,首先接触
到的词汇是“到底”,其次是“究竟”,最后学习“毕竟”,那么,学生容
易将包含有相同字的词来代替原本的词,这种偏误常见于“究竟”和“毕竟”
的误代情况。
(1)*你毕竟还吃不吃?不吃就算了!(判断对错第 11 题)
(2)你说到底有没有外星人?
*你说毕竟有没有外星人?
(1)句,学生先学习了“究竟”,“毕竟”与“究竟”二者都有相同的“竟”
字,错误地将“毕竟”等同于“究竟”,便认为二者在用法方面也相似、“毕
竟”也可以用来表示追究探究。(2)句中的情况与(1)类似,三者作为副词
方面,课本中将“到底”“毕竟”的用法视作相同,那么留学生在(1)题的基
础上继续类推,将“到底”等同于“毕竟”而出现的误代。
虽然留学生在学习、使用三者的过程中出现了目的语知识负迁移的情况,
但也侧面反映出留学生主动学习的态度,但是这一态度使得留学生在学习过程
中过度地夸大了近义词组内的共性,扩大了词语的适用范围而出现了偏误。


同⑨,第 197 页。

40
南亚留学生使用“毕竟”“究竟”“到底”的偏误分析

(三) 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的影响

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都主要表现为回避策略。语气副词作为副词的一种,
通常在句子中作为状语而存在,经过了解,留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主要关
心的对象是主语、谓语和宾语从而来了解文章大意,这种所谓“抓关键词”
的学习方法忽视了作为状语而存在的语气副词,让他们从潜意识中认为语气
副词“毕竟”“究竟”和“到底”三者并不重要。然而,在考试的过程中,
这些语气副词通常作为考点而存在会对留学生进行考察,这种不当的学习方
法不利于留学生学习副词,也不利于他们今后的考试。同样由于语气副词主
要在句中作为状语而存在,并不影响句子的主要结构,同时留学生在进行交
际的过程中对于三者的用法并没有完全把握时而采取尽量避免使用的方法,
例如:
(1)谁是张老师?
(2)到底谁是张老师?
(1)句仅仅就是对问题的普通疑问;而(2)句则在句中表现出强烈的感
情色彩,让听话人可以更加强烈地感觉到说话人心中的疑问,由此也可以让除
了听话人之外的其他人推测出,说话人之前已经问过该问题,在其没有得到明
确的答复之后,对问题又进行了追问,使用语气副词“到底”更加准确的表达
出说话人的意思。

41
语气副词“毕竟”“究竟”“到底”的教学策略

第四章 语气副词“毕竟”“究竟”“到底”的教学策略

通过对南亚主要国家的留学生的几次调查分析以及查阅相关文献进行研
究,对对于如何更好地将“毕竟”“究竟”“到底”三进行教学,从中获得了
有一些启示。汉语教学涉及到“教”和“学”两大方面的活动,以下将从“教”
和“学”两大方面尝试探讨针对“毕竟”“究竟”“到底”三者的教学策略。

第一节 教的方面
在教的方面,我们主要从教材和教学方法两个角度进行考察,它们是确保
教学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因素,教材是教师和学生进行互动交流的重要媒介,
教学方法则是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获得知识而进行教学活动方式。

一 教材编写

教材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工具,是教师进行教学和学生进行学习的重要依
据,教材的编写对于能否顺利进行教学活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留学生
目前使用的教材《HSK 标准教程》的学习情况,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一) 力求解释精准

通过查阅课本可以发现课本中“毕竟”“究竟”“到底”三者的英文解释
不够精确,用法介绍不够全面。课本中关于“到底”的英文释义为“on earth”,
在英语中“on earth”相对应的汉语意思还有“究竟”;而“究竟”在课文中
的英文解释为“exactly”,然而“exactly”在汉语中相对应的意思还有“恰
好地”“精确地”“正是”;同时,“毕竟”的的英文解释有两个“after all”
“in the final analysis ”,前者还有“终究”的意思,后者还有“总之”
“归根到底”的意思。
课文中的英语是留学生学习汉语的重要媒介,英语和汉语的意思并不是一
一对应关系,教材中针对三者简单的解释会让留学生误以为这些中英相对应的
几个汉语词汇都一样、没有区别,极易出现目的语知识负迁移的情况。
同时,课本注释部分中对“到底”和“毕竟”义项的解释明显不足,不够

42
语气副词“毕竟”“究竟”“到底”的教学策略

全面。“到底”只针对其在疑问句中表示追究之义进行了介绍,却未对其在陈
述句中可以强调原因或者特点、经历一番曲折最终实现的结果这两种义项进行
解释;“毕竟”只简单的介绍其意思是“到底、终于”,也表示指出最重要或
最正确的部分,然而,对于什么才是“最重要或最正确的部分”并未做出说明。
其次,课文中虽然将“到底”和“究竟”进行了对比,但是,比较的不够
细致,不同点中仅仅介绍了“到底”作为动词而“究竟”无词用法的说明,却
未介绍作为语气副词时二者的不同。
针对以上问题的出现,教材的编写应该将三者的重要义项分条解释,举例
详解,还可以列举出关于三者在汉语中常见的句式结构,做到精准,让教师能
够讲得明白,学生能够看得懂。

(二) 重视对比分析

按照教材的编排顺序,留学生依次会学习“到底”“究竟”“毕竟”,作
为最后学习的语气副词“毕竟”,课本仅仅是对“毕竟”进行了简单的介绍,
并未将三者进行比较。
“毕竟”“究竟”“到底”三者因其内部交叉容易产生混淆,留学生学到
五级词汇“毕竟”,对汉语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知识积累,在将三者学完之后,
可以将“毕竟”“究竟”“到底”三者进行系统的对比分析,明确其异同点,
留学生学习时才不会产生畏难情绪,还能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从而起到
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

(三) 增加习题数量

通过对课本课后练习题的考察可以发现,课本中对“毕竟”“究竟”“到
底”的练习各有三道题,都只是“完成句子”一种题型;而在与课本相配套的
练习册中考察的分别只有 1 道题、2 道题,练习题量过少,起不到练习的效果。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针对课本中有注释的重点词汇开设专项练习题,并对
留学生容易产生混淆的词汇进行对比考察,根据偏误分析中容易出现的偏误的
类型编写到练习题目中去,使题目设置多样化;将偏误分析的原因、调查结果
反馈到教材中去,使我们的教材更加具有针对性,让学生通过有针对性的练习
来巩固教学成果。

43
语气副词“毕竟”“究竟”“到底”的教学策略

二 教学方法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引导者,教师的教学方式对课堂教学活动具有至
关重要的影响,合适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活动中有着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 注重对比教学

留学生产生偏误的原因主要有英语作为媒介语对汉语的负迁移和目的语知
识负迁移,根据调查问卷显示,在所调查的 15 级、14 级南亚留学生中分别有
57%、60%的人认为教师在教学中未能将“毕竟”“究竟”“到底”三者进行对
比学习,所以,教师可以针对这两种影响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因素分别进行语际
对比分析教学和语内对比分析教学。
教师可以根据自己以往的教学经验,提前发出预警,将容易出现的偏误在
学生学习之初就展示给学生,让留学生在正确与错误的对比中体会目标词的意
义和用法,树立起避免偏误的自觉性,从而突出运用时应当注意的方面。⑫教师
语际对比教学主要针对教材中解释过于简单的情况,在授课时,明确英语和汉
语之间的对应关系,前面我们已经谈到,英语词组和汉语词语之间并不是完全
等同的,一个英语词组对应两个甚至多个汉语词汇,教师在讲解时需要点明这
一情况,使这些南亚的留学生在习得“毕竟”“究竟”“到底”时减少偏误。
同时,也不能忽视语内的对比教学,尤其是处在中高级学习阶段,学生掌握的
副词的数量逐渐增多,记忆量也随之增大,学生极易出现旧知识还未掌握牢固
而将用法用到与之看起来相似的新情况中,“究竟”和“毕竟”有一些相通之
处,但是,词汇相似、意义相通并不意味着完全相同。此外,“到底”和“究
竟”的词性复杂,什么情况下是动词“到底”,什么情况下是名词“究竟”,
在什么时候是语气副词“到底”“究竟”,这都需要教师加以解释说明。

(二) 分阶段教学选择侧重点

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等级阶段的学习需求,分阶段确定教学的重难点。
在语气副词教学的初期,应该向学生罗列副词的常见基本句型搭配。关于
“到底”的用法,一般用在陈述句或者带有疑问词的陈述句中,既可放在主语
前也可放在主语后,常见的形式结构为:N+到底+N;到底+V/A(了);到底 V
不 V;到底 A 不 A;到底是 X 还是 Y,每一形式应给出不少于三个例句,并在例

高燕:《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年,第 164 页。

44
语气副词“毕竟”“究竟”“到底”的教学策略

句之下进行解释,帮助学生学习理解和运用。
在语气副词教学的中期,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近义词词汇进行辨析。
在学生学习《HSK 标准教程 4(下)》一书,学生已经接触到“到底”“究竟”
的基本用法和基本差别,同时,应向学生介绍二者在语义倾向性、语力以及与
关联词、疑问代词、语气词方面的差别,进行专项练习;在学生接触到《HSK 标
准教程 5(上)》“毕竟”时,可以将“到底”“究竟”三者进行系统的对比分
析,通过对比语义、句法方面的差异,细化三者之间的异同。
在教学的最后阶段,教师可以通过大量的例句介绍和讲解,多样化的词语
辨析练习强化学习效果,例如造句、选词填空、判断对错等书面练习,还可以
通过在听力、阅读中考察三者的学习效果。

(三) 精讲多练,设置情境

精讲多练是汉语课堂教学中最具有实践意义的教学原则,尤其是对于容易
混淆的词组之间,需要根据留学生所学阶段进行教学训练的目标设置。根据以
上分析的分阶段教学选择重点,有目标、有重点,用通俗、简洁的语言解释词
语之间的异同和使用。在学习 4 级词汇“到底”“究竟”这组近义词时,讲解
内容从语音、语义、句法、搭配、句式等方面都要符合“i+1”原则,即稍稍高
出留学生现有学习水平,不要过难也不要过易,教学的内容应该是留学生所容
易接受的,比如,在语义辨析方面,二者都可以作为语气副词用在疑问句中表
示追问探究,让学生对二者的基本用法有一个简单的掌握,其次,同中求异,
难度要稍稍有些提高,“到底”还可以表示事情原因或者特点以及表示经历一
番过程而最终达到的结果,用在陈述句中,而“究竟”虽然也可以用在陈述句
中,但是力度都不如“到底”,使用较少,“究竟最突出的用法是表探究义”;
到了 5 级词汇“毕竟”,再将三者进行全面的对比,“毕竟”在陈述句中表客
观事实或结论、原因、特点,语气在三者中最强,不能用来表示疑;精讲要根
据程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良好的教学效果需要通过练习来巩固,课堂练习可以通过设置情境的方式
来进行练习,对于这些中高级程度的留学生来说,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积
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还可以提高课堂效率。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语境,比如:
1.(背景:大卫和玛丽是同学,大卫暑假想出去玩儿,但是在北京和上海

45
语气副词“毕竟”“究竟”“到底”的教学策略

两个地方的选择上犹疑不决,于是向玛丽求助)
大卫:这个暑假,我到底/究竟是去北京还是去上海呢?
玛丽:去北京吧!北京毕竟是中国的首都。
2.(背景:大卫、迈克、玛丽准备周末去郊游。大卫和麦克决定骑自行车
去,玛丽却没有发表意见。)
大卫、迈克:玛丽,你到底同意不同意我们的建议?
3.教师可以在向学生介绍“到底”的“追究义”的基础上,介绍其“最终
义”。
(迈克上学期没有通过 HSK4 级考试,在这个学期经过认真学习汉语,最后
终于通过了:“迈克经过一番努力,_____还是通过了 4 级考试。”)
教师:迈克通过考试了吗?
学生:通过了。
教师:迈克是很容易就通过了,还是经过了努力学习才通过的?
学生:经过努力学习。
教师:所以,迈克是经过了一段很不容易的学习过程才通过了 HSK4 级考试
的。
板书:不容易的过程+最后的结果→到底
在课堂模拟练习的过程中,学生对三者有运用不当的地方,可以让其他学
生进行纠正,教师最后进行总结。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在课
堂上的反应,关注学生的接纳程度,抓住学习时机,提供知识点练习的机会。

第二节 学的方面
在课堂教学中,汉语教学的的对象是南亚留学生,作为汉语学习的主体的
留学生自身应该转变不正确的学习观念,积极主动去接触汉语,克服负迁移,
将副词学习重视起来。

一 克服畏难情绪,融入汉语学习环境

通过调查显示,有相当多的一部分留学生认为“毕竟”“究竟”“到底”
很难,在调查的两个年级中,分别只有不到 20%的同学认为“毕竟”“究竟”“到
底”三个词简单。从客观原因看,这三个副词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它们在 HSK

46
语气副词“毕竟”“究竟”“到底”的教学策略

考试等级大纲中属于等级较高的四级、五级词汇;从主观原因上看,多数留学
生因为对三者不了解而觉得很难,因为觉得很难就进而采取回避策略,由此形
成了“越不会越难,越难越不会”的恶性循环。另外,这些到中国留学的南亚
学生专业课一般为非汉语专业,专业课任务繁重,而汉语也作为一门必修课,
让那些刚来中国、零基础的南亚留学生不能很快适应汉语语言习惯,我们可以
试着让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与留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辅导,扩大留学生朋友
圈,让他们有更多机会接触汉语,在教和学的互动过程中慢慢消除对汉语的陌
生和畏惧。
根据仇鑫奕(2010)的研究结论,当留学生的汉语水平达到高级之后,应
当采用“以正式学习为主,以日常生活中自然提高为辅”或“正式学习加日常
生活中使用汉语”的方式进行汉语学习。⑬对于留学生自身来说,首先要克服自
己内心对于陌生词汇的畏惧心理,以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来进行语气副词的学
习,跟着教师的教学步骤,有意识地对不足的地方进行练习,积极融入到课堂
汉语环境中,多与老师、同学进行交流,关注每一节汉语课的学习收获,逐渐
确立自己学习汉语的信心。

二 重视对比学习,克服负迁移影响

南亚留学生在学习近义词的过程中,自身要增强比较的意识。留学生对几
个词产生混淆,有时可能并不是因为其中某个词没有掌握好,而是受到英语释
义的影响,误以为同一英语词组相对应的汉语词汇用法完全相同或者是将近义
词中已经学过的词汇用法延伸到刚学到的新词上。同时,南亚留学生还要增强
目的语即汉语中近义词语之间的对比学习。教师将这些出现偏误的原因告知学
生,让留学生自身能够意识到这种原因的存在,并让他们了解到,学习一个新
知识点时出现了偏误的情况,属于正常现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会根据教学经
验将留学生学习“毕竟”“究竟”“到底”容易出现的偏误之处展示给学生,
留学生自身要有意识地着重牢记正确的知识点使用方法,摒弃负迁移现象的出
现。南亚留学生在学习语气副词“毕竟”“究竟”“到底”的过程中要进行有
意识的对比,增加学习汉语的机会,发挥主观能动性,克服负迁移对学习汉语
的影响。


仇鑫奕:《目的语环境优势与对外汉语教学的新思路》,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0 年,第 82 页。

47
语气副词“毕竟”“究竟”“到底”的教学策略

三 转变学习观念,重视副词的学习

经过对留学生的调查,了解到,语气副词作为副词的一种,通常在句子中
是作为状语而存在的,留学生在阅读句子的过程中,一般通过寻找“主谓宾”
结构来了解句子的大意,副词通常不会影响整个句子的大致方向,这种方法在
留学生进行书面练习的过程中既提高了做题效率也提高了做题正确率。但是,
“毕竟”“究竟”“到底”三者在作为等级大纲中重要的知识点,会对三者进
行专门的考察,
这种对于副词重要性缺失的学习方法,不利于汉语知识的学习。留学生需
要转变原有的学习观念,将副词学习重视起来,跟着老师的引导,明确汉语课
堂中学习的重难点,提高汉语水平。

48
结语

结语

本文主要研究南亚国家印度、孟加拉、巴基斯坦、斯里兰卡留学生在学习
“毕竟”“究竟”“到底”所出现的偏误情况,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留
学生教材《HSK 标准教程》中知识点的安排,通过搜集语料库中的语料以及对调
查问卷的统计,对留学生使用“毕竟”“究竟”“到底”的偏误情况进行分析,
归纳出“毕竟”“究竟”“到底”的偏误类型,分析留学生在学习时产生偏误
的原因,并从教材编写、教学方法、学生学习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
本文的研究主要分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了选题缘由及
意义,国内对于“毕竟”“究竟”“到底”三者的本体研究现状和对外汉语研
究现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语料来源及创新之处。第二部分,主要将语气副
词“毕竟”“究竟”“到底”三者进行了对比考察,分别从语义、句法两大方
面将三者进行了探讨分析,并列举出了三者常见的句法形式:“N 毕竟/究竟/
到底是 N”、“毕竟/到底 V/A(了)”、“究竟/到底 V 不 V;究竟/到底 A 不 A”、
“究竟/到底是 X 还是 Y”、“究竟/到底 V 怎么/什么/多少/哪儿/谁”、“虽然
X,但是毕竟 Y,(所以 Z.)”。第三部分,主要是对本次问卷调查的情况进行
介绍,包括调查的目的与对象,内容与方法,统计结果与分析,通过用数据这
种最直观的形式来对留学生对于三者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解和考察。第四部分,
将本次调查的结果与语料库中留学生的偏误情况进行综合考察,并将留学生的
偏误分为遗漏、误加、误代、错序这四种类型,而产生这些偏误的原因主要是
语气副词“毕竟”“究竟”“到底”三者自身内部复杂性,教材编写的缺陷、
学习环境的影响这些客观原因,同时,也有英语作为媒介语、目的语知识产生
的负迁移、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主观原因。第五部分,针对教学的留学生出现
的常见偏误,指出了关于教材的编写方面要力求解释精准、重视对比分析、增
加重要知识点习题数量,完善题目类型;关于教师的教学要注重对比教学、分
阶段教学选择侧重点、精讲多练,设置情境;关于留学生学习汉语要克服畏难
情绪,融入汉语学习环境、重视对比学习,克服负迁移影响、转变学习观念,
重视副词的学习,以期这些建议能在最大程度上减少留学生学习语气副词“毕
竟”“究竟”“到底”三者的偏误。
但是,受客观条件和自身能力所限,本文还存在很多不足。首先,本次调

49
结语

查主要是通过问卷形式对在校的南亚的留学生进行考察,如果能够再收集到南
亚留学生相关的口语语料,那么本次研究成果将更加具有可靠性。其次,在本
体研究部分,语料库中的语料数据量较大,进行分析归纳、统计的时候可能会
出现一些偏差,对最终统计结果的产生有一定的影响。再次,在主要调查的来
自四个国家的留学生,虽然他们地缘上相近、都共同使用英语,但是,他们的
使用语言习惯、思维方式并不完全相同,是否会在学习“毕竟”“究竟”“到
底”三者时出现不同的偏误,并未做进一步的探讨,加上,本人对他们的母语
了解不够,无法对他们在学习汉语时出现的偏误情况进行深入的分析,希望这
些问题能够在今后的研究中得到解决。

50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学术著作:
[1]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
[2]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于鹏.留学生常用词语辨析 500 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4]高燕.对外汉语词汇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5]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6]仇鑫奕.目的语环境优势与对外汉语教学的新思路[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0.
[7]傅鸿础.汉语常用近义词语辨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8]齐沪扬.现代汉语语气成分用法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9]《学汉语》编辑部.外国人汉语学习难点全解析[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2.
[10]方旭军.汉语相似词语区别与练习(中级)[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3.
[11]杨寄洲,贾永芬.汉语 800 虚词用法词典[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3.
[12]赵新,洪炜,张静静.汉语近义词教学与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
[13]姜丽萍,张军,董政.HSK 标准教程 4(下)[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4.
[14]姜丽萍,刘畅,鲁江.HSK 标准教程 5(上)[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5.
[15]王瑞烽.对外汉语教学思索集[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6.

学术期刊:
[16]鲁健骥.外国人学汉语的语法偏误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4(04).
[17]肖奚强.略论偏误分析的基本原则[J].语言文字应用,2001(01).
[18]董付兰.“毕竟”的语义语用分析[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2(03).
[19]周利芳.谈对外汉语副词教学中的语境利用[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2(03).
[20]高文利.浅议“N 毕竟是 N”[J].本溪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04).
[21]齐春红.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气副词教学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03).
[22]张秋杭.语气副词“毕竟”的语义分析[J].汉语学习,2006(04).
[23]周国光.试论语义指向分析的原则和方法[J].语言科学,2006(04).
[24]张秀松.“到底”的共时差异探析[J].世界汉语教学,2008(04).
[25]李慧.解析语气副词“毕竟”[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06).
[26]马艳颖,卢刚,孙洪波.话语标记语“毕竟”的句法、语义及语篇分析[J].语言文学研
究,2011(07).
[27]张瑜.现代汉语副词“难道”“究竟”之在疑问句中使用情况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
月),2011(10).
[28]王瑞烽.“毕竟”语篇的语义结构类型[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3).

51
参考文献

[29]商悦.副词“究竟”研究综述[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3(10).
[30]许秋娟.副词“究竟”的语义考察[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3).
[31]李抒惠.语气副词“毕竟”“到底”的语义分析[J].学园,2013(36).
[32]郝雪.浅析副词“究竟”的语义指向[J].教育教学论坛,2014(33).
[33]王芝清.“强调类”语气副词的界定及其句型分布[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5(01).
[34]蔡罗一.“毕竟”类语气副词的教学研究与设计[J].国际汉语教育研究,2015(00).
[35]蒋勇,王志军.“到底”“究竟”不被是非问句允准的理据——基于信息熵的新解[J].
当代修辞学,2016(06).
[36]赵舸.探析“毕竟”“到底”和“究竟”的语用条件及语力[J].学科探索,2017(01).

学位论文:
[37]张秋杭.现代汉语“毕竟”类副词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
[38]陈秀明.评注性副词“毕竟”、“到底”、“终究”、“究竟”的对比研究[D].暨南大
学,2006.
[39]韩瑜.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语气副词“毕竟”研究[D].吉林大学,2008.
[40]王敬培.副词“究竟”的多角度考察与对外汉语教学[D].河北大学,2012.
[41]蒋欣.语气副词“到底”、“毕竟”、“究竟”的对外教学[D].华中师范大学,2013.
[42]安娜.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语气副词习得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
[43]蔡罗一.针对“毕竟、到底、终究、终归”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与设计[D].华东师范大
学,2014.
[44]赵舸.汉语教学中语气副词“毕竟、到底、究竟”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
[45]史旭盼.“到底”和“毕竟”的考察及对外汉语教学策略[D].吉林大学,2016.
[46]朱杨雪.留学生“毕竟”类语气副词习得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6.

52
附录 A

附录 A 留学生学习语气副词“毕竟、究竟、到底”的调查
问卷

国籍:
母语:
性别: □男 □女
班级:
HSK 水平:□3 级 □4 级 □5 级 □6 级 □没有参加
学习汉语的时间:
□2 年以下 □2 年 □2 年半 □3 年 □3 年半 □4 年 □4 年以上
一、选词填空。(Choose the proper words to fill the blanks.)
( )1.他_____年纪大了,很容易生病。
A.毕竟 B.究竟
( )2.在我们的地球上,_____有多少个人挨饿呢?
A.毕竟 B.究竟
( )3.你_____为什么不去上课?
A.毕竟 B.到底
( )4.男女分班,_____是弊大于利还是利大于弊呢?
A.究竟 B.毕竟
( )5.抢救了半天,_____保住了一条命。
A.究竟 B.到底
( )6.咱们还是买这本吧,这本_____是文学名著啊!
A.究竟 B.到底
( )7.这条裙子_____是真丝的吧?
A.到底 B./
( )8.我捐出的钱虽然不多,可_____是我的一份心意。
A.毕竟 B./
( )9.那么吸烟_____对个人和公共利益的影响到底是什么?
A.毕竟 B.到底 C./
( )10.这也不能怪他们,_____,他们还是小孩子。

53
附录 A

A.毕竟 B.究竟 C.到底


二、判断对错。(True or False.)
11.你毕竟还吃不吃?不吃就算了!( )
12.经过了种种曲折,他的实验到底还是成功了。( )
13.虽然学习认真是认真,但我不清楚到底汉语水平提高了。( )
14.医生,我的病到底能不能治好?( )
15.我在考场想了想,到底为了我的未来,为了爸妈的幸福,我该怎么办?( )
16.你究竟同意大家的意见?( )
17.他虽然有些不乐意,但毕竟还是去了。( )
18.他毕竟是你的父亲吧?( )
19.我不明白为什么她究竟哭。( )
20.这本词典究竟是你的还是他的?( )
21.别看她比你大几岁,可汉语水平却比你差很多,你是中国人嘛!( )
22.你们究竟去不去吗?( )
23.他到底是谁?( )
24.但是这个“明天”到底什么时候呢?( )
三、请把指定的词语填写在合适的位置上。(Choose the proper position for
given words.)
(毕竟)25.不管__A___怎么说,我们__B___通过__C___考试了。
(毕竟)26.孩子__A__是孩子,___B__哭过之后__C___又高高兴兴地去玩了。
(究竟)27.你__A___告诉我,你__B___哪些话__C___是真的?
(究竟)28.__A___这小花,___B__是__C___活着,还是__D___死了?
(到底)29.__A___什么__B___叫__C___流行歌曲呢?
(到底)30.在大家的劝说下,__A___他__B___还是__C___答应了。
请您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选项。(Choose the proper options depending on
your factual situation.)
(1)你在学习“毕竟”时,觉得
When you learn “毕竟”,you feel it is
□简单 easy □一般 normal □难 hard □很难 very hard

54
附录 A

(2)你在学习“究竟”时,觉得
When you learn “究竟”,you feel it is
□简单 easy □一般 normal □难 hard □很难 very hard
(3)你在学习“到底”时,觉得
When you learn “到底”,you feel it is
□简单 easy □一般 normal □难 hard □很难 very hard
(4)你能区分“毕竟”“究竟”“到底”的不同
You can distinguish the difference of “毕竟”,“究竟”and“到底”.
□是 yes □否 no
(5)你觉得课本中“毕竟”的意义和用法很清楚
You think the meaning and explanation of “毕竟” is clearly in textbook.
□是 yes □否 no
(6)你觉得课本中“究竟”的意义和用法很清楚
You think the meaning and explanation of “究竟” is clearly in textbook.
□是 yes □否 no
(7)你觉得课本中“到底”的意义和用法很清楚
You think the meaning and explanation of “到底” is clearly in textbook.
□是 yes □否 no
(8)在学习“毕竟”时,老师会让你们做很多练习
When you learn “毕竟”,the teacher ask you to do many exercises.
□是 yes □否 no
(9)在学习“究竟”时,老师会让你们做很多练习
When you learn “究竟”,the teacher ask you to do many exercises.
□是 yes □否 no
(10)在学习“到底”时,老师会让你们做很多练习
When you learn “到底”,the teacher ask you to do many exercises.
□是 yes □否 no
(11)老师会把“毕竟”“究竟”“到底”放在一起比较学习
You teacher do the contrast learning in “毕竟”“究竟”and“到底”.
□是 yes □否 no

55
附录 B

附录 B “毕竟”“究竟”“到底”在课本中的注释

图 B1 “到底”在课本中的注释

56
附录 B

图 B2 “究竟”在课本中的注释
57
附录 B

图 B3 “毕竟”在课本中的注释

58
致谢

致谢

白驹过隙,研究生生活也即将走入尾声,在此,我要特别感谢我的导师辛
雅敏老师,从入学之初学习上的指引到后来本文的选题、开题、结构安排、最
后的完成,都离不开老师的关心、帮助与鼓励,辛雅敏老师不仅是我的导师,
他对学生认真负责、对教学一丝不苟的态度更是我学习的榜样。
此外,要感谢郑州大学文学院和国际教育学院的授课老师为我撰写本论文
提供的宝贵建议和帮助。感谢鲁六老师,在开题之初,给我的论文提出了把论
文研究对象地区化创造性的建议,让论文的研究更加具有针对性;感谢吕兆格
老师,耐心的为我解答我就论文中提出的问题,并且帮助我,让我在老师班上
发放和回收问卷,吕老师独到的见解和严谨的治学态度让我在此过程中收益颇
多;感谢蔡琰老师,钟村艳老师,马瑞华老师,李晓爱老师,张潇潇老师的热
心帮助,让我在班上能够发放问卷和回收问卷,掌握了第一手资料;感谢葛金
柯老师,是她给了我们老校区任课老师和留学生的上课地址和时间表,让我们
能够顺利地去做调查;感谢郑州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留学生 PAMODA MADHAVI
JAYASINGHE 的热心帮助,在此次调查的过程中,她为此次问卷调查的进行付
出了很多努力;感谢参与此次问卷调查的南亚留学生,他们中有的人牺牲自身
休息的时间完成问卷,认真做题,积极配合,甚至给出了自己的学习感受和建
议。
毕业在即,思绪万千,感恩能够在郑大遇到如此多的良师益友,带着收获,
向着未来继续前进。

59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