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5

中國繪畫的西洋風-

一、 錄自聶崇正清宮繪畫與西畫東漸、王耀庭清宮新視界
二、 前言
歐洲人在十六世紀積極航向海洋,東西雙方交會,商業貿易以及宗教接觸
頻繁。來華的天主教耶穌會傳教士,引進西洋美術品作為傳教工具,此種文化
輸入雖然沒有改變中國繪畫的大傳統,卻為中土開啟了「新視界」。清初,東
來的西洋傳教士中,不乏精於繪事者,他們所帶來的歐洲「西洋風」對中國的
繪畫產生了相當的衝激。
眾多西洋傳教士畫家當中,郎世寧(1688-1766)是畫技高超、最為人知的
一位。郎世寧誕生於義大利米蘭,十九歲,加入熱內亞耶穌會成為修士,研習
油畫及建築。一七一四年,被耶穌會派遣到中國傳教。康熙五十四年( 1715)
抵達北京,以擅長繪畫服務於康熙、雍正、乾隆三朝,長達五十一年。郎世寧
在清宮致力於中西繪畫的調和,教導油畫,此外,也參與圓明園歐洲式建築的
設計,更為教會向乾隆皇帝爭取保護教友。台北故宮所藏的<聚瑞圖>和<百
駿圖>等皆為他來華的早期作品。另外,他也留下許多為皇帝所作的肖像畫,
以及參與宮廷集體創作的作品。
早於郎世寧來華之前,清宮已有西洋畫風的流傳,但是到了郎世寧,融合
西洋透視、光影明暗等技法於中國繪畫,西洋寫實技巧與東方欣賞品味兼容並
蓄的畫風發展達到了最高峰。乾隆時期,宮殿裡這些製作精緻、色澤豔麗、中
西合壁的作品,成為締造清宮的一個輝煌盛世象徵。(王耀庭)

二、中國的新風格:
郎世寧在乾隆朝任職時,是中國繪畫西洋風潮的鼎盛時期,他用西洋畫法
畫中國畫並且運用中國的毛筆、紙絹和色彩,卻能以歐洲的繪畫方法注重對象
的解剖結構和立體感,表達表現出中西合璧的新畫風,當時的新風格有幾點特
色:
(一)肖像畫法的改良:
在人物肖像的描繪上,郎世寧等傳教士繼承了歐洲的技法,即講究
造型的準確,注重人物面部及人體的解剖結構,並富有立體效果的特點;
如郎世寧《乾隆戎裝大閱圖》,畫中的乾隆造型嚴謹注重解剖非常寫實,
1
他在光線的運用上則與歐洲畫法有所不同,歐洲畫家喜歡表現人物臉部
在特定的光線照射下分明的凹凸感,而傳統的中國「寫真」技藝則要求
被畫者是不受光線變化常態下的相貌。因此,郎世寧適當地吸取了傳統
中國「寫實」技藝的表現手法,所畫人物均取正面光照,人物面部五官
清晰,畫得相當精緻筆觸細膩柔和,又注意體面結構和立體效果,衣服
的質感也很強,圖中物象呈現的特有的「光潤感」亦是郎世寧的風格的
體現。
(二)紀實繪畫大量出現:
紀實繪畫是歷代宮廷繪畫中很重要的門類之一,這是由紀實繪畫的
功能所決定的,宮廷繪畫的實錄作用是除去文字記載之外,保存人物相
貌和事件過程的最佳手段。唐、宋、元、明各朝均有此類作品傳世,但
清代宮廷紀實繪畫數量、質量較之前代更多、更佳,更為逼真寫實。
郎世寧等人在宮廷中的工作,主要是奉命為皇帝作畫和設計畫稿,
另外在作畫的同時,還將歐洲的畫藝傳授給中國的宮廷畫家。就繪畫的
題材、郎世寧、王致誠、艾啟蒙等人在宮廷中供職期間,正經歷了清朝
中央政權與西北厄魯特蒙古族和維吾爾回部的戰爭。乾隆二十年( 1755
年),厄魯特蒙古準噶爾部的頭目達瓦齊覆滅,另一頭目阿睦爾撒納先
歸順,後復叛,征戰連年;維吾爾族回部頭目波羅泥都和霍集占(又稱
大小和卓木)在新疆西部被清朝遠征軍攻滅。這一系列事件中的許多過
程,均由郎世寧等中外畫家畫成繪畫作品,作為炫耀和紀念。現在存世
的《馬術圖》橫幅〔北京故宮博物院藏〕、《萬樹園賜宴圖》橫幅〔北
京故宮博物院藏〕、《阿玉錫持茅蕩寇圖》〔台北故宮博物院藏〕等作
品,都是清朝與西北準部、回部及中亞其他民族這種關係的形象記錄。

(三)油畫:
油畫是最早出現在歐洲的一個畫種,根據繪畫史的敘述,它是由尼
德蘭畫家胡伯特‧凡艾克兄弟于公元 15 世紀初發明的,並獲得了成功,
此後便很快流行至歐洲其他各國,成為西方藝術中最主要的畫種。大約
在凡艾克兄弟發明油畫的 100 多年之後,這一畫種就傳到了東方。它的
傳播者就是歐洲耶穌會的傳教士們。明末姜紹書在《無聲詩史》一書中
所說利瑪竇攜來的美術作品,可能就是油畫。如果是這樣,這應當是中
國人最早接觸到的歐洲油畫。
2
隨著傳教士在宮廷供職,油畫也在清朝的皇宮內出現。從檔案的記
述來看,「油畫」二字的名稱,是 200 多年前中國人根據這一畫種的特
點命名的。油畫在清朝宮廷內不但被皇帝允許使用,而且是除去傳統中
國畫以外最大的一個畫種。油畫大多用於人物肖像和宮殿裝飾畫的繪制 ,
主題性的創作則不多見。從檔案中還得知,傳教士畫家所用的油畫顏料
也是從歐洲運來的。由於當時繪製的油畫大多是畫在加厚的高麗紙上,
製作並不十分精良。此後宮廷對這些作品也不太重視,宮中又無油畫方
面的修復師,保管條件又不佳,故流傳至今的宮廷油畫作品已如鳳毛麟
角,十分罕見。
現存北京故宮博物院及台北故宮博物院的藏品,尚有若干件二三百
年前的清宮油畫作品,如《桐蔭仕女圖》屏風〔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這是目前所見存世最早的一件宮廷油畫作品。從畫風來看,它應出自中
國宮廷畫家之手。這幅油畫可能是清代康熙時宮廷畫家焦秉貞所為。畫
的內容為若干名仕女流連於桐蔭屋宇間。畫面中的明暗關係及焦點透視
方法,可以明顯看出歐洲畫法的影響,同時也可以感受到作者在人物仕
女畫處理上,由於難度較大而顯得力不從心。
《慧賢皇貴妃像》油畫掛屏〔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是在清宮中供
職的歐洲傳教士的作品。此圖繪製十分精緻,筆觸細膩柔和,五官清晰 ,
還非常注重畫面結構和立體效果,面部的解剖準確,色彩亦較豐富。類
似的油畫掛屏,北京故宮博物院還收藏有幾幅,它們是《孝賢皇后像》 、
《婉嬪像》、《孝和皇后像》等。
《乾隆皇帝射箭圖》油畫掛屏〔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根據畫後所
貼黃色簽條上的文字,可知此圖原先懸掛在承德避暑山莊的如意洲雙松
書屋內。據楊伯達的研究,這幅作品是由法蘭西畫家王致誠畫的,所畫
為乾隆十九年〔1754 年〕夏季,皇帝在避暑山莊中射箭的場面。橫幅的
構圖的場景十分開闊。乾隆皇帝等主要人物均具有肖像特征,周圍的環
境也富有塞北的地域特點。這件作品是清宮極少的主題性油畫之一。

(四)銅版畫:
銅版畫作為一個畫種,也是歐洲造型藝術的品類之一。以金屬版鏤
刻後印製的銅版畫,起源於義大利文藝復興的中心佛羅倫薩,隨後流行
於歐洲其他城市,距今已有 500 多年的歷史了。由於傳教士的東來,這
3
一畫種也得以在中國的宮廷中出現。康熙五十二年(1713 年),義大利
傳教士馬國賢(原名 Matteo Ripa)將中國宮廷畫家所畫的承德避暑山莊
三十六景圖原圖刻製成銅版畫;隨後又用以繪製《皇輿全覽圖》,這是
中國地理學史上第一部標有經緯線的全國地圖。
乾隆二十至二十四年(1755~1759 年),清政府平定新疆取得決定
性的勝利,乾隆皇帝下令由傳教士畫家郎世寧、王致誠、艾啟蒙、安德
義四人起草圖稿,繪製《乾隆平定準部回部戰圖》(又名《乾隆平定西
域戰圖》)。這套銅版畫冊共計十六開,草圖完成之後,根據傳教士的
建議,於乾隆三十、三十一年(1765、1766 年)間分四批運往歐洲製作
銅版刷印。草圖運抵法國後,受到法國皇室的重視,由皇家藝術院院長
進行了 7 年,乾隆三十八年(1773 年),十六幅銅版畫每幅刷印 200 張,
全部完成連同原稿以及銅版一起運回中國,收存於宮內。根據檔案的記
載,製作這批銅版畫共耗費白銀 4800 兩。
《乾隆平定準部回部戰圖》冊由歐洲畫家起稿、歐洲雕工刻版,故
西洋風味很濃,人物、馬匹、山水、樹石等均有顯著的明暗,在構圖的
前後層次上也更加接近歐洲繪畫的風格。此後,清代宮內由中國的工匠
按照郎世寧等歐洲畫家傳授的技法,也在宮廷中製作了若干套銅版畫,
計有《乾隆平定台灣戰圖》冊(十二幅)、《乾隆平定苗疆戰圖》冊
(十六幅)、《乾隆平定安南戰圖》冊(六幅)、《圓明園圖》冊(二
十幅)等。這些成為清代宮廷繪畫中的一個大項。而在後一部分作品中 ,
圖畫的歐洲風味便明顯減少了。
(五)其他藝術門類與技法
1.天頂畫
天頂畫在歐洲的教堂中很常見的繪畫品類。它是壁畫的一種,畫在
建築物天頂的部位,觀者需要仰頭才能欣賞。這種形式的繪畫同樣也在
清代宮廷中存在。
在紫禁城東北角的一處建築物倦勤齋中,就能看到這類繪畫品種。
倦勤齋西邊四間房的頂部和北牆牆面上畫滿了圖畫,北牆上面的是一處
宮中庭院,院內有斑竹搭成的籬笆牆,牆上有一個圓門,門外邊上有兩
只丹頂鶴,遠處還可能看到宏色的宮牆和宮殿。而在天頂部分則畫有斑
竹搭成的架子,架上爬滿了藤蔓,紫色藤蔓花盛開,透過藤蔓的花葉,

4
可見藍藍的天空。當然,清宮的天頂畫、全景畫從內容到形式與歐洲的
同類作品不同,首先它毫無宗教的含義,僅反映自然景象;其次,它是
畫在平面的頂棚上,而不是窮隆形的頂上,但是其透視技巧則是與歐洲
傳統一脈相承的。站在地面某一點向上仰望,頭頂上的藤蔓花呈正透視
狀,從這個中心向四周遠去,藤蔓花漸漸傾斜,到了最邊上的藤蔓花繪
成幾乎是平躺的那樣。
2.靜物畫
靜物畫是歐洲繪畫中常見的一種,以描繪日常生活中無生命的物體
以靜物為主。在中國傳統繪畫中也有類似的題材,即「博古圖」。兩者
雖然在題材上有相似之處,但外觀卻有很大的不同。中國畫家所繪的
「博古圖」,背景完全留出空白;而歐洲的靜物畫則還要加上陰影,畫
上背景,用色彩滿塗。
清代宮廷繪畫便在以上兩個畫種中進行了調和,郎世寧所畫的《午
瑞圖》軸、《嵩獻英芝圖》(北京故宮博物院藏)、《聚瑞圖》軸(台
北故宮博物院藏),張為邦所畫的《歲朝圖》軸(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等,是最典型的作品。
郎世寧的《午瑞圖》軸中所繪為一青瓷花瓶,瓶內插石榴花、蒲草
等;花瓶的周邊置粽子、杏果,一望而知,這是一幅反映中國端午節習
俗的節令畫。不過畫中青瓷花瓶的質感和透視感極強,還畫出了反射亮
光的斑點(也稱為高光);瓶中的花草枝葉穿插、掩映,前後的層次交
待清楚,粽葉上的脈絡,凸凹分明,富有一定的立體感,是比較典型的
歐洲明暗畫法。但作者採用的又是中國的絹素和繪畫工具,風格獨特。
郎世寧的學生張為邦的《歲朝圖》軸,則是運用歐洲靜物畫的手法,畫
的中國過春節時的節令物品,風格亦甚別緻。
從宮廷中存留下來的類似作品尚有多幅,說明當時中國皇帝對這些
作品還是完全能夠理解和欣賞的。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