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1

葡萄牙文化自明代時期

崛興如何影響後世中國
及澳門的油畫、水彩及
書畫風格
Como o surgimento da cultura portuguesa
desde a dinastia Ming influenciou os
ultimos estilos esteticos de pintura a oleo,
aquarela e pintura chinesa na China
Continental e em Macau

李冠良
(浸會大學當代中國研究社會科學碩士)

“Mario Night” (Livraria


Portuguesa)
Watercolour on Paper
Filipe Dores
明末期間葡萄牙人來華耶穌會傳教士
 Jeannes de Rocha
 Bento de Goes
 Emmanuel Diaz

Pictures of Bento de Goes


Jeannes de Rocha ( 不詳 –
1623)
 羅若望,漢字懷中,葡萄牙人。萬曆

二十六年( 1598 年)抵華,後卒於


杭州。所著有《天主教聖教啟蒙》、
《天主聖像略說》。
Jeannes de Rocha ( 不詳 –
1623) 其《天主聖像略說》影響「澳門天主
教藝術博物館」(左)、「澳門道明
會玫瑰聖母堂」(中)、「澳門聖若
瑟修院及聖堂」內的油畫藏品創作風
格(右)
Bento de Goes (1562 – 1623)
 鄂本篤,葡萄牙旅行家、耶穌會會士,年青時以水
兵身份被派往印度。原來西方人從馬可.勃羅及阿
拉伯人的行紀知道東方「契丹」( Cathay,
Khitai )之偉大,但許多人根本不知道「契丹」就
是中國( China )之另一名稱。利馬竇來華後,寫
信給印度的同事,明確指出西方人所謂「契丹」和
「中國」是同一國家,亦即古代所說的絲國,唯有
些人仍將信將疑。為了判明此事,鄂本篤乃於萬曆
31 年 11 月底( 1603 年 1 月)離開印度拉合爾
( Lahore ),沿著古陸道北上前往「契丹國」。
Bento de Goes (1562 – 1623)
 他經過白沙瓦( Passaur )、喀布爾( Cabul )
及中亞地區,越帕米爾( Pamir )高原,由喀什噶
爾、阿克蘇、庫車、吐魯番到哈密,而在萬曆三十
三年( 1605 年)冬抵達肅州,並於三十五年
( 1607 年)在此與利馬竇從北京派來的鍾鳴禮
( Giovanni Fernandes )會面,證實「契丹」與
「中國」確為同國。鄂本篤因病重,不久即辭世,
其殘存之行紀後由利馬竇加以整理轉述,成為研究
中西交通史之重要資料。
Emmanuel Diaz (1574 – 1659)
 漢字演西,葡萄牙耶穌會會士。萬曆三十

八年( 1610 年)來華,在韶州、南雄、


北京、南京、上海、福州等處傳教,後卒
於杭州。著有《聖經直解》、《天問略》、
《景教碑銓》、《天學舉要》等。
龔賢受葡萄牙人影響
 創立「積墨法」的明末宮廷畫家
龔賢,乃貼近「東林黨」之理念,
因其加入「復社」背景,與方以
智等有接觸葡萄牙來華傳教士之
西學知識,因而深信龔賢受西方
美學思想所啟蒙改革明代文人意
筆畫的用筆骨法及展現意境,在
「經世致用之學」之守舊書畫創
作氛圍中以「積墨法」別樹一格,
亦為後來清初郎世寧來華入宮廷
畫師開拓中西合璧鋪路。
方以智習西學啟迪龔賢畫風創新
 復社成員方以智,精通繪事,家學深厚,在學習中國學術的同時,也向
西人學習科技。他接受近代西方科學知識,立不盲從,常以實驗驗證,
糾正西學認識錯誤的地方。方以智提倡通幾與質測之學,在科學上有不
少成就。
 方以智在其《物理小識》一書中,記述有大量動物學、植物學內容和栽
培、管理等知識。他引述了傳教士「腦主思維」之說,介紹了西方關於
人體骨骼、肌肉等方面的知識,但剔除了傳教士所說的「全能的上帝創
造世界」之類的内容。
 有與西洋意裔耶穌會傳教士畢方濟( Francesco Sambiasi )及德裔傳
教士湯若望( Johann Adam Shall von Bell )交住,從中飽閲西學書籍。
 1622 年 6 月 2 了日,耶穌會士布魯諾( Bruno )、羅雅各及湯若望指
揮炮手擊退了入侵澳門的英荷聯軍,朝中耶穌會士的朋友們如徐光啓等
人,上奏皇上力邀傳教士進京幫助朝廷,以挽回明朝頹勢,但傳教士們
反對以此為藉口進京,強調自己一方面不諳軍事武器知識。
 其帶有 Baroque Art 味道之宗教油
Jorge Afonso 畫(《 Annunciation /
Anunciacao 》 , 1525 ),影響澳
門本地葡人傳教士所畫的聖經故事
意像畫風格,在「澳門聖若瑟修院
及聖堂」內的油畫藏品可見一斑
 其帶有 Baroque Art 味道之宗教油
Grao Vasco 畫(《 The Last Supper 》 ,
1535 ),影響澳門本地葡人傳教
士所畫的聖經故事風俗畫風格,在
「澳門天主教藝術博物館」內的油
畫藏品可見一斑
Carlos Botelho &
Maria Helena
Vieira da Silva

 其帶有 Expressionism 味道之人物油畫


(《 My Father 》 , 1937 及《 Self-
Portrait 》 ,1942 ),深信現代澳門畫家如
王惠群之人物國畫《晨妝春色》也流露出相
通的解放寫意情懷
Carlos Botelho

 其帶有 Post-Impressionism 味道之風景油畫


( 《 Lisbon Bouquet / Ramalhete de Lisboa 》 ,
1935) ,深信現代澳門畫家如吳樹倫之水彩畫
《龍脊梯田》也流露出相通的解放寫意情懷
Carlos Botelho

 其帶有 Post-Impressionism 味道之風景油畫


( 《 Lisboa 》 , 1962) ,深信現代澳門畫家兼如
INWAC 澳門分會會長潘錦霞之水彩畫《花嫣迎喜
氣》也流露出相通的淡泊舒情色調。
Paula Figueiroa Rego

 其帶有 Abstract Expressionism 之意象塑膠


彩紙本畫 ( 《 The Family 》 , 1982) ,深信
現代澳門畫家吳方洲之塑膠彩畫《男女》也流
露出相通的個性化表現魅力。
土生葡人藝術家 蘇文樂 (Filipe Dores)
蘇文樂 (Filipe Dores)

 憑水彩畫作「 Mario Night 」 獲得英國皇家水彩畫家協會


獎項《 John Purcell Paper Prize 》、以作品「 Working
Alone 」在水彩大賽中奪得更高榮耀的《 Leathersellers’
Award 》獎項
蘇文樂 (Filipe Dores)

 於英國 Mall Galleries 內展出


蘇文樂 (Filipe Dores)
 Casa de Portugal em Macau 邀請蘇文樂在婆仔屋( ALBERGUE
1601 )辦個人水彩畫展,所有葡萄牙裔的達官貴人包括葡萄牙駐澳門
總領使 Sr. Vitor Paulo da Costa Sereno 均為個展做剪綵主禮嘉賓
蘇文樂 (Filipe Dores)
 Residencia Consular de Portugal 邀請蘇文樂辦個展,葡萄牙駐澳門
總領使 Sr. Vitor Paulo da Costa Sereno 做剪綵主禮嘉賓
蘇文樂 (Filipe Dores)
 因悼念一位 07
年中學時代懷
疑遭暗殺的逝
世葡人摯友
Luis Amorim
而畫了這幅
「天橋底風景
畫」,獲得英
國皇家水彩畫
家協會獎項
《 John
Purcell Paper
Prize 》
蘇文樂 (Filipe Dores)
 Teledifusao de Macau 等傳媒報導………
蘇文樂 (Filipe Dores)
 Teledifusao de Macau 等傳媒報導………
蘇文樂 (Filipe Dores)
 作品欣賞
蘇文樂 (Filipe Dores)
 作品欣賞
蘇文樂 (Filipe Dores)
 作品欣賞
蘇文樂 (Filipe Dores)
 作品欣賞
蘇文樂 (Filipe Dores)
 時尚雜誌專訪
參考書目
 Jiang Xun ( 蔣勳 ), “A Writing of Chinese Art History for You” ( 寫
給大家的中國美術史 ), Mar 1993 Edition, Reprinted in Jun 2000,
Beijing, Xinzhi Sanlian Bookstore ( 新知三聯書店 )
 Aaron Chen Kai-wing ( 陳佳榮 ), “A History of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China & Foreign Countries” ( 中外交通史 ), 1987, Hong
Kong, Learner’s Bookstore ( 學津書店 )
 Fundacao Macau ( 澳門基金會 ), “Livro de Projecto de Promocao
de Artistas de Macau” ( 澳門藝術家推廣計劃 ), Oct 2015, Macau,
Empresa de Impressao Limitada “Va Fai” ( 華輝印刷有限公司 )
 Huo Zhizhao ( 霍志釗 ), “From Monotheism to Polytheism: A
Research on the Changing Macanese Religious Belief” ( 澳門土生
葡人的宗教信仰 ), Dec 2009, PRC, Social Sciences Academic Press
(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 Lau Sin Peng ( 劉羨冰 ) as Author, Sylvia S.L. Ieong ( 楊秀玲 ) and
Victoria L.C. Lei ( 李麗青 ) as Translators, “A History of Education
in Macao”, 2009, Macau, The Faculty of Education of
Universidade de Macau
參考書目
 盧輔聖、舒士俊、傅京生、魏廣君及彭萊:《龔賢研究》(朵雲.
第六十三集)。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 2005 。
 劉墨:《中國名畫家全集.龔賢》。河北:河北教育出版
社, 2003 。
 王靖憲:《中國巨匠美術叢書‧龔賢》。北京:文物出版
社, 1998 。
 華德榮編著:《龔賢研究》。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
社, 1988 。
 馬桂順:《龔賢:藝術淵源、創作思想與風格剖析》。香港:文華
電腦排版有限公司, 1999 。
 馬桂順:《金陵八家繪畫藝術淵源探討》。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哲
學碩士論文, 1991 。
 于瀛波、杜松儒:《中國古代名家作品叢書.龔賢(上冊)》。北
京,人民美術出版社, 2004 年。
 于瀛波、杜松儒:《中國古代名家作品叢書.龔賢(下冊)》。北
京,人民美術出版社, 2004 年。
參考書目
 王靖賓:《中國巨匠美術叢書.龔賢》。北京,文物出版社,
1998 年。
 張曉林:《天主實義與中國學統:文化互動與詮釋》。上海,
學林出版社, 2005 。
 汪前進:《西學東傳第一師:利馬竇》。北京,科
學, 2000 。
 劉恩銘:《中西文化天使:利馬竇》。鄭州,河南文藝出版
社, 2000 。
 張錯:《東西文化比較研究:利馬竇入華及其他》。香港,
香港城市大學出版社, 2002 。
 林中澤:《晚明中西性倫理的相遇:以利馬竇「天主實義」
和龐迪我「七克」為中心》。廣州市,廣東教育出版
社, 2003 。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