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5

第 !"卷 第 #期 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学报 ;’,<!

" =’<#
!$$"年 %月 &
’()
*+,’-./
0+*1/
234+
56*/
78)
9/:
5 &
(, 5!$$"

文章编号 >"$$%?
B""!A!$$"C$#?
$$$@?
$@

中国岩石力学的研究现状及其展望分析
杨更社 "H孙 钧!
A"<西安科技学院 H陕西 西安 %"$$@BD!<同济大学 H上海 !$$$F!C

摘 要 >论述了中国岩石力学的研究现状及其进展的展望 H回顾了岩石力学在中国的发展历史以及
岩石力学专家们一些年来所取得的主要成果 D总结了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发展特色 H并对可预期
的进展及其前景进行了展望分析 I
关键词 >岩石力学 D研究 D展望
中图分类号 >JE#"# 文献标识码 >K

LMN
OPQR
PSP
MNTN
UNPUMVWP
XPY
Z[\P
MNZ]^Z_
‘aP
_OUMb
_Sb
McOb
MU
" !
ij?
defggh klhHmnf opi
A"<./
0+*6*/
78)
9/:
5’-qr
/8*r
8+*sJ8
r ’25H./
3*’, 0+*%"$$@BHt3/
*+D
!<J’2*u
/6*/
78)
9/5Hq3+
: *23+
/H!$$$F!Ht3/
*+C

vwS
NRU_
N> J38x)
898
*:9
:+:
8+*s s8
78,
’xy8
*:’-)
’rz y8
r3+*/
r9/
* t3/
*+ /
9s/
9r(9
98s{J38
s8
78,
’xy8
*:3/
9:’)
5 +*s y+/
* +r
3/8
78y8
*:9 ’-)
’rz y8
r3+*/
r9/
* t3/
*+ +)
8)8
7/8
48s{J38
s8
78,
’xy8
*:r
3+)
+r:
8)/
9:/
r9’-)
’rz y8
r3+*/
r9+*s 8
*2/
*88
)/*2 +)
89(yy+)
/|8
s +*s :
38*:
38
-
’)8
r+9
:/*2s8
78,
’xy8
*:+*sx)
’9x8
r:9’-)
’rzy8
r3+*/
r9/
*:38-
(:()
8+)
8+*+,
5|8
s+*sx’/
*:8
s
{
’(:
}P
~!ZR
VS>)
’rzy8
r3+*/
r9D)
898
+)3Dx)
r ’9x8
r:9

中国的岩石力学与工程有着长时期的发展历 的大型 水利 水电 工 程 设 计 勘 测 的 大 规 模 展 开 H为 岩
史 I在古代 H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和闻名全球被誉 石力学的试验和理论研究以及实际的工程应用注入
为世界八大奇观之一的万里长城以及由北京直达杭 了巨大的活力 %#HB&I!$世 纪 ’$年代 末 H中国政 府决
州的古老运河等都是代表性的佳作 I在当时 H先辈们 定正 式兴建 长江 三 峡 工 程 H更 大 量 的 岩 石 力 学 与 工
凭 借 丰富的实践 经 验 设 计 施 工 H还 没 有 建 立 岩 土 力 程问题摆在中国专家 "学者们的面前 H如长达 GzyH
学的概念 I新中国成立以后 H各项经济建设事业取得 坡高 最大达 "%$y 的永久 船闸 高边坡 岩体开 挖 H其
了极大的发展 H同时 H也遇到了许多与工程地质及岩 整体 稳定性 与变 形 机 制 "岩 体 流 变 与 地 下 水 渗 流 等
土力学密切相关的技术难题 I 如特殊的区域性构造 极为复杂多变的岩石力学课题 %@&I所以 H中国的岩石
地 质 "松散 破 碎 复 杂 岩 基 "高 地 应 力 作 用 下 的 软 岩 " 力学专 家们 当前 具 有 重 大 的 机 遇 H也 面 临 着 严 重 的
大跨 洞 室围岩的 大 变 形 "水 工 隧 洞 群 之 间 的 相 互 受 挑战 I如何正确地解决好这些问题 H将极大地推动着
力 作 用 "高 陡 岩 坡 的 持 续 稳 定 "岩 体 内 的 不 稳 态 渗 本学科与工程技术的进步和持续发展 I
流 H以及 #三下 $A铁路下 "水下和建筑物下 C采煤等等
工程建设中遇到的十分突出的问题 I 交通 "能源 "水 ( 岩石基本性质的试验研究
利水电与采矿工业各个经济领域的需要对岩石力学 岩 石 试 验 是 岩 石 力 学 的 基 础 H是 研 究 岩 石 力 学
与工程学科在中国的发展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 与工程的重要手段之一 I在中国 H随着试验设备和手
用 I 从 !$世纪 @$年代末开始 H中国有历史意义
%"H!&
段的提高 H岩石力学的试验水平有了较大的发展 I特

收稿日期 >!$$$?
"!?
$@
万方数据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A"$$%!$B%CD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A!$$$E$#CD教育部骨干教师资助计划基金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 >杨更社 A"FG!?
CH男 H陕西武功人 H西安科技学院教授 H博士后
0 西 安 公 路 交 通 大 学 学 报 @..*年

别是常规的岩石力学试验发展很快 !如单轴拉伸 "压 程中得到了良好应用 # 国内专家李宁教授引进的大


缩试验 "三轴压缩试验 "岩石流变试验等 #近年来 !随 岩 土 工 程 ;<
6<>8 程 序 近 年 来 结 合 中 国 的 实 际 !
/,1

着 大 批重大岩石 工 程 建 设 的 需 要 !对 岩 石 力 学 特 性 在许多工程中得到了良好的应用 #
试验提出更高的要求 # 进行了若干非常规的岩石力 不 同 数 值 计 算 方 法 的 结 合 !更 能 发 挥 各 种 数 值
学特性试验研究 #例如 $利用高倍扫描电镜对岩石的 方法优势互补的作用 #如有限元 B 边界元的混合 "有
细观时效损伤特性和损伤力学行为进行细观试验分 限 元 B 离 散 元 的 混 合 "有 限 元 B 无 限 元 和 有 限 元 B
析 %岩石损伤力学特性的 &’ 试验 !复杂应力条件下 块体元的混合采用等 # 无限域单元的应用不仅使有
岩石在开挖卸荷条件下的多轴卸荷破坏试验和岩石 限 元计算 规模得 以 减 小 !并 且 可 以 避 免 人 为 的 边 界
抗拉全过程的单轴破坏试验等 # 约束效 应 !特别 在 求 解 岩 石 动 力 问 题 的 边 界 效 应 方
面更加显示出它的优越性 #此外 !合理确定岩石力学
( 岩石力学本构理论研究 性态的诸有关参数是数值计算结果可靠性与否的关
岩 石 本 构 理 论 是 建 立 岩 石 力 学 物 理 模 拟 "数 值 键 #然而 !由于岩体性态十分复杂以及地质条件的影
模 拟 与计算分析 的 基 础 !是 进 行 岩 石 力 学 理 论 研 究 响 !使得计算参数的取值问题变得十分困难 #这是至
的核心 #目前 !在宏观唯象学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岩石 今数值分析手段仍不能为工程设计和工程决策提供
弹塑性理论 !流变学理论以及损伤力学理论等等 !在 可靠依据的重要原因 # 反演分析正是为克服求解岩
中国已得到不断发展与完善 # 较有代表性的是郑颖 石和岩体原始参数而出现的一种新方法 # 中国近年
人 )*+,+-"殷有 泉 )*++.-等 对 岩 石 在 三 维 应 变 空 间 来在反 分析 方面 进 行 了 大 量 研 究 工 作 !已 由 简 单 的
的屈 服面 问题的 研 究 !提 出 了 用 应 变 空 间 表 达 的 岩 线 弹 性 反 演 问 题 发 展 到 非 线 性 "粘 B 弹 B 塑 性 反 分
石的本构关系 !使岩石的应变软化硬化问题 "弹塑性 析 !从单一的毛洞围岩到考虑支护结构体系的反演 !
耦合问题都能得到较好的解决 # 郑 颖 人 "沈 珠 江
/01
从有 限元位 移反 演 到 边 界 元 位 移 反 演 !从 确 定 性 反
)*++.-提出了多 种 屈 服 面 理 论 !对 岩 石 的 屈 服 面 用 演到非确定性随机反演等等 /+!*.1# 反分 析的 目的已
多 个屈服面进行 表 达 !给 出 了 弹 性 与 塑 性 模 型 耦 合 不仅 仅是 为了得 到 模 型 参 数 !更 重 要 的 是 要 应 用 这
关系的数学表达式 !并编制了相应的有限元程序 #俞 些参数 !进行相 应 的 时 间 序 列 值 分 析 以 及 从 参 数 估
茂宏 )*+,2"*++."*++3-提出了双剪强度理论和统一 计发展 到模 型识 别 进 而 建 立 新 的 模 型 !以 便 对 工 程
强 度理论 !在主 应 力 空 间 屈 服 面 可 表 达 为 封 闭 的 多 效果做出更合理的评价与有依据的预测 # 从这一重
边形 !对于金属材料 "混凝土材料和岩土材料能够普 要 的 目 的 来 说 !考 虑 时 间 效 应 的 粘 B 弹 B 塑 性 位 移
遍适用 /31# 他多年来的潜心研究使得统一强度理论 反演分析具有更好的实用价值 # 现场监测 B 反演分
不断完善 !已在水电站地下工程设计 "岩土地基计算 析 B 工 程 实 践 检 验 B 正 演 分 析 及 预 测 !这 样 一 个 完
等工程中得到较好的应用 # 整 的循 环系统 !对 岩 石 力 学 与 工 程 设 计 和 施 工 被 认
为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 # 这方面 !杨志法 )*+,0-"
4 岩石力学计算方法研究 王芝银 "刘 怀 恒 )*+,,-"孙 钧 "杨 林 德 )*++.-等 人 的
近 5.年来 !岩石力学数值计算方法得到了迅速 研究在国内具有代表性 #已在水电站地下厂房 "铁路
发 展 !出 现 了 有 限 差 分 "有 限 元 "边 界 元 "离 散 元 "块 隧道 "矿山井巷 "岩坡和坝基等岩土工程中得到了不
体元 "无限元 "流形元及其混合应用等各种数值模拟 少应用 #
技 术 !使复杂岩 石 力 学 工 程 问 题 的 设 计 发 生 了 很 大
的变化 # 岩石力学计算不仅已基本上取代了传统线 C 岩石流变力学研究
弹 性力学实验 !而 且 也 在 岩 石 工 程 非 线 性 实 验 中 显 中 国 地 域 辽 阔 !不 同 地 区 的 岩 石 其 基 本 力 学 特
示出极大的优势 # 值得指出的是 !在中国 !有限元数 性有很大的不同 # 岩石的流变与粘性变形时效是与
值计算方法已不仅由线性发展到高度非线性和大变 其力学效应相辅相成的 #对软岩和极软岩 "节理裂隙
形 问题 !由 二 维 发 展 到 三 维 %同 时 !还 可 以 考 虑 粘 性 发育或 高地 应力 条 件 下 !这 种 粘 性 变 形 时 效 就 更 为
流变 "渗流与应力场耦合 "损伤 "断裂以及动力效应 # 明显 !成为工程设计计算中须考虑的主要因素 #中国
国内 出 现了一些 享 有 声 誉 的 有 限 元 程 序 !如 北 京 大 学者在岩石材料流变学的研究方面虽然起步比较
学 6789: ,5!清 华 大 学 的 ’;<
万方数据 6=!西 安 科 技 学 院 晚 !但发展较快 !这主要是客观上大规模岩石工程建
6&>?:@A 程 序 等 !这 些 程 序 均 在 许 多 大 型 岩 石 工 设需要的促进 #早在 @.世纪 ,.年代初 !同济大学研
第 @期 杨更社 +等 W中国 岩 石 力学 的 研 究现 状及其 展望分 析 /

制了 !"#
$%岩体弱面剪切流变仪 &’($)*+结合若干 这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 许江等 &’($?*采用
软岩地区水上隧洞地下厂房和矿山井巷工程进行流 带有加载装置的光学显微镜进行了砂岩在不同加载
变试验研究 +不仅对完整岩块 +而且对岩石节理的剪 阶 段 的损伤裂 纹 分 析 1谢 和 平 &’($(*对 岩 石 在 各 种
切流变效应作了分析探讨 , 武汉水利电力大学研制 加载条件下破坏断口进行分析 1孙钧 &’(()*2赵永红
了 !-.#
/型岩石三轴流变仪 &’($)*+中国科学院地 &’((@*分别采用带有微型加载装置的扫描电镜对岩
球物理研究所研制了多功能高温高压条件下的岩石 石的微损伤扩展进行研究 , 并用于三峡船闸高边坡
三轴流变仪 &’($0*等等都是其代表 , 这些试验设备 闪云斜长花岗岩的损伤扩展分析 &’((/*, 这些研究
的研制和应用大大促进了岩石流变力学在中国的发 有力地 推动 了岩 体 损 伤 力 学 的 发 展 +特 别 是 对 岩 石
展 ,在不太长的时间内 +连续研制出一批高性能的岩 损伤机理的解释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近年来 +本文
石三轴和直剪流变仪 +这在国际上也属少见 , 但是 + 作者 &’((?+’((/+’(($*在岩石损伤的 >6 识别方面
如何 将 这些实验 成 果 在 工 程 中 推 广 应 用 +是 进 一 步 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 A’’B,>6 识别岩石损伤不但 可
努力的方向 , 以无扰动岩样损伤检测 +更重要的是通过 >6 图像 2
在岩石流变学理论与应用方面也进行了不少研 >6 数大 小 和 >6 数 定 量 地 与 岩 石 损 伤 变 量 和 损 伤
究工作 , 已故的陈宗基教授在中国率先建立了岩石 扩 展联 系起来 +为 建 立 岩 石 损 伤 扩 展 本 构 关 系 奠 定
流 变的扩容方程 &’($’*+其 特 点 是 不 仅 考 虑 一 般 的 了基础 , 本文作者 &’(($*还将这一技术应用于三峡
蠕变 +而且考虑其扩容变形也随时间增长而发展 1并 船闸高边坡闪云斜长花岗岩的损伤检测 ,
将这一理论应用于矿山井巷围岩稳定性评价以及岩
爆和地理方面的研究 , 孙钧 &’($%*结合一些水电站 C 分形岩石力学研究
地下厂房围岩流变研究 +对岩块 2节理和软弱夹层以 分 形 几 何 自 )5世 纪 $5年 代 初 形 成 以 来 +在 岩
及断裂破碎带的非线性流变特性分别进行了深入细 石力 学领域 得到 不 同 程 度 的 应 用 +过 去 认 为 难 以 解
致的 研 究 1最 近 +又 结 合 有 限 元 数 值 方 法 +研 制 了 真 释或解决的问题 +一些已有了分形研究的新成果 ,中
三 维 粘3弹3塑 有 限 元 非 线 性 数 值 分 析 程 序 软 件+ 国学 者在这 一领 域 里 的 研 究 是 令 人 瞩 目 的 +其 中 谢
用于三峡工程永久船闸高边坡开挖施工全过程三维 和 平 教 授 的 工 作 &’($/+’((5+’((%+’((?*最 具 代 表
数值模拟 +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 性 , 他 在 国 内 最 早 开 设 D分 形 岩 石 力 学 E&FG
HIJ
HK#
L
L*课 程 , 并 先 后 赴 美 国 犹 他
A’)B
!MI
N OPI
QHRSI
4 岩石损伤 2断裂力学研究
HQ*大学 2英国南 安普 顿 &.MTJ
&;J MR*大学 2波
QHUVJ
岩石材料是一种自然地质体 +其内部各种节理 2 兰科学院和德国汉诺威大学专门讲授分形岩石力学
裂隙和微缺陷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 , 损伤力学的发 课程 并在国 外从 事 这 方 面 的 研 究 +取 得 了 丰 硕 的 研
展为合理考虑岩石材料各种分布缺陷的研究提供了 究成果 , 以谢和平为代表的在分形岩石力学方面的
有力的手段 ,)5世纪 $5年代末 +损伤力学在岩石力 主要成果为 WX 岩石节理面的分形研究 +包括岩石节
学中的应用在国内受到极大关注 , 周维垣 &’($0*首 理面分形描述以及节理面力学行为和节理断层的分
先 将 损伤力学应 用 于 二 滩 拱 坝 坝 肩 稳 定 分 析 +进 行 形 研 究 1Y 岩 石 损 伤 演 化 过 程 的 分 形 研 究 1Z 岩 石
了岩体损伤裂隙的统计 +得出了损伤裂隙分布模型 + &煤 *破 坏度和 破碎程 度 的 分 形 研 究 1[ 岩 爆 的 分 形
并由此定义出损伤张量 +进而引入有限元计算 1近些 研究 1\ 岩石渗流过程的分形研究 1] 地震预报过程
年 +又 在 大 型 有 限 元 数 值 分 析 软 件 678
97 中 引 入 的分形研究等等 , 这些研究成果已部分直接或间接
损伤力学 +包括线弹性和弹塑性损伤模型 +并进行了 地 应用于 岩石工 程 实 践 中 +但 要 完 整 而 理 想 地 应 用
一 些 大坝 体 的 稳 定 计 算 +如 二 滩 2李 家 峡 2东 风 和 拉 于工程实际看来还有一个相当长的过程 , 由于分形
西瓦拱坝等等 , 谢和平 &’($/*将岩石粘弹塑性非线 几何的 小规 则性 +岩 石 力 学 现 有 的 一 些 现 象 和 力 学
性 大变形有限元 计 算 与 损 伤 力 学 相 结 合 +在 矿 山 地 概念在分形空间中需要重新建立和认识 , 分形几何
下开采 2地表沉陷 2路基稳定性分析方面得到一定的 是一个 工具 +最 终 的 目 的 是 用 它 揭 示 岩 石 力 学 中 的
应用 ,岩石损伤力学研究的重点是建立损伤变量 &张 复杂现象 +为解决工程问题服务 , 因此 +分形岩石力
量 *和损伤扩展本构关系 ,这就涉及岩石材料的损伤 学的研 究似 应包 括 三 个 层 次 W第 一 层 次 是 研 究 分 形
检测与识别问题 ,自从 .:!;96 <!=>7&’(/%*将
万方数据 岩石力 学的 数学 基 础 +以 及 重 新 认 识 和 建 立 分 形 空
扫 描 电镜技术引 入 岩 石 断 裂 研 究 以 来 +中 国 学 者 在 间中的力学量和力学定律 1第二层次是广泛 2系统地
* 西 安 公 路 交 通 大 学 学 报 122(年

探讨 岩 石力学中 的 分 形 行 为 和 分 形 结 构 !揭 示 岩 石 采矿巷道围岩设计专家系统 ’林韵梅等 !())1+等等 $


力 学 问题中一些 复 杂 现 象 的 分 形 机 理 和 形 成 过 程 ! 这些 专家系 统是 以 产 生 式 规 则 组 成 的 知 识 库 !以 及
应用分形定量或定性地解释和描述岩石力学中过去 对于处理不精确问题采用上述的模糊推理或概率统
只 能近以描述仍 难 以 描 述 的 现 象 和 问 题 "第 三 层 次 计方法 $ 有关岩石力学在这方面的专著也相应出版
是 将 分形岩石力 学 的 理 论 和 研 究 成 果 应 用 到 工 程 ! ’林韵 梅 !()),5李效甫 !()),+-(6.$ 采矿界 的于 学 馥
解决生产实际问题 !促进工程问题中的定量化 #精确 先 生 更 是 强 调 了 信 息 时 代 的 岩 石 力 学 问 题 ’())/!
化和可预测性 $从目前这方面中国的研究现状看 !第 ())4+-(3.$
二 层 次的研究成 为 热 点 所 在 !并 取 得 了 一 些 阶 段 成 人 工 神 经 网 络 ’78
9:;
:<:
=>?@
A8=>?@
9 D+是
BC8
果 $ 如何将分形的研究成果进一步应用于实际工程 模拟人脑学习功能的一种智能方法 $ 人们发现这可
是当前国内岩石力学工作者正在努力的方向 $ 以用于预测 $ 于是人工神经网络开始引入岩石力学
与岩石工程 ’张清 !())(+!随后把这一方法用于岩石
% 岩石渗流及环境岩石力学 力 学行为 预测和 巷 通 分 类 指 标 聚 类 分 析 !近 年 来 又
天 然 岩 体 并 非 是 单 一 固 相 介 质 !而 是 赋 存 有 固 把它应用于岩石工程系统和岩石工程参数重要性分
相 #液相和汽相并呈相互作用的三相介质体 $中国在 析 $ 12世纪 )2年代中期 !一种称 为 E实 例类 比系统
这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 !但已取得了很大进步 $把岩 ’F=G@H
I=G
@JK@=G
CL:
LMNOG
9@P+在中国亦被引入岩
石力学的应力 & 渗流耦合分析应用到水库诱发地震 石工程 ’张清 !())4+!它可以充分利用已建成的工程
的预测研究上 ’陶震宁 !()**+!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 实例 ’<
=G@+的经验 !指导今后的设计与施工 $鉴于人
结果 $赵阳升 ’()),+针对矿山岩石力学特点 !建立了 工智 能在岩 石力 学 中 的 发 展 !有 的 学 者 还 提 出 了 建
煤 体 一瓦斯耦合 的 力 学 模 型 !并 对 冲 击 地 压 与 瓦 斯 立 E智 能岩石 力学 Q’R
L9@
>>:
M@L9KC<
DS@
<T=L:
<G+的
突 出的统一失稳 理 论 进 行 研 究 !在 矿 山 工 程 中 取 得 设想 ’冯夏庭 !())/+$
了初步成功 $-(,.
此外 !为了处理岩石力学中的不确定性 !一些例
环境岩石力学是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一个分 如模糊数学 #概率统计 #灰色系统等理论直接引用到
支 $研究自然高边坡持续稳定和与地质 ’如泥石流险 岩石力学中来 $ 早在 ()*(年 !模糊数学即用来解决
性预报 +#地震灾害有关的岩石力学问题是环境岩石 岩石分类问题 $ 此外 !如岩体节理的模糊抗剪强度 #
力 学的重 要课题 -(/.$ 近年 来 !长江 三 峡 工程 坝 区 的 岩层质量控制的模糊表达和地下工程支护方案模糊
库岸 稳定 以及三 峡 移 民 新 迁 县 城 的 新 址 !岩 基 稳 定 决策研究等都取得了阶段成果 $ 概率统计除用于岩
研究工作已有一定的成果 ’崔政权 !())(+$有关这方 石 工 程 可 靠 度 分 析 外 !用 S=8
DCU过 程 进 行 了 地 质
面的研究已有起步 !虽然成熟成果不多 !但发展潜力 预报和利用时间序列分析预报岩体力学行为的研究
则很大 !还需岩石力学的专家和同行们继续努力 $ 都做出了可喜的成绩 $
灰 色 系 统 ’V8
@ONOG
9@P+是 邓 聚 龙 ’()*(+创 建
0 智能科学方法在岩石力学问题中的 的一 种软 科 学 理 论 !已 广 泛 应 用 于 规 划 #预 测 #控 制
应用 和决策等方面 $12世纪 *2年代末 !在中国开始引入
岩 体 的 力 学 性 质 是 如 此 复 杂 !在 实 际 的 岩 石 工 岩 土工 程 !用于 岩 体 力 学 量 时 空 延 拓 分 析 和 岩 坡 位
程 中 !依靠人们 实 践 经 验 进 行 技 术 决 策 的 方 法 仍 然 移的预测 $
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 $自 12世纪 32年代以来 !计算
机 科 学中的人工 智 能 技 术 在 中 国 进 入 了 实 用 阶 段 $ W 计算机新技术在岩石力学中的应用
中 国 自 ()/)年 以 来 !进 行 了 大 规 模 的 工 程 建 设 !积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岩石力学与工程的
累 了 大量的实践 经 验 !把 这 些 经 验 利 用 人 工 智 能 方 可视化处理提供了新的手段 $近年来 !中国的计算机
法 使其更好地发 挥 作 用 !无 疑 对 中 国 的 岩 石 工 程 是 技术发展速度很快 $ 将计算机可视化技术与三维动
一笔宝贵的财富 $ 首先在中国发展起来的是人工智 画仿真图形显示有机结合 !能生动 #直观而又逼真地
能专家系统 $在岩石力学与工程方面 !国内最早的专 体 现各 施工过 程 的 三 维 动 态 场 景 !为 工 程 技 术 决 策
家系统是用于 岩 体 分 类 ’张 清 !()**+-(4.!随 后 !针 对 提供 确切依 据 !并 用 于 指 导 基 于 计 算 机 技 术 的 工 程
解决不同技术问题研制了相应的专家系统
万方数据 !例如 !隧 施工组织管理系统 $ 这种方法的实质在于以多媒体
道及地下结构岩溶灾害预报专家系统 ’张清 !()),+! 为 代表 !集 音 响 #图 形 #图 像 和 文 字 三 位 一 体 的 三 维
第 7期 杨更社 !等 (中国 岩 石 力学 的 研 究现 状及其 展望分 析 /

动画 景 观的特色 !给 予 了 人 们 以 思 维 方 式 和 设 计 观 出版社 !*/0/,*132,

念上的巨大变革 "这样 !使得在重大岩土工程实际施 )6+ 俞 茂 宏 ,岩 土 类 材 料 统 一 强 度 理 论 及 其 应 用 )4


+,岩 土

工 之前 !就能迅 速 而 又 精 确 地 观 察 到 所 拟 采 取 的 工 工程学报 !*//8!#3’(*1*2,

程 措施将会产生 的 结 果 !并 进 而 对 不 同 施 工 方 案 作 )0+ 李 宁 !陈 波 !张 平 ,奥 地 利 岩 土 工 程 分 析 软 件
[-\ 的 开 发 和 应 用 )4
ZS +,西 安 公 路 交 通 大 学 学 报 !
出 更直接的对比 分 析 !为 正 确 的 工 程 决 策 提 供 有 力
*///!*/#8’,
的 支持 !最终将 有 望 建 立 全 面 高 效 的 工 程 管 理 系 统
)/+ 王 芝 银 !李 云 鹏 ,地 下 工 程 位 移 反 分 析 理 论 及 程 序
$%&’!并 对 工 程 进 行 总 体 模 拟 !进 而 加 深 对 整 体
# )%+,西安 (陕西科技出版社 !*//7,*15,
工程宏观上的综合评价与控制 "相信 !计算机新技术 )*2+ 孙 钧 ,岩 土 工 程 反 演 理 论 的 随 机 理 论 与 方 法 )%+,
将会在岩石力学与工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 汕头 (汕头大学出版社 !*//5,*1Y,
)**+ 杨 更 社 ,岩 石 损 伤 特 性 的 .D 识 别 )4
+,岩 石 力 学 与 工
参考文献 (
程学报 !*//5!#*’(801Y8,

)*+ 孙 钧 ,迎 接 新 世 纪 的 岩 石 力 学 若 干 进 展 )-+,第 五 届 )*3+ WS


$:>@
J?CV,ZO
BPL
BHM?
COIP
QK>
PEB
C?P
M)%+,]B
HQ>@
全 国 岩 石 力 学 与 工 程 大 会 ).+,上 海 (中 国 科 技 出 版 KBRT^H
?ME>
OM!UIL
L>O
FBK!*//7,31Y,
社 !*//0,*1*2, )*7+ 赵阳升 ,矿山 岩 石 流 体 力 学 )%+,北 京 (煤 炭 工 业 出 版
)3+ 陶 振 宇 ,试 论 岩 石 力 学 的 最 新 进 展 )4+,力 学 进 展 ! 社 !*//8,78176,

*//3!#3’(*5*1*63, )*8+ 袁 建 新 ,环 境 岩 土 学 )4
+,岩 土 力 学 !*//6!#*_3’(81
)7+ 周 维 垣 ,高 等 岩 石 力 学 )%+,北 京 (水 利 电 力 出 版 社 ! 0,
*//*,*15, )*Y+ 9:-[‘ a?
CV,-C>
bJ>
OLM
AML
>KN
IOP
HBM
M?N
?PB
L?ICIN
)8+ 9:;< =>
?@ C,DE>F>
AB G>H
IJK>
CLB
CFM
LBL
>INB
OLIN O
IPQKB
MMM)-+,RO
> IP,<,&,&AKJ,UIP
Q%>
PEB
C?P
M
O
IPQ K>
PEB
C?P
M? CB)-+,RO
C.E? IP,INS
CL,M
AIK,IC ).+,*/00!3071300,
-JJH
?PB
L?ICIN.IKJTL
>O%>
LEIF?
CUIP
Q%>
PEB
C?P
M )*5+ 冯 夏 庭 !林 韵 梅 ,岩 石 力 学 与 工 程 专 家 系 统 )%+,沈
B
CF$CV?
C>>OCV).+,W?
? XBC.E?CB!*//7,01*7, 阳 (辽宁科技出版社 !*//7,Y1*2,

)Y+ 孙 钧 ,三 峡 工 程 永 久 船 闸 高 边 坡岩体稳定与变形分 )*6+ 于学馥 ,信息 时 代 岩 石 力 学 计 算 初 步 )%+,北 京 (北 京


析 )U+,上海 (同济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 !*//6,*1*3, 科学出版社 !*//7,*1Y,

)5+ 郑 颖 人 ,岩 土 塑 性 力 学 基 础 )%+,北 京 (中 国 建 筑 工 业 )责任编辑 孙守增 +


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d

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d

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d
e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学报 f3223年征订通知

e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学报 f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 !原西安公路 交通大 学主办 的学 术性双 月


刊 !她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公路交通科技领域具有广泛的影响 !她是 国务 院学位 委员会 g国家 教育
部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文重要期刊 !e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f#第三版 ’鉴定的中 国公路 运输 类核心 期
刊 !$?
#RBV>;C>数据库 ’固定刊 源 !国际 道 路 科研 信 息 #S
UUh’书目文 献数据 库固定 刊源 !中国 道 路 文
献服务中心 #.Uh&’核心报道期刊 !自 */0*年创刊以来多次获国家交通部和陕西省奖励 "
e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学报 f以繁荣公路交通科技为己任 !促进公路交通科技交流和转化 "她主要刊载
道路工程 g桥梁工程 g交通工程 g隧道工程 g汽车工程 g筑路机械 g交通控制与交通运输管理等学科具有国
内先进水平的论文 !同时刊载公路交通科技动态方面的简要评述和通讯 "
e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学报 f的主要读者对象为大专院校师生 g公路交通科研人员 g公路交通管理决策
人员 g公路交通领域的勘测 g设计和施工单位的技术人员 "
e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学报 f全年 5期 !大 *5开本 !*30页 !欢迎订阅 !各地读者可在当地邮局订阅 !每
期定价 *2i22元 !全年定价 52i22元 "
地 址 (西安市南二环中段 !e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学报 f编辑部
邮发代号 (Y31*76 邮政编码 (6*2258
电 话 (#23/’Y350785转 8707
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d jklm
n(bVbT>
^BIoJT^,bBICH
?C>,P
IK
万方数据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