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

四季养生干预方案

“天人相应”是《内经》整体观点的重要内容之一。自然环境的
变化,无时无刻不在影响者人的身体健康。根据《内经》中的记载,
人体为了健康和长寿的要求,一定要“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春温夏热,阳长阴消,至夏至,人体阳气发展之顶峰;秋凉冬
寒,阴长阳消,至冬至,人体阴气发展之顶峰。《素问·脉要精微论》
中说“冬至四十五日,阳气微上,阴气微下;夏至四十五日,阴气
微上,阳气微下”。四时阴阳之气按照季节的顺序变化,人体阴阳也
应顺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变化,其总则是春夏养阳,秋
冬养阴。
春夏两季,天气由寒转热,人体开始阳气生长,由于外界阳然
熏蒸,人体阴津则往往随汗液外泄而耗伤。故此时人们多注意阴津的
养护,以适应外界温热环境的影响,如减少衣着、乘凉避暑等减少阴
津外泄,饮用酸梅汤等酸甘饮料以滋养阴津,空调、冰镇饮料的出现
也是基于这种原因。但凡事过犹不及,现代人常常忽视了养护阳气,
甚至因为不良生活、饮食习惯导致了阳气的损伤。春夏人体腠理开泄,
阴寒之邪易趁虚而入,过度的贪凉、进食饮冷,则损伤阳气。阳气虚
损往往可出现面色苍白、畏寒肢冷、腹泻等症状。因此夏季应着重保
养人体阳气。
秋冬寒凉,天气由热转寒,人体阳气开始敛藏,人们此时往往
十分注意保护阳气,以抵御外界寒冷环境的影响,如穿棉衣、取暖等。
当今市场上电热取暖器、取暖手炉等的畅销,原因就在于此。但是往
往人们重视了保养阳气,而不自觉地忽视了蓄养阴精。每多出现劳累
过度,纵欲过度,耗伤阴精的情况。阴精亏损往往可出现眩晕耳鸣、
视力减退、健忘少眠、腰膝酸软、手足心热、男子遗精、女子月经量少、
甚则闭经等症。
在天气寒热交替,尤其是夏季空调和冬季暖气开放时间内,在
针灸门诊中,我们多见在面瘫的病人,此因空调和暖气的作用,使
室内和室外的温差极大,人们在温度高的环境下腠理开泻,一旦进
入寒凉的环境,则寒凉之气侵袭人体,闭阻脉络,从而导致了面瘫。
现代社会,因为女性爱美的需要,随着露脐装、低腰裤的出现,
女性往往因腰腹部保护不足,寒气侵袭,阳气受损而导致痛经、畏寒
等病症。
根据中医四季养生理论及现代社会存在的种种养生保健问题,
我们提出了四季养生的干预方案,开展健康宣传及保健治疗具体如
下:
1、 根据四时调起居
春天是阳气生发的季节,万物萌动,此时应早起多动,顺应生
命的生发之势,以疏养肝气;夏天阳气旺盛,宜延长活动时间活动,
使阳气得以舒缓;秋天阳气开始收敛,此时应该早睡早起,延长睡
眠时间;冬季阴盛阳敛,此时因早睡晚起,使阳气蛰藏于内。除此之
外,人们也要按时着装,冬季和春季因阳气蛰伏,穿衣宜暖;夏季
和秋季,因阳气占主导地位,穿衣宜凉。
2、 根据四时调饮食
春季阳气渐趋旺盛,此时应使用大葱、生姜、大枣、花生等发散
之物以助阳生发、调护阳气,且不宜使用酸涩收敛及生冷油腻之物;
夏季炎热,人体阳气易外泄,饮食上要调护阳气,多食用绿豆汤、赤
小豆等甘寒清淡食物,过度饮用冷饮,则更易损伤阳气;秋季阳气
渐收,阴寒渐长,气候凉燥,容易伤津,此时宜多食用滋润之物,
如蜂蜜、梨、芝麻、核桃、杏仁、百合、银耳等物以防燥护阴、滋阴润肺;
冬季阳气潜藏,阴气盛极,此时应选用鳖、谷类、羊肉、枸杞、红枣等
能滋阴潜阳的食物,以滋养四肢百骸,防病强身。
3、 根据四时的针灸保健治疗
春分时节,是阴阳变化的重要节气,此时阳气渐升,肝气升腾
太过则易伤肺,肺功能失常,则容易发生感冒及过敏性疾病。此时选
择特定穴位针灸,能起到疏肝理气、助阳祛寒的作用。可预防感冒及
多种过敏性疾病,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减少疾病复发。
中医理论认为,夏至是阳气最旺的时节,夏至的养生要顺应夏
季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着眼于一个"长"字。一方面,在
这个时候,天气渐渐炎热,人们往往食欲不振或过食寒凉,易出现
胃肠道问题;另一方面,夏至阳气盛,人体阳气升腾,此时针对顽
固疾病的治疗可发挥更好的作用,可有效地扶阳祛寒、祛除冬病根因。
夏至节气针灸以及穴位贴服可以健体扶正、培补脾胃、助阳散寒,对
于各种畏寒,以及腹胀、腹泻等消化系统疾病有很好的疗效。
秋分,是阴阳变化的重要节气。此时阳气渐敛,阴气渐盛,年老、
久病、体弱的人容易病情加重、旧病复发或患上新病。秋分节气针灸
可以激发经络之气,帮助机体应变环境、抵抗疾病,达到防病治病的
目的,适用于肺系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脾胃疾病如腹泻、
消化不良等;以及骨关节病。
冬季寒冷,阴寒盛,阳气内敛,“三九”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
候,阴寒之气最盛,阳气敛藏而最弱,此时选择特定穴位针灸,能
起到顾护阳气、扶正固本、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从而调动人体潜能,
激发正气,祛除病邪,恢复健康。其适应症主要有:慢性反复发作性
肺系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咳嗽、过敏性鼻炎、慢
性鼻炎、慢性咽炎等等。骨关节类疾病,如风湿或类风湿性关节炎、
骨性关节炎等病引起的慢性颈肩腰背疼痛、四肢麻木。肠胃疾病,如
腹泻、消化不良等。
具体方法如下:
1) 节气针灸
① 灸足三里(双)或神阙+关元。
② 针刺
脾胃病:中脘、内关、三阴交
慢支、哮喘:风门(快针)、肺俞(快针)、合谷、三阴交
风湿、类风湿:足三里、阴陵泉、阳陵泉
中风:环跳、阳陵泉、三阴交
冠心病:内关、三阴交
2) 穴位敷贴
呼吸系统疾病:肺俞、膻中、天突
消化系统疾病:中脘、关元、气海、脾俞、胃俞
骨关节病:肾俞、关元、大椎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