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4

香港中文大學

中國語言及文學系
2021/22年度「專題研究」論文格式

說明

本專題研究論文格式之設定,目的在於協助同學撰寫並列印結構合理、層次分明、符
合學界慣例之專題研究論文,避免參差雜亂之病。請同學按照此說明撰寫專題研究論
文。

設計本格式時,已留意格式本身之彈性,如有需要,可適當參考著名期刊(如《中國
文化硏究所學報》、《中國文哲研究集刊》、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的論文
格式以補本說明之未備,並參考以下論文格式之規範:
APA Style: http://www.apastyle.org
MLA Style: http://www.mla.org
Chicago Manual of Style: http://www.chicagomanualofstyle.org/home.html

除獲專題研究教學組批准者外,專題研究論文須以電腦版面格式呈交。

學生呈交之論文,不依格式撰寫者,均發還重訂,倘因此而致延誤,同學須自負其責。

(一)封面

請依指定格式撰寫(見附錄一:論文封面樣張)。

論文題目不須加上篇名號,但題目中提及之書名、篇名須加上書名號、篇名號,
如:《鏡花緣》寓意探微、《韓非子.說難》研究、司馬相如〈長門賦〉研究。

(二)提要

本部分應起新頁,首行「提要」二字居中。標題與正文之間不必隔行,下同。提
要不得少於二百五十字,亦不得超過七百字,行文宜簡明扼要。下列各項,除有
* 號者必須提及外,其餘可根據具體情況選述:
(1) 解題
(2) 寫作目的
* (3) 研究方法
* (4) 主題
(5) 主要論點
(6) 貢獻
(7) 其他

(三)關鍵詞
1
為便日後歸檔及檢索,請提供關鍵詞三至五個,置於提要之下。舉例而言,若論文題
目為〈李白詩中的水意象〉,則請在提要下方列出關鍵詞一行︰

關鍵詞︰李白;水意象;唐詩

(四)目次

本部分應起新頁,首行「目次」二字居中。
目次宜簡不宜繁,列出各節條目即可,並附頁碼。如:

例一:〈XXXXXXXXXXXXXXXXXXXXXX〉

目 次
一、 XXXXXXXX 1
二、 XXXXXXXXXXXX 1
三、 XXXX 2
四、 XXXXXXXXXXXXXXXXX 4
(一) XXXXXXXXXXX 4
(二) XXXXXXXXXXX 6
五、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8
六、 XXXXXX 10
(一)XXXXXXXXXXXX 11
(二)XXXXXXXXX 13
七、 XX 14

參考書目 16
附錄:XXXXXXXXX 19

例二:〈XXXXX〉

目 次
第一節 XXXXXXX 1
第二節 XXXXXXX 1
第一小節 XXXXXX 1
第二小節 XXXXXXXXXX 5
第三小節 XXXXXXXXXXXXXX 6
第三節 XXXXXX 8
第一小節 XXXXXXXX 8

2
第二小節 XXXXXXXXX 10
第三小節 XXXXXX 13
第四節 XXXXXXXXXXXXXXX 14
第一小節 XXXXXX 15
第二小節 XXXXXXXX 20
第三小節 XXXXXXX 23
第五節 XXXXXXX 26

參考書目 27
附錄 31

(五)正文

正文不得少於八千字,亦不得多於一萬六千字(注意:字數包括標點,但不包括
註釋、附錄及書目,以中文 Word「字數統計」功能顯示之「字數」為準)。

以上「字數」及全文總字數(包括封面、提要、目次、正文、註釋、參考書目、
附錄)須在論文末頁上註明。

正文部分應另起新頁,不必標出論文題目,第一行應為第一節條目,居中列寫,
其後每節條目皆倣此。節與節之間應隔一行。

獨立引文全段各行左端均應留空三個全形字位,從第四個字位開始撰寫,前後不
必加引號。夾於段內之引文則須於前後加引號。長度超過六十字之引文,必須獨
立標出。其他有關引文之格式見附錄二:引文格式舉隅。

撰寫論文須採用中文視窗配合中文 Word,並使用該軟件所附之註腳系統,「註腳
位置」項應選擇「本頁下緣」。註釋符號應在標點符號之後,與下句首字之間隔
半個全形字位。

除引文外,每段首句均應留空兩個全形字位。

字體規定:1) 全文(包括正文、標題、註腳、書目、附錄等)中文字體,統一使
用新細明體;惟 2) 獨立引文使用標楷體;3) 外文則統一使用 Times New Roman 體
(包括阿拉伯數字、註碼、頁碼等)。

考慮到大陸和港台在使用標點符號方面有差異,學生可自行選擇某一種標點符號
慣用法,唯通篇論文務必前後一致。

(六)註釋

註釋採用 Word「腳註」形式。

3
註釋符號與註釋文字相隔一個或兩個半形字位。

註釋中註明資料出處之格式見附錄三:註釋引書及參考書目格式。

同一資料第二次出現時可只列文題、書名及頁碼。

(七)互聯網上材料之利用

互聯網上材料之利用應根據以下原則:
﹙1﹚ 盡可能以印刷書刊核對互聯網上檢得之材料。
﹙2﹚ 詳細註明網址及參考日期。
﹙3﹚ 盡可能下載有關資料全文,以備導師或口試小組索閱。

(八)參考書目

本部分應起新頁,首行「參考書目」四字居中。

書目可分為以下數類,依次分別排列︰
1、專書
2、文集論文
3、期刊(附報章文章)
4、研討會論文(未刊印、作會議交流之用者)
5、學位論文
6、網路資料
格式見附錄三:註釋引書及參考書目格式。

古典文學及古代文獻論文之參考書目,第 1 類(專書)宜細分為「傳統文獻」及
「近人著述」兩個子項。「傳統文獻」中,作者於姓名前請標示朝代(如[南朝
宋]劉義慶),以生年先後為次,生卒年無考者置於各朝之末。「近人著述」中,
作者以姓氏筆畫為序。

如不按上述原則分類和排序,請按作者姓名筆畫或漢語拼音排序;作者姓名不可
考者,悉置於書目之末,按篇名或書名之筆畫或漢語拼音排序。

第 2、3、4 類須逐一標出文章於文集、期刊中之起訖頁碼。

(九)電腦版面格式

論文版面須使用中文視窗,正文選用 12 點字元,註釋選用 10 點字元,行距為單


行間距。

正文及註釋應選用新細明體字款,縮排之引文可用標楷體,標題可用粗體之新細
明體。

必須橫行書寫。

4
版面大小為 A4 尺寸。

論文中如有中文系統字庫所無之音標或古文字,可手寫填上後掃描頁面;如有造
字請將所造字型另紙列出,附於論文之末。

各頁版面格式須依照中文視窗中文 Word 之常規設定,即:


紙頂端之空間約為 2.5cm。
紙底端之空間約為 3cm。
紙右端之空間約為 3cm。
紙左端之空間約為 3cm。
頁碼應在頁底置中列出。

(十)論文電子檔案

論文電子檔案須儲存為單一檔案,儲存格式為 doc 和 pdf 兩種。文件名存為:同學


姓名+空格+論文題目+文件格式,如:「張三 吳文英詠花詞.doc」和「張三 吳文英
詠花詞.pdf」。完成後,經CUWebform提交本系。

2021年6月24日

4001ssn/G4-2/TC/ic (6.9.21)

5
附錄一:論文封面樣張

論文編號:XXXXX

香港中文大學

中國語言及文學系

2021/2022年度「專題研究」論文

XXXXXXXXXXXXXXXX

導師:XXX教授

學生:XXX

學號:XXXXXXXXXX

6
附錄二:引文格式舉隅

引文格式舉隅

1.不獨立標出的引文,如所引文句不完整,最後之標點不必引錄
例 1 對張大春而言,根本沒有客觀地存在的「真實」,甚至連自己的記憶都
不可靠,因為記憶「極有可能當我回憶它的時候已經誇張了、遺漏
了或者修改了某些事實細節」。
例 2 《後漢書‧儒林傳》所謂「假仁以效己,憑義以濟世」,正是東漢
以來的清流之士共同的理想與抱負。

2.不獨立標出的引文,如所引文句完整,最後的標點(通常為句
號、問號、感歎號)須引錄。引文後另起新句接寫。
例 3 張氏更揚言:「無論你們相信誰的記憶,它都會在相信之後變成最真實
的故事。」這種看法引起了很多論者的興趣。
例 4 陳鼓應首先舉出《論語‧述而》開頭一章:「子曰:『述而不作,
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陳氏認為「老彭」很可能就是老
子。

3.引者所省略之文句以[……]表示,引文原有之省略號外不必加
[ ]
例 5 張以仁指出:「卜筮稽疑之事,柳宗元以為『世之餘伎也。[……]
聖人之用也,蓋以敺陋民也,非恒用而徵信也。』」
例 6 正如趙軍所說:「像蘇軾『王式當年本不來』、『蓋公當自過曹
參』、[……]這些詩句都是用漢人的典故。」

4.引文有誤字,引者予以校正
例 7 王國維《人間詞話》說:「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
種 之 境 界 : [……] 『 眾 裏 尋 他 千 百 度 , 回 頭 驀 見 [ 案 : 當 作 「 驀 然
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 此第三境也。」

5.引文意思不完整,引者予以補充
例 8 張氏又認為:「[記憶]彷彿也和頭髮、指甲一樣會生長和脫落。」
例 9 張以仁說:「郭嵩燾這番論斷[案:指齊姜並非桓公之女],證據只
是重耳的年齡。」

7
附錄三:註釋引書及參考書目格式

註釋引書及參考書目格式
本格式僅供參考之用。同學撰文時亦可與指導老師協商,逕採用海內外重要期刊
論文格式,惟全文務必採用同一體例。同時可參考以下論文格式之規範:
APA Style: http://www.apastyle.org
MLA Style: http://www.mla.org
Chicago Manual of Style: http://www.chicagomanualofstyle.org/home.html

甲、註釋引書格式:
一、專書──
[朝代]作者或編者:《書名》(出版城市:出版者,出版年份),頁碼。
*如為編著,請務必在編者姓名後加「編著」二字。
**除特殊情況外,佛教文獻以《大正新修大藏經》為準(亦可使用「中華
電子佛典協會」(CBETA)電子版),格式為「書名,T(冊數), no. (經號), p.
(頁數、欄號及行數)。」。如使用 CBETA,加 CBETA 字樣,見例十。

例一 王力:《漢語史稿》(北京:中華書局,1980 年),頁 45。


例二 [北朝]顏之推著、王利器集解:《顏氏家訓集解》,增補本(北京:
中華書局,1996 年),頁 38。
例三 魯迅:《魯迅全集》第一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 年),頁
415。
例四 [清]惠棟:《古文尚書考》,《續修四庫全書》影印清乾隆五十七年
(1792)宋廷弼刻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年),卷上,頁
8b(總頁 61)。
例五 香港教育署語文教育學院中文系編:《常用字字形表》,修訂本(出
版資料不詳),頁 27。
例六 徐世昌︰《晚晴簃詩匯》(天津徐氏退耕堂 1930 年代刊本),卷 36,
頁 5b。
例七 吉川幸次郎著,章培恆、駱玉明等譯:《中國詩史》(上海:復旦大
學出版社,2012 年),頁 27。
例八 Mark Edward Lewis, Writing and Authority in Early China (Alban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1999), pp. 5-10.
例九 Stephen Owen, ed. & trans., An Anthology of Chinese Literature:
Beginnings to 1911 (New York: W. W. Norton & Company, 1996), p. 361.
例十 《大方廣佛華嚴經》,CBETA, T10, no. 279, p. 299b16。

8
附錄三:註釋引書及參考書目格式

二、 文集論文──
作者:〈論文標題〉,載作者或編者:《論文集名稱》(出版:出版者,出
版年份),頁碼。
例一 陳志誠:〈論應用文的廣度和深度〉,載李學銘主編:《現代應用文
的教學與研究》(香港:香港理工大學中文及雙語學系,1998 年),
頁 73。
例二 嚴耕望:〈唐代安北單于兩都護府考〉,載錢穆先生八十歲紀念論文
集編輯委員會編:《錢穆先生八十歲紀念論文集》(香港:新亞研究
所,1974 年),頁 20。
例三 周祖謨:〈審母古音考〉,載周祖謨:《問學集》(北京:中華書局,
1966 年),上冊,頁 120-123。
例四 陳平原:〈新文學:傳統文學的創造性轉化〉,載陳平原:《陳平原
自選集》(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7 年),頁 60-65。
例五 John C. Y. Wang, “Early Chinese Narrative: The Tso-chuan as Example,”
in Andrew H. Plaks, ed., Chinese Narrative: Critical and Theoretical
Essays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77), pp. 3-20.

三、 期刊論文(附報刊文章)──
期刊論文︰
作者:〈文章標題〉,《期刊名稱》期數(出版年份及月份),頁碼。
* 由於期刊可能一年出版數期,故請標明出版月份。

例一 葉嘉瑩:〈對傳統詞學中之困惑的理論反思〉,《燕京學報》新 4 期
(1998 年 5 月),頁 193。
例二 余英時:〈章學誠文史校讎考論〉,《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
刊》第 64 本第 1 分(1993 年 3 月),頁 205-207。
例三 李歐梵:〈當代中國文化的現代性和後現代性〉,《文學評論》1999
年第 5 期,頁 129-139。
例四 柳存仁:〈香港中等教育裡的漢語教學〉,《中國語文通訊》第 48
期(1998 年 12 月),頁 5。
例五 Joshua A. Fogel, “‘Shanghai-Japan’: The Japanese Residents’ Association
of Shanghai,”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 59.4 (Nov. 2000): 927-950.

報刊文章︰
作者:〈文章標題〉,《報刊名稱》(發行日期)版次。

例一 李中華:〈先秦招魂習俗與〈招魂〉〉,《光明日報》(2003 年 7 月
30 日)版 3。

9
附錄三:註釋引書及參考書目格式

例二 張厚余:〈歡樂極時哀情多:讀漢武帝〈秋風辭〉〉,《太原晚報》
(2007 月 11 日 26 日)版 5。

四、研討會論文──
作者:〈文章標題〉,主辦單位:研討會名稱(會議地點,召開年份),頁
碼。

例一 李若暉:〈吾力吾命:項羽〈垓下歌〉解析〉,揚州市政府及中國文
選學會主辦:第八屆選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揚州,2009 年),
頁 269。
例二 趙容俊:〈甲骨卜辭所見之巫者的建築巫術活動〉,清華大學歷史系
主辦:社會·經濟·觀念史視野中的古代中國國際青年學術會議暨第二
屆清華青年史學論壇論文集下(北京,2010 年),頁 143。

五、學位論文──
作者:《論文標題》(畢業院系或專業,畢業年份) ,頁碼。

例一 景盛軒︰《敦煌本《大般涅盤經》研究——以版本、異文及訓詁為中
心》(浙江大學中國古典文獻學專業博士論文,2004 年),頁 45。
例二 嚴宇樂︰《重建詩歌傳統──陸時雍詩論探析》(香港中文大學研究
院中文學部哲學碩士論文, 1998 年),頁 23。
例三 楊美娟︰《元代楚辭學》(臺北市立師範學院應用語言文學研究所碩
士論文, 2001 年),頁 64。
例四 游若梅︰《江盈科小品文探論》(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
0480-0490「專題研究」論文, 2001 年),頁 8。

六、網路資料──
作者:〈文章標題〉,網址(瀏覽日期)。

例一 孫瑜:〈袁桷的學術傳承、政治生涯及社會網路——元中期南士境遇
之管窺〉,dean.pku.edu.cn/bksky/2000tzlwj/13.doc(2005 年 3 月 14 日
瀏覽)。
例二 力之︰〈綜論《文選》的編者問題︰從文獻可信度層面上辨「與劉孝
綽 等 撰 」 說 不 能 成 立 〉 ,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24315a001009hta.html(2012 年 5 月 19
日瀏覽)。

10
附錄三:註釋引書及參考書目格式

乙、參考書目格式:
一、專書──
條目格式︰
[朝代]作者或編者:《書名》,出版城市:出版者,出版年份。

排列範例︰
一、專書

(一)傳統文獻(時代先後序)

[北朝]顏之推著,王利器集解:《顏氏家訓集解》,增補本,北京:中華書
局,1996 年。
[清]惠棟:《古文尚書考》,《續修四庫全書》影印清乾隆五十七年
(1792)宋廷弼刻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年。
徐世昌︰《晚晴簃詩匯》,天津徐氏退耕堂 1930 年代刊本。

(二)近人著述(姓氏筆畫序)

吉川幸次郎著,章培恆、駱玉明等譯:《中國詩史》,上海:復旦大學出版
社,2012 年。
香港教育署語文教育學院中文系編:《常用字字形表》,修訂本,出版資料
不詳。
魯迅:《魯迅全集》第一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 年。
Sommer, Matthew. Sex, Law, and Society in Late Imperial China. Stanford, C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案︰若參考書目按作者姓氏筆畫或漢語拼音排序,則不必採用「傳統文獻」
及「近人著述」分列之格式。

二、文集論文──
條目格式︰
作者:〈論文標題〉,載作者或編者:《論文集名稱》,出版城市:出版者,
出版年份,起訖頁碼。

排列範例︰
二、文集論文(姓氏筆畫序)

11
附錄三:註釋引書及參考書目格式

周祖謨:〈審母古音考〉,載周祖謨:《問學集》,北京:中華書局,1966
年,頁 110-145。
陳平原:〈新文學:傳統文學的創造性轉化〉,載陳平原:《陳平原自選
集》,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7 年,頁 56-70。
陳志誠:〈論應用文的廣度和深度〉,載李學銘主編:《現代應用文的教學
與研究》,香港:香港理工大學中文及雙語學系,1998 年,頁 73-
80。
嚴耕望:〈唐代安北單于兩都護府考〉,載錢穆先生八十歲紀念論文集編輯
委員會編:《錢穆先生八十歲紀念論文集》,香港:新亞研究所,
1974 年,頁 14-70。
Hsia, T. A. “Aspects of the Power of Darkness in Lu Hsün.” In Hsia, The Gate of
Darkness: Studies on the Leftist Literary Movement in China. Seattle and
London: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1968, pp. 135-150.

三、期刊論文(附報刊文章)──
條目格式︰
期刊論文︰作者:〈文章標題〉,《期刊名稱》期數(出版年份),起訖頁
碼。
報刊文章:作者︰〈文章標題〉,《報刊名稱》(發行日期)版次。

排列範例︰
三、期刊論文(附報刊文章)(姓氏筆畫序)

余英時:〈章學誠文史校讎考論〉,《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
64 本第 1 分(1993 年 3 月),頁 205-221。
柳存仁:〈香港中等教育裡的漢語教學〉,《中國語文通訊》第 48 期
(1998 年 12 月),頁 1-16。
葉嘉瑩:〈對傳統詞學中之困惑的理論反思〉,《燕京學報》新 4 期(1998
年 5 月),頁 193-207。
李歐梵:〈當代中國文化的現代性和後現代性〉,《文學評論》1999 年第 5
期,頁 129-139。
李中華:〈先秦招魂習俗與〈招魂〉〉,《光明日報》(2003 年 7 月 30
日)。
張厚余:〈歡樂極時哀情多:讀漢武帝〈秋風辭〉〉,《太原晚報》(2007
月 11 日 26 日)。
Zeitlin, Judith. “Shared Dreams: The Story of the Three Wives’ Commentary on
The Peony Pavilion.” 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 54.1 (1994): 127-

12
附錄三:註釋引書及參考書目格式

179.

四、研討會論文──
條目格式︰
作者:〈文章標題〉,主辦單位:研討會名稱,會議地點,召開年份,起訖
頁碼。

排列範例︰
四、研討會論文(姓氏筆畫序)

李若暉:〈吾力吾命:項羽〈垓下歌〉解析〉,揚州市政府及中國文選學會
主辦:第八屆選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揚州,2009 年,頁 262-
271。
趙容俊:〈甲骨卜辭所見之巫者的建築巫術活動〉,清華大學歷史系主辦:
社會·經濟·觀念史視野中的古代中國國際青年學術會議暨第二屆清華
青年史學論壇論文集下,北京,2010 年,頁 1-14。

五、學位論文──
條目格式︰
作者:《論文標題》,畢業院系或專業,畢業年份。

排列範例︰
五、學位論文(姓氏筆畫序)

景盛軒︰《敦煌本《大般涅盤經》研究——以版本、異文及訓詁為中心》,
浙江大學中國古典文獻學專業博士論文, 2004 年。
游若梅︰《江盈科小品文探論》,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 0480-
0490「專題研究」論文,2001 年。
楊美娟︰《元代楚辭學》,臺北市立師範學院應用語言文學研究所碩士論
文,2001 年。
嚴宇樂︰《重建詩歌傳統──陸時雍詩論探析》,香港中文大學研究院中文
學部哲學碩士論文,1998 年。

六、網路資料──
條目格式︰
作者:〈文章標題〉,網址(瀏覽日期)。

13
附錄三:註釋引書及參考書目格式

排列範例︰
六、網路資料(姓氏筆畫序)

力之︰〈綜論《文選》的編者問題︰從文獻可信度層面上辨「與劉孝綽等
撰 」 說 不 能 成 立 〉 ,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24315a001009hta.html(2012 年 5 月 19
日瀏覽)。
孫瑜:〈袁桷的學術傳承、政治生涯及社會網路——元中期南士境遇之管
窺〉,dean.pku.edu.cn/bksky/2000tzlwj/13.doc(2005 年 3 月 14 日瀏
覽)。

14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