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8

2022-2023 中三級

單元八:高中先修文言單元(三).生命的感悟 (老師版)
姓名: 班別、學號:中三 ( ) 日期:

教學內容:

1 講讀: 范仲淹 《岳陽樓記》 (原文見課本 p.9.36)


(頁 2- 11 )

2 導讀:司馬遷《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頁 12 - 38 )

「完璧歸趙」 (頁 12 - 18 )
「澠池之會」 (頁 19-25)

語譯 (老師參考用 26-27)

「負荊請罪」 (頁 28 )

1
講讀:文言選讀《岳陽樓記》 范仲淹

作者剪影

范仲淹(公元 989—1052)
,字希文。生於宋太宗端拱二年(公元 989)
,卒於仁宗皇祐四年(公
元 1052)
。唐宰相履冰之後。其先,邠州人;後徙家江南,遂為蘇州吳縣人。二歲而孤,母更適淄州
長山朱氏,從其姓,名說。少有志操,既長,知其身世,乃感泣辭母,去之應天府,依戚文同學。晝
夜不息,冬月憊甚,以水沃面。食不給,至以糜粥繼之。人不能堪,仲淹不以為苦。真宗大中祥符八
年(公元 1015)
,二十七歲,舉進士第,為廣德軍司理參軍,迎其母歸養。改集慶軍節度推官,始還
姓,更其名。

仲淹汎通《六經》,長於《易》,學者多所追隨,為執經講解,無所倦。嘗推其奉以食
四方遊士、諸子,至易衣而出,晏如也。每激論天下事,奮不顧身,梅聖俞作《啄木》詩以
見意,曰:「啄盡林中蠹,未肯出林飛。不識黃金彈,雙翎墮落暉。」雖數出外補,然一時
士大夫矯厲尚風節,實自仲淹倡之。朱子嘗贊之曰:「宋朝忠義之風,卻是自范文正作成起
來也。」

仲淹出身孤貧,而早有澄清天下之志。觀其《遺表》曰:「臣生而遂孤,少乃涉學,游
心儒術,決知聖道之可行;結綬仕途,不信賤官之能屈。」故通經致用,學以濟世;摒棄浮
華,兼資文武。仁宗康定元年(公元 1040),知延州。與韓琦經略涇原,平定西夏。慶曆三
年(公元 1043)還朝。因思改革積弊,奏陳十事。旨在澄清吏治、強兵富民、修明治政,史
稱「慶曆革新」。惜為呂夷簡所阻,謗毀盡出,遂無功沮罷。慶曆六年( 公元 1046),出貶
鄧州。復徙杭州、青州。會病甚,請穎州,未至而卒。年六十四。贈兵部尚書,諡文正。有
《范文正公集》傳世。

仲淹品格高尚,嚴以律己,寬以待人,愛民若赤。史稱「仲淹內剛外和,性至孝,以母
在時方貧,其後雖貴,非賓客不重肉。妻子衣食,僅能自充。而好施予,置義莊里中,以贍
族人。汎愛樂善,士多出其門下,雖里巷之人,皆能道其名字。死之日,四方聞者皆為歎息。
為政尚忠厚,所至有恩。邠、慶二州之民與屬羌,皆畫像立生祠事之。及其卒也,羌酋數百
人,哭之如父,齋三日而去。」

元好問贊其材器,曰:「文正范公,在布衣為名士,在州縣為能吏,在邊境為名將,其
材、其量、其忠,一身而備數器;在朝廷,則又孔子所謂大臣者。求之千年,蓋不一二見,
非但為一代宗臣而已。」

蘇軾贊其仁德,曰:「今其集二十卷。……其於仁義禮樂、忠信孝悌,蓋如饑渴之於飲
食,欲須臾忘而不可得;如火之熱,如水之濕,蓋其天性有不得不然者。雖弄翰戲語,率然
而作,必歸於此。故天下信其誠,爭師導之。」才全德備,可謂君子。讀其書,想其德,慕
其人,匹夫而為百世師,文章不朽,亦在是也。

2
題解:
岳陽樓位於今湖南洞庭湖畔。岳陽樓故址據說建於三國時期,用作閱兵台, 唐代改建為觀景名
勝。「記」是一種文學體裁,一般以記敍事情的經過為主。
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中不單記述重修岳陽樓及撰寫此文的緣起,同時描寫了登樓所 見的美景,
也抒發了個人的抱負。本文選自《范文正公集》。

主旨:
記述作者受友人所託為岳陽樓作記,作者通過描寫岳陽樓的景觀,說明仁人志士的抱負不因 外
在環境和個人榮辱而改變,而是以天下憂樂為己任。作者以此自許,並藉此勉勵友人。

岳陽樓記 范仲淹

慶 曆 四 年 春 1, 滕 子 京 2
謫 守 巴 陵 郡 3。 越 4
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 5

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屬 6 予作文以記
之。
予觀夫巴陵勝狀 7
,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 8
,橫無
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 9 矣。然則
北通巫峽 10
,南極瀟湘 11
,遷客騷人 12
,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若夫霪雨霏霏 13
,連月不開;陰風怒號 14
,濁浪排空;日星隱耀,山岳
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 15
;薄暮冥冥 16
,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
國 17
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 18
,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 19
,波瀾不驚 20
,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 21
,錦
鱗游泳,岸芷汀蘭 22
,郁郁青青 23
。而或長煙一空 24
,皓月千里,浮光躍金
25
,靜影沉璧 26
;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 27
,寵辱
28
皆忘,把酒臨風 29
,其喜洋洋 30
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 31
。何哉?不以物喜,不以
己悲 32
。居廟堂之高 33
,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 34
,則憂其君。是進亦憂,
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歟!噫!微斯人 35
,吾誰與歸 36

3
注釋
1. 慶曆四年:慶曆(公元 1041-1048),宋仁宗(公元 1010-1063)年號。慶曆四年,即公元
1044 年。
2. 滕子京:滕子京(公元 990-1047),名宗諒,字子京,河南人。與范仲淹同科進士。坐費
公錢事,謫貶岳州,因重修岳陽樓。事見《宋史.卷三零三.滕宗諒傳》。
3. 謫守巴陵郡:謫,貶官。守:太守之簡稱。此處作動詞用,出任為太守也。太守,漢官
制,秩二千石。隋朝廢郡太守,宋朝改稱知州。巴陵郡,即岳州,今岳陽市。意指貶官
為岳州知州也。
4. 越:及也。
5. 具:同「俱」。
6. 屬:同「囑」。囑咐也。
7. 勝狀:勝,美也。狀,狀貌、形勢。勝狀,即指美景。
8. 浩浩湯湯:湯:○ 漢 [shɑ̄ ng]。水大貌。
粵 [商],[soeng1];○ 《詩經.衛風.氓》:「淇水湯湯 ,
漸車帷裳。」 《毛傳》:「湯湯,水盛貌。」
9. 備:全也,詳盡也。
10. 巫峽:屬長江三峽,位四川巫山縣,於洞庭湖西北方向。
11. 瀟湘:瀟,瀟水。湘,湘水。於湖南境內,向北流入洞庭湖。
12. 遷客騷人:遷,遷謫也。騷,《離騷》簡稱。蓋屈原憂愁憂思而作《離騷》。騷人,即是
詩人,或指仕途失意之文人。
13. 霪雨霏霏:霪,同「淫」。過量也。霪雨,久雨也。霏霏,雨線細密貌。
14. 怒號:怒,強勁貌。號:○ 粵 [豪],[hou4];○漢 [hɑ́ o]。呼嘯也。怒號,風聲激越貌。

15. 檣傾楫摧:檣,船桅。楫,船槳。傾,側也。摧,毀也。意謂船隻翻覆沉沒。
16. 冥冥:冥:○
粵 [名],[ming4];○漢 [míng]。昏暗貌。

17. 去國:去,離開也。國,指中國,即京師。去國,離開京城。意謂遠謫也。柳宗元《別
舍弟宗一》:「一身去國六千里。」
18. 蕭然:蕭條冷落。
19. 景明:景,日光也。景明,日光照耀。
20. 波瀾不驚:驚,起也。言湖面平靜無波。
21. 翔集:翔,飛翔。集,聚集、 棲息。
22. 岸芷汀蘭:芷、蘭,香草也。汀,小洲也。
23. 郁郁青青:郁郁,文彩豐盛貌。《論 語‧八佾》:「周監於二代,郁郁乎文哉!」《集注》
曰:「郁郁,文盛貌。」引伸作色彩豐盛、香氣濃郁之意。青青,茂盛貌。《詩經 ‧衛 風‧
淇奧》:「綠竹青青。」。
24. 長煙一空:長煙,空中水氣。空,消散也。空中水氣,頓時消散。
25. 浮光躍金:浮光,月光浮於水面之上。躍 ,跳動也。躍金,如金線般躍動。
26. 靜影沉璧:影,月影也。璧,白玉也。月光倒影如白玉之沉於湖中。
27. 心曠神怡:曠,開朗也。怡,悅樂也。
28. 寵辱:寵,得寵。辱,受辱。
《老子‧十三章》:「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何謂寵辱若驚?
寵為上,辱為下,得之者驚,失之者驚,是謂寵辱若驚。 」本句反用《老子》之意。

4
29. 把酒臨風:把,持也。臨,對也。
30. 其喜洋洋:洋洋,自得之貌。
31. 或異二者之為:或,或許。異,不同。二者之為,以己以物為悲喜者。
3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此句互文見義,意謂不以外界景物之悲喜以為悲喜,又不以一己
際遇之悲喜以為悲喜。
33. 廟堂之高:廟堂,朝廷也。意謂高高在上之朝廷。
34. 江湖之遠:江湖,指隱居之所。意指遠離富貴 。
35. 微斯人:微,無也。《論語‧憲問》:「子曰: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斯人,指「古
仁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者。
36. 吾誰與歸:即「吾與誰歸」。歸,效法、依歸。

預習:段意與主旨
試寫出課文中各意義段的段意,然後歸納段意成主旨。

段落 段意

1 記滕子京 重修岳陽樓 之事,以及此文的緣起。

2 概述在岳陽樓上所見 洞庭湖的景色 。

3 敍述天氣 惡劣 時,在岳陽樓所見景物和登樓遠眺所產生的感情。

4 敍述天氣 晴朗 時,在岳陽樓所見景物和登樓遠眺所產生的感情。

5 點明 主旨 ,抒發個人理想,並以此勉勵滕子京。

5
主旨:說明仁人志士的抱負不因 外在環境 或 個人的榮譽
而改變,而是以 天下憂樂 為己任。作者以此自許,並藉此勉勵好友。

課文總結圖
以下是《岳陽樓記》的脈絡,試在橫線上填上適當的答案。

滕子京被貶官到 巴陵郡 後,經他的治理,當

記敍撰寫本文 地 政事順利,人民和樂,荒廢了的事業

的 緣由 都得以振興 ,因此擴建岳陽樓,並
請作者 撰文記敍此事 。

洞庭湖北通 巫峽 ,南至 瀟水和湘江 。


岳 描寫在岳陽樓 水勢 洶湧 ,波瀾壯闊,湖面 寬廣、沒

樓 上見的洞庭湖 有邊際 。

》 景色。
早晨或傍晚,晴天或陰天,景色 千變萬化 。

寫景:在陰冷的日子裏,雨 連綿不斷地
下著 ,淒冷的風 狂叫著 ,渾濁的浪
頭 衝向天空 ,太陽和星星 都收
起了光輝 ,山岳頓時變得 無影無
借描述 惡 蹤 ;傍晚時分,天色 昏暗 ,老虎在 狂
劣 的天氣, 吼 ,猿猴在 悲啼 。
抒發內心悲苦
之情。
抒情:此時登上岳陽樓,那些遷客騷人便會 懷
念家鄉、京城 ,對於讒言感到 憂心
忡忡 ,對於非議便會 擔心害怕 ,滿眼的
6
淒涼冷落,使人傷感悲哀。
寫景:在晴朗的日子裏,湖面 不起一點
波濤 ,天色和湖光 相連成一片碧綠 ,
無邊無際;沙鷗 時停時飛 ,魚兒 游來
游去 ;岸上和沙洲上的白芷和蘭花長得 青
葱茂盛 。晚上的時候,煙霧 消散 ,
借描述 晴 月亮普照,浮在湖面的月光,好像 閃爍著的
朗 的天氣, 金屬 ,月亮的倒影又好像 沉在水底
抒發內心喜悅 的璧玉 。湖面上還飄來 悠揚的漁歌聲 。
之情。

岳 抒情:此時登上岳陽樓,那些遷客騷人便會感到

樓 心曠神怡 ,忘記榮譽屈辱,產生 喜洋洋

》 /喜悅 的感覺。

抒發 個人 作者嚮往古仁人那種不因 環境的好壞
理想 ,並以 或個人的得失 而高興或悲傷的志趣,藉此
此 勉勵 抒發了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
滕子京。 下之樂而樂」 的抱負。

1 分析與探究
試解釋以下文句中標有▲號的字,並把答案寫在橫線上。
(1) 屬予作文以記之。(第 1 段) 屬:囑咐 (2 分)

(2) 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第 3 段) 開:放晴 (2 分)

(3) 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第 4 段) 極:窮盡 (2 分)

7
2 試根據文意,把以下文句譯為白話文。(5 分)

(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第 1 段)(2.5 分)

到了第二年(0.5),政事順利(0.5),人民生活和樂(0.5),各種原本荒廢的事務(0.5),都興辦起來(0.5)。
(2)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第 2 段)(2.5 分)
答:這些都是在岳陽樓上(0.5)能看見的大好風光(0.5),以前的人的著作(0.5)已經描寫得(0.5)很詳盡
了。(0.5 分)

3. 根據本文,天氣惡劣時和天氣晴朗時,從岳陽樓所見的景象分別是怎樣的?(4 分, 4 分) 觀賞者的
感受有甚麼分別?(2 分, 2 分) 試用自己的文字扼要說明。
天氣惡劣 天氣晴朗
景象 大雨連綿下了幾個月,狂風怒號,大浪 ②春光明媚,湖面不起波濤,天色和湖光相
衝天,(1 分)天色陰暗,不見太陽、星 接,一片青綠;
(1 分)沙鷗飛翔,魚兒暢泳,
星,連山岳都看不見,(1 分)商旅不敢 岸上、 沙洲上的花草青葱茂盛。
(1 分) 晚
前行,船隻損毀,
(1 分)傍晚時天色 更 上煙霧消散,皓月當空,映得湖面一片金光;
昏暗,老虎在吼叫,猿猴在悲 啼。
(1 分) (1 分)還會聽 到漁人唱和。(1 分)
感受 ③觀賞者會懷念故鄉,擔憂心受到誣陷 觀賞者心曠神怡,榮寵或屈辱 都不放在心
或非議,心情悲傷。(2 分) 上,得意洋洋。(2 分)

4 作者描寫「遷客騷人」登上岳陽樓的感受,有甚麼作用?試加以說明。(5 分)

答:作者以「遷客騷人」因登上岳陽樓而產生或悲或喜的感受,指出「遷客騷人」的心情會隨着環境
的變化及個人的得失而產生變化 (2 分),以此反襯 (1 分)出「古仁人」則不會因為環境的好壞或個人
的榮辱而感到高興或悲傷,無論為官或退隱,都憂國憂民,關心天下人的福祉。(2 分)

5 根據第 5 段,作者寫作本文的用意是甚麼?試加以說明。 (5 分)

答:作者寫作本文的用意:第一,申述自己「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不會
因外在環境或個人榮辱而受影響,只會關心天下人的憂樂; (2 分)
第二,勉勵好友滕子京,他跟作者一樣被貶謫,作者希望撰文勸勉他不要介懷個人榮辱,要效法
志士仁人,以天下人的憂樂為向己的憂樂。(2 分)
(申述自己憂國憂民的襟懷、與滕子京互相勸勉,以及警戒後人效法古仁人。)

8
6 試從「句子字數」
、「句式」和「用韻」三方面,說明第 3、4 段的寫作特點,並評價所產生的效果。

(1 ) 句子字數:除了有連接詞「若夫」、「則有」、「至若」和虛詞「者矣」的句子是六字句外,全部
都是四字句,(1 分)例如第 4 段「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l 分)
(2) 句式:常用對偶句,
(1 分)例如第 3 段「日星隱耀,山岳潛形」
、第 4 段「沙鷗翔集,錦鱗游泳」、
「浮光躍金,靜影沉璧」等。(1 分)
(3) 用韻:本文雖然是散文,但有不少押韻的地方,
(1 分)例如:第 4 段的「明」
、「驚」
、「頃丨、
「泳」、
「青」。(1 分)
(4) 效果:運用四字句、對偶句,可令文句整齊、勻稱,
(1 分)押韻可令文章讀來音節鏗鏘,富有節
奏感。(1 分)

7 有人認為范仲淹所說「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胸襟,是從政者應具備的最重要條件,
你同意嗎?試加以說明。(4 分)
答:同意,因為從政者能以天下人的福祉為先的話,必定會盡力施行惠及百姓的 政策;
(2 分)相反,
如果他們沒有這樣的胸襟,便可能會在制定政策時,為爭取個人的利益而犧牲其他人,甚至殘民自肥,
所以從政者的胸襟最為重要。(2 分)
(另一立場答案)
不同意,從政者的胸襟固然重要,但不是最重要,因為即使從政者有為天下人謀福祉的心,但沒有才
幹,都是徒然。(2 分)此外,政策往往沒有絕對的對錯,只是相對而言,擁有平衡各方利益的政治
智慧,才是從政者應具備的 最重要條件。(2 分)

8 本文第 3 、 4 段運用了不同的感官描寫,表現岳陽樓在不同天氣下的景象。試各舉一例說明其
效果。

(1)聽覺: 描寫老虎怒吼,猿猴悲啼,渲染了陰雨天時岳陽樓的蕭瑟氣氛。╱描寫狂風怒吼,
讓讀者感受到風力之大。╱描寫漁夫的歌聲互相唱和,使讀者如聞其聲,感受到岳
陽樓四周的人事活動。

(2)視覺: 描寫混濁的浪頭衝向天空,日星的光輝都被隱沒,用誇張的手法突顯天氣惡劣。╱
描寫船上的桅杆傾斜、船槳折斷,讓讀者感受到陰雨時湖面風浪極大,天氣惡劣。
╱描寫晴天時湖面平靜,天色和湖光相映,一片碧綠,廣闊無邊,把晴天湖面的明
媚景象呈現在讀者眼前。╱描寫成羣的沙鷗時而飛翔時而聚集,魚兒暢游,使洞庭
湖的景觀生趣盎然。╱描寫月光潔白明亮,在波動的湖面上浮泛着金光,在靜止的
湖水中猶如璧玉的景象,以月色突顯月夜的閒靜。

(3)嗅覺: 描寫岸邊或小洲上的香草和蘭花香氣濃郁,使讀者感受到岳陽樓四周環境清雅。
9
9 甲、乙兩節引文運用了哪種相同的修辭手法?各起了甚麼作用?

甲、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蘇軾《記承天寺夜遊》)
乙、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壁,漁歌互答,此樂何極!(范仲淹《岳陽樓
記》)

兩節引文均運用了比喻手法。引文甲中,作者把皎潔的月色比作澄明的積水,又把月光照射下的
「竹柏影」比作水中的「藻荇」,使景物生動傳神。引文乙中,作者把浮在水面的月光比喻為閃
爍的金塊,又把月亮的影子比喻為沉浸在水中的璧玉,突顯洞庭湖的動靜之態。

10
語譯:
慶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貶為巴陵郡太守。到了第二年,政務推行順利,百姓安居樂業,各
種荒廢了的事業都興辦起來了。於是重新修建岳陽樓,擴展它舊有的規模,把唐代名家和今人的詩
賦刻在上面,(並)囑咐我寫一篇文章來記述這件事。
依我看來,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這洞庭湖上。它連接著遠方的山脈,吞噬著長江的流水,
浩浩蕩蕩,無邊無際。清晨,湖上灑滿陽光;傍晚,又是一片昏暗,景物的變化無窮無盡。這些就
是岳陽樓的壯麗的景象。前人已經描述得很詳盡了。然而,
(此地)北面通向巫峽,南面直達瀟湘,
被降職外調的官員和不得志的詩人大多在這裏聚會,他們觀賞景物時的心情大概有所不同吧?
在那春雨連綿不斷,整月不晴的時候,陰冷的風怒吼著,渾濁的浪翻騰到空中,日月星辰的光
輝消失了,山嶽也隱沒在陰霾之中,商人和旅客無法通行,桅杆歪斜,船槳折斷,
(特別是)在傍晚
時分,湖上一片昏黑,
(只聽到)老虎的長聲吼叫和猿猴的悲啼。這時人們登上這座樓來,就會產生
被貶離開京城,懷念家鄉,擔心遭到誹謗和諷刺的心情,(再)抬眼望去儘是蕭條的景象,(必將)
感慨橫生而十分悲傷的了。
待到春風和煦、陽光明媚(的日子來臨)
,湖面浪靜,天光和水色交相輝映,碧綠的湖水一望無
際,沙洲上的白鷗時而展翅高飛,時而落下聚集在一起,五光十色的魚兒游來游去,岸上的芷草和小
洲上的蘭花,香氣濃郁,顏色青綠。有時湖上煙霧完全消散,皎潔的月光一瀉千里,湖面上金光閃爍,
月兒的影子猶如一塊璧,靜靜 的沉浸在水底,漁夫的歌聲也響起來了。一唱一和,這樣的樂趣,真
是無窮無盡!這時人們登上這座樓來,就會感到胸懷開闊,精神愉快,一切榮辱得失都被置之度外,
(於是)在春風吹拂中舉杯痛飲,高興到了極點。
唉!我曾經探究過古代品德高尚的人們的思想感情,他們或許跟上面說的那兩種表現不同,這
是什麼緣故呢?(是因為)他們不因環境順心而高興,也不因個人失意而悲傷。在朝廷做官就為平民
百姓憂慮,退處江湖就替君主擔憂。這樣看來,進朝廷做官也擔憂,退處江湖也擔憂。那麼,他們什
麼時候才快樂呢?大概他們一定會說「擔憂在天下人之前,享樂在天下人之後」吧!啊!除了這樣的
人,我還能和誰同道呢? --完--

11
導讀:司馬遷《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資料來源:教育局
一、作者簡介
司馬遷(約公元前 145 或 135—約公元前 86)
,字子長,西漢史學家、 文學家。左馮翊夏陽(今
陝西韓城西南)人,由於該地靠近龍門,所以司馬遷自稱「遷生龍門」
(《太史公自序》)
。司馬遷十歲
開始學習古文書傳。 二十歲時,從京師長安南下漫遊,足跡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區,所到之 處考
察風俗,採集傳說。元封三年(公元前 108)
,司馬遷繼承其父司馬談 之職,任太史令。此後,司馬
遷開始撰寫《史記》
。後因替投降匈奴的李 陵辯護,獲罪下獄,受腐刑。出獄後任中書令,繼續發憤
著書,終於在征 和二年(公元前 91)撰成《史記》
。人稱其書為《太史公書》
。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
通史,對後世史學影響深遠。司馬遷還撰有書信《報任安書》,記述了他下獄受刑的經過和著書的抱
負,為歷代傳頌。又據《漢書‧藝 文志》著錄,司馬遷有賦八篇,但大都不傳,只有《悲士不遇賦》
一篇保 5 存在唐歐陽詢等編纂的《藝文類聚》。

二、背景資料
《史記》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由黃帝至漢武帝時近三千 年的史事,全書分為「本
紀」、「世家」、「列傳」、「書」、「表」五種體裁。 列傳是列敘歷史人物事蹟的傳記,目的是突顯所記
載人物的操行功業,使 留名於後世。按類型劃分,可分為分傳、合傳、寄傳、雜傳等類別。
《史記》中共有七十列傳,本篇節錄自《廉頗藺相如列傳》,原傳記述了廉頗、藺相如、趙奢、
趙括和李牧的事跡。本篇節錄了原傳前半部分,以廉頗、藺相如的事跡為主。

廉頗、藺相如是趙國著名人物,二人處於戰國後期,距離秦國統一中 國只有六十餘年。秦國當
時非常強盛,不斷向東方六國展開軍事、外交攻勢,以期成就統一事業。趙國與秦毗連,常受到秦國
的威脅,廉、藺二人 為捍衛本國利益,在軍事和外交上努力作出貢獻。本篇就是記載二人的愛國事
跡。

12
司馬遷《史記 廉頗藺相如列傳》
(節錄)
「完璧歸趙」

 廉頗者,趙之良將也。趙惠文王十六年 1,廉頗為趙將伐齊 2,大破之,取陽晉,拜

為上卿 3,以勇氣聞於諸侯。藺相如者,趙人也,為趙宦者令繆賢舍人 4。

趙惠文王時,得楚和氏璧 5。秦昭王聞之,使人遺 6 趙王 書,願以十五城請易璧。趙

王與大將軍廉頗諸大臣謀:欲予 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 7;欲勿予,即患秦兵之來。計

未定,求人可使報秦者 8,未得。

宦者令繆賢曰:
「臣舍人藺相如可使 9。」王問:
「何以知之?」對曰:
「臣嘗有罪,竊 計

欲亡走燕 10,臣舍人相如止臣,曰:
『君何以知燕王?』臣語 11 曰:
『臣嘗從大王與燕王會

境上 12,燕王私握臣手,曰 :
「願結友。」以此知之,故欲往。』相如謂臣曰:
『夫趙彊 而

燕弱,而君幸於趙王 13,故燕王欲結於君。今君乃亡趙走 燕,燕畏趙,其勢必不敢留君,

而束君歸趙矣 14。君不如肉 袒伏斧質請罪 15,則幸得脫矣。』臣從其計,大王亦幸赦臣。

臣竊以為其人勇士,有智謀,宜可使。」

於是王召見,問藺 相如曰:
「秦王以十五城請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16?」相如曰: 「秦

彊而趙弱,不可不許。」王曰:
「取吾璧,不予我城, 奈何?」相如曰:
「秦以城求璧而趙不

許,曲 17 在趙;趙予 璧而秦不予趙城,曲在秦。均之二策 18,寧許以負秦曲 19 。」 王

曰:「誰可使者?」相如曰:「王必無人 20,臣願奉璧往使 21。城入趙而璧留秦;城不入,

臣請完璧歸趙 22。」趙王於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秦王坐章台見相如 23,相如奉璧奏秦王 24。秦王大喜, 傳以示美人及左右 25,左右

皆呼萬歲。相如視秦王無意償趙城,乃前曰:「璧有瑕 26,請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

璧, 卻立 27,倚柱,怒髮上衝冠 28,謂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發書至趙王,趙王悉

召羣臣議,皆曰:
『秦貪,負其彊 29,以空言求璧,償城恐不可得』
。議不欲予秦璧。臣以為

布衣之交尚不相欺 30,況大國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彊秦之驩 31, 不可。於是趙王乃齋戒 32


13
五日,使臣奉璧,拜送書於庭 33。何者?嚴大國之威以修敬也 34。今臣至,大王見臣列觀 35,

禮節甚倨 36;得璧,傳之美人,以戲弄臣。臣觀大王無意償 趙王城邑,故臣復取璧。大王

必欲急 37 臣,臣頭今與璧俱碎於柱矣!」

相如持其璧睨 38 柱,欲以擊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辭謝固請 39,召有司案圖 40,指

從此以往十五都予趙 41。

相如度秦王特以詐佯為予趙城 42,實不可得,乃謂秦王曰:
「和 氏璧,天下所共傳寶

也 43。趙王恐,不敢不獻。趙王送璧時,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齋戒五日,設九賓於廷 44,

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終不可彊奪 45,遂許齋五日,舍相如廣成傳 46。

相如度秦王雖齋,決負約不償城,乃使其從者衣褐 47,懷其璧,從徑道亡 48,歸璧於

趙。

秦王齋五日後,乃設九賓禮於廷,引趙使者藺相如。相如至,謂秦王曰:
「秦自繆公 49

以來二十餘君,未嘗有堅明 約束者也 50。臣誠恐見欺於王而負趙,故令人持璧歸,間至 趙

矣 51。且秦彊而趙弱,大王遣一介 52 之使至趙,趙立奉璧來;今以秦之彊而先割十五都予

趙,趙豈敢留璧而得罪於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當誅,臣請就湯鑊 53。唯大王與羣臣孰計

議之 54!」

秦王與羣臣相視而嘻 55。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56,秦王因 57 曰:


「今殺相如,終不能

得璧也,而絕秦趙之驩, 不如因而厚遇之 58,使歸趙,趙王豈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59!」 卒

廷見相如 60,畢禮而歸之。


11 相如既歸,趙王以為賢大夫,使不辱於諸侯 61,拜相如為上大夫 62。秦亦不以城予

趙,趙 亦終不予秦璧。其後秦伐趙,拔石城。明年,復攻趙,殺二萬人。

14
三、注釋
1. 趙惠文王十六年:即公元前 283 年。趙惠文王名何,趙武靈王的兒子。
2. 廉頗為趙將伐齊:廉頗作為趙國的將領以伐齊國。為:○粵 [圍],[wai4]; ○漢 [wéi]。做,幹,
作為。
3. 取陽晉,拜為上卿:攻下陽晉,被封為上卿之職。陽晉:地名,在今 山東省鄆城縣西。上卿:戰
國時代的高級官員。
4. 為趙宦者令繆賢舍人:是趙國宦官頭目繆賢的門客。宦者令:宦官的 頭目。舍人:門下的客人。
5. 和氏璧:春秋時楚人卞和在山中得一塊璞玉,獻給楚厲王、武王,王 不識玉反斷其左足和右足。
到文王時卞和抱玉哭於荊山下,王使人剖 璞,果真得到寶玉,名之謂「和氏璧」。
6. 遺:○粵 [胃],[wai6];○漢 [wèi]。送給。
7. 徒見欺:白白地被欺騙。見:表示被動的意思,被,受。
8. 求人可使報秦者:徵求可以為使臣去答覆秦國的。
9. 臣舍人藺相如可使:我的門人藺相如可作使者。使:○粵 [試],[si3];○漢 [shì]。使者,此用作動
詞,謂作為使者。
10. 竊計欲亡走燕:私下打算要逃到燕國去。
11. 語:○粵 [預],[jyu6];○漢 [yù]。告訴。
12. 臣嘗從大王與燕王會境上:微臣曾經跟從大王與燕王在趙國的邊境上 會面。
13. 而君幸於趙王:而你得到趙王的恩寵。幸:得寵。
14. 而束君歸趙矣:反而一定將你綁起,交給趙國。束:綁縛。
15. 君不如肉袒伏斧質請罪:你不如赤身伏在斧質上,請求降罪。斧質: 古代一種腰斬的刑具。質:
○粵 [櫍],[zat1];○漢 [zhì]。也寫作「鑕」,鐵 砧。
16. 不:音義同「否」。
17. 曲:理虧。
18. 均之二策:比較這兩個對策。均︰衡量。
19. 寧許以負秦曲:寧可答應將璧給秦國,(假如秦王受璧而不予城),使 它負上理虧的責任。
20. 王必無人:大王果真沒有人的話。
21. 奉璧往使:奉上和氏璧去入使秦國。奉:○粵 [鳳],[fung6]。奉上。一 說音義俱解作「捧」,亦
通。
22. 臣請完璧歸趙:微臣請求把璧完完整整地帶回趙國。
23. 秦王坐章台見相如:秦王坐在秦宮章台中召見相如。章台:秦宮名, 舊址在今陝西省長安縣故
城西南角。
(按︰章台本是登臨遊樂的地方, 昭王不在正殿,而要在章台召見趙國使臣藺相如,可見
有輕視之意。)
24. 奏秦王:獻給秦玉。奏:獻給。
25. 傳以示美人及左右:傳給秦王的妃子、宮女和左右侍從人員看。美人: 指秦王的妃子和宮女。

15
左右:指左右侍從人員。
26. 璧有瑕:和氏璧上有斑點。瑕:玉石上的斑點。
27. 卻立:退後站着。
28. 怒髮上衝冠:憤怒得頭髮直豎,好像衝起了帽子。形容暴怒的樣子。
29. 負其彊:憑借着它的強大。負︰倚仗、恃著。彊:同「強」。
30. 臣以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微臣認為平民百姓交往尚且不會互相欺騙。 布衣︰麻布衣服,借指
平民百姓。
31. 且以一璧之故逆彊秦之驩:而且因為一塊璧的緣故而拂逆了強秦的歡 心。逆:拂逆,傷害。驩:
音義同「歡」。
32. 齋戒:古時候舉行祭祀,主祭的人先要齋戒,住在清淨的房子裏,不 同外人往來,誠心誠意準
備敬神。
33. 拜送書於庭:(相如)在朝廷上行了禮,送出國書。庭:同「廷」,國 君聽政的朝堂。
34. 嚴大國之威以修敬也:尊重(你)大國的威嚴而表達敬意。嚴:尊重。
35. 大王見臣列觀:大王你接見微臣於一般宮殿中,
(而不是正殿)
。觀:○粵 [貫],[gun3];○漢 [guɑ̀n]。
遊樂性的宮殿,即指章台。
36. 禮節甚倨:禮節十分傲慢。倨:○粵 [據],[geoi3];○漢 [jù]。傲慢。
37. 急:逼迫。
38. 睨:○粵 [藝],[ngai6];○漢 [nì]。斜視。
39. 乃辭謝固請:於是婉言道歉,堅決請求藺相如不要這樣做。辭謝:婉 言道歉。固請:堅決請求。
40. 召有司案圖:召喚管版圖的官吏按着地圖。有司:官吏的通稱。案: 通「按」。
41. 指從此以往十五都予趙:指着從這裏到那裏十五個城(劃)給趙國。 都:城。
42. 相如度秦王特以詐佯為予趙城:相如估計秦王只是特意以狡詐的話裝 作要給趙國都城。特:特
意。佯︰假裝。
43. 天下所共傳寶也:是大家所公認的寶物。
44. 設九賓於廷:在宮廷正殿上設九賓之禮。九賓:也稱「九儀」
,古時外 交上最隆重的禮節,由九
個儐相依次傳呼接引上殿。
45. 秦王度之,終不可彊奪:秦王揣度情況,
(認為)終歸也不能以粗野的 手段奪取(璧玉)
。度:○
粵 [踱],[dok6];○漢 [duó]。揣度。彊:音義同 「強」。
46. 舍相如廣成傳:把相如安置在廣成賓館。舍:安置。廣成傳:賓館名。 傳:○粵 [攢],[zyun3];
○漢 [zhuɑ̀n]。設於驛站的房舍。
47. 乃使其從者衣褐:於是命令他隨從的人穿着粗布便衣,(裝扮成老百姓 模樣)。從:○粵 [松],
[cung4]。隨從的人。衣:○粵 [意],[ji3];○漢 [yì]。 動詞,穿着。褐:老百姓穿的粗布便衣。
48. 從徑道亡:由小路逃走。徑道:小路、便道。亡:逃離,出走。
49. 繆公:即秦穆公,春秋時五霸之一。繆:同「穆」。
50. 未嘗有堅明約束者也:未曾有堅守信約的君主。堅明約束:堅守信約。

16
51. 間至趙矣:已從偏僻的小路回到趙國了。間:○粵 [諫],[gaan3];○漢 [jiɑ̀n]。 「間道」的簡縮。
52. 一介:一個。
53. 臣請就湯鑊:微臣請受湯鑊之刑。湯鑊:古代酷刑之一,用滾湯烹煮 罪犯。
54. 唯大王與羣臣孰計議之:希望大王和群臣詳細考慮商議一下。唯:表 示「希望」的語氣助詞。
孰:這裏同「熟」,詳細。
55. 秦王與羣臣相視而嘻:秦王和群臣互相對望而驚呼。嘻:表示又驚又 怒的感情的聲音。
56.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左右有人想拉相如去(治罪)。或:有人。
57. 因:就,於是。
58. 不如因而厚遇之:不如就此好好地招待他。
59. 趙王豈以一璧之故欺秦邪:趙王怎會因為一塊璧的緣故而欺騙我們秦 國呢?邪:古同「耶」
,疑
問詞。
60. 卒廷見相如:終於在宮廷上召見相如。
61. 使不辱於諸侯:出使諸侯之國,能不受欺辱。
62. 拜相如為上大夫:拜封相如為上大夫。上大夫:比卿低一級的官。

17
1 試解釋以下文句中的粗體字。(8分)
(1) 相如度秦王特以詐。 度:忖度 / 推測(2分)
(2) 臣誠恐見欺於王而負趙。 誠:確實(2分)
(3) 唯大王與羣臣孰計議之。 孰:仔細地(2分)
(4) 卒廷見相如,畢禮而歸之。 歸:送他回去(2分)

詞解 解釋

2 試把以下文句語譯為白話文。(6分)

乃使其從者衣褐,懷其璧,從徑道亡,歸璧於趙。

就派他的隨從穿上粗布便服,(1分)懷裏藏着和氏璧,循小路逃走,(1分)把和氏璧送回趙
國。(1分)

3 試根據《廉頗藺相如列傳》(節錄)中「完璧歸趙」的故事, 藺相如怎樣從秦王手中取回和氏璧,
並把它送回趙國?(4分)

藺相如假稱和氏璧有瑕疵,要指給秦王看,把玉璧從秦王手中取回。(1分)他繼而怒斥秦王
傲慢無禮,要脅要擊碎玉璧,(1分)隨後要求秦王齋戒五日,在朝廷上設九賓之禮,才會獻
上玉璧。(1分)藺相如藉此拖延時間,暗中吩咐隨從穿上平民服裝,循小路把和氏璧送回趙
國。(1分)

4《廉頗藺相如列傳》(節錄)一文有以下哪些敍事特色?(2分)
 以第三人稱敍事。
 以對話交代事件。(例如繆賢交代自己的經歷。)
 順序記述事件。
 夾敍夾議。
 詳略有致。
A 、、、
B 、、、
C 、、、 A B C D
D 、、 ○ ○ ● ○
作法 整合
--完—

18
司馬遷《史記 廉頗藺相如列傳》
(節錄)「澠池之會」

秦王使使者告趙王,欲與王為好會(1)於西河外澠池。趙王畏秦,欲毋行。廉頗、
藺相如計曰:「王不行,示趙弱且怯也。」趙王遂行,相如從。廉頗送至境,與王訣
(2)曰:「王行,度道里、會遇之禮畢,還,不過三十日。三十日不還,則請立太子為

王,以絕秦望(3)。」王許之。遂與秦王會澠池。

秦王飲酒酣,曰:「寡人竊聞趙王好音,請奏瑟。」趙王鼓瑟。秦御史(4)前書曰:
「某年月日,秦王與趙王會飲,令趙王鼓瑟。」藺相如前曰:「趙王竊聞秦王善為秦
聲,請奏盆缻秦王(5),以相娛樂。」秦王怒,不許。於是相如前進缻,因跪請秦王。
秦王不肯擊。相如曰:「五步之內,相如請得以頸血濺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
如張目叱之,左右皆靡(6)。於是秦王不懌(7),為一擊。相如顧召趙御史書曰:「某
年月日,秦王為趙王擊。」秦之羣臣曰:「請以趙十五城為秦王壽(8)。」藺相如亦曰:
「請以秦之咸陽為趙王壽。」

秦王竟(9)酒,終不能加勝於趙。趙亦盛設兵以待秦,秦不敢動。

既罷歸國,以相如功大,拜為上卿,位在廉頗之右(10)。

注釋:
1 好會:諸侯之間表示友好,相會結盟。
2 訣:訣別,多指再會無期的離別。
3 望:念頭。斷絕秦國要挾脅迫的念頭。
4 御史:官名。戰國時御史專管地圖、戶籍,記錄國家大事的官員。
5 請奏盆缻秦王:缻,粵音否。盆缻,盛物的瓦器,秦人敲打盆缶作為唱歌時的節拍。
6 靡:倒下,指被嚇退。
7 不懌:不高興。
8 為秦王壽:祝秦王長壽,指向秦王祝福長壽的獻禮。
9 竟酒:竟,完畢。竟酒,直到酒宴完畢。
10 右:右邊,「上」,以右為尊。

19
一、邊推想邊理解

試根據以下篇章,回答問題。

11 其後(1)秦伐(1.「伐」字何解?)趙,拔 1. 攻伐

石城(2)。明年,復(2.「復」是甚麼意思?) 2. 再次

攻趙,殺二萬人。 3. 派遺

12 秦王使(3.「使」字何解?)使者告趙王, 4. 到澠池進行友好的會面

欲與王為好會(3)於西河(4)外澠池(5)(4.秦王 5. 商議

約趙王做甚麼?)。趙王畏秦,欲毋行(6)。 6. 趙王如不赴約,會使趙國顯得

廉頗、藺相如計(5.「計」字何解?)曰:「王 弱小而且膽怯

不行,示趙弱且怯也。(6. 廉頗和藺相如為何 7. 於是

認為趙王必須赴會?)」趙王遂(7.「遂」字何 8. 陪伴跟從

解?)行,相如從(8.「從」是甚麼意思?)。

(1) 其後:指趙惠文王十八年,即公元前 281 年。


(2) 拔石城:拔,攻取。石城,在今河南省 林縣西南。拔石城,攻佔石城。
(3) 好會:友好的會見。另有一說指「欲與王為好會於西河外澠池」應作「欲與王為好,會於西河外澠池」,
此處的「為好」
,指結好,修復友好的關係。
(4) 西河:秦地名,在函谷關以西,在今陝西省 大荔縣一帶。
(5) 澠池:在函谷關以東,在今河南省 澠池縣西。澠(miăn),粵音「敏」(mɐn5)

(6) 欲毋行:想不去。

20
廉頗送至境,與王訣(7)曰:「王行,度 9. 估計

(9.「度」字何解?)道里(8)會遇之禮(9)畢 10. 完畢

(10.「畢」字何解?),還,不過三十日。 11. 想挾持趙王要脅趙國

三十日不還,則請立太子為王,以絕秦望 12. 答允

(11.斷絕秦的甚麼陰謀?)。」王許(12.「許」 13. 私下聽聞

字何解?)之。遂與秦王會澠池(10)。秦王飲 14. 愛好音樂

酒酣,曰:「寡人竊聞(13.「竊聞」是甚麼意 15. 寫

思?)趙王好音(14.「好音」有何意思?)
,請 16. 命令

奏瑟(11)。」趙王鼓瑟。秦御史(12)前書

(15.「書」字何解?)曰:「某年月日,秦王

與趙王會飲,令(16.「令」字何解?)趙王鼓

瑟。」

(7) 訣:辭別,一般指將永遠離開而相告別。
(8) 道里:路程。
(9) 會遇之禮:相見會談的儀式。
(10) 會澠池:澠池之會發生在趙惠文王二十年,即公元前 279 年。
(11) 瑟:古代一種弦樂器,外形像琴,但體積較大,有二十五弦。
(12) 御史:戰國時,在君主左右掌管文書檔案、記錄國家大事的官員。

21
藺相如前曰:
「趙王竊聞秦王善為秦聲,請奏 17. 趨前獻上盆缻

盆缻(13)秦王,以相娛樂。」秦王怒,不許。 18. 左右侍衞

於是相如前進缻(17.「進缻」是甚麼意思?), 19. 殺

因跪請秦王。秦王不肯擊缻。相如曰:「五步 20. 他瞪眼喝斥秦王左右

之內,相如請得以頸血濺大王(14)矣!」左右 21. 為了保護趙王的聲譽

(18.「左右」指甚麼?)欲刃(19.「刃」字何

解?)相如,相如張目叱之(20.藺相如的態度

如何?),左右皆靡(15)。於是秦王不懌(16),

為一擊缻。相如顧(17)召趙御史書曰:
「某年

月日,秦王為趙王擊缻。」(21.為何藺相如要

這樣做?)

(13) 奏盆缻:奏,進獻。缻,同「缶」
,盛酒的陶器。奏盆缻,獻上瓦盆、陶缶。秦人歌唱時敲盆、缶作為節
拍。缻(fŏu)
,粵音「否」
(fɐu2)

(14) 以頸血濺大王:把頸上的血濺在大王身上,暗示要和秦王拼命。
(15) 靡:倒退。靡(mĭ),粵音「美」(mei5)。
(16) 不懌:懌,喜悅。不懌,不高興。懌(yì),粵音「亦」(jik9)

(17) 顧:動詞,回頭。

22
秦之羣臣曰:
「請以趙十五城為秦王壽(18)。」 22. 為了維護趙國的國體

藺相如亦曰:
「請以秦之咸陽(19)為趙王壽。」 23. 因為趙國已在邊境部署大量

(22.為何藺相如要這樣做?) 秦王竟酒(20), 士兵防備秦國

終不能加勝(21)於趙。趙亦盛設兵以待秦,

秦不敢動(23.秦為何不敢輕舉妄動?)。

(18) 壽:古代向別人贈送禮物或敬酒,祝人長壽。
(19) 咸陽:秦國都城,在今陜西省 咸陽市東北。
(20) 竟酒:竟,完畢、結束。竟酒,酒宴結束。
(21) 加勝:加,施加。勝,佔優勢。加勝,佔上風。

23
二、篇章提問
試根據《廉頗藺相如列傳》(節錄),回答問題。

1. 廉頗在趙王赴會前作了甚麼部署,令秦不能加勝於趙?

廉頗在趙王出發前,請求趙王同意,如趙王三十日不回國,便立太子為王,以免秦國挾持趙王,

要脅趙國。

2. 在澠池之會時,秦王要求趙王做甚麼?藺相如又要求秦王做甚麼?兩者用意何在?

秦王要求趙王鼓瑟,藉以羞辱趙王;藺相如要求秦王擊缻,以保趙王聲譽。

3. 「澠池之會」的結果如何?

在酒宴上,秦王最終都不能從趙國取得好處。加上因為趙國已在邊境屯駐重兵,所以秦王亦只能

按兵不動。

4. 秦王主動約趙王會面的用意是甚麼?從何得知?

秦王的用意是羞辱趙王。秦王請趙王鼓瑟,秦國御史卻記載秦王命令趙王鼓瑟,故意貶低趙王的

身份,其後秦國大臣又要求趙國獻十五座城池給秦王祝壽。

5. 試從「澠池之會」分別歸納藺相如及廉頗的性格特點。

藺相如脅迫秦王奏樂及要求秦王獻贈咸陽給趙王,為趙國爭回面子,足見他的機智。廉頗在「澠

池之會」期間為趙國所作的部署,表現了他的深謀遠慮。

6. 根據「澠池之會」的內容及下表所示,指出表中所列事件的襯托作用,並指出事件中誰是主要人
物,誰是陪襯的角色。

事件內容 主要人物 陪襯角色 作用


秦國君臣咄咄逼人,欺 以秦國君臣的 仗勢凌人 ,反
負趙王,反被藺相如巧 襯藺相如 剛正不屈 ;又以
藺相如 秦王及秦臣
用計謀加以還擊。 秦王左右侍臣 膽小如鼠 ,反
襯藺相如的 勇猛果敢 。

24
三、段落大意及篇章主旨
本文分為兩個段落。

段落 內容大意

第 1 段 交代「澠池之會」的 背景 。
記敍「澠池之會」的經過,從赴會前的部署,表現了廉頗的 心思
第 2 段 細密 ;同時亦刻畫了藺相如在會上的 機智 和 勇氣 ,維護
了趙國的 體面 。

本文記述了「澠池之會」這個故事,交代了藺相如敢於對抗 強秦 、維護 趙國尊嚴的事跡。

文中刻畫出藺相如 智勇雙全 的形象,讚揚他的 愛國 情操,同時亦對廉頗的 心思細密 加以

肯定。

25
語譯 (老師參考用)

11 其後秦伐趙,拔石城。明年, 11 之後,秦國 攻伐 趙國,攻佔了石

城。第二年,(秦軍) 再次 攻伐趙國,殺
復攻趙,殺二萬人。
了二萬趙國 將士 。

12 秦王使使者告趙王,欲與王為 12 秦王 派遣 使者告訴趙王,希望跟趙

王在西河外的 澠池 進行一次 友好的


好會於西河外澠池。趙王畏秦,欲
會面 。趙王 畏懼秦國 ,想不去赴
毋行。廉頗、藺相如計曰:
「王不
會。廉頗、藺相如商議說:「大王不赴約,

行,示趙弱且怯也。」趙王遂行, 會顯得趙國 弱小而且膽怯 的了。」

趙王於是赴會, 相如 陪伴跟從。廉頗
相如從。廉頗送至境,與王訣曰:
送(趙王他們)到 邊境 ,跟趙王告別
「王行,度道里會遇之禮畢,還,
說:「大王此行,估計路程和會面的禮節完

不過三十日。三十日不還,則請立 畢回來,也不會超過 三十天 。假如

三十天後大王還不回來,則請求大王批准
太子為王,以絕秦望。」王許之。
(我們) 冊立太子為王 ,以斷絕秦國的
遂與秦王會澠池。秦王飲酒酣,
陰陰謀 。」趙王答允他的建議。於是跟

曰:「寡人竊聞趙王好音,請奏 秦王在澠池相會。秦王在會上喝酒喝得高

興,說:「我私下聽聞趙王 愛好音樂 ,
瑟。」趙王鼓瑟。秦御史前書曰:
請(你)用瑟彈奏一曲吧。」趙王奏瑟。
「某年月日,秦王與趙王會飲,令
秦國的史官趨前寫道:
「某年某月某日,秦

趙王鼓瑟。」藺相如前曰:
「趙王 王與趙王會面飲酒, 命令 趙王奏

瑟。」藺相如趨前說:
「趙王私下聽聞秦王
竊聞秦王善為秦聲,請奏盆缻秦王,
擅擅於演奏秦地的音樂 ,請獻上盆缻給
以相娛樂。」
秦王,以此 互相娛樂 。」

26
秦王怒,不許。於是相如前進缻,因 秦王發怒,不答應。於是相如趨前獻上盆
缻,隨即 跪下 邀請秦王敲擊奏樂。秦王
跪請秦王。秦王不肯擊缻。相如曰:
不肯敲擊。相如說:「在五步之內,相如就
「五步之內,相如請得以頸血濺大王
要把 頸上的血濺在大王身上 了!」

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張目叱 1 秦王左右侍衞 想殺相如,相如 瞪眼

1 喝斥 他們,令他們(嚇得)倒退回去。
之,左右皆靡。於是秦王不懌,為一
於是秦王不高興地敲擊了一下盆缻。相如
擊缻。相如顧召趙御史書曰:「某年
回頭呼召趙國御史寫道:「某年某月某日,

月日,秦王為趙王擊缻。」秦之羣臣 秦王為趙王 敲擊盆缻 。」秦國的羣

臣說:「請趙國 獻贈十五座城池 給秦王


曰:「請以趙十五城為秦王壽。」
祝壽。」藺相如也說:
「請秦國 獻出咸陽
藺相如亦曰:
「請以秦之咸陽為趙王
給趙王祝壽。」秦王直到酒宴結束,都不

壽。」秦王竟酒,終不能加勝於趙。 能從趙國取得好處。趙國亦 部署大量士


兵防備秦國 ,秦國不敢輕舉妄動。
趙亦盛設兵以待秦,秦不敢動。

27
司馬遷《史記 廉頗藺相如列傳》
(節錄)「負荊請罪/將相和」

廉頗曰:「我為趙將,有攻城野戰之大功,而藺相如徒以口舌為勞,而位居我上。
且相如素賤人(1),吾羞,不忍為之下!」宣言曰:「我見相如,必辱之。」相如聞,
不肯與會。相如每朝時,常稱病,不欲與廉頗爭列(2)。已而相如出,望見廉頗,相如
引車避匿(3)。

於是舍人相與諫曰:「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今君與廉頗同
列,廉君宣惡言而君畏匿之,恐懼殊甚,且庸人(4)尚羞之,況於將相乎!臣等不肖(5),
請辭去。」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視廉將軍孰與秦王?(6)」曰:「不若也。」相
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羣臣,相如雖駑(7),獨畏廉將軍哉?顧
(8)吾念之,彊秦之所以不敢加兵於趙者,徒以吾兩人在也。今兩虎共鬥,其勢不俱生。
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後私讎也。」
廉頗聞之,肉袒負荊(9),因賓客(10)至藺相如門謝罪,曰:「鄙賤之人,不知
將軍(11)寬之至此也!」
卒相與驩,為刎頸之交。

注釋:
1 相如素賤人:賤人,地位卑微的人,指藺相如這個人做過太監的家臣,向來微賤。素,素來,
向來
2 爭列:爭位次的高下。
3 引車避匿:將車子調轉躲避。
4 庸人:普通人。
5 不肖:不賢,沒有才能。自謙之辭。
6 公之視廉將軍孰與秦王:孰與,與……相比。孰,誰,哪一個。你們看廉將軍和秦王哪個比較威
風?
7 駑:劣馬,引申為才能低下。自謙之辭。
8 顧:只是。
9 肉袒負荊:赤裸上身,背著荊條,表示願意受鞭打、受罰。
10 因賓客:因,依靠,憑藉。賓客,門客。依舊靠著門客的引頜。
12 將軍:當時的上卿兼職將相,所以廉頗這樣稱呼藺相如。
13 刎頸之交:刎,割。指能夠共患難、同生死的朋友。
28
文言選讀‧廉頗藺相如列傳(節錄)‧課文語譯

1 廉頗者,趙之良將也。趙惠文王 廉頗,是趙國的傑出將領。趙惠文王十六年(公
十六年,廉頗為趙將,伐齊,大破之,元前283年),廉頗做了趙國的大將,領兵攻打齊國,
取陽晉,拜為上卿,以勇氣聞於諸 大敗齊軍,奪取了陽晉,獲委任為上卿,憑着勇猛善
侯。藺相如者,趙人也,為趙宦者令 戰而在諸侯國之間聞名。藺相如,趙國人,是趙國宦
繆賢舍人。 官頭領繆賢的門客。

2 趙惠文王時,得楚 和氏璧。秦昭 趙惠文王的時候,得到楚國的和氏璧。秦昭王聽


王聞之,使人遺趙王書,願以十五城 到了這件事,派人送給趙王一封信,願意用十五座城
請易璧。趙王與大將軍廉頗諸大臣 換取這塊璧。趙王跟大將軍廉頗等大臣商議:要是把
謀: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這塊玉璧給秦國,恐怕秦國的城邑得不到,白白被欺
欲勿予,即患秦兵之來。計未定,求 騙了;要是不給,就擔心秦國的軍隊到來。(因此)
人可使報秦者,未得。 計策還沒有定下來,想找個可以出使去回覆秦國的
人,卻沒能找到。

3 宦者令繆賢曰:「臣舍人藺相如 宦官頭領繆賢說:「我的門客藺相如可以擔當這
可使。」王問:「何以知之?」對曰:個差使。」趙王問:「憑甚麼知道他可以呢?」繆賢
「臣嘗有罪,竊計欲亡走燕,臣舍人 回答說:「我曾經犯了罪,私下打算逃跑到燕國去。
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 我的門客藺相如勸阻我說:『您憑甚麼了解燕王呢?』
臣語曰:『臣嘗從大王與燕王會境 我告訴他說:『我曾跟着大王到邊境上與燕王會面,
上,燕王私握臣手,曰願結友。以此 燕王私下握着我的手,說願意交個朋友。我了解他,
知之,故欲往。』相如謂臣曰:『夫 所以打算投奔去。』相如對我說:『趙國強而燕國弱,
趙彊而燕弱,而君幸於趙王,故燕王 而您又得到趙王寵幸,所以燕王想和您交朋友。現在
欲結於君。今君乃亡趙走燕,燕畏 您卻是從趙國逃跑去燕國,燕國害怕趙國,他們勢必
趙,其勢必不敢留君,而束君歸趙 不敢收留您,反而會把您綁起來送回趙國。您不如赤
矣。君不如肉袒伏斧質請罪,則幸得 身伏在刑具上請求大王處罰,或許僥倖能得到赦免。』
脫矣。』臣從其計,大王亦幸赦臣。 我按照他的辦法去做,幸而大王赦免了我。我認為他
臣竊以為其人勇士,有智謀,宜可 這個人是個勇士,又有智謀,可供差使。」
使。」

29
4 於是王召見,問藺相如曰:「秦 於是趙王召見(藺相如),問藺相如說:「秦王
王以十五城請易寡人之璧,可予 要用十五座城換我的和氏璧,可以給他嗎?」相如
不?」相如曰:「秦彊而趙弱,不可 說:「秦國強大,趙國弱小,不能不答應。」趙王說:
不許。」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秦王)拿了我的和氏璧,(卻)不給我城邑,那
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趙 怎麼辦呢?」相如說:「秦王用城來換璧而趙國不答
不許,曲在趙;趙予璧而秦不予趙 應,理虧的是趙國;趙國給了璧而秦國不給趙國城
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 邑,理虧的是秦國。比較這兩個對策,寧可答應(秦
曲。」王曰:「誰可使者?」相如曰:國的要求),使秦國背上理虧的罪名。」趙王問:「誰
「王必無人,臣願奉璧往使。城入趙 可以擔任使者呢?」相如說:「大王假如沒有人選,
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請完璧歸趙。」我願捧着和氏璧出使秦國。城歸入趙國,璧就留在秦
趙王於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國;城不歸入趙國,我就把璧完整地帶回趙國。」趙
王就派相如帶着璧往西去秦國。

5 秦王坐章臺見相如,相如奉璧奏 秦王在章臺上接見藺相如。藺相如捧着和氏璧獻
秦王。秦王大喜,傳以示美人及左 給秦王。秦王高興極了,把璧遞給妃嬪和近臣看,大
右,左右皆呼萬歲。相如視秦王無意 家高呼萬歲。藺相如看出秦王沒有把城抵償給趙國的
償趙城,乃前曰:「璧有瑕,請指示 意思,就走上前去說:「這璧有斑點,讓我指給大王
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卻立,倚 看。」秦王把璧交給他,藺相如於是握着璧後退幾步
柱,怒髮上衝冠,謂秦王曰:「大王 站立,靠着殿柱,憤怒得頭髮都要豎起來了,對秦王
欲得璧,使人發書至趙王,趙王悉召 說:「大王想得到和氏璧,派人送信給趙王,趙王召
羣臣議,皆曰:『秦貪,負其彊,以 集所有大臣來商議,都說:『秦國貪婪,仗着國力強
空言求璧,償城恐不可得。』議不欲 大,用空話來求取璧,抵償的城恐怕得不到。』商議
予秦璧。臣以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 不打算把和氏璧給秦國。我以為平民百姓的交往尚且
況大國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彊秦之 互不欺騙,何況是大國呢?而且為了一塊璧的緣故違
驩,不可。於是趙王乃齋戒五日,使 反與強大的秦國之間的友好關係,不可取。於是趙王
臣奉璧,拜送書於庭。何者?嚴大國 就齋戒了五天,派我捧着和氏璧,並在朝廷上親自拜
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見臣列 送國書。為甚麼這樣呢?是尊重(你們)大國的威望
觀,禮節甚倨;得璧,傳之美人,以 以表示敬意啊。現在我來到,大王只在一般的宮殿裏
戲弄臣。臣觀大王無意償趙王城邑, 接見我,禮節十分傲慢;得到璧後,把它傳給美人看,
故臣復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頭今 用來戲弄我。我看大王沒有誠意把城給趙王,所以我
與璧俱碎於柱矣!」 又把璧取回。您如果一定要逼我的話,我的頭今天就
與和氏璧一同在這柱子上碰個粉碎!」

6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擊柱。秦 藺相如拿着和氏璧斜眼看着廷柱,準備拿它去撞
王恐其破璧,乃辭謝固請,召有司案 擊廷柱。秦王怕他撞碎玉璧,就向他道歉並一再請求
圖,指從此以往十五都予趙。 (他不要這樣做),同時召來主管的官員把地圖放在
桌上,指着從這裏到那裏的十五座城給趙國。

30
7 相如度秦王特以詐,詳為予趙 藺相如推測秦王只不過用欺詐手段,假裝給趙國
城,實不可得,乃謂秦王曰:「和氏 城邑,實際上不可得到,就對秦王說:「和氏璧是天
璧,天下所共傳寶也。趙王恐,不敢 下所公認的寶物,趙王害怕(大王),不敢不獻上。
不獻。趙王送璧時,齋戒五日,今大 他送璧的時候曾齋戒了五天,現在大王也應當齋戒五
王亦宜齋戒五日,設九賓於廷,臣乃 天,在朝廷上舉行九賓大禮,我才敢獻上璧。」秦王
敢上璧。」秦王度之,終不可彊奪, 估量了一下,知道終究不能強奪,就答應齋戒五天,
遂許齋五日,舍相如 廣成傳。 安置藺相如住在廣成傳裏。

8 相如度秦王雖齋,決負約不償 藺相如推測秦王雖說答應齋戒,但必定會負約不
城,乃使其從者衣褐,懷其璧,從徑 以城來抵償,就派他的隨從穿上粗布便服,懷裏藏着
道亡,歸璧於趙。 和氏璧,循小路逃走,把和氏璧送回趙國。

9 秦王齋五日後,乃設九賓禮於 秦王齋戒五天後,就在朝廷上設九賓大禮,引見
廷,引趙使者藺相如。相如至,謂秦 趙國使者藺相如。相如到來,對秦王說:「秦國自從
王曰:「秦自繆公以來二十餘君,未 穆公以來的二十多個國君,從來沒有堅守盟約。我實
嘗有堅明約束者也。臣誠恐見欺於王 在怕被大王欺騙而背棄趙國,所以派人帶着和氏璧,
而負趙,故令人持璧歸,閒至趙矣。 循小路回趙國去了。再說秦國強而趙國弱,大王派一
且秦彊而趙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 個(普通的)使者到趙國去,趙國馬上就捧着璧前來。
趙,趙立奉璧來。今以秦之彊而先割 現在以秦國的強盛而先割十五座城給趙國,趙國怎麼
十五都予趙,趙豈敢留璧而得罪於大 敢留着和氏璧而得罪大王呢?我知道欺騙了大王應
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當誅,臣請就 得死罪,我請求受湯鑊之刑。希望大王與羣臣仔細商
湯鑊。唯大王與羣臣孰計議之。」 量這件事。」

10 秦王與羣臣相視而嘻。左右或欲 秦王和羣臣面面相覷,發出既驚且怒的聲音。左
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殺相如, 右的人有些想把相如拉出去(處死),秦王隨即說:
終不能得璧也,而絕秦 趙之驩,不如 「現在殺死相如,還是得不到璧,反而斷絕了秦 趙
因而厚遇之,使歸趙。趙王豈以一璧 兩國的交情。不如就此好好地對待他,讓他回趙國
之故欺秦邪?」卒廷見相如,畢禮而 去。難道趙王會因一塊璧的緣故而欺騙秦國嗎?」終
歸之。 於在朝廷上接見了藺相如,舉行儀式後送他回國。

11 相如既歸,趙王以為賢大夫,使 藺相如回國以後,趙王認為他勝過一般大夫,出
不辱於諸侯,拜相如為上大夫。 使外國而不受諸侯的侮辱,任命相如做上大夫。

12 秦亦不以城予趙,趙亦終不予秦 (這以後)秦國也沒有把城邑給趙國,趙國終於
璧。 也沒有給秦國 和氏璧。

13 其後秦伐趙,拔石城。明年,復 後來,秦國攻打趙國,奪取了石城。第二年,再
攻趙,殺二萬人。 攻打趙國,殺了兩萬人。

31
14 秦王使使者告趙王,欲與王為好 秦國派使者告訴趙王,希望與趙王在西河以外的
會於西河外澠池。趙王畏秦,欲毋 澠池友好相會結盟。趙王害怕秦國,不想去。廉頗與
行。廉頗、藺相如計曰:「王不行, 藺相如商量說:「大王不去,顯得趙國弱小膽怯。」
示趙弱且怯也。」趙王遂行,相如從。趙王於是赴會,藺相如隨從同去。廉頗送行到邊境
廉頗送至境,與王訣曰:「王行,度 上,跟趙王告別說:「大王這次前去,估計路上行程
道里、會遇之禮畢,還,不過三十日。和會見的禮節完畢回來,不會超過三十天。(如果)
三十日不還,則請立太子為王,以絕 三十天後不回來,就請容許我們立太子為王,以斷絕
秦望。」王許之。遂與秦王會澠池。 秦國(要脅)的念頭。」趙王答應了他。於是就和秦
王在澠池相會。

15 秦王飲酒酣,曰:「寡人竊聞趙 秦王喝酒喝得高興,說:
「我聽說趙王愛好音樂,
王好音,請奏瑟。」趙王鼓瑟。秦御 請趙王彈彈瑟吧。」趙王彈瑟,秦國的御史走上前寫
史前書曰:「某年月日,秦王與趙王 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與趙王一起飲酒,命令趙
會飲,令趙王鼓瑟。」藺相如前曰: 王彈瑟。」藺相如走上前說:「趙王聽說秦王擅長唱
「趙王竊聞秦王善為秦聲,請奏盆缻 秦地的歌曲,請(允許我)獻上盆給秦王(敲打拍子
秦王,以相娛樂。」秦王怒,不許。 來唱歌),以此互相酬答娛樂。」秦王發怒,不肯答
於是相如前進缻,因跪請秦王。秦王 應。於是相如上前獻上盆缻,隨即跪下請求秦王。秦
不肯擊。相如曰:「五步之內,相如 王不肯敲。相如說:「在五步之內,相如就要把脖子
請得以頸血濺大王矣!」左右欲刃相 上的鮮血濺到大王身上了!」(秦王)左右的人要殺
如,相如張目叱之,左右皆靡。於是 相如,相如瞪起兩眼大喝一聲,他們嚇得後退。於是
秦王不懌,為一擊。相如顧召趙御史 秦王很不高興地敲了一下盆缻。藺相如回頭召喚趙國
書曰:「某年月日,秦王為趙王擊。」的御史寫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為趙王擊。」秦
秦之羣臣曰:「請以趙十五城為秦王 國的羣臣說:「請獻出趙國十五座城為秦王祝壽。」
壽。」藺相如亦曰:「請以秦之咸陽 藺相如也說:「請獻出秦國的咸陽為趙王祝壽。」
為趙王壽。」

16 秦王竟酒,終不能加勝於趙。趙 秦王到酒宴完畢,始終不能(在外交上)勝過趙
亦盛設兵以待秦,秦不敢動。 國。趙國也部署了很多軍隊防備秦國,秦國不敢輕舉
妄動。

17 既罷歸國,以相如功大,拜為上 (澠池之會)結束之後,趙王回國,因相如立了
卿,位在廉頗之右。 大功,便封他為上卿,地位在廉頗之上。

18 廉頗曰:「我為趙將,有攻城野 廉頗說:「我是趙國的大將,有攻城野戰的大功
戰之大功,而藺相如徒以口舌為勞, 勞,而藺相如只憑着言詞立下功勞,地位卻在我之
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賤人,吾羞, 上。況且藺相如是出身卑賤的人,令我感到羞恥,我
不忍為之下!」宣言曰:「我見相如,不能忍受地位在他之下!」又揚言說:「要是給我碰
必辱之。」相如聞,不肯與會。相如 見藺相如,一定要羞辱他。」藺相如聽到這話,不肯
每朝時,常稱病,不欲與廉頗爭列。 和廉頗見面。每到上朝時,藺相如常說有病,不願和
已而相如出,望見廉頗,相如引車避 廉頗爭位次的高低。後來,藺相如出門,遠遠望見廉
匿。 頗,就叫自己的車子繞道躲開。

32
19 於是舍人相與諫曰:「臣所以去 於是門客都勸諫相如說:「我們離開家人來投靠
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今 您的原因,只是因為仰慕您的崇高品德啊。現在您和
君與廉頗同列,廉君宣惡言而君畏匿 廉頗將軍同等地位,廉將軍口出惡言而您卻害怕得躲
之,恐懼殊甚,且庸人尚羞之,況於 避他,恐懼非常,一個普通人尚且為此感到羞愧,何
將相乎!臣等不肖,請辭去。」藺相 況您還身為將相呢!我們不中用,請讓我們告辭回家
如固止之,曰:「公之視廉將軍孰與 吧!」藺相如堅決阻止他們,說:「你們看廉將軍和
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 秦王哪個比較威風?」門客回答說:「(廉將軍)自
「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 然不如(秦王)。」相如說:「像秦王那樣威風,而
其羣臣,相如雖駑,獨畏廉將軍哉? 我還敢在秦國的朝廷上斥責他,羞辱他的羣臣。我雖
顧吾念之,彊秦之所以不敢加兵於趙 然無能,難道會害怕廉將軍嗎?但是我考慮到這樣的
者,徒以吾兩人在也。今兩虎共鬥, 問題,強大的秦國不敢發兵攻打趙國的原因,只是因
其勢不俱生。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 為有我們兩人在。假如兩虎相鬥,勢必不能都生存。
家之急而後私讎也。」 我這樣做的原因,是因為先顧國家的安危,而後考慮
個人的恩怨啊。」

20 廉頗聞之,肉袒負荊,因賓客至 廉頗聽到這些話,便赤裸上身,背着荊條,由門
藺相如門謝罪,曰:「鄙賤之人,不 客引領着到藺相如的府第謝罪,說:「我這鄙賤的人,
知將軍寬之至此也!」 不曉得將軍寬大厚道到這個地步啊!」

21 卒相與驩,為刎頸之交。 兩人終於和好,成為同生共死的朋友。

33
附:啓思出版社教材(老師參考用)

34
35
36
37
38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