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1

试论故宫世界文化遗产

监测体系架构 *

狄雅静

内容提要 本文在全面梳理监测与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预防性保护关系的基础上,
根据世界文化遗产监测的特征,论述故宫世界文化遗产监测的层级和体系建构,并全面
探讨了故宫世界文化遗产监测的技术实施体系、监测指标体系、数据管理平台体系和执
行保障体系的关系和具体内容。
关键词 明清故宫 世界文化遗产 监测 体系

1987年,故宫被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从那时起,按照《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后简称《公
约》)的要求,真实、完整保护遗产就成了故宫博物院责无旁贷的重任。35年来,故宫博物院以科学研究
为基础,开展了一系列的遗产底账普查、保养修缮、环境治理工作,很好地保护了这座紫禁城。新的时
代,将故宫博物院建设成“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典范”这一愿景,对故宫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提出了更
‹1›
高的要求。而监测作为世界遗产体制的核心 ,在故宫博物院开展了10年有余,正处在探索试验阶段向
体系建构阶段过渡的关键时期。在预防性保护逐渐成为遗产保护管理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南的今天,再
一次根据世界遗产委员会的要求,全面梳理监测与世界遗产保护管理、预防性保护的关系,探讨其体系
化科学建构的方法和策略,不仅能够促进遗产监测实施的良性循环,也能极大助益遗产保护与管理的科
学化发展,推动故宫遗产工作的系统化建设。

一 遗产保护管理、预防性保护和监测的关系

保护和管理是实现既定目标的行为或活动。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需按照《公约》以及《实施〈世
(后简称《操作指南》)的要求去实施,其目标是“确保其在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时
界遗产公约〉操作指南》
‹2›
所具有的突出的普遍价值以及完整性和(或)真实性在之后得到保持或加强” 。

* 本文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不可移动文物本体劣化风险监测分析技术和装备研发(项目编号:2019YFC1520900)
” 的阶段性成果。

‹1› 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世界遗产资源系列手册:世界文化遗产管理》,2015年,第90页。

‹2› 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实施〈世界遗产公约〉操作指南》, 2015年,第96条。

022 故宮博物院院刊 2023年第1期・ 第249期


〔图一〕遗产地保护管理、预防性保护与监测关系图
预防性保护,是一种理念和方
法,其理论基础是风险管理理论,
目标是应用科学流程实现风险对象
所面临风险的消解或作用减弱。
20 世纪 90 年代后,预防性保护开
始应用于遗产领域,逐渐成为遗产
保护、管理、利用的行动指南。它
“ 不同于过往过分依赖于建筑遗产
损毁后应急性的保护工程,建筑遗
产的预防性保护强调通过科学记
录、定期检测、系统监测和日常维护
等方法及时发现并消除隐患……通
过风险评估和科学监测等方法分析
损毁变化规律,并以此为依据选择
确定科学的保护方法技术,以避免
‹1›
盲目的保护工程” 。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公约》缔约国以及其境内的遗产管理单位针对遗产实施的科学有效的保护管理
行动需以遗产价值延续为目标开展。在这些行动当中,除去少量抢救性保护工程项目和遗产社区服务、
宣传教育活动,绝大多数遗产保护、管理和利用行动皆以风险管理理论为指导,以预防性保护的流程来
组织。这些行动共同形成了遗产地独具特色的预防性保护管理科学实践体系。
监测,是观察与测量事物发展变化的工具,常用来评估行动的有效性。它不仅是一种技术行为,侧
重于信息采集和数据分析,同时也是一种管理行为,是一个系统化监督的过程。按照《操作指南》的规
定,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遗产地,皆需 “在世界遗产监测的总框架下,定期对列入遗产及其突出的普遍
‹2›
价值的保护状况进行定期审查” 。而从预防性保护行动的需求来看,监测作为“认识文物古迹褪变过程
‹3›
以及发现文物古迹安全隐患的基本方法” ,它具有两个身份,一是作为风险应对措施的评估者,“在实
施风险应对之后,开展监测与评审”,二是作为风险应对措施制定的基础信息提供者,其工作“嵌入建立
‹4›
环境、风险评估、风险应对三个过程” 。
由此可见,世界文化遗产的监测,几乎渗透到遗产保护管理的各个环节,总的来说,有两个层面的

‹1› 吴美萍《预防性保护理念下建筑遗产监测问题的探讨》,《华中建筑》2011年第3期,第169页。

‹2› 前揭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实施〈世界遗产公约〉操作指南》,第96条。

‹3›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中国国家委员会《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2015年,第25条。

‹4› 安泰环球技术委员会编著《管理风险,创造价值——深度解读ISO31000:2009标准》,2010年,第216页。

试论故宫世界文化遗产监测体系架构 023
工作〔图一〕:
在宏观管理层面,即遗产地保护管理体系层面,监测整体评估遗产地遗产要素的保存状况以及价值
延续情况,分析所有影响价值安全的因素的控制状态,以判断保护管理体系的成功之处和缺陷所在,为
遗产地保护管理措施的整体调整和加强提供评估报告。
从微观技术层面,即针对某类遗产要素或某个遗产要素单体的预防性保护项目层面,监测作为信息
获取和分析的重要工具,既为每个预防性保护项目提供数据支持,也利用数学模型等手段评估具体预防
性保护项目最终的风险应对措施的实施成效。

二 世界文化遗产监测的工作内容

(一)宏观管理层面:遗产地保护管理体系科学评估需求下的监测
宏观管理层面的评估内容,以遗产地每六年定期提交给世界遗产委员会的《定期审查报告》内容为基
础展开,其评估围绕突出的普遍价值是否得到了有效保护进行。以中国遗产地填写的三轮定期报告内容
来看,除去与国家和地区管理政策相关内容外,涉及遗产地内部保护管理的部分皆需回答如下问题:
第一,管理单位是否有能力管好遗产,评估内容包括制度建设完备程度、资源的充沛程度(包括人力
、制度实施有效性等方面。
资源、财政资源、知识资源及能力建设)
第二,文化遗产的状况是在改善还是持续恶化,主要从病害严重程度、保存状况级别等方面评估世
界遗产要素及其组成的空间格局的现存状况以及保护干预实施效果。
第三,社会能否从遗产中获益,重点评估文化遗产服务社会和社区,以及社区对遗产工作的助益
情况。
而要很好地回答如上问题,世界遗产地的监测工作除需要全面收集遗产保护管理的相关信息外,还
应完成如下专项工作:
1. 进行遗产本体基础信息与保存状况数据的采集与管理。内容包括遗产保护范围和缓冲区范围确
认;遗产要素的类别、数量、位置信息采集以及保护状况评估分级等。这些数据需要组织专项的遗产底账
普查,进行长期持续的遗产病害与保存状况的日常巡查、定期普查等工作才能准确全面获取。
2. 开展影响遗产价值安全的正面、负面因素分析。根据遗产地所处的地理位置、经济政治环境,识别
并分析评估建设开发、交通设施、服务设施、污染、生物资源状况及改变、气候和生物环境条件、遗产的社会
与文化利用、人类活动、极端天气、突发生态和地质事件、外来物种、管理制度等因素对遗产价值的影响。
需要指出的是,这部分需求孕育出遗产地各具特色的预防性保护专项研究项目,监测作为数据采集、分
析的工具贯穿每个项目的始终。而这些预防性保护项目实施的成效作为管理评估的内容写入定期报告。
3. 提升监测能力与水平。遗产地需进行监测职能机构设置、风险管理制度与机制体系建构,以及人
才专业水平相关培训,以提升人员专业素质,保障监测工作开展。

024 故宮博物院院刊 2023年第1期・ 第249期


〔图二〕遗产风险管理(预防性保护)内容流程与监测内容关系图
(二)微观技术层面:预防性保护行
动策略制定与应对评估需求下的监测
该类监测工作最终目标是通过持续的
观察、测量、检测、记录、分析为各个遗产要
素(即风险对象)建立贯穿其全生命周期的
“大病历”,结合影响其健康的各类因素的跟
踪监测和数据分析,辅助修缮保养、环境整
治、保护设施添加等具体保护方案和遗产管
理利用制度制定。
监测并不等同于风险管理,但它贯穿
遗产本体损伤风险管理的环境建立、风险评
估(又分为风险识别和风险分析评价两个阶
段)和风险应对三个相继过程〔图二〕。
为了清晰认知风险对象、风险源、风险
事件发生过程以及作用后果,不仅需要在
建立环境阶段广泛收集过往与遗产保护相
关的记录或是监测数据(比如遗产本体曾经
发生过的损伤类型与发展情况、地质水文和气象环境变化信息、灾害记录、修缮干预状况、观众参观情况
等),还需要在风险评估阶段对风险对象病害发展速率与发育程度、致害环境诱因变化、致害诱因可控性
进行长期有效的监测,以形成完备的遗产要素本体损伤风险清单,并对本体损伤的风险水平进行评价。
而在风险应对阶段,为了达到避免突发性损伤、降低病害发展速率的目标,所有措施往往需要以监测分
析的结论为制定依据,同时对于缺乏有效应对措施或尚未达到需要处置程度的病害,对其继续监测作为
应对措施的一种,为后续处置措施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在整个风险管理流程完成后,监测需要对风险
处置与防控的效果进行系统评估,依据评估后的结论调整风险管理策略,并开始新一轮的风险识别、风
险评价与应对。

三 遗产监测的基本特性

‹1›
《世界文化遗产管理》手册中认为无论何种遗产,有效的监测都有三个共性特征 。
一是目标明确,并能循环开展。为了使监测更加有针对性,“界定每一个监测流程所针对的对象至

‹1› 前揭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世界遗产资源系列手册:世界文化遗产管理》, 根据88-89页内容整理。

试论故宫世界文化遗产监测体系架构 025
‹1›
〔图三〕故宫世界文化遗产监测框架
关重要” 。明确定位每
一项监测的对象和目
标,并以循环的方式将
监测信息反馈给保护流
程以及管理体制,才能
促进保护的科学开展,
实现相关管理制度和资
源调配的改善。
二是数据客观,方
法注重系统性。监测需
聘用拥有恰当专业学科
知识的人采用系统性的
监测方法开展。只有系

注:影响遗产安全的风险源中盗窃、破坏以及基础设施影响的监测因偏重与人相关的应急管理,按照故宫的组织 统监测产生的可重复的
架构特点未纳入监测体系,而是归入安全防范体系,该体系的数据与遗产监测体系数据根据需求互联互通
比对数据,才使得其监
‹2›
测结论具有可信度,才能“将观察结果与过去所界定的特定保护状态加以对比” 。
三是流程持续,运行机制稳定。在较长时期内系统性地收集和评估数据有助于有效地追踪发展趋
势,这不仅需要定期的资金来源给监测项目提供支持,而且有稳定的运行保障机制。
基于监测如上的特性,以及遗产地保护管理的实际需求,每个遗产地皆需建构长期稳定、科学有效、
循环评估的遗产监测体系,以全面掌握遗产要素以及其承载的价值减弱或加强的变化情况,为风险分析
评价、风险处置以及保护管理系统评估应对提供科学、有效的判断依据。

四 故宫世界文化遗产监测的体系建构

故宫博物院的世界文化遗产监测专项工作开始于2011年。经过十年的探索,完成了监测框架建构
〔图三〕,建成了故宫世界遗产监测平台体系,成立了独立部处——故宫世界遗产监测部,故宫世界文
化遗产监测体系初步形成。故宫监测从零散的、局部性的工作完成了系统性、完整性的布局,开始按照预
防性保护的流程与故宫日常遗产管理、保护工作紧密结合,以风险评估和管控为目标的监测揭开崭新的
一页。目前,已初步形成四位一体的监测体系,即技术实施体系、指标体系、数据管理体系和执行保障体

‹1› 前揭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世界遗产资源系列手册:世界文化遗产管理》, 第88页。

‹2› 同上。

026 故宮博物院院刊 2023年第1期・ 第249期


〔图四〕遗产监测技术体系与内容图示
系。四个体系相互支撑,且
不断更新完善。

(一)覆盖所有遗产要
素损伤评估的监测技术
实施体系
监测是对遗产本体的病
害(损伤)和引起病害(损伤)
产生发展的自然或人为因素
的状况进行持续的数据获取,并对监测数据进行系统分析,判断病害严重性、发展速率与可能性后果,
指明需要控制的风险源类型,协助还原风险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最终为风险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
据。根据技术手段、实施周期、目标需求的不同,同时考虑到经济性、适用性、有效性等综合因素,故宫博
物院将遗产监测技术实施工作分为日常巡查、定期检视和专项监测三类。三者在风险对象上的应用呈金
字塔状分布,专项监测为塔尖部分〔图四〕。
1. 日常巡查
日常巡查针对遗产本体所有风险对象以及不当管理修复、基础设施布设运行等风险源开展,即对文
物建筑、室外陈设、古树名木在内的3800处遗产要素病害(损伤)以及其保存环境进行持续的巡视检查。
巡查采取人眼判别、照片记录、简单工具量测(如小锤敲击、钢尺量测)的方式进行。作为最初级的监测方
式,日常巡查是风险对象病害以及不当措施发现的主要手段,是应对措施制定的最基础工作。适用于材
料表面病害的调查记录、肉眼可见结构形变、木材内部空腐的初步研判。故宫博物院的日常巡查开展有
二十余年历史,已形成较为完善的工作流程。我们将古建筑群全域划分为41个工作网格,逐区按照设
定的实施周期开展常态巡查、天气灾害后即时巡查和以木构为主体的定期普查,并形成完备的巡查数据
表。根据巡查后的病害严重性分析,制定保养维护年度计划和重点修复五年计划,同时为定期检视和专
项监测筛选风险对象。
2. 定期检视
定期检视为针对某一特定风险对象的定时观察、照片比对和简单测量分析,以定性监测为主,为第
二等级的监测方式。定期检视相对日常巡查,更关注某一类或某一个特定风险对象,不仅对检视时机有
明确要求(比如天沟检视需在雨季前和入冬前开展,霉菌定期检视在雨季时进行),有时还需要搭设巡查
架木。为比对分析,需要在相对固定的点位进行照片拍摄,按周期撰写病害发展评估报告。目前,故宫
常态开展定期检视的风险对象包括易漏雨建筑屋面与天沟、易发霉菌建筑、易脱落的门窗连接件、潮湿的
地炕烟道、易堵塞的排水系统、假山,以及个别实施保护或其他风险应对措施后的遗产本体局部。

试论故宫世界文化遗产监测体系架构 027
3. 专项监测
专项监测常应用精密测量仪器、传感器或图像识别技术开展,以定量监测为主。因其技术复杂以及
较为高昂的人力、物力成本,其设备安装可能损伤遗产本体,作为最高等级的监测方式,需经过多方论
证后审慎开展。往往当日常巡查和定期检视的方式不能满足监测需求时,才会采用专项监测的方式。专
项监测包括风险对象病害发展监测和风险源(或风险因素)监测两类。
故宫的专项监测分为如下几类:
第一,常态开展的风险源(或风险因素)监测。包括故宫区域气象环境自动监测、各类展厅以及库房
的室内环境监测、重点区域观众监测。这三类监测项目以温湿度、光照、风速风力、污染物、二氧化碳、观众
瞬时人数等为监测指标,为普查性评估气象灾害发生率、室外污染状况、室内潮湿程度、地面水盐运移发
生率、霉菌生长可能性、室内环境质量提供科学数据,同时也为室内热工效能评估、专项本体劣化机理研
究提供外部环境条件或风险源初步判断信息。
第二,持续性或间歇性遗产病害劣化规律监测。该类监测为病害发展速率分析、病害发展可能性后
果分析、风险溯源以及劣化机理研究提供数据信息,这类监测往往需要遗产本体和可能的风险源一起监
测,以得到二者的关联研究。故宫目前开展的相关监测项目包括城台城墙结构安全与微环境监测、咸若
馆与文渊阁结构倾斜监测、雨花阁结构形变与振动监测、文华殿霉菌生长与环境监测、武英殿西外墙抹灰
与钟粹门油饰表面病害变化与环境监测研究等。
第三,风险诱因可控性分析或风险应对措施效果监测。该类监测通常在某项环境整治、保养维修、管
理措施等实施前后进行比对监测,评估这些措施实施对风险因素控制的程度。故宫目前主要针对城墙城
台顶面渗水治理;体和殿、怀远堂、寿康宫等室内湿度较大建筑的湿度控制措施;中和殿结构加固措施进
行监测评估。

(二)满足风险管理全流程需求的监测指标体系
监测是“基于特定的指标关注一定时期内的变化,指标应显示遗产地对于被认定为重要遗产价值的
‹1›
保护程度” 。指标是监测评估首先要确定的内容。遗产监测指标体系分为整体保护管理评价指标和具
体监测项目实施的技术指标两大类。前者为世界遗产组织、中国遗产管理部门以及遗产地自身评估整体
保护管理成效而设定的,后者为本体损伤和风险源变化关联性研究的具体监测技术实施而设定。二者都
需要遵循目标明确、数据采集周期适当、数据量适中而覆盖领域无遗漏、低成本优先等原则。
1. 基于宏观评估需求的遗产保护管理指标
遗产保护管理整体评估监测指标与传递突出普遍价值的真实性与完整性特征相关,有助于预测世
界文化遗产及其管理体制是否面临潜在威胁。在故宫监测指标设置中,首先满足世界遗产委员会和中

‹1› 前揭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世界遗产资源系列手册:世界文化遗产管理》, 第87页。

028 故宮博物院院刊 2023年第1期・ 第249期


〔图五〕故宫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监测评估指标体系
国世界遗产监测中心定期评
估报告的要求,同时认真分
析故宫遗产要素特性、所处
地理位置和环境特征、遗产
地管理体系特点,增设满足
其保护管理自评估所需的指
标项。
作为坐落在城市环境中
的建筑类遗产,在定期报告
设置的保护机构状况、
遗产本
体保护状况、遗产影响因素
状况、保护管理体系情况的
体例框架下,我们根据《故
( 2013 -
宫保护总体规划》
2025)涉及的评估内容增设
符合故宫保护管理特点和 注:白色指标为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中心规定内容,绿色指标为故宫增添或扩展内容

评估需求的监测指标如下图
〔图五〕。这些监测指标汇成的定期报告不仅能够满足世界遗产委员会定期评估的需求,还为故宫保护
管理年度工作计划制定、五年规划编制、总体保护规划研究提供全面的评估数据。
2. 基于具体监测项目需求的监测指标设置
专项监测项目在明确监测的目标和对象后,需要根据目标内容和对象特征设置监测指标。由于每一
个风险对象所处的院落和地下环境不同、损伤状况不同、监测要解决的问题不同,采用的监测技术手段也
千差万别,监测指标各具特色。但皆需设定四类指标:
第一,监测内容指标:包括以遗产本体的位置与形貌、材料表面与内部活动性病害、结构稳定性为主
体的风险对象变化指标和以气象灾害、室内外环境、人为干预为主体的风险源指标两类。指标根据风险识
别中的风险清单来遴选设定。
第二,监测技术方法适宜性评价指标:确定好监测内容指标后,需要根据监测技术评价指标内容选
择监测技术,监测技术评价指标聚焦在能否用于遗产要素(安全性)、技术参数是否为最优选择(性能优
、是否便于安装维护(易操作性)
劣) 、经济成本如何(经济性)等方面〔图六〕。
第三,监测保障评价指标:包括该监测项目有无具体实施工作计划、经费来源是否可持续、经费拨付
是否足额、具体管理和实施单位人员是否稳定性等方面。
第四:实施效果评价指标:该类指标用于评估项目是否达到了预期建设目标。每一个项目皆需在项

试论故宫世界文化遗产监测体系架构 029
〔图六〕监测技术方法适宜性评价指标
目建设之初,就设定评估项目有效性的
指标,完成每个周期的任务后,用这些
指标进行评估,完成评估报告。

(三)以不可移动文物数据平台集
群为工具的监测信息管理体系
故宫不可移动文物监测信息管理体
系以辅助保护管理整体评估和遗产要素
保护措施制定两个需求为目标,形成
“一平台多系统”的不可移动文物数据平
台集群〔图七〕。
一平台,是指服务于遗产保护管理
整体评估的 “ 故宫世界文化遗产监测总
〔图七〕监测信息平台体系关系图
平台 ” ,它以故宫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
理监测评价指标体系为元数据,全面掌
握和集中展示故宫世界文化遗产的基本
状况,科学评估故宫遗产价值延续、面
临风险、管理成就与难点,为故宫保护
管理提供决策支持,并形成故宫博物院
世界文化遗产年度监测报告。
多系统,是指服务于具体风险对象
保护管理措施制定与实施效果评估的文
物建筑监测、室外陈设监测、环境质量监
测、室内环境监测、网格化管理系统以及
城台城墙、文物建筑结构形变实时监测等多个技术信息系统。它们的主要功能有三个:一是理清遗产要
素,规范管理遗产底账;二是全面管理每个遗产要素全生命周期内的各类信息;三是管理风险隐患定期
调查和实时监测数据,汇总分析遗产劣化规律,辅助保护措施的制定。
在故宫不可移动文物监测信息管理体系中,技术信息系统保存了遗产要素所有的形制与材料、保护
干预、病害发展变化和影响其价值安全的风险源变化原始数据等信息,这些数据信息汇总分析后的趋势
性结论通过接口汇入故宫世界文化遗产监测总平台,作为保护管理成效的整体评估依据为管理决策层
服务。
比如文物建筑监测系统和网格化管理系统作为技术系统,全面管理文物建筑修缮沿革、价值评估、巡

030 故宮博物院院刊 2023年第1期・ 第249期


〔图八〕监测组织架构图
查与测绘、建筑病害与
保存现状、重要病害的
活动性状况、维护修缮
的内容和进展、建筑每
一间的使用和利用状况
等数据,立足于为文物
建筑保护具体修缮和治
理措施提供 “ 全且细 ” 的
数据信息。而其每年传
输至总平台的定制分析
数据包括文物建筑活动
性病害分布图、保存现
状分布图、保护项目修缮基本情况、使用功能变化图、测绘记录图纸更新情况,主要用来说明目前文物建
筑的底账清不清、基础信息全不全、重要病害都分布在哪、文物建筑保存的状况如何、有没有针对病害采取
有效的保护和防范措施等。
此外,故宫不可移动文物监测信息管理体系作为故宫四大平台体系之一,根据数据的特性分别在局
域网和互联网建设,并考虑其与OA平台、可移动文物管理平台以及应急指挥平台实现数据互联互通。目
前已能够实现文物基础信息联动、定制数据传输、用户统一认证、共用GIS地图等功能。

(四)以监测实施保障为目标的管理运行机制
监测管理运行机制作为技术实施的支撑,是技术体系和平台系统建设顺利实施的基本保障。它包括
监测实施组织架构、机制建设、规章制度制定、工作计划与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内容。故宫世界文化遗产监
测的管理运行机制在不断完善中。
组织架构方面,目前已形成故宫世界遗产监测部主导的监测实施体系。主责部处世界遗产监测部负
责遗产要素各类巡查、主持定期检视、专项监测和风险评估项目,进行监测技术研发与风险溯源研究,制
定遗产信息管理与监测平台建设总需求,推进监测平台与信息传输网络的建设。其他部处协同相关监测
数据的采集,以及监测数据的应急响应、信息平台建设以及监测保障工作〔图八〕。
机制建设方面,已初步形成遗产要素病害日常巡查处置的评估会诊制度,正在建立专家咨询、监测
决策机制。
规章制度建设方面,已建立包括文物建筑使用、巡查监测、日常保养、防雷设施检测、古树名木保护一
般性通则在内的《故宫博物院保护管理规定》,目前正在完善《文物建筑日常巡查操作手册》
《遗产要素专
《气象灾害预警报警与应急预案》,未来将建立包含管理办法、实践指南、规范标准在内
项监测管理办法》

试论故宫世界文化遗产监测体系架构 031
的各项监测技术与管理制度。
工作计划方面,按照《故宫保护总体规划》
(2013-2025)和“故宫博物院‘十四五’规划”进行工作统筹。
《故宫保护总体规划》
(2013-2025)中“遗产监测规划”详细论述了故宫世界遗产在规划期限内的基本要
求、主要内容和指标,以及运行保障建设。新编制的“故宫博物院‘十四五’发展规划”也列出了2021-2025
年世界遗产监测的重点工作和重点建设项目。此外,监测部每年制定日常巡查、定期检视、专项监测、数
据平台升级更新年度工作计划和资金需求,通过申报专项的方式进行资金申请。
人才建设方面,故宫遗产监测部根据专业需求,完成人才架构方案,通过人才引进、大学生招聘等
方式补充专业技术人员,通过学历教育、专业培训、英才计划、太和学者计划等方式培养本单位技术管理
人员。同时,与研究能力卓越的研究团队通过申报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合作开展科研项目研究等方式
开展长期合作,形成了单位小团队与社会科研大团队的联合研究、技术攻关模式。

五 小结

故宫世界文化遗产监测的四个体系紧密关联,缺一不可。如果把监测体系比作一栋生机勃勃的办公
楼,管理运行机制犹如楼体坚实的基础和结构骨架,支撑着其他三个体系的运转;不可移动平台集群犹
如楼宇的功能分区和标准间,为技术体系产生的各类数据安放提供合适的场所。监测指标体系犹如办公
楼的前台和保安,指示和控制着技术体系产生的数据流往何处。而技术体系犹如楼中川流不息的办公人
员,按照建筑的功能分区在各自的职责范围有序工作,日复一日,循环往复,推动着故宫世界文化遗产
保护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的永续发展。

[作者单位:故宫博物院故宫世界遗产监测部]

(责任编辑:宋仁桃)

032 故宮博物院院刊 2023年第1期・ 第249期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