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

代词之后

代词
汉译尽量节约使用代词,能省则省
采用还原法 将代词还原为其替代的概念词
英语比汉语重形式的完整性、规范性;汉语比英语重表意上的隐含性,简约性
代词one
用作不定代词,译为“人们”、“一个人”、“谁”或无主句
用作替代词,采取还原法,即将上文所提的人/物加“的”字
介词词组
译为汉语动词词组(词类转换,常为动宾搭配)
译为否定式(否定式动词)
译为汉语介词词组,如“对于”、“对”、“从”、“向”、“按”、“关于”、“在……下”、“在……中”
译为定语或状语词组
与汉语成语求切
其他
冠词
定冠词有显著的指示意时,译为“这个”、“那个”、“这些”、“那些”
不定冠词有显著的“一个”的意思时,译为“一”、“这一”、“那一”
连词
汉语按逻辑顺序,依靠语序直接组合为无连接词句群(句组)
形象性词语
直译法:保留原文形象比喻
意译法:解除原文形象比喻,还原本意
平行对应法:找出与原文形象平行的、对应的形象性词语或成语
直译加注法:填补形象比喻词在译文行文中的意义跳脱
词类转换
突破原文句式格局,化阻滞,通行文的变通手段
最常见:名词与动词转换
语序(词语语序)
英语多重定语语序:主谓词组或动词性词组→表领属关系或时间、地点的名词或代词→数量词
或指示代词→动词或动词性词组→形容词→不表领属关系的名词→中心词
汉语定语语序:量词→动词或动词性词组→形容词→中心词
英语状语语序:表时间、原因或目的→描写动作者感情、心理活动→处所、方向→指涉、对象
状语→方式、状态状语→动词中心词
汉语分句前置属于一般陈述;后置属于补充说明
插入语
将插入语提出,取句首式
保留插入语,区句中式
将插入语置于句中,取包孕式
紧接前句,取补叙式
用括号或破折号置入插入成分,居句中
取包孕式或补叙式
将破折号成分“化入”句中
语序(句子重心与层次)
现代汉语信息中心后出为了突出悬念效果,也可以表强调
汉语表述层次:
先条件、前提后结论、断语;
先时间、地点后交代事件、人物关系;
先背景、前因后结果;先铺叙一般后刻画具体;
从广到窄、从大到小、从远到近、从先到后
长句
六步法
紧缩主干(主句主谓宾)
区分主从(从句主谓宾及修饰关系)
辨析词义(主干词义)
分清层次
调整结构(主谓,动宾搭配)
润饰词语
方法
顺译法
倒译法
包孕式
切断或分切法:化整为零,将长句分切译之;将后置修饰语与其修饰成分切开,另作叙

拆译法
重组法
修饰语的修饰范围问题
丢三落四:丢掉了被修饰的并列成分,只抓住了一个
张冠李戴:将修饰成分错误地套在与之无关的名词性中心词上
任意囊括:将并列成分囊括,当作是被修饰成分
模棱两可:在理解上不知道修饰语应该管到那个中心词;或表述不严谨,导致的呼应关系不

汉语虚词
则:表示两件事前后相承(连词)
而:作副词用表示“尚且”,作连词表转折“却”
却:表示转折(副词、连词)
竟:表示出乎意料(副词)
才:表示“刚刚”、“终于”、“这才”(副词)
便:表示承接“就”(副词)
倒:表示与意料相反,又表示反说语气(副词)
就:表示紧接伴随(副词)
而已:表示限制语气“罢了”(语气词)
就此:表示结果、结束“因为这样或到这一步就……”(副词、连词)
权且:表示“姑且”(副词)
而……则:表示衬托或对比
既……又……:表示两种情况兼而有之
否定与肯定概念的运用
取决于汉语表达习惯
文体和语境的考量
否定式比较婉转,反映说话者的态度;肯定式比较直截了当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