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

1、 分水岭的特性在过去被认为是相对静态的 ,也就是说它们的拓扑形态很少改变。这一

观点在一些早期研究中得到了支持(例如,Bishop,1995;Oberlander,1985)。然而,
近年来,研究者们开始关注分水岭是否可以是动态的 ,是否会通过逐渐的分水岭迁移
或离散的河流袭夺事件而迅速改变(例如,Whipple 等,2017c;Willett 等,2014)。
【Fort2018 前言】
2、 然而,使用和解释 c 值异常存在一些挑战,因为通常情况下,c 值异常的解释假设地壳
隆升、岩石可侵蚀性和气候均匀(通常在自然系统中这些参数会有变化),因此在分
水岭稳定的情况下,c 值异常仍然可能出现。这导致 Whipple 等人(2017c)提出了一
系列分水岭稳定性的替代度量方法,这些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扩展了 Gilbert(1877)最
初提出的想法,包括参考排水区域的跨分水岭通道高程差异、平均源头坡度和平均源
头地形起伏等。Whipple 等人(2017c)的研究表明,在经历非均匀隆升速率的简单合
成地貌时,这些替代度量方法更一致地指示了分水岭的当前运动速率和方向。
【fort2018 前言】
3、 在流域尺度上,侵蚀速率与标准化通道陡度,或局部地形起伏度 之间存在单调关系例
如,Harel 等,2016;Kirby 和 Whipple,2012;Lague,2014)【fort2018 2.1】
4、 参考凹度由 wobus 等人确定(2006)【fort2018 2.1】
5、 如果将 A0 赋予单位,则 chi-z 图的斜率将等于标准化通道陡度(wobus 等,2006),但
是无量纲【fort2018 2.1】
6、 使用 chi-map 时,使用不同的出口基准面可能会得到不同的结果【fort,2018 2.1】
7、 在实践中,解释"c"地图和"c"异常存在一些挑战。当违反了隆升速率(或基面下降速
率)和侵蚀效率(主要由气候和岩石特性决定)的空间均匀性假设时, "c"异常可以在
稳定的分水岭上发展和持续存在(例如,Whipple 等人,2017c)。
8、 总的来说 fort 文章里的两个模型都表明:(1)吉尔伯特指标与 chi 指标一起使用是比
较理想的,(2)而如果只是单单使用 chi-map,可能会错误地解释分水岭的当前稳定
性。(3)如果不同的度量方法达成一致,这应该表明当前分水岭运动的方向以及 chi
内的均匀性假设是满足的。(4)或者反过来,地貌中的隆升率和侵蚀效率的差异要么
很小,要么互相抵消。(5)如果 chi 与其他指标不符,这可能表明吉尔伯特指标指示
了当前分水岭行为,而 chi:1)指示了在消除隆升率和/或侵蚀效率的差异后,分水岭
行为可能发生的未来情况,2)可能表明隆升率和/或侵蚀效率存在足够的变异性,以
导致 chi 差异。
9、 一般来说,标准偏差大于自举置信区间,自举置信区间又大于标准误差 ,因此使用标
准偏差会偏向于稳定的分水岭(存在重叠的可能性更大),而使用标准误差会偏向不
稳定的分水岭(存在重叠的可能性较小),自举置信区间则处于中间地带。选择任何
不确定性估计都是合理的,但我们强调至少工作者应该明确它们用来判断相对稳定性
的标准是什么。【fort2018 5】
10、 Hack 确定了一个较宽的凹度范围(0.25-0.6)(hack,1957)【Fan,2021】
11、 Gelbert 三个参数具体的计算【Fan,2021 3.2.2】
12、 对于我们所有的河流,最佳的平均 m/n 比值是 0.425,这落在观测到的河流值的
典型范围内(约为 0.4-0.6,kerby and Whipple,2012)【Vacherat,2018】
13、 选择平均凹度值为 0.45,因为根据 Perron 和 Royden 提出的标准,这个值被测试为
最能线性化 chi 图中的稳态河流剖面【Yaaqoub,2023】
14、 河流河道陡度是高海拔地区地貌中作为侵蚀速率或构造隆升代理的最可靠地貌指
标之一(Kirby 和 Whipple,2012)【Chen,2021 前言】
15、详细说明吉尔伯特指标的计算方式【Fan,2021】
方法集
1. (Authemayou,2018)
1) 方法
地形分析(Topographic analysis):条带高程、坡度、地表粗糙度
Chi 参数
河道特征
2) 结果
 地形分析
 Chi values
 Fluvial dynamics

3) 分水岭迁移情况

4) 讨论

2. (Chen,2021)
1) 方法
宇生核素 Be10 侵蚀速率
Chi-map 分析
分水岭移动性的其他地貌指标
盆地平均局部陡峭度
2) 结果
 Be10 浓度和侵蚀速率
 地貌指标
 主分水岭迁移
 入侵与受害盆地
 平均河道陡峭度与 Be10 侵蚀速率的关系

3) 讨论
 台湾的稳定与不稳定
 来自滑坡产生的沉积物的稀释的局部效应和可能的颗粒大小效应

3. (Fan,2018)
4. (Fan,2021)
1) 方法
来自碎屑锆石年龄的河流沉积物物源
来自数字高程模型的地形分析:chi 转换、吉尔伯特指标
由于河流袭夺导致的景观指标的时间变化建模
2) 结果
 河流沉积物物源
 两个流域的地形指标:1.从数值建模推断的河流袭夺引起的景观调整 2.chi
map-流域尺度上的分水岭不对称性 3.吉尔伯特指标-山坡尺度的分水岭不对

3) 讨论
 基于锆石物源的河流袭夺没有证据
 靠近当前流域分水岭附近的砾石层源自当地
 从现代地形推断的早期河流袭夺
 根据假定的河流袭夺持续进行的地形调整
 地壳尺度形变对流域网络的影响
 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其他上新世到早更新世的河流袭夺事件

5. (Suhail,2020)
1) 方法
地形分析
2) 结果
 HI
 SLK
 Local relief and slope
 Channel steepness

3) 讨论
 地形指标与侵蚀速率的比较
 地形指标模式的成因

6. (Trost,2020)
1) 方法
Chi-mapping
剖面图
吉尔伯特指标
2) 结果
 Chi-map:流域尺度的跨分水岭差异
 条带剖面:河道源头尺度的跨分水岭差异
 吉尔伯特指标:山坡尺度的跨分水岭差异
3) 讨论
 解释流域分水岭不对称性的挑战和局限性
 东阿尔卑斯山的流域分水岭稳定性
 不同演化阶段的流域分水岭稳定性

7. (Yaaqoub,2023)
1) 方法
局部地形起伏和条带剖面
Chi-plots
流域分水岭稳定性
2) 结果
 地形和河流分析
 地质数据

3) 讨论
 河流流域重组
 Ouma 河流逆转时间
 摩洛哥中央地堡的地形启示
 地形隆升来源

8. (Yang,2020)
1) 方法

2) 结果
 物源分析和流域重组
 低温热年代学和河流侵蚀
 河流剖面分析和模型
 大渡-安宁河袭夺原因和区域影响

3) 讨论

You might also like